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答疑解惑录在那里卖

&&金加洲,国际一级气功师、中国武术大师,现任国际易筋经协会秘书长、易筋经武术研究院院长、西班牙精武武术学院名誉院长,扬州市精武馆馆长,古『易筋经』唯一一脉完整传承于世嫡传掌门人。
&&《易筋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呼吸吐纳导引术,后经历代道家、佛教、武家的传承和发展,由达摩面壁九年(用吐纳锻炼身体,易筋易骨、练精化气、抵御寒冷和酷暑,奥妙无穷),琢定名为“易筋经”,并著书藏于少林寺(梵文)。
第1页/共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每页20条/共7条&&
& & & & & &
& & && & & && & & & &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东路易筋经武术研究院(砖桥医院旁) & & 联系电话:8 & & E-mail:
版权所有:扬州市易筋经武术研究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号: & &技术支持: &传统武术吧-百度贴吧--传统武术爱好者的交流社区
感谢你与本吧的一同成长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203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传统武术爱好者的交流社区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凡是传武上台打的,好像都不是高手。 早期黄大鹏老师在台上输了,传武
都被徐晓东蹬鼻子上脸了还忍着不出山?眼睁睁的看着传武被诬陷被唏嘘?而且打赢徐晓东还有一笔可观
一问:练传统武术要不要练力气 二问:传统武术打架一招下面是不是必须按套路进行下一招,不能多次重复
什么是传统武术?有了解的发个言吧~
太极拳都有哪些啊?
是心理上的空虚?金庸小说?还是香港老电影看多?还是自身亚洲人体质上不如白人和黑人的自卑感,产
应该设立一个民间擂台赛,各式各样的人都可以去比赛,这样,让一些虚假,骗子苍蝇,老鼠,无所遁形
大成拳是由形意拳发展来的,当然形意拳中的好东西一定是要保存的,形意拳的主要招法是:劈、崩、钻
北京形意拳委员,寇来源先生
怎么才能称得上传武继承人?
微信武术课堂,由通背拳第七代传人,吕剑颠主讲,主要传授八极拳,劈挂,螳螂拳等拳术。
笔者曾经和一位老师学过古琴。学琴之前,笔者请教古琴的学习程序。老师告诉我,练好古琴也是要找对
在你出现之前,我们传统武术一片太平盛世。一杯清茶两三好友,舞枪弄棒交流艺术,音乐伴奏清雅别致
武术,没有技击实战还叫武术吗,归类到杂技多好。若传武没有技击性,就失去了流传下去的意义,那些
我认为根本没有所有的武术,从古至今都是骗人的,只不过骗的人多了,大家信以为真了而已~完毕 欢迎
武馆练功的下午,我们不玩花架子,苦练技击!
命意源泉在腰间,拳经里面的话,也就是一举一动,都要想着用腰带动,出拳、出腿皆是。起初要慢,因
……中国武术家为什么不练“勾拳与摆拳”?…… 这个西洋拳击,在清朝时,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而传入
【德国对螳螂拳的诠释超过了中国, 这拳速真不是一般人做出来的!】https://rb.mbd.baidu.com/ejxw5ye
杀伤力超强啊
现在的孩子吃穿住行 奥数,思维等一些新时代的课程什么都不缺 缺的是每年体测那百分之五十的不达标
徐晓东与李小龙跟本不是同规则下的人。徐晓东只是运动员。运动员是什么是玩这规则运动赚钱吃饭的。
为什么没有真大师抓住徐晓东打假这个机会为传统武术正名 即能振奋国人又能名利双收多好的机会啊 在让
看看吧里的贴子,现在还有人在讨论丁余是否正宗咏春,他们打不过现代格斗技能真是因为咏春没练好,
来发这帖的目的也是希望求学者们的一点启示,这都过去三十多年的事了,那时,我好武如痴,遇到一个
就拿我了解的太极说下技击。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学
最近武术界不太平,综合格斗者徐晓东发起 了对传统武术的 打假行动,捅了马蜂窝,导致舆论沸沸扬扬。
我的气功已经练到大周天以上,武术很好,建立了一个群(),想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提高,群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4S6JsaodMM/
传武穿长袖衫长裤有战斗力加成吗? 为何不穿运动背心和短裤?
朋友们进群玩 传统武术青年交流群 欢迎年轻的朋友们进群玩 欢迎加入传统武术青年交流群,群聊号码:66
鞭杆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为木制短棍,长度按使用者一臂加一肘长,棍粗(直径)约3.5~3.8厘米。演练时,单手或双手持鞭杆,梢把并用,常常调手换把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热闹的没必要去贬低传统武术,实在认为古武不行那么自己去吊打吧,
求一波高清视频 谢谢大神们
传武为什么现在只能讲手打徒弟 打小白 打百姓 却打不过散打运动员 而且一打起来毫无章法 还是王八拳
徒弟丁浩仗着有不许追击不许地面技的规则保护,还打了几分钟,余大师昨天被个业余独臂拳手打爆了,
五百钱这种功夫是真的吗,听说很厉害的样子,取人性命于无形
因为传武的源头是冷兵器,拳术脱胎于器械,而那些器械也主要来自于步兵阵战。在被朝廷禁械的年代,
到底有没有真正厉害能打人的传统武术
论别的肯定都是脑子进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吧...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贴吧热议榜
发表后自动分享本贴
使用签名档&淨空法師專集網站-答疑解惑
您的位置&&答疑解惑
請點選目錄
10、弘法篇
11、護法篇
12、法寶篇
13、表法篇
14、本土篇
15、治國篇
16、道場篇
17、會集篇
18、經句篇
19、佛學篇
20、課誦篇
21、供養篇
22、宗教篇
23、政治篇
24、超度篇
25、放生篇
26、素食篇
27、健康篇
28、出家篇
29、在家篇
30、孝道篇
31、儀規篇
32、學佛篇
33、學經篇
34、戒律篇
35、神通篇
問:弟子懇請師父慈悲攝受,期望能有因緣親近老法師。
答:這個要求佛菩薩,我幫不上忙,因為我在任何地方都是客人,不是主人。你想在此地住,要得到道場的許可,他們有權決定留與不留,我沒有權。縱然道場很歡迎你在此地居住,但國家的移民局是否同意也是問題。所以,這件事情還是求佛菩薩加持。21-090-0051
問:有人有時對於一些事情能一下子說出來,而且正確不差。請問這是清淨心,還是仙家?
答:這種事情確實有。《楞嚴經》說這種多半是鬼神附身,不是他自己的能力。我們常講的「特異功能」、「神通」,這是有人附在他身上的能力,附身的人離開之後,他的能力就喪失了。有些小事情他說得很準確,大的事情就靠不住,這種事自古以來都有,社會都發生過,佛經也曾經講到。21-090-0052
問:中國有一句古話形容,父母在世時,子女很享福,所謂是父母運。我們學佛者只盼望老法師健康長壽,讓我們享一點淨空法師福。
答:福報是自己修的,自己修的自己享,才是真實的。享別人的福,都無法保持長久,享自己的福才能保持長久。21-090-0055
問:年輕人辭去工作,把孩子丟給老人,自己去道場修行,請問如法嗎?
答:這視家庭環境及家人對佛法認識多少而定。你家裡的老人樂意、歡喜,這就如法;你家裡的老人不願意,也不歡喜,因為你給他找麻煩,這就不如法。
  佛教導眾生,第一是「孝養父母」,所以家庭和睦是學佛的第一件事情。學佛人搞得家庭不和,無論用什麼功夫都是枉然,因為家庭不和,如何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諺語講「家和萬事興」,佛門諺語也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們雖然修學不同的法門、宗派,要能彼此互相讚歎、尊重、互助合作,佛法就能興旺;若彼此對立、排斥,這是滅佛法,不是興佛法。21-090-0056
問:在修行中遇到父母、丈夫、兒女障道的難題,唯擔心眷屬落因果而心有餘悸。請問應如何去對待這些問題?
答:妳能如理如法的修行,我相信妳的家人不會障礙。因為一個人修行如法,對家庭、對親戚朋友、對鄰里鄉黨,決定能和睦相處,決定能尊重敬愛,豈會發生衝突?會發生衝突都是自己本身有問題,應當要反省改正。
  一般我們常見的是飲食方面,妳吃長素,家人吃葷,特別是喜歡吃海鮮,妳看到了,表情就不一樣,妳家裡人覺察到,當然不舒服。這種情形之下,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能隨順就沒有衝突,樣樣都要忍讓,用時間來感化他們。
  家裡人對妳也很愛護,看到妳天天吃素食會說:「營養不夠,妳身體會壞!」因此,學佛心地要清淨慈悲,一定要把形態修好,家裡人看到會說:「妳天天吃素,沒有營養,為什麼身體這麼好?」妳必須做好榜樣,把修行的成果拿出來,他們就相信了。
  中年以後,素食是健康長壽之道,這種生活方式是健康長壽的方式,妳慢慢的去教導家人、影響家人,決定不能衝突,一定要隨順家親眷屬,才能度化他們,這個問題就能解決。21-090-0060
問:一位居士說:「我們大陸居士來到新加坡,是為了和老法師照照相,或是為了某種個人的名利而來的。」並說您講:「讓他們去表演!他們都快要下地獄了,我們就幫幫他!」我們從幾千里來此參學,我想那位居士是對我們講假話吧!請問您身邊的人是否一定是大菩薩?
