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寓意是

描写有关文艺学习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我的图书馆
描写有关文艺学习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关键词】
诗词名句,论事,文艺学习,诗歌创作,经验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宋·《示子遹》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你如果真正想学作诗的话,必须具备的素养应该在诗外去寻找和积累。
  《示子遹》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的一首诗。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更多有关文艺学习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诗歌创作是一件困难的事,优秀的诗歌不是仅有文字功夫就能创作出来的,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当然最重要的是体验生活,融入生活,这样才能够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大诗人陆游在向儿子传授作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所谓“工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要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陆游认为,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是由其经历、阅历、见解、识悟所决定的。一个作家只有从身体力行的实践中,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中,从洗濯磨淬的历练中,才能获得诗外的真功夫。这是陆游在自己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对每个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有教益和启迪。
  当然,这两句现可用以比喻要做好一门学问,须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也包括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素养。
  (责任编辑:夏素筝)
馆藏&21153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摘 要: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是反馈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型,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摘 要: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是反馈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型,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政治试卷讲评可以帮助政治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现实政治试卷讲评课教学过程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了试卷讲评课的质量,因此需要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014911.htm  关键词:政治试卷讲评课 实效性 前提 方法 关键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是反馈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政治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政治课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听课、审题和做题的方法与习惯等等;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政治试卷讲评还可以帮助政治教师发现自己在政治课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现实政治试卷讲评课教学过程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政治老师只公布标准答案而不讲评,这样学生收益甚微,使学生对一些政治题目的答案感到非常茫然,更谈不上达到考试巩固、强化能力、查漏补缺的目的;而有些老师喜欢“一讲到底”,从试卷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题题不放过,讲评缺少针对性,效率不高;还有老师讲评时“就题论题”,不能针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和拓展延伸,缺少对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形式单一的讲课现象也普遍存在,这种课堂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老师讲得过多,学生自己整理、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就相对缺少。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了政治试卷讲评课的质量和实效。   那么讲评课应讲些什么、怎么样讲、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讲呢?下面谈谈我对试卷讲评课的一些理解和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政治试卷讲评课的前提   课前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质量和效果。那么政治试卷讲评课应做好哪些准备呢?我认为:   1.做好政治试题的分析统计工作。   讲评课前政治教师应对本次考试的政治试题内容、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统计。   要进行的统计有:   (1)所考知识点分布的统计,比如分布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四个模块中哪个模块、哪个单元的知识要进行分析统计。如考到“价格”相关内容就涉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产与消费的知识等。   (2)寻找本次政治试卷中重点和难点的题型,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我们的一模试卷重点题型在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图表题,难点在哲学生活模块有关漫画类的题目,因此我们就应该专门分析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归纳出它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了解、识记、理解、应用四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经过分析统计,教师在讲评时就很清楚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是学生看了就不用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能做到心中有数,讲课就会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4)要分析试题的标准答案(特别是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来说,自己做错的题是首当其冲的关注焦点,要在讲评课上修正错误、反思方法。因此政治教师就必须分析好试题的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然后归纳出答题思路,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形成较为规范的信息获取、分析归纳的方法。也可从分析答案中找出某些试题的命题思路,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到这道题考查的能力目标是什么,不要仅仅就考点和知识点做思考;通过分析也可避免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现象出现。   2.做好考试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每题的得分率等,以此确定本班学生对所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2013我市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分析,我对高三(13)43位同学的试卷进行统计,全班平均分63.1,最高分87,最低分49,优秀率22.7%,及格率83%。每小题的准确率和得分率如下:   附表一:高三(13)班2013年台州市一模文综政治试卷客观题答案统计一览表   附表二:高三(13)班2013年台州市一模文综政治试卷主观题答案统计一览表   通过统计,教师就明确了客观题的24题与34题、主观题的40(2)题要重点分析,27、28、29、30、32、33题可以不用分析,25、31题可不必在课堂上讲,应该课外与学生个别交流,26题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错误率的统计,主要是找出试卷中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以备讲评时有的放矢,避免讲评的盲目性;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题目类型及人数。