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练肌肉这样的力量训练和肌肉训练对心脏有好处吗

体能网提供有关体能、力量以及康复训练的专业知识是不是练肌肉的人就特别有劲呢?练肌肉有什么好处?_百度知道
是不是练肌肉的人就特别有劲呢?练肌肉有什么好处?
听说练肌肉能防止衰老,是这样的吗?我看有些人没有肌肉也很有劲,那是不是练肌肉的人更有劲呢?练肌肉有什么好处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锻炼肌肉可以短时间内提升人的力量,所以肌肉发达的人往往力气也比缺乏运动的人要大。经常进行锻炼肌肉可以提高力量和速度,而长跑则主要锻炼耐力。这叫做术业有专攻。下面是练肌肉的好处:(1)减肥。肌肉比脂肪每天消耗的卡路里多15倍。(2)对心脏有好处。肌肉耗氧少,因此心脏负担轻,强壮的肌肉还能减低血压。(3)保护关节和背部。(4)外表好看。(5)精神状态好。感觉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6)生活充满活力。因为维持强壮的肌肉需要经常处于运动状态,这样对健康有益。(7)减少射线损伤。
健身爱好者
肌肉的围度与力量的辩证《健与美》杂志常识告诉我们,身体壮实、肌肉丰满的人较为有劲。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有些人肌肉并不发达,而力量却很大。请问,肌肉的围度与力量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健美锻炼能增大肌肉力量吗?答:在运动实践中我们一般根据力量的表现将力量大致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以及静力力量等。最大力量称“绝对力量”、“绝对肌力”或“单纯性力量”,一般多指人体或其局部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通常所说的“力量”、“劲”大多是指最大力量。力量是通过骨骼肌的工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力量的大小首先关联骨骼肌的特点,就是说,力量的大小一般多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围度有关)、肌纤维类型、肌肉代谢能力、肌肉初长度等生理因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肌凝蛋白量就越多。肌凝蛋白是肌纤维中重要的收缩蛋白,且兼具ATP(三磷酸腺苷,酶的作用,所以较高的肌凝蛋白含量不仅使肌纤维显得粗壮发达,同时也是肌肉收缩力量、收缩速度加大的保障。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增大主要与肌纤维增粗有关,而肌纤维的增粗主要与专门的运动锻炼相关。由此可见健美锻炼是能增大肌肉力量的。那么,为何出现肌肉围度与力量并不成正比的情况呢?这又与肌纤维类型、肌肉的代谢能力及肌纤维长度等因素相关。就是说,肌肉力量的大小还取决于骨骼肌中红、白和中间肌纤维的比例,白肌纤维比例高的人,力量相对就大些;在肌肉的代谢方面,肌糖元的贮存量越多,肌肉的收缩力量也越大;肌肉初长度是指肌肉在收缩发力前预拉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就越大,这一点与运动经验有关。此三方面基本阐述了为什么肌肉围度不大力量不小的缘由,也是力量大小组织形态结构方面的原因。力量大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神经调节能力的强弱,研究证实,训练水平低的肌肉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而训练良好的肌肉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这30%的差距就是神经系统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得到训练而提高的结果。此外,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特别是神经支配下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也是力量增大的重要因素,等等。可见,肌肉围度是决定肌肉力量的基本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对于年轻男性来说,力量的增加更有赖于肌肉的增粗。“当用自己最大力量的20%~80%进行肌肉活动时,力量的增加是靠神经系统不断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实现的。而在自己最大力量的80%以上用力时,力量的增加则主要靠神经中枢发放冲动频率的增加实现的。”在健美锻炼中若想同步提高肌肉力量,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认为,4RM±3RM/4±3重复3组左右,可侧重力量素质的发展;6~12RM/6~12的负荷形式既可使肌肉粗大,也能使肌肉力量提高。可以说,我们用于日常增肌练习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对增大肌肉围度和增强肌肉力量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对于特殊体质的人而言,同样的锻炼活动或许不能使他的体围得到较大增长,但其力量将会得到提高则是毫无疑问的。用处不大,全身发汗式的练习其实不是最佳的锻炼方式,因为发汗的过程中你会有体液的流失,身体里的很多矿物质元素会随着汗液流出体外,这对身体是不好的,对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为不妥,从中医的说法来说,就是会“伤气”(所谓的气我觉得就是西医指的矿物质)。对于身体恢复的人来说(就是身体比较虚的人)想通过锻炼强身健体,最好的运动方式是缓慢的,不要太剧烈,身体略微发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气伤多了不好补。我觉得太极拳不错,老年人可以打打杨式,年轻人可以练练陈式,相当不错,还有一个就是游泳,也很好,对于想减肥的朋友来说最合适不过了。不推荐练健美,没必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肌肉的围度与力量的辩证
《健与美》杂志
常识告诉我们,身体壮实、肌肉丰满的人较为有劲。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有些人肌肉并不发达,而力量却很大。请问,肌肉的围度与力量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健美锻炼能增大肌肉力量吗?
