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学练陈氏太极拳拳一定要学画圈吗

怎么样才能从太极套路里练出功夫
我的图书馆
怎么样才能从太极套路里练出功夫
我这里想说的是怎么样才能从太极套路里练出功夫!
我认真地开始了在日本的教学生涯,更主要的是我练套路的生涯也从此开始。意拳基本上是站桩和试力。没有什么套路。而太极呢,过去全不讲站桩。虽然北京陈式的田派田秋茂已经公开教授什么养生桩和技击桩,但那完全是意拳门内的东西。最近十几年太极门内也开始重视桩功了。但是,那些东西是过去没有的。有的只是南拳意义上和少林拳意义上的外家拳法桩功。真正的内家拳法的桩功出自意拳。
为了教好套路,我开始一日三十遍的练习,而且只练一路。我努力回忆雷师傅当年教我时的每一句话。比如,我问他太极没有桩,脚跟怎么练才稳。他明确告诉我:“你随时随地都在只使用一只脚支撑身体打拳,你试试看效果就知道脚跟有没有了。”再比如,我怎么才能在套路练习中练出从脚跟发出的力量。他告诉我:“你站在八仙桌子下面打完一路,你就找出这股从脚跟发出的力量了。”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但是当时我并没有真正体会,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具体效果。现在,我按照他老人家的要求打套路,几天下来就发现效果不一样了。于是,看出点东西的小林,要求和我一起练套路。我答应了。
小林的套路打得还真不错,基本上全是冯志强师叔的模子。有些动作,如搂膝拗步,他就按照陈小旺师兄的上三步来练了。可是,我总觉得他身上缺点东西。缺什么呢?我早看明白了,但是没有马上告诉他,我实际上一直在想是否要告诉他、告诉全部的日本学生。(我甚至最近去了北京不少地方看太极拳练习和教学,没有一处公开教出我已经掌握的练习套路的方法。简单的一路,他们由于没有真正明白具体打法,所以一直进步缓慢,发不出整劲。一般人肯定以为我要说是缠丝劲没练出来。)其实,目前也没几个真正明白缠丝劲怎么练才有。陈式太极的缠丝劲实际上有内外两家练法:外家练法就是从手腕到手臂的画圈、缠拧。最后出来的劲是脆而猛的外家缠丝劲。这类人多练的肌肉强健,打出拳套路脆快,有强大的蓄发力。问问他们自己这就是内家拳吗?他们自己也很糊涂。
而大家看看雷师傅清瘦透骨,他练的缠丝劲那才是真正内家的缠丝劲。内家缠丝劲的练习并不是从手腕到手臂的画圈、缠拧。也和呼吸、运用丹田内气没有一点关系。起初,雷师傅一点也没有要教我的意思。完全是我逼他不得不教的。我问他:“练缠丝劲和意拳试力有无相通之处?”他反问:“你们是怎么试的力?”我告诉他:“从空气阻力中试出来的。”他吃惊了一下,稍作犹豫后告诉我:“你从手腕到手臂的画圈、缠拧的缠丝劲要是也能从空气中找出来,这就对了。”不过,当时我只是理解为他老人家和我谈谈拳理。没有深想。现在,我看着小林打套路,突然意识到了他的缠丝劲只是从手腕到手臂的画圈、缠拧的外家方法。他完全没有懂得这里面最大的核心机密是从手腕到手臂的画圈、缠拧中找出在空气中受阻力而产生缠丝劲的感觉!!!不明白这一点,练套路的人永远是只能快练,而不能慢练,因为他永远也慢不下来!三分钟打完太极一路,这谁都能,可是三十分钟甚至一小时才打完太极一路,有几个能?!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把拳的套路练得越来越慢!看看这里的帖子,大家老是讨论练套路出不出功夫之类的小儿科问题!哎,他们永远不得道!很多人练到死也不知道内家拳什么样!
