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2018年山东考生人数体育舞蹈专业考生。我在武体校考成绩81、7文化科成绩332。请问报武体可以吗

江西师范大学各学院简介及所开设专业介绍
浏览次数:334148
目录(可点击)
1、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9)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创办于1940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罗廷光和邱椿等曾在此任教。全国院系调整后,撤系设教育学教研室。1980年恢复教育系并于1981年招生。1996年撤系设教育科学学院,2003年组建教育学院。2008年10月,心理学科从教育学院分出,同时成立新的教育学院。
学院现拥有4个省级科研机构: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书院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督学1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3人,江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江西省政协常委1人,江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
自1980年恢复建系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8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3个,即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其中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迄今共培养本科生4000余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拥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成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基础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教育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和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各专业已授予硕士学位600余人。教育硕士专业教育管理方向2000年开始招生,已毕业400余人。
在科研方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0余项,省级课题10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它期刊发表500余篇;60余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30余部,其它出版社出版30余部;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4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一等奖10余项,二、三等奖40余项。
我们将不懈追求、潜心发展,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地方领先、全国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前教育
本专业为“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掌握优良学前教育技能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包括能胜任托幼机构、社区家庭、早教中心、大众传媒、卫生保健等部门的教学、管理、研究、规划、研发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优秀人才。
※特殊教育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旨在为培养优秀的教育领导者、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引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从事学生生涯引领与教育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优良素质。
2、心理学院
&(联系电话:9)
  心理学院于2007年4月开始筹建,并于2008年9月正式成立。学院现有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学校最早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四级办学力量的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现有脑与认知、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与经济心理五个学术团队。现有教职工 51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正高级职称10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0%。学院有博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江西省教学团队2个。
  心理学科被学校确立为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被江西省教育厅确立为省重点学科,心理学专业被确立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戴海琦教授领衔的“心理统计与测量”、胡竹菁教授领衔的“推理心理”等专业方向在国内及国际具有重要影响;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心理学探新》在国内及国际心理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院拥有近1000平方米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由包括脑电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生理反馈实验室等6个以科研为主的心理学实验室和10个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组成,实验中心被确立为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实验中心,并被评为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近200平方米的图文信息中心,中心有中外心理学图书近5万册。
  学院近年来共承担了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余项,中组部、教育部、卫生部、人事部、国家汉办等部委委托项目近30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心理测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心理学》课程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胡竹菁编著的《心理统计学》和戴海琦等编写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被列为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院重视优势学科的发展,心理统计与测量研究团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2011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工作(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项目);作为主成员单位参与“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协同创新项目(省级2011协同创新项目)。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展了联合培养教育心理学专业教育测量学方向硕士合作办学项目。依托心理统计与测量团队组建了学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所,为全省基础教育进行质量监测评估。
  学院挂靠单位有:两个江西省一级学会即江西省心理学会、江西省社会心理学会;四个学校直属机构即心理研究所、心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所和《心理学探新》编辑部;一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即江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一个院级研究中心即心理统计与测量研究开发中心。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厚实理论、丰富知识、熟练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与心理学有关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
  1、知识要求
  (1)一般知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了解古今中外人文、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法律与政治制度、国际关系与世界发展及祖国国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常识,掌握英  语语音、语法、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的系统知识。了解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了解和掌握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熟识一般体育锻炼、身心康复及安全运动常识。
  了解美学美育基础知识,熟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观点及其当代发展。
  (2)专业知识: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学的统计、测量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查阅、理解和撰写专业文献的基 本方法,熟悉国内外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当前进展和应用前景。
&2、能力要求
  (1)一般能力:
  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基本的收集与判断资讯、适应社会生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  获取及程序设计的一般能力。
  具备运动技能自学能力、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运动中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掌握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具备感受美、欣赏美和初步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2)专业能力:
  具备发现、分析并解决心理学问题的能力,具备心理学实证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能力。
  3、素养要求
  (1)一般素养: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注重德性养成。
  志存高远、视野宽广、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具备健全人格、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和国家认同。具有自觉提升跨文化交流借鉴的意识,熟识外事礼仪,与外宾沟通交流得体自然。  有自觉运用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一定的信息文化素养。
  养成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的运动生活方式,具有主动学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和健全体魄。
  具有高尚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情趣。
  (2)专业素养:
&&& &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树立为促进心理学发展的职业追求、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方向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人才。该方向培养的学生还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等。
※应用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关理论与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1、知识要求
  (1)一般知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了解古今中外人文、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法律与政治制度、国际关系与世界发展及祖国国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常识,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的系统知识。了解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了解和掌握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熟识一般体育锻炼、身心康复及安全运动常识。
  了解美学美育基础知识,熟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观点及其当代发展。
