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为什么以为2017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没有用途,在古代战场传统

这年头抢劫不叫抢劫,改叫结婚了。每天都能看见你这种莫名耿直的问题:我想借结婚捞一票,可是我男友和他妈不是智障不让我随便宰啊,各位知友怎么办啊?&br&&br&每天都有这种问题推上timeline,我想打110。&br&&br&说起来我现在上知乎怎么变的这么mean,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o?_o? )
这年头抢劫不叫抢劫,改叫结婚了。每天都能看见你这种莫名耿直的问题:我想借结婚捞一票,可是我男友和他妈不是智障不让我随便宰啊,各位知友怎么办啊? 每天都有这种问题推上timeline,我想打110。 说起来我现在上知乎怎么变的这么mean,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多年以来我一直每周都跟人打兵器格斗,这方面我倒是可以谈一下。&br&&br&首先你要知道无论是日本的剑道还是欧洲的击剑,这两种竞技运动并不是突然一下冒出来遍地开花的,都是经过了百年的发展。1914年巴黎通过了《击剑竞赛规则》现代击剑可以算是从那时正式出现,1895年,为了庆祝迁都平安京1100周年,并同庆黄海海战的胜利,在皇室推动下,大日本武德会正式成立,开办了第一届武徳祭大演武会(之后的全日本剣道演武大会)。武德会在各地开办支会,确定了剑道的段位称号,规范了剑道比赛(试合)的规则,基本确立现代剑道制度。&br&&br&你可能会觉得卧槽我们上下五千年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就玩剑了,不比他们早多了。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击剑也好剑道也好,这两种是正规的竞技体育,有完善的规则与护具,训练体系也十分完备。竞技运动和实战是两码事。在中国,确实没有正规的兵器对抗的竞技运动。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你要确定规则,中国剑术流派也不少,怎么统一认识,把规则弄出来。护具和武器怎么搞,这都是很麻烦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虽说练太极剑太极刀之类健身兵器的很多,但是真正实战技法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了。你练拳也就罢了,还能防个身。练兵器,开刃的可都是管制刀具。而且实战技法很多人会先想我练来特么的有什么用?剑我练再厉害也干不赢手枪。老舍先生的《断魂枪》看过吧?有不少老武师就这么觉得,还教什么,剑练再好打不过机枪大炮。而统治阶级出于治安考虑,也把武术阉割成舞术。实战技法都不提倡了,全编成表演套路。&br&&br&&p&国外发展出竞技规则是全面列装火器以后,刀剑类逐渐被淘汰,但是喜欢刀剑的人还很多,和平环境下,演化出竞技规则。中国是被西方火器砸开大门,然后一直连年战乱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又破四旧,早年也一穷二白得先顾着肚子。直到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了,才开始找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br&&/p&&br&其实现在器械对抗的也有不少人玩,但是有学西方双手剑术的,有学击剑的,有学剑道的,也有自己找视频学鬼子古流剑术的。我们出去对练,一听练传统武术的,都跟我说玩什么传统武术,没用,不能打,都是花架子,你还是正经学学剑道啥的才是正途。我也认识一些练传统武术的,有不少徒手很厉害的,但是器械玩不来。打几下就把剑扔了上徒手了。毕竟器械不像徒手,徒手过招还比较方便,传统器械也没有专门为对练开发的武器护具,刀剑无眼一下伤到人怎么整?表演套路都是安排好的,两人打配合,怎么玩都行了,但是实战就不同了。所有来跟我打过一次的都会感叹,对练真的跟自己闷头练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自己练,脑子里的假想敌怎么出招你怎么格挡躲闪反击,都想的挺好,但是真跟人对练,你
就发现对方不可能按照你想好的路数来,甚至有人在一边看我喜欢用什么招,自己琢磨怎么破,然后上场,结果被我各种暴揍,因为在一边看起来感觉好简单,实际
操作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比如我一刀砍过去他想着怎么格开反击,但他反应速度达不到,手刚试图抬起来格挡就已经被我打中了。所以现在传统武术器械对抗能打的确实不多。&br&&br&玩传统武术器械对抗的人少,搞起来受众群就少,影响力就更小了。剑道和击剑也都是百年时间去培养受众群和影响力,我们想突然搞出一个玩意出来,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br&&br&再说说实战和竞技的区别,竞技首先是有规则的,哪里能打哪里不能打,尤其鬼子的剑道规矩特别多,已经不是哪里不能打的问题,是只规定个别几个部位可以打。百年发展下来,剑道招数都是按照竞技规则来的,因为很多地方不许打,他们就根本不去防御那些部位,完全没有防御那些不能打的部位的意识,真正实战的话,可想而知是什么结果。但是这不重要,因为没有真正实战,没谁拿把大刀真去砍他们。而且剑道很多步伐技巧只能在剑道馆的地面上才能用出来,比如地面不能太硬,水泥地震足容易伤小脑,不平整的地面更用不出,但是实战的话各种地面你都可能碰到。&br&&br&再说说武器护具问题,剑道护具比现代剑道出现的时间更久,击剑也一样。护具发展成熟了,才会开始确立规则,正式开始玩。要想玩中国实战剑术,你不能穿日本剑道的护具吧?你得搞一身自己特色的东西吧,还得够好看,土了吧唧的谁来玩?但是护具和武器怎么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人家的武器护具那都是数代人不断完善搞出来的。&br&&br&我来说下武器护具会面对的实际问题。我在大西北边疆,光去年就一千多起暴恐案,我这边是真有可能碰到冷兵器实战的,所以我们对抗都是往实战上靠,但是毕竟不是真的实战,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真的实战来,武器刚开始我们用的木质武器,护具穿的是警用防爆甲,第一次对练,打了不到半个小时,我的对手就伤重无力再战。第一次对抗没经验,手部防护不到位,我还没有刻意打他手,但是他回去以后半个月手连笔都握不住。&br&&br&自那以后我们就没再用木质武器,试过很多武器,有拿PVC管试过,因为够轻,还有弹性,不容易打伤,但是太软了,格挡格不住,一格就弯了,弯过去继续弹你身上,又换塑钢,但是威力还是太大,戴着厚2cm的冰球护手我依然戴一次手就伤一次。不过我伤的都不重,都是指尖防护不到位的地方受伤,一礼拜就好差不多了,另一名对手手背防御最厚的地方被我一刀砍到,一个月以后才痊愈。当时都是周末打完,回家一身淤青,自己默默上药养伤。又到周末,伤养的也差不多了,继续打。&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4& data-rawwidth=&580& src=&https://pic3.zhimg.com/642c0f9ed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42c0f9ede_r.jpg&&&/figure&&br&这是我现在用的护手,我自己加工的,镶的那是铁甲片,一只手就1kg的重量,只是我在用,因为对手都嫌太重玩不来。即便是镶的铁甲片,用塑钢刀打完,我回家还要拿钳子把打弯的甲片掰直。而且冬天特别冻手,保暖功能近于无。&br&&br&外行人想当然觉得木刀塑料刀对练就好,那能打死人么?实际不是这么一回事,我拿把塑钢刀要下死手,分分钟打死人,真的不夸张。我甚至拿对练的橡胶匕首,就那种非常软的一碰就弯的东西,我一下在木头上划出两毫米深的一道口子出来。&br&&br&我们也考虑过用现代成熟的竞技武器,击剑因为路数差太多用不了没法考虑。鬼子剑道的竹剑看着粗,其实是空心的,因为有弹性,确实打不伤,但是强度不够,打打就断了。竞技的话倒是不需要用很大力,打到就算,但是实战的话,必须要有足够的伤害,所以鬼子的竹剑我们也用不了。我们现在用的是白蜡棍包泡沫防撞条,外面再裹布。但是依然经常出现打断的情况。现在还在考虑换新的材料继续改进。&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6& data-rawwidth=&580& src=&https://pic4.zhimg.com/476dc97e6d3b90e9d53a3cdffc9ef9b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76dc97e6d3b90e9d53a3cdffc9ef9bb_r.jpg&&&/figure&前段时间对练图,因为没穿身上的护具,都没有特别用力,但是3cm粗的白蜡棍外包泡沫防撞条再裹不,依然一下就被我打断。&br&&br&即便戴着防暴头盔,因为款式不同,有内衬的有悬挂系统的,依然有因为悬挂系统头盔被我肘击打到,对横向的力防雨不佳,撞到太阳穴,直接轻微脑震荡,站不起来干呕,扶到一边躺半天才能站起身来的。也有被我一刀戳脸上,因为防暴头盔护面为了防止碎裂,用的是有弹性的材料,结果面罩形变装脸上,打的一嘴血,也就是有面罩,不然牙都打掉了。&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74& data-rawwidth=&1525& src=&https://pic2.zhimg.com/b5b87930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5b879305_r.jpg&&&/figure&右边是我,左边是现在我给对手用的头盔,头盔内衬结构,面罩有钢筋加固。但是上周面罩已然被我打脱落了,不过人倒是一点事都没有。&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035& data-rawwidth=&776& src=&https://pic1.zhimg.com/51f5b6af27be3ed9527e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1f5b6af27be3ed9527e4_r.jpg&&&/figure&身上护具是我该进过的警用防暴护甲,但是还是经常有对手不小心被我打到甲缝之类防护薄弱部位,当场倒地疼的满地打滚的时候。有些人怕疼,玩几次他就不来了。如果推广的话,护具怎么才能在保证动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能打得尽量不很痛,这也是一个问题。&br&&br&我们私下的对练玩到现在其实也已经偏竞技很多了,原先真的是没有什么规则,肢体被砍到就别用,要害被砍到就算输。被贴近身武器配重砸脸,头槌、肘击、膝顶,扔了武器擒抱摔投都可以用,要不是戴着面罩拿嘴咬都可能。但是打的这么贴实战,很多人怕疼、怕弄脏衣服之类的,不愿意来打了。所以现在我除了跟个别老对手玩无规则对抗,跟水平略低的新人一般直接只戴头手护具,不用力收力对抗。近身体术之类的招都不用了。也开始按点数算,非要害被击中3次算输。&br&&br&就算之前贴近实战的对抗,跟实战也有很大区别,因为武器不同,传统技法里分虚招实招,对练武器很轻,根本无所谓虚招和实招,变招太快。武器太轻了,点到你的武器就收回去了,所以传统技法里缠、粘、引之类的招数也都根本用不出,我是打算等大家技法上来,对力量控制力也上来,穿护具拿不开刃的真刀进行对抗,但这还需要时间。如果搞竞技这些问题一样存在,武器用什么样的,规则怎么定,这其实都是问题。