答:首先,我要向你道歉,我要向你懺悔,這都是實話。有些造謠生事,還說是我說的,但我從未說過這些話。許多從遠地來的同修想來看我,我非常感激,而有些人在當中障礙了。這些事情沒有人告訴我,我都不知道。實在講,我身邊沒有人,我是孤家寡人,一個助手都沒有,照顧的人也沒有。我跟大家都是朋友,我絕對不以為自己是老師,你們是學生,我不敢起這個心念,所以大家都平等。
  我們的老師是誰?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都是同學,都是彌陀弟子,我不過是比大家多學了幾天而已。你們來找我,我有義務幫助你,我會很認真的幫助你,我絕不吝法、吝財,我一生都是隨順佛陀和孔孟的教誨。我每天讀佛經之外,還讀《四書》、《聖經》及《古蘭經》,這些經典都是大聖大賢對於宇宙人生大道理的體會,將他們的經驗與智慧藉著文字流傳以供養後人,給我們做參考。這種厚恩大德,我們要時時圖報。如何報答?第一要依教修行,第二要勸化眾生。除此以外,我們沒有任何方式能報答前賢,要懂得這些道理。
  從中國來的,從海外各地來的,有些過去見過面,有些從未見過面,到這些都是來參學。我們做佛弟子應當熱情招待,全心全力幫助他們。他們在這裡的時間很短暫,決不能讓他們空過。我跟學習《華嚴經》的幾位同學說,如果你們覺得《華嚴經》很重要,但是幫助新同學會耽誤學習,我可以不講《華嚴經》,至少可以停講半年,等第五屆同學畢業之後再講。我們一定要全心全力照顧大家,否則如何對得起人?我們不能全心照顧就有罪過,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在家居士到此地來參學,有些跟旅行團來的,時間只有一天、兩天,更不能讓他們空過。
  我們這裡有些學習的資料,過去我們沒有限制的給大家帶回去。現在中國因為法輪功事件影響到佛教,海關檢查得很嚴格,帶回去的書和光碟都被沒收了。同時宗教局也寫信傳話告訴我,希望我們對中國大陸來的這些參學同修,盡量讓他們少帶東西,所以現在分量上減少了,這才有限制,從前是沒有限制的。這個限制僅對於中國地區,因為中國的環境不一樣,其他地區依舊沒有限制。何時中國宗教局的禁令開放了,我們決定沒有限制。所以,這個限制不是我們限制的,你們一定要懂得。我們總是真誠、熱情,全心全力來接待、幫助。
  我身邊的人是否一定是大菩薩?菩薩不是沒有,菩薩也很多,我們要有慧眼去認識,但魔也很多,魔比菩薩還多,都要認識清楚。但是,無論是佛、是魔,我們真誠恭敬,決定不分別。為什麼?魔也有佛性,只是他一時迷惑顛倒變成魔,魔將來也會變成佛,所以我們應當恭敬。善人與惡人,好人與壞人,我們以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對待。好人與善人,我們跟他學;惡人與壞人,我們觀察他哪些地方有錯誤,回過頭來想想我有沒有。如果我有,則趕緊改過。你能如是學習,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
  若他這種言語、態度,我們聽了很難過,我們對待別人可不可以用這種言語態度?即使對待一些厭惡的人、不喜歡的人,也不可用這種態度,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你就學會了。順境與逆境都是菩薩學處,善人與惡人都是善知識,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真實的道業。21-090-0061
問:請問如何成為佛的好學生?
答:諸位同修都應當知道,現代的社會倫理與道德完全廢棄了。前幾年我在美國,很多同修在空閒的時間都來找我訴苦,說兒女叛逆不聽話;老師也來找我訴苦,說學生不聽話,在教學過程當中是苦不堪言。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不但我講,過去演培法師也常談到。
  演培法師是我的老友。十幾年前,我初到新加坡時,他在新加坡建立道場,也收了徒弟。我說:「不錯!你徒弟很好。」他笑著說:「這個時代沒有師徒,只有朋友了。」這句話的意思很深!
  現在世間沒有父子,也沒有師生,佛門裡也沒有師徒,大家能當作朋友看待就很好了。時代不同了,從前有父子、師生的關係,現在沒有了。我這一代還有,所以我對教導我的老師,仍然念念不忘。我不忘老師的教誨,老師如何教導我,我就如何學習,念念當中依教奉行。而學習不是一天、兩天或一年、兩年,而是一生的事情,這才是「報師恩」與「報佛恩」。
  我們是凡夫,凡夫在一生中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虧就吃大了。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決定是放棄自己的成見。我們的成見是錯誤的,是從自私自利而生,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生,不是正確的。我們有幸能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要想做個好學生,真正有成就,決定要放棄自己的成見與煩惱習氣。
  世尊在《華嚴經》教導善財童子隨順善知識的教誨,這很有道理。真正善知識對待一切人,決定是平等而無條件的,他的教學完全是看來學習的人。學生是不是真的想學,從態度上可以看出來;也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有一分成就,十分誠敬有十分成就」。所以,要有真誠恭敬心,要尊師重道。
  諸位要曉得,決定不是老師刻意要求你尊敬,若是如此,這決定不是好老師,不是真善知識。誠敬是我們的性德自然流露,決定沒有虛偽,而是謙虛、恭敬。學生只要有這樣的本質,就可以教導;在佛法講,這是「法器」,善知識不幫助他就有罪過。他不能接受,你可以不必幫助他,因為幫助他也是白費功夫,他已經自滿了,填不進去了。以佛門來說,祖師大德一生得不到傳人的太多了,所以師生的緣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了是過去生中殊勝的因緣。學生肯學、好學,老師肯教、歡喜教,這當中有真樂,決定有成就。
  李炳南老師是印光大師的傳人,他在台中弘法三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有幾十萬人。我跟他學習的時候,當時「台中蓮社」的蓮友有二十萬人,我概略的估計,學生超過五、六十萬人,而真正傳他的法只有三人而已,哪有那麼容易!決不是老師吝法,老師的心清淨、平等、大慈大悲,問題在於學生肯不肯學?肯學,就是把自己的成見、煩惱、習氣完全放下,「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做;老師不准的,我決定不能違犯」,這種人是法器,這種人能學到東西。
  我到台中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說明自己的來意,我的目的就是跟他學講經說法。當時老師第一句話就說:「你想到我這裡來學,你得答應我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你能接受,我收你,歡迎你來;三個條件不能接受,你到別處去,另求高明。」
  我說:「哪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你既然到我這裡來學,一切聽我的。你只可以聽我講經說法,除我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說法不准聽。」
  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無論看佛經或是看任何書籍,都要向我報告,要得到我的同意,我要是不同意就不准看。」
  第三個條件:「你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你到我這裡一切從頭學起。」
  他提出來了,我想了兩、三分鐘,我答應了。這三個條件初聽之下很苛刻,好像老師很專制、很跋扈,目中無人。當時我想:「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隨順老師的教誨。」大概三個多月之後,我就感覺到他的方法有道理,因為我的煩惱輕、智慧長。煩惱輕的原因,是他不准我看、不准我聽,只跟他一個人學,走一條路,不像從前路太多了,摸不到方向;現在統統都斷絕了,只跟著他走,一條路,心定下來了。三、四個月看到效果了,半年之後覺得老師這個方法好。當時老師告訴我:「教導你的這三個條件,決定要遵守五年。」五年之後,我深受利益,我再延續五年,我遵守老師的教法十年,我這個根是這樣紮下來的。
  大概是八八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遇到了演培法師。有一天,他請我到他的道場講開示,我勉勵同學要跟老法師學習,我說:「老法師在我們這一代是唯識專家,專攻唯識經論,非常難得!」我把我跟李老師求學的經過向大家報告。我講完下台之後,到客廳與演培法師喝茶、閒話,演培法師告訴我,他作小沙彌時,在溫州「觀宗寺」諦閑老和尚會下,老和尚也是教導他這三個條件。
  我一聽之後恍然大悟,這三條不是李炳南老師的專利,而是中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所謂的「師承」。諦閑老和尚也是教他這三條,很可惜他沒有遵守。他在「觀宗寺」住了一年,偷偷的跑了,他跑到「南普陀寺」親近太虛法師,因為當時太虛法師辦佛學院。我很替他惋惜,他若是繼續跟隨諦閑老和尚,他現在就是一代祖師,因為太虛法師的佛學院是現代化的,諦閑老和尚是祖傳的。
  我所學的也是祖祖相傳下來的,不是佛學院學來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我沒有念過佛學院,但我教過不少佛學院,最後佛學院也不教了,因為佛學院的老師太多,科目也太多,學生不能成就,我對不起學生。真正能成就,就是中國古代師承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還是堅持這個辦法。
  人必須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見到真理。最怕的是嚴重的成見,嚴重的執著,執迷不悟,真的東西你看不到,你被迷惑了。自己必須沒有一絲毫成見,對人對事謙虛、恭敬,才能見到真理,才能認識善知識,才會歡喜親近,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21-090-0061
問:學佛人的家庭很幸福,但是家中的成員有半信、有默認佛法,在這種情況之下,請問如何才能成為家庭式的學佛道場?
答:度化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家人不反對總算是有緣。我相信只要你多下一點功夫,不難度化你的家人。21-090-0067
問:在悟道法師領導下,紐約淨宗學會成立三周年,請問可否恭請老法師到紐約為信徒們傳授三皈五戒?
答:如果單為傳授三皈五戒跑一趟紐約,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傳授三皈五戒,這是任何一個出家人都可以做的,不要執著。最重要的,是要把三皈五戒講清楚。我們已經有三、四種三皈五戒的錄相帶及光碟,可以多聽。一定要懂得「三皈依」的意思,要如何皈依才如法,聽懂了再舉行儀式。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一點很重要,不要執著某一個人,任何法師在我們心目中都是平等的。21-090-0067
問:我想做一個對人事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學佛人,請問如何才能做到?
答:這要讀經,要把佛陀的教訓變成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你就做到了。現在許多同修都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非常好,一部經就可以了。常常讀,常常聽,明白經裡面所說的道理,把經中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境界,把經裡面的教訓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你的願望就能達到。21-090-0067
問:每天大部分時間用在佛學上勇猛精進,有人認為這是學佛不自在。他說,學佛是活活潑潑的,應該是生活豐富,多采多姿。請開示。
答:學佛確實是非常活潑,真的是多采多姿,你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曉得了。「勇猛精進」這句話,你會念,你不懂意思。我們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那些人都勇猛精進,分秒必爭,他們精進什麼?精進在賺錢。佛教我們勇猛精進,是要斷除煩惱、習氣,也就是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要在這上面勇猛精進,你就得大自在了。
  真的放下了,就如《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是活活潑潑、多采多姿,不會有障礙了。障礙從何而來?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你能把這個放下,就是把所有一切障礙的根拔除了;如果這三樣還在,無論你怎麼放,你放的是枝葉,根還在,所以要從根本放下。21-090-0068
問:導師常住台灣時,我在學佛過程中感覺很安穩。現在導師不在台灣,我修行當中感覺失去依靠。請問如何讓自己有安穩依靠?
