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的定义及练习的方法?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集锦
耐力素质训练方法及手段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目前,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游戏训练法以及高原训练法。具体的训练手段,常用的练习主要包括:
1、1 分钟立卧撑: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 1 分钟,4~6 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0~55%。要求动作规范,必须站起来才算完成一次练习。也可以穿上沙背心做该练习。或做立卧撑接蹲跳起,则强度稍大,做30
次为一组,组间歇为 10 分钟。
&2、重复爬坡跑:在 15 度的斜坡道或 15~20 度的山坡上进行上坡跑,重复 5
次或更多些,跑距 250 米或更多些,间歇 3~5 分钟。强度 为
60~70%。也可根据训练目的决定强度,可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也可穿沙背心进行。
&3、连续半蹲跑:成半蹲姿势(大小腿成 100 度角左右),向前跑进 50~70 米,重复 5~7
次,每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60~65%,不规定速度,走回来时尽量放松,在进行下次练习前,可做 15
秒贴墙手倒立。
4、连续跑台阶:在高 20 厘米的楼梯或高 50 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 30~50 步,如跑 20 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跳 2 级,重复
6 次,每次间 歇 5 分钟,强度 55~65%。要求动作不能间断,但不能规定时间,向下走尽量放松,心率恢复到 100
次/分钟时可开始下一次练习,也可穿沙背心做该练习。
5、沙滩跑:在沙滩上做快慢交替自由跑,每组 500~1000 米,也可穿沙背心跑,速度变化和要求可因人制宜,做 4~6 组。组间歇
10 分钟,强度为 50~55%。
6、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遇大风天气(风力不超过五级)可在场地或公路上做持续长距离逆风跑,也可做 1000 米以上的重复跑,重复次数
4~6 次,间歇 5 分钟。强度 55~60%。可穿沙背心进行负重耐力跑,要求与间歇同。
7、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或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 100~150 次,6~8 组,每组间歇 2~4 分钟,强度为
55~60%,要求动作规范,不要求时间,但动作要不间断地完成,也可负重做练习,但每组练习次数及组数可适当减少。
8、原地间歇车轮跑:原地做车轮跑,每组 50~70 次,6~8 组,组间歇 2~4 分钟,强度为
50~60%,也可扶墙借助支撑物完成。
9、后蹬跑:后蹬跑每次 100~150 米或负重后蹬跑 60~80 米,6~8 组,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10、连续换腿跳平台:平台高度 30~45 厘米,单脚放在平台上,另一脚在地上支撑,两脚交替跳上平台各 30~50
次,要求两臂协调配合,上体正直,重复 3~5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 55~65%。
&&&&11、长距离多级跳:在跑道上做多级跳,每组跳
80~100 米,约 30~40 次,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60~70%,如果规定完成时间,强度会大大提高,注意组间的恢复情况。
12、半蹲连续跳:在草地上做连续向前双脚跳,落地成半蹲(膝关节 90~100 度角),落地后 迅速进行第二次。每组 20~30
次,(也可 50~60 米),重复 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5~60%。
13、连续深蹲跳:原地分腿站立,连续做原地深蹲跳起或在草地上向前深蹲跳。要求落地即起。每组 20~30 次或 30~40 米,重复
3~5 组,组间歇 5~7 分钟,强度 55~65%。
14、沙地负重走:沙滩上,肩负杠铃杆,或背人做负重走。每组 200 米,5~7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5~60%,注意心率指标保持在 130~160 次/分钟之间。
15、沙地竞走:沙滩或沙地上做竞走,每组 500~1000 米,做 4~5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
55~60%,要求动作规范,尽可能提高速度。
16、沙地后蹬跑或跨步跳:沙滩或沙地上做后蹬跑或跨步跳,每组后蹬跑 80~100 米(跨步跳 50~60 米),重复 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 55~ 70%。