答:在运动实践中我们一般根据力量的表现将力量大致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以及静力力量等。最大力量称“绝对力量”、“绝对肌力”或“单纯性力量”,一般多指人体或其局部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通常所说的“力量”、“劲”大多是指最大力量。 力量是通过骨骼肌的工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力量的大小首先关联骨骼肌的特点,就是说,力量的大小一般多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围度有关)、肌纤维类型、肌肉代谢能力、肌肉初长度等生理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肌凝蛋白量就越多。肌凝蛋白是肌纤维中重要的收缩蛋白,且兼具ATP(三磷酸腺苷,酶的作用,所以较高的肌凝蛋白含量不仅使肌纤维显得粗壮发达,同时也是肌肉收缩力量、收缩速度加大的保障。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增大主要与肌纤维增粗有关,而肌纤维的增粗主要与专门的运动锻炼相关。由此可见健美锻炼是能增大肌肉力量的。
那么,为何出现肌肉围度与力量并不成正比的情况呢?这又与肌纤维类型、肌肉的代谢能力及肌纤维长度等因素相关。就是说,肌肉力量的大小还取决于骨骼肌中红、白和中间肌纤维的比例,白肌纤维比例高的人,力量相对就大些;在肌肉的代谢方面,肌糖元的贮存量越多,肌肉的收缩力量也越大;
肌肉初长度是指肌肉在收缩发力前预拉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就越大,这一点与运动经验有关。此三方面基本阐述了为什么肌肉围度不大力量不小的缘由,也是力量大小组织形态结构方面的原因。力量大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神经调节能力的强弱,研究证实,训练水平低的肌肉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而训练良好的肌肉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这30%的差距就是神经系统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得到训练而提高的结果。
此外,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特别是神经支配下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也是力量增大的重要因素,等等。可见,肌肉围度是决定肌肉力量的基本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对于年轻男性来说,力量的增加更有赖于肌肉的增粗。
“当用自己最大力量的20%~80%进行肌肉活动时,力量的增加是靠神经系统不断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实现的。而在自己最大力量的80%以上用力时,力量的增加则主要靠神经中枢发放冲动频率的增加实现的。”在健美锻炼中若想同步提高肌肉力量,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认为,4RM±3RM/4±3重复3组左右,可侧重力量素质的发展;6~12RM/6~12的负荷形式既可使肌肉粗大,也能使肌肉力量提高。可以说,我们用于日常增肌练习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对增大肌肉围度和增强肌肉力量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对于特殊体质的人而言,同样的锻炼活动或许不能使他的体围得到较大增长,但其力量将会得到提高则是毫无疑问的。 用处不大,全身发汗式的练习其实不是最佳的锻炼方式,因为发汗的过程中你会有体液的流失,身体里的很多矿物质元素会随着汗液流出体外,这对身体是不好的,对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为不妥,从中医的说法来说,就是会“伤气”(所谓的气我觉得就是西医指的矿物质)。 对于身体恢复的人来说(就是身体比较虚的人)想通过锻炼强身健体,最好的运动方式是缓慢的,不要太剧烈,身体略微发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气伤多了不好补。 我觉得太极拳不错,老年人可以打打杨式,年轻人可以练练陈式,相当不错,还有一个就是游泳,也很好,对于想减肥的朋友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不推荐练健美,没必要。另外有下面好处:(1)减肥。肌肉比脂肪每天消耗的卡路里多15倍。 (2)对心脏有好处。肌肉耗氧少,因此心脏负担轻,强壮的肌肉还能减低血压。 (3)保护关节和背部。 (4)外表好看。 (5)精神状态好。感觉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6)生活充满活力。因为维持强壮的肌肉需要经常处于运动状态,这样对健康有益。 (7)减少射线损伤。
