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表面因表面粗糙而阻力小,那为什么

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问题 - 滚动_【北京联盟】
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问题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
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问题,上一篇:
下一篇: 。高尔夫球的表面为什么有凹坑?为什么光滑的高尔夫球飞得不远?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现象: 高尔夫球在往前的过程中,前进速度除了受到空气对它的粘滞力以外,还受到流场改变所产生的阻力,并且这个阻力会占主要部分。就像汽车,最先人们认为汽车
高尔夫球的表面为什么有凹坑?为什么光滑的高尔夫球飞得不远?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现象:高尔夫球在往前的过程中,前进速度除了受到空气对它的粘滞力以外,还受到流场改变所产生的阻力,并且这个阻力会占主要部分。就像,最先人们认为汽车前进时受到的主要空气阻力来自于前面的挡风玻璃,但是,随着人们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发现汽车尾流才是汽车的主要阻力,这个发现推动了现代流线型汽车的发展。尾流就是流场改变的一种。汽车尾流当高尔夫球速度很慢时,以空气粘滞力为主;当超过一定速度后,会在球的后面形成对称的漩涡,流体分子沿球面走一段后会脱离,这就是边界层脱离。麻脸的高尔夫球由于凹坑产生了吸引力,使得流体分子被吸引住,从而阻止了大漩涡的形成。由此,麻脸的高尔夫球比光滑的高尔夫球形成的漩涡少,阻力更小,因此飞得更远。为什么飞机和船体不做成麻脸状的呢?实际上麻脸状只是改变流场的一种方法;在高速运动中,翼形状即前钝后薄的形状也可以改变流场分布,使边界层漩涡变少,减少阻力产生。FESIM有限元分析(gh_3f1ab8e8efaa)
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高尔夫球的表面为什么不光滑
作者:liuxinyuan2012
热门文章推荐[球具常识]除美观还有科学 球凹陷与空气动力学_综合体育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球具常识]除美观还有科学 球凹陷与空气动力学
.cn 日08:52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高尔夫球表面均设计有一些凹陷?凹陷使球体更加美观,但这只是高尔夫球适应空气动力学以提升性能的意外收获。可以这样说,没有一项运动像高尔夫球运动这样受到空气动力学的巨大影响了。
  也许高尔夫球自诞生之日起就和空气动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任何一款性能优良的高尔夫球无不充分考虑高尔夫球飞行时所受到的空气动力学的影响。从高尔夫球被击出到落
地之前,它在空气中的飞行弹道一直受到空气作用在球体上的空气动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可以分成4个分量:
  1. 空气阻力,作用力与球飞行的方向相反。阻力在空气流过静止的物体或者物体本身通过静止的空气时作用方式是完全一样的。阻力很容易体会到,比如在池里划水就可以直接感受到阻力的存在;
  2. 升力,在竖直平面起向上推动的作用,和球的运动方向成直角。升力的产生是由于发生了后旋,这可以使球在空气中飞行到它所能飞行的最长距离。后旋作用于高尔夫球飞行的始终。要是你比赛中打过削球,或者平时扔过扁平石片,就不难感受到后旋给运动物体带来的升力;
  3. 偏转力,也称“侧向力”,即作用在与空气阻力、升力和重力都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力;
  4. 重力,即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高尔夫球本身的重力,无论的球的方向如何,它总是垂直向下作用。
  阻力取决于球的飞行速度,升力和偏转力取决于它的后旋。我们在确定球的飞行运动中升力和阻力的正确作用方式时,可能忽略偏转力的作用。在空气中旋转产生的升力比在空气中产生的不利的损耗更大,这就是为什么高尔夫球能够产生升力的原因。
  要给高尔夫球提供足够的升力就需要一定速率的后旋,这样,球体必须具有粗糙的表面。球体凹陷设计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人们偶然发现,表面粗糙的皮革-羽毛高尔夫球比表面光滑的高尔夫球飞行距离更远。为此,科学家展开了一系列试验,将巴拉塔树胶球做成表面粗糙的高尔夫球,结果也收到了表面粗糙的皮革-羽毛高尔夫球那种良好的性能。
  粗糙球体表面能够使球体提升。一个光滑的球体受到的升力很少。在一定速度和旋转的共同作用下,它实际上受到升力为负,飞出的距离比具有普通凹陷的球更短。所有的凹陷都必须经过试验,只有达到标准的高尔夫球才能符合球手的需要。
  高尔夫表面的凹陷看起来美丽,似乎很简单,事实上它这些凹陷的后面隐藏着很深的学问。比如球体凹陷的深度、形状、大小都是十分讲究的,其研究科学相当复杂。如果把凹陷制造得浅一些,将给球体更少的升力;要是制造得深一些,又会带来更大的阻力。如何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一直是令设计师颇费思量的难题之一。
  这些凹陷的内部形状、尖锐程度和深度是怎样影响球体的旋转的?科学研究发现,大约0.013英寸的凹陷是最佳的选择。而且,长击球、中击球和短击球需要的最佳凹陷都有不同,在有风的情况下,影响更甚。当然,凹陷深度的设计难以找到适合每一个球手的方案,所谓最佳的凹陷设计就是指适合大多数球手的折衷设计。
  (雨文)
【】【】【】【
】【】【】 【】
 相关链接
新 闻 查 询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流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第1章 绪论工程流体力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李洪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 第1章 绪论? ? ?你想知道高尔夫球飞得远应表面光滑还是粗糙吗? 你想知道汽车阻力来至前部还是尾部吗? 你想知道机翼升力来至下部还是上部吗??你想知道同一容器上同高同径孔口和管嘴泄流谁的流速大、谁的流量大吗??………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 第1章 绪论?《工程流体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一 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学好专业课和今后从 事专业技术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流 体力学基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 第1章 绪论?课程安排? ? ?计划学时:64 周学时:4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考查)方式:考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 第1章 绪论?使用教材:?孔珑主编《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 ? ?黄卫星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化学工业出版社陈卓如主编《工程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也影主编《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吴望一主编《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 第1章 绪论?本课程的内容? ? ? ? ? ? ? ?第1章绪论第2章 流体静力学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管流损失和水力计算 气体的一维定常流动第7章 理想流体多维流动基础第8章 粘性流体多维流动基础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 第1章 绪论?