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在河里游泳池污染 甜味剂会被染污吗

净空法师:走遍全世界没有被染污-菩提树下
当前位置: >原文
净空法师:走遍全世界没有被染污
&& 菩提树下&&
我学佛之后,可以说跟现代社会隔离,我不再看报纸,不再看电视,也不再听广播,跟这些染污精神的这些东西,距离是愈来愈远,我至少有四十五年完全脱离。所以有人问我,他说法师,那你一些消息、重要讯息从哪里来?有一些好心的同修,他们从新闻里面、从网络上把它下载来给我看。这些严重的灾难问题,我看到了,重要的事情我知道了一些,其它的不知道。我所有的时间都在经教上,所以几十年也算走遍全世界没有被染污。我从来没有旅游过,都是接受邀请讲经,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海外同修们的小型组织,人数虽然不多,挺温馨的,到达那个地方他们接待我,几乎到达那一天就开始讲经。时间很可贵,不可以浪费,我在年轻的时候有这个体力,曾经记得,从台北飞到洛杉矶,一下飞机就进讲堂开始讲经,而且一天九个小时,我还能够撑一个星期,年轻时候干的事情。参观旅游那是什么?那是在讲经空闲的时候,顺便带我去看看,我也很欢喜。所以,没有被污染原因在此地,不是我真正有什么功夫、有定力,不是,我是不接触。本文地址:https://m.ftsx.net/300465.html
点击展开阅读全文
昵 称 必填
◎已有 0 人评论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修行人不可忽视“晦气”--妙音的空间、学佛网个人空间
※ 与我交友
※ 法宝流通
我的友情链接
8:26:00 阅读:&&
修行人不可忽视“晦气”(妙音行者整理)【原作者】:智藏圆境 修行者非常容易沾染晦气,一旦受了晦气以后,就会对自己的修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相续中无法生起修法的验相。那最主要的晦气是什么呢?主要是指破三昧耶的密宗戒律的晦气,如果自己破了戒律的话,毫无疑问肯定会受到非常大的晦气,所有密法的境界都修不上来。如果与破三昧耶戒的人为友、交谈、见面,乃至从他的身上刮过的风吹到自己身上,我们都会受到晦气,这是比较严重的晦气。 一、【因晦气而染污的转世灵童】(文题略作更改)1:我的原籍是现在的内蒙古杭锦后旗二道桥乡,40年代在我八九岁时,离我家十几里路的乌拉河西边出了个神童,轰动一时。他生来神通,即所谓报得(神通),通知过去未来之事,有遥视、透视能力。如果有人丢失牲畜,问之,即告诉说盗者如何长相、穿何衣服、几人、在何方向、已去多远。按说速追,一一皆符,如不能追回,也能先知。或问丢失财物,即告是何人所为,藏于何处。休咎祸福,一问便答,不假思索,灵异颇多。时隔不久,阴山北面阿贵庙的活佛、大喇嘛,通过该教各种仪式知道该寺前世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向和地点,而且是汉人,即骑着骆驼,带着金银等跋山涉水,来到神童家中,礼认转世灵童,并答应多给金银足够其父母一世生活所需,神童也欣然愿往。然其父母晚年得此独生子,思前想后,虽生活贫困,也不忍分离。最后想了个坏主意(我地多数人不吃狗肉,据说食狗肉可坏五百年道行),随即觅狗肉,背着来请者,哄逼让神童吃了。第二天,来礼认灵童的大喇嘛等就不辞而别了。人们猜测前来礼认灵童的大喇嘛也有神通。事后神童一点儿神通也没有了,只是长的相貌不同常人,特别得端庄。此人叫张斌武,现在内蒙古噔口县、巴彦高勒市开饭馆,整天宰杀鸡、鸭、鱼等。前几年他二十多岁的儿子在乌拉河游泳溺水而死,张痛苦万分。近两年,我的三弟还在其饭馆吃过饭,张还向我弟谈及其童年及近年事,自觉无可奈何,感慨非常。2:八世东科活佛很小的时候很聪敏,后来新龙土司势力坐大,与甘孜发生冲突并打进甘孜控制了甘孜地区,并把很多官员包括八世活佛都抓到新龙狱中了。