17、水中高抬腿跑:在 40~50 厘米深的浅水池中,做原地高抬腿跑,每组 100 次,4~6 组,组间歇 10 分钟,强度为
55~60%,也可穿插进行行间高抬腿跑,间歇则就稍长些。
18、水中支撑高抬腿:在 40~50 厘米深的浅水池中,两手扶池壁前倾支撑做高抬腿练习,每组 50 次,4~6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5~ 65%,也可在水中行进间后蹬跑穿插进行,间歇则应延长到 8~10 分钟。
19、负重连续转跳:肩负杠铃杆等轻器械做连续原地轻跳或提踵练习,每组 30~50 次,重复 6~8 组,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20、连续跳推举:原地蹲立,双手握杠铃杆,提铃至胸后,连续做跳推举杠铃杆。每组 20~30 次,4~6 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21、连续跳实心球:面对实心球站立,双脚正而跳过球后,迅速背对球跳回。往返连续跳,每组 60 次,4~5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0~ 55%。
22、双摇跳绳:原地做正摇跳绳,跳一次摇两圈绳,连续进行。每组跳 30~40 次,做 4~6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5~60%。该练习必须熟练掌握二摇一跳的技巧;心率必须在恢复到 120
次/分钟以下时,方可进行下一组练习。如不能双摇,则要求分钟120-150次跳绳,练习持续1分钟,做 4~6 组,组间歇 5
23、连续跳深:站在 60~80 厘米高的台阶或跳箱上双脚向下跳,落地后迅速接着向上跳上 30~50 厘米高的台阶或跳箱上。连续跳
20~30 次为一组,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60~65%。
24、连续纵跳摸高:在摸高器或篮球架下站立,连续纵跳双手摸高。每组 30 次,4~6 组,组间歇 2 分钟。强度
&&25、连续跳起投篮:在篮下持球站立,听口令后跳起投篮,接球后再投。每组
20~30 次,做 4~6 组,间歇 2 分钟。强度为
40~55%。可以规定时间及必须投进篮的次数。
&26、连续跳起传接篮板球:在篮下站立,双手持球跳起将球掷向篮板,待球弹回接球后再跳起掷球。连续
30 次为一组,4~6 组,组间歇 3 分钟。 强度为
40~60%。不要求跳起高度,但动作必须连贯、协调不间断。
27、连续反复传接实心球:用实心球做篮球传接球练习。每组 50 次,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0~60%。可选用 1~2 公斤实心球。
28、连续跳起扣吊球:将 10~15 个吊球并排悬于空中,每个间隔 1
米,高度为练习者跳起能扣球为宜。听口令后连续跳起扣球,每组扣一轮, 5~8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5~60%。可以规定完成一组的时间。
29、连续跳起网上击掌:排球场上两人隔网相对站立,同时跳起两人在网上双手击掌。每组 20~30 次,4~5 组。组间歇 2
分钟。可原地或移动中完成。
30、连续跳栏架:纵向排列 20 个高 30~40 厘米的栏架。做双脚起跳连续过栏架练习。往返一次为一组,8~10 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5~60%。
31、跳连环马:10~15 人,间隔 2
米成纵队,每人俯背拖腿成"人马",排尾开始连续跳过人马至排头即加入"人马"行列。每组一轮,6~8 组,间歇 3 分钟。强度
32、划船练习:水中划小船,每次 10 分钟,4~5 次,间歇 10 分钟,强度为 55~65%。可采用单浆和双浆交替进行。规定 10
分钟内划 出去的距离。
33、拉胶皮带:结合专项练习或专门练习做连续拉胶皮带练习。如拉胶皮带扩胸、或拉胶皮带作支撑高抬腿等。根据练习的用力程度及运动员水平决定强度和次数。一般强度为
55~60%。 34、连续引体向上或屈臂伸连续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或双杠上做屈臂伸。每组 20~30 次,4~6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0~60%。
35、双杠支撑连续摆动:双杠上直臂支撑,以肩为轴做摆动,每组 40 次,4~5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40~55%,前后摆两腿要摆出杠面水 平,两腿并拢、伸展。
36、双杠支撑前进:双杠上直臂支撑,两臂交替前移,每组往返 5 次,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0~55%。两臂各前移 5
次才返回。
37、吊环或单杠悬垂摆体:握环(或单杠)成悬垂,做向前向后的悬垂摆体。每组 30 次,4~5 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0~55%。摆动时身体保持 直立,摆动幅度越大越好。
38、手倒立独立完成手倒立或对墙做或在帮助下完成:每组倒立静止 2~4 分钟,3~4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控制在
39、俯卧撑或俯卧撑移动:在垫上连续做俯卧撑 30 次为一组,4~6 组,或成屈臂俯卧撑姿势,用双臂双脚力量左右移动,每组 20~30
