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不好,体育会不会不挂科体育

高校学子体质堪忧 学生宁愿挂科也不愿跑步_网易体育
高校学子体质堪忧 学生宁愿挂科也不愿跑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然持续——19~22岁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体质指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究竟是什么导致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体质持续下降,我省学子尤其是高校学生的体质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呢?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省内各大高校校园里,“水桶型”和“竹竿型”的学生不乏其人,学生或者过胖或者过瘦,近视率也居高不下。更有些大学生连一个引体向上或俯卧撑都完成不了。而到每年各大高校军训时节,因耐不住训练强度和高温倒下的学生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江西高校学子体质正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现状 大二开始就不太锻炼了
记者在红角洲某高校走访时,该校研一的罗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学校运动器材很多,设施也很全,场地也不少。但是同学们经常去锻炼的不多,有些男生爱好篮球、足球的,可能一个星期去打一两次球,但是女生的运动几乎没有。再加上我们前湖校区面积很大,比如从我们的研究生宿舍楼到校门口去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起码都要将近半小时。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出门基本上坐环游车,更没有运动可言了。”
一边的李同学接过话茬说:“现在大学生的状态可以这么概括:大一时,因为充满好奇心加上学业负担减轻,会经常跑,上上体育课;大二时,开始重视学业、恋爱、考证,体育课开始上得漫不经心,也不常去运动;大三时,实习、考证,学业压力更大,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恋爱、上网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运动了;到了大四,每天实习,找工作,哪还有状态去锻炼。”
体育锻炼难入休闲主流
记者随后在该校做了一个基数为30人的不记名调查问卷,在业余时间“你首选的休闲放松方式”中,“吃饭聚餐”、“逛街购物”与“K歌”三类成为大学生的首选。而首选体育运动的女生几乎没有,男生也为数不多。而面对“你多久会去运动一次?”这样的问题,选择“几乎从不去”的人达到了5人,“1个月一次”的达到了12人,“1周一次的”有9人,而“1周多次”的仅4人。在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时,男生选择的更多的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与游泳也占了一定比例,女生则更多的是选择了羽毛球与舞蹈。
在走访了红角洲范围多所高校的操场后,记者发现,由于天气等各种原因,除了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个别场地在下午3~5点有少数男生运动外,其他时间段都没什么人。
宁愿挂科也不愿跑步
听说记者采访这个话题,省内一重点高校已从事体育教学8年的钟老师非常热心,对这一现象钟老师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他介绍道:“男同学大部分因为喜欢篮球、足球等,都还愿去上体育课,女学生的热情相对比较低。从2004年到现在,我所带的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就拿现在我带的普修班来讲,仅1000米这个单项测试,跑4分30秒就可以及格的,但事实的情况是不及格率的超一半以上。”说完,钟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
而另一位体育老师在旁边笑着告诉记者说:“有的同学吃不了苦,上体育课就跟上战场一样,哭丧着脸。我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考1000米时,跑到一半就不跑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累了,跑不了。现在这样宁愿不及格也不委屈自己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探因 健康意识淡薄,宅男越来越多
10多个篮球场上只看见20多个人在跑动,显得有些空旷;足球场上稍微热闹些,一帮热爱足球的男生正在奋力奔跑,但稀疏的人影依然与偌大的体育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记者20日在省内某高校操场上看到的一幕。
记者来到篮球场边,一位正站在场边喝水的男同学介绍自己是大二的学生,“我很喜欢打篮球,平时一有时间就会来打球。”“同学都和你一样喜欢体育运动吗?”记者问道。“好多同学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上,特别是在冬天。”这位同学打开了话匣子:“我身边的同学,喜欢看体育比赛和体育明星的很多,参加运动的却很少。”
对此现象,钟老师表示出了很大的忧虑:“很多大学生长期迷恋于网络,从网络世界寻求快乐。这种快乐感被强化之后,就会减少他们寻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获取快乐的欲望。”记者调查发现,体育意识特别是运动锻炼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体力劳动等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电子游戏、上网也成为各高校学子的“主要功课”。一位热爱网游的胡姓男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仍不时地盯着游戏屏幕,他表示:“现在课程不是很多,没有去联系实习,回到寝室基本就是打游戏,有时候会玩一整天,肚子饿了就去楼下小卖部炒个菜拎上来吃,基本上过着宅男的生活。”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在我省高校较为普遍的存在。
