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静气功怎样练道家 传统文化道家松静气功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9184|回复: 2
本帖最后由 壶翁 于
09:11 编辑
道家气功入门
在道家气功的修炼中,入门后的第一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亦称:“百日筑基”。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楼大厦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起大楼来,倘若地基不固,即便盖好大楼也会倾于一旦。
道家气功的修炼,犹如盖大楼一样,也需要筑基,这里指的筑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所选功法的要求,在明师的指点下,炼精化气(男)、炼血化气(女),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气后形成的体内真气(生命能量),去疏通、修补身体的病变。
一、堵漏与修补
男、女性进入青春发育期后,都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会遗精,女有月经。这在道家养生学中称之为“身漏”,即称“漏身之体”。精与血为人体生命的“至宝”,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无须天天走、女不该月月失。然人类生性贪图享乐,更恋床地之欢,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费,使元气走失、疾病丛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历来修道仙术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筑基”即“练精化气和练血化气”。在气功隐语中称:“擒白虎(炼精化气)斩赤龙(炼血化气)”,即“堵漏”。道家先师吕洞宾所讲的“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便是此意。
初习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气功术语,以为百日筑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实这里所指的“百日”并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来形容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意思。
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来筑基堵漏,这与所选的功法、有无明师指点、练功时的入境程度、每天所化的练功时间、及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无统一标准可循,更不是修炼者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所谓修补,指的是修补已漏之身。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单纯指走精与漏血,主要是指由于体内元气的走失,造成真气(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变。因此,一般人认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练功无须百日筑基的看法无疑是偏面的。
二、关于气机运行
在医疗气功(大部分是道家筑基功演化而来)静功的修习中,大部分学员在筑基阶段,都要经历得气、行气、疏通和冲击四个过程。
道家气功的修习,一般通常从“命功”入手,”所谓命功,即筑基功。而筑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开始,修炼者首先会感受到练功时腹内肠子蠕动增强,频放矢气(屁)继而出现丹田发热、小腹发热等得气现象。
随着修炼者自身“堵漏”化气和练功中外气内收的能量积聚,小腹发热伴有充实感,这是体内的真气逐渐累积的表现,随之真气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在体内运行,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
由于人体正常的组织和经络都是通畅的,因此气机运行时通过正常的组织和经络时一般是没有感觉的。但人体经络中通常会有很多小的气滞点,这些小气滞点尚未形成病变,所以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由于练功后能量的增加,运行力度也随之加大、加上练功时意识内守,对身体的感受远比平时敏感,气机运行在疏通这些小气滞点时便会产生热、涨、麻、疼、痒、冷、重压、蚁行感等八触现象,俗称“气感”。
当气机运行到有明显病变或不正常的经络时,气行受到强大的阻力,这是因为所有气质性病变的部位,经络都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等),气要通过受到病变的阻碍,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映,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他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这便是气功界通常讲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过程。
气冲病灶的过程,少则几小时、几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病情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种疾病的学员,甚至经历几年的气冲病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撇开精神因素和念力调控的因素)是以修炼者自身所积聚的能量的量级和体内需要修补的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多少来决定的。
三、关于气冲病灶
(一)、气冲病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过程。
