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练武术的,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胸无点墨的意思和造句了,应该看什么书?

观点评论正文
陈传席:书法是小道 没气质就学不好
摘要:陈传席是艺术史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常常语出惊人。那么,在这位敢讲真话的学者与批评家眼中,关于当今书法生存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审美、批评等问题,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答案呢?
关于创作
现象与问题: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赵瑜曾表示:&刘墉是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但现在他的字,价钱还卖不过一个书协主席的字,这…
  陈传席是艺术史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常常语出惊人。那么,在这位敢讲真话的学者与批评家眼中,关于当今书法生存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审美、批评等问题,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答案呢?  关于创作  现象与问题: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赵瑜曾表示:&刘墉是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但现在他的字,价钱还卖不过一个书协主席的字,这正常吗?再过50年、l00年,可能你手里的东西就是废纸一张了。&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字卖过刘墉,这种价位的差异能够代表当代书法创作的艺术成就吗?  陈传席观点:字写好就对了,成书法家就错了。  现在关于书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没落了,另一种是说繁荣了,这是各讲一段。讲繁荣,是说写字的人非常多。很多人觉得书法就是会写字就可以卖钱,就转行写字了,像一些本来搞经济、医学、哲学的都改行写字了,觉得写几个字来得更舒服、痛快。那么,这种繁荣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觉得是坏事。因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需要很多的医学与哲学工作者,书法家也需要,但是,有一个两个就够了。  在汉代写过《非草书》的赵壹,就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书法写好了对国家没什么好处,与治理地方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花很大功夫。其实任何人都应该把字写好,可一旦都变成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就是个悲剧了。搞经济建设,人越多越好,对于书法来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写字。  当年有识之士,像郑振铎等曾经强烈反对过成立书法家协会,理由是书法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没有必要成立一个协会。现在不仅成立了中国书协,而且与美协并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果油画、国画都独立了,美协还有什么用?从发挥的实际作用看,也不理想。  现象与问题:如今很多人以书法为业,天天练字,而中国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号称&书法家&。那么,书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天天练字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吗?  陈传席观点:书法是小道,可没气质就是学不好。  书法,我认为就是小道,是小技巧,但是需要大方面的支撑,没有相当的气质,你就是学不好。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故事,在宰相来选驸马的时候,王羲之做了什么?袒腹东床!结果留下了东床驸马的成语。说明了王羲之本人的气质,是很率真的一个人。  再看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献之的字写得最好。王献之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之下,所具有的气质风度是非常有典型性的。有这么一个例子,说王献之与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王徽之在屋里聊天,家里失火,王徽之连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却&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别人讲风度都是偶尔讲一讲,只有王献之深入骨髓。有这样的气质才有他的书法。  技巧这东西,半天可以讲完,说起来容易,练起来很不容易。而我们书法既要讲技巧,又不是光讲技巧。