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一个足球花了身上所有的钱一半还多10元,剩下的正好买一个75元的篮球,王老师原来有多少钱

前八一队主教练上尉军衔 曾多次受贺龙元帅接见_网易体育
前八一队主教练上尉军衔 曾多次受贺龙元帅接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迎来八十岁生日 [新民晚报/彭幼龙 摄]
前晚(12日)6时,淮海路上的光明村饭店,中国篮球裁判界的老前辈、昔日“天下第一哨”王长安老先生的八十寿宴,就在此举行。
前来祝寿的客人络绎不绝,上海市篮协主席姚颂平来了,西洋男篮主帅李秋平来了,CBA金哨马立军来了,甚至当初被贺龙元帅称为“快攻元帅”的队老领导余邦基也来了……这是一次上海乃至中国篮球界的盛会。
王长安是我国篮球裁判界的泰斗级人物,当年有“天下第一哨”的美誉。寿宴上,王老特意吹了两声哨子,来纪念这个难忘时刻,他动情地说:“60年的篮球生涯,其中50年的裁判工作,哨子陪了我一生啊。”
寿宴开始前,本报记者曾赶到王老家,和他畅谈了近两个小时。谈到为何与哨子结缘,老人戏言是因为自己“人太矮”,“我当初打球时才1.71米,比赛中经常是替补上场,总觉得这辈子是打不出来了,于是就慢慢转向了裁判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50年。”
王老说,他1951年参军,两年后成为八一青年女篮主教练,但裁判工作一直没放下,“根据实际需要,在教练和裁判之间来回转换。”王老当时是“海派吹法”,执法时手势和语言并用,由于他脚步灵活,手势清楚,举止潇洒,以至于许多观众称赞说,看王长安吹哨是一种艺术享受。
如今在王长安家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公正”二字,这是前北京篮球协会主席白金申赠给他的礼物。王老说,他一直以“公正严明”作为工作上的要求,不过有一次在北京执法一场比赛时,他却“不公正”了一回,因为那次他吹罚的对象,是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
“那大概是1955年左右,侯宝林已经是妇孺皆知的艺术大师了,我从没想到会在篮球场上遇到他。”王老回忆说,那一次是文艺界的一场篮球友谊赛,当时人家特意要求由他来担任裁判,“侯老其实不太会打篮球,但他替补上场那一刻,全场3000多名观众一齐起立欢呼,大家其实都是来给他捧场的啊。”
一次进攻中,侯宝林拿球后多走了一步,然后将球投入篮筐。“看到侯老走步在先,我下意识地吹响了哨,准备判他违例。”王老笑着说,他当时马上一转念头,这只是一场娱乐比赛而已,观众都是来看侯宝林大师的,不能扫了大家的兴,“于是我马上示意,两分算,比赛继续,结果大家都鼓掌为侯老喝彩。”
王老说,这是他在一生近4000场比赛中唯一“徇私”的一次判罚,“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当时我也算是侯大师的‘粉丝’吧。从规则上说,我算是不公正了一把,不过我想大家都会原谅我,呵呵。”
王长安(前排右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与周总理、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的合影。
其实在裁判业务上,王老一直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即使再难吹罚的比赛,他也要力求做到公正严明,“要按规则办事。”
上世纪60年代,一次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军人运动会在当时东德的莱比锡进行,中国代表团的王长安接到一个艰巨任务,执法苏联和保加利亚队的决赛。“那个年代,苏联老大哥的地位举足轻重,吹他们的比赛是很有压力的。”王老回忆说,“比赛中,苏联队的主教练一直在场边大声叫喊,这在当时的规则下是不允许的。我第一次警告了他,他没在意,于是我判了他一个技术犯规。”
王长安说,这名教练是前苏联功勋教练,在国际上威望很大,他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一个年轻的中国裁判吹罚技术犯规。“赛后这名教练找到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我还以为他是告我的状呢,没想到他是夸我敢于判罚,说我做得对,结果我还因此受到了代表团的嘉奖。”
由于在裁判业务上肯于钻研,王长安20岁出头就已经执法国际比赛,他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王长安也是在那年成为国际级裁判,他退休后也被国际篮联授予“终身荣誉国际级裁判”称号。
上世纪60年代,身为军人的王长安军衔为上尉,多次受到过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接见。“贺老总对我的勉励,让我终身受益。”王老说,他至今难忘第一次见到贺龙元帅的情景,“那次中国队和匈牙利队打比赛,中场休息时,作为主裁判的我被叫到了休息室。我一看,里面坐着的竟是贺老总,我心里顿时紧张得不得了,但他却一点架子也没有,笑着问我‘什么军衔’,‘什么时候入党’等问题,居然还问我‘你抽烟吗?’,我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就没了。”
王老说,贺龙元帅当时就勉励他,要做一名优秀的裁判员,还和他分析哪些球吹得很到位,哪几个球吹得有些犹豫等,“贺老总嘱咐我:做裁判一定要公正,这句话我从来没有忘记过。”
50多年裁判生涯中,王长安理论著述颇丰,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篮球裁判,可谓桃李满天下。这次八十大寿,国内裁判界的众多晚辈,包括CBA金哨马立军、吴敏华、郁斌等著名裁判,也特意赶来为王老祝寿。
1989年从上海体院退休之后,王长安依然离不开篮球,离不开哨子。2003年9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八一男篮队员重新聚会,在北京和八一女篮二队打了一场友谊赛,王老受邀担任主裁判,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场比赛。当时王老已经75岁,但据现场观战的原八一体工大队政委鲁挺形容说:“王老依然迈着舞蹈般的步子,一人吹完了全场比赛。”
如今,王老的生活重心依旧是篮球,姚明登陆NBA后,看火箭队的比赛成了他的日常保留节目。有转播的时候,王老就和老伴“抢”电视;没转播的时候,他就和儿子“抢”电脑,上网看火箭队的消息。
虽然已经80高龄,但王老仍不忘为中国篮球发挥余热。这几天,王老正忙着起草一份意见书,准备向中国男篮提些建议。“奥运会比赛和一般的CBA比赛不同,整场比赛只有40分钟,所以中国男篮一定要改掉慢热的毛病。另外,中国男篮毕竟是东道主,所以一定要利用这个优势,多适应一下奥运比赛场馆。”
出于职业裁判的敏感,王老去年还在见到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时,为备战奥运的中国男篮提出了一条切实建议:训练比赛改换篮球。“之前我注意到,CBA包括中国男篮用的都是美国‘斯伯丁’牌的篮球,而奥运会时要用日本的‘摩登’牌,所以现在中国男篮就要在训练比赛时换过来。”
根据王老的经验,美国的篮球比日本的篮球稍微重一点,“重量不同,手感也不一样,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奥运会是大事,所以备战时哪怕一些小细节,也要做到万无一失。”
