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街头的流氓烂仔帮对肌肉和力量又恨又怕?一个正常男人没可能不喜欢肌肉的

总结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大概有 6 类:&br&&br&&b&【1】把小概率事件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b&&br&&ul&&li&北大毕业卖猪肉&br&&/li&&li&博士毕业给初中辍学者打工&br&&/li&&/ul&&b&【2】我不懂,所以别人说啥我都信,万一是真的呢&/b&&br&&ul&&li&孕妇不能用 Wi-Fi&br&&/li&&li&碘盐/仙人掌能防辐射&br&&/li&&/ul&&b&【3】凡是自己不会的就是没用的&/b&&br&&ul&&li&数学滚出高考 / 买菜需要微积分?&br&&/li&&li&我又不出国,学什么英语?&br&&/li&&/ul&&b&【4】权威愚且坏,民间出奇才&/b&&br&&ul&&li&这是官方为了不让我们知道 XX 而想出来的阴谋!&br&&/li&&li&科学家花了 XX 年解决的问题,竟早已被他看穿!&br&&/li&&/ul&&b&【5】非黑即白走极端&/b&&br&&ul&&li&XXX,一律死刑!&br&&/li&&li&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 XXX,那还了得!&br&&/li&&/ul&&b&【6】企图挑起各种民族情绪来代替思考&/b&&br&&ul&&li&不转不是中国人!/ XX 人都是傻逼!&br&&/li&&li&美国人的结论会错?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br&&/li&&/ul&&br&(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违者必究)&br&&br&********************&br&相关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 曾加的回答&/a&
总结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大概有 6 类: 【1】把小概率事件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 北大毕业卖猪肉 博士毕业给初中辍学者打工 【2】我不懂,所以别人说啥我都信,万一是真的呢 孕妇不能用 Wi-Fi 碘盐/仙人掌能防辐射 【3】凡是自己不会的就是没用的…
&p&已关闭评论区。&/p&&p&&b&顺带不希望这篇答案成为不努力的借口。还请仔细斟酌。&br&&br&&/b&&u&因为我回答的只是“原因”,只是“原因”,只是“原因”。&/u& &u&只是其中的
一个原因。&/u&&/p&&p&&br&&/p&&p&&u&本文发布于。&/u&&/p&&p&&br&&/p&&p&-------------------------------------------&/p&&p&我本人上学期间很努力,和题主一样,长期不能理解那些天天混吃等死的人的心理。直到我上了大学。(当然这不是指我上了大学就变得和他们一样了)&/p&&p&中学的时候,从心底里我对那些混混是非常蔑视的。觉得他们整天追寻的都是感官上的娱乐,对,就是这种感官上的快乐,比如结一帮兄弟闺蜜,比如交几个暧昧对象,比如半夜出去唱K打群架,比如天天化着浓妆比着V字自拍,在我看来都是极其可笑的事情。他们往往追寻一种戏剧化,大声哭大声笑,即便他们很可能并不是如此地快乐和悲伤。这在我看来很做作,很愚蠢。&/p&&p&因为初中班主任奉行“好带差”的原则,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是被扔在一群所谓的差生里的。不过好在这些差生人品并不很坏,我也不是很不会做人的那种,所以在和他们相处的那段时间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彼此都明白对方和自己绝不是同一类人,但是互不干涉。每次上课时我周围总会睡倒一片,下课我也会把我的笔记给他们分享,课间的时候他们一起聊天也愿意带上我,给我讲讲谁谁谁又分手了,谁谁谁又和谁打架了这些事情,总之一来二去,大家都变得熟悉了,甚至偶尔他们还会和我这种古板的好学生称兄道弟。当然,他们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教室只是他们用来睡觉的一个地方,我每天依旧会看到他们早晨拖着无比疲惫的身体来到学校,黄昏精神百倍地走出校门,仿佛要去赴一场浪漫的约会或是英勇壮绝的战斗。&/p&&p&渐渐的,我对差生和混混的看法有所改观。取而代之就是像题主一样的迷惑了:为什么他们对朋友的态度和普通人并没有差别,他们的人品也有很好的一面,但是却甘于堕落呢?&/p&&p&于是有一次,一个平时和我还说得上几句话的女生给我看了她做的课堂笔记。那女生成绩很差,平时为人也很泼辣,关于她和年级女生撕逼的事情我时有耳闻,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太妹。但是,她的笔记异常地工整干净,字迹清秀。那一刻我真的是很震惊。我难以想象一个几乎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的差生竟然可以整理出这么干净漂亮的笔记。&/p&&p&于是我问她,你平时看这本笔记吗?&br&不看。&br&那你做得这么好,是为什么呀?&br&看着舒服。&/p&&p&毕业前的一天,我俩聊到毕业后的事情,我又问她:你想好毕业后干什么了吗?&br&还没想好。&br&那怎么办呢?&br&走一步看一步咯。&/p&&p&她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是笑着的。&/p&&p&后来我毕业,离开了那个充斥着大量的差生混混的班里,上了一所国家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拼,我再也没有遇见像他们那样的学生。每个人都被牢不可破的无形的枷锁制约着,不敢越雷池半步。&/p&&p&然后,到了大学。随着那条锁链的断裂,我仿佛看见我当年遇见的旧人在新人上复生了。虽然是一所门槛极高的大学,也依然有整天逃课,只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即使他们以前是那么努力刻苦的学生,如今也陷入了堕落的泥淖。我看着他们,充满了不屑。&/p&&p&上学期,我选了一门课,羽毛球。然而,我却发现,无论我怎么练习,我也掌握不了技巧,在几个考试科目中都没有及格。老师开始拿一种冰冷中包含蔑视的眼光看着我,一些同学也开始在我考试时窃窃私语,而每当课间休息时,一群天资优秀的学生就会围在老师身边叽叽喳喳,老师对他们和颜悦色,笑语嘤嘤,而那里,是像我一样的差生不能涉足的领域。&/p&&p&我人生十八年来,从未被当成差生对待过。看到此情此景,我觉得真是一种讽刺。&br&当年他们遭遇的冷眼,蔑视,我都感同身受了。我想告诉他们我并不是这样一个差劲的人,我也很努力地练习过了,我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点,但是我却又很快意识到:这并没有什么作用。&br&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你进了多少个球。&br&于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有什么大不了的,一节体育课,仅仅一学分,呵呵。&br&于是我开始心不在焉,几乎是彻底放弃这门课。我知道我们学校,对于这种课程,怎么也会让我及格的。&/p&&p&这就是差生的心理。&br&先是努力,然后发现办不到。&br&然后就会受到无情的嘲笑,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看不起。&br&你当然有其他的优点,而你也拼命地想要证明这一点。可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评价方式就只有一种,就是分数。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你有啥都没用。&br&他们并不在乎。&br&所以纵然你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资,你也无法得到他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老师的承认。&br&然后你就会想:不就是xxx么。&br&然后你就堕落了。&/p&&p&被人看不起,被人冷漠待之,自己的优点不被发现,是很痛苦的。而且人还会变得更加敏感,那就愈发痛苦了。&br&所以就会去寻求感官上的快乐。只要让自己不无聊,只要让自己找到价值,只要让自己快乐,做什么都行。&/p&&p&虽然有很多人只是由于禁不起诱惑而变坏的,但是因为这种找不到自己价值而变坏的情况也是有许多的。&br&因为心灵的软弱,所以难以面对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因为阅历的缺少,所以难以预见堕落后的未来。&/p&&p&所以,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差生一边极度看不起我们这些优等生,一方面对我们的成绩嫉妒得发狂;&br&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个女孩会为了“看着舒服”去精心地整理笔记;&br&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们知道了自己未来是灰暗的,却不愿意去努力。&/p&&p&不是不想,而是不能。&/p&&p&读书,奋斗这件事,真正感到快乐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吧。&br&绝大多数人只感受到彻骨的枯燥和痛苦。&br&你做得好,你有意志力,你做不好,你还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做下去么?&/p&&p&很多时候他们的放纵只是为了逃避压力。&br&而题主你,应该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是竞争淘汰的自然法则。&br&一条溺水的鱼,你救不起来。&br&因为没有天资,没有环境,他们只是优胜劣汰的牺牲品。&/p&&p&他们看上去快乐,实际仍是在不停经历着痛苦。&br&所有的梦想与夸大其词不过是自欺欺人,为了缓解这样的痛苦。&br&你要怎么让你的同学说出他早已明白的真相?让他承认“对,我就是做不到,所以我没救了”。&/p&&p&我想起在某个深秋的黄昏,从初中教室的铁窗上徐徐落下的落日。&br&橘色的阳光照在倒得歪七竖八的他们的脸上,分外落寞。&br&那是他们的未来。&/p&&p&&br&&/p&&p&--------------&br&说真的,答完这个题我是后怕的。题主,你现在大概感受不到。在一个自己毫不擅长的领域,还被生存逼迫着去做到卓越,否则就会受尽白眼的情况下,不为了感官快乐而堕落,却是忍着眼泪去拼搏是多么难的一件事。&/p&&p&难的不是努力奋斗,&br&而是毫无天赋,&br&并且受尽白眼。&/p&&p&一想到以后还会遇到那么多天资全无却又不得不做到优秀才能得到认同的事情,我真是脊背发冷。&/p&&p&-------------&/p&&p&一觉醒来两千多个赞,差点被吓哭。&/p&&p&评论我都看了。&br&这篇答案是我在火车站写的,当时这个问题只有几个人关注,我也只是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写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甚至没有怎么修改,加上我本人年纪尚小,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很多人在评论里指出的我这篇答案的缺点,我接受,我也的确无法做到将所有“变坏”的原因全部答出,能得到大家的建议,谢谢。&/p&&p&当然有的知友说看了答案觉得我肯定是清华大神结果发现不是很呵呵,我只想说,我深为我的母校对外经贸而自豪,我认为它当得起“门槛极高”四字。在我省考入清华实属不易,虽然高考没有如愿,但我也会在考研时努力争取的,感谢鞭策。&/p&&p&而更多知友提及的那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如此之低以至于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我认为大家还是辩证看待。