有了肌肉好看啊 而且健康 谁不想啊 你想有一个英俊的男人脱下外衣 却露出一根根排骨 或者一大堆脂肪 什么效果 搞笑吧 但是力量是看个人的
不仅仅练肌肉增加力量 你练别的 练久了一样会大力气的 但是一般而言 练肌肉的人力气会大一点 我是健身教练
可以锻炼,但是别把自己练成肌肉男。
专家回答不错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练肌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女性坚持力量训练的十个好处
我的图书馆
女性坚持力量训练的十个好处
提示:点击上方'女士健身网'↑免费订阅本刊凡坚持进行中等强度肌力训练的女性,会获得一系列健康益处。然而,有些妇女仍旧担心力量训练会使她们肌肉过于发达,从而失去女性的柔美。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力量训练不但不会使女性肌肉隆起,而且还有以下10条益处。减少脂肪增加肌肉1女性力量训练好处力量训练专家对数千名女性做过大量的力量训练研究,没有发现任何女性会因适度的肌力训练而使肌肉发达隆起。凡是每周进行3次力量训练的女性,在坚持锻炼8周后,平均增加了1.75磅肌肉,同时减掉了3.5磅脂肪。与男士不同,女性一般不会因肌力训练使身躯发达,因为女性身体使肌肉发达的激素水平只有男性的1/10至1/30。增加肌肉有助于减肥2女性力量训练好处随着肌力训练带来的肌肉增多,肌体在静态下的新陈代谢率也会逐步增加,所以每天你都会消耗更多的热量。研究发现,肌体每增加1磅肌肉,每日会多消耗35―50千卡热量。比如,你如果获得了3磅肌肉,以每磅多消耗40千卡热量计算,每天就会多消耗120千卡,也就是说每月大约多消耗3600千卡,这相当于一年减掉了10―12磅肥肉。 强壮体格 3女性力量训练好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能使女性的肌力提高30―50%。力量的增强不但会使妇女们更容易完成一些日常劳动(如带孩子或外出购物等),而且还能使人变得精神饱满,精力旺盛,由里到外散发着勃勃生机。 强壮骨骼
4女性力量训练好处当我们中学毕业时,骨骼中的矿物质密度就已经定型了,除非经常从事肌力训练。经过6个月的力量训练,能使练习者脊柱骨骼中矿物质的密度增加13%。所以,力量训练是强壮骨骼的有力武器。这对于防治危害女性健康的杀手之―――骨质疏松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减少糖尿病危险
5女性力量训练好处从事力量训练4个月后,能使肌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23%,这对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心脏病
6女性力量训练好处肌力训练能降低胆固醇与血压水平,对于维护心血管正常功能及防治心脏病作用重大。当然,在练习过程中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及柔韧训练项目,收效会更加明显。 防治腰背及关节疼痛 7女性力量训练好处加强腰背肌肉锻炼,能够显著减轻或消除该部位的病痛。力量训练还能缓解关节疼痛,增强关节功能等等。 增强竞技能力
8女性力量训练好处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不管你选择何种运动项目,最好附加上肌力训练,因为这种锻炼方法不但能提高你的运动水平,而且还会减少受伤的危险。
9女性力量训练好处肌力训练适合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不过,老年人从事这项锻炼时,一定要有专业人员给予指导。
维护心理健康
10女性力量训练好处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精神抑郁症患者经过10周的肌力锻炼,与通常使用的心理咨询方法相比,能显著减少临床出现的各种抑郁症状。原因在于肌力训练能增强“快乐递质”――5―羟色胺与内啡呔的分泌。所以,经常从事力量训练的女性会有这样的感受:通过肌力训练,不仅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而且心情也变得像风一样飘然自在。摘自:三九养生堂网 原文链接:阅读原文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听说有氧运动能够达到的效果,用力量训练全...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听说有氧运动能够达到的效果,用力量训练全都可以实现,并且效率更高。是这样吗?