饮食习惯不健康,体质杀手无处不在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中不吃早餐的现象非常普遍。接受采访的邹姓同学表示:“我们的课基本上都是上午1、2节,现在天气冷了,大家都特别爱赖床,8点上课我们经常7点40多了才依依不舍地爬起来,时间赶得及的话就在楼下小卖部花一块钱买两个馒头,有时候来不及了就只能饿肚子。碰到没有课的早上,我们寝室基本上都是睡到10点甚至是11点多,起床后直接去吃中饭。”
记者还了解到,很多女生为了身材盲目控制饮食,以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快餐的盛行,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营养过剩,肥胖大学生日趋增多。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遭诟病
小洪是南昌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他表示:“我们的体育课都是两年制,大一大二有,大三大四就没有了。平时上体育课时班上同学积极性并不高,一碰到下雨上不成体育课,都高兴得不得了。”当被问及上体育课的状况时,他说:“现在体育课的设置我觉得有问题,选课很困难。我喜欢打篮球,但是当时没有选上篮球课,只能上网球课,所以就不想上啦。”
小洪的困扰也代表了多数学生的心声,同时也折射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的不足。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校体育工作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某大学学生工作处负责人认为,体育并没有被摆在与德育、智育同等的位置上,在一些高校里,体育已经退化为每周一节的课程。
破解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待改进
“因为高中阶段课业压力大,很多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没有上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更是无从参与,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刚进大学时的体质状况非常差。”前文所述的某高校体育教师钟老师说。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高校的体育课程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过于注重测试结果,没有充分重视体育锻炼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除“必修课”之外,体育运动达不到全覆盖也成为一大问题。钟老师坦言:“由于学生众多,教师资源缺乏,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确存在一定问题,体育场地不足也是阻碍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一个原因,有的学校的体育馆就明文规定非体育生不能进。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果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上不能进一步完善,单靠大学生自身习惯参与体育锻炼难度太大。”
家长教育观念必须改变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学之前,可以先不要体育锻炼,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体质虽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但与大学能否顺利毕业并无多大联系。学分、考试、专业、找工作,这些更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如此一来,大学里长期有效的体育锻炼也就被大家一笑置之。
事实上,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呵护往往多于对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怕苦怕累思想较为普遍。在之前的30人问卷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怕累”、二成的学生是因为“怕受伤”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采访中一些高校的体育老师大多认为,大学生体质逐年下滑这一现象也与家长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从小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一定关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没有一个好体质,大学生在毕业后怎么去胜任工作和社会竞争?我们的大学生们,应该警觉起来了!”钟老师表示。
手记: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谁之过?
据报道,在武汉的两所大学,两名新生在军训时出意外,一个“脑死亡”、一个猝死。虽然两名新生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些痼疾。但新闻曝光出的一所学校在新生军训开营式上晕倒几十名学生的事,还是让大家非常吃惊。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培养学生的话,照理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而高中生按规定要参加体育成绩测试,合格的才能毕业。
显然,中小学体育教育是打了折扣的。从一个几乎不运动的高三,突然过渡到运动强度颇高的大一军训,有新生不适应也在所难免。要怪也只能怪那只认死理的“高考指挥棒”。要想整体性地改变大学生体质,还得对应试教育进行大的改革。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袁金梁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显示我2014年度体侧58分 但我体育没挂科【河南工业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6,689贴子: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显示我2014年度体侧58分 但我体育没挂科收藏
没事吧?谁了解情况的
赶紧网,免费发布信息!
