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和关节的疼痛用什么药物好

目前这种病可以根治吗?
医认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病因病理有两方面:
(1)体弱邪侵:由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肌肉,致气血闭阻,流通不畅而发本病。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说明痹证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2)外感风寒湿邪: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患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及《儒门事亲·痹论》云:“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
医认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病因病理有两方面:
(1)体弱邪侵:由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肌肉,致气血闭阻,流通不畅而发本病。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说明痹证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2)外感风寒湿邪: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患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及《儒门事亲·痹论》云:“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 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西医认为风关痛的病因尚未清楚。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久居潮湿、寒冷处所;汗后淋雨,相关信息和长期水中作业;汗后感受风寒;妇女产后受风寒;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象异物一样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关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风湿性关节炎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有区别吗?
上呼吸道感染常有持续性低热、肢体酸痛、关节痛,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增快、抗“O”阳性,有人称其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临床症状与急性风湿热相似,早期很容易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但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的关节痛,通常不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急重,且无游走性,皮肤出现斑丘疹也与环形红斑不同,缺乏心脏炎的症状和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不减弱,无器质性杂音等可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相区别,必要时可定期追踪观察。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吗?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与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发热、关节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现。临床上有时较难鉴别。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多发性、对称性的指、掌小关节炎,后期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关节强直或畸形;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效果不固定,常为临时性缓解疼痛;并发心脏损害较少;抗“O”多不增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质疏松,甚至关节畸形。而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急性期过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关节畸形;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显效;抗“O”多可增高;X线仅显示关节软组织肿胀。呈多发性、对称性。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显著,并有游走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不遗留关节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现风湿性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多发生在指、趾、腕、踝、脊柱等关节。受累关节以肿痛为主,呈多发性、对称性。后期关节强直、畸形。受累关节周围皮肤苍白、变薄、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在关节隆突部偶见皮下小结对水杨酸制剂的反应有显效效果不固定,常为临时性缓解疼痛心脏病变常同时发生心脏炎而引起严重的永久性损害无永久性心脏病变?脾脏与淋巴结?不肿大常肿大抗“O”可阳性可阴性X线检查软组织肿胀局部及全身骨质疏松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急性期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腔内有多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充血水肿,并有胶原纤维变性、坏死和较多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此时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急性炎症表现。急性期过后,渗出物完全吸收,不出现关节畸形早期表现为滑膜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炎,渗出多量液体而使关节肿大,滑膜绒毛增生。后期有血管翳样肉芽组织形成,侵犯并破坏关节软骨,最后软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关节的纤维性强直和畸形
风湿性关节炎会转变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初发者多为青壮年,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对称的多发性关节炎,以指、趾、掌、腕、踝等关节最常受累,早期可呈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后期关节发生强直和畸形。虽然在临床症状和治疗上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多相同或类似之处,但因为两者在病因、病理变化、治疗原则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在病变过程中不会相互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很容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由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不典型可能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而不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两种情况临床上都可发生。
风湿性关节炎和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有什么不同?
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有关节痛、发热、心动过速和血沉增快等临床表现,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患者有确切的结核病灶,无心脏病变,抗“O”不升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用水杨酸制剂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反复发作,而经抗结核治疗,症状消退。这些不同点可与风湿性关节炎相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支原体关节炎有什么不同?
在支原体肺炎的病例中或支原体感染后,也可见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此时作支原体补体结合反应,抗体上升,冷凝集反应值升高,再作支原体培养,可容易作出诊断。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会转变成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吗?
