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羽毛为什么不能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八节,在学生认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课本把该节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避免死记公式。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明白,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对“如果物体只受到重力,不同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想】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
→科学的抽象、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
→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问题提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如何?)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开始的小实验很重要,是科学探究的入口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
小钢球、牛顿管、纸片、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重物、纸带、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公式体现出来(投影)。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师: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并不陌生。
(演示实验:将小钢球由高处静止释放,指出小钢球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那么除了小钢球的下落外,还有哪些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生:钢球落得快。
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了二千多年,距今三百多年前,伽利略为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做了大量的实验。他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球由静止同时下落,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球应该先落地,但实际上两球同时落地。
师:请再看演示实验,把刚才的纸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落下,同学们再观察。
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张纸,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生: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把纸揉成团,所受的空气阻力要比纸片所受的空气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师:如果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现象如何呢?让我们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我这里有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1.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
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
2.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会如何?
生:下落的快慢相同。
师: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指出在真空条件下,小物体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请同学们据刚才的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下一个定义。
生:真空中,只受重力,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小结Ⅰ:物体只有在重力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像牛顿管中的金属片、小羽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空气中,比如小钢球、小粉笔头、小纸团等,它们所受空气阻力相对于它们的重力可忽略,所以他们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也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空气中的纸片从静止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演示)
生:不是,因为纸片所受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重力不可忽略。
小结Ⅱ:在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相同的,像刚才牛顿管里的金属片、小羽毛的运动是相同的;空气中小钢球、纸团的自由落体运动也是相同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从上面的实验及分析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v0=0的加速运动,是什么样的加速运动呢?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分组实验:重物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打一纸带。)
师:通过分析纸带能否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请分组完成测量工作,然后据测量结果,告诉我你们的结论。
s1=? s2=? s3=? s4=?
s2-s1=? s3-s2=? s4-s3=?
误差允许的范围内s2-s1=s3-s2=s4-s3=Δs=?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能不能求出其加速度呢?
生:能,由Δs=at2,得a=?
(分组完成,分别说出结果。)
师:这个实验便于操作,却很粗糙,人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实验手段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较先进的方法──频闪照相法。
(看投影: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类似纸带的分析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且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表格内容,得到什么知识?
生: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g值取9.8m/s2,有时粗略计算也取10m/s2,g的方向竖直向下。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师: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生:推出vt=gt s=(1/2)gt2  v2t=2gs
例题:课本习题4
小结:这节课主要是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希望同学们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相关的信息
