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细思恐极极恐,库里逆天的logo射程,在奥运赛场上会有什么表现

&p&唔,诸君所提及的诗句,读来虽然令人两股战战,但恕我直言,总归是差了一点什么。&/p&&p&其实国人写灾异诗的历史早已有之,随便翻翻诗经,从“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到“昊天疾威,天驾降丧。瘼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一类的诗句可谓屡见不鲜。汉朝虽强,诗赋流行壮美之风,可也有贾谊《旱云赋》中“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泪”之语。等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将洛阳付之一炬,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讨董的各路诸侯大军在酸枣踟蹰不前,彼此勾心斗角阿谀我诈,只有曹操年轻气盛,独自领军西进,兵败负伤,差点身死。之后曹操将当时的景象写到了《蒿里行》一诗中,正所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p&&p&然而与恶龙缠斗者,自身亦成恶龙。几年后曹操与吕布兖州大战,恰逢蝗灾,食不果腹。缺粮的曹操军只好“杂以人脯”,吃上了人肉。只是不知道当这位枭雄令麾下以人肉为食,从而击败同样因蝗灾而断粮的吕布军时,心中可曾想起过自己的这首《蒿里行》??&/p&&p&不过话说回来,乱世之中人类的节操大抵都是越拼越低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不忍细读的诗句都出自南北朝、安史之乱跟五代这样的乱世的缘故。白居易写“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时候,恐怕死活想不到老杜还有更惨的“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而老杜写《石壕吏》的时候,老翁家里好歹还能剩下个孙子和儿媳,到了罗隐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八十衰翁住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了。&/p&&p&这种不用细思就已恐极的诗句还有很多,这主要是日后神州大地上还要遭受一轮又一轮的战乱与灾难所致。五代混战之后是靖康耻,而后金国势衰又来了蒙古人,更不要要提明末清朝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什么&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涂炭死亡多&,什么“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一类诗词几百年来层出不穷,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诗词固然恐怖,然而毕竟是乱世所作,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作为注脚,也就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了。下面这首诗,才是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p&&p&那就是蒲松龄所写的这首《饿人》&/p&&blockquote&旅食何曾傍肆帘?满城白骨尽灾黔!&br&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blockquote&&p&这首诗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成诗于康乾四十二年。这年康熙帝先南巡,再西巡,所到之处官民扶老携幼,一片欢腾,这年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修建,“依松为斋, 则窍崖润色; 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 泉林抱素之怀”。而同一时间山东大水。蓬莱、文登等12个州县当年就发生了灾荒食人的惨剧。&/p&&p&当然,康熙也注意到了山东的大灾,下令免了山东赋税。不过当时山东是个什么情况呢?咱们就只说吃人这一桩事好了:&/p&&blockquote&货人肉者,凌晨驱驴,载送诸市肆,价十分羊之一,或炼人膏而渍之,以杖荷坛,击铜板市上,价市乌麻之槽磨者,得入督丼,犹大掌也。——蒲松龄集·康熙四十二年记灾前篇&/blockquote&&p&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乱世食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边擦金涂粉、仔细妆点的盛世下,那累累的尸骨。&/p&&p&所以也就无怪日后康熙到关外巡视时,发现“各处皆有山东人,或行商,或力田,至数十万人之多”了,闯关东闯关东,不是生死关头,谁肯去闯呢?&/p&&p&据统计,康雍乾三朝百余年间各类灾害统计就有 17970 次,其中康熙朝 6161 次,雍正朝 1175 次,乾隆朝 10634 次(数据出自李向军先生的《清代荒政研究》)。然而为什么流传下来的相关诗词并不是很多呢?答案很简单,雍正皇帝曾经追根溯源,深入的剖析过各种灾荒发生的根本原因:&/p&&blockquote&凡地方水旱灾祲,由人事乖舛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缺失,或督抚有司不得其人,又或一郡一邑之中人心诈伪,风俗浇漓,又或有一二大奸大恶之徒灭弃伦常,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异。&/blockquote&&p&也就是说,假如某地有灾荒发生,那一定是你们当地臣民相关工作疏忽,意识没能提高上去,我雍正必须狠狠的收拾你们!加上各种文字狱罗织,所以雍正朝的各位臣工是&其时大臣持禄而阿谀,小臣畏罪而将顺,故淟涊盈庭,无敢发言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一朝时诗人们偶尔还敢发几句牢骚:“哀哉此苍生,谁将奇祸嫁?”、“浮尸入港积芦洲,不饱鱼蝦亦糜烂。死儿抱母乳犹含,数口腰绳连一贯。日炙脂膏水面流,白骨堆沙 燐火灿。未晚荒村鬼乱号,游魂望救还哀唤。”,而到了乾隆一朝,便开始丧事喜办,搞一些“河东大吏各各率属驱行辀,知我陛下日抱苍生忧。道逢老翁哭山径,携妻抱子含悲哽。老翁老翁尔不见,庙堂吁 咈宸衷劳,九年之尧无此圣。”之类的救灾诗了。&/p&&p&只是可怜了这些盛世的枯骨。&/p&&p&以上。&/p&
唔,诸君所提及的诗句,读来虽然令人两股战战,但恕我直言,总归是差了一点什么。其实国人写灾异诗的历史早已有之,随便翻翻诗经,从“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到“昊天疾威,天驾降丧。瘼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一类的诗句可谓屡见…
&p&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p&&p&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p&&p&两肢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p&&p&&b&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b&&/p&&p&明末清初的时候,屈大均的《菜人哀》。菜人,被当成菜,放到其时专门的市场上割肉卖的人……诗太惨,不注不译。&/p&&p&类似的故事还有&/p&&p&景城西偏,有数荒冢,将平矣。小时过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孙,以一善延三世者也。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b&以人为粮&/b&。官吏弗能禁,&b&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b&。屠者买去,&b&如癈羊豕&/b&。周氏之祖,自东昌商贩归,至肆午餐,&b&屠者曰:肉尽,请少待&/b&。俄见&b&曳二女子入厨下&/b&,呼曰:客待久,可先&b&取一蹄&/b&来。急出止之,闻长号一声,则&b&一女已生断右臂,宛转地上,一女战栗无人色,见周并哀呼,一求速死,一求救&/b&。周恻然心动,并出资赎之。一无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携归,因无子,纳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红丝,自腋下绕肩胛,宛然断臂女也。后传三世乃绝。皆言周本无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p&&p&直到现在,看到菜人二字依然会凉气冲顶。&/p&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两肢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明末清初的时候,屈大均的《菜人哀》。菜人,被当成菜,放到其时专门的市场上割肉卖的人……诗太惨,不注不译。类似的…