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  现在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胸无点墨,写出字来就很小气。胸怀世界和就琢磨着赚两个小钱,在笔下流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形同天壤。技巧已经够了,需要的是把传统的东西认真读过,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是意识形之于态。颜真卿人怎么样,我们不了解,但看他的字,就是他的性格。李白怎么样,我们也不了解,但看他豪放的诗,没有胸怀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现象与问题: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的共同问题,而近年来,书法界对此争论尤为激烈。同时,关于书法的创新也在不断进行着。那么,书法的创新是对的吗?在当代条件下,书法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陈传席观点:书法就是要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书法。  现代人当书法家,不要动不动就创新,能把传统继承好就不错了。你看赵孟一辈子学&王字&,没有创新,仍然成为了优秀的书法家。中国是以继承传统而闻名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脉相承,像繁体字、隶书等,现在都认识,因为传承没有中断。德国曾有一位很有钱的老太太,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把钱捐给中国,理由是什么?就是因为她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坚持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中断。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有特色的国家,这种特色就是继承。对于书法,尤其是要讲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书法。  很多人在喊打破传统,打破就错了。人为什么叫人,为什么不叫牛,不叫狗?几千年不改变。有些东西不是说打破就打破的。书法就是如此,没有继承就毫无意义。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加厚传统,这就非常了不得。  那特色怎么出来呢?应该说你写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特色了,就像于右任的字,没有故意去创新,自然也有特色了。  关于审美  现象与问题:现在书法之所以在社会上越来越边缘化,恰恰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它难度太大,看不懂。作为一个欣赏者,怎样去读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涵呢?书法审美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昵?  陈传席观点:中国的哲学,过去人都懂,现代人要学习。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作品看什么?就是看格调。这个既玄也不玄,格调、气息,懂书法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书法的品位高低最终就是格调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书法家胸怀的问题。  而要想看得懂,就要听人讲,就要多看,由浅入深,读得多渐渐就懂了。你读通读透了就明白书法的审美,读不透就出笑话。  中国的哲学就是这样,比如画画,画像很容易,画不像就不容易,像未必好,不像也许更好,但也许很差;丑怪可能是真的丑怪,也许又不是真的丑怪&&这些过去的人都懂,都知道怎么看,今天的现代人不懂,就得学习。  现象与问题:当代的书法创作形式繁多,搞得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哪种风格才是好的呢?书法审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  陈传席观点:书法需要正大气象。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一气呵成,你摆技巧不行。任何艺术没有技巧阶段不行,但技巧太多了,又不能成为高的艺术。前几年,我最早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是书法审美的评判标准,叫做&正大气象&。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正大书风。你看王羲之、颜真卿、赵孟,你看苏、黄、米、蔡,哪一个不是正大气象?这种正大气象,在唐代以后,其实就一天不如一天。你看汉代石刻的小狗、小羊,都很有内涵,到了明清,石狮子都跟猫一样,还抱一个绣球。你看唐代颜真卿的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张旭的草书,全都是大气象。你再看现在的书法,到处都是斜斜倒倒、歪歪扭扭,这反映了风气不正。  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什么叫&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是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什么都不干,天天写字就可以把字写好了。