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R6乒乓球套胶的选择怎样

ADIDAS&系列膠皮對比感受
Adidas,全世界規模數一數二的體育器材領導品牌,包羅的體育項目無法數計,
旗下所開發設計生產之體育用品不單單具有專業的性能與品質,
同時也是引領時尚潮流之典範。
Adidas企業規模堪稱業界中的雄獅猛虎,
但是在乒乓球這個領域當中,Adidas只是一頭初生之犢。
各位讀者朋友們千萬別小看這頭初生牛犢,雖然筆者自己也曾小看了,
但是細細品味之後發現,這是一個龐然大物,異常巨大!
跨足乒乓球壇前後不到三年的時間,
Adidas已經研發出從初階到高階、從業餘到專業各個層級的產品,
不論是底板還是膠皮,亦或是服裝球鞋與形象配件,
Adidas都有完整的系列產品面市,
其設計之用心,品牌識別度之高,產品性能介紹之精細,
訊息資料供給之訊速都屬罕見,獨一而且無二!
以下是筆者試打ADIDAS膠皮地感受~
TenZoneTenZone Ultra、
TenZone以及TenZone SF (Adidas使用SF代表Soft,巧妙避開了Soft這個字彙可能造成的負面效應,例如可能會被誤解為軟弱無力)。
TenZone系列產品是針對專業運動員與中高水平業餘選手所設計,
因此在使用上對於技術與發力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TenZone系列膠皮都是採用100%天然橡膠製作的上膠搭配大孔隙海綿(俗稱蛋糕海綿),整體手感較為硬實,雖然上膠採用100%天然橡膠,透明度卻很低,
呈現出來的手感也不是以往採用100%天然橡膠傳統膠皮的韖韌與強烈包覆感。
Adidas官方介紹中提及Tenzone系列具有類似黏性膠皮的手感,
筆者在此要強調一下,僅是手感有些許類似,
並不是說這個系列的膠皮是採用黏性上膠。
45度海綿硬度的TenZone
SF是硬實透板清脆的手感,弧線低平而長,
47.5度海綿的TenZone是更加硬挺的反饋,弧線更加低平也更長。
除了海綿硬度不同,TenZone與TenZone SF的上膠也不一樣,
從紅色膠皮的對比可以看出兩者的色澤上有明顯差異。
TenZone的硬度雖然較高,但是控球的精準度更好,觸球感更為清晰,
對於方向落點的掌控稍稍優於TenZone SF,官方數據中透露TenZone的寬容度較高,
而實際試打的感受是兩者相差不多。
對於筆者而言,TenZone SF的適手度較好,
雖然TenZone有更快的速度更強勁的力量,
但對於自身發力的要求也更高,揮拍還原的速度必須更快才能駕馭自如。
&下圖為Tenzone,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Tenzone
SF,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Tenzone,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Tenzone
SF,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上方為Tenzone,下面為Tenzo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一樣是採用100%天然橡膠製作的上膠搭配大孔隙海綿,上膠的透明度極高,
系45P3,以及47.5度海綿的P5及P7。
與Tenzone系列一樣,雖然是天然橡膠製作的上膠,手感仍然不是韖韌的包覆感,
仍然是脆彈的反饋,手感清晰度完全不遜於Tenzone系列,觸球感甚至更加清脆。
這個系列之中以P3的硬度最軟,但是上膠顆粒密度較稀疏,因此有較快的彈出速度。
在不發力的狀況下讓球撞擊並且自行彈出時,P3的彈性最好,整體手感也最軟,
聲音最為響亮並且有強烈金屬音質,同樣手法下可以創造出較高較拱的弧線,
但是強攻勁打之下的力量感不如P5與P7,球路軌跡長度也不如P5與P7那麼長而低平。
P5與P7都是搭配47.5度的海綿,但是上膠的設計不同,因此手感有明顯差異,
P7與P3的手感相似度很高,官方數據中P7的速度值略低於P3,
而在實際試打中P7的速度並不會有明顯低於P3的狀況,
擊球手感上P7比P3硬挺一點點,需要有更好的發力才能發揮同樣的速度,
但是整體的旋轉以及力量感來說,P7超出P3甚多。
P5的手感則明顯不同,在Perfoemance系列中整體手感最硬挺,速度也最快。
如果試打過程是先試打P3,接著試打P7,然後試打P5,
感到覺上很容易誤以為P5的硬度高於P7,
但事實上P5與P7的海綿硬度是相同的,
造成差異的主因在於上膠的設計不同,
P7的顆粒排列較稀疏,比P5容易製造出旋轉與弧線,
發力之後速度稍稍低於P5,P7。
與Tenzone系列相比較,