次,4~5 组,组间歇 4 分钟。强度为
50~55%。俯卧撑时身体要保持伸直。移动时始终保持屈臂俯卧撑姿势。
40、爬绳两手握绳:依次连续捣手向上攀爬(不能用脚)。 每组两次,5~10 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40~55%。下滑时可用脚协助,不限完成时间。
41、攀爬横梯:两手握横梯横木,依次捣手攀爬前进。每组捣手 20 次,3~5 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42、仰卧起坐:仰卧两手抱头起坐,连续做 50 次为一组,重复 4~6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
40~50%。起坐时要快,仰卧时要缓和,连续不间断进行。也可在起坐同时两腿屈膝上抬成
"元宝"收腹。
43、收腹举腿静力练习:在双杠、吊环或垫上做收腹举腿(直角支撑)动作,每次静止 1~2 分钟。3~5 次,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40~50%。静止时躯干与大腿间的夹角不能大于 100 度角,静止时间由 30 秒开始,逐渐增加。
44、半蹲静力练习:躯干伸直,屈膝约 90°成半蹲姿势后静止 30 秒至 1 分钟。4~6 次,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40~50%。每次练习结束要放松肌肉,做些按摩摆腿或放松跑活动
(二)无氧耐力练习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 5 秒、10 秒、30 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 6~8
组,间 歇 2~3 分钟。强度为 90~95%。要求越快越好。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 1 分钟练习,或 100~150
次为一组,6~8 组,每组间歇 2~4 分钟。强度为
80%,要求动作规范。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
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行进间高抬腿跑 20 米左右转加速跑 80 米。重复 5~8 次,间歇 2~4 分钟。强度为
3、原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 50~70 次,6~8 组,组间歇 2~4 分钟。强度为
4、间歇后蹬跑: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 30~40 次或 60~80 米,重复 6~8 次,间歇 2~3 分钟。强度为
5、反复起跑: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 30~60 米,每组 3~4 次,重复 3~4 组,每次间歇 1 分钟,组间歇 3
6、反复跑:跑距为 60 米、80 米、100 米、120 米、150 米等。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一般每组
3~5 次,重复 4~6 组,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 180 次/分钟,间歇恢复
至 120 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强度小些。
7、间歇行进间跑:行进间跑距为 30 米、60 米、80 米、100 米等。计时进行。每组 2~3 次,重复 3~4 组,每一次间歇
2 分钟,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80~90%。
8、计时跑:可做短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计时跑或长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重复次数 4~8 次( 根据距离而定),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70~90%,根据运动员水平及跑距而定,距离短,强度大些。
9、间歇接力跑:在跑道上,四人成两组,相距 200 米站立,听口令起跑,每人跑 200 米交接棒,每人重复 8~10
次,要求每棒跑的时间。
10、迎面拉力反复跑:跑道上,两队相距 100 米,每队 4~5 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复 5~7 次,要求每棒时间。强度为
11、反复加速跑:跑道上加速跑 100 米或更长距离。跑完后放松走回再继续跑,反复 8~12 次。强度为
12、反复超赶跑:在田径场跑道或公路上,10 人左右成纵队慢跑或中等速度跑,听口令后 ,排尾加速跑至排头,每人重复循环 6~8
次。强度 65~75%。
13、变速跑:变速快跑与慢跑结合进行。快跑段与慢跑段距离,应根据运动员专项而定。 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常采用 50 米快、50
米慢、100 米快、100 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 或弯道快、直道慢等。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常采用 400 米快 200 米慢,或
