打坐的时候是呼气的时候把气调到下腹还是肺吸气呼气状态的时候调下去?哪位师兄帮忙解说下

Sina Visitor System打坐时念头太多怎么办? 南怀瑾
我的图书馆
打坐时念头太多怎么办? 南怀瑾
编者按:这周来佛医堂参加佛医调理课的师兄咨询了一些有关打坐的问题,比如打坐时静不下来等。今天分享的是南怀瑾老师的问答,希望借此解答部分师兄的疑问:静坐如何静心。学生打坐时的“气”、“息”,指的是什么?  婴儿出生,脐带截断以后,鼻子开始呼吸。当婴儿在娘胎里时,虽然不用鼻子嘴巴呼吸,但其实婴儿还是在呼吸的,只是看不出来。母亲在呼吸,他接受。所以你打坐入定,定到了极点的时候,外表的呼吸完全宁静了,那才叫做“息”。也就是道家所说的“胎息”,不呼不吸,宁静了。普通什么练气功啊、练呼吸,都是错的。  人的呼吸是一进一出的,氧气吸进来以后,变成二氧化碳,所以自然需要呼出去。呼完了,又要吸进来,我们体内的氧和二氧化碳随时在新陈代谢。而在一呼一吸中间,有个空档,有一刹那间是不呼不吸的。这个叫“息”。南师学生睡着时的呼吸会缓慢而变浅,也是属于“息”的境界吗?  不完全是。  你试着观察一个人睡觉看看。世界上什么相最难看?死人并不难看,睡相最难看(一笑)。你看一个人睡觉,没有五分钟安静的,不是手指头、脚趾头跳动,就是表情有变化,都没有安定。而且你听,睡觉时不论打呼、呼吸都有韵律的。除了有一刹那,你听不到呼吸来往的声音,那一刹那才是真正睡着了。  一个人睡觉呼吸时,都在作梦,醒了就忘掉,只有不呼不吸的那一刹那,完全不动了,才是真的睡着,也没有梦境。  所以一个人睡了一夜,真正睡足只有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没有作梦,像胎儿一般,才是“息”的状态。如果这十五分钟完全睡足了,够你白天一天用了。南师学生那胎儿也处于“息”的状态吗?  对。所以要你们看那本《入胎经》(注:《佛说入胎经今释》,老古文化出版)。胎儿在娘胎里头七天一次变化,三十八个七天,九个多月,就出生了。一开始是精虫和卵脏凝结了,第一个生起的这股风,这个“息”不是空气,没有办法用确切的中文来讲,勉强用现代科学的词来形容,就是生命的一种能量。  所以一般都讲错了,以为“气”是呼吸或是空气的气,错得一塌糊涂。这个“气”指的是能量。南师学生在打坐时,心和息的关系为何?  “觉”和“知”是两回事,有觉有知,那是心的状态。心的状态跟息合一了,这个就是真修持的境界。  打坐时,呼吸停了,那个是“息”,但是后来你念头一感觉到“呼吸停止了”,呼吸就来了。换句话说,一个是心理的,一个是生理的。呼吸一来了,念头也来了。像一个人有生气的时候,呼吸很粗。又譬如我们在睡觉睡不着时,会听到自己的呼吸吧?那也是很粗的。等你真睡着了,就听不到呼吸了,心跟呼吸已经分开了。  真正严重的,比如一个人很认真、很专一的思考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暂时好像没有呼吸,因为思想太专一在某一件事情上。心动气就动,念动气就动,可是它两个又不搭嘎的,互相矛盾。  修定呢,就是把这个矛盾统一起来,心念静止不动了,气息也定了,这个时候人得定,那你的身心变化起神通妙用,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南师学生打坐修炼时,应该要“气沉丹田”吗?  呼吸,就像轮胎气扁了,再打气进来一样。也有很多学气功的人来问我:“老师啊,怎么把气停留在丹田?”丹田在哪里啊?肚脐下面这里是道家说的下丹田,还有中丹田、上丹田。三个丹田,你要停留在哪里?下腹这个地方,都是肠子。  所以人家问“气沉丹田”,我说那是一句话,就是气充满的意思,没有那个丹田的啦。  你看汽车的轮胎,没有气了,拿个打气筒打进去,你叫这股气停留在轮胎的中间不动,行吗?不行,一定充满。所以你呼吸气进来,念咒念完了,你觉得没有气,吸个气进来,是充满全身,没有什么只充满肺部、充满丹田的,那不合逻辑。南师学生打坐时,应如何让自己静下?  你们打坐是不是在静坐?不是,一般人打坐起来,叫做“静闹”,一边静一边闹,脑袋里万念齐飞,一边在后悔,思想停不了,自己的呼吸如何,一点都不知道。  因此到了隋朝时,天台宗智顗大师把修禅定的方法,整理成六个步骤的法门,叫“六妙门”——数息门、随息门、止门、观门、还门、净门。南师学生静坐时,应如何“数息”?  观自己的呼吸进出,把呼吸自然的一进一出,叫做一息。数这样一呼一吸十次,中间要没有一个思想念头插进来,这叫做“数息”。  宋朝的陆放翁词中有句:“一坐数千息”。陆放翁晚年打坐修道,他说一坐在那里啊,几千次呼吸他都记下了。我说陆放翁在吹牛,他做不到的,文人都爱说大话。  