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题,2018中超新政政是谁的主意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足协新政下的四大争议:新季中超也许会发生这些事_中超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足协新政下的四大争议:新季中超也许会发生这些事
足协的新外援政策引发争议
  来源:懒熊体育
  2017年中国足坛的第一枚炸弹来了。1月16日,足协公布了《中国足协将对中超中甲联赛部分相关规程内容进行调整》一文,分别对中超中甲联赛的相关规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一、在2017赛季中超联赛中,上场的外籍运动员(含亚足联会员协会所属运动员)为累计三人次。外籍运动员(含亚足联会员协会所属运动员)注册、报名的规则、数量不变。
  二、在2017赛季中超、中甲联赛中,上场运动员名单中应列入至少二名U23国内运动员(日后出生),其中一名U23国内运动员应为首发运动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新政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ESPN亦发文称,若这一政策得到正式批准,肯定会对全球冬季转会期的引援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全球的冬季转会,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调整,新赛季的中超尚未开始,就不平静了。
  争议点一:外援
  回顾过去两天,足协发布新政的动作,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来形容。消息传出后仅一天,足协就正式宣布了新的联赛调整。
  一位经纪人告诉懒熊体育,据他了解,足协此次发布新政,并没有征询各俱乐部的意见。去年11月,中超联赛刚落幕时,足协曾发布了征求意见稿,拟在新赛季将外援名额调整为3+1,与亚冠接轨。“那个时候虽然俱乐部有反响,但是觉得OK,更多俱乐部还说能不能再缓一年。”该名经纪人说。
  然而,就在1月15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理事会中超、中甲俱乐部联席工作会议上,足协突然发布了这一消息,让不少参会的俱乐部代表大吃一惊。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球员能力有限,中超球队普遍会依赖高水平外援来提升球队成绩。近些年来,随着中超资本的火热升温,这一现象也愈演愈烈,被高薪重金吸引而来的外援比比皆是。
  这一结果直接导致的是国内球员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从2013赛季至今的4个赛季,中超射手王皆被外援所得,而排名射手榜前10位的球员中,只有武磊一人连续4年名列其中,郜林与王永珀分别出现了一个赛季,此外再无中国球员的身影。因此也有人提出,足协需要缩减外援名额,创造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这也被视为这次新政中进一步限制外援上场数量的背景。
  此外,今年的冬季转会期内,中超各俱乐部的手笔加大,高额的资本流出被不少足球圈外人士诟病。通过限制外援名额,降低中超俱乐部的高额投资,这可能也是足协考虑改革的出发点之一。或许,不少正在筹划进行中的外援引进,也就此被叫停。
  在上述经纪人看来,此番足协公布的新政,并未与俱乐部进行充分的事前沟通。不仅在时间上显得很仓促,新政的内容也问题多多,有些表述并不完善。“就说这个外援三人次,究竟该怎么理解?是一场比赛外援总共只能上3名,还是所有外援可以共享270分钟的上场时间?”
  而对于U23队员的硬性上场规定可能会带来另外的影响。如果一支球队中所有U23球员都有伤病在身,其显然无法按照新政来执行。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对应的合理解决方案,也许会有球队强迫队员带伤上场,第1分钟将其换下;或者干脆开场就以10人应战战。“如果这一场面真的发生了,那简直是灾难。”上述经纪人对此很无奈。
  所以,业内人士推测,在新赛季开始前,足协势必需要出台配套的细则,完善新政的漏洞。
  争议点二:U23
  毫无过渡期的新政,更打了各俱乐部一个措手不及,之前计划完备的冬训准备被全部打乱。
  正逢冬训,不少球队都已完成了新赛季的外援签约和战术布置,新政无疑会造成资本浪费。以正在日本冬训的上海申花为例,球队已经签下了新外援特维斯,顶替将伤缺大半赛季的登巴巴,加上原有的外援马丁斯、瓜林、莫雷诺和金基熙,不出意外这将构成申花新赛季的外援阵容。如今,在外援至多只能上场“三人次”的背景下,申花势必需要作出调整,违约赔偿也不可避免。
  而强制U23上场的政策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一般来说,足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开始于24岁左右,原本如今正值93年龄段球员逐渐上位接班之际。中国93年龄段的球员自出道以来就被长期诟病,以他们为班底的国字号队伍分别参加亚青赛、奥预赛等多项赛事,但都铩羽而归,成绩惨淡。新赛季中超,原本是他们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但新政一出,与其擦肩而过的这批球员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目前国内,真正具备中超实力的94后成员是少之又少,也就王军辉、高准翼、李晓明等寥寥数人而已,也大多集中在了恒大等强队中,不少年轻球员储备较差的球队一线队中甚至都没有U23球员。他们所能采取的对策,也就只能强行调入梯队球员。
