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门超南,位于费县有出租离村庄远的厂房的吗内,进门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有个水龙头这个影响风水吗,我卖了太极凸镜该挂在那,

    毛遂,战国时薛国(今滕县张汪镇一带)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居其门下三年无所为,不被人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楚国畏惧秦国,

不肯出兵援赵。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文武门客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门客毛遂

自告奋勇, 愿与平原君同往。 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

“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颂,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

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于是率毛遂等20人前往楚国。

    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言明利害,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此时,

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楚王斥日:“我与君王商谈,与你何干?”毛遂按剑近前说:“你之所以训

斥毛遂,是依仗楚国屯兵百万,现你我近在咫尺,不得调集百万之师,你的性命系在我毛遂之手,我

听说历史上汤王以七十里疆土一统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称霸诸侯,并不是因为兵多将广,而是顺

其势,振其威。今楚国沃土千里,陈兵百万,君王为何这样惧怕秦国,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提起当年

秦国大胜楚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战败楚军,在夷陵火烧楚先王坟墓),一战取鄢陵(今河南

地),二战烧夷陵(今湖北宜昌地),三战灭楚先人。此事为百世之怨,乃楚国的耻辱。今楚赵合纵

抗秦,并非为赵,实乃为楚。”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

联合共同抗秦。回赵国后,平原君赞颂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

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于是视毛遂为上客。

    毛遂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薛国(今滕县张汪镇一带)人。

    田文生于五月五日,其父田婴欲弃之,被其母偷养。稍长,田婴仍要除之,田文问田婴:“君为

何不养五月之子?”婴答:“五月之子为不祥之物,上不利国家,下不利父母。”文曰:“人既受命

于天,君又何忧,天命之事谁能改变呢?”田婴无言对答。数年后,田文质问田婴说:“君任齐相至

今已有三代齐王,齐国的疆土没有扩大,而君的私产却积聚万金,门下仍无一贤者。人云将门必有将,

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官舞女遍身罗绮,而士兵却衣不遮体;仆妾食酒肉,而士兵吃糟糠。你忘公肥私,

家存万贯,不知今后遗给何人?”于是,田婴一改初衷,对田文宾客相待。在众诸侯的推举之下。立

田文为太子。田婴卒后,田文袭封于薛,为孟尝君。

    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三千人,境内百姓达六万余户。

一天,孟尝君同门客一起晚餐,一门客躲至暗处,气愤地埋怨孟尝君待人不等,不餐而别。孟尝君闻

知,端着自己的饭碗与其门客相比,所食之物并非两样,那门客惭愧不已。从此,众门客倍加赞同孟

    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秦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有一门

客会装狗,从秦王库房里盗出原来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裘衣,转献给秦昭王幸姬,方得出狱。孟尝君

出逃,需鸡叫后才能开城门。另一门客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众鸡齐鸣,骗开了城门,方才逃出。

孟尝君原来把善于鸡鸣狗盗的两个人列于宾客之中,众宾客都羞于同列,待孟尝君靠此二人解除了这

场危难,众宾客对他们都心悦诚服。

    后孟尝君又被齐缗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

    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他竟“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缗王,遭人诬告。他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

    齐灭宋前夕,他离薛至魏,为魏昭王相。他联络赵、燕等国附秦攻齐,齐缗王战死于莒(今山东

莒县),使战国的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齐襄王继位后,孟尝君升为诸侯,薛不再属齐,因齐襄王惧畏

孟尝君,于是薛、齐和好。

    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今滕县官桥镇狄庄北),现墓址尚存。

    滕文公为世子时曾去楚国,路过宋国时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定公死后,丧礼久

废,文公派然友到邹请教孟子,孟子教以行“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反对,复派然友问孟子。孟子

曰:“然不可以他求也。”于是,滕文公居庐尽哀,吊丧者大悦。从此,滕文公的名声在诸侯中大震。

    滕文公做国君后,以礼聘孟子。孟子来滕,馆于上官,滕文公问孟子如何治国,孟子告以“分田

制、禄之法,滕之所以得为善国者”。根据孟子的意见,滕文公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教

育,改革赋税制度等。楚人许行听说滕文公实行仁政,自愿来滕做百姓,并带来数十人,有会做鞋的,

有会编席的。楚人陈相、陈辛兄弟听说滕国实行井田制,携带耒耜等农具,从宋国来滕安家落户。数

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家富庶,名播四方,被誉为“善国”。

    叔孙通,汉初薛国(现在滕县东南一带)人。年轻时跟孔甲学习儒学,秦二世时为博士。陈胜、

吴广起义后,他返回家乡,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他在彭城率儒生弟

子百余人归顺刘邦,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出谋献策。

    刘邦不信奉儒学,对儒家持轻蔑态度,但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辞,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得

到刘邦的赏识。刘邦看不惯儒服,叔孙通就改换楚国的短式服装。刘邦急需斩将夺关的勇士,叔孙通

就推荐一些身强力大,敢于拚杀的壮士。不久刘邦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做了皇帝,叔孙通为他制定并主持了登基仪式。布衣出身的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下令把秦朝制订的繁文缛礼、法令全部去掉,一切从简,并大宴群臣,庆贺胜利。

宴会上,群臣称兄道弟无拘无束,有的频频举杯,有的妄呼争功,有的狂欢乱舞,有的拔剑击柱,醉

态百出。刘邦为此非常生气,担忧以后有令不行酿成后患。

    叔孙通便向刘邦建议,由他到鲁国征集儒生,与他自己的弟子一起,参照三皇五帝的古礼和秦朝

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于是,叔孙通带领弟子百余人,从鲁国征集来30名

儒生和高祖身边有学问的近臣,到野外演习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请刘邦检阅。刘邦看后认为很

好,就令群臣抓紧练习,为十月举行朝岁大礼(汉时以十月为正月)作好准备。

    公元前200年10月,群臣在长乐宫举行隆重的朝岁大礼,仪式由叔孙通主持。天亮之前,司仪引导

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进入殿门:武将列西,文官列东,数百名侍卫官兵各执兵器旌旗,守卫在殿阶

两旁,数千人在殿内外井然有序悄然无声。一切安排就绪,高祖才传令乘辇出房,百官执戟传声唱警。

诸侯王年俸至百石的官吏,按九仪(周礼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之礼依次上前

奉贺,朝礼完毕,又置法酒(指礼爵不能喝醉)。诸侯群臣待坐殿上,弯腰抑首,按照尊卑依次起来

给皇帝贺寿。酒过九巡,司仪说“罢酒”,则全都停止。举止行为不合礼仪的,由御史立即拉下去听

候处理。自始至终,没有敢大声喧哗和狂饮失礼的。刘邦高兴地说:“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