你试试看,比如念佛、念咒子、修准提法,真的念佛的时候,一边念一边算,算到十声中间没有一个杂念,才叫念佛。要是十声里面想到“明天那个股票不知怎么办,他妈的”,那就不算了(一笑)。  现在世界各地很多人修禅宗,打坐时用数息的方法,一坐就是一个钟头,数了多少啊?我说他们:“你这是修会计啊,不是修佛嘛!”你把呼吸的数字记到一千一万有屁用啊?   呼吸,是生灭法,吸进来、出去了,跟流水一样,也跟蜡烛的光一样——后来的一直补上前面的,当你看到时,那亮光已经消灭了。南师学生数息时的一呼一吸,呼气时用鼻子或嘴巴都无所谓吗?  不对,要用鼻子,自动的、自然的呼吸。严格来讲,不仅仅是鼻子,只是我们还在初步修行,所以利用两个鼻孔。  实际上讲呼吸,人身上十万八千个毛孔,每个毛孔都在呼吸。  比方以前战争活埋敌人时,只要埋身体一半或是三分之二,就不能呼吸,鼻子露在外面也一样,照死不误。  所以普通人以为生命光靠鼻子呼吸是错的,整个身体,连肛门、前后阴、脚底心,都在呼吸。这个太深了,你先管鼻子就好。南师学生那么“数息”对修定而言意义何在?要数到什么程度?  人的呼吸是自然来往的,你知道自己在呼吸,所以你才能记下它的数字。打坐时开始数息,你看这时候忙不忙:第一,呼吸自己本身在忙;第二,你要记住呼吸;第三,要管住自己没有记错;第四,又要管住自己不要起杂七杂八的念头。  八个心同时在用,所以没有得定,没有达到心一境性、定生喜乐的境界。  那么天台宗为什么采用数的方法?这里有个巧妙。因为呼吸是自然往来,你心又很散乱,那么数息等于是拿呼吸作为绳子,把散乱的心神集中起来,拴住就好。所以说数一下,心定了,就不要数了。南师学生“数完息,心定下来之后呢?  数息心定之后,再来就是随息,可是随比数困难。你知道自己气进来、气出去了,中间没有其它的思想,这个叫“随”。  随什么?心随气息,也就是气息随心。这样慢慢修持,当心念完全静止、不散乱时,气息也静止了,这叫随。 后来道家修持,称这个随的境界叫做“心息相依”。心与息互相依靠,两个结合了。  道家修行讲求阴阳结合,这“阴阳”中是个代号,可是普通人不懂,听到阴阳就想要找个异性一起双修。其实阴阳只是两个代号,一个心理状态,一个气息状态。心息相依,就是“随”的境界。   “随”的境界注意在心跟息两个方面,这时候不要管身体,慢慢的心念完全停滞,一个思想都没有了。修行打坐,不要被时间空间的观念困住&南怀瑾&  人之所以不能得道,最痛苦就是被两样东西限制,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所以你们打坐经常被自己的观念困住,有些人说,唉呀,老师啊,我只坐半个钟头,加一分都加不上去。  因为他思想里头被时间观念所困,所以到了那个时间,就想睁眼看看,唉唷,还是半个钟头!他不能够“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如果你把时间观念一忘掉,就不同了。  人不晓得多么自找痛苦,有些修道人,非要面对东方才能打坐,北方就打不得坐吗?哪一方不住人啊?哪一方不生人不死人啊?为什么一定要东方才是生起方?北方还叫做不空如来呢!对着北方不是更好吗?这是人自己智慧不够,很可怜,被时间空间困住了。  什么都放下了。你们打坐就要做到这样,“坐忘”,也不晓得自己坐在这儿,也没有我,也没有身体,也没有人,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什么也没有,天地什么都放下了,连那个放下的还要放下!不是那么一股死相坐在那里,好像比长途赛跑还要吃力的样子。  看你们打坐坐在那里,有些人,两个手那么叉起来,不晓得干什么,像是角力比赛,说是结手印;结了手印就不怕魔,又不怕鬼。不晓得搞些什么,都不是道!真正的道要坐忘,真正地放下,时间、空间、身体都没有,更要忘记了两条腿。(《庄子諵譁》)  时空的观念是众生最难丢弃摆脱的习气。如何不能得神通?随时随地时间空间的观念把你们束缚住了,而自己不知道!一打起坐来,现在是什么时间喽!我在地球上什么地方喽!什么地点方向喽!我现在已经打坐了半个钟头喽!一个钟头喽等等这些观念。  真正时空观念丢掉以后,就如脱壳乌龟飞上天,智慧神通自然就来了。真智慧,才是真神通,并非玩弄光影的神通。  身见、时空的观念都是最难摆脱的,所以《金刚经》说实相般若时,要人去除身见、去除时间空间观念,不着一点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的应字是方法论,如依本体论就要改一个字,“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作用,本来是无所住的。  