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气功与河图洛书 经络关系的关系

中医气功和经络的关系如何?
中医气功和经络的关系如何?
发病时间:不清楚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办公室/白领
请输入您的信息经络学与气功
我的图书馆
经络学与气功
&&&&经络学源于战国时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西晋·黄甫谧依据《灵枢经》著成《甲乙经》,叙经脉俞穴,按部分分列,详列人体俞穴主治症状,而为针灸学书籍开始。宋代王维一编著《铜人针灸俞穴图经》,并铸造铜人模型,从经络的循行以定经穴部位。朱肱则根据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手足三阴三阳),提出病邪自外来,必犯经络,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不同的经络感受病邪,就会反映出不同的症状。根据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循行交会,就可以确定疾病所在的部位。因此,他编著的《南阳活人书》分经辨证,不但方法简捷,而且纲举目张。明代杨继洲编著《针灸大成》,集以前历代医学家经络研究之精华,并系统进行整理,为经络运行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气功养生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学说,也是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一种学说。&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籍助运行气血,营养周身,使人体各部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经,即经脉,有“路径”、“途径”之意,经脉是纵行的平线,分布在人体的一定部位,并深入体内和脏腑相联系,所以经脉是经络系统主体。&&络,即络脉,有“网络”之意,象网络一样,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分布较浅,多在体表部位。所以说,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由于经络的联系和分布,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地体现了中医和气功养生学的整体观念。因此,研究经络学说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经络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有机体。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经络则是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左右等方面联系的主导者。经络象地面上的交通线一样,有主干、有分支,内部络属于脏腑,外部联系着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周流体内和体表,它使人体各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虚灵功健身气功修炼的特点是:不守点,不走线,意行整体。因为,“炼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认真做到百日筑基,使人体内精气充盈,自然达到全身经络疏通,气血畅通;人体造血功能旺盛,免疫功能提高后,气功态中把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微量元素调整到最佳有序状态,则疾病消除,健身延年。&&二是经络在生理、病理、辩证、治疗上对气功养生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由于经络体系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使内脏与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之间,内脏和组织器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调节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活动。由于经络在人体的分布是有规律路线,其循行联系又有固定的脏腑和器官。所以人体内脏腑发生病变,可影响到相应的脏腑,以及相联系的器官与体表网络系统;而体表一定部位的刺激(例如气功“外气”调整,以及点穴,按摩,推拿)也可通过经络调治到体内相应的脏腑各种疾病。&二、经络的主要内容&&&经络是“经”与“络”的统称,就其分布特点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脉中又以十二经脉为主体,还包括了: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中包括了十五络脉,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浮络和血络。详如下表所示:&(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 肾)的总称。《灵枢经》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每一脏腑各有一条经脉相联系,共有十二条,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中医学称“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联络脏腑、肢体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十二经脉的阴阳:脏属阴,属于五脏(肺、心、脾、肝、肾)的经脉称为阴经;腑属里,属于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的经脉称为阳经。例如,大肠与肺相表里,属于大肠的阳经和属于肺的阴经相表里。小肠与心相表里, 属于小肠的阳经和属于心的阴经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属于胃的阳经和属于脾的阴经相表里。以此类推,共有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相联系。&&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凡是属六脏(即五脏加心包)的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的胸腹部;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凡是属六腑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和腰背部;上肢外侧有手三阳,下肢外侧有足三阳经。&&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由于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所以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无环无端的气血流注经络系统。