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体育体育特长生加分的原因是什么加分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我国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来源: 京华时报作者:
国务院昨天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次改革对两类加分加大了规范力度,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专家表示,取消加分利于消除灰色运作,对于从小学艺术的学生,可以报考大学的艺术专业,并不受影响。针对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加分屡次被曝出违规的现象,教育部在开学前要求各地各高校对2014年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测试复核,发现问题的不予学籍注册。
国务院昨天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次改革对两类加分加大了规范力度,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专家表示,取消加分利于消除灰色运作,对于从小学艺术的学生,可以报考大学的艺术专业,并不受影响。针对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加分屡次被曝出违规的现象,教育部在开学前要求各地各高校对2014年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测试复核,发现问题的不予学籍注册。
□权威解读
加分造假实行“三取消”
针对今年河南、辽宁出现了体育特长生违规加分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一些地方也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资格造假等问题,影响了公平公正,群众意见很大。这次改革,是给考试加分做“减法”。
杜玉波表示,考试加分,现在社会高度关注。实行考试加分,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类是鼓励性加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一类是补偿性加分,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给予扶持。
杜玉波坦言,在高考加分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资格造假等问题,影响了公平公正,群众意见很大。他说,这次改革,是给考试加分做“减法”,总的原则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杜玉波特别强调,要严厉打击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经发现,实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专家观点
加分长时间为灰色地带
加分政策出台伊始,是为了保障高考公平,但随着社会发展,加分项目越来越多,导致出现了很多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包括很多腐败问题,这些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周光礼教授表示,我国考试加分在2010年已经达到256项,数量巨大。随着考试加分内容的逐渐取消,到现在仍然保留了100多项。目前,考试加分政策,特别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加分屡被曝出违规,成为很大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部分的确通过特长加分进入大学,但是还有“很多学生明明连篮球都不会打,就成了篮球运动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的特长生加分权利还操控在行政权中,因此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灰色运作的情况。所谓的加分并不能真正显示出学生的水平,反而会伤害到没有加分的学生,损害了教育公平。加分的不一定是真的特长生,这在很长时间都是灰色地带,没有相应的约束。特别是高考前,有的学校会“突击”出现若干国家运动员。因此,未来的加分政策,会在整体上减少。对于从小学艺术的学生,可以报考大学的艺术专业,并不受到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必须对特长生姓名、性别、测试项目等信息进行完整公示,才有可能杜绝男生参加女子组项目测试最终取得加分等怪象。同时,高校应该享有对各种加分说“不”的权利,并能根据自身特点决定加分规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拥有多样选择权,这样无间隙的双向选择才能彻底根治乱象。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意见》要求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意见》还提出,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编辑: 刘竞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教育部取消5项高考加分项目 体育特长生奥赛成历史
来源:金羊网 作者: 
金羊网记者 周聪3月21日,教育部在网上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通知》中,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被全面取消。五类高考加分项被取消《通知》要求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通知》明确了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六项重点任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积极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该项任务明确,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减少录取批次改革和高职分类招考。《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与此同时,《通知》对“高考移民”也作出相关要求。强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依法依规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通知》还要求,加大招生违规处理力度,对各类型招生中弄虚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应类型招生资格外,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其他重点任务还包括: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管理。要求严格遵守“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严格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加大招生违规处理力度,对各类型招生中弄虚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应类型招生资格外,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以及保障高考工作安全平稳。