会。临床上任何关节炎都有急性或慢性。这是因为几乎任何一种急性关节炎,都可以进入慢性,而许多慢性关节炎也可有急性发作或急性加剧。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急性风湿热的常见症状。急性期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水肿,关节囊液中有纤维蛋白和粒细胞渗出。急性期过后,关节的炎症和渗出物可以完全吸收,而不产生关节畸形。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数经积极合理地治疗后获痊愈,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如治疗不积极、不合理、不彻底,或长期居住在潮湿、拥挤、寒冷、阴暗的环境中,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或机体中慢性感染病灶长期存在等,使风湿热反复发作或以隐袭的方式危害人体,就可导致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无发热及关节局部明显炎症的表现,仅感关节酸楚不适或轻微疼痛。天气阴寒、雷雨变化时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使关节疼痛加重。可数周、数月完全没有关节疼痛的症状,也可一下子又突然发作。本病虽有长期关节疼痛,但无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许多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下雨或暴风雪来临前,常感到关节疼痛加重而能预报天气的变化,甚至像气象预报那样准确,这是为什么呢?
正常人在湿度增加,气压降低时,细胞内的液体渗出,尿量增加。当湿度降低,气压升高时,液体就潴留在体内的组织间隙中。这种液体的转移是机体细胞对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的一种适应手段。而发炎的关节,病变组织不能随天气的变化而排出液体,致使发炎关节局部细胞内的压力较之周围组织高,从而导致疼痛加重和局部肿胀。
西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西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1)用水杨酸制剂和非类固醇制剂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控制风湿活动(使用方法见第60问、61问)。
(2)在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使用青霉素以控制链球菌感染(使用方法见第59问)。
(3)预防风湿性关节炎的复发。包括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慢性病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等(预防方法见第65问)。
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用激素治疗吗?
有位17岁的女孩,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双膝及踝关节红肿热痛,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胫前有数个皮下小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8×10.9/L、血沉34mm/h,抗“O”阳性。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给予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阿司匹林和强的松治疗。2天后患者及家属因对治疗心中无数而转来就诊。根据患者病情,即停用强的松,同时给予清热解毒、疏风化湿中药治疗。1周后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消退,继服阿司匹林及中药治疗一个半月,病获痊愈。
这一病例告诉我们,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激素治疗。激素虽然对减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退热、使血沉恢复正常等有较好疗效,但副作用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掌握指征。即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只有在应用其他抗风湿药物治疗效果差时,才考虑激素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就更不是激素治疗的对象了。
风湿性关节炎是中医所说的痹证吗?
祖国医学中记载与论述的痹证,是指凡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依据这一定义,风湿性关节炎毫无疑问属于中医所说的痹证范畴。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亦从痹证进行辨证论治。中医痹证的范围比较广泛,除风湿性关节炎外,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也属于痹证。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对于痹证的辨证,首先要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多见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其中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着痹。病程日久者,还应辨别有无气血损伤及脏腑亏虚的证候。此型多见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现将行、痛、着、热痹的主证、治则及方药分述如下:
主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麻黄、当归、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萆?通经活络,祛湿止痛。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乌头、麻黄、芍药、甘草、黄芪、细辛、桂枝。
加减用药,可参见行痹有关内容。
主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关节肿胀甚者,可加萆?、木通、姜黄利水消肿。肌肤不仁者,可加海桐皮、?莶草祛风通络。
主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味。
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忍冬藤、连翘、黄柏、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
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凉血消斑。有硬结者,加蚕沙、苡仁、赤小豆除湿散结。午后潮热或夜间烦热者,加青蒿、地骨皮。
综上所述,在痹证的治疗中,根据风、寒、湿、热病邪的偏盛,选择不同的治法。行痹以祛风为主,兼有散寒除湿,佐以养血;痛痹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着痹以除湿为主,兼用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热痹以清热为主,兼用祛风除湿。痹证日久则应根据正气亏虚的不同,采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常用中成药,各有什么作用?
