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垂腿足下垂康复器训练,请问一天做几次

腰椎间盘突出做后路镜术后怎样休养和锻炼
我47岁,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病,不的已做了后路镜手术已有四个月了,疼痛没有了,还可以,但就是腰腿没劲,腿经常困,我想请问专家现在怎样休养和锻炼才能解除这样的困近.另外还需要注意些什么.谢谢.
08-12-16 &匿名提问
术后康复:不少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甚至复发,与术后康复不利有关,如没有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未能受到医师的指导不知怎样训练,过度训练,过早下地负重式工作等。因此,根据手术中减压和组织损伤情况,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开始应做肢抬高训练;可以预防神经根粘连。1周后做腰背肌训练对腰背肌力量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的;3周后,腰围保护式石膏固定后离床适度活动;3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逐渐恢复工作。关于术后下床时间问题,医生看法颇有异同,但对术后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修复而言,仍以卧床时间略长为稳妥。 腰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那么,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防止其复发呢?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并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止本病的复发。 腹肌锻炼包括:①抱膝式:仰卧位,主动屈膝屈髓 至最大程度。②呼吸缩腹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吸气时尽 量缩腹,呼气时放松。 床边腰肌锻炼手术4周后进行锻炼。包括:①坐起式:侧卧位,屈膝屈髓,使小腿置于床边,由他人协助坐起两小腿垂于床边。②蹲一站式:坐起数分钟无其他不适后,由他人协助渐渐由床边下滑,双足着地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位,然后慢慢下蹲,保持腰部伸直位,再慢慢恢复站立位。重复数次。③扶床行走:起床活动后第2d用腰围保护,在他人协助下扶床缓步行走,3一4次/d,每次数分钟。扶床行走练 习适应后可在室内由他人陪护独立缓步行走,患者挺胸直腰,双手叉腰扶住两侧骼部,以增加腰部稳定性。室内行走练习2d后可到室外缓步行走、逐渐改为自然行走、倒步行走与快步行走,行走距离逐渐加长,坚持每天锻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觉得这个病用腰锥康组合效果不错的~~我也患过这个两年多,反复一直没好,后来就是用了这个腰锥康组合才治愈了,效果不错,到现在也没有复发,我是在张馨元精品店订购的~~这个病的患者可以试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腰腿痛:腰突症的警示信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教授 刘忠军《家庭医药》2003年5月号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开会、用电脑、开车、坐车......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多”一“少”,让不少人过早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腰突症到底有哪些表现?其治疗方法是不是真象一些广告上所说的那样?平常应如何预防?本刊特约请专家撰文为读者指点迷津。某日,我在骨科门诊接待了一位四十多岁、知识分子模样的男性病人,他带着满脸痛苦的表情,歪着身子,一步一跛地走进诊室。当我为他做身体检查时,他忙着叙述道:    “我这右腿痛了半年多了,从右臀部一直到大腿小腿都痛,小腿和足背部有些麻木。如果休息几天,痛就减轻些,所以就没把这事当回事。昨天,我蹲在院子里修剪花草,突然站起来时,右腿痛一下子就变得剧烈。睡了一天,没见好转,所以就急忙到医院来了。”    经检查,发现病人右侧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已轻度萎缩,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的痛觉敏感度减弱,足趾向上翘起的力量也明显减弱。经CT扫描显示,该患者第4和第5 腰椎之间的椎间盘已明显向右后方突出,并对神经根造成严重压迫。显然,患者是得了腰突症。    “我腰部从没受过伤,也很少干力气活,怎么会得腰突症呢?既然是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腰一点都不痛,而腿却疼得厉害呢?”当我向患者下结论时,患者非常困惑地问道。    其实,这就是腰突症常用来迷惑、欺骗患者的“伎俩”。    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就是腰突症发出的警示信号。腰痛,是大多数腰突症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腰痛可以影响到臀部。但此时,由于症状较轻,很多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坐骨神经痛是腰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发生率约为97%左右。坐骨神经痛往往是呈“下腰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部”的放射痛。很多病人乃至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都认为这种腿痛可能是腿上的毛病,结果延误了病情。