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外校欢迎您孩子求问,F区是不是有一个健身房

求问学校哪个健身房好【电子科技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1,320贴子:
求问学校哪个健身房好收藏
外校刚来读研,准备开始健身。看到南门有一个大健身房,好像商业街还有一个,哪个好一些?最好九点以后还能开门,还有就是器材充足点,谢谢各位啦
【课堂小助手】中小学教师都在用!
商业街的太小了,南门那个不错,我就在那里办的,器材也齐全,现在周年庆还在搞活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列表网公众号列表活动随时有扫我活动不错过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运动健身相关分类:
运动健身相关搜索词:
武汉生活服务所有分类:
&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还没关注列表网?一大波金豆等你拿!在人人上看到排名第一这篇答案之后,决定结束知乎潜水生涯。&br&&br&既然有人喜欢写满满&b&负能量&/b&的答案,我就来一个些许&b&正能量&/b&的,看看能不能驳倒acel rovsion同学。&br&先上本人的教育及工作背景。06年进入美国一所CS专业顶尖的学府念undergrad,10年同校年master,11年末进入位于美国西北的一家IT巨头从事coding工作,俗称码农。基本上留学生的辛酸苦辣甜本人都有经历。我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有能力留在美国有一份不错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美帝远远好于天朝;没能力留下来的,不在讨论之列,实际上我不认为这部分被迫回国的人有一丝可能拿到绿卡,他们甚至不能称为海归,最多只能说“海学”了几年。至于真的海归(尤其是绿卡持有者),更多的是工作几年后某些个体作出的更优选择,与acel rovsion同学所介绍的美帝人民水生火热的状况根本扯不上边。&br&&br&先驳acel rovsion的答案。&br&&br&原答案第一部分,说实话大部分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价值,具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会在第二部分反驳,而其他的诸如对祖国的爱对国内外大环境的幻想乃至对美国梦的理解,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中不少地方我也赞同。至于那部分无法在美国体面的留下来而被迫回流的留学生(不好意思得罪了),上面已经讲过,他们不在讨论范围之列。&br&&br&原答案第二部分,原作者说” 没有这么多主观性在里面,只是单纯列举一些现状而已“, 那我也不带主观性单纯列举一些现状,看看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同一个美帝。&br&本人现在西北,曾在palo alto实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加上硅谷是同行,相信我总结的美国西部科技企业员工的状况比原作者更靠谱。(声明一下本人属于特别普通的码农)&br&&br&&b&&u&收入&/u&&/b&:&br&本人一年多前硕士毕业入西北一IT巨头,起薪(纯工资)100K,股票50K,签字费20K,bonus看表现最高有25%。由于没有州立税(好吧这是要暴露我大华盛顿州),纸面工资比加州低一些。税收方面federal tax + social security + medicare tax 一共大约28%。&br&我所知道的当年同届去硅谷的同学们,同级别IT巨头,起薪110-130K,股票60-100K,签字费几W不等,税收方面确实比较高,全算完大约37%。不知道所谓硅谷码农起薪8-9W是哪一年的黄历?而高工10W出头更是让人笑掉大牙,我的一个学姐在硅谷某IT巨头做了4年现在已经起薪18W了,4年肯定还没做到高工。&br&&br&以上是收入现状,再来看看&b&&u&消费&/u&&/b&。&br&华盛顿州(好吧其实是西雅图),本人之前与1室友合租两室一厅租金一共$1400/月,现在自己住大约$1100/月,按自己住的这个房租加上水电网等杂七杂八一年下来1.5W足够。吃喝玩乐一年2W=日均55刀不算太吊丝吧?纯工资(10W税后7.2W)+至少10%奖金(税后7K),减去这3.5W,还有4.4W。这4.4W是什么概念呢?我哥们去年末买2013款宝马328,新车高配下地正好4.4W(同档次奥迪A4奔驰C300略便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只要我愿意,&b&纯工资第一年就能买到一辆宝马&/b&(实际上算上很可能更高的BONUS加上股票及签字费,上来就保时捷也不是梦哈哈)。&b&这就是水生火热的美帝?敢问天朝应届毕业生要多久才能混到买宝马?&/b&&br&第一年车子解决了,&b&第三年&/b&可以考虑买房,就算没任何加薪,8.8W足够首付一个三室一厅100平米了。什么,非独栋大别墅不买?一普通码农26/7岁就想买大别墅,你怎么不说买游艇买飞机?事实上,大别墅也不是梦,西雅图地区100W的独栋也算不错了,攒个&b&10&/b&&b&年&/b&总有30W了吧?那30出头首付是不是就够了?&b&敢问天朝码农要多久才能买房?进坟墓前能买的起别墅?&/b&&br&硅谷,我几年前在palo alto实习过半年,房租$1500/月(你非要住到斯坦福校门口那当我没说),算下来一年2W也够了, 吃喝玩乐2 W,以起薪12W税后7.6W计算,那么也能省下来3.6W。加上硅谷相对高额的奖金和股票,第一年买宝马也没问题,保时捷也不是梦。房子嘛硅谷确实略贵,但是最多也不过就是西雅图的1.5倍左右,以硅谷的跳槽加薪机会,大约10年也能首付住上不错的独栋别墅。&br&注意,以上分析为纯&b&自力更生,不要家里一分钱&/b&。如果像天朝买房买车一样家里给首付,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每年周游世界一圈,或者存钱几年买个游艇,或者YY一下R8,或者养个啥都不会只负责漂亮的老婆。&br&&br&纽约嘛,说实话金融高富帅们的世界本码农不熟悉。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同学朋友在华尔街工作所以略知一些。不过现在美帝金融不景气,从业人员收入待遇上也慢慢显出差距了,纽约消费本就高,10W年薪奢侈一些月光也是合理的,这个我就不反驳了。&br&&br&一直码农码农的喊其实颇有歧义,众所周知,IT/科技公司其实并不都是程序员,实际上大规模的企业里面软件开发工程师只占不到20%的人数,也就是说coding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实际上从产品到服务,coding只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而已。我等用于自嘲的码农这一称呼,实际上委屈了科技企业里相当大一部分高富帅和白富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IT科技公司的比例比工科学校的比例高多了,我组里的华人女性就不少,从Sales到PM到Tester都有。还有一个例子是附近一所普通大学的学统计的小姑娘刚刚拿到了隔壁组数据挖掘/数据库方面工作的offer。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招聘的华人比例最高的工作就是做数据挖掘/数据库。在IT企业干同样的活显然更靠近核心业务,也就等于更好的锻炼和更多的机会。&br&这里本人忍不住插几句题外话,我个人认为科技创造给社会的价值远远超过金融,看看近十年中美冒出来的顶级富豪和引领时代的企业家,以IT信息科技行业为翘楚;看看中美德法印日俄巴,要不就是科技要不就是自然资源,仅有英国和前殖民地香港等畸形经济体是金融独大。美西IT科技公司的崛起是必然的,码农待遇超越华尔街高富帅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个人甚至认为这对美帝发展是有好处的,毕竟近些年美帝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基本靠科技产业支撑,如果科技产业垮了那美国就真的要衰落。&b&相比西部,纽约这个浮夸的城市,能代表美国梦?现实是美国绝大部分地方都与纽约是两个世界,纽约的繁华是独一无二的,可是繁华的代价的的确确是中产阶级的噩梦&/b&,从这个角度看,无怪乎原作者用满满腹能量的视角看待美帝。&br&&br&再几句题外话,MITBBS真不见得是什么主流意见的地方,清北毕业生也不见得就是美国留学生的领袖。我个人看到的是,大量真材实料的美国本科/硕士留学生,并不逊于清北。考进清北一定比美本牛?只能说明清北的学生更适应天朝科举体制吧;别的不说,16/17岁考托福考SAT报顶尖美本,难度相当大,单单一个托福110+/SAT 2200+就能难倒很大一部分清北学生,更别说要找大牛推荐/平时成绩要优秀/最好有国际竞赛获奖等加分之处。MITBBS我个人只在搜GOOGLE/MS/FB面试题的时候逛过一阵,积极一面当然有,但不得不说总有部分发言带着一股酸臭WS之气,网络放大了很多人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很多人并不是过的不好,而是欲望太多不满足,既想要美帝的生活环境和稳定待遇,又想要天朝花花世界的精彩和暴富的可能。借一句评论里看到的话,&b&有些人抱怨并不是因为在美国是中产,而是因为没能抓住机会成为天朝权贵&/b&。&br&&br&下面正式回答问题。&br&&br&我个人打算不久的将来回国,但并不因为在美帝被压迫的过不下去了,恰恰相反,是美帝太过安逸的生活让我恐惧,促使我必须离开这种消磨人意志而且来的轻而易举的小资产阶级享受。&br&打字手酸了,下回更新。未完待续。
在人人上看到排名第一这篇答案之后,决定结束知乎潜水生涯。 既然有人喜欢写满满负能量的答案,我就来一个些许正能量的,看看能不能驳倒acel rovsion同学。 先上本人的教育及工作背景。06年进入美国一所CS专业顶尖的学府念undergrad,10年同校年master,11…
知乎能不能制止一下这种一级小号?我点了举报没什么反应:)&img src=&/2fc05e3c915a0aa8b2ab912f4a21925b_b.jp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2fc05e3c915a0aa8b2ab912f4a21925b_r.jpg&&&br&最后说一下,我起初只想反驳一下看看能不能驳倒一楼,没想到被说成卖国,也罢也罢,网络社会嘛,无所谓,我只希望我在跟日本同学为钓鱼岛争的面红耳赤即将动手的时候你也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在零下7度寒风瑟瑟为呼吁去白宫投票惩治Jimmy的时候你也能捐出一份爱心。&br&&br&我在高中的时候,电视报道大陆妈妈去香港抢奶粉,我看完就觉得很羞愧,觉得他们是蝗虫丢了大陆人的脸,大陆舆论一片哗然,指责大陆孕妇,我就跟爸爸说,“真是恶心”,我爸爸反问到:“这有什么奇怪的?给自己的孩子安全的奶粉,哪怕是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在我看来是最高尚的,错的不是他们”,对,房价高起,环境恶劣,假烟假奶,错的是美国,不该生产健康的东西,而我们就是那低贱的孕妇,end,别评论了,我关了&br&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件道理:&br&1.&b&闷声发大财(本来想匿的,没想到匿不了了)&/b&&br&-----------------------------------------------------------------------Finally------------------------------------------------------------&br&(&b&希望你们能对这个答案点赞&/b&,我不希望一个真实的美国码农生活被掩盖,更反感一些既得利益者&b&开着奔驰宝马,住着湖滨别墅,举家移民美帝,对待同胞却是另一副嘴脸&/b&,阿三为什么团结?因为公司里抱团阿三不管同胞写过几天C++都特么往公司refer,华人为什么弱势?