我们看历史上,王羲之是右将军,国之栋梁,颜真卿是平原太守,苏东坡也是政府要员,他们都是一生在忙,哪里是天天专门就写字?在历史上哪里有专业的书法家?  我们的哲学系统和西方是不同的,我们的书法也好,医学也好,都是文化,西方是技术。我们的中医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西方医学所不能理解的。而书法,我们的书法家不是专门写书法的,属于秀才学先生&&一夜成,因为有文化做基础。  现象与问题:在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下,当代书法艺术中不乏极端与出格的各种创作探索,这种创作是前沿审美呢,还是像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只是在一场艺术阴谋中被误导的幼稚行为呢?  陈传席观点:人家决不会花钱买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  书法艺术的没落,这里面有市场经济导致写字人浮躁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国外文化侵入对于我们的影响。比如说,美国人开始买我们书法的时候,他买谁的作品?当时林散之的字只卖15块钱,林散之写了80年的字,功夫相当了得,但是美国人不买,他买了一个不懂书法的年轻人的字。这个年轻人把墨往宣纸上一泼,美国人一看:好!美国人花了多少钱买他的字呢?1万美金。林散之80年练字是l5块钱,往纸上一泼是1万美金&&这种影响会带动10万到l00万写字的人。  他们不知道这是因为美国自己没有文化传统,人家花点钱买文化的政策,人家决不会花钱买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  曾经有5个美国的教授到中国讲学,谈到现代派艺术,他们非常负责任地说,通过调查,美国真正搞现代派艺术的只有5%,而且是有人支持的。美国收藏家收藏现代派艺术的数字是零。美国教授承认其中的阴谋,因为美国没有传统,没有敦煌,没有巴黎,让艺术中心转到美国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提出观点,花钱让理论家写文章,说现在架上的艺术已经过时了,于是搞行为艺术。我们的年轻人不懂得这些,就跟着一哄而上,其实他们是在引导你跟他们学。  书法要是让人看不懂,那就错了。就是写字嘛,为什么会叫人看不懂?有的人不认识草书,以为草书可以乱写,实际上草书有草书的规矩,你写错了一个字马上就看得出来。文人的艺术作品里有文化、有道理。  关于批评  现象与问题:书法批评是引领当代书法发展、廓清发展思维脉络的必要方面,但当代书法批评却陷入失语状态,这又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陈传席观点:中国传统最尚气节。可今天没有了。  现在有观点说,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作为媒体,对于直言的批评也不敢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出现大的批评家。  我曾经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讲了些真话,我觉得讲真话是应该的,不应该讲假话,可朋友们见了我跟我说:&不错,你敢讲真话。&讲几句真话好像成了很了不得的事情。实际上,我讲的更真的真话都已经被删掉了。中国传统中最为崇尚的就是气节,这却是今天文人所缺乏的。  现象与问题:2005年,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书法作品首次亮相。晚年的吴冠中开始侍弄自己的汉字田园。有评价认为&吴冠中不仅在绘画上不断创新,他还敢于碰书法的&雷区&&。那么这位重量级画家的大胆尝试该如何评价呢?  陈传席观点:吴冠中的字只能成为笑柄。  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非常恶心,是外行胡搞。混淆书法与绘画的界限,中国书法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就完了。  他对于西方色彩下过功夫,对于世界惟一的中国书法,下过功夫吗?没下过功夫怎么行呢?没有功力怎么行呢?就想成为一代书法家,开一代风气,异想天开只能成为笑柄。吴冠中的字只能让想赚钱的人高兴,让艺术界的人感觉悲哀。艺术要美,最基本的东西不能没有。这个艺术,就好像人之称之为人,狗之称之为狗,是有界限的。  这个界限,最早没有,后来有了。有了界限就不能乱来,因为有界限是对的。绘画、书法都有自己最基本的东西,基本东西是不能破坏的。就像说,一个教授不像个教授,是他属于教授的基本的东西缺了;说这个人不是人,那是他基本的东西&&道德没有了。  现象与问题:一个时代的书法大师是全社会对于书法艺术巅峰境界的渴望,令书法艺术界为之神往。那么,什么样的条件下会诞生大师,当代书法艺术界可不可能产生大师呢?  陈传席观点:后来人会鄙薄我们这一代。  以前我很悲观,就像对格律诗的感觉。我原来认为格律诗过几年可能就彻底消亡了,实际上现在开始复兴了。可以说,好的东西不会被人为消灭掉。比方说,以前夜间照明用的油灯,没有人去打倒它,它自然就消亡了,因为有更好的照明方式全面替代它了,你想保它也保不住。可是蜡烛就没有倒,因为蜡烛有电灯不可取代的功能。现在西医到处都是,但是中医依然是打不倒的。书法和格律诗也是这个道理,他们都有自己的东西,你提倡它未必发展,你不提倡它也有社会需要,未必不发展。只要传统未断,肯定出大师。  现在书法的传统没有断,只是在文化积淀阶段。等经济发展了,一些人有了空闲,工作之余练练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卖字,浮躁之风被去掉了,出于兴趣,加上文化积淀,自然造化把天地灵气赋到某些人身上,就会有大的书法家出来。这可能在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之后才会有,现在是低潮时期,这种虚假繁荣还不如不繁荣。现在就是有灵气赋在谁身上,也会被市场泯灭。  我相信我们的后来人会鄙薄我们,大部分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可也正是我们的积淀奠定了基础,我们留下了书法延续的种子。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一周荐书】了解中国武术,你需要读这五本书|武术|咏春|唐豪_新浪新闻