在统计的同时要记下那些对某些出错率很高的题目做得很好的学生名字,分析时进行表扬激励,避免表扬的模糊性。   二、有目的地借题发挥,是上好政治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法   讲评课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就题论题,而是要借题发挥;不仅要把试题说清楚,同时要以典型试题为抓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要由题说事、说法、说理。   那怎样做到借题发挥呢?   1.借题发挥应让学生注重学科知识的落实和拓展   借题发挥要求政治教师在讲评时应以典型试题为抓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试题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有意识地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   例题1:“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世界之窗举办。大运会的举办在依托深圳深厚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又对推动深圳市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焕发市民精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大运会必将提高深圳市的文化竞争力,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软实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深圳市举办大运会的意义。   分析:题中的“文化与生活”是第一单元的标题,因此需要学生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这一体系中的相关知识点去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回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落实。   附表三:“文化与生活”知识体系表   2.借题发挥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起点进行提问。 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把习题因果关系倒过来等。比如例题1的设问我们可以把其变通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深圳市举办大运会的意义。”   或者:“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深圳市举办大运会的意义。”   通过这一变题,能让学生弄清楚“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网络和各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试题的变通、重组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释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答问、质疑、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相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因而有助于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落实和析题答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讲评课的实效。   三、摸准学生心理特点,是上好政治试卷讲评课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否上好政治试卷讲评课,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我认为讲评课要把握及时性、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激励性等特点。   1.及时性   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次考试后,教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迅速统计好数据,做好习题分析,摸准学生的心理,及时讲评,越快越好。   2.针对性   政治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来确定,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以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找准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错题的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出错的原因是知识性还是技巧性”,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时才会切中要害。   3.层次性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答题的水平不同,因此政治试卷讲评课应该分类进行。一般来说可分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习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习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习题,这类习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讲评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指导学生答题速度,能在习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机动灵活地予以解答。   4.新颖性   学生都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政治教师不仅要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讲一道题而让学生掌握一类题、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板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凝练观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激励性   政治试卷讲评课开始时要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洁、答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知识内容完整等。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内在的更大潜能。讲题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答案用投影呈现于课堂,也可由学生上台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 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添其成功感。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语言,切忌挖苦、训斥、侮辱学生人格,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总之,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它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综合互动。政治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功效,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有效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高中新课程实验100问》.浙江教育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汝若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何意?_百度知道
汝若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何意?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汝果欲学诗“其出处:北宋陆游的《示子遹》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汝果欲学诗: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多下功夫,工夫在诗外。”意思是说
怎么样在书本,诗歌以外下功夫
从生活这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多下功夫。”意思是说。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恩,怎么在以外多下功夫呢