&p&《死鼠行》(晚上最好别看)&/p&&p&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目虎。&/p&&p&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p&&p&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p&&p&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二人横截路;&/p&&p&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p&&p&须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p&&p&鸟啼不断,犬泣时闻,人含鬼色,鬼夺人神。&/p&&p&白日逢人多见鬼,黄昏遇鬼反疑人。&/p&&p&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披风吹老。&/p&&p&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考。&/p&
《死鼠行》(晚上最好别看)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目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二人横截路;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须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鸟啼不断,犬泣时闻,人含鬼色…
我以前以为杜甫写的《兵车行》已经深刻刻画出了一种兵荒马乱的悲惨场景。直到后来我看到这首诗。&br&&br&&br&
三绝句&br&&br&
唐 · 杜甫&br&&br&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br&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br&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br&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br&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br&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br&&br&这首诗每一句读起来都是那么的惊心动魄。&br&&br&&br&骄兵杀官长,盗匪丛生,人相食,奸淫掳掠,官兵和匪徒也没什么区别。&br&&br&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我以前以为杜甫写的《兵车行》已经深刻刻画出了一种兵荒马乱的悲惨场景。直到后来我看到这首诗。 三绝句 唐 · 杜甫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img src=&/50/v2-40eaa2f3b34b53bfd09bfe_b.pn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40eaa2f3b34b53bfd09bfe_r.png&&&p&在《生化危机3》的结局,政府为了遏制浣熊镇的那场可怕事故,最终选择的方案是用一枚核弹彻底毁灭了这个城市。然而在现实里,这种办法可能并不一定真的像游戏中那么简单有效,一了百了。&/p&&p&&br&&/p&&p&今天眠眠想说的,就是&b&发生在前苏联的真实版生化危机&/b&,它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可能很多人有所耳闻;至于第二个部分,知道的恐怕就少一些了。&/p&&p&&br&&/p&&p&(补充:对于质疑这个岛真实性的,文章最后我新上传了视频实锤)&/p&&p&&br&&/p&&p&&br&&/p&&p&&b&01&/b&&/p&&p&1979年4月的一天,前苏联工业重镇&b&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b&(Sverdlovsk,现名叶卡捷琳娜堡)的24号医院里,忽然送来了三位症状相似的病人,他们都表现为发高烧、头痛胸闷、喘不过气。&/p&&p&&br&&/p&&p&接手这几位病人的,是24号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大夫玛格丽特·伊莉延科(Margarita Ilyenko)。她一开始以为是肺炎症状,但很快发现病人的病情恶化比他想象得要迅速得多。刚刚第二天凌晨,&b&三位病人中就有两名已经死亡了&/b&,剩下的一名也奄奄一息:&b&他的口鼻不断溢出渗血的黏液,因为呼吸极度困难已经陷入了昏迷。&/b&&/p&&img src=&/50/v2-8fc96263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0/v2-8fc962636_r.jpg&&&p&&br&&/p&&p&就在第二天,&b&城市中另一家20号医院里,也出现了同样的事情。&/b&&/p&&p&&br&&/p&&p&“我们这儿有几个病人很不对劲,&b&高烧不退,一直剧烈咳嗽,还不断呕吐……&/b&”20号医院的呼吸科主治大夫雅科夫·克利普尼策尔(Yakov Klipnitzer)通过电话向伊莉延科焦虑地讨论病情。&/p&&p&&br&&/p&&p&“我们这里也是,一天之内大厅里就挤满了病人,病床上到处都是打着寒颤的人,&b&很多病人的皮肤上都长出了黑色的水泡,看起来很恐怖&/b&。”伊莉延科回应道。&/p&&p&&br&&/p&&p&“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某种传染病吗……”&/p&&img src=&/50/v2-1fcf478ed80b1b9ada1a37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1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a-original=&/50/v2-1fcf478ed80b1b9ada1a37a_r.jpg&&&p&&br&&/p&&p&医生们的猜测并没有错,&b&这些病人们的确感染了什么&/b&,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病例,也不知道该如何医治。&/p&&p&&br&&/p&&p&&b&短短一天之内,死亡人数就急剧上升到数十名&/b&,很快24号医院的停尸房里已经堆满了尸体,死神在这座中型城市里肆虐着……所有市民都开始惶恐起来,但却不知道这瘟疫是从何而起。&/p&&img src=&/50/v2-edf9de52eb16a5fdd604cc9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edf9de52eb16a5fdd604cc93_r.jpg&&&p&&br&&/p&&p&通过整理病人的档案,伊莉延科发现了病人们的某种共性:&b&他们似乎都来自于城市32区,也就是奇卡洛夫斯基区的一家陶瓷厂。&/b&难道这家陶瓷厂内存在某种感染源吗?&/p&&p&&br&&/p&&p&此刻的陶瓷厂,已经暂时封闭。身穿严密防护服的疾控中心主任&b&维克托·罗曼诺科(Viktor Romanenko)&/b&正在安排消毒人员不停地用氯气喷洒消毒。如果陶瓷厂正常工作时,可以透过厂房巨大的窗户,看见工厂内部挤满了上百名忙忙碌碌的工人。&/p&&p&&br&&/p&&p&很快,政府对外公布了结论,&b&这是因为陶瓷厂工人们集体食用了某私人屠宰场贩卖的,被污染的肉类,才导致的瘟疫死亡事件。&/b&&/p&&img src=&/50/v2-5f05eebf7a1fd4eca68881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50/v2-5f05eebf7a1fd4eca688814_r.jpg&&&p&&br&&/p&&p&&b&“他们纯粹在胡扯,”&/b&在这家厂子上班的尼古拉·布米斯特罗夫(Nikolai Burmistrov)根本不相信这种解释,“我们很多人也吃了他们家的肉,为啥我们都没事?”&/p&&p&&br&&/p&&p&工人们的质疑是完全有道理的,特别是结合当时苏联的国际环境,再考虑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城市定位,就不难猜测到,&b&政府一定在隐瞒着某种可怕的真相……&/b&&/p&&p&&br&&/p&&p&&br&&/p&&p&&br&&/p&&p&&b&02&/b&&/p&&p&自从二战开始后,&b&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就一直是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主要生产中心&/b&。在这里,每年都有大量坦克,核武器和其他军备被制造出来。&/p&&img src=&/50/v2-436dac84ba2dca0867be7aef3d4cd10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436dac84ba2dca0867be7aef3d4cd109_r.jpg&&&p&&br&&/p&&p&陶瓷厂所在的32区,就有着一座军事基地,并驻扎着两个坦克师。