王长安,1929年4月出生于上海,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担任第三炮兵学院体育教师、炮三师文化体育干事、华东军区女篮主教练等,1953年调任总政八一队青年女篮主教练,并任专业篮球裁判。
1956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称号,1979年被国际篮联正式授予国际级篮球裁判称号,退休后被授予终身荣誉国际级裁判。
1964年,任北京市篮球协会副主席,曾多次代表国家队、解放军队、公安系统前卫队出国参加新兴力量国家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大会、各国公安系统篮球比赛等,担任赛会裁判员。
1975年,恢复干部待遇,转业至上海体院任教,其间多次赴国外担任裁判和参加裁判研讨会。
1985年,被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荣誉奖章和新中国体育贡献奖章。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主办
总共十二期
总共十二期
总共十二期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催办单【深度报道】殷行街道北新村片区今年以来拆违十几处,居民无一抵触反弹 每次都是居委干部“打头阵”,因为片区党委书记吴美娟有心得吴氏“三字诀”:真情换理解《解放日报》2014年6月9日1版头版【人物档案】姓名:吴美娟出生年月:1956年12月职务:殷行街道北新村片区党委书记荣誉:2000年、2003年两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上海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吴美娟来了!”在杨浦区殷行北新村片区的8个居民区,这句话就像一句口令——让居委干部充满期待,觉得自己遇到的麻烦事八成有望解决了。吴美娟是北新村片党委书记,辖下8个居民区党总支,受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这里违法搭建,太难搞定了,是不是让拆违办来做?”有居委干部建议。吴美娟接口说:“只怕你以后的日子更麻烦。”想了想,放缓了语气,“做社会工作,要有耐心,尽量不要激化矛盾。”违法搭建一直是受居民投诉最高的城市管理顽症之一。在北新村片区,今年以来已经拆除了十几处违法搭建。每一处,都是由居民区书记、居委干部率先带头攻下“堡垒”,再请相关部门到场拆除,居民无一抵触或反弹。拆人房子还让人心服口服,他们怎么做到的?居委干部说,“我们有吴美娟传授的秘诀”。 第一招:“黏”字诀遇难事不退让,耐心耐心再耐心“老王,最近身体好吗?”今年初,在闸一居民区,书记谢寒勋在路上遇到居民老王,热情招呼。“我晓得侬要讲啥,又是铁皮屋?”谢寒勋还没说什么,老王就打断了他。老王口中的铁皮屋已经有些年头,十几年前为了解决老王的生活困难,经街道、派出所、居委会同意,他在小区里搭了这个临时建筑。铁皮屋七八平方米,背靠围墙,老王在里面经营了一个杂货铺,以此维生。大约4年前,家里生活慢慢好转,老王把杂货铺关了,将铁皮屋租给了一对修自行车的夫妇,后来又转手租给了外来人员。去年初,趁铁皮屋没租出去,谢寒勋看准时机开始做老王的工作:“老王,你看,这房子有安全隐患啊。”老王一句话:“谁敢动,我跟他拼命。”后来一年中,这类劝说,时而闲聊,时而玩笑,不下几百次,大家都听烦了。“那个破铁皮房子,啥时候拆啦?”“不拆。”“侬现在生活好了,留着这个铁皮屋也没意义了。”“我可以放放杂物。”“现在拆还能卖点废铁,再拖下去烂也烂掉了。”“等我房子装修好了再讲。”……闸一居民区是吴美娟最早从事社区工作的地方。在每周一次召开的片区例会上,谢寒勋讲起了那里拆违的进度。例会上,吴美娟问他:要不要她出面,一起帮忙做做工作。谢寒勋说,还想自己再试试。“不要急,这违建存在也有十几年了,不在乎多存在一天两天。再坚持一段时间可能就成了。”吴美娟说,“黏”,就是要遇难事不退让,要和风细雨、锲而不舍,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为何一定要坚持先说服居民再拆违,吴美娟有自己的看法。“房管、拆违办上门,容易变成了居民与执法部门对抗,现场可能引起冲突。另外,执法部门上门,看似把居委干部从矛盾对立中摘出来了,实际上并没有。一方面,居民认为就是你打的小报告,以后跟你对着干;另一方面,若强行拆除,今后这家有任何不满,都会找到居委会。”今年2月,架不住居委干部的劝说和社区民警的“敲边鼓”,老王终于同意把铁皮屋拆了。全体居委干部放弃休息天,在物业等协助下,他们借来了切割机,花了三天时间拆除了铁皮屋。在闸一居民区,他们靠长期“黏”着,解决了两处“历史遗留”建筑、一辆停了十几年的“僵尸车”。 第二招:“亲”字诀对居民亲,善用“亲情路线”解难题“用真情换得居民理解。”吴美娟将18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归结为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在“拆违”当中,她也要求大家这么干。闸殷路81弄党支部书记糜世建是吴美娟的老同事。小区里一户居民家里搭了违法建筑,也是劝了多时没有成效。一天,吴美娟得知这位居民的老母亲因脑梗生病住院,约了糜世建去看望。病床上,老人家特别感动。后来再劝,这户人家面子上抹不开,终于答应了拆违。靠这样一个契机,问题迎刃而解。吴美娟说,跟居民亲,关心照顾有困难的居民,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拆‘违建’,才去做做样子”。她又说,“我虽然脾气急,也会跟人吵,但居民需要帮助时,一点不含糊。”“亲”字诀,前提是对居民亲,诀窍是善用“亲情路线”解决问题。吴美娟觉得,“社区工作就是竭诚为居民服务”,“社区一家亲”,很多事情就能做成。吴美娟凭着一颗真心帮助了社区里好些人,帮他们找工作、化解家里矛盾。如今,她还赶着潮流用起了微信,朋友列表中有很多是她曾帮助过的人:“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烦恼,通过微信我都能及时了解到。”被吴美娟称作是“徐虎”式社区干部的谢寒勋,也经常在帮人,他有个小工具箱,居民上门要修下水道、水龙头,有求必应。小区治安不好,他半夜爬起来巡逻,还真就抓到了好几个小偷。所以,只要他们居委干部一出面劝说,邻居们也会在旁边帮衬:“给书记一点面子。”在社区里,“面子”是件顶顶要紧的事。很多人发生矛盾,也就为了“争口气”。那辆“僵尸车”停了十多年,起因也不过就是车辆被戳破轮胎,物业没来管,于是车主和物业就杠上了,几年过去车主都搬家了,车子还扔在那里。车越来越破,野猫都在里面筑起了窝。吴美娟通过车主的母亲,跟她攀起交情,让母亲劝说儿子将车子处理了。最后这事终于在“亲情路线”下妥善解决。“虽然‘违建’拆了,但我们和居民还是好朋友。”谢寒勋说。 第三招:“益”字诀为居民着想,做对居民有利的事违法建筑之所以难拆,就在于按正常流程“拆违”周期太长。一项关于城市顽症的调查显示,不少受访者都认为拆违程序不尽合理。当前违法建筑从被发现、被认定直至拆除,理论上要4个月,但通常要1年。有的案例如当事人不配合导致取证难,两三年都无法走完强拆程序。违法建筑已然从苗头发展成既成事实,不仅产生负面影响,违法搭建户实际损失也大。吴美娟觉得,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一露头就及时阻止,而且要让居民知道,这是为他着想。吴美娟传授的第三招是“益”,就是说,要做对居民有利的事。小区里有人破墙开门,刚一动工,居委会就接到消息,马上去劝阻。“这个门搭起来了,小区的绿化就要破坏了。而且人家来执法,肯定是要拆的,到时候你损失大了。”