几天后,小林很谦虚地问我怎么把拳练得慢下来。他跟着我练套路却发现他的速度总比我快,跟不上我的慢速。嘿,他还真算有点悟性。我决定教给他,因为他对我一直很尊敬,也很照顾我。我告诉他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那就是在练习中从身体每一个地方去找寻画圈、缠拧时在空气中遇到的螺旋阻力,阻力越大,你的内力和功力也就越大,你的内家的真正的缠丝劲也就练出来了,你打拳就再也不僵了!我这些话费了好大周折才让他听明白。最后,他让我写下来,他再去找徐某翻译,以便加深理解。几周后,小林很认真地给我鞠了一个大躬。他告诉我,他终于明白了陈式太极的奥秘了,他打的一路终于很接近内家拳了。我告诉他,要想提高,再学点意拳吧。因为内家拳的东西,在最本质的地方全是相通的。
回到北京后,我在月坛公园里练套路时,碰到真心诚意想学好太极的人,我总忍不住想指导他们几下。因为一看他们打的一路,我就立刻看明白了他们还不懂怎么练出陈式太极的内家缠丝劲。同样,我考察一个人太极功夫的好坏,只看他如何打一路就可以了。很多人在那里拼命地练套路,可是他们练的永远是外家拳!因为他们或他们的师傅根本不知道缠丝劲是怎么练出来的。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太极拳视频 练好太极拳缠丝劲的三大原则
责编:吕振霞
发表时间: 13:07
  学习太极拳就得学习太极拳中的缠丝劲,这是之一。各种武术都含有缠丝劲,太极拳的缠丝劲最为突出。对缠丝劲的学习安排了许多课程,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视屏如何讲解缠丝劲。
  一、太极拳缠丝劲的真意
  习拳爱好者对缠丝劲都很熟悉,其中最出名的是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究竟是什么,具体如下。
  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
  在自然界中,水流的旋涡是螺旋推进的,藤类的植物攀缘树干或者篱笆都是把藤条缠绕成螺旋上升状,这些螺旋线状,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太极拳运动中,人肢体的立体运转也是相同的道理。
  学好缠丝劲对今后学习技击和推手有很大的帮助,推手主要运用的就是缠丝劲。
  由定向旋转产生的劲力都是呈各式螺旋状的,我们广义上都可谓之缠丝劲。
  可以说,缠丝劲法是整体轻灵运转的根本劲法,是高层次太极拳内劲的主体。只是因对其内涵的把握有高低之分,故表现形式有明暗之别。
  二、各家武术中的缠丝劲
  太极拳定向旋转动作产生缠丝劲,而旋转是武术动作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比如,长拳中的冲拳动作路线虽然是直线,但是拳的力量却也是成螺旋式向前发出的,从力的运行轨迹上来说,这样的力也是一种缠丝劲。
  各家武术的缠丝劲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其主要形式都是一样的。
  在形意拳中最常见的劈拳的动作是由三体式开始的,在步法的配合下,一手下按回带,另一手前探翻转下劈,动作以翻转为主;钻拳则是一手翻转盖压,另一手向前上方旋转而出,要求小指一侧上翻,动作也以旋转为要。
  前者的翻和后者的旋所产生的劲力也都可称之为缠丝劲。在八卦掌的拳诀中就明确要求&拳宜滚出滚入&,这种滚出滚人本身就是旋转,旋转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称其为缠丝劲。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的,是普遍存在于武术动作之中的,其它流派动作中的缠丝劲与太极拳的缠丝劲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把劲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而太极拳却是把缠丝劲作为核心劲法形式而贯穿始终。
  三、在练习太极拳缠丝劲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
  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要是培植和运用内气。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做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
  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腰为枢纽,手足相随
  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
  比如&白鹅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陈鑫曾说:&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
  又说:&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胸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顺逆出入,循环无间
  太极拳行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手足运动,要画圈旋转,不走直线,不走回头路。缠丝劲从顺到逆,从逆到顺,从收到出,从出到收,循环无间。下半圈如是顺缠,上半圈则是逆缠;下半圈如是收劲,上半圈则是出劲。
  反过来也是如此,并且从始至终,缠丝劲一刻也不能丢失。陈鑫诗云:&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吸蓄呼发,纯任自然
  人的呼吸对内气的运转和缠丝劲的收放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吸气可以引导内气从手足四梢向丹田回收,此时多为收劲缠丝;呼气可以引导内气从丹田外发通向手足,此时多为出劲缠丝。