紧挨着32区的&b&19区(Compound 19)&/b&,看起来更加神秘,这里矗立着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设施,然而仅仅从外形上看,似乎只是个寻常化工厂的样子。&/p&&img src=&/50/v2-eab025c0b69d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65& data-rawheight=&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65& data-original=&/50/v2-eab025c0b69dd_r.jpg&&&p&&br&&/p&&p&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座“化工厂”究竟在制造什么东西——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命体。&/p&&p&&br&&/p&&p&1945年,当苏联军队占领了伪满洲地区时,他们找到了日本那臭名昭著的&b&731部队&/b&所建立的生化实验室。在实验室的遗留品中,&b&苏联人发现了一种可以作为生物武器的材料:炭疽。&/b&当年,惨无人道的日本人抓了大量中国人,在此进行炭疽活体实验,并留下了多份报告。&/p&&img src=&/50/v2-c70dca5ab2e14c4f1fd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50/v2-c70dca5ab2e14c4f1fd9_r.jpg&&&p&&br&&/p&&p&于是,&b&苏联人不动声色地将所有炭疽样本和研究报告全部移走,偷偷带回自家研究。&/b&是的,他们特意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建造了一座秘密实验基地,专门研究各种生化武器,也就是19区的这一座。&/p&&p&&br&&/p&&p&那么,&b&炭疽是怎样从这座生化基地,传播到了陶瓷厂的呢?&/b&&/p&&p&&br&&/p&&p&从感染者的分布区域图上,我们可以觅到一些蛛丝马迹:&/p&&img src=&/50/v2-bf9bd3f0fea339db74872d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bf9bd3f0fea339db74872db_r.jpg&&&p&&br&&/p&&p&病人们的分布,明显呈现出一种从某个点开始,向着东南方向不断扩散延伸的狭长扇形。是的,这个点就是19区生化实验基地。&/p&&p&&br&&/p&&p&引用后来负责调查此事件的哈佛生物学教授马修·梅塞尔逊(Matthew Meselson)的说法就是:&b&“工人们吃肉并不会造成50公里内直线型区域感染的分布形状,只有风可以做到这一点”。&/b&他的妻子珍妮·吉列(Jeanne Guillemin)同样参与了此事件调查,并在1999年发布了一本专门介绍此事件的书:&b&《炭疽:致命疫情的调查》(Anthrax: The Investigation of a Deadly Outbreak)&/b&。书中提到不仅仅是工人和市民,当地还有很多牲畜也同样感染了炭疽。&/p&&p&&br&&/p&&p&再结合当天的天气情况,当时风向正是朝着陶瓷厂刮过去,那么传播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如此一来剩下的谜团只有一个:&b&为什么炭疽会从19区的生化实验室里泄露出来?&/b&&/p&&img src=&/50/v2-cf9bd973e5eb96df638d6b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65& data-rawheight=&8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5& data-original=&/50/v2-cf9bd973e5eb96df638d6b9_r.jpg&&&p&&br&&/p&&p&直到许多年后,这个隐藏许久的真相才被揭开。&/p&&p&&br&&/p&&p&在自然条件下,炭疽是通过致病源的炭疽杆菌芽孢(属于细菌的一种内生孢子)来进行传播的,&b&当炭疽杆菌芽孢经由皮肤、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时,就会引发致命的炭疽病。&/b&&/p&&p&&br&&/p&&p&炭疽芽孢具有极其恐怖的传播性(具体介绍眠眠下面再说),在生化实验室中研发的炭疽武器,&b&为了充分利用空气传播性,会将其制作成了一种类似于气溶胶的细密粉末。&/b&&/p&&img src=&/50/v2-b4e298abf28da321ec154b4cd775cf4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50/v2-b4e298abf28da321ec154b4cd775cf40_r.jpg&&&p&&br&&/p&&p&&b&炭疽粉末的制造其实和酿酒异曲同工:&/b&将它们放在巨大的发酵桶中培养,配合以适当的条件,很快繁殖力惊人的炭疽就会充满整个发酵桶。随后,炭疽必须进行分离和干燥处理,并最终制造成粉末状。&/p&&p&&br&&/p&&p&在19区生化实验基地制造炭疽武器的过程中,&b&将这种恐怖的生命体和外界阻隔的关键,就是干燥机排气管上的那一道过滤器。&/b&&/p&&img src=&/50/v2-e4cd5ab497af0aa2e4e315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10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e4cd5ab497af0aa2e4e315c_r.jpg&&&p&&br&&/p&&p&日,星期五那天,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发现通风管道有堵塞的情况。于是他将干燥机关闭后,去除了填塞其中的过滤器,并进行清洗维护。他按照规定留下了书面的通知记录,然而他那马虎的上级主管尼古拉中校,却忘了将这个重要的细节添加到生产日志中去……&/p&&p&&br&&/p&&p&于是,轮岗之后的下一班主管在日记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下令重启机器,继续工作。&/p&&img src=&/50/v2-a85eaac302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50/v2-a85eaac3026_r.jpg&&&p&&br&&/p&&p&虽然几个小时之后,就有工作人员发现过滤器被遗忘在了外面,并立刻进行了重新安装,但是,大祸已然酿成了……&/p&&p&&br&&/p&&p&最终,陶瓷厂工人成为最先染病的对象,当天工作的工人大多数都患病了,一个星期之内,许多病人就陆续死亡,根据前苏联原生化部门副主任,&b&肯·阿里贝克(Ken Alibek)&/b&的说法,&b&至少有105人在此次生化泄露事件中丧生,而确切的数字则是未知的,毕竟所有医院记录和其他证据,都被克格勃销毁了。&/b&&/p&&p&&br&&/p&&p&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解体前夕,肯·阿里贝克叛逃到了美国,并在那里成为生化领域的顾问,参与了美国政府制定的生化防卫战略中。1999年,阿里贝克写了一本书,专门记录了当年的这起泄露事件,书的名字就叫做——&b&《生化危机》(Biohazard)。&/b&&/p&&img src=&/50/v2-97f70cc1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4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p&&br&&/p&&p&在书中他留下了这样的记录:&/p&&blockquote&第19号营地一座忙碌的生化武器制造厂,工人们必须轮岗工作,为苏联军队生产一种干燥的粉末状炭疽武器。这的确是项充满压力和危险的工作,发酵的炭疽菌必须从液体基中分离出来,研磨成粉末,以便在弹头爆炸时形成气溶胶。&/blockquote&&p&&br&&/p&&p&惨剧发生后,虽然政府尽最大努力进行了城市清洁,大量的消毒剂被喷洒在道路、建筑和树木上,&b&但依然有很多市民都感染了炭疽病菌,产生了许多例炭疽皮肤病。&/b&&/p&&img src=&/50/v2-1bcf8e20d89cca2c73a8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1bcf8e20d89cca2c73a8c_r.jpg&&&p&&br&&/p&&p&因此,人们也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称为&b&“生化版切尔诺贝利事件”&/b&。&/p&&p&&br&&/p&&p&&br&&/p&&p&&b&03&/b&&/p&&p&眠眠曾经介绍过埃博拉病毒和朊毒体这样的恐怖玩意,但是炭疽比其它们来,恐怖程度完全不逊色。&b&正是因为炭疽杆菌的一些特性,它们比前两者更加适合制造成生物武器。&/b&&/p&&p&&br&&/p&&p&上文里也说了,&b&炭疽病(anthrax)&/b&是以炭疽杆菌的芽孢作为传播媒介,它的得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b&“炭(anthrakos)”&/b&,这是因为当它接触皮肤后,会留下黑炭一般的焦黑色水泡,周围还会产生肿胀(鉴于图片比较那啥就不放了……)。