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中心在一卷《金刚经》,金刚经精华又在两百六十字的《心经》,《心经》精华只在四个字“真实不虚”。千真万确地告诉你,苦口婆心,谆谆地叮嘱你,是确有其“事”的!(《习禅录影》)  我们晓得有大小,就是我们的痛苦,所以不能得解脱。譬如大家打坐,经常有两个东西忘不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像是学道的,一定要面对东方打坐,学佛的又要面对西方。  大小是人为的,时空、内外都是相对的。去掉了这些人为的、相对的观念,你才真得到不可思议解脱,明心见性才算有一点影子了。  现在年轻人好谈禅,这也就是禅的道理。禅不是空谈的,要实际证得的,能够一念放下就解脱了。一念放下,不是你打坐时闭着眼睡觉,万事不管,那只是第六意识不起活动,而你血液仍然在流。你坐了一两小时起来,自己也知道坐了很久,一看表,嗯,这一堂坐得蛮不错。  你白坐了!连时间观念都没有忘掉。念,不是只讲第六意识的,一念放下的念,是指下意识不动念。这个道理了解了,才能真正放下大小、内外、时空,才到达了解脱法门。(《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学生:请问老师,能否给我们讲讲养生之道。  南师:我不养生。忘掉身体,忘掉自己,甚至忘记了寿命长短,忘记时间、空间。你越是搞身体,希望它长寿,越糟糕了。我告诉你的是真话,是原则。(《漫谈中国文化》)打坐中会遇到的“八障”与“八触”&南怀瑾&参禅同修定是两回事,参禅是禅宗一个用功的方法,当然离不开打坐,我们先讲修定,即使参禅开悟了,大彻大悟了的人,学问怎么好,智慧怎么高,乃至神通具备,能不能得定,这是个问题,这才是个大话头,值得一参。换句话说,禅宗所讲的言下顿悟,一下就开悟了,还要不要修持,能不能得定。这个修定的功夫就是《大学》上所讲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定静的功夫,在教理上与事实上,我们先要认识两个方面。首先是修定的八个障碍:忧、喜、苦、乐、寻(觉)、伺(观)、出息、入息。为什么不能得定?譬如我们静坐,坐在这里,为什么不能真达到那个静的境界?当然睡觉不是静,睡觉是生活动态之一,不算静,真达到了定静的境界不是睡觉,可是也不像现在这样乱七八糟地在思想,那个才是定。我们有心理的障碍,心中还有事有烦恼,不是东想西想坏事就是好事。心理的现状归纳起来,不是忧就是喜,譬如说现在想静一下,不晓得静不静的下来,这个心理状态就是忧;或者静坐一下,好像不错,这下有点甜头了,觉得蛮好,已经在那里乱了,这是喜的心理状态。苦与乐,这个腿子受不了痛苦,或者哪里气脉走通了很享受,苦乐的状态一半是生理的,一半是心理的。忧喜完全是心理状况。寻、伺就是觉、观,汉代以后翻译是“觉观”,唐代翻译成“寻伺”,是心理的状态、感觉,思想能够知觉的。“寻”,就是自己头脑里、心理上专门找一个东西,自己也不晓得找些什么,一直在思想不能停留。“伺”呢,还有个等待的心理状态,譬如有时候你们下了课站在门外愣在那里,同学过来问你“干什么?”“啊,没有啊!”你真的没有,可是你愣住了,那个心理状态是“伺”。“寻、伺”是整个身心两方面偏重於心理、精神方面,障碍我们不能得定。后两个严重了,鼻子要呼,还要吸,不能得定,换句话说,真得定,鼻子呼吸几乎停止了。所以不出息、不入息、不寻不伺、不忧不喜、不苦不乐;这八个障碍拿掉才能定。这是一。&第二,我们打坐一定会踫上的,八触:动、痒、轻、重、冷、暖、涩、滑。这是简单的归类,打坐初步学定,不管你盘腿不盘腿,真的进入静定的状态,你的身心一定起变化,这个变化在佛学的名词叫八触。触就是交合、接触的意思,色、声、香、味、触,触与受两个相对应,触受是什么?拿现在话讲就是交感,像电视的插头一样,插不对电线要烧焦爆了,插对了就通电,都是触的现象。所以真的静坐,坐对了以后,普通还做不到耶,多坐一下定住了,八触就来了。&“动”,分好多种,觉得身体内部气动了,不过气动了也要分清楚哦!在台湾有位同学現在已经当教授了,当年也来打七,坐在一起打坐,晚上小参报告,就是每一天修持用功下来,当眾作一个心得报告。他的报告很有趣,他说:“我今天下午坐了好几堂,气脉通了,一直在腰里动,通过来,通过去,好难过,不过我晓得气脉通了,后来慢慢通到腿上了,然后到小肚子那里,搞了半天,原来是只蟑螂在里头。”(眾笑)。现在在我们那里还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所以动触,真的气脉动了以后,过去叫打神拳,你坐在这里自己慢慢地都动起来了,没有意识哦!