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式四十式太极拳拳脚步收势后是气沉丹田还是到脚

杨式太极拳架“起势”与“收势(合太极)”的差别
16:18 &&来源:
& &共115960人浏览& &
在杨式太极拳的拳架里面,&起势&与&收势&(亦称&收势合太极 &)的内涵、练法、用法都有所不同。谈起&起势&,我恩师在《太极》杂志发表了一篇《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佳作,林师在该文中说:&起式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内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关键词:&&
【&】在的拳架里面,&起势&与&收势&(亦称&收势合太极 &)的内涵、练法、用法都有所不同。谈起&起势&,我恩师在《太极》杂志发表了一篇《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佳作,林师在该文中说:&起式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内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内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方面讲,练好起式,有助于拳架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时,欲要做到漫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我也在《少林与太极》等杂志发表了一篇《杨氏太极拳&起势&练法》拙文,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起势&练法的介绍了,以下谈及的是&收势合太极&的有关练法和内涵。
&起势&中的动作
&收势(合太极)&中的动作
有些人可能认为&收势合太极&没什么实际东西,随便的两手落下、两脚合拢就OK结束拳架练习了。杨氏太极拳名家傅钟文说: &&太极收势是很重要的,行拳走架好比种稻谷, &&收势'是收获的时候,千忌马虎,草草了事,要定心静意,注意&颗粒还仓'。&此乃金玉良言也。其实&收势合太极&的 &&收&包含着两层意思。倘若&收势合太极&练不到位,说&功亏一篑&显得有点夸张;如果把&收势合太极&练到位了,确实对神、意、气、劲的修炼有好处。
&收势合太极&的第一个意思是盘架行功将要结束了,通过最后几个动作,使人体由太极拳运动状态转为非运动的自然状态。恩师林墨根先生传授给我的115式大架的&收势(合太极)&,其中含有以下5个组合动作:
1、第3段&十字手&练完了,就接着再松腰、松尾闾、松胯的微微下沉到两脚底,用双手位于腹股沟前面做好像捧气球的动作。借助沉到脚底地面的反座弹力撑起身体,松腰的顺着身体撑起之势把球上托至胸膛的前面。两掌心由向上变为向下翻转,身体从上往下松到脚底,膝微弯,两掌心随着沉势带动像降落伞那样的松下来,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手掌为什么要捂在大腿两侧,中指贴着风市穴?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对此解说:风市穴是藏气又驱风邪的身体穴位。
2、像&十字手&那样的两手交叉于两腿中间,接着身体松腰往上撑起,两手随着身体往上松起之势分别向上往外画弧。两手伸举高于头顶时,身体从上往下松到脚底,膝微弯,两手掌心向下的随着沉势带动像降落伞那样的分别横向松下来,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
3、身体松腰往上撑起,两手掌心向下的随着身体往上松起之势分别横向往上抬起,手平肩高时,两手掌心翻转向上,接着两手继续伸举画弧的相合于头顶之上,两掌背贴在一起,手指向下。身体从上往下松到脚底,膝微弯,两手松腕舒指、松肘、松肩、松胸、松腰的随着沉势带动从上往下松落下来,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
4、借助沉到脚底地面的反座弹力和松腰的身体撑起之势,推动两手掌心向下的往上抬起。手抬起到肩高时,两手向内画弧的往下丹田松去,两手分别往外在胯骨前面松落下来,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
5、扣左胯的带动右脚跟脚掌离地,垂左臀、松右肩的带动右脚横向收回到左脚旁边,收松胯根的把身体六分重心放在脚跟中心,四分重心放在涌泉穴,接着松腰撑起变为&起势&前的&预备势&站立。&收势合太极&的内在要领宜言传身教,限于篇幅就不在此细说了。
&收势合太极&的第二个意思是&收藏&的太极内涵,古人论拳曰:&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收藏于密&。这是说,练功时&气&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把它密藏在丹田。前辈们对练太极拳有攒功之说,他们认为每次练拳都有一定的收获,要认真地把它积攒起来,这样练法有利于拳架功夫的增长,尤其对养生带来好处。修炼太极拳功夫宜会练又会养,倘若没有&固本培元&哪来太极功夫的&后援&?&收势&又有如太极拳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要让整首曲子和谐圆满,就要收好最后一下。无为自然,是太极修炼的基本原则。太极拳道本无生有,故乃有必归于无,方不失天道之和,合于自然而成其大道。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萧寒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太极拳视频教学频道】1、练习任何一个拳...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太极拳视频教学频道】学习太极拳不能心急...
太极拳入门第一季【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太极拳教学频道】为了养...
太极拳入门第一季课程由张见、宋长平老师讲解,主要是对太极...
热门组织专栏
400-601-2217
官方交流群:| |广场舞 | |美食 | |拳馆|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内容正文
杨式太极拳图解 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 人杨碌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 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 ,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 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 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
&&&&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 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 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43、&&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 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 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 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 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 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 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 .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上阴影,以资 区别。(参阅下图,第一表示全脚着地,第二脚旁无阴影者表示全脚离地,第三表示脚跟着地,第四表示脚尖着地)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 眼向前平视。 (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 &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 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 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 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 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 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 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 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 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 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 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 &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 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 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 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 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 ,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 ,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 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 、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 &&&&&&&&&&&&&&第十六式&&肘底 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 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 &&&&&&&&&&&&&&第十八式&&斜飞 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 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 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 &&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 sdfs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 &&&&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 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
第三十三 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 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相关章节视频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图文),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下载,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音乐,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图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