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吃中药出汗怎么回事期间练瑜珈大量直运动出汗会流失药性吗

据说喝茶能解中药的药性,是真的吗?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无论喝什么茶都会解药,因为茶内含有鞣酸因此药效就会降低,不是说每天都在吃药就不能喝茶。一般来说,吃药半小时以后就会开始起效,1-2小时内人体会把药的成分完全吸收...
通常喝中药是不喝茶的,因为喝茶会“解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与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喝茶,不能一概而论。茶的化学成分相当丰...
女人与狗性交是一件很刺激的事,狗的性交持续时间比男人长,精液比男人多好几倍射精时间也长好几倍,女性可以获得多重性高潮,但是狗东西的构造特殊,女性要有思想准备,一...
那就看喝什么差了~~~一般喝茶不会影响导致气虚的~~介绍个差给你,不只可以喝,还可以补气,就是枣茶~~中医中枣有补中益气作用..正好适合你用~~~
答: 中医妇科治疗子宫肌瘤好不好啊,有这种病还可以怀孕的吗,治疗好的机率是多大啊?
答: 为避免孩子过近视,除了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外,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1.硬质食物 经常给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吃力频率与力度,可促进小儿视...
答: 病情分析:你好,按你描述的这种情况,你确诊不排卵意见建议:建议你最好中西药结合调理治疗,建议你不要单纯用中药,也不要单纯用西药调理,要多调理一段时间才能彻底调理...
答: 神经紧张.应吃中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喝完中药能马上运动流汗吗?一
匿名用户&&&&
| &&&&浏览9071次 &&&&| &&&&提问时间: 14:00:54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一般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中药?膏子夏天不放冰箱里行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我们喝完中药之后,药物胃肠道需要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发挥药物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口服药如果想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需要带,口服之后。
指导意见:
至少休息两个小时以上因为我们剧烈运动的话大部分血液会运送到肢体给其他部位的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个时候胃肠道本身的血液供应减少的,所以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来说,中药饭前与饭后半小时服用都可以的,不用担心。膏子夏天最好放冰箱里保存,效果较好。
指导意见:
建议多看看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运动前中后的喝水禁忌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运动前中后的喝水禁忌
导读:喝水的注意事项一直不少,尤其是运动前中后的喝水禁忌更是多。下面养生之道为您介绍运动前中后的喝水禁忌,看看您是否有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前怎么喝水?
有人认为,运动前喝水不利于运动过程中的发挥,也有人认为,运动后马上喝水容易造成或者其他的身体问题,那么运动前,究竟该如何喝水?专家表示,运动前2小时喝大约500毫升,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足够时间使多余的水分从体内排出。
尤其是跑步前,补水很关键。不少人常忽略跑步前的水分补充,甚至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跑步前喝水会引起。其实,跑前一小时应该喝少量的水。当感觉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失去了约3%体重的汗液,所以感到口渴才进行补液,需要48小时才能补充上体液丢失的量。
运动中怎么喝水?
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补充水分。千万别以为运动时想怎么喝水就怎么喝水,否则会让你的身体吃不消。运动时大量出汗,不适时补充水分会影响。运动中应该喝些淡盐水,因为淡盐水能及时补充流失的离子,防止出现血钠症等不适反应,并将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切忌为图痛快一饮而尽。
我们在观看网球赛或者赛时不难发现,运动员每次休息必定会到休息区去喝两口水,或者吃一两只香蕉进行能量的补给。运动员每一次补水,必定不会是一整瓶水灌下肚,而是喝两三口就能够满足。运动中进行补水时,需要注意根据运动强度的大小的不同,分5分钟~10分钟一次不等进行补水,每次补水量一般为100~200ml,切忌每次补水的量过大,也不赞同补水频度过高。
运动后怎么喝水?