此外,很多病人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有由于增加腹压而使疼痛加剧的临床表现。    另外,有少数病人由于髓核脱出游离在椎管内,而椎管内有主管会阴部大小便的马尾神经,马尾神经受压迫,便可能出现大小便障碍,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性功能障碍等。有的病人由于髓核压迫神经根时间过久,还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踝部及足趾运动功能障碍等。认识腰突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教授 刘忠军《家庭医药》2003年5月号  在腰腿痛病人中腰突症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它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症。    人的脊椎由33节椎骨组成: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5节骶椎和4节尾椎。颈、胸、腰椎的椎骨之间都有椎间盘来连接,而骶椎和尾椎,在发育过程中已融合成一体,没有椎间盘。    椎间盘由外周坚韧的纤维环和被围于中央的胶冻样髓核组织所组成。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对脊椎既起连接和稳定作用,又有支持脊椎弯曲活动和缓冲脊柱压力的作用。    从原则上来说,每个椎间盘都有突出的可能,但尤以第4与第5腰椎之间,以及第5腰椎与第1骶椎最容易发生,发病率约占腰突症的90%~96%。    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椎间盘,靠近脊柱下端,平常承受的重力及活动范围均很大,所以出现损坏和髓核突出的机会就最多。
   为什么会得腰突症呢?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年龄增大,二是外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主要成分即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髓核的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髓核渐渐失去弹性,以至椎间盘结构松弛。此时在一些应力的作用下,髓核可顶起纤维环,即所谓的“膨出”或“突出”。    如果椎间盘遭受损伤,甚至破裂,纤维环会变得薄弱。轻者,髓核可“突出”;重者,髓核可沿着纤维环的破损处挤出,即所谓“疝出”或“脱出”。无论是“突出”还是“脱出”,椎间盘都有可能压迫行走于椎管内的神经而造成以上所述临床症状。    腰突症的发生无疑与腰部活动及年龄增大因素有关。但其诱因,却不只限于腰椎外伤或高强度腰部负重。因为在临床上,大多数腰突症患者并无明显受伤病史,不少的患者甚至是脑力劳动者。实际上,腰背部慢性劳损及腰椎周围肌肉力量的缺乏,才是腰突症最主要的帮凶。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开会、用电脑、开车、坐车......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工作节奏的加快,却使人们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多”一“少”,使得不少人过早出现腰肌劳损和腰椎“老化”。这就是腰突症患病率增高的直接原因,也是该病“年轻化”的直接原因。● 作者简介:    刘忠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重点研究脊柱创伤、畸形及肿瘤的临床诊治与脊髓损伤的实验等。近十几年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参与编写或编译脊柱外科专业著作5部,主译专著1部,完成脊髓损伤相关课题4项。治疗办法多 选择当慎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教授 陈峥嵘《家庭医药》2003年5月号  对于腰突症患者,最容易发生的事有两种情况:一是病情较轻时不投医,结果病情加重;二是病急时乱投医,结果花了钱反而延误了病情。所以,患者首先要走出这两种治疗误区,让病情得以及时正确诊治。    一般说来,腰突症的治疗可分为保守疗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初次发病的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后,往往宜先采取保守治疗。    保守疗法    保守疗法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发病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基本缓解后,方可戴腰带下地行走。在卧床休息期间,应作持续性骨盆牵引,如能坚持两周或更多时间,将会有很好效果。牵引重量应视个体差异而定,每侧宜在7~15公斤之间,每天牵引6~8个小时,期间可适当休息2~4次,放松一下。一些医院门诊有快速牵引一次几十分钟的,但效果是不大稳定的。    有的病人不愿手术,于是医师会采用静脉点滴甘露醇或激素治疗,其主要作用是消除炎症,消除水肿。这种方法可以暂时性减轻患者的痛苦,但从长远来说,是不可靠的。    也有的病人在急性发作期治疗时,医师建议作髓管封闭,也就是将带有麻醉药和激素的混合液,注射到病人的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的部位。这样,有时确实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有好景不长需再次注射的病例。由于注射激素药物中有微细的粉末状颗粒,不易被吸收,反复注射会造成这些颗粒续集在神经根周围,引起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粘连本身也会刺激神经根。有些病人反复注射仍然无效,最后仍须做手术,这时粘连就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假如手术医师经验不足,往往会损伤神经,同时还可能产生手术并发症。    