答:世間凡夫都要找個依靠,其實佛看得很清楚,所以就為你做三皈依,你就有了依靠。所以,不要依靠人,要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
  佛是覺,我們要天天求覺悟,天天求破迷開悟,這就是依靠佛。天天讀誦經典,依教奉行,就是依靠法。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清淨無染,就是依靠僧。僧的意思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在順境、善緣裡面不生貪愛,在逆境、惡緣裡面不生瞋恚,就是依靠僧。所以,僧不是指某一個人,要懂得它的精神,不要著重形相,形相是虛妄的,都是會壞的,決定靠不住。三寶是我們的依靠,你的心就安穩了。世界不管如何動亂,你的心不動,你的身心都平安,絕不受外境影響,這樣學佛就有了功夫。21-090-0068
問:一位女居士在一次大風後,有一棵二十多年的大桐樹被刮倒了,她用手輕輕一提就放到一邊了,請問這是怎麼回事情?
答:這是古人講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因為這個時候她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輕輕的就把樹提走了,等到她一起心動念,就拿不動了。鳩摩羅什大師七歲的時候,在寺廟裡玩,有一個很大的鐘,他一下子就舉起來了。放下之後想:「我才七歲,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再舉的時候,就舉不動了。這就證明人在沒有妄念時有本能,那種能力是沒有限量的。
  中國古書記載漢朝李廣飛將軍,他行軍的時候,看到草裡面有一塊大石頭,以為是老虎,就拿起弓箭射下去,他用的力很大很猛,幾乎整枝箭頭都射透了石頭。他下來一看是一塊石頭,「我有這麼大的力氣?」再射一枝,就射不進去了。他沒有把它當作石頭,而把它當作老虎,所以箭能射穿。當起了第二個念頭,「它是一塊石頭」,箭就射不進去了,就是這個道理。從此地可證明佛講的「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是沒有錯誤的。21-090-0068
問:請問在家居士是否一定要結婚生子,努力為大家做榜樣?或是不結婚,多念佛,如此是否屬於自私,念佛會往生嗎?自己沒有斷煩惱,若結婚生子肯定有更多的煩惱,生怕會因此墮落。但不結婚又怕周圍親朋不能理解,對佛教有不好的看法。請開示。
答:在家居士學佛,結不結婚是自己的事情,結婚要做結婚人的榜樣,不結婚要做不結婚人的榜樣,都是好事情。若不結婚,你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力投入護法的行列,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
  對於往生淨土決定要有信心,信心是從何處建立的?從經典的教誨。淨土三經一論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保證書,我們依照經典修行,真正做到了,契入經典所說的境界,就能往生淨土。如果不能往生,佛菩薩豈不是打妄語?所以,一定要有信心,要認真努力學習。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佛在經上教導我們做的,我們要圓圓滿滿的做到;佛在經上教導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能違犯。」你能把這幾句話做到,往生就靠得住,所以要有信心。
  朋友對你理解或不理解,還有對你的看法,這些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拿出成績給人看,這個成績就是往生的瑞相。諦閑老和尚的鍋漏匠弟子往生,老法師多麼讚歎!他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來為他辦後事。老和尚讚歎道:「天下弘宗演教的善知識、名山寶剎的方丈都不如你!」所以,我們拿出成績給人看,這個重要。21-090-0070
問:報紙上的佛像、過期佛刊內的經文、破舊的經本,以及斷帶的佛經錄音帶,請問要如何處置?
答:現代跟古代不同,古代這些資源很缺乏,佛像多半是畫的,畫一張佛像很費功夫,書本也多半是手抄的,所以要特別珍惜。我們自己用完之後,希望能留給下一代,一定要保存得很好,破舊了要修補或裱褙。但是現代印刷術非常發達,舊的東西供養別人,別人不要,一定要新的。我們處理有兩個原則:第一種方法是火化,最理想的是用寺院裡面的火化爐。因為在現代都市裡燒東西會染污環境,警察會來取諦。第二種方法,是把它收拾乾淨包紮起來,如果到野外郊遊時,就把它埋在乾淨的土地下面,這種處理都是如法的。21-090-0070
問:經書或有佛字的紙張和佛像,以及講經的錄音帶損壞,請問應如何處理?
答:現在流通的東西非常廣、非常多,不像從前流通量很少,所以非常珍貴,總得盡心盡力幫助別人,自己讀了還要留給別人讀,自己聽了還要傳給別人聽。早年,我們得到錄音帶,不會把帶子拿來聽,一定先把帶子拷貝兩、三套,我們聽拷貝的。拷貝聽壞了,我們拿原帶再拷貝兩套,我們用這種方法,但是這些帶子都不能長久保持。現在用CD、VCD就好多了,只要小心不磨損它,就能保持長久,這是科技比從前進步。現在最進步的是數位,將來科技愈來愈進步,我們保存這些東西也愈來愈方便。21-090-0072
問:三歲孩子能講話,就為他受三皈依,請問是否可以?
答:這是結緣皈依,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三歲小孩怎麼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這是結緣皈依,不是正式的皈依。21-090-0072
問:為讀經方便,比較容易看懂,在經文上用鉛筆寫白字,請問是否有過失?
答:現在的經本是一種普及的流通本,用鉛筆寫白字沒有過失,但是善本就不可以。善本就是線裝本,它是幾百年前的經書,是有歷史價值的,屬於歷史文物,我們有責任保留給後人。若每個人都隨便寫字,善本使用到後來就不能看了,所以一定要保持整潔。若我們使用的是善本,現在很方便,可將善本拷貝後,在拷貝本上寫字,就沒有問題,而善本一定要保持完整。21-090-0072
問:請問如何才能真正從內心深處信佛?
答:這是學佛人的第一大問題,內心深處信佛難!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也開始講經,兩年後才受戒。受戒之後,我到台中看李炳南老師,李老師遠遠的看到我,就指著我大聲的說:「你要信佛!」說了好幾聲,我也愣住了。當時,我學佛已經九年,講經也講了兩年,怎麼說還不信佛?於是李老師就跟我解釋真正信佛很難,有很多老和尚出了家,一直到死都不相信,可見得實在不容易。所以,信佛決定有成就,不信佛決定沒有成就。
  信佛的條件有兩種:第一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這個信是真信,死心塌地的信。你什麼都不懂,就一句佛號老實念,就成功了。像諦閑老和尚的鍋漏匠徒弟和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都是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但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他們是真信。所以,出家沒幾年,這一句佛號就發生力量,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第二是真正信佛、通宗通教的人,真正明白經論裡的道理,契入佛的境界,就相信了。
  只有這兩種人是真信,除這兩種人之外,說實在話,無論出家、在家都是半信半疑,不能真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煩惱當家,成見作主。真正信佛的人,一定放棄自己的成見,隨順經教的教誨,絕對不會受世間種種知見所擾,那是真信。
  我們不是上根利智,也不是善根深厚之人,在此狀態之下,我們唯一的途徑是努力修學。古人說「深入經藏」,這不是說深入《大藏經》,說老實話,我們一般同修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受現代的教育,文字就是障礙。《大藏經》擺在面前,沒有能力看懂。古時候的書籍沒有標點符號,這些書籍擺在面前,確實我們連斷句的能力都沒有,還談什麼讀經!
  今天我們訓練弘法人才,應從什麼地方訓練起?從小學念起,小學的課程就是《弟子規》和《三字經》。這些課本都是從前五、六歲小朋友學的,我們過去沒學過,現在回過頭來當小孩,這是紮根。我們學習的標準是要能背誦、能講解,還要能落實,這必定要做到,做不到沒有用處。小學課程就選這兩門,這個完成之後才學古文,我們從《古文觀止》裡面選一百篇,標準也是要能背、能講、能行。這是在國學上紮根,有了這個基礎才學教,研究經典。因此,深入經藏不是教你去深入《大藏經》,而是在《大藏經》裡面選擇一、兩種一門深入。
  民初江味農居士就是很好的榜樣,一生就是一部《金剛經》,他用三、四十年的時間一門深入。同時代還有周止菴居士,也用了三、四十年的時間專攻《心經》,《心經》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他用一生的精力來研究。這兩個人都有成就,他們的修學都是「教宗般若,行在彌陀」,《近代往生傳》都有他們的傳記,他們都往生淨土。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周止菴居士的《心經詮注》,都是了不起的著作,可說是集古今註解之大成。現在要學《金剛經》和《心經》,不能不讀他們的註解。所以,深入經藏才能建立信心。21-090-0072
問:在每年每月,佛的聖誕日、菩薩聖誕日、佛菩薩歡喜日,初一、十五,弟子願請三十三層天,以及神仙、三惡道眾生,並為其授三皈依,講守戒、持戒、奉持修行。弟子的四弘誓願是凡聖同收,冥陽兩度,請問是否正確?
答:正確,這可以。這是佛弟子有慈悲心,應當這樣作法。21-090-0072
問:未受菩薩戒的在家居士聽菩薩戒,請問是否有罪?
答:沒有罪。無論出家、在家,任何人都可以聽菩薩戒。五戒、十戒、八關齋戒,未受三皈五戒之人皆可聽。佛在經典的限制,只有出家的比丘戒與比丘尼戒,沒有出家的不可以聽。為什麼不准聽?佛經裡面並沒有祕密,因為聽多了,你看到出家人犯戒,心裡會生煩惱,會造口業。佛為了避免你造業,所以限制未出家之人不能聽,道理在此地。另外還有一種人,雖沒有受戒、皈依也可以聽,就是讀整部《大藏經》之人。因為《大藏經》讀完之後,你懂得了,假如你看到出家人犯戒,你也不會說話,也不會放在心裡。佛給我們制定的這些規約,都是通情達理,為了幫助我們斷惡修善。21-090-0072
問:一個人受重戒後,又嚴重的破戒。現在他的影響面大,我告訴他在佛前發露懺悔,不要在大眾面前發露懺悔,以免影響大眾信心,請問這樣做對否?
答:這個作法可以。能在大眾之下發露懺悔也是很好,不在大眾之前,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露懺悔也可以。但是發露懺悔後,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是真正懺悔;若發露懺悔後,明天還再做,就完全錯了。懺悔著重在後不再造,果然自己明白了,後不再造,不發露也是真正懺悔。懺悔著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發露懺悔是做榜樣給人看,勸導人應當時常懺罪。21-090-0073
問:寺廟裡換新的佛像,請問舊的佛像應如何處理?
