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精气神恢复速度能提高拳法的回复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消逝的武林第一部--李仲轩谈拳录
查看 (800)
一、我所知道的尚式形意拳&&&&& 我不是武术界人士,所知不博,无法用别种派系的形意拳比较出何为尚式,我只能提供我所知道的尚云祥拳术。我在1987年买过一本中华书店出版的《形意五行拳图说》,我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练形意拳的,当时是个初中小孩。教我练拳的老师名李仲轩,当时已71岁,会点穴按摩。当时曾问李老师是武当派还是少林派,他说是&尚云祥的形意拳&。李仲轩老师当时天天晚上为西单的一个商店看店,便把我带过去,在一片家用电器的空场中练拳。白天练拳较少,只在星期天的中午到宜武公园里。其实每一次见面他几乎都不教我什么新的,只是在一旁看着我练。我有时赌气地说:你要再不教我,那跟我在家里一个人练又有什么区别?他总是笑而不言。他后来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那一代要娇嫩,至十六岁骨骼仍未坚实,所以不要练得过勤,否则伤身。他那时说:&七八岁开始练童子功的,是学唱戏的。&&&&&& 李老师说他十几岁时第一喜欢唱戏,第二喜欢练武。当时家在宁河,请了一位武师在家族的祠堂里教拳。一次他练完拳后觉得浑身爽快,一高兴便唱起了京戏,结果遭到武师的痛骂。说练武后连说话都不许,否则元气奔泻,人会早衰早亡的,更何况唱戏。那位武师名唐玄禄,薛颠刚当国术馆馆长时,对于有的挑战者因碍于辈份情面不好出手,有一两次是唐玄禄代为比武的。唐玄禄以腿功著称。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师兄尚云祥。尚云祥传下的崩拳里有一个类似于龙形的跳跃动作。一次唐玄禄和尚云祥一块去看戏,时间晚了,俩人便抄没人的胡同走,好施展腿功。唐玄禄人高腿长,疾走在前,尚云样身材矮胖,落后几步,以崩拳一跃就超了上来。唐云禄有一个李存义传绐的药方叫&五行膏&,是比武受伤时救命用的,形意门中得此药方者不多。唐玄禄将那药方传给了李仲轩,让他受了自己的全部传承。但唐玄禄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名头的乡野武师,为了让自己的徒弟能够深造,便请求尚云祥收他为徒。当时尚云样年事已高,所收的徒弟都有徒孙了,传承已有两三代,而他还未到 20 岁。对于唐玄禄的请求,尚云祥说,收徒可以,但李仲轩将来不要再收徒弟,否则我这门的年龄与辈份就乱了。&&&&& 李仲轩老师跟随尚云祥学艺的时间并不很长,是断断续续的两年。据他说在拳术未成时,为谋生计去了上海,一直忙忙碌碌。尚云样谢世后,渐渐的便与武林少了来往。他当年对我说,之所以教我练拳,是觉得我学武的热忱不会持续多久,就先暂且教教。现今回想起来,他的晚年极其落拓寂寞。可能只是想借着教小孩来给自己找点生活乐趣。&&&&& 我买的那本《形意拳五行图说》的作者靳云亭也是尚云样的学生。可李老师教的拳架和《形意拳五行图说》影印照片上的姿势相差很大,主要是没有靳云亭表现出来的那种左右撑开,上下兜裹的横劲。他说先前唐玄禄教的也是这股横劲。唐玄禄曾比喻:&如果和别人比试撞胳膊,他直着撞来,你在相撞的时候,将胳膊转一下,他就会叫疼。&这是个力学原理,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相撞了,而是以一个抛物线打在对手的胳膊上。&&&&& 学会了这个抛物线,浑身都是拳头。这种遍布周身的抛物线,便是形意拳的横劲。对于这一点,靳云亭在照片上留下的影像可称典范,明眼人一看便知有功夫。五行拳中横拳是最难学的,唐玄禄让他从钻拳和蛇形中去体会,慢慢地横拳就会打了,进而对形意拳肩、臀、肘、膝的近身打法也能领会了,再学习十二形不需指点便能知其精髓。高深武术的学习肯定是有次第的,次第便是一通百通的途径。据唐玄禄讲,薛颠平时以猴形来练功的,动作之变幻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手脚肩胯可以互换打法,这一奇技是练通了横劲才能有的。由此可见横劲是深入形意拳系统的基础,也正如拳谱所言:&形意拳之母是五行,五行之母是一横。& &&&&& 李仲轩老师向尚云样学艺时,尚云祥第一要改的便是他身上的这股横劲,收敛了撑兜滚裹,只是简单的一进一退,手的一伸一缩。而且练拳时两个脚腕要180 &&&&& 度别扭地撇开,犹如将人扎在口袋里,浑身使不出劲。只要一使劲便不由自主地摔倒,更无法拔背挺身。他跟尚云祥学了一段时间后,浑身上下总觉得不顺,一举一动都变得困难,像小孩似地重新学走路,后来慢慢地走路的姿势起了变化,和尚云祥很像,温温吞吞的非常散漫。此时行拳便有了一种空空松松的自然感,对于《形意五行拳图说》与李仲轩老师所教拳架的不同问题,可能是尚云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纠偏扶正,所教的侧重点有别。& 当时形意拳的五行拳、十二形拳都印了书,在武馆里公开传授,要个别秘传的是&熊鹰合形&,据说连五行拳也是脱胎于它,是形意拳最古老的架势。唐玄禄教过他熊鹰合形,是一个擒拿动作:双手运动幅度很大,学了很久也未得究竟。尚云祥便说要教他熊鹰合形,一示范他发现和五行拳里的劈拳没什么两样,尚云祥解释说:&劈拳就是一起一伏,用躯干打劈拳就是熊鹰合形了。&然后垂着手在院子里走了一圈,身上并不见有什么起伏。尚云祥说:&不但要用躯干,还要用躯干里面打劈拳。&李仲轩老师回忆当年学艺,对于尚云祥&要练功、不要练拳&的话印象最深。去上海谋生前向尚云祥告辞时,对尚云祥说怕以后忙起来没有时间练拳了,而且所住的群居环境练拳多有不便。尚云祥嘱咐他:&你要学会在脑子里练拳,得闲时稍一比划,功夫就上身了。&&&&&& 李仲轩老师晚年一直靠给西单商店守夜谋生。在1998冬天因为商店里煤炉漏气,从而煤气中毒。一度全身瘫痪,口不能言,医院诊断是大脑萎缩。他那时被运回门头沟的老屋里待死,然而四个月后竟然可以下床行走,语言和神志都恢复了清晰,只是从此体质明显地虚弱。但作为一个72岁的老人能有如此的恢复力,不能不是一个奇迹。他说这要感谢尚云祥、唐玄禄两位师父在年轻时给了他一个好的身体底子。他刚能下床时,我去看他。他告诉我,尚云祥的剑法从不外露,其实造诣极深,有时以剑来教拳。因为练拳不开悟的话,练到一定程度就练不下去了,尚云祥就让学生从剑法里找感悟。为了说明这一道理,李仲轩老师当时扶着桌子站立,让我拿一根筷子刺他。不管我从任何方向刺去,他总能用他手里的筷子点在我的腕子上,后来忘了他是病人,我刺扎的动作越来越快,但不管有多快他还是能打中我的手腕,而且他的动作还是慢慢的。我问他这以慢打快是什么缘故,他说这就是形意拳走中门、占中路的道理。&&&&& 我向李仲轩老师学武术的时间只有一年,甚至连十二形也未学会。以后正如他先前所料,我对拳术的热忱不久便退了,以学习工作为借口而荒废了。我尽我所知介绍的尚云祥教授法,其实只是尚式形意的片麟只爪。李仲轩老师今年已经85岁了,不知何时便会谢世,我很希望他能收下一个真正习武的学生,保留住尚式形意的一份武学遗产。 &&&&& 二、耳闻尚云祥&&&&& 自2000年12期发表了《我所知道的尚式形意》以来,收到读者来信与来电,我非习武之人,对于许多武学上的问题无法回答,少年时教我形意拳的李仲轩老师又未在北京,我只能将李仲轩老师当年对我讲的回忆下来,写一写我所耳闻的尚云祥,以飨读者。&&&&& 先简要介绍一下李仲轩老师,他今年85岁,19岁拜师尚云祥之前,随尚云祥的师弟唐玄禄在宁河学拳,唐玄禄讲过尚云祥结识了八卦掌名家程庭华,程很赞赏尚云样的天资,为了共求武学真理,便将八卦掌的口诀传给了尚云祥,后来尚云祥将程派八卦掌传给了几个门人,程派八卦就在尚门中有了隐秘的一支。&&&&& 尚云祥有脚裂砖石的绝技,日后又施展过几回,从此便落下&铁脚佛&的名号。但尚云样对这个称呼很不喜,认为是&年轻时得的,只能吓唬吓唬外行。&李仲轩拜尚云样时,尚已是个老人了,慈眉善目非常平和,他先教站桩,名&浑元桩&,就是两脚平行站立,双手胸前一抱。李仲轩随唐玄禄学过更为复杂吃劲的桩功,往往一站就一两个小时,双手一抱就太过简单,以至于不知该在身体哪个部位吃劲。没料到在尚云祥面前站了一会后,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 &但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说:&对了。&&&&&& 当时有许多形意拳师将五行、十二形的拳招拿来站桩,而尚云祥只让门人站&浑元桩&。甚至连形意拳最基本的桩法&三体式&( 就是劈拳的架势)都不让站,说过&动静有别&的话。&&&&& 李仲轩在宁河时,青年里有一种游戏叫&蹋地球&,就是将一个铁球在脚底下搓着玩,像杂技一样,十几个人围成一圈,传到谁,谁便来一段技巧。当时李仲轩也把铁球带到北京,一次尚云样见到他玩&踢地球&,便说这游戏可以练身手,让他每天玩玩自有好处,然后又说可以将铁球握在手中,在胸前划圆,眼神要跟上,能调周身气血。李仲轩从此一手一个铁球(右手18斤,左手17斤),先开始只是觉得手上会多一把力气,不料每次练完都觉得双腿柔腻腻的,不久后觉得两腿像双手一样敏感,整个躯体有种&通透感&。后来知道这种功夫是形章拳内功之一,叫&圈手&,古传原本是空手的,只有尚云祥加上了两个铁球。&&&&& 尚云祥还有一种训练叫&转七星&,就是在院子中按照北斗七垦的曲线,钉上七个木桩,让人绕着桩子打拳,打什么拳他不管,就是让门人体会群斗时,四面八方来敌的处境,关键在步法。至于绕这七个桩子该用什么步法,他也不管,甚至还说插桩子也可以不按照北斗七星,随便什么形状都行。&转七星&是形意拳自古就有的,李仲杆一次像练八卦掌似地将&七星&转得又圆又平,尚云祥就说:&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心里要有数。&尚云祥没有一招一式地教过李仲杆程派八卦掌,因为拳路毕竟和形意不同,所以也不鼓励李仲轩学,但常说起八卦掌。 &&&&& 尚云祥说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想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股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股向下的碾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 尚云祥以腿功著称,但是对于腿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或者像他人想象的什么&运气法&,有脚裂砖石的奇能,是功到自然成。尚云祥教授腿击法时主要是传授&十字拐&,一种正面蹬踢的动作,还有就是燕形。