&/p&&img src=&/50/v2-e2c3cbadf2c080c6b1f0f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50/v2-e2c3cbadf2c080c6b1f0fd_r.jpg&&&p&&br&&/p&&p&除了皮肤传染之外,炭疽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系统传入,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p&&p&&br&&/p&&p&所有传播渠道中,呼吸道传播是最可怕的:一旦炭疽芽孢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b&它会首先潜入淋巴结,并在那里开始大量孵化繁殖……惊人数量的孢子最终会入侵血管,并引发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和内出血。&/b&&/p&&img src=&/50/v2-5c12cae9ed7af266552c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50/v2-5c12cae9ed7af266552cb_r.jpg&&&p&&br&&/p&&p&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炭疽病&b&致死率高达85%&/b&(噢,即便得到治疗致死率也达到45%……)&/p&&p&&br&&/p&&p&作为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的疾病,炭疽病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就被发现了,在西方的《圣经》和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均有所记载,是一种恐怖的瘟疫。&b&1607年,中欧就有6万人死于炭疽病,俄国更是炭疽肆虐,仅1875年就有10万只牲畜死于炭疽病,&/b&因此炭疽病又被称为“西伯利亚病”。&/p&&img src=&/50/v2-dfefa7e9866b17eedc438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dfefa7e9866b17eedc4386_r.jpg&&&p&&br&&/p&&p&炭疽杆菌的芽孢拥有相当强大的生存能力,很多普通的灭活方式都对它无效,无论用消毒剂浸泡,还是加温180摄氏度两分钟以内,都无法有效杀死炭疽孢子。&b&甚至埋藏于地底的炭疽芽孢,依然可以存活数百年之久。&/b&&/p&&p&&br&&/p&&p&比如中世纪苏格兰医院废墟上的考古挖掘中,就发现了炭疽芽孢,以及几百年前用来杀死它们的石灰残骸,谁都没有想到,&b&重见天日的这些古老孢子竟然复活了。&/b&&/p&&img src=&/50/v2-b6f6f2a7e7aaec6a29620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50/v2-b6f6f2a7e7aaec6a29620e_r.jpg&&&p&&br&&/p&&p&除了传染渠道多样,生存能力强大之外,传播能力超强也是炭疽可以成为生化武器的重要原因。&/p&&p&&br&&/p&&p&&b&每一克的炭疽杆菌粉末中,含有超过1万亿个炭疽芽孢,&/b&如果在一座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的上风处,沿着一条长2公里长的线路喷洒112磅炭疽芽孢,最终可致使12.5万人染病,9.5万人死亡。当然了,牲畜和野生动物也无法幸免。炭疽所向,一片死寂。&/p&&img src=&/50/v2-ac2c9ab9fa958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80&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0& data-original=&/50/v2-ac2c9ab9fa9585_r.jpg&&&p&&br&&/p&&p&第一次世界大战时,&b&德国人就在1917年使用炭疽芽孢感染协约国军队的战马和军人&/b&。二战时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残忍到不择手段的日本人,美国、英国也都研发过自家的炭疽武器。&/p&&p&&br&&/p&&p&1942年,英国人选择了苏格兰高地附近一座名叫&b&格林纳德(Gruinard)&/b&的无人荒岛,在岛上用围栏围住了上百只绵羊,并通过飞机投弹和爆炸的方式,在岛上进行大规模炭疽武器实验。仅仅三天之后,绵羊就开始大规模死亡,岛上到处都留下它们浑身流血的尸体。&/p&&img src=&/50/v2-d55da450f8b099e623a7a058ec30321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d55da450f8b099e623a7a058ec30321d_r.jpg&&&p&&br&&/p&&p&虽然科研人员立刻对尸体进行的焚烧和掩埋处理,但在30多年之后的1979年,对岛上土壤的采样显示,&b&每克土壤中依然存活着个炭疽芽孢。最后,英国人只能用近300吨甲醛杀毒液洒满了岛上每一寸土地,才算解除了生化危机。&/b&只不过,这座岛至今仍然是荒芜的无人岛。&/p&&img src=&/50/v2-90c4cebcdc7eacba7f6db39abe96bef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90c4cebcdc7eacba7f6db39abe96bef9_r.jpg&&&p&&br&&/p&&p&二战之后,大家几乎已经忘记了炭疽的恐怖,直到2001年9月,人们才重新想起这种曾经人人闻之而色变的存在。&/p&&p&&br&&/p&&p&9月18号那一天,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和纽约邮报等美国新闻媒体办公室&b&都收到了一封可疑的来信&/b&。三周之后,两名民主党参议院也收到了类似的信件(感兴趣的可以放大看信纸上写的啥……)。&/p&&img src=&/50/v2-57d284cee7cb93db86a7502bea007bf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50/v2-57d284cee7cb93db86a7502bea007bf2_r.jpg&&&p&&br&&/p&&p&当他们打开信封后,发现信纸上还有一些&b&非常细密的浅褐色粉末&/b&。&/p&&img src=&/50/v2-c5bd96e2a1ed67ac4dea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98& data-rawheight=&9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8& data-original=&/50/v2-c5bd96e2a1ed67ac4dead_r.jpg&&&p&&br&&/p&&p&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不起眼的灰尘一般的存在,居然是死神附体——武器级的炭疽芽孢粉末。很快,22人出现炭疽感染症状,其中11人更是将炭疽芽孢直接吸入。&b&最终,五人死于这次恐怖的炭疽袭击。&/b&&/p&&img src=&/50/v2-0d22b4ab23bef2cd637ac182a481b12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2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50/v2-0d22b4ab23bef2cd637ac182a481b12e_r.jpg&&&p&&br&&/p&&p&那么,这些信件中的致命炭疽又是从何而来的呢?&/p&&p&&br&&/p&&p&&br&&/p&&p&&b&04&/b&&/p&&p&其实,美国人和苏联人很早就意识到了炭疽武器的可怕,因此1969年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就下令终止炭疽武器的研发。三年之后,苏联人也同意结束研发,&b&双方共同签署了著名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两边都信誓旦旦地宣称会停止生化武器的开发。&/b&&/p&&img src=&/50/v2-9bd81f74ad4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50/v2-9bd81f74ad4c_r.jpg&&&p&&br&&/p&&p&然而事实证明,所谓条约不过是一些幌子。&/p&&p&&br&&/p&&p&美国人以研究生化武器防御为借口,光明正大地建立了&b&政府生物防御实验室&/b&,继续研究炭疽武器。&/p&&p&&br&&/p&&p&没想到的是,2001年那次生化袭击中,他们就尝到了恶果:那几封信件中的炭疽杆菌全部属于同一菌株——&b&安姆斯菌株&/b&。