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街头篮球第一人篮球还有看头吗,也就是比谁给的钱多

为什么中国篮球运动员懒惰?
最近看一些帖子在讨论几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篮球运动员的深蹲不如的卧推,为什么现在很多球员的基本功不如过去的篮球运动员?很多朋友总结为一句话:现代的球员比过去球员懒惰。就中国的篮球运动员而言,现代的比过去的物质条件的确要好很多。但是基本技术差了不少-----至少在打CBA的球员来看,的确跟过去的国手有不少差距。那问题出在哪呢?我以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1,篮球改变命运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尤其是那些黑人球员为什么那么努力?因为他们不努力就不能改变自己命运。那些熟悉美国篮球明星的朋友们知道,绝大多数篮球明星们出身阶层是非常低的。要改变命运只有一条途径:做运动明星或者娱乐明星。不要跟我说读书,在美国低下阶层试图读书改变命运是很困难的。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很多篮球明星几乎是从小开始抱着篮球入睡,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在这个成为运动明星才能改变命运的情况下,有那么一大批人在直觉的苦练中。这是打篮球的人口基础。2,学校体育较发达学校体育较发达的好处就是愿意打篮球的人从小开始得到了相对系统和正规的培训。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配合,美国篮球运动员从小开始的训练就比国内不少人要规范和先进的多。国内除了体校出身的,可能能较早得到相对规范的培训(其实这点都可疑),其他的人很少能够。这样一开始,别看中国13亿人口,其实真正得到规范训练的篮球苗子恐怕比美国少很多。美国得到规范培训的篮球苗子比中国多。要出头只有更努力。这就是他们更努力的原因!中国老一辈篮球运动员之所以更能吃苦,是因为当年能出人头地的机会少,打篮球可能是唯一的出路。而且当年的那一辈的人都普遍能吃苦,毕竟当年的物质条件差很多。现在的篮球运动员竞争压力不大,从小的生活待遇好,吃得苦就少。要他们努力很难!怎么办?1,篮协跟教育部合作吧!从搞好中小学篮球培训做起,搞起每个省的初、高中篮球比赛联盟做起!让每个省都有中小学篮球联赛!同时做好初、高中的篮球教练培训班!2,在搞好初高中篮球联赛的同时,逐步扩张CBA的规模。无论是CBA俱乐部的数量还是比赛场次都不够。只有足够规模的职业联赛才能养得起足够多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只有足够多的职业篮球运动员才可能从中挑选出更努力更有天赋的人。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7楼 @ 发表的:
还没参加工作吧
赚得多的有几个不努力的?
在没有竞争的前提下 给的的越多 惰性越大
引用13楼 @ 发表的:
不是真心爱篮球,我觉得这是根本的。真心爱的话不需要别人来逼,如果在球场上因为身体力量比不过对手的话自己就会去力量房加强锻炼了。现在很多球员不过是天生个子高而已。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大部分都是當份工混口飯吃,真的喜歡籃球的球員反而是少數吧
太小儿科了吧,简直可笑。物质社会,热爱能当饭吃吗?热爱能买房子住吗? 大部分中国小孩小时候热爱文艺热爱体育,父母说不三不四的才搞文艺练体育,还得好大学读研读博,有个好工作,对不对。谈热爱简直扯淡
引用2楼 @ 发表的:
你错了,其实是钱给少了。
给的多,愿意打篮球的人就多。打篮球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了,自然打球的人就努力了。
中国篮球基础簙弱 人才少 给的钱多了
会让少数打出来的失去动力。
所谓给多钱 就会让想打篮球的人多了
这是一厢情愿。
竞争太不激烈了,
按说现在比以前训练条件好多了、以前哪有外教、哪有科学器材?哪有那么多好营养品?好药?但刻苦程度反而不如。
为什么竞争不激烈?因为高水平运动员太少,
为什么少?取消了体校制度后,球员总体数量少了。
说应该教育部扛起篮球青训大旗,确实有道理但远水不解近渴,
高校建设、高校改革、农村教学质量提升、偏远地区教学提升、流动人口教学提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转型~~~~
哪个不比体教结合重要?都排在日程表的前列,就算搞体教结合,也有上百种体育项目可以选,未必会大力扶持篮球。
说到底现阶段还是要靠体育部门自己,现在急需做的,就是把青训搞好:
一,借鉴克莱方丹和澳洲体育学院的先进经验,建立官办的篮球学校,篮协投入资金,不隶属于任何职业球队,重视体教结合。
专业班:主要招收国内有天赋有意愿但家境贫寒的孩子。
体教结合班:主要针对有一定天赋有意愿的孩子。
短期培训班:调查、注册国内普通学校里有天赋又不愿离开正常校园环境的孩子,让他们定期参加短期培训班和职业梯队联赛,力图让他们尽量接受正规训练,并鼓励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不放弃篮球,不要荒废天赋。
培养出来的高水平运动员参加cba、nbl、cuba的选秀,收取一定培养费用。
剩下的球员推荐到大学,或者培训后成为相关专业人员,不行的也要收在联赛管理公司,做好出路解决。
二,组织好各省市的中学生联赛,和职业梯队联赛,要搞成主客场制而不是赛会制,推进他们的商业化,尽量开源,加入电视转播、视频直播,加大推广;
让青少年比赛变得有吸引力、有吸金力,有观众基础,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玩,这才能吸引更多的孩子、学校、家长,为了青春梦想、成功荣耀和实际利益去加入篮球、去刻苦训练。
就一个原因钱给多了& 烧包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就一个原因钱给多了& 烧包了
你错了,其实是钱给少了。
给的多,愿意打篮球的人就多。打篮球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了,自然打球的人就努力了。
因为体制内球员太多。体制内球员躺着吃公家饭就可以过活。而体制外球员太少导致其薪金虚高,也没有生活压力。
引用2楼 @ 发表的:
你错了,其实是钱给少了。
给的多,愿意打篮球的人就多。打篮球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了,自然打球的人就努力了。
中国篮球基础簙弱 人才少 给的钱多了
会让少数打出来的失去动力。
所谓给多钱 就会让想打篮球的人多了
这是一厢情愿。
篮协有什么资格和教育部谈合作?根部不是一个级别的,体育总局都没有资格。楼主想篮球溶于教育就是痴人说梦,50年之内不可能
引用1楼 @ 发表的:
就一个原因钱给多了& 烧包了
还没参加工作吧
赚得多的有几个不努力的?
