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之美,波兰女子举重选手单手举重几十斤,要不要这么厉害

都说黄种人的身体素质最差,为何中国举重这么厉害?
中国举重队是奥运会夺牌大户,举重黑人很少见,但号称力量最强的白种人不是应该统治这个项目吗?这一次举重世锦赛没怎么看,不知道成绩如何,对举重印象最深的就是奥运会,除了体重最大的那个级别,其余级别的都可以竞争金牌。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然而你还得找到有人愿意去练举重
这种根本没有职业化的项目,你看看中国一个奥运金牌背后有多少人的青春
进了梯队,努力训练,搞得自己一身伤
最后进不了国家队,每个月就拿着一点点微簙的工资,除了举重没本事没学历
就算拿了奥运金牌,新闻里那些前奥运冠军卖奖牌治病的消息也不少了
这就是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
做不到职业化的体育项目,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是派“业余”选手参赛
那些选手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参加举重比赛属于他们的“副业”
玩的好的宁愿去参加大力士巡回赛,曝光率和奖金更高
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青春去换一块所谓“奥运金牌”
国家也没有必要在这些项目上做大投入,花钱养一百个梯队,最后养出几个奥运冠军
所以你看到中国在举重,体操这些项目上的优势
那都是用很多年轻人的青春和健康换出来的
引用17楼 @ 发表的:
哈哈
1、举重是不比别的运动受伤多,你为什么不说举重比别的运动看得人少,赚钱少呢?
2、好一个上升机会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奥运冠军都会出现要依靠地铁卖艺,卖金牌为生的情况,一个省100个练举重的年青人,有几个得到了你口中的“上升机会和生活保障”?去工厂打工在你口中就变成了顶着资本家超强劳动压榨拿着血汗工资了,就变得不人性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在省队练了十年举重,最后还是得拖着劳损的关节去工厂打工?那我告诉你,年青的时候努力学习,然后考进稍微好些的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以后工作赚钱,不比去体校好多了。
3、大力士巡回赛就是一个show,参加的大力士和我之前提到的一样——业余选手,以此为乐。【中国】的举重运动员呢?你能说出几个没得过冠军的中国举重运动员的名字?
4、那美国怎么没有用举国体制培养举重队出来?你到说说#举办世锦赛#和#中国的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是积极有益的#之间有啥联系吧
很简单:你为举国体制这种畸形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背书,无非是拿几万个年青人浪费青春堆积起来的奥运奖牌满足自己虚无的“自豪感”,用鲁迅的话说——吃人血馒头
1.举重受伤不比别的项目多否定的是所谓举重吞噬人健康的谣言。
2.地铁卖艺的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得的是世界大学生冠军。知道他是为什么如此落魄吗?因为偷窃犯罪被开除的出运动队,怪举国体制?奥运冠军至少可以卖金牌治病博得社会同情捐助,你知道农村得病没钱是怎么样的吗?熬,好不了就等死!
3.说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呀上什么体校啊。然而社会现实里这是个小概率事件,不需要说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农村多子女家庭无力负担学费了,看看工厂做工的工人是什么来源就明白了。无非就是又一句中国现代城市中产阶级的嘴里的肉糜罢了。
3.体制从未强迫人参加体校,请问你有想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农村家庭愿意送孩子去?你想过没有?
4.美国为什么没有举国体制呢?因为不需要,美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保障足够人们有时间精力金钱去玩副业玩业余。而中国不是 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不允许,必须要有举国体制保障。
一个人,对着真正压榨人吞噬人健康血汗的中特资视而不见。带着中产者的矫情和莫名奇妙的悲天悯人情绪,貌似为了运动员着想,实则在抹黑给了下层人民靠体育出头机会的体制。
请问谁在吃人血馒头呢?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4楼 @ 发表的: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反正大家都是打篮球,一个球一块场地,和NBA也没啥区别?
