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2017赛程表的U23新政真的好吗

联赛半程 U23新政真的帮到了年轻人吗?
本文阅读约需要5分钟;
U23新政推出之后,有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
为什么有些球队的U23得不到机会,而有些球队却敢放胆使用?
决定U23上场的关键因素是哪些?
如果球队定位在保级或者争冠这样比较极端化的位置上,那么U23球员能够获得的出场时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反而是一些联赛中游、中上游的球队能够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
中超联赛过半。本赛季中超联赛最大的变化是外援三人次和U23球员两大新政的实施。其中,U23新政的目的是通过行政干预,强行为年轻球员打开局面,为他们获取更多的上场锻炼时间。那么在执行了半个赛季之后,新政的效果如何呢?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我们在新政推出之前就曾经设想过,为了尽可能将新政对球队实力的削弱降到最低,必然会有球队在上半场比赛就早早换下自己的U23,换上原来的主力。果然,联赛开战之后,不少球队就采用了这样的操作手法来规避新政带来的影响。
揭幕战上,辽宁队就演练了一遍这样的战术——第17分钟换下U23球员王峤。辽宁队这样的做法在当时还引发了争议。但随着联赛的展开,不少球队都用类似的方法来应对足协的U23新政。其中有保级型球队,比如延边队。延边队已经三次在10分钟内换下U23,8分15秒更是一度成为最快更换U23的纪录。
张华晨在参加亚冠联赛
也有争冠球队如此应付新政,比如上海上港。上港在赛季初期,一直用19岁的小将张华晨出任U23位置上的主力。结果每每上半场15分钟左右,张华晨就被队友换下。其中第10轮上海德比,张华晨7分50秒就因伤被换。由于新政没有就U23球员上场的硬性时间做出规定,所以无法杜绝球队用这个方法来规避,这也才有了足协下赛季推出的U23新政 2.0版。
培养新人 谁最积极
当然也有球队在培养U23球员方面态度积极的。比如河南建业,半程U23球员总共上场62人次,累计上场时间达到了4260分钟,排名中超榜首。广州富力的黄政宇已经坐稳了球队首发拖后中卫的主力位置,出场时间也是累计最长(全文结尾有相关数据)。天津权健的刘奕鸣成长为了球队首发的中卫,张修维、郑达伦也进入了球队的正常轮换。相对来说,河南建业、天津权健、贵州恒丰、广州富力、华夏幸福等几支球队的确是在U23的使用上,更为大胆,也更加的积极。
半程至今各队使用U23情况(数据来自搜达足球)
我们可以给这几支球队分分类。像河南建业、贵州恒丰,这两支球队一支算是中超小本经营的典范;而另外一支则是升班马,预算也比较有限。再加上中超黄金年龄段的球员身价和工资都已经攀升到客观的数字,于是积极地使用年轻球员就成为了这两支球队用来削减开支的手段。而且对河南来说,还有培养年轻球员再高价销售的生意在里面,早些年就有过高价把毕津浩卖给申花的案例。当然,这样做不是没有代价的。河南现在排在倒数第三,贵州也就比降级区高了5分。
而像广州富力、天津权健和河北华夏幸福,这三支球队又是另外一类。三队都有高水平外教压阵。卡纳瓦罗和权健签约2年半,斯托伊科维奇和富力的合约要到2020年,佩莱格里尼和华夏幸福的合约也有三年的时间。不是没有争取好成绩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不像上港对博阿斯的要求——一年之内需要夺冠——而是可以有几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于是,这几位相对成绩压力较小的主教练都能长远地规划手下球员的发展,也更愿意给年轻球员出场时间。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就算没有U23的新政,他们依旧会给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
上场的关键