&br&就我个人观点和亲身体验,一个事件分为“开始、过程、结局”三部分的话,天赋能“决定”的是两端,而努力能“影响”的是中间。&br&我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因为天赋决定了“开始”的无奈。&br&一开始,就注定有人是hard难度,而有人是easy。&br&之后的很多事情,真不是一句“努力”就能说了算。&br&当然我并没有否认努力的重要性,可能在某些知友看来我这篇答案充满负能量,我也只是希望在鸡汤之余,也能合理反映和审慎现实的问题。不知道疼,谈何忍受?&/p&&p&而评论中很多老师表示愿意更公平体谅地对待学生,真是让我很感动,感谢这些老师,你们才是真正当得起“老师”二字的人。&/p&&p&最后那个羽毛球课啊~其实和题主一样,我中学阶段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因为羽毛球课的遭遇彻底刺穿了我的玻璃心所以感触爆发了而已~就不要纠结羽毛球课了啊哈哈哈~&br&对,就是没办法进球,我肢体协调能力极差,不能发球和挑球到指定位置,见笑了。&/p&&p&承蒙错爱,再次感谢。&/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4aabed3b71fe0c1daaee& data-hash=&4aabed3b71fe0c1daaee& data-hovercard=&p$b$4aabed3b71fe0c1daaee&&@无极011wei&/a&&br&看到了他的评论,很有感触,因为在评论的很后面了,所以特地搬上来。&br&虽然和本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别人的故事,可以引以为鉴。我并不是“天赋决定论”,但是我也认同有些时候,天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希望大家客观理性看待。&/p&&p&以下是他的评论正文:&/p&&blockquote&我高一数学考试从没及格过。但是英语很好。而我偏偏是个没有任何自尊的人,我的全部尊严都建立在让别人认可我上。&br&&br&所以对于我来说,数学不好是绝对无法忍受&br&的,因为那证明我这个人毫无价值。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能排上全班前几名,我从高二开始不怎么看英语了,所有时间都学数学。文科本来平时就不太需&br&要看数学以外的其他科目,所以这样做是可以的。结果就是我不但果然能及格了,而且后来还居然真的变成成绩好的人。&br&&br& 不过,我所谓的学数学,是每天强迫自己满脑子时时刻刻都想数学题,这样保证自己不会忘记任何类型题目的解法。&br&我通过背诵的方式把数学“学好”了,也让自己对理科由厌恶变成了彻底的仇恨,因为我越学数学,就越不断证明自己真的比别人差,我每一秒钟都不能放松的心力&br&交瘁的学法才刚刚让我跟班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平起平坐,但是这还不是真的平起平坐,我一旦有丝毫的放松就要花5倍10倍的时间和心血让自己再次回到数学思&br&维当中。&br&&br&&br&&br&&br&不错,对我来说世界上有两种思维,数学的和英语的。他们绝对的不能兼容。英语要的是无限的联想,是沉浸在无数非现实画面之中的浪漫,是绝对的生活在别处。&br&数学则是琐碎的日常,是充满难题的现实,两者完全不同。&br&深深的自卑和自我仇视的确极大的激发了我的能量,然而也使我彻底崩溃。不能承认自己本来的欠缺,不能按照自身的优势自然发展,反而为了一个空洞的优秀概念&br&戕害自己。你不是英语好吗?英语好根本没用。只有不会思考没有逻辑的笨蛋才只会做英语。(说句题外话,根据我的经验,在大城市,同样是好学生,越是家庭状&br&况不佳的,外语越好而理科越差,越是家庭条件很好的,理科越好而外语反而不算很突出。大概是因为家庭条件好的父母都是生存能力强,智商高,而理科正需要解&br&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好脑子才能学好。而英文却是那些从小面临资源匮乏的好学生们喜欢的,因为它代表了对国外生活的浪漫幻想,小姐身子丫鬟命的人都喜欢这种&br&幻想)&br&&br&&br&我的结局就是,一方面背下来的数学根本不是数学,一方面荒废了自己的天赋,但是我不能说自己一无所获,我得到的就是去了个比我真实能力强不少的大学,以及&br&在大学时完全崩溃的自尊心使我得了抑郁症,没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完完全全荒废了四年时间。不过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尽管我从高二开始到大四基本没学过英&br&语,还是在纯裸考的状态下过了专八。而我大学室友,考上北大金融研究生的数学天才,每天起早贪黑天天去图书馆做了几个月练习题,专八也就跟我一个分数。&br&&br&&br&不知道那些认为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没到拼天赋的阶段的人怎么想的。我自认为,努力了,努力的都他妈抑郁了,怎么样?该不如人家的,还是不如人家,比别&br&人强的,还是比别人强。我敢说,现在我再拿起外语来,同样的学习条件下,我就比百分之99的人强。但这不是说我考的分数一定比别人强,专业培训机构多了,&br&专门针对考试的培训多了,考出任何分数似乎都不奇怪。但我鄙视那些用技术的方法学英语的人,我鄙视那些把一个词拆成八瓣让人一个礼拜学会5000单词的老&br&师。他们根本就没体会过沉浸在英语中,也就是沉浸在无尽联想中,沉浸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的极致感受,也没体会过学到一个新说法像捡到一个新玩具时的怡然自&br&得。&br&&br&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世界就是一个个实际问题,你学不会数学,那就认真学,你找不到工作,那就好好准备面试技巧。但对于我来说,世界就是个大舞台,你要做&br&的就是做独一无二的演员。&br&&br&没感受过天赋这种能给人带来吸毒式的高峰体验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天赋?&br&没把自己逼到抑郁症的人,有什么资格让别人更努力?&/blockquote&&p&&br&&/p&&p&&br&&/p&&p&&br&&/p&&p&---------------------------------&/p&&p&贴上我回复给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232d698e42cec4dfe8f& data-hash=&b232d698e42cec4dfe8f& data-hovercard=&p$b$b232d698e42cec4dfe8f&&@李道&/a& 的评论,算是本答的最后一次更新,希望能对大家的思考有所帮助。&/p&&p&&br&&/p&&blockquote&&a href=&/people/li-dao-79& class=&internal&&李道&/a&&br&回复 &a href=&/people/wu-yan-jin-86& class=&internal&&华胥de亡灵&/a&&br&&br&你看看我的答案交流下,私以为给鸡汤不给勺子的做法不够完美~&br&&br&&br&17:21 &br&&br&&br&&a href=&/people/wu-yan-jin-86& class=&internal&&华胥de亡灵&/a&&br&回复 &a href=&/people/li-dao-79& class=&internal&&李道&/a&&br&&br&你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想表达的是因为开始很困难,所以很多人放弃,这种现象很普遍,算是回答题主的问题。你说的有些人没有天赋也在努力,最后成功了,&br&所以让大家不要放弃,这个我明白,我也认同,并且你的观点事实上和我的观点没有冲突。只是可能我的抒情太消极,加上没有给“勺子”,才导致了很多人曲解我&br&的意思。我开始觉得这问题关注人那么少,应该没有什么人看,就写答案不顾后果,是我的不负责和失误。这答案已经很长,我也很难再添加,就算加上了,也就是&br&真正的鸡汤,这鸡汤煲得不好,可能反而让人反胃。而且要煲这碗鸡汤,说真的,太难,因为我们不是“每个人”,只是自己。&br&在我的评论区中,也多半是经历了努力不得回报,但是仍然心怀希望的人,不可否认会有拿我的答案当借口的人存在,我也只能希望大家能够谨慎思考,能从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看出最真实的那一个。&br&&br&如果题主向我仔细描述他的环境和经历,我会给他我自己的“勺子”。&/blockquote&&p&&br&&/p&&p&&br&&/p&&p&&br&&/p&&p&感谢阅读。&/p&
已关闭评论区。顺带不希望这篇答案成为不努力的借口。还请仔细斟酌。 因为我回答的只是“原因”,只是“原因”,只是“原因”。 只是其中的 一个原因。 本文发布于。 -------------------------------------------我本人上学期间很努力,和题主一…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基本。可简单回答:&b&在弱场背景下的引力波是按光速传播的&/b&。&br&&br&【一】&br&&br&「弱场」,即场强很弱的场。&br&&br&比如太阳系的引力场就是弱场,因为引力很弱;黑洞周围的引力场就是强场,因为引力很强。于是太阳系里引力的传播,就被称为弱场背景下的传播。而黑洞周围引力的传播,就不适用弱场的分析。&br&&br&(关于引力场,或者更一般地相互作用为何用「场」来描述,可参考这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让普通人理解物理学中「场」的本质?&/a&)&br&&br&&b&【二】&/b&&br&&br&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不显含时间,所以牛顿引力是瞬间完成的,是一种「超距作用」。对此牛顿无法解释,故他从未对引力的起因提出过任何假设。&br&&br&在这一点上,万有引力定律和静电场的库仑定律很相似,都是表明一个「源」怎样产生一个「场」。给定一个「源」——质量或者电荷,就在周围的空间&b&瞬间&/b&产生一个场——牛顿引力场或者静电场。而一旦「源」消失,周围的场也&b&瞬间&/b&消失。牛顿引力场和静电场都不能脱离源而存在。&br&&br&在麦克斯韦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电场或者磁场是如何传播的。但库仑定律并不是电磁场的全部。于是等到麦克斯韦将库仑定律(对应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广的安培定律等结合起来,得到了一个&b&波动方程&/b&,人们才知道,电场和磁场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而且速度就是光速;最重要的是,电磁波可以脱离「源」而存在,而自由传播。&br&&br&&b&【三】&/b&&br&&br&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引力身上。&br&&br&牛顿引力是关于「引力势」——一个&b&标量场&/b&——的理论。而就像静电势是一个标量场,却不是电磁场的全部一样,标量的牛顿引力势也不是引力场的全部。&br&&br&这一点直到牛顿之后三百年,才被爱因斯坦发现。&br&&br&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一个&b&张量场&/b&描述。一个&b&物理的引力场有六个自由度:两个标量自由度,两个矢量自由度,两个张量自由度。而牛顿引力势,只相当于两个标量自由度中的一个&/b&。&br&&br&更细致的研究发现,在这六个自由度中,只有&b&两个张量自由度才能自由传播——即满足无源的波动方程,且传播速度在弱场背景下正是光速。这两个张量自由度被称为「引力波」&/b&。而另外的标量、矢量自由度,不能脱离「源」而存在。这里的「源」,可以是「质量」,也可是张量自由度即引力波本身。&br&&br&在真空中(比如地球太阳之间可近似为真空)不可能有产生引力场的「源」。于是在这其中唯一可以传播的,只有引力波。打个比方,&b&引力波是汽车,真正在跑的只有引力波,而标量(牛顿引力势)、矢量自由度都是坐在引力波这个汽车上跟着动&/b&。