其走向情况:“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详见 :《灵枢经·逆顺肥瘦篇》)。&(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盛衰的作用,故而《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喻为“沟渠”,把奇经八脉比喻为“湖泽”。&&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错,其中,督脉行于人体后部正中线,任脉行于前部正中线。冲脉行于腹 部,与足少阴肾经并行,上至目下。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部一圈,状如束带,交会于足少阳经。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沿腹部上行至颈部,会合于任脉,与六阴经相联系。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上至肩头及头项部,会合于督脉,与六阳经相联系。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经上行,上及眼部。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经上行,至肩部,头部,与阴跷脉交会于目内眦。&&&&任脉、督脉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是气功养生者研究经络学的重点。由于十四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疾病证候,十四经脉又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且又都有各自专属的腧穴,临床调治各种疾病应用极为重要,中医师常作为辩证施治和循经取穴的基础。因此,气功修炼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十四经的循行、病候及所属穴位的主治特点,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全民健身活动,以科学精神去弘扬健身气功,并发挥气功诊治疾病的临床作用。&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这是气功学和中医学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一)生理功能:& &1、沟通内外,联系肢体。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内外,网络全身,具有联络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作用,以保证人体各种功能的阴阳气血有序性协调和统一。因此,临床上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气功调治的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由于老年性疾病久病入络,气功锻炼必须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旺盛后,才能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的养生目的。&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调节阴阳气血的作用,是通过“经气”的作用实现的。原气、宗气、营气、卫气和经络相结合,中医学概称为“经气”。& &&原气:又称“元气”、“真气”。它禀受于先天,是人体内先天之精的化生,藏之于肾。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难经·八难》指出:“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可见,肾精充盈, 肾气充足,这是修炼虚灵健身气功“百日筑基”的保证。肾间之动气(元气)是五脏六腑之源,十二经脉之根本,呼吸的关键, 又有保卫人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气功修炼者重视 “宝精惜气”,特别是充分认识”服药千帖,不如夫妻分床三天”的重要性。气功养生贵在“调神炼意”,对淡泊处世的体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详见:《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宗气:由自然界吸人空气和由脾胃消化得来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它形成于肺而聚于胸中,具有助肺脏以行呼吸和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故中医学强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营气:是水谷精微化生的精气之一,是一种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可以变化为血液行于脉中,营养全身。& &&卫气:具有抵抗病邪的侵犯,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营养肌肉的作用。&& &综上所述,营气和卫气运行于全身,宗气是推动的力量,原气是经络活动的基础。虚灵功健身气功修炼强调“抱圆守一”,“精满混元身”,意行整体,将气血输送全身各部,“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营养周身,从而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均能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气功态中混元气团笼罩,混元气团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浓,这就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有序化和“人身无处不丹田”的高级气功境界。& &&3、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具有抵抗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多先从皮毛开始,而营卫之气,特别是卫气通过经络散布到全身和皮部,具有温养肌腠,润泽皮肤,启闭汗孔,抵御病邪的作用。当外邪“病气”侵犯时,卫气和经络以发挥抵抗外邪“病气”的作用。这就是说,虚灵功“养气蓄能法”、“强肾造精法”,“健脾胃法”均强调激发人体潜能,使之卫气调和,运行通利,“卫外而为固”,混元气团笼罩,紫气东来,故界“六淫”之邪气不容易侵袭人的机体为害。&&&(二)病理反应:& &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经络能够传注病邪及反映各种疾病的证候。& &&1、由表及里,传注病邪。