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摔跤吧 爸爸 印度版锻炼臂力的木棒叫什么,摔跤吧 爸爸 印度版爸爸有出现这个锻炼工具

印度摔跤国家队教练看完《摔跤吧爸爸》后是什么心情? - 知乎16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213分享邀请回答46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37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摔跤吧爸爸摇头表情包 13枚GIF版 高清版
摔跤吧爸爸摇头gif表情包
摔跤吧爸爸摇头表情包:《摔跤吧爸爸》是最近非常火的一部印度电影,而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组表情包也和《摔跤吧爸爸》也有着些许的联系,感兴趣的用户可以来比克尔网站直接下载!
摔跤吧爸爸摇头表情包部分预览
这个摇头表示的是OK,可以,yes
这种点头表示的是是,恩
这种左右来回晃表示的是可能、也许、这类词语
下图这种点头或者摇头表示的是已经对某件事做出了决定
摔跤吧爸爸为什么不能吃鸡肉
在印度,印度教不吃牛、穆斯林不吃猪。同时印度整体饮食风格是:越上等的人越吃素(或者换个角度考虑,有钱人都是高种姓),所以整体来说印度的饮食是以素食为主的。
《摔跤吧!爸爸》里面主角一家都是印度教的教徒,并且种姓还不低。但是因为女儿练习摔跤需要营养补充,并且鸡肉还可以增肌,所以爸爸选择让女儿吃鸡肉,和男孩练习摔跤,直接挑战整个印度的传统制度,所以妈妈才会如此抗拒,因为这与她的三观冲突产生矛盾。后来爸爸成功将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激励了无数印度女孩,这也是电影最为珍贵的伟大之处。
摔跤吧爸爸摇头表情包 13枚GIF版 高清版
高速下载器通道
其他下载地址
下载不了?|豆瓣评分9.4《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恶心的作品
这是公众号的第1193部电影
回复:摔跤,获取电影资源
程序猿消失了两天,没有推文章没有发朋友圈,群里没有发鸡汤。如果程序猿消失了,那一定是因为我在工作。这几天每天都是连续15个小时的工作,让我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今天终于正常下班回家了,八点多就上床睡觉,因为我太疲惫了。
就在半小时前,冥冥之中感觉有人在召唤我,可能是大家想我了吧,爱我的人,谢谢你。真的谢谢你的支持,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这部神片上架了,非常精彩,我推荐给你看,电影名叫《摔跤吧!爸爸》。同样在网上找了一篇影评,希望你们会喜欢。
2016年刚刚结束,当不少人对这一年的电影表示失望的时候,一部印度电影忽然冒出头来被各大电影公众号推荐,不仅票房飘红,口碑更是逆天,大有超越《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势头。
没错,我说的就是正在印度等地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海报
这部已经在豆瓣拿下9.4超高分的电影剧情并不复杂:一个有摔跤梦的父亲培育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你能想象的所有励志电影情节这部电影都有,热血、煽情以及好听的音乐让这部电影看起来的确是阖家共赏的不二选择。
豆瓣评分9.4,超越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的9.1分
尤其是电影的男主角阿米尔·汗,出演《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地球上的星星》等超高评分的电影,让他成为当代印度电影的旗帜性人物。电影之外他关注环保、公益、积极争取儿童教育等权益,简直就是完美的公众人物代表。
为了这部电影的拍摄,阿米尔·汗魔鬼般训练自己的体型,从英俊的外貌到社会贡献和敬业精神,拉米尔汗都是无可挑剔的偶像。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阿米尔·汗要先增肥,然后像摔跤手一样一点点减下去。于是,他暴增了28公斤到97公斤,脂肪高达37%。拍完这些戏份后,他花了5个月爆减25公斤,体脂降到了9.6%,成为真正的摔跤手。
《摔跤吧!爸爸》也即将被引进中国上映,前期的众多评论都为这部电影冠上“良心”、“年度最佳”、“让印度电影来教教中国电影”等溢美之词。然而这部电影真的值得这些评价吗,中国电影真的比不上印度电影吗?
在科伦坡看《摔跤吧!爸爸》的过程中我如坐针毡,因为这根本不是一部“佳作”,不仅质量平庸,价值观更是令人恶心!
