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太极拳恰到好处,长期久坐或开

在多年练拳及教拳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练拳者尤其是初学者普遍存在诸多弊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及体会,在此加以总结并给出各种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太极拳爱好者有一些帮助及指导作用。
一、保持中正难
病例: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防治: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方,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二、"松"、"懈"无区别
病例:练拳时精神萎靡,骨节闭合,好象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头垂、背弯、胯余、膝软,两手两臂也是如此,肌肉软瘫一堆。拳架松懈丢瘪、无精打采。虽练拳多年,但是情绪不浓,推手时丢瘪顶抗,毛病丛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防治: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其次,所有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肉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处处都要走出两夺之劲来。用意不用力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为之懈。所以拳论说,用意不用力,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意气君来骨肉臣。
三、"开"、"合"分离
病历:不少人练拳和推手时,知开不知合,知合不知开,拳势开则散,合则瘪,开合分离,根本谈不上连绵不断。行拳棱角丛生,推手时顶抗丢瘪,处处受制。
防治:开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开离不了合,合离不了开,开合同时存在。我们提倡开时注意合而不散,合时注意开而不瘪,就是为了防止开合分离。拳论说,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千真万确的。当你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时,你会感开中有开,合中有合,或者叫一开再开,一合再合,达到开合难分的程度。这是练好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关键所在。
四、足下无根
病历:盘架推手时,总是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单脚难以自控,甚至双脚在地也不稳当。主要表现为虚实变换得不好。前后虚实全靠前倒后移,左右虚实也靠左右摇摆,所以这是造成足下无根的根本原因。
防治:根治的方法,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稳当。具体做法:如弓箭步,后足实变前足实时,后足要蹬,前足要撑,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实现重心转移,虚实变换。用我们的话说,在松沉中进退,在进退中松沉。这样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软腿,足下自然稳当有根。
五、不圆活
病历:棱角多,拳架硬梆梆,动作呆滞不受看,没有太 极 拳味道。主要原因是没有承上启下和抹角所致。
防治:盘架和推手时,在开完合尽处,用松沉劲将上下两式无间隙的连接起来,同时在开完合尽处划个小弧,这个小弧叫"抹角"。就好象打篮球接球一样,要有缓冲地接住并返回。有了承上启下和抹角,拳架自然松柔圆活,连绵不断。显则象长江大河滔滔不断,藏则象冰下流水视而不见。有了此劲,不仅拳势优美,而且在推手化劲中起重要作用。这也是"内家拳"与"外家拳"区别之关键所在。
六、转换不灵,双重所致
病历:双重是病,其表现为:盘架时迈步迟重,起落不稳,老像重生,难以自控;推手时,攻哪守哪,顶抗有余,不明化取。虽练拳多年,仍处处受制,皆因双重所致。
防治:首先明阴阳之理,划清自身虚实,迈步轻灵如猫行。虚实的变换主要靠两肾两胯来完成。正确地变换虚实,肾应能够自然出入,肾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肾怎样才能出入呢?比如说,骑自行车时,一脚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边的肾胯随之下降为实;另一脚沾粘吸提,胯肾随之上升为虚;如果双脚齐蹬则滞,犯了双重之病。那么在习拳过程中,向前迈左步时,左肾左胯升起为虚;同时,右肾右胯下降为实,左右反之。概括讲,凡是虚腿的一边肾胯升起;凡是实腿的一边肾胯下降。无论盘架子和推手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之要求。
其次,在推手中防止双重。双重病在推手中最难避免,我看过省市以至全国性推手对抗赛,选手们大都是生顶硬搞,你拉我拽,以力大小论输赢,根本谈不上是太极推手,更无技艺可言。他们所犯的毛病通俗一点讲,是攻哪守哪,哪守哪功,一句话是双重病所致要想不犯双重之病,必须做到攻所不守,守所不攻,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双重之病自然消除。
七、压肩多,松肩少
