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体育特长生加分吗是不是挺多猫腻的

您好, []|
体育高考成学校捞钱机会 毕业生无奈做打手
一个残酷的现实:武术系的孩子当了打手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毕业生也有同样的回忆,在北京奥运会前夕,他们班里25人申请做特警,结果一下要走了20个。“现在想想已经不可能了,据说为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市一下把后五年的特警招聘名额全用完了。”不光是特警,“好像就是从扩招开始,毕业生连留在市里的小学当老师都很困难了,除非你有关系。”这对于这所一向不愁毕业生就业率的学校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学校几乎逢会便提要研究市场变化,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但是却总仅停留在桌面上。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是学生们选择最多的两个专业。但这两个专业的培养却已远远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按照培养方向,运训专业的毕业生将主要输送到各地体工队和体校,但现实情况却是各地体工队仅安置退役运动员就已经够头疼的了,各地体校又在大幅度萎缩,毕业生们压根没有出路;体育教育专业也不乐观,由于各地教育系统严卡编制名额,很多学生大城市留不下,又不想回小城市或农村,便只好在大城市里游荡,能做个健身教练已经是相当好的出路。至于散打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了解内情的老师更是直言“非常不乐观”:“有的孩子确实游荡几年之后去夜总会当了保镖,不然你能要求他干嘛?!” 一段悲哀的内幕:教练敛财百余万扩招、学校应对市场需求反应的迟钝、就业市场的萎缩,除此之外堵死“体育生”出路的还有招生中的猫腻。“这种专业测试还好一些,毕竟还有文化考试把关,太差的学生很难进来,但是单招就不好控制了。”知情人透露,所谓单招,也就是高水平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专项测试,“这些都是可以人为操作的,录取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学校手里。”因此,“单招”成为很多学校的教练员甚至是学校集体捞钱的大好机会。“前几年我听说还是三万左右就能全部搞定,现在六到八万都不一定行!”这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学校里,前段日子就有一位柔道教练因为“收了学生家长的钱没能把事情搞定被举报了”,学校下去一查,结果竟然查出一百多万的不明财产。不过,因为这位教练“闹自杀,加上这些东西也确实不好找到什么确实的证据最终不了了之。”“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钱是怎么来的。”知情人透露,每逢每年“单招”考试的时候,学校里总会停满来自全省各地的汽车,很多都是“政府或是公检法的牌照”,“都知道是来做什么的。”“很多考生其实什么都不会。说自己是练套路的,其实就会一套;说自己是练跳高的,一米五多一点,你说这样招进来的学生质量能高吗?”知情人无奈地叹息:“恰恰是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根本就不愁出路,家里早就安排好了。但市场就这么大,有你了就没有我了,我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学生,但毕业之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如今这条路,已经是越走越窄了。”[责任编辑:moninfu]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11:23&&
?& 10:52&&
?& 10:36&&
?& 10:12&&
?& 10:03&&
?& 09:59&&
 当前位置:&&&&&&&&&
高考体育加分:加分“猫腻”缘何屡禁不止?
  人民网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监管不力 谁在失职
  如果一味埋怨主管部门对体育加分“猫腻”不作为,似乎有些冤枉他们。事实上,各省市在曝出高考体育加分作弊丑闻后,都采取措施加以整顿。湖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彬介绍,湖南2006年发生“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后,曾收回地市一级体育部门发放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权力。此后,湖南各地市体育局一把手与省体育局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
  2009年,北京、重庆、广东、青海等7地在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上大动“手术”,或是直接减少加分项目,或是缩减加分幅度。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也没有坐视不管,于2009年底启用了带有防伪措施的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意在提高审批门槛,将加分造假“拒之门外”。
  应该说,相关部门对加分造假行为的整治措施不可谓不多,但为何“猫腻”却屡禁不止?问题出在思路上。相关部门偏重于“灭火”,哪里出事就去哪里整顿,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整治高考体育加分作弊,关键不在于事后“亡羊补牢”,而是要从整个流程上进行监管。从体育赛事的监控,到比赛成绩的确认,到等级证书的审批,再到复审测试的监督,主管部门应把力量花在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上,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钻空子行为变成现实再去处罚。
  面对负面压力,主管部门似乎也有苦衷。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人士曾表示,高考加分真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自己的事。这项政策的执行涉及各级体育部门、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学校等,相互制约机制有时很难实现。
  集体作弊 谁在作祟
  这些年来,呼吁废除高考体育加分的声音四起。但体育加分在风雨飘摇中岿然不动,而作弊现象则升级至“集体狂欢”的态势。
  当少数人的丑行变成公开的秘密,高考体育加分作弊已经演变为“谁在背后撑腰”的问题。刚刚曝光的厦门马拉松赛作弊事件,山东省东方中学8人“组团假跑”。而在有些地区,高考体育加分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从办证、报批到审核,一条龙服务。显然,一张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系网,正在为体育加分作弊“保驾护航”。从表层看,有些人是为保证本地区高考升学率而“放水”,实际则是不正当利益在作祟。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李天凤认为,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当有关系找过来,相关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做个顺水人情,只要没有东窗事发,就是皆大欢喜。