从U23新政实施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到足协这招为年轻球员打开了一扇门,但能否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最后看的是球队的定位和球员自身的能力。如果球队定位在保级或者争冠这样比较极端化的位置上,那么U23球员能够获得的出场时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反而是一些联赛中游、中上游的球队能够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
韦世豪突破吴曦
另外就是球员自身的能力问题。有些球员的定位就是球队用来应对足协新政的“棋子”,又或者能力上不足,所以每场比赛就获得十来分钟的“热身”时间。也有球员一开始进入到了先发,但逐渐地淡出,比如像国安的唐诗,现在的位置已经被另外一名U23球员巴顿给取代了;还有像华夏幸福的高准翼,出场时间已经被车世伟和桂宏给抢走了。还有就是一开始不被关注,但随着联赛的进行逐渐被主教练青睐的。典型例子是上港的韦世豪,从对阵鲁能打入世界波开始,到对阵国安梅开二度,再到上一轮和苏宁较量送出助攻,我们能看到韦世豪的发展进入了明显的上升通道。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总是留给有能力的人。
足球场和职场还不太一样。一个优秀的教练是不会拒绝有能力的年轻球员的。中国足坛也不乏一些年少成名,跻身顶级联赛甚至国家队的例子。贾秀全21岁的时候,帮助中国队拿了亚洲杯的亚军,当选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23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中国国家队的队长。郑智22岁帮助深圳拿了中超冠军,当选中国足球先生。黄博文16岁的时候就打进了中超处子球,16岁317天也是最年轻进球纪录。
贾秀全可是当年的亚洲第一中卫
当然,这几位都是中国足坛的佼佼者。并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够像他们这样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就已经光彩四射了。但大多数人也还能遵循另外一条成才的路径——依靠着训练和比赛的积累,以及自然淘汰老球员,逐渐成为各家俱乐部的主力。他们或许踢不上国家队,但也是联赛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是现在这类球员的生存处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尴尬。或许本赛季还能靠着新政踢上主力,但下赛季就不得不为更年轻的后生晚辈来让位了。这何尝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呢?
本赛季U23出场统计(数据来自搜达足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U23新政没有打脸!——旁观2017中超联赛首轮_凤凰体育
U23新政没有打脸!——旁观2017中超联赛首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超联赛首轮战罢,中国足协年初出台的一系列“新政”中,U23球员必须出现在首发阵容中、替补席上必须要有一名U23球员的硬性规定全面展开实施。尽管在首场比赛中,辽宁队仅仅16分钟就换下了U23球员,似乎更进一步佐证了中国足协的决定是“错误的”。但是,从整个首轮U23球员出场的情况以及表现来看,“U23政策”非但没有降低水准,甚至应该说是中国足协这样的规定出台太晚了,更应该早几年出台! 新政并未打脸足协
当3月3日晚上率先进行的升班马贵州智诚队主场与辽宁宏运队一仗开赛仅仅16分钟、辽宁队便用小王亮换下场上的U23球员王峤时,N多人都在感慨:中国足协推出的U23政策就是一个“笑话”,辽宁队以“应付”的姿态来面对这一新政。可话音刚落不久,辽宁队便因为用满三个换人名额后,门将石笑天于第65分钟出击阻挡了一次单刀机会、犯规而被红牌罚出场,无奈之下,辽宁队在剩下的近30分钟时间里就只能以10人应战。所幸的是,贵州队实在是实力不济、未能抓住机会全取3分,而辽宁队也侥幸地逃过一劫。这一“劫”就是拿U23球员首发当儿戏、白白浪费了一次换人机会。