病历:沉肩坠肘,人们往往理解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着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紧张,如负重担,造成板胸不能运化,对推手影响极大。
防治:关键在于弄清肩的结构。肩是由肱骨头、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胸锁骨构成。压肩会使肩关节闭合,气上浮,有憋气的感觉。要想松肩,必须肩关节启开,松筋并向前有拢意,肩背毫无份量,气因方能畅通。功夫练久了,肩关节自开,肩活胸柔自然能够运化,才能实现拳论所说"运化在胸"的要求。
八、圆多方少,柔多刚少
病历:盘架时,经常看到将开为方走成大圆,将合为蓄走成小圆。这样,整套拳只圆无方,不符合太极拳的阴阳之理。结果是拳架不活泼,变化小,缺气势,不能引人入胜,盖由劲路不清,来路不明所致。
防治:练拳和推手都必须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圆尽生方,方尽生圆。方圆相生乃是太极拳阴阳之理。要想走出方圆相生来,在一开一合中必须具备三个劲。大家都知道,圆是化劲,方是发劲,在方圆之间有个蓄劲。化劲时应松裆活腰:蓄劲时应合裆塌腰:发劲时应扣裆拧腰。松活扣必须适度,松时则散,扣过则滞。松活扣恰到好处,且三劲一气呵成,不能分离间断方能练出刚柔相济的太极拳真功夫来。
九、丢瘪较多
病历:盘架、推手时,常常发现此处有,彼处无;一处有,多处无。凹凸断续处处可见,拳势不圆满,因此在推手时处处受制。
防治:要学会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挥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劲,棚劲不能单纯理解为向前向上的顶和抗,棚劲是母劲,一切皆由母劲变化而来,棚劲用好,感觉奇妙。用意就是练意,意既能照顾全身,又能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全面是为了重点,重点是全面的突出表现。这就是太极拳的整体观念。
任何拳势的变化都应意变在先,意是指挥官,又是先锋官。无论盘架还是推手,周身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又要千变万化,这就叫"身形不变变在中,变中不变在其中"的理论。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拳势自然舒展大方,紧凑圆活。舒展而不散,紧凑而不瘪。没有断续,没有缺陷,没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贯通,内外一致,无论行拳还是推手,都会感到奇妙无穷,丢瘪之病自然消除。
十、强求开合配呼吸
病历:太极拳之呼吸是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书刊杂志又各说不一,使得练拳者无所适从。我想谈太极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统,即胎吸、毛发呼吸、及口鼻呼吸。这三大呼吸系统,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在完成与大自然交换气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防治: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气才能下达气海,才是真正的深长呼吸。呼吸深长,一般说来,身体健康,寿命长;呼吸越浅,健康越差,寿命越短。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我认为应该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阙穴进行呼吸,吸时神阙穴(脐轮)带动肚皮往命门贴,呼时还是用神阙穴带动肚皮回原处。这样一收一放,周而复始,任其自然。呼吸时注意防止腹紧,防止憋气,腹松气腾然。
从我学拳的人中,有几位背着我练功配气,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开合,结果有的腹痛,有的胸闷,有的血压升高,更有甚者每当想练拳但尚未练拳时腹部就痛。后来他们向我说明了情况,我让他们停止练拳,有的一两个月病痛消除,最长者达半年之久。
实践证明,太极拳的气不是配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练功练出来的。吴图南老前辈完成每个定式要五、六个呼吸,我们练拳每式也要五、六个呼吸才能完成一次开合。然而我们在单式练发劲时,呼吸和开合自然配合起来了。杨班候老前辈发人时,哼哈二气定输赢就是有力的见证。
这里说的慢,慢而不滞,慢而不停,是初期的练法;这里说的快,快而不滑,快而不乱,是后期的练法。不管是快还是慢,呼吸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强。
诸病克服,掌握要领。
脑静神爽,安舒体松。
用意拢住,互为照应。
虚实分明,转换轻灵。
生机勃勃,无微不通。
武能防卫,文也养生。
有情有景,节理同生。
为所欲为,太极神功。
劝君立志,身作心维。
久久练功,功到自成。
四肢百骸,松沉贯通。
缺陷已改,连接无缝。
举手投足,精微细腻。
玩味久久,妙趣百生。
推手练拳,节节贯穿。
神能提起,虚灵在中。
好事千般,其乐融融。
文武兼修,必得其真。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太极网其它文章
第三式:懒扎衣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有关联的 不信来做个简单的小测试吧! 根据中医经络学
1 将规范视为练拳之首 习练太极拳有失规范的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 (一)
