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中,女子高水平运动员跟男子差距有多大

锻炼队伍争奥运积分 单板滑雪队以世锦赛为契机
  当地时间1月27日,为期10天的2013单板滑雪世锦赛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斯托纳姆滑雪胜地全部结束。中国单板滑雪队共派出4女3男出战U型场地比赛,女子选手李爽获得第六名成为中国队在本届比赛的最好成绩。尽管战绩平平,但对于冲击索契冬奥会的中国年轻小将来说,这次世锦赛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当地时间1月19至20日进行U型场地的比赛,女子方面中国队派出李爽、孙志峰、许秀娟、王雪梅出战。1992年出生的李爽被分在第一小组,她两轮动作都发挥不错,得到了85.00分和88.33分,以88.33分位列该组第一,直接进入了决赛。另外三名中国女将被分在第二组,只有1991年出生的孙志峰以66.66分排名第四,获得了半决赛的资格。许秀娟、王雪梅分别排名小组第9和第14,无缘晋级。半决赛有六名选手参加,只有前两名可以晋级决赛,孙志峰位列第四,无奈出局。决赛中,李爽两轮滑行发挥都不理想,分别得到了52.75分和54.00分,最终以54.00分排名第六。
  小组赛第一,决赛受到天气的影响,自己却没有发挥好,这让李爽对于自己的第六名成绩不是很满意。&赛前没有给自己设立目标,只要发挥出水平就可以。预赛发挥的比较正常。但是决赛由于不适应天气的恶劣变化。没能及时地调整好自己,虽然动作没有失败,但高度和完成质量较差。&带队出征本次世锦赛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中心滑雪一部副部长李扬也指出,李爽在决赛时遇到恶劣的天气和场地条件,适应能力较差,导致思想上也急躁,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虽然是十二冬会双冠王,也在上赛季多次站上世界杯领奖台,但这是21岁的李爽第一次参加世锦赛,而这次世锦赛对她锻炼很大。&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外选手的适应能力特别好。&李爽坦言。
  而男子方面,中国队原本计划有4人参赛。但本赛季有上佳表现的张义威,由于赛前训练受伤,为安全起见,没有参赛。而其他选手表现一般,无人进入决赛和半决赛。成绩最好的是史万成,他以60.33分排名第25名,另外两名选手胡艺排名第36,徐德超第39。最终冠军被瑞士选手波德兰德科维以94.25的高分获得,足见中国男选手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差距有多大。
  单板滑雪属于极限运动,比赛与其他项目不同,顶尖高手往往看重的是商业赛事,因而这次世锦赛并没有聚齐所有最高水平的选手。但包括西班牙的卡斯莱特、澳大利亚的克劳福德等一批高水平选手仍然来参赛。由于天气和场地情况的限制,她们基本上没有发挥出最高难度水平,但展示出对复杂条件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冠军获得者美国小将高德年仅16岁。虽然很年轻,但动作风格好,空翻高度高,难度也较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次比赛中国队也没有派出最强阵容,2009年世锦赛冠军刘佳宇,上赛季世界杯积分排名第一的蔡雪桐都未参赛。李扬解释说,刘佳宇没有参赛的原因是主教练和她个人都认为她目前更需要系统的训练,而且世锦赛举办地魁北克的天气情况和场地情况都较为恶劣,所以她留在美国继续训练。蔡雪桐是因为尚处在伤后康复中,没有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也没有参赛。