高尔夫球表面为什么有很多小凹坑??最早的高尔夫球?现在的高尔夫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 第1章 绪论?高尔夫球表面为什么有很多小凹坑??高尔夫球表面之所以设计有许多小凹坑,其目的是让高尔夫球飞得更远。? ?高尔夫球表面的小凹坑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增加球的升力。 通常说来,尾流范围越小,球体后方的压力就越大,空气对球的 阻力就越小。?高尔夫球的自旋大约提供了一半的升力,另外一半则是来自小凹 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汽车发明于19世纪末,当时人们认为汽车的阻力主要来自前部对空气的撞击,因此早期的汽车后部是陡峭的,称为箱型车,阻力系数CD很大,约为0.8。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实际上汽车阻力主要来自后部形成的尾流,称为形状阻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开始运用流体力学原理改进汽车尾部形状, 出现甲壳虫型,阻力系数降至0.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20世纪50-60年代改进为船型,阻力系数为0.4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80年代经过风洞实验系统研究后,又改进为鱼型,阻力系数为0.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以后进一步改进为楔型,阻力系数为0.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90年代后,科研人员研制开发的未来型汽车,阻力系数仅为0.137。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5 第1章 绪论?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经过近80年的研究改进,汽车阻力系数从0.8降至0.137,阻力减小为原来的1/5 。?目前,在汽车外形设计中流体力学性能研究已占主导地位,合理 的外形使汽车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和更低的耗油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6 第1章 绪论?机翼升力来至下部还是上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7 第1章 绪论第 1 章绪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8 第1章 绪论?本章内容? ? ?1.1 流体力学发展史简述 1.2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 1.3 流体的定义和特征 连续介质模型??1.4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1.5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9 第1章 绪论1.1 流体力学发展史简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0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大禹治水?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公元前256-210年)?秦代,在公元前256-前210年间便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三大水利工程,说明当时对明槽水流和堰流流动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水平。?龙首渠(公元前156-前87)?西汉武帝时期,为引洛水灌溉农田,在黄土高原上修建了龙首渠,创造性地采用了井渠法,即用竖井沟通长十余里的穿山隧洞,有效地防止了黄土的塌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水利风力机械?在古代,以水为动力的简单机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用水轮提水,或 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去碾米、磨面等。 东汉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公元37年) 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水 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 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金炉,较西欧 约早了一千一百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真州船闸?北宋(960 - 1126)时期,在运河上修建的真州船闸与十四世纪末荷兰的同 类船闸相比,约早三百多年。?潘季顺?明朝的水利家潘季顺(1521 - 1595)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 水,以水攻沙”和“借清刷黄”的治黄原则,并著有《两河管见》、《两河 经略》和《河防一揽》。?流量?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3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李冰(公元前302-23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4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钱学森?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在火箭、导弹、航天器的总体、 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 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 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 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5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周培源()?日出生,江苏宜兴人。理论学家、 流体力学家,主要从事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中难 度最大的两个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 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与教学, 并取得出色成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6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中国?吴仲华(Wu Zhonghua)?在1952年发表的《在轴流式、径流式和混流式亚声速和超声速叶轮机械中的三元流普遍理 论》和在1975年发表的《使用非正交曲线坐标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的基本方程及其解法》两篇论文中所建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至今 仍是国内外许多优良叶轮机械设计计算的主要 依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7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论浮体》 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从事流体力学现象研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8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列奥纳德.