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看教父为什么喜欢看教父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45人关注)
&(886人关注)
&(2人关注)
&(1人关注)说到经典电影,我个人认为,所谓“经典”,至少应该在以下方面臻于完美:    首先,所有的“经典”都应该有一个深刻的主题。这个主题不应该是简单到连狗都知道的诸如“正义战胜邪恶”之类的教条。但电影人不是教育家,即便是教育家也没有资格告诉别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凡企图这么做的,都是政客,政客都是骗子。真正的艺术家,有头脑的人,应该通过讲故事来把深刻的思考呈现给观众,让观众通过一件事或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入考量来获得新的认知。只有这样的电影才是有价值的电影,才会不朽。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几十年前的老电影比如《公民凯恩》(1939)、《2001太空漫游》(1968)、《教父》(1972),即便拿到今天来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好的电影应该零瑕疵的,或者至少接近零瑕疵。电影是个造梦的工作,现实生活中,具备典型意义的典型事件不会经常发生,即便发生了,也不太可能具有全方位的典型性,这就需要电影人通过创作来完善这个事件。如何把故事编的令人信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好的电影应该是没有瑕疵的——故事没有逻辑硬伤,对白、镜头、剪辑、道具等等细节很难找出破绽。。。只有给人完完全全的真实感,故事才能让人信服。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这至少说明电影的制作者对电影投入了很大的心力,他是用心去制作电影的。中国电影最缺的是匠人和匠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并且把它推向极致,这样的人至少应该获得我们大家的尊敬吧?!    第三,讲故事的方式,也就是叙事结构要精巧严谨,这也是导演和编剧的匠心所在。如何通过编排剧情和细节讲好一个故事,对于表达电影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举例来说,《低俗小说》本来是由几个很普通的故事组成的,但经过昆汀的精心编排,用环状的叙事结构把它们组合起来,故事就被发掘出了非凡的意义;再比如库布里克的《大开眼戒》,在叙事中把与主题无关的故事发展路线全都堵死,让观众只朝着一个方向去思考,这是叙事严谨的一个精彩范例。    第四就是技术层面的,如何通过镜头、场面调度、色彩、音乐、明暗等等来表达主题。单纯的卖弄技术,玩特效,都不是一个认真的电影人所该做的事情,这是态度问题。很多人推崇《阿凡达》的3D技术,其实3D立体电影不是新事物,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一个立体电影(忘了是叫《动物园的一天》还是《快乐的动物园》了,我那时小,没看过,但是听看过的大人说看电影要戴红蓝眼镜,这一点我印象很深),那是大概30年前的事了,卡梅隆只是发展了一下3D技术而已,无论从故事还是主题来讲,《阿凡达》都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如果没有3D,它就是一坨屎。    总之,只有在电影纯粹是为了主题服务的时候,电影才有可能达至完美,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那么,哪些是真正经典的电影呢?对于熟悉电影,酷爱电影的人来说,有两部电影无论你怎么排都会在你的经典目录前列,那就是《教父》和《公民凯恩》。个人以为,《教父》的叙事,《公民凯恩》的制作,傲视群伦。而由于我本人比较偏爱文学和编剧,相比这两部电影,我更倾向于把《教父》放在当之无愧的第一的位置,所以先说说《教父》,下一篇我会详解一下《公民凯恩》,我本人不是电影人,没那么专业,也从来没认为自己是专家,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研究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5张 | 更多