加强高考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集中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试卷流转环节全过程监管,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省级优秀”标准模糊被诟病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全国包括广东在内的多个省份已先行先试。记者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从2010年到2015年,高考加分项目从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全国奥赛、科技竞赛获奖学生的保送资格;取消奥赛省级比赛一等奖的加分资格。到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等,高考加分项目和分数都在一步步紧缩。记者了解到,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是多把“尺子”量学生、对德智体等多元评价的体现。实施以来确实选拔了部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学习。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加分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德”的评价标准,如“遵守纪律,积极参加活动,有突出表现优先考虑”等也十分模糊。记者查询各省教育厅网站披露的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标准发现,标准中包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等条款,但其中“先进事迹”“突出事迹”等模糊的表述则留下了一定空间。一些老师和学生表示,过往网上可以查到一些评选人员的公示信息,看起来事迹很普通,并无突出、先进之感。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条件看似宽泛,但实际上评选范围很窄,普通学生很少有机会。一些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一些学校在评选省优、省“三好”的过程中,名额往往是带着“帽子”下来的,普通学生想要争取难度很大。广东一位高校负责人说,过往一些“软指标”,比如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有空子可钻,影响到高考的公平性,出现了负面影响。政策收紧后如何遴选特殊人才?此次教育部公布取消多项高考加分政策后,记者走访多所高中,师生普遍表示,这是增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又一大举措。不过,一些高校也产生了担忧:加分政策收紧,是不是意味着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途径又少了?会否回到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老路上?记者从广东省考试院了解到,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评价学生的指标更加多元,已经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单一评价指标。除了高考统考成绩,体现平时成绩的学业水平测试和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构成“两依据一参考”,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新标准。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一些高校负责人坦言,目前在招生方面,一方面,高校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去选拔自己想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因为长期依赖中学保送推荐和招考部门招录体系,即使自己有了自主权也不会用,不知道怎么选人。据了解,下一步,高校自主招生体制完善的重点是高校自身学会选拔人才。专家认为,一些好的政策往往因为在执行中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而走歪甚至中断。新的高考制度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一样,需要在执行中有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招录过程必须阳光透明。广东1904名考生 今年高考拟加分取消5类加分项目后,2018年高考还有哪些考生可以享受加分?在随《通知》一起发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就2018年高考依然保留的加分项目做了规定,可以享受高考成绩加分或降分录取的考生依然有几种情形。根据《规定》的第44条,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这三类考生由省级招委会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或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或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根据《规定》的第45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近日,省教育考试院公示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具有加分资格考生名单》,全省共有1904名考生拟获加分资格,其中“三侨生”(382名)和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1522名)。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广东高考加分项目减少,加分人数也随之减少。其中,2014年全省共有3500多名考生获加分;2015年广东高考加分项目“瘦身”,全省共有2500多人获加分,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人;2016年具有加分资格考生数量再次减少,共有2400多人。2017年于2016年获加分人数大致持平。而今年,获加分人数首次低于2000千人。据了解,名单公示期为7天,在此期间考生可自行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编辑:yulin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教育部取消5项高考加分项目 体育特长生奥赛成历史