然后这边转三圈,那边动两下,一般人以为特异功能来了高兴得很,这是生命的作用发动了,自己意识定不住的时候就有动的现象,不是什么上帝给你,也不是菩萨在你身上,也不是鬼也不是神,这是生理必然的反应。“动”有各种的,所以许多有特异功能的人,动到眼睛,眼睛可以透视东西,动到耳朵,听不见的声音能够听见,是真的,换句话说,没有什么稀奇,这是生命本有的功能。但是了解了这个道理,到那个时候,反而要不使它动,把它关闭掉,不然,你用到这一面去就糟了,整个的道啊、佛啊就不能完全圆满的成功。“动”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所以一般说练气功,练什么任督二脉打通、奇经八脉打通,那不过是动的一种,有时候真的动得好,生命的功能发起来,人真的可以悬空,这也是一种动态,生命的功能是有无比潜力的。&“痒”,发痒,譬如说身上长疮,疮是什么?从娘胎里头所带来不干净的业气,都排泄出来了,会长许多的疮,不容易治好。现在科学医学进步了,我们过去看到有些苦修的老和尚,身上长疮,到处烂了又没有药,很痛苦,可是他们真了不起,自己把自己看空了,不在乎,可我们看了真难受。所以发痒,身上会长疮,烂了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怪病都会来,在佛法里头讲,这是生命业气之所生,包括父母的业气,所以说要修持变化气脉,就是儒家讲变化气质,这一句话是科学的哦!气与质,质是物理的、生理的,硬要把自己的身体修到脱胎换骨转化了,变化气质。&这都只是简单地讲,每个人经历的个案过程不一样的。“轻”,修行到了某一个阶段,有时候觉得身体,譬如两个腿不能走路了,腰也动不了,我自己也有经验,到了四十多岁爬楼梯,两个脚抬不起来,但是我知道这是用功的过程,我就不在乎;还有一个阶段,一个多月里拿一张纸都拿不住,可是我一点都不怕,所以要懂得原理去实践的。我还有经验告诉你们,我有时候走路感觉到自己倒转来,我的头在走路,脚在上面,我也不在乎,就看怎么样把我“弄死”,既然要实验嘛,修行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这个道理中去实验。&所以道家有两句话我很欣赏,“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很有道理,你要修到生命不死长生不老,除非你以准备死了的决心去修。有些同学又怕这样又怕那样,“唉唷!我发晕了。”“唉唷!我冷起来。”“唉唷,老师啊!怎么得了。”我说:“怎么样?”“唉唷!我留鼻水,打坐好几天都不好啊。”所以给人家叫老师,是天下最倒楣的事,这里不通那里不通都来问你,其实原理很简单,只要搞懂了。&“轻”,有时候身体非常轻,“重”有时候身体拖不动,不要怕,这都是修行的过程,等於开车、走路一样,都是道路两旁的环境、景色,不是目的地,不要怕。“冷、暖”,有时候怕风,打坐感觉好像冷,有时候冬天却可以穿一件衣服,都非究竟,都是身体气质变化的现象、过程。“涩、滑”,有时候身体乾枯了,皮肤都乾燥,像木头一样,有时候皮肤润滑得像婴儿的肉体一样。&譬如修持安那般那假使你修好了,八触的反应作用马上就出现,身体的变化就很大,可是你不要给身体拉走了,身体上的感受都不是。&——整理自《南禅七日》&&你打起坐来,一定碰到感觉特别强烈,感觉叫做触受,佛学里触就是瑜珈,瑜珈中文旧的翻译是“相应”,要是我现在翻译,要翻成“交感”。物理世界,生理跟心理的交感,物理跟精神的交感、反应,就是瑜珈。打坐修禅定就是修瑜珈。身瑜珈是面对交感触受,简单分类有八种:冷、暖、轻、重、柔、粗、涩、滑,分析起来内容多了。“冷、暖”,打起坐来有时候发冷,你就晓得里头有毛病了。有时候一身流汗,火烧一样发暖。“轻、重”,有时打坐坐久了,两腿或身体酸痛胀麻,好像得病一样,甚至有水肿,两个腿都肿胀走不动了,以为有病了,赶快找医生。一找医生,就看出来很多毛病,其实都不是。有时候觉得哎哟!这一次坐下来真好啊,身体好轻灵啊,好舒服啊!自己以为工夫有进步了,这些不过是个变化。这是讲现象哦!所以修行哪里那么容易啊!你要注意,发生任何的现象,同你的男女饮食,或者其他受风受寒等等,都有关系。&滑、涩,有时候身体很灵活,甚至打起坐来感觉皮肤都变细嫩润滑了。有时候身体动不了,古人用这个涩,现在就是像塞车那个塞。有时候“柔”软,柔是柔,软是软,柔是比较柔和,软像婴儿一样。有时觉得“粗”,粗糙硬化了,有时觉得身体有些地方变细了,有时觉得懒洋洋的。有些同学一辈子缓慢,懒洋洋的,已经散了。他从小就是这样,这是他的业报,自己不肯努力。缓就是像弓箭一样不肯拉紧,永远放在那里。