  (2)专业知识: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从事规则与行业要求。
  2、能力要求
  (1)一般能力:
  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基本的收集与判断资讯、适应社会生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  获取及程序设计的一般能力。
  具备运动技能自学能力、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运动中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掌握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具备感受美、欣赏美和初步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2)专业能力:
  具备从实践中发现、分析并解决心理学问题的能力。具备掌握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等方面的基本方法,掌握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应对心理危机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素养要求
  (1)一般素养: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注重德性养成。
  志存高远、视野宽广、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具备健全人格、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和国家认同。具有自觉提升跨文化交流借鉴的意识,熟识外事礼仪,与外宾沟通交流得体自然。有自觉运用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一定的信息文化素养。
  养成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的运动生活方式,具有主动学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和健全体魄。
  具有高尚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情趣。
  (2)专业素养:
&&& &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具备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性和人文关怀素养、树立为人类心理健康服务的职业追求。
  三、方向介绍
  应用心理学专业下设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业方向。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业方向的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基本技能。
  3.了解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联系电话:1)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肇始于国立中正大学文学系。建国后,历经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数十年的发展,于1994年正式确立学院建制。胡先X、王易、姚名达、肖涤非、胡守仁、余心乐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此执教。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形成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人才辈出,已发展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教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培养中文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重点文科院系,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江西省高校“八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1981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设有学科教学?语文(1999年)、汉语国际教育(2009年,全省首批)2个专业学位点。拥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叙事学研究中心)。多年来,秉持优势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理念,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叙事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研究在全国学界反响较好。
文学院办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创设了文艺理论、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教育、写作、汉语国际教育8个教研室。汉语言文学(师范)是江西省高校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留学生。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以学科为依托,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已建设成为江西省高校同类专业中整体实力较强的专业,在2015年、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分别获得全省高校本专业第一名。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近30部(其中,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教材8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另承担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委项目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近30项。
学院倡导、践行科学人才观、总体人才观。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学科方向布局均衡、学术水平高、教学教研能力强、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省政府津贴获得者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江西省社会科学中青年专家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重视教育传统,遵循教育规律,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基于卓越教育理念,学院着手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十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院现有本科生1155人,研究生38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人;不含延期毕业博士生、在职教育硕士生)。2016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49人、公务员30人、教师100余人,初次就业率为97.54%,位居全校第一名。
  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1974年,创办了面向基础语文教育的刊物《读写月报》。该杂志为江西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自2016年起,《读写月报》在原有的初中版和高中版的基础上,创设了语文教育版。2017年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方言文化教育工作站在学院挂牌成立,江西方言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已全面启动。
  学院积极构建教育国际化理念,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近年来,更是有效搭建师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平台。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建成的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孔子学院,输送师资,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先后3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院每年均有优秀本科毕业生前往从事志愿者工作。
  2016年招收本科生302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260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42人,本省192人、外省110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高录取线为560分、540分,分别高出省一本线37分、17分;最低投档线531分,高出省一本线8分,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学院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职工全力帮"的全员参与工作机制。通过多层次完善就业帮扶工作、多方位开拓就业市场、多形式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2016届毕业生共285人,签约人数279人,就业率达97.89%。其中师范类毕业生253人、就业人数248人,就业率98.02%;非师范类毕业人数32人、就业人数31人,就业率96.88%。考取研究生45人、从事教师125人、公务员录用10人、企事业单位录用12人、参加"三支一扶"计划6人、考取村官2人、出国留学7人。学院初次就业率名列全校第一,学院连续多年获得"全校就业工作先进学院"。
※汉语言文学 &&
  是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列入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代码为050101,学制四年。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是适应面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既可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又可从事理论宣传、文化传播、新闻出版及各类单位部门的文秘工作。由于适应面广,且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一直是社会上求职前景较好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较宽的人文视野和较强的继续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读写能力突出,掌握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和教学技能,且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及未来的语文教育专家。
  培养方向:毕业生能胜任各级各类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能胜任各行业部门(如党政机关、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各层次的语言文字及相关工作;能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比较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逻辑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艺心理学、文学评论与写作、语文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软件OFFICE、语文阅读学、文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民间文学、秘书学概论等。
&※汉语国际教育
  是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列入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代码为050103,学制四年。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是复合型、国际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所需的外语及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毕业生既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又可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以及各类单位、部门的文秘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文化交流与推广等方面能力的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汉英表达交流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学有所长,人格健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毕业生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能从事基础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等部门的文秘与管理工作;能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比较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写作、现代汉语、外国文学、英语口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西方文化背景、西方文论专题、中国文学批评史、汉语史、文化研究、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英语写作、文字学等。