像举重这种很难市场化的项目,强的国家都是国家投入巨大,像中国俄罗斯伊朗等等,其他国家很难这样只管训练,其他都不用考虑。人种差异在训练条件的巨大差异下就显得不重要了。
最烦你这种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对举重印象最深的就是奥运会,除了体重最大的那个级别,其余级别的都可以竞争金牌。"举重项目男子8个级别,女子7个级别,我国强的是男子轻量级的四个级别和女子举重。女子举重个人认为实在是影响力较低,国际上没啥参与度,就先不提。男子轻量级我国出成绩主要还是占了身材小,选材广,举国体制的优势,像毛子伊朗那些国家就很难找到小个子练举重的。。。。&只看男子中大级别举重 这是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项目84公斤及以上四个级别的结果:1. 85公斤 冠军是波兰人,中国选手陆永没有成绩(不过要说一下陆永虽然失误了没有成绩,但其实实力很强,雅典奥运会冠军加世锦赛金牌)2. 94公斤 &没有中国选手入围3. 105公斤级 &没有中国选手入围4. 105公斤以上级别 &依然没有中国选手入围顺便提一下,08年奥运会中国在这四个大级别里除了我之前提到的84公斤级陆永拿金牌外依然是在剩下的三个大级别里没一位选手入围正赛,而今年的世锦赛不光这四个级别没啥成绩连77公斤级都只拿了个第七(不太关注举重,个人猜测可能是国家队出于交接期锻炼新人)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虽然女子举重和男子小级别举重实力很强,但在国际上参与国家更多的男子中量偏上级别的举重项目里我国可以说不光光是没啥优势,完全就没存在感,牛逼的都是东欧中亚的选手(人种上都属于白人) 甚至连棒子实力都比我们要强很多。最后还要说一下,举重这项目既没啥大钱可赚,观赏度也不算很高,训练还有一定风险,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参与度很低,运动员很少的项目(不要拿健身房举重和专门的举重项目相比),即使中国毛子伊朗东欧中亚这些拿牌大国也基本都是举国体制下的产物,拿一个冷门项目来比较不同国家种族的身体素质实在不妥,像西方国家估计就没几个练举重的运动员。。要比就比钱多参与广的项目,这些才是真正能吸引到更多顶级天赋运动员的项目。 好比不同行业都有人才,但无疑钱多的行业人才更聚集,平均水平更高。最后的最后,感觉说了一些举重项目的“坏话”,纯粹就事论事。 举重是个tough的项目,向那些坚持训练,努力不懈的举重运动员特别是中国国家队的运动员们致敬。
举重的话中亚那边的更牛逼一些吧
像举重这种很难市场化的项目,强的国家都是国家投入巨大,像中国俄罗斯伊朗等等,其他国家很难这样只管训练,其他都不用考虑。人种差异在训练条件的巨大差异下就显得不重要了。
力量举最强基本是白人 那些家伙是怪物 75KG级黄种人中最强应该是台湾的黄龙兴
举重技术含量高 健身房没多少人会
能参加举重世锦赛的运动员都有天赋更别说冠军 顶级选手之间差距不大 差的是一般人
短跑黄种人确实是劣势 只有苏炳添破10 其他两个并列10s
与黑人差距大 和白人差距稍小
但这只是顶尖选手 一般人连体测都不及格还比什么
马拉松韩国人李奉柱得过世界冠军
引用2楼 @ 发表的:
像举重这种很难市场化的项目,强的国家都是国家投入巨大,像中国俄罗斯伊朗等等,其他国家很难这样只管训练,其他都不用考虑。人种差异在训练条件的巨大差异下就显得不重要了。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引用4楼 @ 发表的: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反正大家都是打篮球,一个球一块场地,和NBA也没啥区别?
引用5楼 @ 发表的:
反正大家都是打篮球,一个球一块场地,和NBA也没啥区别?
还是有区别的 NBA训练运球是用两个球的
引用6楼 @ 发表的:
还是有区别的 NBA训练运球是用两个球的
你说哈登?