尚式形意的燕形与别派不同,是一种腿击法,连环的侧踢,又名&二起脚&。有正有侧,尚云祥也就不多教了,除非门人有具体问题来问。&&&&& 李仲轩当年对于腿法的用劲感到很困惑,总觉得腿一踢,浑身的劲便不&整&了,而且觉得腿击除了富有隐蔽性外,速度和灵活都比不上手。尚云祥回答:&腿击法是身法的发挥,所以练腿先练身。&&&&&& 尚云祥说他师弟中,身法最好的是薛颠。当时武林中传说,薛颠有一次表演,抬了条长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时他在条凳的左边,打第二拳时他已到了条凳的右边,他是以极快的速度在瞬间钻过条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体的动作。观者皆震惊,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时根本令人无法招架,有几个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薛颠的身材有一米八几,气质文静,很像教书先生,是当时支撑形意拳门庭的重要人物,继承师父李存义强调实战的作派,一生公开比武。由于李存义、薛颠西代实战的号召力,使得形意拳得到极大的推广,在大城市中印书公开传授。但由于公开的只是招法,形意拳的口诀是要面授口传的,又由于人们比武求胜的心理,许多人学形意拳都是在学格斗法,对于深一层的道理不求甚解。&&&&& 当时武林有&练形意拳招邪&的说法,因为许多练形意拳的拳师,一上年纪,腿脚就不好.甚至短寿,还有年轻小伙子练了几个月形意拳,身体亏损得很厉害,神经衰弱、肾虚各种毛病都出来了。有人便认为是招邪了,但念经符咒都没用,身体仍一天天坏下去。李仲轩当年曾问是何原因,尚云祥解释:形意拳是内家拳,练得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剐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 ?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还说过:&俗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学形意拳的都在学打死人,最终把自己打死了。&然后告诉李仲轩.打太极要带点形意的充沛,打形意要带点太极的含蓄。&&&&& 李仲轩老师讲过,形意拳的练法、打法、演法 ( 表演 ) 的口诀都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弄混乱了,用打法去练功,用演法去比武,这是当年形意拳普传后留下的弊病,但按照旧的武林规矩,许多东西又是不能公开的,所以是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有待后来人物去解决。&&&&& 李仲轩老师对尚云祥的记忆是:尚云祥没有一般练武人身上逼人的气势,但双跟清亮,一举一动都显得悠然自得,令人自然升起崇敬之心。这种特殊的气质,是因为他的拳法能涵养身心。&&&&& 三、夜练形意拳&&&&& 今年 86 岁的李仲轩老人是形意拳名家尚云祥晚年所收弟子。尚云祥的拳法被后人称为尚式形意,其宗旨是以拳法为修养。曾有一个徒弟难以克服比武时的心神慌乱,听到佛法中有&定力&之说,就向尚云祥问起,尚云祥说:&定力就是修养。&解释练武先要神闲气定,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陷于愚昧。&&&&& 李仲轩在拜师尚云样前,跟随尚云祥的师弟唐玄禄学拳,唐玄禄文化程度不高,人却很文雅,平时总是懒洋洋的,拿着个茶壶一遛达能遛达一天,性子非常温和。他教拳遵循古法,要在没人的地方教,树林里都不行,必须周围有墙,完全与外界隔离,不准第三双眼看。这么一个没人的院子,不太好找,李仲轩想了半天觉得只有家族的祠堂合适,平时无人去,便在祠堂里学拳。有一段时间,师徒两人吃住都在祠堂。练的时候只能一人,连师傅也不能看的,有疑问了,才演示给师傅求指点,而且只许在晚上练。唐玄禄说:&想在人前逞能,得在旮旯受罪。&后来唐玄禄以前的徒弟总到祠堂来,李仲轩的家人便有了意见,唐玄禄就不再来了,唐玄禄家在农村,离宁河镇有段距离,李仲轩便总是赶到唐玄禄家学,有时十来里路一会儿便走到了,而且人越来越精神,觉得没走够。他把这种感受对唐玄禄讲了,唐玄禄说:&形意拳又叫行意拳,有个行字,功夫正在两条腿上。&然后给李仲轩讲了个故事。 &&&&& 唐玄禄的师傅是李存义,李存义当国术馆馆长时,一天有个人背着口大铁锅来了。将锅往地上-放,跳到锅沿上打了套拳,可想其换步该有多快,腿功了得。他表演完后对李存义说:&不知李馆长能不能做到? &李存义说:&此种技能接近杂技,得专门练,你的腿功如果真好,跟我比比赛跑怎样 ?& &&&&& 两人说好,相隔两丈远,一喊开始,那人就跑,如果跑出十步李存义仍未追上,就算李输了。不料那人一起步,就被李存义推倒,好像俩人紧挨着似的,连续几次都是如此,最终那人背着铁锅羞愧地走了。此人没留下姓名,三十几岁,被国术馆学员们称为&老小伙子&--有了这件事,国术馆学员们知道了形意拳腿功厉害,就肯老老实实站桩了。唐玄禄说:&你走远路来学拳,走路也是练功夫。&李仲轩来得就更频繁了,即便有时唐玄禄不教什么,也觉得来回走一趟,很是舒服。有时在宁河镇里突然就碰上唐玄禄,原来是唐玄禄来教徒弟了,两人在大街上边走边聊,聊几句唐玄禄就回去了,十几里路跟邻居串门一般。来是唐玄禄来教徒弟了,两人在大街上边走边聊,聊几句唐玄禄就回去了,十几里路跟邻居串门一般。&&&&& 李仲轩拜师尚云祥后,询问尚云祥:&唐老师只让我一个人练,不能让人看见,说是古法,这是什么道理?&尚云祥回答:&没什么道理,不搞得规矩大点,你们这帮小年轻就不好好学了。&年轻人喜好神秘,李仲轩也觉得这么练形意拳跟瞎子走路一样,不在拳腿,而在全身,晚上更能体会这味道。一次尚云祥带着李仲轩去访一个开武馆的朋友,武馆里有许多学员在练武,李仲轩就小声对尚云祥说:&他们这样练不出功夫来吧?& 尚云祥很严厉地瞪了李仲轩一眼,离开武馆后,尚云祥说:&这么一帮人一块练武,得真传的徒弟就混在里面。& &&&&& 李仲轩认为他们都没正经练,问怎么看出来的,尚云祥说:&白天练拳,眼睛要有准星,形意拳总是一束一捉,食指尖和小指根来回翻转,眼光不离食指、小指,全神贯注,这是白天练拳的方法。&李仲轩便省悟到昼练夜练的截然不同,白日练眼晚上养眼,都是提神的方法,形意拳的关键在于神气。不过练举的人喜欢看别人打拳,不见得在琢磨,如同写书法的人喜欢看别人写字,即便是看小孩写字,见笔墨行在纸上,也觉得是一种享受。尚云祥就很喜欢看徒弟练拳,练好练坏无所谓,他也不指点,看一会儿就觉得很高兴。他自己从不在人前练拳,却像京戏票友般,特别爱看人打太极拳、八卦掌。对于八卦掌,他年轻时得过八卦名家程廷华的亲传,可是即便是个刚练八卦的人,他也能一看就看上半天。尚云样在一次看李仲轩练拳时,兴致很好,忽然说:&其实俗话里就有练武的真诀。&他说武林里有句取笑形意、太极、八卦姿势的话,叫&太极如摸鱼,八卦如推磨,形意如捉虾&--说到这,尚云祥就笑起来了,说我有别的解释&。太极如摸鱼,要如手探到水里般,慢慢而移,太极推手正如摸鱼般要用手&听&,练拳时也要有水中摸鱼的劲,有这么一点意念,就能练出功夫来了: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碾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干变万化--该说形意拳了,尚云样却不说了。隔了几天又看李仲轩打拳,李仲轩当时对古拳谱&消息全凭后脚蹬&有了领会,正在揣摩全身整体发力的技巧,打拳频频发力,很是刚猛,尚云祥打断他,说:&动手可以这样,练拳不是这样。&他说练形意拳时,要如捉虾般,出手的时候很轻快,收手的时候,手上要带着&东西&回来,这&轻出重收&四字便是练拳的口诀,千金不易。&&&&& 有一次尚云样看人练拳看得高兴,两手抱在额前,浑身左摇右晃,节奏上好像在跟着练拳的人一块比划。李仲轩就问他:&老师您在干嘛 ?&尚云祥答道:&练练熊形 ! & &&&&& 形意拳有十二形,从动物动作中象形取意而出的拳法,极为简练,一式也就一两个动作。在十二形外,还有一式为&熊鹰合形&。形意拳的所有招式都起源于它,但传授时往往最后才教,也往往只说将&老鹰俯冲,狗熊人立&一俯一仰两种动态连贯,个别拳师还有独立的&熊形& &&&&& &鹰形&,其架式与合演中的熊鹰略有不同。李仲轩问:&您这也是熊形 ?&尚云祥笑了,说:&我这个熊形与众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树上蹭痒痒。&见李仲轩一脸诧异,又说:&你不是喜欢发力吗 ?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 ( 震倒了 ) 。& &&&&& 与唐玄禄一样,尚云祥也是一散步就是一天,喜欢到繁华的地方去。李仲轩说:&唐老师喜欢到有树有草的地方去。&尚云祥说:&我有我的道理呀。&马路上人很多,人人走的方向都不同,正好练&眼观六路&,而且视线打开了,心态也会随之开阔,尚云祥逛一圈繁华闹市,心情反而会很轻松。&&&&& 尚云祥晚年名气已很大,比武来访的人非常多,有时想睡个午觉都不行。一次李仲轩跟随尚云样出门办事,路上,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打闹,尚云祥就停下来看了半天,还蹲下来伸手逗小孩,李仲轩催促他不要耽误时间,尚云样起身说:&我练拳一生,还不如这俩小孩。&很让李仲轩莫名其妙。办完事后,在回家的路上,尚云祥说:&古人讲,武者不祥。练武人太容易陷进是非中,还不如不学武,就算学了,也最好一辈子默默无闻,有一分名气,便多一分烦恼。小孩想打就打,打完就没事了,不是挺令人向往的吗? &一拍李仲轩,说:&看来练拳就得晚上练,让谁也不知道。 &&&&& 四、尚式形意拳的形与意&&&&& 我年轻时拜师尚云祥学形意拳,许多年以后,听说老师的拳法被人们尊为尚式形意。近来有武术爱好者来访,询问名为&尚式&,凭的是哪些不同?一时竟找不出简明词汇作答。因为当年学拳只求有没有进益,从未想过这一问题,师徒间闲聊很多,但不曾有尚老师将自己的拳法与别人对比的记忆。&&&&& 现今人们是如何将尚式形意与别种形意拳作区分,我几十年一个庸碌闲人,对此毫不知情。根据当年在尚老师身边的体会,尚式形意的形与意,只能授者身教,学者意会,如果勉强以文字描述,那么形就是&无形&,意就是&无意&。这不是老和尚打无聊机锋,而是练武事实。&&&&& 在形上讲,有的武术爱好者,一听到&尚式形意&,首先认为在架势上肯定有很大不同,纠缠在&前脚是直的还是歪的?后手是抱在腰前还是跟在肘后?&一类问题上。固然,之所以为尚式形意,招法上肯定有独到处,但那不是关键,它是尚老师练武多年自然形成的,绝不是为了开一派,为了有别而有别。平衡匀称是人体的本能,对老架势改得再离谱,打多了也会像模像样,如果这样就算开一派,岂不成了玩笑?&&&&& 尚老师的名言是&练功不练拳,用劲不用力&。