  《教父》背后的故事      本来搞严肃文学是马里奥·普佐的梦想,但是由于受众有限,搞严肃文学的无疑会陷入经济困境,于是他放弃梦想开始写通俗小说,于是《教父》诞生了。在派拉蒙买下《教父》版权的时候,它还没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筹拍《教父》,给派拉蒙招来一些麻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手党的干预。为了缓解矛盾,派拉蒙决定起用意裔导演,于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进入了派拉蒙的视线,派拉蒙看中的是科波拉的编剧能力和制作能力。科波拉起初对《教父》并不感冒,认为《教父》难登大雅之堂。不过科波拉当时经济上也陷入困境,前一部电影票房惨败,以至欠了老东家华纳一大笔债,几个拍片计划被迫停滞,其中包括另一部经典《现代启示录》,而他的独立电影之梦——他和卢卡斯共同创建的制片厂——也行将终结。当派拉蒙主管打电话邀请科波拉导演《教父》的时候,卢卡斯也在场。科波拉还在犹豫,但卢卡斯提醒他:“我们缺钱啊!”感谢上帝,幸好科波拉缺钱,否则我们就与这部传世经典失之交臂了。    其实,派拉蒙首选的导演并不是科波拉,而是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莱昂内因为要完成自己的黑帮电影《美国往事》而拒绝了派拉蒙。最近看到杂志上说《美国往事》最早的粗剪版本长达6个小时,后来被迫缩减到229分钟,正式上映时又被剪掉了90分钟。被一剪再剪的《美国往事》就已经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了,不知道最初的完整版本是不是可以媲美《教父》。尤其让我好奇的是,如果莱昂内真的执导《教父》,它的光芒是不是能比得上科波拉的版本呢?可惜历史不是电脑游戏,是无法SL的。不过,在反复研究了几遍《美国往事》之后,我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推掉《教父》说明莱昂内不具备高屋建瓴的眼光,《美国往事》无论从题材还是主题上都不能与《教父》同日而语;第二,我看到的《美国往事》是229分钟版本,我不知道6小时版本的《美国往事》是什么样子,但就我所看到的版本来说,《美国往事》在很多的方面都没有把故事讲透,一个本来可以讲的很“大”的故事被莱昂内糟蹋了。所以我想如果《教父》改由莱昂内来拍,很可能我们还会与经典擦肩而过。题外话。    在仔细阅读了《教父》之后,科波拉改变了看法,觉得如果砍掉旁支余脉,这是一个关于家庭、权力和文化的一个相当不错的故事。于是他和普佐对小说的改编做了分工,他们把小说一分为二,各自对前后两个部分进行改写,然后交换过来彼此修改对方的部分。很多人认为电影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稍差一点,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毕竟普佐不是职业编剧。    对于老教父的选角,科波拉也与派拉蒙存在很大分歧。科波拉坚持在劳伦斯·奥利弗和马龙·白兰度之间做个选择。尽管奥利弗因为病重被从名单中删除了,但派拉蒙并不信任白兰度。当时的白兰度正处于事业的低谷,他因为《奎马达政变》的惨败而徘徊在失业的边缘,几乎已经被好莱坞抛弃。所以白兰度对于《教父》非常重视,破天荒地答应试镜,并且自降片酬,在合同里注明片酬+票房提成不超过150万。应该说,是科波拉成就了白兰度,而不是因为有了白兰度《教父》才成为经典。演技对于《教父》来说,只是它的“经典”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问某人《教父》为什么是经典,而他说:“首先,马龙·白兰度的演技。。。”那他八成是在装B。拍摄《教父》除了让白兰度得到了5万元片酬,分红的部分则因为白兰度陷入绯闻官司急等用钱让他以10万元卖回给派拉蒙了(还有一种说法是30万)。