引用7楼 @ 发表的:
还没参加工作吧
赚得多的有几个不努力的?
在没有竞争的前提下 给的的越多 惰性越大
因为我们名族整体懒惰。
没有更高的追求
发自手机虎扑
LZ搞错了吧,用5皇来BS不练力量的人,象5皇,李根这种基本天生神力根本就不用练
姚明,易建联微微一笑
大部分都是當份工混口飯吃,真的喜歡籃球的球員反而是少數吧
引用2楼 @ 发表的:
你错了,其实是钱给少了。
给的多,愿意打篮球的人就多。打篮球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了,自然打球的人就努力了。
中国足球以前就是这么想的,结果职业联赛球员工资越来越高,基层青训肯踢球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少,国家队成绩也是越来越烂。足球钱多了你看见他们努力了吗?
引用13楼 @ 发表的:
不是真心爱篮球,我觉得这是根本的。真心爱的话不需要别人来逼,如果在球场上因为身体力量比不过对手的话自己就会去力量房加强锻炼了。现在很多球员不过是天生个子高而已。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大部分都是當份工混口飯吃,真的喜歡籃球的球員反而是少數吧
太小儿科了吧,简直可笑。物质社会,热爱能当饭吃吗?热爱能买房子住吗? 大部分中国小孩小时候热爱文艺热爱体育,父母说不三不四的才搞文艺练体育,还得好大学读研读博,有个好工作,对不对。谈热爱简直扯淡
引用3楼 @ 发表的:
你错了,其实能打的就这么几个,给再多只会加剧惰性
你给的少,以后的小孩子就没人愿意打篮球了。
引用15楼 @ 发表的:
中国足球以前就是这么想的,结果职业联赛球员工资越来越高,基层青训肯踢球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少,国家队成绩也是越来越烂。足球钱多了你看见他们努力了吗?
你错了,中国基层青训肯踢球的人不是因为职业联赛的球员工资高而减少了。而是因为整个中国的大进步,让很多人不需要踢足球就可以有好收入。而且,中国的进步让足球场减少了,所以反而踢球的人少了。
美国的职业运动好,一定程度上跟低下阶层人无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有关。
中国篮球运动还不至于太差,是因为高个子人打篮球还是比较好的出路。如果职业篮球运动员收入低,你看还有人愿意练习篮球吗?
贫穷和富裕都不会让人努力。改变贫穷面貌而变的富裕,才让人努力!