发自手机虎扑
平均素质和极端素质的区别。。。
中国就算出个梅西,世界杯未必能出线
引用4楼 @ 发表的: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然而你还得找到有人愿意去练举重
这种根本没有职业化的项目,你看看中国一个奥运金牌背后有多少人的青春
进了梯队,努力训练,搞得自己一身伤
最后进不了国家队,每个月就拿着一点点微簙的工资,除了举重没本事没学历
就算拿了奥运金牌,新闻里那些前奥运冠军卖奖牌治病的消息也不少了
这就是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
做不到职业化的体育项目,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是派“业余”选手参赛
那些选手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参加举重比赛属于他们的“副业”
玩的好的宁愿去参加大力士巡回赛,曝光率和奖金更高
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青春去换一块所谓“奥运金牌”
国家也没有必要在这些项目上做大投入,花钱养一百个梯队,最后养出几个奥运冠军
所以你看到中国在举重,体操这些项目上的优势
那都是用很多年轻人的青春和健康换出来的
引用4楼 @ 发表的: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我把我的健身卡给你…你能还大家一个冠军吗?
引用4楼 @ 发表的:
需要什么投入 练个举重也要不了多大地方 器械装备也简单
教练 场地 装备 营养,一个顶级选手背后有一个团队要养
因为腿短胳膊短。大重量级别的黄种人略差点。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9楼 @ 发表的:
然而你还得找到有人愿意去练举重
这种根本没有职业化的项目,你看看中国一个奥运金牌背后有多少人的青春
进了梯队,努力训练,搞得自己一身伤
最后进不了国家队,每个月就拿着一点点微簙的工资,除了举重没本事没学历
就算拿了奥运金牌,新闻里那些前奥运冠军卖奖牌治病的消息也不少了
这就是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
做不到职业化的体育项目,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是派“业余”选手参赛
那些选手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参加举重比赛属于他们的“副业”
玩的好的宁愿去参加大力士巡回赛,曝光率和奖金更高
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青春去换一块所谓“奥运金牌”
国家也没有必要在这些项目上做大投入,花钱养一百个梯队,最后养出几个奥运冠军
所以你看到中国在举重,体操这些项目上的优势
那都是用很多年轻人的青春和健康换出来的
没错,大多数举重、体操都是无数儿童从5,6岁就开始严格训练的,最后剩下的那些是真正的万里挑一了,相当的残酷。
黄种人的力量相对于白人黑人是差,但是这种需要极强技巧性的单人项目,就非常适合了,敏捷度、勤奋、毅力、以及对技巧的拿捏,我个人觉得,我们中国人是做的最好的。
越没有人性的郭嘉,举重练的越好。曹县的举重也厉害。
引用14楼 @ 发表的:越没有人性的郭嘉,举重练的越好。曹县的举重也厉害。
不懂请不要瞎说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9楼 @ 发表的:
然而你还得找到有人愿意去练举重
这种根本没有职业化的项目,你看看中国一个奥运金牌背后有多少人的青春
进了梯队,努力训练,搞得自己一身伤
最后进不了国家队,每个月就拿着一点点微簙的工资,除了举重没本事没学历
就算拿了奥运金牌,新闻里那些前奥运冠军卖奖牌治病的消息也不少了
这就是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
做不到职业化的体育项目,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是派“业余”选手参赛
那些选手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参加举重比赛属于他们的“副业”
玩的好的宁愿去参加大力士巡回赛,曝光率和奖金更高
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青春去换一块所谓“奥运金牌”
国家也没有必要在这些项目上做大投入,花钱养一百个梯队,最后养出几个奥运冠军
所以你看到中国在举重,体操这些项目上的优势
那都是用很多年轻人的青春和健康换出来的
1.举重并不比别的体育项目受伤多。
2.说举重工资低没学历的怎么怎么的,典型的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思维。举重运动员往往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不走举重这条路很大可能就只是茫茫沿海打工人潮中的一员。吃着工厂的烟灰顶着资本家超强度劳动压榨拿着血汗工资。举国体制不完美,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上升机会和基本的生活保障。要比前者人性千倍。以这点批评举国体制就好像再问工厂的打工妹为什么不去写字楼坐办公室当白领一样可笑。