狱中男女俗人混杂,因此活佛被污染,释放回来后精神、记忆、脑子反应都不很好了。八世活佛因为小时候被污染,出狱回来后记忆、学习都不太好,后来更当上入赘女婿还俗去了!3:尼玛降称仁波切自传:在昌台上方坐一生闭关修持的扎次喇嘛也带话吩咐说绝对是个大德的转世灵童,要家里人注意我的清净。后来有一时,由于吃了某个晦食,我的牙齿全部脱落、双眼闭合不明、右手拇指指甲脱落、话语功能衰竭。于是,家人送我去谒见扎次喇嘛。扎次喇嘛看后,说我本是个能对昌台地区谋大利益的大德,但已受到了晦气,看来此生之中难以苏醒业缘。说完,赐予十八粒文殊丸,要我每天清晨早茶前服用,说过后会能说出话来,但不确定会不会对业缘的苏醒有没有功效。父亲常说,他当时请问扎次喇嘛说如果是贤者怎么能够受到晦气。对此,扎次喇嘛说:“三世诸佛的化身莲花生大士的转世岭?格萨尔王也受魔女之诱喝了污水而受到过晦气,变得神志不清,难道你这位穷崽子就不能受到晦气吗!?”4:六世嘉瓦仁波切传纪里说,六世嘉瓦仁波切因为穿了一个普通人的衣服,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结果受了污染生了重病,【附录】:关于活佛之“称谓”:l 按赵朴初居士著《佛教常识答问》:“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化身’ 。‘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其实蒙藏佛教中并没有‘活佛’这个名词。”2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微博中对活佛的定义:所谓“活佛”,在藏地根本没有这种称呼,它的本意是转世的修行人,而不是活生生的佛。但有些汉人喜欢夸大的名词,觉得听起来比较神气,于是“活佛”就应运而生了。其实,能不能拜一个人为师,佛陀并没有叫我们看他的前世是谁,而要看他今生的戒律、智慧、悲心等,是否达到了上师的资格。 二、【破密乘根本戒不仅有其自身的巨大过失,同时还会引发其它严重的过失】堪布自己护戒如眼,身边弟子受其影响,在持戒方面也极严谨。这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侍者每次进上师房间前,如果看见上师的鞋随意脱在门口,都会恭敬地把鞋摆到一边,以免自己或他人不小心从上师的鞋上跨过去。他们晚上走路也从不敢踩到上师的影子。居士也有自己要守持的戒律,守持八关斋戒则可以清净居士戒的过失。藏历每月初一、初八、初十、十五、十八、二十一、二十五和三十日这些佛菩萨的节日里,去堪布道场扎西持林的居士都要守持八关斋戒。堪布仁波切会在仔细讲解戒律要求后,亲自为大家授戒。如果他不在扎西持林,也会安排达森堪布为来者授戒。释迦牟尼佛说,未法时期守持一日清净戒律的功德,比佛陀在世时守持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的功德还大。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不如在末法时期一天守持清净戒律的功德。---------节选自《喜乐的曼达拉》弘法,转载自:菩提洲 http://www.ptz.cc (大恩上师希阿荣博堪布的弘法网站)【附录】:在天界中,如果阿修罗的力量大,天人的力量就会削弱,双方一旦发生战争,天人若被打败了,人间就会出现种种晦气,产生四大不调、天灾人祸等诸多苦难。当然,天人力量的强弱,也跟人间是否行善有关,假如世人行善的多,不但人间风调雨顺、四时吉祥,天人的白法力量也会增上,从而战胜阿修罗。如《正法念处经》云:“若世间人,顺法修行,天众则胜,阿修罗军,退散破坏。”-----节选自:阿修罗为何要跟天人打仗?作者:江西菩提学会 三、【很多那些找小姐的人他就晦气的不得了,知道吗?不好好严守戒律的人,就会很晦气】【徒弟】:顶礼师父,弟子想了解什么是双修?【师父】:双修有很多层意思,简单的说就是悲智双运,但是狭义的来讲就是男性和女性在一起共修,其实是密宗的一个极其殊胜的无上的法,但是它必须修高了才行,不是适合一般人的。而且不是出家人修的,老实讲,这是密宗修高了时候才有一个法。我也承认,你是想问是不是男女可以在一起修?