《教父》票房大卖,这位传说中的演技之神、好莱坞最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只剩下回家用脑袋咣咣撞墙的份儿了。150万对15万,马龙·白兰度亏大了,气得他拒绝参演《教父2》,这就是为什么《教父2》里白兰度连一个镜头都没有的原因。知道了这个内幕,再回想一下《教父2》结尾家庭聚会那场戏,你是不是觉得老白挺可笑的?那一年,他47岁。    不过,白兰度也救过科波拉。本来派拉蒙只打算为《教父》投资200万美元,把它拍成一部小成本电影,但科波拉的制作费用却节节攀升。看过最初的样片,派拉蒙打算让伊利亚·卡赞接替科波拉,遭到白兰度坚决抵制,声言如果派拉蒙炒掉科波拉,他也一起退出,派拉蒙这才作罢。原因是卡赞在麦卡锡时代的背叛让他在好莱坞遭到唾弃,白兰度早就与他决裂了。    由于《教父》影射了当时美国黑手党的几位老大,《教父》的拍摄遭到包括政客在内的很多美籍意大利人的反对,认为《教父》玷污了意大利人的形象。在与黑手党接触之后,派拉蒙不得不做出让步,其中包括:在电影中不能出现“黑手党”和“科萨诺斯特拉”字眼(后者意为“咱们的行当”);由黑手党派人审查剧本;雇佣黑手党成员作为群众演员和特殊顾问等等。不过这对《教父》来说也是有些好处的。科波拉对文化、仪式、习俗等等细节的考证近乎苛刻,他们的加入无疑使电影对这些内容的表现有着更高的可信度。另外,科波拉还坚持外景一定要在西西里实地拍摄,这又大大地增加了拍摄成本,让派拉蒙很是恼火。    派拉蒙打算炒掉的还有摄影师戈登·威廉斯,看不惯他的暗调拍摄手法,由于科波拉的坚持才未能如愿。事实是,《教父》统一而丰富的影像结构,以及它所呈现出时代感和史诗气质被后来的无数电影效仿。    另一位惶惶不可终日的演员得算是迈克尔的扮演者艾尔·帕西诺了。这个角色最初的人选包括达斯汀·霍夫曼、杰克·尼科尔森、沃伦·比蒂、阿兰·德隆等等当红的大牌,但他们都拒绝了,接下来派拉蒙又考虑罗伯特·雷德福,但被科波拉否决了。其实科波拉早就相中了当时还以在小剧场演出为主的艾尔·帕西诺。派拉蒙不相信这个寂寂无名的小个子,直到看过他在《毒海鸳鸯》里的精彩表演,帕西诺才得到认可,但直到拍完迈克尔刺杀索罗索和麦克罗斯基,帕西诺才真正算是站稳了脚跟。有一点非常巧合,艾尔·帕西诺本人的外婆就是来自西西里克里昂尼村的移民。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帕西诺已经在一部舞台剧《强力黑帮》(《我的子弹会拐弯》)里有了合约,在派拉蒙的帮助下才得以解约,而接替帕西诺在《强力黑帮》里留下的空缺的是罗伯特·德尼罗。事实是,由于开始时帕西诺没有得到派拉蒙的认可,科波拉就做了让饰演桑尼的詹姆斯·卡安来演迈克尔的准备,这样就需要为桑尼找一个备用人选。罗伯特·德尼罗本来是为了这个备用人选来试镜的,但科波拉惊艳于他的表演,就让他为其他几个角色试镜,德尼罗最后得到了保利的角色。不过最后还是被科波拉把他拿来做了“交易”,接替了帕西诺在《强力黑帮》里的空缺。也正是由于这次试镜才使德尼罗成了《教父2》里老教父的不二人选。    另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功臣是派拉蒙的制作总监罗伯特·埃文斯,埃文斯在各方面都给了科波拉极大的支持。《教父》最早的导演剪辑版只有126分钟,也是听取了埃文斯的建议,科波拉增加了有关家庭的戏份,最终上映时,片长足足增加了50分钟。    1973年,《教父》获得了除最佳导演以外几乎所有奥斯卡重要奖项,倒是金球奖把所有重要奖都给了《教父》。那年的好莱坞是《教父》与《歌厅》双雄角力,两部电影分享了奥斯卡大部分奖项,其中最佳导演奖就是给了《歌厅》。同年的戛纳金棕榈则给了另一部美国片《稻草人》和英国电影《雇工》。转过年来,戛纳电影节才把金棕榈给了科波拉的另一部现在已很少提及的电影《对话》,不知道这是不是对这部经典补偿,金棕榈少了《教父》的一席之地,也成了它无可挽回的缺憾。现在这些电影都湮没了,只有《教父》还在熠熠生辉。
  晚上继续。    我会把幕后故事穿插在剧情解读中慢慢讲。
  图说《教父》      《教父》以康妮的婚礼作为开场,这一场戏是值得所有编剧学习的经典开场。随着婚礼的进行,在庞杂松散的表象下暗伏了一条充满戏剧张力的线索,把与剧情有关的所有主要人物都做了交代,包括他们的身份、性格特点、人物关系等等,同时还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结构巧妙,节奏紧凑毫不拖泥带水。