一段几十秒的视频引起的轩然大波正蔓延在社交网络。号称“MMA综合格斗第一人”的徐晓冬将太极拳师雷雷轻易打倒在地之后,连续拳击,把人打的头破血流。从视频上看,面对徐晓冬的格斗术,号称“雷公太极创始人”的“大师”雷雷毫无还手之力。这场比试实在既不精彩,也不雅观。可它却轻而易举地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从一开始,这场比试就被策略性地定义为“传统武术被舶来的现代搏击打败”,而不是一次私人行为。尤其当这种比较又一次涉及中西对比,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时候,人们的痛点便很轻易被击中。将微观个人的行为无限上升至群体,这种显而易见的逻辑谬误之所以还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掀起波澜,还是因为人们对传统武学的陌生与疑惑。电影、电视剧里经过神化、美化的中国传统武术引人向往,但现实中的武术和武林又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打败雷雷之后,徐晓冬开始向各大门派发出战书,可惜至今无人应战。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站出来说,徐晓冬和雷雷的切磋其实是一场炒作,是两人合作演出的“戏码”。一场对决,眼看着变成了一场可笑的闹剧。传统武术的确需要找到新的推广方式,但肯定不是靠着在公众面前打个头波血流。中国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说到底,武功之外,它还是一套思维意识、一种人生境界。“好勇斗狠”远远不是它的全部。这又让我想到武师李仲轩所写《逝去的武林》中的一段话,那是他的师父、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对他的教导:“你凶,我悚(害怕,窝囊),你悚,我比你还悚——这才是我的徒弟。”李仲轩是这样理解师父的话的:“勇气和本领要报效国家,对于私人恩怨,摆出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最好了。练劈拳的时候,不准在人多的地方练,不准占别人的地方。遇到有人生事,不准动手比武,要学会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要留着时间习武,不要卷入是非中,虚耗了光陰。”《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李仲轩 口述/徐皓峰 整理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年11月出版民国时期,中国武学曾有一次高峰。为解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都曾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民间习武的风气也为一时之盛。李仲轩便是那个高峰期的亲历者,他出生书香门第,祖上为官,自身亦颇通文墨。他先是拜在自己极为崇拜的唐维禄门下,后来又被同为形意拳大师的尚云祥、薛颠收为门徒。习武60年之后,唐维禄等大师及其弟子尽数凋零,处于表达能力和出版条件的限制,少有人能留下文献资料传世。幸而年纪较小的弟子李仲轩留下了口述和文章,详细记录当年一桩桩武林事件,以及师父们的言行点滴。《中国武术史略》[日] 松田隆智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7月出版此书作者松田隆智为日本著名武术史家,对中国古武术的研究精深,能做系统归纳与整理,并深入浅出地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拜访数位中国著名武术名家,归国后即写成《中国武术史略》、《陈式太极》等著作。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史料篇,介绍中国武术古典史料,目的是通过介绍其内容和古籍作者生平,以纵览从古到今的中国武术史。第二部分是从众多的拳派中选出著名的9派和摔跤(中国式相扑)进行介绍,包括陈氏太极拳、少林拳、密宗拳、八极拳、形意拳等。在对各拳派的介绍中,都囊括了历史、技术、名家生平以及器械插图。《正宗佛山咏春拳》张勇 著香港星岛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12月出版最早听到本书作者张勇,是从广州的朋友口中,据说他在砵兰街开的中医诊所,香港回归前黑白两道通吃;又据说,他的师傅是咏春拳正脉嫡传,而且与如今大名鼎鼎的叶问是同门,不过他们对武学颇多不同见解,以至对咏春的发展路数也各不相同。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所以看到新书,马上买回来一窥究竟。全书分“历史篇”和“拳理篇”,还附有教咏春拳法的光盘。我感兴趣的当然是咏春开枝散叶的门派沿革。书中历数了咏春宗师,包括严咏春、梁博涛、黄华宝、梁赞、冯少青、阮奇山、韦玉笙、张保、岑能等,到第75页才出现了叶问的名字,与阮奇山、姚才并称“咏春三雄”。据说叶问曾向阮奇山学过三套拳以及辘手、上手等功夫,二人武功路数较近,但因武学观点不同,很快分道扬镳。张勇认为,叶问“早于十三岁左右,学的是梁赞所传给陈华顺的拳术,是梁二娣的南少林永春拳”。