而这个菌株,最早就是在马里兰州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这家机构还研究过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政府生物防御实验室中开发的。&/p&&img src=&/50/v2-fdfb6bc0e2d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fdfb6bc0e2d3_r.jpg&&&p&&br&&/p&&p&当FBI调查过程中,隶属于这家生物防御实验室的员工&b&布鲁斯·爱德华兹·艾文斯(Bruce Edwards Ivins)&/b&扛不住了,选择服毒自杀,他也是这起案件中唯一确定的嫌犯。&/p&&img src=&/50/v2-31efeff57ce6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50/v2-31efeff57ce6b_r.jpg&&&p&&br&&/p&&p&而苏联人呢,他们虽然明里不敢继续研究,但仍然悄摸摸地在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炭疽泄露事件就是他们领到的教训。只不过他们当时死皮赖脸不认账,硬说是食用污染的肉所致,&b&直到1991年叶利钦上台后才勉强承认。&/b&&/p&&p&&br&&/p&&p&可惜的是,苏联人当年并没有立刻吸取教训。&/p&&p&&br&&/p&&p&1971年时,一群前苏联渔业科学家搭乘一艘名为&b&雷夫·博格号(Lev Berg)&/b&的科考船,来到中亚咸海中一座名叫&b&沃兹罗日杰尼耶(Vozrozhdeniya)&/b&的无人岛附近时考察当地水质时,因为小岛复杂的地形而迷了路。&/p&&p&&br&&/p&&p&博格号驶入了小岛深处,并在这里忽然遭遇了一团诡异的褐色烟雾。&/p&&img src=&/50/v2-b42f6c54bd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v2-b42f6c54bd5_r.jpg&&&p&&br&&/p&&p&当船只从烟雾中离开时,一名年轻的女科学家开始剧烈地咳嗽。&/p&&p&&br&&/p&&p&几天后,她开始出现发高烧38.9℃,头痛,肌肉酸痛的症状,并在就医后检查出她感染了天花,并立刻服用了抗生素和阿司匹林。虽然这位女科学家早前就接种过天花疫苗,但她的背部、面部和头皮上仍然长出了大片的皮疹。&/p&&p&&br&&/p&&p&因为治疗及时,这位女科学家幸运地逃过一死,&b&但另外9名感染者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其中有三人死亡,包括她的弟弟。&/b&&/p&&p&&br&&/p&&p&一年之后,&b&又有人发现小岛附近漂浮着两具当地渔民的尸体。在此之后,这座岛周围又出现了大量死亡的鱼类。&/b&根据附近渔民的说法,后来还有两个探险的户外爱好者上了岛之后,就再也没能回来……&/p&&img src=&/50/v2-422e5f9ddaa466d6bf07d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422e5f9ddaa466d6bf07db_r.jpg&&&p&&br&&/p&&p&显然,&b&岛上存在着什么致命的东西,让一起敢于接近它的生物,全都死于非命&/b&。&/p&&p&&br&&/p&&p&&br&&/p&&p&&b&05&/b&&/p&&p&从外表上看,这座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小岛,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p&&p&&br&&/p&&p&但是,通过中情局的机密航拍照片,可以看到这座岛上不但有码头,有渔民工作的木棚,&b&还有一些类似于靶场和兵营的建筑。&/b&&/p&&img src=&/50/v2-450e4d226bf8d690cfd575d8033321b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21& data-rawheight=&10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1& data-original=&/50/v2-450e4d226bf8d690cfd575d8033321bd_r.jpg&&&p&&br&&/p&&p&更诡异的是,&b&岛上还有数量可观的动物围栏,和一些看似科研机构的建筑……&/b&&/p&&p&&br&&/p&&p&这不能不令人联想到,英国的那座死亡之岛——格林纳德。&/p&&p&&br&&/p&&p&事实上,这座与世隔绝且长期以来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岛,很早就被苏联人看中了。1948年时,他们在这座岛上,建立了一个绝密的生物武器实验室。这做实验室隶属于一个被称为&b&Aralsk-7的高度机密项目,&/b&整个项目的最终任务只有一个:规模化生产生物武器。&/p&&img src=&/50/v2-e4c6faec2dc98e186a7253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0/v2-e4c6faec2dc98e186a72533_r.jpg&&&p&&br&&/p&&p&因此,女科学家应该值得庆幸,1971年她只是遭遇了天花感染,更恐怖的东西,要到几年后才会降临岛上。&/p&&p&&br&&/p&&p&1979年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爆发后,&b&苏联人并没有舍得销毁那些他们苦心研究的宝贝。而是将大量的炭疽芽孢混合在抑制其生长的漂白剂中&/b&,并成批地转移到了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上。&/p&&p&&br&&/p&&p&据估计,&b&最终转移到岛上的炭疽芽孢,竟然有100至200吨之多……&/b&&/p&&img src=&/50/v2-f19adbbf68e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92&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50/v2-f19adbbf68ed_r.jpg&&&p&&br&&/p&&p&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剧毒之物大量扩散出来,显然威胁性绝对远远超越切尔诺贝利事件。当年,这些炭疽芽孢被放置在岛上一个叫做&b&坎特贝克(Kantubek)&/b&的小镇附近。说是小镇,其实就是当年的实验基地和住宅区。&/p&&p&&br&&/p&&p&&b&在这座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前苏联机密基地里,不仅存放有炭疽杆菌和天花病毒&/b&,还有伯纳特氏立克次体、土拉弗朗西斯杆菌、猪布鲁氏杆菌、普氏立克次体、鼠疫耶尔森氏杆菌、肉毒杆菌毒素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多种生物武器。&/p&&p&&br&&/p&&p&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里曾经还是一个集幼儿园、中小学、游乐场于一体的小社会(简直有种《辐射》背景的感觉)。&/p&&img src=&/50/v2-faa601cddd20cae6e9db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50/v2-faa601cddd20cae6e9db7_r.jpg&&&p&&br&&/p&&p&更恐怖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里的科研人员便开始大批撤离,&b&他们留下了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生化武器,并在此后的多年里数次泄露,最终让这座小岛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剧毒之岛。&/b&&/p&&p&&br&&/p&&p&2001年时,一批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的美国科学家,来到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上进行生化危害考察。&/p&&p&&br&&/p&&p&此时的岛上已经是一片荒芜,曾经的实验室已然只剩下断壁残垣,曾经用来饲养豚鼠、仓鼠和兔子的数百个笼子散落得到处都是。从实验室遗迹里的那些熔化的试管和培养皿就能看出,&b&苏联人离开时显然放了一把大火,想把一切都焚毁。&/b&&/p&&img src=&/50/v2-b24ad0c54d3b96d58f24ae7c55d9264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50/v2-b24ad0c54d3b96d58f24ae7c55d92649_r.jpg&&&p&&br&&/p&&p&&b&生化实验基地两公里开外的露天试验场,是用来测试生化炸弹的有效范围和扩散速度的。&/b&旷野里时不时有老鼠和昆虫出没,小队成员全都小心翼翼地躲开它们。理论上而言,生命力强悍的它们,如今也是病毒和细菌的绝佳载体。&/p&&p&&br&&/p&&p&如今虽然除了小队成员岛上空无一人,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里四下潜伏着比人类更加可怕的生命体。&/p&&img src=&/50/v2-7abc3987bfdf2bb3b361e647d0ce384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15& data-rawheight=&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50/v2-7abc3987bfdf2bb3b361e647d0ce3842_r.jpg&&&p&&br&&/p&&p&通过一番调查,这帮冒险家吃惊地发现,因为岛上的植被稀疏,加上沙漠气候的炎热天气(夏季温度可达60℃),大部分病毒和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但是,&b&依然还有一个唯一的例外,你们都想象得到的:炭疽。&/b&&/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04620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80/v2-ac694eff1fc_b.jpg& data-lens-id=&046208&&
