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足球会是资本黑洞资本吗

【看台】揭意大利足球溃败之源 没钱惹的祸
来源:腾讯视频
讯 德国队夺取巴西冠军笑傲足坛,显然这让意大利感到不爽。各界公认,德国足球的崛起,源于成功的青训;而意大利足球的衰落,同样是因为青训!意大利世界杯成绩糟糕主帅辞职2014世界杯意大利小组出局后,国家队主帅普兰德利、足协正副主席集体辞职。普遍看法是:战绩糟糕,这些官员被迫自裁谢罪。然而事情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世界杯黑马哥斯达黎加一位驻意使馆职员撰写专栏时,揭露了意大利足协这次辞职风暴的另一个原因:青训!这位职员调研后指出:意大利拥有6000万人口,哥斯达黎加只有466万,但意人口虽是13倍,注册球员却只有5倍而已!意大利足球赖以称霸多年的青训法宝,如今混到了不如哥斯达黎加的地步。为什么意大利足协巨头辞职?因为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意大利体育部、奥委会去重视亚平宁足球的青训危机。意大利青训断层严重 必须“啃老”把记忆拉回到2007年,意足协主席在FIFA例会上,作为世界冠军而自豪的说:意大利“只”有6000万人,却有8千家欧洲顶尖足球学校,注册的专业及业余球员多达200万人,这意味着意大利平均30个人中就有一个球员。也正因此,意大利足球无论经历怎样的低谷,都能够保证球队的战斗力。可7年后的今天,媒体透露,意大利的注册球员从200万锐减到120万,足球学校数量减少1/4,其中86%都不满员!老将迟暮导致意大利战绩下滑青训危机,导致了意大利队的战绩下滑。从南非到巴西世界杯,意大利连续两次小组出局,显然不是偶然。意大利人依靠27岁的和28岁的布冯( )
,2006年加冕。但4年后他们依靠31岁的皮尔洛和32岁的布冯,未能延续奇迹。如今皮尔洛已35岁,布冯已36岁,却仍是意大利顶梁柱,蓝衫军又如何创下霸业?每次世界杯惨败,意国民都会重复两种论调“如果某某某来了就是救世主”。2002年世界杯,意大利出局后,世人哀叹“如果能……”2010年世界杯,意大利出局后,世人哀叹“如果能来……”到了2014年,意大利出局后,媒体翻遍意甲( ) 所有球队的阵容后,最后做出的结论是“如果38岁的能来”!让38岁的老将躺枪,这样的变迁证明:意大利的惨败实在是因为人才断档,青训萎靡让意大利队实在没有靠谱的人才可用,普兰德利如之奈何?迅速陨落令人唏嘘《共和报》出台专文,分析意大利青训今不如昔的六大原因。其一,从体育部、奥委会到意甲各级俱乐部急功近利,导致大批优秀的本土球员得不到机会。其二,意甲战绩低迷,各队都在降薪,在经济杠杆的引导下,想要成为球星们的孩子就相对减少——以往意大利像皮尔洛、这样的“富二代”还希望踢球,现在稍有家资的孩子们都不愿练球。其三,意甲各队直接挖掘南美、巴尔干地区的青训半成品居多,培养本土青少年的成本偏高,因此不被看重。其四,奥委会和体育部资金不足,提供给青训的经费、设备、科技、政策都大幅缩水。巴神遭遇瓶颈 难以撑起意大利足球其五,本土青训产量缩水,少数几个蹿红的苗子过早获得媒体、球迷追捧,他们往往因此失去斗志,典型例子就是。其六,足球学校大幅倒闭,生员锐减,意大利青训规模也在高速缩水。欧债危机困扰意大利意大利青训萎靡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一点:没钱。意大利足球曾经人才辈出,这植根于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热爱,8千家顶级足球学校是一切的根基。可欧债危机却改变了一切:首先,足球学校的资方频频撤资,不少硕果累累的足球学校因此缩减规模甚至破产,《体育报》披露,隆巴底一个大区5年内就减少了246家足球学校。其二,在几年前,孩子们接受足球5-6年培训的8-10万欧元学费,是意大利工薪阶层能够负担的,如今欧债危机让意大利失业率5年暴增3.8倍,民众生存艰难,这笔学费就是普通家庭凑不出来的。其三,早些年,足球学校输送的产品能够卖给职业球队几十万甚至数百万,这些资金能让足球学校添置设备、聘请人才、加强医疗,可现在莫拉蒂、贝卢斯科尼这样的老板都无法出资,意甲乙各队财政拮据,几十万都不愿出,失去“救命钱”,足球学校也就生存艰难了。巴乔愤然辞职在过去几年里,意大利足协曾有人试图开启扶植青训的政策,例如在足协任职的巴乔,就希望批下300万欧元资金,为意大利80万名“踢野球”的孩子建立视频档案,方便他们进入职业队。蓝图虽好,可奥委会一句资金不足,无限期搁置,巴乔也因此愤然辞职。归根结底,都是钱少惹的祸。综上,如果说德国青训的崛起是依靠“欧债危机轻灾区”德国经济的稳定、德国各级体育机关划拨的重金,那么意大利青训的萎靡,就是因为“欧债危机重灾区”意大利上至奥委会体育部、中至民间资本、下至普通民众的经济危机。所以德国靠青训成功,意大利足球因为青训而下滑。这不奇怪,竞技体育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经济出了问题,体育必然受到影响,这是这项运动的法则。(冷雪)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xinhao]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家电业资金进军楼市:淘金路还是资本黑洞
“很多大开发商最初都不是以地产为主业的,家电企业为什么不能进军房地产?”面对央视的质疑,海尔集团副总裁、海尔地产董事长卢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道。卢铿的回应道出不少家电企业的心声。今年以来,康佳、远大、TCL等家电企业纷纷逆势布局房地产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足楼市的家电业资金规模已达千亿。即便调控政策来势汹汹,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家电企业仍然铤而走险。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家电业进军房地产,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且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但按照卢铿的观点,中国房地产业的辉煌将至少持续30年。这也成为不少制造业对房地产业钟情不已的原因。家电业向房地产行业延伸的大趋势,似乎已不可避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不少专业人士指出,家电企业进入房地产无可指责,但由于房地产业务占用资金量较大,资金回笼相对迟缓,一旦楼市出现大的变化,家电企业可能面临“断炊”的风险。地产“淘金”热今年以来,家电企业布局房地产的举动不断。7月5日,康佳以3.42亿元的价格竞得昆山市周庄镇全旺路南侧地块,用途为旅游设施及商住用地。康佳方面表示,公司将在该地块进行房地产及商业等配套产业开发。7月29日,远大中央空调董事长兼CEO张跃高调宣布,著名经济学家、前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已入股远大,共同运作房地产业务。