&br&&br&&b&【四】&/b&&br&&br&回到引力如何传播的问题。&br&&br&以地球如何感受太阳引力为例。一个更确切的图像是:太阳产生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到地球所在的位置;引力波传播的同时,也携带的另外四个自由度一起传播;最终在地球所在的位置产生完整的引力场(六个自由度),然后地球感受到这个引力场——当然,也包括牛顿引力势。&br&&br&所以,即便太阳有一天突然消失了,我们也只是在8分钟后才看到天黑了;同样,在8分钟后才感觉地球突然被甩了出去。&br&&br&麦克斯韦在1865年得到电磁波动方程,12年后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遗憾的是,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没有直接探测到引力波。&br&&br&目前测量引力传播速度的实验,通常是观测太阳、地球、月亮系统的重力变化,实际上只是观测牛顿引力势的作用时间。当然,因为牛顿引力势总是坐在在引力波这辆跑车上,所以也算是间接测量了引力真正的传播速度。&br&&br&最后:最新的测定引力传播速度是光速的实验,是中国科学家作出的:&br&&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10.434-012-560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bservational evidences for the speed of the gravity based on the Earth tid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基本。可简单回答:在弱场背景下的引力波是按光速传播的。 【一】 「弱场」,即场强很弱的场。 比如太阳系的引力场就是弱场,因为引力很弱;黑洞周围的引力场就是强场,因为引力很强。于是太阳系里引力的传播,就被称为弱场背景下的传播…
知乎首答~&br&&br&题主你好~我去年从郑外高中毕业,借着在国内最后的两个月时间陪着老爸踏上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之旅。我所乘坐的是从北京经停乌兰巴托终到莫斯科的K3次国际列车,在俄罗斯境内又玩了大约一周多。希望下面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br&&br&&br&&b&1. 列车选择&/b&&br&
从北京到莫斯科如果说直达的话有以下两班列车可以选择:K3次国际列车和K19次国际列车。如果说要中转的话就比较复杂,可以选择经过乌兰巴托,满洲里,海参崴,乌鲁木齐等多条线路。由于中转列车的选择较多,时间过长,价格较高,我们就先讨论直达的两班列车吧。&br&&br&1.1 K3 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br&&img src=&/97eefdf17a8994ccdce62d3c_b.jpg& data-rawwidth=&2983& data-rawheight=&4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83& data-original=&/97eefdf17a8994ccdce62d3c_r.jpg&&&i&“K3次列车水牌”,摄于北京站&/i&&br&&i&(列车下方的MC字样表示本车可以进行国际联运)&/i&&br&&br&K3次国际列车隶属于北京铁路局,车厢采用1995年德国制造的18,19型高级客车。这样的客车现在基本上只能够在国际联运部分看到了。根据2014年的时刻表是每周三上午11:35分从北京站发车,下周一下午2:00左右到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利火车站,全程7692公里,经过三个国家,耗时五天左右。&br&列车上的车厢分为硬卧(4人间,可上锁),软卧(4人间,可上锁,床垫稍软),高级软卧(2人间,可上锁,有沙发,有空调)。值得一提的是高级软卧的车厢是两个包厢共用一个盥洗室,但是由于水压问题还是不能洗澡。价位从三千元到五千元不等。我个人的建议是两个人出行选择高级软卧包厢,不仅床铺会舒服一点,而且也会拥有较好的私密性。4人或4人以上就可以选择硬卧,我认为硬卧和软卧并没有多大差别。另外关于只允许外国人和持公务外交护照的中国旅客购买高级软卧车票的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只要你想还是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购买到车票的。&br&有关图片你都可以在网上搜到,我就不再赘述啦。&br&&br&区别于K19,这趟列车有以下几个看点:&br&车上的乘务人员均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爷们。他们会穿着布鞋搭着毛巾饶有趣味地和你聊天,蛮有意思。&br&由于中蒙之间火车的轨距不同(中:1435mm,蒙俄:1520mm),所以列车会在二连浩特的边境车站进行换轨作业,到时候你可以看到。&br&由于边境生鲜食品管理的缘故,列车会在不同国家加挂不同国家的餐车,你可以体验到不同地方的饮食特色。(后面有图哦!)&br&在蒙古境内你可以看到很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你也可以感受到乌兰巴托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城市。&br&历史上的中俄火车大劫案就是在K3上发生的呢!有一部电视剧,(貌似叫《别了,莫斯科》)就是在这列火车上拍摄的。&br&&br&1.2 K19 北京——满洲里——莫斯科&br&(不好意思我并没有这趟列车的图片,不过在网上搜到的红皮列车就应该是啦。)&br&K19次国际列车隶属于莫斯科铁路局,车厢和乘务人员都是来自莫斯科的同志们。列车每周六从北京发车,下周五到达莫斯科。距离上因为绕行了哈尔滨所以会更远一些啦。车厢等级和K3次列车基本相同,所以不再赘述。&br&&br&区别于K3,这趟列车有以下几个看点:&br&从哈尔滨开始,列车驶向老中东铁路。这在过去可是西伯利亚铁路的一部分哦!&br&你可以和车上的俄罗斯同志一起学俄语,蛮开心~&br&满洲里的国门也是一个看点,你可以感受到宏伟的中国国门对渺小的俄罗斯国门的压倒气魄。(但貌似是晚上经过哦~)&br&&br&1.3 小结&br&相比而言,我个人更加推荐乘坐K3次国际列车,历史更悠久,故事更丰富,车票更便宜,吃货们也能大饱口福了!&br&&br&&br&&b&2. 旅行证件和车票的准备&/b&&br&由于K3次国际列车要经过蒙古,所以你一定会需要蒙古国的过境签证。正式因为这一环节的存在,我强烈建议已经有护照的你在出发前一个月着手准备,如果没有护照的话请再空出10个工作日去办理。&br&证件办理还是比较复杂的,我研究了好久才明白最佳的办理过程:&br&护照——俄罗斯签证——车票——蒙古过境签证&br&&br&2.1 俄罗斯签证&br&这或许是我见过最无奈的签证之一了,因为你必须找代理(注意,是“必须”)。原因就是俄罗斯方面要求所有旅客提供俄罗斯对外部门或是在俄罗斯注册的旅行社所出具的邀请函(去哪里找啊!)。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找到当地的旅行社让他们代理,费用大概在700-900元左右,着急的可以进行加急办理,特急签证一日出签,但还是要多花钱呢~&br&需要的东西莫非是两寸照片(虽然这并不会出现在你的签证上),护照和复印件,等。只要有钱,手续较为简单哈!&br&&br&2.2 车票&br&在出发之前你恐怕还真的要为车票问题跑一次北京咯!车票一定要到北京旅游大厦一楼的国际列车车票销售处购买。有点尴尬的就是他们只接受现金付款的方式,不过附近还是有家中国银行可以取款啦。购买车票的时候请提供护照号码来进行登记,如果护照号和登乘证件不一致的话就很难上车了。&br&&br&&img src=&/e9849fbaa0cd93ae4c1d3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e9849fbaa0cd93ae4c1d3_r.jpg&&&i&“卧铺票”,摄于郑州&/i&&br&&i&(与现行的火车票不同,国际联运采用了传统的车票体制:乘坐区间+卧铺票一起方可登乘卧铺车厢)&br&&/i&&br&2.3 蒙古过境签证&br&这份签证就可以自己前往位于建国门的大使馆进行办理。需要的文件是:车票的复印件,护照,登记表格,等等。详情可以上大使馆的网站进行查看。过境签证次日取证的价格是300元左右,不着急的话可以等一个星期,那就只要120元了。貌似只接受银行转帐呢。注意,蒙古签证不负责邮寄,必须本人凭有效证件到大使馆取。&br&答主在办理蒙古签证的时候下了血本......一本花了800元。原因就是我在出发前一周去办理,但是第二天蒙古国大使馆要放假一周(WTF)!所以无论怎样我都不可能在出发前拿到签证,没办法只能找到门口的黄牛们(他们的兄弟姐妹都在里面工作呢!),下了血本3小时拿到。不过和美丽的蒙古姐姐在外交公寓里喝茶还真是好呢~&br&&br&2.4 其他证件&br&如果你有国际认可的健康证(小黄本,小红本)的话请一并带着!蒙古国的边境检疫有的时候会卖个萌问你要,没有就会罚款...... 一般情况下求列车员帮个忙也可以过去,但是如果有的话尽量带上吧!&br&&br&2.5 小结&br&无论在哪里,有关旅行证件的事情都不可以马虎呢!所以一定要查好有关资料认真准备,不要因为这些事情耽误了旅程哈!&br&&br&&br&&b&3. 旅行准备&/b&&br&在车票和签证都准备好以后你就准备打好行囊去旅行吧!那都需要带些什么呢?&br&&br&3.1 食品&br&坐一周的火车毕竟不是开玩笑的,所以请带上些能放的住的吃的,如泡面,火腿,咸蛋等。&br&由于在乌兰巴托和俄罗斯境内的大车站都可以买东西,所以不要担心后面买不到。许多国内食品也可以在二连浩特的免税商店购买。&br&&img src=&/a42f45f412afea7d506ce5c_b.jpg& data-rawwidth=&4752& data-rawheight=&3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2& data-original=&/a42f45f412afea7d506ce5c_r.jpg&&&i&“自行制作的列车午餐”,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随处可见的牛肉香肠配着软软的必然芝士就是一顿很好的午餐啦)&/i&&br&&br&3.2 衣服&br&看题主的样子是要夏天出发。那么请你带上一件薄棉袄,一条小围巾。&br&这可没有说俄罗斯有多冷,这只是为了防止列车在乌拉尔山区的时候遇上雨天。那样的话你就会裹着列车上的毯子到处走啦~ 去年在乌拉尔山区的时候就遇上了下雨,气温一下子就到了摄氏三度。9号车厢的列车员由于没有带厚衣服就只好升起煤炉取暖,于是全车的乘客都披着毯子跑去9车取暖,穿着短袖的俄罗斯大妈对我们嗤之以鼻......&br&另外小围巾迎着微风的样子也很好看呢~&br&&br&&img src=&/2dbf4cda9ebe_b.jpg& data-rawwidth=&3168& data-rawheight=&4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68& data-original=&/2dbf4cda9ebe_r.jpg&&&i&“老爸好冷”,摄于巴拉宾斯克车站&/i&&br&&i&(这里并不是乌拉尔山区,但是当时大约10度左右)&/i&&br&&br&3.3 生活用品&br&题主一定要带一把刀!防身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切香肠,面包和奶酪~&br&带一小撮盐,可以自己以最高礼仪欢迎自己到俄罗斯。(我就这么SB地干过......)&br&抹布,上车前把包厢前的窗户擦干净哦!&br&&br&3.4 药品&br&发烧感冒等常用药。一般列车上的饮食还是很放心的,但也请准备好相关药物。准备些防蚊虫叮咬的药,因为在草原上会有小虫子呢。&br&&br&3.5 如果你是国际倒爷&br&想体验一把国际倒爷的快感?没问题!这个时代还是给你留够了顾客!试着像上世纪末的倒爷们在北京站旁边的秀水街大包小包地买好衣服,带上火车。在过海关时为了防止查扣你可以把它们都穿到身上谎称自己怕冷,然后在小站里把它们全部抛售了换取的自己在俄罗斯玩耍的资金。&br&我在集马小站的时候就碰到了问我要夹克衫的老爷爷,后悔没带上两件......&br&&br&&br&&b&4. 开始旅行&/b&&br&BGM响起来!