&img class=&thumbnail& src=&/80/v2-ac694eff1fc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046208&/span&
&p&&br&&/p&&p&由于某些区域有炭疽的存在,&b&仅仅十五分钟后,队员的防毒面罩过滤器就开始报警&/b&:呼吸器的滤芯已经饱和,不能再使用了……&/p&&img src=&/50/v2-fe4a60aee78cbb11eb761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v2-fe4a60aee78cbb11eb7617_r.jpg&&&p&&br&&/p&&p&考察队员决定当天就离开沃兹罗日杰尼耶岛,在临行前,一名队员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笔记:岛上的污染状况比想象中好很多,如果能够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喷洒,也许可以消除危险。希望这座“重生之岛(岛名的意思就是rebirth)”上,&b&炭疽永不重生&/b&。&/p&&img src=&/50/v2-7aaf9cdd73e4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25& data-rawheight=&9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5& data-original=&/50/v2-7aaf9cdd73e4f_r.jpg&&&p&&br&&/p&&p&是的,当人类费尽心思制造这些毁灭性的武器时,或许最先被毁灭的,&b&就是我们自己&/b&。&/p&&p&&br&&/p&&p&&b&=THE END=&/b&&/p&&p&&br&&/p&&p&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b&眠眠冰室(mian013)&/b&,专注于黑历史和冷知识的科普向解读。&/p&&img src=&/50/v2-3e003bbfe476e3a82b3c17bbe708119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3e003bbfe476e3a82b3c17bbe7081190_r.jpg&&&p&&/p&&p&&/p&&p&&/p&&p&&/p&&p&&/p&&p&&/p&
在《生化危机3》的结局,政府为了遏制浣熊镇的那场可怕事故,最终选择的方案是用一枚核弹彻底毁灭了这个城市。然而在现实里,这种办法可能并不一定真的像游戏中那么简单有效,一了百了。 今天眠眠想说的,就是发生在前苏联的真实版生化危机,它包含两个部分…
&p&本文部分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胆小预警。&/p&&img src=&/v2-9e4f540b3676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e4f540b3676_r.png&&&p&&br&&/p&&p&&br&&/p&&p&想当初我也是被活佛摸过顶的人。&/p&&p&听到活佛、摸顶等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在吹牛逼,其实我真的没吹牛,因为这实在没啥可吹的,我们村里绝大多数人都享受过这种“待遇”,因为我家就在高原,以前属于大藏区,小时候村里的寺庙念经,就会有活佛为村民摸顶。&/p&&p&很多人觉得活佛很牛逼,其实在藏区活佛比知乎大v还多……&/p&&p&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不过我这个人却没有“慧根”,因为我这个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好奇,而要满足好奇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看书了,所以对密宗双修之类的事情略有知晓,而一旦了解了这些,就再也不相信所谓的神圣了,不过是披着神秘外衣的肮脏与龌龊。&/p&&p&这个问题被推到我的时间线,我看了看答案,发现基本是两类,一类呢,矢口否认,称密宗完全没有这回事,搞笑的是这种人还基本上是信徒,另一种知晓一些,但也基本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决定写下这篇干货,话说写干货真累,光找资料就花了一个晚上。&/p&&p&就灌顶这个事我最先看的是马建的《伸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他因为这文章出名,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刘心武做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上,没想到这文章引起轩然大波,那期杂志遭禁,刘心武辞职,马建出国,在那篇文章里他详细描述了一个叫桑桑.扎西的小女孩被选做“明妃”,然后跟上师双修,双修完之后被放在冰冷的河里三天三夜,活活冻死后头盖骨被做成了“法器”的事。&/p&&p&(本来我在本文引用了这一段,但因为导致文章过长,所以放在了评论区)&/p&&p&这样的法器现在在一些寺庙依然可以看到。&/p&&img src=&/v2-0f3c3ccee40a76a2e0222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0f3c3ccee40a76a2e0222b_r.jpg&&&p&&br&&/p&&p&可能有人说马建写的不是纪实文学,他在西藏也不过呆了一段时间,很多内容是道听途说和臆想。&/p&&p&对,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对此我表示很欣赏,不容易被我洗脑就不容易被邪教洗脑,我们就需要这种认真精神,所以我花了昨天整整半天的时间找到了证据。&/p&&p&在密宗中有大量的壁画、唐卡、雕塑表现了这样的画面。&/p&&img src=&/v2-acaa197ec68e5befd0351e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caa197ec68e5befd0351e9_r.jpg&&&p&&br&&/p&&img src=&/v2-043432fcd0c7d9f7c3eadcd1b86809b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v2-043432fcd0c7d9f7c3eadcd1b86809b2_r.jpg&&&p&&br&&/p&&img src=&/v2-29ae6f7984ecc5b9e176f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29ae6f7984ecc5b9e176ff_r.jpg&&&p&&br&&/p&&img src=&/v2-866ae9a58a5c6159cca7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0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866ae9a58a5c6159cca70_r.jpg&&&p&&br&&/p&&img src=&/v2-6bac551f8cbdde5e972afc3d125da29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6bac551f8cbdde5e972afc3d125da292_r.jpg&&&p&&br&&/p&&img src=&/v2-a30e26fd8e5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30e26fd8e5c_r.jpg&&&p&怎么样?&/p&&p&这可都是供奉在藏传佛教寺庙里的神像,唐卡,有没有说服力?&/p&&p&可能有人觉得还不够,因为我看到有个答案说他在雍和宫看到双修佛像,喇嘛解释说,这并不是真的性交,而是代表慈悲和智慧的结合,上师代表慈悲,明妃代表智慧……&/p&&p&好,这个解释很有智慧,也很唯美。