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的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足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第一阶段的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经络变的更为畅通,修炼者的能量在不断的练功中得到加强,便会直接冲向已经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各种疾病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翻病过程是修炼者修复体内疾病的相持阶段,也是经历痛苦磨难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但修炼者自身会感到身体的明显不适,病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往往也处于暂时的失衡状态而变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气功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不少患者由于对气功治病的机理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放弃继续修炼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要知道没有“大死”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结果的,更谈不上“脱胎换骨”和“返老还童”的效果了。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修炼者不断练功,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淤区)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觉的各种疾病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这就是退病的过程。
(二)、找病翻病的三个层次
找病和翻病的过程是不以修炼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气机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来,还要把许多你并不知晓的疾病也翻出来。因此往往会给一些不了解气功治病规律的修炼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误认为自己练功出了“旧病未去、反而病越练越多”偏差。其实这是道家气功修炼中极为正常的好现象,因为筑基补漏,不能光去修补你知道的病,必须对身体进行全面彻底的修复,才能真正算得上“脱胎换骨”。而“全面”、“彻底”,必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疾病。
1、过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过的伤病,有些虽然早已康复,但因伤病在愈合时组织结构发生某些变化(组织粘连、手术刀口的疤痕等),经络组织并不通畅,气在冲击这些组织时,便会出现疼痛,酸涨等旧伤旧病“复发”的症状。
2、现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现时正患的疾病,气冲时便会出现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的现象。
3、未来的病
所谓未来的病本身就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并不了解、尚无症状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种是没有症状的早期病变,如:中医认为的肾虚、肝瘀、心火等;另一种则是真正的“未病”(处于潜伏期的将来的病)。
这三种自己并不知道,甚至连医院也无法诊断出来的“病”,在气冲病灶时,也会被翻出来。
综上所述,对于修炼者或希望通过医疗气功的修炼、达到康复疾病目的的人来说,“百日筑基”,无论从修炼入门到康复疾病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的修炼中,气冲病灶是修复“已漏之身”的必经之途、是筑基阶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了这一步,疾病才能康复,继续修炼才有了根基。
功 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作禅或内功等。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
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肢体运动始终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以调心为核心。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气功之气是指“内气”、“真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气功作为一门科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与教义,只从教徒的修炼实践中提取科学的内涵。这反映在道藏、佛经中也记载了不少古代气功的资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常为练功者所借鉴。
第一、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丰富的内容,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经络、穴位、气血是非常复杂的人体现象。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气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畅。