最后,这户人家停工了。“我们没有执法权,这事也应该归物业管,但为了小区整体利益,还是应该把好第一道防线。”因为吴美娟要求他们:“社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每个居民都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没有分内分外之分。”殷行路470弄居民区书记戴梅钧也是用这样的法子,拆掉了小区门面房旁空地上的乱搭建。470弄临街有一溜房子,中间有块十几平方米的绿地,有两户人家就联合搭了个车棚,已经存在十多年了。戴梅钧先找了其中一辆助动车的主人,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小伙子说,这个车棚是他过世的父亲留给他的“纪念物”。这话一出,戴梅钧也是一呆,只好说:“纪念父亲可以有别的方式,不如你说说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小伙子不理她,戴梅钧还是忙开了,终于帮他找到了一家小店铺,热心的店主夫妻同意小伙子把车停到店里,还愿意免费给他充电,解决了小伙子的后顾之忧,总算让小伙子同意放弃车棚。另一户人家是一对老夫妇,起先也不同意拆:“车子被偷怎么办?”他们让戴梅钧管好狗粪、管好跨门营业,“再来管我们车棚的事”。戴梅钧也不跟他们吵,又找了小区车棚负责人,在里面腾出一块空当,又协调车棚负责人和这户人家共同出钱装了摄像头,落实了停车问题。居委汇报了城管、拆违部门,顺利拆掉了车棚。为了拆这个车棚,一个多月里,戴梅钧几乎天天上门做工作。两户人家都住六楼,100多级楼梯,戴梅钧直嚷嚷“就当减肥了”。“现在碰到,大家都关系融洽。”戴梅钧说,“吴美娟的指导很有用,做成事,真的有成就感。” 【记者手记】“享受工作”的人
“我欢喜我的工作,最不欢喜,就是你们来采访报道了。”吴美娟这句开场白,差点没让我背过气去。心说,这老大姐真够直的。吴美娟的很多故事,都是“曲线救国”从她同事那里打听来的。听说,吴美娟当年选择到社区工作,是因为中年得子,想要就近照顾孩子,所以从企业考进了社区。没想到,家里也没怎么照顾到,最后还把公婆从外地接到了上海照顾孩子。让吴美娟感到欣慰的是,接送孩子的事她还是做到了,尽管经常是第一个送到,最后一个接走。吴美娟不会骑自行车,孩子小的时候,她踩着“黄鱼车”接送孩子,又踩着“黄鱼车”到各居民区转悠。因为工作忙,她每次匆匆忙忙回家,到自家楼下,总能看到丈夫和儿子一大一小两个脑袋,冲她喊:“吴美娟,夜饭吃啥?”孩子小时还在作文里写:我的妈妈是劳动模范,她很忙。在家里,她总是对我说:快快快!快吃饭,快做作业,快睡觉!尽管这份工作没达成她的初衷,但采访中,吴美娟不止一次说,她是想明白了才报考的,她真心喜欢跟人打交道,她享受这份工作。所以不管多麻烦,找到一条途径解决居民的问题,她就乐在其中。这种日子烦不烦?“烦啊,但是我烦了,居民就不烦了。”吴美娟说。她呆过的地方都成了“老先进”。高标准、严要求,迫着辖下的8个居民区书记,工作都要精益求精。然而能力的增长、环境的改善又都是实实在在的,又让这些居民区书记不得不服。我发现,居民区书记们大都直呼她名字 “吴美娟”。“虽然是上下级,但我们更像是朋友关系。”一名居民区书记跟我说。而且,我也发现,这些书记们多多少少受她影响,做起事来有“吴氏风格”——大事硬气讲规则、小事灵活讲智慧。“咱们这是专业工作,要有点职业风采。”虽说不喜欢接受采访,但讲起工作方法,吴美娟兴致还挺高。在社区工作,可谓巨细靡遗。若非真有这份热爱和享受,不能从这份“低报酬”的工作中发掘无限乐趣,很难坚持下去,更难做好这份工作。社区需要像吴美娟这样“享受工作”的人,也需要给这些人多些支撑,让他们更好发挥自己的胆识和智慧。(记者 张骏) 杨浦区民政局——大声说出你的宣言《解放日报》2014年6月23日15版
说出“爱的宣言”,是新人登记结婚时,颁证仪式的一个环节。民政部曾经推出过4个誓词版本。上海杨浦区民政局在此基础上,设计过中年版和老年版。然而,正如每对新人的爱情故事各不相同,“爱的宣言”自然也不会是“统一口径”。为此,杨浦区婚姻登记中心特别推出个性化颁证仪式,新人们在宣读官方版本的誓词之外,还可以自由发挥,说出想跟对方说的话。
作为个性化颁证仪式的预热,杨浦区民政局携手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市征集由情侣、准婚人群或夫妻共同原创的“爱的宣言”的活动,以此来传递美好的婚姻价值观正能量;倡导伴侣之间勇于表达爱、说出心声;鼓励全市新人在颁证仪式中,表达真情实感。此次“爱的宣言”活动,面向全市夫妻、新人和情侣,并首次通过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诠释“爱的宣言”背后的爱情故事,及年轻一代对婚姻的感悟和理解。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共征集到726条“爱的宣言”。5月20日当天,“爱的宣言”杨浦区结婚登记个性化颁证启动仪式暨征集大赛颁奖典礼,在杨浦区婚登中心举行。现场揭晓了最佳“爱的宣言”幸福大奖的三对获奖夫妻。
从“5·20”开始,杨浦区婚登中心将为新人举办“爱的宣言”个性化颁证仪式,给予新人充分的时间、空间,融入属于新人自己的 “爱的宣言”个性环节。新人可以设计爱的告白,给伴侣一个惊喜,也可以说出对婚后的憧憬或当天的感言,还可以在亲友见证下,宣读共同制定的“家规”……同时,将由专业的婚礼摄影摄像团队,为新人们免费拍摄,留下珍贵一刻。
“我们常说我们错过了好几年,但是错过不是过错,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感谢时光让我们成长,教会我们珍惜。我愿意在未来的几十年被你爱护,被你照顾,相依到老,直到我们满头白发,两眼昏花,我也愿意依偎在你身边,听你说爱我。 ”——某对领证夫妇的爱情宣言有了DIY“爱的宣言”,很多新人就可以把平时不好意思说,或者珍藏在心中对伴侣的话,勇敢表达出来了。新人间的互动明显增多,颁证场面充满了感人甜蜜的氛围。
“我们希望颁证仪式给新人留下神圣、重要的幸福记忆,而非仅仅是照本宣科,朗读千篇一律的法定誓词,我们希望能够真正让公众树立起重登记、轻婚宴的婚俗新风。 ”杨浦区婚登中心主任虞维婷表示。
除了个性化颁证仪式,杨浦区婚登中心的玫瑰颁证厅和沪语颁证特色服务仍在继续。 5月20日,杨浦区婚登中心又成为全市首批发放“爱情种子”的4个区县婚登中心之一,活动反响热烈。可以预见,幸福的元素将在婚登中心持续蔓延。 杨浦区14个开通官微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应对群众的诉求
网络问政:线上快应 线下即改《文汇报》2014年6月27日1版头版
不久前,网友“@开放大学老杨”发布图文微博并点名“@上海杨浦”:“殷行路310弄14号5楼楼道堆放成这样,发生火灾怎么办?”看到信息,杨浦区政府新闻办公室立即书面通报小区所在街道,同时把问题抄报区政府督查室。第二天上午,街道工作人员就上门清理了楼道,“@上海杨浦”也向网友反馈了整改情况。
互联网时代,政府随时会被点名;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成为公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新渠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杨浦区14个开通官微的政府部门和单位通过强化“线下服务”,更好地应对来自“线上群众”的问政。 网络抄报单支撑“线上快速反应”