300 米快 200 米慢,或 600 米快 200 米慢等。 强度为 60~80%。
14、反复变向跑:在场地上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向前、后、左右的变向跑。每次进行 2 分钟,重复 3~5 组,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65~70%。变向跑的每一段落均为往返跑,即跑出去后,返回起跑位置,每一段落至少 50 米。间歇后心率恢复到 120
次/分钟以下,再开始继续练习。
15、变速越野跑: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地进行越野跑,在越野跑中做 50~150 米或
更长些距离的加速跑或快跑段落。加速或快跑的距离为
米,强度为 60~70%。
16、反复连续跑台阶:在每组高 20 厘米的楼梯或高 50 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 30~40 步台阶,每步 2 级,重复 6 次,每
次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65~70%,要求动作不间断,也可定时完成。
17、球场往返跑:篮球场端线站立,听口令起跑至对面端线后再转身跑回。每组往返 4~6 次,重复 4~6 组,强度为 60~
18、连续侧滑步跑:跑道上,身体侧对前进方向,做侧向滑步跑 100~150 米。重复 5~6 组,组间歇 3~5 分钟,强度为
60~70%,每次心率达 160 次/分钟。
19、综合跑: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倒退跑及左右滑步跑,每种方式跑 50~100 米,每次跑 400 米,重复 3~5 组,组间 歇
3~5 分钟,强度为 60~70%。
20、法特莱克跑:在场地、田野或公路上,用不同的速度跑
米,强度为 60~70%,可以采用阶梯式变速方法, 如
50 米快、100 米慢、100 米快、150 米慢渐加式等等。
21、水中间歇高抬腿:在 40~50 厘米深的浅水中,做原地高抬腿,每组 100 次,4~6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60~
65%。也可与水中行进间高抬腿跑交替进行,行进间练习的间歇为 4~5 分钟。
22、分段变速游泳:以 50 米为一段落进行变速游泳,每组 250~300 米,4~5 组,间歇 10 分 钟,强度为
65~75%。快速段落要达到本人最快速度的 70%以上,放松段落根据水平要求。
23、水中变姿变速游同上段落,但以各种姿势混合游泳,每组各种姿势各游 50 米,3~5 组,间歇 10
分钟。强度同上。
24、水中短距离间歇游:50 米、100 米或更长段落的反复,或不同距离组合的间歇游。做 3~4 次为一组,3~4 组,每 次间歇
2~3 分钟,每组间歇 10 分钟。强度为 60~70%。
25、水中追逐游:两人相距 3~5 米,同时出发,进行追逐游,每次 50 米往返,做 3~5 组,强度为 65~75%。心率达 160
次/分钟以上。游的姿势两人必须一致。
26、游泳接力:两人或四人 50 米往返接力,也可混合姿势游。每人游 4 次为一组,3~4 组,组间歇 5~8 分钟。强度为
60~70%,也可比赛进行。
27、两人追逐跑:跑道上两人一组相距 10~20 米(根据水平不同)。听口令后起跑,后面人追赶前面人,800 米内追上有 效,间歇
3~5 分钟,下次交换位置。重复 4~6 次,强度为 65~75%。也可以要求在最后 100
米内追上方为有效。
28、上下坡变速跑:在 7~10 ?的斜坡跑道上做上坡加速快跑 100~200 米,下坡放松慢跑 回起点。每组 4~6 次,3~5
组,组间歇 10 分钟。强度为 65~75%。
29、往返运球跑:在篮球场,由一端线运球至另一端线,然后换手运球跑回,往返 6 次为一组,做 4~6 组,组间歇 2 分 钟。强度为
30、往返运球投篮:在篮球场,由一端线运球至另一篮下投篮后,再运球返回投篮。每组往返 4 次,4~6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5~60%。投持不限方式,要投中反返回。
31、运球绕障碍:篮球场上纵向放置 5 个障碍物,间距 2 米,听信号后做快速运球绕过障碍
物往返跑,也可以竞赛方式计时。不得触碰障碍物。每组往返 3~5 次,3~5 组,组间歇 5 分钟。
32、全场跑动传接球:篮球场上两人一组,由一端线开始,至另一端线后再传球跑回。每组往返 4 次,4~6 组,组间歇 8~10
分钟。强度为 60~70%。组间心率恢复到 100 次/分钟以下,开始继续练习。
33、跳绳跑:跑道上做两臂正摇跳绳跑,每次跑 200 米,5~8 次,间歇 5 分钟。强度 60~70%。要求每次结束时心率达 160
次/分钟,间歇恢复到 120 次/分钟以下时开始第二次练习。也可规定速度指标。
34、跳绳接力跑:在跑道上,两组相距 100 米,做往返跳绳接力跑。每组往返 4 次,4~6 组 组间歇 5 分钟。强度
60~65%。应有一定的速度要求。
35、双脚或两脚交替跳藤圈:两手握藤圈,原地双脚连续跳藤圈或双脚交替连续跳。双脚跳每组 50~60 次,交替跳每组 100 次,都做
4~5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0~60%。