  存在制度设计漏洞的体育加分政策,正在成为某些人进行不公平竞争的棋子,由此衍生的信任危机将导致高考公正性下降。更可怕的是,这种日渐走偏的价值取向,正在集体造假中直接传递给下一代,侵蚀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与公平。(记者 郑轶 胡洪江 钱伟 颜珂)&
580) {this.width=580;this.height=Math.round(this.height*580/this.width);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border=0 OLDSRC="http://p./images/11/_12_ua3i.jpg">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高考加分猫腻 特长还是特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湖南一健美操培训班超九成学生获加分,广东某中学体育加分近半作假,北京近两成高考学生享受加分……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加分乱象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拦路虎”。目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可分为照顾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两大类。照顾性加分包括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等;鼓励性加分,是指特长突出或作出卓越贡献的考生,如体育特长生等。“照顾性加分是社会救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题中之意,应该坚持下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对于鼓励性加分,应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效果加以调整、规范;有的加分项目标准
辽宁本溪高级中学87名体优生加分涉嫌造假,目前辽宁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此次加分“诚信门”事件,虽然相关复测已经启动,但地点不公开、范围不公开,令公众疑虑重重。“假加分”“蹭加分”“买加分”……近年来,体育加分乱象频出,极易成教育腐败重灾区。学霸多是体优生加分藏几多黑幕经查阅,今年辽宁有体优生1072人,其中,本溪市高级中学一所中学就有87人,被称为体育加分“神校”。鞍山市第一中学、辽河油田高级中学等学校也有超过40名高考体优生获得加分。“我是文科生,637分,排全省77名,如果裸分排名能排在30多名。”一名考生说。家长发现,很多高分考生产生在本溪、鞍山等城市,相当部分是获得了体优生加分。“据说本溪高中奥甲班(实验班)有半数学生获得体育加分,这明显不寻常且严重侵犯了省内其他优秀的高分考生权益。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必须坚守公平底线。”有家长气愤地说。部分家长反映,公布的二级运动员材料漏洞百出,标注为男生的考生竟然参加女子乒乓球单打。“严肃的体育加分为何出现这种低级差错?”一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透露,体育赛事水分大,很多没有经过严格核定,如有的球队替补队员都没上过场,但也能跟着球队蹭到加分。有的地方私下叫卖体育加分,有的家长直接出钱办赛事给孩子“买”冠军。体优生“体育不优”考前突击考后即丢相比于加分猫腻,体育加分政策的作用更令人担忧:考前突击过关,考后丢在一边,很多体优生体育素质不高,甚至比不上普通学生。“为了取得比赛好名次、能加上分,我上高中时每天跑5公里拉体力,一口气100个俯卧撑不成问题。”河北一个健美操特长生坦言,虽然评上了国家二级运动员,但进了大学再也没练过,现在跑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体质大不如前。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加分的初衷,一是鼓励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二是选拔优秀体育人才;但从实践看,只有少数考生冲着加分去锻炼,一些省份认定的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不高,很难进入专业运动队发展。体优生“体育不优”,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出了问题。北京某高校体育美育部主任宋老师说,高校对体育加分考生缺乏强制性规定,学生加分进入大学后是否加入专业队继续训练全凭自觉。“此外,不少考生通过造假获得加分,没有真本领,又怎么敢加入专业队呢?!”教育部近日发文重申全面实施加分新政策湖南一健美操培训班超九成学生获加分,广东某中学体育加分近半作假,北京近两成高考学生享受加分……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加分乱象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拦”。目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可分为照顾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两大类。照顾性加分包括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等;鼓励性加分,是指特长突出或作出卓越贡献的考生,如体育特长生等。“照顾性加分是社会救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题中之意,应该坚持下去。”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对于鼓励性加分,应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效果加以调整、规范;有的加分项目标准不清晰、程序不规范,应逐步取消。教育部近日在网站发文,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并重申于今年全面实施的高考加分新政策。“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加分资格的考生由5万人减至3万人,减少40%。”一些业内人士建议,为鼓励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育加试,最终把体育纳入高考,实现体育锻炼从“少数人”到“多数人”,最终到“所有人”。调查>>>体育加分名额也“分配”足球四万游泳七八万?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87名体优加分生是否名副其实,有关部门还没有定论。本溪高级中学几乎包揽了近几年辽宁省的文理科第一名,一本通过率也超过95%。在这所学霸云集的高中,2014级学生中的前100名被分成两个奥甲班,101到240名分成了两个奥乙班,其他班级被称为A班。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个奥甲班有40人,拥有体育加分的有22人。本溪高中的一名没有获得加分的学生通过对记者说,“班主任问家长谁要报名办证,我妈报名了,但是没把名额给我。