  电影以博纳塞拉的叙述作为开始,博纳塞拉的脸从黑暗中显现,充满立体感的脸部特写与漆黑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充满雕塑感。博纳塞拉谈到了美国,谈到了他的家庭传统。对于观众来说,西西里人注重家庭的传统给人印象深刻,这是这部电影的主线,从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得到了强调。博纳塞拉接着讲到他信仰美国,但是社会不能给他以公正。在叙述过程中,画面始终没有离开博纳塞拉。这一大段独白在表演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做到在叙述中不显得枯燥,使电影在提出问题时能够生动地达意,这位演员做的非常到位。《教父》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所有的演员在表演上都能达到一个相同的高度,使得观众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演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而分散了注意力。这也体现了导演的功力  
  随着镜头的拉远,老教父的背影出现在画面里。通过一个指示手下倒水的手势,让观众明白这位独白的演员不是电影的主要角色,轻易地让观众把注意力转移到目前只露出背影的人身上。没有对白,只通过了一个在静的画面中的动的元素科波拉就做到了。    白兰度对老教父形象的设定是“看上去象一头斗牛犬”,所以在试镜时刻意往嘴里塞了两个棉球,后来在正式拍摄时改成别的牙科用具。他沙哑的声音是模仿一名叫弗兰克·卡斯特罗的黑帮老大。
  随着老教父从椅子上站起来,其他人也开始有了动作,这个小范围的场面调度不仅仅是很自然的人物关系的体现,老教父的地位从中被强调。画面由静而动,节奏自然地过渡。  
      解决了博纳塞拉,通过老教父之口交代场景信息,镜头从室内转向室外。  
  摄影师从人群中向镜头走来,作为合影的小插曲的过渡,同时这也是后面巴士尼毁掉摄影师底片的的一个小小的伏笔。  
      第一次合影,给教父的家庭成员一个群像。然而,麦克没到场。没有麦克老教父拒绝合影,再一次强调西西里人十分注重家庭的传统。这个细节的设计非常巧妙,它同时引发了观众对于麦克的探究的欲望;通过麦克的迟到,也暗示了麦克是游离于家族观念之外的,这是故事在真正开始之前的一个伏笔。
      室内-室外-环境。有序的镜头结构彰显了科波拉叙事的严谨,这也是给桑尼预留的伏笔。
        在叙事之外,科波拉不忘给教父的两大头目做一个交代。克莱门扎是通过别人鼓掌围观他跳舞来表现他在家族中的地位的,泰西欧则是通过他与教父夫人同坐一桌来表现地位的。看到刚才合影那个小插曲的作用了吗?那个小插曲交代了谁是教父夫人,然后通过泰西欧与教父夫人同坐一桌来表明身份。
      巴士尼以访客身份出现,他是一切阴谋的幕后主使,但直到故事进行到下半部,他才真正参与进来。在这里预先埋下伏笔。
      克莱门扎训斥保利。史泰龙曾为保利这个角色试镜,失败后史泰龙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做演员的料,就没有在演技方面继续发展下去,兴趣开始转向做编剧,进而成了动作明星,也算是他真正发现了自己价值吧。
      桑尼乱搞的伏笔。
      保利的自言自语从侧面体现了教父的社会地位。他的贪心结合前面被克莱门扎训斥,成了保利日后背叛的伏笔。
        巴士尼毁掉摄影师的胶片,表现了巴士尼与科里昂尼家族的貌合神离,这是后半部巴士尼成为麦克的主要敌人的一个伏笔。同时巴士尼在一群大佬面前的颐指气使也说明了只有他才有实力和胆量成为科里昂尼家族的主要敌人。
      老教父又要召集开会了,通过汤姆之口说明这些用来埋下伏笔的事件为什么会在这一天集中出现,给所有电影中事件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一个场面调度,路卡·布拉西第一次现身。
        通过桑尼往地上吐口水和摔烂记者的相机两个小事件,表现了桑尼的嚣张和暴躁。正是由于桑尼的这些性格特点,老教父被刺、科里昂尼家族与塔塔利亚家族开战,直至桑尼最后的死才有迹可循,增加了所有这些造成矛盾激化的事件发生的可信度。
  写得好!!!!!