荣誉称号。
4、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联系电话:4)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前身为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创建于1941年,曾有著名学者姚名达、吴士栋、谷霁光、黄今言等在此任教,至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和学术传承。学院现有历史学(师范类)、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学和旅游管理学4个专业或系别。现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术学位硕士点,同时,具有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型)以及旅游管理(MTA)、学科教学(历史)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区振兴研究院”,并设有“南方古村镇研究中心”、“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区域社会研究资料中心”和“欧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江西省历史学会也挂靠本学科。历史学科是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及品牌专业,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国近代史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拥有江西省金牌讲解班试点基地。文化产业管理系设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基地。
&&& 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讲师13人,助教1人。其中37人具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1人,赣鄱“555”人才工程专家2人。其中有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访问学者,也有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知名主讲人
&&&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学生连续三年获得校内最高荣誉“十佳大学生”,代表学校赴英国、美国访问学习。历史学师范生参加全国师范生基本技能竞赛、金牌讲解班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等佳绩。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现建有北京、上海及江西片区的校外基地,为同学提供广阔的实习场所。学院拥有一支校园精品导游队,承担校内外亲朋来宾导游讲解任务,导游风采大赛和校园十佳歌手赛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学院也有服务社会的党员服务站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践行大学传承文明和服务社会的重任。红土地支教和国培计划为师范生提供了深入一线的锻炼平台,使他们的学习能与社会无缝对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各类专业图书资料共165000余册,其中英、俄、日等外文图书1500余册,外文期刊32种,线装古籍2430余册,期刊合订本4766册,建国前后报纸合订本11种1796册。有《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电子版》、《清实录》、《二十五史》等光电子资料。学院设有江西省内高校唯一的文物陈列室供教研使用,也建有江西地方文献资料室。
  近五年来,学科出版论文近500篇、专著30余部,省部级奖励21项。目前,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项,省社科和高校人文基地项目70余项。
学院现有本科生98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学生就业前景广阔,近五年来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曾多次获得全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自建立以来已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大都成为省内外教育系统的骨干教师、旅游行业、星级酒店和会展行业的骨干、文博系统的主要负责人,有的成为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也有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优秀校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深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较扎实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基础厚实、知识面较宽广、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或省直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大中型企业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编辑、宣传等方面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历史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工作职业素质,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历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操作技术,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3、熟悉历史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历史专业的实践工作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5、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培养方向:本专业为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江西地方史、专门史先后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主要培养方向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社会史、经济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
  办学条件:历史学科是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及品牌专业;拥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区振兴研究院”,并设有“南方古村镇研究中心”、“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区域社会研究资料中心”和“欧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江西省历史学会也挂靠本学院,中国近代史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本专业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已积累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有江西师大附中、南大附中、实验中学等一批省内重点中学实习基地,红土地支教和国培计划为师范生提供了深入一线的锻炼平台,使他们的学习能与社会无缝对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通识类课程: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两课”、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课: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史学概论、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专业主干课:中国古代史I、中国古代史II、中国近现代史I、中国近现代史II、世界古代史I、世界古代史II、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历史学科教学论•历史、教师发展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实训等;另外还有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民族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等数十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制学位:学习年限4年,授予史学学士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良好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和现代产业理念及经营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管理经营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一线实践工作,又能在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从事经营、管理、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文化贸易、文化经纪和文化咨询方面的工作。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新兴专业,市场广阔,前景较好。在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正当其时。学院初步在文化旅游产业、民俗产业、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方向形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要求:1、掌握扎实的世界文化素养,深谙中国文化内涵;2、洞悉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能做一些基本的研究;3、了解文化产业各个门类方向,凝练自己的重点方向;4、能独立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实施一些文化项目规划;5、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文化经纪方面的实践活动。6、熟悉国际文化交易规则,通晓文化贸易和文化咨询方面的流程。
  培养方向:从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拓宽专业口径,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依托本校多学科优势,本专业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和企业文化管理两个方向。
  主要课程:通识类课程: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课: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市场学中国文化专题、世界文化专题、文化艺术概论高等数学(经管类)、
文化经济学、 文化传播学、 企业文化学 、文化项目策划学、 管理学概论、文化投资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另外还有文化史史、文化地理学、文化市场学、文化资源学、影视产业概论、文化政策与法规、专业外语等数十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制学位:学习年限为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旅游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力强,素质高,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会展高端管理部门、大型酒店饭店和知名旅行社行业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在旅游规划一线从事旅游策划规划实践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2、具有运用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能力;3、熟悉我国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4、了解中外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方向:从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拓宽专业口径,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依托本校多学科优势,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酒店经营管理、旅行社与导游、会展经济与管理等3个专业方向。其中外语导游方向要求学生主要掌握旅游和导游的基本理论和一定的导游技巧,具有较强的外语口译、会话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导游服务和管理方面主要问题的基本能力,本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取得本科院校毕业文凭和国家认定的导游人员资格,能在旅游及相关管理部门工作,能胜任导游宣传、节目主持、旅行社事务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办学条件:本专业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已积累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江西及周边省份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所属“旅游开发研究中心”,为旅游规划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专业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图书音像资料,拥有旅行社,配备了电脑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模拟客房,模拟导游实训室,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为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提供良好条件。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两课”、旅游管理学、经济学、大学数学(经管类)、统计学、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原理、旅游安全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经济学、导游业务、酒店餐饮实习、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