第二、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中国气功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气功修练强调人要适应社会。
中国气功强调形神统一。气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功能。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三、中国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
中国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
【名 词 解 释】
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与大周天之分。小周天路线是任督两脉;大周天路线是人身24经脉与奇经全通。仅仅是感觉到气在身体内运行,称之为经络周天;内视到经络、穴位及内光、内景,才能说真正是周天路线通了,这称之为丹道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开发出人体潜能,并最终觉悟到“炁”的真谛。
2、【内视】:练功者将思维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直到能“看”到各种图像,称为内视,医家称之为“返观”,俗称“开天目”。内视得好的还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
3、【静功】: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这些过程均称为“静功”。静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人体功能。
4、【盘坐】:这是静功中常用的姿势,有三种。散盘——两脚交叉在双腿下而坐;单盘——一脚放在另一只脚的上面而坐;双盘——两脚交叉搁在双腿上而坐。
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连线与卤门下垂线的交汇处,又称天目、天目穴、泥丸宫。 中丹田——双乳连线的中点往胸内部的中间。下丹田——脐下3寸往腹内进去的中间。而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则“全身无处不丹田”。
6、【天门】:俗称卤门,是道家元神出处。
7、【天顶】:即百会穴。
8、【意念】:即识神,即后天思维、后天意识、显意识,简称思维、意识。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维、先天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道家认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
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气”、“神”连用,则可简称为“精”。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
11、【玄关】:由后天思维进入先天思维(玄)的一刹那。因为进入先天思维很难,又是内功修炼过程中极关键的一步,因此前辈练功家将这个“一刹那”喻为一道极难逾越的关口。玄关打开,人体潜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开发出来。
12、【丹】:练功者玄关窍始开,即可内视到身体内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图形,此图形即是内丹,一般称为“丹”,释家称为“舍利子”、“菩提子”。
13、【清修】:练功者锻炼自身的“精气神”,即是清修。如果与异性交换“精气神”,不进行性接触,也属清修,不过这是清修里的“双修”。
14、【性命双修】:练功者独自先后或同时修练本身的“性”(神)与“命”(精)。
15、【内外双修】:内——指精、气、神,外——指身体,内外的锻炼同时进行。
16、【男女双修】:男女练功者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性的接触来练“精气神”。此种练法只在夫妻之间进行。
【作用和疗效】
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气功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它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心血管系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按摩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急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姿势】(调身) 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入静(调心)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①意守法。②随息法。③数息法。④默念法。⑤听息法。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①自然呼吸法。②顺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闭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气通任督脉呼吸法。⑦潜呼吸法。⑧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
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解放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气功与中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气功与体育】
【同】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功法,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异】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 问问团队体育爱好者共1人编辑答案