在人体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人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病邪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经脉病邪可由表传入内脏,反之,内脏病气可通过经络由里及表。例如,外感风寒邪气,临床症状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关节酸痛,这是病邪在表,尚在经络。继而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病邪侵人胃肠之证候。再如,内脏出现病理变化时,可通过经络的传注由里达表,肺病可见胸痛,在“中府穴”处有压痛;胆病在“阳陵泉穴”下出现压痛;阑尾炎在“足三里穴”下出现压痛等。此外,内脏患有疾病时,也可通过经络相互传注,例如肾病可通过经络传导影响肝;肝脏如有病变,又可影响到脾胃等。&& &2、经络循行、反应病候。疾病的传变和证候的出现,均与经络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指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心病者,胸中痛……两臂内痛”。说明经络具有反应病候的功能,而病候病证出现的部位与经络循行及分布有密切关系。此外,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相关的头面部相应器官上发生异常反应。例如肺气不宣则鼻塞不通,属“肺开窍于鼻”;心火上炎则会舌部生疮,属“心开窍于舌”;肝火上炎则会目赤红肿,属“肝开窍于目”;肾气虚损则会耳鸣耳聋,属“肾开窍于耳”等。& & 我们了解经络的病理反应规律,就为气功特异信息诊断疾病和调治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各种疾病的城市原因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气功锻炼祛病的机理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功特异信息诊断疾病的依据是:&“气缘色变,色缘气显”。气功调治疾病的原则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四、气功临床常用穴位&&&&&& && & 腧穴是经络之气散发的部位。《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解释穴位是“脉气所发”。“脉气”就是“经气”,它包括营气和卫气,以及气血运行起着主导作用的宗气及原气。因此,人体穴位是“经气”输注的部位,与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人体穴位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位于“皮肉筋骨上的点”,而是与“经气”相通的,能反应“经气”功能变化的部位。人体穴位一般都归属于某一条经络,而某一条经络又都隶属于某一脏腑。这样,脏腑→经络→腧穴三者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协调的关系。& & 腧穴,是所有穴位的通称。中国文字“腧”、“输”、“俞”三字意通,然而,临床应用时各有所指:例如:& &&输穴: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 俞穴: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五脏俞和六腑俞,如肺俞,肝俞、脾俞等,统称“背俞穴”。& &“腧”,有输注和转输之意,象流水的输转灌注。“穴”, 有孔隙和聚集之意。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一般均分布在一定的经络循行的路线上。&&(一)腧穴分类:&& 1、 十四经腧穴:& &十四经,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如果再加上任脉、督脉,统称“十四经”。因而,凡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都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2、奇穴:& &奇穴是在中医学临床实践中逐渐被人发现总结的,如“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印堂穴”治疗惊风等均有明显效果,但尚末列人“十四经穴”系统,所以又称“经外奇穴”。奇穴中“华佗夹脊”、“十宣”、“阑尾穴”、“胆囊穴”等气功临床点穴调治中均有特殊疗效。& &&3、阿是穴:& & 阿是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部位,而是《灵枢经·经筋篇》指出的“以痛为腧”之意。气功临床则以点穴时发现痛点或压痛点为“阿是穴”发功调治疾病。& &&经穴,奇穴,阿是穴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经穴,是腧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经络为基础进行分经归纳,使腧穴经络——脏腑——或腧穴——经络——器官紧密地联系起来。奇穴,是腧穴发展的中级阶段,奇穴是“经穴”的补充,有些则本身就是“经穴”。阿是穴,它是经外奇穴的补充,有些可发展为奇穴和经穴,如 “膏盲俞”,在临床上于“胛骨之里,胁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胸户中” 是穴,属阿是穴,因对“停痰宿疾”有较好疗效,因而给予命名,并确定位置,列为经外奇穴。&&&(二)虚灵功修炼时常用穴&& &1、百会穴:&& &[定位]:正坐或站桩,在人头部中线上的交叉点处。&& &[穴解]:百会,“百”形容多的意思,人的头部为诸阳之会, 穴位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即足太阳、手少阳、足少阳、督脉,足厥阴经俱会合于此,故名“百会”。& & 厥阴,少阳内属肝胆,肝胆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主风主动(内风);太阳主开,为一身之外藩,多与外风有关。 据此,如果在“百会”发放外气,意念白光照射,有祛风熄风的作用,如头痛、头晕、鼻塞、耳聋、目赤等外风引起的疾病;以及内风引起的眩晕、癫狂、痫证、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等, 均取“百会”穴发功治疗。& &&督脉,足太阳经络入脑。督脉之分支和足太阳、足少阳经络均入于心,手少阳经络入于心包。“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百会穴位头巅顶,故临床发放外气采取催眠的意念调治神精性疾病,如失眠、健忘、神经宫能症,以及炼功时杂念多不易人静等。& & 督脉起于胞中,经肛门部,贯脊而上行;足太阳经络于肾,其经别入于肛门;足少阳经系于带脉;足厥阴经筋结于生殖器。督脉总督诸阳经脉,带脉约束诸经,维系胞宫,经筋维持器官的正常运动,肾开窍于二阴。若肾气虚弱,下元不固,经筋弛缓,带脉失于约束,则会发生脱肛,子宫脱垂等疾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按照《灵枢经·终始篇》指出:“病在下者上取之”治疗原则,运用“劳宫穴”在病人在头顶“百会”发放外气应采取金黄色的光和紫光笼罩,五脏六腑白光清洗一遍,然而自上而下由“百会”照射五脏六腑通明透亮,病患者则采用“提气造血法”配合治疗,即拇指与中指接触,掌心朝上接受外气治疗,临床对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胃下垂、低血压、贫血、白血球减少,血少板减少,痔疮,五更泄泻等虚寒症效疗较明显。