引用8楼 @ 发表的:
在没有竞争的前提下 给的的越多 惰性越大
你给多,才会有竞争。你给的少,没人投身,自然竞争压力少。
引用6楼 @ 发表的:
篮协有什么资格和教育部谈合作?根部不是一个级别的,体育总局都没有资格。楼主想篮球溶于教育就是痴人说梦,50年之内不可能
你不去努力,谁知道不可以?篮球协会自己要去做,用诚意让教育部配合。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在中国,普及足球不现实。普及篮球有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55人参加团购438.00元&790.00元
395人参加团购369.00元&599.00元
472人参加团购549.00元&849.00元
699人参加团购408.00元&1699.00元
476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9.00元
126人参加团购579.00元&899.00元
74人参加团购239.00元&499.00元
576人参加团购128.00元&369.00元
297人参加团购568.00元&1499.00元
1281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123人参加团购318.00元&899.00元
324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0.00元>>观点:姚明面对的是中国篮球现状
观点:姚明面对的是中国篮球现状 11:40:36
{{info|html}} {{advert|html}}
一其实我们都知道,谈判刚开始,甚或还没开始,就已经破裂了。表面上看,姚明和中职联的对手是篮协;再深入一层,他们面对的是篮协背后的体育总局;再深入一层,中职联自身内部就不团结;再深入一层,他们要打破的是在中国体育界的方方面面都长期存在的体制。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同样是篮球,为什么美国人打的比中国人好?时间在推移,答案从体质变成了体制,然而这两个字却始终空虚飘渺,没人能说的清中国的“举国体制”到底问题在哪,因为在你自己觉得马上要说明白的时候,马上举重、体操、射击这些项目就会用一连串的奥运金牌狠狠地扇你耳光。但除去体制,你能找到的所有答案,几乎都会不停的被更多的现实一个一个击碎:CBA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全世界绝大多数联赛,中国篮球迷总人数至少等同于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黄种人姚明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中锋,黄种人林书豪至不济也是NBA轮换级别的后卫……经济、篮球人口和人种天赋,你能找到的借口,最近10年不复存在了,唯一没变的,恰恰就是体制。所以体制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中国篮球界最大的背锅侠,其使用频率,比时下流行的本泽马还要高。围绕这么一个东西的争论,说是甚嚣尘上都已经让人觉得腻歪,因为这个话题从来就没有冷却过。当人们不谈论体制的时候,他们只是在等。反对者在等着中国男篮折戟沉沙,拥趸则在期待着再有那么几个赵继伟,证明我们的体制是正确的乃至优越的。只是我们都至少忽略了两点:我们的体制到底为什么不行?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制?哦,还有第三点:我不觉得争论双方都真的搞清楚了,我们发展篮球事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二体制没变。我们的举国体制,自始至终都在以所谓的“国家利益”为最终极目标,以国家队的大赛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直至今天,“备战奥运会”五个字仍旧坦坦然的出现在各大体育新闻上,各项目国家队的领队和教练会毫不避讳的告诉你: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当然,他们也没必要避讳。真正需要强调的是,各个协会或管理中心的领导,也是这么说的。他们这么说了几十年,具体时间我不清楚,但从我记事开始,这五个字就从未中断过。其历史肯定比“中国男足重点演练了边路下底传中、门前包抄抢点和定位球战术”要悠久。既然如此,这么多年的深化体制改革,又体现在哪里呢?篮球暂且不必说,事实上中国目前体制改革程度最深的,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都是足球。那是05年引来轰动性效应的造反带来的。结果如何?谈这么一个事吧,13年男篮惨败台北后,苏群、马健曾应邀参加黄健翔主持的一档节目,苏群提到了应该如此这般的建立一个机制,话还没说完,黄健翔就接口道:“05年中国几个甲A俱乐部也是这么做的,结果被镇压的一塌糊涂……”那次诞生了一个叫“中超”的东西,当时最火的联赛是英超,俱乐部们要学英超,结果弄出来了个每家俱乐部占股4%,足协占股36%的中超公司。其实,你占股0%,和占股4%,有多大差别?足协能碾压你,这就够了。现如今的中职联,不就是处于这么一个窘境么?苏老师撰文劝姚明再接再厉,不要一开始就宣布谈判破裂,固然是菩萨心肠;但以如今形势,谈成一个换汤不换药的“中职联”,意义到底有多大?恐怕最大的意义,就是过往的错误一再发生时,或许人们或长叹一声:“原来姚明也救不了中国篮球”。因为姚明没机会啊。三说了这么多,体制到底做了什么?在男篮的体制里,我们至少可以举出两个代表人物:相对更灵活、更西方化的李元伟,和更传统、更保守的信兰成。李元伟鼓吹规模宏大的“北极星计划”,CBA在他主政时期,事实上是发展最快的,即便当时各队的投入,与现在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信兰成坚持举国体制,CBA联赛被一再压缩,国家队集训时间不断延长。当然,他也有他的算盘:既然CBA外援当道,既然我把联赛场次减少了,那么中国篮球的年轻才俊,一年到头也打不了几场比赛;与其让他们给外援让路,不如我把赞助商给的钱都投入到组织一批小孩子不停的出国打比赛去,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打怪升级。其结果是,北极星计划如火如荼的时候,至少广东贡献了在联赛里予取予求的“峰雨组合”;而当信兰成背负骂名忍辱负重时,赵继伟在亚锦赛横空出世。到底谁更有道理?以国家队战绩衡量,你还真说不清谁好谁坏。而且别忘了最关键的一点——拿李元伟比信兰成,根本就没法代表体制内外的差异,他们都是体制内的人,只不过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体制内的思路而已。好歹我们靠着这么一个体制,维系了多少年的亚洲霸主,甚至一度在国际上打出了那么点名堂:从钱成海、穆铁柱,到胡卫东、孙军,甚或再到王治郅哪怕姚明,都是体制内出身的,你说他们是体制培育的,一点不过分。何况就在去年,举国体制代表人物信兰成的组队模式,加上一个体制内的公务员宫鲁鸣,刚给中国带回来了一个亚锦赛冠军。所以我们现在还真没法指摘篮球的体制,哪怕挑战这个体制的,是中国篮球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姚老板。但我们可以看看足球兄弟是怎么做的。