  但是,初学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注意呼吸自然。开始只要做到每一动作的起点是吸气、落点是呼气就行了,在拳势运行的中间过程,呼吸要纯任自然。随着功夫的增长,缠丝法与呼吸就会逐步协调起来。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这么多人跟着高手学却练不明白太极拳内功,原来他的真功夫藏着这里
这么多人跟着高手学却练不明白太极拳内功,原来他的真功夫藏着这里
太极体验中心
太极拳主宰于腰,无论你练习哪个,门派哪个套路的太极拳殊途同归,在最后都归结到这一个点上,腰部功夫,练习太极拳,其实你掌握好了腰部的功夫,一通百通。关于腰部功夫我们不在赘述,只讲其中的要领,容易出错的地方:太极拳中胸腰运化(陈氏太极拳缠丝劲是最好)是太极拳加强身体画弧运圈最有效的锻炼方式,每天坚持练习画圈百圈起步,坚持练习一旦纯熟就会体会到身体圆圈运动的乐趣太极拳腰部运化的动作练习,从外形上看,主要是以胸圈和腰圈横向立圆运动为主,以套腰劲为动力带领双肩和双胯互相催领传递,使肋部如同鱼鳃一样在阴阳开合的运动中自然旋转,尤其是要注意到内部。太极拳中裆劲变化与调整,主宰着重心的虚实转换。乘裆劲调整和重心移动之机,注重胯关节松活旋转与重心腿的留劲,使裆劲在运动中自始至终保持前合后开,这是太极拳裆部撑圆及调整的核心要领。练习太极拳,弄明白了腰部和裆部,通过腰部的连接,你才能逐步的做到太极拳主宰于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太极体验中心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每天推送一个太极拳招式,关注“太极体验”
作者最新文章陈式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需要懂得九条理论
责编:吕振霞
发表时间: 10:44
  在我国武术史上已有多年,练习是强身健体,在练习中领会太极拳的精神要领,小编今天带您学习的是陈式太极拳的要点以及,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学习陈式太极拳需要懂得九条理论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在练习中要多看、多问,这样才能快速入门。
  一、三节的规矩
  ①上节(头颈)
  头是人的司令部,控制着全身的一举一动。在太极拳中,头部要保持自然直立,不可歪斜。颈部肌肉要保持松弛、下垂的状态。都不要刻意的拉直,避免僵硬。
  ②(胸髋)
  胸部要放松,微微自然的向內收。背部肌肉腰舒展、放鬆,脊椎上下豎直,不能僵硬。脊柱上下有微微上下對拉的感觉。腰部,这是太极拳长个套路的发动机,是身体转动的的枢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练习中要求肌肉放松下坠、灵活转动,富有弹性。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需做到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
  臀部的要求是要&翻起&,就是屁股略微向后翻,但不能撅屁股,只是自然的向后翘一点。裆內部呈弧形,不能形成夾角。
  ③下节(胯踝)
  胯根部要求撑圆,这样能有助于腰部的转动。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但不能超过脚尖。身体的重量是由膝的调节来完成的。踝是重心之根基,对保证步法的灵活稳健有重要作用,不能乱动。
  二、圆桩
  太极拳十分注重浑圆桩,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练气、练静和加强腿部支撑力的训练。现在很多人对太极拳练气不理解,甚至觉得是迷信!所谓的气,不过就是指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的,这不可能有什么虚幻!太极拳的呼吸是逆腹式呼吸,就是指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胀。千万不要刻意的想着呼吸,首先一定要自然!
  浑圆桩的练法两脚开立,脚与肩同宽,脚尖的方向是在正前方。膝盖往前屈,绝对不得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呈120&到90&。胯部撑圆,身体自然、放松的直立起来,不能僵硬。
  双手合抱与胸前,十指相对,肘部放松下坠,像是怀抱一个球一样,颈椎竖直,头部自然领起,像有跟绳子悬挂一样。
  耳朵和肩膀相对照,肩膀和髋关节呈一条直线。嘴巴闭上,牙齿微合,舌尖轻轻抵住上腭。身体上、精神上要高度放松。在刚开始练的时候,能坚持5分钟就够了,不可勉强,等到腿部的支撑力增强,自然可以加长练习的时间。
  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松&,松是太极拳的至高境界,高度的放松可以让肌肤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还可以使在实战中准确的判断对方力量的来源,做出相应的对策。不只是身体放松,精神也一定要放松!忘掉一切事情,抛下所有烦闷的、伤心的、愤怒的&&事情。把心思全都放在练习中。
  三、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一种劲,是一种由四肢、躯干做螺旋、缠绕、旋转的一种劲。它不是单纯的画圈,而是全身关节、肌肉、骨骼、脉络都要跟着一起动!这在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一定要自己在练习中体会!缠丝劲分顺缠和逆缠,顺缠是手指到肘部再到腰依次序由内而外旋转,逆缠则相反。
  健身方面,缠丝劲起到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缠丝劲通过内气的流动,贯通全身,可是全身各部位的血管、肌肤甚至汗毛都得到舒张!总之,它有很多的的作用。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你知道练习太极拳如何用意练气吗?
你知道练习太极拳如何用意练气吗?