前互联网时代,公众探讨公共议题、反映个体诉求要走官方渠道;当群众上线成了网民,有了“高音喇叭”,群众工作形势出现巨大变化,“不能以过去的流程和方式应对。”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寅表示,“网络问政”最大特点是快,“稍慢一步,舆情就快速扩散;再慢一步,就可能酿成网络公共事件,政府陷入被动。但线上快速反应挑战的是线下的行政能力。”
杨浦区设计了网络抄报单制度:为杜绝政府部门习惯性的延宕、推诿,杨浦区把舆情送往责任部门的同时抄送区政府督查室;督查室对区政府各部门负有考核职能,各部门回应网络问题的速度和成效,直接影响其年度考核--“强约束”保证了对网络反映问题的快速解决。
网友“@鸿飞雁”曾向“@上海杨浦”反映,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周边马路渣土车多,超车、闯红灯。“@上海杨浦”向杨浦交警发送抄报单,后者很快开展整治。“@鸿飞雁”收到处理结果后,又反映新江湾城几条马路机动车闯红灯现象严重,于是杨浦交警支队再度出警整治。从收到网民信息开展首轮整治用时一周,完成两轮整治共用20天。杨浦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已通过网络抄报单机制落实了26件网民诉求。 网络问政避免群众意见被“过滤”
2005年,杨浦区推出“一线工作法”,全区千余名机关干部每月前往300多个居民区,定点定时问计于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线工作法”延伸到了线上。陈寅坦言:“开放的互联网,有利于我们获得真实信息。”
政府部门听取市民意见,最常见的做法是召开座谈会。这种看似“兼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具有过滤性。“网络是没法过滤的,能听到更真实、更多元的声音,即便是一些偏激的声音,背后也有值得深究的信息。”陈寅坦言,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全面的线上问政,政府部门在观念上、操作上都显得生涩,还有很大的学习提升空间。
擅长信息化管理的新江湾城街道积累了一些经验。2011年,新江湾城开通了1201路社区穿梭巴士,正式运行之前,街道通过“@上海杨浦”发布了初步运行方案并征集意见。不少网友根据亲身经历作了回复。在“民意干预”下,巴士公司调整了运行线路;巴士运行一个月后,网友、居民又纷纷反映巴士与地铁衔接不畅,线路又做了第二次调整。
“目前政府上网征集信息,还局限在安全性高、操作性强、应对弹性比较大的问题。随着政府意识的提高、方法的成熟,我们将触碰和探讨更多公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棘手问题。”杨浦区区委宣传部长、区互联网属地化管理及政务微博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高德彪说。 学会把“官话”翻译成“网言网语”
政立路第二居委会书记陈宝银到新江湾佳苑的业主家办事,常会遇到这样的开场白:“原来你就是‘小荷尖尖'呀!”“小荷尖尖”是陈宝银在新江湾佳苑业主论坛上的网名。
很多街镇政府都寄望于用社区论坛凝聚小区业主,但“官办民用”的论坛经常遭遇“官说官话、民说民话、自说自话”的尴尬,“商办民用”的论坛倒是热闹,却面临“居民热议,官方不知,问题无解”的困境。新江湾城希望把论坛变为“官民公用”,改变现有社区管理格局。
“语言体系”是“官民公用”的瓶颈。平常我们向居民发布通知,习惯用书面语言;论坛里却要用‘网言网语';以前跟年轻人交流,居委会干部不自觉地摆出长辈姿态,可是到了网上这一套可不行,因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过去只会打字的陈宝银不光学习上网技能,还得试着“翻译”自己的语言。
业主们每天都在论坛上讨论、猜测小区管理的各类问题,却很少到居委会了解、核实。“在网上,不能等着居民上门,而是要主动告知小区事务,及时反馈业主的问题——今天被点名,最晚明天就要答复。”居委会干部们慢慢摸到了和论坛业主互动的节奏,“以前总觉得有了结果再告知居民,但在网络上这会被认为‘不作为’。现在,我们学会了让大家知道每一步的进展,即便最终没能解决,也要告知原因——反而能获得信任。”新江湾城街道的尝试已经逐步被杨浦区多个街镇引进。杨浦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仅要鼓励社区运用网络论坛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还要尝试多种手段使社区论坛、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之间能有效结合。(记者 钱蓓)  孩子暑假去哪里?多方合作解难题
公益暑托班:开门办学路渐宽
《文汇报》2014年6月30日6版
今年暑假,家住营口路的任英女士,再也不用为儿子“暑托”犯愁。周一到五角场镇文化中心延吉分中心玩“车床”,周二上午在邻近的香格丽苑居委会玩纸艺,周三、周四和周五,去杨浦小学参加趣味体育、同济中学学打篮球……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让任女士十分放心。
公益暑托班“一位难求”,是近年来沪上不少家庭遭遇的现实问题。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团委、妇联、街镇、民办非营利机构等多方参与,公益暑托班扩容,使得更多家庭受益。 资源增量多方盘整
据了解,年初本市就将“建设2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列为市政府十件28项实事之一。从今年7月7日起,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妇联等单位,将在全市17个区县开设221个爱心暑托班,面向全市小学生开放,覆盖全市大部分街镇社区。一些区县团委和妇联、街道、文化中心等单位,也推出各类“暑托班”,使得今年全市公益“暑托班”总量大幅扩容。
过去暑托班大多开在社区,而社区要兼顾老年居民的活动需求,导致“暑托班”场地捉襟见肘。如向附近学校借场地,学校往往又以“担心暑期补课被查”为由而拒绝。今年,各部门联合开设的暑托班,则盘整了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学校等多种资源。
师资方面,爱心暑托班通过有关高校、中小学进行招募选拔,每个暑托班都配备1名教师辅导员、5至8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课程也有突破:如杨浦区体育局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推出暑期百名青少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活动,为社区“暑托班”提供高标准的健身课程。今年徐汇区的暑托班也一改往年“各自为政”模式,8个街道的“暑托班”部分课程由区统一配送,文化局配送街舞课,体育局送来健身操,教育局开设模型制作、陶艺等,还派老师“上门服务”。 鼓励“第三方”接盘
要彻底解决社区公益“暑托班”一位难求问题,徐汇区文明办未成年人科副科长徐烨认为需要整合社会力量。以徐汇为例,该区的“暑托班”均为政府与公益社会组织合作。通过招募,从区内2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中遴选合作者。承办五角场镇部分“暑托班”任务的五角场镇体育俱乐部,也是一家民办非营利的“第三方机构”。政府向“第三方”购买“暑托班”服务的模式,有助于暑托班的持续和普及。业内专家认为,要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办法,鼓励更多民办非营利机构“接盘”公益性教育服务。(记者 李爱铭 彭薇) 科技金融“开方” 小微企业“进补” 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研发大数据平台,助力商业银行大胆向科技型企业放贷《文汇报》2014年6月22日1版