韩日世界杯,中国队出线了,多少年的梦,够荣耀了吧?这就是体制内的最高峰了。但你知道这背后是什么么?为了给国家队备战让路,2001年的联赛只升不降,02年只降不升。结果,世界杯短短3场比赛的经历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和眼球,哪怕最终净吞9蛋,我们也可以笑着说:第一次打世界杯,前有卫冕冠军法国挡枪,后有亚洲兄弟沙特垫背,值了——但是,但是,但是——紧接着的联赛,出现了中国足球史上最严重的假赌黑现象,至于球市,早就崩了。中国足球几年的职业化成果,其实就是为了这一次世界杯之旅,毁于一旦。当然,这么一个半职业化的机制,即便当时处在上升期,问题也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没想到一个本身不大健康的婴儿,偏巧碰上了这么一瓶毒奶。归根结底,体制就是个强心剂,有些项目或许人口基础薄弱了些,比如举重,你再怎么搞职业化也没人看,那就只能靠一针一针的强心剂续命;有些项目,能好好长大,强心剂打下去,它可能会兴奋后精尽人亡。哦对了,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体制就没有XX”,恕我直言,这么说从逻辑上根本就是错的,没有体制会有其他的发展模式,你能肯定体制就这么不可替代么?昨天我吃了馒头吃饱了,我能不能说“没有馒头我就得饿肚子”?没有馒头我还可以吃米饭啊!四体制为什么这么难打破?当我们骂足协、骂篮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们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别怪我说话不好听,其实足协、篮协,有的时候真的很顺应民心。因为我们的民心——注意,就是我们自己,其实压根就没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体育事业。我们似乎也更倾向于要那么一两枚金牌。4年前有很多人热情的说:看到小伙子们在伦敦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从不运动的我也想出去跑两圈了。哥哥,你跑两圈需要用国家荣誉来作为动力么?下午我去打球了,我觉得身体是我自己的,我也挺喜欢打球的,出去动动,天经地义啊。男篮输给台北的那天,好像我也在打球啊。美国人对男篮的期待值够高了吧?04年邓肯、艾弗森领先的梦之队奥运会跪了,也没见美国人不想打篮球了吧?如果我们投身锻炼需要以国家荣誉为动力,那么我们对待体育运动本身,是不是太没意思了点?当日本足球完全凌驾于我们之上时,我们开始谈论怎么超越日本,却忘了东京连片的足球场上跑的,不是为国争光的职业球员,而是将来会当文员、邮递员、工人、企业家的孩子们。如果我们功利的去计算,一个街边运动场上每天有几十人锻炼,而其中会在将来出多少个姚明,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概率几乎等同于0.你在体校给一群高个子小学生圈起来训练,概率可能还会高点。所以如果你真的那么在意金牌,说实话,体制真的比国外那一套有用,毕竟我们地大物博、人多势众,真下血本在体制内挖掘,培养几个球星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在于,我们这么想,到底对不对?我很爱国,但我觉得,如果牺牲掉我自己打球、踢球的资源,专门供养一小部分人为国争光,我不大能接受。或许我太狭隘,太没有集体荣誉感,但我真的试过大夏天骑个自行车满市区找球场——初中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城市这个区的每一个球场,不是因为我都在那里打过球,而是,没有一个让我进去打,我只能找下一家。我找到了体育场,他们告诉我,这些场地是体校训练用的。我爸妈是纳税人啊!五当然,经济在发展,至少很多大城市,别说篮球场了,足球场都有很多。你肯定会告诉我,没用,有球场,国家投资了,但没人去锻炼。所以举国体制还是有用的。问一句题外话吧:你觉得中国算不算艺术大国?坦白讲我觉得真不算,搞个艺术奥运会,我不认为中国有实力拿金牌榜第一。而这是体育奥运会上我们曾做到过的。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身边,学艺术的,包括搞音乐、美术的,要比踢球、打球的多得多。有没有想过原因在哪?很简单,你初中学琴,将来能去当个琴师;你高中学美术,将来能去当个画家,或者去广告公司作图什么的。你学踢球,将来能干吗?的确,俱乐部就那么多,运动员也没多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可以说这是专业资源少的问题。可是为什么美国那么多人天天打篮球,欧洲那么多人踢足球?因为在他们那,只要你做得好,你就能以篮球、足球为职业,堂皇正大的职业!我曾在电视里看过一个英国外教,在北京教小孩踢足球,后来班主任老师给孩子叫走了,不让他踢球。外教很生气的说:“我想打这个老师,他凭什么这么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个班主任,你会怎么做?在当前,他真的没做错。你不在专门的足球学校,你没机会成足球运动员。你不在体制内,你当不了职业篮球运动员。因为我们根本就没形成一个开放的职业。开放的职业,是反体制的。一个职业一旦开放了,你就再不能用举国体制限制它、领导它了。就像作协没法领导网络小说写手一样。反过来说,所谓职业化的根本特点,在于:如果一个项目成为了一项职业,这意味着,只要你愿意,并且做得足够出色,你就能从事这么一个职业。这就像——就算你出身不好,就算你没太多专业证件,甚至就算你学历不高,只要你有本事、踏实肯干,大多数老板是很愿意要你的。但如果是在体制内,你好,再见!所以将足球什么的引入高考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不能以此为职业,那么拿了这个分数,足球也就和我无关了。六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啰嗦了?有关体制,我觉得说再多都不啰嗦。因为体制,实际上是我们心里选的。我们太在意金牌,太在意国家队的战绩,太在意能不能比的上亚洲兄弟、国际老对手……这些当然很重要,但体育,应该是为我们的身体、为我们的爱好服务的,而不是我们为它去牺牲。我们骂篮协,但苏老师说得对,篮协就那么几个人几条枪,背后的总局不发话,篮协就是想支持姚明也不敢;我们骂总局,但总局有它的苦衷,一旦在某个领域扯开了一个口子,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不会波及所有的项目?到那时总局还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各种国家队级别的商业比赛又该何去何从?我们骂体制本身,却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选择了体制?是我们自己。眼里只有金牌,心中,怎么会有篮球本身?无论姚明本人有没有意识到,他想要做的,其实就一句话:给全国热爱篮球的人,一个以篮球为职业的机会。但如果我们热爱篮球,只是热爱它能够给国家带来荣誉,那么,姚老板所做的一切,注定要失败。(唯心)687被浏览275382分享邀请回答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林丹出轨,孔令辉涉赌,高峰吸毒,在体育界,他凭什么是中国人的高度?