于是拜叔孙通为奉常(景帝改为太常,负责礼乐社稷宗庙的官),赐金500斤。叔孙通谢恩后,请求

高祖提拔与他一起定礼的弟子、儒生,高祖把他们全任命为郎官。叔孙通出宫后,又把500斤金子赏

    公元前198年,高祖提升叔孙通为太子太傅。三年后,刘邦想以赵王如意替换太子,叔孙通恳切

地指出,晋献公为宠爱俪姬而废太子立奚齐,晋国战乱数十年,被天下人耻笑;秦始皇不早定太子扶

苏,导致胡亥诈立,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并极力陈述太子的仁孝等优点和吕后与高祖同甘共苦、艰

苦创业的事实,何况天下初定,战乱刚停,全国都知道已立太子,如果废长立幼,将会引起内乱,危

及社稷。最后表示,假若废掉太子立赵王如意,就当场撞死在皇帝面前。刘邦听叔孙通讲的很有道理,

不得已说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叔孙通马上严肃地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您怎么能拿国家开玩笑!高

祖只好点头认错,取消了换太子的念头。汉孝帝即位后,叔孙通又任奉常(即太常),制定了宗庙仪

    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理朝纲,而且制定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并撰写了《汉

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匡衡幼年刻苦好学,勤奋

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匡衡对《诗经》见解独特。以致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青年时代的匡衡,在当时已是一位人才出众,学识渊博,出类拔萃的人物,因此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尊

敬和重视,也为他以后进入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匡衡进京赴试,在对文时,未能按令条应对,故未能取得郎中而授以太常掌故。在此期间,匡衡

又结识不少名人学者,他们谈古论今,对诗作赋,甚为融洽。不久,匡衡被调往平原郡担任文学一职,

学者们闻讯甚为惋惜,纷纷向汉宣帝上疏,挽留匡衡在京城任职。另有一些人,羡慕匡衡才学,愿意

跟随前往平原郡。当时,在朝廷任太子太傅的兰陵人萧望之,亲自召见匡衡,试其学问,匡衡对答如

流,言合经义。萧望之遂向宣帝启奏,谓匡衡经学精明,说有师道,可召见当面御试。但宣帝对儒学

不甚欢喜,仍令匡衡去平原赴任。而皇太子刘奭,却对匡衡非常钦佩,甚有好感。

    公元前48年,汉宣帝死,汉元帝刘奭即位。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又向元帝推荐匡衡,元帝随即调

匡衡进京,授官郎中(即宫廷里的侍从官),以后又迁任博士、给事中,掌握经学教授,又兼殿中顾

问,参与议论政事。在这一段时间里,匡衡精心任职,在宫廷里的威望不断提高。

    公元前47年(初元二年),出现日蚀、地震,灾害严重,元帝感到震惊和忧虑,乃向群臣们问以

政治上的得失。这时担任给事中的匡衡,纵观全局,深思熟虑,直言极谏,向元帝呈上了一道“政治

得失疏”。他在奏疏里分析了当时社会情况,找出了得失的原因,权衡了利弊关系,提出了改良措施:

“宜遂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外内,近忠正,远巧佞,放郑卫,进雅颂,举异材,开

直言,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察上世之务,明自然之道,然后大化可

成,礼让可兴也。”元帝看了奏疏,非常高兴,遂将匡衡升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匡衡任少傅数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

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进升公卿,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公元前36年(建

昭三年)匡衡出任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成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

    公元前33年(竟宁初年),汉元帝死,皇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成帝性情放荡,荒淫无度。

作为三朝元老的丞相匡衡又向成帝上《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的奏疏,奉劝刘骜“详览得失盛衰

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刘骜敬纳匡衡之言,准其所奏。

    在后几年里,匡衡同僚之间渐有离隙,有人向成帝上疏,弹奏匡衡有不忠之罪。匡衡乃上疏谢罪,

乞求告老还乡,但未允准。后来,终以“专地盗土以自益”之罪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

    匡衡自幼刻苦好学,才智过人,通古博今,刚直不阿,誉传千古,《汉书》有传记载。

    今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北,密林之中巍然大冢,封土堆高约5米,底周长60余米,就是匡衡的墓

地。墓前一碑,上书“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为清代乾隆年间峄县知事张玉澍所立。1980年,匡

衡墓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峄城区萝藤乡)人。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起初,他在家乡办

学教书,颇有声名,后被朝廷征为博士。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地节三年),选疏广为太子少傅。数月,

又升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名被选为太子家令。

    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很受朝廷器重,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每当太子朝见皇帝之时,疏广

在前,疏受在后,气派非常人所比。满朝文武无不羡慕不已,并称朝廷中的“二疏”。

    疏广任太傅五年,看到朝廷中争权夺利日趋严重,感到自己力薄势小,久宦必为所害。于是便对

其侄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我们现在俸禄到二千石,

宦成名立,时间长了恐无善终,还是趁早回家养老。”疏受表示听从。不久,二疏皆称病请求还乡。

皇上考虑到他们年迈,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20斤。皇太子赠金50斤。临别之日,文武百官及朋友、

乡民设宴饯行, 在长安搭帐举行隆重送行仪式, 出动送行的车辆达数百辆之多。晋代诗人陶渊明有

    二疏辞官回到家乡之后,并没有将皇帝所赐之金用以增置田产或留给儿孙,而是将金遍赠乡里和

宴请亲朋故友。二疏的子孙看到这种情景,便托人劝说疏广,让其把钱用来给子孙买些田宅。疏广说:

我并不是不为儿孙着想,因为现在他们有房子住,有田种,能够满足自己的衣食之需,过着与其他人

一样的生活,也就可以了。如果再为他们增添田宅,使之有所赢余,那只能教子孙懒惰而已。“贤而

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我虽不能教育他们成为贤人,但也不能增添他们的过失。

况且富人总是被众人所怨恨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

    二疏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旧址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

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曰“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历

代名人对二疏“功成不居,父子清风”的义举深为所动。唐朝的刑部尚书权德舆以及宋朝的文学家苏

东坡都曾写赋赞颂二疏。

    二疏城和二疏祠现已无存,但其遗址已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隆庆进士。

    贾氏祖籍山东博平县,远祖贾德真为避乱徙家至峄县兰城店西坊上村。贾三近出身仕宦之家。父

亲贾梦龙,字应乾,号柱山,素有文才。著有《昨日梦存泮东诗集》、《永怡堂词》等。祖父贾宗鲁,

字希参,号虚室,生性淳厚,学识渊博,年仅三十余,即以贡生历任安肃县山海卫训导、高淳县教谕、

南阳府儒学教授等职。贾三近便是在其祖父任职南阳时降生(1534年1月13日),并一直在祖父身边度

过童年。贾宗鲁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常常与府学生员们讲学论文,“纵横古今,潜心六艺”。贾三

近深受祖父严谨治学态度及诗书继世家风的熏陶。祖父病故后,贾三近随父举家回原籍,并迁至峄县

城北关贾家楼。贾三近和弟弟三恕同入县学就读,勤苦奋进,凡诸子百家,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官