《摔跤吧!爸爸》中文预告片
电影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是全国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心中一直想“为国争光拿块金牌”,由于一直生女儿所以只好培训女儿去参加摔跤比赛。
在父亲培训女儿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问过女儿是否喜欢摔跤,也从没考虑过摔跤对女儿的影响。他就像大多数父亲那样认为自己对人生的判断是正确的,毕竟“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于是他强迫女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电影中女儿也成功完成了这一任务,完全沦为父亲梦想的奴隶。
女儿从来没有享受过摔跤,赢得了人生最艰难的比赛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在哪儿呢?”
这是电影里最明显也最令人讨厌的价值取向:子女是父母的产物,子女的人生必须依随父母的规划和设计。
我们都知道印度居高不下的强奸率和女性危险系数,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大环境中《摔跤吧!爸爸》看似让女性摆脱了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窠臼,但依然是父权的傀儡,从未拥有过自主的人生。
电影中一个将出嫁的少女告诉正在练摔跤的女儿“我真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能为你着想。”被父母包办婚姻固然可悲,但被父亲逼着练摔跤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呢?电影中父亲从来没有关心和问过女儿关于摔跤之外的事情,对父亲而言女儿就是实现自己摔跤梦想的工具。
“父爱”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伪命题。
近年来对于电影一个极高的赞扬是“改变国家的电影”,一部电影能揭示社会现实从而推动大众关注问题改善问题,这当然是电影创造价值的重要体现。
但怕的就是糖里有屎,屎里有毒。
《摔跤吧!爸爸》就是这样一部剧毒的电影。影片看似让人们关注印度女性的现状与地位,事实上也确实产生了一些实际的社会效果。然而电影宣传的价值观却是不择不扣的“厌女”倾向。
电影中摔跤的女儿
父亲为了逼迫女儿练摔跤让她们感到屈辱就剪去她们的头发。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阉割”隐喻,电影里拉米尔汗的女儿们是影片中唯一的短发女性,当大女儿青春萌动开始尝试逛街、化妆、留长发之后,她的运动事业就遭遇到了严重挫折,甚至丧失了妹妹的尊重。
让人们不再歧视女性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传达男女平等的观念,而不是把女性改造成男性。
像在电影中的女儿们只有变得和其它女性不一样,变得越来越男性才是女人自强自立的表现,那依然坚持自我女性特征的女人们难不成就是“活该”落后被欺负?这正是《摔跤吧!爸爸》可怕的地方,它不是歧视女性,它歧视一切关于女性的特质。似乎男性和男性特质才是正义和勇气的化身。
《摔跤吧!爸爸》打着化解隔阂、颠覆保守价值观的旗号,给女性提供的两条自立自强的道路却是这样的:要么成为男性的帮手,去实现父亲的梦想,要么变成男性。
我当然知道阿米尔·汗本人在电影之外迷人的性格以及对印度社会的贡献,但这部电影中他的每一个特写,都让我感到讨厌。这个被塑造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父亲形象,带着骄傲而强烈的主角光环,这光的背后是不折不扣的直男癌。
这还不是歧视女性的“低级”直男癌,这是更高阶的认为男性可以支配女性和改造女性的超级直男癌。
电影中父亲的爱国情怀表现为要为国家争取一块金牌。所以女儿拿到全国冠军后父亲的脸上没有满足和欣慰,他冷静地把奖牌挂在家里,然后告诉女儿你要去拿世界冠军,你要打败其他国家的运动员。
这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粗鄙爱国主义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为了服务这种爱国主义,电影里印度之外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被刻画成出言挑衅、面目狰狞、甚至在比赛中耍阴招。黑人女运动员的教练说”别担心,你可是她体型的两倍呢。”谁都知道摔跤是相同量级的选手之间比赛,刻意增加一句调侃亚洲人体型劣势的台词,不过是渲染种族同理心的低劣手段。
电影里的摔跤比赛场面只要印度的选手获得胜利,观众山呼海拥;印度选手失分,全场嘘声一片。被打败的外国选手没有拥有得到丝毫尊重,仿佛天然就该被印度选手打倒。我感受不到电影所宣传的”爱国主义“,靠打倒其它国家来获得自尊自信,难道不是侵略吗? 如果电影里那些美国选手被换成中国选手,中国观众还会给高分吗?中国选手、美国选手在印度选手的眼中可都一样是”外国选手“。
我可以理解印度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泪流满面热血澎湃,但中国观众需要为这种值得警惕的爱国主义情绪买账吗?
