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路和跑步哪个好15分钟比跑步好吗

我现在每天登山机50分钟跑步15分钟,已经坚持了有半个月,并且在饮食方面也很注意,我这样能减肥吗?
如果按你说的话应该是能减肥的,锻炼不失为减少体内脂肪、减轻体重、增加肌肉、使精力充沛的最好好方法。建议你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蛋白类食物并减少脂肪的摄入。如果以前没有进行过固定的锻炼,开始时要少做一些,以防伤害身体。同时运动量过大,会增加食量,这样也达不到减肥的目的。
没有满意答案,您还可以慢跑和快走哪个更减肥 预防膝关节伤病很必要_跑步频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慢跑和快走哪个更减肥 预防膝关节伤病很必要
很多人都选择快走和慢跑减肥
  先来看下快走的优缺点以及快走跑步方法:
  1、快走的优点:步行运动比较能轻松地展开,即使平时运动不足的人也很容易接受。
  2、快走的缺点:快走运动不适宜过于长期地坚持,因为往往会变成一个无目的的,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需要转为其他高强度的运动。
  3、快走的正确方法:如果想要把步行作为减肥运动的锻炼,姿势是很重要。上身要挺直,面向前方,双臂张开并自然伸直,在摆动时幅度要大,双脚迈出的步幅也尽量拉大,小腿肌肉要收紧。步行对速度没有多大的要求,关键是随着加强,从每日1000步增加到3000步,然后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如果无法一口气完成30分钟,也可分开3次。
  那么,慢跑又有哪些优缺点呢?慢跑有什么技巧吗?
  1、慢跑的优点:运动负荷量较高的慢跑运动,当然也是更能使减肥运动进阶
  2、慢跑的缺点:慢跑运动对足部及腰部的负担较大,这两个部位有伤患的人就要避免了。1卡路里的消耗所需,步行为19步,慢跑为10步。而每100卡路里的消耗,需步行26分钟,或慢跑13分钟。
  3、慢跑的正确方法:慢跑时,同样视线要向前方,上身特别是背部要向后拉紧并收腹。双臂手肘的弯曲也要有意识地紧张起来,切勿放松,用整个脚掌着地。慢跑有一个小技巧,一开始先步行10分钟,跑5分钟,再步行15分钟;等身体慢慢适应后,步行10分钟,慢跑15分钟再步行5分钟;强度加大后可以缩短步行的时间,加长跑步的时间。
  哪些人最好选择快走?
  1、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步行可以减少运动损伤
  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指出,普通人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相应的膝关节和踝关节所受的压力就小了很多。一般情况下,步行不会出现严重的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除非你踩到石头之类的东西崴到脚或被后面的同伴踩到脚。
  2、老年人、肥胖者,步行更安全
  老年人关节开始老化,膝关节和踝关节难以承受跑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对没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步行锻炼更安全。但是如果从年轻时就有跑步锻炼习惯的老人,膝踝关节的适应性较好,进行跑步锻炼是安全的。
  3、对肥胖者而言,由于体重较大,跑步过程中膝关节和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造成膝踝关节的损伤,可以先进行初步的快走。
  4、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步行至少和跑步一样有效果,对一些不经常锻炼的人来说,步行的效果似乎更好。跑步者得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的概率都要远低于那些不爱运动的人。每天跑步一小时,可以使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5%,而步行的锻炼者,如果每天消耗同样能量,患心脏病的风险可以降低9%。其原因在于,消耗同样的能量,步行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不管是跑步还是步行,都要比不锻炼好得多。
  快走更能促进健康减肥:
  以散步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人,因为运动次数不足,走得也不够快,运动的总负荷难以达到促进健康的要求,很难为健康带来真正的好处。美国一项针对7600个密西根州成年人的电话访问结果发现,五分之一以散步为闲暇时唯一运动的受访者中,仅有6%真正达到健康标准。达到健身目的的行走要求迈大步,抬头挺胸,双臂摆动,要达到一定的速度。
  1、迈大步:跨步后脚跟先着地,再有意识地让脚底、脚趾着地,接着再以脚趾用力蹬离地面。膝盖最好微弯。
  2、抬头挺胸:腰背挺直,不要像跑步那样前倾身体。
  3、双臂摆动:双臂要主动摆动。摆动双臂使上下臂呈约90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