36、两人踢传球→绕障碍运球→跑动射门的组合练习:在足球场两人从底线开始向前跑动踢传球,过半场后,两人交叉运球,传接绕障碍(10
个实心球,相距 2 米),然后跑动射门。往返 2 次为一组,4~6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 60~65%。射门时
由一人传球,一人射门。未射门的人,取球后两人向反方向再做上述练习。
37、两人跑动传接球→抢断球→连续射门:在足球场,两人跑动传接球,100 米往返 3 次→两人一组抢断球 3 分钟→连 续射门 10
次。2~3 组,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55~70%。跑动传球时尽量不丢球,从中圈开始运球跑动射门。
38、连续滑步→侧倒体垫球→滚翻:在排球场,根据教练员的手势及抛球动作做连续滑步移动→侧倒体垫球→接滚翻动作。连续做 8~10
次为一组,3~4 组,组间歇 8~10 分钟,强度为 65~75%。
39、沙坑纵跳→途中跑→双杠臂屈伸→双杠支撑前进:沙坑中纵跳 20 次→途中跑 50 米→双杠臂屈伸 10 次→双杠支撑前 进,往返
3 次为一组,3~5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 60~70%。沙坑纵跳为全蹲跳起,途中跑为
70%速度,双杠臂屈伸符合标准,支撑前进不能间断或掉下杠来。
40、结合各专项动作循环练习:以各专项的专门练习或辅助练习等组成一套练习,反复循环进行。强度为
&(三)有氧耐力练习
1、定时跑:在场地、公路或树林中做 10~20 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定时跑。强度为 50~55%。
2、定时定距跑:在场地或公路上做定时跑完固定距离的练习。如要求在 14~20 分钟内跑 36 00~4600 米。强度为
3、变速跑:在场地上进行。快跑段、慢跑段距离应根据专项任务与要求决定。一般常以 400 米、600 米、800 米、1000
米等段落进行。例如中距离跑运动员常用 400 米快跑,200 米慢跑的变速或 600 米快跑,200~400
米慢跑等变速;长跑运动员常 采用 1000 米快、400 米慢等变速。重复次数一般 4~8 次为一组,1~2 组,组间歇 10~12
分钟。一般以心率控制,快跑段落心率 控制在 140 次/分钟左右,慢跑段心率恢复到 120 次/分钟以下,间歇时心率恢复到 100
次/分钟以下时,开始下一组练习。
4、重复跑:在跑道上进行, 重复跑的距离、次数与强度也应根据专项任务与要求而定。发展有氧耐力重复跑强度不应大,
跑距应较长些。一般重复跑距为 600 米、800 米、1000 米、1200 米等,重复次数一般为 4~10 次。强度为
5、越野跑: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场地进行。如此跑的距离要求,一般在 4000 米以上,多可达 1
米。如以时间计算,一般在 20 分钟以上。多可达 1 小时多。强度为 40~50%左右。
&6、法特莱克跑:在场地、田野、公路上进行,自由变速的越野跑或越野性游戏。最好在公园、树林中进行,约
30 分钟 左右,也可更长些时间。强度为 50%左右。
7、定时走 在场地、公路或其他自然环境中按规定时间做自然走或稍快些自然走。 一般走 30 分钟左右。 强度为
8、大步走、交叉步走或竞走:在场地、公路或其他自然环境中做大步快走,交叉步走或几种走交替进行。每组 1000 米左右,4~6 组,间歇
3~4 分钟。强度为 40~50%。
9、沙地连续走或负重走:海滩沙地徒手快走或负重(杠铃杆或背人)走。徒手快走每组 400~800 米,负重走每组 200 米, 做
5~7 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45~60%,心率控制在 160 次/分钟以下。
10、沙地竞走:海滩沙地上竞走练习,每组 500~1000 米,4~5 组,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11、竞走追逐:在跑道上,两人前后相距 10 米,听口令开始竞走,后者追赶前者,每组 400~600 米,4~6 组,强度为
50~60%,必须按竞走技术标准的要求,不能犯规,每组结束放松慢跑 2 分钟。
12、水中定时游:不规定游泳姿势及速度,规定在水中游一定的时间,如不间断地游 15 分钟、20 分钟等。强度为 40~
50%,要求不间断地游。
13、水中快走或大步走:在深 30~40 厘米的浅水池中,做快速走或大步走练习,每组 200~300 米或 100~150 步,4~5
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50~55%。
14、连续踩水:在游泳池深水区,手臂露出水面做踩水练习。每次 2~4 分钟,4~5 次,间歇 3 分钟。强度为
45~60%。也可以要求肩部露出水面,加大难度。
15、5 分钟运球跑:篮球场内,以单手或双手交替运球跑动 5 分钟,3~5 次,间歇 2 分钟。强度为
45~60%。要求不间断进行,或要求一定距离。
16、10 分钟带球跑:足球场内不限区域,中速带球运球跑 10 分钟,2~3 组,组间歇 5 分钟。强度为
40~50,要求不间断跑动,不能静止运球。
17、分钟以上跳绳或跳绳跑:在跑道上做两臂正摇原地跳绳 3 分钟或跳绳跑 2 分钟。 3 4~6 次, 间歇 5 分钟。 强度为
45~ 60%。要求每次结束时,心率在 140~150 次/分钟,恢复至 120
次/分钟以下开始下一次练习。