  虽然在本届世锦赛,中国队表现平平,但却通过这次比赛较好地锻炼了队伍,达到了参赛的主要目的。李扬介绍,由于世锦赛有每个国家每个性别4人的限制,高水平运动员较多的国家如美国参赛的人数就受到限制,这样获得较好的名次相对世界杯容易,对于中国队一部分运动员积攒奥运资格积分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女选手孙志峰在脚踝手术后进行了半年多的康复,在本次比赛中发挥稳定,获得了第八名,收获了积分的同时也找回了自信心。
  结束了世锦赛,目前国家队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布雷肯里奇训练,备战2月1日举行的美国盐湖城世界杯。李扬表示:&这里有两个世界上的顶级U型场地,而且有室内模拟蹦床训练馆,还有设施齐备的健身房,可以说是训练的完美地点。国家队队员非常喜欢这里,训练的热情也很高。&(中国体育报 周圆)
运动员资料库
自由式滑雪46,721被浏览86,125,488分享邀请回答toutiao.com/group/6498273/?iid=&app=news_article_social&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咪今年56,以前是乒乓球省队的主力,后来入选国家队无望就退役读书去了。打法非常老套的单面直板快攻,偶尔拉一个小弧圈,坚决不退台。几十年没有系统练球,只是偶尔陪朋友玩一下。————这是背景有一次去一个没去过的球馆打球,遇到一个很拽很拽的年轻人,估计27-28这样。听说从小体校练了快十年,积极参加各种业余比赛成绩也不错。老是跟别人说自己轻松打败了谁谁谁,又说谁谁谁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声音很大。我妈坐他旁边,估计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说小伙子我们练练。那个人怎么会把这么一个老阿姨放眼里,说什么太累打不动,手疼脚疼的各种不耐烦。妈咪就说那就不练了随便打两局反正一会就结束了。那个人答应了,但是各种懒洋洋,还说阿姨你年纪大不要跑太多,我尽量送球给你。我就再旁边默默看他一直装逼。结果就是4比0我妈就赢了,每局没让他得超过5分。气氛瞬间就很尴尬了,旁边的人都不说话,我也不好意思笑,就装作玩手机。。最后还是他先开口,说阿姨再练练。我妈装逼技能max,甩给他一句不练了,都不出汗。就带着我撤了。。。顺便说一句妈咪不到160,那个男生估计185左右。。。——————啊啊啊好多赞,晚上有时间我来更新下大家关心的问题以及业余和专业的差距具体在哪,别急别急-------------------------------------肥来啦肥来啦! 作为一个半途而废的选手,宝宝觉得自己还是多少懂一点乒乓球的,下面回答一下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1. 体格对打乒乓球有没有影响?答案是有,但是不是致命的影响。这项运动非常注重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性,也就是说很强调眼耳手腰腿脚的配合,但并不是说身高过高体型过大的人打球就会比较笨。固然身高太高会严重影响人的启动速度,从而导致衔接球过慢,但是与此同时,脚长手长的人护台面积大啊,别人需要跑动才能完成的击球你伸伸手就能打,是不是一种优势呢?而且身材和击球的力量也基本是成正比的,可以打出更爆的球。所以应该说,高矮对打乒乓球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160+的庄智渊和190+的萨姆索诺夫打了十几年互有胜负,190的王励勤 (被怼了,没有190的说,好吧可能是脸长的缘故),190的奥恰洛夫和190+的吴尚垠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以此也算是佐证。2. 男女运动员的差距有多大?所有运动中,男女运动员差距最小的应该是智力脑力类的比赛。但即便如此,小波尔加这样的传奇到了男子组也就是64强的水平。具体到乒乓球运动,一般来说,同一级别的男子和女子认认真真的比赛的话,大概需要从0比5或者0比6开始打才会互有胜负。