20:47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1.气的真义人的一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五官四肢。五脏者:心、肝、脾、肺、肾。歹腑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官者:目为肝窍,鼻为肺窍,口为脾窍,舌为心窍,王为肾窍。四肢皆以筋为联络,筋始于爪甲,聚于肘膝,裹结于头面,其动而活泼者的气,所练筋必先练气。气行脉外,血行脉中,血状如水,百脉状如百川。血的循环,气的运行,均荔于心。日夜十二时辰,周流十二经络,瞬息潮血来回,百脉震动。肝主筋而藏血,脏腑经络之血,皆由肝升运,练功习技者必当保护。
2.养气与练气
养气:养气不离性,练气不离命,欲要养气保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动为象火心火不动,象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静方生真。常使气通关节敏,自然精满真神存。练气:练气与养气,虽然同出一源,但有虚实动静,有形无形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
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运使为效,以吞吐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翼妙用则为时刚时柔,半刚半柔,刚柔相济,遇虚则柔,遇实则刚,柔退刚进,刚左柔右,刚右柔左,此为刚柔相济,虚实直用。
老子养性练气以致治;轩辕练神化气以乐道;达摩参禅静坐,始传"洗髓"、"易筋"之法。自古以来,名贤大儒、豪杰金刚,没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
少林流派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长吞短吐为功,流不息为主旨,以所气静虚荛极致。前为食出入之道路,后为肾气升降之途径。以后天补先天之术,即周天之转轮。周天之学,初学时,要吞入清气,直人气海,由气海透过尾闾,旋于腰问,然后上升督脉而至丸宫,仍归鼻间。以舌接引肾气而下,则小腹充实,渐渐结人丹田。此为周天之要义。
3.运气与用气气,即呼吸、运气和用气,也就是调整呼吸。道家谓:"导引吐纳";释家谓:"练气行功";儒家谓:"养浩然之气"。用气有口吞、鼻吞之别,拳谱上称为文火、武火。鼻吞为文,口吞为武。少林派主张以鼻吞气。
具体练法:每日清晨,面向太阳,站立桩步,目视垂帘,意守丹田,用鼻吸气。听气下行,下至脚心,上至头顶。手的出入,足的进退,身的旋转,起落开合,练成一体。习之纯熟,则三节明,四梢齐,五行闭,身法活,手足法连。明眼位,分把头,视其远近,随其老嫩,彼来我来,彼去我去,接取呼吸,一动即是。但要注意,运气遗于缓,用气遗于急,送去必用呼,接来必用吸。身要滚而动,手要滚而出,拳打不见形,要在疾中疾,此中玄妙理,只在一呼吸。
天地清淑气得来,何保元精花迎旭。日日吸气归丹田,功纯日久妙自得。歌诀二:
气出丹田手撩阴,气提手起紧附身。至口翻手随气发,气回手握步即存。4.气与力气走于经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外壮皮骨为形,内壮筋脉为象。气血
功于内壮,血气功于外壮。只有明白气血二字,方能自知气力的由来,自然知用力行气之各异。概括一句话:"气在先行,力在后随,丹田盛而气力足,此为不移之定理。"
练到骨节灵通处,周身龙虎任横行。掌心力从掌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5.血分与气分人身左为血分,右为气分。血分属阴,气分属阳。血分走得慢,气分走
得快,所以要先左后右,选运动血分的气脉,使其在时间和速度上与气分配合起来,以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
6.气功的呼吸法气功有六种呼吸方法,也就是气功由浅人深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然呼吸。吸气时嘴稍张开,上下牙齿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上腭,随着用鼻吸气,腹部要凸起。呼气时,嘴要闭住,舌尖抵上腭,随着呼气,腹部要收缩。练习的时间,每天最少半小时。
以下各阶段都是每天半个小时,效果是力量增加,精神振作,肺活量加大。
第二阶段为阴阳循环(小周天)。什么叫阴阳循环呢?按气功的说法,人体的前面属阴,后面属阳,小周天就是指气在上身循环周转。阴阳循环的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凸起,所以又称反式呼吸。呼吸还是用鼻,而且用意念引导气循环于上体,即以意领气。呼气时要意识到气由头顶经胸部而下降到丹田,吸气时要注意到气由丹田经尾椎、脊椎而达头顶。吸气时要提肛。如果是站势,吸气时脚趾要抓地,这都是为了使气上提。练习的时间为90天。有治疗肺病、肠胃病、心脏病、气喘及高血压的功效。
第三阶段为阴阳循环(大周天)。大周天就是把气扩,展F身,因为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基础。把气已经练得深长了,所以气的循环可以扩展到全身。呼气用口,吸气用鼻。呼气时腹部凸起,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要意识到气由头顶经丹田下沉到涌泉(即脚心)。吸气时要意识到气由涌泉经尾椎、脊、颈项而上达头顶。吸气时要提肛。如果是站势,脚趾要抓地。此功练半年,效果同第二阶段,并能健全神经系统。
第四阶段为调息,也叫自然呼吸。好像又回到第一阶段的自然呼吸,腹部的凸缩同第一阶段,但要比第一阶段呼吸深长得多。为什么要安排第四阶段的自然呼吸?这是为了使内部器官得到平衡的发展,不致出现偏差。历程是60天,效果同前两个阶段,并能使内部器官得到平衡发展,能治疗消化、呼吸器官的病症。
第五阶段为喉头呼吸,也叫加强深呼吸。为什么叫喉头呼吸呢?因为喉部要尽量张开。喉部张开,可以加强、加深呼吸。这一阶段腹部的凸缩同第二、三阶段,也要运气于全身。此段时间为90天,效果是使内脏得到锻炼。
第六阶段为内呼吸。为什么叫内呼吸呢?这是呼吸时毫无声息。按照气功老前辈的说法,叫真息,也称胎息,就是说像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不是用口鼻,而是用肚脐。进行内呼吸时自己好像是用鼻在呼吸,可是又感觉不到,实际上,是在用肚脐进行胎息,练先天之气。吸气时要意识到气由涌泉提到尾椎、再至脊椎而达头顶百会。呼气时气由头顶百会经丹田、会阴而至涌泉。此阶段需练习时间为300天。效果是气功的功夫更深,能随时随地应用气功,以祛病延年。