不管好莱坞还是中国或者宝莱坞,在本国作品中刻意抹黑其他国家都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
在我眼中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观早已不是”唯金牌论输赢“了。我们心中理想的运动员形象是李娜、傅圆慧那样的,他们健康自信,他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体育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拿了金牌当然值得骄傲,没拿金牌也没什么丢脸的。
然而在《摔跤吧!爸爸》中传递的体育观却异常原始。父亲认为拿金牌可以炫耀国威所以让女儿为自己实现梦想,电影中整个家庭的所有互动都围绕着摔跤,却丝毫看不到体育本身为这个家庭带来的快乐。
所以《摔跤吧!爸爸》根本没有资格成为今天中国电影的榜样,因为当前的中国观众越来越尊重个体的价值,也越来越理智地看待金牌与爱国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看的李娜用自己对网球的追求和探索从而突破体制的励志故事,我们要看的是可爱迷糊的张继科用轻松自然的心态诠释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我们要看的是傅圆慧用一句洪荒之力戳中大众内心对运动和超越极限向往的热血青春。
很多人说,你要认识到这是一部印度电影,在印度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进步,因为印度还有还有童婚、强奸云云…..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互换女性地位的价值观,我认为并不可取。
这部渲染和宣传令人感到生气甚至恶心价值观的电影,真的值得当今全球观众的掌声吗?
豆瓣热门点评:
去他娘的摔跤吧爸爸 鄙视国内这种通过降低片名档次从而降低印度电影关注度的做法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印度一块女子摔跤金牌的诞生。剧情热血逗乐,竞技惊心动魄,挑不出什么毛病的宝莱坞电影,父女情尽在不言中。阿米尔·汗太敬业了,为了一闪而过的几秒就把自己的身材从肥胖练成魔鬼,好演员都是用生命在演戏啊~
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弄得这踏马什么破译名。。听起来像儿童片似的。。
印度排名第一的电影,全球口碑已炸裂
在印度看得169分钟,一部处处衬着男权和父权的女性电影,女儿没有任何选择权,被父亲残暴地教育成为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正确“结果就意味着父亲教育的正确了。意外这部电影宣传期在国内口碑这么好,大家去看完整版吧认知会反转的
就凭电影,谁也没资格叫人家阿x
父亲价值观简直令人作呕,以梦想、金钱、冠军强制女儿人生,所谓父女情不如说是满足私欲后的奖励。电影讲述打破性别偏见,其实自己已经偏见得无可救药。纵然父权被击倒在地,也要用整个后半部分将其再次扶到最高位。
阿米尔汗就是印度电影的金字招牌,而且他每部电影都反映了印度方方面的问题,从《三傻》反映的教育,《我神》反映的信仰,到这部《摔跤》前一半反映了印度女权问题,后一半更像是父爱家庭人生的混合体,但这部电影的动作戏真是帅爆了,很精彩,没得说,8.5分应该不过分!!
励志和煽情都拍得特别使劲,甚至有点过头了,一到稍微有点要起情绪的时候就变成MV。感觉我们国家可以照葫芦画瓢拍很多这样的啊!很套公式的,不难拍。有很多鼓励女性的鸡汤话,实际还是个男权社会的毒瘤产物啦,从头到尾都在强调父亲的梦想,两个女儿自己的态度创作者觉得并不是重点吧
父亲堪称年度最讨厌角色,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而是在父权的逼迫下强制产生,这种价值感实在不敢苟同。此外,本片将体育的竞技精神完全扭曲,以输赢作为唯一指标。放在励志题材电影横向比较,也毫无任何创新之处。
电影沉溺于“女变男”的戏谑和奇观中,女人无力反抗命运固然可悲,成为父亲梦想的奴隶也丝毫不值得骄傲。本片传递的家庭观、男女观、国家观和体育观都封建且迂腐,连鸡汤都算不上只是直男癌的呕吐物,没有任何值得尊重的地方。
不聊三观,这就是一部通俗一般的励志片,千万别以为这是今年的《三傻》。
新年第一片,挺励志的。和去年的《麦克法兰》很像,体育传记。有头有尾,制作精良,戏很饱满,情节全都在点儿上。完成得异常标准,同时也缺乏惊喜。开头摔跤的一段mv很喜欢,可能因为对印度了解不多吧。最后放国歌的时候观众站起来了一半(印度人)。每次看这种片子都感叹我国最应该拍出这种东西。
过誉了。全篇三个感动来自于战胜男摔跤手的女摔跤手,打败父亲的女儿,十四岁结婚的小姐姐对女主角们说,至少你们的父亲是爱你们的。关于父权,我认为这部片子意义在于给印度农村女孩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THE END ·
这是“最新电影圈”的 第 1193 部电影,各位久违了。
回复摔跤吧,我们一起看电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摔跤吧爸爸的女主角是摔跤运动员吗 演员敬业程度令人汗颜