达.芬奇 (Leonardo.da.Vinci,)?著名物理学家和艺术家 设计建造了一小 型水渠,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沉浮、孔口 出流、物体的运动阻力以及管道、明渠中 水流等问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29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伽利略(Galileo,)?在流体静力学中应用了虚位移原理, 并首先提出,运动物体的阻力随着流 体介质密度的增大和速度的提高而增 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0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托里析利(E.Torricelli,)?论证了孔口出流的基本规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帕斯卡(B.Pascal,)?提出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原理 --帕斯卡原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牛顿()?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 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流体粘性 牛顿内摩擦定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3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伯努利(D.Bernoulli,)?瑞士科学家,曾在俄国彼得堡科学 院任教。?在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微分方 程和概率论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是理论流体力学的创始人。?伯努利方程3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欧拉(L.Euler,)?瑞士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论的先驱 者,理论流体力学的创始人。? ? ?连续介质模型 理想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5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拉格朗日(J.-L.Lagrange,)?提出了新的流体动力学微分方程,使流体 动力学的解析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严格地论证了速度势的存在,并提出了流 函数的概念,为应用复变函数去解析流体 定常的和非定常的平面无旋运动开辟了道 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6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纳维(C.L.M.H.Navier,) 斯托克斯(G.G.Stokes,)?纳维首先提出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运动 微分方程组。斯托克斯严格地导出了这些 方程,并把流体质点的运动分解为平动、 转动、均匀膨胀或压缩及由剪切所引起的 变形运动。后来引用时,便统称该方程为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7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雷诺(O.Reynolds,)?英国力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杰 出的实验科学家。? ?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雷诺应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8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卡门(T.von Kármán,)? ? ?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 卡门涡街 解释机翼张线的&线鸣&、水下螺旋桨 的&嗡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39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普朗特(L.Prandtl,)?德国力学家,现代流体力学的创始人 之一。?边界层理论、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理 论、紊流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被称作空气动力学之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0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谢才(A.de Chézy法国)?在1755年便总结出明渠均匀流公式-谢才公式,一直沿用至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瑞利(L.J.W.Reyleigh,1842 - 1919)?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研 究的量纲分析法中的一种方法--瑞利 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儒科夫斯基(Н.Е.Жуковский,)?二维升力理论、螺旋桨的涡流理论以 及低速翼型和螺旋桨桨叶剖面等。?对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有 重要贡献,为近代高效能飞机设计奠 定了基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3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弗劳德(W.Froude,)?对船舶阻力和摇摆的研究颇有 贡献,他提出了船模试验的相 似准则数――弗劳德数,建立 了现代船模试验技术的基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4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亥姆霍兹(H.von Helmholtz,) 基尔霍夫(G.R.Kirchhoff,)?对旋涡运动和分离流动进行了 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提出了表征旋涡基本性质的旋 涡定理、带射流的物体绕流阻 力等学术成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5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斯蒂文(S.Stevin,1548 - 1620)?将用于研究固体平衡的凝结原理转用到流体上。?达朗伯(J.le R.d‘Alembert,)?1744年提出了达朗伯疑题(又称达朗伯佯谬),即在理想流体中运动的 物体既没有升力也没有阻力。从反面说明了理想流体假定的局限性。?库塔(M.W.Kutta,1867 - 1944)?1902年就曾提出过绕流物体上的升力理论,但没有在通行的刊物上发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6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布拉休斯(H.Blasius)?在1913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算紊流光滑管阻力系数的经验公 式。?