不去探讨架势背后的道理,眼光局限在架势里,就是刻舟求剑。有人从力学角度分析尚式形意的架势,认为改动是为了发力更为合理,或是根据尚老师的体型,认为变招是为了适合矮胖人,此说或许有它的道理,可惜尚式形意用劲不用力,从力学上分析,是错动了脑筋。&&&&& 从打法的角度去分析,如燕形,别派用的是肩,尚式用的是腿,打击部位不同,当然姿势不同。其实,尚式形意的一个燕形打出来,用用肩,又有何不可?它又不是拳击,下钩拳只能击下巴,刺拳只能击面。一个姿势摆出来,从头到脚都能打人,一个姿势顶一百个姿势用,这才是形意拳,否则光凭五行十二形那几个姿势,又怎么能成为三大内家拳之一?&&&&& 而且凡形意拳,一个姿势都有练法、打法、演法三种变化,书本上没有,只有拜师后,才能知道周全。书上所谓的固定套路,往往是打法、练法、演法混淆在一起,凑成一套,以它去比较尚式形意的异同,又如何能识别得清楚?比如有的拳谱上的劈拳起手式,是用后手摩擦前手小臂内侧,此处有经络,摩擦起来有健身作用,是练法之一;再如前臂高探平展,两手慢慢回收,都是在健身,没法用于比武的。要比较,得三法对三法地比,颇为繁复,本文就不作此工作了。&&&&& 那么究竟尚云祥&用劲不用力&的&劲&是何物?无法直接说清,只能借助于比喻。用力好比用一个指头打人,用劲好比用整个拳头打人 --- &&&&& 还是说不明白,只好再举例:形意拳古谱上有一句赫赫有名的歌诀&消息全凭后脚蹬&,如果理解成以蹬脚跟发力出拳,十个人练十个人会震得后脑生痛。至于能不能发出大力,的确能,因为拳击运动员也是借助蹬后脚发力的,蹬后脚扭腰,这是发力最科学的法子。不过拳击蹬的是后脚尖,不会震得后脑生痛。拳谱上讲的&消息&,不是以后脚去蹬力,消息是关于劲的消息。正如经络,西洋仪器在人体上找不出实据,劲也不能以肌肉的伸张来测度。后腿一蹬,大腿肌肉的力气,利用人体的合理构造,通过关节,层层加重,传导到拳头上 ---- 这是力学,用它并不能确切说清武术。&&&&& 或解释说,后足一蹬,能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集中到拳头上--可以试试,算-个成年人的体重有两百斤,用了此法,也不太可能打出一百斤的拳头。一个五十斤的麻袋,从一米高的距离掉下来,击打地面的力量会有五十斤。但一个两百斤的人不能打出两百斤的拳头,正如人从一米高跳下,人体的关节构造,能将地面的反弹力疏散,所以不会受伤。当一个人妄图以体重打人时,人体构造也能将力量分散,任你后脚猛蹬,也蹬不出太多东西。&&&&& 而劲就好比一个网兜,将一堆散桔子似的人体拎起来砸出去,人的体重就不会贬值,而且还能赚到加速度的便宜,打出超出体重的力量。妙用如此,尚式形意当然要&用劲不用力&了。&&&&& 只有不用力才能练出劲,因为劲关系到周身上下,一用力便陷于局部,拣芝麻而丢西瓜了。有武术爱好者见到拳谱上写着&形意拳有明劲、暗劲、化劲&,便以为开始一定要练得刚猛,一练拳便频频发力,果然也有成效,打架厉害,听到&形意一年打死人的&俗话,便以为练对了。其实那跟拳击手打沙袋又有何区别?练一年拳击也能打死人,好的拳击手一拳有七十斤力量,七十斤打在人心口,当然能打死人。&&&&& 其实拳谱上的明劲,明字除了明确,还有明白之意,是要入&体会劲&,拳力增大是这一阶段的必然效果,暗劲是要人由明转暗,淡忘对劲的体会,让其成为一种自然反应,化劲是收放自如。&&&&& 暗劲与化劲难以描述,只能勉强说一说明劲。练明劲有个巧方法,要在转折处求之。五行拳不是练拳,而在练五种不同的劲,所以每一种拳的转身姿势都不同。转身姿势是为了劲而设立的,多练练转身,对领悟劲有帮助。&&&&& 以前有传闻说,孙禄堂在教徒弟时,碰到了说劲难的问题,就用形意的劲比划太极拳,以图对徒弟有启发,后来自己也觉得有趣,就此创立了孙式太极拳。不宜此说是真是假,的确有练形意的人,见到孙式太极拳,所悟很多。&&&&& 在练劲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神气&的感受,此处不便多谈,只有练者心知肚明了。如果从发力的角度讲,肯定存在一种姿势比另一种姿势好。而尚式形意是用劲,劲练成后,一切架势无可无不可,所以也就没有&形'河言。&&&&& 至于意,造作意念,毁人不浅。以前的拳师由于没有文化,在没有得到名师指点的情况下,看到拳谱上的形容词,就以为是口诀,如见到&四两拨千斤&,以为要在力学上取巧,有了贼心,就练不出功夫来了。现在有武术爱好者受气功影响,打拳时,自作主张地加入好多意念,练桩功要&双手捧起整个大海&,大海有多重?这样想,只能让精神无故紧张,常此以往,会短寿的。&&&&& 再如看到歌诀&遇敌好似火烧身&一句,不明白&火烧身&只是形容,不是状态,假想浑身着火地比武,会令反应失常,不败才怪。&&&&& 究竟何谓意?一个体操队的小女孩,她翻跟头不用多大力,也没什么意念,她靠得是练就的身体感觉,感觉一到,便翻成了一个跟头。形意的意,类同于此,不是在脑海中幻想什么画面,所以意等于无意。&&&&& 尚老师总是要求徒弟多读书,说文化人学拳快,一个练武的要比一个书生还文质彬彬,才是真练武的。古书里的上将军,多是一副书生样。练武的也一样,一天到晚只知剑拔弩张,练不出上乘功夫。因为拳谱上许多意会的东西,文人一看便懂,武人反而难了。尚老师便是个很随和的人,面若凝脂,皮肤非常之好,没有一般练武人皱眉瞪眼的习惯动作。只是如果有人走到他身后,他扭头瞥一眼,令人害怕。&&&&& 形意拳之意,比如画家随手画画,构图笔墨并不是刻意安排,然而一下笔便意趣盎然,这才是意境。它是先于形象,先于想象的,如下雨前,迎风而来的一点潮气,似有非有。晓得意境如此,方能练尚式形意。&&&&& 尚式形意的形与意,真是&这般清滋味,料得少人知。& &&&&& 五、尚云祥说&虎豹雷音&&&&&& 古传形意拳歌诀中,说可以通过发声来长功夫,名为&虎豹雷音&。李仲轩先生是形意拳大师尚云祥晚年所收弟子,拜师时 19 岁。由于与尚云祥年龄相差过大,尚云祥便嘱咐他不要再收徒弟,以免乱了尚门形意的传承辈份。李仲轩于尚师去世后一直默默潜修,今年已86高龄。晚岁心境更为缅怀尚师,便想将自己学艺的身证,写成文字,丰富一下老师武学的流传。此次谈的是&虎豹雷音&。&&&&& 李仲轩在拜师尚云祥前,跟随尚云祥师弟唐玄禄在宁河学拳,受了唐玄禄拳术、医药、道法(形意拳是内家拳,以道家为归旨,所以有医药、内功)全部的传承,是唐的传衣钵弟子。唐师在口传形意拳古歌诀时,有&虎豹雷音&一句,并没有详细解释,李仲轩以为是对敌时大喝一声,震撼敌人心神的作用,也就没有多问。&&&&& 之所以忽略,因为唐玄禄在教拳时不许发声。一次李仲轩练完拳趁着一股高兴劲,唱了两句京剧,被唐玄禄一顿臭骂,危言说练拳就是练一口气,一张口便白费了。而且精气神都在这一口气里,不求化在体内,反而大口大口唱出去,是在玩命。由于唐玄禄定下练拳不许说话的规矩,使得李仲轩对发声有了成见,不会再多想。&&&&& 李仲轩对唐老师的规矩十分信服。因为有切实体验,形意拳练一会后就能感受到体内气息蒸腾,随意张口确有&泄气&之感。至于如何将这口气化在体内,唐玄禄教授,练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转悠几圈自然会有熏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气爽,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习武要有练有化,收式与起式同样重要,甚至练完后溜达的时间比练拳的时间还要长。&&&&& 对于形意古歌诀,唐玄禄是先整个说出来,令李仲轩背诵,在日后再分节讲解。由于练武要靠实践,程度到了方能有悟性,唐玄禄有的讲解十分清楚,有的讲解李仲轩便听不明白,似乎唐玄禄也有难以说明之苦。到分节讲解时,唐玄禄说到&虎豹雷音&,李仲轩问:&是吓人用的吧?&唐玄禄连忙说不对,而是通过发声来长功夫--这便与唐玄禄&练拳不许说话&的规矩违背了,李仲轩就问是何道理,唐玄禄说他的师父李存义有言&要想功夫深,需用'虎豹雷音'接引。&不过得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方能有此妙用。李仲轩追唐玄禄的话茬,说:&既然不是一声怒吼,是个练功方法,练功方法总是具体的,还望老师说明。& 唐玄禄感到很是为难,想了一会,带李仲轩到了宁河的一座寺庙里。见左右无人,在院中悬钟上轻轻敲了一下,悬钟颤响。唐玄禄让李仲轩将手按在钟面上,说:&就是这法子。&李仲轩仍然不解,唐玄禄说:&李存义老师当初就是这么传给我'虎豹雷音'的,我没有隐瞒你的,是你自己明白不了。&此事就此搁下。&&&&& 唐玄禄为自己的徒弟能够深造,后来让李仲轩转投尚云祥门下,李仲轩因此从宁河到了北京。李仲轩家中在北京有亲戚,当时由于时局紊乱,许多北京人南下迁居,所以北京有许多空房,房租空前的便宜。李仲轩在亲戚家住了些天,便租了间房子,留在北京专门习武。&&&&& 由于脱离了宁河的大家族宅院式的生活,在北京胡同中与各色人等杂居;李仲轩对许多事都感到新鲜。当时胡同里有一位姓&严&的先生,是账房的会计,一手算盘打得十分高明,闲时在院子里将马扎一支,教左右的小孩打算盘,也将李仲轩吸引过来,就跟着学了,后来不料自己手的职业就是会计。当年玩一般学会的算盘竟成了终生吃饭的本事,不由得感慨人命运的因果奇巧。&&&&& 严先生教李仲轩算盘时,问道:&我原以为你们练武之人,总是手指粗粗,满掌茧子,没法打算盘,不料你的手指比女人还细,一个茧子都没有。&李仲轩说:&找们内家拳不靠手硬打人。&当时唐玄禄从宁河到北京看徒弟,躺在李仲轩租的房里歇息,听到严先生与李仲轩在院子里说话,就笑眯眯地走出来,两手一伸,说:&严先生,我的手也是一个茧子没有。&&&&&& 唐玄禄在宁河镇周边的农村里种地为生,可他的手不但没茧子,而且很小,一点没有重体力劳动的痕迹,严先生就感到更奇怪了。唐玄禄说:&但我的手很有劲。&说完张手在院墙上一攥,便将妇女们绑晾衣绳的钉子拉了下来,然后不往原来的钉孔上插,而且错开钉孔,手一拧,钉子就进了砖里。严先生看得目瞪口呆,连说:&开眼开眼&。&&&&& 唐师父表演了这手功夫,使李仲轩对形意拳的内涵更为向往,急切地想在北京期间能有长进。但虽经过正式拜师,每次去尚云祥家,尚云祥并不教什么,总是跟李仲轩闲聊,一副&来了个朋友&的样子。李仲轩知道自己的拜人尚门,完全是唐玄禄的撮合。尚云祥虽对李仲轩有过观察判断,毕竟不太了解。他的闲聊,是在摸自己的性情。于是放开了,什么话都跟尚云祥说,先将这段时间当作去作客,相信有一天终会得到传授。&&&&& 一日,在尚云祥家时,尚云祥有个朋友来访。此人身体不太好,有胸闷头晕的毛病,听别人说读经文可以去病,便请了本经日日读诵。可经文难懂,一费心思,似乎胸闷得更厉害了,便来问尚云祥有没有健身的方法。&&&&& 尚云祥说:&练拳更加费心思,我看你这只是体虚,找正经大夫,吃药慢慢调理,比什么都好。&那人走后,尚云祥跟李仲轩继续聊天,聊了一会话题就转到了那人身上。尚云祥说:&其实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病,正是读书,不过要像小孩上私塾,不要管书上是什么意思,囫囵吞枣地一口气读下去,只要书写得朗朗上口,总会有益身心。