在随后的比赛中,上海上港队其实也是“玩”了一把,将U23球员张华晨安排进首发阵容后,被亚泰队率先攻入一球之后,马上就用于海换下了张华晨。因为最终上港队以5比1大胜,没有人再去多说这样的情况,更何况上港队的张华晨出场的时间至少要比王峤长了不少。而且,延边富德队5日在客场与重庆力帆队的比赛中,金成俊仅仅28分钟就被替换下场了。这也是整个中超联赛首轮比赛中仅有的3人在上半场尚未结束时就被调整下场的。
据统计,在新政实施的首轮比赛中,共有35名U23球员出现在了球队的18人名单中,河南建业队最多、有5名U23球员进入18人报名名单。其中,首发出场的U23球员总共有18人,贵州恒丰智诚队与河南建业队均派出了两名U23球员进入首发11人中,另外还有3位U23球员替补登场。
在首发的18名U23球员中,有5人打满全场,包括天津权健队的中后卫刘奕鸣、广州富力队的中后卫黄征宇、贵州智诚队的中场闵俊麟、河南建业队的前锋胡靖航以及河北华夏幸福队的中后卫高准翼。除了3人上半场被调整下场外,另外10名球员均在比赛下半时被替换下场。
从整个情况来看,足协新政出台之后外界所预言的所谓“打脸”情况并未大面积爆发,即众多俱乐部为应付“差事”,象征性地派遣U23球员首发之后,很快马上就换下场。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三家俱乐部之外,各家俱乐部都至少让这些年轻球员打了半场。据统计,按照每场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来算(加上伤停补时),首发出场的18名U23球员累计出场时间为1188分钟,加上天津权健队换上的郑达伦与苏缘杰、广州富力队换上的向柏旭以及山东鲁能队换上的郭田雨,此轮U23球员累计出场时间为1238分钟。应该说,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 预则立,不预则废
某种程度上,部分U23球员首发出场后,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譬如,就以广州富力队的黄征宇为例,作为一名1997年出生的中后卫,主教练斯托伊科维奇明确表示,是他本人的意见、将黄征宇安排在三后卫的拖后位置上,黄征宇也用自己的表现佐证了主帅没有看走眼。富力队所取胜的权健队中,中后卫位置上也有95年出生的刘奕鸣,刘奕鸣在本场比赛的表现其实也不错,两个丢球并不是他的责任。
在昨天(5日),北京国安队的唐诗以及广州恒大队的陈泽鹏其实表现也是可以在主力位置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虽然两人都在下半时被替换下场,但都是球队出于战术方面的考虑而将他们换下。恒大队用郑龙换下陈泽鹏,是希望能够加强进攻、拿下比赛;而国安队换下唐诗,则是因为边后卫赵和靖被罚下后,需要用一名正宗后卫补缺、至少守住平局。而在重庆力帆与延边富德队的比赛中,重庆队的南松表现也是很抢眼的。
可以这么说,事先有准备的俱乐部,其实这些U23球员都是完全有能力打上比赛的。像刘奕鸣上赛季在中甲联赛中就已经锁定了主力位置;黄征宇在上赛季后期就已经是富力队的主力;陈泽鹏上赛季就已经打上比赛,如果不是因为俱乐部要为国家队准备、重新启用李学鹏,或许陈泽鹏有更多的机会。
所以,足协的“新政”原本并不是一个桎梏,而是希望各家俱乐部能够让更多的年轻球员获得比赛机会。各家俱乐部在成绩的压力面前,迟迟不敢让有潜质的年轻球员登场,而更多地让老队员、让老外主打,长而久之,只能是让年轻球员“坐死”在冷板凳上。从首轮比赛的情况来看,其实反过来也说明了三家俱乐部即上港、辽宁以及延边对于中国足协相关政策的应付态度。
最典型的就是上港俱乐部,胡靖航原本应该获得更多的机会,租借到河南后,本轮首发打满了90分钟,虽然表现不算特别抢眼,但如果继续在上港队,则完全有可能会被“废掉”。可上港队过去两三年来就是不愿意给机会,而宁愿砸钱去拼命引进外援。虽然靠着外援,可以取得一时的成绩,但看看现在的这支上港队,当初那么多有潜质的年轻球员,如今都已经各奔东西。长此以往,俱乐部何以能够有可持续发展?