伯金汉(E.Buckingham)?在1914年发表的《在物理的相似系统中量纲方程应用的说明》论文 中,提出了著名的π定理,进一步完善了量纲分析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7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尼古拉兹(J.Nikuradze)?在1933年发表的论文中,公布了他对砂粒粗糙管内水流阻力系数的 实测结果--尼古拉兹曲线,据此他还给紊流光滑管和紊流粗糙管的 理论公式选定了应有的系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8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西方史?科勒布茹克(C.F.Colebrook)?在1939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把紊流光滑管区和紊流粗糙管区联 系在一起的过渡区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莫迪(L.F.Moody)?在1944年发表的论文中,给出了他绘制的实用管道的当量糙粒阻力 系数图--莫迪图。至此,有压管流的水力计算已渐趋成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49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已派生出很多新的分支? ? ? ?电磁流体力学 生物流体力学 化学流体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 ? ?非牛顿流体力学 爆炸力学 流变学 计算流体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0 第1章 绪论1.2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和应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平衡和宏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流体平衡的条件及其压强分布规律 研究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研究流体绕流某物体或流过某流道时速度分布、压强 分布、能量损失???研究流体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3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建立理论模型――流体力学模型; 对模型建立描写流体运动规律的封闭方程组以及与之相应的边界 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方程组;将结果与实际流动相比较,以确定解的精确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4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推导严紧,答案精确; 只局限于比较简单的理论模型; 忽略流动的次要影响因素,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修正; 不能解决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5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根据相似原理建立实验模型; 通过实验测定有关相似准则中的物理量;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相似准则数,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找出准 则方程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6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该方法更加接近实际,只要实验模型设计合理,测量无误,准则 方程的拟合精度高,实验结果是可靠的;?设计模型时只能使主要相似准则数相等,实验结果只是近似的;?有些流体力学问题,无法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7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合理选用计算方法; 编制计算程序; 上机计算,分析结果,以确定是否满足要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8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数值计算方法?能解决许多用数学方法难以求解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方 法是理论分析方法的延伸和拓宽;?在计算机上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流体力学实验,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数学模型的建立必须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为基础,而且往往难以 包括实际流动的所有物理特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59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 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 实验用来检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数值计算可以弥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不足,对复杂的流 体力学问题进行既快又省的计算分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0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许多工业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 ? ?水利工程 造船工业? ? ? ? ?采矿工业 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 冶金工业石油工业土木建筑工程 人体循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由于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人类研制出3倍声速的战斗机。F-15幻影200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使重量超过3百吨,面积达半个足球场的大型民航客机,靠空气的支托象鸟一样飞行成为可能,创造了人类技术史上的奇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3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利用超高速气体动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和稀薄气体力学的研究成果,人类制造出航天飞机,建立太空站,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4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单价超过10亿美元,能抵御大风浪的海上采油平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5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排水量达5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运输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6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航速达30节,深潜达数百米的核动力潜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7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型地效艇等,它们的设计都建立在水动力学,船舶流体力学的基础之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8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用翼栅及高温,化学,多相流动理论设计制造成功大型气轮机,水轮机, 