答:這要看是什麼樣的佛像,若是金屬鑄造的,佛像愈舊,價值愈高,成了古董,現在有不少人收藏唐、宋、明、清的佛像,價值都非常高。泥塑木雕佛像,時代愈久遠,價值也就愈高,若有損壞,應當修補,也可以貼金。再者,舊佛像接受大眾的恭敬禮拜,為多少眾生種過善根,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彩畫的佛像,也要看是否為真跡,如果是真跡,就值得收藏。像這種舊的東西,連故宮博物院都歡喜收藏,當作古物來看待,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尤其是名家所繪畫。若是一般印刷就不一樣,用得太舊,就沒有人願意收藏,這樣的佛像,我們最好在寺廟的焚化爐將之火化。或者用塑膠袋將之封裝好,埋在野外人少的地方,這是古人教我們的方法。或者將之綁在大石頭上,沉在水裡也行。這是我們對它一番敬意,表示我們的恭敬心,這樣就好。
問:自聞佛法,感其博大精深,願多聽多讀,但家人尚不理解,擔心本人走火入魔,有時不免怨言和爭論,影響了自己的淨心。我除了忍之外,尚先解開自己的執著、煩惱,有歡喜心後再應機緣度家人。請問除此之外,我應如何做?
答:你能這樣做就很好了。未學佛前,有爭論時,你也會爭;學佛後,他爭我不爭,慢慢的家人就感覺奇怪。若問,你就隨機說法,告訴他真理。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得人身的意義究竟為何?就是必須將自己的境界提升,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我們應向哪一方面提升?應向道德方面提升,絕不向貪瞋痴方面提升。並告訴他,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提升貪瞋痴慢,將來墮三惡道的機會就加強了。若放棄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向仁義道德方面提升,前途是無量光明,即使是不念佛,不求生淨土,也決定生天享天福,如此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人間,來得就真有意義、有價值,你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具體的方法,你可以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的教誨非常好,對於現代社會,可說是通情達理。21-090-0073
問:若在某一道場皈依,請問是否就屬於此道場之人,一切皆按此道場的吩咐辦事?
答:不一定。皈依是發願正式做佛的學生,依佛的教誨奉行,就是學習。就像我們入學校,正式報名註冊當學生,沒有皈依的是旁聽生,皈依才是正式的學生。至於皈依之後,也不一定在自己皈依的道場學習,你可以多參訪道場,選擇適合自己的道場,你就可以依止那個道場。
  皈依,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而不是到處皈依,因為我們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不是皈依某一個道場,而是皈依總體的佛法。所以,任何佛教道場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任何出家法師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心要以真誠、清淨、平等來對待,這是皈依的大意。
  至於學道,皈依之後要修學,最重要的就是傳法的老師,這才是真正重要。我選定這個法師,選定這個道場,是我覺得這個道場適合自己,這個法師跟我有緣分,我願意跟他學,這在佛門稱為「法子」。他把佛法傳授給我,我跟他學習,這個關係是最密切、最重要的。21-090-0073
問:如無分別心,請問是否也能在其他正信的佛教道場聽佛法?
答:若無分別心,則可以在任何道場聽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很明白的教誨,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他在文殊菩薩那裡畢業了,就到處參學,任何法師都去請教,任何道場都去參訪,這對他只有利益沒有損害。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既然選定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必羨慕其他法門,不必改學其他法門,但是其他法門可以聽,對自己有幫助,幫助自己開悟,幫助自己入甚深禪定。但如果自己沒有定功,沒有智慧,就先要「一門深入」,把自己的根基紮好,然後再參學。否則,聽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也好,到最後你無所適從,這就壞了。所以,自己堅定不移學一個法門,才可以聽其他一切法門。21-090-0073
問:師父勸我們要放下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但社會上大多數人喜歡名利,目前我只能將所學的用來改造自己和勸一些有緣人學佛。師父說「為人演說」,請問我應當如何表演?為了怕被污染,平常也很少說話,是否破壞修行人的形象?
答:你的看法非常正確,要一直堅持下去,相信你會有成就。在現代的社會要真正修行,像你這些遭遇是決定不能避免的。
  我二十六歲學佛,我的同事和同學,甚至於老師都罵我:「你怎麼去迷信,還迷到這種程度,這麼消極!」我聽了之後,只是苦笑回答,因為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覆。四十年後,這些老朋友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已經來不及了。
  我學佛法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整個精神都集中在工作上,忘記了衰老,一旦退休沒有工作時,天天想「我老了」,很快就老了。老了會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找醫生,於是一身的病痛都來了。我沒有老,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都非常羨慕,我是用時間和行動來答覆他們。你們積極的是吃喝玩樂,我積極的是研究經教和念佛,我們積極的內容不相同,所以後果就不一樣。你們的積極是增長煩惱無明,我的積極是增長智慧,這在年輕時對比不強烈,時間愈長,對比就愈鮮明。這些人見到我,沒有一個不佩服、不羨慕的,這就是表演給眾生看,這是需要時間的。
  你現在還年輕,好好的努力做,不要被污染了,過個三十年,大家比一比就曉得到底是誰對了。我們的形象是正確的,絕對沒有破壞修行人的形象,一定要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21-090-0075
問:近日許多同修都到泰國吉祥島修行,根據描繪像是人間淨土,但確有神通顯現之事。弟子是本著眾生難即我難,普願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之心,懇求法師大發慈悲,簡單扼要的開示五十陰魔,以提高同學們的警覺心,以免斷送大好因緣。
答:這個時代,佛經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諸佛菩薩看得很明白,眾生得度的機緣沒有成熟,只好隨他去,佛菩薩只能在旁邊勸導,信不信由他,聽不聽由他,解不解也由他。佛菩薩都不著急,我們著急,虧就吃大了,因為自己往生的機會失去了。看到這些境界,我們不能起心動念,這不是沒有慈悲心,而是自己要趕緊到極樂世界成就,回過頭再幫助他們,這才是一條正路,因為「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你確實有憐憫心、慈悲心,但一定要先成就自己,再來成就大眾。21-090-0076
問:請問自己可以代替父母或親人修法嗎?福德可以迴向給他們嗎?
答:代替父母或親人學法,必須學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到婆羅門女、光目女,你用她們那種修行方法,你的家親眷屬能得福報,自己的功德也成就了。但是要知道,功德是無法代替的。《楞嚴經》講阿難尊者遭難,阿難尊者與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辦法代替他,佛尚且不能代替,何況其餘!《地藏經》以修行超度父母,父母真正得利益,但是一定要曉得超度的道理,否則很難產生效果。21-090-0076
問:弟子每一次到寺廟,一靜下來閉上眼睛,眼前就會有一尊很大的金色臥佛像,請開示。
答:《楞嚴經》告訴我們,境界現前不要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就是善根;如果著相,天天去想,就是魔境界。由此可知,魔境、佛境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內心。21-090-0078
問:請問如何從佛學來看地球人類的起源,與人類考古學的發現,以及生物進化論的異同?
答:這個問題我現在不能答覆你,因為說起來太繁瑣了。你如果想明瞭,可以讀《楞嚴經》。宇宙、生命和法界的起源,也就是宇宙之間星球的起源,一切眾生的來源跟演變,《楞嚴經》都有詳細說明。21-090-0078
問:扶乩也有收魂和索魂之事,被索魂的嬰孩就會特別寧靜乖巧。請問以佛法來說,這是為何緣故?
答:這是屬於異門邪術,佛法裡面確實沒有。佛法只是教導人,沒有怪力亂神這些事情。21-090-0078
問:道家說人有七魂六魄,以佛法來說,神識即是阿賴耶識,請問為何有這麼多的魂魄?
答:道家講的與佛教不同,佛家沒有講七魂六魄,佛經講八識五十一心所。他們說的七魂六魄是否是八識,我們沒有研究。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把佛教與道教做仔細的研究。21-090-0078
問:關於絳頭,以佛法來說如何解釋,又如何處置?
答:「絳頭」是一種巫術,會妨害人。以佛法眼光來看,這世間邪惡的鬼神很多,如果你想害某人,你就找他,有時他也能幫你忙。總而言之,鬼神幫你去害人,被害的這個人也是運氣不好的時候,大概也是常常作惡多端,所以鬼神可以欺負他。如果這個人光明正大,鬼神見他也尊敬。如果是真正學佛的人和正直君子,這些鬼神不能接近。
  戒經告訴我們:「皈依三寶的人,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擁護。」邪鬼又怎能靠近!問題就在皈依只是形式上的皈依,你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得不到護法神的保佑。真正發心皈依就是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對於一切人事物,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依靠佛在經論上的教誨,這是真正皈依,這才有護法神保佑。
  以受五戒來說,經教講:「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問題是你受戒是不是真做到?不殺生,你做到了沒有?蚊蟲叮你一下,你一巴掌就打死牠,你沒有持不殺生戒,所以沒有護戒神保護你。不偷盜,縱然沒有偷的行為,你還有沒有盜心?凡是想佔別人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你還有這個念頭,也沒有護戒神保佑你。這些總得要知道,佛法樣樣要講真的,不能講假的。真正學佛的弟子,這些絳頭對他不發生效果,所以用不著處置。21-090-0078
問:請問不知道是人先來,還是天地日月先有?又觀自在菩薩出生在什麼年代?