  在上述经纪人看来,强行要求年轻球员上位,其实是违背足球规律的表现。在欧美等职业联赛成熟的国家,最顶级的联赛当属最优秀的球员表演的舞台,而并非年轻球员的训练场。以上赛季降级的杭州绿城为例,其在联赛中大批量地过早使用了93年龄段的成员,这也被认为是其实力不济导致降级的原因之一。“拔苗助长的行为,伤害的是每一个中国球员。”另一名经纪人称。
  目前看来,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保级球队。可以预测的是,被强行首发的U23队员,由于尚不具备中超实力,将成为中下游球队的明显短板,这显然会提升他们的保级压力。
  而就算年轻球员储备丰富的亚冠球队,也会因此饱受困扰。外援和年轻球员,中超与亚冠分别采用两套政策,他们势必也要启用两套阵容应对,磨合和训练都是问题,隐患也是重重。
  争议点三:中超商业价值
  新政发布后,体奥动力董事长赵军发布了这么一条朋友圈:要是不认可联赛是个生意,也是没法聊吧。
  对于商业价值开发刚刚迎来井喷的中超来说,新政就犹如一记闷棍,敲在了中超各个商业环节上的公司。
  最直接的影响是外援限制导致的球星减少。如今中超能有如此高涨的关注度,政策的导向是一部分原因,同时资本进入带来了更高水平的球星也是一大因素,这些球星也会中超聚集了大批粉丝。如今,大牌球星极有可能面临无法上场的窘境,联赛的观赏度自然会大幅缩水。
  而更加严重的是,摆在俱乐部面前的将是如何安抚外援的难题。出场时间被缩水势必会使外援球员感到不满,这方面在原本以亚洲外援身份存在的韩、澳球员身上尤为明显。一旦俱乐部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俱乐部本身的稳定,更是会对中超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产生影响。
  此外,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保级队存在明显短板,新赛季的中超强弱水平将被进一步拉大,联赛的观赏度也会随之下降。
  联赛的观赏度,一直是被视为赛事商业价值的主要评判标准,背后的直接利益就是赛事的版权价格和赞助收入。
  2016一年,被认为是中超翻天覆地的一年。随着15赛季恒大再夺亚冠冠军,中超的关注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日,体奥动力以80亿的价格拿下了中超5年的版权,敲开了疯狂中超的序幕。此后,乐视又以27亿的价格买下了中超两年的新媒体独播权。
  联赛的赞助收入方面也是水涨船高。2016赛季,瑞士钟表品牌泰格豪雅与中超签下了4年长约,这份合同的价值每年约4000万元,被视为中超赞助合约的代表。当赛季,中超总共商业赞助收入在4.5亿至5亿元之间。
中超赞助一览
  此外还有全球化的突破。中超联赛通过版权及市场合作伙伴IMG的分销,在海外覆盖12频道71国8000万家庭用户。另外,经过体奥动力授权,乐视体育在香港、美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亦能通过其终端直播中超赛事。
  这一切,如果要在2017年保持这一前进的节奏的话,必须维持的是中超的观赏度以及其的国际声誉。遗憾的是,新政短期内却会与这些背道而驰。
  而更加对中超商业价值有损害的是,此次足协发布新政,并未遵循“程序正义”。从联赛运营的角度上来说,俱乐部作为投资人的资产,联赛规程的变化涉及的是投资人的根本利益。一个变化无常的联赛,显然无法提振投资人的信心。也许从今以后,中超俱乐部或许不再是各个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了。
  争议点四:青训
  1月17日,在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中国足协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7年财务预算。这也是中国足协第一次公开财务预算。中国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剑宣称,2017年足协各项费用的总支出为6.7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45%。2017年,预算最高的支出费用当属各级国家队,达到了1.86亿。其次便是青少年足球培养,费用预算达到了1.21亿元。
  从这份报告中传递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从今年起全面重视青训,这也与足协新政的目的相同。
  乐视体育经纪公司足球部高级总监阎中表示,新政就督促了各俱乐部重视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同时也能给一些年轻球员更好的机会。在他看来,中国的年轻球员实力并不差,只是缺乏机会。“上赛季有出场的年轻球员单欢欢、黄政宇都证明了这一点。”
  《足球报》的记者陈永也有类似看法:“23岁球员的规定没问题,可能有俱乐部不满,但谁让你不重视青训呢?”