中国刀法比较多,玩剑的能不能跟刀打?刀和刀之间怎么打?我拿个单手雁翎刀,他拿个抗战大刀,那边再拿个一米四的苗刀,这怎么打?这都需要时间慢慢去磨合去制定规则。&br&&br&现在还有政策问题,实际上现在政策其实并不很支持武艺对抗,这个我觉得大家应该心里也都有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人家有洋人做靠山。本土东西往外搞,搞不好也就罢了,搞大了各种扯后腿的就来了。我这地方敏感,我都不敢说搞什么组织,名义都是武术爱好者玩耍活动。&br&&br&再一个就是钱的问题,你搞出一项竞技活动需要投钱吧?场地就不用说了,相关的护具武器生产,周边的产业你也得搞起来吧?谁来投这个钱?受众面这么窄,政策也不是特别支持,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谁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个行业?&br&&br&像我们没钱租场地,只能野外对练。刮风下雪都没停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真的是全做到了。&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41& data-rawwidth=&960& src=&https://pic1.zhimg.com/e3ea53cd0eedb4d24389a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3ea53cd0eedb4d24389a0_r.jpg&&&/figure&这是冬天雪最厚的时候拍的,当时三九天,零下20多度,我戴镶铁甲的护手真的脑袋里一句诗不停的重复:都护铁衣冷难着。我们当时是在雪地上打滚压出一块能对练的场地出来。&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56& data-rawwidth=&1262& src=&https://pic4.zhimg.com/ed8e4fa49cf8b11ba326d82f4ce25b2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d8e4fa49cf8b11ba326d82f4ce25b23_r.jpg&&&/figure&三伏天我图凉快穿背心一打三,打完回去脖子胳膊被晒的脱皮脱了一个多月。&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73& data-rawwidth=&580& src=&https://pic1.zhimg.com/9cdf3adcadf38d0bb3a8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cdf3adcadf38d0bb3a88_r.jpg&&&/figure&今年春天大风黄色预警,市区阵风风口风力最高9级,这是去对练路上被风刮断的树枝。就这么大风,我们在山顶上照样对练。&br&&br&我们吃苦受累去玩这个东西,这是我这特殊环境造成的,我们是有可能再街上碰到持械歹徒无差别袭击的。对练的人挨了揍也不会多说什么,都懂淤青过几天就好了,疼了就记住了,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说不定哪天这就能救自己一命,能少流血。内地也有玩对练的,比我们更偏竞技,都不用力打的,也不会用什么狠招,贴身以后体术之类的更是不允许用,即便如此还是有觉得挺好玩去对抗,结果不小心边边角角刮破皮流血了,然后直接扔了武器掏电话报警说自己被人打出血了的案例。所以真要搞起来,还有一个法律问题在里面,对抗性运动即便有护具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受伤,受伤以后医药费以及赔偿问题又怎么搞,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中国如果说想搞出自己的器械对抗竞技比赛,路还很长。
多年以来我一直每周都跟人打兵器格斗,这方面我倒是可以谈一下。 首先你要知道无论是日本的剑道还是欧洲的击剑,这两种竞技运动并不是突然一下冒出来遍地开花的,都是经过了百年的发展。1914年巴黎通过了《击剑竞赛规则》现代击剑可以算是从那时正式出现,1…
前几日与老师闲聊。结束上一个话题之后,我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br&&br&而后,老师突然问我:「澪,你可知道,剑道里面练得最多的为何是打面吗?」&br&&br&我一下子被问住了。&br&&br&&b&为什么平日练习里,练的最多的是打面呢?&/b&&br&&br&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啊......老师来自于剑术传承家庭,他这么问,是希望我从什么角度来回答呢?一定是剑术的角度吧?&br&&br&我想了想,自己拿着真剑的情形。&br&&br&「因为,面可以一击致死?」&br&&br&虽然给出了回答,但我心里依然不能确认。因为,后世的剑术才开始打面,而早一些的剑术并不是这样的,对阵戴着头盔的人,打面又有什么作用呢?&br&&br&要说在后来的生死决斗当中,打面更好的话,为何幕末剑术大为盛行的时候,用上段构的人却依然数量有限呢?要说打面,难道不是上段构最方便,最快速吗?&br&&br&而历史也证明了,冲田总司的平晴眼对上段的克制几乎是致命的。在史料的记载中,剑士并不畏惧对手使用上段。冲田的技术并非凭空出现:在此之前,剑士们对如何应付上段构这一问题应该早有积累,因此才会有平晴眼这样成熟的构与相关技术的出现。在后世的剑术中,对手甚少着甲,素肌剑术才是主流。这样想来,明显是刺比较方便,出剑快捷方便、隐蔽,剑程又短,也不会空门大开,将自己的胸腹全部交予对手。&br&&br&如此一来,为何今天的剑道练的最多的反而是面,不是刺(突き/胸突き)呢?&br&&br&有人也许会说,刺胴则不能得本。但,在剑道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模拟的难道不是素肌剑术的情况吗?今天的剑道形太刀三本目中依旧保留了刺水月的动作,因此,并不是因为对手穿了胴甲,不能得本,才不刺胸腹。&br&&br&细细思考之下,我的疑问越来越多。&br&&br&看着沉默的老师,我说道:「具体想来,剑术里面很多动作都可以一击致死,面未必是最佳选择(而且很可能不是最佳选择)。那么,到底,为什么要拼命练习打面呢?」&br&&br&我能感觉到老师微微地笑了一下:&b&「因为,打面最难。」&/b&&br&&br&「什么?」我有些不明白。其实,不仅仅是不理解而已------我十分震惊,下意识地问道:「打面......最难?」&br&&br&「是的。面才是距离最远,也是最难的打击。你打小手也好,刺也好,距离都要近一些,剑的运动轨迹都要短一些。」&br&&br&......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要练习最难的东西呢?打面明明不是最安全的选择。」&br&&br&&b&「正因为打面最危险、最艰难,所以我们才拼命地练习打面。」&/b&&br&&br&「澪,你自练剑起就接受正统的剑道训练,开始练习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没学过如何打小面不是吗?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并不教授你这样的技术呢?如今比赛里面用的可几乎都是小面啊!刚开始学会稽古的时候,对着老师与先辈们的中段,你要去打面。在此时刻,难道没有恐惧吗?你知道你再前进一步,就会撞上老师、先辈们的剑尖吧?」&br&&br&是啊,我至今还记得当初对着高大的先辈的剑尖的感觉。再进一步,即是死亡。我也问过另一位先辈,怎么避开那位身高很高的先辈的中段。&br&&br&如今我只记得他坚定的话语:「挺直你的腰,打出去就好了。」&br&&br&所以......&b&一次次的击面,并不仅仅是普通的打击而已。我们将自己置于最危险的境地,出击的一瞬间,我们的剑扬起,而身体前冲,对手的剑尖就在眼前。&/b&&b&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锻炼自己的心,使它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平和。因为它,我们无所畏惧。&/b&&br&&br&&blockquote&&b&切結ぶ 太刀の下こそ 地獄なれ 一歩踏出せ そこは極楽&br&&/b&&/blockquote&&b&&br&&br&虽激烈交锋恰似地狱,更进一步才得极乐。&/b&&br&&br&&br&&br&突然想起来另一位老师的话:「今天的剑道,已经有很多种风格了。你去过不同的国家,拜访过很多不同的道场,相信你在这个过程中,也见识到了不同的剑道。前几日你跟我说,你自己也摸索出了独特的训练方法,那是与我从小接受的剑道教育不同的方法。今天,要说日本的剑道是最强的,那也不一定,2006年日本就没能保住世界冠军。那么,日本剑道最重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到底是在哪里呢?」&br&&br&「......是重视&b&以心击心&/b&吗?」&br&&br&「是的。」&br&&br&我与老师相视而笑。&br&------------------------------------------------------------&br&&br&感谢 &a data-hash=&a1a013d7152b& href=&//www.zhihu.com/people/a1a013d7152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江柘& data-tip=&p$b$a1a013d7152b& data-hovercard=&p$b$a1a013d7152b&&@赵江柘&/a&邀请。
前几日与老师闲聊。结束上一个话题之后,我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而后,老师突然问我:「澪,你可知道,剑道里面练得最多的为何是打面吗?」 我一下子被问住了。 为什么平日练习里,练的最多的是打面呢? 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啊......老师来自于剑术传承家庭…