整個Performance系列對於使用者的技術水平與發力要求相對較低,
適手度則相對較高。
&下圖為P3,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P3,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P5,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P7,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P7,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由上而下依序為P3-P5-P7,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Response系列~應對從容,反應自如
Response系列是採用100%天然橡膠製作的上膠搭配大孔隙海綿,
從外觀上來看海綿孔隙較Tenzone系列與Performance系列的海綿孔隙細小而且緊密,
上膠的透明度也非常高。
Response系列包含37.5度海綿的R6與42.5度海綿的R4,
不論是R4或是R6,強烈金屬質感的擊球音是給予使用者的第一個感官享受。
R4與R6的設計初衷是穩定與容易使用,並且能提供相當程度的競賽能力,因此受迫防守時的速度就很重要了,在不發力的狀態下R4與R6都有不錯的彈性,容易借力使力。
試打R4與R6除了強烈金屬音質與輕鬆的借力能力之外,穩定的控制也是重要亮點。
筆者試打過程中一開始使用R4和R6都會有一種旋轉不夠,力量太小,球路太短的感覺,雖然速度不差,球路軌道卻不夠深遠。
不過一但進入比賽的狀況就會覺得這些原本看似缺點的性能都會成為穩定上台的優點。由於自身的比賽心理狀態不佳,技戰術也不足,
面對對手一緊張,使用高性能膠皮容易產生的比賽失誤在使用R4和R6之後就消失了,
原因無他,一切都是拜R4和R6高容錯高寬容度所賜!
R4與R6都兩者的硬度相差5度,但回球寬容度都很高,可以輕易將球打上台。
若要論及缺點,力量較低回球威脅性不高與退台回擊能力較弱是明顯也是必然的,
這系列膠皮很適合初階跨進中階的乒乓球愛好者使用,
可以輕鬆感受乒乓球來回的樂趣。
&下圖為R4,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R6,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由上而下依序為R4-R6,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Blaze系列~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在此要先感謝專業教練 余悅先生協助試打Blaze系列膠皮,並分享寶貴的經驗與感受。
Blaze系列膠皮是Adidas第一個短顆粒膠皮系列,
包括直排顆粒的Blaze Speed與橫排顆粒的Blaze Spin。
Blaze Speed與Blaze
Spin都是使用天然橡膠搭配大孔隙海綿,
Blaze Speed的海綿硬度是42.5度,Blaze Spin稍軟,大約是41度~41.5度。
兩者除了海綿硬度不同與顆粒排列方向不同之外,顆粒的型狀也不同。
Blaze Speed的顆粒型狀是塔形,Blaze Spin差,
鬆,推擋弧圈擊。
Speed必須主動發力,好,網,
使用Blaze Speed,揮,
但是力,膠皮的性能才會發揮出來。
Blaze Speed的脆,來,平,
Blaze Spin的顆粒形狀是梯形,好,鬆,
重,Blaze Speed。
來,同樣用,
Blaze Spin實,
習慣利用擊球音判別回球旋轉性的使用者可以
如果是橫板兩面異質打法,建議使用2.0mm或更薄的海綿,
如此可以避免只是依靠海綿力量回球,雖然速度可能會因此略有下降,
但是穩定度容錯度會提高,也會更有效的發揮底板與膠皮搭配出的整體力量。
&下圖為Blaze
&下圖為Blaze
&下圖由上而下為Blaze
Speed-Spin&
SynTecAdidas
存而不論並不是說這個系列屬六合之外而應該敬畏避談;
子所不語也不是指這個系列是怪力亂神,雖然真的有些怪……。
在試打Adidas
SynTec系列之前,筆者從未見過這樣的膠皮,
首先這個系列的三款膠皮用了兩種海綿,
硬度最低的SynTec
SF採用35度類似高密度海綿與100%天然橡膠的上膠搭配,
硬度居中的SynTec則是採用40度的海綿,上膠一樣是100%天然橡膠。
筆者特意強調了「類似」一詞,
因為SynTec與SynTec
SF的海綿很像器材迷口中所說的高密度海綿,但是觸感又不像,摸起來粉粉的,按壓的手感非常非常類似Anti膠皮所習慣採用的海綿,
而且,就連上膠也像極了Anti膠皮!