7.领气要领什么叫领气,领气就是以意识导气。如果肝脏有病,就需要引导气到肝脏去。微微点动局部,同时配合气功的呼吸,就可以使气到来。目视法也是良好的方法。如想叫气上升到大脑,眼睛向上翻;想叫气到脚上,眼睛向下看。
8.经络与气功据祖国医学理论,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部分,与练气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还是人体气血、津液和新陈代谢的主要通道,是联络人体各部进行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枢纽,可以沟通表里、上下、内外。经络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在练气功时,气在意的指挥下,使气通过经络的十二条经脉,达到运气或用气的目的,这种短暂的过程就是气功所说的大周天运行法。使气通过任、督二脉的功法叫小周天运行法。大周天和小周天两种功法都是意领元气达聚丹田。以意把气由丹田循经络而运行至全身的功法叫丹田运行功法。因此,凡学练气功者都必须首先了解并弄通人体的经络功能、经络与气功的密切关系。
9.气功与治病少林气功同别家气功一样,如久日研练,可以固人体之卫气,调达宗气,充实元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盈血壮,来去调达。故可调整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阴阳平衡,促进人体生理机能正常运行。根据寺院老僧医和气功先师的经验,认真练气功可以治疗头痛、眩晕、不寐、多梦、健忘、耳鸣、耳聋、咳嗽、哮喘、痞块、胸闷、肚痛、溏泻、便结、遗尿、遗精、不思饮食、双目昏花、心慌、黄疸、面黄肌瘦等症。。。
回答人的补充
17:40   道家武当派练功中常用的保健养生法
  以下诸法为道家武当派练功中常用的保健养生方法,坚持练习,会产生奇效,不但有助于成就武功,且可益寿延年。
  武林人天天习武练功,如不明白养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练出一身病来。所以养生之道非常重要。下边我将武当派练功中的养生八法献出,供同道参考。
  第一法:忌凉法
  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第二法:守汗法
  练功出汗以后,不可凉水洗、冷风吹,而应知守汗之法。出汗后,应该用干毛巾擦汗,不可突然跳入凉水中贫凉,不可用电风扇吹。汗毛孔开时,突然遇冷闭住,汗浊余毒积牛于皮下,久而生病。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脱衣服,反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以热水毛巾擦洗身体。以上为守汗法。
  第三法:饮水法
  人体由水组成,汗后大量失水,故应及时补水,但如汗后如马上大量饮水,即成疾患。正确的方法是:早上练功前先饮一杯头天晚上备好的凉开水,以补一夜的身体失水。晚上练功前,也先饮一杯温凉开水为好。每次练功出汗后,不宜马上饮水,汗干后再少量饮半杯至一杯为宣。
  第四法:解雾法
  大雾天不应练功,且尽量不要出屋子。因为雾毒浊气,对人体有极大伤害。在这样天气,应知解雾防毒之法。其法是:凡遇下雾天,要饮三口酒,即饮三小杯白酒,可解雾毒、气毒。一杯酒亦可有效,然三杯为最好。
  第五法:防风法
  练功出汗后,不可冷风吹身体,不可面对电风扇。防风如防箭,防止风毒入侵身体。不可在阴处呆,不可在门洞风中站,否则均可生病。风湿之病,多因中风毒而致,故习武练功之人,一定要防风。
  第六法:解疲法
  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一是拍打双肩井穴。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右手掌拍打左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三十六次。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第七法:保肾法
  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壮阳保肾方法是多种的,现讲两种方法如下。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十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点左同样。二是搓肾俞穴。此穴在腰眼部位。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双手掌五指合拢,插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八十一次,一上一下为一次。天天坚持以上三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第八法:排毒法
  习武人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排除杂念,静坐十分钟左右,三十分钟更好。然后,双目睁开,双腿伸开,双手心向上,放在双膝上。双眼视双足尖,舌尖放下来,以意排浊,心想体内的毒气、病气、浊气从我双脚心流出去。意守涌泉穴五至十分钟,体内病浊毒气即可排尽。收功时,双手可以捂在脸上,上下搓动,或以双手拍打全身各部位,然后收式收功。(本文作者现任大连武当拳法研究会会长。先后得刘荣廷、刘焕军、万籁声等武术名家真传)
覺道清凈禪 回答采纳率:28.2%
23:18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楼主一小句话就引来楼上的文学巨作,人家就是问怎么聚气,没让你介绍气功灰色符号 回答采纳率:25.0%
03:54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楼主偶想告诉你的是“急”这个字就先放下吧!
练功不要急,会出偏的。
“功到自然成”
若丹田真气不充盈,怎么能很好的利用?
我不知你为什么要往手上聚气?为了发放外功?为了给人治疗?为了验证自己练功的成就?
若是给人治疗而发功,没有一定功底(少则3~5年,还得懂医理)盲目给人治病,不但会延误病情,还对自己的健康不利。
若是验证自己的练功成就,偶觉得自身抵抗力好,没病就是很好的成就啊~!
聚气丹田:一般指下丹田。
如果你体力好可以马步站桩,意守下丹田,手可十字或冲拳式均可,早晚20分钟以上。得气很快!