  学制学位:学习年限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考古与博物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良好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基础好,能系统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强,能独立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复合型、宽基础的博物馆学及相近学科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文博专门机构、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考古部门及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培养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的指导下,科学、系统地学习博物馆学、文物考古、历史学等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受到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训练,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等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发展概况及学术前沿信息,并且能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获得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2、掌握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基本操作要求,了解文物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及与此相关的法律规章,对于文化产业的开发、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修养。 3、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和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及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写出较规范的科研论文和调研报告。 4、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了解,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操作技术,有能力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5、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能适应野外调查等的需要。
  培养方向:本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高质量的考古与博物馆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科基础知识和深厚的文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和管理的能力,能胜任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发掘整理研究;各类博物馆的藏品保管、陈列展示、保护修复等专业工作;能在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文化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及行政管理、文物鉴定与研究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基本条件。
主 要课程:通识类课程: 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两课”、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亠课:中国通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外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专业主干课: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基础、文物学基础理论、文物遗产管理与法规、博物馆经营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等;另外还有江西考古、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字画、中国钱币学、中国古代文化史、陶瓷工艺史等数十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制学位:学习年限4年,授予史学学士学位。
5、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12)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经过历代学人的艰苦创业,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
  1980年,学校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专门负责全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后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部。1986年,成立思想政治教研室,并于1997年更名为思想政治教研部。
  2003年7月,马列主义教研部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合并,组建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与新组建的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合署办公,均为正处级建制,直属学校领导。
  2004年底,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和原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与新政法学院合署办公。
  2005年12月,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为正处级建制,仍与政法学院合署办公。
  2011年3月,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行政领导。
  (二)、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外国哲学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点。
  学院现有5个省(部)级学科平台:2004年,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获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江西省高校德育基地。2012年,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江西省纪委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社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社会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教育部研究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此外,江西师大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伦理与德育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也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是江西省最早获批的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10年升格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2016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校学科联盟牵头学科。该学科是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唯一被列为四星级的学科,近5年来在全国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
  学院始终以开放、合作的理念推进学科建设,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主办和承办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中国政治学会年会、江西发展论坛、第三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 全国省属师范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会第19届年会、第17次中韩伦理学研讨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南昌)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会议。
  (三)、科学研究
  学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四大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围绕着这些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0项(其中6项结题成果被鉴定为“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省级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88项;重大横向项目15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60余部;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项,二、三等奖40余项。
  (四)、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行政教辅人员1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人。
  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
  学院注重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于201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1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2016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五)、人才培养
  学学院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传统特色优势专业,于1960年创办并招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于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为江西省同类专业中办学历史最悠久,整体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办学成绩斐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培养卓越中学政治教师为主要目标,以江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社会调查和实践项目为抓手,以师范生技能培养为基础,形成了“厚基础、强素质、宽口径、多层次”的培养特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中获得“全国百佳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此外,本专业也兼顾思想政治工作实务型人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学院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条战线的领导与骨干力量。
