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要最强nbass霍华德德ss

从一个转载说起-Ignorance
我在努力着,一不说谎,二不食言。
下面是一个朋友转载的一篇文章。&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朋友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是“太有道理了!”。而我当时看到之后,第一直觉就是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兄的研究太不严谨了:他的研究方式太单一(就一份问卷),题目设计太简单(就一道题),研究人数太少(挑出的121个),研究结论太片面(如何定义平凡者),这种研究太不靠谱了。第二直觉这个事件可能是杜撰的,哥伦比亚大学不可能有这种研究者,更不可能给他终身教授。&然后我就开始我用Google搜索HorwardKinson,Washington Post,Happiness,等关键词都没有查到任何信息。最后又用中文搜索到一个叫的博客,他的博客中这篇文章是署了自己的名字的。好玩的是,评论中有好几个网友都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说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邮报都没有找到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网友的执着),最后博主出来说这只是一篇文学创作。把文学创作写成这种,在我看来就是欺骗读者的感情。&回过头来再分析这篇假新闻的特点:1 来路不明:开始看到的文章没有注明作者姓名和出处。2&写法不规范:文中提到的美国人和外国作品的名字没有英文原文。3&总有漏洞:二十多年后当初的50个成功人士都还活着?就算活着二十多年没联系都还能够找到?就算能找到50个就都愿意接受调查?&QQ群里也经常充斥着这样的假新闻被人转来转去,相比之下这篇算是伪装地比较好的了,所以我才想写篇文章来说明。可悲的是,我仍能预见到有人即使知道这是假新闻,也还是会说:“我还是觉得很有道理!”。之前写过一篇自己差点受骗的,也有人评论说下次遇到还是会给钱,我只能表示无语。对于长期以来只看《读者》、《青年文摘》、《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艺术人生》的人,分不清真假我表示理解,分清了真假仍然执迷不悟我也表示理解。&再次提醒,请慎用感叹号,因为它确实与智商有关,至少与当时的智商有关。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10霍华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