科技型小微企业,最具活力、敢冒险,却也往往在最需要资金投入的时候由于拿不到融资而夭折。
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开出了“新方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一个财务信用评价系统,银行依据来自这个平台的数据库信息对企业的成长性作出判断,继而在线下投放贷款。
眼下,这项聚焦科技金融的试点正在杨浦区推开,约4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开始在数据库平台上“蹦?”。 小微企业信用融资,不再可望不可即
携高科技项目“出生”的科技型企业,一开始总是“弱不禁风”:企业还处于种子期,银行往往碍于风险不敢贸然出手;而风投机构由于搭不准这类企业的命脉,也没进场。
“有些扶持政策看上去照拂到了这类企业,现实中往往走不通。”上海金融学院院长王洪卫以一条常见的扶持政策举例。为了帮扶科技型企业,各地都出台了类似规定:商业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一旦损失额度超过3%后,政府将予以一定的风险补偿。但多数银行对无抵押信用贷款积极性不高——损失超过3%才能获得一定补偿,有多少银行愿意为此冒险?!
作为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由上海金融学院联合政府部门、银行机构等单位成立的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推出了一套完整的造血机制。其中首要一点是,研究院引进国际专家团队,建立了一套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财务信用系统。在这个数据库平台上,以往由各个政府主管部门分头割据的信息,被重新整合到了一起。
据介绍,科技型企业登录平台系统后,平台将从工商、税务、社保部门调取企业的注册登记、人才技术、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等信息,包括每月的水电煤是否正常交付,也能逐一显示,这些财务数据都将通过模拟演算后折成资信评价反馈给银行,由此构成企业的财务信用。银行将依据数据库平台信息,确定贷款额度。
眼下,杨浦区约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顺利登录平台。 研发“预警系统”,为银行放贷减压
在推出财务信用系统的同时,研究院还专门为银行研制了一颗“定心丸”: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贷后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会及时给提供信用贷款的银行发出预警。
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君说,研究院研发的两大数据库平台目前已在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上线,还在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以及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等银行试行。
在国内,交行苏州分行试点科技金融较早。服务苏州园区的高新企业,交行苏州分行在“线上申请,线下放款”领域有诸多建树,有开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苏州模式”的美名。
据悉,在最先引入这套平台系统的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纳入其放贷范围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已达1000多家。
之所以如此看重来自银行方面的反馈,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石薇坦言,这和“国情”有关。
在美国,扶持科技型企业的骨干是风投机构,融资渠道成熟,且相对多元。而在国内,风投机构相对“功利”,大多以股权介入的方式扶持科技型企业,在这些企业还未成长到一定规模时,风投往往兴趣寥寥。甚至,很多时候连以扶持种子企业为名的“天使基金”出于风险考虑,也显得保守。“对国内的科技型企业来说,创立初期的融资主要还得靠商业银行。”石薇说。也正因此,研发一套可靠的数据库系统,让银行“信得过、用得着”,这一点对帮扶科技型企业至关重要。 投行式研究院,服务第一研究第二
“研究院的真正目标是,走在‘天使基金’前,真正帮扶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种子企业。”陈文君说得很实在,和传统研究院主要精力搞理论研究不同,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聚焦协同创新,“更像是亲力亲为的投行”——它能联手上海科创中心和各大创业园区对接,开发有潜力的项目,也能整合平台上的各种政府、银行等资源,帮扶中小型企业融资,甚至还能帮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转化。“协同服务第一,理论研究第二。”王洪卫说,随着研发的数据库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登录平台,三五年后,无论是研究院还是政府机构、银行,都将从日积月累的“大数据”中尝到甜头。对研究院来说,有了协同服务的实证基础,理论研究才能更接“地气”;于银行而言,如何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无担保信用贷款,心中将更有底气。(记者 樊丽萍)  
八旬图书馆将依手稿“重生”
《文汇报》2014年6月27日5版
今年底开工,旧上海市图书馆将被改造成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八旬图书馆将依手稿“重生”
“80岁”的旧上海市图书馆,静坐在杨浦区黑山路181号。
中国式塔楼坐东朝西,歇山重檐顶,黄色琉璃瓦,两侧的双层平顶楼房形成双翼,舒展而庄重。室内采用传统风格装修,大红立柱,藻井彩画,楼道以水磨石铺地。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的这座建筑,在经历了多年闲置之后,即将迎来重生。
记者日前从杨浦区文化局了解到,最快在今年年底,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扩建工程就将开工,改造成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修缮扩建将按照董大酉手稿“修旧如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提交审批。 民国“双子星”命运迥异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为了与租界相抗衡,连结闸北、南市等华界,制订了“大上海计划”,选址在今杨浦区五角场地区建设市中心区。董大酉是这一建筑群的主要设计者,上海人熟悉的江湾体育场也是其中之一。