中国太极拳网
在中,意和气都属于内修部分。意和气在太极拳的修炼中并不是独立分开的两部分,太极拳主张用意练气,说明了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用意练气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学习吧。太极拳一、用意调息用意调息是用意识调控动作与呼吸相结合。要求动作轻、柔、缓、匀,呼吸要求深、细、匀、长。动作与呼吸相结合的原则是,虚者吸,吸是蓄;实者呼,呼则发。这就是说,动作虚时吸气蓄劲;动作实时呼气发劲。吸气宜深长,不宜过饱;呼气宜细缓,不宜过净。虽然说,动作有虚实,呼吸有蓄发,但动作有长有短,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这就给动作与呼吸相结合造成了困难,需要用意识来调控。一般来说,一个动作配一吸或一呼,但运动过程长的动作,可用二息配合一个动作,或者用一小息来调节,以保呼吸和顺舒畅,动作到位,姿势准确。我们的体会,当动作到位时呼吸已尽,当呼吸已尽时动作到位。在意识的指导下,呼吸要配合动作,动作也要配合呼吸,两者要互相兼顾,才能把动作与呼吸相结合做好,这是用意练气的基础。我们认为,在动作与呼吸相结合中,难度较大的是呼吸。对初学用意调息者来说,往往会出现胸闷气急和气浮上涌等现象。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深、细、匀、长的腹式呼吸法。深、细、匀、长的腹式呼吸法,要求心静体松,吸气时用鼻子深、细、匀、长地吸气,呼气时用口深、细、匀、长地呼气,口型似开非开,气从两嘴唇的缝隙中吹出去。如果出现胸闷气急或气浮上涌时,及时用小息来调节,或者深深吸口气,就可以缓解症状。经过长期练习,不断地摸索,就可以掌握用意调息的方法,学会动作与呼吸相结合的技术。二、用意积气用意积气是在用意调息的基础上进行的。用意积气是有意识地将气沉人丹田,使气在丹田积存。丹田在脐下小腹中部,气功学认为丹田有积存气的功能。用意积气法仍然是动作虚时用鼻深、细、匀、长地吸气,小腹微松,动作实时用口深、细、匀、长地呼气,使气沉丹田,小腹微缩。坚持此法长期练习,就可以感到小腹充实,丹田气足。丹田是否有气,尚无考证,仅是一种传统的练气方法。生理学告诉我们,深、细、匀、长的腹式呼吸法,有调节和改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在练拳用意练气中,唾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常有肠鸣或放屁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打哈气,流眼泪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表现,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人体的能源物质和能量物质消耗减少,而能源物质和能量物质吸收和储存增多。因此,练太极拳用意练气,有助于恢复疲劳和疾病的康复,对健身祛病有良好的作用。能源物质和能量物质是内劲的物质基础,所以武术家认为,内气充足,体壮劲大,能增强技击的爆发力和抗击力。不论是学家,还是武术学家,都很重视用意练气的问题。养生三、用意运气用意运气是在用意积气的基础上进行的。用意运气是把丹田积存的气运送到全身各处,使气遍全躯。用意运气的方法是调动丹田之气,随腰轴转动,下行转腰旋骶,以骶带髋,以髋带膝,以膝带踝,以踝带脚,脚随腰转,气达趾端,意到气到;上行转腰旋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手随腰转,气达指端,意到气到。这种源动腰脊转股肱的运气方法,能推动血液循环,在源动腰脊转股肱的运动中,有加大肢体的旋转度,使肢体像拧毛巾似地转动,不仅使回心血量增多,而且也使心输量增加,有力地推动了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气遍全躯的效果。武术学家把体内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称之为内气,认为内气充足,不仅能健身祛病,延年益寿,而且还能增强技击的爆发力和抗击力。所以说,练太极拳贵在用意练气,用意练气是为了减少内气的消耗和增加内气的吸收和储存。学习用意练气,可以先学用意调息,再学用意积气,然后学用意运气。待用意调息和用意积气以及用意运气学习之后,就要把用意调息和用意积气以及用意运气三方面结合在一起进行练习。用气调息和用意积气以及用意运气三方面结合在一起练习称之为用意练气。用意练气融于用意练拳之中,用意练气不能脱离用意练拳。用意练拳是用意练气的基础。用意练拳是在意识指导下,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连绵不断地屈伸旋转的匀速画圈运动。用意练气是在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连绵不断地屈伸旋转的匀速画圈运动中动作与呼吸相结合的运动。用意练拳的法则和用意运气的法则,都是源动腰脊转股肱。所以说,用意练气与用意练拳能够同时进行,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太极拳网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致力于为网民提供健康类信息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对练教学第三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