中成药有经济、省时、服用方便的特点,对需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尤为适宜。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配合西药治疗也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疏风定痛丸:功能温经散寒,散风除湿,通络止痛,兼能强壮筋骨。适用于关节肌肉酸痛,遇寒加重,屈伸不利,肢体重着,四肢麻木,腰膝酸软者。每次1丸,每日2次。
与疏风定痛丸功用相类似,能治疗风寒湿痹而偏重于风寒的还有风湿骨痛片、九味羌活丸、散风活络丸、小活络丸、祛风舒筋丸、换骨丹以及?莶丸等。临床均可选用。
(2)寒湿痹冲剂:功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肢体冷痛沉重,或肿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迟者。每次10~20g,每日2~3次。
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还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筋丸、活络丹等。
(3)寒热痹冲剂:功能温经除湿,散风清热,凉血通络。适用于肌肉关节肿痛,触之发热,但喜暖畏寒,或肌肉关节肿痛,触之不热,但自觉有热者。每次10~20g,每日2~3次。
(4)湿热痹冲剂:功能疏风清热,利湿通络。适用于肌肉关节酸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近,得冷则舒,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者。每次10~20g ,每日2~3次。
此外还可选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当归拈痛丸等。
(5)瘀血痹冲剂: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肌肉关节疼痛剧烈,为刺痛,或久痛不已,或痛处不移,拒按,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或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者。每次10~20g,每日2~3次。
具有类似功用的还有百宝丹、跌打丸、骨刺丸、舒筋活血丸等。
(6)?痹冲剂: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散风除湿,通经活络,蠲痹止痛。适用于痹证久病不愈,肌肉关节轻度肿胀、重着、麻木,腰膝酸软,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滑细者。每次1~2袋,每日2~3次。
(7)祛风止痛片:功能祛风止痛,散寒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适用于关节疼痛重着或麻木,遇阴寒天气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者。每次6片,每日2次。
健步虎潜丸,金刚丸等除具有祛风散寒功用之外,又能补肝肾,亦适用于痹证日久兼见肝肾不足的患者。
(8)独活寄生丸、功能祛风除湿散寒,补气血,益肝肾。适用于腰膝酸软而痛,关节酸楚,屈伸不利,喜暖恶寒,肢末欠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加黄酒少许,空腹冲服。
薯蓣丸,人参再造丸,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补肝丸等均具有祛风湿,补气血的功用,可随证选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临床应用也应注意辨证用药,掌握适应症。如关节红肿者,疏风定痛丸、寒湿痹冲剂、祛风止痛片等温热之剂应忌用。此外治疗痹证常用制附子、乌头、马钱子等温经通阳之品,也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蜂房等通络止痛的虫类药物。这些药物大多辛温燥烈,作用较猛,也有一定的毒性,故应按照说明服用,孕妇应慎用或忌用,小儿用量酌减或遵医嘱。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1、何为风湿寒性关节痛?
  是指人体感受风湿寒邪以后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种疾病。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早在二千多年前《素问·痹论》就有“风寒湿三气杂志,合而为痹也”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痹证断丰富发展。一般认为痹证(肢体痹)的发生是由于人体虚弱、阳气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闭阻,运行不畅,发生疼痛,酸麻、沉重、伸屈不利等证。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专业委员会在全国部分省市调查,认为这些表现有它的独立性,把它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
2、 风湿寒性关节痛与哪些因素有关?
 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起病因素是比较复杂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它临床表现及本院对风湿寒性关节痛调查结果,风湿寒邪侵犯人体所致的主要因素有:
(1)久居寒湿之地或高寒野外作业、野外宿营、野餐 等;
(2)劳累过度、汗出受风、抵抗能力下降;
(3)受寒饮酒,使皮肤血管扩张,易受风湿寒邪;
(4)室内外温差过大,突然外出,不能适应气温的变化而感受风湿寒邪;
(5)汗后相关信息、腠理未密或水中作业,感受寒湿之邪;
(6)妇女产后,月经期间,劳动保护不全,防寒设备简陋等,感受风湿寒邪,引起关节疼痛。
病后,发热下水,流产引产,骑摩托车,夏天较潮湿的地板,睡时吹电风扇、空调,外伤等因素也不容忽视。上述情况与本病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
3、风湿寒性关节痛有哪些临床表现?