运动往往出汗很多,并且呼吸加快,所有这些都会使、咽喉感觉干燥而口渴,特别是剧烈运动后,这种感觉更明显。非常想喝些水、清凉饮料。但剧烈运动后是不能马上饮水的,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参加运动后,出汗较多,有的人图一时痛快,马上大量喝水,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运动时,大部分血液都流向身体各部位,胃里的血液少,如果大量饮水,水积在胃里,人感到腹部沉重闷胀,影响呼吸。而且心脏也会因为要分解进入血管里的水分,增加负担,得不到充分休息。
运动后因运动过程中大量失水,则更应该补水,但一次的量应控制在300ml以下。运动过程中的补水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后身体消耗较大,身体各部分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时如果大量饮水,势必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待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加大饮水量,切忌饮用生水、冷水。
水分的补充切忌过度集中,大量暴饮只可解决一时的口渴感觉,却增加和出汗,并使体内进一步丢失,也增加了心和肾的负担。此时的补水仍然要少量多饮,并适当补盐。
运动前中后喝水注意事项
1、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水之类。要喝白,或者,或1%的淡盐水等,以去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2、忌服过冷的水。因为平时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
3、饮水的量。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
4、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综上所述,运动时,水分的汲取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掌握适当的时机适量补充才行。
10/2510/2510/2510/2510/2510/2510/1610/1610/1610/16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吃月饼由来、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饮食等知识,更多中秋节吃什么等秋植焦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喝中药能吃萝卜吗_中医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喝中药能吃萝卜吗
养生之道网导读:喝中药能吃萝卜吗?在喝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物的发挥,有一些东西是禁忌的,不能一起食用。那喝中药时有哪些禁忌呢?喝中药能吃萝卜吗?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能吃萝卜吗1、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2、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3、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4、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喝1、忌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2、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3、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4、忌辛辣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5、忌油腻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6、忌腥膻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疮疖、湿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注意事项1、先煎后煎分药性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2、煮药需用现在人们熬药经常是打开自来水直接用。其实熬药的水最好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3、用火用锅有讲究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4、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一般人印象中药“咕嘟咕嘟”地沸腾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
10/2510/2510/2510/2510/2510/2510/1610/1610/1610/16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