&/p&&p&有的信徒还可以以此抨击说双修是性交的人是“淫者见淫,修行者见修行”,真是进可攻,退可守啊!&/p&&p&我们再来看看一本书,这本书叫《蜜宗道次第广论》,关于这本书我们看看它的简介:&/p&&img src=&/v2-e4ffe1d09f24a6f7e3cff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e4ffe1d09f24a6f7e3cff3_r.jpg&&&p&&br&&/p&&p&看到了吧,这就是密宗的典籍,我找到了密《蜜宗道次第广论》男女双修部份:&/p&&p&《蜜宗道次第广论》酉二 密灌顶: 先供物请白者,以幔帐等隔成屏处,弟子胜解师为金刚萨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能母,生处无坏,年满十二等之童女,奉献师长。如〈大印空点〉第二云:「贤首纤长目,容貌妙庄严,十二或十六,难得可二十,廿上为余印,令悉地远离,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师长。」&/p&&p&&b&解释:挑选容貌美丽生殖器官没有疾病的年满十二岁的童女,最大还不能超过二十岁,献给上师做明妃,你看,明妃的要求:处女,美丽。弟子也可把其姐妹或女儿或妻子奉献给上师。上师们可真是博爱。&/b&&/p&&p&《蜜宗道次第广论》戌二 时轮规: 〈时轮本释〉,如前所说瓶等四种灌顶有二传法。二瓶灌顶前已说讫,为闻经等所传前密灌顶,除说由睹业印婆伽获得欢喜,余皆同前。为讲经等所传后密灌顶, (399)谓由师长与自十二至二十岁九明等至,俱种金刚注弟子口,依彼灌顶。如是第三灌顶前者,与一明合受妙欢喜。后者,随与九明等至,即由彼彼所生妙喜。第四灌顶前者,由菩提心住摩尼中,不外漏注俱生欢喜,是谓世俗第四灌顶。&/p&&p&&b&解释:这里金刚指的就是男性生殖器,菩提指的就是精液,等至就是性高潮。“由师长与自十二至二十岁九明等至,俱种金刚注弟子口,依彼灌顶”意思是――上师和九名明妃(此处存疑:不知这个九是不是九个的意思。评论区已有人指出此处九是概数,意为多个)完成双修,在双修过程中要求上师不能射精,可能在他们眼里性交又不射精是抵制了巨大的魅惑,所以才把这种行为尊为修行吧。等双修完成上师带明妃走出幔帐,让弟子含住上师的“金刚”这样弟子就可以获得上师的智慧。如果上师在双修过程中射精了,还有补救措施,将明妃体内的“菩提”用手指抠出,放到弟子口中,为什么要用处女,就是处女才有“红菩提”。这画面想想都不忍直视。&/b&&/p&&p&这就是“醍醐灌顶”这个词的来源,没错,这个词就来自藏传佛教,顿悟的意思,想想真有意思……&/p&&p&有人说怎么可能啊?醍醐灌顶,金刚菩提,入定顿悟,心生欢喜多美好的词怎么可能描述的是这样的事?&/p&&p&你们啊,要是一个又老又丑的老男人对别人说:你们给我找一些好看的处女,不要超过二十岁,找不到的话你们的妻子女儿也可以,我要跟她性交,让你们看看我多牛逼,我能性交很久都不射,然后你们舔我的阴茎就可以变聪明,如果我射了也不要紧,你们把我的精液吃了还是能变聪明……&/p&&p&你说这样还有人信吗?会不会被打死?正是因为见不得人才需要如此粉饰,目的不过是掩人耳目。&/p&&p&估计到这里还是有人不信,好,有图有真相:&/p&&img src=&/v2-5dafbabc87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v2-5dafbabc876_r.jpg&&&p&&br&&/p&&img src=&/v2-ca2ea7a5dcddd6aa87235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v2-ca2ea7a5dcddd6aa87235b_r.jpg&&&p&&br&&/p&&p&怎么样?信不信?&/p&&p&最搞笑的是在双修完以后还有一项内容:“第四灌顶前者,由菩提心住摩尼中,不外漏注俱生欢喜,是谓世俗第四灌顶。”就是告诫明妃,这等事万万不可告诉别人,这样大家都“欢喜”,一旦告诉别人就会堕入地狱。&/p&&p&你说说什么样的“修行”如此不可告人呢?&/p&&p&一个男人奸淫了一个幼女,告诉她,这事你最好别告诉别人,大家都开心,否则……这样的场景在黑帮电影中倒是很常见。&/p&&p&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看到有人说,如果以大不敬之心讨论这些是会引来大祸,就这个问题啊,有个笑话,西藏那么多的号称法力无边佛、大护法竟然打不过解放军三个团,这个笑话够我笑一辈子的。&/p&&p&这些凶神恶煞的护法也只能吓吓信徒。没错,藏传佛教里的佛基本上都是这形象,毛骨悚然。&/p&&img src=&/v2-5c1af37c4975f2cbe7e8ef64a334580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5c1af37c4975f2cbe7e8ef64a334580f_r.jpg&&&p&&br&&/p&&p&不过好在解放后,这种“修行”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这样看来西藏人称毛主席为菩萨还真不为过,不过也不排除有的“仁波切”打着宗教的幌子骗炮,所以呢,如果有的文青想去西藏洗涤洗涤灵魂我没意见,但如果哪天遇到个“仁波切”要传授“你生命的奥义”赶紧报警。&/p&&p&所以呢,如果有人说他是密宗信徒,又称绝对没有此事说明他要么没读过相关著作,这也很正常,就跟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根本没读过《古兰经》一样,书读多了就不好骗了,要么就是故意隐瞒,总之不是傻就是坏。&/p&&p&最后我想说要说开悟,书本比“大师”靠谱,多读书不仅不会被“大师”操,还能花式吊打这些把贤者时间说得五迷三道的“大师”。&/p&
本文部分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胆小预警。 想当初我也是被活佛摸过顶的人。听到活佛、摸顶等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在吹牛逼,其实我真的没吹牛,因为这实在没啥可吹的,我们村里绝大多数人都享受过这种“待遇”,因为我家就在高原,以前属于大藏区,小时候村里…
当宪法阻碍了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应该被修改。——卡梅伦
当宪法阻碍了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应该被修改。——卡梅伦
发文的组织本来就是一个非正常的组织,乱下定义很正常。
发文的组织本来就是一个非正常的组织,乱下定义很正常。
说说律师执业期间碰到的,吐槽一下。&br&&br&1、各种政府公权部门不将律师放在眼内,调查取证比蜀道还难,律师事务所开的函是没用的垃圾,只认法院开具的调查函。在立案登记制实行之前,法院没初步证据不立案,不立案开不了调查函,开不了调查函调不到证据,调不到证据法院不立案,一个死循环。&br&立案登记制出台后这种情况好了很多,但是如果是再审案件还是很麻烦,因为再审案件不是立案登记制,还是会陷入上述的死循环。不解:律师法、律师执业保障规定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呵呵。&br&&br&2、门口写着为人民服务,去申请协助调查,却说我们行政机关没义务配合你们律师,没有法律规定我们要配合你们,你拿《保障律师执业规定》来都没用,没具体的规定这个信息我可以对你们提供。你跟他说行政公开原则,除需要保密的文件外,所有对行政相对人有实质影响的文件、流程、规定、会议纪要都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公开,他们跟你说法律没这条。好,你赢了,法律没这条。广州市政府年年说要打造公开的阳光政府,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他们说政策是政策,不是法律,反正你拿法院的函来我们就配合,你说得那么本事,去法院告我去啊。不解:这叫为人民服务?(新增后续,已经在准备行政诉讼中)&br&&br&3、前段时间股票、各种投资很火,近段时间很多人来咨询说被骗钱了,而且金额还不小,都是好几百万好几百万的被骗,少的也被骗了几十万,我只能纳闷为什么被骗了之后才想起律师,几十万几百万的投资当时不曾想想找个律师把把关?&br&&br&4、劳动局(现在叫人社局)保护的不是劳动者而是用人单位,尤其是工伤的认定程序。如果是单位承认的工伤,很快就搞下来,问题是通常单位承认的工伤都是购买了工伤保险,单位不用出钱赔偿的单位才这么愿意配合。相反,我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厂头里的大量劳工是没有购买社保的,工伤之后,只能单位自己买单,所以单位也不会配合认定工伤。如果加上没有劳动合同的话,认定工伤就相当麻烦:除非有厂牌、工作证上有单位盖章这类证据,否则在申请工伤之前,还有申请做一个劳动关系仲裁,来确定劳动关系。确定了劳动关系,才能进一步走工伤程序。程序时间长到很多受伤的劳工经济十分困难,被迫接受单位开的很低的条件就调解了。不解:劳动局不是为劳动者利益服务?&br&&br&5、还是人社局的问题。初次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劳动者单方面申请,但是鉴定结果出来后,如果认定的停工留薪期(医疗期)过短,或者是医疗期满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或者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必须要经过单位批准,要单位盖章。这不是搞笑吗?