  学院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约60人,在校生近300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在读研究生200多人。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围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以项目带动科研,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推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为各行各业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六)、社会服务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主动对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着力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
  学院承担了多项教育部有关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任务。如,教育部“红土地”支教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全国思想政治学科专业中小学骨干教师、省市教研员以及培训者培训等项目,承担了江西省90%在岗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国家培训任务,培训效果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
  学院发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优势,多次承接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委托课题,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和应用对策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承接了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发改委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课题“中央苏区范围、历史贡献与发展现状研究”,江西省委委托课题“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江西省国资委委托课题“国有煤炭企业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江西省共青城市重大委托课题“科学发展观在共青城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等等。相关研究成果或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并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达50余次。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理论宣讲,发挥社会思想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办学社会影响力。我院2位教师作为江西省委宣讲团成员,多次参与省委重大宣讲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宣讲员”;多位教师参与江西省“社科大讲堂”、“赣图大讲堂”等社科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理论研究成果。多次承担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读物编写任务,参与编写了《共和国的脚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红色经典传奇100例》、《培育我们的价值观》等通俗读物,作为全省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教材。
  (七)、国际合作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有计划派遣专任教师赴海外大学访学、交流,进行学术考察。近年来,先后有教师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建国大学开展访问学习,多人次赴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也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来学院讲学,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于1960年,是江西师范大学的传统专业之一,江西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创办以来,本专业形成了“学风浓厚、基础扎实、思想活跃、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专业作风,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目前,本专业是学校师资力量最强的专业之一,9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同时也是学科建设最齐全的专业,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本专业毕业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觉的法纪观念,系统地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热爱劳动,有正确的审美观点,了解本专业主要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沿,掌握本专业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从事调查、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胜任中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所授主要课程:马列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逻辑学、法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原理、欧洲哲学史、伦理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等。
6、政法学院
&(联系方式: 7)
  政法学院缘起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教授、著名刑法学家蔡枢衡教授是办学先驱。国家院系大调整后,1959年学校增设了政治教育系,1962年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78年学校恢复了政治教育系,1999年,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12月,学校合并政法学院和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组建了新政法学院。2015年10月,政法学院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法学院。政法学院现有在编教师61人,专任教师53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博士29人。目前学院开办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拥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个学术型硕士点和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读研究生420余人学院现有法学研究所、社会保障与管理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学院还设有司达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继续教育培训部等社会服务机构。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61人,专任教师53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占50.94%;博士(含在读)29人,占54.71%,硕士(含在读)15人,占30%;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师资队伍表现出职称高、学历高、年轻化的特色。
  学术型硕士点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个,在宪法学理论、行政法、教育法、生态经济法等研究领域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业学位点有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和法律硕士3个。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成立了法律硕士教育中心、MPA教育中心、MSW教育中心,挂靠政法学院,“三个教育中心”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公共管理硕士(MPA)在地方政府管理、行政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研究特色。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工作行政、农村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近五年,全院教师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以上256篇(含CSSCI 174篇);科研获奖33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学院图书资料室使用面积近500 O,拥有图书资料40000余册,报刊资料(含过刊)323种,电子图书资料100余种。学院装备有先进的公共管理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设有学生科研研发中心,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高水准的实习基地。
  所授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本专业毕业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能自觉的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中外法制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丰富的法律知识及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有健全的体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从事政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法律宣传、教育和实务工作。
※行政管理
  所授主要课程:行政学原理、现代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市政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行政监察学、公共财政学、电子政务、社会统计学、管理心理学、中国行政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本专业毕业生能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学科的方法;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
  所授主要课程:社会统计学、现代管理学、高等数学(经管类)Ⅰ、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公共财政学、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险学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
  本专业毕业生能系统掌握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社会工作
  所授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组织社会学、小组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概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工作行政、社会问题概论、人口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律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等。
  本专业毕业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7、外国语学院
(联系方式: 6)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系国立中正大学外语系,创办于1946年。1994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法语系、翻译系、大学外语教研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二语习得研究中心、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
  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职工151人,专任教师1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5人,讲师8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44人(含在读),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6人。