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吃月饼由来、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饮食等知识,更多中秋节吃什么等秋植焦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我的图书馆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0.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4.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45.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洒毒能化。&&& 51.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止渴,阴汗自遏。&&&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3.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犬便能实。&&& 54.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5.木瓜味酸,温肿脚气,霍乱转筋,足湿皆用。&&& 56.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0.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3.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64.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65.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7.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69.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 70.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1.甘松味香,善除恶气,开郁醒脾,心腹痛已。&&& 72.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胃。&&& 73.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4.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75.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76.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77.木香微温,能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肚泻肺。&&& 78.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为佳。&&& 79.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80.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育安胎,通经破滞。&&& 81.毕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83.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延胡乞温,心腹卒痛,通经洛血,跌扑血崩。&&& 86.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缠,肺痈肺痿。&&& 87.崩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88.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89.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0.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1.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2.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93.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94.苏子辛温,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沁肺。&&& 95.白芥子辛,专化胁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6.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7.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98.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99.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 100.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利水通闭。&&& 101.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102.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咳?瘕,治喘肺痈。&&& 103.瞿麦苦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104.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105.`五灵味甘,血滞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106.莪术温苦,关善破痃,止痛消瘀,通经最宜。&&& 107.干漆辛温,通经破瘕,追积杀虫,效如奔马。&&& 108.蒲黄味甘,逐瘀止崩,止箅须炒,破血用生。&&& 109.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血经,兼医扑跌。&&& 110.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11.姜黄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结痛,下气最捷。&&& 112.郁金味苦,破血行气,血淋溺血,郁结能舒。&&& 113.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114.漏芦性寒,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115.白藜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116.白及味苦,功专收敛,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117.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瘀祛风。&&& 118.天麻味甘,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119.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痰症。&&& 120.全蝎味辛,祛风痰毒,口眼?斜,风痫发搐。 &&& 121.蝉蜕甘寒,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122.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123.蜈蚣味辛,蛇虺恶毒,镇惊止痉,堕胎逐瘀。&&& 124.木鳖甘寒,能追疮毒,乳痈腰疼,消肿最速。&&& 125.蜂房味咸,惊痫??,牙疼肿毒,瘰疬乳痈。&&& 126.花蛇湿毒,瘫痪?斜,大风疥癞,诸毒称隹。&&& 127.蛇蜕辟恶,能除翳膜,肠痔蛊毒,惊痫搐搦。&&& 128.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129.鼠粘子辛,能除疮毒,瘾疹风热,咽疼可逐。&&& 130.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131.红花辛苦,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132.蔓荆子苦,头疼能治,拘缠湿痹,泪眼堪除。&&& 133.兜铃苦寒,能薰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134.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135.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136.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137.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喘咳,补劳除烦。&&& 138.金沸草温,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139.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 140.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141.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 142.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痢。&&& 143.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144.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145.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146.木贼味甘,疏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147.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148.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热止血,消肿毒蛇。&&& 149.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神志能安。