但是一般人在一起修没用的,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流逝。一般人修这个所谓的双修没有意义,容易堕落。如果持精严戒律的人更不能修,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那只是一种路,而且是特殊的一些人能修能走的路。知道吗?特殊的人才能走的路。我智空还没到那个份上,你们还比我智空修得更高吗?你如果比我还高,你去修双修成就了,那好我赞叹你,但你行吗?这个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呢?就是天下能进行双修的女性极其稀有难得,我知道有,但是看不到、碰不到,就是有,也跟你没缘也是没用的。所以你没有福报你想都别想,就这么简单。有些人去找小姐,我一听他说去找小姐怎么怎么修,我就知道了这是瞎搞。如果真的双修可以成就,那么天下所有的男男女女呀有老婆的有老公的,每家每户每天不就是在一起吗?他们怎么不都修成佛了,怎么大部分都堕落了?这不很简单吗?你们想一想。女的你就想一想,你是搞双修的那个料吗?你说人家空行母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心态?有什么样的特色?你看看自己怎么样?自己的气脉明点转化的怎么样?到了那个高水平了吗?没有,这都没有,想都别想。如果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修行,就觉着我还是不错了,就找一个女的来修修试一试,好,你只有死路一条,你不仅把你积累的那点东西都毁掉了,而且你不能回头了,会堕落。为什么呢?我智空在这里呀,头痛呀――前两天有一个人从巴西弄来很多水晶啊,一个徒弟非要我去她家看看,我就去看看吧,这个居士也是个学佛的人,去了结果他弄了些病人在等着我给治。这个人是个针灸医师,他看不了的病都推到我这里,在他那里就碰到一个女的,我都没有见过,慢慢一查,我就觉着不对劲,这个女的是天生克我的,克我的里面最严重的。还好我躲的远,结果在走的时候,在那个走廊里面,我去看徒弟的女儿,他女儿已经瘫痪在床了,就在我要给她加持一下的时候,她也要走了,在走廊里两个人侧身一下,只是过一下,我的整个半个身子就不好了。回来后好一顿的排毒,我的徒弟跟她挨着坐在一起,回来这几天辛苦的不得了。那么你们就没有想一想,你如果双修找到这么一个人,你还有命吗?你说我是瑜伽师,你少吹牛吧你。再怎么伟大的修行人,碰到这样的人也完蛋了。现在有的女人,天生就克制修行人,她也没办法,她就生成这个样了,有什么办法?你自己不会鉴别,每天还要找个女的,那你就死路一条。去年我回去的时候,有个人找我给看那个房子,房子旁边就有足浴的地方,从里面走出个女孩子,一看,嘿,假如是一个正常的男人的话,一看这个女的长得不丑,身材也好,什么都好啊,肯定人们去找她去洗脚,或者是有什么更严重的事发生。但是,在我眼里,我一看我就知道不好了。因为好多这样的女的就会在风月场所,所以很多那些找小姐的人他就晦气的不得了。知道吗?不好好严守戒律的人,就会很晦气。为什么呢?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的。我以前是在三楼,当时我在301住的时候,发现310有一个人租了,多年来他就找很多小姐在里面,那些来唐人街拼搏的人就会来这里找小姐,那里面就是很污秽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结果后来,房东把他撵走了,后来就装修出租给另外四楼一个女的。那个女的全家就在这里,住进去一家都不好。因为以前这个地方很污秽,虽然进行装修了,住进去他老婆的身体也不好,生意也不好,为什么呀?真正懂得人就知道,这些小姐们待的地方呀邪神恶鬼污秽之气乌七八糟的东西很多在那里,你去你沾染的是什么?所以中国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久入兰芝之乡自然就香味扑鼻了,你碰的是什么人,结交的是什么人?