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中国男篮综穿拯救悲情人物物都有谁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2006中国十大悲情人物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56137.htm  执行:史 宁王晓慧孔明明王 凯刘立新彭化英      每到年底,各类称谓耀眼的“十大评选”就会铺天盖地,打开网络搜索引擎,无   数年度精英评选扑面而来。在各路商业英雄广受媒体和社会拥戴的同时,中国的经济腾飞了,我们的时代前进了。   “盘点”是中国人独创的商业词汇,虽然有着浓重的个体或小农经济意味,但毕竟伴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壮大一路走来。过去的商家之所以要经常进行“盘点”,一是要摸清自家的“家底”,二是要算计当年的收获,进而谋划第二年的发展。   “盘点”,不仅仅是歌功颂德。通过“盘点”发现问题,一个商业机体才能确保健康,一个经济社会才能根基稳固。2006年的中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强劲的增长极,我们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更多人却疏于检点。   《新财经》本期推出年度“中国十大悲情人物”,就是要对年度经济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一个全面的清理和反思。   悲情者,悲怆而去。   反思者,可再长歌。   社会财富的创造,只有在不断摈弃贪婪、腐败、欺诈等等人性劣迹后,才能为我们的时代缔造出真正的现代商业文明!      陈水扁:多行不义   文/ 本刊记者 孔明明      陈水扁“执政”六年来,以“台独”   意识主导经济,不仅两岸经贸交流越来越萎缩,更使台湾经济振兴无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从当初的“四小龙”之首跌落到“四小龙”之尾,逐步自我边缘化。   2006年元旦,陈水扁提出用“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来取代此前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紧随其后,“强化对中国(大陆)投资管理,确保台湾的核心经济利益”、“两岸经贸政策不能一味开放”等有碍两岸经济发展的言论依次从陈水扁口中脱出。   陈水扁不断发表紧缩两岸经贸关系的谈话,制造紧张的政治气氛,让众多大陆台商很头疼,也很不安。他的新一轮紧缩两岸交流的政策,给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使两岸经贸关系更加不平衡、不对称。   在商机越来越少的时候,两岸的经贸关系却没有得到良性发展。台湾商界希望通过立法支持逐步达到对陈水扁当局的影响。在台湾省“立法院”,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发起“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公众听证会。该协会理事长廖万隆等人在《台商宣言》中表示:“台商希望台湾当局在两岸间付诸更多主动、积极的作为,在政策资源上提供台商更有利的条件。”《台商宣言》中,台商的十点诉求具体而迫切,重点是“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全面开放“大三通”,并尽快松绑“小三通”,促成两岸包机周末化等。   可以看出,经济互动是海峡两岸经济社会的共同心声。两岸经贸往来的结果是相互渗透的,大陆发挥了市场广阔、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而台湾则发挥了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市场的丰富经验。两岸在经贸合作中互补长短,应为一种双赢关系。   陈水扁置台湾民众的利益于不顾,对“三通”设限,对台商投资设限,对两岸民间交往设限,对大陆民众赴台观光设限,从而阻碍了台湾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陈水扁从2006年初便开始全面谋划“经济封锁”,这显然是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而动,有违两岸经贸发展的最根本利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陈水扁目前所遭遇的尴尬正是其多行不义的恶果。   点评   两岸比较优势各异,经济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互补互利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两岸经贸关系正面临又一次加速发展的契机,两岸应携手共建强大经济体。   由于台湾主政者陈水扁的阻挠和短视,台湾已经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落伍,处在被边缘化的危机中。台湾当局必须审时度势,让台湾尽快融入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不要因为少数人的私利而让台湾同胞承担巨大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   两岸互利双赢,台湾的收益大大超过大陆。