但咱们成年人,不比小孩的元气,大声读诵会伤肝,要哼着来读,不必字字清楚,只要读出音节的俯仰就行了。&&&&&&   李仲轩问:&这有什么道理吗?&尚云祥答:&没什么道理,我看小孩们上学后,马上就有了股振作之气,对此自己乱琢磨的。'李仲轩又问:&为什么不把这法子教给您那位朋友?&尚云祥说:'那人生活不如意,精神萎靡,才令身体困顿,重要的是无思无想,不能再动什么心思,我就不用这法子把惹他了。&&&&&& 这话题一谈也就过去了。几日后,李仲轩忽然由读书法想到,&虎豹雷音&会不会也在声音上有一番玄妙?便去问尚云祥,尚云祥用一种很怪的眼神看了李仲轩一眼,说:&虎豹雷音不是练的,想着用它吓敌,尽管去练,练多了伤脑,人会疯癫失常的。&李仲轩问:&可唱戏的不也练大声吗?&尚云祥:&晦!可他们不练拳呀。&从此李仲轩再也不敢问虎豹雷音了。与尚云祥彼此熟悉后,尚云祥开始了传授武功,所教与唐玄禄有很大的不同。李仲轩心中奇怪,有时表现在脸上。尚云祥察觉,笑道:&唐玄禄所教就是我们师父李存义那一套,我教的是我这一套。&李仲轩连忙借这话茬,将唐玄禄用敲钟传他虎豹雷音的事说了。尚云祥听完,说:&没错,李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李仲轩说:&这是李存义那一套,你的那一套是什么?& 尚云祥大笑,说:&你这个徒弟真会挖东西。好,哪天打雷告诉你。&李仲轩以为尚云祥是在用玩笑话敷衍,不过也一度天天盼着下雨,但多天没下雨,尚云祥也不再说什么,只好专心练武,不去妄想了。&&&&& 那时尚云祥邻居家的猫生了窝小猫,有只小猫一个月了两只耳朵还没竖起来,跟小狗似的耷拉着耳朵。尚云祥觉得它可爱,虽没要来养,却常抱来玩。一天李仲轩去尚云祥家,见尚云祥坐在院子里用个小布条在逗猫,就坐在一旁。见李仲轩在等,尚云祥逗了几下便不逗了,将猫抱在怀里,闭着眼捋着猫毛,似乎在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你没见过老虎豹子,我也没见过,可猫你总见过吧?其实聪明人一听'虎豹雷音'这名字,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尚云祥说,猫跟虎豹是一样的,平时总哼着&嗯&的一股音响个不停。李仲轩从尚云祥手中接过猫,果然听到了猫的体内有&嗯&声在轻微作响,而且抱猫的两手上都有震动。尚云祥解释,练拳练到一定程度,骨骼筋肉都已爽利坚实,此时功夫要向身内走,就是要沁进五脏六腑。但这一步很难,就要用发声来接引一下,声音由内向外,劲力由外向内,里应外合一下,功夫方能成就。尚云祥最后总结:&所谓雷音也不是打雷的霹雳一声,而是下雨前,天空中隐隐的雷音,似有似无,却很深沉。&然后示范了哼&嗯、嘱&两个音。&&&&& 离尚云祥传授虎豹雷音的时刻,现今已六十余年过去。李仲轩老人回忆当年的情景,打趣地说:&如果没有一只耷耳朵猫,还真听不到虎豹雷音。& &&&&& 六、尚云祥先生二三事&&&&& 今年86岁的李仲轩老人是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在晚年所收的弟子,属于带艺投师的情况,他的本家老师是尚云祥的师弟唐维禄。严格说来,形意拳古规矩是不准带艺投师的,而且还有个理想说法,最好是十五年一代,因为体操可以从小练,练拳必须等待十五岁时骨骼基本长成后才可练拳,当然把武术当体操练的除外,那是没得真正传授,光比划胳膊腿的。&&&&& 师傅三十岁时,正是他要建功立业的时候,实在忙不过来教徒弟,而且师傅在三十岁时不见得功夫就能成就,就算成就了,毕竟是尚且年轻,心态不见得成熟,难以对徒弟有体贴的指导。而老了以后,对武功的体验更深,说一句话便有准,但又有一弊,就是人老心也老,江湖阅历深了,凡事都有防人之心,教徒不见得会尽心,十句话藏三句,许多当徒弟的就是在这种拖延的考验中坚持不住,终于没有学成,而且练武体会深,知道的歪路也多,不敢乱说话,以免徒弟误会,练歪了,所以肯定缺乏三十岁的热情,讲得不会特别生动,跟老人学拳要有耐心。&&&&& 之所以不准带艺投师,一是怕别人教过,有别的居心,因为师徒关系的感情很深,好似父子、君臣,以带艺投师为名,来为以前的师傅报仇,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二是一旦学过拳,身上的那股劲就很难改了,再学新拳往往练不纯粹,就算教了,也难教出来,所以收徒弟都要收什么都没练过的白丁,有俗话讲&不怕多能就怕白丁&,意思是白丁学拳,功夫纯,往往厉害。&&&&& 由于许多拳师都是老了以后才考虑收徒弟,这一段时间便错过了许多人才,练武人都是十几岁就练,因为再大就不好练功夫了,遇上一个资质好的人很难,更何况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遇见,所以也往往不太严格,只要是这个资质,带艺投师也是可以,但毕竟是破规矩,所以前一个师傅与后一个师傅之间要交接得很清楚,中间有礼法的,如果只是当徒弟的自作主张要投另一个老师,就是欺师灭祖,会遭唾弃,没人会收他。&&&&& 李仲轩拜师尚云祥,是唐维禄的主张,为了他能够深造,在拜师仪式时也是先向唐维禄磕头,再向尚云祥行拜师礼的。李仲轩老人在讲解尚式形意时,总要先自述曾向唐维禄学拳,表明自己的学拳轨迹,这是武林的礼法,以示不忘本。 &&&&& 虽然唐维禄与尚云祥是同门师兄弟,都是李存义的徒弟,是同一个架势,但尚云祥有尚云祥的精细。&&&&& 拳不能以风格来讲说,因为武术不是表演,说其刚猛或含蓄,都离题太远。要从心法上说,才能区别出究竟,可惜心法又是不外传的。李仲轩老人说&尚云祥话不多,对徒弟才话多,尚云祥的话余味多。&由于时常能有感悟,总觉得自己能破茧而出,感到自己即将对形意拳的认识能有个突破,只是不知契机会在尚云祥的哪一句话头上。&&&&& 一天中午,李仲轩去尚云祥家。尚云祥几乎中午不睡觉,李仲轩没见过他睡觉。但他听单广钦师兄说过,一个夏天,一个徒弟从窗户外见到尚云祥睡觉,见到师傅睡觉的样子,一下生起恭敬之心,心里感慨:&跟着尚师傅,就能学出真东西。&,这时尚云祥一下就醒了,说:&我这个人睡觉时不能让人看,人一看,就醒。&徒弟对打搅了尚师傅睡觉,很是过意不去,尚云祥笑道:&咱们练武的人练的就是这个。&&&&&& 这未知先觉的本事,李仲轩问过尚云祥,尚云祥那时说:&简单,有人走到你身后,你就回头瞪他,心里也瞪。&李仲轩就揣摩这道理,尚云祥就问&遇敌好似火烧身&,这火是烧在敌人身上还是烧在自己身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敌人比如作火焰,告诫比武时要出手快收手也快,应该是烧在敌人身上,但尚云祥说烧在自己身上。&&&&& 李仲轩那次中午去尚云祥家,是在屋里谈的拳,尚云祥坐在木床上,一下抓住李仲轩胳膊,一摇,带动李仲轩整个身体在晃,李仲轩一下子给惊住了,尚云祥就叹了口气:&你是个老实孩子,我这么抓你,就不知道还手呀?&李仲轩学武的时间已有几年,期间也跟人比过武,受到突然袭击,身上自然会有反抗,可是在尚云祥手里像个小孩似的,挣扎了几下,仍由他摇晃。尚云祥放开他后说,一拳打出去很有力量,但被人擒住就没劲了,是什么原因呢?什么地方没劲,就烧在什么地方,你是练拳不练根节呀。&&&&& 在形意拳歌诀中讲到三节,对于上肢,三节是腕、肘、肩,根节是肩,对于下肢,三节是脚脖、膝盖、大腿根,根节是腿根。有所谓&三星齐,泰山移&之说,三星就是三节,比喻三节整合,力可移山。李仲轩向唐维禄学拳时,唐维禄回答:&三节是不能练的,你要整个地练拳劲,脑子里不要想三节,否则陷于一处,就练不出功夫了,等练出了功夫,三节就整了。&&&&&& 古拳谱上也没有让人练三节,只是让人&齐&三节。尚云祥也并不是让人练根节,人身是个整体,想单练根节也不可能,只是提醒人,练拳时劲力要走(经过)根节。一个走字,和一个练字,差别的确很大。然后尚云给李仲轩矫正了炮拳。&&&&& 形意拳的根基是五行拳,配合金、木、水、火、土有劈、崩、钻、炮、横五个拳法,其中与火相配的是炮拳,取开炮的意象,练一股突发力。据李仲轩老人讲,&爆炸力&是形意拳传统的说法,而不是某个人的发明。炮拳前手横架在眉前,后手由面门径直打出去,攻击敌人面门,取开炮的意象,称前手为炮架,后手为炮弹,后手的出拳路线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开始练时可先从弹力入手)。但炮拳有多种练法,还有一种炮拳,后手不是直的,而是斜着撇出去,要与曲线旋转的步法相配合,尚云祥给李仲选矫正的就是这一炮拳。李仲轩便问为何有如此不同,尚云祥觉得炮拳更能让人有劲力经过根节的感受。&&&&& 然后尚云祥又打了另外四拳,都很不同,看得出都是功在根节,然后尚云祥比划了更多的变化,略微一动就是一种。李存义传崩拳时说,崩拳自古有九种变化,再往深里说,变化又岂止有九种。炮拳也一样。&&&&& 打炮拳时,后手不直线出击,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一股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劲力跳起,劲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内里的根节,手随着根节升腾起的劲随手挥出。尚云祥说:&你看过开炮没有?开炮的后作力很大,就是这个意思。&修习了尚云祥的根节炮拳后,尚云祥嘱咐:&这种练法出拳劲快,等有了功夫,后手直着出去、撇出去,一样。&&&&&& 李仲轩老人当年在尚云祥身边学艺,一次他碰到尚云祥别的徒弟来,说自己也收了徒弟,尚云祥说:&对那些小辈的人,刚开始要把五种拳法都教全了,练上一段时间后,就要总问他们对哪个拳架有感觉,问得多了,逼着他们去体会。如果有感觉,就集中在一个拳架上往深里教,能一通方能百通。&&&&&& 虽然尚云祥名声在外,但没有一个明确的拳路示人,因为学形意拳是要师傅教徒弟一个对一个地带出来的,就算写成文字全部公布出来,要没有实际练拳的体会,也难以明白,而且在教拳时有时作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说明,而转化成文字上难度太大。&&&&& 笔者因某种机缘结识了李仲轩老人,便将从他那里听到的,撰成此文,笔者非习武之人,只希望能被真正的习武人看到,将李仲轩老人学习尚式形意的经历流传。七、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1)&&&&& 称形意拳为拳禅合一,大约是二十世纪十年代,形意拳进入大城市,叫响了这个说法。但形意拳遵循的是道家,想有进境,总要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上落实,禅是佛家,怎么也有了关系?&&&&& 我的体会是,不是拳学,而是教学。老辈的拳师,像薛颠,孙禄堂那样文武全才,功夫好文采也好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代代传人照样教出来,是什么道理?