&&& 150.龟甲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去痞除崩。&&& 151.海蛤味咸,清热化痰,胸痛水肿,坚软结散。&&& 152.桑上寄生,风湿腰痛,安胎止崩,疮疡亦用。&&& 153.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154.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155.益母辛苦,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瘀。&&& 156.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157.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症瘕能用。&&& 158.地肤子寒,去膀胱热,皮肤瘙痒,除热甚捷。&&& 159.栋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热立通。&&& 160.樗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161.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 162.牙皂味辛,通关利窍,敷肿痛消,吐风痰妙。&&& 163.芜荑味辛,驱邪杀虫,痔瘿癣疥,化食除风。&&& 164.雷丸味甘,善杀诸虫,癫痫蛊毒,治儿有功。&&& 165.胡麻仁甘,疗肿恶疮,热补虚损,筋壮力强。&&& 166.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 167.蕤仁味甘,风肿烂弦,热胀胬肉,眼泪立痊。&&& 168.青葙子苦,肝脏热毒,暴发赤障,青肓可服。&&& 169.谷精草辛,牙齿风痛,口疮咽痹,眼翳通用。&&& 170.白薇大寒,疗风治疟,人事不知,热邪堪却。&&& 171.白蔹微寒,儿疟惊痫,女阴肿痛,痈疗可啖。&&& 172.青蒿气寒,治疟效好,虚热盗汗,除骨蒸劳。&&& 173.茅根味甘,通关逐瘀,止吐衄血,客热可去。&&& 174.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175.枇杷叶苦,偏理肺脏,吐哕不已,解酒清上。&&& 176.木律大寒,口齿良药,瘰疬能治,心烦可却。&&& 177.射干味苦,逐瘀通经,喉痹口臭,痈毒堪凭。&&& 178.鬼箭羽苦,通经活络,驱邪止痛,杀虫祛结。&&& 179.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瘳。&&& 180.卷柏味辛,症瘕血闭,风眩痿辟,脱肛下血。&&& 181.马鞭味苦,破血通经,症瘕痞块,服之最灵。&&& 182.鹤虱味苦,杀虫追毒,心腹卒痛,蛇虫堪逐。&&& 183.白头翁寒,清热凉血,瘿疬疮疝,止痛百节。&&& 184.旱莲草甘,生须黑发,赤痢可止,血流可截。&&& 185.慈姑辛苦,疗肿痈疽,恶疮瘾疹,蛇虺并施。&&& 186.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关节,敷肿痛定。&&& 187.钩藤微寒,疗儿惊瘅,手足瘛疾,抽搐口眼。&&& 188.?莶味甘,追风除湿,聪耳明目,乌须黑发。&&& 189.葵花味甘,带痢两功,赤治赤者,白治白同。&&& 190.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191.续随子辛,恶疮蛊毒,通经消积,不可过服。&&& 192.海桐皮苦,霍乱久痢,疳慝疥癣,牙疼变治。&&& 193.石南藤辛,肾衰脚弱,风淫疥癣,堪为妙药。&&& 194.大青气寒,伤寒热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 195.侧柏叶苦,吐衄崩痢,能生须眉,除湿之剂。&&& 196.槐实味苦,阴疮痒湿,五痔肿疼,泻热凉血。 &&& 197.瓦楞子咸,妇人血块,男子痰癖,症瘕可瘥。&&& 198.棱榈子苦,禁泄涩痢,带下崩中,肠风堪治。&&& 199.冬葵子寒,滑胎易产,癃利小便,善通乳难。&&& 200.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 201.松脂味甘,滋阴补阴,驱风安脏,膏可贴疮。&&& 202.覆盆子甘,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203.合欢味甘,得人心智,安脏明目,快乐无虑。&&& 204.金樱酸涩,梦遗精滑,禁止遗尿,寸白虫杀。&&& 205.楮实味甘,壮筋明目,益气补虚,阳痿当服。&&& 206.郁李仁酸,破血润燥,退肿利便,关格通导。&&& 207.没食子苦,破血生精,染须最妙,禁痢极灵。&&& 208.空青气寒,治眼通灵,青盲赤肿,支暗回明。&&& 209.密陀僧咸,止痢医痔,能除白瘢,诸疮可治。 &&& 210.伏龙肝温,治疫安胎,呕吐咳逆,下血心烦。&&& 211.石灰味辛,性烈胡毒,辟虫立死,能去息肉。&&& 212.穿山甲毒,痔癖恶疮,吹奶肿痛,通经排脓。&&& 213.蚯蚓气寒,伤寒瘟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 214.蜘蛛气寒,狐疝偏痛,蛇虺咬涂,疔肿敷用。&&& 215.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治,疮毒可祛。&&& 216.刺猬皮苦,主医五痔,阴肿疝痛,能开胃气。&&& 217.蛤蚧味咸,肺痿咯血,传尸劳疰,纳气定喘。&&& 218.蝼蛄味咸,治十水肿,上下左右,效不旋踪。&&& 219.蜗牛味咸,口眼过僻,尺痫拘急,脱肛咸治。