3.不要拿大力士这种有一届每一届的项目和举重比了。每年举行的比赛还没举重的零头多,无论商业价值还是观众人数还不如举重。
4.今年的举重世锦赛举办地就是在美国休斯顿。而且同样,第一届女子举重锦标赛举办地也是在西方头号发达国家美国举办。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6楼 @ 发表的:
1.举重并不比别的体育项目受伤多。
2.说举重工资低没学历的怎么怎么的,典型的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思维。举重运动员往往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不走举重这条路很大可能就只是茫茫沿海打工人潮中的一员。吃着工厂的烟灰顶着资本家超强度劳动压榨拿着血汗工资。举国体制不完美,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上升机会和基本的生活保障。要比前者人性千倍。以这点批评举国体制就好像再问工厂的打工妹为什么不去写字楼坐办公室当白领一样可笑。
3.不要拿大力士这种有一届每一届的项目和举重比了。每年举行的比赛还没举重的零头多,无论商业价值还是观众人数还不如举重。
4.今年的举重世锦赛举办地就是在美国休斯顿。而且同样,第一届女子举重锦标赛举办地也是在西方头号发达国家美国举办。
哈哈
1、举重是不比别的运动受伤多,你为什么不说举重比别的运动看得人少,赚钱少呢?
2、好一个上升机会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奥运冠军都会出现要依靠地铁卖艺,卖金牌为生的情况,一个省100个练举重的年青人,有几个得到了你口中的“上升机会和生活保障”?去工厂打工在你口中就变成了顶着资本家超强劳动压榨拿着血汗工资了,就变得不人性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在省队练了十年举重,最后还是得拖着劳损的关节去工厂打工?那我告诉你,年青的时候努力学习,然后考进稍微好些的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以后工作赚钱,不比去体校好多了。
3、大力士巡回赛就是一个show,参加的大力士和我之前提到的一样——业余选手,以此为乐。【中国】的举重运动员呢?你能说出几个没得过冠军的中国举重运动员的名字?
4、那美国怎么没有用举国体制培养举重队出来?你到说说#举办世锦赛#和#中国的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是积极有益的#之间有啥联系吧
很简单:你为举国体制这种畸形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背书,无非是拿几万个年青人浪费青春堆积起来的奥运奖牌满足自己虚无的“自豪感”,用鲁迅的话说——吃人血馒头
引用17楼 @ 发表的:
哈哈
1、举重是不比别的运动受伤多,你为什么不说举重比别的运动看得人少,赚钱少呢?
2、好一个上升机会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奥运冠军都会出现要依靠地铁卖艺,卖金牌为生的情况,一个省100个练举重的年青人,有几个得到了你口中的“上升机会和生活保障”?去工厂打工在你口中就变成了顶着资本家超强劳动压榨拿着血汗工资了,就变得不人性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在省队练了十年举重,最后还是得拖着劳损的关节去工厂打工?那我告诉你,年青的时候努力学习,然后考进稍微好些的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以后工作赚钱,不比去体校好多了。
3、大力士巡回赛就是一个show,参加的大力士和我之前提到的一样——业余选手,以此为乐。【中国】的举重运动员呢?你能说出几个没得过冠军的中国举重运动员的名字?
4、那美国怎么没有用举国体制培养举重队出来?你到说说#举办世锦赛#和#中国的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是积极有益的#之间有啥联系吧
很简单:你为举国体制这种畸形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背书,无非是拿几万个年青人浪费青春堆积起来的奥运奖牌满足自己虚无的“自豪感”,用鲁迅的话说——吃人血馒头
1.举重受伤不比别的项目多否定的是所谓举重吞噬人健康的谣言。
2.地铁卖艺的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得的是世界大学生冠军。知道他是为什么如此落魄吗?因为偷窃犯罪被开除的出运动队,怪举国体制?奥运冠军至少可以卖金牌治病博得社会同情捐助,你知道农村得病没钱是怎么样的吗?熬,好不了就等死!