当然,中超联赛才打完一轮,围绕着U23政策的话题相信依然会延续下去。但是,现在还远未到下结论的时候。随着联赛的深入,这一政策的效果或许才可能真正显现出来。 西亚土豪与韩日亚冠都上U23——换个角度看新政
“U23新政”在以往的职业联赛中曾经使用过,而且围绕着这一话题,今年的中超联赛将会持续“发酵”。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即站在亚洲的角度,放眼整个亚洲足坛,看看西亚诸国以及近邻韩日的情况,或许更能有助于理解这一“新政”。
韩日澳主打练新人
自从广州恒大横空出世之后,特别是在2013年和2015年两次拿到亚冠冠军之后,中超各家俱乐部对于亚冠联赛的重视程度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年征战亚冠联赛的中超三强身价居所有32强参赛队的前三位,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且,在前两轮亚冠联赛中,中超球队拿到16分,也是整个亚洲范围内成绩最好的。应该说,这些积分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拿钱“砸”出来的。
不能说各家俱乐部“砸钱”就是错误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没有花钱的“不是”。可是,对于中国足球而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中超俱乐部除了“砸钱”外,还有什么可以去与对手竞争的?如果我们放眼整个亚冠联赛,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就是现在除了中超在拼命砸钱之外,原本喜欢烧钱的西亚球会现在似乎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烧钱”了。这恐怕不是西亚已经没有“钱”可“烧”的问题,与近邻韩国、日本俱乐部目前所处的情况完全不同。
韩日俱乐部已经过了那种“烧钱”的年代。所以,韩国、日本的俱乐部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竞争力似乎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特别是像今年的亚冠联赛中,由于卫冕冠军全北现代队遭到禁赛,整个K联赛队伍发挥是好事坏、很不稳定。日本联赛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可是,如果仔细看一下韩国俱乐部与日本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的人员情况,不难发现:当中国足协要求在国内联赛执行U23政策时,韩日的俱乐部都已经在亚冠赛场上自觉不自觉地执行起了“U23政策”。
浦和红宝石队的24号关根贵大
就以日本的四家俱乐部为例,在前两轮比赛中,每队都有U23球员(日以后出生)出场。浦和红宝石队本赛季亚冠联赛前两轮比赛相当不俗,但首发阵容中有95年龄段球员关根贵大,而且在上一轮血洗首尔FC队的比赛中还取得了进球。大阪钢巴队同样有两名95年龄段球员三浦弦太和井手口阳介,而钢巴队中几名97年龄段的球员像初濑亮、高木彰人、堂安律等都获得了替补出场的机会,而后三人都是去年巴林亚青赛上的夺冠主力球员,堂安律更是被评选为大赛的最有价值球员。韩国球会就更不用多说了,像济州联队的李昌珉更是在对阵钢巴队的比赛攻入了2球。
大阪钢巴队的8号井手口阳介
相信中国球迷对去年鹿岛鹿角队在世俱杯赛上的全日班表现依然记忆犹新,更可怕的,可怕还是日本本土年轻球员一代接一代地往上“冒”。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年轻球员之所以能够冒尖,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联赛中有足够的表现机会。
蔚山现代队的金承俊
同为东亚区的澳大利亚球会就更不用多说了。虽然澳超球会在今年的亚冠联赛中表现很差,但澳超球会在小结前两轮比赛中,归结于一点即国内联赛赛程与亚冠联赛赛程太过紧密,且从澳洲飞往东亚时旅途上的消耗要超过其他球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亚冠联赛上大胆启用年轻球员。譬如,上海申花队无缘亚冠联赛小组正赛,为布里斯班怒吼队攻入第一球的,就是U23球员博雷洛。而当中国将1994年出生的球员依然还称之为“小将”之时,布里斯班怒吼队1999年出生的前锋因格汉姆都已经在亚冠赛场上成为首发球员了! 西亚首发必有U23
东亚的韩日澳球会征战亚冠联赛时大胆启用年轻球员,而向来以“烧钱”著称的西亚各国俱乐部在征战亚冠联赛时,同样也不忘大胆使用年轻球员。而且,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虽然西亚各国并未像东亚那样,要求各家俱乐部强制性地启用年轻球员,可是,至少在今年亚冠联赛小组赛前两轮的比赛中,几乎是每一家俱乐部在首发的11人中至少有一名是本土的U23球员!