明明国内水深火热,官老爷们当然不在乎4,5W的房价,当然不在乎4,500的PM2.5,当然不在乎假牛奶,因为你们的孩子已经是美国籍了,老中就是贱,自相残杀惯了,在国内看不起河南人,国外看不起领救济的同胞,更有甚者装逼糊弄国内有志同胞追求更好的生活,作为一个小富即安的码农,硅谷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地方,觉得没有之一,美国这么惨,你麻痹滚啊?何苦天天想着办法帮你七大姑八大姨移民?我是本着良心跟你说,不信你就留在国内,这几天看了腾讯的《2306》&a href=&///?target=http%3A///zt2013/yingxiangli/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腾讯影像力·2013_腾讯新闻&i class=&icon-external&&&/i&&/a&,我不知道缴税3K个人收入能有多少,因为好奇国内的salary我托会计朋友算了一下,大概有2W朝上,当然,我不了解国内的薪资水平,&b&我就想问知乎上的码农有多少2W收入的?抛开码农这种高收入群体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又有多少2W以上的?我不想抱怨这个社会越发变得“吃人”,不要跟片子里的主人公一样,到了那个时候才后悔&/b&&br&&img src=&/7bd3b0fe3aecfd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7bd3b0fe3aecfda_r.jpg&&&img src=&/2b57d6e65d0cb204abaa5f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2b57d6e65d0cb204abaa5f7_r.jpg&&&img src=&/dfafce0a838d1f4543f55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fafce0a838d1f4543f55_r.jpg&&&br&------------------------------------------------------------------------更新---------------------------------------------------------&br&看到一楼的答案,是在看不下去了,一股MITBBS的WSN风气,未名这几年真是烂透了,要不是婆婆虐待儿媳,要不就是500W年薪回不回?再就是这个月跟老情人又炮了几次,屌丝整天YY,没点正事,希望大家多去一亩三分地,GTER,这样的年轻论坛看看真实的美国,至少还能有点正能量&br&-----------------------------------吐槽完毕,开始反驳一楼那位同学----------------------------------------------------&br&&b&先转个贴(转载本答案一定要注明转自1A3P)&/b&&br&
话说多数专业5年左右可以博士毕业。假设这次经济危机5年后已经过去,进入回升期,只要不是太菜,花点功夫找个工作会希望大增。这里说说打算暂时留美工作几年,攒攒经验的筒子们可以期望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形势不好,做做梦总是可以的吧 ,等形势好了,没准梦都来不及做,就得跑出去工作了 。&br&&br&&br&一般博士毕业7-9万一年还是没太大问题的。硕士也5-7万吧。帖子里要讨论房子,所以是按照两口子算的,买车当然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br&&br&美国这里说起房子 or house,指的是single family house,国内的独门独户独自一块地的别墅是也;国内的公寓式楼房,这里叫apartment。house贵,一般都是两口子买,apartment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买得起,但是很多单身的根本不买房,不想要负担。&br&&br&两个人15万左右的工资,全美很多专业多数地区都可以实现。贵地方如北加NYC等工资更高生活也更贵,暂且不提。&br&&br&按最近几年收入税标准,税后放好养老金(401K)之后到手大约2/3的样子。一个月大几千刀到1万来刀的样子。如果不打算在美国长混的,估计401k不会放那么多,手头每个月还能再多出个1-2千刀。 说多也不多,但是咱们来看看这个钱可以怎么过日子:&br&&br&&strong&OK 咱们先看看坐骑&/strong&:大家都知道美国这里买车比国内便宜,所以海龟带车回去的不少。咱们看看3万多刀可以开什么:(数据来源yahoo auto)&br&&br&1)轿车类,从大奔C300, Infinity G37, Audi A4 到Volvo S60,在国内好像也属于还不错的小车了,本人不fan这类车,照片就不上了,大家都知道它们长什么样。&br&&br&2)小跑类,大众有硬顶敞棚Eos Komfort PZEV,Chrysler Crossfire, Nissan 350Z, 便宜点的有Chevy 野马,或者勉强有“公路赛车”级别的本田S2000&br&&img src=&/094b0eb8e5878fd25aaae3e65c86130d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094b0eb8e5878fd25aaae3e65c86130d_r.jpg&&&br&Nissan 350Z &br&&img src=&/dceaacb75c488ce9ee42311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ceaacb75c488ce9ee42311_r.jpg&&&br&Eos Komfort PZEV&br&&img src=&/47d623e8edaa68_b.jpg&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br&Chrysler Crossfire&br&3)SUV类,从Hummer H3, 到大奔GLK350&br&&img src=&/212db24b0dfdd83de28ee18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212db24b0dfdd83de28ee18_r.jpg&&&br&Hummer H3 &br&&img src=&/e59024fcc4da9fad086c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e59024fcc4da9fad086c_r.jpg&&&br&大奔GLK350 &br&4)Minivan,Chrysler Town&Country就还不错,实在不济还可以买日货,Odyssey or Sienna,一般带小娃带父母的家庭,总是免不了走上这条路。。。。照片就不上了,虽然好用但是没什么看头。&br&&br&假定3万2,头款20%, 利息2.9%(现在肯定可以拿到这个利息,说不定还更好)5年,这样每个月车贷款大概450刀左右。保险两车一年刀。其他维护汽油之类,因为是新车,只要你不开n万迈,一年几百刀足够了。&br&&br&所以吧,两人开俩还可以的车子,也要不了多少钱。&br&&br&&br&&strong&房子&/strong&:有的人喜欢少操心。一般城市一个月的房子可以说条件已经非常的好的,带一切amenity, 门卫、游泳池、健身房都有。哪怕在San Francisco, New York City,再加1000,就真的是住的豪华公寓了。房租听起来狠多,对不?有这个钱付房租还不如给自己build property,所以很多人,看了看昂贵的房租,还是选择了买房。年轻时候买的Starter home,很多人买在40-60万范围。咱看看这个价格在几个typical地区可以住什么房子。&br&&br&所谓的typical 地区,我在这里选取了如下几个地区,都是中国人经常住的地方。Dallas Texas, Acton Massachusetts, Raleigh North Carolina, Seattle, Washington。顺便加了个 Miami Florida,来点热带海边风光,等于说起国内的房子,把海南岛给你show一下。&br&&br&北加州和Manhattan 的百万刀买个古宅或者很小的apartment这里就不说了。价格挺没边际的,不太有可比性。&br&&br&br = bedroom,卧室&br&ba = bathroom,浴室,包括洗浴的地方和厕所&br&1/2 ba = half bathroom,只有厕所,没有洗浴。&br&sqft -- square footage,平方尺(面积单位),为了方便转换,可以简单除以100,就是平方米,比如3000 sqft可以粗略的认为是300平方米。2楼有个例子,可以对照着回来再看一遍~~ &br&&strong&先看40来万的房子&/strong&&br&1. Dallas Texas: $425,000 1981, 4 br | 3.5 ba | 4,075 sqft 0.27 acres &br&&img src=&/fbfc27fbdc217edaa4ad5b5a788f127f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3dc0cafffd8775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img src=&/b37bfc869d9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0a2fb8a621ebca23c72bc9c5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2. Acton, MA: $468,000 1989
3 br | 2 ba | 1,766 sqft
0.92 acres &br&&img src=&/34b7fcf22f337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img src=&/4c4fed9f5e1ca6585236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3. Raleigh, NC $439,900 2002 4 br | 2.5 ba | 3,500 sqft 0.22 acres &br&&img src=&/f4d310e6fdf171c8c44fba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f4d310e6fdf171c8c44fba_r.jpg&&&img src=&/5e571080adb85e7625fdcfec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e571080adb85e7625fdcfec_r.jpg&&&img src=&/2cb0fe8de9b3ee21d98a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2cb0fe8de9b3ee21d98a2_r.jpg&&4. Seattle, WA $449,950 2009
5 br | 2.5 ba | 3,160 sqft 0.13 acres &br&&img src=&/f68f0bf25ce0f647a9c5b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b0caf6fd53cb75734ad7dbfb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5. Miami FL $405,000 5 br | 4 ba | 6,178 sqft &br&&img src=&/d761c13bcf02f805626cccdf96d11c63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d761c13bcf02f805626cccdf96d11c63_r.jpg&&&img src=&/f501ef88fcc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f501ef88fcc_r.jpg&&&img src=&/7e928edcf898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7e928edcf898_r.jpg&&&img src=&/84ed4495729feb0ee2133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84ed4495729feb0ee2133_r.jpg&&&strong&再看60来万的&/strong&&br&&br&1.