3.说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呀上什么体校啊。然而社会现实里这是个小概率事件,不需要说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农村多子女家庭无力负担学费了,看看工厂做工的工人是什么来源就明白了。无非就是又一句中国现代城市中产阶级的嘴里的肉糜罢了。
3.体制从未强迫人参加体校,请问你有想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农村家庭愿意送孩子去?你想过没有?
4.美国为什么没有举国体制呢?因为不需要,美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保障足够人们有时间精力金钱去玩副业玩业余。而中国不是 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不允许,必须要有举国体制保障。
一个人,对着真正压榨人吞噬人健康血汗的中特资视而不见。带着中产者的矫情和莫名奇妙的悲天悯人情绪,貌似为了运动员着想,实则在抹黑给了下层人民靠体育出头机会的体制。
请问谁在吃人血馒头呢?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5楼 @ 发表的:
不懂请不要瞎说
体育界常说:穷人的孩子练举重。这就说明了举重项目就只能以廉价或者说以无路可走的穷人孩子为载体。没听说谁家里有钱。送孩子练举重去了。
我也从没否认职业运动员的辛苦。但同样作为体育运动,在商业开发更好的项目里没见到几个出彩的中国人?
政绩体育从来是我国体育的特点。cba球员的流动,本应是纯职业的。结果牵扯到体育局领导的前途,就有了2010年夏天,韩硕从江苏队转会至八一队。作为交换条件,八一女篮的陈丽莎和张晓丽代表江苏征战2013年全运会。
中国女子网球的单飞就更不用说了。职业化的体育,就要有职业的做法。毕竟绝大部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很短。巅峰时期不赚够下半辈子的钱,难道去卖艺,去搓背?
再说说中国足球,大连万达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估计以后恒大也会一样。作为一时哄领道的工具吧。
七八十年代奥委会与我国正负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运动的走向。那时专注非奥项目。比如乒乓球,登山跳伞。
我个人认为运动的真谛是让人类生活更健康,更轻松。我们更多的运动应出现在自行车,登山,钓鱼,滑板,攀岩。但很遗憾,作为政绩的需要,这些非奥项目,没有资金,没有门路。高手们只能民间交流。
套用一句奥运会期间论坛的话:得了多少金牌关我x事。我打球的地方还是没有。
引用19楼 @ 发表的:
体育界常说:穷人的孩子练举重。这就说明了举重项目就只能以廉价或者说以无路可走的穷人孩子为载体。没听说谁家里有钱。送孩子练举重去了。
我也从没否认职业运动员的辛苦。但同样作为体育运动,在商业开发更好的项目里没见到几个出彩的中国人?
政绩体育从来是我国体育的特点。cba球员的流动,本应是纯职业的。结果牵扯到体育局领导的前途,就有了2010年夏天,韩硕从江苏队转会至八一队。作为交换条件,八一女篮的陈丽莎和张晓丽代表江苏征战2013年全运会。
中国女子网球的单飞就更不用说了。职业化的体育,就要有职业的做法。毕竟绝大部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很短。巅峰时期不赚够下半辈子的钱,难道去卖艺,去搓背?
再说说中国足球,大连万达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估计以后恒大也会一样。作为一时哄领道的工具吧。
七八十年代奥委会与我国正负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运动的走向。那时专注非奥项目。比如乒乓球,登山跳伞。
我个人认为运动的真谛是让人类生活更健康,更轻松。我们更多的运动应出现在自行车,登山,钓鱼,滑板,攀岩。但很遗憾,作为政绩的需要,这些非奥项目,没有资金,没有门路。高手们只能民间交流。
套用一句奥运会期间论坛的话:得了多少金牌关我x事。我打球的地方还是没有。
请直接解释你的话,这与人性何干?