他的生命虚弱,甚至身上疾病缠身,污秽、心地也不善良,心智也很扭曲的一些人,在这些人呆过的地方,你去什么去?很多人自己的正气都被沾染了,智慧能开吗你想?所以啊,你们一般人一定要严守戒律,有太太一定要好好善待太太,有先生就好好对先生,不要污七八黑乱搞,给自己搞的一点好处都没有。你说你是修行人,想借助双修来搞,那麻烦了。我警告你们,你绝对没有那个智慧来选择空行母,你找不到空行母,很稀有难得的。你在大街上过个几千几万,你也不知道哪一个是。就算找到一个真正的肯定是空行母,可是人家也不跟你呀。人家跟的是那个真正的大修人啊,你不是。人家空行母自己知道要做什么,人家心里面清清楚楚的。她看都不看你,所以呀真正的空行母不会去做妓女、小姐的,绝对不会随便跟人的。她们很洁身自爱的。所以呀,我在这里警告你们,我对法界里面的事情还是了解一点点,我要告诉你们,真正是你的空行母,她会自己找你去,不是你找的,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你真正修到的时候,空行母自己就找上门来了,是你修的高了,到时候自然就感应到了。所以你只管好好修自己的就好了。明白了吗?如果你也没有什么福报,一找就找一些要命母,那你就麻烦了,你又何苦呢?修了半天,好不容易可以不升天吧还可以做个人,一双修,你堕落地狱了,天下真的有那么多便宜的事等着你吗?四、【结语】佛陀曾在《谴责破戒经》中义正严词地呵斥说:“必须像丢弃狗尸一样远离破戒者。”《蓝色手册释》中也说:“如若食用破戒者的食物,则被他的冒渎晦气熏染而不能思维正法。我曾经去拉萨时吃了破戒者坡凑瓦的一点食品,结果涅热巴说:‘对你的修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障碍了。’格西雅嘎巴和一位朋友,与一个破戒之人同宿在一个小屋里。格西雅嘎巴禁语默诵经典,夜里梦到那位朋友与他本人的肩上都染上了黑点,他将自己的污点擦干净后发现他的朋友还未擦拭,于是对他说,你应当诵一会儿经。仅仅在曙色升起时与破戒者同住一屋檐下,则堕入地狱。因此当格外小心谨慎。”正像这其中所说,再没有与破戒者相处更危险的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网站和明华居士动态,请关注明华居士微博:。
评论人:佛友&[]&& 时间: 20:11:00&&&&&&&&&&
可是 如何分辨破戒者呢
评论人:佛友&[]&& 时间: 22:52:00&&&&&&&&&&
如果自己父母也是破戒者呢,也抛弃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号有问有答——
心性本来清净,
那么染污从何而来?
昨日值乎上有人花十块钱问了我一个非常烧脑的问题——请问法师:我刚学佛不久,最近在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来清净”,既然我们的心性本来清净,那染污从何而来?又是何时开始的呢?
看完我就头大了,但想着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值乎问我问题,不答不吉利,我就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回答了一番,一下笔,就是三千多字·····
整理了一下,这篇文章就应运而生。
文|续祥法师
自性本来清净,那么染污从何而来?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实是一个贯穿佛教史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甚至造成了很多宗派的分裂。
只不过最开始人们讨论这个问题时,用的是“心性”这个词。
下面我也姑且用“心性”这个词,来回答你的问题。
“心”本无不变的实体之义。“性”有不变之义,“心性”之性是对心的本身属性的规定。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前提:心性是本来清净的吗?