四十五度角,是一个角度概念,实际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
第二式:金刚捣碓
一、 打太极拳慢的对还是快的对? 打太极拳不在于快或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
太极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就是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
看球赛、电视剧,正是最精彩的时候想上厕所,不想错过就忍一忍。经常这样,肾
太极网镜头下的蕲春余晖日,太极网《一人一太极》专题片摄制组在太极网运营总监李超、太极网总编刘明菁的带领下,奔赴李时珍故里——中国艾都湖北蕲春,用镜头记录一位以武入道、以医助武的太极传人王战英的太极生活。王战英接受太极网专访赶赴蕲春之前,小雪
经典名篇之精辟语录,须常常吟诵,反复领悟。为方便读者参考,归整如下:【太极拳论语录】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由脚而腿
陈耀坤,男,汉族,初中学历。1986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黄庄镇徐吕村的太极拳世家,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中国武术段位五段,河南省一级拳师,国家二级裁判员。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教练员,河南省优秀教练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河南省武术协会会员。现任温县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 第一式:收势 主讲老师:陈斌 陈斌 河南温县陈家沟
行功走架首要的就是求得自身的平衡。如果在走架中身势不稳,为了使身体由不平
睡眠永远是个热门话题。 从最初的晚睡晚起,到后来的缺乏睡眠,再到熬夜加
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开始给你做减法。拿走你的一些朋友,让你知道谁是真正的
余自从跟杨式太极拳宗师李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
他是一名武痴,一名集形意拳、岳家拳、少林拳、太极拳精华于一身的武痴,同时又深谙中医正骨点穴之道,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师,广交武林好友。以武会友,又以自身深厚的气功修为为疑难杂症患者义务医治身体。武学上的深厚造诣源自他对武术的不懈追求,生活上的成就来源
今天,也许我又犯了一个太极拳界的“大忌”,把太极拳的老家底也给抖搂出来了。背丝扣,这一古老的太极拳的练功方法,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轻易示人或传授,现在练习太极拳的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一提起背丝扣,太极拳界的老人们总是讳莫如深,讳而不言,总给人一
林墨根:欲精深太极功夫,须熟练起势 余自从跟杨式太极拳宗师李雅轩习拳以来| |广场舞 | |美食 | |拳馆|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内容正文
如何练习太极拳恰到好处,长期久坐或开车的人注意
久坐办公室和长期开车的人,常常有或多或少的腰间盘突出症状。得了腰突症之后,轻者腰困乏力,中度坐卧不宁,重者整条腿从股部到脚后跟疼痛难忍。练习是否能够减轻或者消除症状?是否可以练习拳?现将有关答复整理如下:
1 、认识腰突症:
人的腰椎之间有个像垫片一样的组织,叫椎间盘,由中心部分和外周部分组成,如果受到不当的外力或者其他各种原因中心或外周部分发生变形,向周围突出,挤压到神经,就引起腰痛或牵到臀部、腿部疼痛,这就是&腰突症&。(当然,如果变形的椎间盘不挤压到神经,则虽有突出,而没有腰痛的症状)腰椎键盘突出症亦有腰出症。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2 、太极拳训练与腰突症康复:
太极拳是一项保健运动,它秉承&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原则,促进气血畅通,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复。对于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坚持练习太极拳,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并在练习室加强提顶松腰,上下拔长等要领,以使得腰椎间隙增加,让腰椎间盘在轻缓的运动中逐步归位而恢复。对于重度患者,建议采取医疗手段。
3 、腰突症的医学治疗:
除了用脱水、止痛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物理治疗主要是平躺,牵引,红外线理疗、推拿等。其中牵引治疗作为一种重要方法受到医生和患者们的广泛推崇。他是一种专门仪器,一头固定住病人胸部,一头固定住病人髋部,根据体重的不同进行不同力度的牵拉,使腰椎拉开,变形的椎间盘在腰椎拉开后就有可能恢复原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当然,如果腰间盘的变形已经属不可逆,则牵引无效,只能用手术治疗)。
4 、腰突症患者练习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悬&和&垂&,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和尾闾下垂,身体像是在房梁上悬挂的瘦肉,上下对拉拔长。腰突症患者在练拳时腰注意后顶的&悬&和尾闾的&垂&,这样,就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对整个脊柱进行&对拉拔长&起到牵引作用,增加腰椎间的间隙,因而对整个脊柱都有保健作用。