稗杂说,都一一攻读。学问博大精深,未至成年就“文声大起”。每当父辈贤达、学界名流策问,应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贾三近24岁,举山东乡试首魁。1568年(隆庆二年),贾三近34岁时,

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吏科给事中,自此,

    贾三近自幼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授吏科

给事中后,更专门“钞发章疏,稽察违误”;弹劾权贵,仗义直言,常言人之不敢言,而“所议吏治

民生皆匡济大略”;痛斥那些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所谓“渔猎贪饕”何所不至,门皂吏胥,相缘为

奸的贪官污吏;无情地揭发那些“蛇蝎之心、豺狼之性”、“用法而曲法”、“杀人以媚人”的极恶

酷吏,对百姓敲骨吸髓的罪恶行径。犀利而又含蓄地指出当时不少地区兵祸连年,“民力疲敝,田荒

不耕, 谷价昂贵” ,“草根木皮殆尽,人且相食,百姓流离,嗷嗷告困”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吏

“视民为鱼肉”,“共剿民命、共吮民脂”,残民以逞,而所在监司又装聋作聩日久弊深,至致殃民

祸国。同时,要求革新吏治,指出只重出身,论资排辈,“滥授杂流”,而忽视真才实学的危害。要

求朝廷重视人才和文治。如其在《纠劾极酷有司并翼恶官员以重民命疏》中,激昂陈词。直言敢谏。

特别提出:“责成实政,勿为繁文”,“不得妄意更革致滋弊端,贻害百姓”。

    贾三近在其他奏疏中,不避艰险,不畏权势,多次大胆指责揭发权贵。贾三近在万历元年有奏疏

    1.揭发平江伯陈王谟“贪饕之性,狙狯之才,交纳权豪,连姻贵戚,夤缘起用”,三劾其垢秽,

    2.给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韩必显三人,因弹劾兵部尚书谭论而被降三级调外任,贾三近率领

众官救援,请朝廷收回成命。

    3.朝廷推行海运,因常翻船,贾三近请罢其役,得到允准。

    4.隆庆间,肃王缙因行贿袭封了辅国将军,又复请庄田。贾三近上疏弹劾,缙的打算落空。

    1571年,贾三近再迁左给事中,不久,贵阳土司安氏因内部矛盾而举兵仇杀,隆庆帝命贾三近前

往查处。后因安氏事件平定,中道罢遣。其时,正当宰相高拱擅政,“诸言官多所附离”,而贾三近

“不能从也”。于是,便借此机会上疏辞官,请告家居。出京到达河北内丘,适值任内丘训导的父亲

贾梦龙六十寿诞,贾梦龙亦辞官,父子一同返回故居。

    1573年,万历帝继位后,遣使家拜贾三近为户科都给事中。时高拱已罢官,张居正任宰相,贾三

近常慨叹:“安有天子耳目臣而趋走相门如白事吏?吾不忍为。”贾三近不畏其权势,敢于直谏,张

    1574年(万历二年),贾三近升任太常少卿,接着,皇帝“初祀南邻”,贾三近以官侍祠:赐白

金绯币,再迁大理寺少卿。

    1580年(万历八年),贾三近被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卿。此时他虽耿耿赤心,但难以施展抱负,就

又辞官,第二次回到故乡峄县。在五年闲居生活中,虽身离朝廷而心怀国家,常寄兴林泉,吟诗作赋,

切磋文章,“耕钓之余,穷郊原,访耆旧,披古今图籍”,矢志不移。

    1583年,纂修出《峄县志》。俟后,峄县历次修志,都以贾氏所修万历版《峄县志》为范本。

    在贾氏修志同年,朝野举荐,贾三近再次出山,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宏

图得展,心情激奋。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污。由于一系列措施,雷厉

风行,政绩卓著,朝廷嘉奖。

    1586年,山西、河北灾荒严重。贾三近日夜忧伤,救民心切,屡屡上疏。乞破格蠲恤疏中指出:

“疲黎室如悬磬”,“小民藜藿不充口,短衣不蔽体”,“不破格蠲恤,势益凋残,流离转徙田地荒

芜,庐舍空虚”,将会导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疏中所言灾情翔实,“词肯痛切。上为心

动”,很快获得朝廷允准。贾三近于是开仓散粮,停征租税。同时设粥厂千余处,就地赈济。每天有

22万男女老幼灾民能领到粥。贾三近还命人另设粥厂救济外省饥民。百姓感激活命之情,家家安设牌

位,每餐必先祝贾氏安康。1587年(万历十五年),转拜为大理寺卿。钦差北上边塞巡察。这时父母

病重,贾三近上书请告归省,第三次回到峄县。自“西辅归时,有应得金数千,悉留贮库,书卷而外

萧然也”。这种先天下之扰,忘一己之私的精神,人们至今对他念念不忘。

    返家后,父母病即好转,当时其弟三恕也离官归来。父子吟诗论文,同时常与本邑文人名士或留

连沦浪之畔,或啸吟仙坛之巅。其间,著有《东掖奏疏》二十篇,《西辅封事》两篇,还有《滑耀传》、

《先庚生传》、《左掖漫录》、《书韩愈送穷文后》、《煮粥法》、《宁鸠子格言》等。另外还广设

学田,供给生员,并上疏请求减免地方赋税。

    1592年夏,因宁夏副总兵哮拜据城反叛,朝廷又遣使至峄县家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令其平叛,

诏旨连连催促,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

    终年59岁。朝廷赐金祭葬,营墓于峄县(即今峄城区)东南五里杨庄祖茔。

    贾三近墓(乡里历来称为贾督堂林)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破墓后除骨骸外,仅有砚一方。墓志刻

石一通(墓志已经文物部门收藏),大使盗墓者败兴。早年城北九贤祠及贾氏墓前祠堂,尚有残垣,

今已夷为平地。坛山东腰有一小洞,曾传为贾氏幼年读书处。

    贾三近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有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