佛教最开始对心性是否是清净的,看法并不相同。
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是部派佛教。
其中分别说部、大众部多数部派心性本净,说一切有部则认为心性本染。
性净说与性染说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心与烦恼的关系看法不同。
持心性本净论的分别说等部认为:【心性本净,客尘烦恼随之所杂染,说为不净。】
所谓“客尘”,是指烦恼不是心本有的,是外来的,故称为“客”,又此烦恼能染污人的精神状态,如尘埃染污净器一样,故称为“尘”。
分别说部认为心本来是净的,后为客尘所染而成了「贪心」,这犹如器具由本来无垢后来变为有垢,除了垢,器具就恢复原貌,洁净如初一样,心除去贪等烦恼也就得以解脱。
本净的是心性,而心相有净有不净,所以阐述心相的百法明门论才会同时存在善法与烦恼。
说一切有部则认为:【烦恼与心常相应故】——他们认为烦恼不是客尘,而是心的一种内在本质。只有彻底去掉染心,成就净心,才是心性清净。
他们还认为,像分别说部那样用有垢之器为比喻来说明心性问题是不对的,因为器具和污垢是外在关系,器具可以由净变垢,再除垢变净,而贪与心是一体相生,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相应而生,所以心不可能是本来就清净的。
想要获得心的清净,只能通过修持去掉杂染心,证得清净心才能实现。
统而言之,分别说等认为“性净”的宗派,持的是一种“过渡论”的看法,解脱的实现需要在一个“心性”的基础上,通过去除“客尘”,从染污状态过渡为清净状态。
认为“性染”的说一切有部,则认为心分为“染心”和“净心”,解脱其实是一种从“染心”到“净心”的置换,解脱的过程就是“净心”替代“染心”的过程。前后的心是不同的,是两个心,不是一个心。
原始佛学及部派佛学主要解决个人的烦恼问题,因此,对于心性的讨论主要局限在心性与烦恼的关系上。
到了大乘佛教时期,大乘佛学就不再囿于息灭烦恼,而更关注成佛的问题。如此一来,说一切有部的“性染说”被唯识宗的前身瑜伽行派吸收和发展,成为了“三性说”与“五种性”说。
唯识宗某种程度上是经历过中观学派扫荡淘汰之后说一切有部的延续。
分别说部的“心性本净”说则从相对消极的强调不与烦恼相应方面,而转向相对积极的强调成佛的内在根据方面,演变成了所谓的“心性本觉说”。
隋唐时代先后成立的佛学派别,如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它们关于心性的基本思想都采用了性觉说。
从对心性的比喻上就很能看出这种态度的转变——大乘经论一般不像部派佛学那样将心性比喻为具物质性、有实体的铜器、衣服、金等,而多比喻为不具物质属性、常用以比喻诸法空性的虚空。
如《入楞伽经》卷六谓“心性本清净,犹若净虚空”。 虚空是常住的、无有败坏的、非色、相不可见的、假名、无有形貌的,心性亦如是,乃是一种假名安立,用以指代某种精神上的“本体”。
心性本觉既然是对心性本净说的继承,本觉说里自然也包含了本净说——从心缘起性空的实性所显示的真如理而言,心的本性决定是空,无能染、所染的实体,故说心性本净,此可谓大乘佛学心性本净的通义。
部派佛教的“性净说”与“性染说”,都是将“净”当做一种“趋向的目的”而言的,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净”并不是现实,而是一种可能性。
大乘佛教的“本觉说”则认为“觉”是现实的、已然的,只需要通过修持将其显现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因位的心性渐渐具有了果位的佛性的品质。心性也逐渐被兼容了二者内涵的“自性”一词所替代。
这也是所谓“何其自性本来清净”的说法来龙去脉。
解释完了前提,我们再回到正题:既然心性本净,那么染污从何而来?何时开始?
我厚着脸皮说一点个人学习后的理解。
首先,我们内心染污的源头是无明,而无明在时间上的特性时“有终无始”的,所以“染污”,也是无始有终的。
之所以说“无始”,是因为时间本身也是无明的产物,实相中并没有“时间”的存在。(就像一把锤子无法砸扁自己,无明的产物自然也无法解释无明的来源)
“有终”则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修行”去破除无明,以及因为无明所产生的那些“颠倒梦想”——比如时间。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无明当做众生的“原始bug”,克服了这种bug,我们就能从轮回的大梦中醒来,回到觉悟的状态中。
当然了,bug只是一种比喻,无明的本质其实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就像有眼疾的人,看到空中有天女散花,就想知道天女啥时候散的花,为什么要散花?直到有天病好了,才发现这一些都是虚假的,没有天女(我执),更没有花(由我执所生的无明)。
既然是不存在的东西,又谈何从何时来?何时走呢?