答:這些問題,你想把它搞清楚,先去讀《楞嚴經》,《楞嚴經》講得詳細,唯識經論也說得詳細,但是這些典籍分量很大,要很有耐心去學習,這是一個專門學問。經論裡面說了一個總原則,但是你未必能理解,就是佛在大乘教說:「是同時的,沒有先後」。這個話是真話。幾時你把《楞嚴經》念得很熟,有了心得,就會同意這個說法。《楞嚴經》云:「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21-090-0078
問:大陸有一出家人,創編中華崑崙女神功法。在解釋世界起源時,用《楞嚴經》中富樓那的問話說佛造業,佛產生山河大地、有情眾生,佛都修到辟支佛的層次,真正的如來性海則誰也不往裡跳,意味著真我的消失達到永滅,請開示。
答:他說的這段話,我並不清楚,這是他對於《楞嚴經》的解釋有錯誤。「願解如來真實義」不容易!現代許多人錯解如來真實義,何以會錯解?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放下。如來的境界與我們的境界完全不相同,我們用自己的意思去解佛經典,就將佛經解錯了。何時能正確解如來真實義?必須到如來的境界,才會懂佛的意思,不入佛的境界,怎麼會懂佛的意思?所以,要解大乘經一定要先提升自己的境界,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就要修證的功夫。所以,世間人解佛經沒有不錯誤的,這是佛經的難處。
  古來大德註解經都有悟處,換言之,他都能契入幾分,而契入的淺深不一樣,解釋就不相同。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也有一本《楞嚴經》的註解,稱為《楞嚴經摸象記》。從這個名稱上,我們了解這好比瞎子摸象,摸到大象腿,就說大象像個柱子;摸到大象尾巴,就說大象像掃帚;摸到大象肚子,就說大象像牆壁。蓮池大師說,註解《楞嚴經》的大德們都沒有解錯,但都只講了一部分,這才曉得解大乘經不容易!所以,信、解、行、證中,一定要真正證悟,解經就不會錯了。沒有到證悟,真的是瞎子摸象,我們要從此地去體會。
  因此,我們要虛心學習,最重要的是要修行,要遠離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你要入經教,首先要把這些障礙去除,否則永遠不能契入。我們天天聽經,像是聽說明書、聽故事,似懂非懂,問題何在?不能契入境界。要想契入境界,得放下自私自利。《十善業道經》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只要有毫分不善夾雜,就無法懂得如來真實義。
  經有實說、權說,權說我們可以懂得一部分,真實說我們一句都不能懂。所以,我們雖從經文上曉得佛有這個說法,但是真正的意義無法了解。一般人契入難,這是事實,所以世出世間聖賢的教導無不重視薰習。長時間的薰習,慢慢不知不覺就能契入,這是教學上最好的方法。所以,學習一天都不能鬆懈,每天認真努力,總有一天能契入。但契入有一個原則,「不可以有不善夾雜」,不善就是貪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有不善夾雜,就是一輩子的薰習也入不了境界。
  要如何薰習才能入這個境界?信、解、行、證。你相信,能理解,再把你所信、所解的統統做到。譬如佛教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你統統做到,這樣每天在大乘法裡薰修,你就會有悟處。如果做不到佛的教導,你在經教裡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日夜不休息、勇猛精進也沒有用處,這個道理要懂。21-090-0078
問:請問初學佛法的人應先專修哪一部經典恰當?
答:印光大師指導我們從《了凡四訓》下手。《了凡四訓》不是佛經,是學佛的準備功夫,如果再能學《安士全書》就更好。《安士全書》裡有佛法,即最後一部分《西歸直指》,這是介紹淨土法門。如果是從未接觸過佛法的,可以從《認識佛教》這本書看起。在佛的經典裡面,初學入門的經典,最好的是《十善業道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21-090-0078
問:我曾親近過一位在家法師,並由他給予傳授三皈,而住家附近有許多寺院的出家法師,在這種情況之下,請問三皈是否如法?
答:這是不如法的。在家居士不能傳授三皈,但可以為你講解三皈。想受三皈,沒有法師怎麼辦?在佛像面前自己發願求受,三皈、五戒及八關齋戒都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發願求受。如果有法師,應當讓出家人來為你做這個儀式,最重要的還是你要真正理解三皈的意義。
  我們在《印光大師文鈔》看到這種例子,許多人求印光大師傳授三皈,但因當時交通非常不便,也沒有時間去寺院參訪法師,所以就寫信給印光大師。而印光大師就把皈依證寄給他,讓他自己在佛像前面受,名字還是寫印光大師傳授的,這是祖師有此例可循。因此,現在如果交通閉塞不便之處,也可用此方法。
  居士可以代替法師來主持儀式,但決定不可以用在家人的名義來正式傳授三皈。如果你住家附近有許多寺院,你應當到寺院請法師為你主持儀式。你不要分別法師如法不如法,這與你不相干,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要起分別心,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三皈的意義。21-090-0079
問:我學佛五年,常聽您的光盤,也皈依三寶。但受到家人種種阻擾,所以我更加精進,並在三年前受了菩薩戒。我總想一人去五台山住茅蓬,對往生可能更有利,請問我的想法是否正確?
答:你的想法沒有錯。住在山上修行,「依眾靠眾」是最安全的。真正找到志同道合的四個人一起共修,就是一個僧團。這個團體能依「六和敬」修學,一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
  我學佛五十年,講經四十三年,這一生沒有見到僧團,也沒有聽說過。因為一個人一個心,一個人一個想法,夫妻兩個人還吵架,要四個人在一起和睦相處,真的不容易!佛家講四個人,中國人講三個人,「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這才曉得六和敬多難!假如這個世界出現一個僧團,全世界的災難都會減弱、化解,佛會保佑這個世界,連做壞事的人也沾光,世界就不會毀滅。
  但是真難,難在哪裡?每一個人都不肯放棄「我」這個念頭,只要有「我」就不能合作,就不能同心同德。《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只有菩薩才能修六和敬,因為菩薩無我。有我,心就絕對不會清淨、不會平等。因此,真正修六和敬的僧團,最低的程度,在小乘是初果須陀洹,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薩。他能把身見放下,不再執著身是我,才能見和同解。還把這個身當作我,怎麼能合得來?這是真正難處之所在。
  三、四個同修能守住「六和敬」,念念放棄自己的成見,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這樣念佛肯定能往生。所以,念佛堂何以要二十四小時念佛?因為不念佛就打妄想。教你一天到晚佛號不中斷,想打妄想也沒時間,用這個方法勉強做到六和敬。道場大眾相處,如果不是用功辦道,只要有時間就胡思亂想,只要有時間決定造罪業。如果他不打妄想、不造罪業,他是聖人,是佛菩薩再來,不是凡夫。《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得好,「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我們把聖人的標準降到最低限度,決定是初果須陀洹和大乘的初信位菩薩。為什麼?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只要八十八品見惑沒斷,像我們確實一品都沒斷,怎麼會不打妄想,怎麼會不造罪業?所以,人貴自知,知道自己不行才會發憤用功。如果誤以為自己已經成功了,就不會再進步。21-090-0080
問:恆順眾生中,對於作惡的眾生,請問如何令其歡喜,又能示其正道?
答:恆順眾生要有高度的智慧與善巧方便,如果沒有智慧,沒有方便,你順著他,他造惡,你也跟他造惡,他墮地獄,你也免不了。而我們凡夫只能恆順善的,決定不能隨順惡的。隨順惡的事情是菩薩,不是普通人,這是四攝法的「同事」。我們沒有那個定功與智慧,四攝法裡面,我們行「布施」、「愛語」、「利行」,不能跟他「同事」。你有智慧、定力時,才可以與他同事。他造殺盜淫妄,你也可以跟他一起造殺盜淫妄,你在這當中度他。他喜歡打麻將、跳舞,你天天去陪他,如果你沒有定慧,你度不了他,反而被他度了,所以自己要知道有多少能耐。21-090-0080
問:請問如何判斷善知識與惡知識?若是邪師,而我親近卻能行正道,可行嗎?
答:《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一開端,就教給我們如何辨別善知識。親近邪師,自己能行正道,這也不是普通人,這樣的人將來決定有成就。這也是希有的因緣,難能可貴!但這種事情要是可行,釋迦牟尼佛又何必教我們親近善知識?親近惡知識能行正道,在我們想像當中,決定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不可能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確實是古大德講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會受環境影響。21-090-0080
問:有的問題無法分判時,請問應如何?
答:依法不依人。佛入滅的時候,教誡弟子「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是我們的準則。能遵守這個教誨,佛雖然不在世,就如同佛在世一樣。21-090-0080
問:一位居士一直以為有佛菩薩附身,他還教居士《彌陀經》及大勢至菩薩的偈子,所以他認為是大勢至菩薩附體,請開示。
答:佛菩薩附身,這種事情很少。若附身決定也是說法,度完眾生之後決定離開,不會再來。倘若是時常附身,決定是魔,不是佛菩薩。你跟鬼神有緣,你學佛,他也會幫助你。《楞嚴經》說,這些事情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把這些事情常放在心上,就著魔了,就算佛來也是著魔。佛與魔如何區別?著相就是魔,離相就是佛。你一切都不執著,魔也是佛;若執著了,佛也是魔。21-090-0080
問:如果到朋友家中去宣傳法師講法光碟,並一同觀看,請問在觀看前可否著海青對光碟頂禮敬拜?
答:這不是正式的道場,可以不必拘泥這些形式。尤其是對初學者,如果要這麼多規矩,往往就把人嚇到了,他就不願意學佛了。我們曾經遇到很多知識分子,他對頂禮很不習慣,他說如果要磕頭,就不學佛了。如果我們告訴他,學佛可以不要磕頭,他就會學佛了。我們的目的是要他來學佛,不是要他來磕頭的,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一舉一動都是接引眾生,給眾生一個很好的啟發,所以不需要拘束禮節。如果一同看錄相帶,裡面的內容你懂得比別人深刻一點,你可以為人講解,這是好的。除非這裡面有些特別的人物,你刻意要度他,你知道這種作法有正面的影響就可以;總而言之,要會觀機。
  我們在國外許多公共場合,尤其在機場,有些外國同修跪下來向我禮拜,我知道他們這是度眾生,做給大家看的。因為中國信徒對我禮拜,大家漠不關心,看到外國人向我禮拜,每個人的眼睛都亮起來了,所以這是有度化眾生的意思。因此,什麼時候該怎麼做,要觀察當時的時節因緣,要利益眾生,影響別人。21-090-0081
問:一次在似睡非睡時,好像有人把我推到高處,又慢慢將我放下來,我感到很舒服,認為這是佛光普照。當時我用手一摸念佛機,還響著大悲咒,才知道不是作夢。請問為何有這種現象?
答:任何境界現前,要守著一個原則,「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換言之,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理它,所有的境界都是好境界。如果心裡常掛念這種境界,很容易變成魔障,魔就得其便。他給你動動手腳,你很在意,他的效果收到了,以後麻煩就多了,所以不要放在心上。21-090-0081
問:請問居士們穿海青的原因、意義與作用?