如果你岁数大了体力不支,可采取坐式,盘坐和自然坐均可。
以上贵在持之以恒。练功就是如此,小说上的那种一天或吃个什么神物就有了盖世神功的纯属虚构。
功夫功夫没有功夫哪来功夫?
毛毛虫 回答采纳率:25.0%
14:36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楼上的不懂一点气功,回答一大堆牛马不相及的废话:实属罕见……回答采纳率:5.1%
18:41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这是我的方法,教给你!
气功入门 大师—天下第一
21:07:53 回复 转载到
緈福□家族②
ˊ懷念十四班、
大雁气功交流
易筋经气功超级群
通灵道兼习气功分群
中华气功网(7)
通灵道兼习气功主群
置顶 锁帖 修改 删除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像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征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征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颚)、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详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如果楼主只是单纯的为了健身,我推荐练习李少波先生的"真气运行法".该功法见效快,不易出偏,实乃初学者学习的好功法.全文如下:
气功的种类很多,不知道你想练哪一种?但就我的经验,奉劝最好还是不练。一是因为没有真正好的气功师,即使有你也不一定会找到。再者,所谓的气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被神话和夸大了的。 如何练好健身气功 第一步是调身。调身就是要做到放松,然后再开始学,第一步按照体操的做法把动作学会,要求准确但不要求精确。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到德国去教学,学员问我,你的手一举是45度还是47度,角度应该是多大?我说,你没必要这么精确,你就举起来,大概差不多就行,要求意到不要求完全精确,但要尽量准确。然后逐渐学会内气导引动作,而不仅仅是肌肉的动作,这时候就基本上完成了调身的学习了。如果过去没有练过气功,到这一步大概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练功开始的时候是做操,主要是肌肉和关节的锻炼,没有坏处,往下学的时候就要超越这些,达到气功的调身。气功的动作和体育不一样,严格说来,气功没有局部的动作,一动全在动,不会光动一个部位,当你的动作有局部感的时候就说明还没有练到气功的动作。气功的动作有整体感,气在全身是协调的。第二步是调息。所谓调息就是调节呼吸。要调节呼吸就一定要调节你的气息长度和呼吸的方式。一种是自然呼吸,用胸廓呼吸,吸气的时候胸廓膨胀,呼气的时候胸廓收缩,没有腹部运动。还有一种是腹式呼吸,包括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是吸气的时候肚子鼓出来,呼气的时候肚子瘪进去,逆腹式呼吸正好相反。严格说,练功的呼吸要求达到逆腹式呼吸。易筋经、八段锦和五禽戏基本上自然呼吸就够了,不用特别练其它呼吸方式。六字诀是以调息为主的功法,可以由自然呼吸过渡到顺腹式呼吸,再过渡到逆腹式呼吸,做得到可以做,做不到可以不做。逆腹式呼吸的效果比顺腹式呼吸好,但不要硬练,硬练效果不好,练功时间长了,找到呼吸的根子之后慢慢就会形成。六字诀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不需要把声音念得很大,自己听见就可以。动作应该缓慢,作为初学者来说,吸气不要过满,呼气不要呼尽,吸和呼都要在有控制的范围停住,吸到八分呼到八分就行了。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渐渐延长呼吸的长度,不要一开始就长,要循序渐进。在气功的三调里边,呼吸的调节是最容易产生不适的,一定要小心把握,要掌握基本原则。最后讲三调合一。再举个例子,好象飞机起飞,调身好象飞机下面的轮子,调息是给飞机加油掌握飞机在跑道的速度,调心好象是对准跑道,三调合一,达到一定的火候,飞机就起飞了。说得可能还是比较抽象,练过功就知道这个状态是可以达到的,需要一调一调的做
十分欢迎您的发帖。
支持,顶贴
jiankang01***
重返地球 http://www.zzoo.cc/kehuanpian/32600/
钢铁侠3 http://www.zzoo.cc/kehuanpian/35133/&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 传统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