今人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

    孔继菼(1748一1820),孔子六十七代孙,字甫函,号云湄,滕县西岗镇南荒村人。

    孔继菼乾隆丁酉科举人。中举后,因考试不第,遂无意进取,归读仲景《伤寒论》,以医自娱,

旷然有悟,贯穿古今医书,皆能得其要领,即属沉疴,无不妙手回春,有“灵仙”之誉。平时候诊者

门庭若市,孔继菼每次诊病,多一一询按,授以汤剂或加药面,皆能立效。因此,医名鹊起,远近传

颂。时疫盛行,孔继菼大锅熬药,对患者各据轻重虚实之殊,授以不同之药面为引子,而皆获痊愈。

创有“八仙活命饮”,惜其方已不可考。

    孔继菼生前家计不丰,常在滕县、曲阜、济宁诸大家诊病。家中衣食费用多为友人所馈赠。先生

在济宁为孙状元之子诊病,此子两岁许,因失去铜钹而致精神失常。先生诊之云:“此病因思念爱物

所致。”由井中寻出其所失铜钹,复济以安神定志之药,病遂痊愈。邹县石墙村有女,年十八九岁,

患天花,经孔一药而愈,未留麻痕。先生死后之棺,即系患女之家所赠。

    孔继菼生前与杨黼、颜逢甲、满石秋、赵仲骏等名流多相交游,会文磋医,儒医贯通。

    孔继菼精通《内经》、《伤寒》、《金匮》诸医著。晚年集一生经验、心得,著《医鉴草》又名

《一冗草》、《孔氏医案》,论著精义突兀,条理贯通,师古而不泥于古。法仲景而妙在其神机。先

生的医道过于前人。如某系何病,应用何药,何药宜先,何药宜后,何以善后,何以防变,对千变万

化之疾病,操之于阴阳表里之间。勾沉提玄,抉微索隐,要而不繁。先生虚怀若谷,自律严甚,对他

    孔继菼生性耿直、执拗。晚年中风不语,终致不救。死后,其子愤而葬书,并违其生前之嘱,未

归葬于祖茔之次,而转葬于南荒村东南半里许之新林。墓前树碑,相传碑文为滕县举人颜逢甲撰述。

今碑已碎,碑文不可考。

    戴华藻,号心斋,安徽寿县人,历任直隶候补知县和直隶望都知县。1880年(光绪六年),他联

络部分官僚、富商和士绅,来枣集资筹办“峄县中兴矿局”,部分使用机器进行开采。这不仅在枣庄

矿区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全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矿。

    1881年至1882年,戴华藻为了进一步筹集资金,先后函请张莲芬、贾起胜、戴宗骞、陈德浚等一

批清政府官僚集股。这些人便分头向上海、天津等南北各地为中兴矿局招集股本银6万余两。随后,

中兴矿局便陆续购买了4架抽水机器,又从上海、广东等地雇请技师和技术工人从事操作,其生产局

    “峄县中兴矿局”经营近二十年,先后共招集股本银8万两,开了12个井口,日产煤达300余吨。

峄煤“质色并佳”,比日本上等煤还好,与英国松白煤相仿,使枣庄煤田为世所知,为日后开发奠定

    后来,他去直隶望都县,峄县矿务局总办一职由其堂弟九品戴睿藻接替。后由于资金不足,经营

不善以及严重灾变等原因,遂于1895年关闭。1898年由张翼、张莲芬等招股续办,创建了中外驰名的

“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

    张翼,直隶通州人,出身于清醇亲王侍役,曾任江苏候补道、开平矿局督办、直隶矿务督办、热

河矿务督办、工部侍郎、矿路大臣等职。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张莲芬为抵制德国帝国主义侵占枣庄煤田,筹组中兴煤矿公司,他投

资银20万两。后来,他得李朝相电告:德国矿师来枣庄旧矿勘查。他又以直隶矿务督办的名义,建议

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对枣庄煤矿进行全面勘查、筹建。张莲芬抵枣后,勘查枣庄煤田储

量丰富,煤质优良,并确有德人勘查旧矿、洽购煤田,便急电向他请示,他当即复电,汇银5万余两,

    1899年,他以内阁侍读学士、直隶全省矿务督办的名义,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合衔奏陈山

东峄县煤矿筹办情况:一是新公司定名为“华德合营中兴煤矿公司”,他为公司督办,张莲芬为总办,

德璀琳为洋总办,共集股银200万两,但公司一切事权悉由华总办主持,洋总办只许稽核银钱出入,

而不得揽权掣肘;二是划定矿界百里内不许用机器开采,十里内不准用土法取煤;三是税厘仿开平比

例,由山东派人在矿征收。

    1902年,德国驻华公使两次照会请外务部对枣庄矿权进行粗暴干涉。当时,他任工部侍郎、路矿

大臣,支持张莲芬据理力驳。

    中兴煤矿公司创办后,论功行赏,赠送他酬劳股银4万两。

    张莲芬(1851—1915),又名张毓蕖,浙江余杭人。幼年时,曾被著名淮军头目周盛传

收为养子,故曾改姓周。进入官场后,才归宗复姓。历任二品衔办理津榆铁轨公司直隶候补道、

永定河道、天津道、山东兖州曹济道、山东盐运使。

    1881至1882年,应山东峄县中兴矿局创办人戴华藻之邀,参与矿局投资,私通永镇总兵贾起胜、

直隶候补道戴宗骞,一起帮助集股银5万余两。

    1897年,德国帝国主义强占胶州湾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界条约、山东煤矿章程等不平等

的条约、协定,将山东划为它的势力范围,取得了胶济路、胶沂济路(后未筑)的修筑权和沿线三十

里以内(包括鲁南、鲁中、胶东的大部分)的矿山开采权。当时以张莲芬为首的一部分官窑局股东,

既怕枣庄矿产为德人侵占,又受各地兴办企业赢利丰厚的刺激,感到枣庄煤矿已有一定基础,“煤多

质佳”,如果因资金不足弃之不顾,实属可惜。张莲芬于1898年10月决定禀告办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隶

总督王部堂,要求复业开矿。他在禀贴上写到:“职镇等目睹时限,诚恐匪人勾引外夷占夺佳矿,…

…而利源自我开,利权自我揽,既可杜他人侵占之心,亦可以收中国富强之实,似于当今时势,不无

小补。”同时,在开办前制定了三项重要措施:一是收回租出机器,做好开办前准备工作;二是官窑

局应给的地租立即照付,以照信守;三是欢迎开明富绅凑股合办,以便缓和地方势力的矛盾。这样一

来,抓住了外来势力,减少了内部纠纷,达到了复业的目的。

    1898年,张莲芬和矿师一起来到枣庄,筹建新的煤矿公司。同时德人天律税务司德璀琳凭借与开

平煤矿的特殊关系,也推荐德国矿师来枣庄“协助”张勘查,以便进一步控制枣庄管理权。当时,张

莲芬是反对德国帝国主义侵占枣庄矿权的。但又想与德人合开煤矿,他考虑到“地近胶澳必须招洋股

或借洋债”,“借以联络,以杜争夺”。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己解决资金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

的困难。他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后,遂于1899年春招收德股,集股200万元,将公司定名为“华德中兴煤

矿公司”,自任总办,德璀琳为洋总办。但他对公司内洋人的权力加以限制,他规定:洋总办只能稽

核银钱出入等事,不得揽权掣肘;洋员只能与华员一样,在张莲芬随时督促下工作。这一规定,粉碎

了德璀琳企图控制枣庄煤矿经营大权的阴谋。

    1903年,张莲芬为了巩固公司营业,不致因支付股息而受影响,便将过去的三年股息,作为加成

百分之三十的股金留作公司资金,又给张翼、德璀琳、戴绪万,方有谷、蒋廷桢共送“创办酬劳”股

金10余万元。于是,中兴公司的资金便由开办后10余万元增加到30余万元。

    1907年,张莲芬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趁德国在山东侵略行动较缓和时,毅然不再