Dallas Texas: $650,000, 2001, 4 br | 4.5 ba | 4,386 sqft
0.21 acres &br&&img src=&/bd102bd89a2e6bd0961419ef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7d53d11e7c818a9fe6166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ccbd674f7d5bbf34a32ffeb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再看看买42万左右的房子需要多少钱:假定20%头款8万多刀,一般人工作2年3年就有了,不用特意省。实在不行,父母暂时帮一点,狠快也能还。80%贷款也就是33万6,假定5%利息贷款30年。把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一算,平均一个月花在房子上3000刀,跟租相比也差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区很多人买房子。&br&&br&吃上面,除非是包括早饭都顿顿下馆子,冰箱里面除了冰,什么也没有,否则两口子一般1000多一个月可以吃的非常好了,很多grocery可以买绿色食品,经常的下馆子。事实上,会过日子的,1000多一家6口(2老人,两口子,2孩子)都够了,还吃的非常好。具体开销看个人了。&br&&br&这样,2新车,一个40来万的房子,加吃饭,一共5000多刀就可以搞定。剩余的可以自由支配。假定没有着急一下就生娃,两个年轻人可以到处旅游探索上几年再说,可以说,过的还是挺滋润的了。&br&&br&-----------------------------------------------------------最后---------------------------------------------------------------------------&br&我这个答案主要是辟谣,知乎算不上什么高端社区,&b&事实上质精源于量少&/b&,超过20W用户的在我看来都跟天涯虎扑差不多,懂得还是不懂的都混在一起,一楼的答案错漏百出在某专业论坛已经被扒的体无完肤了,最后来简短回答一下题主:一个人回不回是自己的事,我们都希望中国强大,但是作为学生自身,最好是出去看一看的,作为小富即安这种,我无条件投美国一票,大部分回国的都是想发大财而不是和一楼说的一样混不下去了&br&&br&&br&这是湾区的房子,&b&自己点开看看&/b&,&a href=&///?target=http%3A///homes/for_sale/37.C-120.C36.C-122.671967_rect/8_z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al Estate & Homes For Sale&i class=&icon-external&&&/i&&/a&,我没时间一个个search给你看,留不留美国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只是作为经历过这些的人说一下我的看法,你们要是死盯着北加州和曼哈顿上的千万豪宅,当我没说,我从心底是希望有理想的青年走读书移民这条路的,你们本就一无所有,年轻的时候应该去闯一下,去试试GRE,去试试申请出去,不要老了也弄个非法移民,打黑工黑去美国
知乎能不能制止一下这种一级小号?我点了举报没什么反应:) 最后说一下,我起初只想反驳一下看看能不能驳倒一楼,没想到被说成卖国,也罢也罢,网络社会嘛,无所谓,我只希望我在跟日本同学为钓鱼岛争的面红耳赤即将动手的时候你也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在零…
最后更新一次,两篇反驳我的答案我都给了“感谢”,但我没兴趣做出太多回应,此篇我本人彻底“停更”,。。。。摘取一点专栏权作回应(凡是评论里出现的,或者回答中出现的,我都做了一些说明,有些情绪,甚入,可自行判断)。&a href=&/acelrovsion/& class=&internal&&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个政治正确的人 - acelrovsion - 知乎专栏&/a&&br&知我罪我者,一任诸君。。至于说某人扣我帽子,说我”专门传播负能量“,我个人不发表意见,你们喜欢扣帽子就随便吧。。。&br&&br&&b&PS,本题目不是“联合比惨大会”,这个审题不难吧??&/b&&br&&br&(原文起)&br&首先,谢谢邀请。(更新提示,所有的更新都放在了第二部分)&br&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我不知,但是在北美,尤其是MITBBS上几乎成了月经问题。mitbbs上随处可以摘录很多无比感伤的句子,即使是被称为北美wsn的理工科或者基础学科人士,其过于理性的文字里面都透露出几许伤痕文学的影子。无数回国徘徊街头的当年美利坚追梦者,除了感慨共和国变化以外,都在痛惜所谓“失去的十年”。&br&动用某位知乎上某位大神的句子加以改变:&br&“天堂在上,美国在这,祖国何向?但指在根。”&br&好了,煽情到此结束。我个人不是一个文艺青年,即使文艺起来,文字中冷嘲热讽也是居多。所以我个人原因死理性派一点,分类梳理一下这个问题。&br&我的回答分三部分&br&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回流现象,甚至是某些入籍人士如今疯狂地挤回中国无非就这么几点原因:&br&&br&第一,越来越客观认识到美国不是天堂。美国本来就不是天堂,这不是中国新千年快速发展后地事情,实际上在90年代末互联网时代,当时newgrounp也好还是后来海归网也好(当时mitbbs的创始人王,李二位还在mit和wapi读书),实际上90年代末,整体海外华人对于北美地区的评价变得越来越负面。90年代末是美国所谓“中产阶级崩溃“的年代,经济增长点地匮乏,以及90年代各国的移民潮,让美国当时的最大的社会负担都压在了中产阶级身上,极高的直接税率,以及产业发展的贫乏,让所有人越来越意识到当初脑子发热来追寻的美国梦成了一个笑话。在这个年代就已经出现大量的海外人士归国了,这一批人也是最具有”赌徒“心态的人,他们愿意在一片还未建成的热土上投资自己的一切,而不是把困死在美国这个鬼地方,其勇气和气魄丝毫不亚于当年漂北京,闯深圳的第一代企业家们。而到现在这个年代,”中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被更重的负担捆绑,很多地方,比如纽约,税负甚至高达百分之三十,10年一个童鞋去wall street当freshman(做analysis)大概也就10w块左右地收入,但是连曼哈顿都不敢住而只敢住jersycity,而即使是这样,也完全存不下钱来,要知道10w块钱在纽约这个”全国贫困市“是绝对超越中位数地收入。所以作为中产率最高地华裔及华人群体,这个10几年地美国把他们的美国梦直接变成一个笑话。&br&&br&第二,留学生群体结构地变化。以前我国的状况是精英出国,能出国念个书简直是不得了的事情,而现在说实话只要家里有接近中等收入的水平,完全就可以承担这个费用,而且出国念书的各类考试相对于高考来说,相当得弱智。所以留学是一个很普遍得选择,尤其是不想高考的话,故而中国留学生在美的整体竞争力自然也不是当年那么让人闻风丧胆。而且产业化程度高了以后,每年得留学生人数简直跟流水线一样,连德州乡下学校都可以组织上万人的中国学生会。那么在产业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少,且华人学生供应源源不绝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或出于自己选择,或出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回流。美国根本提供不了一分像样子的安身立命的机会,当然肯定要回流。&br&&br&第三,美国已经提供不了相对优越的条件,反而是更差的条件,以及更严苛的门槛。这年头你到上海找差头,如果差头认为你看起来很土,就会直接问你”北美回来的?“。&br&以前硅谷10w+分红的收入给一个高级工程师是听起来还不错的收入,但是现在这个bay area的房价动不动就上百万的房价,而且房屋档次还非常烂的情况下,10年后的今天10w美刀的收入显得无比的吊丝。同在s大学计算机的学长们也好,mitbbs上做开发的前辈也好,直接了当地说”硅谷现在已经不是全球科技业的理想之地,而是把一堆一堆的清北学生送进绞肉机的坑。”硅谷的geek们说到底当年在出国前都有一些理想主义。都带着要改变世界,要创造科技之不可能,等等理想主义来到美国硅谷这么个大农村勤勤恳恳地搞开发,结果白了少年头,除了十来万到几十万美刀的收入(不少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一个烂房子,一部烂车,除了这些之外一无所有。谁的美国梦都会粉身碎骨的。&br&(这一段关于华人在各行业的一些忧虑和现状,我明天再来补充一下)。&br&&br&第四,就是对于国内发展的幻想,以及北美汉子的现状(大拿除外),激励了下一代海外华人。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黄金年代,那个年代留在国内的或者回国的人士往往都成了第一代企业家或者第二代企业家,这让在美华人的回国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就是一个一个的中国财富梦啊,中国即使到现在也是最具性价比的赚钱地方。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想法已经不是激励在美华人回国发展的欲望,而是一种幻想了。在mitbbs上,在美华人最常感叹的就是“老子当年要是早点回国,一定早就xxx”,“现在要是有个机会,老子马上回国。”之类的,所谓的“失去的黄金十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种说法和“老子要是知道房价要涨,一定多囤几套”这种逻辑基本上一回事。2000年代左右的海外华人,是最惨的海外华人,因为他们的在美生涯相对艰苦,而且还正好错过中国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和身边的同学,混北美的反而成了混得最差的了,国内同学无论从财富上还是地位上,把北美汉子们的美国梦击得粉碎,这个落差是非常可怕的,一边是发达的国内友人们,一边是挣扎在中产线北美汉子,谁都会抓狂的!所以这种“回国发财“或者”回国忽悠“的想法成了这代华人遗传给下代华人的意志,现在诸如我们这代海外华人,有一个潜意识的幻想,就是回国满地是金子,回去当忽悠都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中国虽然现在也很有机会,但是创业潮已过,民营资本的超级发展期已过,社会已经有阶级状况产生,海外华人盲目往回赶,反而成了弱势群体。而且这个年头,海外文凭和海外背景越来越不值钱,这贬值速度和失水的豆腐一样。以前海外文凭几乎成了hr认定人才的一个标准,现在除非你的学校非常拿得出手,经历非常拿得出手,否则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还不如国内教育出身的孩子,在90年代,中国企业急需扩张海外,一个海外生活背景都可以忽悠不少人了,现在的hr早就学聪明了,都知道你的海外经历实质没多少价值,国内经历又是空白。所以现状,大家的境地是进退两难的,无论是海归还是归国留学生。很多领域已经极端到非”hsympcbcal“等等这些所大学以外其他的都是扯的地步,清北文凭现在变得无比值钱(相对以前)。在学术领域,更是如此,以前在争取终生教职不成,也就是双t的情况下,只要愿意回国,只要经历还ok,学校也不错,绝对有国内一流大学的人要你。现在除非是大拿(主要是经历),其他的你就靠边玩吧,现在去普通的211大学谋求一份低微的教职,人家也未必理你。当然我觉得这些对于国内就业价值观来说是好事。&br&&br&第五,就是对于祖国的爱。不要觉得这个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中国的寻根意识是很强的,中国对外从古到今都非常包容,但是中国人完全融入异文化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多,因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无比的强大,所以很多人只拿绿卡而不拿国籍的愿意,很多都是出于这种心理洁癖。