如果台湾能够利用大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就会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反之,两岸俱伤,台湾的损失大大超过大陆。如果台湾当局继续奉行“台独”政策,就会有灭顶之灾。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入选理由   最近几个月,台湾的“倒扁”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事件主角陈水扁依然不为所动,但相信在台湾民众浩大的反对声浪中,陈水扁的政治生涯也难以久远。陈水扁可以算是“2006年度十大悲情人物”之最。      简历   1951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   韩国庆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俄罗斯经济学院经济学荣誉博士。    华夏海商法事务所负责律师    台北市议会议员    & 1996 至今民进党中常委    “立法委员”    台北市“市长”   日至今,任现职      陈良宇:作茧自缚   文/ 一 清         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挪用案将曾经   风光无限的陈良宇拉下马,目前已知的涉案人员有上海市宝山区区长秦裕、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等。   2006年7月中旬至8月11日,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违规拆借社保基金案及受贿案被罢官,被准许辞去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后,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被限制自由、协助调查,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副总裁韩国璋被“双规”,其中的灰色资金链条的核心链结逐步清晰起来。这些人胆大妄为地非法挪用社保基金,原因是背后有陈良宇的支持。   祝均一是陈良宇在上海市委老干部局期间的同僚,在此期间成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局长;吴明烈管辖下的上海黄浦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陈良宇一直以来的经济工作重点;陈良宇的诸多黄浦区下属后来得到重用……陈良宇从市委副秘书长做到副书记,再到常务副市长,一路高升,2002年2月成为上海市代市长。   一个月后,张荣坤以32亿元的大手笔拿下沪杭高速路上海段30年的收费经营权。八个月后,陈良宇正式当选为市长,随后接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秘书秦裕顺理成章地升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反腐”曾是陈良宇经常谈论的主要话题。但就在他一路高唱反腐时,刘金宝、周正毅等系列案件在上海滩一一显现。日,陈良宇再次强调反腐败,但仅仅四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这个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走到了政治生命的终点。在上海,陈良宇的时代落幕了。   点评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上海历史看,因经济问题违纪违法落马的,陈良宇是57年来第一人。在20世纪80年代,陈良宇是上海市委重点培养的年轻官员,在任上海市副职官员期间,确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人是会变的。陈良宇身上存在的弱点,非但没有伴随他一帆风顺地升迁得以克服或遏制,反而随着职位的高升显现和发展。   这真叫人看不懂,在1997年上海市委换届选举时,市委委员得票最少的陈良宇又有何显著政绩,有何官员民众口碑,五年后竟让他连升三级,成为中国政坛一颗闪亮的政治明星呢。可见,用人问题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 周瑞金      入选理由   曾经在讲话中不断强调加强反腐力度的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终究没逃过落马的命运,日前,他被查出涉及违规使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巨额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陈良宇成为近年党内职务最高的“腐败典型”。