有的主张采用在椎间盘内注射化学溶解酶的方法,因这种方法有不彻底性和风险性,很少有医师愿意使用。这种药物在注射时,如漏到椎间盘外渗漏到椎管内,均会引起严重后果,可使正常的神经受损害,造成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瘫痪。因此,使用时必须慎重,手术医生的技术必须十分熟练方可考虑。    还有些病人也可尝试去做一些推拿和手法按摩,这也能起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也有治愈的病例。但必须请专科推拿医师去治疗,具体的推拿应作几个疗程,推拿医师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处理的。    手术疗法    至于手术疗法,有微创手术治疗和一般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两种。微创手术是在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这种手术在国内应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且技术和器械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但这种微创手术有可能产生治疗不彻底和手术指征狭窄的不足之处,必需提高手术适应症的严格把关。    另一种方法是一般的椎管减压术。这类手术在市级区级医院是不成问题的,可以较为顺利地为病人解除痛苦。有些病人除了椎间盘突出外,还有腰椎不稳定,即腰部长期承受压力而引起腰椎退行性变,这时除了作髓核摘除减压外,还需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腰椎几个节段的融合术。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技术不熟练者会造成一些并发症。但如医院技术水平及医疗条件等均很规范的,则还是可以考虑的。● 作者简介:    陈峥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对腰椎病变、骨肿瘤及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出版及参与编写专著十余册,发表论文近百篇,申请获资助的基金共十余项。预防腰突症4要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教授 李康华《家庭医药》2003年5月号  腰突症是青壮年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但是,只要我们注重预防保健工作,腰突症就会远离你。1.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和积累劳损。因此通过锻炼,骨骼和腰背肌就会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就会敏捷,于是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动作才会准确、协调,腰椎才不易发生损伤;同时运动有利于减轻腰椎负荷,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    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做广播操、健美操、打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均可。2.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    正确的姿势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劳损,延缓椎间盘退变,从而有效预防腰突症。    下面是几种有助于保护腰椎的常用姿势:    站立劳动者:髋、膝关节微屈,以15度左右为宜,自然收腹,双侧臀部肌肉向内收缩,使骨盆前倾,腰椎变直。    坐位工作者:调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双膝关节能自由屈伸,上腰椎与靠背椅贴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应能托住双侧大腿为宜。    因工作性质需要半弯腰的劳动者(如炊事员、理发师等):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行,使重力落在双髋关节和双足上。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腰部,然后屈髋下蹲,再用力伸直髋、膝关节,挺腰将重物搬起;集体抬动重物时,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然后同时托起重物。3.做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经常弯腰劳动者或挑重物者,可用宽腰带加强腰部的稳定性。但宽腰带只能在劳动时应用,平时要解下,否则可导致腰部力量减弱,甚至腰肌萎缩,反而产生腰背痛。    无论什么劳动,什么职业,在某个固定姿势下,劳动时间都不要太久。特别是弯腰或反复扭转身体的工作,要定期更换姿势,使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    汽车驾驶员长期在坐椅上承受颠簸、震动,久而久之,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易引起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所以驾驶员要有一个设计合理的坐椅,注意坐位的正确,避免或减少震动。驾驶期间要适当的让腰部活动和休息。    风寒湿的侵扰,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小血管收缩和肌肉痉挛,引起腰腿痛。腰背肌肉持续性痉挛,可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诱发腰突症。因此,无论是在生产劳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避免风寒湿的侵扰。    