现在我们的旅行才要开始呢!&br&&br&4.1 北京——二连浩特&br&在一个晚上的辗转反侧之后终于要出发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如果不好打发你就可以到火车站附近的古观星台走走,还是蛮有意思的古建筑。&br&&img src=&/1ee78b9491bfe958b382b4208dbb7b6e_b.jpg& data-rawwidth=&3046& data-rawheight=&4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46& data-original=&/1ee78b9491bfe958b382b4208dbb7b6e_r.jpg&&&i&“北京的古天文台”,摄于北京&/i&&br&&i&(古老的城墙好好看~)&/i&&br&&br&&br&如果你真的按耐不住对俄罗斯的向往的话就先到北京站的对面的天桥上去,仔细看看这座有着苏联风格的中国建筑。我一直认为北京站是中国难得一见的漂亮车站,仔细看看楼上的浮雕和前面三扇门的大结构,或许下车时你会发现异曲同工之妙。&img src=&/48f1f8b2f157b3af13aebf59a66c7a46_b.jpg& data-rawwidth=&4636& data-rawheight=&30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6& data-original=&/48f1f8b2f157b3af13aebf59a66c7a46_r.jpg&&&i&“雾霾中的北京站”,摄于北京站&/i&&br&&i&(一想到马上就可以离开雾霾,心里还有些小激动呢!)&/i&&br&&br&日 11:01 PM 更新&br&*在大家的鼓励下继续更新咯!*&br&&br&其实检票的过程和国内的列车都是相同的,你拿好车票证件就好。在候车室里的时光可以用来和周围的老外们聊聊天,兴许你能够找到同行的伙伴呢!到站台上撒丫子跑到水牌旁边和国徽照一张标准照,这便开始了你的火车旅程!(本人没有老爸可爱,不再放照了......)&br&&br&擦好车窗,找到位子,拿着新的床单被罩好好整理床铺之后车子就准备开动了,我们前往第一站张家口南。这之间火车并不是在老京张铁路上运行(不要脑补人字形铁路啦),事实上北京到张家口的所有列车都是从西边绕行丰沙线(丰台——沙城),一路也是北国的大好河山,其中很多小车站让我想起了铁凝《哦,香雪》里面的片段~&br&&br&&img src=&/fdff3b184bc6b6ee53b1a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fdff3b184bc6b6ee53b1a_r.jpg&&&i&“丰沙线上的列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上下行分开的方式很适合山区线路,这也就造成了一地两站的有趣现象:官厅&官厅西)&/i&&br&&br&在到达张家口之前乘务员会发放国内段的餐券,根据不同铺位会发放午餐券和午晚餐券。请不要指望国内段的饭有多好吃,只是管饱啦。不过想想过后半个月吃不到这样的味道还是有些激动!餐车的设计也是充满了苏联式的风格,吊灯配着窗前的一朵小花很有艺术感~&br&&br&&img src=&/b33ea49a8bf245a759fd1_b.jpg& data-rawwidth=&3168& data-rawheight=&4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168& data-original=&/b33ea49a8bf245a759fd1_r.jpg&&&i&“餐车的窗”,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国内的已经餐车很少能看到这&/i&&i&样的摆放了)&/i&&br&&br&&i&&img src=&/c11db2d4bef_b.jpg& data-rawwidth=&3980& data-rawheight=&26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980& data-original=&/c11db2d4bef_r.jpg&&“中式午餐”,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中午的主食是米饭,跟红烧狮子头和清炒时蔬-哦!那是狮子头啊!)&/i&&br&&br&午餐完毕你会发现还有人在排队来吃饭,毕竟免费午餐不是到处都有的。等“大快朵颐”之后你就会到达张家口南站。张南是京张铁路的倒数第二站,在张家口站于去年停止运营后这里就成了张家口唯一的火车站。过了张南列车开始爬坡,走上内蒙古高原。首先列车会经过一条非常长的隧道(没有研究是什么名字),然后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哦,上了高原!&br&&img src=&/f0eec23e5c2a07f834ca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f0eec23e5c2a07f834ca_r.jpg&&&i&“初入内蒙古高原”,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真的是眼前一亮哦!)&/i&&br&&br&整个下午列车就会在这样的草原上奔腾,此时已经没有开空调的必要,打开车窗就是清凉的自然风~到了傍晚时,列车经停集宁南站,稍作休整奔向朱日和。在到达朱日和之前太阳应该就已经开始缓缓落下了,斜阳会透过车底的缝隙找到另一端,你可以看到火车轮子在大地上留下的影子!晴天的火烧云更是充满魅力!&br&&br&&i&&img src=&/c45f0bf58c6c3b9b80ea5b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c45f0bf58c6c3b9b80ea5b_r.jpg&&“绿皮车的轮廓”,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旁边轨道上的绿皮车还顶着一朵朵蘑菇头)&/i&&br&&br&大约到了夜里,火车渐渐在边境站二连浩特停下来。火车进站时会想起《歌唱祖国》的音乐,边防武警也会在站台站岗。“旅客同志们,欢迎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车站二连!”大喇叭里的声音似乎还是满满的革命语调。等到国内段的旅客全部下车之后,中国边检就要上车验收护照。工作人员会把护照收下去统一办理过关手续,这时候你可以选择跟着火车去库里看换轮子,也可以在站台上或车站外散步,车站里有免税商店。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填写蒙古的入境申请单哈。&br&&br&&img src=&/bfb13e9a24e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bfb13e9a24e_r.jpg&&&i&“安静的绿色”,摄于二连车站&/i&&br&&i&(边境车站总是有些神秘的气息,在人们都散去之后,车站又重新陷入寂静之中)&/i&&br&&br&&img src=&/4bffd1e431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4bffd1e431_r.jpg&&&i&“85毫米的轨距差”,摄于二连车站&/i&&br&&i&(在图片下方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宽轨和准轨的差别,旁边都是等待过关的货运列车)&/i&&br&&br&&img src=&/ad45c15fd6db0eec7cb4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ad45c15fd6db0eec7cb4_r.jpg&&&i&“国境线上的调车机车”,摄于二连车站&/i&&br&&i&(调车机车将列车拖回车辆段进行整备换轮作业,这也是出国前的最后一关)&/i&&br&&br&&i&&img src=&/4a4ceafdc4ba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4a4ceafdc4ba_r.jpg&&“蒙古白马”,摄于二连车站&/i&&br&&i&(旁边轨道的蒙古白马机车已经响起轰鸣,马上我们就要走出国门!)&/i&&br&&br&到重新上车时可能旁边的包厢又来了新的乘客(我遇到了内蒙大叔老陈,后面有他的故事),大家可以借此机会再交上几个新朋友。此时大约已经凌晨,但是旅客们依旧不能躺下睡觉,列车还要行驶过几十公里的黑暗国界。短短几十分钟里我没有看到任何灯光,有的只是偶尔在铁道边站岗的士兵。睡眼惺忪中一个黄色的光点突然出现。啊!蒙古国徽!接下来就是蒙古国的奇妙旅程!&br&&br&日 12:50 PM 更新&br&*在大家的鼓励下继续更新咯!*&br&*后面也会开问答板块哈!*&br&&br&4.2 扎门乌德——乌兰巴托——苏赫巴托&br&黑暗中的蒙古国徽又让车厢里的乘客们兴奋起来,大家翻出自己的旅行证件和海关申报单,兴冲冲地准备迎接这个新的国家。然而蒙古的边境站扎门乌德就没有二连浩特那样的有趣,反而多了点阴森的感觉。列车安静地驶进站台,对面的车站都是漆黑一片,唯有乳白色的灯光下站着一队队的蒙古士兵。列车停下后他们会在车厢门口把守,禁止乘客在边境审核之前下车。&br&&br&&img src=&/2a36b93c319df1b609fc60605d33abc4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10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2a36b93c319df1b609fc60605d33abc4_r.jpg&&&i&“黑夜中的蒙古国徽”,摄于扎门乌德车站&/i&&br&&i&(蒙古使用的文字已经是采用西里尔字母的蒙文,但是在发音和阅读上仍然和内蒙古的一致)&/i&&br&&br&乘务员此时会把车厢内的吊顶灯,空调出风口,卫生间水桶全部拆卸下来供蒙方人员检查是否窝藏了什么违禁品,我们的行李柜也会被打开查看,但是并没有人要求我们开箱检查物品。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位穿白大褂的蒙古汉子上来问我要卫生证.......(谁会带哪种东西!)旁边的老陈和列车员(也姓陈)赶快跑过来说他们很健康!老陈会一点蒙语,还拿着他的俄罗斯户口本吓唬他们,最终过关~&br&&br&这里要再介绍一下蒙古铁路。蒙古铁路的干线只有南北纵贯线路一条,其他支线也大多都是在苏联控制时期修建的。在蒙古独立之后,俄铁依旧掌握着蒙铁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成为了大股东。所以无论是机车还是轨距都是采用俄式标准建造。当然,在他们看到一个拿着俄罗斯户口本的蒙古面孔时自然以为是什么铁路上的大官不敢惹......实际上他还是中国人啊!&br&&br&盖上火车入境的大戳子,拿好自己的护照,大家都准备睡觉了。一夜无事,简断捷说,列车驶上蒙古国的已经六个多小时,太阳出来后你会发现南蒙古的土地是多么的荒芜,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偶尔几个小车站也都是矗立着零零散散的几棵树。渐渐的,火车慢了下来,我们来到乔伊尔车站。&br&&br&&img src=&/3604cbb3fe635e736670aeabe92e88a6_b.jpg& data-rawwidth=&1328& data-rawheight=&10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8& data-original=&/3604cbb3fe635e736670aeabe92e88a6_r.jpg&&&i&“铁路和草原”,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基本上一个上午都是这样的景色,跑到车厢尾部感受飞驰的列车吧)&/i&&br&&br&&img src=&/de8ad07ccd017b66fdd9a1_b.jpg& data-rawwidth=&1650&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0& data-original=&/de8ad07ccd017b66fdd9a1_r.jpg&&&i&“多彩的蒙古调车机”,摄于乔伊尔车站&/i&&br&&i&(一路上看到的蒙古机车似乎都没有统一的涂装,总之都是多彩的!)