  其实,早在2014年,K联赛就启动了类似的强制U23球员上场的政策。与中超新政不同的是,这一政策在2014年公布,2015赛季再正式实施,给了各俱乐部一年的缓冲期。同时,这一政策也配有相关的配套细则,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如今,这一政策在K联赛进展良好。
  足球记者徐江在其微信公众号“足球故事会”中称,这次新政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良性的热钱效应”,还能解决国内球员身价虚高的现状:“你只要认真地搞青训,投入地搞青训,就一定会有回报。”,“好球员变多了,身价也自然而然会下降。”
  可以预计的是,在内援价格虚高的当下,新政出台后,U23球员的身价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大批在海外留洋的小将,也会随之变得抢手起来,又一波归国潮会随之掀起。
▲韦世豪在内的海外留洋球员或再掀归国潮。
  而对于新赛季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阎中认为并不需要担心:“短期内也许会有问题,但长期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明天将在武汉继续召开。作为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新政的具体实施办法想必也会在会后落定。之后,就是考验所有中国足球从业人士应对的时候了。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4被浏览690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投票】足协出台一系列新政,你如何看待?
【投票】足协出台一系列新政,你如何看待? 13:43:40
{{info|html}} {{advert|html}}
直播吧12月22日讯&今天上午足协在武汉召开俱乐部工作会议,足协出台了新赛季一系列新政,U23球员出场人次必须至少与外援出场人次持平。此外,下赛季中超赛场全面引进视频裁判,足协将加大对球员违规违纪的处罚力度。足协规定,俱乐部3年左右时间实现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中超中甲球队需要建立五级别梯队。相关新闻&关于足协此番出台的新政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吧友们踊跃投票~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超新政:大人看利弊&小孩才看对错(超级比赛周)
日10:33&&来源:
这两天有两条关于中国足球的消息,一个是日本希望中日韩三国一起办2030年的世界杯,另一个则是中超联赛的外援新政策。前者目前还没有官方人士回应,据说日本提出合办世界杯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2030世界杯32强将变为48强,场馆、基础设施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他们希望将中国拉进来。
对于第二条消息,这是近期中国足球的一记“重磅炸弹”。没有“3+1”,没有“4+1”,而是每家俱乐部可以注册5名外援,但每场比赛只能有3人出场,而且不再区分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除此之外,在每场比赛的18人大名单中,要确保有两名U23以下的球员,且其中一名必须首发――这就是人们口中的中国足球政。
足协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国内年轻球员出场机会,因为大家看到了,上赛季我们的“土炮”只有武磊一人可以进入射手榜前十位。在世预赛十二强赛上,中国队锋线糟糕的表现正是国内联赛大多数俱乐部攻击线被外援霸占、国内人才少之又少的最直观体现。也许这些因素便是中国足协此番“痛下杀手”原因。不过,大人都看利弊,这次为国内年轻员支起这么大一桩“保护伞”,到底该如何评价呢?
年轻球员熬出头?
对于这个问题,各位也只能保持谨慎乐观。类似的剧情熟悉中国足球的人一定都还记得:当年足协推出凡是没有国奥队球员的球队,每场比赛20岁以下的上场球员不得少于两名,否则0比3判负!各俱乐部叫苦不迭,因为这样“赶鸭子上架”的小将确实难当大任。唯独深圳队“技高一筹”,规定出台的第一场联赛,深圳队在比赛进行到九十分钟时果断换上一名U20小将,一分钟后用另一小将将其换下。新赛季此等盛景是否会重演,说实话,心里真没数!
第二个问题,就算各支俱乐部能够响应足协的号召,不使用“深圳模式”,但依然要面临使用的U23球员到最后踢不出来之风险。这些硬着头皮干完23岁的球员,如果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现,到了24岁他们会重新回到替补席,甚至只能转会到更低级别的联赛,恐怕难有翻身之日。而且,一些被“强制”为U23球员让位的球员利益如何保证,谁愿意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了替补,公平吗?
张玉宁们会不会回来?