办证方面,足球便宜,4万多,游泳贵,7到8万,给负责裁判和比赛程序的人。”这名学生说,虽然很多人加了分,但没加上的更多。学校会优先考虑为两个奥甲班的学生加分,因为他们更有希望冲击清华、北大。另外,就要看家长和班主任、校领导的关系了。“我知道有的同学为了获得办证资格,给上面送过钱。”另外一名本溪高中学生对记者说,从高一开始到高二下学期,体育老师会得到每次有机会办理二级证的比赛消息,他们将这些消息汇报给校领导。校领导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和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分配这些办证资格。本溪高中学生的说法得到了其他学校家长的认证,一位来自盘锦市辽油一高的学生说,“他们也不避讳,5万一个,学校帮联系,家里掏钱,统一办。那些加分的同学自己说的,比赛时会消失几天。集体项目可以沾主力队员的光,当个板凳球员,比赛结束时穿上队服来个大合影。给教练报酬,到时候上报就把他们当主力队员。”每年4月,辽宁省招生办会组织申请加分的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但有的学生反映一些测试形同虚设。本溪高中有学生说,奥甲班学生花完钱就要开始训练了,提前几个月开始学,但水平远远不够;他们也就是做做样子,考试时裁判帮忙就过了。另外,据沈阳一些体优生反映,体优生复试标准不高,比如有的排球扣球项,只要跳起来碰到球就算过关;羽毛球,只测试发球和扣球两项;另外在足篮排测试的临时比赛的小项中,就是靠裁判主观打分。专家声音>>>加分“异化” 政策模糊难遏腐败6月30日辽宁本溪三所高中体优生加分引发质疑,教育部发文再度重申高考“加分”新政,并首次向社会公开政策“瘦身”效果,规范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有教育专家表示,仅靠政策瘦身,仍难以遏制其中的腐败。“按照现行制度,各地的各类高考加分均由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几乎所有加分政策都存在模糊空间,容易滋生腐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缺乏专业规则、客观标准,运作过程由行政部门主导已成为高考加分屡遭质疑的“原罪”。“高校录取只能通过总分调档,文化课分数与体育特长分数简单相加,无异于让你把1头牛、3头猪和5只羊相加,完全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素质。”储朝晖说。在专家看来,高考评价模式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高考加分的“五花八门”甚至“异化”。本组文图均据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42198
播放数:86526
播放数:132668
播放数:47332
48小时点击排行您当前的位置: >
高考体育特长生考什么?
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0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
高考类热点资讯“高考加分项目已成为近三四年来群众投诉、质疑的‘重灾区’,其中以无线电测向、航模等最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媒体近日报道,绍兴一中今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家长是地方权势人物,余下6名则是教师子女,该测试可带来20分高考加分。
高考加分由各省在教育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大体可分为身份类(如少数民族)及表彰奖励类(含思想政治、学科竞赛、体育比赛三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严格的定量标准,易受人为操纵,导致一些加分项目中出现少数“投机考生”和一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了,“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的报道引发了各界关注。据了解,航模加分测试可带来20分的高考加分,而据去年高考成绩统计,浙江省考生成绩每增加一分就可以超过200多名竞争者,如果总成绩加上20分的话,便可超越“千军万马”。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上之前曾传出某地有官员子女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新闻,高考在节骨眼上又一次成为众人焦点。关于高考加分制度的争议由来已久,如更改民族成分,冒牌的三好学生,虚假二级运动员……各地高考加分造假事件屡屡被曝光,于是人们开始质疑,是否还应该保留高考加分制度?应该怎样从制度上保证高考的公平和公正?
“我觉得高考加分,不是简单地取消或保留的问题。就说体育特长加分吧,如果有严格的监督,是完全必要的。很多体育生从小开始训练,付出了很多努力,加分是对他们付出努力的肯定。至于航模等速成项目,就不该享受加分的待遇,只能看做是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网友“一叶扁舟”认为。
“高考加分害苦了家长,子女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父辈权利和金钱的比拼。有些家长在加分项目上弄虚作假,或者走后门,希望给子女增加加分项。”市区家长张某说,他的孩子在读小学二年级,但是学校里的很多奖项也被“潜规则”了。教师子女、领导子女成了校园里的特权阶层,经常被推荐参加各种比赛,拿到各类奖项。因此,高考加分制度中出现这样的猫腻,并不奇怪。
其实,高考加分由来已久,目的是为了选拔各种优秀生、特长生。在浙江,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就可细分为34个大类、约187个小项。也有读者向记者表示,在目前潜规则盛行的社会道德水平下,要杜绝高考加分中的腐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从源头上去根治,即完全取消高考加分。如浙江省2008年取消了优秀毕业生高考加分政策,原因便在于很多“优秀毕业生”都是领导干部的子女,其比例已严重偏离了合理的范围。
网友“卢鱼”说:“拿奥数来说吧,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因为可以高考加分。其他一些项目也是如此,高考就像一根指挥棒,可以‘点石成金’。我是宁波人,身边就有朋友专门培训这类学生赚外快,收入非常高。据说他培训的科目,在高考录取时是可以加20分的。如果学生都带着这个目的去培养特长,那肯定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市区某初中范老师说,高考加分其实初衷是好的,但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功利化,因此是时侯进行变革了。比如,学生想成为农业专家,其实根本不需要航模方面的特长。所以,高考加分的项目不能普及,而应在专业院校及专业科目招生时适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高考的加分项目进行限制,规定其适用的专业范围。这样,考生和家长就不会盲目追求加分了。 本报记者 钱媛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特长生加分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