  4、速度:因人而异,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就自我感觉而言,最低有效强度为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大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
  注意预防膝关节损伤:
  1、调整跑步姿势:
  ①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跑者对膝关节损伤最大的姿势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造成膝关节伸直,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
  ②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导致受伤。
  ③控制身体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晃。跑步时身体要像钢板一样。因为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给膝盖侧向冲击力。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因此在跑步过程中不要过度摆臂,过度向前跨步,因为这些都会造成身体不稳定性的增加。
  2、加强肌肉训练:
  腿部,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强壮能够对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大腿前面的肌肉股四头肌强壮,能够减少落地时对膝盖的冲击,很多膝盖正面痛都是由股四头肌太弱引起的。靠墙静蹲是锻炼股四头肌最简单的方法,靠墙静蹲由于是静态动作,膝关节无收放,冲击较小。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静蹲时间和强度。注意姿势的标准,比如不要弯腰,要保持臀部的稳定,要将膝盖放在脚踝的垂直上方等。
  跑步后的拉伸也很重要:
  跑后的拉伸被很多跑步者忽略,跑完步后浑身疲倦只想赶紧吃点东西,快速洗个澡休息一下,经常跳过了拉伸环节。充分拉伸自己的肌肉、韧带,甚至还有筋膜等位置,让其快速从疲倦状态恢复,再生时变得更加有力量。
  而长久不进行跑后拉伸,肌肉延展度将会变小。不仅会影响步幅的大小,也会影响跑步的姿态。如很多膝盖外缘疼痛就是大腿外侧(髂胫束)过紧造成的。由于髂胫束没有得到很好的拉伸,长期处于紧缩状态过度牵拉膝关节外侧缘而引起疼痛。这种时候用手按压大腿外侧缘也会有疼痛感。充分拉伸髂胫束就能缓解和预防膝关节疼痛。
  髂胫束的拉伸较为简单的方法是两条腿交叉并拢站立,身体向下弯曲并努力摸到脚趾,感觉到后面腿的外侧有酸胀感,保持30秒,再换另一条腿。重复2-3次。(完美生活户外)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越跑越年轻 美研究显示跑步锻炼效果好于步行(组图)_网易新闻
越跑越年轻 美研究显示跑步锻炼效果好于步行(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资料图片:跑步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
  美媒称,研究发现跑步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扭转衰老,而走路则达不到这个效果。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3日发表题为《越跑越年轻》的报道称,对老年人进行的一项值得注意的新研究发现,跑步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扭转衰老,而走路则达不到这个效果。这一发现提出了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了获得最大的好处,大多数人是否需要加快锻炼的步伐。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加州州立洪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知道,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缓慢衰老能否通过锻炼(尤其是跑步)得以延缓或扭转。
  科学家找到30名65岁到70岁出头的志愿者。其中15名志愿者每周至少步行三次,每次30分钟或更长。另外15人每周至少跑步三次,每次也是30分钟或更长。跑步者的速度不同,但大都是以一种不太剧烈的速度慢跑。
  科学家让每名跑步者和步行者在三个不同的、速度平稳增加的特殊跑步机上完成三次不同的短暂步行过程。这种跑步机可以测量志愿者脚部如何着地,以评估他们的生物统计数据。
  志愿者还戴着面罩以测量吸入的氧气,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确定志愿者的基本步行效率。
  结果,跑步者的表现更好,速度快的步行者次之,正常步行者最后。与只是定期步行的志愿者相比,平时跑步的人以同样的步速步行需要的能量更少。
  事实上,研究人员把老年跑步者的步行效率与年轻人相比后发现,70岁跑步者与通常不爱动的大学生的步行效率是一样的。
  :伦敦马拉松:一场跑步Party
  延伸阅读伦敦马拉松:一场跑步Party
  导语:一条条路线图在衍生,从中国到世界,下一站你会跑向哪个城市?