旧上海市图书馆地处“大上海计划”的中心区域行政区,与数百米开外的旧上海博物馆相视而立,并称民国时期的“双子星”建筑。但如今,两座建筑的开发保护有着天壤之别:旧上海博物馆现为长海医院影像楼,旧上海图书馆则闲置多年。
旧上海市图书馆1935年建成。由于经费原因,仅完成一半就投入使用。后因战事纷扰,“大上海计划”被搁浅,图书馆也被挪作他用。抗战胜利后,这座建筑一直为同济中学所用。如今,旧上海市图书馆早已闭门谢客,从外形看,这座建筑饱经沧桑。 “另一半”有望“修旧如旧”
而今,80高龄的老建筑将迎来重生:杨浦区2012年决定对旧上海市图书馆实施修缮;今年,该项目被正式列为重大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扩建方案几易其稿,根据5月中旬出炉的最新方案,工程将依据董大酉当年的手稿“修旧如旧”,并在修缮的同时完成手稿中没能落地的另一半建筑,还原后端的“两翼”。目前新馆规划用地面积1.517万平方米,规划地上建筑面积控制在9730平方米。
新馆将按地市一级馆规模建设: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局部三层,预计建成后总藏书量65万册、数字资源100TB、报刊杂志1200种,供读者阅览座位650座,其他供读者学习、休闲座位共计1600余座。 修缮最难的是加固
旧上海市图书馆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保护建筑、杨浦区第一批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的修缮和复建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国家和上海的规定执行。
对于八旬高龄的老建筑,“修旧如旧”是很大的挑战。“在优秀历史建筑里,旧上海市图书馆的年代不是最久的,但它闲置的时间很长,建筑老化非常厉害。修缮最难的是加固,比如当时用的材料是竹片,现在要不改变原貌作加固,还要确保新馆能承担巨大客流,怎么选用材料是个难题。”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钱蓓) 
杨浦渔人码头有望年底迎客
《东方早报》2014年6月21日4版
经过七年的等候,杨浦区“渔人码头”一期有望在今年底全面建成。
该码头地处浦西最长的滨江岸线——杨浦滨江南段,南段区域也将是杨浦区接下来开发的重点地区。昨日,杨浦区长诸葛宇杰在“上海发布”与网友交流时透露上述信息。
此外,诸葛宇杰表示,备受关注的轨道交通18号线有望明年启动建设,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
对于交通压力倍增的五角场地区,杨浦区正在尝试疏通缓解,未来中环路将增加国定东路下匝道,并在区内增设停车位。 将重点打造杨浦滨江南段
杨浦拥有15.5公里的滨江岸线,该区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
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要求,杨浦滨江按照“三段式”发展,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滨江的规划范围为秦皇岛路 黄浦江 定海桥 军工路 平凉路,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
诸葛宇杰表示,杨浦滨江的南段是下一步开发的重点地区,而备受瞩目的“渔人码头”项目就在这个区域内,一期有望在今年年底全面建成,二期已经基本建成,目前在做相关的招商工作。
“渔人码头”项目位于黄浦江两岸开发核心地带,紧邻北外滩区域,与陆家嘴金融区、北外滩邮轮、航运中心相衔接,占地面积250亩,浦江滨水岸线700米,是上海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重点项目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渔人码头”的一期工程,占地75亩,是“渔人码头”的核心项目,包括连接规划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的三层地下室、五星级宾馆以及渔码头博物馆等。其中,渔码头博物馆将着重展现上海由来,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至国际性大都市的四五百年历史重现。据了解,从设计的效果图上看,整个渔人码头仿佛一条腾空跃起的鱼,“鱼头”位置竖立的一根“鱼竿”就是设计中的五星级宾馆。 周家嘴路隧道即将开建
针对网友关心的18号线的建设问题,诸葛宇杰回应,轨道交通18号线将是一条贯穿杨浦南北的重要线路。目前规划方案已经公示了,将在杨浦设立8个站点。“如果比较顺利的话,有可能在明年就能正式启动。”
在杨浦区域内,轨道交通18号线可换乘8号线、10号线和12号线,将成为杨浦区重要的南北向客流通道,使杨浦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形成“丰”字形网络。
目前,18号线已完成专项规划公示。杨浦区正积极配合市相关单位进行方案深化和站点用地方案研究。预计2015年底前将完成前期手续办理,2016年开工,计划2020年前建成。
18号线已公示的规划线路走向起点为宝山区长江南路,终点为浦东新区航头,全长约36.13公里,途经宝山、杨浦和浦东,共设26座车站。其中杨浦段长约8公里,规划站点数8个,包括武川路站、复旦大学站、国权路站、抚顺路站、江浦路站、江浦公园站、平凉路站、杨树浦路站。
与此同时,诸葛宇杰还透露,杨浦区规划待建的隧道共有6条,包括周家嘴路隧道、江浦路隧道、隆昌路隧道、嫩江路隧道、殷行路隧道、闸殷路隧道。其中,周家嘴路隧道建设在即,该工程西起周家嘴路内江路口,沿周家嘴路入地后下穿军工路、复兴岛,在浦东沿东靖路向东至张杨路路口出地面,全长约4.6公里。
另外,江浦路隧道目前也在进行方案研究,争取与18号线同步建设。 五角场将建交通诱导系统
对于五角场商圈逢周末就道路拥堵的问题,诸葛宇杰表示,将着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缓解压力。
首先,杨浦区将规划建设五角场地下空间行人诱导系统,与停车、行车诱导系统相互补充,形成综合交通诱导系统。并积极与市交通委沟通,对核心区域的社会车辆、非机动车、人行交通等公共交通进行系统规划,优化提升,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
其次,尽可能增设停车位,提升现有车位的使用效率。
另外,为分流交通压力,杨浦区相关部门正在规划建设对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计划今年年底初步具备开工条件。区政府规划将一些与宝山区相邻的断头路辟通,提高区域通畅度和可达性。同时,杨浦将依法加大对违章停车、黑车等的打击力度。渔人码头以“海洋文化”和“渔文化”为主题,集海洋文化博览、世界海鲜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其建成后将成为市民、游客积极参与的“全天候”、“不夜城”式国际滨水公共活动中心。(记者 陈伊萍) 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简化办事流程 真心服务群众 小小钢印打通方便群众“最后一公里”
《青年报》2014年6月23日11版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真正让群众从活动中得益?