很多人不是融不进主流文化,而是时时刻刻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天主教文化根基的国家很多,但是大中华只有一个!&br&&br&第六,很多人不是拿了绿卡归国,而是为了归国顺手拿张绿卡,这其实有点误解。也就是所谓给自己寻一条退路,虽然这条退路基本上纯属心理安慰。很多人觉得把美国那边敲定下来,作为一个大后方,然后在国内奋斗可以相对安心一点。&br&其次,很多海外华人都在做”中美之间“的生意,尤其是以安普若大叔等等wall st出身的华人大拿,在中美之间的投资领域非常活跃,所以一张绿卡只是为了便利而已,他们也确实主要在国内发展。&br&&br&第二部分。&br&本来我说第二部分我们聊一些政治不是那么正确的话题,结果貌似评论里很多人觉得我“有意”,”主观“地去”黑美国“,其实我必须说,黑美国对于我本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人发我钱来当喉舌。本题是要说明为什么华人放弃既定选择而回国,这个问题本身对于美国来说就是负面向的论述,我写这些东西并不是说美国一文不值。我个人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这么多主观性在里面,只是单纯列举一些现状而已&br&&b&单纯客观来说,就民生方面,美国是相对于国内或许好一些,不过也只是”或许“和”好一些“而已。&/b&&br&&br&&br&本来第一部分把整个问题基本上已经分析透了,但是由于我第一部分的某些描述让某些人觉得自己心中的美国被颠覆了,且我认为第二部分对于第一部分有一些补充性意义,所以我也加到这片回答之中来。&br&&br&一,为什么北美华人对于所在国(主要是美国)的负面倾向要高于其他国家?&br&这个问题其实直接就是”海归”心态的高度概括。&br&其实很简单,&br&首先,北美华人的集中爆发期正好是新千年过后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的爆发期,更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时代。而相反美国是陷入了竞争力的疲软期,这个年代的中产阶级压力在无限增大,自然滋生负面情绪。&br&其次,就是在新千年过后,出现的最多的言论消费品就是“中美话题”。所谓中美话题一般两种路数:其一,就是把中国的东西打包(夹带私货)之后卖到美国去,比如虎妈;还有就是把美国的东西打包到中国来,比如无数宣扬美国先进理念,甚至有点过于美化的各种产品。&br&其二,就是关于公共政治言论了,某些人过于美化美国,某些人又过于妖魔化美国。&br&以上两种类型的“中美话题”作为大剂量的公共言论消费品出现在国内各种时政话题之中,甚至极端到逢中国问题必提美国的尴尬境地,这让大部分海外华人产生了反感。&br&&br&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br&留日的华人,大部分是寻求一种积极稳定,快节奏的生活态度,他们真正比较纠结的东西在于“如何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日本”。。而事实上日本虽然不是容纳梦想和开创者的地方,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收入阶层要稳定的多,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甚至有几十岁=几十万的说法在里面,即使首都圈和阪神圈的消费很高,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种稳定的生活态度。故而留日的回流比例远远不如北美那么夸张。&br&而留欧洲的华人,实际上除了欧洲的福利结构以外,更多的还有一份欧洲多元地理文化的一份艺文情节,还有自由主义的教养。所以实际上留欧华人就算未必对所在国有多少好感,但是这种情节催生下的心态是比较安适的。&br&但是留北美的华人却远不是这么一个情况,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些清北科毕业的第一代留学前辈们,他们都是真正抱有理想主义情节,甚至被理想主义洗脑的那一批,对于美国的生活经历是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美国远没有其他国家的福利和稳定程度,所以“美国梦”几乎成了奋斗的唯一理由。这种传统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故而当“美国梦”破灭,自己挣扎在中产线上,自然是负面情绪滋生。&br&&br&还有就是留学和移民在新世纪以来过热的问题,当初很多人并没有对于所移民的国家有什么多深的认识,单纯不明觉厉地就过来了。移民这回事情,我个人并不阻拦,个人的机会不一样,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是因为美帝这个名头被忽悠过来,我就有点“呵呵”了。故而这一群人之中,后悔的也相当多。&br&&br&二,关于大部分中产华人的现状。&br&这个其实我在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里面有提到过,但是不少人显然不相信。&br&我个人主要在纽约,bay area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个人在palo alto生活过一段时间,主要是读书,还是了解一些情况的。&br&&b&硅谷&/b&:&br&一般来说,诸如我们学校,东边的哈佛,mit;以及伯克利,cmu等等计算机方面相对牛一点的学校,一般在硅谷能够顺利就业的话,&br&起薪大概在8w-9w左右,&br&有经验以后,诸如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这类的开发岗位,大约刚好10w的收入,无分红&br&纯开发的话,做到高工大概10w出头(一般在12w),加分红15w不到,&br&做到技术骨干,比如说某一块长期项目的负责人,大概纯薪水13w不到,不过红利这块一般会有不错的收入,但是看公司的利好情况,一般20w不到。&br&至于转管理当总监或者工程总裁,这已经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了,大拿级别的人物了。&br&技术总监和工程总裁,设计总监等等(有时候工程职位和行政职位是双轨制,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一般来说纯薪水13w-16w左右,分红这一块公司之间差得太远,比较意义不大。&br&&br&但是整个bay area得消费情况呢?&br&一般大bay area地区的均值收入在92,299 左右,但是房价呢,中位数成交价大概77w左右,打80w算。但是加州得直接消费税非常的高,地税也不便宜,所以税负比纽约更甚,敲掉你4成左右收入是必然的。。虽然加州的公立教育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你同样要选择好的学区,这样的话,基本上房子的成交价110w美刀向上数,但是问题在于110w美刀买的房子基本上就一保障房水平,除了是独栋,其他的,我还是比较呵呵的。&br&&br&&b&wall st&/b&:&br&花街一直被称为高收入地区,投资行业的金钱斗士太多,所以算平均确实很高,但是我个人就算一下一位华尔街freshman的收支情况吧。&br&(以下只讨论曼哈顿的情况,皇后区,布鲁克林不予赘述)&br&freshman一般10w收入左右(以做analysis为例)&br&但是呢扣掉三分之一的税,在曼哈顿住时代广场附近很多的大套间condo3k-4k/month&br&吃住用交通2k左右,基本上存不下来钱。&br&如果我就算你是花街大拿,成家后40w收入(这个收入已经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很多了)。&br&每月你还要面临着5k左右的房贷,2k左右的地税,1k-2k的物业费,还有子女的教育费用一个月1-2k(普通学校),每个月1w5左右的消费基本上是正常的。&br&&br&&b&学术界&/b&&br&这年头学界拿双t非常难,尤其是基础学科,诸如数学,哲学,物理学,天才太多,竞争大,不缺人,名额少,即使终身教职收入也不高,8w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br&假如把地区设定在消费较低的dallas&br&某feb高级经济学家自己开出的账单如下:&br&&em&房贷:1500, 房产税:600, 保险(房屋+汽车+医疗):600,幼儿园:1000, 吃饭加日常开销:1000,水电气:250,电话电视上网:200,车加汽油(假设2部车5万美元,开10年,如果豪华车更贵):500 总共:5650&/em&&br&&i&以上不算人和奢侈品,聚餐费,等等,只算了纯粹生存需要的开支。&/i&&br&&br&&br&&b&&i&&u&所以很明显,我在分析原因中阐述的,“美国已经提供不了更好的条件”这句话不是主观臆断。&/u&&/i&&/b&&br&&br&&b&三,关于海外文凭的贬值&/b&&br&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可讲的,留学生太多,当然贬值。而且以往的企业对于海外经历,以及海外培养的所谓“能力”非常重视,但是10来年实践下来,hr们慢慢意识到这两件事情真心“呵呵”。再加之,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对于国内认识的好几年空白实际上反而让留学归国人士陷入弱势群体。&br&所以hr就只能赌博,赌你这位海外归国人士的学习能力超乎常人,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情况是不乐观的。故而hr们在选择海外人才的时候,往往转向了用文凭来卡门槛,在某些极端的例子里面,除非你的学校是绝对的世界顶级名校,那么hr会眼前一亮,否则,他其实更愿意选择国内的985学生,清北文凭就更不说了。。&br&所以按这种情况来看,实际上海外文凭是贬值的,当然以往对于海外教育,职场上本来就有过于乐观的估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是坏事。
最后更新一次,两篇反驳我的答案我都给了“感谢”,但我没兴趣做出太多回应,此篇我本人彻底“停更”,。。。。摘取一点专栏权作回应(凡是评论里出现的,或者回答中出现的,我都做了一些说明,有些情绪,甚入,可自行判断)。
提问者所说的文章在很久之前就看到了,当时觉得挺震撼的. 原文地址在 【&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465b43b30100m4w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到了哈佛,你就会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_CBN叶航&i class=&icon-external&&&/i&&/a&】所以我就把文章转发给了一个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好友。 他刚好和一个哈佛交换生同住一间宿舍一段时期,所以他又把文章发给了那位交换生。那位哈佛学生给了我们很详尽的回答,所以贴在这边,供大家参考。&br&&br&那位哈佛学生的回复:&br&&br&&b&我一句一句的加了真实情况(粗字体都是)。。。这个很早就看过,当时我就作呕。把这个转给大家看看吧,可以矫正大家的错误印象。。。&/b&&b&其实事实没那么夸张,不要真把哈佛当佛了。&/b&&br&&br&-------------------------------------------------------------------------------&br&以下是邮件内容,只截取文字部分&br&--------------------------------------------------------------------------------&br&首先是两张图片:&br&&img src=&/595c22e1d9e8caad32fe1dbc_b.jp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4&&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br&&b&【这张的确是我们学校一个大家最爱去的图书馆,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有很多空位,而且大家学习积极性跟中大没什么两样。