  电影《摔跤吧!爸爸》正在热映,剧中男主让自己的女儿们练习摔跤,而女儿们的专业动作震惊了观众们。很多网友十分好奇《摔跤吧!爸爸》的女主角是摔跤运动员吗?一起来了解下吧。
  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与两个女儿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电影《摔跤吧!爸爸》一上映,便引发了舆论热议。作为一名曾经的优秀摔跤手,马哈维亚一直怀揣着世界冠军梦想,渴望为印度争得国家荣誉,后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有个儿子来帮他实现梦想,结果却事与愿违,妻子接连生了四个女儿。
  当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在一次孩子的淘气打斗中打败了邻居的几个男孩子时,父亲凭职业的敏感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这时,父亲的胸膛里燃烧着对胜利和金牌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继承父亲的未酬志向。
  为此,父亲表现出霸道、无情和异常坚定的一面,顶着世俗巨大的压力,默默地承受着村民的白眼和嘲笑,要求两个女儿每天凌晨五点起床锻炼,督促她们奔跑在乡村的小道上。
  经过近乎严酷的训练,两个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先后赢得邦级冠军、国家冠军和世界级冠军,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女性搏击人生的榜样。
  本片的优点还是足够多的,尤其是主演的表演都堪称大放异彩。扮演男主女儿的大演员和小演员都很赞,不仅演起戏来生动自然、十分可爱。
  而且拍摔跤戏都有板有眼、极具说服力,让观众完全信服她就是个实力超群的摔跤手。看人家印度青年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也远非我们这帮小美女、小鲜肉们能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长达2小时20分钟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全程无尿点,摔跤的画面占据影片很大部分,所有摔跤的动作场面都专业、真实,大量的全身镜头,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肢体细节,放佛置身于现场直播。
  据悉,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不是摔跤运动员。扮演少年、青年吉塔和巴比塔的四个女孩在拍这部电影之前对摔跤一无所知。
  她们拍电影前突击训练摔跤,每周连续训练6天,持续了7-9个月。阿米尔汗训练了1年多时间。姑娘即使训练骨折了都不敢说,生怕被替换掉角色。
  换句话说,所有你看到的动作,都是通过反复训练,一点一点标准化的。这是一场通过苦练完成的&突击&。
Android版下载印度有《摔跤吧,爸爸》,我们有“摔跤吧,玻尿酸”_凤凰资讯
印度有《摔跤吧,爸爸》,我们有“摔跤吧,玻尿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摔跤吧,爸爸》当然有过誉的成分,但它更值得我们反思——励志、温情……这些电影世界中最常见的梗,我们为什么拍不出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摔跤吧,爸爸》,有人看得热血沸腾、眼泪横飞,有人高高在上,说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不尊重孩子的父亲,又有人指责这群叫嚷着何不食肉糜的家伙,“一群道德婊,你们是瞎吗?印度的国情不熟悉,今天中国许多贫困地区的女孩,又有几个能真正决定自己的命运?!”
争议并不是一部影片的终极目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舶来的影片,能让大家基于自己的立场有各种表达观点的欲望,本身就已经成功了。
然后,问题来了,我们拍不出漫威式的爆米花电影怪技术、拍不出禁忌题材的电影怪审查,可励志,温情,动作,这些梗我们也玩不过,这是为什么? 1
《摔跤吧,爸爸》当然有过誉的成分,单论情节,这部电影实在有些老套,为了弥补自己失落的世界冠军的梦想,连生四个女儿的爸爸在意外发现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后,打破印度社会性别歧视的传统,排除万难,把两名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它的缺点很明显,比如人物塑造很扁平——爸爸永远是对的,永远绝对真理,永远开挂,其他角色好像跟他隔了几个世纪,要么坏要么傻,这种套路化的人物塑造方式在当下的影视剧制作中,被视作一种落伍——真实的人生里面,哪有那么多伟光正和高大全?