比如增强心肺功能啊,锻炼肌肉耐力啊之类的,这些通常都认为是有氧运动的效果,但据说其实用力量训练才是更好更有效的。不明白啊求真相。
健身教练,自卫术专家
力量训练可否替代有氧训练吗?作者:张付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可训练迁移和部分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 我对有氧训练下的通俗定义是:低负荷,长时间,连续(通常20分钟以上)的训练。其主要靠葡萄糖和脂肪酸,有氧氧化供能。其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而力量训练通常是大负荷,短时间,不连续(间歇分组)的训练。其主要靠ATP直接供能和葡萄糖无氧糖酵解功能。 与普通非训练人群相比,力量训练者的耐力和有氧训练者的力量都比普通人大。所以两类训练者的训练有一定的迁移性,或者部分替代。而普通非训练人群在完全不训练的状态下偏向于“力量型”人群,这是生物应激的需要,但这个力量通常不大。 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又不能完全替代。比如力量型的搏击运动员,举重运动员等就不能用马拉松这种长时间有氧的训练法;马拉松训练也不能借鉴那些大重量的力量训练。 再迁移:人们通常认为的哑铃训练或俯卧撑之类都是力量训练,但对于力量基础好的人,在连续变换体位的情况下,俯卧撑和哑铃训练可以变成类有氧训练。只要用轻哑铃变换体位做20分钟以上(中间可加俯卧撑之类)就近似于有氧训练。所以可以利用哑铃训练或俯卧撑之类的连续力量训练,替代跑步或单车之类的有氧训练,是完全可能的。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的划分,不看运动形式,以负荷,时间,和连续性来决定。有效训练:根据自身目的训练。有人偏好力量训练,有人偏好有氧训练,这都是可以的。但现在国际上更流行的是混氧训练。为了更好的生物应激性,混氧训练形式是“力量+有氧”复合型训练。比如快慢变速跑,大重量哑铃训练后接慢跑,引体向上后接爬楼梯……这样训练强度很大,但使机体即适应应激状态对力量的需要,又适应长时间体能输出时对耐力的需求。继续者结论:力量加耐力训练才是王道。训练形式需多样,有趣,最好能全天候训练以适应潜在多变因素需求。训练就像吃菜,要时不时换换菜品,这样才有乐趣,生活莫不如此。
知识海洋的冒险爱好者
(日本的田畑泉(Tabata )教授,用他独创的Tabata训练,证明每天4分钟的力量训练,比每天50分钟的有氧训练,更能提高“心肺能力”和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就更不用说了。)有氧训练,就是持续地维持目标心率,达到一段较长的时间。当然,如果你想跑步跑得更好,骑车起得更好,游泳游得更好,那么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去跑步、骑车、游泳,别无替代。但如果你是想增强“心肺能力”,提高耐力,那么就需要我们了解得更多了。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心肺能力”呢?首先,心脏会变得更强吗?几乎不会。心脏的肌肉不是骨骼肌,它们在人的一生中都一直在工作,不知疲倦,而其“力量”是非常稳定的,很难通过使其“跳得更快”来进一步强化它。好吧,长年的运动能强化它,一点点,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为什么跑步的人会越来越不容易“心跳加快”呢?原因在所用的肌肉上。腿部和臀部的肌肉在跑步中被强化了,肌肉细胞里的线粒体数量增加,运输糖分、脂肪酸、氧气和各种废料的酶的数量和活性也增加了。同样的血液流过,肌肉细胞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处理更多的废料。如果你的左右肢体力量很不均衡的话,你可以做个试验:用左边和右边做同样的单侧动作,虽然做功都一样,但是用强侧时就会很轻松,用弱侧时就会气喘吁吁。因为弱侧的肌肉,获取资源、处理废料的能力更弱,心脏需要更快地输送血液,来维持和右侧相同的动作。心脏还是同一个心脏,不同的是肌肉本身的素质。而提升肌肉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力量训练。所以,肌肉变得更强,心脏负担就会更小。我们这时往往直观地认为,是“心脏能力”增加了。其实不是。肺部基本是同样的道理。但有一点不同的是,肺部能力确实可以有所提升——通过扩大胸腔和强化膈肌。只是有氧运动对这两项的贡献甚微,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做到这两点。肌肉耐力这个概念,取决于两点,一是肌肉中储存的糖元的数量,二是慢肌纤维的数量(基本不会改变)和素质(包括它们获取资源、处理废料的能力)。有氧运动可以提升这两方面,但是力量训练也可以,而且用时更少,更有效。对了,还有“燃烧脂肪”吧?脂肪是一种高聚能、但是供能速度相对较慢的东西,脂肪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不是为了做有氧运动的。真的运动起来,首要消耗的是糖元,只有在几十分钟之后,才(不得不)轮到脂肪消耗(此时被消耗的还有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何况这其中还有很多是基础代谢的部分,即你躺着不动也会燃烧掉的脂肪。跑50分钟步,消耗300大卡的热量?其中至少有100大卡是基础代谢掉的热量,也就是说,50分钟汗流浃背的活动,也就燃烧了200大卡的热量。但是如果通过力量训练提升了基础代谢率呢(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升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里的线粒体数量,能高效地提升基础代谢率),假设只是提升到120大卡/小时(其实远远不止),那么一天24小时,你即便一直躺着不动,也比以前在一天内多消耗了480大卡的热量,相当于每天跑2个多小时的步。所以,确实是这样。如果你不是为了“就想跑得更好”,或者“就是喜欢跑步”,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有氧训练。它们用时太多,效率太低。