    1908年中兴公司奏请清政府,将公司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注销“华

德”字样,取销洋总办,由张莲芬任经理,戴绪万为协理。从此,中兴公司从形式到实质都完完全全

是中国人自办的民族企业。

    张莲芬经营枣庄煤矿十七年,计筹股本300万(连同借款共500万)银元,修筑100华里运煤铁路一

条,建近代化大井一座,并附建了自备电厂、机械修理厂和车辆修理厂,使枣庄煤矿成为“唯一能与

    张莲芬病故后,中兴煤矿公司曾为他“铸像立祠”,并赙敬1万元以纪念其“勋劳”。

    戴绪万(1874—1923),又名,戴理庵,安徽寿县人。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创办人戴华藻之侄。

历任候补知县、山东试用知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驻矿委员、帮办、协理、副经理、驻矿经理等职。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张翼、张莲芬在枣庄创办“华德中兴煤矿公司”,委任他和另一候补

知县方有谷同为驻矿委员,月薪银70余两,由于他“才长心细为守兼优”,得到张莲芬的信任,报经

山东巡抚和北洋大臣批准,委任他为驻矿帮办。

    1915年,第一大井发生严重水灾。当时张莲芬处在病中,由他负责抢险、修复工作。张莲芬病故

后,中兴煤矿公司资本家在天津筹组总公司,朱桂辛出任总经理,他被聘任为驻矿经理。

    1923年,他在北京病故。中兴煤矿公司在北京、天津两处为他办理丧事,并致赙仪1万元。

    朱言吾,又名朱培元,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实业学堂。他是中国第一位总矿师,也是新中国

成立以前唯一的中国总矿师。

    1915年,他被峄县中兴煤矿公司任命为总矿师。当时该公司的第一大井发生透水,巷道倒塌,死

亡工人400多人。他负责矿井的全面技术工作,指挥整个修复工程,使矿井转危为安。之后,他又主

持该公司新建第二大井的勘探,设计、预算、施工等技术工作。该井的生产规模、设备都比较先进,

为中外矿学专家所赞赏。

    1924年,第二大井工程竣工。他于同年10月4日从上海启程出国考察,先后到了法、意、瑞士、奥、

德、荷、比、英、美等国的30余所煤矿,40余处工厂,时间七个多月,行程10万余里,于1925年4月由

美国西岸的渥太华乘舶回国,被峄县中兴煤矿公司聘任为驻矿副经理兼总矿师。著有《调查欧美矿业

    廖复亚,四川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萌生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故名“复亚”,

    1929年,他受聘于枣庄中兴煤矿公司任机电工程师。他每天早晨提前上班,查看发、供、用电设

备。创办了电机修理厂,维修地面、井下的电器设备。为提高电厂工人的文化水平,他举办了电器补

习班,学制一年,并亲自授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极为愤慨,在操场上安上喇叭,转播每天的东北战况,以激

    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他向枣庄人民进行抗日宣传,组织工人游行示威,发动

募捐,支援前线。因此,遭到中兴资方和德籍矿师的忌恨,迫使他辞职。之后,他在香港创办“复亚

电料公司”。后在海外病逝。

    孙美瑶(1898—1923),枣庄市傅庄乡康宅村人。因排行老五,乡间称孙五。孙氏是当地有声望

的富家大族。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为这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慷慨好义,甚孚众望。1918年,

为反对官兵和土匪的骚扰,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杆子”,筑寨于君山(即抱犊崮),与其

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老寨主。苏、鲁、豫、皖四省数十县的饥民,相与云集,不期而聚者达七

八千人。不少有名的知识分子也慕名而来,曾受鲁迅、茅盾所誉扬的鲁南著名作家王一民,也来给他

们出谋划策。孙美珠等于1920年的清明节,正式组成“山东建国自治军”,下辖5个路军,由孙美珠任

五路联军总司令。其行动口号为“以平等为主义,均产为目的,志在除尽贪官污吏,杀绝恶董劣绅”,

并决心与当时政府势不两立。于是北京政府指使山东督军田中玉等,对抱犊崮山区孙部进行多次围剿。

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遭遇战中,由于众寡悬殊,孙美珠被俘,为官军所杀。孙美瑶继被推举

为司令,时年24岁。在他的领导下,“自治军”得以恢复。

    当时的北京政府,为了消灭“山东建国自治军”,委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剿匪司令,统辖山东第五、

第六混成旅和二十旅、老五师等部队,对抱犊崮山区继续进行围剿。1923年4月间,山上水粮俱绝,随

时有被消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自治军”为死里求生,便决计由孙美瑶等率领一批基干力量,

突出重围,在津浦路拦劫常有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来华人员乘坐的特别快车,劫掠“洋人”,以便

对直系军阀进行要挟,打退官兵对他们的围剿。

    孙美瑶等根据他们在上海、南京等地所设的联络站提供的情报,获知由浦口开往天津的第二次特

别快车乘有西客,于是他们便乘路警们都去韩庄警务段段长张文通处祝寿,在沙沟、临城间的姬庄附

近,把路轨拆开,由浦口开来的第二次特别快车至此出轨。孙美瑶命丁开法、孙美松等率身强力壮、

精通武术的基干力量,夺门破窗,蜂拥而上。当时共虏获西客39人,中客71人。除英人纳思满因拒捕

被打死外,其余均被劫往抱犊崮山寨。

    孙美瑶等把中外旅客虏到抱犊崮山区之后,一一询问,有以下四种人可立即释放,不予登记:一、

凡是与孙中山先生的组织(兴中会、同盟会)有联系的;二、曾参加过海州暴动、亳州暴动的;三、

不足40亩地的;四、有医巫百工技艺的。如果一家有几个人同时被虏的,也只留一个,有父的不留子,

有兄的不留弟,有夫的不留妻等。这样,被登记留下的,尚有中客近30人,西客近20人。临城劫车案

发生,中外为之震惊。孙美瑶等立即发出通告,如田中玉等胆敢继续追击,就立即“将西票撕掉”,

    驻北京各国公使团,公推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为领袖,向北洋政府提出口头抗议,认为临城劫车案

是“庚子之乱”的再现。提出迅速中止军事行动,免得激怒孙美瑶。各国使、领馆的武官、参赞、领

事,纷纷赶至枣庄组成驻枣领事团,并组织营救被虏西客。北洋政府屈于外力,积极设法与孙美瑶谈

判。田中玉、郑士琦等,原不答应解围,但在领事团的压制下,于13日上午9时前官军解围。

    谈判从5月11日起, 至6月12日结束, 达成协议:围剿“自治军”的官兵,一律撤回原地,并将

“山东建国自治军” 改编为“山东新编旅”,归第五师节制,委孙美瑶为旅长。招编3000人,并付款

85000元。6月12日,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协议签字后,外客一律释放。只留下陈调元、黄家廉等人为