&&首推于&17.06.03
浏览(1298)|回应(1)
“这十年来,我每一天都在百分之百地付出。我从来没有偷过懒……现在我实现的成就,就是我能实现的最好成就,再好一点我都做不到了。我已经拼了。所以,我给自己打一百分。”——国馆君按姚明刚一出生,10斤二两,破了婴儿体重的纪录,吓到了护士。“没见过这么大块头的初生婴儿。”他爹姚志源那天晚上还在打比赛,听说儿子出生了,比赛结束,就匆匆赶来。看到儿子这么大块头,也吓到了。抱回家,邻居们都很惊奇。这么一个大胖儿子,生出来就个子大,十几斤。姚明不仅出生就块头大,而且还能长,能长就能吃,吃得比谁都多。所以,姚明一家经常缺米,日子过得很不容易。方凤娣炒了一条红烧鱼,鱼头切下来给父亲——方凤娣的父亲,那时候他们在一起住,尾巴切下来给姚志源,中段给儿子。分完了,自己直接拿盘子刷完碗,自己一口不沾,不舍得吃。4岁时,姚明就长到1.3米了。上公共汽车还要买票,方凤娣跟售票员说:“我们家孩子4岁。”售票员说:“谁信啊,哪有4岁孩子就长这样的,你蒙谁呀,我们家孩子8岁了,还没这么高呢!”方凤娣哭笑不得。姚明和家人似乎在那个时候,人们就隐隐觉得,这小子日后,肯定是块打篮球的料!但其实姚志源和方凤娣并不想姚明走篮球这条路,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连职业体育的土壤都没有,谁也不知道未来职业篮球会挣钱。方凤娣和姚志源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希望姚明以后不要当篮球运动员,能上大学。姚明也是这么想的,他一开始也不喜欢篮球。有一次开校运会,会上有个罚球比赛,每个班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罚球比赛。姚明的班上就推荐了他,因为他个头最高。于是姚明就去了,连投三球,三球不中,这一下就丢人丢大发了。同学们起哄。从那时起,姚明更加讨厌篮球了。姚志源再叫他打篮球玩,他也不去了。小时候的姚明但姚明最终还是去了体校打篮球,第一个原因是他文化成绩不好,读书似乎没有出路;第二个原因是姚明那时候性格软弱,有一次堂堂一米五的个子,居然被打了,打完之后,还是不敢吭声。方凤娣觉得不行,“这样的性格,走下去,以后肯定受欺负。”再加上当时上海市卢湾区体校的教练徐为丽天天来劝:“你们两口子一个二米零八,一个一米八八,姚明很可能以后就会长成二米多的个头,不打球就太浪费了!”“姚明不属于这里,他属于篮球场!”方凤娣咬咬牙:“去吧!”8岁的姚明,开始进入体校,开始他的篮球生涯。但这个时候,姚明还是没有对篮球产生很大的兴趣,包括方凤娣,也没有真正下定决心让姚明就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实在太难走了。而且,在当时的中国,似乎也没有多大希望。所以她在让姚明打篮球的同时,也同时让姚明继续他的文化课程学习,一旦要是打篮球不靠谱,那就继续读书。9岁的姚明进入少体校真正的改变,是王治郅带来的。姚明11岁的时候,当时国家体委篮球司司长杨伯镛来姚明家,瞅了一眼姚明的体型,没有评价姚明怎么样,而是说:“大方,你还记得你在国家女篮的队友任焕贞吗?她嫁给了王维君了——北京男篮的运动员。他们俩的孩子,那是真棒,那个孩子的名字,叫王治郅!”那是姚明第一次听到王治郅这个名字。“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一听,就印象非常深刻,像把王治郅刻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很多人拿姚明和王治郅对比,那么,这两人关系究竟如何?《体坛周报》副总编杨毅说:“王治郅,在姚明的职业生涯中起的作用太大了!”姚明当时完全拿他当偶像级的人物。后来姚明和王治郅都出名之后,姚明曾当面对王治郅说:“你王治郅要是没有我姚明,你还是王治郅,你早就行了。但是要是没有你王治郅,我姚明恐怕就不是今天的姚明。”姚明这辈子,打篮球一共追赶过两个人,第一个就是王治郅。王治郅从进入CBA到2002年离开CBA去NBA之前,他一直在追赶王治郅。后来到达NBA之后,姚明才开始追赶大鲨鱼奥尼尔。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治郅代表中国男篮出场,那一场比赛打的激烈异常,尤其是中国男篮对抗美国男篮那一场。球场就是真正的战场,喘口气都是硝烟。王治郅给大卫·罗宾逊一记大盖帽,瞬间,全天下的华人都沸腾了起来。姚明也在上海的一间小屋子里嘶喊起来。“啊——啊——”带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少年的热血激情。当时亚特兰大奥运会,北京时间正好是半夜,但姚明一直蹲在电视机旁看王治郅的比赛。就在那一刻,姚明开始立下决心,我要成为王治郅!王治郅打的是中锋,姚明打的也是中锋,什么叫中锋,用“大梦”奥拉朱旺的话来说:“中锋就是这个中间的核心,中锋就是场上的老大,中锋就是核心。所有人都围着中锋转,这叫中锋!”此刻的姚明,心潮澎湃,热血腾腾,“我的目标是成为联盟中最好的中锋,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锋。”