有些人看到他身体就可以看到他的个性。你看那两个老板,个子大大的,胖胖的,但是并不缓,办起事来很快,这是个性问题。有时性急,你觉得神经都绷紧了。有时候力量强起来,虽然没有练过武功,打坐下来,觉得威力无比;有时觉得实在没力气,变成很差,不行了。&我告诉大家,我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忽然两个指头连一张纸都拿不住了,拿到笔不会写字,我说完了。我忽然对自己哈哈一笑,我说我不上你的当。还有,快五十岁时,我上楼梯都走不上去了,我就站在楼梯的中间,就这样定住,心想就这样走了,还一定要躺下来死吗?等一下气脉走通了,一样地走上去。所以要认识自己的生命,这些都告诉你。&有时为什么拼命要喝水呢?以为生病了,得糖尿病了。这只是生理工夫进步的变化。有时肚子发胀,什么都不想吃;有时吃很多仍觉得饿;有时发闷;有时发痒,全身痒,连骨头中心都痒起来;身上发黏,或者喜欢动,或者喜欢静。加上老、病、疲劳、爱休息,这些生理现象的变化就有那么多。假设现在讲生命科学,一个一个的问题,可以做多少医学的题目!这个学问有那么大,都是从地水火风变出来的,变相生灭,从能触的功能来的,所以发生了感觉。结果我们打起坐来做工夫,统统跟着刚才上面讲的感受走,算一算一共三十几个。这还是简单的,佛经上面有,我再重新归纳过来。我们生命一天二十四个钟头,统统上当受骗,都在这个感受里头转。&这一次听过课以后,自己碰到那个现象不要忘了。那么去看医生可以吗?可以,西医也好,中医也好,你去请教高明医生。如果你说是打坐做工夫出来的,医生不懂你这一套,他也不听你的,他照现象来给你治病,反正医生说什么病,你作参考就行了。&一切的疾病都由四大变化来的,简单讲有三十几种感受作用。一般佛学家,不大管这些东西的,只讲空啊、有啊,唯识、般若啊、三止三观啊,哲学思想搞了半天,不晓得干什么!所以要我来研究佛学,做一辈子哲学教授,我不干!尤其办学院的,这些根本也不教,每个佛学院培养出来的,也不懂真正的佛学,更不懂真正的佛法要点。&所以这三十几种感受,好好去体会,每一个都是医学上的大题目,是四大的变化,是生理物理的变化,随时随地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身体都被它转动。要想不听它转动,只有安那般那,把那中间的重点“息”看住,不跟这些现象走才行。你说头痛,痛得要死好不好!最后是死嘛,除死以外还有什么大事啊?死的不过是这个肉体。而真正的生命,等于房子盖起来,虚空还是存在,没有减少;房子坏了拆掉了,那个虚空也没有增加啊!就像你们戴眼镜戴习惯了,呼吸系统鼻子这里有两个小的脉管被压住了,旁边两鬂这里也压住。所以我十几岁时有近视,我现在八九十岁了,反而看报纸不要眼镜,一戴就难受,你们戴惯了不知道。譬如我坐在在这里,我眼睛看前面这个方向,两边这样大都看到了。你们戴眼镜,只看这么一点。所以要想恢复的话,自己打坐时要把眼镜拿掉;戴假牙的最好也拿掉,神经就不紧张了。神经的放松最后统统在脑,不在肢体。全身所有的反应,最后是脑的问题。你看那个病人最后上氧气,就是这个气的问题嘛!所以你平常把这个气先调好。&刚才讲的触受,酸、痛、胀、麻、痒等等,涩与滞同一个意义,就里塞住了。譬如背部风大水大停留在那里,如果人老了检查这里,关节疏松就来了。因为风大跟水大泡了这个地大,关节骨头的功能被压住了,工夫到了会打开的,打开的时候自然会跳动的,那是本身的功能发生气脉振动。至于吃饱、吃多了以后打嗝,内行的人一听,知道这是胃的问题;有些是肾脏肝脏的问题,打嗝的声音都不同,所以叫“明师难遇”。知道的师父就让他去发泄,他的病气就出来了。&所以修行需要同参道友,内行的师兄弟招呼,不然算不定你入了定,别人以为你死了,放张纸或什么在鼻孔上,觉得一点呼吸都没有,就抬出去烧了。所以修行要有环境,很难的。刚才讲的触受,每一个都先吩咐你,你们在佛经上虽然看到,一眼就晃过去了,觉得很多余,其实这个最重要。走修行之路,要注意两个重点的问题:饮食、男女。肠胃一定要清爽;男女性的关系,不能说叫你完全守戒,至少要做到清心寡欲,尽量减少,不然对于安那般那及你的身体会有影响。修气要懂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这同中国的医学有密切的关联。而且要懂得印度乃至于传到西藏密宗的三脉七轮。这不是理论哦,这是生命科学,都要认清楚,才知道自己的生命。&——整理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讲述打坐修行的要领(如何用功)&南怀瑾&编者按语:  修行打坐是需要注意一些事情的,从饮食睡眠到静坐中的调心,都有一些注意事项。