咏春与永春在张勇看来是两门不同的功夫,前者由明末女尼伍枚大师创始,由严咏春集大成并开派,后者则由福建泉州南少林至善禅师创立。只是因为同时传授于佛山粤剧红船的几位琼花会馆梨园弟子,而使得咏春宗师中有多人兼习并帮助传承了永春拳。张勇还记述了1949年后,其师岑能曾奉阮奇山之命到港“解决本门内部的两件事情”,一是要叶问说清楚他所传到底是咏春还是永春,二是跟叶问以咏春“黐手”比拼高低,不过他们是“关上门”切磋的,没人知道结果。《少林武当考》唐豪 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唐豪是民国武术史家,曾受张之江之邀,出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通过搜集史料与实地考察,他对中国武术各门派进行详细考证,打破门户之见,纠正了许多牵强附会之说。比如,他在《少林武当考》中就指出:达摩和尚和张三丰道士都不会武术。传说少林拳始于达摩,太极拳始于武当张三丰,这些皆非历史事实。此书也是唐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书中,他对中国各大门派的来龙去脉都有详尽考证,不偏不倚,注重实证。有趣的是,除了研究武术史之外,唐豪还是一名律师。在上海七君子政治案中,顾留馨等人被扣留,唐豪就是被告代理律师,最后赢了这场官司。《孙禄堂武学集注》(五册)孙禄堂 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民国武术家孙禄堂是许多习武之人的偶像,被认为是难得的能够兼通形意、太极、八卦的大家。他身前写下《形意拳学》、《八卦掌学》等专著。这本《孙禄堂武学集注》汇集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五册,结合了民国版原貌和现代简体版,还配有孙禄堂本人的拳照。
责任编辑:隗俊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我想练武术,买什么书!!!!_百度知道
我想练武术,买什么书!!!!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练擒拿吧,容易上手点
采纳率:26%
专业的教材是集体的智慧,可以买《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国家专业体育院校教材想练武术最好是找个老师教学,看书不是办法,实用性,是经过严格的审查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如果实在没老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买书没用。要到武校去练。
如果是为了防身大可不必,辣椒喷剂更好用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武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现在的武术书里都是大篇幅的讲动作,有实实在在讲明白体悟的吗?现在的武术书里都是大篇幅的讲动作,有实实在在讲明白体悟的吗?宠物火百家号徐浩峰有一部影片叫《师父》,叙述的基本是当时武行的真实情况,看完我就懵了,原来武术在民国时期已经假传遍天下了。年少时期买了那么多武术书籍,现在看来都统统没用。大篇幅讲一些动作,其实不懂内劲动作全部白做。愿意说内劲的书都是似说非说,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不说透,哪些玄的文字糊弄人,听了似懂非懂。现在鉴于自己的经历和“武行”的弊端,把实修的体悟,一般人不说的说不明白的窍要说出来,大家有福一起享,有功一起练,哈哈。我从小喜欢武术,在没有碰到师父之前,把所有的零用钱都买了武术书籍,现在家里都堆积如山。当时看的如痴如醉,结果是看了相当于白看。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现在返回头去想想,这么多书籍,不是在大篇幅的再描述套路动作,便是说一些模糊的语句,要不就是抽象描述。我想知道的是武术训练方法及其原理、目的,在各个具体要求的实操体会,一种武术多么厉害,一种劲力是什么样子,这不需要描述。我想知道的是厉害武术的修炼方法,那种劲力的修炼窍要,是具体各个要点的一看就明白的文字。但是遗憾的是,从没有这么一本书能像练功心得一样详细描述练功各个环节的窍要和体会的。所以现在,经过十多年的积淀,综合十几年的武术训练经验及心得,为像作者小时候一样的爱好者、初学者答疑解惑,为修炼多年而不知窍要的迷途者醍醐灌顶。有喜欢武术的,喜欢健身的,想弄明白武术到底怎么练的,到淘宝搜这本书吧,有试读章节。真东西假东西你会懂的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宠物火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精彩不容错过,欢迎关注每天来看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徐皓峰,武功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 10829|
摘要: 前一阵看《道士下山》,那段时间像做梦一样,堵车时从包里拿出来书,暗暗希望多堵一会儿,好让我能多看一会儿。采访徐皓峰后,感触很多,最大的感触是,他竟然这么耐得住寂寞,而命运竟然也回应了这份寂寞。
前一阵看《道士下山》,那段时间像做梦一样,堵车时从包里拿出来书,暗暗希望多堵一会儿,好让我能多看一会儿。采访徐皓峰后,感触很多,最大的感触是,他竟然这么耐得住寂寞,而竟然也回应了这份寂寞。
徐皓峰:武功是怎样炼成的
2006年,一本《逝去的武林》被誉为当年的一本“奇书”,它重新掀起人们对于“武林”、“武侠”的关注。2008年末,同一作者的《国术馆》问世,徐皓峰这一次,把笔端从武术转移到了人的处境。他说,真正好的文学都是写失败。文 绿妖
你到底会不会武功?