当前IE内核版本太低,请使用IE9以上的内核版本、360浏览器极速模式、chrome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等访问,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自由落体运动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自由落体运动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自由落体运动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5& 自由落体运动设计方案(一)整体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课前准备&&& 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相同的高度释放两物体.提出问题:小球和纸片谁先落地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比较快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故事导入&&& 一位普通的妈妈,身体纤弱,轻声细语,几乎不爱好任何的体育运动.&&& 一天,她出门去买东西,孩子和保姆留在家里.保姆拉过一张桌子放在窗户前,让孩子自己趴在桌子上玩,自顾自地做其他事情去了.&&& 当妈妈的身影在远方出现的时候,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他伸出小手想去拥抱那个熟悉的身影,大半个身体顿时悬在半空中.&&& 孩子不会理解自己身处的险境,希望妈妈立刻把他抱进怀里.于是,五楼的窗口上,小男孩变得像小鸟一样轻盈,他张着翅膀向着妈妈飞过去.周围的人们都目睹了这一幕:远处的妈妈只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支箭飞快地奔向一栋大楼,然后准确地接住了从楼上掉下来的一个小男孩.&&& 闻讯赶来的消防队员对这一幕的发生简直难以置信,按照他们的计算,用那么短的时间从女人当时所处的位置跑到楼下是不可思议的,连最优秀的消防员也无法达到那样的速度.&&& 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测出这位伟大母亲的奔跑速度吗?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2.推论①vt2=v02+2as;② = = ;③v0=0&&& s1∶s2∶s3=1∶4∶9& sⅠ∶sⅡ∶sⅢ=1∶3∶5&&&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硬币和纸片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这样吗?推进新课&&& 一、自由落体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 教师设疑: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 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 合作探究&&&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1.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可以看到硬币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2.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卷紧的纸团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下落得快.&&& 3.将一枚硬币与已经粘贴了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一样快,说明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时下落一样快.&&& 4.一块面积较大的硬纸板、一个小软木塞,分别放到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可以看出纸板比软木塞重,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软木塞比纸板下落得快,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会比质量大的物体还快.&&&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快慢与物体质量(轻重)无关.&&& 演示实验“牛顿管”的实验&&&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片下落得快,羽毛下落得慢.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 做牛顿管对比实验要注意:&&& 1.抽气达到一定的真空度时,应先关闭钱毛管阀门,然后再停止泵的运转.&&& 2.先让学生观察羽毛、软木塞或金属片在已抽成真空的牛顿管中同时下落,它们几乎同时落到管底.&&& 3.打开进气阀,让学生注意听到进气的声音,看羽毛被气流吹起的现象,再让学生观察羽毛、软木塞或金属在有空气的牛顿管中同时下落,它们的下落快慢差别很大.&&& 4.实验时,勿使金属片压在羽毛上,以免不抽气时出现同时下落的现象.&&& 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课堂训练&&& 图2-5-1所示是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时,用频闪连续拍照的方法获得的两张照片A和B,任选其中的一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A.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 B.体积相等的铅球和木球图2-5-1&&& (1)我选图_________;&&& (2)我从图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参考解答1:(1)图A&&& (2)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同时释放,纸片比纸团下落得慢.&&& (3)如图2-5-2,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它们的重力相等.由于空气的阻力对纸片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所以纸片下落加速度较小.如果把纸片揉成纸团,空气阻力对纸团的影响较小,纸团下落加速度较大,所以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同时放手,纸片比纸团下落得慢.&图2-5-2&&& 参考解答2:(1)图B&&& (2)体积相等的铅球和木球同时释放,几乎是同时落地的.&&& (3)如图2-5-3,阻力对它们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虽然G铅大于G木,但是由于m铅也大于m木,即铅球的惯性比木球大,所以它们获得了相同的加速度g.对于同种材料的大、小二球,情况也是如此,它们也有相同的加速度g,所以体积相等的铅球和木球几乎是同时落地的.&图2-5-3&&& 阅读课本并回答:(1)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怎样的?&&&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是:(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在地球表面附近从高处下落的物体,事实上都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严格地说,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受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但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例如,对于实心金属球、石块等,在它们运动速度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把它们的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若它们从非常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当它们的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它们运动的全过程就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对于另外一些物体如一团棉花或纸片,从空中静止下落时,与重力相比,空气阻力的影响太大不能忽略,它们的运动就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处理.