运动、营养、健身、健康、健美、美食
没有一项运动会完全代替另一项运动。实际上,有氧运动只是只一种“运动模式”,你用器械做达到一定强度也一样的有氧,你唱歌去达到有氧的强度,也一样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心率,换句话说持续时间久一些~达到有氧运动的最大心率就算有氧运动了。器械训练上的确可以达到有氧的效果,哪怕组间有间歇,但是心率也降不下来,而且大部分器械锻炼都不会主要以力量型(1-3RM)为主,所以只要安排得当,主要都是体内有氧氧化和乳酸供能,,器械训练,他只是可以达到有氧的强度,但是无法替代,也谈不上效率更高,因为你无法做连续的持续运动,所以说结合着来是最好的。
长时间的跑步或者别的单一运动确实不推荐。。。。混搭着组合起来比较好
话说我觉得每天都进行混搭锻炼,对于女生来说其实力度蛮大的,而且身体对待这样的锻炼强度反应也很大。一般生理周期前一到两周身体就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所以还是量力而行吧。
求科普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哪些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以等张收缩为主的无氧力量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简介:吴佳润、赵斌霞:(1990.1-),学校:海南师范大学,专业:体育学。 中国论文网 /6/view-6494803.htm  摘 要: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已被证实,但大多数人将运动的定义仅仅局限在大部分有氧锻炼,却忽视了无氧力量训练。本文以健身俱乐部中使用器械的无氧力量训练为例,结合前人对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无氧力量训练对血液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心脏结构特征、心率等方面的影响,得出无氧力量训练,对心血管方面的健康有显著意义的结论。主要表现出,运动心脏的代偿性肥大,同等负荷下心功能的节省化,对血液的重新分配,不论是结构形态还是对神经体液调节刺激的适应,都呈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机能的节省化。   关键词:等张收缩;无氧;负荷;输出量;胸内压;心率   引言   人体的运动根据肌肉收缩的情况可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大类,其中以缩短收缩为主的无氧肌肉力量训练中,由于条件、器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又以等张收缩类型的训练最为常见。   等张收缩是肌肉克服恒定负荷的一种收缩形式,根据杠杆原理,人体肌肉张力在关节移动的不同范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肌肉只能在关节某个角度发挥100%的张力,剩余角度的张力均小于100%,所以等张收缩可以对关节力量最弱点进行充分的锻炼①。本文就围绕健身俱乐部中以等张收缩为主的无氧力量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做如下分析。   1.对血液重新分配方面的影响   在健身俱乐部中进行的以等张收缩为主的力量训练一般遵循以下原则,每块大肌肉群的锻炼一般是单一动作重复6-12RM一组,共8-6组,每组间休息时间不超过1min,负荷递增,如仰卧推举这一动作,以12RM为第一组动作,逐渐增加重量减少推举次数,最终以6RM为结束组结束这一动作对肌肉的锻炼。   由此可见,上述训练方式是一种大强度的无氧训练,在进行此类大肌肉群等张收缩的无氧力量训练时,肌肉在伸缩过程中做功,随着运动量和负荷的增加,活动肌肉中能源物质必定消耗减少,为了及时供应能源物质就需要增大运动骨骼肌的血流量,此时人体内的储存血量就会参与进入循环,使血浆含量增多,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外周阻力,促进血液的循环。肌肉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会导致血管扩张,为了在不增加心输出量的情况下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运动肌肉,人体就会控制除了运动肌肉以外的血管收缩,如收缩内脏血管,使总外周阻力不会大幅降低,以此控制平均动脉压的稳定。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不能进食,由于内脏供血不足会影响胃部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胃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对胃造成更多的负担。   2.