风湿寒性关节痛轻者在局部,即某处肌肉或1、2个关节(多为膝、髋、肘、肩、背) 疼痛的、酸麻、屈伸不利;重者可发生人身肌肉、大小关节疼痛(无经肿),关节活动因 疼痛受限,甚至卧床不起。患病后持续多年不愈,反复发作由轻到重,从局部到全身关节,发病部位无红肿的炎症表现,部分病人自觉全身肌肉关节酸胀,有一种难以表达的不适。实验室检查: 血沉(ESR),除少数增高外,大多数正常,抗“O”(ASO)、类风湿子(RF)均为阴性。治愈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下畸形。遇冷或天气变化(刮风、阴天、下雨、雪病情加重。有些患 者在天气变化之前的肌肉即出现 疼痛或不适感,患者自诉“身上是气象台”。
4、风湿寒性关节痛如何预防?
根据同湿寒性关节痛的起因,多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风寒引起症状加剧或疾病的复发。因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及生活中再受风湿寒邪侵袭。尤其要免汗后受风。因为出汗后腠理开放。易受风湿寒邪侵袭。注意不要在对流风口乘凉或在树下以及室内开窗睡觉,更不要图一时之快用电扇行吹风消汗。妇女产后,气血津液不足,体质较弱,更要注意保护调养。
合理的进行各种锻炼,不仅可以防病健身,而且能延处益寿。体育锻炼在风湿寒性关节痛中也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许多患者关节因疼痛可出现活动 受限,如缺少活动,久之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西医认为风关痛的病因尚未清楚。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久居潮湿、寒冷处所;汗后淋雨,游泳和长期水中作业;汗后感受风寒;妇女产后受风寒;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象异物一样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关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中医认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病因病理有两方面:
  (1)体弱邪侵:由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肌肉,致气血闭阻,流通不畅而发本病。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说明痹证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2)外感风寒湿邪: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患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及《儒门事亲·痹论》云:“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 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风关痛的病因尚未清楚。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久居潮湿、寒冷处所;汗后淋雨,游泳和长期水中作业;汗后感受风寒;妇女产后受风寒;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象异物一样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关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中医认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病因病理有两方面:
(1)体弱邪侵:由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肌肉,致气血闭阻,流通不畅而发本病。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说明痹证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2)外感风寒湿邪: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患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及《儒门事亲·痹论》云:“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 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属风湿病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种疾病,过去习惯上称为良性关节痛,属于一种普通的最常见的,但后遗症较小的风湿病。据医学调查,本病的患病率北方林区、煤矿及农村最高,南方热带地区最低仅为0.89%。可见,越是寒冷的地区患病率愈高。风关痛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但多数有被风寒湿邪侵袭的历史,如久居寒冷潮湿处所或汗后受风寒,或汗后被雨淋,或长期水中作业,或高寒地区野外劳动等。可见,风寒湿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机体在虚弱、抵抗力下降或出汗后毛孔开张,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风湿”。本病的表现主要为关节或肌肉疼痛,酸楚,麻木,活动困难,遇冷或天气变化(如阴天、下雨、刮风)病情加重,俗称“天气预报”。关节不肿胀,放射检查多正常,年龄40岁以上多并发骨质增生。血沉、抗“O”等检查多正常。愈后关节不留畸形。本病中医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型,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有祛风除湿、散寒等中药处方,以达治本的目的。本病西医无良好办法。其治疗关键;外用重于内服。中药尤于西药,预防重于防治,即外用疗法比内服药效果好,中药比西药效果好,加强防寒措施,不但可预防本病的发生,还有治疗作用。我所研究的秦杨风湿康是一类系列外用保健品,实践证明比内服药见效快,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消除病痛的作用。如配以内服药起内外夹攻作用,疗效十分明显。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病情加重。临床表现多以疼痛为主,受累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沉大多数正常,抗链“O” 及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故本病有别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本病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认为风寒湿邪是形成风关痛的病因,它应该是一个独立性疾病。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研究员于1974年将本病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通过二十年来的临床观察,多数学者认为这个命名比较确切,在临床上便于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进行鉴别,有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师采用,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西医认为风关痛的病因尚未清楚。