我的工伤的情况是怎样的,该休息还是该上班不是法医说了算而是单位说了算?单位不批准了难道我该顶着伤情去上班?而明明这段时间我是在手术室躺着?至今仍然很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单位同意并盖章。&br&(有评论可能没看太懂4和5,其实主要意思是工伤认定流程有太多对劳动者的规制,反而帮助了不帮劳动者购买社保的用人单位规避工伤赔偿的责任,用人单位成最大赢家)&br&&br&6、有次去公安局办港澳通行证和护照,看到上面有上门自取选项和快递寄件选项,心里想,现在政府办事真实人性化,还可以快递上门,那我就不用特意过来拿了(实际上当时我律所只要步行5分钟就到公安局)。然而该选项旁边并没注明快递是自费的,结果三个证分开快递上门,一个19元到付,为什么我气到吐血,因为我们所寄广州本地寄快递无论是邮政EMS还是顺丰,都只需要9元,当初只需要在旁边注明一下自费快递我肯定自己来拿。而且多出来的10元真的让人遐想联翩。&br&(这里主要想说政府服务意识的问题,因为办这个是在大厅的电脑上先点选操作填表打印出来,再等叫号受理的,实际上并没有人可以询问和提醒,有些事情只需要注明一下就可以少很多问题,然而政府机关是没有这个换位思考的意识的。还有,根据相关行政法律法规,政府的每一个收费项目必须公开标明,你可以说这里收费的不是政府而是快递公司,所以这不就是服务意识的问题咯,我无责所以我不管。再另外,说我几步路都不走硬想占便宜的,我只想说,我是贪图方便了有错吗?)&br&&br&7、很多人找律师,是穷尽了自己所有途径所有方法所有关系之后才找的律师,而且很多人还是找到律师后会首先问,律师你和法官是不是很熟?有没有关系可以帮我赢得官司?呵呵,如果关系有用,你还会来找我吗?&br&&br&8、说到关系有用又确实是真的。有一回丢失了身份证,要去办一个临时的,正常去办,挂号排队,叫号办理,通知你5到15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留个电话号码,到时通知你。因为我下午就赶着坐高铁出差,而且一去要半个月,公安局开了一个纸质证明给我但是只有三天期限,我说能不能给我开一个月的,他们说不能。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动用了一下“关系”,结果他们某个领导带我到上面办公室,只见一个科员,拿起一台机器,压的一下,一个要等5-15个工作日的临时身份证就做好了。呵呵。&br&(这件事发生多年前,据评论区反映,现在大部分地方临时身份证已经可以即办即取了,这是政府便民意识的进步,值得表扬。但是也恰好说明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当时为什么要等这么久?)&br&&br&9、现在app很火,很多人以为有个点子,弄个app就能赚大钱,还牛逼哄哄地来找律师(我)谈合作,说社区性app交互性很牛掰啊,让我给他们做法律顾问,并帮他们的用户免费解答法律问题,我一听可以啊,立马报了个方案。法律顾问年费3万、线上值班、线下讲座1000/小时。结果报回来的方案是,我给他们做法律顾问,作为资源互惠共赢,他们给我这个线上线下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从他们那里接到很多案子,懂什么意思吗?就是想免费。呵呵,免谈。&br&&br&10、电话来咨询法律问题的,很多情况下我衷心建议要赶紧处理,即使不委托我也要委托别的律师赶紧处理。结果他们大多数都当耳边风,过了很久很久,事情拖无再拖了,才又来找我。然而神奇的是,委托了之后,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打电话来催你赶紧跟进赶紧处理,赶紧干嘛干嘛。哎。迟委托早委托,迟早都是要委托律师打官司的,为啥不早点委托,让律师多点时间去准备呢?更何况迟委托也不会更便宜,甚至可能会遇到有些律师知道你着急然后大刀阔斧地开价。&br&&br&---------------------------------------------补充分割线---------------------------------------------------&br&11、这一个我一定要说,我师父前些年帮一个劳动者打官司。那个人委托的时候哭爷爷告奶奶,又是没钱又是家庭怎样怎样,我师父就让他先交3000块,打完(赢)官司再给剩余的(劳动案件不能风险代理,不可以按提成,所以我师父给他大概按提成算了一下,后期大概补两万多左右)。为了这个案子,师父大冬天的推着婴儿车去这跑去那跑(她将近40岁二胎,小孩子放在家里没人带,只能带着办案)。当事人说律师你辛苦了,打赢了官司我一定怎样怎样。后来官司打赢了(获得赔偿款20多万),电话拉黑我师傅、qq拉黑、微信拉黑。影儿都没了唉,可怜我师父,大冷天的拉着婴儿车东奔西跑。经此一役真是伤透了我们律师的心,尤其是我师父。(很多人困惑律师都被拖欠律师费怎么搞的,其实要起诉是肯定能拿回来的,只不过这也需要时间成本啊,还要写诉状,搞证据,开庭,执行什么的,哎,好麻烦的)&br&&br&&br&其实还有很多,想到再补充。
说说律师执业期间碰到的,吐槽一下。 1、各种政府公权部门不将律师放在眼内,调查取证比蜀道还难,律师事务所开的函是没用的垃圾,只认法院开具的调查函。在立案登记制实行之前,法院没初步证据不立案,不立案开不了调查函,开不了调查函调不到证据,调不到…
愚以为,最应该毙掉的节目还轮不到快本,而是《感动中国》。该节目宣扬了大量以官媒为政治正确的思想内容,号召人人无私奉献,却不鼓励建立相应对等的激励机制,拔高人的精神需求。一个警察连续加班猝死,是因为人员少,还是任务分配不合理,还是薪酬不到位,没人想去那里当警察?不思考这些问题,却鼓励,弘扬,赚取公众眼泪。一个科学家,科研成果丰富,有卓越建树,家里却一贫如洗,穷的响叮当(看过新闻应该知道是谁),官媒却鼓励,号召学习这种无私精神。这样的人获得奖励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这样的人为国奉献一生,却得不到应有的物质财富?对比现在很多高素质人才留美欧越来越多,难道不应该思考? 你怎么看?&br&&br&更新 一些人不知道这种科学家有多少,而且对一些基本问题缺乏认识,不用理性思考却用意识形态思考问题。我放一个典型科学家。很少玩知乎不知道怎么放问题链接。&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105&/span&&span class=&invisible&&384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他叫马祖光,但以他的成就,你可能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依然倡导国家建立相应对等的激励机制,去建设,吸引人才,而不是空喊口号,评论区出多少五毛也没有用。&br&&br&评论区一些人有些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没人否定中国改革开放过来的成就,诚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没有国家是完美的,国家有了问题,就应该有人指出来,一些愤青就是说不得国家不好,都21世纪了还搞皇帝的新装,自己思想反倒很阴暗,戾气很重,靠意淫来生活,觉得西方那套管理理论是妖言。一边Angelababy 之流拿着8千万片酬,一边科学家节约吃着挂面在拼命宣传,一些教授住豪宅,一些讨几万的科研经费都困难,这种怪现象确实应该得到改善。&br&&br&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br&&br&以下是更新。&br&&br&一个被拐卖的女人,受到了强奸,压迫,被人威胁以后,迫不得已留在乡村几年就感动了?要是让她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她真的愿意吗?&br&&br&可能有人对这件事感兴趣,它现在都被拍成电影啦。问题链接。&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355&/span&&span class=&invisible&&510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img data-rawheight=&1008& src=&/v2-e72f63d43ce10b16b17cba_b.jpg&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e72f63d43ce10b16b17cba_r.jpg&&&br&&br&最后补充;评论有提到雷锋精神。知乎上有很多关于他的问题,建议先了解他本人再下结论,毕竟从小教科书学到的东西,再了解以后心理可能会有落差。我就不贴了,不然答案可能会被。&br&&br&一些地方说的比较委婉,语句也不全通顺,部分主宾语也省略了,为什么你懂的。不影响阅读。&br&&br&&br&纯分享观点,期待思维碰撞,感谢阅读。
愚以为,最应该毙掉的节目还轮不到快本,而是《感动中国》。该节目宣扬了大量以官媒为政治正确的思想内容,号召人人无私奉献,却不鼓励建立相应对等的激励机制,拔高人的精神需求。一个警察连续加班猝死,是因为人员少,还是任务分配不合理,还是薪酬不到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560 人关注
113 条内容
2135 人关注
1566 条内容
606 人关注
179 条内容
3145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思极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