这一刻的姚明,就是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前往那个追逐梦想地方,憧憬着未来,憧憬着自己。“人不轻狂枉少年,不枉少年天下在心间。”但光头脑发热是没用的,一个优秀的球员,一个顶级的中锋,要的不仅是持之以恒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还有无比刻苦的奋斗,于是上海市体委特地为姚明量身打造了著名的上海滩“姚明计划”。负责这个计划的是上海市体委的一个研究员,叫卫国平。卫国平在对姚明进行体检之后发现:第一,姚明虽然个子高,但从小营养不良,骨密度不够,容易骨折。后来姚明到NBA之后,多次骨折,骨裂,这就是当时从小营养不良造成的原因。第二,姚明肩窄,这就意味着在篮下抢夺位置的时候不太容易卡住空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第三,姚明手臂短,手臂短防守就弱。针对姚明的这些特点,卫国平列出了一份详细的姚明训练计划,概括来说就是:第一,改变饮食结构,多喝牛奶,那个时候牛奶很难弄到的,但是为了姚明,卫国平亲自去找体委领导要。吃蜂花粉,每天吃双份;吃牛羊肉,变壮实。第二,卫国平专门为姚明自制了营养剂,是他自己配的草药,每天让姚明吃;第三,多睡觉,体校一天两练,姚明上午练,用力练,练到饥困,吃完饭就去睡觉,睡到四点再去练,睡觉目的是为了让姚明长高,因为睡觉容易长高。所有的一切必须严格执行,这对于年少的姚明来说,无异于囚禁,他再也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出去玩,想吃什么吃什么,他必须像机器人一样,严格按照时刻表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什么时候该练球,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吃饭。每天的生活都单调到无以复加。但不如此,姚明何以成日后的姚明。1997年,姚明进入上海一队“我相信自己每一天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某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有一句话说,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你。相信现在已经是国际篮球界数一数二的篮球巨星,一定会感恩的当年的卫国平,感恩当年那么拼命刻苦的自己。其实,不独是打篮球,所有的职业都是如此,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论你身处何地、从事什么职业,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就好比要上楼得一步一步来。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时,就不要老是回头张望。只要看着脚下,走你的路。然后终于有一天你抬起头,伸出手,发现目标已近在咫尺。”重压之下,效果立竿见影。在卫国平的办公室有一面墙,墙上标记有姚明的身高增长:1995年3月,两米零六;1996年3月两米一三;1996年8月,两米一七;1997年1月,两米二一;1997年10月,全运会开幕之前,姚明身高已经达到了两米二三!卫国平训练出了一个全新的姚明:身高傲视群雄,球技一样突飞猛进。当时一位男篮专家白金申说:“姚明身高一直在涨,但是他的灵活技巧程度和速度非但没有下降,还在提高。一般人身高涨上去,身体就没有那么灵活了,但姚明不同,身高涨了,跑得比原来还快,更灵巧了。”一个年轻的球场悍将,呼之欲出。1997-98赛季,姚明初次登场CBA1997年全运会,让姚明没有想到的是,那是他和王治郅的首次对战。那个时候的王治郅,虽然只年长姚明3岁,但是已经打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已经拿了两届CBA的冠军,而姚明,依然只是上海队一名普通的篮球运动员。但就是在这一场,姚明狠狠地给了王治郅两个大帽!瞬时点燃了全国观众的激情。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子,一个是誉满天下的实力篮球明星,后者居然活生生被前者盖了两个帽,梁子就此结下。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姚王争霸!”一直到王治郅2016年退役,他依然不忘这两个大帽。就在姚明在他的退役仪式上发表感慨时,他幽默地插上一句:“我记得你还盖了我两个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正是这个夜晚,让姚明获得了空前的自信。姚明对战王治郅他头一回对战王治郅,就扇了他两个帽,还拿了13分。后来姚明说:“这个夜晚,他的兴奋程度不亚于去NBA时跟奥尼尔对战的那个夜晚。”一直到第二天训练,姚明还是处于兴奋之中。有队友来找姚明打一对一,姚明嘴一撇:“你还跟我一打一,你没看见吗?王治郅都让我给盖了帽了!”