本尤德科队的17号哈姆达莫夫
乌兹别克的本尤德科当年曾经在斯科拉里的率领下进入过亚冠四强,而且也曾经当过“暴发户”,“烧钱”引进了像里瓦尔多这样的世界级大牌。当如今,尤其是在今年的亚冠联赛中,在首发11人中,居然客场对阵沙特阿赫利队时启用了6名U23球员!虽然以0比2失利,但同样启用这6名U23球员时,在资格赛中淘汰了由前巴萨球员凯塔领衔的卡塔尔贾什队。
阿联酋半岛队的50号贾马尔
仔细查阅亚冠联赛前两轮西亚大区所有比赛的首发名单,可以这么说:除了卡塔尔的两家俱乐部球队莱霍维亚队和拉扬队外,其他包括沙特、阿联酋、伊朗、乌兹别克等西亚国家的球会,首发阵容里全都有U23球员。卡塔尔两家俱乐部虽然没有安排U23球员进入首发阵容,但至少也能够派遣U23球员在下半时替补出场。而完全不像中超三家俱乐部那样,仅仅只是在比赛最后阶段的“垃圾时间”象征性地安排U23球员出场,而且像广州恒大队甚至连一名都没有替补出场过。 年轻人更需舞台
或许,今年中超俱乐部球队会有很好的机会去争取在亚冠联赛上的好成绩。但靠着砸钱引进大牌外援,即便是真能取得了好成绩,并不意味着中国足球真的就可以在亚洲有立足之地了。中国足协出台“U23政策”,本意恐怕还是希望中国的本土年轻球员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未来能够“为我所用”。或许,西亚诸强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有机会问鼎亚冠,但是,当他们的国字号队伍组队成军时,恐怕就不会把中国队放在眼里。这恐怕并不只是中国的“青训”做得“好与不好”那么简单。
就像王峤在辽宁队的比赛中才打了16分钟便被替换下场了,有人说这是“打脸”。可是,反过来思考一下,自从去年8月份中国U22国家队成立以来,王峤几乎每期都参加集训,而且还出场参加过比赛。像这样一名进入U22国家队的球员,都被认为是“不行”的球员,则整个中国U22国家队会呈现怎样的水准?明年1月份,当第三届亚洲U23锦标赛在中国进行时,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何以去与亚洲诸强竞争?
在本文所列出的附表中,征战亚冠联赛中1995年出生的球员大多将会出现在明年的亚洲U23锦标赛上,中国队如何去与他们对抗?即便是里皮执教了,又能如何?所以,给这些年轻球员以出场机会,一年联赛打下来,至少可以让U23国家队有球员可以使用。这恐怕才是短期之内所希望能够看到的效果。而从长远来说,未来2019年亚洲杯、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都需要这些U23球员能够顶上来,如果现在依然还无法在本国联赛中有机会打上比赛,则中国国家队去哪里选拔球员?
“U23新政”是一个长期的政策,短期之内,或许未必能够马上见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真正获益的会是中国足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025
播放数:115139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凤凰号出品
中超U23新政将全面执行 刚超龄球员要退役?
失去U23保护伞后 球员们该何去何从2017赛季中超联赛已经落下帷幕,回归这个赛季,最让我们深思的莫过于中国足协发布的两项重大决策。本赛季中超实行了包括“限制外援”和“U23球员出场”等一系列新政策,这些政策对球队有什么影响?相信对于中超的俱乐部来说,U23球员的问题会比外援的问题更加棘手。U23新政强制要求一名U23球员上场U23球员的政策推出相信让很多中超球队措手不及,就今年来说,中超比赛强制性规定至少要有一名U23球员上场,这样的要求下,尚且令到很多球队捉急见肘。按照明年的新规定,如果场上有3名外援,就意味着必须要有3名U23球员出场,这对于很多俱乐部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执行新政就只能拔苗助长。2018赛季新政策一个首发11人的大名单,1个门将,假设有3名外援登场,也就有3个U23球员,那么场上只剩下4名中生代球员。中生代球员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另外,球员年龄一旦超越U23这个保护伞,刚刚得到出头机会的他们,将不得不给新一批的年轻球员腾位置,但这批年轻球员的经验和水平还无法和中生代球员或者老将们相提并论,由此可以预料,每年都将会有一大堆24岁的球员成为牺牲品。球员一旦超过23这个年龄段,恐难有球踢于是乎,这些正处在当打之年而又无球可踢的球员,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是等着足协出台新规解救他们,还是另谋生路呢?相信选择后者的居多。因此,这些球员或许会纷纷选择退役,从事其他行业谋求生路。看看本赛季的U23球员,也就是韦世豪、郑达伦、黄政宇等人还比较吃香,其他人真的很难获得足够的出场时间。如果以上的一幕真的出现了,新政将完全失去它的意义。想让中超联赛真正的有序发展,推动中国足球水平提高,足协必须得深思熟虑,在执行过程中合理调整、符合现实、取得平衡才是上策。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网友热议新政:把中超毁了 U23成靠政策关系户
正在加载...