&&& 阅读:(课件展示)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流体所受的阻力跟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雨滴所受重力相等时,二力平衡,雨滴开始匀速下落.流体的阻力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跳伞运动员在空气中张开降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取得较大的空气阻力,可以比较缓慢地降落.航天飞机着陆后,在飞机后面张开一面类似降落伞的装置,加大阻力,以便较快地停下来.&&& 流体的阻力还跟物体的形状有关系,头圆尾尖的物体所受的流体阻力较小,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鱼的形状就是流线型的.为了减小阻力,小轿车、赛车、飞机、潜艇以及轮船的水下部分,外形都采用流线型设计.&&& 一般来说,空气阻力比液体阻力、固体间的摩擦力要小.气垫船靠船下喷出的气体,悬浮在水面上航行,阻力减小,速度很大.磁悬浮列车靠电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行驶,速度可高达500 km/h.&&& 实验探究&&& 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 说明:落体运动物体的位置往往变化得比较快,凭目测难以观察和记录,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就可以记录下运动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在的位置(运动信息),这样得到的纸带(或照片)可以用来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教材中用打点计时器较好地将重物下落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做既简便易行,又拓宽了对基本仪器的应用,但实验的准确度较难把握.因此在实验中要注意:&&& 1.按教材图示和实验要求连接好线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 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3.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4.先接通电路再放开纸带;&&& 5.手捏纸带松手之前,不要晃动,保证打出的第一个点清晰;&&& 6.重复上述步骤多次,直到打出的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间隔约为2 mm的纸带才是有效的;(学生的疑问暂且不要解释)&&& 7.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思考讨论,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并给予具体引导,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8.要求学生保存好记录了自由落体运动信息的纸带,为下节课研究运动规律作准备.&&& 完成实验后,分析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请思考下列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 (2)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3)有的同学从实验结果中得出x∝t2,有的同学得出x∝t,你的结论又如何呢?&&& (4)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有怎样的关系?&&& (5)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分析纸带可获取信息:&&&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方向不变;&&& (2)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即速度大小改变,具有加速度;&&& (3)位移x与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 (4)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相等;&&& (5)影响实验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是阻力.&&&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其加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重物看纸带上点子间隔有什么不同,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将两条纸带对比,只要两条纸带上的点子间隔相同就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计算重力加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约是9.8 m/s2.课堂训练&&& 意大利的城市比萨有座著名的塔,建于1173年,塔高55.4 m,由于塔基问题,塔身发生倾斜,这正是理想的落体实验场所.传说,经典力学与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伽利略为了证明他的论断,曾于1590年的某天邀请了许多支持者和反对者到斜塔旁观看他的实验.只见伽利略站在塔顶,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小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大球,在提醒观众注意后一松手,两个球同时开始笔直下落.伽利略令人信服地胜利了.&&& 这段描述今天已无从落实是否真实地发生过,然而比萨博物馆至今还展览着据说是当年伽利略用来做实验的木球,比萨斜塔也由于这个传说而更加闻名于天下了.&&& 1.请同学们补充上述实验的结果:两个各重1磅与10磅的球落地的先后情况是怎样的?&&& 2.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结论?&&& 参考结果:1.同时落地;2.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无关.&&&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通过算g值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在同一地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教师设疑: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 2.它的方向如何?&&& 明确: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反复的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一致);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g=9.8 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 m/s2.&&& 让学生看教材第44页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这一规律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结论:越往北重力加速度越大,说明重力加速度与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 讨论交流:在现实中,雨滴大约在1.5 km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 m/s.为什么它们的差别会这么大?&&& 参考: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得出了物体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即不受阻力)由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那么一切物体的下落都一样快,加速度都为g=9.8 m/s2,在任意时刻物体的速度vt=gt,在任意时刻物体下落的高度:h= gt2.这样,可以得出vt2=2gh.现在说说雨滴的下落是否是自由落体吧.首先说说雨滴的形成:由于大量湿空气的上升,随着高度增加压强逐渐减小,水蒸气出现过饱和,使水蒸气凝结而形成小水滴,大量小水滴聚集起来形成云.