自己顶一个!
唉唉唉、你惨了 要上十节体育课。    -------我姓爸名爸、你们可以叫我爸爸。
体育50就算过,老师好像说过
没关系  在现实前低头,却又在低首时,怀抱着美梦。不怕梦不醒,只怕梦不来!
今年体测不过要进行体能训练
私人教练,全民健身先驱者,引领健康新潮流的行业
不是过50就可以了么
这个是你身体素质的分数 肺活量 一千米 五十米 跳远 引体 不满六十的需要上他专门的课
五十就可以 确定
我只知道大于50你就能毕业  一直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何时能来一场说谈就谈的恋爱。
到底有木有事
不低于50分
有事,有大事,体测不过60都要再重新测,还要上什么课,你可以去问问负责体测的老师!
在哪查的分手就分手,何必把锅也带走   --来自牧羊人客户端
有事下一年继续
50 分以下才挂
我能说我同学0分吗
听说要参加加强班。。。   --来自华为荣耀客户端。人不一定要长的好看,但一定要活的精彩!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跑步不挂科!期末将至高校夜跑人数猛增
跑步不挂科!期末将至高校夜跑人数猛增
河南驻马店的一所大学,学生在校园各个地方夜跑,场面颇为壮观。原来,期末将至,有些同学还没完成最少40次的跑步打卡任务。为了不挂科,不得不玩命夜跑。在12月这么寒冷的冬夜还有这么多同学坚持跑步,并不是因为他们热爱跑步,而是因为该校推行跑步打卡APP,现在已经临近学期末,跑步次数达不到规定就会“挂科”导致没有成绩,在该校想要及格就需要跑步40次,跑步达到50次才可以获得满分。学校制定这一规定的初衷肯定是为了督促学生锻炼,因为现在学生普遍运动很少,身体素质也在下降。但是就目前来看收获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想之中的那种效果,“跑步打卡APP”并没能帮助同学们养成运动的习惯,也没有认识到跑步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带来的益处,而是为了获得成绩将一学期的跑量在短短的一月之内完成,在学期之中的前三月很少参与到跑步当中,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掌握跑步时拉伸知识、运动损伤知识的同学来说,在短时间内完成多次跑步不仅枯燥且可能造成严重的运动损伤。近年来各高校为促进学生锻炼,出台了很多诸如“跑步打卡APP”的政策,如安徽一些大学规定4年必须完成至少十个“马拉松”健身跑,蔬菜种得好不好将关系到期末学分,减脂课两项指数下降一定比例可拿学分,游泳不及格没法毕业等。一般来说,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10个马拉松就是421.95公里,以后每届新生都需要完成这个标准。根据今年8月起实施的《合肥学院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在校学生须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健身跑,即在校学习期间平均每周跑步两次,每次两千到三千米。同样,武昌理工学院日前出台新规: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平时成绩构成做出调整,将体育课程平时成绩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紧密结合,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将影响体育课期末考试成绩。学校督促学生锻炼固然是好事,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锻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锻炼对于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方面出台更加合理的锻炼措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恠蕞媄時茪裏做蕞想做亊呿蕞想呿哋方
作者最新文章求问各位学长,体育的体质测试不好会挂科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1,827贴子:
求问各位学长,体育的体质测试不好会挂科吗收藏
如题,耐力跑,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已经不及格了,篮球估计也不及格,难道只能看理论考了吗。。。。。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互联网金融专业,高中毕业可报名,无高考成绩限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金融=热门专业+人才紧缺+高薪就业!