雖然SynTec
Fast改用大孔隙海綿,整張膠皮還是像Anti,
整個SynTec系列若不是上膠有摩擦感,絕對就是一張Anti。
在Adidas官方的介紹中提到SynTec是為了提供打球時的舒適度與穩定度所開發的系列,實際上也是如此,SynTec與SynTec
SF在動作不到位的狀況下仍能將球安全打上台,
儘管力量不強,速度與旋轉卻不弱,SynTec的彈性比SynTec
SF略好一些,
在不發力以及小力量時不會比Tenzone SF差。
若是在急忙中使用削球或搓球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高成功率,
除此之外還可以發揮相當好的減力卸力的效果,迫使對手前後移動。
這兩張膠皮的共同缺點是退台之後回擊無力,必須緊守前陣,
最多退到中台就已經是底限了,再退無異於自取滅亡,
除非放高球,否則回球都以掛網收場居多。
Adidas在官方介紹中是將這兩張膠皮定位為傳統膠皮,
有良好而且迅速的膠水吸收能力,
但筆者沒有刷膠習慣,而且即便沒有刷灌快速膠水,
這兩張膠皮就有相當類似內能的擊球音質了,出球手感也不會拖沓遲重。
在SynTec系列當中最新問市的是SynTec Fast,這款膠皮採用了大孔隙海綿,
上膠與前面提到兩款SynTec膠皮有同樣的觸感,
但並不是定位在初階使用者適用,而是針對中高階到專業選手使用。
筆者在整個Adidas膠皮的試打過程中唯一一次感受到天然橡膠強烈包覆吞吐感
就是在試打SynTec
Fast之時。
Fast的海綿硬度為46度左右,速度感絲毫不遜於P5,
與P5相比,P5有較強烈的旋轉表現,力量也較為強勁,
Fast則是有較為亮眼的回球寬容度,
不發力或小力量的狀態下SynTec Fast的性能表現甚至高於P5。
&下圖為SynTec Fast,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為SynTec,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下圖依序為 SynTec Fast-SynTec-SynTec SF,
圖片所見範圍為15mm&
或許仍舊有球迷發燒友覺得Adidas跨足乒乓球領域只是一時興起,
雖然筆者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後發覺Adidas真的不是在隨便玩玩,
每一款膠皮都掌握了明確設計方向,
產品形象設計與性能說明也都直指球迷發燒友的想法。
每一款膠皮都詳細說明了旋轉、速度、寬容度、精準度、海綿硬度與膠皮成份材質,
每一款膠皮也都有專屬的包裝內頁,
開發者似乎就是從器材迷發燒友的角度在設計每一款產品。
Adidas是乒乓球壇的初生牛犢,但假以時日肯定會成為一頭巨獸,
或許……現在已經是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套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