&&& 220.桑螵蛸咸,淋浊精泄,除疝腰疼,虚损莫缺。&&& 221.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肿除热,醒酒立见。&&& 222.象牙气平,杂物刺喉,能通小便,诸疮可痊。&&& 223.水蛭味咸,除积瘀坚,通经破血,折伤可痊。&&& 224.贝子味咸,解肌散结,得水消肿,止翳清洁。&&& 225.蛤蜊肉冷,能止消渴,酒毒堪除,开胃顿豁。&&& 226.海粉味咸,大治顽痰,妇人白带,咸能软坚。&&& 227.石蟹味咸,点目肿翳,解蛊胀毒,催生落地。&&& 228.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症瘕疝阚,阴肿可得。&&& 229.无名异甘,金疮折损,去瘀止痛,生肌有准。&&& 230.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堕痰消食,奇录莫测。&&& 231.磁石味咸,铁毒能杀,镇惊安神,阳潜气纳。
&&& 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歌诀:中药药性&&& 一、四气五味&&& 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谈。&&& 药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管;&&& 温性药物能通络,助阳温中能散寒。&&& 寒凉属阴治热病,温热属阳阴寒散,&&& 药性平和作用缓,实际平性有偏袒。&&& 辛酸甘苦咸五味,药味不同作用换,&&& 味辛能散行气血,气滞血瘀表证散,&&& 苦味能泻善燥湿,泻火通便降气宜。&&& 酸涩收敛固涩用,久痢脱肛遗盗汗。&&& 咸有软坚润下功,痰核瘰疠便秘搬。&&& 甘能补虚和缓急,补益调和缓痉挛。&&& 甘淡渗湿利小便,水肿胀满最好用。&&& 四气五味有联系,不能分割和切断,&&& 黄连苦寒能燥湿,浮萍辛寒风热散,&&& 黄芪甘温能补气,芦根甘寒清热烦,&&& 更有药物兼味多,兼味越多功亦繁。
&&& 二、升降浮沉&&& 药有升降浮沉分,体内作用不一般,&&& 升浮质轻上行走,升阳发表散风寒。&&& 沉降质重善下行,潜阳降逆能收敛。&&& 升浮性多辛甘热,沉降寒凉咸苦酸。&&& 辛温甘平或微苦,气薄发汗升阳散,&&& 麻黄荆芥柴胡类,升麻葛根均发散。&&& 气厚温里能散寒,附桂姜萸诸药联;&&& 味厚能泄苦咸寒,清火泄下三黄煎;&&& 味薄能通甘淡酸,通降下行茯苓串。&&& 花叶质轻能升浮,旋复独降不一般。&&& 种子果实质量降,芫荽牛蒡能发散。&&& 根据需要定性能,炮制配伍能变换&&& 酒炒能升姜炒散,盐炒下行醋炒敛,&&& 升降浮沉配伍好,跟随主药能升潜。
&&& 三、归 经&&& 药物总有特殊用,治疗疾病有殊功,&&& 药物归经是特点,长期实践认识通。&&& 脾病泄泻食不馨,止泻健运脾经从;&&& 咳嗽痰喘是肺疾,止咳化痰肺经供;&&& 桑皮清肺能归肺,夏枯草清热肝胆攻;&&& 石膏清热并泻火, 肺胃有热此药送,&&& 熟地补肾归肾经, 白术健睥脾经碰。
&&& 第三节 药物炮制&&& 一、炮制目的&&& 道地药材用临床,加工炮制大事情。&&& 药物洗漂除杂质,炮制减毒刺激性,&&& 改变性能增疗效,生熟炒炙需分清。&&& 生地性寒能凉血,酒蒸熟地补血请。&&& 蒲黄生用能活血,蒲黄炒炭止血灵。&&& 便于制剂或贮存,切片碾碎炒晒烘,&&& 矿物甲壳要粉碎,有效成分煎更浓,&&& 椿根白皮麦麸炒,腥臭气味可去净。
&&& 二、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分三类,火制水制或煮蒸。&&& (一)火制法&&& 1.煅制&&& 药置皿中间接煅,或置火内直烧红,&&& 矿物贝壳坚硬物,煅后易煎变性能,&&& 龙牡本性能沉降,煅后收敛作用重。
&&& 2.炮制&&& 药物和砂锅内炒,四面焦黄爆烈成,&&& 山甲鳞片煎无味,砂炮诛形药性猛。
&&& 3.煨制&&& 药裹湿纸或面糊,灰火温度适度煨,&&& 纸或面糊焦黑休,肉果煨后毒臭催。
&&& 4.炒制&&& &&& 药置锅内多拌炒,目的不同温度校,&&& 栀子枳壳拌炒后,苦寒性味大减少。&&& 增加温度炒成炭,地榆炒炭止血妙。&&& 也有密闭煅灰法,棕炭血余太轻飘。
&&& 5. 炙制&&& 炙炒方法无差剧,炙制需要加辅料,&&& 蜜炙调拌微炒黄,温中补益炙甘草;&&& 蜜炙款冬润肺用,蜜炙黄芪补气好。&&& 盐炒熟地能养肾,醋炙玄胡敛肝疗。&&& 当归蜜炙能养血,酒炙当归活血高。
&&& (二)水制法&&& 1. 漂制&&& 水浸药物去杂质,水漂怪味可去却,&&& 苁蓉腥咸难进口,漂后煎服不难吃。
&&& 2.洗制&&& 水酒醋盐浸坚物,质地软化易制切,&&& 槟榔浸后易切片,半夏被洗毒性劫,&&& 酒洗大黄醋玄胡,增加功效更受益。&&& 知母黄柏均入肾,盐洗引药作用杰。&&& 养阴多用鳖血浸,醋浸收敛效更捷。
&&& 3.水飞制&&& 滑石朱砂均矿石,加水研磨飞作药,&&& 半浮半沉凉干用,有利吸收减刺激。
&&& (三)水火合制&&& 地黄首乌蒸熟用,补血作用效更验,&&& 草乌煮后毒性减,大黄蒸用药性缓。
&&&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配 伍&&& 疾病复杂变化多,处方用药讲配伍,&&& 伍后协同或拮抗,取长补短全面顾,&&& 配伍方法比较多,举些例子讲清楚,&&& 功能相似不相类,相伍协同疗效著,&&& 大黄芒硝均通便,相配泻下更迅速。&&& 黄芪茯苓不相类,相伍补气利尿殊。&&& 药物相伍制药性,产生拮抗或减毒,&&& 生姜能解星夏毒,相配除痰更显著,&&& 黄连肉桂寒热配,引火归原失眠除。&&& 二、用药禁忌&&& 使用中药知禁忌,古有相反相畏歌,&&& 拘泥前人无发展,不断探索出成就,&&& 仅把妊娠禁忌谈,还靠实践去琢磨。&&& 巴豆水蛭虻虫戟,芫花射香三菱莪,&&& 毒性强大药性猛,用之不慎胎滑脱。&&& 桃仁大黄附子类,枳实赭石牛膝破,&&& 辛热滑利沉降功,妊娠慎用不会错。&&& 治疗孕疾首顾胎,权衡利弊要慎谋,&&& 有故无殒亦无殒,使用恰当亦大福。