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接触生活。
同意,就认可呀
你要是想学习写诗,功夫应该下在诗歌,书本以外的东西,比如:生活。
就是将诗歌融入生活吧,书本,诗歌就是生活
就是不要死读书,要实践,多体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功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功夫在诗外 作文指导
功夫在诗外 作文指导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在教导儿子时所写的两句诗,是他诗词创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郁郁坎坷一生的体悟所得。陆游一生一直渴望戎马关山、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统一河山,并且是矢志不渝、至死不改,可这种志向,这种思想,实现不得,最终只能化作一首首含泪泣血的诗和词。意在社稷,志在苍生,并且死时仍“悲”,花的“功夫”确实了得,但收获却在诗词,陆游是这样,辛弃疾更是这样。
前段时间学习辛弃疾的词,翻阅了一些资料,对辛弃疾的词作、思想等有了较多的了解,尤其是看了几遍梁衡的《把阑干拍遍》一文,感觉更是随着梁衡先生的笔触走进了辛弃疾的内心深处。梁衡先生在文中说,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但他追求的“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最后一点,初读时颇感惊讶,一个名满天下名垂千古的大词人,一个对词的创作发展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的大词人,竟然志不在“词”,而读完思考,则深以为是。“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是梁衡对辛弃疾准确而深刻的评价,如若当时的统治者重用他,社会环境适合他,辛弃疾可能会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更大的成就,可事与愿违,辛弃疾胸中的猛志无法实现,满腔的豪情只能化作一声声长叹,于是一篇篇词作便应景而生,记录着他的悲,他的乐,他的痛……意本不在于词,可积以时日,词作竟然蔚为大观,辛弃疾用他的心和血诠释着一个令他苦笑的诗词创作规律:词作功夫在诗外。
在《唐宋词十七讲》中,叶嘉莹先生认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态度上跟屈原、杜甫相近,都是用生命来书写自己的诗篇的,都是在作品中表现了他们内心所坚守的志意和理念。屈原和杜甫本来也不是要做一个诗人的,只是借诗言其志而已。屈原出身世家,博古通今,政治才能卓越,但遭遇佞臣昏君,才能无法施展,最后只能披发行吟泽畔,用楚地方言记录着抒发着他那高洁的理想和忠君爱国之情。杜甫出身书香门第,虽说过“诗是吾家事”,但是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关注国家,心系苍生,为国事喜而喜,为民生悲而悲。安史之乱前,写的大部分诗文主要是想让其成为自己走向仕途的一个媒介,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史之乱中,则是以诗来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并希望统治者能了解下情,改善民生。后期的诗作,忧国忧民之外,又蕴含了自己不得志的愤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自嘲之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满之情。另外,杜甫也说过一些关于作诗的经验和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强调的是读书;“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强调的是练字,是诗文写成之后的进一步加工。但如何写出,靠的还是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功夫要在“诗外”。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作文。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每每暑假来临,各种各样培训班的广告满天飞,其中一些作文培训班的广告语更是令人瞠目,“作文秘诀”,“三天作文上一个档次”,“满分作文”……真不知这些培训班的组织者怎么敢写出来,或许印证了另一句话,叫做“无知者无畏”吧。诚然,作文的写作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比如如何审题,结构如何安排,怎样在文中点题扣题等,但这些都是小技,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在于生活和阅读。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她女儿高三前读了大量的书,但没有读过优秀作文选,到了高三,研究了一本《高考满分作文》,总结了一些优秀作文写作的方法,结果在高考中作文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所以,到了暑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风景名胜去,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打游戏等不健康的活动除外),听他们喜欢听的歌,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倒是更有帮助些。
读书,世人都知道对作文有好处,但不能为读而读,硬读,死读,那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读书厌倦,作文水平当然也很难提高。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去读,学会感发(《唐宋词十七讲》中叶嘉莹语),就是善于联想,善于举一反三。读书时还要善于思考,很多书中都表达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认识,阅读时要善于发掘,善于联系现实,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总觉得平时的阅读就像是在积聚财富,脑海中像是有一个仓库,存放着自己平时生活、阅读的点滴所得,遇到一些场景或作文题目时,大脑就会迅速启动搜索键,到“仓库”中去搜索所需的材料,再加上情感、语言等,来完成一篇较好的文章。如果脑中空空,作文自然就难以下笔了。辛弃疾词作中喜欢用典,大概主要缘于他原先读书时对一些典故思考认识较深的缘故吧。
所以,作文没有捷径可取,要想写出好作文,“功夫在诗外”,用心读书,用心生活,才最为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6000只LED发光球变幻着红、橙、黄三色从卢浦大桥来到江心舞台,当当一位位不同肤色的家庭登上宽广的舞台;当明镜般纯粹而又绚烂的烟花使浦江两岸架起一道彩桥时……万众瞩目的善刚察世博会在这里揭开面纱。
8年辛苦准备,10天试运行。所有的理论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得到了一个基本检验。纵使当初设想多么完善,仍然暴露出不少的细节问题和人性化的缺失。正如朱熹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使世博会在开园后顺利进行,才能使我们迎来成功。
所谓实践出真知。好古的刘羽冲凭借一本古兵书,水利书,想要统帅十万大军,兴修水利的异想天开不难理解为何会失败。仅仅局限于泛黄的纸张,铅印的字体,纵使理论再正确,没有实践过,体验过,不能成为真理,更何况是时代变迁如此之快,理论不一定成立呢?纸上谈兵的想法不加改正,长平之战不会成为终点,街亭失守不会成为个案,世博会中的问题也难以暴露。
付诸于实践,才能发现理想与事实间的差异;付诸于实践,才能使思考更为人性化,细致化。理论之于实践,犹如与之于水。鱼能否存活,就看其能否在水中游曳;理论能否可行,就看起能否在实践中站稳脚跟,而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
当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时,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前不久登报的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并不像大多数创业者一般,毕业后直接创业。而是先到啤酒厂做了两年的销售员,在卑微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将在象牙塔中所学内容付诸实践。两年后的他,在其他人创业失败后,自己独闯天下并赢得了一席地位。大学中的理论若未经历现实的洗礼,恐难接受社会的挑战。脑海中的诺亚方舟,没有经历过现实的改良,恐将付之东流。但若没有理论作为依据,只有盲目的实践,也难达到如此的高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诞生了牛根生的蒙牛企业,享誉国内外。
理论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方向,却仍需凭借实践,走出黑暗;理论就像彷徨中的一本宝典,给予知识的见解,却仍需实践加以践行。
世博会的顺利开幕,离不开8年的苦心准备和6天的试运行;如今眼下的高考,离不开12年的寒窗苦读和3天的实地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两者的相得益彰,成功之门才会向我们招手示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知道,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夫在诗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