伦敦马拉松线路图  伦敦马拉松更像是一场英国人的狂欢日,跑步队伍里常常能看到各种奇装异服或身负搞怪道具,而整条赛道虽然有不少弯道和小坡,但沿途景色秀美,兼有不少历史名胜可供欣赏。
  具体路线:格林威治公园伍里奇泰晤士河水闸卡蒂萨克伦敦塔桥莱姆豪斯伦敦塔国会大厦纳尔逊纪念碑白金汉宫。(来源:名车志)
  ( 17:02:14)
  :纽约马拉松不乏华人身影 喜欢跑步保持体能
  延伸阅读纽约马拉松不乏华人身影 喜欢跑步保持体能参赛者阿喜完成比赛后一脸喜悦。(美国《侨报》/苏夏竹 摄)  中新网11月4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第44届纽约马拉松赛2日开跑,超过五万人在寒风中穿越纽约,向全程26英里的赛距挑战。
  比赛当日上午寒风凌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参赛者和加油者的热情,比赛线路两旁围满了为参赛者呐喊助威的民众。选手们横跨五区,从史坦顿岛开始,布鲁克林、皇后区、布朗士,最后回到曼哈顿。
  在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参赛者中,华人身影也不少。今年46岁的周永诚以3小时47分的成绩跑完全程,这是他第三次参赛。“从今年七月我就开始做准备了,今天很累,但是我跑完了,妈妈和妹妹都来为我加油了”。虽然跑完后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满脸笑容。
  阿喜今年37岁,住在纽约州北部,已经在各州参加了六、七次马拉松比赛。“在纽约参赛这是第一次,很兴奋,也很自豪”。阿喜此次跑了近4个小时,他最好的成绩是3小时42分,在华盛顿完成的。此次,父亲、妻子、两个孩子、两个兄弟特地从不同的区赶过来为他加油、庆功。
  康女士看起来三四十岁,跑完之后很疲惫,不愿说话。她连续两年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此次成绩是4小时20分,比去年慢了8秒。而38岁的王女士以4小时6分钟跑完全程之后依然神采奕奕。“报名之后训练自己,跑步一跑就是三四个小时。以前腿总是抽筋,今天竟然没抽”。王女士之前在洛杉矶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生过小孩跑起来更困难了,估计明年不会再跑了”。
  而来自新泽西的李坤,说自己是抽签抽了3次才得以参加当天的马拉松,可谓十分幸运。36岁的他是第四次跑马拉松了,之前在芝加哥、华盛顿等地都有跑过。他说,喜欢跑步保持体能的感觉。(苏夏竹 曲冬梅)
  ( 10:00:08)
  :穿夹脚拖鞋跑步扭伤撞伤风险大 专家:千万不要
  延伸阅读穿夹脚拖鞋跑步扭伤撞伤风险大 专家:千万不要  跑友成立“夹脚帮”,吸引1500人加入,分享夹脚拖跑全马、超马经验,10月28日晚在大佳河滨公园集合,在练习前做暖身操。(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中新网10月31日的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有跑友舍弃跑鞋,改穿夹脚拖跑马拉松;但看在专家眼里,穿夹脚拖路跑可能造成慢性关节损伤,更提高扭伤、撞伤等急性伤害风险,台湾物理治疗师简文仁直言“千万不要”。
  简文仁列举穿夹脚拖跑步的可能危害,第一,夹脚拖稳固性不好,当跑者担心鞋子脱落,会使用更多力气弓脚抓紧鞋子,让脚底板紧绷,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炎。
  再者,夹脚拖最大的支撑力道是大拇趾和第二趾,两趾间摩擦过多容易破皮,简文仁曾遇一名患者穿夹脚拖走路,走不到半小时就因磨破皮就医;他说,虽然慢慢习惯可增加适应力,但跑步这类快速动作,仍不建议穿夹脚拖。
  “不论习不习惯,扭伤、震伤风险太大!”简文仁说,包覆性低的夹脚拖虽然透气性相对好,但踢、撞、刮伤风险大。台安医院新起点运动中心组长阳安格则表示,就算夹脚拖标榜有气垫,橡胶材质让跑者当下舒适,跑完后仍对脚踝、膝盖及髋关节造成负担,尤其长时间的马拉松更不宜。
  阳安格提及另一个担忧,穿拖鞋时脚掌会离开鞋面,在脚与鞋一开一密之间,着地相对不稳,很可能被绊倒,造成急性运动伤害。
  “与其穿夹脚拖,赤脚跑步反而可当作一种练习。”阳安格说,有一派说法指出,赤脚跑步让身体自我调整适合的姿势,可训练肌肉控制着地力道的能力,对脚底、下肢肌肉都能训练到。
  但他呼吁,长时间、路况不明的赛事还是要穿鞋,赤脚只能当训练的其中一个方法,且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开始就长时间跑,另外,赤脚跑者应在操场、PU跑道等已知环境下进行,并避免地面温度太过炎热。
  ( 10:40:12)
  :研究称心脏病患者每天跑步超6.4公里或危害健康
  延伸阅读研究称心脏病患者每天跑步超6.4公里或危害健康
  中新网8月13日电据“中央社”13日报道,最新研究指出,1天跑超过6.4公里就可能危害健康。这份研究检视运动量多少算过头。
  研究对象是2400名曾心脏病发但存活下来的患者。研究发现,运动量愈大的人,心脏病死亡风险则愈低,多达1个百分点。不过运动量与其伴随好处有上限。
  研究说,每周跑超过48公里,运动好处就开始减少;至于把走路当运动的人,每天走超过74公里、相当于约每天10公里,就开始失去运动的益处。
  研究指出,在运动量最大的族群中,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统计数据上显著增加。
  研究说:“研究显示,跑步或走路的益处并不会持续累积,一旦超过某个量,可能每周跑48公里以上,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赛跑也可能增加急性心脏病的风险。”
  不过研究人员也警告,由于这项研究是针对曾发生心脏病发的患者,因此结果不见得适用于全部大众。
  美国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威廉斯(Paul Williams)与哈特福医院(Hartford Hospital)心脏科的汤普森(Paul Thompson)主持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梅约医院学报”(Mayo Clinic Proceedings)。
  专家一般建议,每周从事2.5小时的温和运动或是每周75分钟的强度运动,有益人体与心脏健康。