&/i&&br&&br&&i&&img src=&/ba7fe34faec0b831104c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ba7fe34faec0b831104c_r.jpg&&“蒙古餐车”,摄于乔伊尔车站&/i&&br&&i&(不知道是为了保留传统还是增添气氛,这时候车厢上又出现了传统蒙文)&/i&&br&&br&&img src=&/f143d3dca09bafa2c278e1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f143d3dca09bafa2c278e1_r.jpg&&&i&“牵引机车”,摄于乔伊尔车站&/i&&br&(&i&蒙古铁路还没有电气化,所有的重载列车都依靠内燃机车牵引&/i&)&br&&br&站台上有些老年人想要以他们所谓的黑市价格换些蒙古图克,去年换到的貌似是1:300的感觉,个人来说看准汇率就在这里换吧,毕竟在餐车上是1:200......(我当时没有换,后来损失好多,还好又是老陈出马,稍后再说)。即使自己不需要,换一些玩玩也是可以的,当看到成吉思汗的脸旁边出现了一坨“0”的时候就好有喜感!&br&&br&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还没有吃饭,那么就到了去传奇的蒙古餐车的时间了!为什么说这个餐车很传奇呢?因为它真的像宫殿一样!全木质的雕刻,墙上挂着蒙古的绘画和手工艺品,所有的座椅都是实木雕刻而成的,且不论吃的怎么样,至少这氛围就要甩中国餐车好几条街......(不黑,我爱国铁)那么菜品如何呢?我个人感觉还是挺满意的,如果按照官方汇率来算一份三明治15元,一份炒饭20元,茶10元。不多说,上图!&br&&br&&img src=&/0244a0aadfbbc9a6c227f6d41ac55ac5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0244a0aadfbbc9a6c227f6d41ac55ac5_r.jpg&&&br&&i&“抖M鸡蛋炒饭”,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现场制作的炒饭热腾腾,很有食欲,配上热茶更好)&/i&&br&&br&&i&&img src=&/834032fdb9f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834032fdb9f_r.jpg&&“抖S三明治”,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热腾腾的煎蛋,话说我去洗手的时候透过窗户看到大厨在很认真很认真地洗黄瓜,放心不少)&/i&&br&&br&&img src=&/5cbd0a8c89c5c9e0b25e5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5cbd0a8c89c5c9e0b25e5_r.jpg&&&i&“超强茶壶”,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这样的茶壶看上去是个桶,实际上里面的结构无比复杂,我尝试看过它的设计图纸(还是德语......),不禁对当时的设计师们佩服的五体投地)&/i&&br&&br&酒足饭饱之后就可以在列车上乱跑了,我找到了另外一个车厢的意大利厨子奥利莫还有加拿大姑娘克莱尔一起打德州扑克,赌注是花生米,我感觉那天输的他们晚上都不用吃饭了......奥利莫真是个浪子(后面上图),他从意大利出来之后一路玩了泰国,新加坡,一路跑去澳大利亚,最终在澳洲花光了身上的钱。于是开始去意大利餐厅里给人家做饭,干了半年之后自己攒了点银子坐飞机到香港,又从香港坐火车来北京,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再继续玩。诶,对奥利莫真是膜拜~他一直用意大利版的samuel叫我,发音貌似是“萨姆威力”的样子......克莱尔是老姑娘了,自己到处玩也不结婚,这次是她的闺蜜在巴黎结婚她要去参加,才委屈的不得不结束在东亚的旅程。&br&&br&渐渐的我们在车窗里看到了城市的影子,小蒙古包一个一个的冒了出来,还有几座烟囱出现。但此时距离我们抵达乌兰巴托还有半个小时,而列车也没有减速的意思,所以我们也没多在意。可是这样的景色一直持续到我们正点抵达乌拉巴托,可见这个城市有多大!听老陈讲乌兰巴托几年前最高的建筑是四层高的大商场,中国人援建,近几年才有六七层高的楼房出现,真是有趣。&br&&br&列车会在乌兰巴托停65分钟,大家都背好装备,准备开始小型的城市探险。&br&&br&&img src=&/426a403a39c57ce837927cbf3b3dd265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426a403a39c57ce837927cbf3b3dd265_r.jpg&&&i&“纪念机车”,摄于乌兰巴托火车站&/i&&br&&i&(或许成承载了俄铁的传统,蒙古的大车站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机车。这些机车或许为这座城市有过突出的贡献。在现在东北的很多车站也都能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的火车站也能有这样有趣的东西)&/i&&br&&br&&i&&img src=&/234dd3fbf6744a86cdcd06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234dd3fbf6744a86cdcd06_r.jpg&&“铁道大厦?”,摄于乌兰巴托火车站&/i&&br&&i&(仔细看上面的餐车照片的话你会发现这个logo!但是蒙古的火车标志属于迷一样的存在,有两匹白马的机务涂装,有这个翅膀一样的餐车涂装,还有锤子镰刀的铁路工人涂装)&/i&&br&&br&&i&&img src=&/7a8a6cccacc2cc510d6ff9d0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7a8a6cccacc2cc510d6ff9d0_r.jpg&&“首都!首都!”,摄于乌兰巴托火车站站前广场&/i&&br&&i&(人家的首都~,别和北京站比啊~)&/i&&br&&br&你或许会奇怪:怎么可以出火车站呢!啊哈,是这样,俄铁和蒙铁一样,没有安检,没有检票口,没有候车室,你就是拿着车票到车门口检一下就好啦!又因为这是中国的火车,你刷脸就可以上车(羞)。附近能够逛的没什么好地方,车站里有卖熟食的,建议买一些蒙古烧饼和蛋糕,预备着晚上饿了吃一点。注意!不要走远啊,赶不上车那就只能等明天的火车回中国了!&br&&br&65分钟很短,大家又上车来。很多老外都会选择在乌兰巴托停几天,但是这毕竟是个剽悍的地方,没有蒙古室友陪伴我不敢来啊!(不再秀我的套马汉子了~)火车一路向北,继续开行。&br&&br&&img src=&/5d310909aab0c22f0f15c6ea546e36ec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5d310909aab0c22f0f15c6ea546e36ec_r.jpg&&&i&“百事可乐和蒙古烧饼”,摄于乌兰巴托站&/i&&br&&i&(在亚特兰大上学的人怎么能够忍受百事!!!)&/i&&br&&i&(如何吃蒙古烧饼?把烧饼放在前面看到的热水炉子上烤一会,不要太香哦!)&/i&&br&&br&下午的旅程将会和上午完全不同。由于气候原因,蒙古北方会更加湿润,山地也会更多,真的会有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尤其是四五点左右你会来到色楞格河旁边,之后在到贝加尔湖之前她就会一直陪伴你的旅程!&br&&br&老陈醒过中午的酒,开始趴在窗口和我们闲聊。这位蒙古汉子曾经是个老师,后来下海做国际贸易,有两任俄罗斯太太,一任中国太太,子孙满堂。老陈吹起自己俄罗斯户口本的牛气地方,说蒙古人根本就不敢管自己,又说蒙古国政府给他开专列(事后知道因为冬天这列车上没人,相当于他的专列,笑哭)。老陈晚上又捧起酒碗,大口大口地灌,抓起牛肉,大口大口地吃,酒足饭饱后一个人跑去窗口用俄语唱起了歌。&br&&br&&img src=&/5e711e0d751a5fc7dde9c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5e711e0d751a5fc7dde9c_r.jpg&&&i&“攀登&/i&&i&”,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显然火车在上山时有些吃力,冒起黑烟来)&/i&&br&&i&&br&&img src=&/e2c47b2e1a7e0b9af54613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e2c47b2e1a7e0b9af54613_r.jpg&&“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旁边的就是色楞格河了,一路下着小雨,都是清新的绿色。)&/i&&br&&br&在乌兰巴托之后的这段我就建议大家不要去打牌玩耍了,毕竟这样的草原不是哪里都有的,一路上你还可以看到蒙古家庭在地上撑起小帐篷野餐的场景,心向往之。陶醉一下午之后又到了晚餐的时间!(怎么就知道吃!)蒙古餐车在这个时候发了大招,有牛排!按照官方汇率大约90-110元左右的价格,但是比国内的王品和西提不知道要值多少!牛肉很好,但大厨采用了是风干的蒙古做法,上面加上一点孜然和白胡椒,特别好吃。有图么?好吧,别打我,没有......我和老爸先点了一份,吃完想起了我擦!没有照相!因为量不是很大,所以又要了一份,但是刚一上桌我们又开吃了,吃到一半发现似乎忘了什么......于是只能补一张牛肉面片汤了,合人民币大约30元左右。&br&&br&&img src=&/ac01ce1dd69f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ac01ce1dd69f_r.jpg&&&i&“牛肉面片汤”,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牛肉汤配上面片,清汤寡水却别有风味)&/i&&br&&br&吃完饭我们又回到车厢,却发现车厢里还是饭的味道——乘务员们开始做饭了。没错,他们可以在车上做饭!由于列车仍然采用的是老式的煤炉车,所以大家依旧可以在上面煮饭。那天晚上貌似是炸鸡块,好多乘客已经趴在门口流口水了......如果题主也想体验一把在车上做饭的话,建议你带上米,面,少量蔬菜(防止边防查扣),一些熟食,向乘务员借一个锅就可以开伙了!&br&&br&由于纬度比较高,吃过晚饭后天空依旧有些光亮。在俄蒙边境,土地再一次由起伏变成平坦,天上的云朵似乎也排成一行让人们拍照。一点点夕阳的光更是将整片天空映得火红。&br&&br&&img src=&/f2cec52f408d_b.jpg& data-rawwidth=&1630&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0& data-original=&/f2cec52f408d_r.jpg&&&i&“火烧云”,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壮丽的红)&/i&&br&&br&苏赫巴托站在夜幕中迎来了K3次列车的到访。大家又是手忙脚乱地开始整理好床铺和行李,填好出入境卡片在列车上等待边检人员的核验。但这天晚上大家明显不如昨天那么兴奋,一个个昏昏欲睡的样子。此时的气温已经下降到14摄氏度左右,乘客们也都换上了长袖长裤。在又一次的边境黑暗线上,我探出窗外看到了俄国铁路的六边形信号灯,心中暗想:终于要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br&&br&4.3 多卓尔内——斯柳笛扬卡——伊尔库茨克&br&火车趁着夜幕到达了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边境车站多卓内尔。过关时俄罗斯的边防部门还要拉着黑贝上来到处闻一闻,也要拆下空调,吊顶灯等可以动的列车设施,边防人员也会打开行李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边检部门可以在列车上完成所有手续,不用将护照收回统一查验。这恐怕要归功于人家的无线通关系统了,好厉害。&br&&br&在多卓内尔,火车要换上新的餐车和机车,所以大家都跑下列车到站台上去散步。因为列车的卫生间在这之间不开放,很多人都会跑去车站的洗手间。但是,俄罗斯的厕所并不是免费的!20卢布一位......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火车站的卫生间凭车票是可以免费进入的。(连跑了半辈子车的列车员都不知道!