小水滴吸收水汽,形成大水滴,受重力开始下落,又与上升的热水汽形成更大的水珠,这样形成的水滴的下落是自由落体吗?我们先假设水滴下落是自由落体,并且还假设云的高度为2 000 m,那么这样的水滴下落到地面的速度有多大?由vt2=2gh易计算得到vt=200 m/s.&&& 试想水滴以这样大的速度下落到头上会发生什么,那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水滴下落到地面上的速度到底有多大?大约为8 m/s的速度匀速下落.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大了,如果雨滴的半径比较大的话,人们必会感到痛.要真是自由落体的话,那还了得吗?&&& 那么水滴在下落时的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小?原因是水滴在下落时要与它正下方的小水滴(上升的水汽)相碰并吸收,由于小水滴的阻碍作用,减慢了它下落的速度,水滴下落的速度越大,这种阻碍作用越强,当水滴的重力与阻碍的力相等时,雨滴就会匀速下落.当雨滴的半径大到某一程度时,受到气流的影响而会分裂,较大的部分继续下落,而较小的又会随上升的气流上升,又起到阻碍大水滴下落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的雨滴不会太大,就是这个道理,而且雨滴速度也不大,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 m/s.&&& 实验探究&&& 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测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据,测出多组数据.次数&高度h/cm&空中运动时间t/s1&20.10&0.202&25.20&0.233&32.43&0.264&38.45&0.285&44.00&0.306&50.12&0.32&&& 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2-5-4中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要求两位有效数字)&图2-5-4&&& 解答:1.每滴水下落h所用的时间为t′=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gt′2可得g= .&&& 2.由于 = ,故下落高度h为纵坐标,以时间的平方t2为横坐标画h-t2图象,应为直线,其斜率k= ,g=2k.认真描点作图,求出斜率k,即可求得g.解得g=9.78 m/s2.课堂训练&&& 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 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 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B、C、D、E和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2-5-5所示.&图2-5-5&&& 请你在这位同学工作的基础上,思考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你所依据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计算公式,设计表格记录需要的数据,计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估计你的计算结果的误差有多大?试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其减小误差的方法.&&& 参考解答:1.要根据各校具体使用的仪器作答,例如:&&&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及碳粉纸、220 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重锤.&&& 2.依据的公式:a= .&&& 3.数据处理方法不限,要体现取平均值消除误差的思想,表格记录的数据要与所使用的公式匹配.&&&&&&平均x/m&(EF)0.017 3&(DE)0.013 4&(CD)0.009 6&(BC)0.005 8&(AB)0.001 9&/Δx/m&/&0.003 9&0.003 8&0.003 8&0.003 9&0.003 85a/(m•s-2)&/&/&/&/&/&9.63&&& 4.实验结果:纸带的加速度9.63 m/s2与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9.8 m/s2有偏差,误差大小为Δa=|9.8-9.63| m/s2=0.17 m/s2.误差的来源主要是空气的阻力和纸带的摩擦,可以用增大重锤重力的方法,减少摩擦的影响.&&& 做一做:1.阅读教材第44页“测定反应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若测出某同学捏住直尺时,直尺下落的高度为10 cm,那么这位同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参考: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gt2,&&& 可得反应时间t= =0.14 s.&&& 问题2:在上课时,教师用这种方法测量同学们的反应时间,但同学刚把尺子捏住,教师马上就说出该同学的反应时间,也没见他怎样计算,你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 参考:教师事先算好时间并写在直尺上,这样就可以直接给出学生的反应时间.&&&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做一做”让学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必准确解答,同时强调“估算”.&&& 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比较各种不同方法,并讨论其合理性及可行性.&&& 由于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一般为1/30 s或1/60 s,曝光量相差10%对照片不会有明显影响,所以相机快门的速度都有比较大的误差,“傻瓜”相机更是这样.故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这种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以看作匀速运动来处理.&&& 建议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解出其准确值,比较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差异.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自由落体的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布置作业&&& 1.教材第45页“问题与练习”3、4题;&&& 2.课下自由组织合作小组,试测自己所在教学楼层的高度.设计好思路,选择最简洁方便的测量工具,记录活动报告.板书设计5& 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活动与探究&&& 主题:测定反应时间&&& 原理: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做教材44页“做一做”内容,测定反应时间.&&& 过程:两位同学合作,其中一名同学拿直尺的上端,被测同学把手虚放在某一刻度位置,当看到合作者松手的瞬间,被测同学立即握住直尺,由两次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差及h= →t= 求得反应时间.&&& 结论:t= 习题详解&&& 1.解答:橡皮下落得快.纸团比纸片下落快得多.因为纸片的重力本来就较小,而在下落过程还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所以纸片下落较慢;当把纸片揉成团时,空气阻力变小,所以下落得就快一些.&&& 2.解答:根据自由落体位移公式:h= gt2=45 m,由于空气有阻力,所以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g,所以计算结果应小于45 m.所以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小.&&& 3.解答:设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h,石块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落到水面的时间为t,则有:h= gt2=31.25 m,井深约31 m.