&p&当柳生十一郎到俞听话府门口的时候,正听到里面杀猪似得惨嚎。&/p&&p&“老婆大人,我昨天真的只是跟人喝酒吹牛逼,很单纯的!要是我去了翠微楼,就咒我天天吃老婆大人的菜……啊啊啊卧槽,老婆大人我不是说你做的饭难吃,真不是!”&/p&&p&柳生十一郎愣在门口,不知道是该敲门,还是该转身离去。&/p&&p&他抬头看了看,牌匾上的确是偌大的俞府二字。&/p&&p&俞大猷的俞。&/p&&p&好在柳生十一郎并没有等多久,府门就被嘭的一声撞开,一个瘦骨嶙峋,满身酒气的中年汉子就给扔了出来。&/p&&p&柳生十一郎侧身闪过,感到一阵杀气直逼眉睫,骇了一跳,连忙后退一步握刀前望。&/p&&p&一个柳眉倒竖,一脸泼辣的妇人掐腰站在门口。&/p&&p&“俞听话,今天你出了这个门,就别他娘的再想回来!”&/p&&p&柳生十一郎又骇了一跳,低头看着自己脚边的汉子,竟然就是俞大猷的后人,赫赫有名的荆楚长剑的传人。&/p&&p&俞听话哭丧着脸,抬头看着妻子道:“老婆,我没想出去啊,你非把我扔出来,我能进去不?”&/p&&p&“进来?给老娘用出荆楚长剑老娘就让你进来!你看看你,还有脸说自己是俞大猷的后人?城里的小卒子都配荆楚长剑了,你连挥两下都挥不动!我爹当时真是瞎了眼,竟然把我嫁到你们家,我也真是瞎了眼,就没看出你是这么一滩烂泥……”戚家的小姐絮絮叨叨说着,一旁的柳生十一郎耳朵都要起了茧子,忍不住拦在俞听话前面。&/p&&p&“这位夫人,鄙人柳生十一郎,久闻俞府盛名,特从东瀛而来,想一会荆楚长剑。”&/p&&p&柳生十一郎剑眉星目,面如冠玉,这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任是半老徐娘还是闺阁少女见了他都要忍不住倾倒。&/p&&p&戚家的小姐,也就是俞听话的夫人却还只盯着柳生十一郎,一脸看傻逼的神情。&/p&&p&柳生十一郎但觉无比尴尬,只想着不论输赢,赶快打完了这一战,速速脱身就好。&/p&&p&忽然十一郎感觉后面有人拽自己的衣角,他回头看去,发现是满脸堆笑的俞听话。&/p&&p&“怎么?想打赢荆楚长剑,搏个名声?我俞听话别的不行,这个包你满意!”俞听话拍了拍身上的土,一下站了起来。&/p&&p&俞夫人罕见的没有说话,只是一脸鄙夷的望着俞听话。&/p&&p&柳生十一郎心道虽然这俞听话惧内,但显然还是有武人风骨的。于是稍退两步,摆了个起手式道:“请!”&/p&&p&俞听话一脸无奈,伸出手来道:“你这人没打听清楚行情?打败荆楚长剑俞家传人,须付白银二百两,要不然……你打死我也没用,最后你还要被押去见官,明白了吧?”&/p&&p&柳生十一郎怔在那里,感觉自己的三观被颠覆了。&/p&&p&“可能……你也没打听清楚行情,我已经击败了武当少林点苍万梅山庄……你这里是最后一地,我是肯定要打的。就算你不想打,中原武林也一定会逼你打,你收不到钱了。”柳生十一郎低沉的说着,对中原武林失望至极,默默的转身离去。&/p&&p&俞听话看着柳生十一郎走路的步伐,每一步都是一尺二寸,不多不少。&/p&&p&俞听话的眉头扬了扬,然后忽的感到耳朵一痛,被自己老婆拉进了府门。&/p&&p&刚刚踏进府门,戚小姐还顾不得骂,便听到城里一声巨响,好像是城门被人砸了一个大洞一般。&/p&&p&这种声音戚小姐以前经常听到,不过都是自己家里的将军领兵征战,她提着银鞭偷偷躲在后面看到的。&/p&&p&俞听话也听到了这声大响,一脸兴奋的跑出去,刷的一声又跑了回来,紧紧的关上了府门。&/p&&p&“老婆,好像是倭寇破城了!”&/p&&p&继而俞听话又脸色惨白道:“不会是那个柳生十一郎怪我不跟他打,就派倭寇过来了吧?”&/p&&p&“放你娘的屁,给老娘在家等着,我去看看。”戚小姐四处看了看,一把抓起墙根里窝着的银鞭,大步出门。&/p&&p&俞听话上前跟了几步,便被戚小姐一脚踹了回去,“给老娘好好看家!”&/p&&p&俞听话摔了一个屁股墩,欲哭无泪,暗想自己祖先的荣光真的是被自己丢光了。&/p&&p&不过俞听话又转念一想,祖上的荣光算个屁啊,偌大一个宅子,只有一个仆人兼顾多职。除了闲着找事的武林人士,和一些初出茅庐的混小子,还能让自己骗点钱,他早想把宅子卖了了事。&/p&&p&直到指腹为婚的戚家小姐过来,自己浪荡二十年的生活才算终于结束。&/p&&p&想着自己的苦日子,俞听话拍了拍身上的土,愁眉苦脸的站起来,走到门口张望着。&/p&&p&当年自己也和老婆在街上散过步,那是多少人都曾向往的金童玉女啊,老婆,你要是出门挂了,我可听谁的话去。&/p&&p&“阿福,晚上做两个人的饭,等我们回来。”&/p&&p&于是俞听话吩咐一声,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了府门,冲着城门便冲了过去。&/p&&p&有道是,风萧萧兮。&/p&&p&易水寒。&/p&&p&易水寒不是寒冽江水,而是一个人,一个俞听话曾经见过的人。&/p&&p&点苍山的剑道宗师,此刻正站在长街上,左右两侧还有一个道士一个和尚,严严实实的堵住了俞听话的路。&/p&&p&“阿弥陀佛,这位道长乃是武当掌门,太极剑能挽瀑布之水,道号玉泉。”&/p&&p&“无量天尊,这位神僧乃是少林主持,伏魔降妖能通天彻地,法号无尘。”&/p&&p&俞听话听完两人的相互吹捧,看了看三人的体型,感觉自己冲过去的可能不大。&/p&&p&“三位大佬,你们千里迢迢跑到这东海小城来干嘛?如果想来喝茶,还请稍待,要不……你们帮我去把我媳妇拉回来,我白送你们三杯茶!”俞听话眼前一亮,握住易水寒的手,“我知道,三位大侠一定是侠肝义胆,听闻这附近有倭寇作乱,所以仗义援手,来,小子给三位大侠带路!”&/p&&p&俞听话用力扯着三人,一个都没有扯动。&/p&&p&“俞施主可想力挽狂澜,拯救这满城百姓于水火之中?”无尘忽然问道。&/p&&p&俞听话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p&&p&“俞施主可想重振先祖威名,重振夫纲?”玉泉子笑容可亲。&/p&&p&俞听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前面半句可以,后面半句我怕被我老婆听到,我会死的很惨。”&/p&&p&易水寒冷笑:“俞将军的脸,真是被你丢光了,若不是荆楚长剑曾威震武林……哼,柳生十一郎就在城门,若是你杀了他,还算捡回你先祖的几分颜面!”&/p&&p&“俞施主,那柳生十一郎勾结倭寇,正是你力挽狂澜之机会!”&/p&&p&“放心,我等都会替你掠阵的,听话。”玉泉子微微笑着,手已经握上了剑柄。&/p&&p&俞听话感到一阵寒意袭遍全身,吓了一跳,连连点头,奔向城门。&/p&&p&身后三大高手如影随形。&/p&&p&俞听话在心里问候了这三个人祖宗十八代的女性亲属,战战兢兢的到了城门附近。&/p&&p&柳生十一郎正拿着他那柄武士刀,一点点擦着上面的血迹,而他身边,则是气喘吁吁的戚家小姐。&/p&&p&两人同靠在城门洞里,城门附近已经死了无数的官兵,官员们早抱头鼠窜,不知所踪。&/p&&p&俞听话发现,城门是从内部破坏的,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能打退倭寇的第一次进攻,自家老婆也是蛮拼的。&/p&&p&身后一阵寒意袭来,老和尚戳了戳俞听话,俞听话勉为其难的向城门洞挪去。&/p&&p&柳生十一郎看了眼俞听话,目光就径直掠过俞听话,望向了后面的三个人。&/p&&p&“我就知道,你们不会这么简单的让我离开。”柳生十一郎已经站起,横刀身侧。&/p&&p&易水寒冷笑道:“我们怎么不会让你离开,只是这中原还有荆楚长剑,你总要跟他见个分晓才是。”&/p&&p&俞听话笑得比哭还难看,瞅着老婆道:“老婆,我想回家……”&/p&&p&戚家小姐也顾不上数落老公,猛地窜起来,一把抓过俞听话,“你们三个老不死的,输了不就输了,俞听话是个什么窝囊废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从他接任俞家就再没赢过一次,打什么打?”&/p&&p&“柳生十一郎勾结倭寇,人人得而诛之,俞施主不过先行一步,我们自然会从旁掠阵。”无尘双手合十,慨然说道。&/p&&p&戚家小姐神色古怪,望着柳生十一郎道:“可是……刚才他还帮我们御敌,杀了数十个倭寇。”&/p&&p&玉泉子摇头道:“自古大奸大恶者,皆如大善,不可轻信。”&/p&&p&柳生十一郎低头看刀,沉声不语。&/p&&p&城门外的倭寇也静了下来,下一波进攻马上便要开始了。&/p&&p&俞听话摸了摸鼻子,在老婆耳边道:“媳妇,我怎么觉得,是这仨人怕被十一郎打得丢了面子,要强留他一命啊?”&/p&&p&戚家小姐破口大骂:“你就是这么想,也别他娘的说出来啊!”&/p&&p&“哦……反正已经说出来了,就再猜一猜,如今柳生十一郎打遍天下无敌手,早成了一群江湖子弟的偶像,仅次于荆楚长剑的在下……嘶,老婆你等等,别揪耳朵,这么多人你给我点面子啊……“&/p&&p&”你瞪我干嘛,瞪我我也要说啊。这三位大侠引来的倭寇,想给柳生十一郎灌一个身败名裂,让我去装个公平决斗的名号,其实杀起来也没人注意是不是公平决斗。这些骗小孩的把戏,我再听话也不能什么都听啊。”戚家小姐眼角藏着泪水,狠狠甩开揪着俞听话耳朵的手,背过身去流泪。&/p&&p&俞听话望着俞府的方向,忽然感慨万千,“先祖打击倭寇无数次,却终究不能灭除倭寇的踪迹,因为倭寇不在东瀛,而在中原,而在人心啊。十一郎,你说是不是?”&/p&&p&“是。”柳生十一郎回答的很简洁。&/p&&p&三位大侠相互看了眼,无尘叹气道:“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p&&p&老和尚双双手尚未合十,一句话尚未说完,双掌便猛地冲戚家小姐拍了过去。&/p&&p&“卧槽!”俞听话赶忙抱着媳妇向旁边跳开,绊住了一具尸体,噗通一声,二人双双倒在了地上。&/p&&p&老和尚一掌之后本还有无数变招,就被俞听话这踉跄倒地,统统憋了回去。&/p&&p&易水寒跟玉泉子已偷偷到了柳生十一郎身侧,本已准备双双出手,易水寒却突然发现了什么,一声惊呼:“大师小心!”&/p&&p&玉泉子也微微一怔,眼珠一颤便想回头。&/p&&p&分心一刹,玉泉子便感到气息一滞,掀海摧山的杀气泼面而来。&/p&&p&耳边传来那声惊呼之后,老和尚猛然回头,恰好见到那道刀光闪过。&/p&&p&柳生十一郎动手了。&/p&&p&一刀斩过,便如披风斩浪,玉泉子太极剑还没拔出来,便已经被在喉间抹了血痕。&/p&&p&老和尚却觉得那抹血花如此灼热,如此之近。&/p&&p&那不是玉泉子的血,是自己的,似乎前一刻有清风拂山岗,飘然从他颈边擦过去。&/p&&p&他艰难的回过头,发现俞听话双手握剑,握着一把城中守卫人人配备的荆楚长剑,剑锋上,鲜血滴答。&/p&&p&俞听话抱歉的一笑,尴尬道:“好久没碰剑了,有点慢,下次我会注意的。”&/p&&p&老和尚伸手指着他,一字字蹦道:“你,怎,能,说,谎!”&/p&&p&噗通一声,老和尚,扑街。&/p&&p&易水寒骇了一跳,瞪着俞听话道:“你,你,你会用荆楚长剑?”&/p&&p&“废话,俞大猷的后人不会用荆楚长剑,你特么在逗我?”俞听话一剑在手,忽然变得不太一样了起来。&/p&&p&“那,那你为什么……”易水寒不知道说什么好,十几年间,无数人上门挑战,全被俞听话五十两银子卖出去了一个赢家的名头,荆楚长剑的名声早已烂的不能再烂。&/p&&p&既然他会用剑,还能一剑杀了无尘,当是绝顶高手,为什么要自损俞家威名?&/p&&p&“不为什么啊?你有没有听过神剑山庄的三少爷?我反正听过,那么多年,那么多人都要去他家挑战,他还会失手杀掉不少人,你说这是何必呢?他不喜欢杀人,还非要维护神剑山庄的荣耀……”俞听话啧啧的摇了摇头,昂然笑道:“先祖的荣耀,是在杀场上搏杀而来,是笑看风浪迷天地,静拨盘针定夏夷,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诶?”&/p&&p&俞听话本来还想教育教育易水寒,发现易水寒已经放足飞奔,要跑向城外。&/p&&p&柳生十一郎一脸平静的望着俞听话。&/p&&p&俞听话老脸一红,身子像猿猴一样腾起,在戚家小姐大骂小心点的声音里,荆楚长剑如一道长虹,钉在了易水寒的后心。&/p&&p&俞听话又拔了把剑慢悠悠的走回来,跟柳生十一郎和老婆并肩站在城门洞内。&/p&&p&倭寇又已喊杀着冲了上来。&/p&&p&“这仗打完,我还是要跟你比武。”柳生十一郎盯着前面倭寇说着。&/p&&p&“直接比不就行了,谁废掉或杀掉的倭寇多,谁就赢,怎么样?”俞听话扬眉问着。&/p&&p&柳生十一郎嘴角抽动了下,“我也是东瀛人。”&/p&&p&“废话,我还是中原人呢,老和尚贼易水我不还是干了?”&/p&&p&“……好,比!”&/p&&p&俞听话哈哈大笑起来,跳到老婆身边,一把搂住,“我们二对一,你小子输定了!”&/p&&p&戚家小姐寒着脸,揪起俞听话的耳朵,把这荆楚长剑的传人,扯出老远,一脚踹到了城门洞外。&/p&&p&“骗老娘这么多年,快点打完,回家准备搓衣板!”&/p&&p&夕阳西下,一片鬼哭狼嚎。&/p&&p&解锁新成就,不开专栏的系列文,后文如下:&/p&&p&柳生十一郎外篇&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长得帅却没有女朋友是什么体验? - 房昊的回答&/a&&/p&&p&第三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冷兵器时代长杆武器是最强近战武器吗? - 房昊的回答&/a&&/p&&p&第四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一见某人,便误终身」的故事? - 房昊的回答&/a&&/p&&p&戚家小姐外篇&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原以为已经不在乎的事情,当发生时你却在乎的想掉眼泪,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 房昊的回答&/a&(略坑)&/p&&p&俞听话外篇&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的? - 房昊的回答&/a&&/p&&p&结束篇&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是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房昊的回答&/a&&/p&