多亏老陈)给大家安利一下哈!这天晚上老陈并没有睡觉,一直在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隔壁的加拿大老姑娘套着近乎,诶,两点就要在乌兰乌德下车了还不放过这一会,蒙古汉子!不管怎样,别了,老陈!&br&&br&一夜无事,简断捷说。第二天很多人都是在一声惊呼中睁开双眼的,没错,贝加尔湖!&br&&img src=&/ee7ec85a99a364ec6d603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ee7ec85a99a364ec6d603_r.jpg&&&i&“初到贝加尔”,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贝加尔湖是那种澄澈的蓝,而岸边又是灌木清新的绿)&/i&&br&&br&在初中的地理课上学过贝加尔湖是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但这一次才真正体会到贝加尔的壮丽。火车一边是山,一边是湖,那样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个时候最佳的观景点应该是餐车:两边的风景都可以看到!再加上已经到了晨午合餐的时间,大家赶忙去餐车吃点热乎的吧!(请不要担心这样的美景稍纵即逝,你有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来享受贝加尔湖的美丽!)&br&&br&俄铁的餐车也十分有特色,所有的椅子上都有铸铁装饰,就连乘务员也是胖胖的俄国大妈!我在点餐时看到两个乘务员在走道里面面相觑:他们太胖挤不过去......不说这个,上图。&br&&br&&img src=&/c398d23ab629fe_b.jpg& data-rawwidth=&1630&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0& data-original=&/c398d23ab629fe_r.jpg&&&i&“煎蛋饼”,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蛋饼里面加了香肠碎和洋葱,而且是连着小锅一起端上来,很烫!)&/i&&br&&br&&img src=&/16b8c49f6ffe55dc447d_b.jpg& data-rawwidth=&1444&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4& data-original=&/16b8c49f6ffe55dc447d_r.jpg&&&i&“红菜汤”,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按照北京莫斯科餐厅的说法,红菜汤因为其颜色,一直是苏联国宴的头菜。汤底是鸡汤,上面白色的是酸奶油,高脂请注意!)&/i&&br&&br&&br&&img src=&/d3e6e4b6fcefd9beedd22_b.jpg& data-rawwidth=&1454& data-rawheight=&10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4& data-original=&/d3e6e4b6fcefd9beedd22_r.jpg&&&i&“配牛奶的第二个蛋饼”,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貌似用的是小花猫牌牛奶-老爸神翻译-,同时还会有免费的面包和奶酪端上来)&/i&&br&&br&&img src=&/078fd8adbdfdeeb369b9e4c_b.jpg& data-rawwidth=&1452&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2& data-original=&/078fd8adbdfdeeb369b9e4c_r.jpg&&&i&“俄铁餐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很好的铁艺。另外绿衣服,绿围巾的便是答主了,说翘臀的放学别走)&/i&&br&&br&&img src=&/da7bfa63a35cbbf0ba31632_b.jpg& data-rawwidth=&1454& data-rawheight=&10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4& data-original=&/da7bfa63a35cbbf0ba31632_r.jpg&&&i&“俄铁乘务员的名牌”,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他居然会说六国语言!但我怎么感觉都差不多呢?)&/i&&br&&br&现在我想聊聊这一路上的餐车了。我在空闲时间一直奔波在祖国的铁路上,很多时候也都是在餐车上吃饭,但是全国那么多餐车中,我真的只见过成都局的T57(撒花!)和郑州局的K152(撒花!)会在点餐后制作菜品,大多数都是像打饭一样提前制作完成的。(毕竟还是见识少,勿喷)这样的味道会差很多.......但是在这趟列车的蒙铁和俄铁餐车上所有的菜品都是现场制作,点赞。&br&&br&吃完饭又回到自己的车厢开始咔咔地拍起来。在乌兰乌德之后列车驶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正线,而这条俄罗斯铁路的命脉必然是全电气化的,所以在拍照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电线干扰,建议把镜头拉低,在最靠近岸边时进行拍摄。或者是在弯道上将火车和湖水都拍进去。一上午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张会令人满意。&br&&br&&img src=&/2c2915ccb1d3dcd34e001e_b.jpg& data-rawwidth=&1458&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8& data-original=&/2c2915ccb1d3dcd34e001e_r.jpg&&&i&“蓝”,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成功在电线下面拍到了全部是蓝色的贝加尔湖!)&/i&&br&&br&&img src=&/2c5f9f6cecb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2c5f9f6cecb_r.jpg&&&i&“山-水”,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左车右湖的构图十分实用)&/i&&br&&br&&i&&img src=&/39b536da50fb68f8d85450dda90d1c41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39b536da50fb68f8d85450dda90d1c41_r.jpg&&“下行列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火红的大脑袋,请题主在拍摄这种照片时注意安全!尽量把镜头放在车厢里!)&/i&&br&&br&&i&&img src=&/928d8d6ab11ad479a468b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928d8d6ab11ad479a468b_r.jpg&&“一叶扁舟”,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这也是我一上午最得意的一张照片了,最终还把它作为了我facebook的主页图片。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对面的山越来越近,列车即将抵达贝加尔湖的最南端-斯柳笛扬卡)&/i&&br&&br&&i&&img src=&/63f8e64a9b4ddc6c76f5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63f8e64a9b4ddc6c76f5_r.jpg&&“山-水 2”,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这个弯道正好使得构图刚刚好。)&/i&&br&&br&&i&&img src=&/12c5a88c9ce_b.jpg& data-rawwidth=&1624& data-rawheight=&10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4& data-original=&/12c5a88c9ce_r.jpg&&“下行编组站”,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在斯柳笛扬卡之前会有一座小型的编组站,你也可以看到电线有多么繁杂。远处便是小镇了~)&/i&&br&&br&其实绕贝加尔湖一周有一条环湖铁路,原来是用做周边地区的矿物运输,后来就变成了旅游线路。如果题主感兴趣可以在此签票下车玩上一周,下周再等K3来。关于签票我会在最后细讲~&br&&br&看了一上午的翠绿湖蓝有的时候也真的有点疲劳,但是在正午列车就会停靠在贝加尔湖的最南端——斯柳笛扬卡。这是一座蛮有意思的小城,湖边有很多教堂可以去观赏,更重要的事这里是环湖旅行的起止点。对于一个火车迷来说,这座车站是最棒的了!《孤独星球》上形容它是“过分豪华的小车站”。&br&&br&&img src=&/415cedc33fcfceeab9fea8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415cedc33fcfceeab9fea8_r.jpg&&&i&“过分豪华的小车站”,摄于斯柳笛扬卡火车站&/i&&br&&i&(1904年由花岗岩搭建的小车站非常华丽,站台上也满是鲜花和小草。试着在火车上向站台上的乘客挥挥手,他们也会很高兴结识这些来自中国的朋友!)&/i&&br&&br&&img src=&/2f7beda98cb1f98e617fd9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2f7beda98cb1f98e617fd9_r.jpg&&&i&“短途客运列车”,摄于斯柳笛扬卡火车站&/i&&br&&i&(俄铁也同时承担区域短途列车的业务。这些火车被乘务员们戏称为小火车,他们的个头也的确不大)&/i&&br&&br&&img src=&/f5aacdce748d5_b.jpg& data-rawwidth=&1626& data-rawheight=&10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6& data-original=&/f5aacdce748d5_r.jpg&&&i&“消防列车”,摄于斯柳笛扬卡火车站&/i&&br&&i&(全红色的列车后面挂着一个大水箱子,那便是俄罗斯独特的消防列车了!我一开始很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后来在莫斯科铁道博物馆里发现了真相。)&/i&&br&&br&&img src=&/12acd1b90ec9cd2db0a81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10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12acd1b90ec9cd2db0a81_r.jpg&&&i&“下行列车2”,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五颜六色的盖子更显激萌本质!还有那233是怎么回事!)&/i&&br&&br&在斯柳笛扬卡之后列车再一次开始爬坡,走上中西伯利亚高原。一路上可以看到下山的重载列车一般都采用两个机车一头一尾的连接方式,保证安全作业。之后的午餐自己简单地凑合面包就完成了,不到下午列车就进入了伊尔库茨克的市区。首先还是要经过伊尔库茨克大桥。&br&&br&伊尔库茨克,列车员们也会亲切地称她为伊尔库,是中西伯利亚的重镇,车站也很大,停留时间久,大家便跑出站外四处游荡,我还真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br&&br&日 11:42 PM 更新&br&*在大家的鼓励下继续更新咯!