&&& 三、剂 量&&& (一)药物功能、剂型与用量的关系&&& 药性毒烈量宜小,逐渐增量较稳妥。&&& 花叶质轻用量轻;矿石贝类量宜多;&&& 芳香走散量宜轻;厚味滋腻量多阔。&&& 汤剂量比丸剂少,单味要比复方足。&&& (二)病情与用量的关系&&& 慢性轻病剂量小,太过伤正是医错,&&& 急病重症量宜重,药力不足难定夺。&&& 红花养血少用好,重用可使瘀血破。&&& 少用黄连能健胃,重用化燥败胃多
&&&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 解表能发汗,&&& 麻桂苏姜防,&&& 葱白细辛煎,&&& 白芷荑荆苍,&&& 风寒能发散。&&& 麻黄发汗能散寒,平喘利尿宣肺专。&&& 温经通脉用桂枝,助阳化气能发汗。&&& 苏叶发散解鱼毒,感冒发热散风寒。&&& 苏梗顺气能安胎,胸闷腹胀胎不安。&&& 生姜温胃止呕佳,解表力弱止咳宜。&&& 风中润剂乃防风,胜湿止痉止泻奇。&&& 葱白通阳善发表,阴盛阳微可通宣。&&& 温肺化饮透九窍,散寒止痛细辛断。&&& 白芷祛风通鼻窍,燥湿排脓功最专。&&& 发汗通窍散风湿,鼻渊浊涕苍耳唤。&&& 荆芥散风又理血,透疹消疮风邪赶。&&& 荆穗发汗功最好,散瘀止血炒炭管。
&&& 二、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专治风热伤,&&& 辛凉可解表,归肺肝膀胱,&&& 豉葛西河蔓,桑叶菊牛蒡,&&& 蝉衣升麻柴,薄荷浮萍藏。&&& 外感风热寒热痛,豆豉发汗除烦强。&&& 发热项强用葛根,升阳止泻煨葛尝。&&& 生葛河柳透疹好,配用升麻力更熊。&&& 清利头目祛风湿,试用蔓荆子奏奇功。&&& 菊花清肝平肝阳,发散风热解热毒。&&& 桑叶菊花性相近,长于润肺燥咳夸。&&& 散风宣肺清热毒,利咽润肠用牛蒡。&&& 息风止痉用蝉衣,透疹开音明目奇。&&& 升麻解毒举中阳,解毒透疹提脱肛。&&& 解表退热舒肝郁,升举阳气柴胡言。&&& 发汗可用薄荷叶,理气疏肝梗功强。&&& 浮萍透疹亦利尿,风湿痹痛服之康。
&&& 第九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苦甘二路煎,&&& 苦寒清热强,甘寒养阴恋。&&& 芦根淡竹密,谷精夏枯连,&&& 栀明石花晓,知母青竹寒。&&& 芦根清热止呕佳,止渴利尿除烦选。&&& 花粉消肿把脓排,止渴孕妇不可服。&&& 清心利尿竹淡叶,善医心火上下移。&&& 清肝明目密蒙花,虚热实热均可煎。&&& 散风热,清头目,谷精草医目疾炎。&&& 清肝火,散郁结,瘰疠痰核夏枯献。&&& 栀子能泻三焦火,利湿解毒止血宜。&&& 决明子清肝脏热,明目润肠能通便。&&& 石膏泻火除烦渴,肺胃火盛常优先。&&& 相配知母寒更盛,滋阴润燥用不同。&&& 泻肝明目青葙子,苦寒清降可扩瞳。&&& 小儿高热寒水石,常与青黛配用奇。&&&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尝,&&& 三黄龙胆秦,白藓马尾藏,&&& 三棵苦豆子,怕苦病难康。&&& 黄芩能清上焦热,解毒凉血安胎名。&&& 黄连善清心火旺,清胃止痢牙痛清。&&& 肝胆实火龙胆草,下焦湿热也清爽。&&& 秦皮收敛治热痢,止带明目用之良。&&& 苦参解毒又杀虫,利尿用于皮肤痒。&&& 关节痹痛白藓皮,祛风解毒黄疸尝。&&& 诸药苦寒伤脾胃,中焦虚寒不宜尝。
&&& 三、清热解毒药&&& 火热太壅盛,清热解毒呈,&&& 瘟痢疮痈毒,清解法最灵。 &&& 清热解毒消疮痈,温病初起连翘寻,&&& 温疫热毒青蓝黛,清肝定惊用青黛。&&& 凉血消斑大青叶,时疫咽痛用蓝根。&&& 解毒消痈公地丁,英疗乳痈丁疗疔。&&& 肺痈成脓腥草荞,麦利咽腥通淋良。&&& 肠痈须寻血藤酱,活血止痛藤通经。&&& 解毒散结山慈菇,疔毒瘰疠蛇伤用。&&& 咽喉肿痛良药多,射干消痰豆根毒。&&& 青果生津勃止血,木蝶疏肝和胃灵。&&& 灯笼金果俱可进,配入玄麦桔甘行。&&& 毒痢解毒凉血清,马齿鸦胆共白头。&&& 地锦委陵翻白草,民间习用莫忘记。&&& 草河平肝能熄风,拳参熊胆千里光。&&& 穿心燥湿半消肿,土苓通痹解汞毒。&&& 常言蛇草疗诸岩,以毒攻毒法可依。&&& 痈疡初起红肿痛,浮汁不下漏芦灵。&&& 贯众本是驱虫药,痄腮肿痛也可清。&&& 总是毒热为病本,各有所长记心间。
&&& 四、清热凉血药&&& 热居营血间,斑疹血妄行。&&& 地玄凉血热,角芍紫丹皮。&&& 牛角解毒又定惊,丹芍活血瘀痛行。&&& 无汗骨蒸用丹皮,赤芍经闭瘀肿清&&& 解毒透疹用紫草,水火烫伤油膏灵。&&& 滋阴玄参与地黄,玄参解毒散结营。
&&& 五 、清虚热药&&& 青蒿清热凉血好,解暑截疟知鳖邻。&&& 益阴凉血退虚热,白薇利尿解毒停。&&& 疳积发热银胡连,地骨青蒿结为盟。&&&& 凉血清肺地骨皮,肺热咳嗽潮蒸行。& &&& 第十章泻下药&&& 泻下有三法,攻润逐水辈。&&& 性味苦寒咸,脾胃大肠归,&&& 苦寒泻下猛,咸寒能软坚,&&& 甘润能滑肠,去积通大便,&&& 黄硝荟番商,遂戟芫巴牵。&&& 五仁恋蜂蜜,肠润便自退。
&&& 一、攻下药&&& 实热积滞大黄推,寒实便秘附辛配;&&& 解毒善与芩连伍,行血破瘀配桃桂;&&& 凉血煅炭茅根入,黄疸利尿茵栀对;&&& 肠胃热结蕃泻叶,冲泡代饮大便推。&&& 热淫于内治咸寒,芒硝泻热软坚推,&&& 芦荟清肝杀虫用,药入丸散疗惊痫。
&&& 二、润下药&&& 津亏肠燥便难下,性润滑利推火麻。&&& 热结少津滑润用,郁李还能消肿行。&&& 燥涩不通五仁丸,桃杏松柏郁李抓。&&& 蜂蜜补中能润肠,脾肺阴虚蜜炙夸。
&&& 三 峻下逐水药&&& 遂戟芫花消臌胀,牵牛去积杀虫停。&&& 巴豆辛热有大毒,冷积去痰蚀疮宜。&&& 商遂戟善消痈肿,千金消癥莫忘记。