考虑到声音传播,所以石子实际下落的时间应为t&2.5 s.&&& 4.解答:分析可知有四种方法:&&& (1)根据h= gt2,有g= (t是从开始到落到每一点的时间),求出重力加速度,求平均值,算出发生的时间.&&& (2)根据Δh=gt2,有g= (t=0.4 s)&&& 利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来计算,进行平均.&&& (3)可以先算出某两点的瞬时速度,利用g= 计算g.&&& (4)有频闪照片知小球各个位置的速度为时间t/s&速度v/(m•s-1)& 0&0.79&0.04&1.16&0.08&1.56&0.12&1.99&&&& 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如上表中图所示.设计点评&&& 落体运动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而又受生活中的定势思维所干扰,容易对正确认识落体问题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教学中既要列举生活中的大量常见现象,又要借助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自我矛盾辨析,通过师生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有说服力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和物体的质量无关.进一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明确自由落体运动所满足的条件.设计方案(二)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能从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雨滴、飘落的雪花、落叶、苹果落地……&&& 上述物体之所以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研究这种运动对生活和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撂一块石子来测量楼宇的高度,可以计算空投救灾物资的时间等等.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推进新课&&& 师:(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如图1)现在我们来研究挂在细线下的小球.小球是静止的,它受几个力?&&&&&&&&&& 图1&&&&&&& 图2&&&&& 图3图2-5-6&&& 生:受两个力.(学生对小球作受力分析,如图2)&&& 师:现在我们用火把细绳烧断,那么小球受几个力?它将怎样运动?&&& 生:小球只受重力(作受力图如图3),小球会向下运动.&&& 师:(演示用火将绳烧断,小球自由下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板书)&&&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板书)&&& 点评:这样引入课题,先不涉及空气阻力问题,便于单刀直入地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师: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呢?&&& 生:是匀速直线运动.&&& 生:不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到底哪位同学说得对呢?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研究过了,他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他研究了物体下落现象,重物体与轻物体哪一个下落得快?&&& 生:当然是重物下落得快了.&&& 师:(演示:木球比纸片下落得快)和大家一样,他看到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了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的重力决定的.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方法是观察与思考,他认为人类只要凭借观察自然现象,再加上大脑的思考便足以建立起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 师:伽利略不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而且伽利略在研究方法上与古希腊哲学家大为不同,他认为不仅需要用眼观察,还需要动手实验,不仅需要定性思考,还需要对实验结果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物理研究的新方法.&&& 生:伽利略是怎样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 师: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讨论,就像伽利略说的那样――不仅需要用眼观察,还需要动手实验;不仅需要定性思考,还需要对实验结果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师:我们来做实验.(演示:从同样高处静止释放大小相同的木球与乒乓球,几乎同时落地;相同的两张纸片,把其中的一张揉成团,同时同高由静止释放,结果纸片后落地)&&& 生:原来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重力决定的.&&& 师:亚里士多德错在哪里?&&& 生:有空气阻力.&&& 师:对!排除了空气阻力,物体就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我们现在再来做一个实验,(演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里羽毛比硬币下落慢,抽去空气后,羽毛与硬币下落一样快,再逐步地适量放入空气,羽毛与硬币下落速度的区别逐渐显著)&&& 师:在排除了空气阻力之后,羽毛与硬币、木球与乒乓球、形状不同的纸片……不同的物体都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 实验探究&&& 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列连接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 实验注意事项:(1)按照教材图示和实验要求连接好电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 (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3)应选用密度和质量较大的重物,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以减小阻力;&&& (4)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5)手捏纸带放开之前,手不要晃动,以保证打出的第一个点清晰;&&& (6)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选取打出的第一个点与第二个点之间的间隔约为2 mm的纸带才是有效的;&&& (7)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思考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并加以指导;&&& (8)提醒学生保留好纸带,为下一节研究运动规律作准备.&&& (课件展示)&&& (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怎样?&&& (2)物体速度有无变化?&&& (3)相邻间隔的位移差怎样?&&& (4)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信息:(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方向不变;(2)速度的大小改变,具有加速度;(3)相邻间隔的位移差相等;(4)主要是阻力.&&&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板书)&&& 师:不同的物体从相同高度由静止落下,它们的运动状态会有什么不同吗?&&& 生:从相同高度由静止落下,时间是相同的.