当然这里的同一级别是需要严格定义的,并不是说同在国家队就属于同一级别,这样想的话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举个栗子,08年的张怡宁如果对上同时期的马琳王皓的话,6比0开始打估计张大魔王还是有希望赢一局的 (被身边的朋友怼了,说我乱说话,根本没可能赢,但是我作为张怡宁吹还是不服)。但是随着这些年这项运动的改革,球改大,禁用有机胶水等措施的实行,对击球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该说男女运动员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以现在的水平来说,刘诗雯丁宁的球根本不能够对马龙和小胖造成什么威胁,刨去自身的无谓失误外,应该可以说马龙想让丁刘赢几个球大概都能办到 (小胖估计做不到,他的球很爆但是失误也蛮多,控球也不如马龙完美,心态也有点欠缺)。男女的差距在于速度和力量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同一级别的男子和女子对练是没问题的,但是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女子根本防不住男子的弧圈球。防不住打不死,更要命的是,对旋转的理解也不是一个层次,这就是为什么孔令辉说看女子打球到处是漏洞的缘故。一般来说,同一级别的男女对抗中,总是会出现女子运动员不断的判断失误导致吃旋转的事。在所有女子运动员中,最接近男子水平的是李晓霞,她有木子的正手和击球力量,有丁宁的中远台纠缠能力,有刘诗雯的衔接和落点,有小朱的旋转节奏变化(弱点也有,比如伤病体力和不稳定的心态)。又举个栗子,被虐来虐去的福小爱同学,对上丁宁刘诗雯的时候往往可以形成多拍的相持,但是遇上李晓霞的时候往往一板就被拍死。。。事实上,李晓霞也4:1赢过男一队的任浩,但是那一场比赛也是非常不对等的:李晓霞175,很壮实,任浩小小的一只一个是大满贯,女子第一人,一个是一直游走在一队和二队间的可怜宝宝当时任浩被要求模仿冯天薇的打法,可以看出他很多球都在忍(因为既然模仿冯天薇的话,就不能发很大力量。。。。)3. 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的差距有多大?整个打球过程大致分为发球,接发球,相持,抢先上手进攻,防守等阶段,另外还有技战术,心理素质,打球的意识和策略等多方面。可以肯定的说,业余爱好者在上述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没有优势的。(啊好多字打不动了,改天再来补充具体怎么没优势。。。)的确存在业余选手打赢过专业队员的情况,但是其中很多因素也是值得商榷的:1)老油条打赢小鲜肉。13,14岁省队的小孩子,基本功是有的,但是套路很少,打球很规矩(教练就要求他们很规矩的打)。而市面上很多老油条的业余玩家非常鬼机灵,各种野球路根本不讲道理。这样的对打小孩子很吃亏,再加上第一次交手球路陌生心态着急,往往输的很快。曾经我朋友带的小选手(省队中下层),被业余长胶选手3:0很轻松的拿下了。但是从第二次交手开始,长胶的选手就再也没有赢过,而且输的都很惨。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套路都是白搭。2)假业余赢了假专业很多业余的比赛,打到最后都是有专业背景的人。其实这也说明了业余和专业的鸿沟几乎不可能逾越。而且就算是专业选手,等级不同差距也非常巨大。栗子又来了:我是进过专业队的,虽然早就退了,但是现在去陪市一级的小队员打球基本还是可以稳赢。但是现在的状态和省队中层的队员打,拼尽全力也就每局6到8个球。同理,省队的优秀选手到了乒超这个级别也是被虐得不要不要得,乒超上面还有国家队。。。。国家队还有一队二队。。。。一队里还有主力中层和下层。。。。(其实就算是国家队,主力打二队也像是逗小孩子一样的轻松)曾经有一场友谊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女子冠军,挑战刘诗雯,氮素!!!!是从9比0开始。。。。。什么鬼,一脸黑线。。。。。虽然那个挑战者赢了,但是赢得不轻松,而且整个比赛刘诗雯根本不想赢。。。