涡喷发动机等动力机械,为人类提供单机达百万千瓦的强大动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69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的设计和建造离不开水力学和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0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的设计和建造离不开水力学和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的设计和建造离不开水力学和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流体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们涉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全球气象预报 (卫星云图)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3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环境与生态控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4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灾害预报与控制龙卷风太平洋暴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5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火山与地震预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6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发展更快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7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各种工业装置的优化设计,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8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流体力学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如工程学,地学,天文学,物理学,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等,在学科交叉中开拓新领域,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星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79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流体力学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如工程学,地学,天文学,物理学,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等,在学科交叉中开拓新领域,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毛细血管流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0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生物仿生学信天翁滑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1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流体力学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如工程学,地学,天文学,物理学,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等,在学科交叉中开拓新领域,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工程学 材料学 气象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2 第1章 绪论?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3 第1章 绪论1.3 流体的定义、特征、 连续介质模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4 第1章 绪论?流体的定义?能够流动的物质称为流体 在任何微小切力的作用下都能够发生连续变形的物质 液体、气体统称为流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5 第1章 绪论?固体和流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流体具有流动的特征。在给定的切力作用下,固体只产生一定量 的变形,而流体将产生连续变形;当切力停止作用时,在弹性极 限内固体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而流体只是停止变形。?在静止状态下,固体能够同时承受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而流体仅能够承受法向应力,只有在运动状态下才能够同时承受法向应 力和切向应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而流体则取其容器的形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6 第1章 绪论?固体和流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固体内的切应力由剪切变形量(位移)决定,而流体内的切应力与变形 量无关,由变形速度(切变率)决定。?任意改变均质流体微元排列次序,不影响它的宏观物理性质;任意改变 固体微元的排列无疑将它彻底破坏。?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摩擦力与固体表面状况有关;流体与 固体表面可实现分子量级的接触,达到表面不滑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7 第1章 绪论?液体和气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气体易压缩 液体的流动性不如气体 一定质量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气体能够充满所能到 达的全部空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8 第1章 绪论?流体质点?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运动时所取的最小流体微元 体积无穷小而又包含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从宏观上看,和流动所涉及的物体的特征长度相比,该微团的尺 度无穷小,小到在数学上可以作为一个点来处理。?从微观上看,和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相比,该微团的尺度又充分 大,包含足够多的分子,使得这些分子的共同物理属性的统计平 均值有意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89 第1章 绪论?