王治郅不爽,很不爽,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1998年初,八一队再战上海队,主战场在重庆。王治郅一早放出话来:“要让姚明一分都得不了!”为此,他在场上,只防姚明,别人都不管,心态失衡,结果被主教练王非替换下场,按在板凳上,再也不让上场。其结果是上海队最终以一分之差压倒八一队,拿下冠军!姚明一战成名,得分16分,13个篮板!带队赢了王治郅。这堪称历史性的时刻,因为上海队,归根结底,是地方队;而八一队,是中央队;地方队干掉中央队,这在当时,是爆炸性的新闻。日,王治郅退役仪式上,姚明感慨地说:“最怀念的不是队友王治郅,而是对手王治郅。”他还说:“我想说我和大郅并肩战斗了很久,有很多很多值得回忆的时刻,但我更喜欢的是我能遇到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对手让我把最深的潜力挖掘出来,这是我要感谢大郅的,每一个篮球运动员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终身的对手。谢谢你,终于走到了这一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王治郅成就了姚明。“我想和大郅打比赛,只有和最强的人对抗才来劲。”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么强大,而一旦有一个强悍的对手一直逼着你,逼着你不停下,再苦再累也要往前;逼着你不愿低头,前方就是南墙,撞也要撞开。到后来,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厉害。姚明,也是被王治郅逼着往前的。即使日后突破CBA,打到了NBA,姚明也一贯保持着这种认识:找一个你难以超越的人,然后逼自己努力,去超越他,就会带来进步。在CBA,这个人是王治郅,在NBA,这个人是奥尼尔。姚明刚到NBA时,迎接他的就是一场惨败。2002年,姚明第一顺位被火箭队选中,成为NBA的首位外籍状元当时,火箭队和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对打,姚明才来不到十天,就要上场。媒体问火箭队主教练汤姆贾诺维奇:“姚明准备好了吗?能不能首发。”汤姆贾诺维奇是个好教练,护着姚明:“这孩子才来是10天,怎么可能准备好,他压力太大了,我不会给他首发。”好,那就不首发,让姚明先看着,熟悉一下NBA的比赛。打到第二节,姚明必须上了,这是他第一次亮相NBA,可是球刚传到姚明手上,就被步行者队中锋福斯特抢掉了,甫一上场,失误。姚明顿时汗就下来了。好,失误就失误吧,接下来好好打。过了一会儿,又一个球,姚明刚接到,卫斯特里克兰就过来了,形同鬼魅,瞬间又把球抢过去了。又一个失误。第四节姚明再度上场,步行者队老将小奥尼尔单打姚明,三打三进。汤姆贾诺维奇一看实在不行,把姚明换下来了。整场球赛,姚明的NBA首秀,亮相了10分钟,0分,两个篮板,2次失误。完败。姚明开始明白:这不叫失误,这就叫技不如人。他对着CCTV5的孙正平恶狠狠地说:“这就是一场战争。”战争就是,我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打败你!“在NBA,任何没有实力的人,都会随时下岗。”开局不利,让姚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好比一个小地方的学霸考上清华,突然成垫底的了。最严重的时候,所有媒体都在质疑姚明:“这个中国人到底行不行。”TNT电视台评论员巴克利更是直白地说:“姚明不行。”不行的姚明不信自己不行,咬牙坚持。“我可以接受失败,但必须战斗到死!”他开始了比别人残酷万倍的训练。球队11点开始训练,姚明就9点到,先练两个小时力量。仰卧推举杠铃,“你只有在训练场上推举更多的杠铃片,你才能增加信心,在球场上才能正常发挥。”其次是技术,总经理道森亲自传道授业,道森是教练出身,专练中锋,NBA最厉害的中锋奥拉朱旺就是他练出来了,连他最核心的“梦幻脚步”也毫无保留地教给姚明了。残酷的训练,再加上最厉害的教练亲自传授球技,让姚明如虎添翼。“我不指望在NBA的人给我尊敬,尊敬是靠实力赢得的,不是靠别人给的。”在赛场上失去的尊敬,也必须从赛场上夺回来!2002年年底,斯台普斯中心,湖人队对阵火箭队。姚明开始展现他的实力。他裹挟着足以摧毁一切质疑的杀气席卷全场,切球、抢断、后仰跳投、扣篮、加罚命中。24分钟,姚明9投9中,罚球两罚两中。拿下20分,6个篮板,彻底刷新球迷们对这个中国巨人的看法,全场沸腾。姚明开始逐渐走向他的篮球巅峰。“来自对手的挑战是我必须要面对的,如果连这些都不敢面对。何谈成为一流的球员,我必须拿出坚强的意志来面对挑战。”姚明之所以被称作大姚,绝不仅仅是因为长得高,打球好。而是他身上的那种精神,越是被质疑,越是被打压。越咬牙坚持。你流的汗水和青筋暴涨的力量,终将打破一切质疑。爆发之后,姚明愈战愈勇,打大鲨鱼奥尼尔,打完奥尼尔打乔丹,又拿下NBA的全明星球员。姚明在NBA的征程越走越远,但越走越远的姚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诺言,那就是永远是中国男篮的人,很多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姚明来说,中国篮球,永远是他的初心,无论他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归宿。