这里礼拜天晚上人超多,因为大家都把礼拜一要交的论文作业什么的拖到最后一刻才做。。。】&/b&&br&&img src=&/9d982acdb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d982acdbf_r.jpg&&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br&&b&【这张不是我们学校的任何图书馆,而是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人随便找的】&/b&&br&&br&接着是正文,我只截取了他作了评论的一些段落,【&b&加粗字体&/b&】为他的评论:&br&&br&&p&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b&我觉得是人的懒惰和贪玩,如果平时时间安排好一点就不用熬夜写论文了。】&/b&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b&如果你真的每天这样的话,那在这里算个怪喀。】&/b&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b&我没见过哪个学生不边吃边聊的,更没见过几个边吃边读的。会读书的人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埋在书里。】&/b&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b&我们从来没有100个图书馆】&/b&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b&我去过我们医院,都在看杂志什么的,安静不是因为大家都好学,而是因为是医院。】&/b&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p&&br&&p&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b&。【哈佛学生是正常人,正常人享受生活,欣赏校园里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白雪,而且平均步行速度应该没有国内快。】&/b&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b&也从来不应该是神话,神话只是本文作者的一厢情愿和中韩两国电视剧界和补习界的幌子,摇钱树。】&/b&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b&。&/b&&b&【这些不是透过表面的东西体现出来的。】&/b&&/p&&p&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人们: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b&。【没那么夸张。】&/b&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b&要不然就是之前玩太凶了,要不然就是夜猫子,早晨可能睡到12点。】&/b&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b&。&/b&&b&【可怜的笔者。】&/b&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b&这到没错。】&/b&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b&。&/b&&b&【你确定不是因为喝酒喝醉了???】&/b&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b&。&/b&&b&【仅在考试之前,但是那些人一般平时就不太care吃饭这件事。】&/b&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了。&/p&&br&&p&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感觉到,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迸发了出来。&/p&&br&&p&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b&。【没有考试,除非你拿honors。】&/b&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b&【没有这样荒唐的要求,我们学校更希望可以四年里均衡交叉地安排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b&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b&,&/b&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b&没那么惨,我们一般读个50%已经算很不错了。】&/b&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b&。&/b&&b&【这个我就不了解了。】&/b&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b&没有这么惨,20%的人消失了的话我会察觉到。】&/b&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b&本科生大部分的课讨论部分sections都是由良优不齐&/b&&b&的研究生主持,有些很认真,但是有一些也教的很烂。讨论的质量吗,也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个讨论案例:&/b&&/p&&p&&b&
Teaching fellow: who fought whom in the opium war? &br&
Students: uhh,
China, and...uh....uh,,, someone? &br&
Teaching fellow: someone? &br&
Student: I don't know (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was taught in class) &br&&/b&&b&
Teaching fellow: Great Britain. 】&/b&&/p&&br&&p&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们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很难让人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b&努力是对,但是不能死学,哈佛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多聪明,但是大家都有一些梦想,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一些与众不同的思维】&/b&&/p&&br&&p&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b&。【从未听闻,要知,教授也是会开玩笑的。】&/b&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b&建议笔者不要本科和博士生不分,它俩还是有区别的&/b&&b&,颇有用博士生的生活来夸大本科压力之虞。】&/b&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b&我们一个礼拜一次吧,大一在那边做份临时internship一个礼拜还去三四次呢。】&/b&&/p&&br&&p&附录:&/p&&p&之前网上流传过“哈佛图书馆的20条训言”,后来有人证实这20条训言是杜撰的,我们且不管它的真实性如何,这20条训言读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不妨附录如下:【&b&从来没有的事,后来发现是韩国的一些补习业者,将韩文的原文翻译成英文,后来搭上哈佛的名号。】&/b&&/p&&br&&p&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br&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br&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br&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br&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br&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br&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br&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br&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br&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br&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br&  12.时间在流逝。&br&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br&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br&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br&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br&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br&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br&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br&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p&&br&&p&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b&睡眠是很重要的,这个不是打不打瞌睡的问题。试想你要是不能保证睡眠,考试读书结果不都得打折扣吗?】&/b&&/p&&p&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b&。【终于讲出真话了。】&/b&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b&如果笔者对绅士的定义是喝的大醉,放着吵到翻的音乐玩beer pong)。 玩的结果就是睡眠时间减少,还有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做。】(我的注释beer pong是一种游戏,通过扔乒乓球入对方杯中令对方将杯中啤酒喝尽。)&/b&&/p&&br&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br&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工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的确,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努力,更要学会放松。