由v0相等,时间t相同,下落的高度h相等,由h= at2,所以不同的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和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物体做的是初速度等于零的、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不同重力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板书)&&& 师:那么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又该是多少呢?(教师出示自由落体闪光照片)&图2-5-7& 测定重力加速度闪光照片&&& (求出加速度的值,再介绍精确实验测定的北京、北极、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值,并给出一般取值.)重力加速度g=9.8 m/s2.(板书)&&& 师: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加速度值大小有所不同,请同学们看下面的g值表(课件展示):&&&&& 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g/(m•s-2)&&&&& 标准值:g=9.806 65 m/s2&&& 地点&&&&&&&&&&&&&&& 纬度&&&&&&&&&&&&&&& 重力加速度&&& 赤道&&&&&&&&&&&&&&& 0°&&&&&&&&&&&&&&&& 9.780&&& 广州&&&&&&&&&&&&&&& 23°06′&&&&&&&&&&& 9.788&&& 武汉&&&&&&&&&&&&&&& 30°33′&&&&&&&&&&& 9.794&&& 上海&&&&&&&&&&&&&&& 31°12′&&&&&&&&&&& 9.794&&& 东京&&&&&&&&&&&&&&& 35°43′&&&&&&&&&&& 9.798&&& 北京&&&&&&&&&&&&&&& 39°56′&&&&&&&&&&& 9.801&&& 纽约&&&&&&&&&&&&&&& 40°40′&&&&&&&&&&& 9.803&&& 莫斯科&&&&&&&&&&&&& 55°45′&&&&&&&&&&& 9.816&&& 师:通过观察g值表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大小不一样,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处g值较小,两极g值较大.&&& 师:加速度是矢量,那么它的方向如何呢?&&& 生:应该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板书).&&& 师:我国北京的重力加速度是9.801 m/s2,一般取值为g=9.8 m/s2,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 m/s2.&&& 师: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t图:&图2-5-8&&& 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物体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它的运动也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板书)&&& vt=v0+at→vt=gt&&& s=v0+ at2→s= gt2&&& vt2-v02=2as→vt2=2gh(板书)&&& (课件展示)&&& 例题:某人要测一座楼的高度,他从楼顶上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是3.0 s,问楼有多高?&&& 解析: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计算式得:&&& H= gt2= ×9.8×32 m=44.1 m.&&& 师:同学们从这道题的解题中可以看到自由落体运动规体的应用,它使我们把长度测量的问题变换为时间测量的问题,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经常运用测量变换的方法.课堂训练&&& 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下落.测得经2 s钟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求井口到水面的大约深度.(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 解: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 gt2得井口离水面深度h= ×9.8×4 m=19.6 m.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规律以及规律的测定方法、原理.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着理想实验的科学思维方法,这在物理学研究中以及整个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布置作业&&& 教材第45页“问题与练习”3、4题.实录点评&&& 本节课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展现自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缺点是练习较少,应注意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训练,提高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三)多媒体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打开“2.5自由落体运动.ppt”文件,点击目录中的“问题提出”使屏幕切换到第二屏,如图所示:&&&& 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完成两个实验,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结论:在空气中物体下落得快慢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空气阻力越小,物体下落的快慢就越接近.&&&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点击“下一页”进入第三屏:&&&& 先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感受物体下落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然后切换到第四屏观看实物实验和拓展材料.&&&& 2.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那么它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点击第一屏目录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第五屏,给出相关内容如图:&&&& 对于运动性质的了解,先点击其中的“实验探究”,切换到第六屏,如图:&&&& 先通过观看flash影片了解实验的大体过程,然后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9.8 m/s2.&&& 回到第五屏,点击“频闪照片”切换到第七屏和第八屏:&&&& 通过观看实验录像和频闪模拟试验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了解.&&& 3.重力加速度&&& 在目录中点击“重力加速度”进入第九屏,如图:&&&& 根据所给内容了解加速度的有关知识.&&& 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由前面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先让学生自己推出公式,然后点击目录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入第十屏给出内容,如图:&&&& 5.知识应用&&& 点击目录中的“知识应用”进入例题讲解和练习部分(从十一到十四屏),&&&&&&& 这部分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然后再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6.知识拓展&&& 点击目录中的“知识拓展”进入知识拓展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 7.点击目录中的“学习目标”,出现如图所示内容,可以帮助学习更有针对性地掌握本节内容.&设计点评&&& 本节课件把很多难度较高的试验录像和模拟实验动画综合在里面,可以很形象而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再结合真实实验,可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