(2)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和身心放松,这对腰突症患者十分重要。腰突症往往由于不当外力引起,腰部有不同程度的机头紧张和血管充血,因此,在练拳过程中保持整个身体的中正安舒,百会穴(即头顶正中)与会阴穴始终在一条垂线,同时,做到全身上下精神的放松使整个脊柱乃至整个身心处于自然松静状态法,对腰突症的很多慢性病很有好处。
(3)注意命门 后&突&;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练拳时要使命门(即第二腰椎部分)向后微微突出,这样,再做好敛臀和收胯,整个腰脊紧张,如果不是训练有素,有可能加重腰突症状,建议少练压腿。正踢腿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感觉到疼痛,就减轻踢击高度。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章节视频练习太极拳 让你轻松享“瘦”
导读: 现代工作压力的增大,再加上饮食的不规律,大多数人体型开始走样,最明显的表现是肥胖。肥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伤脑筋,每天研究该怎么减肥才有效果。下面中华养生网为大家介绍一种轻松的减肥方法--练习太极拳……
太极减肥运动属于一种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这个减肥方法很是适合久坐办公室白领们减肥了,可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感,同时还能拉伸肌肉提高骨骼的抗弯能力。白领减肥可以尝试一下传说中的太极减肥动作。下面这八个太极减肥动作经典并且简单,很是适合上班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太极站桩: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太极推手: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控制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太极独立:增强大脑神经的控制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太极跌叉: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12345678910
12345678910您的位置:
> 练习太极拳,让心灵回到身体
练习太极拳,让心灵回到身体
摘要:丹田是气和力的源头,它汲取大地的能量,以备我们完成使命之用。如果丹田吸足了来自地心的地气,我们就会觉得身心稳定,能掌握现在,充满威力,脚踏实地,准备在这个物质星球上全心投入生活,也因此我们能享受当下,无忧无惧地充分感受到自己活在这个肉身躯体之中,所有说,丹田不仅是实现灵性渴望的动力之源,本身也是物质世界的枢纽。
  丹田是气和力的源头,它汲取大地的能量,以备我们完成使命之用。如果丹田吸足了来自地心的地气,我们就会觉得身心稳定,能掌握现在,充满威力,脚踏实地,准备在这个物质星球上全心投入生活,也因此我们能享受当下,无忧无惧地充分感受到自己活在这个肉身躯体之中,所有说,丹田不仅是实现灵性渴望的动力之源,本身也是物质世界的枢纽。
  丹田贮存大地能量以供我们运用,把体内的热情发挥出来,如果丹田变得扭曲,或受伤,导致我们汲取生命能量时产生严重的紊乱,对自己的肉体也没有安全感,我们几乎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既缺乏生命力也缺乏体力。通常也会发现个性中有多种自我防御倾向,一旦有自卫性格,现实就会被扭曲,我们就得与扭曲现象而产生的幻觉奋战。
  丹田有任何损伤或堵塞都得花很长时间才能复原。许多人有着丹田阻塞的现象,我建议他们练。
  美国身心疗愈师赛安慈夫妇在他们的书《还我本来面目》谈到这些理念。赛安慈夫妇的研究和我的切身体验不谋而合。身心是一个整体,练太极拳几年来,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下盘力量的增加,更也带来了情绪的稳定和内在的踏实感。
  、、、亚健康状态,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这些人有着共同的特点:久坐少动,腰腿无力,头脑过度思虑,容易紧张,与身体缺少联结。适合他们的心理治疗必须与肢体有关的:行禅、瑜伽、太极、园艺,他们需要把自己扎根在地上。
  太极拳处处强调以腰为轴,以丹田为核心,以形引气,以气催形,通过身体的运动带到情绪的改变。通过练习太极拳,就是培养松柔坚韧的身心素质,自然专注的处事习惯,松柔定静的生命品质。
  身心的松柔定静是学习太极拳必由之路。而现代科学也可以证明:太极拳作为心理治疗,使身心进入松柔静定的状态,也是改善身心健康、增强和提升人体各方面机能的最佳途径。
  太极拳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与传统太极拳的区别在:在练太极的时候,对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感受保持觉察,全然地警觉和关注肢体运动中的感受及气机运行的变化上,放下所有头脑的念头,不能只是模仿动作而心想别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习练孙式太极拳时几种常见的错误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