*&br&&br&&img src=&/b2df9f9518b5dfc307c0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b2df9f9518b5dfc307c0_r.jpg&&&i&“军列”,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i&&br&&i&(俄罗斯的军列还保持了原有的墨绿色,站台的尽头也恰好通向军事运输站,照片中可以看到旁边的军用卡车)&/i&&br&&i&(我们家没有用俄罗斯自来水的水表哦!)&/i&&br&&br&&img src=&/035cb36b8239cadc6d1f36d399fc3513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035cb36b8239cadc6d1f36d399fc3513_r.jpg&&&i&“伊尔库茨克的牵引机车”,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i&&br&&i&(曾有位高人说过“每个机车都有表情”,那这个也太萌了)&/i&&br&&br&&i&&img src=&/eedd0e5fca8ee5ebfb443ccc25c0170f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eedd0e5fca8ee5ebfb443ccc25c0170f_r.jpg&&“拖拉机”,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i&&br&&i&(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车站,所有的行李车都是拖拉机,说不定生产它的工厂还造过坦克呢!)&/i&&br&&br&&i&&img src=&/9c3dbd609b7e6f7fb0ed729_b.jp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9c3dbd609b7e6f7fb0ed729_r.jpg&&“邮箱”,摄于伊尔库茨克火车站站前广场&/i&&br&&i&(俄罗斯邮政的效率很让人遗憾,但是邮箱,邮票,明信片却都很漂亮)&/i&&br&&i&(俄罗斯目前貌似依然存在火车邮局,俄语熟练的同志们可以尝试要一个火车邮戳!)&/i&&br&&br&&i&&img src=&/6d85c02c6aa6ba7ccd8a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6d85c02c6aa6ba7ccd8a_r.jpg&&“格瓦斯”,摄于&/i&&i&伊尔库茨克火车站站前广场&/i&&br&&i&(黄色的篷子里便是成罐的格瓦斯,战斗民族的饮用方法果然不一样)&/i&&br&&br&&i&&img src=&/b66eaedbe3b60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b66eaedbe3b60_r.jpg&&“有轨电车”,摄于&/i&&i&伊尔库茨克火车站站前广场&/i&&br&&i&(样子跟多伦多和波士顿的电车好像!)&/i&&br&&br&&img src=&/f98a805d3c4cfdc120c019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f98a805d3c4cfdc120c019_r.jpg&&&i&“小火车”,摄于伊尔库茨克车站&/i&&br&&i&(再一次回到车站就看到了小火车停靠在旁边的站台)&/i&&br&&br&&i&&img src=&/5ce2fd2ddbdd74f7833615fcf2e91644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5ce2fd2ddbdd74f7833615fcf2e91644_r.jpg&&“重载货运列车”,摄于伊尔库茨克站&/i&&br&&i&(五机重联的机车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哦!)&br&&/i&&br&到伊尔库,我们的旅行就已经快要过半了。但是更多美丽的景色还都在后面的高山密林之中。我们和隔壁的加拿大姑娘一起用格瓦斯干杯,期待着下一站——集马!&br&&br&日 4:00 PM 更新&br&*在大家的鼓励下继续更新咯!*&br&&br&4.4 集马——马林斯克——新西伯利亚&br&列车离开伊尔库的时候还是正午,天气非常炎热,大家都把车窗放下来。吹着小风就着格瓦斯慢慢地品味着下午的时光。然而我们要抵达的下一个车站却有着让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害怕的名字——“冬天”。&br&&br&没错,集马(Zima)的本初意思就是冬季,这也使得很多人在冬天并不喜欢这个地方。(LOL)但是对夏天的旅行者说,这里绝对美妙:凉凉的风,古老的城堡,漂亮的机车。如果能在集马多停一段时间那我们旅行会更有趣。我也是在集马车站通过随车的翻译帮助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张俄罗斯火车票: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临时旅客列车。(后来证明这个选择确实不错!)奥利莫看到我的火车票好兴奋,他说明天要在新西伯利亚买一张。&br&&br&&img src=&/1bd20862dfc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1bd20862dfc_r.jpg&&&i&“集马的小碉楼”,摄于集马火车站&/i&&br&&i&(似乎在每一座火车站都会看到类似的碉楼,据说是二战时期为了保护铁道安全所修建的,不过也有人说上面可以放蒸汽机车用的水鹤)&/i&&br&&br&&img src=&/b52c6dda08fff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b52c6dda08fff_r.jpg&&&i&“集马的纪念机车”,摄于集马火车站&/i&&br&&i&(这样精美的涂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很有老式Co-Co电力机车的感觉)&/i&&br&&br&&img src=&/7f162eae406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7f162eae406_r.jpg&&&i&“高兴的奥利莫”,摄于集马火车站&/i&&br&&i&(担心没办法洗澡的朋友们请看看他吧~出发前因为一直在火车上也没洗......看过照片,剃了胡子还是小清新)&/i&&br&&br&短短的三十分钟时间火车又要开往下一站。吃了几天餐车的我们摸摸口袋里的卢布还是决定在包厢吃面包吧!晚餐过后来了风暴,整个天空都变成了怕人的紫色。但是风暴过后又是壮丽的火烧云!&br&&br&&img src=&/2d03b33fa8d84da066de5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2d03b33fa8d84da066de5_r.jpg&&&i&“紫色天空”,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在亚特兰大也看到过类似的天空,但总会让我想起《唐山大地震》里面天空变紫的恐怖情节)&/i&&br&&br&&i&&img src=&/845ffd188c934d5a1af095fcef268d70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845ffd188c934d5a1af095fcef268d70_r.jpg&&“新涂装!”,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远处的夕阳映照在列车上,似乎又给腰线画上了血红色)&/i&&br&&br&&i&&img src=&/b37f3e2e10cc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b37f3e2e10cc_r.jpg&&“三次列车二站台通过!”,摄于尼日涅乌丁斯克火车站&/i&&br&&i&(“几站台通过”是典型的中国铁道的叫法,但是在这个充满动感的瞬间我只能想到这样的语句~)&/i&&br&&br&这一天晚上我又跑去隔壁的车厢打德州扑克,但还好赢了几局吃了一点花生米(撒花!)。之后奥利莫拿出了他在集马买的俄式扑克(貌似没有1,2,3),大家没人会玩于是就凑合着打起uno。奥利莫说这个叫Jack the Change(好像是这个名字?),就是把J当成换向,Q当成换色,K当成禁牌等等。我总会忘记说uno,诶,又输了花生米......&br&&br&第二个在俄罗斯的夜晚十分平静。简断捷说,第二天早上便没有什么惊喜,天气略有些阴沉,气温也低。对面一直有漂亮的机车通过,我也趁机拍了几张。&br&&br&&img src=&/3b593cfe4b8d3db18d83_b.jpg& data-rawwidth=&1322& data-rawheight=&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2& data-original=&/3b593cfe4b8d3db18d83_r.jpg&&&i&“呆萌机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又是彩色的盖子)&/i&&br&&br&&img src=&/05bafd41ed09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05bafd41ed09_r.jpg&&&i&“三重联的红星机车”,摄于K3次国际列车&/i&&br&&i&(大眼睛!那么美丽一定是喀秋莎!)&/i&&br&&br&不到中午列车就抵达了马林斯克火车站。马林斯克这个名字是以亚历山大沙皇妻子玛丽亚的命名的,原来也是因为西伯利亚淘金热才发展起来,但是如今却逐渐衰败。《孤独星球》上讲:“你买点啤酒格瓦斯就是对当地经济的巨大帮助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车站南端会有几个巨大的机车修理库,非常有意思。&br&&br&&img src=&/146b12a0d4dedee8a536ab2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146b12a0d4dedee8a536ab2_r.jpg&&&i&“老机库”,摄于马林斯克火车站&/i&&br&&i&(东北有些地区的机务段会有圆盘式的机库,更加炫酷)&/i&&br&&br&&i&&img src=&/fa3e3ef67c59a77b2ee4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fa3e3ef67c59a77b2ee4_r.jpg&&“纪念机车”,摄于马林斯克火车站&/i&&br&&i&(貌似在中国铁道博物馆里也看到过类似的火车,姥爷还告诉我说这叫“老修”式......)&/i&&br&&br&&img src=&/325f21b805ff54d8a4fd37369ccc3e92_b.jp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325f21b805ff54d8a4fd37369ccc3e92_r.jpg&&&i&“大红机车”,摄于马林斯克火车站&/i&&br&&i&(新的牵引机车编号居然是110,我要报警了!)&/i&&br&&br&&i&&img src=&/bd0bcdd86f6d13aaf7764d6f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bd0bcdd86f6d13aaf7764d6f_r.jpg&&“站台上的流浪者”,摄于马林斯克火车站&/i&&br&&i&(他们也喜欢喝点小酒呢!在去年英语写作课上我还专门做了“城市里的动物”小组演讲,这张图片自然是素材之一)&/i&&br&&br&&img src=&/a69e991e16f671b6833e66deb822e383_b.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0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a69e991e16f671b6833e66deb822e383_r.jpg&&&i&“小心火车!”,摄于马林斯克火车站&/i&&br&&i&(这样的宣传画非常好看,画风也有点革命的味道)&/i&&br&&i&(有苏联风格的宣传画和标语也是我这次旅行收藏的小玩意之一,在圣彼得堡的&/i&跳蚤&i&市场看到了不少!)&/i&&br&&br&下午经过泰加,列车就到达新西伯利亚火车站。