人质,以他们的生命担保官军不再进剿和其他条件的履行。

    曹辊在窃取了军国大权、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后,为了彻底消灭孙美瑶部,于12月19日通过新任

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诱至,突

以“怙恶不悛”、“野性难驯”、“抗命不遵”等罪,将孙即席枪杀。

    崔广沅(1862—1927),字子湘,出身于豪绅世家。峄北素有崔、宋、黄、梁四大家之说,崔姓

为首。崔广沅自幼聪颖,15岁中秀才,清光绪乙酉科考中拔贡,已丑科中举人,庚寅科中进士,选庶

吉士,任翰林院主事。其父与祖父均赐赠为大夫。崔广沅曾宣扬君主立宪,与康、梁有交往。戊戌政

变后,惧祸离京就任广东遂溪县令。三年后,以父病告归。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上书清政府反

对中兴煤矿公司修筑临枣铁路及在齐村建站,多次控告均遭清路政大臣驳斥。败诉后,居家维持封建

统治,拥有土地40余顷,家用生活以地租为主,1927年病逝齐村。

    纪子瑞(1895—1931),又名纪济民,生于胶县里岔村一户贫农家庭。从15岁起,他随长兄纪子

祯到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做木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纪子瑞受党的派遣到枣庄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并从事党建工作。那时,枣庄矿工劳动

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人身事故迭出,生命毫无保障。工人每天劳动12个小时,所得工资寥寥无

几,许多人只好吃烂豆饼,住破草棚,披麻袋片,还要受包工头和监工的辱骂、鞭打。纪子瑞到枣庄

以后,住在工人家里,经常串门走户,询问煤矿情况和大家的疾苦。为更好地接近工人群众,他还到

井下与煤矿工人一起劳动。不断地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工人穷、资本家富的原因,回答“谁养活谁”

的疑问,并指出铲除剥削和穷困的途径。在工人提高觉悟的基础上,纪子瑞先后发展张福林、蒋福义、

郭长清、王文彬,杜宝财、芮庆红、房洪春、陶福元、刘雁德、吴均山等十名工人为共产党员,并建

立了党支部。1926年12月,纪子瑞又领导枣庄中兴煤矿工人建立了秘密工会,发展会员50多人。

    1927年6月26日,北伐军到达枣庄,枣庄矿工在纪子瑞动员组织下,热烈欢迎北伐军进矿,并举行

了欢迎北伐军的群众大会。会场内外到处张贴着“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欢迎北伐

军”、“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标语,纪子瑞在欢迎北伐军的群众大会上讲了话。当晚,纪子瑞

又在枣庄煤矿南大井附近召开由30多人参加的积极分子会议,研究举行控诉资本家大会和公开成立劳

工会。次日清晨,工人手持小旗,冲破资本家的阻拦,排队出矿,与张福林在矿外组织的千余名工人

队伍汇合在一起,形成了2000多人的工人大军,浩浩荡荡地奔向会场。会上,张福林和梁棠等人以大

量的事实控诉了煤矿资本家和封建把头欺压,剥削工人的罪行。下午,纪子瑞又主持召开了工人代表

大会,正式成立了劳工会(又称枣庄矿区工会),纪子瑞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工人积极参加自己的工

会组织,在工会领导下同资本家和封建把头作斗争,争取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政治地位。当时全矿

共有12000余工人,参加工会的就有9000余人。但因蒋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军南撤,形势逆转,纪子瑞

按照党的部署,离开枣庄。192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龙山车站附近召开扩大会议,纪子瑞被选为

    1929年6月,纪子瑞在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被敌人逮捕,解往济南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第一监狱

关押。同年7月21日下午,纪子瑞和其他同志组织越狱,被敌捉回监狱。他在敌人监狱中,虽然受尽

种种折磨和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凌晨,纪子瑞被杀害于济南纬八路。

    田位东(1906—1932),山东菏泽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敌人在菏泽周围进行大搜

捕,田离乡北走,不久在济南被捕,后越狱逃往青岛,旋与郑乃序相遇同来鲁南。1931年春,省委在

徐州召开会议,决定派田、郑两同志来枣庄成立特区党委并任正副书记。为了开展工作,经组织研究,

把田、郑二人介绍到中兴煤矿公司井下工作。

    郑乃序(1907—1932),曾化名陈明道,湖北阳新人。早年就读于武汉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宁汉分裂时,敌人搜查学校,郑越墙逃出,乘船至宁,接通上级关系,被派到青岛工作,后暴露

身份又派往鲁南,在枣庄从事工人运动。

    田、郑和工人们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为工人出主意、想办法,深受群众拥护。工人们在革命

真理的教育下,提高了阶级觉悟,认清了人生道路,增强了斗争信心。

    1932年春,为争取年终分红,组织了工人罢工。同年7月16日,田、郑领导工人在十里泉召开大会,

与会者7000多人,一致通过向中兴煤矿公司提出三个条件:一、减少工作时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二、增加工资,里外工平等待遇,取消包工柜;三、要求把累年红利马上分给外工。并选派代表向资

方交涉,遇军警阻挠,未能成功。7月22日又在窑神庙开会,为进一步巩固和团结罢工的力量,提出

了“里工支援外工”的口号。当会议还没有结束就被军警包围,田位东被捕。后由工贼出卖,郑乃序

也被抓走,敌人软硬兼施,田、郑坚强不屈,后转解济南。同年秋,田、郑在千佛山下英勇就义。

    滕县李店生氏,以其“善接骨术”专治“跌打损伤”而闻名苏、鲁。祖创的正骨秘方传至19世纪,

在“克” 字辈中却出了“弃医修志” 的同胞兄弟——兄为克中(1873—1934) ,字允之;弟是克昭

    生克中自幼热爱读书,每次府县会考均名列前茅。光绪末年废科举后,继承祖业熬制膏药,正骨

治病。省内外求他治病的络绎不绝。他在看病之余常阅读县志。《滕县志》从清道光版后数十年未曾

编修,使他大发感慨,自恩人断骨不能行动,县断志不知历史,人不可断骨,县不可断志。从此,下

    1926年,县志局成立,生克中是主要成员之一。他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遂把熬药治病之事交给

二弟办理,自己集中全力编修县志。不到一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修志局解散。不久,父亲去世,

国难家忧集于一身,但他修志的志向不移,准备将志稿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以备后人修志使用。

    为了写好志稿,生克中阅读通鉴、二十四史及诸子百家文集等文史书籍,广泛搜集史料。如写孟

子馆于上宫,他实地考察遗址。在编写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文约事丰。经过三年的努力,终