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久居潮湿、寒冷处所;汗后淋雨,游泳和长期水中作业;汗后感受风寒;妇女产后受风寒;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象异物一样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关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风湿寒性关节痛主要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风湿性关节炎:①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②以四肢大关节受累为主。③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或兼低热。④化验检查见抗链“O” 阳性(1∶600单位以上);若阴性,需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见症,血沉多快,类风湿因子阴性。⑤并发症见四肢皮肤伴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以及心脏病变。
(2)类风湿性关节炎:①以四肢小关节(手指、掌指、足趾)受累为主。②手足小关节肿痛或对称性肿痛、晨僵。中晚期可侵犯大关节肿痛,大小关节皆可变形。③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④X线检查见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3)增生性关节炎:①以受累的脊柱、膝关节为主。②多在40岁以上,关节反复肿痛,劳累加重,与寒冷无关。③X线检查在关节周围钙质沉着,边缘骨质增生。
1:中成药
(1)祛风舒筋丸
药物组成:防风、桂枝、麻黄、苍术、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木瓜、秦艽、海风藤、穿山龙、老鹳草、茄根、骨碎补、牛膝、茯苓、甘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舒筋。
主治:风湿寒性关节痛之风重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药物组成:马钱子(制)、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乳香、没药、牛膝、续断、杜仲、木瓜、千年健、钻地风、甘草。
功效:散寒祛风,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寒重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3g),每日1次。
(3)祛风止痛片
药物组成:老鹳草、草乌、威灵仙、独活、红花、槲寄生、续断。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偏胜而兼肝肾不足者。
用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
(4)寒湿痹冲剂
药物组成:附子、制川乌、生黄芪、桂枝、麻黄、白术、当归、白芍、威灵仙、木瓜、细辛、蜈蚣、炙甘草等。
功效:温阳散寒,逐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寒性关节痛之寒湿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1~2袋(每袋10g),每日2~3次,开水冲服。
(1)阿司匹林片:具有消炎、解热、镇痛等作用。每片0.3g,成人每日2~3g,分3次口服,饭后温开水送下。不良反应有胃刺激症,或致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可影响听力,可造成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有障碍者慎用。
(2)消炎痛片:具有解热、止痛、消炎作用。每片25mg,最初每日用量为50mg,分2次口服,以后每周增加25mg,直至每日100~150mg,分3次口服。本品毒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造血系统反应,还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皮疹等。故有溃疡病史、精神病、癫痫、震颤麻痹、肝肾功能不良、孕妇及小儿均禁用。
4:针灸推拿
(1)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器疗法:TDP治疗器是以30多种微量元素制成搪瓷辐射板,用25W 电炉丝作为热源,激发辐射板上的微量元素面而发出特定电磁波。它具有消炎、镇痛、提高免疫力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骨髓功能抑制的恢复等作用。照射方法:采取患病关节局部照射,灯距皮肤30~40cm,每次照射1小时。每天1次,每10日为1疗程。
(2)风湿治疗仪疗法:根据病情选用中药水煎浓汁作导入剂,用风湿治疗仪常法操作,直流电透入,通过药离子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消炎止痛,化瘀通络之目的。每日治疗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3)激光超激光治疗,本法目前较先进.
具体方案请咨询您所选择的医师.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久是风、湿邪气的侵袭。预防当然是从这方面入手
避免涉水、受寒(空调、冷风、水、电扇直吹、夜晚着凉等)、风吹等
熬姜汤,添些白糖或红糖,每天喝两到三次,保准管用,生姜有很强的调理身体的功能,能驱寒祛湿。这是典型的中药疗法,不需过多解释,用过便知,效果明显。另外,每晚用热水...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
一、什么是风湿
风湿病,也称风湿热,是由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影响关节、心脏,其次为皮肤、血管、浆膜及脑...
答: 老公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一直是婆婆带大老公的,为了老公婆婆自从公公死后就一直没有再嫁,一直辛苦挣钱供老公读书,前段时间婆婆检查出是肝癌,还好是早期,可是...
答: 对于那些可以引起过敏的食物,应该要忌口。
答: 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 一,可逐渐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
答: 可能是颈椎病,做个ct获MRI看看。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湿病与关节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