基层窗口单位虽没有制定政策的权限,但怎么更好地做政策制定者的“眼睛”和“耳朵”,成为决策者和群众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桥梁? 一张证跑两次群众“不乐意”3月初,在区就业促进中心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次部门意见征询会上,市民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抱怨直接被摆上了台面《就业失业登记证》,即原来的《劳动手册》,是记录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等的合法凭证。 根据市人社局文件规定的相关管理流程及本区运作的实际情况,简单而言,本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需经过两道手续:办事人首先需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请,审核通过颁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第二个步骤,市民则需前往区就促中心复核,加盖区人社局钢印才算完毕。据区就促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孟轶介绍,杨浦在位于江浦路的区就促中心及鞍山、敦化、五角场3个分中心分别设有钢印,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基本都能做到当日办结。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市民还是觉得,办这一件事情要到两个地方跑两次实在不方便。每年7、8月份学生毕业入职,是申领登记证的高峰时间,正值高温酷暑天,类似的抱怨窗口工作人员听得就更多了。 跨前一步让百姓好办事虽然作为具体业务的经办机构的确是按章办事,但面对居民简化流程的期盼,是不是能主动跨前一步?“对于群众有些合理的诉求,虽然可能一时无法解决,但也应该从百姓的角度多考虑,主动地来提高我们的公共服务水平。”孟轶说。经过仔细研读市人社局有关文件精神和学习调研兄弟区县经验,很快,一份《关于给各街镇配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专用章(钢印)的请示》被送往区人社局,与市就业促进中心的沟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5月份开始,为解决这个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12枚新刻制的“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失业登记证》专用章”(钢印),被送往全区12个街道(镇)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并落实专人保管,制定严格工作流程和管理规定,而就促中心的重点工作则更多转向幕后的管理和检查复核。对办事的老百姓来说,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就业失业登记证》在家门口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就可一次办结了。一站办结的新规实行一个多月,窗口反响良好,区就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两站式”到“一站式”,就是要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不”。据统计,近两年杨浦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数量每年均超过13000本,按此推算,这12枚小小的钢印每年能省去的,至少是万余群众的一次奔波劳碌之苦。  别离四年 杨浦少年宫又归来 55年间经历三次拆建 新宫保留老雕塑传承几代人儿时记忆
《青年报》2014年6月12日3版
1959年, 杨浦区少年宫在青砖灰瓦间诞生了。作为上海年代最久远的区级少年宫之一,这座“宫殿”55年间三拆三建, 唯一不变的是它那温暖的臂弯,陪伴了一茬又一茬的孩子。2009年, 它因配合市政12号地铁站口路面建议,拆除重建。一群热爱艺术的孩子和老师开始了有些“颠沛”的4年。在刚刚过去的儿童节,孩子们终于可以重回少年宫,安静地在这里学习各类艺术、参加活动啦。三尊元老级雕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印记走过路过宁国路, 那里矗立起了一座“新宫殿”,路过的一位老先生瞅了一眼三座老雕塑,惊讶道:“少年宫又回来啦!”
守护着少年宫广场的这三座主题雕塑分别是“领巾飘扬”、“艺海遨游”和“梦想放飞”,见证着少年宫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2008年底接到搬迁通知时,宫内的部分老师曾提议,让这三位“元老”退休,但少年宫主任朱茹洁态度很鲜明,“一定要保留下来!”不为别的,因为这三尊雕塑代表了少年宫历代教师的情感传承, 承载着杨浦区少年宫的历史, 也承载着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在重建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它们。于是,三尊雕塑被迁往长阳路上的公共绿地,老师们会定期去那为它们“洗澡”并小心保护。现年55岁的后勤部工作人员陈之豪18岁就到少年宫工作, 迄今已满37年了。“为了把它们接回来,我们费了好多力气。一开始请来了100吨的吊车,受路面限制,怎么也吊不起雕塑。后来派出了200吨的大吊车才将它们接回来。”对于陈师傅而言,少年宫是他记忆深处的童年乐园。“ 小时候我一直来这里玩的, 这里有小红军道路、 有少儿电影。结婚生子后,我的女儿又在这里学钢琴。从18岁到55岁,一个青葱少年到中年人,我的大半生都在少年宫……”少年宫重建的过程中, 陈师傅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与施工队“斗智斗勇”,在环保用材的问题上没得商量。 新宫建成后,又经过了三四次空气检测,确保孩子们的健康。
为尽可能恢复原貌,少年宫希望能找到当年著名书画家王个簃于1 959年题写的“杨浦区少年宫”,但遍寻不着,最后一位老员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原来,当年王老题字时,将原本送到了档案馆,拓本留给了少年宫。经过一番周折,工作人员终于在档案馆找到了王老当年的题字。
失去了固定场所 茶艺与围棋课“拼”教室“这些年,杨浦区少年宫三次在原地重建,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配合市政建内环高架和杨浦大桥扩路,第二次是1989年,拆除小洋楼, 增建了一栋球形大楼,这次是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一次重建。”杨浦区少年宫党支部书记李瑾说。