因为学拳讲究悟性,不用给整套理论,给个话头,一句话就悟进去了,什么都能明白,这一点与禅宗相似。禅宗有句话叫&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佛经有百万卷,但其中的意思六祖惠能一句话就表达清楚了,这句话叫口诀。&&&&& 比如我第一位师傅唐维禄,曾几次代薛颠比武,应该说精于技击。练拳并不等於比武,功夫好相当于一个人有家产,比武相当于会不会投资,从功夫好到善比武,还得要一番苦悟。唐师一天手里抬着东西,身边有人一个趔且,唐师没法用手扶他,情急之下,用胯拱了他一下,那人没摔倒,唐师也悟了,从此比武得心应手。&&&&& 薛颠是李存义事业的继承者,李存义去世后,薛颠就任国术馆馆长,国术馆有几位名宿不服气,算起来还是长辈,非要跟薛颠较量,薛颠只能推诿。因为只要一动手,不管输赢,国术馆都将大乱。这个死扣只能让第三者去解。唐维禄说:&薛颠的武功高我数倍,您能不能先打败我呢?&与一名宿约定私下比武。唐师对这类争名的人很蔑视,穿着拖鞋去了,一招就分出了胜负,那几位便不再闹了。光有功夫还不够,掌握了比武的窍门,方能有此效果。&&&&& 我的第二位师傅尚云祥,是个所学非常杂的人,什么拳他一看就明白底细,瞒不住他,有时用别的拳参照着讲解形意。照理说,如果得不到口诀,光看看架势,是明白不了的,但见了尚师,就知道世上的确有能&偷拳&的人。当然,这是他有了形意的一门深入,悟出来了,所以能触类旁通。&&&&& 尚师一次跟我打趣:&什么叫练拳练出来了?就是自己能创拳了。你给我编个口诀听听。&跟老辈人学,得连掏带挖,我虽然创不出来,但为了引他教我,也编了一个,关于形意蛇形的:&背张腹紧,磨膝盖;浑身腱子,蹭劲走。&他对我的评语是:&一点小体会,不是大东西。&讲:&你瞧程廷华编得多好 &&&&& ------ &&&&& 别人都说,打人如亲嘴,也就是穷追不舍的意思,他却说,练拳如亲嘴。&尚师解释,男女嘴一碰,立刻感觉不同,练拳光练劲不行,身心得起变化,这个&连拳如亲嘴&,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大道理一下子就说通了。&&&&& 尚云祥曾用形意拳口诀与程廷华交换八卦掌口诀,发现最精粹处是相通的,因为有这一段因缘,照理,尚式形意与程派八卦的门人可以互称兄弟。尚云祥向几个早期门人完整地教过程派八卦。我没有传承尚师的这一路武功,但他对我说过,一般人练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练&贼&了。其实八卦掌是雄赳赳的,关键要从&双换掌&这一招里练出来,因为这一招容易体会出&劲力周全&四字。尚师讲,程廷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大蟒蛇从头到尾都蹭着劲,才能爬动得起来,这种威势,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脚所能比?&&&&& 形意拳古传歌决中有一句&硬退硬进无遮拦&,说的就是这种劲力周全的威势,不用抡膊打,只要一动就有很大的冲撞力,对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硬&字是&断然&之意。也有&硬打硬进无遮拦&得说法,&打&字不准确,照字面理解就把形意拳说低级了,显得蛮横,&硬&字也容易被误解成胳膊拳头硬,一边挨打一边进攻。&硬退硬进&就有道理,把&退&字放在前头,因为形意拳看似刚猛,实则以&顾&法为根本。顾为退,能不被人降住,方能降人。&&&&& 老辈拳师多居乡野,文化程度不高,所传承的古歌决多字词粗陋,大致意思是不错的,但无法一个字一个字的揣摩,一定得常年跟随在他们身边,从身教上学。他们也不太爱解释古传歌诀,只叫门人硬背下来去悟,但那些古歌决不经点拨,是悟不出来的。脱离开那些歌诀,他们不经意说的话,才是自己真正的体会,非常真切,往往比古传歌决还要好。可惜门人没有整理成文字的意识,产生出更鲜活的歌诀,只对古传歌诀宝贝得不得,这是形意拳的&水土流失&。&&&&& 当然他们说话,也往往用自己最熟悉的方言来讲。比如唐维禄,说打崩拳要&抽筋&。我是他徒弟,我明白,别人就难懂了,没法传播。像尚云祥这样能在形意拳中开了尚式一派,首先表明他注重实际,不为古传歌诀所约束。&&&&& 其实古传歌诀是怎么来的?也不是先有歌诀,而是根据实际来的。学拳之悟,不是悟古歌诀,也不是悟老师的口诀,而是借着歌诀口诀,有了契机,悟出产生歌诀的东西。把握住了根本,自己编两句口诀又算什么难事,大海中溅起点水花而已。所以尚云祥说,能创拳的人才是练出来的人-----这不是玩笑话。&&&&& 再举一个读者亲自就可以印证的例子,明白了要劲力周全,功夫用双换掌能练出来,用蛇形也能练出来。&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硬退硬进无遮拦&是形意的古歌决,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的窍门,说瞎子走路身子前后都提着小心,从头到脚都有反应,练拳不是练拳头,而是全身敏感 &&&&& ------千说万说,都是一个道理,就看作徒弟的能应上哪句话的口味。&&&&& 以上对&拳禅合一&举了点例子,不成条理,只望能稍稍说明。另,在武魂发表文章以来,受武术爱好者的来信来访,有殷切者也有强求者,我没有武术班、也不为图虚名,年老昏沉,无力授徒,还望见谅。&&&&& 我当年拜师尚云祥,是以&学成后不收徒&为先决条件的,就让我这一支衰落下去吧。但尚师的拳法不能衰,请谅解我目前只选择以文会友的方式吧。 &&&&& 八、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2)&&&&& 在上一期武魂上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犹有未尽,此次以桩功举例。&&&&& 旧时候学武,总是讲拳的多,说功的少。学到拳的是学生,学到功的是徒弟。学到形意的桩功很难,不愿意传,让你一站,说点&放松&一类的话,就不管了。比如站浑元桩,都知道两眼不是平视,要微微上瞟,但瞟什么?瞟来作什么?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才是李存义的徒弟,否则他老人家开国术馆,一班一班教的学生很多。按照李存义的桩法,小脑,肾,性腺都得到开发。所谓&形意一年打死人&,不是说招法厉害,是说形意能令人短期内由弱变强,精力无穷,是体能厉害。还有一点,叫&传徒先传药&。武家是有药方的,有练功的有救命的,自称是某某的徒弟,先得拿出几张药方。唐维禄便有李存义传的&五行丹&作凭证,此药化为膏质是一种用法,化为丹质又是一种用法。 &&&&& 收徒弟得有用。我所接触的李存义的几个徒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光大师门的人。唐维禄由於后天条件局限,还有性格使然,他可以暗中帮助师兄弟,自己却不是独领风骚的栋梁;尚云祥有自己的路要走,在李存义的教法上别出新意,所传不是李存义的原样;可以说薛颠是李存义教出来的最&有用&的徒弟,坐镇国术馆,广传形意拳,可惜由於特殊缘故( &&&&& 以后另写文讲述 ),不用老师的名号。 &&&&& 得到一个徒弟很难,总是这有缺点那有遗憾,但要真得到一个好的,门庭立刻就能兴盛起来。有的时候师徒感情太好了,也不行。规矩越大越能教出徒弟来,人跟人关系一密切,就缺乏一教一学的那种刺激性了。拳不是讲的,要靠刺激,少了这份敏感,就什么都教不出来了。所谓&练武半辈子,一句话教给徒弟&,并没有一句固定的话,指不定那句话刺激到他,一下就明白了,这就是禅吧?我从唐维禄门下转投尚云祥,并不是唐师没本事教我,是我跟他太好了。我算富家子弟,容易骄狂懈怠,离开家一个人到北京来找尚云祥,心情使然,就能学进东西了。&&&&& 尚云祥有为师之道,教徒弟跟钓鱼似的。咬不上他的钩,他就嘻嘻哈哈,一点都不解释,令人着急;咬上伤了他的钩,他就狠劲一拽,一句话说透。我一直很感谢唐师的安排。老辈武师就是这样,一旦认你作了徒弟,就只为你好,非常无私。 &&&&& 我到了北京后,唐师还总来看我。他不坐火车,都是从宁河一晚上走来的,这份师恩太厚了。唐师腿功好,孙禄堂腿功好,由於两人名字都有&禄&字,一度被称为&二禄&。最终孙禄堂成名成家,唐维禄被世人遗忘,但孙禄堂的门下应该记得这一说法。&&&&& 孙禄堂的腿功,是新闻事件。他和一位要人坐汽车,逆风而行,车速很快。那人头上戴着巴拿马草帽,被风吹走。孙禄堂跳下车追到草帽后再追汽车,司机还没意识到有人跳车,他就已经回到车上------此事当时有几家报纸报导。&&&&& 唐师要有一件名动天下的事,也不会老死乡野。不过光靠惊世骇俗也不行。孙禄堂文武全才,样样都好,的确是大家。一个练武的人,得什么都会,方能有大用。&&&&&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如果有读者从此受益,就向旁人传一传唐师的名吧。&&&&&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张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这个方法,可以壮阳,肾虚,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另外打拳也要这样,出拳时肚子也微微顶一下,收拳时肚子微微敛一下,好像是第三个拳头,多出了一个肚子,不局限在两只手上,三点成面,劲就容易整了。 &&&&& 还有一个方法,站桩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时,按摩一下尾椎,就会缓解。从尾椎一节一节脊椎骨顶上去,直到后脑,脊椎自然会反弓,脑袋自然会后仰, &&&&& 两手自然会高抬,然后下巴向前一钩,手按下,脊椎骨一节一节退下来。如此反复练习,会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条大龙,它有了劲力,比武时方能有&神变&。&&&&& 注意,这三个桩功都是动的,不过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来。薛颠说的好,桩功是&慢练&。这些都是入门的巧计,一练就会有效果,但毕竟属於形意的基本功,练功夫的&功夫&,指的还不是这个。至於如何再向上练,薛颠和唐维禄都各有路数。&&&&& 尚云祥把这些方法都跳开,站桩死站着不动,是错误的,但他就传了一个不动的。&&&&& 一次我站桩,他问我:&你抱过女人没有?&我就明白了。这个&抱&字,不是两条胳膊使劲,而是抱进怀里,整个身体都要迎上去。这是对站桩&拿劲&的比喻,拿住了这个劲,一站就能滋养人。&&&&& 一天我站桩,尚云祥说:&你给我这么呆着!&这一个&呆&字,一下子就让我站&进&去了( &&&&& 没法形容,只能这么说)。后来他有冲我说:&你怎么还在这呆着?走吧!&身体一下就&开&了。