2004年,雅典奥运会,姚明在赛场上边拍边嚎边拍打胸膛的画面,永远铭记在所有球迷心中。“中国男篮这一次不进8强,我半年不刮胡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不仅是姚明,更是全中国人的梦想。但这个时候姚明却身负重伤。姚明生涯曾先后遭5次大伤还在医院疗养,按照医生的日程:2月动手术,5月能跑,6月开始正常训练,7月发力,8月正好赶上奥运。但姚明不这么想,如果8月才上,就意味着磨合时间只有1个月,短短1一个月怎么够,这可是北京奥运。于是,姚明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了。4月能跑,5月训练,6月发力,7月上预热赛。足足提前了一个月,这就叫玩命了,但这个时候不玩命,什么时候玩命?!“到奥运会的时候,我的身体可能恢复70%,但是,我只要穿上中国男篮的队服,就是100%的姚明!”姚明说。2008年8月,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人群密密麻麻,所有球迷提着嗓子,此战,中国男篮首次对抗美国“梦八队”,一支极其残酷的对手队伍。这次,他们的对手是科比、詹姆斯、安东尼——这些随便提起名字都是世界篮球界数一数二的球手。比赛开始,中国队拿到球,刘炜球传回来,给姚明,姚明抬手就投球,相当坚决!球进!“顿时,整个五棵松体育馆都炸了!”日,中国男篮在奥运会首场比赛中对阵美国队。图为中国队的姚明投篮。而此战,不仅是姚明,朱芳雨、孙悦、易建联,球员各个玩命,个个出色。在一开始足足领先美国队15分,上半场平分秋色,到了下半场,中国队体能下降,比分才渐渐拉开,最后以70:101的成绩败给美国队,31分的差距,打出了史上中国男篮和美国男篮最少的分差。次战西班牙,世锦赛冠军。中国队员更加玩命,更加生龙活虎,几乎就快把西班牙拿下了,单是王治郅一个人就拿到了18分,简直吊打加索尔。但依然因为体力透支,败北。这两场球虽然输了,但中国队士气高涨,连胜安哥拉队和德国队,从死亡之组突围,挺进八强,姚明听到消息,刹那间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喊道:“向全国人民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突围了。”全中国的球迷都炸响了。这次奥运会,姚明也好,中国男篮也好,打出了毕生最出色的水准。而08年北京奥运会,也成为姚明打的最后一场奥运会。王治郅在北京奥运会受伤流血日,上海。姚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役:“作为篮球运动员,我将要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正式退役。今天我退役了,我的一扇门关上了,但另一扇门正在徐徐打开。我离开了球场,但不会离开篮球。”仿佛,一个时代落幕了,一个背影正在远离,那是姚明的时代,那是曾经我们热血青春的时代。姚明的11号球衣退役在人们眼里,现在的姚明堪称中国体育界的传奇,但只有姚明自己知道,自己为了篮球,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没有天赋,需要努力学习每件事情。我得到的一切是我辛苦努力换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虎扑体育记者曾问姚明:“你实际上伤还没好全,如果出现意外,职业前途可能就没了,后悔吗?”姚明坚定地回答:“不后悔,我必须要上场,我们不顾一切,不顾一切地努力奔跑,努力得分,不想让球迷失望,不想让国家失望,如果我们能参加在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的话,那我们就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孙辈了。”姚明是那个时代里,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呐喊,他的嘶喊,他的坚持,他的汗水,他的奔跑,都那么像曾经不顾一切追梦的我们,“我就是冲着冠军来的,这就是我想要的决斗。”多么的霸气,多么的轻狂,但轻狂又如何,人不轻狂妄少年!“这是我见过最有血性的姚明了,这是我见过最有血性的中国男篮了,在那个我最有血性的年代!”一位资深球迷热泪盈眶地说,“我因大姚而爱上篮球,我因他而坚持训练,因他而不惧挑战,因他而奋勇向前。”每一个人的热血青春里,都一定熊熊燃烧着一个姚明。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我没有天赋,需要努力学习每件事情。我得到的一切是我辛苦努力换来的。”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街头篮球白色中国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