嗯嗯差距就是这么大,总之一句话,不要用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有些童鞋在问一些具体技术上的问题,我不是教练也不敢保证自己说的对不对,只能说说自己的理解。首先是科普小贴士:1)乒乓球的3个要素是速度,旋转和力量(还有一说法是节奏,但是其实节奏就是上述3要素的配合而已)。基本的原则是旋转控制速度,速度制约力量,力量抵消旋转。(其实还有落点。。。)2)旋转分上旋下旋和不转球,细分还有极(上)下旋,弱旋,左右侧旋等等,配合落点的变化,又有近网球,极长奔球什么的好多3)打球的过程昨天说过,大概有发球,接发球,相持,抢先上手进攻,防守等阶段,另外还有技战术,心理素质,打球的意识和策略等多方面PS:我给妈咪看了我的帖子,她说其实不是想打脸,只是觉得打球应该有球品。无论对手强弱,都要充分尊重别人。比如说有人主动邀请你打球,除非你真的体力不济,不然多少都应该陪练一下;比如说打完球应该握手感谢别人,就算他根本不如你;再比如说对别人的指导,可以在台下小声的说,没必要坐旁边大喊大叫该怎么怎么样具体到业余和专业的差距,我想就那场比赛说一说:1.我提到妈咪没有系统训练,有些网友误以为没有训练。。。。乒乓球的系统训练包括很多方面的,定点多球,左右摆速练习,多点多球,不定点不定旋转多球,搓,挡,拨,拉,下旋转上旋,上旋相持,对抗性练习等等方面。基本上一套全部做完至少需要3小时。妈咪手腕,肩膀,腰椎和膝盖都有伤,不可能再进行这种高强度训练。但是家里有专门的球房,而且她偶尔也会去朋友的私人会所玩,所以手感和基本功都在的。而且(划重点),在我的无条件陪练下,侧切挤推这种她以前不熟悉的技术得到了完善,还学会了直拍横打(不过实战基本用不出来哈哈哈)2. 体校练过。。。这真是一句不好捉摸的话。各地的体校水平其实差很大,而且在体校处于什么水平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但是据我的了解,河北正定基地(应该算是顶尖的体校了吧)的学生(划重点是学生,不是偶尔去集训的各种怪物宝宝!!!说话真是要严谨)基本还是打不过省队的队员。3.发球:那次的比赛那个男生,暂且叫他A,每局比赛基本直接吃发球2,3个,间接吃的发球(也就是其实判断不准确的,接过去根本没质量被补一刀拍死的)2,3个。也就是从第一阶段开始就是0比4的落后了。差距在哪里呢?专业的队员,练发球的数量不是几千,而是几十万次。每一个落点,每一种旋转,都是反反复复练过的。落点的误差是厘米级的(听说张大魔王是毫米级。。),也就是桌子上随便摆个硬币,发球基本都能打到这个硬币的。而业余的选手,误差在10厘米已经是很出色了。旋转上也是吊打,对于旋转的理解,绝大部分业余选手是模糊的,能准确判断是什么旋转的都不多,更不要说能准确估计到底有多转了,所以很多时候业余选手接下旋球,即使知道是下旋,也一碰就下网,就是缺乏对旋转的准确估计。更重要的是,专业队员发球的时候,手上的动作基本上一模一样。不管上旋还是下旋,短球长球,都会通过各种假动作掩饰成一模一样的动作。举个栗子,马龙在2010年以前发球是很多样的(正手反手逆旋转各种换),现在基本就是个正手高抛。但是现在的发球明显比以前更有威胁,很多选手跟他打都不能准确判断他的发球类型和球路,在发球这个领域,精比全难多了,以不变的动作发出千变万化的球,才是真正的炉火纯青。很多业余选手是不会盯拍和预判的,很多时候球过网了其实也不知道到底过来的是什么球,自然要被吊打。2.接发球。中国的培养非常重视前三板的技术,特别是妈咪这种老一辈的运动员,前三板的细腻程度比现在的选手高很多。理论上来说,拧拉可以解决一切的接发球问题,但是即使在专业领域,失误率也是很高的。按妈咪的话来说,A同学发球时候手上和眼神的暗示太明显,所以基本他抛球以后,从拍型和眼神就能预判到他的球路。在被吃准了球路和旋转的前提下,又不能准确判断对方的回球,自然就像是蒙着眼睛在跟人打。接发球的套路在于变化,落点和旋转的变化。一个最普遍的接发球方式搓球,也是可以加力搓,轻轻的搓,顺旋转搓,逆旋转搓,摆短或者劈长。在业余对专业的对抗中,业余选手的漏洞会很快暴露,而专业选手会抓住这些漏洞一直戳你。这感觉就像是一直被千年杀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护住菊花一样,忧伤。