当柳生十一郎到俞听话府门口的时候,正听到里面杀猪似得惨嚎。“老婆大人,我昨天真的只是跟人喝酒吹牛逼,很单纯的!要是我去了翠微楼,就咒我天天吃老婆大人的菜……啊啊啊卧槽,老婆大人我不是说你做的饭难吃,真不是!”柳生十一郎愣在门口,不知道是该…
居然没有人说短跑。。。
居然没有人说短跑。。。
谢邀~&br&&br&问题挺有意思的,只是设计不是很完善。&br&&br&讨论问题,必须在同一个基础上讨论,不然就是鸡同鸭讲。所以这问题的基础,就是先清晰问题是建立在什么环境下的,是战争还是一对一的比武,也就是所谓的军阵战斗还是江湖较技。&br&&br&&b&我姑且默认为题目问是军阵战斗环境。&/b&&br&&br&&b&实际上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除去射远器,其实基本就只两大类武器:长杆(刀、枪),短柄(刀剑、鞭锏锤)。&/b&&br&&br&不过剑这种东西,自钢铁刀剑普及起,也就是大约自汉代起,就基本退出战阵了,逐渐成为仪仗器和身份象征。原因很简单,面对被甲敌人,实在没有必要双刃,有一面刃可以砍,有个足够破甲能力又坚固的刃尖,就足够了。所以,用刀足矣。剑这种制造成本大大高于刀、性能实际几乎没什么差异的武器,就让它成为高冷小公举,在一边傲娇现实自己的高贵就可以了。&br&&br&也因此中国自汉代起,一直到隋唐,制式军阵短柄武器几乎就这一种:环首刀。&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0ef1aede68_b.jp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0ef1aede68_r.jpg&&&/figure&日本正仓院藏隋唐七星刀。&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c95dcffc41ba85ce50b327d7de94650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c95dcffc41ba85ce50b327d7de94650_r.jpg&&&/figure&西安考古所藏唐代金柄水晶坠剑形刀。&br&&br&单刃刀,已经足够满足战争需求了。也所以它的形制,在中国几乎被固定了足足千年——直身,单刃,刀尖呈135度折角。&br&&br&135度刃尖折角,这是个用于穿刺破甲和撬压的最坚固的力学角度,也是一个一直被很多人忽视的非常重要的细节。当一支军队大规模使用这种刃尖结构的直身刀时,就意味着他们对手的铠甲,很难以劈砍方式破开,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穿刺破甲。&br&&br&所以他们的刀身才是直的,便于穿刺发力。而这种135度角折角刃尖,既提供了穿刺需要的锐利,又具备足够的力学强度,不至于破损和折断。&br&&br&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步兵主战刀具。&br&&br&而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有相当部分军队用的战术直刀,依然采用了这个角度。他们追求的,也同样是刃尖具有足够的穿刺能力,和强悍的撬压强度。&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96f47d65dfcc3f170f4f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96f47d65dfcc3f170f4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0d48eb9a87d962ff22fcba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0d48eb9a87d962ff22fcb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f650f56bc523bab5a6fa35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f650f56bc523bab5a6fa35_r.jpg&&&/figure&&br&不过短柄刀这种武器,通常在战场上是不会单独出现的,和它一起的,多半还有另外一样东西:盾。&br&&br&我这里说的是标准的步兵短柄刀兵种,这种兵种基本都是刀盾组合,除非它还担负着其他功能,或是特种兵种,譬如陌刀手,这类都属少数例外,暂且不论。&br&&br&刀盾手对长枪兵,由于盾抵消了长枪的距离优势,因此双方的胜负就成了五五开,任何一方都不会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很典型的相生相克、相爱相杀。&br&&br&敦煌的唐代演武图,标准的长枪阵VS刀盾阵。&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1ed1fd374e2e18ab0a0f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figure&至于其他的短柄打击类钝器,鞭锏锤这种,在战场有,但毕竟数量比较稀少,也不是主战制式兵器,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有机会可以单独说说。&br&&br&短柄武器说完,说长杆兵器。&br&&br&&b&古代主战长兵,其实就一种:长枪。&/b&&br&&br&中国史上,长柄战刀成为军队列装的制式武器,至少是在宋,而且多是仪仗器,实战使用非常少。真正大规模投入实战和列装的,是清朝的南方绿营水军,当时出现了一种没有格的、刃尖带反刃的刀矛,刃长一般在一尺多两尺的样子,样子有点像矛,但实际是刀,这种武器主要用于水战。&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456b415e74f0ca928e6eeb_b.jpg& data-rawwidth=&765&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456b415e74f0ca928e6eeb_r.jpg&&&/figure&&br&因此长枪是我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泛的主战制式长兵。这也是称它为兵中之王的缘故。&br&&br&不过这种称呼,大多是形容其兴盛和重要性,并无真正的等级划分含义,譬如百兵之帅什么的,也是一样的修辞手法,没什么等级含义。千万不要用这种修辞去排列位置,那就玩笑开大了。&br&&br&在刀盾组合面前,枪的距离优势就不太明显了,而且还要防备被对手近身。&br&&br&不过不要以为枪被近身就没用了,不要忘记人家两只手是可以前后移动的。只要前手向前移,是可以进行有效的近身肉搏的。&br&&br&来看看古代的枪可以长成什么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8f13e4d0e46aa464a0e_b.jpg& data-rawwidth=&482&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8f13e4d0e46aa464a0e_r.jpg&&&/figure&这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一种长兵,一般我们认为它是槊的一种,应该可以算日本大身枪的鼻祖。&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4be48bb223fb3f9bbeccb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4be48bb223fb3f9bbeccb_r.jpg&&&/figure&这是杆宋--明时期的长枪。这种样子的枪,存世不少,结构都相差无几。&br&&br&图中这杆枪,我上过手,非常沉重,当时一起的还有一位亚洲武术锦标赛的枪术亚军,我特地喊他也使一下,当时有两杆这种枪,我们一人一根对了几下。我们共同的结论是,以现代武术,无论什么流派和套路,都压根用不了这种枪。太重是其一,二是根本没有相应的技法来发挥如此长的枪刃和它前部的打击锤,对现代武术来说,这枪就是个废物。反过来,现代武术对这种古代军阵实战用枪来说,也是废物。&br&&br&正好前几天和一位当红动作片明星前武术运动员商谈拍动作电影的事,在扯闲篇的时候他说起自己其实最擅长的是枪术,我就顺口说了句,我打根枪头给你吧,结果他说,你们这种枪头我没法用,太重,舞不起来。&br&&br&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br&&br&恩,肯定不是贬低武术。&br&&br&我的意思是,现在的武术枪法,几乎没有军阵技了。都是江湖技艺。譬如抖大杆子之类,我给你装个这种枪头你抖给我看看……还要提醒的是,这种枪的枪杆,全都是硬木的,压根没法抖。其实不止枪术,几乎所有武技都不太有军阵技艺流传了,有的少之又少。&br&&br&明末枪术宗师石敬岩的说,战阵用枪,最好的就是铁杆枪了。戚继光也说,军中用枪,杆子必须根粗腰硬,其他都是不合格的。也就是说,软不拉几抖一抖乱晃的枪杆子,和军阵无关,那是江湖人士耍的东西。&br&&br&所以碰上这种大枪,近身也没太大便宜可占。一是人家枪头其实就是个双刃剑,前手稍微移一下,横拦竖劈就是双手大剑,短兵一样奈何不了他。二是军阵之上,没有那么时间给你折腾,也就是一两下的事,一排这种长枪迎面杀来,你除了躲在盾后还是躲在盾后,什么闪赚腾挪之类,你要敢用,直接就是满身枪眼的下场。&br&&br&来,看看密集长枪阵……你闪一个给我看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e1bd07e305527cdd80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e1bd07e305527cdd801_r.jpg&&&/figure&&br&有人就要问了,既然两种兵器对上,都没什么明显优势,那为什么还有短柄和长柄武器之分,干脆统一一种就可以了,还省事。&br&&br&答案是因为用途差异。譬如对上骑兵的时候,显然长枪阵有明显优势。但骑兵部队的冲锋被长枪阵阻止以后,肉搏格杀就需要刀盾手上了,所以不能统一。长短兵器,各有各的用途。&br&&br&&b&所以最普及的军阵武技,在古代就是短柄的刀剑法,和长柄的枪法这两种了。&/b&&br&&br&&b&短柄刀盾手和长枪手,是一对永远相爱相杀的冤家兄弟。&/b&&br&&br&至于这个问题:&br&&blockquote&如果是因为长杆武器不方便携带,有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法律规定允许带刀剑禁止长杆的吗?&br&&/blockquote&&br&我以前也说过,有,是&b&我国宋代,当时允许百姓带短柄短砍刀,不许用长杆砍刀:&/b&&br&&blockquote&&p&在《宋会要辑稿·兵》中,有仁宗年间的一份诏书,其曰:“仁宗天圣八年三月诏曰:川陕路不得造着袴刀。利州路转运使陈翼言:着袴(KU)刀,于短枪竿、拄杖头安者谓之拔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着袴。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陕路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犯者众。