答:海青是中國古時候民間的禮服,不是佛教的,佛教的禮服只有三衣,稱作「福田衣」。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非常開明,一切隨俗,沒有刻意的規定。
  那時印度人穿的衣服是一塊布裹在身上,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是一塊布裹在身上。到中國來之後,因為隨中國的風俗,出家人都穿中國人的衣服,只有在典禮、集會時,把衣披在身上,有象徵性的作用。而中國的衣已經縮小了,約縮成二分之一;我們現在用鉤環更方便,以前是兩根帶子繫起來。日本的衣比我們更簡單,日本法師搭的二十五條衣是做成小方塊,平常放在西裝口袋裡,典禮時用一根繩子掛在脖子上,這是象徵性的。
  所以,海青是中國古代的禮服,不是出家人專用的。中國古代的禮服,是隨著身分地位而不同,上面的顏色、花紋都代表階級。從前皇帝是穿黃色的,宰相是穿紫色的,再來是紅色、藍色、綠色,都有分等級,稱為「章服」。皇族是穿黃色的,上面繡龍,龍也有階級之分。從哪裡分?以龍的爪來區分,皇帝的龍是五爪,親王是四爪,皇孫一類的是三爪。
  出家人是素服,完全沒有花紋,所以一般穿灰色、黑色一種顏色,很樸素。所以,在家人可以穿海青,沒有限制,但是搭的衣有限制,沒有受過菩薩戒的不可以搭衣。現在有很多人受三皈、五戒就搭衣,那是絕對錯誤。戒經裡面,在家人受菩薩戒才可以搭衣,搭的是縵衣,沒有條紋的,有條紋的是出家人搭的。這要清楚!21-090-0081
問:請問何謂智慧?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答:就事相上簡單的說,智慧就是明瞭。迴向偈說:「願得智慧真明了」,你對於一切現象,都能通達明瞭,就是智慧。智慧大的人,不但能知道現前,還能知道過去與未來,十方三世一切理事、性相、因果,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這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佛家稱作「般若智慧」,這不是學來的。
  我們有沒有智慧?有,與佛一樣圓滿究竟,但是我們的智慧被障礙住了。智慧好比是太陽,現在我們的智慧被一層烏雲遮住了,陽光透不出來,所以沒有了。佛教我們修學,就是把這個障礙去除,自性的智慧就透出來了。這個障礙是什麼?「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煩惱把心性遮蓋了,所以自性裡面究竟圓滿的智慧不能現前,本來具足的萬德萬能不能現前,圓滿的福報也不能現前。
  煩惱從何而來?自己造的。煩惱不是原有的,是自己一念不覺造出來的,自己造還得自己受,佛大慈大悲也無法把你的障礙去除。因為障礙是自己變現的,不是別人給你的;別人給你的,別人就有辦法代你除掉。這是你自己從迷幻當中生的,必須自己從迷幻當中覺悟過來。好像你做惡夢,別人無法救你,因為那個夢是你自己做的,不是別人變現給你做的,一定要等自己清醒過來才能得救;你要是不醒過來,就沒辦法了。
  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搞六道輪迴就是在做大夢,何時真正覺悟了,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事實上,一真法界也沒有了,為什麼?一真法界是從十法界相對建立的,這一邊沒有了,那一邊也沒有了,那才真的是覺後空空無大千。你要是認為六道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還有一真法界,你還是迷、還是執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還沒有斷。你執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能否見到?絕對見不到。
眾生的大毛病就是處處著相,佛雖然說得那麼清楚,「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眾生就是不肯離。佛說法善巧方便,眾生執著有,佛就講空,希望你把執著「有」打掉。可是眾生很麻煩,佛說空,把你的「有」破掉了,你又執著空。佛是教你離執著,不是教你換對象。眾生學佛往往都是換對象,世法不執著,卻執著佛法,世法不分別,卻分別佛法,永遠無法脫離無明,永遠無法去除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眾生最困難之處。
  而智慧不但沒有來去,《中觀論》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你不能說是一個,也不能說是兩個,為什麼?你起心動念就有分別、執著。佛教給我們,對虛空法界一切現象,常常保持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完全正確。起用的時候,別人向你請教,你講得頭頭是道;不起作用的時候,一念不生。《六祖壇經》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是自性清淨心全體顯露,也就是如來果地上講的寂滅忍、清淨寂滅。
  《楞嚴經》講:「清淨寂滅,不妨礙森羅萬相的發揮。」外面一切現象的動態,大者如星系的運行,小者如地球春夏秋冬的變化,剎那在變化,都不妨礙。清淨寂滅是體,不妨礙萬相發揮,就是《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重點在於「無礙」,什麼時候無礙?清淨寂滅現前才無礙。你的心不清淨寂滅就有妨礙,理事有礙,事事有礙。起心動念有妨礙,什麼妨礙?迷了,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不能現前。
  由此可知,真正用功的人在一切境界裡面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從根本修」。你一分清淨心得一分利益,智慧、德能、相好就透出一分,得兩分利益就透出兩分。以佛家的經教來說,你有一分清淨心,就能解一分如來真實義;你有兩分清淨心,就能解兩分如來真實義。你心裡還是妄想、分別、執著,就錯解如來真實義,這是肯定的。這時怎麼辦?只有依靠祖師大德。初學一定要依靠善知識,這是初學必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面依靠別人,一面要自己認真去修養,到自己有一分、兩分契入時,就漸漸可以不要依賴別人,自己可以獨立了。21-090-0082
問:有些出家人念佛很精進,卻不信因果。請問我們對他應該供養還是遠離?
答:供養是你自己修福。我們對極惡的眾生,看到他沒有飯吃,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說他作惡、快要死了,就不顧他,這沒有慈悲心。所以,對惡人要供養、要感化、要勸導。你供養他,你對他有恩德,你常常照顧他,他會感到你是好人,以後有機會再慢慢勸導他,這樣就好。21-090-0083
問:我退休後,在家中每日念《無量壽經》及念佛,求生淨土,並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向親朋好友介紹佛教和淨土法門,也捐印經書、放生等。請問這樣做是否為小乘,如法嗎?
答:你這個作法不算小乘,很如法,這樣做就好。能常常這樣做,把你所做的這些功德都迴向求生淨土,就很好!21-090-0083
問:請問從畜生道轉生來的人,是否看起來很愚昧?從餓鬼道轉生來的人,是否很貪?從天道轉生來的人,是否很慈悲?而言行不一,自以為聰明的人,又是哪一道轉生來的?
答:你講的話沒錯,是有一點道理,確實是這樣的。自以為很聰明、欺騙別人的,很可能是人道來的,但大多數可能是阿修羅道來的。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沒有德行,仔細觀察確實是能看出來。21-090-0083
問:學佛兩年多了,卻常常發生靈鬼附身的事情,也不敢和別人講,怕別人失去信心不敢學佛。請問該怎麼辦?
答:現前社會,無論國內或國外,不但是修淨土,或修其他法門,遭遇這些境界的,比比皆是。何以會有這些遭遇?總不外乎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找上門,但有些是來找麻煩的,有些是來護法的,這其中的關係完全要靠自己與他溝通來調整。遇到這個境界一定要跟他說明,你可以問他是什麼人,與你是什麼關係。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也有一位杜美旋居士被靈鬼附身,旁邊的人就問他是什麼人,他們說是老林長的冤親債主。他們沒有惡意,因為老林長念佛往生淨土了,他們看到非常歡喜,非常嚮往,所以來求皈依。我們就替他們皈依,皈依之後,他們指名要聽《地藏經》,於是我們在居士林一、二樓的餐廳,用電視播放講經的錄相帶,日夜不停止的播放了兩、三個月。這是供養他們,讓他們有機會聽經,這就化解了,他們就不找麻煩了,反而會來護持。
  所以,你要告訴他,我每天念佛誦經給你迴向,或者你也跟我一起共修,不要附在身上傷害人。因為附在身上,人的元氣、體力大受損傷,就沒有精力來修行了。並告訴他,你可以在我家或者在佛堂一起共修,我們更精進更努力的來學習。「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要為他說明,希望彼此都能接受,這個問題就化解了。
  因此,一定要跟借用身體的那些眾生溝通,跟他做善友,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幫助,不分彼此。如此,對我們也會造成高度的警覺,因為有鬼神在鑒察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敢違犯佛陀的教誨。我們樣樣都遵循佛陀的教誨,這些冤親債主在我們身邊看到會生歡喜心,也會護持我們。21-090-0084
問:修學路上遇到附身情況,請問是修行得力還是不得力?
答:這不是得力與不得力的事情,果然修持得力,真有功夫,他也附不上身。他能夠附上身是你身體衰弱,你的氣很虛弱。為什麼他不附別人?別人身體強壯,陽氣盛。所以,我們的陽氣勝過靈鬼的陰氣,他就不能附身。我們的氣衰,妄念多,他就趁虛而入,也可以說是修行功夫不得力。但是無論得力不得力,冤親債主找來了,不是一件壞事。我們自己想成就,我們也很樂意幫助他成就,我們一起共修,共同成就,這是好事情,所以不要拒絕他。而且決不是淺顯功夫就能把冤親債主趕走,所以還是誠心誠意接納為好,幫助他們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是自行化他。
  往年我在美國,有一位甘居士修學非常認真,精進不懈。有一次,她在舊金山租到一間鬼屋,她告訴我,這個鬼每天晚上都出現,每到十二點準時就來了。鬼告訴她,他是來討命的,是她的冤親債主。鬼的樣子非常難看,是凶惡之相,走到她的面前,她就一心念阿彌陀佛,她用追頂念佛,一句接著一句念,鬼就不能靠近了,距離大概三、四尺。一直念到天快亮了,鬼就走了。
  有同修問她:「妳為什麼不搬房子?」她說:「鬼是我的善知識,因為他每天晚上來,讓我每天晚上拼命念佛,不是壞事情。」甘居士很值得人尊敬,她不怕,有膽量,這樣念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鬼就不再來了。我們相信鬼也得利益了,看到冤家對頭這樣用功認真努力念佛,我相信他也歡喜,也回心轉意,不再找她麻煩。
因此,我們修行不單是為自己,單為自己是自私自利,這是小乘。我們修行念念當中都為一切眾生,希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能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不能沒有這個願心。這樣所有的冤親債主都會變成我們的護法、善友,如此修學就對了。21-090-0084
問:我從事醫生的職業,看到人死亡的痛苦,於是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死,但我又怕死,從此我就生活在病苦的日子裡。有一次,我夢見阿彌陀佛說了一首偈:「萬緣放下歸一念,一心念佛求往生,脫離六道輪迴苦,慈悲為懷度眾生。」請問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痛苦?我又該如何生活?