连续介质模型――1755年欧拉提出?不必去研究流体的微观分子运动,而只研究描述流体运动的宏观物理属性(如密度、压强、速度、温度、粘度、热力学能)。?可以不考虑分子间存在的间隙,而把流体视为有无数连续分布的流体微团组成的连续介质。?根据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密度、压强、速度、温度等物理量一 般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连续分布的,都应该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 单值连续可微函数,便可用解析函数的诸多数学工具去研究流体 的平衡和运动规律,为流体连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0 第1章 绪论1.4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1 第1章 绪论1.4.1 表面力?与周围流体或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分布于有限流体的 表面?又称近程力、接触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2 第1章 绪论1.4.1 表面力? ?F ? pn ? lim ? A? 0 ? A? ? pn ? f ( x, y, z , n, t )? ? ? Fn dFn ? pnn ? lim ? ? A? 0 ? A dA ? ? ? Ft dFt ? pnt ? lim ? ? A? 0 ? A dA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3 第1章 绪论1.4.2 质量力?作用在微团内均匀质量的质心上,由流体质量所引起。?质量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 质量通常和微团的体积成正比 又称为体积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又称长程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4 第1章 绪论1.4.2 质量力? ? ? ? f ? f xi ? f y j ? fzk? ? f ? f ( x, y, z, t )仅受重力作用:fz ? ? g? ? F ? ??? ? f ? VV? ? f ? ? gk? f ――单位质量质量力? ? ? M ? ??? f ? r ?? VV9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 第1章 绪论1.5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6 第1章 绪论1.5.1 流体的密度、相对密度、 比体积、混合气体的密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7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密度?密度是流体的重要物理属性,表征流体的质量在空间的密集程度。?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均质流体 非均质流体m ?? V?? m dm ? ? lim ? ? V ?0 ? V dV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8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密度?密度的单位kg/m3?密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常见流体的密度 表1.5.1 表1.5.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99 第1章 绪论2. 流体的相对密度?在共同的特定条件下某一流体的密度 ? f 与另一参考 流体的密度 ? rf 之比?f d? ? rf?参考流体选为相同条件的纯水(以往常选4℃时的纯 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0 第1章 绪论3. 流体的比体积?单位质量流体所占有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V 1 v? ? m ??比体积的单位m3/kg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1 第1章 绪论4. 混合流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密度? ? ?1?1 ? ? 2? 2 ? ? ? ? n? n ? ? ? i? ii ?1n?混合液体的密度1??w1?1?w2?2???wn?n??i ?1nwi?i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2 第1章 绪论 【例1-1】锅炉烟气各组分气体所占体积的百分比:?CO ? 13.6%2? SO ? 0.4%2?O ? 4.2%2? N ? 75.6%2?H2O? 6.2%试求烟气的密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3 第1章 绪论【例】求15℃、质量浓度40%酒精的密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4 第1章 绪论1.5.2 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5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压缩性?体积压缩率 k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压强增量引起的体 积变化率?V /V ?V k?? ?? ?p V? p? ? ? ?也称为压缩性系数 负号是由于 ? p 和 ? V 异号单位:Pa-1或m2/Nk值大的流体容易压缩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6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压缩性?体积模量K:压缩率的倒数K?? ?1 V? p ?? k ?V单位:Pa K值大的流体不容易被压缩?气体的体积模量随气体的变化过程不同而不同? ?K ? np等温过程 n ? 1 ;等熵过程 n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7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压缩性?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压缩性,二者压缩性大小不同。 液体的压缩性小,通常视为密度不变的不可压缩流体。 气体的压缩性大,通常视为密度可变的可压缩流体。 工程中是否考虑流体的压缩性,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水下爆炸:水也要时为可压缩流体。?当气体流速比较低时也可以视为不可压缩流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8 第1章 绪论【例1-2】求水在等温状态下,将体积缩小5/1000 时所需要的压强增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09 第1章 绪论2. 流体的膨胀性?体膨胀系数? v :在一定压强下单位温升引起的体积变 化率?V / V ?V ?v ? ? ?T V? T?单位:1/℃或1/K?? v 值大的流体容易压缩一般需要同时考虑温度和压强对气体体积和密度的影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0 第1章 绪论1.5.3 流体的粘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1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流体的粘性是指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 粘性是流体的固有物理属性 流体的粘性只有在运动状态下才能显示出来 流体内摩擦的概念最早由牛顿(I.Newton,1687)提???