如果还没有学习过静坐的师兄,可回复“静坐”收看教学视频。  第一、调饮食。  在我们初学打坐的时候,尽量吃得清淡一些,少量多餐。我们寺院里打禅七的时候,总要准备点心、茶水,就是不让你吃得太多,因为吃得太多,容易昏沉,也容易使你妄想多(也叫掉举)。  因为初期打坐就是调伏两种状态,一个是昏沉状态,一个是掉举状态。我们通常一打坐的时候,不是昏沉(打瞌睡),就是掉举(打妄想),在那里胡思乱想。如果这两种状态基本上没有问题的话,你打坐就上路了。  饮食清淡些、少一些,能够使您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做到身体的意识最清明的状态,避免昏沉。  吃得清淡一些,少一些,也就是七分饱或者是随饥随食,如果是太饿,饿得发慌,那么肯定是妄想纷飞。  如果吃得太多很容易发困。调饮食要根据每个人的状态,一般的就是清淡不要吃辛辣,这是调饮食的重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基本方式,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处理就行了。  第二、调睡眠。  睡眠好是让我们能够在坐上最清醒,昏沉最少,妄想最少,使你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就是调睡眠。  睡眠不足上座发困,这是必然的,谁都会这样。有的时候,睡眠太多也反而发困。所以睡眠也是不能多也不能少。  有些用功的人,总觉得我要少睡觉多用功,这样以来,你一上座就发困,与其这样,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睡个痛快,然后再上座。所以调睡眠也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以上内容由明一法师讲述)  三、打坐如何用功?  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  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我们把腿一盘,一上座,已经空掉了,不要另外去求个空,这是捷径。   第一步,腿一盘,既不求空,也不求有,眼睛闭起来。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都用得太多了,闭起眼来,无所谓看,无所谓不看,记住:本空!  这时眼睛一闭,觉得蛮好,一刹那间,马上又觉得自己思想好多,好讨厌。不要讨厌它!  如果没有思想,也不叫作人了,你不理这个思想就是了。这时我们不是知道这个思想来来往往嘛?  你那个知道思想来来往往的那个,没有被思想扰乱,那个是清净的,没有被思想、烦恼骗走,还求个什么呢?佛者觉也,你已经知道了自己有思想,这不是觉吗?   楞严经上说,我们的思想烦恼是客尘烦恼,如过客一样来来去去,你这个主人家,知道客人来来往往,不过当主人的不去殷勤招待,客人来了,不欢迎;客人走了,也不送。  他爱来就来,爱走就走,让它自然,思想慢慢地会疲劳,懒得动了,你这主人家的那个正觉不要睡觉,看住它,如果你睡着了,客人就在里头翻天覆地了。   这是第二秒钟。第一秒钟腿一盘很清净,第二秒钟就晓得思想来了,现在告诉我们,用正觉看住它。烦恼来了,本来你是看住它,后来思想来跟你捣蛋,在那里“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你不要去剪,不要去理,它自然就疏了下来。  第三秒钟的烦恼就是感觉来了,那里发胀,这里发痛,酸痛胀麻痒冷热都会发生,只要我们一静,这些现象都会来的。你打起坐来有这些现象,就是气脉初步的动。  换言之,当你静下来时,不管好的或坏的感觉出现,都是因为心里比较静,气机的反应来了的缘故。   这个第三步的感受来了,怎么办呢?还是第一个道理,只要看住它,这个地方就要忍了。  我年轻时,初学打坐,盘着腿也是熬不住,袁老师告诉我:忍耐一点,多熬一下,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力。既然可以消业,我便熬下去了。下坐以后,再盘腿就吃不消了,可是因为好胜,怕难为情,就硬熬。   后来为了降服这两条腿,住在一个庙子里,一个人关在藏经楼阁上练腿,那也是炼心,盘起腿来硬熬,心里求菩萨帮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  连这个腿都降服不了,还降服其心?