因为写出过《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被誉为“硬派武侠”的开山之作,又因为在书中大量描写练习武功的过程与细节,徐皓峰总是被人问:你会不会武功?“我已经荒废很久了。”采访中第一次被问到时,他半开玩笑,半惆怅答。据说,《逝去的武林》出版后,不仅有人要给他投资办武馆,还有很多人找上门要跟他比武,向他求证此事,他仍旧看不出真假地一笑:“是有。我统统都——”他做一个抱拳认输的姿势,又一笑。说到武术,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隋唐演义》里有,金庸里有,李安的《卧虎藏龙》里有……它是我们血液里的一部分,至今仍在电影里、小说里神出鬼没;但同时,现实生活中,又几乎不见它的踪影。这种极端的夸张与极端的隐蔽,构成它的神秘。《国术馆》里,“二老爷”那条线,写得淡而感情浓极,看过《逝去的武林》,不难把前书中的口述者,形意派传人李仲轩和《国术馆》中的“二老爷”对照起来。老人年轻时是民国武林中的一号人物,熟知那时候的江湖掌故,累积起来就成了《逝去的武林》。而他34岁退出武林,晚年在西单某电器商店做看门人,其中光景,在《国术馆》中也隐约可见。单看《国术馆》还没什么,把两本书联起来看,对一位功夫高手,晚景窘迫竟至于此,虽是小说家言,身为读者,竟也不敢去深究这里头的真假。但是,李仲轩老人,晚年的确在一个电器商店做过看门人,后来发生了车祸,脊椎受损,终于——这都是真的。既然有那么大本事,为何不用武术为自己谋求一些好处?“《逝去的武林》出来以后,一下子名气很大,甚至还有些大款愿意学武术,但这是之后的事。书出来之前,一个老头,脊椎残疾,走路蹭蹭的,然后说自己是武林高手,谁信……而且,高傲嘛,就算你想学,我还得挑一挑,看资质好不好,心术正不正。他那一代的人,还属于老人,他不会有奇货可居的念头,这个东西就是他的依托跟。那会儿我正好也工作都辞了,靠着家里,也帮不上,最后眼瞅着……”他没说下去,语言里是有自责的,这种自责感也弥漫在《国术馆》里,淡如游丝,时时以嬉笑、荒唐掩饰,直到最后才击中读者。
岂止二老爷处境窘迫,《国术馆》里的主人公“我”,自认为身负光复“国术馆”重任,四处学武、、修行,每在人生要紧处,务必要大步走出,大喝一声:“我是国术馆馆长”——可是“我”现实中的际遇是一连串的荒唐可笑:好不容易得到初恋情人Q,但“无钱的男人在女人面前普遍心理弱势”,Q对他呼来喝去,两人同居却没有;遇到一位长腿姑娘,却是黑社会老大的女人;空有一身功夫,直到三十多岁,“我”还是找不到在世上生存下来的办法,其中的尴尬悲惨,被行文的幽默变成了荒诞难言,像他喜欢的王小波的小说一般,这赋予了这本书以两重叙事调子。“真正好的文学其实都不是写胜利,而是失败,《圣经》,耶稣的失败,《水浒传》,水浒英雄的失败。武侠小说写的都是胜利。(笑)。但是,你胜不了。现实生活里你胜不了。”
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强者,还是武者?无论如何,从长相上看,徐皓峰不符合人们想象中会武术的人的相貌。他很斯文,也够随和,拍照时明明拘谨,但仍然配合地听从摄影师的摆布。仅仅有一个瞬间,他说到什么,一直眯着的忽然瞪圆,我忽然想到武侠小说里用滥的一句形容:眼神锋利如剑。但一下子,他又眯缝起眼睛,谦和,退让,是让人舒服的人。徐皓峰书里喜欢用到一个词:强者。《国术馆》里,邹抗日是强者,定庄是强者。“我”想成为强者而屡屡失败……对他来说,什么是强者?“我最早的强者就是尼采的超人,会有一些人超越道德存在。”徐皓峰经历复杂,阅世颇深,他发现世界上的确存在着一些人,在人种上还是人,但在生活方式上早超越了常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不但在上帝面前渺小,人在人面前也渺小。这种情况在当代生活里越来越明显,普通人能越来越明显感觉到强者的压力。如果是以前,超级特权阶层,它在我们的感觉里就像天国一样。但现在你能明显感觉有一些人跟你的生存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牵涉到一个社会公平。你在这个范畴里,你是人。但是你到了另一个范畴,你就什么都不是。这是很悲凉的。”