  简历   年,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获得大学本科学历   年,上海彭浦机器厂副厂长、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公司党委副书记   年,上海电器公司党委书记   年,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局长   年,上海市黄浦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区长   年,上海市委副秘书长   年,上海市委副书记   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   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2006年9月,案发      闫培金:谎言天价   文/ 本刊记者 王晓慧         号称要成为百年品牌的欧典地板在   它只有六岁的时候夭折了,原因是它“老爸”闫培金“搞错”了其出生地点和日期。   由于制造出“一个拥有103年历史的德国木地板公司”的谎言,欧典这家国内木地板制造商自此一蹶不振。而46岁的欧典地板总裁闫培金,也踏上了为挽救企业生存空间的漫漫“熊”途。   2006年的“3?15”晚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五大欺骗消费者的重磅案例,其中最大的丑闻就是欧典地板。这个号称“进口百年品牌”的产品,在德国根本找不到总部,而且国内也根本没有一家中国欧典公司注册过。自此,这家连续几年被消协宣布为“投诉率是零”的企业,一下子成为被投诉的大户。   欧典地板曾经是“3?15”的认证企业,所售产品上贴有“3?15”认证标志,拥有这种标识的企业需要具备三点:首先,企业连续三年投诉率为零;其次,企业产品必须环保;再次,销售额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拥有这样认证标识的企业中国不过只有23家。欧典可谓是成也“3?15”,败也“3?15”。   事发之前的一次访谈上,闫培金还义正词严地承诺,“别人什么概念,别人怎么做我都不管。在欧典,第一,我承诺的我去做到;第二,我认真去做,我对我自己负责任,对我的员工负责任,对我的分销商负责任;我们大家形成一个团队,然后对消费者负责。”如今,他的承诺成为谎言。   被曝光后,闫培金的解释是,“承认欧典确实存在违规宣传行为,错把欧典在德国的OEM(委托加工)工厂描写成了欧典德国总部,使消费者造成了误解。”其牵强附会的说辞让人不得不怀疑,消费者又被骗了一次。   闫培金通过早年的“国际贸易”赚得第一桶金,继而转行做了地板。转行的理由很简单,“做贸易总是能赚到钱,但是心里不踏实”。而通过谎言赢得市场份额的日子里,闫培金的心是否踏实过?   点评   欧典谎言时隔六年之后才被发现,这里面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家的道德品质太差,二是闫培金太傻,三是政府管理部门监管太松。就说傻这一点,闫培金在创业初期靠编故事蒙人还有情可原,但企业做大之后,已经有能力在国内建厂生产了,还继续编造弥天大谎,这就是愚蠢了。   闫培金是个老板,但这个老板有点太抠门儿,既然已经讲了六年的故事,居然不去德国注册个门面公司,把故事圆过来。其实,圆一下先前的谎话并不需要费多大的工夫和代价。但闫培金居然连这样一件小事都不愿做,说明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做得多么差!以至于骗子们根本不用担心其谎话被揭穿。   欧典谎言的败露,不仅仅暴露了闫培金们的无耻,更暴露了政府管理的失职。   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入选理由:   由于一句谎言,欧典集团总裁闫培金,毁掉了用六年时间打造出来的品牌和用全部积蓄开拓出来的市场,说谎的代价是企业遭遇灭顶之灾。在“诚信为王”的时代,一个说过谎的企业若想重新恢复市场声誉,不知要付出多少个六年。闫培金当之无愧,成为2006年为说谎付出最高代价的人。      简历   出生:1960年   籍贯:河北邢台   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军校无线电专业   1978年参军   1981年到军事院校学习   1984年回到部队某机关服役   1992年离开部队,做出口业务   1998年成立欧典公司   日,欧典地板业务正式开始      刘永好:祸不单行   文/ 本刊记者 孔明明         早在2003年2月,新希望集团以3.5亿元购得乐客多超市,希望通过控制零售业拉动新希望集团系列农产品深加工的销售。刘永好曾放出豪言,“两年内要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兴建10个以上大型超市,到2006年共建50家大型超市。他没有想到,截止到2006年1月底,乐客多全线关张,全军覆没,还留下近8亿元人民币债务。刘永好的“零售美梦”随之破灭。   随后,世界零售业大鳄们开始分食他的资产:2006年1月法国零售巨鳄家乐福低调收购了乐客多上海七宝店;3月,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与中国台湾顶新集团的合资企业乐购集团完成了对乐客多旗下上海仅剩的大华店的资产收购。   新希望集团涉及饲料、金融、房地产、乳业、肉食品、化工、商贸物流、零售业等行业。刘永好曾表示要造一架“飞机”:新希望集团总部是飞机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飞机身子,处于主要产业位置;金融业是飞机左翼,房地产是飞机右翼;当时初步进入的高科技等领域是飞机尾翼。目前看来,这架飞机的结构已经太庞杂了。   对企业而言,实施多元化可以分担风险,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分担风险不等于没有风险,经营不善往往会蚀去以前的老本。   刘永好的厄运并没有因零售业资产的剥离而离去。时隔半年,在7月16日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刘永好落选了。刘永好所代表的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民生银行5.98%的股份,是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最大的股东进不了董事会,难道刘永好做不好一个董事?