18、登山游戏或比赛:在山脚下听口令起动,规定山上终点的标记,可以自选路线登山或规定路线登山,可进行登山比赛或途中安排些游戏,如埋些"地雷",规定各队要找出几个"地雷"后集体到达终点,早者为胜等等。强度为
19、长时间滑雪、滑冰: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15 分钟以上的滑雪及滑冰活动。强度在
40~60%之间。
20、长时间划船: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20 分钟以上的划船。强度在 50~60%左右。
21、30 分钟以上的足球游戏:在足球场或手球场打比赛性游戏
22、篮球"斗牛"游戏:篮球场上打半场或全场比赛性"斗牛"30 分钟以上。强度为 45~60%。
23、5 分钟以上的循环练习:根据专项选择 8~10 个练习,组成一套循环练习,反复循环进行 5 分钟以上。3~5 组,组 间歇
5~10 分钟。心率在活动结束时控制在 140~160 次/分钟左右,休息恢复到 120 次/分钟以下,开始下一组练习。强度控制 在
24、5 分钟以上的跳舞:如健美操、迪斯科舞蹈等,不间断地跳 5 分钟以上。4~6 组,组间歇 5~8 分钟。强度为 40~
60%。心率控制在 160 次/分钟以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有氧耐力训练理论与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已经全部贯穿了以速度为核心这一宗旨。在耐力项目训练中主要突出无氧训练和有氧一无氧混合训练,从而忽略了最为基础的有氧训练。因此,本文就有氧训练理论与方法做了粗略的整理,供大家指正。 中国论文网 /2/view-674501.htm     1、有氧耐力的定义及生理基础      1、1有氧耐力的定义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依靠糖、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的能力。      1、2耐力的生理基础   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关键因素。而运动中的氧供应受多种因素制约。   1、2、1心肺功能   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的活动进入肺,并通过物理弥散作用与肺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交换。弥散人血液的氧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携带并运输。因此,血液的载氧能力和心脏的泵血功能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   1、2、2一骨骼肌特点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而肌纤维的组成是其的决定因素。   1、2、3神经调节因素   长时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除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稳定性外,还能改善各中枢问的协调关系。由于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1、2、4能量供应特点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参与供能的主要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最重要的是糖的有氧氧代供能。在长距离及超长距离运动中,脂肪和蛋白质有氧氧化供能也占一定比例。在氧充足的情况下糖、蛋白质和脂肪能够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尿素,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糖和蛋白质热量含量约4kca\g,脂肪热量含量约为9dcal\g)。虽然人体内脂肪储备的能量远大于糖储备的能量,但由于糖氧化供能在利用氧的效率大于脂肪酸和蛋白质氧化供能,在利用同样量氧的情况下,糖氧化供能约比脂肪氧化供能多10%。      2、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运动员体能特征      在身体形态方面:耐力跑运动员体重较轻、脂肪较少、身高中等、腿较长。在生理机能方面:神经过程的稳定性高,各中枢问的协调性好;心血管系统功能强,供氧能力强,机体有氧代谢水平高。身体素质的特点则表现为以良好的身体全面发展为基础,保证耐力素质的不断提高。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水平,特别是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是比赛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由于技术动作相对简单,并表现为周期性的多次重复,因此,在训练中就要是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简练、集中,力求实效,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从而使各种训练手段的最佳组合成为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环节。