提问者所说的文章在很久之前就看到了,当时觉得挺震撼的. 原文地址在 【】所以我就把文章转发给了一个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好友。 他刚好和一个哈佛交换生同住一间宿舍一段时期,所以他又把文章发给了那位交换…
(&b&本帖最新更新记录:&/b&&br&&b&增加&/b&&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946bq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的用处(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增加&/b&:&a href=&///?target=http%3A///blog/7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何三畏 : 谁家的孩子该学数学&i class=&icon-external&&&/i&&/a&——;&br&&b&增加&/b&:BBC纪录片&a href=&///?target=http%3A//www.bilibili.tv/video/av48796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数学的故事&i class=&icon-external&&&/i&&/a& 视频链接)&br&&br&&br&昨天读到了近期最让俺有感触的一篇文章,恰好是一位旅美的数学学者写的。&br&&br&&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c5c0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旅美学者changshou:中美教育体系的比较(转载)&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节选一:&b&讨论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b&&br&&br&&br&&p&&b&在D的经历和思考&/b&(上) &/p&&p&  毕业后我在大学D任教。D是老牌名校,是美国综合性大学第二梯队的一个典型代表(BC属第一梯队)。我在D大学教过从大一到大四的来自各个院系专业的学生,有的课还是人数颇多的大课。和以前一样我只能通过数学能力来了解学生。 &/p&&br&&p&&b&本科生入学水平远弱于BC&/b&&/p&&p&  有些人在我看来需要重修高中乃至初中的一些数学课。个别人连小学数学(如分数的四则运算)都不熟!这绝不是我个人的偏激看法。比如学校出的关于新生数学能力的诊断性考试题竟然要考察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当然后面会考到高中的复数极限导数等)。而多数新生在这样简单的考题上竟只能拿到一半分。更可怕的是,他们中很多竟然敢于免修第一门微积分课(直接上第二门)…… &/p&&br&&p&&b&教学困境&/b&&/p&&p&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已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一些刚从象牙塔毕业的青年教师(我是其中一员)对此没有思想准备。我试图保住一条底线:最起码我要解释教科书上写了的东西让他们在学完后能看懂教科书。但即便这样低的目标我也根本达不到而以惨败结束。比如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我教的微积分学生可能几乎没有人明白积分的定义……直到第二年我才从更有经验的人那儿了解到:不要试图准确描述基本概念,也不要花较多时间解释主要思路动机或多问为什么(因为这对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而且会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 &/p&&p&  那么是不是说在所谓“素质/启发性/创造性/实质性”教学完全走不通后只有“填鸭”教育一条路让学生会算一些题就行了呢?事实上由于没有大学B那样强的(类似于中国高中的)管控体系,我们连“填鸭”的能力也没有。 &/p&&p&  最终的结果是通常已经有所放水的期末考试常常是&b&多数人无法及格&/b&。而且低年级的劣质情况积累影响中高年级,甚至导致系里不得不把一些有多年历史的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砍掉1/3以上(但之后仍是大多数人考不及格……) &/p&&p&  我刚到学校时曾与系里一位老教授攀谈,&b&当谈及基础教育失败导致学生数学能力极差且有越来越差之势时,这位曾上过战场的老头竟然控制不住在我面前哭起来&/b&。我在教了好几门课后开始明白他的痛苦了。 &/p&&br&&p&&b&学生有自由但反受耽误&/b&&/p&&p&  另一件让我印象深的事是:D没有让我觉得学术上拔尖的本科学生。到了高年级确有一些功课学得很好也有心向学的人。我给过他们一些进一步发展的意见指导,但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学过的东西非常非常少,对学科的理解则基本还停留在新生和科普水准。在了解了他们在本科三四年中的学习经历后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几个问题: &/p&&p&  1 &b&在中低年级并没有完全想清楚自己未来要干什么&/b&,因此花了不少时间去体验其他的专业以及很多“通识课”。大学自由灵活的体制也鼓励他们这么做。&/p&&p&  2 以为自己所有的专业课都学得很好就行了。 &/p&&p&  这样做有啥问题呢?问题在于&b&他们被真正拔尖的孩子(其他学校的和外国的)甩开得太多太多&/b&了:三四年前大家的起点差不多,而现在别人“轻舟已过万重山”高出他们好几个境界去了。怎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最拔尖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我一定要当科学家),自我指导性(给他足够的书,他自己就能钻研出来)和自我激发性(学得越好就越不满足甚至越焦虑)。 &/p&&br&&p&  D大学的好学生没有这么强。但是如果他们从大一开始就坚持贯彻明确的专业培养计划,他们和最顶尖学生的差距不至于这么大(起码学的专业课会多得多)。而现在我只能指出他们的学术基础太薄弱(很多基础专业课没学),并开出长长的课单书单。但我知道他们没时间了:毕业期申请期快到了,一些孩子也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看似没有什么问题的学术之路,实际上导致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附近(如果以成为一流学者为目标的话)。 &/p&&p&&b&坚持贯彻明确的专业培养计划这其实是中国大学的办法。中国大学给学生转专业和定专业的自由远不及美国学校。这当然导致了众所周知的学生不得不学不喜欢的专业的问题,但也保证了次好的学生在愿意走此专业道路时不至于落后先进太多&/b&。这些次好的学生(假设在中国最顶尖学校)的学术竞争力强于大学D的上述好学生(虽然D的科研和教授实力目前肯定强于中国最顶尖学校)。 &/p&&br&&p&  我知道中国一些大学近年来喜欢搞所谓“宽基础”的综合性强的“XX班”,并赋予这些班的学生广泛的专业选择权。但我也了解到&b&很多这样的尝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后果(比如事实上削弱了学生的竞争力)&/b&,在有些学校甚至导致了公开的矛盾冲突。D大学和中国的实践提醒我们,“宽基础”、“通识”培养体制存在的弱点:最顶尖学生不会因此更厉害,但次顶尖学生可能会严重落后(并在某个时候遭遇信心重挫)。&/p&&br&&br&&p&&b&在D的经历和思考(下)&/b&&/p&&p&  上文讲到大学D的新生基础太差,导致教学质量很差。这其实对学生的伤害最大。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 &/p&&p&&b&数学科学死亡行军&/b&(math-science death march) &/p&&p&  这是纽约时报一篇长篇文章链接出处中强调的一个词。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b&为什么有很多爱好科学有志于学习理工科的孩子,到了大学学习两三年后纷纷转专业?——因为理工科实在是太难了(so darn hard),特别是孩子们无法战胜低年级的数学科学死亡行军(math-science death march)。&/b&&/p&&p&  But, it turns out,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having most of the fun, building their erector sets and dropping eggs into water to test the first law of motion. The excitement quickly fades as students brush up against the reality of what David E. Goldberg, an emeritus engineering professor, calls “the math-science death march.” Freshmen in college wade through a blizzard of calculus, physics and chemistry in lecture halls with hundreds of other students. And then many wash out.&/p&&p&  这篇文章本身没什么大不了,&b&最有价值的其实是后面的1000多条读者评论&/b&。其中有大量认真撰写的长评论,我强烈推荐英文好的人看一看(顺便说一下,英文主流媒体常有读者评论比正文有意思的情况)。除了一些有些离题的抨击外国人或华尔街抢饭碗外,评论中出现了两派:一派有很多学生,指责大学要负极大责任:如教授高高在上,所学内容过于晦涩,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等等;另一派有很多大学教师和老工程师(很多人上来先亮身分:我做XX/我教XX已经多少年了……),这一派认为主要是学生水平太次,不如自己这一代人。我虽然比学生大不了多少,但我属第二派(屁股决定脑袋?)。大学教学固然可以挑出毛病,&b&但在学生的极薄弱理科基础(尤其是数学)面前都属于小问题了。&/b&&/p&&p&  我对这件事(数学科学死亡行军)有直接的体会,亲见一些有梦想上进心强人其实也算聪明的学生由于搞不定我讲的课(也许还有其他课)而基本上丧失掉了追求梦想(探索科学或者做工程师)的可能。我观察过一些常来问问题的学生,发现&b&糟糕的中小学教育导致他们脑子里的知识点处于一团乱麻的状态(可能比没学过还糟糕)&/b&,而&b&这种状态又进一步导致他们有条理的梳理组织思路的能力极为欠缺&/b&。即使我问一些他们中学学过的东西,他们往往都会很快暴露出这些问题来。 &/p&&br&&p&&b&把问题带到下一个阶段 &/b&&/p&&p&  也许有读者会说,我这个学究要求太高,很多学生准备做应用技术或商业金融,不需要把基础课学那么好。但我强调的其实是,即使是只要求不求甚解、照虎花猫地使用,不少学生也有不小困难。如果要打一个比方,我觉得可能类似于要一个只认识1000个汉字的人读报纸。&b&以我们输出的学生水平看,很多人要想在实际工作中(比方说)考虑优化问题分析处理信号或者分析稍复杂的统计数据,势必感到吃力而且缺乏变通能力(这点从他们做应用题就能看出)&/b&。 &/p&&br&&p&  一些对中学教育很愤怒的大学教授用“garbage in, garbage out”来描述这种情况:高中送给我们基础太差的学生,导致应用专业毕业的也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而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工业界。我可以告诉在工业界工作的朋友一个秘密:除非你的工程师来自第一梯队大学(最有名的那六七所),否则你得假设他的成绩可能水分很大,特别是数学基础课(因为数学系通常在学校里较弱势不敢得罪人)。比如如果他的成绩为B,这其实可能意味着他实际成绩不及格…… &/p&&br&&p&====&b&节选二:分析美国目前获得第一流地位的客观因素&/b&====&br&&/p&&br&&p&