但这似乎并不妨碍这部片子的优秀属性,大量的动作戏份看得人血脉贲张,非常好地调节了影片节奏,影片剪辑以及配乐均达到了一流水准,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摔跤场面拍得如同真实比赛一般,甚至不少影迷怀疑扮演吉塔的姑娘是不是专业的摔跤运动员。
吉塔(纱卡饰)在赛场上眼神坚定
可事实上,这位真名叫纱卡的姑娘是名正经的演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接受了为期9个月、每周6天的专业摔跤训练,招招到肉,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纱卡出生于1992年,放眼了一下我国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别说经历这样的魔鬼训练,在拍摄中被摔、被揣、被抡到地上,还要在被摔的过程中表演出相应的求胜的欲望,失败的沮丧,自我怀疑的纠结,大约会要了小花们的命。这种时候,你大概才能理解冯小刚前段时间为新片筛选演员说的那句“整容的免谈”,背后该有多少荒谬和失望。
所以有网友开始调侃,这要让如今的小花旦们拍这个戏,摔出来的只可能是玻尿酸、鼻梁垫儿,还有两坨隆胸的硅胶块儿。 2
女演员指望不了,男演员呢?
被称为印度国宝演员的阿米尔o汗出生于1965年,今年已经52岁。由于这部《摔跤吧,爸爸》有19岁、29岁和55岁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戏份,阿米尔o汗先以自己正常的体形,出演了19岁,52岁的大叔,so sexy的小黑背带裤一穿,还是让万千女粉丝有舔屏的冲动。
然后暴饮暴食了三个月,体重从138涨到194,演出影片中段样貌颓丧、肥成一堵墙的中年大叔,这之后,他又用了五个月,瘦回144斤,练出一身梆梆硬的腱子肉,演完了余下29岁的戏份。
特效和替身当然可以,但是阿米尔o汗说那样演员就体会不到一个胖子的心境。同样,可以先把瘦子的戏都拍完,阿米尔o汗的回答是,如果那样,自己就没动力瘦下去了。
在表演领域,这种方法类似动物本能,一个人胖的状态、瘦的状态、饿的状态、累的状态……呈现在镜头前面有非常大的差别,我国早期的影视剧,“狠心”的导演会要求演员吃成个大胖子,否则那种懒懒的、骚眉耷拉眼的戏出不来。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时间就是影视工业流水线上白花花的钞票,有近路可走,谁还愿意去绕路?况且就算剧组有这时间,肯在这上面下功夫的演员,怕是比熊猫还稀少了。
即使不拿电影说事,端的是皮相的饭碗,中国男明星们从小到老对自己身材管理的放任也着实让人绝望,身材不好就身材不好,这两年演电影或是真人秀还特别爱脱,隆起的肚腩,手臂上的赘肉,嘟囔囔地看不到半点儿生机,自然也别想让他们对自己的饭碗有多么尊重。
在这里,一定要感谢张家辉和彭于晏两位演员的存在,这两年合作了拳击题材的《激战》,后者还有一部赛车手题材的《破风》,算是留住了运动题材电影的脸面。
张家辉和彭于晏在《激战》中的形象 3
更悲催的是,52岁的阿米尔o汗还能挑剧本,还能担纲绝对主角。但在我国如今恶劣的影视环境,60年代生人的演员,还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窘境。
此前新科金马影后马思纯接受采访,谈到了自己的小姨蒋雯丽,她说蒋雯丽都快没戏可拍了,面对工作人员的打断,这个耿直的姑娘说,“为什么不能说啊?我就是要说。现在我小姨特别羡慕我,她特别想拍电影但找她的就只有电视剧。我特别想呼吁一下,给老艺术家多一点演电影的机会吧!”
蒋雯丽没实力?没演技?如今每年的立春,她那部拿下罗马电影节影后的《立春》都会被文艺青年们拿出来缅怀一下,可蒋雯丽不是王彩玲,王彩玲的悲剧是,她的卑微支撑不起她的梦想。但蒋雯丽这种水准的演员,怎么就不能有好好拍电影的机会呢?
蒋雯丽在《立春》中扮演小县城里的文艺青年王彩玲
前段时间刷屏的《人民的名义》,并不是跟风黑,老实说异常心疼陆毅的心理阴影面积,不比不知道,演技根本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是如果不是赶上最高检给这部剧保驾护航,一路绿灯,周梅森这种被憋屈了快十年的编剧终于又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像侯勇、张志坚、吴刚、许亚军这种会演戏的演员,是不是只能到婆婆妈妈的言情剧里给鲜肉和小花们当个绿叶,然后默默无闻一辈子?