有观点认为,刘永好此次落选是因为“出身”不好,作为实业家的他,其独立性让人生疑,而独立性是董事会成员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于民生银行而言,刘永好可能确实不是一个好的董事,除了“出身”因素外,其个人金融业务知识的匮乏也是重要原因。银行经营需要的是专业化运作,作为一个竞争性银行,民生银行需要资本扩容和专业化管理,刘永好的实业标记会影响其定位,也间接影响民生银行在市场上运作。 在金融业竞争中,光有实业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排除老板型董事。   点评   一个企业过于热衷规模扩张、忽视效率提高是很危险的。过去,我们一直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但是,不能鼓励企业盲目追求做大。今后应着重鼓励企业纵向发展,实现产业深化,主要是依据产业链,从兼并上下游企业的角度,实现企业的纵向延伸。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大都处于低级状态,企业发展水平脱离不了自身发展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老板的水平和认识。新希望集团出现投资失误与此有必然关系。尽管他们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优秀企业。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迎秋   入选理由   作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2006年并不如愿。昔日在百富榜中风光无限的他,不仅在零售行业多元化中损失惨重,多年的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竟被“踢”出了董事会。颜面尽失的刘永好可谓是祸不单行。   简历   1951年9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毕业于四川电大,   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曾是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讲师,1982年辞去   公职到农村创业   现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兼任全国政协   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中
  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黄俊钦:原罪败露   文/ 本刊记者 王晓慧         10月30日,《财经》杂志扔出一枚“炸弹”,将黄氏兄弟的名字捆绑到了一起――“新恒基系”掌门人黄俊钦和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在创业阶段涉嫌向北京中国银行违规贷款人民币13亿元,遭公安部调查。   这则消息让黄氏兄弟的财富来源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自此,黄俊钦所有的“新恒基系”资产全部被查封;黄系股票非跌即停。   事发的缘由是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牛忠光被逮捕。据称,黄俊钦创业时期认识了牛忠光,自此,多次假借其他公司的名义从北京中行贷款,这些贷款构成了此次北京中行案的核心案由,而资金的最终去向至今尚未调查清楚。   二十年前,黄氏兄弟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1993年二人“分家”后,哥哥转向房地产,建立了“新恒基系”,在京城及东北拥有数栋著名的大厦;弟弟则独自经营“鹏润系”,国美电器、鹏润地产构成其主要资产。黄氏家族四兄妹中的大哥黄俊钦多年来一直极为低调。   事发之后,37岁的黄光裕声称与其兄长划清界线,表示他本人及旗下公司与黄俊钦及黄俊钦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北京新恒基集团,以完全独立的方式经营各自的业务,自身旗下公司与银行一直维持正常业务关系,在大陆任何一家银行无不良贷款,更未给任何金融机构造成损失。   所谓树大招风,10月中旬刚刚荣登胡润富豪榜第20名的黄俊钦,10月底就落得如此下场,可谓资本市场的闹剧。   点评   俗话说“跳得高,摔得脆”。黄俊钦和黄光裕两兄弟吃亏就在于此。如果当年不是急于求成、求富,不会办下那么多不法的事情。两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到北京来打天下,既无原始资本,又无关系资本,靠的是什么?   其实,人世间的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谁有多大本事和多大本钱周围人一般都是清楚的,如果有人突然财富急剧膨胀,就可能有不正当行为。这些年,腐败资本造就了一大批社会“成功”人士,但靠违法手段和侥幸心理积聚的财富和荣誉早晚会被清算。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我国的财产制度不健全。在法制完善的国家,个人资产都是透明的,每一笔财产都有来源和出处。可我国从来不搞财产透明,实际上是打着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旗号在包庇贪污腐败。   更有人放出原罪无罪的谬论,大肆为贪污腐败分子的行为开绿灯。这些做法既毁掉了一批有为的企业家和官员干部,也造就了社会堕落。