美国获得第一流地位的“经验”对中国借鉴意义不大。&/p&&p&  那么美国是如何做到这么强的呢?我的看法是: &/p&&p&  1 &b&美国的人口&/b&对任何其他发达工业国都具有压倒优势。从科学圈的角度看,这人口不仅指美国的三亿人,也包括加澳两国和部分英国的。 &/p&&p&  2 &b&二战导致了人类近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学人才转移&/b&。&b&转移目的地是美国&/b&。其实虽然美国在19世纪末就是第一工业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科学中心仍在欧洲,特别是受一战重创的德国法国。然而仅用短短10多年,希特勒就重画了世界科学版图。我愿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国际数学家大会是4年一次的全世界所有分支数学均参与的大会,具有很广的代表性(其他学科没有这么全面的大规模的全行业大集会)。193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20个全会报告只有两个是用英语作的(读者可以由此想想当时美英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之后希特勒上台,二战来临,在1936之后就14年没开会。到再下一次(1950)时,22个全会报告有20个是用英语作的,英语也从此有了国际学界的绝对统治地位。 &/p&&p&  3 &b&苏联解体导致了人类近现代史上第二大规模的科学人才转移&/b&。苏联人才转移对生化可能影响小一些,但对数理科学来说可是极为壮观:这是&b&从20出头的天才大学生到80多岁的泰山北斗的全体系的迁移&/b&。转移的人少数被欧盟吃了,大部分被美国吞了。 &/p&&p&  4 在美国的基础科学于二战后取得西方阵营的独大地位,以及冷战后取得全世界的独大地位后,&b&有能力输出第一流后备人才的国家(如中印等)的一流学生蜂拥而至,更使美国如虎添翼&/b&。 &/p&&p&  其他的因素(比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体制”、“创新精神”、“自由”等),即使是有利因素,其影响力也和上述因素不在一个量级上。 &/p&&p&  对中国而言:因素1天然具备,在经济赶上来自然就会发挥作用;因素2、3可遇而不可求(多半是不可遇);因素4属于已经成第一科学强国后的锦上添花,对如何做到第一没什么用。&/p&&br&&p&====&b&节选到此为止&/b&====&/p&&br&&p&这篇文章让我再次回顾以往思考过的老问题,即中国科举制度真的全都是坏处吗?&b&泼洗澡水把孩子也泼掉&/b&的事情我们以往干得还少吗?简单否定高考制度应试教育,包括这种所谓的“让数学滚出高考”的群众呼声,是不是依然是极端思路的老调重弹,背后反映的不过是思考上的偷懒呢?&/p&&br&&p&两年前读一本书&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681136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发现原来就在上个世纪70年代(距今也不过40年),美国中学的写作教学水平还那么低啊,老师出大而空的作文题,学生无法下手写作。书的作者慢慢摸索出写作应该是从写一个具体的小事情入手,可这一切在工业革命先驱的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也远早于美国),早就解决了呀。读这本书,感叹:美国到底历史浅,好些事情也只能从头一点点摸索。&/p&&br&&p&而读&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c5c0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旅美学者changshou:中美教育体系的比较(转载)&i class=&icon-external&&&/i&&/a& 则再次认识到,若非天时(客观条件)所赐,仅凭本土中小学教育的积累,美国基础科学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取得这样巨大的进步。&/p&&br&&p&回头看写作&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吴军博士,他的恩师贾里尼克便来自东欧捷克的犹太家庭(&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系列八:贾里尼克的故事和现代语言处理&i class=&icon-external&&&/i&&/a&),二战期间逃到美国。&/p&&br&&p&再来看看下面几个说到了&b&数学为什么重要&/b&的故事:&/p&&br&&p&&b&第一个故事&/b&:&a href=&///?target=http%3A//.tw/blog/blogTopic.action%3Fid%3D5%26nid%3D2074%26page%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愛迪生的九十天教育&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节选:&/p&&p&&b&「发明之父」为什么债台高筑?&/b&&/p&&br&&p&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差别,可从爱迪生和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看出。&b&特斯拉是塞尔维亚工程师,受过严谨的数学教育&/b&(现在核磁共振所用的单位即为Tesla,它是测量磁场通量密度的国际单位)。&/p&&br&&p&他刚到美国时,是替爱迪生做事,他看到直流电的不可行,主张交流电。但因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不懂交流电理论,加上他已投资直流电,便坚持直流电。最后,爱迪生为此债台高筑,连他创办的爱迪生奇异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ic),也被改为GE,把他除名了。&/p&&br&&p&&b&爱迪生有创造力和企业力,但缺乏数学和复杂理论的洞察力&/b&。所以特斯拉说,&b&爱迪生用的方法效率很低,做事情是事倍功半。他说,爱迪生若知道一些起码的理论和计算方式,就能节省90%的力气。&/b&&/p&&br&&p&(作者&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1QnmFVJfhy-m-_PoDDdXX2e8uXUUBr2Hk9FMcCIxUahOECPOdmYCOLOwFDL5RyWEAAR7k54-3xWcrVlLjeKUW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洪兰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是台湾著名教育专家)&/p&&br&&p&&b&第二个故事&/b&:大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为何重视数学&/p&&br&&p&&a href=&///?target=http%3A///book//content_806527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王云五:自称杂家的大出版家(组图)_读书频道&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2fdbd1f0100av7k.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王云五(2)_寒江醉儒&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p&自称为杂家的出版人王云五,在谈及出版体会时,又特别强调&b&数学和图书馆学&/b&的重要性,以为是&b&出版人必备的基本功&/b&。王云五的数学体会,是来自他12岁回广东老家时,因经常与一位堂房伯父一起赶集,得有机会随这位伯父学习心算和珠算,“&b&由此一生养成计算的习惯;无论做任何事,须要计算其利害得失,究竟利与害孰多,藉为判断的标准&/b&。”他说“我一生得之于算学很大”,批评“中国人不注重算学,这是很坏的现象”,认为&b&要得到正确的思想,一要靠幻想,因为这是创新的源泉,但同时,又不能不有数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正确”,“一加一一定是二,二加二一定是四,那末,不独学理工的人要学高等算学,就是学文学的人也要学高等算学&/b&”。王云五在商务出版了许多超大型丛书,成本既高,风险亦大,结果往往成功,这与他事前反复的持筹握算、周密的风险预估,是密不可分的。王云五的学生、曾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兼发行人的徐有守回忆说:笔者任职数年期中,每年必发行大部头丛书二、三种,所费资金庞大。若其中有一部滞销,则书馆有立即倒闭之可能。因而每筹印一书,师生二人,常在云五先生窄约仅二坪局促之董事长办公室反复核计、预测、讨论其印行之可能性。踌躇再四,数月始决。&br&&/p&&br&&br&&p&&b&第三个故事&/b&: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非常重视数学&/p&&br&&p&”他是我遇到的最渊博的思想家。从经商原则到经济规律,从学生宿舍的设计到游艇的设计,他都没有对手。“——&b&比尔.盖茨&/b&&/p&&br&&p&能得到曾经的世界首富这般夸赞的,世间恐寥寥无几,甚至只有一个人当得起这样的赞誉,他,就是连巴菲特都由衷敬佩的合伙人——&b&查理.芒格&/b&。&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53461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穷查理宝典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本汇集了查理.芒格智慧箴言的好书,每天都放在我桌子上,时不时都会拿起来翻几页,想一想。&/p&&br&&p&&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6L9VhlTIFJCPWW_pJRS19M97r0oqPPctD0yEr6JQsMNL0mJtz4qeLLCvrwFv-QithXLd4YZOV0a7G1i9GkvHa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查理·芒格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但他却终生喜爱数学,经常强调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他有一段关于对商业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著名论述——&/p&&br&&p&「&/p&&p&&b&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b&——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p&&br&&p&首先要掌握的是数学。很明显,&b&你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和数量问题,也就是基本的数学问题&/b&。&/p&&br&&p&除了&b&复利原理&/b&之外,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模型是基本的&b&排列组合原理&/b&。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知识,帕斯卡和费马在一年的通信中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要掌握排列组合原理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几乎每天都应用它。费马-帕斯卡的系统与世界运转的方式惊人地一致。它是基本的公理,所以你真的必须得拥有这种技巧。&/p&&br&&p&...在哈佛商学院,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他们所谓的“决策树理论”。他们所做的只是把高中代数拿过来,用它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那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他们为高中代数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而感到惊奇。