& &虚灵功修炼站桩或静坐入静时,大脑输入特定的良性意念:“百会打开接天气,宇宙的能量,日月之精华源源不断地自上而下进入下丹田。”这对提高功力水平,对治疗各种慢性病均具有关键性作用。& &&2、劳宫穴:&& &[定位]:在手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指关节的掌骨间。&& &[穴解]: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配五行属火,火乃木之子。“荥主身热”(《难经·六十四难》)。所以,气功态中意念打开两手掌心“劳宫穴”具有清心热和泻肝火的功效。& &&虚灵功修炼时,先做“调整上实下虚法”,平衡阴阳,意念把体内病气运用“嘘”字三遍吐出,白光把全身五脏六腑清洗一遍,两手掌心“劳宫穴”打开,意念诱导“全身气血畅通,全身通电麻酥酥感”,这对改善微循环,激发造血功能,提高治病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3、涌泉穴:&&&[定位]:在足底的前三分之一足掌凹陷处。&&&[穴解]:涌泉为足少阴经“井穴”,配五行属水,有滋水涵木,潜阳熄风的作用。《灵枢经·终始篇》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所以,肝阳上亢引起的头顶痛、眩晕,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惊风,癫狂,均可采用“涌泉穴”调治。气功态中意念“涌泉穴打开接地气,病气从涌泉穴排出”,这对调治肝阳上亢症具有独特的疗效。其次,“肾开窍于二阴”,表明肾与大小便的排泄有密切关系,若肾水不足,可见大便干燥秘结,小便不利。临床上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前列腺肥大引起小便不通畅,气功态中意念“涌泉穴有一白色光点,白光把胸腹部沐浴一遍”。对调治便秘、小便不利有明显疗效。究其机理:一是“涌泉穴”可调节肾水的润燥;二是“涌泉穴”配合五行属木和肝联系,“肝主疏泄”, 脏腑气机调达,二便可调;三是“涌泉穴”位于足心部位,善调阴清热,故气功修炼时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调治。& & 足少阴肾经上络于心,“心主神明”,其性属火,心火与肾水上下相济,才能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功称为“水火交济”,“坎离颠倒”,“心肾相交”。气功修炼者若不明其养生之道,肾水不足,水火不能上下相济,临床表现会产生心烦,心中烦热,口干等症。特别是老年人如果肾阴不足,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挟痰火上蒙心窍,临床表现为突然“中风”昏迷,应送医院急救。因此,平时患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血脂,气功修炼时应意念“涌泉穴有白色光点,白光把血液和五脏六腑清洗一遍,病气从大敦穴排出”,临床上对调阴潜阳,除烦开窍有良好疗效。& & 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咽喉为肺之所系,故咽喉病症与肺肾有关。如果肺肾阴虚,肺失清肃,肾阴无以上承,阴虚内热,火灼肺系,则表现咽喉炎,扁挑腺炎,声音突然嘶哑和失音。气功修炼时应意念“白光笼罩,白光清洗气管、支气管、食道、咽喉部”,病气从口中“嘘”字功吐出三遍,把病气从两脚“大敦穴”排出,可以调治支气管哮喘,咽喉疼痛。& & 虚灵功修炼在预备式全身放松阶段,即意念“打开百会采天气,打开劳宫调气血,打开涌泉接地气”,此乃道家开&“三门”(百会“天门”,劳宫“人门”,涌泉“地门”)秘诀,道家气功养生学认为:“天地人”三才具备,阴平阳秘,则百病不药可愈。&&&4、大敦穴:&&&[定位]:在脚拇趾外侧,在趾甲角的0.1寸处。& &[穴解]: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肝藏血”,“肝主疏泄”,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因此,虚灵功修炼过程中,输入良性的意念“大敦穴有一白色光点,病气从大敦穴排出去”,具有调理气机,疏通经络,调节血液的良好功效。&& &5、膻中穴:&&&&[定位]:在胸骨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处。& &&[穴解]:膻中穴是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是“宗气”汇聚的部位。宗气的功能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 膻中穴又是心包之募穴,位于胸部,邻近心肺,故膻中穴有调整气机,行气活血的功效,中医称为“气之门户”。因此,凡气血虚损的慢性病患者可以采取卧式“健脾胃法”调治,即左手放置“膻中穴”,右手放置“神阙穴”肚脐眼部位,意念“紫光照射,口水哗啦啦地流出,对调治慢性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频发心率不齐、心悸、早搏,心供血不足等疾病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6、神阙穴:&&&&[定位]:在腹部脐窝正中处。&&&&&[穴解]:神阙穴喻“元神”之阙庭。神者,心灵,生命力也;阙者,君主居城之门也。神阙穴位于脐中,该处在胎儿母体孕育时连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为人的生命之根蒂,“元神”之门户。所以,该穴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的功效。& &神阙穴位于腹之中部,为人体中焦、下焦之枢纽,邻近胃及小肠、大肠,所以该穴位具备健脾胃,止泄泻,消炎的良好功效。气功临床发功该穴位治疗中风脱症、腹痛、水肿、鼓胀、久痢、脱肛、妇科炎症、遗精、早泄、以及慢性肠胃炎、贫血等虚证。&&&在气功态中内视神阙穴有一鸭蛋大小火球,此乃“下丹田”炼丹之处。该处上一寸是“水分穴”,具有消炎止痛功效;神阙穴左右旁开二寸“天枢穴”,具有调治肠胃系统功能;下一寸五分“气海穴”,为强壮益气要穴;下三寸“关元穴”,为培肾固元要穴。因此,虚灵功 “健脾胃法”修炼适合各种慢性病患者的调治。同时,神阙穴是提髙机体免疫功能,激发造血功能的命功修炼关窍。& &&7、华佗夹脊:& &&[定位]:在胸背部脊椎棘突间两旁,背正中线外侧0.5寸处,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穴解]:华佗夹脊为经补奇穴。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口诀:“三肺五心,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因此,修炼虚灵功“神龟伸缩法”时要求全身每一关节轻柔地转动,后背部脊髓“内视”造血功能旺盛,“自上而下有一条火龙”,把颈椎,胸椎,腰椎一节一节地蛹动、蠕动、转动起来,临床对各种中西医久治无效的疑难杂症,包括恶性肿瘤、结石、等调治均有疗效。