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下腰部和骨盆的肌肉、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下腰椎负荷增大,椎间盘内压升高,容易发生腰突症。因此,在妊娠期、哺乳期应避免重体力劳动。4.戒烟。    吸烟过多也能发生腰背痛,这是因为烟叶中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血管收缩,血管壁缺血缺氧,椎间盘营养状况恶化,从而加速椎间盘退变。同时,吸烟可引起咳嗽,严重的咳嗽又会引起椎间盘内压力升高,促进椎间盘退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故应戒烟。● 作者简介:李康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研究室主任,湖南省医学会理事,湖南省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从事临床骨科工作近30年,发表论文60余篇,获各级科研成果6项,国家专利1项,主、参编著作6部。腰突症-解惑篇《家庭医药》2003年5月号问:腰突症好发于哪些人群?刘忠军教授:一般地说,腰突症几乎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但从临床病例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来看,在30~50岁的中青年人群中,腰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20多岁的年轻患者似有增多的趋势。    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的职业特点及生活习惯则可发现,病人中终日坐着工作的,如汽车司机、财会人员及电脑操作人员等,或者缺少腰背部肌肉锻炼者,所占的比例颇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使腰椎长期负担过重,可能是腰突症主要的诱因之一。问:腰突症治愈后还会复发吗?陈峥嵘教授: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回答:一方面,如果诊断明确、症状是典型的单纯性腰突症、手术医师的手术又标准规范,那么一般很少复发。    为了减少复发,首先,对于青年患者(30岁以下)应尽量采用保守疗法,不要轻易手术,因为越是年轻越容易复发。其次,手术后易引起腰椎不稳定,因为腰椎的正常生理结构受到了损害,会引起腰痛。如不注意保养,如用某个固定姿势工作太久,或搬重物做弯腰动作,或腰部受力过于集中等,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即使不复发,也会引起腰部经常的不适及类似腰突症的一些症状。    另一方面,如果因诊断不明确,就冒然去作手术,或手术医师手术不规范,都很容易引起复发或其他一些症状。                              问:有广告称,用最先进的高科技大型全电脑三维立体sow治疗机治疗椎间盘突出,治疗全过程只需20分钟,不开刀,无痛苦,无需住院,无后遗症,病情长短均可复位治疗,这是真的吗?到底哪种方法治疗最好?刘忠军教授:腰突症根据其类型和程度的不同,所采用的疗法也不同。对于那些椎间盘突出显著,尤其纤维环已破裂、髓核脱出、神经根严重受到压迫的病例,手术恐怕是唯一有效的治疗。而对于多数不太严重的腰突症患者,非手术治疗往往就能奏效。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是万能的,在未对腰突症进行准确诊断及分型的情况下盲目采用某种治疗,不仅疗效得不到保证,反而还有害。关于“三维立体治疗机”,笔者从未使用过,故不便对其作任何评价。                              问:祖传秘方能彻底治好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否可信?刘忠军教授:这种说法恐不科学,口服任何灵丹妙药是不可能使突出的椎间盘自行退缩的。如果所谓的“祖传秘方”中含有消炎止痛的药物成分,或许能使病人的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彻底治好从道理上是说不通的,不可信的。                              问:有些“神医”声称,你突出的椎间盘我已经触摸到了,用了我的药后就可以完全复位。请问,这可信吗?刘忠军教授:腰椎间盘是腰椎椎体之间的一种连接组织,其解剖部位深,在进行腰椎间盘手术时需切开多层人体结构,并穿过椎板层,牵开神经组织后才能将之显露。由此不难想象,从体表能触摸到椎间盘,无异于天方夜谭;至于复位,更无从谈起。这些所谓“神医”声称能触摸、复位,只不过是用来骗取钱财罢了,千万不可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康复锻炼 影响关节置换效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
林剑浩主任
李儒军博士
来源:健康报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的基地之一:至今人工膝关节置换例数已达8000多例、人工髋关节置换例数已达5000多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很早便成立了康复病房,并选派康复师赴德国系统学习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专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准备工作从镇痛开始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是一个漫长而且相当艰苦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告知患者大致的术后康复过程,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助于他们术后更好地坚持和完成康复锻炼。  此外,一些康复锻炼的动作可以让患者术前就开始练习,如股四头肌锻炼、臀中肌锻炼、习步架的使用,以及髋关节置换患者坐下、站起的动作等。