答:有人在世間享樂,有人在世間受苦,凡是到六道投胎的一切眾生,不單是人,畜生、餓鬼都包括在其中,都是酬償業報。過去生中行善積德,這一生就受樂,得到好果報;過去生中行不善,這一生必定受苦報。因此,我們相信佛的教誨,縱然受苦難也甘心情願逆來順受,不怨天不尤人,因為明瞭真的是自作自受。
  受苦難能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在苦難生活當中,常常反省檢點,改過自新。《了凡四訓》、《感應篇》為我們說出善惡的標準,果然能依此修行,修正自己不善的行為,生活必定能夠改善。佛法就是生活教育,教導我們如何離開苦難,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但關鍵還是要讀經,研究教理,才能知道佛法真實的教誨。
  你夢中阿彌陀佛說的這首偈非常好,你要常常記在心上。佛教你「萬緣放下歸一念」,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真正一心念佛求往生,自己下定決心脫離輪迴,就一定要依《無量壽經》的教導,好好的修行,自己修成了,才能幫助其他苦難的眾生,那就是「慈悲為懷度眾生」。
  你想要了解佛法,可以參考《認識佛教》這本書。佛在世四十九年說法度生,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此本書大致都介紹了。若要專修淨土就學習《無量壽經》,要改善生活就學習《了凡四訓》和《感應篇》,非常有效。希望你多用心。21-090-0084
問:我受皈依當天中午,休息時看見成群結隊的男女出家人,還有阿彌陀佛。晚上,我去居士林超度親人回來,看到阿彌陀佛,還有像白果樹一樣一層層的枝葉等感應,請開示。
答:你所遇到的這些現象,都不要放在心上。感應不單單是在佛門,在一切時、一切處都有,只是每個人所見到的不同。《楞嚴經》說境界現前,無論是佛境、還是魔境,都不要理會,都不要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如果放在心上,常常想、常常念、常常說,很容易變成魔境界,對自己修學會造成障礙。
  你是初學,這種示現是給你信心。你相信確實有阿彌陀佛,念佛往生決定是真的,能建立這個信心就好了。你不必到處宣揚,也不必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要一心老實念佛。21-090-0084
問:師父在《種善因得善果》中講到兩種不同共修之法:一種是三年學《了凡四訓》,研究《金剛經》,學看破、放下,依《無量壽經》修淨土。第二種是讀誦《無量壽經》,每天一遍到十遍。讀誦大經,請問是否就是五年學戒?在這一段時間,是否能看《無量壽經註解》和VCD,若一、兩人自修,應採取哪一種方法殊勝?
答:五年學戒不是戒律,而是老師的教誡,五年當中一定要聽老師的教誨,絕不違背。老師怎麼教,你就怎麼學,老師在五年當中把你修學的基礎奠定好。你果然能遵守不違背,修學基礎一定會打好。學生對老師要有堅定的信心,正如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的「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學生有這樣的態度,豈有不成功之理!在修學的期間,你可以看《無量壽經註解》或是聽VCD,這是幫助理解。讀誦是修定,修一心不亂,也是幫助記憶,熟記經典裡面的教訓。
  一、兩個人自修,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採取,完全看自己的根性。如果覺得自己業障比較重,就從《了凡四訓》學起,《金剛經》是否要研究並沒有大關係。從《了凡四訓》、《十善業道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來奠定基礎,這些經典都是教導我們「深信因果,斷惡修善」,這是福德的根基。世出世法不能離開福德,沒有福,學佛的障礙多,有福報的人障礙少,助緣多,所以不能不認真修福。
  然後再學《無量壽經》,首先背誦,差不多能背誦一半時,就可以同時開始求解。初開始的時候最好能完全背誦,背誦是修定;聽講經、看VCD、看錄相帶,這是求解。這是定慧等學,幫助你開智慧。然後你把所信的、所記憶的、所理解的,完全落實到生活當中,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所以,你要問哪一種好,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看自己的修學環境、生活環境,方法並無一定。21-090-0085
問:我早年學習外道,後來遇到老法師,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和《阿彌陀經》。我時常來聽經,鬼神也時常來口裡,要看老法師又看不到,要聽老法師講經也聽不到。那些影子、境界時常出現,想念佛也很辛苦。他時常來我口裡,帶我到天上去走走,使我沒法子修行。請問此種現象,是否我功夫不到,還是自然現象?
答:沒錯!是你的功夫不到,若功夫真正得力,不會有這種現象。功夫得力的時候,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21-090-0086
問:早期我在外道時,鬼神一直來找我,早晚沒得休息。兒女說是外道弄把戲,說是魔道。請問我該如何?
答:你可以念《了凡四訓》,你就曉得如何應付這些外道的鬼神,一心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外道折磨你的時候,你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提醒他六道輪迴苦,有智慧的人應當發心離苦得樂,勸導這些鬼神不要干擾你,你往生淨土之後,將來倒駕慈航來度他們。21-090-0086
問:為了精進修行,誦經、念佛,除了白天以外,晚上也不浪費時間。因此,當我念到疲倦,我就躺在佛堂睡覺,請問是否如法?
答:睡在佛堂裡面不脫海青,略微休息是可以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念佛堂共修,休息是在念佛堂旁邊的房間,這是專門提供大家休息,但休息時不脫海青,這樣比較好。在家裡雖然沒有大眾共修,也應該如此。你希望警策自己,你在房間睡覺的時候不脫衣服,這樣比較如法。21-090-0086
問:有居士要求受三皈五戒,不方便請到法師傳授時,請問可否用老法師兩千年在新加坡傳授三皈五戒的光碟,以作證明?
答:可以,三皈五戒可以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授受。21-090-0086
問:我有兩張五台山的照片,這兩張照片好像都有一些特殊的感應,心中不解。請開示。
答:凡是遇到這些事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要去理會它,這是好境界;如果執著,常常想著,這是魔境界,會給你帶來麻煩。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境界,而是你自己的反應,你反應正常就是佛境界,反應不正常就是魔境界,這是《楞嚴經》講的。21-090-0088
問:世人造惡事,佛說他們也有佛性,但造作惡業危害他人性命,請問我們應如何處理?
答:對於惡人惡事,中國古聖先賢都教給我們要「敬而遠之」。我們對於這些人要恭敬,但不跟他學習,因為他造作惡事傷害眾生,我不親近他。如果對自己有了威脅,我們離開就好,古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走」就是移民,我們去找一個好的環境,到那裡去生活,到那裡去修行。
  今天地球確實是濁惡到了極處,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說:「此地不能留戀,要統統放下,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念佛就是準備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安全,沒有鬥爭,所以我們要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對於這些惡人,他要的,我們都給他,他要名,我們給名,他要利,我們給利,我們遵守佛的教誨:「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我們果然能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在《往生傳》和《淨土聖賢錄》看到,三分之二的人大概都是三年到五年就成功了。有人問:「這些念佛人是否壽命只剩三年?」我說:「不太可能,哪會這麼巧!若是少數人,可能是巧合,那麼多人就不可能。」那是什麼原因?他的功夫成熟了,可以捨棄多餘的壽命提前走,這才講得通。
  我們看到新加坡的陳光別老居士往生,他老人家念佛是兩年就成功了。他真的放下了,念了兩年,就跟李木源居士說:「我想往生極樂世界。」李居士勸他:「現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人事還不穩定,你決定不能走,你還得多住一段時期。」他又多住了兩年。可見得這件事情不難,問題是我們是否真心想去?真的想去,確實隨時可以去得了。21-090-0088
問:佛說「萬法皆空」,可是在日常事相上千變萬化,請問應如何處理?
答:「萬法皆空」說得很深,不是初學人的境界。如果你真的懂得萬法皆空,在日常生活當中,千變萬化與你都不相干,你就沒事了。你還有事,你還想如何處理,可見得你沒有空。真正到萬法皆空的境界,你不是凡夫,而是法身菩薩,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
  我們今天明瞭萬法皆空之理,在事上我們還是空不了,還是要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佛的教誨何在?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非常希有難得,總綱領就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能用此綱領過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與佛法就相應了。你要仔細去讀。21-090-0088
問:請問佛法的精要是什麼?修行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我學佛五十年,歸納佛法的精華就是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本性;「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我們的行為。純善的行為,純淨的真心,就是佛法的精要;換言之,就是「純淨純善」四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純淨,這是講「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純善,這是講「行」。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不夾雜毫分不淨不善,就圓滿成佛。所以,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工作當中學,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沒有一絲毫虛偽,沒有一絲毫污染,沒有放不下的,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不離此原則,我們掌握這個原則,就知道如何修行了。
  對於初學,最重要的是什麼?「三皈、五戒、十善」。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想脫離六道輪迴,想證得一真法界,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要從此地下手。「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做不到,念佛不能往生;這一條做到了,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提高一層,想要往生方便有餘土,你要修第一條,再加上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不犯威儀」的意義,就是一定要保持佛教最好的形象;換言之,我們起心動念、一切行為,都要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譬如,我們聽經時,精神不能振作,低著頭打瞌睡,這是不好的榜樣,這都在威儀裡面,所以一切都要守規矩。為什麼要這樣做?做給別人看的,對自己不重要,這是佛教的形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形像鮮明」,也就是做社會大眾的模範,不好的樣子不可以做。學佛人跟大家接觸,不可以愁眉苦臉,不然人家一看你這個樣子,會覺得佛還能學嗎?人家跟你一接觸就生歡喜心、生恭敬心,這是好樣子。所以,經典中每一句都含無量義。你能做到這一條,才能生方便有餘土。
  更高一層是往生實報莊嚴土,這就還要加上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淨宗法門講的深信因果;「勸」是教別人,自行化他。如此念佛才能生實報莊嚴土。這是修行最重要的。
  學佛從哪裡學起?「淨業三福」。而三皈、五戒、十善,也一定要做。十善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要從念頭上做起。傷害眾生的念頭不能有,有此念頭就是你還有殺心,你雖沒有殺的行為,但殺的心沒有斷。想佔別人便宜,就是偷盜的心,你的盜心沒有斷。男女之間交往的時候,你還會起心動念,你淫欲的念頭沒有斷,你的念頭不清淨,這麻煩大了。
  口業是最容易造的,「妄語」是欺騙人,「兩舌」是撥弄是非,「惡口」包括戲論、開玩笑,這不單佛法禁止,世間的孔孟教學也禁止。為什麼?開玩笑,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往往得罪人,與人結下冤仇,將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所以言語不能不謹慎!與一切眾生接觸,你有能力觀機,看對方的根機,用什麼方法教導他,用什麼言語教導他,你就有智慧,不會生煩惱。
  「三皈、五戒、十善」,包括了整個佛法大小乘經論,所以一個法門通了,所有一切法門都通了。學習一定要專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成就。學習決定不能學多、不能學雜,一多、一雜,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你所學的是豐富的佛學知識,而佛法修學是要得定開慧,你得不到定。得定之後開慧,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單單得定不能開慧,也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從定當中開慧,就能超越六道了。所以,得定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定是開智慧必要的手段,所以要修定慧。
  「三皈、五戒、十善」都是幫助我們修定慧。十善業道教導我們「放下」,連惡的念頭都要放下,何況是惡的行為?所以,修行要從何處修起?從三皈、五戒、十善下手。如果想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念佛往生淨土,就一定要修「淨業三福」,不從淨業三福下手,淨土不能成就。21-090-0090
請問要如何做到不著相?