3.防守。整场比赛中,妈咪基本都是在防守,看起来都是A同学一直在自己失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防守这一块,有一种策略叫做压迫式防守,其实就是通过落点旋转力量的不断变化,在防守中找到脱身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压迫对方打乱节奏,让他无谓失误增多。说到这个,小朱悲剧了两次。一次是对李娇,被这个左手直板大妈推来推去突然变线,调的满场跑;一次是一个公开赛决赛对木子,被木子的生胶快速的下压弹击死死的压住了反手,想侧身侧不开;而且生胶这个弹击很麻烦,很沉但是不转,如果主动加转很容易出界,如果一味的鞭打拉球又感觉一个比一个沉一个比一个费力。A同学和小朱吃了一样的亏。其实他的弧圈球技术是不错的,有质量很高的球,好几次的暴冲妈咪都是防不住的。但是大部分时候,从接发球开始就被控制住了,专业队员的手感可以把一个不错的前冲球直接吸短成不出台的球,也可以把你认为还不错的弧圈球直接加力推到追身的底线。同时侧切也是很难处理的(侧切小王子。。这个也被怼了,好吧侧切肥叔叔马王林的视频大家自己去找),高质量的侧切过网以后直接往下掉不往前面走,非常转,往往需要使劲的高调才能抵消这样的旋转。但是A同学拉前冲习惯退台啊,等他从后面跑上来,球都快落到地上了,就算偶尔能救回去,也早就被守株待兔的妈咪狠狠补一刀。写不动了,暂时就这么多把。。。。谢谢大家的赞,爱你们-------------------------------------------------------------------------------大家私信的问题收到啦,可是全部放在一个帖子里会不会太长。。。这几天办签证到处跑,等我的小宇宙安定下来就来写哦--------------------------------------------------------------------------------肥家发现已经600赞了!!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关注和支持我,感觉很棒。前面文章里被怼的点我改了,求放过。今天给大家回复两个问题吧。找到一个男女对打的视频,只有30s,是李晓霞对陈卫星不认识陈卫星的同学看这里:陈卫星是一名削球手,反手应该是生胶。削球的路线比朱世赫诡异,而且本身进攻能力也很厉害。但是这些年对中国的主力根本没有胜算,几次遇上中国队的侄儿们(72年和90后的确跨辈分了。。。。而且陈卫星和中国队的关系很好的),都被耍来耍去。嗯嗯属于二流男选手吧。。。氮素!!!你看看视频里,他根本不屑于削李晓霞的球!!!都是直接上手就拍死的!!!李大魔王根本木有还手的机会!!!而且他是削球手!削球手的职业素养导致了他们都是以求稳为主的,没有十足把握不会盲目进攻。遭遇二流男选手尚且没有还手之力,就不要说中国队那几个六边形的男人了。好了,男女差距问题就此了结,下一题为什么电视上看起来感觉选手水平没有想象的好?哦我得的天呐,这是因为电视转播技术根本没有把选手的厉害给展现出来!!有童鞋说从电视上看,王楠后期的时候,感觉她的球又软又慢,感觉没威胁。我只想说你行你上啊,人家24个冠军是在家里打坐打出来的嘛!!的确王楠后期因为伤病,体力和打法上的落后,已经显得吃力了。但是王者的实力毕竟摆在那里啊。身边有朋友,也是省队退役,因为XX活动和退役后的王楠有过接触,打了几个。他打完后的感慨是尼玛防守像墙一样,球转得像一坨毛线,怎么打?而且人家楠妈妈衣服鞋子都没换。福小爱曾经说,楠姐球太转了,接不住,嗯嗯,就是这么吊。我们从电视上,看不出乒乓球具体的旋转程度,而且因为可视区域比较大,相应的感觉球速就慢下来了。有时候你看着球员们拉球和反拉球各种欢乐,其实真正换成你上场的时候,可能反应都没有,或者脚下还没来得及启动,球已经飞到你身后了。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乒乓球比赛的双方很讲究控制与反控制。很多时候我们练了很多技术,但是上场了发现根本用不出来,换做专业队员也是这样的。这不全是自身修炼不够的缘故,很大可能也有对方对你的干扰。