我们假设每家俱乐部都自觉不走“深圳模式”,那中国年轻球员会再次面临水涨船高的局面。之前广州恒大已经从马竞召回了徐新,这样的举动受到了不少人质疑。在看到未来留洋的希望之星张玉宁时,他们都在默默祈祷国内的各位“土豪”高抬贵手,让小张在欧洲多锻炼多学习。
不过,随着中超联赛U23球员政策的重大变化,连张玉宁的未来恐怕都得打上问号。新政可以限制年龄,但不能限制“买买买”。在有U23条款又限制外援的现实状况下,像张玉宁这样年龄合适又是国家队主力的球员,理所应当会被很多中超俱乐部放进“购物车”。维特斯这种不算富有的荷甲俱乐部,给他足够的钱,你相信他们会信誓旦旦地说“我们要对张的未来负责”吗?
给“金元联赛”降温?
足协的新政也许让一些俱乐部受益,比如青训工作做得不错的山东鲁能,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外租和转会赚一笔。如果去年租给华夏幸福的高准翼能够回归,这其实已经堪比一笔非常成功的“引援”。
但要想就此给“金元联赛”降温?No!中超联赛身价高的并不只是奥斯卡、维特塞尔这些外援。我们的内援其实溢价更厉害,张呈栋加盟华夏幸福,一跃成为近日国内转会市场最为重磅的内援引进,但人们关心的并不是张呈栋的落叶归根,而是球员本人的身价,达到了令人发指的1.5亿元人民币。先前,恒大以1.2亿元的代价,从北京人和拿下了实际身价只有100万元冒头的张成林(德转数据),溢价竟超过了100倍。倘若张呈栋身价数字真实可靠,那么,国内球员似乎打破两亿人民币的交易记录是早晚的事。
国内球员价格高根本原因还是“物以稀为贵”,现在的3外出场政策更是给他们的身价加了把火。要保证前场火力不撤下攻击型外援,又不想后院起火,后防当然要买能力出众的人,但国内能力出众的人又不多,自然价格就抬起来了。大家可以估计一下蔡慧康这些在国内能力比较出色的防守球员身价是多少。
纵观近几年来的国字号青年队,U22、U19、U17等各年龄段梯队几乎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灰头土脸地从亚青小组赛中垫底出局。大多数年轻一代输在了起跑线上,新的一代还远远不能跟上来,这就决定了身价高的绝不仅仅是张呈栋这些中生代球员。作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徐新、张玉宁这些人身价能低吗?
“土豪”们的利益谁来管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有中超这些“土豪”俱乐部的存在,我们的联赛才更加吸引眼球,才更加对当今的世界级球星充满诱惑。10几年前,你是不敢想象一个中国联赛升班马可以和意甲尤文图斯公然抢人。
首先我们可以来列举一下中超各支豪门球队的外援情况,广州恒大目前有金英权、高拉特、阿兰、马丁内斯以及保利尼奥,恒大各条线实力平均,在中超也有一定优势,也许还不是受到新政影响最大的球队。而其他志在三线冲冠的俱乐部,像江苏苏宁,他们有两个非常不错的亚外后卫,但是新政策实施后,他们只能上三个外援,那么他们可能只能采用全华班后防,又或者牺牲一个中前场外援去保证后防。同样郁闷的还有亚洲第一身价的上海上港,刚刚买来了艾哈迈多夫,本来弥补了他们后腰的缺陷,是非常重要的引援。但是新政一实施,这位强力后腰可能就排不上用场了。如果派上他,那么胡尔克、奥斯卡、埃尔克森三位攻击手则肯定会有一个上不了,这确实让人伤神。
第二,外援政策会让各位“土豪”本来进行中的交易存在更多变数。比如之前天津权健签下的比利时国脚维特塞尔,如果放在今天,他还会和权健签约吗?道理就是――去尤文,也许会有欧冠,也许会有联赛冠军,更重要的是他也许会打主力,而到了水平更低中国联赛,他反而可能沦为替补。这些外援曾经得到的许诺会不会变,合同细节会不会改?
此外,2017赛季亚冠联赛将延续“3+1”的外援政策,这就预示着中超联赛的外援政策已经和亚冠完全“脱轨”。亚冠对手不会因为你中超3外出场政策就主动撤下一名外援,说到底那是你自己的家事。中超新政让出征亚冠的俱乐部很可能减少不同外援在场时的磨合时间,很难排出最强大的阵容去征战亚洲赛场。这无形间给主教练排兵布阵增加了难度,谁有实力能顶替外援的位置(毕竟俱乐部花高价请来外援,看中的就是他们实力高出国内球员一等)?
综合来看,中国足协这一“不得已”的新政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还有待检验,正如俱乐部们是否都能够眼光长远,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钻空子,这就不得而知了。让时间来说话吧!
(责编:罗昱、高红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超u23新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