正如心经所说的那样:“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圆觉经》中,金刚藏菩萨问了佛陀类似的问题,佛陀最后的回答时:“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无明找一个“始”的话,那就是当下这一刹那。
如果你在这一刹那照见了无明的话,这一刹那就是无明的“终”。
其次,“心性本来清净”的概念与“无明”的概念并不矛盾。
无明与并不会妨碍心性的清净本质,二者的关系并不是二元对立,水火不容的,而是一体两面,不即不离的。
正所谓:无明即般若,烦恼即菩提。我们要放弃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分别”逻辑来看待二者的关系。这就好比光有波粒二向性,它是波,是能量,也是粒子,是物质,关键看观测的角度。
“心性本净”说强调:“心性本净,客尘所染”,这个“染”并不是说污染,而是说遮盖。
心性和无明的关系就好像乌云和太阳一样,太阳被乌云遮住了,但并不代表被乌云染污了。
乌云的遮盖是流动的、暂时的、可驱除的,就像无明是可以被照破的。
相比于乌云,太阳是恒久的、不变的、就像心性中的清净本质是不会被动摇和染污的。
虽然心性的清净本质不会被动摇和污染,但它也无法自动驱除无明的荫覆,如果可以,那心性就是有为法了,有为法必有生灭,就谈不上“恒长不变”了。
想要摆脱无明的束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修持,“失败导致成功”并不是说失败就是成功,而是说失败中蕴含着成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实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检讨总结”。
同理:无明即般若这句话也必须靠我们的修持才能实现其蕴含的价值,正所谓“若能转念,即同如来”,能不能在烦恼来临时转化它的属性,还是要看修持的真功夫的。
修持的修,是一个动词,是一种创新,是一种自我改造,也是一种“革命”,一种生命能动性的体现。
修持的持,也是一个动词,是对“修”的成果的保持,更是对“修”的动力的保持。
修是正确的开始,持是细微相续的进步,二者结合,一切无明皆可转为般若,一切烦恼皆可转为菩提。
唐朝时,有位国师名叫不空三藏,一天他与皇帝论佛法,一旁的精通佛法的鱼朝恩丞相就问了这个问题: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无明从何而起呢?
不空三藏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
丞相满脸气愤,可是在皇帝面前,不敢作声,只好忍着。
不空三藏说:无明即从此而起。
文章|续祥法师图源|网络校勘|如义编辑|如真
IOS用户随喜赞赏请长按此图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大象佛学图书馆其它文章
出家人与权贵文|续祥法师出家人可以结交权贵吗?我被问这个问题不止一次,尤其是当一些名僧因为和政治人物有交集而备受争议时,今天我打算从佛教史的角度出发,让大家看看古代出家人和权贵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对这个问题有新的看法。佛法僧三宝之中,僧宝是最为活跃的因素
《瑜伽师地论》悎寤瑜伽(20):至夜后分速悎悟等文 / 观诸法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二、三、至夜后分速悎悟等云何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云何至夜后分速疾觉寤」?怎么叫做到夜的后分要迅速地悎寤,要醒过来。「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杨新宇第三部分唯识学对世界的解释佛学基本教理研究16.1.2.数术学规律概述
前面介绍了易学方法并总结了这些方法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和世界模型。有些数术现象可能和世界的底层结构有关,如在表层现象之下还有些底层结构,就象画面之下有画布结构一样,这些结构决定了某
佛弟子应该怎么问问题心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正文】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这一句话叫“寻经起问”,前面世亲菩萨引了佛经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来作为百法明门论的核心观点宗旨,而这句就是寻着、沿着这个佛说的话来继续提问,问什么是一切法呢,怎么才算
图(1)大足宝顶佛湾《父母恩重经变相》七佛半身像“七佛”是佛教传统造像中常常会涉及到的一种单体组合式造像。根据现场空间,通常都是一字排开的七尊大同小异的造像,若是在画面中则常常是圆形构图。因为都是“佛”级别,就共同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性好的殊胜庄严相。
关于“无我”文 / 心愚法师“无我”是佛法里面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一般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如《瑜伽师地论》中说:“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二无我性。一者、补特伽罗无我性,二者、法无我性。于诸法中补特伽罗无我性者:谓非即有法,是真实有补特伽罗。