中国的企业家声誉如果不建造在合法、公平基础上,这种企业家早晚要垮台。   顾雏军的出局,标志着中国企业界人士靠玩资本游戏致富的时代结束。黄氏兄弟的东窗事发,警示着中国企业家违法时代的结束。总之,这都是好事。   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入选理由   2006年10月底,曝光率几乎为零的新恒基集团总裁黄俊钦一下子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并且与其弟黄光裕一起被戴上了“原罪”的帽子。39岁的黄俊钦无论是声望还是在富豪榜上的排名都不及其弟黄光裕,这次终于露脸,却是以“公安部调查对象”的身份,实属“点儿背”。      简历   年龄:38   出生地:广东汕头   教育:初中   主要公司:新恒基集团   公司总部:北京   上市情况:上海金泰集团(600385)   主要行业:北京和沈阳的房地产、金融、高科技   财富:27亿元      严介和:百口难辩   文/ 本刊记者 王 凯         “太平洋崩盘在即?”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的字句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京城各大媒体上。严介和掌控的太平洋帝国是否会轰然倒塌?这样的判断显然为时尚早,但无论如何,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完全由严介和掌控了。   当年的严介和还是一个农村教师,如今竟成了BT模式的代言人。其实,严介和发明“BT+零资产收购国资”的模式也很简单――不断与地方政府合作,借钱借势,允诺垫资给政府做市政项目,但同时要求政府担保、太平洋融资,或是太平洋担保、以政府融资的方式取得工程项目。拿到工程之后,严介和先以自有资金启动项目,随后即向银行大笔举债,将工程分包给各工程队自行垫资建设,工程材料款项也是先行赊购。以这样流程来完成工程,严介和从工程经营中赚取30%~35%的利润。   在江苏,严介和的大本营,这种模式可谓无往不胜。为了GDP、为了城市建设,没钱少人的地方政府只好向严介和让步,由其独家重组当地国企。名声在外的严介和也乐得其所,利用他的模式,基本完成了对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截至2005年年末,严介和已成功收购31家国企,涉及资产总额高达60亿元。   就在此时,一笔160万的债务揭开了严介和的资金谜团,手握2700亿元人民币订单,却还不起区区160万元债务?这确实让人费解。严介和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一方面依附银行,另一方面依靠政府借财借势,资金链一环扣一环,一旦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就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现在,银行已经不再相信严介和了,还有一堆下游工程队与建材供应商也正在向其逼债。严介和却摆出了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在近日的某中外管理论坛上,严介和自比帝王将相,口若悬河,极力为太平洋“鸣不平”,甚至主动要求上胡润富豪榜,以此证明太平洋家底之“殷实”。严介和用尽一切手段希望能让太平洋渡过危机。可是,面对日益恶劣的财务情况,严介和已经是再无良策。      点评   个性张扬,自比帝王将相,不像是做企业的,倒像是演员。当一个人在媒体采访、会议嘉宾、豪华盛宴上花费太多时间,他在格物致知、择人任事上花费的时间必然有限。当企业的创始人和CEO们纷纷挤进明星圈,对远离他们企业的时新话题不断发表着高论,他们也就渐渐疏远了专业和企业事务。这种企业家明星化的浮躁,舍本逐末,空落一时欢喜,终难成就大业。严介和太张扬了,这样的人做企业怎能不出问题?“严介和BT模式”出现问题只是时间长短的事。   首刚企业研究所所长 王育琨      入选理由   从农村民办教师到包工头,再到拥有巨额资产的“太平洋系”掌门人、胡润富豪榜的“榜眼”,严介和以其颇为另类的BT模式,在公共交通建设领域刮起了一股“严氏旋风”。但是,好梦难圆。严介和终因资金链危机,导致债务缠身。昔日风光的严介和,不知是否已为事业的崩盘做好了心理准备。   简历   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硕士研究生   1987年,通过公开招标租赁3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任厂长、   经理、站长等   1992年,注册成立淮安引江建筑工程公司,任董事长   1995年,注册成立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2002年,注册成立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局主   席兼总裁;前后并购了17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总资产达到60亿   元,成员企业发展到46家      孙宏斌:功亏一篑   文/ 本刊记者 王 凯         总结过去是没有用的,只会成为包袱。过去辉煌不等于将来辉煌,过去做得不好不等于将来做不好。我们只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重要的是你现在有没有竞争力,你得往前看。”在转让顺驰的控股权后,孙宏斌感慨地说出了这翻耐人寻味的话。   12.8亿元人民币出让55%顺驰股权,这是日顺驰与路劲基建(1098.HK)签署合作协议的核心内容。