拿今年的金像奖举例,四位获奖演员的平均年龄达到58.5岁,“香港电影已老”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好歹人家五六十岁还有电影可以拍。
今年上线的几档真人秀,开始出现了不少老演员的面孔,老实说看着他们在舞台上费劲地凑合真人秀的剧本,多多少少会有点儿“逼良为娼”式的难过。
之前跟几位影视圈的朋友聊天,目前的现状是,决定一部电影的演员人选,谈的都是流量、粉丝数、转化率,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但就是没人关心ta会不会演戏。
想挣钱的公司太多,小鲜肉都不够用,所以替身的、抠图的、拿几千万片酬真人只到剧组呆几天的。想演戏的没戏可演,不会演戏的连演都不演,长此以往,这个行业究竟会被荼毒成个什么德性? 4
重新深究《摔跤吧,爸爸》的故事线,这样的题材我们没有吗?
说女孩的普遍命运,在中国的广大偏远的农村,女孩子的未来真的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吗?但是上一次我们如此因为一部电影关注女孩的命运,还是1999年的《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再说现实题材,中国社会的过去与现在,都是影视作品取材的富矿。那些在阿米尔o汗的表演中看到了独断专行的父亲形象的观众,可以到暑期培训班里看看千千万万被逼到兴趣班里的中国孩子,那些被逼着琴棋书画的小朋友,不都是蛮横意志的产物么。
可是这样的题材,大陆影人几乎是从不关注的。
还是要说一下金像奖,再怎么揶揄香港电影的没落,梳理这些年的获奖影片,多少还能看到一些坚持和远见——
今年的《树大招风》讲的是时代变幻下的枭雄末路,《一念无名》关注的是躁郁症人群,《幸运是我》讲的是庶民的悲哀。还有去年的《踏雪寻梅》,之前的《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等等等。
金像奖的口味一直都在鼓励电影人关照现实社会,关照影视作品背后的人心和人性。张艺谋拍《长城》为什么如此让人愤怒,因为他打着追求国际水准的幌子,讲的是一群禽兽的故事——人的故事都没讲好,讲什么饕餮呢。
我们的电影,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不关心父亲母亲的老去,不关心边缘的人群,不关心城市底层弥漫的孤独和无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彻底跌落进了再也不说人话的疯狂时代。 5
最后再说阿米尔o汗。
他并不是天生伟大的演员,少年成名之后,他一度膨胀异常,接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片子,很长一段时间让影迷分外失望。
痛定思痛后的阿米尔o汗给自己定了许多规矩,一年一到两部戏,绝不跨戏,对剧本没有十足把握绝不接戏,严格自律,心思全在作品上。
这些年,他的每部作品都狠狠击中了印度的社会问题。《摔跤吧,爸爸》关注的是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讽刺的是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关照的是孩子(印度)的未来,《我的个神呐》直接拿印度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开涮,针砭宗教积弊……
有心的观众或许已经发现,阿米尔o汗总是用很浅显的方式去剖析很深刻的社会议题,电影也是大众媒介,阿米尔o汗做的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这个国家麻木的民众。有人说,没有这个人,印度电影恐怕要倒退30个年头,凭借一己之力,阿米尔o汗改变了整个印度电影的风貌。
更为可贵的是,在豆瓣上,阿米尔o汗评价最高的作品并不是他的经典影片,而是几部名为《真相访谈》的纪录片栏目,在这些栏目里,阿米尔o汗关注过印度的儿童性侵、高额嫁妆、残杀女婴、家庭暴力、种姓制度等等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
阿米尔&汗在《真相访谈》中谈高额嫁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论这些问题时,阿米尔o汗并不是一味的道德评判,不泼洒愤怒,不煽动情绪,而是根据实际的走访调查,用逻辑和数据呈现印度社会的种种残忍和不合理。
即使在谈及儿童性侵、残杀女婴之类的黑暗事件时忍不住眼泪,他还是迅速克制情绪,让自己快速平静,条分缕析地告知观众,种种现实问题的存在。
有理有据有节,一名演员,一个公民。
对印度这个邻邦,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它。在客户端推送的新闻里,这个国家脏乱差,各种落后,每天都在发生强奸案,火车上挂满了人,国庆阅兵搞成了一场国际笑话。
阿米尔o汗的存在,确实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印度。他以一个演员的身份,消除了外界对自己国家许多固定的偏见。话说到这儿,能拥有这样的演员,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叫人家阿三?
如果《摔跤吧,爸爸》拍中国版,
谁能胜任“爸爸”的角色?
后台回复“进群” 加入每人部落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64757
播放数:182242
播放数:160979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摔跤吧爸爸 印度媒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