于写成《滕县续志稿》四卷。

    生克中平时生活俭朴,不吸烟,不喝酒,不品茶,粗衣淡食,自奉甚俭。但遇到办学校等公益之

事,则解囊相助。志稿完成后,印刷仍是难题。当时政局不稳,县长无暇顾及,生克中便拿出自家多

年的积蓄,去印书馆付印。1930年,四卷《滕县续志稿》正式铅印出版。

    1933年,县志局重新成立,县长召集社,区、乡长开会,推选清末翰林高??喆续修滕县志,高熙

喆、生克中分任总纂、分纂。生克中如愿以偿,更加忘我地工作。1934年农历六月三日,生克中用过

早餐,去县志局缮写县志稿。这天,天气炎热,生克中手握毛笔,汗如雨下,胸闷头胀,坚持写到中

午,回家后就卧床不起,家人以为是中暑,医治无效,当晚痰涌而死。当时《续滕县志》前四卷稿已

经定稿。不久,县志局解散,志稿藏于县署。

    生克昭是生克中的三弟,受大哥的影响较深,不以秘方治病为重,热心修志事业,兄弟二人共同

续修《滕县志》。生克中死于修志,生克昭决心要完成长兄的未竟之业。

    1938年,日军侵占滕县,到处烧杀抢掠。生克昭冒险赶回县城寻找志稿,经多方查找,志稿下落

不明,是毁于战火还是落入他人之手?他心急如焚。一天,张金元、吴象揆告诉生克昭,县志稿由县

长谢锡文让张守斌保存。生克昭闻讯大喜,急与杨知性抄录成副本,准备刻印。

    生克昭博文好古,看到续志无金石之门,决心补齐。他南至吴越,北走京师,往来数年,搜集到

出土的周金文、汉印、汉晋唐宋画像碑碣拓本等珍贵文物,详加考证后,作为《续滕县志》的卷五。

为了保证志书质量,生克昭往返于京律之间,聘请专家学者审稿。

    先聘张少元教授校阅通纪,又请天津王纶阁,东莞容希白、胶西柯燕船等为金石志审稿,再求高

翰林的高足陈墨香校对志稿。最后,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书名。

    抗日战争时期,无人顾及修志,生克昭决定自费刻印。先取田50亩,复废祖产,于1941年秋,聘

请百余人,在北京法源寺刻印续志,他亲自刻金石志。未完,又转北京西南苑请一人协助,于1944年

秋全部刻完,由中华书局的罗瑞亨印刷出版,《续滕县志》从编写到成书,历时12年,共印书60部。

    生克昭晚年虽家境不丰,仍致力于古文,篆刻,书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75年病故于北

    李天倪(1891—1937)又名慰施、曼公、逸虎,滕县张汪镇五所楼人,家有土地千余亩。

    青年时期,在兖州、济南求学,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参加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积极

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动。1913年,在北京创办《法言报》,自任主编。回山东后,当选为国民党山东

省议员。曾先后担任过鲁豫清乡督办署政治处处长,青岛特别市渔航局局长、韩复榘的视察主任等职。

    1925年,为发展家乡教育,他献地34亩,在五所楼创办私立懋榛小学,自任董事长。学校聘请了

进步教师李季民、李文府,共产党员李叔铭,张学周、孙仲起等人执教。该校不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

革命人才,同时也是滕县早期共产党人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场所。李天倪因积极从事反对军阀割据的

活动而遭通缉,学校被张宗昌下令捣毁。1928年,北伐胜利后,他又出资重建懋榛小学。

    1932年夏,中共滕县特支领导了反对镶修微山湖堰的斗争,组织了100多名绅士和农民赴济南请愿,

李天倪积极支持,大力配合,经多方斡旋,终于取得了反镶湖堰斗争的胜利。

    “七·七”事变后,李天倪积极主张抗战。曾以李果的化名在济南《诚报》上发表“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的社论,抨击投降派的亡国论调。日军占领德州后,李天倪洞察到韩复榘弃城南逃的阴谋,

便亲自动员韩的三位师长要以民族利益为重,守土抗战,与韩彻底决裂。他南下回滕,意欲组织游击

队抗日,不幸于1937年10月27日晚,在临时下榻的滕县西门里同仁钱庄惨遭暗杀。1938年,韩复榘在汉

口伏法之前,对参与暗杀李天倪一事供认不讳。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四川省新都县泰兴场人。父母早年相继病逝,幼年靠叔父资助

就读于新都小学。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五期。1912年秋,王铭章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斗

争。后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4年毕业,被分配到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

年,二师响应护国运动参加讨袁,与袁军大战于沪州、纳溪一带。王铭章作战奋勇,在战斗中负伤,

因功任连长。此后,曾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

第二十九军,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1935年,改任二十二集团军一二二师师长。“七·七”芦沟桥事

变,国难当头,王铭章请缨出川,要求到抗日前线杀敌报国。1937年9月12日,他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

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赎回二十年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并预立遗嘱,决心以身报国。

    1937年9月,王铭章率部出川,长途跋涉,转战山西抗日战场,与敌周旋达40余天,损失惨重,兵

员伤亡过半。此时,华北抗日战场告急,韩复榘不战而逃,日军长驱直入,徐州形势岌岌可危,蒋介

石急调二十二集团军由陇海线转津浦路北上,阻击南犯之敌。

    1938年1月,二十二集团军拒敌于邹县南两下店一带,双方对峙至3月上旬,日军大量增兵,大举

南下进攻。3月10日,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加强守备,重新调整部署,将一二二师及三六四旅调进滕

县城内,由王铭章统一指挥。3月14日至15日,日军界河防线猛攻受挫。于是,改变策略,调兵万余,

向滕县右侧迂回,妄图从侧背攻陷滕县城。此时,县城守军仅有一二三、一二四、一二七师部的直属

后勤连队及滕县警察保安部队的四五百人。王铭章师长运筹帷幄,命令远在平邑前线之一二二师三六

六团及驻守界河前线的三六四旅七二七团迅速回援,临时委托七二七团团长张宣武为城防司令,命守

城部队彻夜构筑防御工事,积极作好应战准备。16日黎明,日军在炮火、坦克的掩护下向东门外土寨

发起多次冲锋,均以惨败告终。下午5时许,敌军火炮增加到30余门,配合数十架飞机,连续三次向

东关正门发起猛攻,均被守城部队挫败。入暮后,王铭章决心放弃滕县外围土寨阵地,把四十一军所

属各部撤回城内,集中防守兵力,并命令全军挖沟筑堡,准备登城迎击。当夜,日军第十师团另增配

特种部队和重炮部队共约3万人,包围了滕县城东、南、北三面。17日上午6时,展开激战,双方遗尸

累累,伤亡惨重,守军无法补充。此时,王铭章致电总司令孙震:“目前敌用重炮、飞机从晨至午不

断猛轰,城墙缺口多处,敌步兵屡次登城,屡被击退。职意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慰之词,决