虽然顺驰的资金链吃紧是业界共知的,但是没想到“疯狂的顺驰”最终是以这种方式渡过了资金难关。   “你买了个便宜货。”在9月5日的协议签约仪式上,孙宏斌对香港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说了这句话。事实也的确如此。顺驰目前在全国16个城市拥有42个项目,合约7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土地价格飙升的今天,12.8亿元未必能拿到一块地,但现在却轻而易举地获得整个顺驰集团55%的控股权。业界都认为老孙“贱卖了”顺驰。而老孙也是在签约仪式过后,不声不响地赶回了天津。他电话不接,人也不见,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2005年3月,孙宏斌曾对记者果断预测,“中国房地产至少还能快速发展二十年”。有人评价:“孙宏斌是赌了房地产长期牛市的趋势,他以为只有涨停板,没有调整期。”   正因为如此,靠代理二手房起家、对地产泡沫引发行业动荡缺乏正确认识的孙宏斌对市场、对顺驰、对自己充满了绝对信心。这使得孙宏斌没有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加以重视,反而加快了“攻城略地”的速度。这同时要求孙宏斌抓紧融资。   2005年上半年,顺驰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准备上市,但因市盈率过低,基本无法实现募集资金的目的,孙宏斌最终放弃酝酿多年的上市计划。上市不成,孙宏斌又转身与摩根士丹利谈判,但最终对方认为顺驰利润率太低,谈判未果。此时的孙宏斌又求助于联想投资,但联想方面派人考察了顺驰各地的项目之后,最终还是拒绝了。   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2006年3月,孙宏斌重新出任顺驰董事局主席,在努力调整顺驰中国管理架构的同时,经中间人牵线,与急于拓展内地地产业务的香港路劲基建一拍即合。   1994年,柳传志借给孙宏斌50万元人民币,他打造出了一个全国驰名的“顺驰”。2006年,苦心经营顺驰十二年的孙宏斌含泪卖掉了顺驰。将呕心沥血创建的公司拱手让人,孙宏斌心里该是怎样一番滋味?   点评   孙宏斌之败,败在以下五点:   一,扩张过快,贪大求全;   二,治理结构不科学,一个人控制的公司,没有一个科学高效的治理结构,在一个人头脑发热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   三,战线过长,指令信息传播很慢,导致经营混乱,管理模式有问题;   四,专业人才不足,流动频繁,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五,金融支持和融资渠道有缺陷。企业没有构建一条畅通的融资渠道,过分依赖于银行。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孙 飞   入选理由:   他带领顺驰辛辛苦苦走了十二年。风里来,雨里去,眼看就要成就霸业,怎奈扩张过快,战线过长,资金链一紧再紧,宏观调控又不期而来。意气风发的孙宏斌,尽管对顺驰所走的每一步都尽在掌握中,但最终还是棋差一招、功亏一篑。      简历   出生于1963年   籍贯:山西临邑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到联想集团工作   1994年回国后,创建顺驰,主营房产代理业务   1996年,顺驰集团进军房地产开发,逐渐成为当地(天津)   的“大哥大”,占到当地一级市场15%的份额,后在北京和   上海开设分支机构         严晓群:盛极而衰    文 / 一 清         斯威特集团的前身是南京斯威特新技术创业公司,正式成立于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方信息产业集团兴办,严晓群时任总经理。后因中科院于1993年退出,性质变为民营,严晓群出任董事长。   严晓群上任之后,出手收购了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ST长岭等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组成了赫赫有名的“斯威特系”。鼎盛时期的斯威特帝国遍布数省,产业涉及环保、媒体、零售等十几个领域,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精心布局,其产业触角几乎已经延伸到所有热门行业中。   正所谓盛极而衰。上海科技的一纸公告披露了南京斯威特集团的关联企业占用其3.82亿元资金,斯威特危机瞬间爆发,遭遇全国各地多家银行逼债。这时才发现,斯威特所涉及的项目基本以亏损而告终。至今为止,斯威特的真实资金流向,依然无法完全搞清楚。   近期,小天鹅公告称,由于“斯威特系”未按协议支付最后一期股权转让款,且又发生斯威特集团占用上海科技及小天鹅集团子公司资金一事,无锡市国资委要求“斯威特系”的西安通邮和斯威特集团将其分别持有的小天鹅集团24.38%和8.64%的股权返还给无锡市国资委,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意味着无锡市国资委将重掌小天鹅集团,“斯威特系”持有小天鹅集团的股权比例,将由原来的82.22%下降到49.2%,失去掌控能力。   债务和诉讼缠身的严晓群失去了中纺机和小天鹅两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但是不服输的“资本运作高手”准备带领着“斯威特系”再次奋力一博。   10月20日,为解决关联方占用上海科技6亿多元资金,严晓群的上海科技控股股东西安通邮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打算用非现金资产――杨庄铁矿和银洞山铁矿的探矿权,代斯威特所控制的关联企业向上海科技偿还全部债务。   