和老师说能不能补测,不能的话下学期初开学有个补考另外,好像三个不过就算挂科了,所以还是问问老师吧
实在不行,去医院,弄个证明出来
体测挂科补考,我们寝室就有一个,仰卧起坐去补考了,还是我替她代考的
跟老师打好关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高校学子体质堪忧 学生宁愿挂科也不愿跑步-中新网
高校学子体质堪忧 学生宁愿挂科也不愿跑步
  日前,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然持续――19~22岁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体质指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究竟是什么导致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体质持续下降,我省学子尤其是高校学生的体质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呢?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省内各大高校校园里,“水桶型”和“竹竿型”的学生不乏其人,学生或者过胖或者过瘦,近视率也居高不下。更有些大学生连一个引体向上或俯卧撑都完成不了。而到每年各大高校军训时节,因耐不住训练强度和高温倒下的学生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江西高校学子体质正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大二开始就不太锻炼了
  记者在红角洲某高校走访时,该校研一的罗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学校运动器材很多,设施也很全,场地也不少。但是同学们经常去锻炼的不多,有些男生爱好篮球、足球的,可能一个星期去打一两次球,但是女生的运动几乎没有。再加上我们前湖校区面积很大,比如从我们的研究生宿舍楼到校门口去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起码都要将近半小时。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出门基本上坐环游车,更没有运动可言了。”
  一边的李同学接过话茬说:“现在大学生的状态可以这么概括:大一时,因为充满好奇心加上学业负担减轻,会经常跑跑步,上上体育课;大二时,开始重视学业、恋爱、考证,体育课开始上得漫不经心,也不常去运动;大三时,实习、考证,学业压力更大,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恋爱、上网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运动了;到了大四,每天实习,找工作,哪还有状态去锻炼。”
  体育锻炼难入休闲主流
  记者随后在该校做了一个基数为30人的不记名调查问卷,在业余时间“你首选的休闲放松方式”中,“吃饭聚餐”、“逛街购物”与“K歌”三类成为大学生的首选。而首选体育运动的女生几乎没有,男生也为数不多。而面对“你多久会去运动一次?”这样的问题,选择“几乎从不去”的人达到了5人,“1个月一次”的达到了12人,“1周一次的”有9人,而“1周多次”的仅4人。在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时,男生选择的更多的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与游泳也占了一定比例,女生则更多的是选择了羽毛球与舞蹈。
  在走访了红角洲范围多所高校的操场后,记者发现,由于天气等各种原因,除了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个别场地在下午3~5点有少数男生运动外,其他时间段都没什么人。
  宁愿挂科也不愿跑步
  听说记者采访这个话题,省内一重点高校已从事体育教学8年的钟老师非常热心,对这一现象钟老师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他介绍道:“男同学大部分因为喜欢篮球、足球等,都还愿去上体育课,女学生的热情相对比较低。从2004年到现在,我所带的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就拿现在我带的普修班来讲,仅1000米这个单项测试,跑4分30秒就可以及格的,但事实的情况是不及格率的超一半以上。”说完,钟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
  而另一位体育老师在旁边笑着告诉记者说:“有的同学吃不了苦,上体育课就跟上战场一样,哭丧着脸。我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考1000米时,跑到一半就不跑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累了,跑不了。现在这样宁愿不及格也不委屈自己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健康意识淡薄,宅男越来越多
  10多个篮球场上只看见20多个人在跑动,显得有些空旷;足球场上稍微热闹些,一帮热爱足球的男生正在奋力奔跑,但稀疏的人影依然与偌大的体育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记者20日在省内某高校操场上看到的一幕。
  记者来到篮球场边,一位正站在场边喝水的男同学介绍自己是大二的学生,“我很喜欢打篮球,平时一有时间就会来打球。”“同学都和你一样喜欢体育运动吗?”记者问道。“好多同学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上,特别是在冬天。”这位同学打开了话匣子:“我身边的同学,喜欢看体育比赛和体育明星的很多,参加运动的却很少。”
  对此现象,钟老师表示出了很大的忧虑:“很多大学生长期迷恋于网络,从网络世界寻求快乐。这种快乐感被强化之后,就会减少他们寻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获取快乐的欲望。”记者调查发现,体育意识特别是运动锻炼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体力劳动等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电子游戏、上网也成为各高校学子的“主要功课”。一位热爱网游的胡姓男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仍不时地盯着游戏屏幕,他表示:“现在课程不是很多,没有去联系实习,回到寝室基本就是打游戏,有时候会玩一整天,肚子饿了就去楼下小卖部炒个菜拎上来吃,基本上过着宅男的生活。”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在我省高校较为普遍的存在。