&8、命门穴:&&& [定位]:在后腰部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解]:命门穴位于两肾中间,为精道所出,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门户,又是“肾藏精”,主生殖,肾气为一身之本,故名 “命门”。人始生,先成精。生命的开始,是由于精气的形成。所以,精气也就密切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寿夭等各个环节。道家创始人老子在讲气功养生之道时,关键词提到“载营魄抱一”(精神与形体合一),气功养生的要诀是:“专气致柔”&(专精守气,致力柔和)。因此,气功修炼欲祛病强身延年,一定要重视“精气”(也是先天禀赋)的作用。& &命门穴具有培元补肾,因精壮阳的功效。虚灵功的修炼时意念:“内视下丹田有一鸭蛋大小的火球”,实质是刺激性腺激素分泌旺盛,激发精气充盈。意念“后背部命门穴有一金光灿灿的光点,自上而下脊髓内有一条金黄色的火龙”,这是激活造血功能。虚灵功在“神龟伸缩法”,“养气蓄能法”和“强肾造精法”等功法编排时均非常重视“精气”的激发,所以命门穴对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调治,对老年人通过气功改善生命素质,延缓人的寿命都具有独特功效。本文发表在2002年2月《养生文化》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3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谈谈中医学中“经络”和“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谈谈中医学中“经络”和“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6:11:3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谈谈中医学中“经络”和“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关注微信公众号正确看待气功外气--《气功杂志》1995年12期
正确看待气功外气
【摘要】:正确看待气功外气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针炙诊所徐福云气功师发放外气治病源远流长,先秦已有“布气”之说,历代史书中也有发放外气治病的记载。如《清史稿·甘凤池传》中所述:“付凤池,江南江宁人,……善于导引术。同里谭氏子病擦,医不效。凤池于静室窒户,夜与合背而坐...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1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斌辉;[J];中国气功科学;1996年03期
王永忠;[J];现代养生;1996年09期
杨治中;[J];现代养生;1997年01期
葛明棠!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66号,224001;[J];气功;1998年04期
;[J];中国气功科学;1999年09期
胡春;[J];现代养生;1997年06期
任元豪;[J];现代养生;1996年12期
张鹏摇;[J];现代养生;1999年09期
张维章;[J];中国气功科学;1999年09期
刘天君;[J];现代养生;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茹凯;;[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陈文华;;[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刘莉;王润斌;;[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焦镇海;;[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蒋维明;;[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钟琳琳;虞定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刘翠萍;;[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贾谊诚;徐声汉;许昌麟;;[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虞定海;王林;;[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塔娜;;[A];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广普及四种健身气功——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十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窦雨佳;[N];中国体育报;2009年
部国华;[N];中国体育报;2008年
蒲昭和;[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通讯员李亚翔;[N];昌吉日报;2008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部国华;[N];中国体育报;2008年
石磊;[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钟键;[N];人民日报;2004年
钟键;[N];今日信息报;2004年
阮晶 赵雪峰;[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金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曾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赵麟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蔡明宗;[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彦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崇升;[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黄涛;[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周小青;[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杨丽花;[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孙艺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胡伟;[D];河南大学;2007年
陈慧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孟庆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王楠;[D];河南大学;2006年
李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功疗法通经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