杨新宇第三部分唯识学对世界的解释佛学基本教理研究20.世界底层结构和数术学规律的解释20.1.概述20.1.1.世界的底层结构概述
佛教认为每一小世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一般人把这理
来源:旃檀精舍北魏 永安二年 韩小华造弥勒像来源于闲人集(xianrenji)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博兴、无棣、诸城、青州、昌邑及惠民等地陆续出土了近千件佛教石造像和百余件金铜造像。自北魏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时间跨度达500余年,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风
《瑜伽师地论》悎寤瑜伽(19):思惟起想巧便而卧文 / 观诸法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二、二、二、五、思惟起想巧便而卧云何名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六(之上):「六解思惟起想中。」什么是思惟起想巧便而卧?二、二、二、五、一、辨相谓以
关于“一切法”文 / 心愚法师“法”这个概念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前面说“百法”的时候也说过。对于“法”的理解应该从存在和认识两个角度,而对于佛法的学习,或者说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和道理其实都是对于“法”的认识,而学习这些知识和道理的目的都是为了亲证诸法的
杨新宇第三部分唯识学对世界的解释佛学基本教理研究19.4.其他众生心识的作用
众生外境心识之间可以相互感应,前面解释规律的产生是基于这种相互感应关系,解释生活性同样是基于相互感应。
正常情况下,其他众生外境心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共振维持一个稳定有规律的外
净土宗大师文集·简介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等诸多宗派,各领风骚,各擅胜场,共同铸就了灿烂多彩的佛教文化。随着时移世转,绝大多数宗派现已趋于衰弊,独有净土一门,因
《瑜伽师地论》悎寤瑜伽(18):住光明想巧便而卧。正念巧便而卧。正知巧便而卧文 / 观诸法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二、二、二、二、住光明想巧便而卧云何名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六(之上):「三解住光明想。」云何称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
来源:旃檀精舍清代帝室笃信佛教,康熙、乾隆二朝先后有藏文甘珠尔及满文大藏经的传写及刷印,雍正皇帝更有《御选语录》及《御录经海一滴》之选编。皇宫殿阁常有佛经的宣讲和礼佛的祀拜,离宫内院更有许多佛画及经书的陈列及收藏。这些佛经,包括宋元刊刻及著名书家、释
《护生画集》六册“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弘一法师“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丰子恺“不受环境的挫折而停顿,不受病魔的侵患而退馁。以护生则护心,永远保持这颗赤裸裸对待人的良心善念,生死以之,义无反顾。”——广洽法师《护生画集》始末
《瑜伽师地论》悎寤瑜伽(17):右胁而卧文 / 观诸法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二、二、二、别显二、二、二、一、右胁而卧问:以何因缘右胁而卧?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六(之上):「二解右胁而卧而非如其余鬼卧天卧等者,谓若鬼覆面卧,若天仰面卧,其受欲者左胁
对“言”的理解文 / 心愚法师“言”这个字,可以有两个理解,一个是名词,相当于“话”、“言语”,如果这样理解,“如世尊言”的意思就是“佛陀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还有一个可以理解为动词,就是相当于“说”,那“如世尊言”就可以理解为“佛陀真的是这样说过”。这两
佛教十三经注疏o总序中国佛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与普度众生的济世情怀,具有特殊的思想文化与社会价值。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典籍浩瀚,要了解与研究佛教文化,如何选取第一手资料是一个现实问题。为此,历史上曾有过多种佛教十三
杨新宇第三部分唯识学对世界的解释佛学基本教理研究19.2.2.生活性是外境心识的心所有法
以上讨论说明所谓生活性就是外境心识自由转化外境影象的能力。外境的生活性与外境心识的关系相当于思维的灵活性与意识的关系。灵活性使思维不僵化、可以灵活改变,而生活性使外
点蓝字关注大象佛学图书馆对“世尊”的理解文 / 心愚法师关于对“世尊”的理解,也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义忠疏】“世尊”者,即别指能说人也。世出世间咸尊重故,即六德之中第六德也;十号之中,第十号也;举终括始,九号五德,并皆总指,是此论意。义忠法师解释说世尊
大象佛学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