请自令着袴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乃可其请。”然,旋于景祐年间再启禁博刀之令,到徽宗宣和年间复又禁之。&/p&&br&&p&此记载中有一句话比较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说此刀无论安在短枪竿、拄杖头上,还是安以短木柄的,“并皆着袴”。着,做动词时为“著”的简写,通常以“安置”及“接触”解;袴,是裤的异体字,又通胯,一般指裤子或腰部以下服装。所谓“着袴”,就是别在腰间。&/p&&p&……&/p&&p&他先说倚了棍棒,之后又说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这就很清楚了,这“朴刀”平时定是带在身上,要到用的时节才拿出来装在杆棒上的,这是一种长柄砍刀,而不是短柄。&/p&&br&&p&这种形制,与前面所说宋天圣八年诏书中的“着袴刀”完全一致,只不过如果细分,“着袴刀”又可以分为两种,即在短枪竿、拄杖头上安装的叫“拔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其平时则“并皆着袴”,也就是别在腰上。&/p&&/blockquote&&br&全文比较长,有兴趣的可以戳这里:&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hanqing/& class=&internal&&《宋刀一种小考:朴刀》 - 汗青论史 - 知乎专栏&/a&&br&&br&至于1V1的江湖技,由于双方都不被甲,又没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威胁,自然可以花样百出,各种好看,但要是上了战场……我……还是上这本电影的图来结束这个问题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85ddcdcf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85ddcdcfd_r.jpg&&&/figure&
谢邀~ 问题挺有意思的,只是设计不是很完善。 讨论问题,必须在同一个基础上讨论,不然就是鸡同鸭讲。所以这问题的基础,就是先清晰问题是建立在什么环境下的,是战争还是一对一的比武,也就是所谓的军阵战斗还是江湖较技。 我姑且默认为题目问是军阵战斗环…
同意 &a data-hash=&1d840c7f21bd115d375b70& href=&//www.zhihu.com/people/1d840c7f21bd115d375b7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大卫& data-tip=&p$t$1d840c7f21bd115d375b70& data-hovercard=&p$b$1d840c7f21bd115d375b70&&@王大卫&/a& 的回答。&b&&br&&br&首先,中国古代军阵实用之刀法剑法,到明朝基本已经失传。&/b&像当时何良臣、茅元仪、宋懋澄、戚继光这些大明朝的名臣良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出奇地一致。&br&&br&&br&&b&戚继光因此在《纪效新书》第一版中干脆不录任何刀剑法&/b&,一直到第二版时,才将得自日本的刀法改良后收录了进去,定名为&b&《辛酉刀法》&/b&。同时又仿倭刀形制造制军刀,这便是现今存世不少的戚家刀。&br&&br&明中晚期,可以称得上一代宗师的顶尖武者,应该也就&b&戚继光、俞大猷、石敬岩、商敬石&/b&寥寥几人而已。再而下的,该是石敬岩这代人弟子辈的程宗猷、吴殳等人。&br&&br&但是,石敬岩的刀法……也是学的倭刀法。刘云峰是和石敬岩一起学的倭刀,之后传给了吴殳,程宗猷、吴殳的著作《单刀法选》和《单刀图说》,实际都是倭刀传承。&br&&br&倒是俞大猷的荆楚长剑,横扫当时,少林和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遗憾的是,这套剑法到最后只闻其名,最终却是没有传下来。俞爷爷只留下了一部名为《剑经》,实际全是棍法的奇怪武书,堪称不解之谜。&br&&br&所以真要说起来,这几位日本剑客,当然是和戚继光、俞大猷、石敬岩这几位一个级别的,毫无疑问是当时武道中的顶尖大宗师。&br&&br&至于小说……实在没啥好比较,都已经是小说了,还能怎么比较,怎么说都可以。&br&&br&&b&正题说完,开始扯点闲篇。以前和亲王一起写的《帝国最后的荣耀》里的一段,和这问题有点关系,摘过来大家看看,权当听故事吧:&/b&&br&&br&&blockquote&&p&南军将领入朝,在壬辰战争中并不怎么重要。但在中朝两国交流史上,将领大多为武林高手的南军入朝,却是一件大事,因为这纠缠出了一起中朝交流史上长达百年的官司。自然,对朝鲜人来说,这是件必须要“辩诬”的大事。&/p&&br&&p&吴惟忠出身于南方军系,而南方军系的两尊大神——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名将是正经的武林高手,大家也知道,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俞大猷的《剑经》,不是随便什么武将都能写出来的。&/p&&br&&p&然而,戚继光虽然在他的《纪效新书》里收录了中国很多种长短武艺,却惟独没收刀法,原因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刀法虽然很多,但“传其妙者绝寡”,所以不收,留待后人有发现者增补。而他在军中所传的“辛酉刀法”,则脱胎于他得到的日本刀法,因此在他修订的第二版《纪效新书》里,删去了他认为在军中用处不大的一些内容,譬如拳法,增加了日本刀谱等内容。&/p&&br&&p&与此同时,明朝不少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和军事理论家们,如何良臣、宋懋澄、茅元仪等人,都不约而同地在各自记叙及著作里说,中国唐宋时古军阵所用的实战刀剑法,到明已经式微,基本没人会了,或者干脆可以说就是失传了。&/p&&br&&p&毫无疑问,来自戚家军的吴惟忠,必然精通脱胎于日本刀法的“辛酉刀法”,他们对上了日本武士,这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从朝鲜战场上的表现看,似乎正宗的日本刀法并没占便宜,在白刃战中,很多时候日军敌不过明军,譬如碧蹄馆之战……&/p&&br&&p&比之戚继光,南军的另一尊军神俞大猷身上的传奇色彩,要浓重得多。&/p&&br&&p&俞大猷当年南下平倭时,曾路过少林寺,并与少林和尚们进行了亲切会谈,之后还教了少林和尚不少武艺——因为他认为当时的少林武艺有不少已经失传,有必要吸收新鲜血液。&/p&&br&&p&再说他那本武学著作《剑经》,如果只看名字,是人都会认为这是讲剑法的,可惜它偏偏就不是。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棍法,或者说什么都讲了,就是没讲剑法。&/p&&br&&p&写了一本名叫《剑经》的书,里面不讲剑法讲棍法,实在很没道理。&/p&&br&&p&俞大猷不是没文化的人,他文化好得很,易学底子比一般文人都好,著作也很多,显然在这事上,有他自己的道理在。&/p&&br&&p&那么,到底是什么道理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p&&br&&p&没人知道。&/p&&br&&p&这是俞大猷留下的一个谜。&/p&&br&&p&最讨厌的是,他还不留标准答案,所以到现在也没个大家能一致认可的权威答案。&/p&&br&&p&不过,线索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这事不算完全无解。&/p&&br&&p&我们目前知道的资料是,俞大猷本人精通剑法,而且是一种古代双手剑法——荆楚长剑。这不是剑法的具体名称,而是指流传在一定区域里的一种剑法。他那位剑法师傅在他剑法大成后,曾说他日后天下无敌矣——这话当然不太好当真。不过从他和少林寺的渊源中,可知他确实武艺过人,是当时罕见的高手。&/p&&br&&p&俞大猷南下路过少林寺的时候,进去是一个人,出来却变成了三个人。他从少林寺带走了和尚们推选出来的两个和尚精英宗擎、普从,跟随他南下学习剑法。在少林寺里的具体情况,据他自己说,有一千多号小和尚给他表演了少林武术,他看过之后,认为不少真功夫失传了,于是就跟少林大和尚说了,少林大和尚就让少林小和尚们选举了两个精英小和尚,跟随俞大猷学武去了。&/p&&p&这事很不对,里边肯定有问题。&/p&&br&&p&俞大猷看完一千多少林和尚的表演后,张口就说少林功夫不是真功夫,是花架子,那一千多号少林和尚能服气?他俞大猷又不是佛祖,能舌灿莲花几句就把一千多彪悍的少林和尚全都镇住。所以我猜测中间过程被他故意略去了,至于具体过程是什么,他不说,我们没法知道。如果按武侠小说的套路,必然是俞大将军打遍少林无敌手之类,最后才能出现这个结局。&/p&&br&&p&记载这事的,是俞大猷应少林寺和尚要求写的一篇纪少林寺修十方禅院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好后,被少林和尚带回去,刻成石碑竖在少林寺。所以其中如果有被俞大猷故意略去的情节,也很容易理解……不能这样打人脸不是?&/p&&br&&p&话说宗擎、普从两和尚,跟着俞大猷学了三年多,觉得技艺已成,要回少林寺,走前跟俞大猷请示:我们学了您的剑法,现在准备回少林去,选合适的僧人传授,以便把这门剑法流传下去,您看可以不?俞大猷慨然应允。&/p&&br&&p&又过了十三年,忽然门丁来报,门外有一和尚求见。俞大猷请进来一看,却是宗擎和尚。两人唏嘘完,宗擎告诉俞大猷,那普从和尚已经物化西去,但俞大猷教授的剑法,少林寺中已经有百多僧人精通,可以放心不会失传了。&/p&&br&&p&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两位和尚回少林前,特地向俞大猷请示了是否允许他们把剑法传给少林寺的其他和尚。&/p&&br&&p&中国武术传承规矩甚多,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两位大和尚这么做很正常。而俞大猷的那位剑法师傅李良钦,寿命特别长,一直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俞大猷平倭成功后,还特地上书为他请功过,当然,李师傅以传统的武林高手姿态,没要。&/p&&br&&p&这么一说,大约能理解俞大猷为什么把书名叫《剑经》,说的却是棍法了。&/p&&br&&p&和尚要传给少林其他和尚,尚且要请示俞大猷征求他的同意,那如果俞大猷把这门剑法直接给印刷成书大肆贩卖公示天下,那岂非成了师门逆徒?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套路,接下去多半就是师门追杀这个泄密分子等等曲折情节。&/p&&br&&p&当代武术名家,马家刀法传人马明达先生的解读认为,《剑经》里的棍法和其他武术理论,其实隐含了很多双手剑法在内,因此很可能俞大猷以棍代剑,把他那门剑法给隐藏在《剑经》里了。&/p&&p&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合理的答案。大家如果有空,不妨多去考据、索隐一下《剑经》吧,这可是真正的武林秘籍,也许会练出一个不世高手来——这可不是开玩笑……&/p&&br&&p&俞大猷除了把这剑法教给了少林和尚外,还曾选拔了一千多名能举两百多斤的精壮少年,传授这路剑法,用以平倭。而南军入朝的部队中,就有支福建兵,领兵的正是俞大猷的同乡、游击将军许国威。&/p&&br&&p&吴惟忠、许国威、骆尚志这几个武林高手,入朝之后,对朝鲜军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开始帮着训练朝鲜军队,把从戚继光和俞大猷那里学来的武艺兵法等等,倾囊相授。