  辛苦了,顶个
  教父,经典中的经典。
  技术贴 顶一个!
  欧美人的经典关中国人什么事?  就像是那么一堆外国的世界名著一般,有几个中国人觉得那些名著能看得进去?  楼主真是能捧臭脚啊。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为啥不把核电站建在一个大坑里???  华子微
发表日期: 3:48:00     楼上能发这种帖子,对教父有这样的评论倒也不奇怪  
  没了?
  @华子微  17:43:54    欧美人的经典关中国人什么事?    就像是那么一堆外国的世界名著一般,有几个中国人觉得那些名著能看得进去?    楼主真是能捧臭脚啊。  -----------------------------  你不喜欢外国名著?    你要知道,一个中国才多大点地方?全世界有多大?那么大的地方经过人类文明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东西,不值得我们尊重吗?你看不了不代表所有人都看不了,你只是一只蛤蟆而已,还是在井里的。    我上高二的时候用了一年时间看完巴尔扎克的整部《人间喜剧》,90多本小说讲一个故事,中国的四大名著哪个有那么精深?并不是我崇洋媚外,爱国是好事,但是不能盲目,你了解多少中国,你了解多少世界?你就敢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我敢说你看过的中国名著加起来没有我高中三年看的多,不信有时间我给你开个书单。
  经典再回首
  补充一下这个图的说明。      在中国电影里往往忽略了细节。老教父从座位上站起来,做为手下,当然不能大大咧咧地还坐在那。片中当老教父起身时,站着的桑尼举杯示意,而汤姆则回身放下酒杯,站起来无所事事地踱步,这是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和他们在事件中所起作用的正常反应。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了科波拉对电影的掌控能力。很可惜,我不记得在中国电影中(包括港台)有能够给我留下印象的类似的小细节的表现。
  在中国电影中,暂时没有戏的演员往往表现得游离于事件之外,不是表情木讷就是表现得事不关己。木讷的还算好的,表现得事不关己的那些就是缺乏职业素养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据说在拍《让子弹飞》姜文抱着夫人尸体哭的那场戏时,已经没有葛优的戏了,但是考虑到背景中可能会有他的腿,葛优就在那个位置上站了一天,直到那场戏拍完。中国电影少了葛优这样具备敬业精神的电影人,拍出的电影怎么会好?
  继续!继续啊!~帮楼主顶起!~
        场景再次转向室内,面包师带着准女婿来向教父求助。通过面包师离开时的对话,我们知道,不同于博纳塞拉,面包师一直和老教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老教父采取了与博纳塞拉完全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博纳塞拉,老教父的态度是威严的,他反复强调他需要的是博纳塞拉的尊重,他要征服博纳塞拉的心。而对于面包师,老教父表现得就像朋友和家长。其实这个场景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科波拉要表现老教父的行事方式,另一方面给后面安索帮助麦克吓走刺客做铺垫。尽管安索没有一句台词,但科波拉给了他高光,就是为了让他给观众留下印象。
      博纳塞拉求助于教父时两手空空,画面是严肃刻板的,他和教父在视觉上是疏离的;而面包师坐在教父面前,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未点燃的雪茄,气氛非常轻松,在视觉上他也和教父离的很近。同时,安索表情严肃庄重,又成了轻松的画面里的“不和谐”调子,观众自然无法不注意这个站在身后的人的面孔。科波拉就是这样再一次引导了观众的视线。
  姗姗来迟的麦克终于出现了。电影两次通过老教父透过百叶窗遥望麦克的镜头再一次调动起观众对于麦克的探究欲望。    