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54人参加团购188.00元&358.00元
1080人参加团购549.00元&849.00元
543人参加团购239.00元&499.00元
356人参加团购399.00元&899.00元
476人参加团购419.00元&1499.00元
321人参加团购258.00元&569.00元
510人参加团购249.00元&780.00元
499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197人参加团购498.00元&1099.00元
440人参加团购88.00元&599.00元
696人参加团购318.00元&899.00元
225人参加团购348.00元&1299.00元  总有傻逼脑有屎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 更多
  如果经常关注力量举、举重,就会知道其实国外练力量的对于中国、俄罗斯举重是羡慕的,因为他们本身很喜欢举重,却无法获得如此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经费支持,但反过来中国的举重制度确实也害了很多出不了成绩的人,虽然中小级别的举重成绩一次又一次挑战了人类极限,却从来也不公开训练技术,并没有给举重这个项目带来什么提升。  说到底,有问题的是政策,而不是举重这个项目。    或许在多数人印象中,美国跟举重并不太沾边,美国上一次获得举重世界冠军还要追溯至43年前。但是你是否知道,在美国练习举重的人数上千万,包括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前国务卿赖斯在内的众多女性,更是将举重奉为最时尚的健身运动。美国举重比赛种类繁多,还有大量关于举重的信息性网站,举重的年龄从6岁到75岁不等。    本届伦敦奥运会,美国举重队只有三人获得参赛资格。分别是女子项目的霍利-曼戈尔德、萨拉-罗伯斯和男子项目的肯德里克-法里斯。照理,美国人对于运动如此狂热,看看那些打橄榄球的家伙就知道,美国绝对不会缺少大力士。那为什么举重人选这么少?图为美国女子举重运动员曼戈尔德。    上一位获得举重世界冠军的美国人,是1969年举重世锦赛超重量级冠军乔伊-杜博,杜博也是美国最后一个举重世界冠军。这之后美国举重队在世界大赛上销声匿迹,在奥运会上更是几乎被忽略,毕竟美国代表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霸占着金牌榜和奖牌榜的榜首,举重代表团在美国代表团里十分不起眼。图为女子举重队员曼戈尔德(图下方手拿相机拍照者)随美国代表团步入开幕式现场。    事实上美国并非是举重运动的沙漠,反而是这项运动的热土。在上世纪前半段,美国的竞技举重在世界上很有名气,他们是最早将举重列为正式项目的国家之一,当时与埃及、伊朗以及后来的苏联,都是竞技举重的强国。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美国获得了重量级和轻量级两个项目的冠军,次年,于美国费城举行第七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美国运动员获得6个级别的冠军。  举重是美国非常流行的健身运动,尤其是女子举重。美国是女子举重开展最早的几个国家之一,全美女子举重练习者多达数千万人,许多妇女都积极投身到这一项目之中。专门对女子举重爱好者开设的俱乐部也开始遍布全国城乡,其教练中有不少来自女子举重运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图为美国某举重俱乐部。  点击查看原图  自从2000年,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以来,美国女子选手的最好成绩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一块铜牌。但中美两国在举重金牌数量上的差距,恰恰与两国举重运动的普及程度相反——美国举重比赛繁多,有青少年组、成年组、公开组、老年组的比赛,去年美国举重协会甚至在考虑单独为老人和残疾人设立举重比赛。  “美国每个州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的举重比赛,可以这么说,从举重这个项目来讲,中国重视的是奥运会,美国重视的是全民健身。”代表中国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现在在美国从事举重相关教学的马建平表示。图为马建平在爱荷华州的一个举重研讨班示范。  在美国有很多举重比赛,仅在国家举重协会注册的会员就有几万人。可以说,美国人虽然没有近代的奥运举重金牌,但却有雄厚的举重文化。除了这些,美国还有大量关于举重的信息性网站,举重人群的年龄也从6岁小姑娘到75岁老爷爷。可以说这是一项真正的亲民运动,并不像很多国人对奥运竞技举重想象的那样残酷和没有人性。  正是美国非常好的举重群众基础,支撑了力量举重在美国的蓬勃发展。