  外国语学院是江西省最早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迄今已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研究和学科教学论(英语教学论方向)四个学位点,以及“现代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二级博士点,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此外,经教育部批准,我院具有教育硕士(英语教育学)和翻译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接受同等学力者申请硕士学位。2004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定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英语专业学位点在硕士学位评估中评为优秀。学院英语专业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英语专业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学院英语专业连续两年评定为五星专业(重点优势专业),排名居于全国大学专业的前5%。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武汉大学版),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排名第56位(全国共223家),百分位为25.11%,全国师范类大学中排名第13位,省内第一。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C+(即位次为前40%-50%专业)。
  外国语学院的科研成果和教学业绩硕果累累。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5项,省级科研课题60余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译著10余部、教材近10余套。近五年来在“江西省高等学校‘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中,学院有6位教师获特等奖,3位教师获一等奖;在“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上,学院有一位教师获全国冠军,两位教师获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学院雄厚的科研和教学实力。
  外国语学院是江西省外语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截止到2017年12月,外国语学院共有在校本科生194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职教育硕士100余人。学院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大胆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学院英语专业2013年被批准为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09年《综合英语》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我校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在省内一直名列前茅,英语专业四级和日语专业四级的通过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英语专业八级的通过率也稳定在70%以上。学院十分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届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在全省举办的各种口语、演讲、辩论和翻译大赛中均名列前茅。尤其是2002年学院00级学生李佳玉同学获得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第二名;2004年02级学生艾黎莎获“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第一名,并获&“最受观众欢迎选手奖”。由于历届毕业生专业水平高、教学实践能力强,因而他们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我院学子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外国语学院办公大楼坐落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名达楼一区,总共面积近6,000平方米。学院为教授人均配备独立办公室和科研设施。学院拥有外语自主学习实验中心、同声传译室、录音棚、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咖啡屋”英语活动室等优质教学设施。为适应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学院实施了教学资源信息化工程,于2004年10月正式创建独立教学与科研网站(),成为外国语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教学科研工作交流的平台。学院资料室藏有专业学术书籍40,000余册,中外文期刊近百种以及近5,000盘教学录音、录像资料。
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建设及教学工作的需要,分期分批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派往国内外重点大学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与国内外高校及学者一直保持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形成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良好学术氛围。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每年邀请十多位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学院讲学。
外国语学院在省内高校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在全省外语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将抓住机遇,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外国语学院热忱欢迎海内外有志于从事外语教学和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加盟,热烈欢迎广大优秀学子报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心智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博雅的人文素养,以培养各类院校的英语师资、专业语言教学研究人员和大中型企业的英语语言培训人员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和实际课程教学实习,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从而获得从事英语课堂教学和大中型企业英语语言培训的基本能力,能在教育、经贸、外事、科技、文化、行政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英语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四年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业务基础、敏捷的创新思维、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习惯、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能力;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较好掌握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准确分析中小学学情、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能有效运用各类教学策略及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专业必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英语教学法、英汉口译、学术论文写作、第二外语(法/德/日/俄)。
专业选修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演讲、英语教育史、二语习得理论基础、英语教学课例分析、中学英语教材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英语测试与方法、英语教学反思性教学、英语说课、研课和评课、中国文化概论(英文讲授)、英语报刊选读、英语影视欣赏、英语诗歌选读、圣经与英语语言文化、英美戏剧选读、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社会语言学、西方翻译简史、中国翻译简史、英汉译文欣赏、旅游英语翻译、语用学、话语篇章分析、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西方文化概论、欧洲文化入门、西方文化与礼仪等30余门。
专业特色: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博雅的语言文化素养与卓越的教师职业能力”的创新型英语教师。其课程设置采用“英语文化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的模式,以语言与教育的整合为基础,以3E教学模式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本专业学生须修读英语能力、英语文化、英语教育、师德修养、人文素质拓展等五个模块的课程。本专业以省内外优质中学和国家级教育实习基地为平台,实现课程学习、实践观摩和自主体验一体化。学生有参与“红土地”支教工程、社区英语家教服务、英语志愿者协会、国培计划“顶岗置换”等服务性学习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外贸、外事、旅游、经贸及其他涉外部门的翻译及管理工作,并能胜任大中专院校及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
  培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日语语言扎实,中日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日语口笔译实践能力,能够在外事、商贸、科技、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从事翻译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向: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教的基本技能;掌握日语语言学、日语对象国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日语对象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专业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基础日语、日语视听、日语语音、日语口语、日语写作、日语泛读、日语语法、高级日语、日本国家概况、日本近现代文学、日本古代文学、日语语言学、日汉翻译、日本文化史、日语报刊选读、日汉口译。
专业选修课程:日本史、日语影视欣赏、日语古典语法、日本礼仪、旅游日语、商务日语、日语生活会话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运用日语语言、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等相结合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方面扎实的基本功,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学生须修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人文素质拓展(旅游日语,商务日语)等课程。本专业特别注重日语口语能力培养,目前聘有三名日本专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外贸、外事、旅游、经贸及其他涉外部门的翻译及管理工作,并能胜任大中专院校及中学的日语教学工作。
  培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汉语语言基础扎实,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英汉口笔译实践能力较强,能在外事、商贸、科技、文学、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从事翻译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向: 能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中国翻译史、西方翻译史、翻译概论、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汉/汉英翻译、基础口译、高级口译、交替传译、文学翻译、应用翻译、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讲授)、英汉语言对比、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写作、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写作、第二外语(法/德/日/俄)等。