几天以后,本来痛苦得身子都弯下去了,忽然,卡塔一声,腿软了下来,两腿贴得平平的,不想下坐了。舒服得很。  我的和尚朋友在下面想到,阁楼上那人,整天都没听见他敲引磬差人送饭,该不会出问题了吧?就在下面喊,我因舒服极了,根本不想回答,这下可把和尚吓着了,赶紧叫人爬上去,一看我坐在那里好端端的,只是不答话,原来在打坐。    这说明了什么?酸痛胀麻冷热,也是生命本能发动的一种,有一点反应就有一点影子,不管好反应或坏反应,你那个正觉看住它,千万不要加上现在的知识。  密宗啊,道家啊的功夫,引导气脉向命根走啦,什么督脉通啦,一引导就完了,不但达不到气脉通,甚至引出各种毛病来(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注意胃部以下),你一引导反而不能成功。  有没有气脉这回事呢?如果弄得好,七天基础就打好了,是有气脉这回事。  不过要无心于气脉,无心于四大,四大皆空了,气脉就成功了。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以上内容由南怀瑾老师讲述)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打坐教学)&南怀瑾&  现在必须详细说明静坐与气机的关系和作用,但是首先必须先要了解一个观念,这是指一般已经成年以后,以及已经有过男女性生活以后,乃至包括老年入的情况而言,至于未经成年的童身,那又须另作别论了。第一反应:腿部的麻胀。  在开始练习静坐时,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先入为主观念的存在,或者能够泯除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他所感觉最大的困扰,便是心理的不能平静和生理反应的各种奇异的感受。  关于心理的平静与散乱问题,留待将来讨论静坐与心理关系时再加说明。  现在所要讨论的,只是偏重在生理内部气机的反应。关于这个问题,根据通常开始练习静坐的统计资料,十之八、九,便是静坐时,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以后,首先引起感受上的压力的,便是两腿发麻或发胀。  于是促使浑身酸疼或不安,甚至,连带引起心理的不宁静。如果从一般生理卫生常识来讲,大多都认为那是两腿的血管被压迫的关系,等于一个通常不练习静坐的人把两腿交叉叠起,如不随时变更交换只是保持一个姿势经过一段的时间,便有腿麻的感觉,于是就认为它是很不好的现象。  倘使从静坐的经验来讲,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是血管被压制的关系,实在是气机开始发生了反应的作用。  因为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畅通流行,所以有了胀痛麻木的反应感觉。换言之,这便证明了在生理上的阴[足乔]、阳[足乔]的气脉上,已经有了后天的障碍。  反过来讲,当腿麻到不能过分忍受时,只须轻松的放开两腿,慢慢地让它自然舒畅之后,便会感觉到由于经过这一段短暂时间的压迫,而换得新奇的舒服和快感。  事实上,当静坐工夫到达某种适当的阶段时,无论盘腿或不盘腿,这种新奇而舒服的快感,是长期永恒地存在。此时,虽然长期盘腿而坐,不但没有妨碍,这种舒服和快感,反而愈来愈盛。第二反应:生殖机能的勃兴和其他。  有关静坐对于生殖机能的反应,为了讲解的方便。  必须把它分为(一)肾脏机能(二)生殖机能两部分来讲,因为在成年人练习静坐时,最初有反应的大多数是从肾脏部分(包括腰部)开始。日久工深,生殖器部分才发生反应,如果是少年人习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部分先发生反应。(一)肾脏部分的反应:  即是说静坐的时候,或在静坐过后,腰背会发生胀、痛、酸、麻等情况。倘使因肾亏而患有阳萎、早泄、遗精病的人,可能因静坐的关系,反而更有遗精或早泄的现象。如果不得其法或不知对治,甚之有至于白日遗精,大小便随时遗精,与静坐时遗精的严重症候。  关于这些现象的来源,中医认为是肾亏的关系;西医认为是与肾脏或肾上腺、性腺和脑下垂腺,以及神经衰弱等因素有关。若是女性练习静坐,素来患有肾亏等症,不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会有白带等现象发生。其实这不是因为静坐的关系而产生这种不良的后果与副作用。  