但人们不禁要问,既然美国有如此出色的举重基础和先天优势,为何在奥运会、世锦赛的举重赛场上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他们为什么不发展竞技举重呢?  马建平用他在美国多年的经历这样解释这个现象:“从2003年到2008年,我一直在美国国家队当教练。一开始,美国奥委会还会为国家队提供一点经费,但金融危机后,奥委会给举重队的经费又被压缩了,比如,原先还有一辆公务车让国家队教练用,后来也取消了,而实际上,在美国汽车和汽油都不算很贵。”   美国举重就像是越南的足球一样,是业余班子,很多队员就是在自己家的车库或者地下室练习举重,买一套杠铃就差不多了。条件好一点的,买卡去俱乐部的健身房训练,不过都没有专业的教练负责,通常健身教练不懂举重技术,只是帮队员练练身体素质。图为爱荷华州一所大学的学生, 在马建平的举重研讨班练习举重。  美国有个民间体育项目“休斯敦举重队”,就是由美国著名举重教练蒂姆-索兹于16年前在自家车库内创办。这个项目致力于在青少年间普及并推广举重运动。图为蒂姆-索兹教练与自己的队员们。  16年来,共有约700名青少年在其车库内接受了举重训练,从中走出了数十位青少年组的全美或世界冠军。  美国举重教练马建平表示,他和自己的队员根本都不熟悉,只是在参加比赛前机场集合的时候才会正式见面,见了面才第一次打招呼。这与中国的训练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教练比爹妈都熟悉队员。  在美国,没有所谓的集训,马建平做教练要做的就是在集合参加比赛之后的很短时间里,调教手下的队员。前前后后也就是10天左右的时间,因此你很难说他会教运动员什么。图为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名男子体验模拟举重项目。  “但美国人认可这种方式,他们反而不愿意教练什么都管,他们从小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马建平表示,“而且,美国国家队的队员也不是职业的,他们要上班、上学,必须请假才能去参加比赛。”  马建平认为湖南选手王明娟获得女子48公斤级举重冠军是“理所当然”。“中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美国人参加举重比赛是要自己交钱。区域性的比赛,自己交30美元,奥运会这种国家间的比赛,要交50美元。”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与过去的美国总统有很大不同,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与历届美国第一夫人风格迥异。她常穿着无袖套装,露出一双健美的臂膀,发达的肱二头肌在刚入主白宫时就造成了一阵轰动。 而谈到这一切的秘诀时,米歇尔归功于哑铃举重练习。图为第一夫人米歇尔。  无独有偶,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也是一个举重爱好者。她在参加美国著名主持人芭芭拉-哈里森的健康节目时,亮出了自己的举重绝活,让一旁的哈里森叹为观止。而赖斯也表示,举重练习让她保持健美的身材和曲线,这也能够让她在经常出席宴席场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完美身材。图为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人们很难想象,举重练习在美国人生活中,尤其是女性生活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举重被认为是最时尚的健身运动之一,该运动不仅不会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让女孩子变得过于强壮,抑制身高发育,反而对于女孩子的体型塑造有着很大帮助。  科学证明,女子举重对身体的好处远远不限于使肌肉得到锻炼。尤其对中年以上的妇女来说,每周3次每次半小时的举重运动可能是减缓身体中骨质流失的最有效途径,效果比慢跑、跳绳更好。举重能带给女子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得身躯更加健美,一项试验显示,凡能坚持长期参加举重训练的女性不会随年龄的增加而身体长出多余的脂肪。也许她们身体上肌肉的重量有所增加,但总体重却不会增加。  此外,举重也不会使女性如传说中的那样‘压低’身高或让身材变得粗壮,恰恰相反,女子举重爱好者大多在年过半百以后,都仍显得身躯挺拔、线条清楚。更有实践科学证明,举重可以矫正躯体上下肢肌肉的左右不平衡,使得走路姿态更优雅,行动更敏捷。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女子举重运动发展如此蓬勃。尽管美国不是奥运会举重场上的王者,但或许这种生活中的举重才更加符合运动的真谛。图为《举重2:女性》的首映式上,贝弗利-弗朗西斯表演把两个人举起,她被称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壮的女性。  