  ( 13:30:24)
  :每天跑步5分钟即有健身效果 比不跑步多活3年
  延伸阅读每天跑步5分钟即有健身效果 比不跑步多活3年
  中新网8月1日电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1日报道,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每天跑步的人平均比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寿命长三年,而且每天跑步5分钟就能达到健康效果。这意味着,即使是少量高强度运动,益处可能也超出意料。
  报道哼,最近几年适度运一直是许多健身研究和多数锻炼建议所强调的重点。美国政府2008 年正式发布的运动指南中建议,人们应该每周至少四天,每天做约30分钟的适度运动。建议中还指出,每天用上述时长的一半,即约15分钟做剧烈运动,能带来同样的益处。
  但该数据相对缺乏科学依据,因为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研究仔细追踪过剧烈运动量达到多大,才能产生降低疾病风险和延长寿命的效果。至于要想产生同样的效果,剧烈运动量最小可以有多小,相关的研究就更少了。
  因此,研究人员采用规模庞大的数据库中的信息。研究人员从这个数据库中选择了55137名年龄在18到100岁的健康男性和女性的记录,他们到诊所检查的时间距今至少已有15年之久。在这个群体中,24%的人称自己跑步,不过他们惯常的跑步距离和速度大相径庭。
  之后研究人员查看了这些成年人的死亡记录。在这中间15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有3500人死亡,许多人死于心脏病。
  不过,跑步者患病的概率要远远低于不跑步的人。即使研究人员考虑了超重或吸烟的因素,跑步者的总体死亡风险也比不跑步的人低30%,而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不跑步的人低45%。即使是超重且吸烟的跑步者,早逝的风险也低于不跑步的人,不论后者体重或吸烟习惯如何。
  报道称,跑步者的寿命比从不跑步的人要长三年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人们跑步的时间是长是短,带来的益处基本上是相同的。每周跑步1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人,或者跑步速度特别快的人,比不跑步的人的寿命更长。不过,他们的寿命并没有比跑步时间最短的那些人长很多,比如那些每天只跑5到10分钟,跑一英里需要10分钟甚至更慢的人。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消息,”潘宁顿研究所的教授蒂莫西·丘奇说, “大多数人每天都可以跑上五分钟,” 他说,“无论多忙,而它对于避免死亡却有惊人的益处。”
  他说,这项研究没有直接探究跑步为何以及如何会影响过早死亡的风险,也没有直接探究跑步是否是唯一会带来这种好处的运动。但研究人员的确发现,总的来说,与参与散步等更缓和锻炼项目的人们相比,跑步者死亡的风险更低。
  但丘奇博士说,这并不一定是说跑步运动本身有什么神奇效果;或许,运动强度才是益寿延年的关键所在。
  ( 14:12:24)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锻炼身体是跑步好还是走路好_百度知道
锻炼身体是跑步好还是走路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能降低对身体的冲击。跳绳不但能强化心肺功能,以及身体各主要部分的肌肉;2,可以保护胸肌,避免拉伤,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最好穿上运动内衣,或是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棉质内衣,注意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跳绳。跳绳是很高效,很简单的有氧减脂运动。4、耗能大的有氧运动。3、跳绳是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一般不受任何限制,只要避免引起身体不适,还可训练平衡感和身体的敏捷度。最诱人的是只要能保证每分钟120--140次的速度,一个小时就可燃烧掉600-1000卡的热量。2、跳绳是有氧运动,而且是有氧运动中效率较高的一种运动。从运动量来说。1。一开始每次运动时间5--10分钟即可,再慢慢增加到10--15分钟;7至1&#47。跳绳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跳绳时、脑部,造成运动伤害、尽管有人认为跳绳很容易伤害膝盖的运动,但根据专家研究报告指出,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47,而且要穿上抗震力强的运动鞋,中间可以稍事休息,之后接着再跳,可能会影响脊椎30分钟跳绳大概相当于50-60分钟慢跑所消耗的能量、手腕、脚踝的活动。开始练习跳绳时,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这样可以缓和膝盖和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否则跳动时的反作用力、但活动进行的地面必须平坦,最好在上面铺上地毯和软垫。而且只要能掌握跳绳的技巧,用脚底的前端着地,可谓耗时少,练习前一定要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运动,如肩膀、手臂
采纳率:71%
来自团队:
适合自己生活节奏的锻炼才是自己的锻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锻炼身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3,593被浏览675,921分享邀请回答2036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2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跑步好还是走路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