&/p&&br&&p&这下把朝鲜人感动坏了,天将传授的天朝兵法和武艺啊,朝鲜对此很重视,后来由官方组织,把天将所传之各种武艺兵法汇编成书,以便日后研究、学习、强国强兵。&/p&&br&&p&这事本来到此为止了,没什么好闹的。&/p&&br&&p&可在大明天启年的时候,茅元仪那本赫赫有名的巨著《武备志》出版了。在这本书里,茅元仪和戚继光等人的意见一样,认为中国古代用于军阵的刀剑法已经失传,然后又说他从一个好事者那里得了一本来自朝鲜的中国实战用双手剑谱,因此起名叫“朝鲜势法”,合共二十四势。这本来也没什么,要命的是他没说清楚那好事者是谁,也没说这“朝鲜势法”为什么就是在朝鲜的中国剑法。&/p&&br&&p&这下麻烦大了,朝鲜人知道后不干了,又要辩诬了。&/p&&br&&p&清朝乾隆年间,朝鲜官方汇编了一本《武艺通谱》,特地在序里开宗明义,对此事进行了严肃的辩诬:茅元仪在书里说中国古代实战剑法失传了,又说他从朝鲜找回了一本中国古代剑法秘籍,这事不对,我们朝鲜根本就没这东西。这剑谱其实就是他自己写的,图是他自己画的,这是他想让这本书成为畅销书的营销手段,故意制造神秘色彩,是赤裸裸的炒作。&/p&&br&&p&别说,朝鲜选手的辩诬水准还是不错的,这事很有可能。再说了,茅元仪说是从朝鲜得来的,现在朝鲜人说他们那里压根就没这东西,还出示了官方汇编做证据,会有错么?&/p&&br&&p&还真有错。问题就出在朝鲜这本《武艺通谱》上了。&/p&&br&&p&这书里,确实没有和“朝鲜势法”一样的双手剑法,但却有本刀谱,叫《锐刀谱》,是门双手刀法,一共有二十八势。如果仔细看,会发现《锐刀谱》里有二十四势刀法,和茅元仪《武备志》里那二十四势“朝鲜势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双手刀,一个是双手剑,又多了四势而已。&/p&&p&如果《武艺通谱》里不录这套刀法,这段辩诬就没破绽了。&/p&&br&&p&我估计是辩诬那位朝鲜选手又舍不得这套剑法,于是只好把剑改成刀,又加多了几势,起个大名叫《锐刀谱》混过去拉倒。这不是画蛇添足么?你这书比茅先生的晚了那么多年,打版权官司一定输的。如果要说茅先生抄了这刀法,回来改成剑法,剽窃版权,那么请朝鲜辩诬选手直说就是,只要说你居然把我们朝鲜刀法改头换面说成剑法,拿去忽悠自己同胞,然后把原版刀法拿出来示众,茅元仪肯定臭大街。&/p&&br&&p&可惜朝鲜选手不但没有拿出原版刀法、剑法,偏要楞说朝鲜压根没这剑法。因为他自己知道,朝鲜根本就拿不出所谓的原版朝鲜双手刀法,不然早拿出来了,完全没必要一面说茅元仪造谣矢口否认朝鲜没有这东西,一面却放了一本与“朝鲜势法”一样的《锐刀谱》进去而不声张。因此我判朝鲜选手辩诬失败。&/p&&br&&p&以我想来,这《锐刀谱》要么原本是中国传授过去,朝鲜选手为了辩诬,于是悄悄改头换面一番弄成刀法,以便证明茅元仪撒谎;要么是他们从茅元仪书里抄去后,改头换面放进书里——这种可能性有,但实在不太大。总之,不管怎么来回倒辙,这东西都肯定不是朝鲜的,无论选哪条,最后都只能判定茅元仪说的是真话,这“朝鲜势法”必然是中国传过去的。&/p&&br&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南军将领们留在朝鲜的俞大猷双手剑法——荆楚长剑,或者是其中一部分。这个结论,是有点不确定的,但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比较大,或者说非常大。&/blockquote&
的回答。 首先,中国古代军阵实用之刀法剑法,到明朝基本已经失传。像当时何良臣、茅元仪、宋懋澄、戚继光这些大明朝的名臣良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出奇地一致。 戚继光因此在《纪效新书》第一版中干脆不录任何刀剑法,一直到第二版时,才将…
&p&谢谢各位的支持!!自从我最后一次编辑这篇回答以来我对剑法体系的认知也有了一些改变。有空我会慢慢更新。&/p&&p&主要的一些修正:文章中出现“凡是”,“肯定”,“一定”,“必定”等词汇的表达立场的句子时,一定不要把它们当回事。当初我写回答的时候太“武器决定论”了,认为各方面设计更优秀的刀剑一定比设计差点的刀剑在打斗中更占优势,但实际上也并非一定如此。&/p&&p&武器优秀的设计其实容易让使用者产生一种不好的安全感和依赖感而减少防备心,这种心态是很容易让人走向失败的深渊的。比如长剑vs military sabre的时候,长剑往往长很多,也更重,德系的武器体系中注重防御的同时反击(counterattack,后文有讲),整体上来说对付military sabre应该有压倒性优势。可实际打起来优秀的military sabre剑士可以通过一系列招式来让长剑使用者觉得自己拥有这些武器上的优势而感到很安全,然后却败在对方的刀下。举个例子:military sabre做一个假动作[砍]向长剑,长剑习惯性得使用[zornhau counterattack 刺击](自己比对方手更长,防御同时反击,照理来说自己胜算很大很安全),但对方的攻击只是假动作,之前的[砍]到一半立刻变入左hanging guard 对长剑的[zornhau counterattack 刺击]进行[防御反击]直接砍对方的手。但由于长剑觉得自己胜算很大,对[zornhau counterattack 刺击]之后的棋局并没有太多思考,面对对方的防御反击时没有过多准备而无法及时防御而被斩下。。。。。。&/p&&p&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武器性能不对等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发生,比如rapier vs 各类刀剑,poleaxe vs 长剑等等,先不一一细说。&/p&&p&---------------------------------------&/p&&br&&br&&p&更新于22.12.2016&/p&&br&&p&先说一下后文中经常会出现的术语以及武术系统,几乎所有的西方武术都是基于这个系统所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招式/动作/概念都可以由这套系统来概括。不想看的话可以先跳过,后文遇到类似的词汇可以回过来看。&/p&&p&&b&Tempo&/b&: 欧洲武术系统中打一个招式所需要的时间的单位,比如普通攻击一般都为一个tempo,防御一下别人再反击为两个tempo,等等。如果招式中自己的tempo比敌方少的话,自己就可以比敌方先打中对方,为上策。&/p&&p&&b&Parry-riposte(防御-反击): &/b&即“防反”,别人打过来的时候用武器挡住对方的攻击,然后趁势反击对方。
防反一般需要用掉两个tempo,即防御一个tempo,接下来的反击一个tempo&/p&&p&&b&Counterattack:&/b& Counterattack的概念就是防御自己的同时攻击对方,可以理解为同时进行防御与反击。一般性做法就是敌方攻击的时候用剑的护手挡住对方剑的前端同时刺向对方。Counterattack一般只需要用到一个tempo。
Counterattack一般非常难练但也非常有效。难练是因为counterattack的招式需要在敌方攻击的同时使出,也就代表着自己要能很快分辨出对方的招式是什么,也对距离的感知有极大的要求。有效是因为成功使出的话,敌方完成攻击动作的时候自己就死了,没有任何防御以及防守机会。&/p&&p&&b&Feint(假动作)&/b&: 字面意思。对着敌方一个部位出虚招,诱骗对方往那个部位防守而暴露要害。假动作一般需要一个tempo,动作幅度小可以做到半个tempo。&/p&&p&&b&躲避+反击:&/b&字面意思。闪避对方的攻击然后反击。整个动作需要两个tempo,躲避一个tempo,反击一个tempo。&/p&&p&&b&躲避的同时反击:&/b&和counterattack很像,不过这次是自己闪避的同时攻击对方,整个招式只需要一个tempo。运用恰当也可以一招制敌,但同时自己也非常危险。(这应该是最危险的一类招式了,要使出来必须对距离以及时机有着非常精确的把握,搞不好很容易出现敌我双方同时命中对方而双亡的情况。)&/p&&p&&b&Binding & Winding:&/b& Bind指两剑相交,wind指两剑相交之后在对方剑的位置上滑动来获取opposition的动作,常见于长剑于单手剑、messer以及rapier的剑法。后期的双手大剑,military sabre以及smallsword都几乎不存在winding。&/p&&p&&b&Opposition:&/b& 击剑时的一种状态。一般描述为“得到opposition”或者“失去opposition”。得到opposition的意思是此时自己的剑对对方有威胁而对方的剑对自己没有威胁,反之亦然。最经典的获得opposition的例子就是用自己靠近护手一段来bind对方靠近剑尖的一段来获取力学上的优势。(自己有更大的力臂)
很多时候击剑都是围绕着opposition来的,理想情况下,不管谁进攻,有opposition的一方会安然无恙,没opposition的一方就会被命中。&/p&&br&&p&&b&欧洲几乎所有的武术招式都是基于这个系统之上的,不过每种武术的侧重都有不同。&/b&非常非常笼统得来说,我认为欧洲剑法有这么几个派系:&/p&&p&1. 古老的i.33单手剑+小盾派系,独树一帜。&/p&&p&2. 以Johannes Liechtenauer为主的长剑、单手剑、messer、擒拿、匕首、斧戟、长矛派系。&/p&&p&3. 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sidesword, rapier, 以及后期的smallsword和现代击剑&/p&&p&4. Military sabre,从上述派系中独立出来。&/p&&p&5. 波兰佩剑Polish sabre派系,独树一帜。&/p&&br&&p&&b&以上派系于派系直接的区别比较大,而一个派系中不同武器之间的打法、运用的差别比较小。&/b&&/p&&p&&b&1.&/b& i.33派系是整个欧洲也是全人类发掘出的剑术手稿中年代最久远的,可惜大家都没有发现它的前者和继承者,因此目前为止i.33独树一帜,其中用的不少防御姿势和理念都比较独特。整体来说i.33特别喜欢binding之后的winding,打起来敌我双方的剑基本搭在一起滑来滑去感受对面的力,给对面施加压力,突然改变压力从另一个方向打击等等,打起来节奏不快,很有那种“听剑”的感觉,更加像下棋。 (不过总体来说i.33是两个人决斗用的剑术,同样的方法不适合打仗中使用,也不适合一对多的时候使用,其实是比较有局限性的。)&/p&&br&&p&&b&2.&/b& 这条体系非常得长,可以说中世纪晚期战场上以及民间决斗用的体系都来自于这一条。很多不同年代的剑术大师都可以看到借鉴前者的细节,甚至Liechtenauer刻意不谈的五个“大师级隐藏剑法”被他之后的大师毫无避讳得写于他们自己的剑法中。。。。。。其中不少武器之间甚至有几乎相同的招式以及套路的名称,最著名的就是Zornhau这种counterattack刺击,以及Krumpau这种防御方式,长剑,单手剑,messer都能使用这招。&/p&&p&长柄武器由于武器本身的特性,打起来与剑不太一样,但基本的步伐还是一样的。这一体系中的特点就是每劈砍一次转一下腰,劈砍的能量主要由手臂以及腰来提供。因此几乎所有的剑法都是左右对称的(本来在右边,砍一下就变到了左边,再砍一下又变到了右边这种左右来回),剑士要同时熟练掌握左右两个方向的技巧。这个派系中同时很注重保护持剑的那只手,一般都会把武器藏在身体中间甚至后方来防止对放突然对自己的手部发动袭击。&/p&&br&&p&这个派系中比较经典的宗旨就是剑法,枪法于擒拿合为一体,并且不同距离有着不同的打法,其中最近的距离打法就是擒拿了。很多时候打着打着有人上前了一步距离近了大家就会开始用武器擒拿把对方摔倒。擒拿的套路也非常深,手段十分毒辣。各种踢蛋,反踢蛋,以及那种能直接摔断对方头颈的率应有尽有,甚至Leckuchner的messer剑法中有包括不少在擒拿重空手夺白刃以及反擒拿,反空手夺白刃的招式,还有不少能把对方制服但不把对方致死的招式,非常高级。