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在哪里有几个火箭发射场

解密丨惊心动魄!中国火箭发射失败画面曝光 背后有啥故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2日深夜,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第100次发射任务,刷航天发射纪录。(详情点击:刷新世界记录 创多项中国第一 厉害了这个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一片见证了中国航天一次次跨越和成功的发射场。它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中承担商业航天任务的主战场,更是我国深空探测的福地,我国探月工程的嫦娥卫星都是从这里奔向月球的。然而,这里也遭遇过失败和挫折。出人意料 长征三号乙首飞失败 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一次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这也是我国的长征三号乙的首飞,这在当时原本是一次稳妥的发射,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现场所有人的意料。△视频:【解密西昌】折戟长三乙 失败是差一点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门口有一片空地。1996年,首飞的长三乙火箭在发射后,脱离既定轨迹,就撞在这片土地上。虽然已经过去了20年,但当年那次沉重的失败留下的遗迹,仍然像一块已经愈合的伤疤,记录着这里航天人的痛,也记录着中国航天艰难的成长。龙乐豪院士,是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对于那次失败,龙乐豪院士很痛心,他说“因为我们好不容易赢得了一个国际通讯卫星组织的发射服务合同,发射一个美国人的卫星。这是我们这个火箭系列,第一次发射外国人卫星,当时是全世界直播。”寻求失败原因 研制人员挑灯夜战一个月 发射前,龙乐豪院士和研制人员满怀信心,没想到却是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龙乐豪院士当时连问自己三个为什么。是设计错误吗?还是制造缺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为了这些为什么,龙乐豪院士和研制人员点着蜡烛开着应急灯,连夜开始寻求答案。有人回忆说,龙乐豪院士在那一夜之间白了头。这样煎熬的夜晚,研制团队经历了一个多月,最终,发射失利的原因水落实出。问题,出在一个焊点上。“一个制造的工艺质量大概有缺陷。两个不同的金属焊在一块,直径多少呢?只有我们头发的几十分之一,起飞之前三秒钟就已经有脱开的迹象,1802火箭一点火、一振动,很快这个导线,这个结点就开了”,龙乐豪院士说。龙乐豪院士: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惨烈的事故,带给整个航天事业严重的冲击,让中国的对外商业发射业务跌入谷底,也让火箭的研制人员重新认识了航天,这个巨大体系工程的复杂性和严密性。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龙乐豪院士: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点的失败。这根导线如果它再延长1500秒再坏,也就是25分钟左右,这一次发射绝对是非常漂亮的、圆满的、成功的。遗憾的是,它就差这么1500秒左右。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 点火后突然出现意外失败不止这一次,1992年,同样是电视直播,同样是首发,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在发射塔架上发生了险情。当点火口令响起后,意外出现了。△视频:【解密西昌】澳星发射失利:国人关注 知耻后勇火箭点火却没有起飞的画面迅速通过电视直播传到了千家万户的屏幕上。曾参加这次发射任务的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毛万标,就深切体会到了这次任务带来的压力。他说:“我们也是参加工作不久,也充满热情,结果火箭出现了紧急关机,很多不同的声音也传到我们这里,写信,寄到发射场,几千封是有的。一个大学生寄的说'长城奇耻,国人心寒'。”一组口号 鼓励中国航天人走出低谷上世纪90年代的多次事故,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国际商业发射任务受到重创,不少发射合同中止甚至取消。在那个时代投身航天事业的毛万标清楚地感受到,这也是整个中国航天的低谷期,大家对航天的高风险和航天发射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在人才保留上做得也不够,导致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留在这个事业中去。和毛万标一样最终选择留下来的航天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新开始,为航天事业的崛起奋斗。而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对航天事业严苛的质量要求。就在那时,这样一组口号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并一直保留了下来: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从1996年底开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连续78次成功完成发射任务。22日,发射中心的发射次数更是超过了100次,实现了航天发射的高密度和高成功率。毛万标说,“这三位数也不容易,是40多年的时间,两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关键的是100次发射任务中,我们通过中间甚至有些挫折,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更多新闻习近平在智利发表署名文章 提到了哪些人哪些事?被骂“卖国” 也要签 韩政府强推军事协定是何原因?苹果手机“关机门”免费换电池计划 仅有条件针对部分用户我就是要做电视——关于梦想与选择你家室温有18℃吗?多地规定不达标可退部分取暖费他们都是谁?神舟十一号搭载的这些“神秘乘客”被曝光这些城市要启用新能源汽车号牌了!什么样?怎么领?监制/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编辑/王烁(C)央视新闻为航天人的坚持点赞!【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中国有几个火箭发射场?--人民电视--人民网
中国有几个火箭发射场?