对心输出量方面的影响   作为动力性大强度的无氧运动,肌肉在进行等张收缩和舒张时,随着负荷量和强度的增加,心输出量也会增加[1],这是建立在代偿性的原则上的心输出调节,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由心脏自身和各种外部因素共同配合完成的,但对于舒张压的分析没有发现心内压升高的证据(Reinde等,1953;Knippsng.1961;Ki,ldmann等,1974)[2],所以笔者认为心输出量的提高与心脏自身的能力储备关系不大。   笔者认为运动负荷提高对心脏的输出量影响的反应,主要是建立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础上的。在运动强度较小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不高,但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儿茶酚胺顺血液进入心脏促进心肌的收缩,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进一步提高心的输出。在血液重新分配机制的影响下,儿茶酚胺随血液大量进入活动肌,加强肌肉的兴奋程度,使肌肉伸缩的力量大幅提高,肌肉泵能力大幅提高,在此同时用神经调节收缩除运动肌以外的血管,特别是静脉血管,从而提升体循环的平均充盈压,促进外周血液回心,造成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心输出量。   3.呼吸的特殊性对心脏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进行锻炼的人,他们的心脏都较一般人群呈现肥大的现象[3]。对于动力性的无氧训练,运动负荷量的大小与心输出量的多少成正比,对与长期在健身房做力量训练的人群,由于经常进行大负荷的无氧力量训练,所以在训练时心输出量总是要保持很高的水平,但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乘积,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率最高可达到大概(220-年龄)次/min,所以当心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上升,要想增加心输出量就只有靠增大每搏输出量,所以心脏需要适当增加心室腔的容积并且进行更充分的收缩,以便更加充分的排空心室腔中的血液。   就健身俱乐部中常见的力量训练而言,它的训练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在训练过程中发力的过程必须配合相应的呼吸顺序,如座位背部按压,这是肩部肌肉训练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训练过程中训练者需坐在有80度靠背的座位上,以背部作为支撑,双手握住颈部后方的杠铃,手肘垂直指向地面为开始动作,发力时双手将杠铃垂直向上推举至双臂完全伸直保持数秒后缓慢放下至开始位置,在此过程中发力推举杠铃时推力克服重力做正功,肩部肌肉群收缩,配合呼气动作,保持在最高点时憋气,下放过程中肌肉克服重力做负功,肩部肌肉群拉伸,配合吸气动作,整个过程中以腹式呼吸为主。   此过程的生理学意义在于,座位背部按压属于上肢高强度训练,训练时胸廓需固定才能便于发力,所以采用腹式呼吸,呼气时在呼吸肌的作用下胸内压增加,挤压腔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同时胸内压的升高也会挤压心脏,加上运动肌收缩用力增大了外周阻力,对心脏的射血产生了巨大阻力,增大了心收缩的后负荷[4,5]。在最高点做憋气动作是因为憋气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同时也会增大胸内压和心脏的后负荷。研究表明心肌收缩后负荷的大小与心肌纤维收缩程度成反比[3,6],故为了维持心输出量稳定,对于经常进行此类锻炼的人群,心脏只有适应性增加左心室肌肉厚度,以此增加心肌射血能力。在动作后半段吸气,在呼吸肌作用下,胸内压降低,促进了静脉血液回心,回心血量增加导致了输出量的增加,大量血液携带氧和其他营养物质进入运动肌肉,补充了运动肌收缩做功消耗的氧和营养物质,带走了代谢留下的废物,以利于下次收缩做功。   4.对心率方面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和未受训练的人,在相同负荷下运动时,总的心输出量基本相同(Rost等,1983),就此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相同负荷下的运动,受试者不论是否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所做的功都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知他们消耗的能量、对外界吸收的氧量和机体对氧的利用、消耗也相同,所以导致他们的心输出量基本相同,略微的差异笔者认为是经常接受训练的人对能量和氧的利用率略高于未受训练者,但差异不显著。故在外负荷相同状态下,经常进行锻炼的人心率通常低于未受训练人群[9]。由于外负荷相同,心输出量相同,但由于经常参与锻炼的人群心脏出现的适应性肥大,增大了每搏输出量,提高了心脏的工作效率,在输出量相同的情况下表现出心动徐缓有力[9,11]。   0rdway的狗摘除心脏神经支配的实验也证明了,有训练狗安静时心率降低是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改变引起的[8,10]。笔者认为心率的降低也可能是心脏对交感神经调节的适应性加上迷走神经中枢抑制共同完成的。因为长期的运动致使心肌持续接受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导致对刺激的适应性。   5.