以死拚,以报国家,以报知遇。”随后,调预备队加强东门防线,与敌决战。17日下午2时,日军又

调集12门十五榴重炮猛轰南门达两小时,南城墙几乎夷为平地。南门守军死伤殆尽。下午3时半,敌

军占领了南城墙,冲进东关外,王铭章站在县城中心十字路口沉着指挥。5时,日军占领西门城楼,

从南、西两面集中火力向城中十字街口射击。王铭章率随从人员从西北角登上城墙,命令身边仅有的

一个排,从城西北角向西城门楼的日军猛扑,尚未接近西城门楼,即被日军机枪打倒。王师长不得已

缒城,准备指挥守卫在火车站的三七二旅继续与日军搏斗。出城后,即被西门城楼之日军发现。一阵

密集的机枪火力,王铭章连同随从十余人为国捐躯。战斗持续到次日中午,守城将士除数百人突围外,

其余全部牺牲。滕县保卫战,在王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坚守四天半,杀伤了大量日军,迟滞了日军的

行动,为台儿庄大战我军布防赢得了时间。

    1938年5月,国民党政府在武汉组织了“王铭章上将治丧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代表

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等参加了公祭。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央委员陈绍禹、

秦帮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名撰送挽联表示悼念。挽联是: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高熙喆(1854—1938),字仲瑊,另字亦愚,滕县城关镇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出生于一个破

落的仕绅家庭。5岁丧父,随母艰难度日。高熙喆8岁进滕县“道一书院”,拜清朝举人黄来麟为师。

在书院就读的十余年间,刻苦攻读经史古文,加上天资聪颖,对文章过目成诵,成为众多学生中的佼

    1883年(光绪九年),中二甲进士。1887年,授翰林院编修,后继任国史馆协修、甲午科山西正

考官、甲午科会试同考官、河南道、贵州湖广两道监察御史。1904年后,历任甘肃宁夏知府、直隶宣

化知府、大名知府等职。在三十余年的仕途生涯中,忠实地恪守忠君保民的儒家思想,刚直不阿,直

言进谏,致力于除积弊,易风俗,劝学倡俭,鼓励生产。他的事迹至今仍在民众中广为流传。

    1904年,高熙喆赴宁夏任知府,明查暗访,赏罚兼施,倡讲学,除流弊,号召养马采药,兴修水

利,发展农业生产。宁夏境内原有四条引黄渠道,皆因年久失修,黄水肆虐,荡没良田。目睹此景,

高熙喆亲自“揆径用、核部伍、均庸力、杜侵渔、谨潴潴”。不到半年时间,将汉延、唐徕、大清三

渠修复。又发动民众,整修惠农渠,引黑泉湖水灌入新渠。此项工程浩翰,耗资较大,署官部下怕他

担风险,一致力劝他作罢。他不为流言所动,“日夜视渠,身先吏卒,饥则啖胡饼,与民杂坐畚锸间”。

并将知府公文带到修渠工地处理,与随从人员“自给口食,不准用渠一钱”。两年,新渠基本竣工,

增加灌溉面积5万余亩。此后,“地方年年丰收,原野一片江南风光,真乃万家生佛”。高熙喆卸任

时,当地百姓跪送数十里,依恋不舍。

    高熙喆任监察御史,不畏权贵,不计利害,尽职尽责。1899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他即上书

弹劾袁世凯,控诉袁在山东滥杀反洋教农民及无辜百姓,在奏折中称袁“性格太刚,杀戮过重,似于

办理教案不甚适宜”。主张另“简派一员,以为袁世凯之代”。当时,袁世凯掌握清兵精锐,心腹歹

毒,尤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宠爱。高熙喆无所顾忌,“恣意与抚院大人为敌,真有不相两立之概”。

    辛亥革命后,高熙喆卸任回家,开始了他晚年的隐居生活。许多当权人物仰慕他的名声,纷纷敦

聘,请他再登仕途,均遭婉言谢绝。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逃,山东大片土地

沦为敌手。1937年底,日军侵占邹县以南两下店一带,滕县商家、仕绅慌作一团,准备擎旗备酒迎接

日军。年过花甲的高熙喆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严厉痛斥奴颜婢膝的汉奸卖国行为,“立命长子延柳,

即时备车,弃家远避”。先居东部山区的板上村,后移居小北河,流落异地。他常常翘首远望家乡,

呜咽涕泣,只恨自己老态龙钟,不能一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壮志。终因过度悲伤,于1938年8月含恨

    高熙喆,从小精读经史,虽老不辍,尤精于文辞。生前曾著有《周易注》、《毛诗注》、《春秋

左氏传注》、《四书说》、《高太史文集》12卷。他考证撰写的《诗迹》一书,已交上海商务印书馆

排印,未及出版即毁于战火。

    高熙喆生前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纂,他反对“志者,史之末流”的观点,而认为“风俗者,太平

之根本也”。先后于1908年编撰了《滕县乡土志》,1935年撰写《续滕县志》,为滕县人民留下了极

    王莹(1888—1938),字子敏,江苏吴县人。青年时代,聪颖好学,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精通

多种外文,曾游学英、德等许多国家,攻读电力专业。

    1918年,接受中兴煤矿公司的聘请,由沪来枣,时年30岁,他是枣庄电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任中国

电机工程师。在职期间曾主持电机厂的扩建工作,引进德国制造的透平发电机两部,并将电机厂改为

电务处,为枣庄电力工业初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28年底,离枣去南京,在国民党政府财政部任职。1938年在沪病逝,终年50岁。

    何一萍(1914—1938),又名何冰如,河南省孟县人。1937年初秋,由河南省委派往中共苏鲁豫皖

边区特委,至山东后,在枣庄矿区工作。是年10月,边区特委改组,何一萍任宣传部长。此时,日军

已渡黄河,占济南,侵及两下店。鲁南特委为了便于发动群众,组军抗战,决定“以他人名义,组织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何一萍、朱道南参加并领导了以旧军人杨士元、民主人士孔昭同为主的

“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的组军活动和统一战线工作。

    1937年12月,边区特委领导枣庄工人开展增资运动。何一萍夜以继日地工作,组织枣庄地下党,

团结广大矿工,争取中间力量,向资本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资本家接受工人们提出的全部要求,

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次斗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枣庄历次工人运动中一次最完满的胜利,

    1938年春,特委决定成立“鲁南中心县委”,何一萍兼任书记,开展滕、峄、临、郯、费等县的

工作。3月18日,日军攻陷枣庄,何一萍和地下党员领导矿区工人及广大群众,组织了有秩序的撤退,

在峄县西北的墓山一带建立了抗日武装。5月1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正式成立,张光中任队长,

何一萍任政委。滕、峄、临、郯、费、沛等县的抗日武装会师于墓山。5月19日,徐州沦陷,处在敌

后的顽固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滕县国民党地主武装申宪武以抗战为名,网罗流氓土匪,地主恶霸,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费县有出租离村庄远的厂房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