专业选修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同声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翻译、新闻翻译、中国典籍翻译、英语修辞学、中西文化比较、秘书学、圣经与英语语言文化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生基本功扎实,学院在必特翻译公司、久盛国际外贸公司及省内主要旅游景点等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翻译实践与观摩提供机会。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还有参与英语志愿者协会、翻译协会等服务性学习项目的机会。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外贸、外事、旅游、经贸及其他涉外部门的翻译及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功底、宽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实践能力,能够在外事、商贸、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的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综合类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教的基本技能;具有理解、鉴赏法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品味和文学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国情和法语国家及地区的国情,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专业必修课程:法语语音、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初级法语语法、中级法语语法、法语会话、法语泛读、法语写作、法语高级视听说、法语基础笔译、法语口译、学术论文写作、法国文学史、法国概况、法语语言学概论、法语国家地区及地区研究、商务法语、大学英语读写、大学英语视听说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法语语言课程外,鼓励学生辅修金融、会计、法学等专业的双学位,培养以法语专业知识为中介工具,结合经济、法律等知识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以法语为主体专业、贯通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综合类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定期开展举办辩论赛、短剧比赛、学术沙龙等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法语国家在华企业、驻华机构、三资企业、中小学校、国有企业、各大酒店、涉外经贸企业等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
8、音乐学院
(联系电话:6、)&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专业院系之一,是目前江西省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层次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教学条件最优越的音乐学院,是培养音乐师资和音乐表演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江西省音乐教育研究的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音乐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2人,硕士生导师44人、博士生导师2人。
  学院现有文化艺术与传播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科教学(音乐)专业 、音乐(MFA)专业学位点2个,是江西省音乐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最早、方向最全的培养单位,也是江西省音乐类专业博士研究生唯一培养单位。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涵盖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教学、艺术硕士等4个专业15个方向。
学院设有音乐学系、作曲指挥系、管弦系、钢琴系、声乐系、舞蹈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戏剧表演系等8个系,设有本科教学部、研究生教学部、艺术实践部、公共音乐教学部等4个部,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戏剧影视方向)等5个本科专业,先后组建了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舞蹈团、戏剧表演团、键盘乐团、瓷乐团、合唱团、轻音乐团等8个艺术演出团队,另有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团挂靠我院。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办学方向,积极选派优秀学生赴边远山区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多项有关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项目,有效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学院还积极践行教育国际化理念,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著名艺术家来院讲学;有效搭建师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平台,每年有计划派遣专任教师赴海外知名高校访学、交流,进行学术考察。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我院取得了喜人成绩。2002年我院“音乐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2006年、2011年分别被确定为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2015年学院被授予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示范类);2016年我院“音乐与舞蹈学”被确定为江西省高校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联盟牵头学科。
  学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自2006年以来,先后承担教育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联合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共计8次,足迹遍及江西省近百所高等院校和重点中学,受到广泛好评;瓷乐团先后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红歌会”“中国俄语年”、中央电视台“音乐专题”等大型活动,并被选派出访国外进行交流演出;2009年,瓷乐团、舞蹈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宜春月?中华情”中秋晚会演出,主创的大型风俗民情组歌“赣鄱谣”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戏剧表演团多次代表江西省参加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演出及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合唱团代表江西省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第八届、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央电视台“爱国歌曲大家唱”展演晚会等,均获得优秀成绩。
近年来,我院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成绩斐然。
  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基本功比赛团体成绩全国前十名,参赛全部选手(三人)均获个人全能奖,并荣获个人单项奖一项;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专业组全国一等奖、声乐小组唱表演(专业组)二等奖;获得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全国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业组一等奖;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专业组一等奖等。
  在省内比赛中几乎囊括江西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各门类的一等奖项;曾获江西省第五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江西省高校首届微课比赛一等奖;第四届江西省大学生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编一等奖;第五届江西艺术节各项目的一等奖;江西省首届普通高校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我院学生囊括了各门类的一等奖第一名。等等。
学院将在过去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瞄准前沿,突出特色,力求精湛。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续写学院新篇章,再创学院新辉煌。
&  学制四年,授予文艺学学士。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音乐教育学、艺术概论、乐理、视唱练耳、作曲理论、钢琴、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史、二十世纪音乐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素质及较广博的艺术知识与素养,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在掌握多项音乐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单项冒尖技能。同时具有掌握一定的专业史论知识和音乐鉴赏力,具备从事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工作的专业素质和组织能力。
  就业方向:可从事大、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学、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能从事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的编辑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艺工作。
※音乐表演
  学制四年,授予文艺学学士。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钢琴基础、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指挥、合唱、作曲理论、艺术实践课、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专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素质及较广博的艺术知识与素养,并掌握音乐表演专业中某项专门技能,有较高演(唱)奏及合作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社会文艺团体、文化事业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部门从事表演、艺术指导、教学、管理等工作。
  学制四年,授予文艺学学士。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古典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间舞、现代舞基本训练、舞蹈创编、舞蹈素质、舞蹈表演、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民间舞文化等。
  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舞蹈教育、表演人才,使受教育者掌握较强的技能,学习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遵循素质教育的目标,强调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就业方向:可从事大、中、小学生,幼儿舞蹈教育和业余舞蹈教育的普及工作,以及在大、中等普通院校、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群众文化馆、企、事业单位的团委或工会从事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等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播音学概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即兴口语表达、表演技巧、播音创作基础、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主持人节目创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摄录像及制作基础、电视节目策划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全方位综合掌握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策划、制作等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广播电视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可从事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其他表演团队、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节目创意、采编制作、表演导演等工作,活在国家宣传管理部门、机关企事及学校等单位从事宣传、策划、公关、教学、科研等工作。