  饮食习惯不健康,体质杀手无处不在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中不吃早餐的现象非常普遍。接受采访的邹姓同学表示:“我们的课基本上都是上午1、2节,现在天气冷了,大家都特别爱赖床,8点上课我们经常7点40多了才依依不舍地爬起来,时间赶得及的话就在楼下小卖部花一块钱买两个馒头,有时候来不及了就只能饿肚子。碰到没有课的早上,我们寝室基本上都是睡到10点甚至是11点多,起床后直接去吃中饭。”
  记者还了解到,很多女生为了身材盲目控制饮食,以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快餐的盛行,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营养过剩,肥胖大学生日趋增多。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遭诟病
  小洪是南昌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他表示:“我们的体育课都是两年制,大一大二有,大三大四就没有了。平时上体育课时班上同学积极性并不高,一碰到下雨上不成体育课,都高兴得不得了。”当被问及上体育课的状况时,他说:“现在体育课的设置我觉得有问题,选课很困难。我喜欢打篮球,但是当时没有选上篮球课,只能上网球课,所以就不想上啦。”
  小洪的困扰也代表了多数学生的心声,同时也折射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的不足。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校体育工作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某大学学生工作处负责人认为,体育并没有被摆在与德育、智育同等的位置上,在一些高校里,体育已经退化为每周一节的课程。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待改进
  “因为高中阶段课业压力大,很多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没有上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更是无从参与,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刚进大学时的体质状况非常差。”前文所述的某高校体育教师钟老师说。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高校的体育课程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过于注重测试结果,没有充分重视体育锻炼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除“必修课”之外,体育运动达不到全覆盖也成为一大问题。钟老师坦言:“由于学生众多,教师资源缺乏,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确存在一定问题,体育场地不足也是阻碍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一个原因,有的学校的体育馆就明文规定非体育生不能进。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果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上不能进一步完善,单靠大学生自身习惯参与体育锻炼难度太大。”
  家长教育观念必须改变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学之前,可以先不要体育锻炼,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体质虽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但与大学能否顺利毕业并无多大联系。学分、考试、专业、找工作,这些更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如此一来,大学里长期有效的体育锻炼也就被大家一笑置之。
  事实上,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呵护往往多于对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怕苦怕累思想较为普遍。在之前的30人问卷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怕累”、二成的学生是因为“怕受伤”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采访中一些高校的体育老师大多认为,大学生体质逐年下滑这一现象也与家长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从小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一定关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没有一个好体质,大学生在毕业后怎么去胜任工作和社会竞争?我们的大学生们,应该警觉起来了!”钟老师表示。
  记者手记:
  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谁之过?
  据报道,在武汉的两所大学,两名新生在军训时出意外,一个“脑死亡”、一个猝死。虽然两名新生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些痼疾。但新闻曝光出的一所学校在新生军训开营式上晕倒几十名学生的事,还是让大家非常吃惊。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培养学生的话,照理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而高中生按规定要参加体育成绩测试,合格的才能毕业。
  显然,中小学体育教育是打了折扣的。从一个几乎不运动的高三,突然过渡到运动强度颇高的大一军训,有新生不适应也在所难免。要怪也只能怪那只认死理的“高考指挥棒”。要想整体性地改变大学生体质,还得对应试教育进行大的改革。(信息日报 实习生 潘丹 记者 黄小路)
【编辑:王浩成】
>相关新闻:
>教育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挂科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