负荷量和强度的大小对心血管的影响   作为运动训练,健身俱乐部中的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也存在一定关系,与其他训练的相同点是有一定的量就有一定的强度,在训练中如果增大运动的强度就要相应减少运动的量,增大运动的量就要相应减少运动的强度,在训练过程中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但与其他训练不同的是要先增大运动的强度,待机体适应大重量强度后再增大训练量。这就是肌肉训练的独特性。   据分析,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大重量,少次数”即大的强度负荷小的运动量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小重量,多次数”即小的强度负荷大的运动量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强耐力,降低体脂。具体到几RM时:   1-4RM主要是训练绝对肌力和体力;6-12RM主要是训练肌肉体积;15-20RM主要是训练小肌群体积和增强肌肉线条与弹性;30RM及其以上主要是起到降低体脂、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健身人群选择的方式也不相同,以增大肌肉纬度,增粗肌纤维的人群因采用重量是6-12RM的训练,但一周要采用1-4RM来提高你肌肉的力量,因为只有当你力量增长了后,你才能用更重的重量来完成6-12RM,肌肉才能长的更快。因为在血液重新分配的机制下,肌肉成分也会变化,即快慢肌纤维的转化,经常以“大重量,少次数”方式锻炼的人群肌肉纬度大,肌肉中毛细血管含量少,白肌纤维的成分多,经常以“小重量,多次数”方式锻炼的人群皮下脂肪含量少,肌肉线条明显,肌肉中毛细血管分布广,肌肉成分以红肌纤维为主。红肌纤维的耐力强于白肌纤维,但绝对力量方面要弱,所以在增大负荷量和强度时要先考虑改变肌肉成分,增多白肌纤维的量等适应之后再增大耐力。   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同为无氧运动根据之前的推论不难得出心输出量增大的结论,但具体到量和强度上,笔者认为1-12RM的训练方式主要以改变心肌厚度为主增大输出量,15-30RM主要以增大心室腔容积为主增加心输出量。因为虽然同属无氧力量训练,但他们的供能形式不尽相同,以1-12RM的训练方式,供能方式主要是依靠磷酸原系统为主,无氧糖酵解系统为辅的供能类型,属于短时间大强度的联系,心脏要求在最短的时间供给最多的血液给运动肌,所以心脏要在心率控制的基础上尽可能排空腔室中的血液,这就需要增大收缩的程度,故心肌以增加厚度为主。反观15-30RM的训练方式,功能形式是以无氧糖酵解为主,磷酸原系统,糖有氧氧化为辅的混合功能,此类型的供能对瞬间血液量的要求不高,心率也不会瞬间增大到需要控制的程度,故主要增大心室腔的容积适当增加心室壁的肌肉厚度即可满足持续运动的需求。   综上所述,经常参加健身俱乐部内以等张收缩为主的无氧力量训练,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健康有显著意义。运动心脏的代偿性肥大,同等负荷下心功能的节省化,对血液的重新分配,不论是结构形态还是对神经体液调节刺激的适应,都呈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机能的节省化。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温煦,陈佩杰,魏勇. 力量训练对血压的影响[J]. 体育科学,-73.   [2] 曹志发,李红武,何少盈,李世桂. 13岁男孩对递增运动的心血管反应和对训练的心血管适应[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64.   [3] 任建生. 运动与运动员心脏[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0.   [4] 崔威,陈贤楠. 持续气道正压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 中华儿科杂志,-63.   [5] 孟宪奎,张清潭,蔡尚郎,沃金善. 运动锻炼对心血管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94.   [6] King NA, Tremblay A, Blundell J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appetite control implications of energy balance. Med Sci Sports Exerc,1997, 29.
  [7] 曹志发,李红武,陈庆合. 大学生对逆增负荷运动的心血管反应――脉博图法研究[J]. 体育学通讯,-41.   [8] 杨洪勋,杨晨利,胡定丰. 运动训练与心动徐缓[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1.   [9] Tipton C.M.et al. J. Appl. Physiol.26-585-588. 1969   [10] Ordway G.A.et al. J.Appz.Physiol.52(6). . 1982   [11] Tipton C.M.et al. Med. Sports. 9 .220-230. 1977   注解:   ① 运动生理学(第二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加腰部肌肉力量训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