      教父要接见路卡·布拉西,在此之前通过麦克之口对他做了个简短的介绍。路卡·布拉西这个人物在电影中的作用就像镜子,一方面电影通过他对老教父诚惶诚恐的敬畏来衬托出老教父的深不可测,另一方面通过他这样令人望而生畏的杀手被轻易干掉来反衬柯里昂家族所面对的对手的强大。有人喜欢用原著里的路卡·布拉西来对比电影,其实科波拉对于路卡·布拉西这个人物的处理是独具匠心的,他给路卡的戏份恰到好处。我们知道电影不是小说,没有面面俱到的必要,而另一方面,对于倾心于原著的人来说,电影中毕竟出现了这个人物,也算是有交代了。        
        看的出来,老教父对于这样一个人物也是非常头疼的。赞叹一下白兰度的演技,对于路卡这样一个在电影里不太重要的人物,他的分寸也把握得非常精准。
  随着凯·亚当斯的出现,教母也有了戏份。在电影中,凯代表了正统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说她代表了我们这些普通人的价值观。她是麦克从正统到最后堕落的标尺。凯出生在美国,接受的是正统的美国式教育,所以她的价值观是纯美国式的。她不像老教父的太太和阿波洛尼娅,老教父的太太出生于西西里,后来移民到了美国,而阿波洛尼娅则是土生土长西西里人,所以他们有着与两代教父相同的价值观和家族观念。凯作为以正统眼光来衡量麦克堕落的标尺,而老教父的太太和阿波洛尼娅则是站在“西西里人”这个角度来衡量凯的价值观的标尺,这样,麦克最后的堕落就有了复杂性。这是这部电影深刻的意义所在。所以,凯出现,则教母从幕后走向前台。            看过很多版本的《教父》,都没有对这个老头的歌词的翻译,但从其他人尤其是教母的反应来看,他唱的应该是一首西西里的俚曲,而且是有点黄的那种。教母的随和和她的西西里血统使她能够融入这个黑手党占据主导地位的团体。相对而言,这是凯所难以接受的,所以这是凯无法接受麦克的堕落和产生家庭悲剧的重要原因。对于电影所讲的故事来说,这是麦克在西西里结婚和结尾处凯与麦克产生分歧的伏笔。
  桑尼忙里偷闲,这是桑尼开会迟到的伏笔,而桑尼开会迟到又是老教父接见索罗索时桑尼乱插嘴的伏笔。这样的伏笔的伏笔的伏笔。。。在这部电影里不胜枚举,从中体现出科波拉架构故事的严谨。电影中无论哪个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会在之前有所交代。每个情节都有迹可循的,让整部电影显得很真实。  
        强尼·方亭适时出现,老教父第一次露出笑容。
  我也挺喜欢教父的
男人必看啊
诶 我算做沙发了吧?
        通过讲述老教父与强尼·方亭的故事,麦克与家庭的分歧浮出水面。此时的麦克与凯有着近似的价值观,他还是趋近于主流正统的,他不齿家族所为。    麦克先是以无奈和轻蔑的口吻说出“家父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然而家族所遭遇的危机迫使麦克放弃了最初的信念,后来这句话反而成了他的口头禅。麦克从开始的与家族观念疏离,到最后转变成为新一代教父的蜕变过程从此展开。当麦克说出“这是我的家族,不是我”,他堕落的故事才真正开始。
        弗雷多的出场是非常惊艳的。《教父》中最具表现力的台词当属弗雷多反客为主地向凯介绍麦克。我不知道这是科波拉原剧本中的台词还是凯泽尔自己设计的,我猜想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约翰·凯泽尔,梅姨的初恋情人,至今提起凯泽尔,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是深情款款。凯泽尔43岁便死于癌症,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只在5部电影中塑造过4个角色,分别是两部《教父》中的弗雷多,还有《对话》(也就是科波拉后来获得金棕榈的那部电影)、《热天午后》、《猎鹿人》。5部电影,4个最佳和一个最佳提名,可见凯泽尔的实力。本来凯泽尔是和帕西诺一起在小剧场演出的好友,帕西诺向科波拉推荐了凯泽尔并且带科波拉去看了他的表演。第一眼看到凯泽尔,科波拉就决定让他饰演弗雷多。有一部专门介绍凯泽尔的纪录片《走进约翰·凯泽尔》,推荐大家看看。    前面我说过,《教父》的一大特点就是演员水平非常整齐。不像国产电影,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你懂的),一部也许还算不错的电影往往莫名其妙地安插进一些演员,他们的表演不知所谓,很多水平甚至还不如业余演员。我想这也是国产片近年来没有好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强尼·方亭求助于教父。在婚礼进行过程中,求助教父的三个人与教父的关系是递进的,所以在场景设计上对3个人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这一次强尼·方亭索性坐在教父的桌子上了。