训练手段的选择也主要集中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动作速率,改善神经过程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提高心肺功能以及有氧代谢的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训练负荷量作为训练的核心。      3、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有氧耐力训练的起源与方法      3、1持续训练法   3、1、1持续训练法的定义、起源与特点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是一种主要依赖于运动员个人的运动天赋,顺其自然的长时间的持续跑,跑量小,速度慢,没有明显的训练周期,运动员以自我控制为主,这是当时唯一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以规定的速度进行持续跑,跑距长(大大超过了比赛距离),跑速较慢(低于比赛强度),对机体刺激较小,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现今,持续跑训练方法一般用来作为各种项目的基础练习。   3、1、2持续训练法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运用   不断变化训练环境和路线。负荷时间较长,运动速度的快、慢变化不具有明显的节奏性,但具有明显的随意性;运动过程始终不断,练习过程的负荷强度呈现高、低交错,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30-160次之间。心理感受相对轻松。      3、2间歇训练法   3、2、1间歇训练法的定义、起源与特点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它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索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埃?扎托皮克在职1940年前后创造的。他共创造了18想世界纪录。由于战争因素,当时间歇训练并不广泛,但它意味着中长跑运动跨入了“速度”时代。后来被誉为间歇训练法之父的德国教练员波?格施勒博士和心脏学家赫伯特博士所验证。其特点是通过交替进行既定速度的平地跑及短暂的休息,使心脏得到加强,其精髓在与对训练的每一段距离都进行精确的测量。   3、2、2间歇训练法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应用   在一次练习中应采用较长的负荷时间,一般情况至少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每分钟16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   3、3高原训练法   3、3、1高原训练法的定义、起源与特点   高原训练法是指当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训练时、由于“调节适应期”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服习)。在返回平原时。失去了获得性适应性条件。运动员会产生新条件的应激。即晚驯化一脱服习。在大赛前进行高原训练。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效果员为显著。它是莱文(LevineBD,1994)在其《高原上的运动》一文中提到,自1940年起有报道耐力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于平原比赛获益。从接受理论到负诸实践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特点是由于人到高原环境机体对缺氧条件能产生适应。而通过运动训练可获得适应更佳,并是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达到增强的做法,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因而对运动成绩尤其是对耐力项目成绩的提高产生了促进作用。   3、3、2高原训练法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运用   第一阶段:适应期(7天)   运动员在高原进行一般训练。如放松跑、游泳、力量训练和走。   第二阶段:训练期(14―35天)   主要目的为增加训练量至最大和完成系统的强度课。包括逐周增加强度的每周3次发展性的耐力跑、3次恢复性的耐力跑和有变速的耐力跑。   第三阶段:恢复期(7天)   训练量与强度有明显下降,避免应激和疲劳的积累。   有氧耐力训练是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去做,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前功尽弃,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