※表演(戏剧影视方向)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表演创作、台词、声乐、形体、影视表演、剧目排演、导演基础、影视舞台化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史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和较强鉴赏能力,掌握戏剧影视表演与创作的基本理论,集表演、编剧、导演等实践技能于一身,能在各级宣传机构、文化部门、影视公司、艺术剧院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舞台与影视表演与导演、影视剧本编创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可从事表演团队、电影电视剧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其他传媒机构从事表演、导演、主持、节目创意、采编制作等工作,或在国家宣传管理部门、机关企事及学校等单位从事宣传、策划、公关、教学、科研等工作。
9、美术学院
(联系电话:2、)
  美术学院创办于1951年,作为江西美术教育的摇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60余年的办学经验,有着优良的美术教育传统。现有本科艺术学门类7个专业(即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美术学和设计学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有1个二级博士点(文化艺术与传播;)美术学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每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著名书法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学院有教职工94人,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名牌院校。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博士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全国美术家协会成员14人;历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大多数是我院教师或校友担任,现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人;江西省书协副主席2人。多名教师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佳绩,入选作品45件,其中铜奖作品2件;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学院取得10件作品入选、其中2件作品进京(优秀作品)的优异成绩,名列江西省各高校首位。1位教师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获佳作奖二等奖,这是本届兰亭奖江西省获得的唯一等级奖,也是历届兰亭奖江西省获得的最高奖;先后2人中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全国师范院校唯一)。2016年学院有4位教师及团队立项国家艺术基金。学院教师团队先后设计了国庆6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江西彩车、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江西省奥运彩车、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体育系列图标、江西省“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LOGO)”等优秀作品,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学院有教学大楼3万平方米,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4项,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1项;江西省10个专业艺术委员会挂靠学院。学院有江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个(即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特色专业)。
  学院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500余人,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中获得佳绩,譬如2015届美术学(油画方向)本科学生冯靖壹同学,大学期间多件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且在201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朝圣敦煌”展览中获得优秀奖(最高奖)并被收藏;该生本科毕业就被聘为辽宁省鞍山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0级研究生龙友就读期间,先后在全国“兰亭书法奖”、“黄庭坚奖”和“瘗鹤铭奖”等书法大赛中获奖,并获得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优秀奖。在201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中,学院21位同学的19件作品入选,其中2件作品获优秀奖(最高奖)。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名列全省前列,是江西省高等院校美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品牌。  
  1、美术学类有美术学专业(包括:美术教育、雕塑等2个专业方向)(师范类专业)
  2、绘画类有绘画专业(包括:中国画、油画等2个专业方向)
  3、设计学类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4、戏剧与影视学类有动画专业(包括:动画、动漫插画等到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绘画创作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绘画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绘画创作、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专业方向为美术教育、雕塑等2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方向):该专业是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具有非常丰富的师范生培养经验,多年以来为全国各地输送了许多优秀的美术教师。学生培养在掌握好教育理论课的同时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一、二学年中全面学习绘画、书法、设计等各中小学教学所需专业课程,三、四学年则分水彩和版画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专业学习。任课教师在历届全国美展和其他重大国家级展览中均有作品获奖或入选。
&&& 美术学(雕塑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继承了我国师范类雕塑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具有我国美术学院的现实主义教学优良传统。经过教师们长期的实践摸索,创立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教学规模,通过东西方古典雕塑技法及现代雕塑材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理性与感性的认识,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空间、结构、材质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使学生获得较高艺术价值雕塑作品的能力,同时,雕塑系教师们紧跟教育形势,不断改革,不断进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不少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美术理论知识、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较好的绘画创作和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按照德智体美全面打造,有一定人文情怀、艺术科学精神、兼备传统文化素养,拥有全面的美术素养和持续发展潜力,富有开拓精神的现代艺术史观,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够胜任在学校、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绘画(中国画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江西省的国画界权威人士大都出自我院国画系。在老前辈的传帮带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优良的美术教育传统。一大批来自专业美院的博士和硕士在该系任教,他们在省内外的专业展览中屡获大奖。2015年,贺炜炜博士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专业奖(兰亭奖)上荣获佳作奖二等奖,这是本届兰亭奖江西省获得的唯一等级奖,也是历届兰亭奖江西省获得的最高奖。2009年,中国画课程被评为“江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现有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专业方向。
  绘画(油画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是江西省油画教学和创作的重要阵地。2004年,马志明老师的作品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2009年、2013年蔡鸣、封治国老师的作品分别选入“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项目,令学术界瞩目,为我校争得荣誉。
※ 设计学类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需要和专业需求的艺术设计师、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在设计单位、文化领域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者。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江西省本科教学品牌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结合课堂教学与市场实践,以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线,拓展到空间和媒体设计,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为江西省内首开的环境设计专业,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教学设施还是教学质量,均居于江西省同类专业前列。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教育为支撑的教学层次和多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突出的专业优势与鲜明的办学特色。环境艺术设计系下辖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教研室,教学组织以景观设计学专业为基础,两个专业方向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和支持,共同构成完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结构。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省内极具特色的服装与服饰专业,设有成衣工艺实训室、立体裁剪与纸样制作实训室、服装CAD实训室、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材料和缝制工艺研究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能适应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该专业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已培养出了数百名具有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创新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已有十几名学生在国际、国内的各项服装设计比赛荣获多项大奖。
  产品设计专业是在原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基础上,扩展为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融展示设计、室内设计为一体的课程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注重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与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产品、展示、室内的形态、空间等要素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市场分析、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绘制效果图、绘制工程图纸、制作实体模型、书写设计报告书等整套设计流程,初步具备设计的能力。
  动画专业系全国第一批电脑美术本科类系科。现设有动画设计、动漫插画和交互媒体等3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为高等院校、电视台、动画公司和设计公司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网络艺术设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编导和漫画、插画创意设计及数字媒体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10、商学院
(联系电话:0)
  学院紧扣“商界精英的摇篮、经济管理的智库”功能定位,坚持“质量为本,学术兴院”的办院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陇南一中武外考生分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