这些动作如果患者术前就能很好地练习和掌握,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节置换术后良好的镇痛是进行康复锻炼的基础,因此对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尤其应关注疼痛的管理。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头三天的疼痛最为明显。但随着术后镇痛泵的推广应用,患者此阶段的疼痛已大大减轻,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基本无痛的效果。  目前比较常用的镇痛泵有两种: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镇痛(CIA)。静脉镇痛操作比较简单,但容易出现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及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而且长时间应用患者可能出现耐受,所以静脉镇痛泵一般仅限于术后三天内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因其副作用小、镇痛效果好,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在撤除镇痛泵后或在配置镇痛泵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按照疼痛的“三阶梯治疗原则”,由弱到强选用止痛药物。为了患者能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对于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我们在其进行被动活动器(CPM)辅助下的关节活动度锻炼前静脉应用一次镇痛药,能收到很好的镇痛效果。&  2  术后三个月决定康复成败  髋、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伴严重功能受限的晚期髋、膝关节病的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美国目前每年仅膝关节置换数就已超过60万例,据估计,中国这一数字也超过5万。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节置换接受度的上升,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关系到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如果说良好的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石的话,那么规范、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就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在德国、美国等国,有专门负责指导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康复中心。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病情平稳后就转入这些康复中心进行康复锻炼。康复中心配备专业的康复师以及康复器材,有的还配备康复水池,术后伤口已愈合的患者可以在水中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  我国目前尚缺乏专门的康复锻炼机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一般1~2周就出院了。由于得不到专业人员指导,有不少患者术后6周或3个月复查时关节功能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与出院时相比退步了。  关节置换术后的3个月是康复锻炼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康复锻炼的效果逐渐定型;而且,对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推拿等方法来补救也最好在此期间进行。术后3个月至半年后,受手术部位纤维瘢痕组织的影响,康复锻炼很难再取得进展。&  3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膝关节伸直、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的锻炼,其中膝关节伸直和关节活动度锻炼的关键时期是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至半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基本定型,此时很难再通过锻炼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头两到三天,患者尚未下地,在此期间可以进行钩脚练习。通过钩脚收缩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还要注意定时翻身以防发生褥疮。术后第一天应将患者床头摇高,扶患者坐起,并鼓励患者积极咯痰,尤其是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气管和肺部蓄积了不少痰液,如不及时排出,可能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  术后两到三天拔除引流管后应尽早下地,因为下地后下肢血液循环会加速,能很好地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第一次下地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先让患者在床边坐一段时间,适应后再在习步架辅助和有经验医生的帮扶下在床边站一段时间,如感觉尚可,无头晕等不适,可尝试行走等活动。  除非膝关节肿胀特别严重或伤口渗出等,一般术后两到三天经膝关节X线检查无异常后,患者就应该在膝关节被动活动器的辅助下进行屈伸活动度的锻炼了。