」&/p&&br&&p&查理芒格提到的决策树理论,可参见这篇文章:&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498e50cf0100bpy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决策树分析法_蓝风&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p&&b&节选&/b&:&/p&&p&数学在技术经济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以下几种:&/p&&p&①普通数学法主要是运用加、减、乘、除、等式运算、代数等方法计算各种技术经济指标,例如计算成本、投资、经济效果等。&/p&&p&②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主要是微分方法和矩阵方法。矩阵方法在技术经济中的应用最主要就是投入产出法的应用。&/p&&p&③运筹学方法,在技术经济评价中应用较多的运筹学方法,一般是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静态规划和动态规划这几种。&/p&&p&④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法,在技术经济评价中,需要处理许多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而它们有不少是比较复杂的、在目前还没有找到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必须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处理这些现象,为解决技术经济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方法:技术经济期望值法、技术经济模拟法、技术经济决策树法。&br&&/p&&br&&br&&p&===&/p&&br&&p&我们也许很难像查理芒格那样,成为世界首富巴菲特的合伙人,需要面对复杂的投资项目来做投资决策。但是,在不可能再忽视学习理财知识的现代商业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如何让自己的财产增值的切身问题。创业开办公司的自不必说,就是工薪阶层,也得懂得复利原理,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学会用决策树分析法来为自己投资理财。&/p&&br&&br&&p&&b&第四个故事&/b&:&a href=&///?target=http%3A///math/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系列十二: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p&这是&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书中的一章,也因为书中讲到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应用,不少文科生也买来阅读。&/p&&br&&p&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似乎是两件八杆子打不着的事,但是它们确有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新闻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依靠余弦定理。&br&&/p&&p&&br&Google 的新闻是自动分类和整理的。所谓新闻的分类无非是要把相似的新闻放到一类中。计算机其实读不懂新闻,它只能快速计算。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来算出任意两篇新闻的相似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想办法用一组数字来描述一篇新闻。(有兴趣的读者点开&a href=&///?target=http%3A///math/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系列十二: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i class=&icon-external&&&/i&&/a& 看全文,便会发现中学学到的余弦定理,居然有着这么大的用处!)&br&&/p&&br&&br&&p&=&b&=数学之美&/b&==&/p&&br&&br&&p&&&&清华大学的李星教授在给&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写的推荐序(&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李星:《数学之美》序言&i class=&icon-external&&&/i&&/a&)中写道:&/p&&br&&p&我读这本书有下面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br&(1)&b&追根寻源&/b&&br&本书用了大量篇幅讲了各个领域的典故,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典故最核心的是相关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我们必须要问:&b&提出巧妙数学思想的人是谁,为什么是“他/她”提出了这个思想&/b&?其思维方法有何特点?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就是大师们的思维方法。&br&(2)&b&体会方法&/b&&br&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掌握思维方法。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br&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叙述了四条法则。其中“法则1: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去寻找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这条法则后来被人们称作“简单性原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b&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学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这就是整个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b&”这个原理也贯穿了《数学之美》本身。&/p&&p&&br&WWW的发明人蒂姆o伯纳斯o李谈到设计原理时说过:“简单性和模块化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分布式和容错性是互联网的生命”。虽然在软件工程和互联网领域的从业人员数量极其庞大,但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些核心思想的人能有多少呢?我给学生出过这样的考题“把过去十年来重要IT杂志的封面技术介绍找来,看一看&b&哪些技术成功了,哪些技术是昙花一现&/b&,分析一下原因?其答案是很有意思的“有正确设计思想方法的技术”未必能够成功,因为还有非技术的因素;但&b&“没有正确设计思想方法的技术”一定失败,无一例外&/b&。因此,我也建议本书的读者结合阅读,体会凝练创造《数学之美》的方法论。&/p&&p&&br&(3)&b&超越欣赏&/b&&br&数学既是对于自然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如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所说“一切多依赖于我们把眼睛紧盯在自然界的事实之上”;又是抽象思考的结果,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这两个方法造就了目前绚丽多彩,美丽非凡的数学,非常值得欣赏。《数学之美》把数学在IT领域,特别是语音识别和搜索引擎方面的美丽之处予以了精彩表达。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欣赏美不是终极目的,更值得追求的是创造美的境界。希望本书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能够欣赏数学在IT技术上的美,学习大师们的思想方法,使自己成为大师,创造新的数学之美。&br&&/p&&br&&br&&p&还推荐大家看看吴军老师的视频:&/p&&p&&a href=&///?target=http%3A//.cn/v/b/061828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之美》发布会吴军精彩演讲“怎样才能不山寨”&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cn/v/b/0618281.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数学之美》发布会吴军精彩演讲“怎样才能不山寨”& data-poster=&http://p1./848/607/.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p1./848/607/.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数学之美》发布会吴军精彩演讲“怎样才能不山寨”&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cn/v/b/0618281.html&/span&
&/a&&/p&&br&&br&「何三畏先生的这篇&a href=&///?target=http%3A///blog/7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何三畏 : 谁家的孩子该学数学&i class=&icon-external&&&/i&&/a&写出了有识之士对“反智”的忧思:&br&&p&数学不赚钱为什么外国人照样钻研,为什么西方和美国取得那么多数学成就。不是说他们生活节奏快,心理浮燥吗?他们都是傻的不如中国人会赚钱吗?那当然不是。依法赚钱他们都比中国人强。法治水平高的国家里的国民,才是又会赚钱又喜欢“无用的科学”。中国人什么都讲实用,没有收益的表情都懒得浪费,无故的笑脸连对孩子都舍不得施舍一个,哪里会主动选择学习没有实用功能,不会赚钱的学问。&/p&&p&中国人正在实用和成功,浮华和享乐的流水线上高速旋转。本文的观点显然很不合时宜。但是,我感到困惑的是,我们不是有一代人已经非常有钱,无论怎样征遗产税,他们的孩子们(就算明里暗里有限地超生了几个吧),也会享不尽的荣华,而断无物质方面的忧虑。这样的家庭,正应该让孩子发挥天性,追求自由和个性。如果他是一个数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大外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