实在是因为静坐的关系,发动身体内部气机的潜能,在将要通过而尚未通过肾脏与腰部的阶段,由于这些部位的神经与腺路有了宿疾的障碍,所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并发。  如果知道了这个原理,再得明师指导而知道对治的方法,只要过此一关,则一切有关这一部分的宿疾顿消,恢复健康壮盛,自然不成问题。倘使没有明师的指导,不知对治的方法,最好是暂时停止静坐,等恢复健康时,再来静坐,如果又因静坐而重发时,就不妨再停。  如此持之有恒,再病再停,再停再坐。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完全恢复健康。因为对治的方法大多,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者运用身体运动的各种不同姿态,再配合医药的调整,相当繁复,故只能说到如此而已。  但在此阶段,最要紧的守则,必须要绝对断绝男女的性行为,倘使能做到不但没有性的行为,而且无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无上的大药,决定可以及早恢复健康。至于健康恢复中的变化反应,则因男女性别、年龄老少、体能强弱而有不同,恕难-一评说,实非因为守密而不言也。(二)生殖机能的反应:  即在静坐时,或刚刚下坐后,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坚不下,犹如亢阳的状态,同时引起睾九部分微细神经的跳动,以及摄护腺、会阴部分轻微的震动。在女性而言,有子宫震动或收缩以及两乳房膨胀的现象。  如依道家某些修炼丹道派的观念,便认为它是一阳来复之机,正好采药归炉,用意引动呼吸作为搬运“河车”等的基础,这种观念是否正确,以后自有专论,在此暂略。但在静坐的过程中,有了这种现象之后,如果不配合心理上的性欲冲动,那确是很好的情况。  这是脑下垂腺、肾上腺与性腺等活动与兴旺的证明,对于身体的健康,是绝对有益的现象。但是无论年龄老少、男女性别。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十个有九个半都会引发性欲的冲动。有了性欲的冲动,就会引发头昏脑胀的感受。甚至,还有胸臆烦闷或发生情绪烦躁的感觉,非常难以排遣。  如果因此而有了性行为之后,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还有过于性行为或手淫的损害,倘使不加上这些心理行为与性行为的破坏,那便有如老子所说婴儿的状况,“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它便会引发生命潜能而开始生机成长的作用。  然而一般练习静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极难过此一关,而且不知调整对治的方法,即使勉强压制,久久亦成为病态,与忍精之害有同样的毛病。如果练习静坐,做到绝对没有这种现象发生,那么,又等于生机断绝,久而久之,便使身心枯寂无情,等于一潭死水。  三十多年前,我有两个练习静坐的朋友,有一位是中年人,他对我说:当他晚上和夫人一起对面静坐时,碰到这种现象发生,睁眼一看夫人,比平时容貌更美,于是便顺理成章,“只羡鸳鸯不羡仙”,进入凡夫的境界去了。  另有一位是老年人,已经有六十多岁,有一次同在山中练习静坐,碰到这种现象,变成“亢阳不悔”的情况,想尽办法,总难收拾,甚至利用冷水沐浴,也依然蛙怒如故。最后他只好下山回家,寻找“老妻画纸为棋局”去了。  朱熹说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其然乎!其不然乎!此二公的静坐经历,给予我后来的启示,与专心一致寻求其中的症结所在,实有多者。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对于同参的道友而言,仍然具有圣人名言的无上权威。  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  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实在不是无因的。不过减食与不食烟火,也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如果不明其理而不知运用之妙,因此而害了胃病,则得不偿失,不关我之言不在先也。(选自南怀瑾老师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