&&&&& 形意是用身体&想&,开悟不是脑子明白,而是身体明白。与禅的&言下顿悟&相似,等身体有了悟性,听到一句话就有反应,就像马挨了一鞭子,体能立刻勃发出来了------尚式形意发扬的是这种教法。 &&&&& 九、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3)之一&&&&& 开武馆,这是民国出现的形式。在这之前,中国民国要么是禁武,要么是拳团,就是操练一点实战格斗,目的也只是为了对付土匪,离武术的精深处较远。凡是武师真传的,人数一定不会很多,三五个人,才能忙得过来,教得透。广收门徒,往往就会出现&教拳的多,传功的少;讲招的多,传理的少&的情况。其实,这不是武师们不实在,而是因为功、理是很&身体化&的东西,得身教方能体会得出,讲则讲不明白,靠着在练武场上喊几句口诀,即便是古代秘传真实不虚,做学生的也很难体会。&&&&& 禅宗宣扬&以心传心&,就是这个道理。要打到学生心里去,一下子激发他,&以口传口&是不行的。我们年轻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术书,你们看了后,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总用&口令&来标示动作,或是标榜&可用于军营练兵&。那时民族危机,国外侵略,武术界的口号叫&强国强种&,希望能为国出力,训练部队上阵杀敌,所以许多拳种在教授时一切趋于简化,向往能一教七八百人,一蹴而就,速成。&&&&& 我的老师尚云祥(尚升,字云翔),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处世精明,不受人骗,可同时又很理想主义。我认识他时,他已八十出头,仍时常象青年一样爆发很大热情。他很爱国,盼望国家打胜仗,教形意拳时,企图一说,听的人转身上战场,就能用上。&&&&& 形意拳传说起源于岳飞,本就是南宋时代用来训练士兵的。一定要让形意拳在现代发挥***作用-----当时老一辈拳师都在动这份脑筋。练武术的都爱国,当时管武术叫&国术&。李存义说:&形意拳叫国术,就要保家卫国。&&&&&& 李存义本身就亲自上战场,当国术馆馆长时一直琢磨形意拳的军体化和速成法。尚云祥延续李存义的道路,接着向这方面尝试,晚期所教的拳有了简化的倾向。他这个&简&不是简化拳招,而是想,说一句话,片刻间便令人功夫上身。后来发现不行,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智商悟性良莠不齐,内家拳的要点不在拳招,在于&神气&-----这种非常灵性的东西,不是动作,无法按照&口令&操习。而且简化之后发现对人的悟性要求更高,学起来更难。训练战士,还不如按部就班,繁一点好。&&&&& 虽然此路不通,尚氏形意没有成为&军体拳&,却从此形成了一种教学风格,拳理一语道破,发挥身教的刺激性。言教总是用众多的比喻,搞修辞,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身教则干脆利落,一个眼神,比划一下便令徒弟悟进去。学武还是要重身教,也正因为重身教,所以有些行为与禅相似。&&&&& 禅宗有&话头&,就是突然一句话把人整个思维都打乱,就开悟了。这个&话头&从书上看,没有用,得真人和真人地冲突。尚式形意也有这种&给句话&,这句话本身可能有意义,可能也没意义,就是为了刺激。&&&&& 先举一个有意义的。有一个跟日本人打过仗的军官(忘记叫什么,很有名的一个人),是个彪形大汉,会使双刀,听说尚云祥研究一种能够速成的拳术,就来拜访。他是真正上过战场、肉搏过的人,虽然只是粗通拳脚,但这种人反应极其敏捷,一般练武的人对付不了他的,这就是&上一次战场,抵十年功夫&的道理。他一副生龙活虎的劲头,周围有什么动静,他脖子本能地一激灵,视线就对了上去,真跟野兽一般。他为自己的反应能力很得意,说:&我这怎么样?&尚云祥说:&很不一般。但你这,反应是反应,反击是反击,没用呀!&他很不服气,尚云祥说:&我教给你一个反应和反击在一块的法子,好不好?&尚云祥就对他说了一句话。听完了这句话,军官就服了,说这个法子太好了,用到战场上,孬种就成好汉了,非要每个月发尚云祥一份军饷,尚云祥没要。但那个军官还真给尚云祥发了三、四个月的军饷,退回去又送来,最后一个月是从南方寄过来的,那军官后来也许战死了也许落魄了。至于那三、四个月的军饷是军官个人付的,还是国家部队上给尚云祥设了个编制,就不清楚了。&&&&& 尚云祥对军官说的这句话,是有确切含义的,是个窍门。形意拳有练法、打法、演法(表演)三种变化,尚云祥说的这句话属于打法。一个军人上了几次战场,对于实战肯定比常人领悟得多,但形意拳的打法,是经过了近两百年,几代人,上万次比武积累出来的经验,比一个人几次实战的经验肯定要高超,确实有道理,所以能让那个军官一下子就折服了。&&&&& 也正是因为那军官自身有体会,所以一点就透,说给练了十年形意拳的人,可能都没这效果。不过形意拳的打法,属于用,其中窍门说上十分钟,就都说清楚了,不是功夫,只能说是技巧。有功夫上身,才是武术。光把形意拳的打法,用到战场上,拼一会刺刀还管用,因为比敌人巧,但上战场时间一长,就不是拼招了,而是拼体能,就必得有功夫。&&&&& 就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如何让功夫迅速上身,一下子教会许多人?前辈拳师忧国忧民,是在很费心地想这个问题,不是造成个&速成&的幌子骗钱。我可以肯定地说,功夫是不能速成的,能速成的是打法,但没有功夫,只有打法,也就只能欺负欺负普通人,上不了台面。&&&&& 尚式形意追求&功夫速成&,但也要慢慢地练。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练太极拳,要像煮中药似的,让药性慢慢发挥,功夫最终才能有大的成就。形意拳犹如炼钢似的,一开始要猛火急烧,把铁矿杂质都去掉,所以得猛练。可是有没有仔细想过,猛练,练的是什么? &&&&& 形意拳姿势简单,五形十二形,一个下午就能学会,为什么开始时,一个劈拳要练上一年(天资绝佳又正好处于 16---24 岁青春旺盛期的人,也要练上 4 &&&&& 个月)?肯定不是练姿势,不是练打法,不是练发力。形意五行拳的顺序,是金木水火土,对应上劈崩钻炮横,为什么首先要练劈拳?不会因为它正好处于五行的第一位。为什么刚练劈拳的时候,最好能三四百米一路打下去,要这么开阔的空间?练好了劈拳,为什么自发性地就会打虎形了?练成劈拳后,按照五行的顺序应该练崩拳了,但为什么要接着练钻拳?钻拳的步法为什么是螺旋前进?不从技击,从健身的方面想想?崩拳的&崩&字怎么解释,就是一崩劲吗?其实崩拳的妙处在于张驰。炮拳总是双臂一磕,只有出手没有收手,练出两条硬胳膊,胡乱一碰,别人就痛,的确可以&硬打硬进&,但炮拳就是练胳膊吗?其实炮拳有隐蔽的收手,这才是炮拳所要练的精要。横拳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到什么时候方能体会到?&&&&& 上面这些问题,尚氏形意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这句话是有实在含义的。如果一个人练了很长时间的形意拳,但是不得法,一听这句话,真是非常舒畅,的确感到好象在瞬间就长了功夫,但这只是在身上通了,身体感觉对了,以后就能自行进修了,但功夫还是得练才能出来。&&&&& 其实何止&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也要十年不出门。猛练,往往还没一拳打死了人,就先把自己打死了,因为强盛很容易,但要小心&盛极而衰&。强盛了之后,不知调养,精气神会江河奔流般地消耗,练武是强身,但往往练武之人会短寿,一过壮年衰老得厉害。以前练武之人四处寻访,就是要找名师解决这个&盛极而衰&的问题,所以练出功夫后,不知道还有这一档子大事,光四处比武争名声,是自己毁自己。武术这东西是很系统的,就算你是一下悟进去的,还是要一点点练出来。否则只知有一,不知有二,只抬脚不迈步,是不行的。&&&&& 当然,一个人不用功,一辈子练不上档次,就没有这个危险,当个业余爱好,是很快乐的。形意拳是&炼拳&,修炼,要与精气神发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变化人的气质,将威武变文雅,将文雅变威武。拜老师,就是找个人能帮助自己由&练拳&过渡到&炼拳&,就不会&盛极而衰&了,永远的生机勃勃。学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为什么重要?因为一个人有谦逊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练得很好。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往往头脑都比较简单,越来越来缺乏灵气,,是练不出功夫的。这种人,老师也不会教的,说一句:&脑子什么也别想啊。&就什么也不管了,你也没法责问,因为有&内家拳的要领是放松与自然&作幌子------这都是老师不愿教的回避法,说些貌似有理的话,哄得你乐呵呵地走了。&&&&& 武术的传承是不讲情面的,不是关系越好教得越多,许多拳师连自己儿子都不传的,你的人品,连老师都赞成你,当然会教你了。练武是&孝&字为先,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没有人会教他,每日要以&忠义礼智信&来衡量自己,忠诚,义气,礼节,智慧,信用。&&&&& 一个人有了这种内在的修养,心思就会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师选徒弟,主要看他的气质是不是清爽,混混沌沌,就说明他心理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可能患上了隐疾,眼光没有一点慈悲,只会凶巴巴地瞪人,可能现在打架厉害,但看他将来,无不是患病而亡-----徒弟找师父也是这个标准。&&&&& 想着用武术去欺负人干坏事-----太可笑了,折腾不了几年,就把自己作死了。还有一种回避法,就是打出&穷文富武&的幌子。以前科举,就是几本书,哪都能借到,不用费钱,而练武得吃好喝好,把自己养好了,而且要提供老师的食宿,把老师供养好了,因为练武必须得身教,师徒最好一块生活一段时间,所以费钱。&&&&& 现在的体育运动员拿金牌,没有物质基础是不行的,围着一个人,有教练、医护多少人?每月的营养品有多少?居住条件有多好?严格来说,武术也要这样,所以尽可以说,你的财力不够,从而拒绝你。&&&&& 古人的生活很清苦,功夫一样练出来,不是不要营养,而是有个方法(形意拳的一些内功),不用花钱一样得来,养不好身体是练不好拳的。练武的人得会吃,不是说当美食家,吃根黄瓜都像吃了根人参似的,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但男人一过四十,就不要强求自己的消化能力了,还是得食品精良。