&/p&&br&&p&&b&3.&/b& 文艺复兴开始时,剑的护手也越来越复杂,从普通长剑的十字护手一步步发展成为rapier那种复杂护手(complex guard,rapier经典护手是那种十字护手上面有两个保护手指的环[finger rings],侧面还有两到五条保护手心和手背的环[side rings],下面还有纵向保护手腕的环[knuckle bowl])。这种复杂的环能够非常有效得保护自己的手,从而这个派系放弃了把手藏在身后的习惯以及劈砍一下转一下腰的习惯。(护手甚至成为了防御对方攻击的最佳格挡位置。)因此这个派系的防御姿势与现代击剑比较像了:一腿在前一腿在后,武器永远伸在前方面向敌人,打的时候不换方向,劈砍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手腕。&/p&&br&&p&这个派系中的rapier打斗非常残暴,由于武器设计和剑法的先进性导致民间决斗中的致死率超高。rapier打斗看起来和现代击剑有点类似,就是那种上一秒还在试探对方下一秒还没看清就有人死了那种感觉。&/p&&br&&p&&b&4.&/b& Military sabre,总体来说和上述side sword, rapier派系一样,但后文会说这个派系的宗旨与前一个派系不一样,剑法被标准化并简化,抛弃了counterattack这种同一时间的防御反击,增加了对假动作的运用。打起来也像下棋一样一步一步比较有节奏感。&/p&&br&&p&&b&5.&/b& Polish sabre。不太了解这一体系,但也非常深。&/p&&p&整个欧洲体系都不喜欢打下半身。在所有的派系中,直接攻击对方的下半身会让自己的上半身包括头部完全暴露,而对方只要一个躲闪的同时反击你的头就废了。在古老的i.33派系中防御姿势准确的话甚至在能达到对方上半身的距离上打不到对方的脚。唯一能安全攻击对方脚的时候只有自己用小盾暂时挡住对方武器的时候。我不知道其他文明的剑法中是不是有着类似的情况,不过想想还是很有意思。&/p&&br&&p&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每一种武器的特点以及历史:&/p&&p&1. Rapier剑术,专注于一对一的单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38e12bcfabffee4d068bb4_b.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1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9&&&/figure&&p&Rapier,有人说中文可以翻译为迅捷剑。对此我不是非常确定,所以我还是先用英文替代吧。&/p&&p&Rapier是一种单手剑,擅长刺击不擅长劈砍,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决斗发展而来,(大概16世纪开始出现基于rapier的格斗)是一种专注于无盔甲单挑的剑法。&/p&&p&Rapier的剑刃为直刃,左右对称。全剑长度往往超过1米,平均在1.3米长左右,重1.2kg左右,属于一种比较重的剑。应该可以说在欧洲刀剑中,它是单手剑重最重的一种。&/p&&p&Rapier剑柄之前的护手设计往往比较复杂,有三个圆圈加一个十字护手的(cross guard with three rings),有贝壳状的(shell),也有杯状的(cup),还有英国常用的Pappenheimer形状,很像贝壳。&/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0eeecae662fc09aa56bb88b4f72dbf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0eeecae662fc09aa56bb88b4f72dbfb_r.jpg&&&/figure&&p&Rapier对打&/p&&p&Rapier对打的姿势看上去与今日的击剑运动有几分相似,但整个剑术的其实区别还是蛮大的。rapier更长更重并具有一定的劈砍能力和更多的实用招式。由于理念的不同很多细节和规则上的差异就体现出来,比如对重心的控制,有效技击的部位等等。在招式上,rapier的系统中充斥着大量的counterattack(防御的同时反击)与躲避+反击和假动作的使用。普通的parry-riposte(防御-反击)反而并没有多少。&/p&&p&Rapier剑法中除了普通的右手拿剑左手空手外还有左手拿匕首的,拿小盾牌的和缠披风的。披风甚至暂时当作盾牌使用,也能扔到对方头上挡住视线。左手不拿任何其他武器的时候可以徒手抓住对方的武器来进行防御。这么做虽然有时会划破自己的手,但是划破手来换取对方的性命还是很值的,紧紧抓住对方的剑的话对方其实很难摆脱的。&/p&&p&不过很有意思的是rapier太专注于1vs1的单挑决斗,群战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而在youtube上rapier vs其他剑法的视频中往往看到rapier剑士比较轻松地能够获胜,这就得益于它1vs1中的优势:极快的刺击攻击往往让对方反应不过来,比大多数剑更长的攻击范围能轻松得躲在对方攻击范围之外并在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内进行周旋和威胁,全方位的护手非常有利于防御。同时对counterattack的重视让对方很难适应。一些人总结说对付rapier需要用对付拿长柄武器的思路,否则要获胜很难。在历史中其实也有过不少人把rapier带上战场当作防身武器使用,不过这个潮流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后来的制式military sabre代替了。&/p&&br&&p&我把一些精彩的youtube视频搬运到b站上了,大家可以放心点进去看了。
·rapier vs 长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376604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ilibili.com/video/av37&/span&&span class=&invisible&&6604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视频中可以看出rapier剑士熟练运用自己的长度优势和护手优势进行周旋。视频中有rapier成功刺中对方手腕的,也有成功运用一个tempo的counterattack打中对方的,很精彩。&/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3d66d800738dedaef07cc6e8daeed98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3d66d800738dedaef07cc6e8daeed98_r.jpg&&&/figure&&p&(不知道为啥图片上传过来自己转了90度)给大家看一个比较早期的rapier,这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拍的。当时这种剑既可以刺击也可以劈砍,更多时候叫Cut & thrust sword。图中这把剑刃比较宽,一直到剑尖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宽度,劈砍起来还是比较凶的。一些早期的剑术大师比如德国的Joachim Meyer就有很多利用rapier进行劈砍以及防御劈砍的招式。后期的大师比如意大利的Ridolfo Capoferro更加注重刺击,并把劈砍动作主要作为防御手段。&/p&&p&上图这把剑有现代的仿制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c05760ebd40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9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c05760ebd40_r.jpg&&&/figure&&p&相似度很高。&/p&&br&&br&&br&&p&2. Military sabre,可以翻译成军刀或者马刀。这是一种17 18 19世纪战场上主流的军官用单刃单手弯刀,当时的骑兵都会携带马刀上场。招式分为马上作战和陆上作战。&/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af3ea55df662dcbeb2e49fa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e720d443e40fd99a292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1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e720d443e40fd99a292_r.jpg&&&/figure&&p&有意思的是&b&这种剑是欧洲最早的制式用剑&/b&,也就说它们是国家定好标准然后大批量制造的。当然当时的军官如果有钱的话是允许对自己的剑做一些手脚的,比如把紧固剑柄的方式换成日本刀那种横过来戳几个洞塞个金属杆子进去固定的那种。
&b&Military sabre不仅刀剑制造标准化,剑术也“标准化”了&/b&。各国不同时期都会统一采用一位剑术大师的系统来进行教学。人们在rapier/cut & thrust系统之上发明了一种新的格斗系统,抛弃了counterattack(防御的同时反击)这种非常有效但又难以掌握的必杀技,仅保留parry-riposte(防御-反击)以及躲避+反击,躲避的同时反击,总体来说比之前的剑法更加容易学习。Military sabre着重对防御+反击的研究以及对假动作的有效运用来进行心理战等等。&b&它在牺牲一定有效性的情况下大大优化了剑法的学习曲线。&/b&&/p&&p&这种剑的护手虽然没有rapier那么富有装饰性但是拥有同样等级的保护效果,即可以有效防御对方从左边,右边,下边对你手腕的劈砍攻击。注意对比会发现sabre的护手取消了横过来的两根杆子(cross guard),这就是它的系统中对原有剑术进行相应简化的结果。Cross guard的作用主要在于wind(与对方剑碰剑之后的滑动招式)以及Counterattack(防御反击)上,而sabre并不那么注重这些,所以去掉它理所当然。&/p&&p&欧洲这种Sabre的招式很多是借鉴了波兰的弯刀并在自己backsword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很有意思。在历史上sabre这种单刃弯刀估计是人类文明中使用最广泛的了,除了欧洲的,波兰弯刀,中东的shamshir,印度的弯刀,中国的某些刀等都是差不多一个东西。这种刀剑设计非常有效,欧洲曾经接触日本后就体现出了sabre在设计上比武士刀更有优势的特点,继而一些日本人把武士刀的刀柄和护手换成sabre的样子学习sabre的打法。这一举动直到sabre在战争中完全不重要时才换回以前的传统。&/p&&p&sabre是一种战场上的武器,骑兵版陆军版船版均有些区别。船上面的版本叫cutlass,基本上稍微短一点,(一般来说剑刃小于30英寸的叫做cutlass)护手简单一点。(据说是为了抵御海洋环境的高碱性易腐蚀环境)&/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8b79b1bc6fe3b2b1b57669b07cff72a_b.jpg& data-rawwidth=&2123& data-rawheight=&17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2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8b79b1bc6fe3b2b1b57669b07cff72a_r.jpg&&&/figure&&p&这是《刺客信条4:黑旗》的设定图之一,欧洲的军官们配的都是sabre。&/p&&p&对于sabre与sabre的对打,有一个高水平的对战视频: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n5w2Mh6CyX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719800/&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视频录制得非常棒,精彩内容都有慢放回放并标出了是否击中是否有效。对打过程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对打双方技术水平都很高,有极高的反应能力,对假动作也有不少使用。&/p&&p&还有个高水平对打:&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37395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剑术)高水平军刀/佩剑对决 Military sabre sparring when tired!_趣味科普人文&i class=&icon-external&&&/i&&/a&