金羊网记者 周聪3月21日,教育部在网上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通知》中,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被全面取消。五类高考加分项被取消《通知》要求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通知》明确了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六项重点任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积极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该项任务明确,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减少录取批次改革和高职分类招考。《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与此同时,《通知》对“高考移民”也作出相关要求。强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依法依规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通知》还要求,加大招生违规处理力度,对各类型招生中弄虚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应类型招生资格外,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其他重点任务还包括: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管理。要求严格遵守“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严格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加大招生违规处理力度,对各类型招生中弄虚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应类型招生资格外,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以及保障高考工作安全平稳。加强高考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集中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试卷流转环节全过程监管,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省级优秀”标准模糊被诟病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全国包括广东在内的多个省份已先行先试。记者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从2010年到2015年,高考加分项目从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全国奥赛、科技竞赛获奖学生的保送资格;取消奥赛省级比赛一等奖的加分资格。到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等,高考加分项目和分数都在一步步紧缩。记者了解到,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是多把“尺子”量学生、对德智体等多元评价的体现。实施以来确实选拔了部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学习。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加分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德”的评价标准,如“遵守纪律,积极参加活动,有突出表现优先考虑”等也十分模糊。记者查询各省教育厅网站披露的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标准发现,标准中包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等条款,但其中“先进事迹”“突出事迹”等模糊的表述则留下了一定空间。一些老师和学生表示,过往网上可以查到一些评选人员的公示信息,看起来事迹很普通,并无突出、先进之感。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条件看似宽泛,但实际上评选范围很窄,普通学生很少有机会。一些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一些学校在评选省优、省“三好”的过程中,名额往往是带着“帽子”下来的,普通学生想要争取难度很大。广东一位高校负责人说,过往一些“软指标”,比如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有空子可钻,影响到高考的公平性,出现了负面影响。政策收紧后如何遴选特殊人才?此次教育部公布取消多项高考加分政策后,记者走访多所高中,师生普遍表示,这是增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又一大举措。不过,一些高校也产生了担忧:加分政策收紧,是不是意味着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途径又少了?会否回到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老路上?记者从广东省考试院了解到,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评价学生的指标更加多元,已经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单一评价指标。除了高考统考成绩,体现平时成绩的学业水平测试和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构成“两依据一参考”,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新标准。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一些高校负责人坦言,目前在招生方面,一方面,高校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去选拔自己想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因为长期依赖中学保送推荐和招考部门招录体系,即使自己有了自主权也不会用,不知道怎么选人。据了解,下一步,高校自主招生体制完善的重点是高校自身学会选拔人才。专家认为,一些好的政策往往因为在执行中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而走歪甚至中断。新的高考制度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一样,需要在执行中有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招录过程必须阳光透明。广东1904名考生 今年高考拟加分取消5类加分项目后,2018年高考还有哪些考生可以享受加分?在随《通知》一起发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就2018年高考依然保留的加分项目做了规定,可以享受高考成绩加分或降分录取的考生依然有几种情形。根据《规定》的第44条,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这三类考生由省级招委会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或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或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根据《规定》的第45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近日,省教育考试院公示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具有加分资格考生名单》,全省共有1904名考生拟获加分资格,其中“三侨生”(382名)和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1522名)。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广东高考加分项目减少,加分人数也随之减少。其中,2014年全省共有3500多名考生获加分;2015年广东高考加分项目“瘦身”,全省共有2500多人获加分,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人;2016年具有加分资格考生数量再次减少,共有2400多人。2017年于2016年获加分人数大致持平。而今年,获加分人数首次低于2000千人。据了解,名单公示期为7天,在此期间考生可自行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编辑:yulin
新闻排行版体育特长生加分成为历史,学校体育将何去何从?
体育特长生加分成为历史,学校体育将何去何从?