现在的严晓群已深刻认识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严重性,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点评   小天鹅是斯威特集团的基石,只要小天鹅还在,斯威特集团就有翻身机会,但是无锡市政府重新收回对小天鹅集团的掌控权已成定局。这一纸仲裁对斯威特而言是沉重一击,压断了“斯威特系”的最后一根链条。   上海现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朱继东   与其他同类企业家一样,悲剧对严晓群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原因源于两点:一是利用杠杆手段收购大量“不良”公司,二是我国企业并购的金融环境十分恶劣。西方国家可以采取杠杆收购和发行垃圾债券的办法规避收购风险,而我国没有这些通路。商业银行《贷款通则》有一项禁止性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不得用于权益性投资。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艾西南      入选理由   2006年7月,南京斯威特集团的董事长严晓群,在他的“不惑之年”,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他五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英勇征战。从传出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到斯威特集团和另一当事方上海科技正式辟谣,资金链的断裂是让斯威特集团董事长严晓群陷入痛苦和烦恼纠缠的一年。严晓群谢幕的直接原因是在融资无路的情况下非法占用上海科技资金高达5.98亿元,从此便进入监管机构视野。   简历   日生于江苏溧水   1983年7月毕业于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   1988年7月毕业于华东工学院应用电子专业   1983年7月~1989年5月,任南京土壤仪器研究所技术科长   1989年6月~1992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南方新技术产业集团南京   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1992年8月创办南京斯威特新技术创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董事长   2000年至今任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祖文萃:引火烧身   文/本刊记者彭化英         早在日,凯雷亚洲投   资公司与徐工集团就已签订了相关收购协议,拟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85%的股份。但是铁了心要“吃”掉徐工的祖文萃好像并不那么走运。双方皆大欢喜之际,祖文萃没有想到,凯雷这笔中国国有企业最大收购案引发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反对波澜。   就在收购案等待政府审批的关口,半路杀出的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登出数篇文章,连续“炮轰”凯雷,认为凯雷是一个占中国便宜的“骗子”,建议政府不要任由外资如此大肆收购中国资产。   一时间,几乎全民参与,网上、网下群情激奋,最终将争议推向高潮,引发了一场关于外资并购的大讨论。批评者认为,徐工是中国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果被外资并购将直接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决策部门也不敢轻易表态。   祖文萃曾说:“现在徐工的管理者不是企业的拥有者,我们进入后,可以让管理者变成‘为自己干’,发挥他们更大的潜力。”正是可以让徐工管理者变成“为自己干”的“老板”,使凯雷收购徐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今年4月,凯雷、徐工双方曾补充了一个“毒丸”计划,目的是为了避免凯雷收购徐工后发生恶意收购。在保密协议的限制下,凯雷、徐工双方均无法正面回应外界质疑。然而恰恰是这个保密原则给予外界更多的想象空间。外界越是看不透就越想看透,以至于争论不断升级并被赋予经济民族主义色彩。
  在强大的民族情绪阻挠下,凯雷不得不选择让步。10月24日,徐工发布公告:凯雷将以总价18.01亿元人民币的等额美元收购徐工,持有50%股权。   在种种利益纠葛、政策限制下,凯雷从一开始介入收购直至以后的具体操作都明显力不从心。祖文萃显然忽略了很多中国因素,也欠缺对特殊游戏规则的揣测。如果祖文萃当初能够让收购事件更加透明化,能主动将各方关系处理妥当,凯雷也许不至于遭遇如此多的麻烦。徐工收购案带给祖文萃的是一次中国式教育,其影响并不只局限于收购案件本身。也许,该事件将导致凯雷集团的中国之行从此不再简单。   点评   对于国际资本巨鳄,行业龙头企业是最美味可口的。俗话说,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只有谈不成的价格。可现在价格谈成了,却是出于需要保密的“国际惯例”。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却不知买卖是什么。   徐工保留不少于一半的国有股权似乎给国人以安慰,可以后的事情又有谁在乎呢?