      桑尼迟到了,影片通过桑尼的迟到来为后面桑尼在会见索拉索时乱插嘴做铺垫。
  楼主 速度啊~
        教父再一次提到家庭,这句话也是说给桑尼的。    在故事的开篇,影片反复强调“家庭”对于西西里人的重要性,为观众创造了一个麦克“无辜”的语境。曾经看过一篇原著小说的书评,里面有一句话印象很深——这是一部描写坏人的小说,但是你又对这些“坏人”恨不起来。电影一方面记述了麦克的从一个拥有正统价值观的战斗英雄,堕落成一个在教堂里信誓旦旦地对上帝撒谎的黑帮大佬,甚至在做了外甥的教父的同时又在谋划杀掉孩子的父亲,自己的亲妹夫;另一方面,电影又在极力地试图创建一个麦克所做的一切都是“被迫”的语境。通过对麦克堕落过程中这些矛盾冲突的集中表述,迫使观众对于社会、家庭、正义、权力、财富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电影的主题从中得到升华。    在麦克“保护家人”的表象下,实际上是麦克无限膨胀的私欲。家庭陷入危机是促成麦克堕落的契机,并且成了他对于自己的罪恶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正如他在《教父II》里对凯所说:“保护我的家庭免受社会的伤害”,但凯告诉他他的方式只会使他们感到恐怖。《教父》中他杀掉了自己的亲妹夫,《教父II》中他杀掉弗雷多,他的所为每次都以伤害自己的家庭为结果。
      为记述如何解决强尼·方亭的问题做铺垫,引起观众对于黑手党做事方式的探究欲望。
      婚礼接近尾声。注意纳塞利的表现,呼应前面纳塞利说为婚礼制作蛋糕的那个情节。这是科波拉叙事严谨的又一个范例。不仅仅是中国电影,就是一些好莱坞的大制作也往往忽略了类似细节的表现。  
        婚礼结束之前又提出两件事,一是为桑尼之死做铺垫,一是引出后续故事的主要线索。
      如果婚礼一场是电影的序章的话,故事的序章以合影作为结束,真正的故事开始。前面的第一次合影使得这个结尾更为丰满,没有前面合影的小插曲,这个结束部分总显得比较单薄,略有突兀之感。科波拉既惜墨如金又面面俱到的风格令人惊叹。
楼主快速更新撒
  我看了三遍,确实也感觉不出这电影有什么经典,甚至不太好看  可能本人对西方人的理解不够  为了不带来口水,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并不表示这部电影很差劲
  每次看教父
都有新发现
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楼主看得很细
      
  看了好多遍,但还没象楼主一样仔细地分析每个细节。  写的很好。欢迎类似的文章。
  楼主,普利斯狗昂。
  没了?
  教父 也是我的最爱
看过无数次
  昨天在家休息,重温了教父1,2。  楼主继续
你赶紧更新撒
  这快就没了啊,收藏在硬盘里的电影之一。
  正准备找来看,那就得着LZ的解说一起看吧
  楼主接着说吧
  太长了没看
  没了,晕,看不太懂教父这片子
  千年潜水员我都出来了    楼主写的不错 《教父》我也写过,还烂尾了,3都没写
呵呵楼主对电影本身的细节交代的比较清楚    
  写得非常好, 期待更多精彩!
  现代版的教父可以看看美剧《黑道家族》
  三部都下了
  等LZ填坑。
  没看过  以后会看
  @狙爆楼下  00:34:56    @华子微  17:43:54      欧美人的经典关中国人什么事?      就像是那么一堆外国的世界名著一般,有几个中国人觉得那些名著能看得进去?      楼主真是能捧臭脚啊。    -----------------------------......  -----------------------------  支持楼主! 看在我也曾在高二看完96部的份上。问一句,为毛你也是在高二看的啊?难不成是也是受了语文课本的启发?