来自强者的压力,想来每个人都不陌生,这是个疯狂崇拜强者的时代,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只要踮踮脚,再不择手段一些,也能够成为强者。《国术馆》里的“我”,希望能成为强者,所以他喝“我是国术馆馆长”,“但当今世上,国术馆的体系完全没有,那只是一个梦想,并没有成为强者的一条路。跟堂吉诃德一样,他自封为骑士,但他的时代骑士系统已经没有了。”——归根结底,这是一本失败之书。“我”虽然没有成为强者,但好歹练成一身绝世武功,再次问徐皓峰功夫到底练到什么程度,他笑着摆手,说小说只是用来满足一下现实里遗憾的。他遗憾自己20年前跟二老爷习武后未能坚持下去,只能在小说里过把干瘾。武术是荒废了,那么,强者呢?在现实世界里,已经感知世上有强者的徐皓峰,是让自己修炼成一个强者,还是甘守弱势?不愧是练过内家拳的,很懂得功夫,他不露痕迹地转而谈起北野武,“像北野武,受采访时,你为什么当导演,他不像别的导演说,我为了我的理想之类的,北野武回答是:我为了享受特权。(笑)。北野武有他可爱的地方。强者其实就是有特权的人,只有你有特权,你才会强。”徐皓峰,在上电影学院时,进的是导演系。 一个近似武侠小说的转身97年导演系毕业后,他并没有进入电影业,却转身进入故纸堆,研究起道教,一去八年,为什么?“我觉得人对宗教感兴趣,或者对一个非常冷僻的学问感兴趣,一定是他不认可他的生活。他可能很热爱生活,但他可能不喜欢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规则,所以他要去寻求另外的,以很怪异的知识体系来代替现实生活体系。”他当时对道教的好奇,实际是来源于生活的无趣感,才会对一个别人觉得很无趣的东西津津有味。徐皓峰说自己毕业时,正处于中国电影一个非常衰败的时期,毕业后并不能进入这个行业,无非是给一些中低档的电视剧当场记。而他也根本无法认同掌握了电影话语权者的审美,尝试过递本子,但石沉大海。“它是整个行业比较衰败,作为新生力量,真的活不了。我就没有像我的其他同学,像杨超,他们真的为实现电影理想做了很多,我是一看大局不妙,主动就撤了。而且,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我这个人缺乏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下去混事的能力,如果我从场记,副导演混起,一点一点混成一个导演,我觉得我做不来,而且我担忧一个损失:如果花十年我去搞人事,培养人脉,最后我可能可以做导演,但最后我的内在是空乏的。”他选择了走开,“这是一种选择,你要什么。或者更残酷,是你能要什么。”这种选择本身有武侠小说里人物的气息,像是西门吹雪,或者孤独寻欢。恰好,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家正是古龙,因为,“他的小说里有风骨”。
这也和朋友对他的形容符合:徐皓峰骄傲。& & 因为骄傲,所以混不来事,所以他的小说里的男人充满了在世上谋生的挫折感,以及在心爱女人面前因没钱而生出的羞辱感。
这个选择本身也像练内家功夫人的行为,它必然不是嚣张向外的,而是沉静内敛的。听到这个猜想,徐皓峰露出一个古怪难明的笑容,“内家拳讲后发制人,其实这是一个挺悲壮的想法,万一你不能后发制人呢。你把你最好的时间和机会都浪费掉了。我现在是回来了,如果当时我兜了一圈没有回来呢。”
武功是怎样炼成的 在大局衰败的电影业面前,徐皓峰选择了逃跑路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有个导演叫夏刚,他来我们做讲座,说:一个导演最厉害的,不在于他拍了什么,而在于它不拍什么。这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每个人都有很多压力和因缘,所以公平地评价一个人,并不是他干了什么,而是有机会时,他没有干什么。我呢,就是我没有干导演。我逃之夭夭了。(笑)。”中间当过电视台编导,当过办公室工作人员,还做过编辑。“那个时候给我的父母带来很大压力,觉得自己儿子快三十岁,竟然不工作了,整天在家里……他要干什么。”他爀然笑了。
他自己倒不太焦虑,他当时决定补习,这种信念犹如灯盏。参加同学聚会,别人已经挣到大钱了,自己还不修边幅,开口谈什么春秋、民国,这些都可以忍耐,“真正有酸楚的,是当你面对一个女人时,因为一个男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很宽容的。但是如果一个女人跟你生活一起,或者她对你有好感时,你达不到她的要求,那种有愧。香港高志森有部电影《南海十三郎》,它里面讲了一个不跟世俗妥协的编剧,什么都抗过来了:钱,生死,功名利禄,但突然,他落魄时候碰到他的初恋情人,一下精神受不了。他面对这个女人,觉得过这么多年,站在这个女人面前,还穿着露着脚趾头的鞋子……所以后来我重新当老师,讲这个电影讲了很长时间(笑),是因为有感触的。学生觉得讲的很好。”那段时间,促成了《逝去的武林》和《道士下山》的出版,《逝去的武林》起印1万册,3个月销售3万册。在卓越网被评为2006年社科类年度十大好书之一,2007年出版韩文版。《道士下山》出版以来长期位于卓越网武侠类图书销量排行榜第一位。武功,终于练成。如果以徐皓峰的自谦,大概只肯说:小成。
为什么是武侠,以及武侠的现状