假想一下,两个人各出一只手去玩一个都喜欢的玩具,那还能得到满足吗?但愿我们还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创造第二个徐工,再以满意的价格转让给外国资本家。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 张秋生   入选理由   在中国市场征战多年的凯雷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祖文萃万万没有想到,徐工并购案会闹得满城风雨。本来奉行低调的祖文萃一时间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因有违凯雷集团一贯的行事原则。以至于凯雷最终不得不主动放弃徐工控股权,以求息事宁人。“煮熟的鸭子飞了”,祖文萃当然郁闷。玩火可以,但不要过度。否则,容易自焚。   简历:   哈佛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哈佛商学院MBA,加州理工学院电机硕士,密歇根大学电机学士学位。   现任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人。加入凯雷之前,祖文萃曾任华平创投董事总经理,亚洲技术投资总监和华平全球信息技术小组与全球通讯技术小组委员,还曾在摩根士丹利和Lazard Frères任职。         谢国忠:阴沟翻船   文/本刊记者彭化英         让谢国忠离职的这封电子邮件共九段,标题明确指出邮件仅供内部传阅。邮件中提到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举办的私人宴会:“会议像一出围绕着总理李显龙的戏剧……世界上有两个地区王国被达沃斯经济论坛那帮人拍马屁,约旦和新加坡。”在邮件中,谢国忠认为,“新加坡的经济成就与‘洗钱’活动脱不开关系。”   这是谢国忠在摩根士丹利一封普通内部邮件中的一部分。让谢国忠意想不到的是,恰恰是这封邮件被外泄,引发了2006年投资银行界的最大人事风波。电邮“发表”后,由于内容太具爆炸性,谢国忠名气又大,迅速在投资银行界及基金界流传,很快,新加坡当局便以此向摩根士丹利表示强烈抗议。   这封“内部邮件”外泄大约一周后(9月29日),谢国忠正式离职。此后,他曾对媒体表示:“我不认为我的观点不对。”事已至此,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谢国忠性格的执拗。   有人认为谢国忠的离职与其个人性格有关,“谢国忠素与部门上司不谐,此番正好借题发挥”,“由于他一向言辞犀利、行事大胆,屡屡给其服务的公司带来麻烦”。以至于摩根士丹利发言人表示,“邮件中的看法属于谢国忠的个人意见,并不代表公司的立场;摩根士丹利一直支持新加坡以及认同新加坡过往的成就。”   从谢国忠的遭遇可以看出,大型投行分析师、策略师和经济学家有时发表的意见会冒犯到公司客户。既然身在局中,谢国忠本该遵守投行规则,但性格因素最终让他自毁前程。   离职后,谢国忠表示“没什么遗憾的”。的确,真正遗憾的应该是摩根士丹利,其不仅失去了一张“王牌”,更让外界看到一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600多个办事处、员工超过50000人的知名国际投行的内部管理竟是如此混乱。   不管外泄邮件者的目的、方式如何,谢国忠这次上演的是自己的悲剧,而这距离投行发放丰厚年终奖仅有不到两个月时间。   点评   谢国忠坦率的言论让人看到了当今投行界指出“皇帝新装”的那个率真男孩,这无疑使其成为敢于直言的英雄,即使对其言论有所怀疑,甚至感觉其口是心非的人也不得不重新评判。   也许谢国忠本人也早就想对“大摩”说再见了。因为尽管摩根士丹利给他提供了不错的平台以施展才华,但游戏一再重复就没劲了,尤其是当其自由精神超过了公司利益承受的底线,这游戏就该结束了。必然总是以“偶然”的方式体现。电子邮件既然是发给很多人看的,只要内容精彩,“泄漏”出去实在是太容易了!   《道德经》上有句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香港汇金(资本)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萧洪驰      入选理由   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可以预测许多别人难以预测的事情,外界敬称他为“三年早知道”。但这一次,他却没有预想到自己会提前结束在摩根士丹利的职业生涯。本以为在与同事交换看法时可以畅所欲言,但他没想到一封亲笔所写的内部电子邮件会让他惹火上身。   简历:   1960年生于上海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   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   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   析员,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与   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   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离职前任亚洲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学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田一十大悲情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