不过&穷文富武&是个幌子,老师真正看上你,没有财力是不够的,只有人品不行,旧时代的拳术名家都是自己贴钱养徒弟,什么叫&入室弟子&?吃、住、穿、用,老师都包了。 &&&&& 所以求学,求是求不来的,不如好好地养身体,基本功上了档次,做好自己这块材料。尚式形意的特点,是&给句话&,多少人找尚云祥,不奢望能拜师,就是求给看看,给句话。这句话,你程度不到,给了也没用,引不起效果呀。徒弟处于紧要关头,老师的话不管用,这是老师有问题。&&&&& 尚式形意的速成法,就算解释清楚了。一听&速成&,就以为不用费心费力,不要资质、基础,真能短期速成,这是错误的。&&&&& 再说一个军体拳的故事。中国的军官知道尚云祥在研究训练军队的拳法,日本人也知道,日军占领北京后,就找上了尚云祥。日本人知道尚云祥绰号叫&铁脚佛&,日本人信佛,但跟中国不大一样,好象是被砍了头就不能去极乐世界,那时的日本人不怕死就怕被砍头,所以拜佛就是求这个,隔着种族,他们的心理很让我们费解。那时武术界称呼个&佛&&仙&的很多,就是个江湖名号,没什么特别意思,而且尚云祥对自己的这个名号,是很不喜欢的,但日本人一听绰号有个&佛&字,就不一样了,所以他们来是毕恭毕敬的。&&&&& 他们要让尚云祥教拳,当时尚云祥刚写了本拳论,准备发表,他们就说要印刷成小册子,在日军中派发。尚云祥一口拒绝,那本拳论也就不去发表了,藏了起来,几十年过去,可能丢失了,没传下来。&&&&& 日本人总来劝说,每次都很有礼貌,后来突然翻脸了,抓了尚云祥几个徒弟(好象是四个),他们都没能回来。当时有一种说法,日本人抓他们,不是为了威胁尚云祥,而是退而求其次,师父不教让徒弟教。这四个人到了日本人的榻榻米上,脚下一用力,榻榻米都碎了。日本人觉得真是&铁脚&,应该是尚云祥的看家本领,就让教这个。他们一教,伤筋震骨的,学的日本人,腿都出了毛病,严重的下肢瘫痪,一怒之下就把这四个人给害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那四个人给抓到日本本土去了,至于他们在日本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是尚云祥研究军体拳的典故,尚式形意风格的形成,除了拳术本身的自然发展,还有时代背景的激发,这一点是可供人深思玩味的。对于&拳禅合一&的口号,尚云祥以自己的方式去实践,有着&给句话&、&练拳&的具体路数。尚式形意的观点、风格,还要尚门的后来者去印证发扬。 &&&&&& 十、唐传形意渊源谈&&&&& 唐传形意----指的是唐维禄的拳法。唐师绰号&唐小猴&,孙禄堂绰号&孙猴子&, &&&&& 说俩人皆有翻前墙越脊之能,俩人并称为&二鹿&,说俩人皆有夜行千里的脚力。&&&&& 唐师来京,为了避免施展腿功惊扰了路人,都是在宁河睡到一更天再动身,天亮时便到了北京,途中还有偷越过几道关卡。&&&&& 李存义给唐维禄起名为&唐建勋&,建立功勋,赏识的是唐师的技击天赋,并不是善走便可以和孙禄堂齐名,当时的人都知道唐师的打法厉害。唐师总是懒洋洋的, &&&&& 拿着个茶壶一溜达能溜达一天,但他是说比武便比武,非常果敢。他曾击败过一位开宗立派的名家,却不许我们宣扬,这是唐师的武德。他是甘于平淡的人,也正因此,唐传形意更多地保持的李存义的原味,李存义的拳法是国术馆的代表,有史学兴趣的读者可从唐传形意中考证。&&&&& 李存义又出过一本拳论,开章言:&克敌制胜,唯形意拳独善其长。&受记者采访时,说:&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可称国术者,形意拳。&一下引起了误会,以为他要将&国术&二字划归形意拳所有。众人找来比武时说:&李先生,您看我这是武术还是国术?&来比武,李存义便接,因为解释也没用,旧时代的武林便是这样,稍有不慎便骑虎难下。李存义一生高风亮节,不料晚年陷入这种无谓的纠纷中,所幸没有失败,保住了名誉,但一个人上了岁数还要天天比武,想起来也是很大的烦恼。&&&&& 至于李存义所言形意拳的&独善其长&是什么?老拳谱上有答案:&世之练艺者,必目有所见而能有所作为,故白昼遇敌尚能侥幸取胜,若黑夜猝遇仇敌,目不能视,将何以应之?唯形意拳,处黑夜间,随感而发,有触必应。&-----形意拳的精要,不是练视力,听力,而是练这份感应。&&&&& 我在尚云祥门下的师兄 ------ &&&&& 单广增告诉我,尚师睡觉的时候,在他身边说话,走动都没事,可只要一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尚师便挺身醒了。听着神奇,但练形意拳日子久了,一定会出现这一效果。形为所有外在,意为所有内在,形意拳就是&练一切&,一切都知道。形意五行拳图说上便沿袭了尚师这一说法,讲的是敏感。而且这个&有触必应,随感而发&还是&并不知其何以然&,是自发性的。唐师一次给徒弟讲拳,心中思索着什么,处於失神的状态。而这徒弟想试唐师的功夫,突然一拳打来。唐师胡乱一拨弄便将他按爬下了,自己还是恍恍惚惚的。这徒弟从地上爬起来,非常高兴,觉得试出了唐师的真功夫。唐师却从此不教他了,对外说:&某某某已经超过我了&,其实便是将他逐出师门了。师徒间要坦诚相见,当倾心相授时,却还抱着&偷学点什么&的心态,这种人是不堪传授的,否则有了武功将做下不可收拾的事,反而是害了他。&&&&& 形意拳也叫行意拳。我们的师祖是刘奇兰(刘翡玉),功夫出在两条腿上,以身法著称,被赞为&龙形搜骨&,龙-----就是一条大身子,这一支的后人李存义,尚云祥,唐维禄,薛颠均以腿功身法著称。跟李存义比武不要有后退回旋的打算,只要一退,立刻被追上打倒,退无可退。&&&&&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唐师独到的兵器是判官笔,在形意门中,判官笔就是双枪,有一条胳膊长,枪头是圆的,练娴熟后再缩成一条小臂的长度。我特意打造了一对铜的,也不用点穴了,这种份量,不管捅在哪,人都得爬下。双枪的技巧性比双刀要高,说唐,说岳评书中打得瓦岗山,岳家军高挂免战牌的人,用的都是双枪。受这些评书影响,我当年练双枪的热情很高,唐师一次来京,见我在耍判官笔,一下就火了,说&要跟他( &&&&& 尚云祥)学剑呀!&学得到尚云祥的拳,学不到尚云祥的剑,就等於白来了北京。唐师还讲,人使用棍子是天生的本事,什么人拎着棍子都能去打架,而让他手里握根剑,便手足无措了,由此可见剑法的特殊。&&&&& 我在尚门中名&李艺侠&,这是按照刘奇兰师祖定下的辈份字号所起的名字,比我晚一代的是&志&字辈。在尚门中学剑是隆重的事情,每天早晨起来要向剑磕头,名为&拜剑&。剑柄便代表老师,所谓&剑在如师在&。而且握剑时小指要虚钩,也算是对老师的一种礼仪。其实有内在道理,小指连通双目,小指紧张会伤目,有的人练形意拳后视力下降,就是握拳时小指太用力了,所谓&练形意拳招邪&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只是习者未得详细传授,妄自操习,违反了生理。&&&&& 唐传形意与燕青门交好,这个情谊是李存义定下的。有一位燕青门前辈,是李存义生前好友(隐去其名),会铁裆功,爱在洗澡时表演,结果在澡堂子里招惹了一伙玩弹弓的人找他麻烦。他传来口讯要唐师援手,这也是他年老无徒弟的悲哀。&&&&& 唐师为了砺练我,要我去解决。因为要对付弹弓,我就将判官笔裹进包袱,一背上就去了。由於包袱重,在路上还遇上三个小强盗,我说:&里面都是金条,咱们到树林里分吧。&他们很诧异,但还是跟我进了树林。我一拿出判官笔,他们就掉头跑了,可能以为我要杀人。这都是年轻时做的调皮事。唐师的名号在当时很有威摄,我约那几个玩弹弓的一谈,就了解了此事。开始他们欺我年轻,谈起来没完没了,我就拍了桌子,还把茶壶砸了,他们就立刻表示不再闹了,骨子里是怕唐师的。来之前唐师嘱咐我:&不要动手,要讲理。&但他们讲理就不会欺负老人了,跟他们讲理是讲不通的。&&&&& 我在这位燕青门前辈家宿了一夜,他很擅聊,说着说着便谈到了薛颠。他说薛颠是李存义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却败在了同门傅昌荣之手。俩人在一座酒楼上骤然交手,薛颠被一记&回身掌&打下楼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来,什么话都没说就走了,一走就没了去向。李存义逝世时,他生前的友人来悼孝,远道来的会多住上三五天,在国术馆学员的请求下,会在晚饭后表演功夫,其中一个身量极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将所有的都震住了。他自称是李存义弟子,国术馆学员说:&师父没教过这个。&他说:&我是薛颠。&然后当中宣布了向傅昌荣的挑战。这种公然挑战,傅昌荣必须得接,否则便损了名声,但傅昌荣的友人看出了薛颠要性命相搏,便将傅昌荣看住了(好像是八个人不让傅昌荣出屋子),然后去北京请尚云祥出面。尚云祥以大师兄的身份对薛,傅二人说:&你俩都是形意门中难得的人才,不要两虎相争。&然后与诸方协调,让薛颠当上了国术馆馆长。&&&&& 我回来后,将这听闻对唐师讲了,唐师说,薛颠与傅昌荣原本交好,俩人借宿在关东的一家粮店,临睡前试了试手,傅昌荣突然发力,把薛颠摔出去了,窗框都撞裂了,薛颠深以为耻,便走了。他躲进五台山独自练武,终於有了特殊的 &&&&& 领悟。他向傅挑战后,不是有中间人去找的尚云祥,而是傅昌荣自己去的。薛颠的武功达到&神变&的程度,傅昌荣也一直在长功夫,绕着脸盆走一圈,脸盆里的水就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其实他迈步看似极轻却极重,脚一落地便将脸盆里的水震荡起来。他的腿功已是&举重若轻&的境界,一迈步便能伤人,薛傅的比武,真会必有一伤的。&&&&& 我年轻的时代正当薛颠名声鼎盛,是绝对的大人物。随尚云祥习武后,我觉得功夫有了长进,当时薛颠在上海,便想去找他比武。我把这一想法跟尚师说了,尚师没有表态,但过了几天,唐师便从宁河赶到了北京,将我训了一顿,说薛颠平时像个教书先生,可脸一沉,动起手来如妖似魔,是给形意门撑门面的大天才。唐师训我时,尚师是回避在屋里的。院子中摆着南瓜。唐师用脚钩过一个,说:&南瓜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颠的身。&&&&&& 我后来在唐师的介绍下,见过薛颠两次。他的五官,身材皆为贵相,的确是练武人中的龙凤,所以知道他的死讯时,我非常震惊,他原本不该是那样的结局。 &&&&& 整理者续记:整理此文时,唐维禄重外孙薄荣利来电言:&&&&& 薛颠最初是随李存义一个周姓弟子习武,后来才得到李存义亲传,长了辈份。唐维禄很早便认识薛颠,非常投缘。当时薛颠还是低辈份,见唐维禄是持师侄礼的。薛颠向傅昌荣公然挑战后,薛,傅二人都分别找唐维禄商量(傅昌荣住在临近县城,是唐家的常客)。薛颠来到唐家,给唐维禄练了一趟拳,算是对自己十年苦练的汇报。唐维禄看出薛颠对傅昌荣有杀心,就说:&你俩一动手就不是比武了,要不我代替他,打败了我就算打败了他。&薛颠是爱面子的人,就不好再坚持了。