前不久,教育部宣布,普通中小学招生要在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人们还未完全消化这一信息时,紧接着又一体育教育改革不期而至。根据教育部消息,2018年将全面取消全国性的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至此,升学考试中已实行有年的体育特长生加分成为历史。
▼体育特长生不再是加分项
取消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许多人没有真正明白,这一举措是否意味着校园体育在开历史倒车轮?体育尖子生会不会就此“泯然众人矣”?事实上,这一次改革不仅从制度上进一步确保了升学选拔的公平公正,也让校园体育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变质的体育特长生加分:比奥运冠军游得还快
此次改革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就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做出规定,自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今年则明确地下达全面取消的规定。
当年设立高考加分项,目的是为了让青少年可以依靠自身优势和专长进入理想的学校。1986年开始,国家教委规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降低20分投档,对于“千军万马过独门桥”的高考考生而言,这样的利好条件对于升学有极大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校园体育发展。然而,几十年后,这一初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渐渐变质,最终导致“体育特长生加分”成为历史。
▼一些体育特长生并不特长
在作家韩寒所写的《三重门》中,主人公林雨翔体育并不突出,他父母拉关系找的体委主任这样说道,“你们儿子喜欢踢球,那么应该体能还好,就开一个一千五百米县运动会四分四十一秒吧,这样够上三级运动员,一般特招可以了。以后雨翔去了,碰上比赛尽力跑,跑不动装脚扭伤,不装也罢,反正没人来查。学习要跟紧。”就这样,林雨翔以长跑体育特招生的身份,从县重点一跃进入市重点中学。
而进入高中后,林雨翔发现,原本以为需要保守三年的入学秘密竟然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而和他一同进来的体育生一半是假的—“瘦如铅丝的是扔铅球的,矮如板凳的是跳高的,肥如南瓜的是长跑的;还有脸比豆腐白的说练了三年室外体育,人小得像粒感冒通的说是篮球队中锋,眼镜片厚得像南极冰层的说是跳远的——怕他到时连沙坑也找不到。”
这一段描述乍看之下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却是体育在应试教育中的真实写照,事实上,现实中还出现过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
众所周知,奥运冠军罗雪娟曾在全国游泳锦标赛中,以31.57秒获得女子50米蛙泳金牌。而四川中学生竟有人游出了“31秒的成绩”打破冠军纪录;2009年底和2010年初,上海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接连出现因要“骗取高考加分”而集体作弊的丑闻;2014年本溪高中加分舞弊现象被曝光,87名体优生中有25名游泳体优生,这其中居然有14人都是在2013年1月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获得的二级运动员资格。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2014年媒体曝光的涉及高考加分负面案件共有15起。而其中,12起涉及高考体育加分,占到80%,体育高考加分成“高考舞弊”的重灾区。
▼非正规渠道的加分打破了高考公平性
而在这背后,则催生了一条灰色的利益链。依据高考加分政策相关规定,学生参加相应比赛获得成绩,从而向体育部门申请“二级运动员”身份、此后还需要通过教育部门的认定复测,才可享受高考加分20分的优惠政策。换言之,要想顺利拿到二级运动员资格,就需要打通层层关系。
《三重门》中的主人公林雨翔花了三万块才打点好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价格则有了十分明确的价格等级。据此前《法制晚报》报道,在学生高一时,学校就“开价”5000元可办“体特生资格”,而到了高三价格涨到了1万2000元。而辽宁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更是被曝出明码标价卖加分:足球体优生资格出价4万、游泳8万。
体育教育改革:从特长到常态
对真正的体育尖子生而言,特长生加分被取消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取消特长生加分并不等于取消特长生,并不适用于单独招生,体育单招也不会因此叫停。真正喜欢体育的学生依旧可以通过体育单招、体育普招方式进入大学。
事实上,体育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升学考试的一大考核标准。在教育部印发的《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将体育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规范各地将体育纳入中考;在高校中,也相应地多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考核。每年学生们都要参加体能测试,并列入年度综合素质测评中,同时学生的奖学金评选也会参考这一测评数据。
▼体育成绩成为升学考核标准
这一改革的好处或许更有利于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宗旨,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自我爱好。像美国NCAA,即全国大学体育协会,是一个全国性业余体育协会、非营利组织。身处NCAA一级联盟和二级联盟的大学,每年提供超27亿美元的运动奖学金鼓励联赛的发展。
▼NCAA大学篮球联赛
事实上,NCAA的运作已经十分专业化和商业化了。以其大学篮球联赛为例,不仅水平极高,现场观众人数往往会超过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四大职业联盟,有些教练员的薪水甚至比NBA教练还高。
而NCAA有一条规定明确指示,在赛季中,运动员一个星期的训练时间不能超过20个小时,一天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另外一项规定则提出,如果学生运动员每季度或学期的学术成绩不符合要求,将无法上场比赛。
学术与运动两不耽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后顾之忧。众所周知,国外不少参赛运动员其实都拥有自己的另外一重身份,莱利·弗朗哥既可以是标枪女运动员也可以是王牌模特,美国温克沃斯兄弟则拥有赛艇选手和网络骇客双重身份。
▼美国温克沃斯兄弟既是赛艇选手又是网络骇客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制虽然保证了高考公平性,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却不可能一劳永逸。在一定时间内,真正期望靠体育帮助升学的学生将陷入迷茫;家长会降低在学生体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学生的体育课或许会再一次变成“英语课”。
从长远来看,校园体育最迫切的需求是建立基础而全面的选拔体系。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一个连贯的培养通道作为支撑,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将会面临“断层”危机,好的体育苗子也将很难被“伯乐”挖掘出来。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特长生加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