出。由库仑(C.A.Coulomb,1784)用实验得到证实。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2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库仑把一块薄圆板用细金属丝平吊在 液体中,将圆板绕中心转过一角度后 放开,靠金属丝的扭转作用,圆板开 始往返摆动,由于液体的粘性作用, 圆板摆动幅度逐渐衰减,直至静止。 库仑分别测量了普通板、涂腊板和细沙板,三种圆板的衰减时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3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三种圆板的衰减时间均相等。库仑得出结论:?衰减的原因,不是圆板与液体之间的相互摩擦 ,而是液体内部的摩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4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流体中水平运动平板的受力?牛顿平板实验?实验表明:? ? ?与上平板接触的流体以U的速度运动速度; 与下平板接触的流体静止不动; 中间流体速度均匀变化,各流体层之间有相对运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5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流体中水平运动平板的受力?牛顿平板实验?结论?平板、流体间产生与F’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的摩擦阻力F?分析?F的大小与平板的面积A、平板的运动速度U成正比,与两平板 间的距离成反比――牛顿内摩擦定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6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牛顿内摩擦定律U F?A h引入比例系数μ ,得F ? ?AU h??F U ?? A h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7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F U ?? A hμ ―― 动力粘度(粘度)? ? ?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速率的能力的量度。 粘度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压强有关。 粘度的单位:Pa? s cp?U/h ―― 速度梯度?表示速度垂直方向上单位长度流体的速度增量。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8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微元流层dv x ? ?? dy――牛顿粘性应力公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19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dv x ? ?? dy?牛顿粘性应力公式各流层间的切向应力和速度梯度成正比;??速度梯度越大,切向应力越大,能量损失也越大;静止流体或流体以相同速度流动,速度梯度等于零,粘性表现不出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0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流体流动的速度梯度与流体微团的角变形速度的关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1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角变形速度? v ? t / ? y dv x d? ?? ? ? lim ? lim x ? t ?0 ? t ? t ?0 dy dt ?t――流体流动的速度梯度等于流体微团的角变形速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2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角变形速度d? dv x ? dt dydv ? ?? x dyd? ? ?? dt――各流层间的切向应力和流体微团的角变形速度成正比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3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牛顿粘性定律指出:?粘性切应力由相邻两层流体之间的速度梯度决定,而不是由 速度决定。?粘性切应力由流体元的角变形速率决定,而不是由变形量决 定。?流体粘性只能影响流动的快慢,却不能停止流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4 第1章 绪论1.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应力公式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 ?? ??运动粘度的单位:m2/s cm2/s(沲 )=10-4 m2/s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5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形成流体粘性的因素有两方面?流体分子间的引力在流体微团相对运动时形成的粘性?流体分子的热运动在不同流速流层间的动量交换所形成的粘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6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形成液体粘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间的引力,温度升高, 粘性减小。?形成气体粘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热运动,温度升高, 粘性增大。?压强的变化对气体和液体的粘性影响不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7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计算气体粘度的苏士兰(Sutherlang)公式273 ? S ? T ? ? ? ?0 T ? S ? 273 ? ? ?3/ 2?水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01 ? 0.03368t ? 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8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机械油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 ?0 e?n? p p ? ? t ( t ? t0 )混合气体粘度的计算公式? ? ( ? ai Mi ?1 1/ 2 i?i ) /( ? ai M i1/ 2 )i ?1n?不缔合混合液体的粘度计算公式log ? ? ? xi ?ii ?1 n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29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常见流体的粘度?表1.5.6表1.5.7?不同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曲线和运动粘度曲 线?图1-5图1-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0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常温常压下水的粘度是空气的55.4倍水:? ? 1 ? 10?3 Pa ? s ? 0.01P 空气:? ? 1.8 ? 10?5 Pa ? s ? 0.00018 P?常温常压下空气的运动粘度是水的15倍水:? ? 1 ? 10?6 m 2 / s ? 