出院时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至少应达到90°以上(鉴于患者出院后康复锻炼效果难以掌控,建议将此标准提高到110°以上)。  钩脚抬腿&&锻炼肌力  股四头肌锻炼是关节置换患者的一项重要锻炼内容,术前就可以开始。术后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尚未恢复,难以完成抬腿动作,可先嘱患者进行钩脚练习。随着肌力的恢复,可在腘窝下垫一个枕头,进行钩脚抬小腿的锻炼;或者在足部套一根绷带,患者双手拉住绷带的两端,在手部力量辅助下进行钩脚抬腿锻炼;也可以在他人拽住裤腿的辅助下进行钩脚抬腿锻炼。后两种钩脚抬腿锻炼是在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时借助外力进行的,要注意应主要依靠腿部的力量,外力只是辅助。  标准的钩脚抬腿锻炼:一、钩脚尖。二、蹬脚后跟,尽量将膝关节绷直。三、抬起下肢,脚后跟距离床面约20cm,坚持5~10秒钟,放下。钩脚抬腿锻炼五到十次为一组,视患者情况每天可进行多组。  不断加大关节活动度  另一个康复锻炼内容是活动度锻炼。住院期间膝关节活动度的锻炼主要在被动活动器(CPM)的辅助下进行。国外有的康复中心提倡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行CPM辅助锻炼,我们目前仍在术后两到三天拔出引流管后再开始。膝关节的肿胀情况是影响活动度锻炼的重要因素,术中应充分止血,术后应充分引流,以减轻膝关节肿胀。  此外,活动度的锻炼应参照术中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鉴于此,手术医生应将患者术中的活动度记录好,以供术后康复时参考。除了CPM以外,锻炼膝关节打弯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在重力辅助下锻炼膝关节打弯,同时用对侧脚后跟压住术侧足背弯曲膝关节;也可以躺在床上,双手抱住小腿帮助膝关节打弯。有条件的可以通过静态自行车练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  伸得直才能走得稳  膝关节伸直锻炼也是康复锻炼的重要内容,由于下肢在行走时膝关节是处于伸直状态的,因此膝关节能伸直比能打弯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膝关节不能伸直的患者,可以在脚后跟垫起一定的厚物,使膝关节悬空,在重力作用下使膝关节伸直;还可以在膝盖上放一个枕头或在他人按压下帮助膝关节伸直。  术后6周,肌力恢复良好的患者可以开始练习爬楼。通过练习爬楼一方面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关节活动度。要注意“好上坏下”:上楼时先迈好腿,下楼时先迈手术那条腿,两步一个台阶。刚开始练习时要有人在旁保护。术后6周后,还要逐渐增加行走活动量,促进人工关节的磨合。&  4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少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与膝关节置换相比要简单。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头两到三天,患者尚未下地,在此期间要注意定时翻身,翻身时要在大腿之间夹枕头以防术侧大腿内收,引起脱位。翻身应往健侧翻,避免压迫患侧的伤口,如为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不得不向患侧翻身时,翻身的时间不应过长。  与膝关节置换相同,髋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应将患者床头摇高,扶患者坐起,并鼓励患者积极咯痰,在此期间患者还应积极进行钩脚练习。术后两到三天行髋关节X线检查,如无异常,也应尽早下地,初次下地时要注意患者安全。  患者住院期间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练习并学会几个动作:从平躺到坐在床边、站起、坐下、扶习步架行走、坐便,这样患者回家后基本就能生活自理了。  从平躺到坐在床边:患者平躺着将身体挪到床边,用健侧足背托起术侧脚后跟,在臀部和双手的三点支撑下将腿部转到床外,慢慢屈曲膝关节使双脚着地,上身坐起。  站起:术后早期术侧髋关节屈曲一般不宜超过90°,因此站起的过程中应先将术侧腿部向前伸,在双手扶习步架和健侧大腿的支撑下慢慢站起,然后将术侧腿部收回。  坐下:坐下的时候也要注意术侧髋关节屈曲一般不宜超过90°,其过程与站起正好相反。坐下时以双手扶习步架和健侧大腿为支撑,在坐下过程中将术侧腿部向前伸,慢慢坐下,然后将术侧腿部收回。  坐便:学会了站起和坐下的动作后,坐便的动作就是将坐下和站起结合起来即可。但一般马桶比较矮,建议配备一个坐便椅。  扶习步架行走:扶习步架行走时要注意先挪架子后迈腿,行走时注意脚步要小,且脚步和习步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持稳定。  总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以卧床静养为主,下地活动为辅。可以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的活动归纳为:坐、站、上厕所,翻身夹枕头。  术后6周肌肉组织基本愈合,可开始锻炼臀中肌肌力了——患者向健侧侧躺,患肢向患侧方抬起。臀中肌锻炼很重要,一定要坚持锻炼,不少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原因就是臀中肌肌力不足。随着肌力的恢复,患者可逐步扔掉习步架、拐杖等辅助工具。  术后6~8周,随着髋关节周围组织的愈合,髋关节稳定性增加,可加强髋关节屈曲活动锻炼,逐步使髋关节屈曲活动度达到并超过90°。髋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可以通过仰卧位抱大腿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俯卧在床边,将术侧腿悬空,利用重力作用的帮助进行屈伸髋关节练习。有条件的可以利用静态自行车来练习活动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下垂康复训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