&&&&来源:&&&&&
分享&&&&转发:&&
视频地址:通过MSN、QQ告诉你的好友
flash地址:复制链接到博客或论坛
html代码:复制播放器到博客或论坛
本段视频节选自《“神舟八号”解读》点击查看该场访谈、关键字:神八 载人飞船 天宫一号访谈嘉宾:朱枞鹏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的某型号的设计师&&&&&&&&&&陈闽慷&&长征三号甲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文字实录】[主持人]:目前我国有几个发射场?[陈闽慷]:目前我们国家正在使用的有三个发射场,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四川的西昌发射中心。[主持人]:这次天宫一号是神八都是在酒泉进行发射的,三个发射场分别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吗?[陈闽慷]:根据三个发射场的地理位置,还有发射场地面支持系统不同,它们可以满足不同火箭的发射需求。在四川的西昌发射中心,主要是提供国家现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支持,它也是我们国家,通俗点说,高轨道的发射场,因为它的纬度很低,有利于施展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对高轨道发射是有利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是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发射任务。酒泉这个比较特殊,它除了能够完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任务。
(责任编辑:魏天达)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中国载人航天计划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于1992年正式启动。初期目标是将航天员送入太空。远期则包括建立永久空间站以及月球探索。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一步是进入太空,而进入太空轨道飞行器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最多乘员三人。飞船由运载。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简介
工程由、空间
应用、、、、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其中,载人飞船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第八研究院为主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系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负责研制;由有关研究所为主负责研制;航天员、发射场、测控通信及着陆场系统由相关研究单位负责研制建设;测控通信设备主要由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有关厂所负责研制。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历程
迄今,神舟号飞船共进行过11次发射,前4次为无人发射,计划发射第十一次。
飞船发射时间运载火箭发射地点任务概况日6时30分7秒新型F捆绑式火箭第一次飞行试验,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日1时0分3秒试验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诸多领域的实验。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和运载火箭系统技术进一步提高,飞船搭载了10项44台有效载荷设备,完成了多项科学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日0时40分神舟四号飞船系统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进行了多项研究项目日09时00分将中国首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的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计划绕地14圈,历时23小时。根据规划,接下来的工作目标是将多人送入太空并逗留更长时间,以及进行太空行走。日09时00龙和两名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飞船于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日5时58分10秒与“天宫一号”共同执行空间教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日18时37分24秒此次飞行任务将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同时,还将全面验证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与补给,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及有关关键技术试验。
日17时38分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任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开展航天器在轨维修等实(试)验和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考核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验证有关改进措施的有效性1. 为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2.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 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计划发射
神舟十一号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到神舟十一号的研制阶段,实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还有三项前期工程需要完成,大概要两年半的时间,也就是2016年5月左右完成。
三项前期工程,首先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长征五号预计于2015年年底在中国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其次是货运飞船的研制工作;再者是天宫二号的发射任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微博)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预计将于2015年发射。
这三项前期工程完成之后,神舟十一号即可进入发射筹备工作。黄春平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人数不会超过三个,飞行时间不会超过七天。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详细介绍
神舟五~七号情况介绍
“神五”、“神六”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九月底升空。有关专家,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表示,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发射场的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还透露,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神七”着陆后搜救
“神七”返回舱内蒙古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队长、解放军第306医院的院长表示,“神七”与“神六”“神五”不同,主着陆场的搜救及医疗保障将依靠直升机,而不再采用地面搜救。
“神五”、“神六”时期,一直担任着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的航天员医疗救护任务。8月29日,306医院执行“神七”任务的专家医疗队奔赴内蒙古。目前,这支由16位顶尖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队,正在主着陆场附近进行医疗救护演练。
另外,“神七”主着陆场的医疗救护与“神五”、“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将采取以直升机群组成的空中搜救平台为主,而不再使用地面平台。
据邹院长介绍,这次“神七”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附近的主着陆场,是一个以理论着陆点为中心,长100多公里,宽80多公里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如果采用地面车辆搜救,速度会比较慢,所以此次“神七”的搜救任务,将主要由直升机来完成。今年执行搜救、医疗任务的直升机有10多架,除了指挥机外,还有6架担任搜救任务,1架担任医监医保任务,而医疗救护队将使用3架直升机。
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说,下一步中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假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飞船来讲,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保证有一个大气压。”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航天员的“家”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盥洗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航天员的“家”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保飞船安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舱段介绍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宇航员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躺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中国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按摩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接,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未来任务概况
【2020年前后】
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的能力。
黄春平称,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
【2030年前】
实现载人登月计划
“2030年以前,中国一定能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黄春平激动地表示。他还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顾问组已经制定了登月计划的具体方案与实施时间,但现在不便向外界透露。
据悉,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在此之后,中国2017年还将启动“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
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神舟七号任务完成后,下一步,将重点突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为建立空间实验室做准备。而“天宫一号”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它的重量和神舟七号一样,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前后各有一个对接口。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中国将于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重八吨,类似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发射“天宫一号”后两年内,中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这基本上要在两年之内完成,因为“天宫一号”寿命只有两年。神舟十号飞船完成交会对接以后,2020年就要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在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负责人
副总设计师
副总设计师
副总设计师
副总设计师
.人民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新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昌航天发射场门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