远大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三期工程,建设1000多万平方米建筑,营业额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空调主业”。次日,另一个家电巨头TCL集团与万通实业签署协议,加强在工业地产领域的合作,同时做“转型升级”之考虑。而早在2004年,TCL集团就已试水地产领域,先后在惠州和深圳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今年4月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国十条”之后,房地产企业纷纷收缩业务,家电企业反其道而行之,逆势布局的势头十分明显。  事实上,家电企业布局房地产的计划酝酿已久。格力、海信、海尔、美的等国内家电巨头分别于1991年、1995年、2002年、2004年成立房地产公司,格力地产更是在去年底成功借壳上市。近日,卢铿透露,海尔地产准备在2012年启动IPO计划。卢铿还很有信心地表示,中国房地产业的辉煌将至少持续30年。有数据显示,今年海尔地产的销售额将突破70亿元,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可谓出色。而其明年的销售计划为200亿元,2013年的目标则是400亿元。逐利本性?“房地产业的利润率在20%以上,但实际上,很多房企的自有资金占总资产的不到30%,照此计算,自有资金回报率可达80%~90%。”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高利润率是吸引家电企业进军房地产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家电业的利润要低得多。卢铿表示,从全球范围内看,家电业利润率最高是5%,海尔的冰箱利润率略高,但大部分低于上述水平。“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家电专家端木清言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直言,房地产的高利润让家电企业眼红。记者查阅家电、房产龙头企业年报发现,2009年,格力、美的、海尔的净利润分别为29.13亿元、18.9亿元、11.49亿元。同期,万科、保利的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35.2亿元。端木清言认为,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以低价策略应对,“这会进一步蚕食他们的利润”。以康佳为例,根据其2009年年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5亿元,销售净利润率仅为1.1%。家电业乐于进军房地产的一个优势在于其现金流较为充裕。卢铿表示,虽然家电业利润低,但现金流丰富,这使其房地产业务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他还坦承,海尔地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尔集团。同时,由于其品牌效应,海尔地产拿地相对容易。  事实上,在今年房地产市场强力调控的情况下,家电背景的地产企业销售成绩也十分出色。格力地产的公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利润总额为1.38亿元,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增766.49%。而同期,尽管格力电器的净利润增幅超过20%,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让利销售政策影响,营业利润同比大降43.37%。尽管多数家电企业负责人表示,进军房地产“不是为了钱”,但两者巨大的利润差距无法不让人产生联想:“补血”或许才是家电企业的真正目的。未知的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家电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家电企业进军房地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造血能力特别强,把过剩的血液投入其中;另一种是供血不足,到房地产业里寻找氧气。他表示,在房地产市场向好的情况下,企业或可同时兼顾 “主业”和“副业”;而一旦房产市场滑坡,第一种类型的家电企业尚可生存,第二种则可能全盘皆输。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两轮调控,房企的融资渠道严重收缩。但与此同时,“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保证了家电业的利润率,也使其现金流较为充裕。但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认为家电企业进军房产的风险不容小觑。上述人士表示,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量大且回笼相对较慢,如果市场低迷,很可能成为家电企业的一大负担,甚至拖垮母公司。近年来,制造企业进军房地产的案例虽有败局,但并未得到行业足够的重视。卢铿表示,为缓解对集团的资金依赖,海尔地产正在筹划海尔地产基金,其融资渠道除集团资本,还有私募资金。但对于多数涉足房地产的家电企业来说,资金来源仍相对单一。另一重风险在于政策。有分析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松动的预期下,部分中小房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家电企业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如果不能做到一定规模,其前景同样不容乐观。事实上,家电企业进军地产,始终无法摆脱“不务正业”的质疑。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制造业的关键是研发和技术的投入,不掌握核心技术,怎么谈产业升级?”这一观点与杨少锋不谋而合。他表示,蜂拥布局地产,对家电行业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一个行业的利润率高,就吸引越多的资金投入,其他行业的资金就相对短缺。就像一个家庭生了10个孩子,却把营养都给了一个,其他孩子怎么办?”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责任编辑:Newshoo)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洞资本官方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