2009年,少年宫的师生们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搬迁之路,分别迁往扬州中学、市光二村一所废弃的校舍和上音实验学校。茶艺老师程巍老师回忆,“那时我们没有专属的教室,一个教室要上好几门课,记得当时是和围棋课拼一个教室的。”从1 990年入宫,周莉莉已在杨浦区少年宫工作了整整25年。“ 我记得当时到少年宫工作没两年,就造了一栋新楼。当时杨浦大桥造桥,我们本来办公的一栋小洋房拆掉了,1992年在附近新建了一栋球形的楼。”时隔17年,到了2009年,当少年宫再次搬迁之际,周莉莉在三层楼的走廊上,驻足了很久。“以前搬迁顶多从一栋楼搬到另一栋楼,这次要整个重建,彻底搬离出去。”她一度很迷茫,没了合适的场地,群文活动到底该如何开展。“要知道,之前如幼儿园毕业典礼、儿童团入团、少先队入队仪式、 10岁生日、 小学毕业典礼、14岁生日等,搬迁后一下子失去了阵地。”“ 少年宫”不更名领巾墙边可办入队仪式“ 现在,全市其他区县很多‘少年宫’陆续改名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朱茹洁透露,目前本市仍沿用少年宫称呼的仅剩杨浦和长宁。“ 小时候, 到少年宫是很多孩子的梦想,我们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嘉年华,让孩子们彻底放松,不必有恐惧感,可以尽情地释放压力。所以经过多方面考虑,我们一直还沿袭了‘少年宫’这个称呼。”上周六,青年报记者踩点了新落成的少年宫。所有的一切,既现代又透着浓浓的历史感。这是一栋高六层的建筑,整个建筑面积达21113平方米, 拥有梦想剧场、民族工艺馆、民乐排练厅、西乐排练厅、茶艺馆、 合唱室等功能室59间。宫内活动丰富多彩,器乐、舞蹈、声乐、戏剧、书法、绘画、陶艺、纸艺、茶艺……走进教学大楼的大厅, 墙面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飘带;一根根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的“纸飞机”,寓意着来少年宫的孩子都能放飞梦想。转角处,一堵红领巾墙赫然出现,墙上100条红领巾旁镌刻着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榜样人物的名字。
“在新宫没落成前,只能借学校的临时场地举行全区性的入队仪式。
现在有了新的阵地,一年一度的入队仪式又可以举行了。领巾墙旁还可以开展领巾仪式教育,让红领巾知道杨浦的历史,知杨浦,爱杨浦。”杨浦区教育局团工委副书记陈始佳说。
那天,曾和他人“ 拼”教室的程巍老师也来了。她笑吟吟地领着青年报记者参观茶艺室——所有的茶具都是她和小伙伴一个个从市场上、网上淘来的。两大间教室里,架子上可见茶经的竹筒、漂亮的香炉、别致的茶洗,布置得非常雅致。 【花絮】
老师收到“我爱少年宫”明信片“宫龄”25年的周莉莉现在是集邮社团的负责老师。由她提议制成的新宫落成纪念邮册上, 第一扇门是宁国路526号,记载着她儿时到少年宫读书的回忆,长阳路1600号那扇门是她入宫工作第一天走的门。邮册上还有2009年和2014年的新建筑。
如今,在新宫的一楼,还设置了少年邮局, 有少年宫专门的邮戳,供孩子们邮寄明信片。5月30日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往邮局里投明信片。周莉莉打开邮局,收到的第一张明信片上, 一名孩子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我爱少年宫!”,那一刻,她百感交集。搬迁日子里小朋友坚持来学习家住杨浦的王为明说,女儿王至琛是少年宫资深的学员。“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快升高二,在这里待了五六年。当时进来的时候是最小的,现在可能是年龄最大的学生。”少年宫搬迁的日子里,王爸爸每次都要驱车一个半小时送孩子学习。“虽然这几年的教学环境不好,但少年宫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所以我们坚持了下来。终于熬到搬新宫的日子了,一切都是崭新的,王至琛很兴奋。”杨子娴小朋友的妈妈王海敏从小就特别憧憬少年宫,每次听到隔壁邻居说“我要去排练了”就羡慕不已,长大了她将女儿送到少年宫,算是圆了自己的少年梦。“ 新宫落成后,学琵琶的女儿兴奋得将照片给我们看。我发现设施比以前提高了数个档次,真的是很棒啊。”王海敏说。 【专家点评】希望永远是乐园“ 我小时候也去过少年宫,参与过那里的活动,那时,那里没有世俗的痕迹。少年宫应该成为少年儿童的乐园,不能成为变相的应试教育的场所。”上海市社科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主任、青少年研究专家孙抱弘点评说,杨浦区少年宫的做法值得提倡,即少年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项目,回归少年宫本来的内涵,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取向。(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杨浦“1+X”管理模式 为创业青年提供贴心服务 《青年报》2014年6月24日B3版“太有成就感了!今天财大的业务已经签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着手初期的布局和准备工作了。”“我这边也马上就能拿到财大宿舍的分布情况,正在加紧做调查整理工作。”……在五角场镇创业苗圃的会议室里,自主创办 “ Q超市O 2O 平台”的几个小伙子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他们的言语中透出对创 业的渴望和激情,他们正是五角场镇创业苗圃的首批入驻“ 用户”。据了解, 五角场镇创业苗圃是杨浦10个创建创业型社区建立的首批创业载体之一。自2012年上海市提出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杨浦就积极发挥“创业杨浦”的优势,加入了首批创建大潮。 为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 实处, 杨浦大力发挥各街道镇的优势,提出创建创业型社区, 并创立了大学生(青年)创业园“1+X”管理模式:以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专业化的三级孵化体系带动创业型社区建设。由此先后建立10个创业园区,其中有控江、延吉两个市级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市首个将创业资源定义为“商品”的江浦创业超市,有以文化创意类、科技类为重点扶持行业的五角场镇园区,还有以搭建创业桥为品牌的大桥创业园等。形成了“一街镇一品牌”的良好态势。其中,江浦创业超市投入200多万元,为创业者提供各类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在市区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叠加,为创业者提供更优厚的政策扶持。自投入使用以来,开展各类创业活动50余场;受理小微企业申办75家;入驻苗圃意向创业团队26个,扶持成功创业项目1 7个,目前正在培育的项目有6个,苗圃育苗成功率达75%以上。近日,市就业促进中心就业处副处长顾国萍在江浦创业超市调研时表示:“ 此次下社区的调研为市就促中心在对社区孵化园的政策支持上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会考虑在政策范围内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和帮助,使街镇园区建设能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五角场镇创业苗圃的7家首批入驻“ 用户”不仅能享受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还能得到企业三证代办、 人力资源、市场推广、投融资、项目申报、法律咨询、项目评估等一系列精细的、高质量的创业服务。不难看出,“1+X”的管理模式推动了社区发展,彰显活力,创出双赢,为杨浦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再添新引擎。(记者 陈颖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