腾讯体育5月25日 中国足协昨晚发出通知,从2018赛季开始,、和足协杯的比赛中,各俱乐部U23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数必须和外援的累计出场人数相同。此规定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新政下赛季才开始实施,然而在腾讯体育新闻后的评论中,几乎是一面倒的反对声,在网友们看来,这是要把中超毁了的节奏。然而寥寥无几的支持声音则认为,培养年轻球员是俱乐部本来需要做的事情,然而不少球队的糊弄导致足协下狠手。声音一:反对尧:拔苗助长!年轻球员不是这样培养的!欧洲联赛那么好不去学!偏要走特色足球!弓--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这些古老的典故咋就不学习。新政一出,不止毁了中超,更毁了国内一片大好的足球环境。野战军:你们确定是自己专业团队?确定不是在毁中国足球?原来可上4个外援,现在减少了一个,其实是减轻了国内球员的竞争动力,对其提高水平没半点帮助,反而破坏了刚刚兴旺起来的球市;想给年轻人机会有许多的方式,可以搞青年联赛,预备队联赛等等。杨:哪一国联赛有这规定?这样瞎折腾再过50年都别想出亚洲。给力涛:出场时间是凭自己的能力挣的,靠外界政策获得出场时间和机会跟关系户有什么区别。嘟嘟王:其实23岁还出不了头的话,这个球员也就那样了,想想、、王大雷、陈涛、蒿俊闵、,他们几岁打上主力?还有、、、。网友热议U23新政声音二:新政导致中超竞争力下降阿刘:足协再这样瞎搞下去以后没有人看球了。现在足球早就商业化了。又不是过去的菜场,买盆菜买一块猪肉一定要搭5斤白菜,球迷花了钱看这种小孩踢球会精彩吗?老彭:中超刚有点起色,足协又出来捣乱了!国米:投资人几十亿的砸进去,你们一个政策就让别人打水漂,中国还有更牛B的民间组织吗?JACK:要搞死中超联赛的节奏,刚有点起色,拉回点球迷,这下又没人关注中超了。鬼羿:真那样了,那么我只能跟中超说拜拜了,没啥看头了。铁铁龙:这是硬生生的把联赛给毁了。前朝皇帝:本来4个外援很有观赏性,比赛打的好看,现在改成3个外援,比赛那么多犯规出现。3个U23,你还不如直接把中超改成U23联赛好了。各位老板撤资吧,别玩了。声音三:中国足协急于求成腾讯网友:所有政策都应该有个延续性!试问足协曾经(去年前年或者近几年的)的U23球员怎么让他们持续成长下去?!你们这是要逼年轻球员在一年内成为梅西、C罗么?再怎么也得是?不然一年后,他们都得通通废掉!做中国球员确实压力山大!「Joe」:太急,起码等三年,而且这个政策的不合理性太大,放眼世界哪里有。舆丗無爭: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简单的改革也没啥用,整个体育界以及相关行业部门需要一场革命。革命有多难可想而知!BoB:我觉得足协需要弄个U23冠军杯,再由各个俱乐部建U23队,也可以请外援!拿到冠军的可以和中超冠军,中甲冠军打一打。我觉得他们需要跨年龄的对抗,跨级别的对抗。再按部就班还是老样子。80亿分20亿出来行不?这样可以不?各位专家。声音四:理智支持高鹏就是我:这样的政策还是需要真正的球迷支持的,足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现在的年轻球员有机会比赛,而是向各俱乐部传达一种以后发展的方向,要重视青训。大家一直说中国足球要重视青训,那你不想点办法,你看有几个俱乐部老板愿意花钱搞青训,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秋风:足协逼球队减少外援上场,增加23上场机会,但政策太过于死板!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eeg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中超联赛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