其实薛,傅比武在唐维禄这里就已经拦下了,请尚云祥出面,只是为了此事能够收场,因为在武林中的影响太大。&&&&& 关于薛,傅的结仇,在天津地区流传的说法是,薛颠在关东有一座武馆,傅昌荣把武馆踢了,当时薛颠大愧,武馆也不要了,空著手走了,一走十年。&&&&& 唐家的武学现由唐维禄的嫡孙唐凤华主持,依然遵照唐维禄定下的规矩,视教人习武为义业,只收徒弟不收钱。唐家尊李仲轩老人为师爷,愿随著他的文章将唐维禄的一个桩法要诀公开,让世人对唐传形意多一点了解。&&&&& 唐维禄说站桩要&流血&,不是假想血管中血在流,而是站桩一会后,自然能体会到一种流动感,似乎是流血。在这种流动感中,身上有的地方顺畅,有的地方异样,便缓缓转动,或是抖一抖,直到整体通畅。此法能治病,出功夫也是它。以外在的 &&&&& 形体调整内在的机能-----也算是对&形意&二字的一种解释。 &&&&& 十一、唐传形意劈钻二法&&&&& 唐师喜欢穿白马褂,那天他拿了碗酱面,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拳。我们几个徒弟都很调皮,一拥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酱面弄脏他的白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脚,走了一圈,把我们都撂倒了。他说这是形意拳的&肩大,胯打,臀打&这种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一天唐师被辆大马车拦住。马车夫是练拳人,车栏上有一个铁环,马车夫用胳膊在铁环上撞了一下,铁环就歪了。他问:&唐师傅,您能再把铁环撞回去吗?&唐师说:&你的胳膊比铁环硬,我就不撞铁环撞你的胳膊吧!&一撞,车夫连连叫疼,瞅着唐师的胳膊发呆。唐维禄说:&你胳膊撞过来时,我的胳膊拧了一下,说是咱俩撞胳膊,其实是我打你的胳膊。&后来唐师又跟弟子们讲,这一拧不但要在胳膊上还要在全身,拧来拧去,就会发力了。形意拳发力不是直的。&&&&& 唐老师传我拳是按古法,规矩非常大,一定要在四面有墙的院子里,不准被第三双眼看到,而且要在夜里练,除了保密,也为养眼神。我想只有母亲家 ( 王家 ) &&&&& 的祠堂合适,就约了唐师住在祠堂,有时唐师别的徒弟也来,祠堂里会很热闹。我也是在这儿结下了生死之交-----师兄丁志涛。他食量过人,我叫他&饭桶&。我太不象练武的了,而他是太象了,高个怒眼气势憾人,一天到晚捺不住,有跟人比武的瘾。但他是个性情中人,待我很真诚。我就和他拜了把兄弟。他性格偏激,后来发生变故而死,我就推掉了别人给我说合的一门亲,与丁师兄的妹妹结婚了。&&&&& 我父亲有名士派,爱组织一伙文人去游山玩水,在南京上海一呆就很久,很少在家。他有一次回家,见到祠堂里生人很多,就落下了脸色,唐师以后就不再来了。因为我习武,父子俩矛盾很大,有一阵甚至弄得很僵。文人的脾气就是这样,一发作起来非常绝情。我在宁河呆不下去,唐师认为祸从他起,就将我送到北京跟尚云祥学拳,也算有了落脚处。&&&&& 因为与尚师年岁相差过大,尚师开始是不收我的,说:&老师傅,小徒弟,以后给人家当祖宗呀!&唐师一个劲儿地说:&读书人的孩子,不错。&然后把我的情况讲了一遍,尚云祥觉得我有点血性,就收下了我,很快地举行了拜师仪式,让我立下&学成后不收徒&的誓言。后来我有机会做官,唐师不准,说:&按照古代的规矩,练武之人要有了官府的身份,就不能再入武林了。&&&&&& 我在&拳禅合一(3)&中提到的那几个问题,用尚师的话解释,当然简洁精辟,但我现在就不说尚师的说法了。形意各派都是一个大原则,不管说词怎样,都明白这几个问题,这不是私家问题而是一个公共问题。唐师教我也得说这些。我就介绍点唐师的说理,算作对上一篇文章的了结,对读者负责。&&&&&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盟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亮丽,就是气得作用,所谓生机勃勃。至於呼吸的气,叫作&息&,劈拳就是练息 &&&&& (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 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薛颠说过:&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体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许多人身体都有隐疾,以劈拳练息可以将其灭于无形。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所以形意先练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正是&金生水&,劈拳属金钻拳属水。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较困难。&&&&& 劈拳养肺,人的两条胳膊对肺有直接作用。小孩们做的广播体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都是运动两条胳膊,来达到锻炼呼吸强健肺部的效果。而人的两条腿属於肾。一个人得了阳萎病,会被叫做&肾水不足&,钻拳以打法来说,是要练肘或指节的,但以练法来说,是要练腿的,以活腿来养肾。所以钻拳的步伐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螺旋前进。让两条腿有一个松快的余地,这样肺气足肾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进修。所以要钻拳接着劈拳练。&&&&& 在练劈拳的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且觉得手指粗得象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旋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这都是错觉,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忙了这个忙那个,小孩一样干什么都要兴致盎然。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了,就说明功夫已上路了。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了。形意拳自古讲究&拳打卧牛之地&,有个能挪步的地方就练上了,到开阔地打拳只是入门的方便之法。&&&&& 我们的形意拳是李存义传下的,宗旨是要保家卫国,不是招摇生事。唐师说:&你凶,我悚(害怕,窝囊),你悚,我比你还悚-----这才是我的徒弟。&勇气和本领要报效国家,对於私人恩怨,摆出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最好了。练劈拳的时候,不准在人多的地方练,不准占别人的地方。遇到有人生事,不准动手比武,要学会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要留着时间习武,不要卷入是非中,虚耗了光阴。因为劈拳练息,这个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去病再强身。通过练息,身上的气养育起来,大脑时常会有灵感,此时学拳就真是趣味无穷了。水处卑下,往下流,所以练成钻拳后,人的性格会变得沉稳谦和,皮肤质地都会改善,声音非常悦耳,心思也会变得很缜密。以前老辈拳师不识字,可气质高雅,很有涵养,因为形意拳是内家拳,不但改造人体还改造心志。&&&&& 拳法里出功夫的都是基本功,要吃苦。作人最基本的是&诚信,谦和&,要忍耐。&老要颠狂,少要稳&,老年人死盯着规矩,小辈人就很难做了,所以老人要豁达点随便点,小辈人可一定要守礼仪,如此才能和睦,传承才能延续。人品与拳法是相辅相成的。唐师改变了我的命运,这么多年过去,只能写点文章来报答这份师恩了。十二、唐维禄说打法&&&&& 唐传形意拳严守古法,保留了传统中的几项杂技,名为杂技,因为是打人不冷不防的技巧,比如擒拿。在唐传形意拳中,用手去拿人,叫大小缠丝,用胳膊去拿人,叫野马分鬃,用身子去拿人叫懒驴卧道。用整个身体去拿人,是形意拳的特点,十拿九稳。俗语讲,好拿不如赖打,意为擒拿练的再好,也抵不住一顿乱打,但形意拳的擒拿是连拿再磕。&&&&& 我的师兄丁志涛是杀猪的屠夫,一天唐维禄教师带我去找他,他正干活,将猪脊骨在案板上一磕就软了,骨节散开。唐师拍拍我说,咱们的擒拿就是这个,丁师兄领悟的比我快,一下就明白了。我请唐师解释。唐师说,拿是死的,磕是活的。没有拿,只有磕。表示学擒拿的关键是学会后续手段。并示范了手法,立下规定,因擒拿易造成伤残,严禁我们用。&&&&& 我家庭中一位亲戚逝世,葬礼是大场面,办完后我带几个师兄弟去帮忙收拾。我们一干活,把我家人吓坏了。一桩大丧幡,两三下就拆倒了,宁河县都在传这事,唐师听到,握着我们的指头说,学会了擒拿,不要用来干活,否则养成习惯,伸手就是这个,早晚要伤到你们亲人。&&&&& 旧时代的拳师收徒弟学孔了。孔子有子贡帮他结交官府,有颜回帮他传学问,有子路帮他管人,门庭有三个这样的人,必然会兴盛。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别人提问,孔子会耐心解释,子路提问,孔子一句话就驯服得他五体投地,这是在训练他一言以服众的能力,去管理其他徒弟。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同,也是这个徒弟用处的不同。&&&&& 子日:吾门有由也,恶言不入于耳。我徒弟里有子路,别人就不敢说我坏话了。我师兄丁志涛是个极力维护唐师尊严的人,有人对唐师不敬,他是可以拼命的,那年宁河来了个戏班,戏班的武生可以从桌子上一个跟头倒翻下来。他听说宁河有个唐维禄,便说了些贬损唐师的话,自夸了一番。丁志涛听到后,要找那武生比武,我劝告他:吃江湖饭的不容易,不让他去,但必须得让这武生收口。我找了件旧棉袄。用草绳在腰上一系,戴着顶破草帽去了。这身打扮就是个乞丐,到戏园门口给拦住了,我家祖籍南京,在宁河被称为老实李,是此地大家,我常去听戏。把门人一看我脸,就叫了:您今怎么这打扮? &&&&& 我也不回答,交了钱进去,坐在第一排。戏开演后,那武生在台上总走神,不断瞟我。戏演完后,我也不走,一直坐着。过一会儿,武生就从后台出来,一个劲地说唐师的好话,还表示要请客。可能是戏园看门人告诉他我是唐维禄的徒弟了。&&&&& 我在家排行老二,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精气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