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相有體無」。因為相有,不能著空;因為體無,不能著有。因此,佛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應無所住」就是不執著。心裡要清淨,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心清淨,這是不著相。雖不著有,也不能著空。所以,要用我們的精神、智慧、體力為一切眾生服務,修圓滿的六波羅蜜。要福慧雙修,空、有兩邊都不著。凡夫的錯誤是著有,所以煩惱重重,輪迴無盡。聲聞、緣覺著空,雖不著相,也不修善。佛說這是「墮無為坑」,不起作用,對眾生沒有好處,對自己也有障礙,不能明心見性。因為心性是兩邊不著的,著任何一邊都不能見性。
  佛教大乘菩薩,也是「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道理就在此。因為心無住,做任何工作,就像《行願品》說的「無有疲厭」,你做得再多,不疲勞也不厭倦。心裡沒有執著,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才得自在、大圓滿。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18-012
請問如何修清淨心,讓青春永駐??
答:實在講,這是每個人都想要明瞭的。佛教導我們,離一切虛妄相,心就清淨。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一切現象,我們可以受用,不能執著,心裡不能有;心裡有,就不清淨。心不清淨,生活得不到美滿,道業不能成就。無論修那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淨土法門是大家公認的「易行道」,能帶業往生。如果心裡有牽掛,就不能往生。所以,心裡有牽掛、有憂慮,沒有辦法超出六道輪迴。在輪迴裡,決定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我們一定要覺悟!念佛求生淨土,所謂「心淨則土淨」,就是一切牽掛都要放下。
  我學佛之後,唯一牽掛的事,就是還有一位老母親,今年(一九九五年)是九十一歲,一定要幫助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香港和她見面之後,就勸她念佛。她已經念了十年。前些年她牽掛兒子,牽掛孫子,這是大麻煩!所以,每一次見面,或和她打電話,就是勸她放下。最近一年,她沒有牽掛了,真的放下。她說見過兩次阿彌陀佛,見過一次觀音菩薩。今年(一九九五年)農曆五月初一往生,瑞相非常好,是真的往生。她走了之後第八天開弔,身體還是軟的,全身都是軟的,面色如生,放光、放香。火化之後,撿到三百多顆舍利,這是真的往生。我對得起她,所以我現在沒牽掛、沒憂慮,什麼都沒有,這樣才自在。
  人真正到沒有牽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生死自在!願意在此世界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也無所謂。人人都做得到,懂得理論、方法就做得到。心身清淨、平等、慈悲,就不容易衰老。18-012
初學者對於不同的宗派,請問應抱何種態度?
答:原則上,所有一切宗派皆可涉獵,但只求解;然後必須依照自己的願望、愛好,與生活環境,選擇一個法門,這樣修學就更快樂自在。其成功關鍵在親近一位好老師,如佛在經上常講的,要求「明師教誨」。真正心地光明、有智慧的老師,你接受他的指導,很快就能得利益。佛法的修學,我自己親身的體驗,三個月應有與往日不一樣的感受,六個月當有很顯著的進步,但是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才能獲得。18-014
請問如何修清淨心,及保持青春美麗?
答:這是大家迫切需要的課題,清淨心很重要。修清淨心最重要的是「看得破,放得下」。你的心為何不清淨?放不下。為何放不下?看不破。佛法所說宇宙人生的真相,與現代科學所發現的,可說是完全相同。
  現代科學家已經明瞭沒有物質存在,所謂物質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佛法講物質現象是從哪裡來的?由不覺心動而來。這是心波的現象,比電波、光波更微細,比電波傳達的速度更快。電波與光波,一秒鐘的速度是三十萬公里。而心的波動,一念即是盡虛空遍法界,確實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不可思議。現代科學家尚未發現心波,但已經知道物質是波動的現象。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動的相續相,它確實是剎那生滅,生滅同時。
  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這種說法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一剎那是不思議的生滅。佛經講「不生不滅」,其實是生滅的。因為生滅的速度太快,幾乎是同時,無法覺察,所以說不生不滅。佛說八地以上菩薩的定力,他們的清淨心能見到心波的波動現象。佛經裡說「阿賴耶識的生滅」,就是心波的波動。這是事實真相。
  般若經上講,「一切諸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後面的總結論,也是《大般若》的總結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宇宙人生是一場夢,夢是總喻。幻比喻空,虛空不是真的。夢中有虛空,醒了之後,夢中的虛空也沒有了,所以虛空是幻。世界是泡,像水泡一樣脆弱。世界指星球,是很脆弱的。身體如影,影非真實。「夢幻泡影」,每一字比喻一樣東西。
  「如電、如露」比喻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早晨露水存在片刻時間,比喻現象的相續相。如我們身體現象相續,可以保持數十年,這是現象的相續相,「如露」。其真相乃剎那生滅之波動,如「閃電」一樣。若明瞭此道理與事實真相,自然就會放下。放下之後,身心清淨,智慧增長。放下不是指放下工作、生活,而是指觀念轉變,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如此工作會做得更好,生活美滿,自在安樂,法喜充滿,遠離煩惱憂慮畏怖。只要懂得如何看破放下,問題就解決了。
  宇宙生命的起源與變化,這是高深的學問,《楞嚴經》上講得很好、很妙,經典上都有答案。讀經確實能幫助你解決問題,但是讀經一定要從教育的角度去看,不能當作宗教去看,不能當作神明的指示。18-014
為何佛教徒一見面就合掌稱阿彌陀佛?
答:「阿彌陀佛」是梵語,現代話就是「光壽無量」的意思。這一句是祝福你「長壽、光明、智慧」的話。人在世間,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光明無量,對一切人事物,光明磊落,大公無私。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們就要警覺,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黑暗,起心動念為社會著想,為人民著想,為眾生著想,全心全力為一切人事物服務,心地正大光明。這一生才會幸福美滿,健康長壽。19-012-0184
進入念佛堂,有時感到歡喜舒適,有時感到渾身不自在,請問原因為何?
答:經上說,十法界依正莊嚴風雲莫測,變化萬端。又《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定義就是多變,若是不變,即是真的。契入一真法界才會不變,倘若沒有證得一真,我們是生活在變化多端的境界裡。何種力量主宰變化?念頭。明白此理就曉得,進入念佛堂時,心地真誠恭敬,就感覺到磁場好、氣氛好;心地不清淨,感受的氣氛就不好。同樣一個環境,同樣一個磁場,每個人的感受不相同,這就說明每個人的念頭不相同。
  諺語說:「疑心生暗鬼。」佛經中也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佛為我們苦口婆心講經說法,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有疑惑之人,進入佛的道場,這個磁場就會被他干擾。沒有信心、沒有定力之人,就會受到影響;若信願堅定,則不受干擾。此事實,我們可以在生活當中去體驗。為何我們會受到別人磁場的干擾,甚至於受到很強烈的干擾?這種干擾就是波動的現象,現在科學家所謂「思想波」,這是根本的原理。
  諸佛如來和法身大士沒有思、沒有想,是寂滅忍的境界,比無生法忍還要高一層,所以他們的思想波是平靜的,心如水一樣平、一樣淨,不染著,這就是《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平等」。清淨心、平等心是佛心,是法身大士的心,也是我們的真心。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真心是「清淨平等覺」,從平等心裡起了念頭,所以「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心動,不覺心動。覺心是真心,真心不動;不覺是妄心,妄心是動的。
  無明是個動相,振動的幅度小,所以「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三細相」是從波動產生的現象,唯識家說「見分、相分、自證分」;「境界相」就是相分;無明業相,這是最初一念不覺。此振動不斷的發展,波動愈來愈大,就變成六粗,六粗就產生十法界。六道是十法界裡更粗的現象,三惡道是凶猛的波濤,完全見不到平靜、寂靜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所有一切現象就是這麼來的,今天講的磁場、氣氛也是這麼來的。若徹底明瞭事實真相,在一切境界相裡,保持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任何不好的氣氛,我們都不受干擾。
  若感覺到氣氛不好,就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根利之人幾秒鐘就能恢復正常,根鈍之人幾分鐘也必定可以恢復正常。由此可知,要想不受外面境界之干擾,必須不受五欲六塵之誘惑,就要看破,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在眾生法界、六道輪迴裡,可以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和他們共同生活,外表跟他們一樣,心中確實一塵不染。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相都是幻化相,無一是真實的,就不會當真了。當真就起了分別、執著、妄想,就沾染了,這是業障凡夫。
  諸佛菩薩、阿羅漢應化在世間都不沾染,這個道理我們念《金剛經》就能明瞭。《金剛經》上,小乘須陀洹都不著相,須陀洹也不做須陀洹想。他要是認為「我證得須陀洹」,佛就不說他證須陀洹;可見,他證得須陀洹果,自己並沒有覺得自己證須陀洹果。若說「我證須陀洹果」,就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佛教我們要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又說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我們這才明瞭,小乘須陀洹就已離了四相。離相功夫有淺深不同,二果比初果功夫深,四果比三果深,大乘比小乘更深。這是佛在《金剛經》上教導我們修行契入境界的祕訣。
我們學佛念念著相,縱然用功、苦修,功夫仍是不得力,毛病就在此地。起心動念都被外面境界所困擾,怎麼會不煩惱、不受苦?要真正脫離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