新西伯利亚是西伯利亚的首府,更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车站是淡绿色的华丽宫殿,就连地下道的入口都十分经典。车站外面有个放着旧式机车的玻璃房子也很漂亮。&br&&br&&img src=&/eb7db878e9c5a1ccca0145c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eb7db878e9c5a1ccca0145c_r.jpg&&&i&“华丽的车站”,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i&&br&&i&(果然是俄罗斯的大城市呢!)&/i&&br&&br&&img src=&/2a7de72af46c_b.jpg& data-rawwidth=&1642&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2& data-original=&/2a7de72af46c_r.jpg&&&i&“老机车之家”,摄于&/i&&i&新西伯利亚火车站&/i&&br&&i&(老古董摸不着啊!)&/i&&br&&br&&i&&img src=&/a63aa7ce834dca079da9fa9c39f03d5d_b.jpg&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a63aa7ce834dca079da9fa9c39f03d5d_r.jpg&&“下个区间的机车”,摄于新西伯利亚火车站&/i&&br&&i&(上面的logo很好看)&/i&&br&&br&&i&&img src=&/a6a4b37afbffa5de5e8403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a6a4b37afbffa5de5e8403_r.jpg&&“似曾相识”,摄于&/i&&i&新西伯利亚火车站&/i&&br&&i&(在蒙古见过类似的涂装啊!)&/i&&br&&br&&i&&img src=&/fc7fd36507fab4f71a7a013bbeecda54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fc7fd36507fab4f71a7a013bbeecda54_r.jpg&&“向老同志致敬”,摄于&/i&&i&新西伯利亚火车站&/i&&br&&i&(城市的英雄,3000号机车)&/i&&br&&br&或许是因为我对火车和铁道爱的深沉,这一天一直都在拍摄各种各样的机车。但是明天我们就会有更精彩的旅程:跨过乌拉尔山,抵达叶卡捷林娜堡,最终列车会到达亚洲的边缘,踏上欧罗巴的土地!&br&&br&日 9:00 PM 更新&br&*在大家的鼓励下继续更新咯!*&br&&br&4.5 巴拉宾斯克——秋明——叶卡捷林娜堡——亚细亚边疆&br&夜幕降临,从新西伯利亚换上的新机车似乎也有些疲惫。这个时候列车来到了机车之家巴尔宾斯克。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巴尔宾斯克是机车的中转点,很多火车头都是在这里进行维修。自然,这里的站台上也到处都是纪念机车的身影。当然更不会少了手扶拖拉机斯基。&br&&br&&img src=&/394e5a3b5bfb866a221c5efd2c453297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394e5a3b5bfb866a221c5efd2c453297_r.jpg&&&i&“手扶拖拉机斯基”,摄于巴拉宾斯克车站&/i&&br&&i&(昨天被《手扶拖拉机斯基》洗脑了......后面的小超市也真是应有尽有。另外在俄罗斯的火车站竟然可以横跨股道,太吓人。)&/i&&br&&br&&i&&img src=&/2fecfc32e3d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2fecfc32e3d_r.jpg&&“纪念版电力机车”,摄于巴拉宾斯克车站&/i&&br&&i&(小科普:在这幅图中如果列车依旧在运转,那么它正驶离我们。原因就是它升起了后受电弓,向相反方向行驶)&/i&&br&&br&列车在巴拉宾斯克停靠半个小时左右,我和车上的大家便开始了无休止的自拍和互拍。在这里我也学到了最好的拍摄姿势:一只手拉着上车门的栏杆,另一只手指向前方(用中指和食指)做发车手势。如果带上小围巾又有风的话那便有些站台泪别的感觉了......&br&&br&又到了晚上,这天大家都好累,又加上气温下降,所有人都躲到包厢里早早休息了。我也留了个小心思定好六点半的闹钟蒙头睡去。&br&&br&六点多一点,我催促老爸赶紧起床。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秋裤发源地——秋明!不知是几年前被哪位公知安利说秋裤是毛子哥们根据李森科的理论制造出祸害中国人和朝鲜人的东西,而秋裤这个名字的含义是“秋明裤厂制造的裤子”。大概意思是毛子哥们为了防止中国的士兵夺回北方领土,他们故意向中国北方人出口所谓的“健康裤”。那么几代人穿着秋裤下来会丧失抵御寒冷的能力......这个奇怪的文章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以至于我也不敢穿秋裤......&br&&br&但是这一次我骄傲地拿着秋裤在秋明火车站照了照片......(那真的是黑历史啊......)想想如果这故事是真的话那么几十年前会有一列列的火车运着秋裤往回开,这真是太有尿点了......&br&&br&言归正传,到了秋明天气就开始冷起来,我也围上了小围巾,老爸也穿上了秋裤(哭)。正是因为秋明的前面就是乌拉尔山区,很多列车都要在这里进行编组。所以秋明也是一个重要的编组车站。&br&&br&&img src=&/ca01447fec4dcb8c09b424f_b.jpg& data-rawwidth=&1636&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6& data-original=&/ca01447fec4dcb8c09b424f_r.jpg&&&i&“繁忙的编组场”,摄于秋明火车站&/i&&br&&i&(为什么编组场也要电气化呢?)&/i&&br&&br&&img src=&/38fdabce72e44d59d201f5a9_b.jpg& data-rawwidth=&1622&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2& data-original=&/38fdabce72e44d59d201f5a9_r.jpg&&&i&“站台尽头看不到莫斯科”,摄于秋明车站&/i&&br&&i&(站台尽头居然,还是站台)&/i&&br&&br&从秋明出站的时候天空已经布满阴霾,随着列车不断接近乌拉尔地区,气温也在逐渐下降。连平时只穿一件短袖的奥利莫(见上图)也穿上了厚厚的冲锋衣。在奥利莫找我来的路上他发现九车的温度异常的高,后来才知道是列车员感觉太冷了于是开始烧暖气......注意,这可是七月啊!之前我曾经从百度百科上了解到K3一年中有八个月要烧煤,但是在七月生火也有确实让人意想不到。&br&&br&你一言我一语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九车的好,乘客们抱起毯子跑来就坐,列车员也欢迎大家挤热乎。这个时候我也发现了其他几位有趣的旅客:常年要往返中俄却因为幽闭恐惧症不能坐飞机的老乡陈阿姨,上海旅行团的怀旧老人们,吃厌了餐车的北京大妈,第二年要去美国读高中的小姑娘等等......我们坐在一起聊起了下一个车站——叶卡捷林娜堡。&br&&br&来到俄罗斯你可以不知道叶卡捷林娜堡,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叶卡捷林娜女皇。在行前读过的《大国崛起》中详细介绍过这位女沙皇的故事。一般大家都认为她是彼得大帝之后最伟大的沙皇领袖。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正是以她的名字命名。&br&&br&既然是大城市,车站的建筑自然非常华丽。豪华的屋顶装潢,宏伟的站前广场......我冒着小雨开始了新的车站探险。&br&&br&&img src=&/f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f_r.jpg&&&i&“&/i&&i&叶卡捷林娜堡&/i&&i&火车博物馆&/i&&i&”,摄于&/i&&i&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i&&br&&i&(博物馆由老&/i&&i&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改造而成,图片上你可以看到铁路工人的雕像,这也是我看到非常漂亮的火车站之一&/i&&i&)&/i&&br&&i&(在老火车站的处理方法问题上,我一直认为将他们改成铁道博物馆是十分智慧的选择。目前我国的铁道博物馆并不是很多,而像郑州这样由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没有主管机构来牵头保存铁路文化。非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i&&br&&br&&img src=&/fc2a6d90b5ef5cd68ea180923bcb571e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fc2a6d90b5ef5cd68ea180923bcb571e_r.jpg&&&i&“站前雕像”,摄于&/i&&i&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i&&br&&i&(旁边的小朋友和雕像比起来是那么渺小~)&/i&&br&&br&&i&&img src=&/0d8d14d79ac15a3a8b1eae0a93673a58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0d8d14d79ac15a3a8b1eae0a93673a58_r.jpg&&“马上开车!”,摄于&/i&&i&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i&&br&&i&(看到北京用俄语怎么写了么?莫斯科的写法也有些不同,其中的西里尔字母c发英文字母s的音)&/i&&br&&br&&br&&i&&img src=&/fbf4c4402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fbf4c4402_r.jpg&&“送别”,摄于&/i&&i&叶卡捷林娜堡火车站&/i&&br&&i&(我对于这种场景简直没有抵抗力......快放出BGM《斯拉夫女人的送别》)&/i&&br&&br&我也送别了对面列车上要去远方的陌生人。列车继续向西奔驰。到了一点钟左右,所有人都拿起相机等待着西伯利亚大铁路1777公里的里程碑,那里就是欧罗巴的起点,亚细亚的边疆!&br&&br&&img src=&/bb2cba3f1b7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bb2cba3f1b7_r.jpg&&&i&“亚细亚的边疆”,摄于K3次国际列车,西伯利亚大铁路1777千米里程碑&/i&&br&&i&(在陆地上跨过大洲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旅行体验。当大家在国际旅行甚至洲际旅行都选择飞机的时候,尝试慢下来,感受这样的一份惊喜吧!)&/i&&br&&br&似乎到这时我才感受到火车旅行的另一层魅力:我们用车轮去感受铁路线上的每一公里,我们用双眼去观察这个伟大国家的每一寸土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欧洲的领土,而这张照片更是我今生难以忘掉的回忆!&br&&br&欧洲,我们来了!莫斯科,我们来了!&br&&br&日 9:30 PM 更新&br&*在大家的鼓励下继续更新咯!*&br&&br&4.6 基洛夫——下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br&怀着对红色警戒中基洛夫空艇的热爱,我呆到了夜里一点等着列车到达基洛夫车站。但是窗外却一片漆黑,只有售货亭还发出微微的光亮,模模糊糊依旧能看到亭子里俄罗斯大妈打盹的样子。在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口高沙烂仔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