双方技术也都非常的高超.&/p&&p&还有sabre打武士刀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373818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日本武士刀vs欧洲军刀佩剑对决 AHF Military sabre vs Katana sparring_趣味科普人文&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br&&p&3. 中世纪长剑(longsword)剑术。&/p&&p&&b&长剑为双刃双手剑,威力比较大,流行于14-15世纪左右。&/b&(其实很短命)长剑一般长1.2米左右,重1.5-1.7kg左右,由于重量由两只手分担,其实长剑用起来非常轻盈,用起来比一般单手剑都省力很多。(一般性单手剑重量在1.3kg左右)不少电影和游戏中喜欢把长剑归为很笨重的武器,但实际上长剑用起来敏捷度和速度都要超过大部分的单手剑,是相当灵活的。&b&有意思的是虽然它们被称为长剑,但是它们的长度在欧洲的历史中并不算非常长。&/b&一般性Rapier的剑刃都比长剑更长,各种双手大剑的长度也比它们长;有些长剑的剑刃长度甚至没有一些单手剑长,甚至有些单手剑换了个加长的剑柄,一举成为了手半剑(hand and half sword),既可以当作单手剑用也可以当作长剑用,现在人们都不知道应该把它们归为哪一类了。但要对比全世界所有文明曾经发展出的武器的话,长剑的平均长度确实可以算在长的那头了。&/p&&br&&p&&b&长剑有很多类型,不能一概而论。&/b&中世纪的长剑和单手剑有个Oakeshott topology来归类,不过简单来讲,从剑刃的形态上来区分的话有偏向劈砍的,偏向刺击的,和只能刺击的;从整体长度上来讲有广义上双手使用的长剑和适合单手或者双手使用的手半剑(hand and half sword);从功能上来讲有适合着甲作战的和不适合着甲作战的等。&/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7c9cbf18d2e126c9de3_b.jpg& data-rawwidth=&136& data-rawheight=&7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6&&&/figure&&p&上图这种长剑都是擅长刺击类型的,拥有非常尖的头部和比较窄的宽度,同时截面是菱形。这种剑也适合着甲作战,穿着盔甲的左手可以相对舒服得握持着剑刃。&/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a5f2a03d_b.jpg& data-rawwidth=&993& data-rawheight=&2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a5f2a03d_r.jpg&&&/figure&&p&上图这种长剑就是善于劈砍的,注意它的剑刃一直到前部都保持着一定的宽度,然后突然收敛成剑尖。它的截面为压扁的透镜状(lenticular),前端非常薄。这种剑刃的&b&撞击中心&/b&(center of percussion)比较靠前,能够更有效得传递劈砍的能量。这种剑应该不是为了着甲作战设计的,握持它的剑刃会比较困难和不舒服。&/p&&p&(center of percussion就是剑刃震动时的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是剑刃受到一个力而产生驻波振动时平衡中心所在的节点。一般一把剑有两个节点,一个往往在握手处,另一个在剑刃前端。用撞击中心来砍别人能把能量输出最大化,同时用两把剑的撞击中心砍在一起能发出很悦耳的金属共振声,像音叉和三角铁那种声音。一把剑如果设计恰当的话前端撞击中心会非常靠近剑尖,而后端的撞击中心会处在握手处。后端的撞击中心如果不在握手处的话劈砍别人时自己的手会感受到非常强大的振动,会很不舒服。)&/p&&p&长剑流行于中世纪的骑士阶层,剑术剑种的花样也很多。基本上有两种打法:穿着铠甲和不穿铠甲。着甲打法主要专注于如何让对方倒下以及露出破绽以及刺击盔甲直接的间隙等等,这种时候长剑可以当作杠杆使用。不穿盔甲的对打中长剑的系统与单手剑几乎是相通的,有些剑师在自己的手稿中都记载着这个招式长剑与单手剑通用。&b&长剑剑法中所有种类的招式都有囊括,但主要强调Winding(两剑相交之后在对方剑上的滑动),counterattack(防御的同时反击),以及躲避+反击与躲避的同时反击。几乎所有的长剑剑法中都没有多少关于parry-riposte(防御-反击)的招式&/b&,现在大家一致认为没有防御反击的原因是当时大家认为防御反击太过基本,不值得写进剑法中。&/p&&p&长剑剑术演示: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aLSn0JAQsF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737982/&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37223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剑剑术演示 Fencing with the long sword 2012_军事&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372018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部分长剑剑术演示 Additional Longsword Techniques_军事&i class=&icon-external&&&/i&&/a&&/p&&p&长剑对打:&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egjmdH3N51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719814/&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欧洲的长剑系统一般来说分为德系和意系,德系以Johannes Liechtenauer, Joachim Meyer为主,意系以Fiore dei Liberi为主。&b&两者差别其实不是很大,硬要说的话就是德国的一支比较注重高位防守,打法比较主动,出招前喜欢对着空气搞一堆连击障人耳目,喜欢counterattack(防御的同时反击);意大利一支比较注重低位防守,打法比较被动,不太注重以势制人,喜欢防御反击。(parry riposte.)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在德国不流行刺击,因此Joachim Meyer等人的剑术中都没什么刺击的内容)&/b&&/p&&br&&blockquote&“For since thrusting with the sword is abolished among us Germans, this guard has also entirely fallen into
however these days the Italians and other nations use it.”
&/blockquote&&p&——Joachim Meyer&/p&&p&“自从刺击被我们德国人禁了之后,这个防御姿势(longpoint)就被永远得被抛弃了;不过,这几年意大利和其他的一些国家仍然在用它。”&/p&&p&Joachim Meyer的年代中长剑已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了,同时cut & thrust sword和早期的rapier开始大行其道。长剑其实并没有流行很长的时间,顶多就一两百年。因此,不少剑术大师完成自己长剑的剑法之后,长剑已经不是社会中主流的佩剑了。虽然中世纪之后也有不少大师记载长剑的剑法,但是他们大都是总结或者改良以前大师的系统而不是自创新的系统。&/p&&p&&b&说到剑术大师不得不提Paulus Hector Mair这个逗比&/b&。&b&他喜欢武术,剑法,并穷尽一生的精力和钱财写自己的剑法大典,其中除了比较正规的长剑,徒手搏斗擒拿,匕首,长柄斧等,还包括比较搞笑的镰刀,长柄死神镰刀(scythe,一个长柄柄头一个横过来的尖刀这种),狼牙棒,锁链狼牙棒等。&/b&为了提升逼格他并没有使用活字印刷而是用传统的manuscript,(此时已经是16世纪,欧洲的活字印刷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那时候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手工制品的逼格比批量生产制品的逼格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同时他请了当地最好的画匠来画插画。书本用的羊皮纸得宰杀几十头羊才行……一切的一切耗费了他所有的钱财和家产,最后他以侵占他人财产罪被吊死。虽然他只成功写出了3(具体数字忘了)本剑法大典,可它们都成功流传到了今日供大家学习探讨以及,,,缅怀&/p&&p&不过说实话,只出三本其实在当时不是个坏主意。那时候剑法也都是只有贵族才学的起,他这种只提供古代剑法和奇葩剑法的人也正迎合厌倦了rapier和cut & thrust的贵族们。高逼格的羊皮纸manuscript+高水平的插画+极低的市场保有量可以让贵族们想尽办法来借书读。&/p&&p&他身处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个时代,虽然他的剑术插图比不上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但是比起其他剑法已经进步太多了。下面给大家一个例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6dddbd8723fee352aea1bb5cf37a43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Paulus Hector Mair的插图,途中的人们都穿着华丽的贵族服饰,拿着federsc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全国传统武术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