谈起武侠小说,徐皓峰滔滔不绝,除了写武侠小说,他还关注武侠电影,写相关影评,关于武侠,他从司马迁说起,“武侠小说是中国很长的一条脉,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那个写的太好了,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到金庸古龙,变到我这儿,自然生起来一些新的东西。司马迁写的为什么档次高,它写失败。还有,以前诸如还珠楼主这样的大家,武侠小说都是写现实生活,所以我想,一个是写失败,一个是写当代。”把武侠小说移植到当代生活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古代人说话的方式、行为准则到现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尝试,古龙做过,温瑞安做过,但都没有持续下去。“古龙把武侠移植到三十年代的上海,但风骨失去了,更像黑帮小说。温瑞安曾经写过几个当代武侠的短篇,但是没有写下去,一定是遇到了困难。”他的解决之道是,描写上简化武功招式。“在《道士下山》我就已经简化了,但那时是追求一个酷劲,但在国术馆里,是因为招式写多了,现实感就减弱了,甚至消减了它的魅力。我更多是集中在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手。我把武功的描写减到十分之一,加大了人们的心理。重点放在了练武人的心态上。以前的武侠小说,写的抗争是一个是非,朝廷坏、武侠对。但是现实生活是更复杂的问题,它很多不是好坏,而是一个无奈。人类的处境并不是从奴隶社会变得封建社会就变好了,好多问题在奴隶社会解决不了,到封建社会也解决不了。”
“武侠小说本质上是一个梦,承担的是一个公道。现实生活中严重缺乏公道,所以需要侠客来解决问题,看完之后你会觉得非常痛快,所以以前武侠小说满足更多的是老百姓更直接、更质朴的愿望。但这种东西拿到现代社会里,已经失去魅力。80年代金庸古龙进来,大家狂看,因为当时消遣性文学太少,而且当时人们需要精神上的振奋,最振奋的不是你买了欧美的什么东西,而是别人告诉你你家里就有很多好东西。另外它里面有一些古人的生活方式的细态,让我们觉得好看。所以武侠小说对大陆的影响,一开始就不是武力的影响,而是文化的影响。其实我们是从古龙,感觉到现代文学的魅力,觉得人是需要活得有风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金庸像一个很周到的老师,像孔子;古龙像屈原,告诉你一个风骨,告诉你活得要有男子汉气。”因为从小跟二老爷习过武,他很容易捡起“武侠小说”这个题材,开始创作,并且因习过武,对武术动作的描写准确,一招一式的比拼专业可信,而被称为“硬派武侠”。“在我成长的青春期里,金庸和古龙已经融进你的血液里,你的生命里有这个东西,沿着这个路数写一本武侠小说吧,这成了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们是你的血液,并不是你的对手。”至于武术的现状,他说,“武林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武林人士担当的是类似乡绅的角色:匪徒进城跟官府发生冲突怎么办,走镖的跟运盐的有了矛盾怎么办,武林是一个灰色地带。武林没有了,会武术的人也少了,“以前练武术是一个专业。以前我练完武术,就算呆在农村,也是一个有地位的人。我可以当保镖,当捕快。现在练武术,你能干嘛。”现在电视上转播的武林大会,全都变成表演赛,“中国武术全是实战,它里面的花哨动作全是为了扭断关节之类的,真正打斗时,就是一两下解决问题。它是一个必杀之技。现在套路变成表演性,回合制,跟拳击似的。擂台赛按照拳击和散打的规则,那就不是武术了,变成摔跤。看上去在维护武术,其实是消亡武术。”他在为此叹息时,未始没有“我是国术馆馆长”的豪气。
但,武林的逝去,影响的只是一个基数,而高手则不在受影响之列,被问到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武术高手,徐皓峰举香港的武术指导为例,“比方说我接触过的唐季礼,他是‘搭手即飞’,你跟他的胳膊架在一起,处在零距离的状态,他一发力,你就飞出去了。这是我们现实生活里见得着的。”讲了这么多,最折磨人的问题又回来了:那您到底会不会武功啊?——眼前这个人,讲的如此头头是道,怎么可能不会。他只好补偿似地笑笑:如果那时一直坚持下去,我现在应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关于他其实会武术的传言一直存在。就像徐皓峰的小说,2009年,继《国术馆》后,他还有两本书即将出版:《大日坛城》、《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传奇仍在继续,期待也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无点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