大家看球,当然喜欢看激烈的相持,但是场上的队员不是这么认为,他们在想尽一切办法来得分(划重点,是一切合理有效的手段,而不是崴脚的伎俩)。很多时候,通过控制对方来逼迫 其无谓失误比自己主动发力进攻还有效,所以在大家看来比较无趣的摆短,在专业选手手里也是神技。如果转播能多给一些侧面斜角的镜头,对于大家看清楚球路旋转,会有很大帮助。也希望以后现实VR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能给广大球迷朋友在自己家也能感受到专业球员打球时的激情澎湃。2. 中外选手差距有多大?不止一次看到一些朋友对外国选手的嘲笑,说什么中国守门老大爷也吊打外国职业运动员;说中国省队出去也吊打其他的国家队;说中国女队也吊打外国男队(这个问题看前面的视频吧)。。。。真是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只想回应一个呸字。差距有没有,有;差距大不大,有时候挺大的,但是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先说个栗子。几年前英国残奥代表到中国学习,那时候有幸有过接触,和一个没有一条手臂的男选手打了一会儿。发现他根本就是在玩我!!!可能有童鞋觉得没有一条胳膊对乒乓球比赛没有多大影响young, simple,naive!首先正确良好的抛球,对发球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其次,胳膊对人重心的调整非常重要的,打球时候击球时重心是否合理,又是决定击球质量的关键因素。残奥会选手尚且如此,不要说健全运动员了,而且英国的确算不上什么强队。。。国外一些强队和中国队的差距,大概在国家一队和二队的差距;其中一些顶尖选手基本可以达到中国队一队中层队员的水平。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看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冲击,刘月半总说要做最坏的打算,其实是一句大实话。乒乓球运动中,运气手感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候怎么打怎么有,有时候任何一个擦网球都滚不过去。再加上个人心态,体能,想法的波动,没有任何人可以稳赢的。刻苦的训练和强大的心态只能缩小水平波动的方差而不是消灭这种不稳定。所以中国队为什么老是派那几个主力出战,其实除了他们几个六边形的怪物刀枪不入外,派其他人刘月半都是心虚的。而且乒乓球在中国的地位很特殊,基本在一个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又没人喝彩的尴尬地位。那具体差距在哪里呢?后备团不是一个数量级,中国队脸熟的就那几个人,几亿人里挑一个肯定个个都是怪物。而且中国的后备力量层层选拔源源不断,别的国家怎么玩?训练环境差距。中国队的陪练体系很完善,各种打法,各种球路都有专人默默的在陪练(希望大家给这些默默付出的人点赞)。所以中国队的球员出去打,基本不怕任何怪招。可怜的伊藤美诚,已经被怼到一碰到中国队就输的程度了,心疼反观其他国家的球员,本国能打的没几个,而且国家的投入也不够,只能自己养自己。乒乓球的奖金很低,很多欧洲职业运动员的薪金其实和一般的蓝领阶层差不多。中国队的运动员打比赛都是一场换一块胶皮(大概几百块)的,其他国家估计做不到。现在奥运会前,欧洲都是各个国家全部组织起来在一起训练,也算是缓解了无人陪练的尴尬吧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上的精度和关键球的处理。前者其实就想中美现在的一些技术差距一样,美国有的中国都有,但是具体到精度上就差了不少。对于关键球的处理,中国队是很有套路的,很多训练都是围绕比赛中到了8平9平以后怎么打来展开。日本好像在这方面就不太好,水哥遇到中国人很多次打到10平都赢不下来,不是他技术上有差距,而是他心态上不敢赢,掌握了的不敢用,又被中国队出其不意的套路了,进而造成的悲剧。。。8021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