0.01cm 2 / s 空气:? ? 15 ? 10?5 m 2 / s ? 0.15cm 2 / s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1 第1章 绪论2. 流体粘性的形成因素和计算?粘度的测量? 流体的粘度不能直接测量,往往是通过测量其它物理量由有 关公式计算而得。 ? 由于测量原理、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的物理量也不尽相同。 ?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管流法、落球法、旋转法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2 第1章 绪论3. 粘性流体和理想流体?实际流体都具有粘性――粘性流体 没有粘性的流体为理想流体??客观上不存在的假想流体模型 有些实际流体的粘性显示不出来 有些问题的粘性不起主要作用 理想流体问题简单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3??? 第1章 绪论4.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 ?凡符合牛顿粘性应力公式的流体为牛顿流体 其它流体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切向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 dv x ? ? ??? ? ?k ? dy ?nη:表观粘度 ? ? f (? , k:常数 n:指数d? ) dt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4 第1章 绪论4.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理想塑性流体(B)???k ? ?0n?1? dv ? ? ??? x ? ? k ? dy ?nA――理想流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5 第1章 绪论4.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拟塑性流体(C)?表观粘度随角变形速度的提 高而减小?胀流型流体(D)?表观粘度随角变形速度的提 高而增大? dv ? ? ??? x ? ? k ? dy ?nA――理想流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6 第1章 绪论【例1-3】如图所示,转轴直径d=0.36m,轴承长度l=1m,轴与轴承之间 的缝隙δ=0.2mm,其中充满动力粘度μ=0.72Pa? s的油,如果轴的转 速n=200rpm。求克服油的粘性阻力所消耗的功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7 第1章 绪论【例】如图所示,上下两平行圆盘的直径为d,两盘之间的间隙为δ, 间隙中流体的动力粘度为μ,若下盘不动,上盘以角速度ω旋转,不 计空气摩擦力,求所需力矩M的表达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8 第1章 绪论【例】一块可动平板与另一块不动平板之间为某种液体,两块板相互平行(如图),它们之间的距离h=0.5mm。若可动平板以v=0.25m/s的水平速度向右移动,为了维持这个速度需要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为2Pa, 求这二板间液体的粘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39 第1章 绪论【例】图示油缸尺寸为d=12cm,l=14cm,间隙δ=0.02cm,所充油的粘度μ=0.65×10-1Pa? s。试求当活塞以速度v=0.5m/s运动时所需拉力F为多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0 第1章 绪论1.5.4 液体的表面性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1 第1章 绪论1. 表面张力?自由液面附近的液体分子分别受到周围气体和液体分子的引力 作用。? ?液体分子引力大于气体分子引力。液体分子间引力作用范围在影响球内。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2 第1章 绪论1. 表面张力?距离液面大于影响球半径r的范围内,液体分子引力相互平衡。?距离液面小于影响球半径r的范围内,液体分子引力不能平衡,合成一个拉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使液体自由表面有明显的欲成球形的收缩趋势,引起这种收缩趋势的力称为表 面张力。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3 第1章 绪论1.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拉力 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拉力定义为表面张力系数,用σ表示,单 位:N/m。?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液体表面气体的种类、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常见液体的表面张力表1.5.8表1.5.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4 第1章 绪论2. 毛细现象?毛细现象?当把直径很小两端开口的细管 插入液体中时,表面张力的作 用将使液体出现升高或下降的 现象。?毛细管?形成毛细现象的细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5 第1章 绪论2. 毛细现象?液体分子之间相互制约的引力称为内聚力,液体分子之间和固体 分子之间的引力称为附着力。?当液体和固体壁面接触时,若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液体将在固体壁面上伸展开来,湿润固体壁面,称为浸润现象。?当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液体将缩成一团,不湿润固体壁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6 第1章 绪论 2. 毛细现象?将毛细管插入液体,若出现浸润现象,则液体将沿壁面向外伸展,使液 面向上弯曲成凹面。?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将使液面尽量缩小,力图使中间液面上凸成为平面。 二者作用的结果使液体上升,直到上升液柱的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垂直分 量平衡为止。?若内聚力大于附着力,则情况相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7 第1章 绪论2. 毛细现象?表面两侧的压强差? 1 1 ? p1 ? p2 ? ? ? ? ? R1 R2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8 第1章 绪论2. 毛细现象?毛细管中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d? cos ? ? ? gh? d 2 / 44? cos ? ? gdh?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49 第1章 绪论2. 毛细现象?液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管径成反比,与液体种类、管子 材料、液体接触的气体(或不相溶的液体)的种类以及温度有 关。?对于水,当管内径大于20mm,对于水银,当管内径大于12mm时,毛细现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多数工程实际中,由于固体边界足够大,同其它作用力相比 可忽略不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150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面越光滑阻力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