  要西!
  老实说,教父除了第一部,其它两部我都看不懂
  @vivalavida_alive  11:49:26  问一句,为毛你也是在高二看的啊?难不成是也是受了语文课本的启发    -----------------------  原因比较复杂,呵呵    我高中有一同学特牛叉,高一之前看完所有的弗洛依德,其他的比如萨特康德叔本华之类的他看了多少我就不知道了,那时他跟我不是一个班,但是认识,而且经常聊。他对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还比较有研究。高二我们都进了文科班,聊的就比较多了。    我还记得刚上高二时我喜欢历史,所以看完的第一套书就是《战国策》。受他影响开始喜欢文学,那时候中国文坛流行的是刘心武、王蒙、张洁、张贤亮、舒婷这些人,不过除了刘心武的《钟鼓楼》等几本以外我都不怎么喜欢。    那时候我因为上课看闲书和别的原因特别不受班主任待见,主要是他管不了我。他怕我看课外书啊打球啊这类的事影响别的同学也都跟我学。其实就是怕影响他们班的升学率,所以就想把我挤兑到理科班,因为我的数学物理都是学校的尖子。我因为和文科班的同学关系更好,而且化学从来没及格过,不愿意学理科,就闹着要退学,家里就找了一个老邻居劝我,那个老邻居是50年代的大学生,他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博学对我影响也很大,尤其是他跟我说,要想正确看待社会,学会与人交流,最好就是看外国文学,他推荐我看的《人间喜剧》。    所以那时候我是主要受这两个人的影响。说的相当多,勾起了我少年时的美好回忆。顺便说一句,中国教育真的是毁人不倦,中国的老师大多比较操蛋。
  说起美好的过去,话就多了。    我那个同学高二升学时差点留级,那时学校为了保升学率,把升级线定的很高,达不到的就自己找出路,要不就留级。我那同学转去别的学校了,后来也没考上大学。而我们这一届的考上大学的是88%。    不过我那个同学虽然没考上大学,现在却是我们同学里最风光的,估计资产过亿了吧,没事就爱爬个世界最高峰什么的,据说已经征服了世界第四高峰。有底蕴的人生活就是不一样。如果按照我们国家的教育路线走,现在没准会很平庸。
  我现在在外地,截图什么都在家里电脑上,回去以后我会把这个帖子继续下去,绝不会太监的。
  我也看了好多遍了 支持楼主啊
  加油啊 写的真好  
  太赞了!最爱的影片之一,很多细节经楼主点拔更觉经典。  看来还得多看几遍慢慢体味。    来早了!  楼主快更
  楼主的高中趣事也勾起我的回忆,想起高中的时候也是外国文学看得比中国的多。  唉,高中以后 没那么认真的看过那么多书了,浮燥起来了。想念浸在名著里的过去
  一环占位,板凳瓜子汽水,自带~
  @狙爆楼下  15:35:02    我现在在外地,截图什么都在家里电脑上,回去以后我会把这个帖子继续下去,绝不会太监的。  -----------------------------  感覺第一代教父手段還是比麥克高的 而且維多克裡昂更關心家人
麥克的姐姐在第一部求他放過方亭 第二部讓他原諒他哥哥 結果他把他倆全做了
  关注楼主
  @鍾森名菜  23:06:17    感覺第一代教父手段還是比麥克高的 而且維多克裡昂更關心家人 麥克的姐姐在第一部求他放過方亭 第二部讓他原諒他哥哥 結果他把他倆全做了  -----------------------------  一般很少有人知道中森明菜的,其实很多有名的歌手都翻唱过她的歌,他最红的时候是80年代中期,我正上高中。看你的ID,估计你也是70年前后出生的人吧?没准比我大几岁?我70的。    你说的那些以后我会讲到,简单一句话,麦克和老维多的理念是不一样的。  
  好帖 mark 赚积分  
  经典神马的咱就不多说了,直接马克
  继续继续
  回复第29楼,@狙爆楼下      补充一下这个图的说明。    [img:/Photo/...  --------------------------  说得好,当时这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蕾哈娜喜欢詹姆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