北京时间8月8日是我国第4个全民健身日,人们谈到全民健身,多会想到游泳、羽毛球、慢跑这些项目,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把“举重”和“全民健身”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美国,举重恰恰就是全民健身的最好体现之一。  点击查看原图  采访举重世界锦标赛,记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英国、德国乃至西班牙等欧美体育强国的举重许多年来一直集体低迷?  美国最近一次夺得奥运会男子举重金牌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至今已过半个多世纪。美国女子选手曾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金,以后就与奥运奖牌无缘。英国只有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夺得过举重金牌,以后也是彻底绝缘。德国人最后一次拿到奥运奖牌是在1988年,由民主德国选手夺得。西班牙这个公认的体育强国甚至从来没夺得过奥运举重奖牌。  在本届世锦赛男女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一共135枚奖牌的争夺中,这些国家以及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竟然寸牌不得。  难道他们不喜欢金牌、尤其是奥运金牌?对此问题,前美国举重队主教练吉尔告诉记者,举重在美国是个非常普遍的健身手段,但没人能靠此谋生,因为决定美国体育走向的是市场,而决定市场的又是大众兴趣,而非奥运金牌。  他说:“举重是健身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我们国家健身房里很多人都会练举重,但不可能靠此谋生。大家练习举重是为了去从事篮球、橄榄球等赚钱多的体育项目。”在世锦赛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美国举重俱乐部老板说:“在美国,全国举重冠军每月最多挣1700美元,亚军每月也就拿700美元。从训练到比赛,国家又不给任何资金补贴,全靠自己这点钱怎么能养活一个职业选手?”  在职业体育发达的欧美国家,举重比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单调,缺乏观赏性,因此处于绝对业余状态。法国国家队选手贝尔纳丹就是一位业余选手。他对记者说:“我本来想去踢足球的,但我们那里踢球的人太多了,我根本没有机会入选职业队。于是我就来练举重,只用了3个月,我就成了全国冠军。我现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主修经济学。课余觉得身体不累,就去俱乐部练练举重,从器械到食品都没有保障。为了备战奥运会和世锦赛,我们也会集训一段时间。但我们的教练水平较差,训练方法不对,把我们练得全身是伤,来到赛场也发挥不出水平来。我很羡慕中国举重选手,他们训练和生活都有保障,一旦拿到奥运金牌,奖金很高。他们因此动力更足。不像我们,必须要去考虑将来该如何赚钱谋生。”  两年前在巴黎世锦赛赛场上,记者曾经碰到一位名叫史密斯的英国选手。她当时惊叹“中国选手强大得让她人绝望”,表示自己不能再练举重了,因为没有任何前途,会影响生计。这次她果然没有来弗罗茨瓦夫。
  你让公知情何以堪
  里约奥运,美国举重运动员还是有的,男子七十八公斤级以上。
  楼主说到了重点。  举重,是最基本的力量训练方式,任何一家健身房都会有杠铃。  美国的举重为什么在奥运会没法拿金牌,是因为没人专门去以拿金牌为目的而去练习举重。尤其是小体重级别的男女举重,没法竞争过亚洲人。  并不是举重不重要。
  举重“锻炼”和举重“比赛”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以锻炼腰部腿部和手部肌肉为目的算是一种健康的运动,但是现在的举重比赛确实比较不人道,至少是所有比赛项目里最不健康的之一
  好文  
  中国不能放松啊,要不就让美国追上了。
  楼主本文无意中说出了一个五毛不愿意提及的真相,人家举重选手都是业余的。民间爱好者。
  好文章。和公知们所说的反人类体操一样,美国早就实现社会化。体育运动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体育运动得以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这方面要继续努力和反思
  看看吧,哪个乱的地方不是美国狗弄出来的
  相对于游泳,举重更大众化。场地限制小。器械一根铁杆,两头挂铁饼,石头,水桶等都可。多人比试,逐步加重直至最后获胜。前提分重量级,有‘点麻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兰女子举重选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