&&& 第十一章祛风胜湿药&&& 祛风胜湿药,歌词要记清。&&& 川乌独威灵,三蛇瓜蚕沙。&&& 三藤筋骨松,路雪山海棠。 &&& 秦艽汉木防,桑枝莶草逢,&&& 海桐络石龙,梧桐鹳雷公。&&& 五加脊健莲,鹿衔石楠停。&&& 细分寒温补,用之莫忘记。
&&& 1 祛风湿散寒药&&& 下身痹痛用独活;上身风湿羌活邀。&&& 通经要数威灵仙,能消骨鲠痛经讨。&&& 三蛇祛风善止痉,诸风瘙痒俱能煲。&&& 川乌温经止痛良,大毒先煎慎莫忘&&& 蚕砂和胃又化湿,腓肠肌痉木瓜消。&&& 三藤筋骨松通络,丁公疗伤青利尿。&&& 活血止痛一枝蒿,海棠接筋续骨功。
&&& 2 祛风湿清热药&&& 关节热痛秦艽除,湿热虚热俱能疗。&&& 木防除痹汉消肿,海桐止痒湿疹行。&&& 梧桐莶草降血压;解毒通经莶草灵。&&& 络石凉血消肿用,穿山清肺血络通。&&& 雷公活血消肿痛,杀虫解毒毒性强。&&& 鹳草解毒疗热痢,百草疗疾用不同。
&&& 3 祛风湿强筋骨药&&& 寄生养血补肝肾,祛风强筋安胎找。&&& 加皮行水莲补阳,狗脊石楠补肾气。&&& 衔草止血止咳用,调经功似雪莲花。&& &&& 关节热痛秦艽除,舒筋活络功效高。&&& 止痛强筋五加皮,祛风胜湿又利尿。&&& 清热解毒又降压,四肢痹痛稀莶草。&&& 络石凉血消瘀肿,祛风通络喉痹疗。&&& 海风通经祛风湿,风寒湿痹疼痛消。&&& 壮筋骨,祛风湿,筋骨痹痛千年好。&&&& 二、芳香化湿药,湿浊中阻寻。&&& 藿佩联草果,苍术厚朴赢,&&& 白砂草蔻仁,湿暑温可除。&&& &&& 佩兰醒脾口甜清,藿香解表止呕灵&&& 苍术健脾能燥湿,青盲眼疾除痹营。&&& 厚朴下气消痰喘,砂仁安胎止泻情。&&& 白蔻化湿消胀闷,湿温暑温一服清。&&& 双草燥湿果祛痰,截疟专能比青蒿。&&&& 第十三章淡渗利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双苓薏泽荠,二皮葫芦须,&&& 泽漆蝼蛄椇,性味甘淡平。&&& 善疗痰饮肿,泻泄尿不行。&&& 健脾渗湿苡仁茯,薏除痹脓苓安神。&&& 渗湿利水猪苓好,泽泻泻热虚火应。&&& 甘寒利尿冬瓜皮,香加祛风强筋迎。&&& 通淋利胆玉米须,急慢肾炎肝胆循。&&& 葫芦利水荠明目,蝼蛄通淋漆散结。&&&& 四、清热利尿药&&& 双通车滑海,苇葵瞿麦灯,&&& 萆薢疗膏淋,萹蓄地肤并。&&& 滑石清暑利尿强,收湿湿疹痱子收。 &&& 车前利尿通淋良,清肝渗湿痰热驱。&&& 双通利水为清心,入气入血通乳平。&&& 木通通经同瞿麦,海金止痛效亦奇。&&& 萆分清浊治膏淋,祛风除痹比木通。&&& 萹蓄地肤善止痒,蓄杀三虫葵润肠&&& 石苇止咳疗血淋,灯心清心夜啼停。
&&& 祛湿退黄药 &&& 黄疸茵陈第一药,湿疮瘙痒外洗清。&&& 金钱消石治石淋,解毒消疮疗蛇伤。&&& 虎杖散瘀止咳行,地耳活血疗伤寻。&&& 鸡骨疏肝珠明目,珍珠消积为小儿。&&& 杖垂耳骨珍珠草,清热解毒效微同。&
&&&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祛寒药辛热,归经脾肾藏。&&& 辛热能散寒,孕妇骨蒸慌。&&& 附桂丁二荜,茴吴参双姜。&&& 俩椒配贰香,温中祛里寒。&&& 附子回阳厥逆救,必配干姜挽真阳。&&& 通行全身十二经,走而不守温肾阳。&&& 肉桂大热助阳好,守而不走肝肾养,&&& 能温营血散寒凝,少火生气疗血亏;&&& 助阳补火散寒痛,桂附效同用有异。&&& 温肝暖脾益肾阳,吴萸降逆肝寒征。&&& 干姜回阳通脉用,温肺化饮喘咳疗。&&& 良姜温中为止痛,丁香温肾阳痿调。&&& 双荜散寒行气似,腹痛吐泻配良姜。&&& 理气和胃小茴香,寒疝腹痛增食量。&&& 川椒杀虫止痛好,胆道蛔虫配用良。&&& 胡椒消痰治癫痫,寒热分清莫相混。&
&&& 第十五章理气药&&& 气滞情志郁,或因寒湿积,&&& 轻满重者胀,更重痞痛结。&&& 肝郁宜疏肝,气逆降逆息,&&& 痞结宜破气,均使理气药。&&& 辛苦温燥品,解郁止痛杰。&&& 健胃止呕喘,耗阴应顾及。&&& 五香三皮楝玫瑰,乌枳梅佛橼荔枝,&&& 柿刀九香薤娑甘藤,疏肝理脾消气结。&&& 调经止痛用香附,理气可散肝气郁。&&& 行气止痛木香好,青木香寒解毒宜。&&& 沉香温中降逆气,檀香理气又调中&&& 陈皮理气又和胃,燥湿化痰又健脾。&&& 橘红燥湿化痰强;橘络通络重顺气。&&& 橘叶解郁散气结;橘核疏肝止痛急。&&& 青皮解郁疏肝痛, 宽中行水大腹皮,&&& 香佛疏肝调脾胃,化痰止呕功亦奇&&& 乌药顺气能宽中,散寒止痛行血瘀。&&& 枳实破气消痞结,痰食停滞痛下痢。&&& 薤白导滞通木香,通阳散结胸痹医。&&& 绿梅消痰瑰活血,梅核跌打自能消。&&& 柿蒂刀豆降呃逆;九香虫能温肾气。&&& 理气消胀娑罗子,甘松醒脾开郁结。&
&&& 第十六章 消食药&&& 消化增食欲,化食消导进,&&& 脘胀食欲减,嗳腐吐酸频。&&& 脾虚配健运,化热苦寒姻。&&& 气滞食不化,理气消食呈。&&& 脾胃后天足,曲麦鸡楂莱。&&& 健胃消食麦稻曲,麦芽疏肝回乳赢。&&& 内金运脾涩精用,遗精遗尿砂石进。&&& 山楂消食行气瘀,肉食积滞功最能。&&& 莱菔降气化痰灵,除胀食积咳喘停。&&& 阿魏化癥长消积,山消理气催乳行。&&& 矢藤化痰解热毒,止痛效比延胡索。
&&& 第四节驱虫药&&& 苦君常生虱,槟榧瓜子拿,&&& 雷芜鹤草芽,有毒驱虫用。&&&& &&& 辛温苦寒甘酸涩,驱虫药性味混杂,&&& 虫闻酸定辛涩伏,甘诱寒制温以杀。&&& 归经脾胃和大肠,治疗当与消散挂。&&& 苦楝根皮驱蛔好,麻痹死亡把虫杀。&&& 使君消疳杀蛔蛲,小儿疳积单味发。&&& 槟榔除绦截疟施,行气利水后重纳。&&& 鹤虱杀蛔驱蛲绦,佐以槟榔效更佳。&&& 雷丸绦虫钩虫灭,脑囊虫病效更夸。&&& 贯众蛲绦钩虫治,芫荑蛔蛲均可杀。&&& 榧子缓泻驱绦虫,蛔蛲钩姜也可拨。&&& 肝吸虫病南瓜子,单味服用杀绦虫。
&&& 第十八章 止血药&&& 出血原因多,止血不能忘,&&& 凉血凝结止,收敛血不妄,&&& 活血不留瘀,温经止血奇,&&& 阴虚配养阴,血热配寒凉,&&& 气虚不摄故,补气可相帮。&&& 侧柏大小蓟,地茅槐花蕊。&&& 白及仙鹤棕 ,茜蒲三七藕。&&& 艾叶炮姜灶, 皆有止血功。&&& 柏蓟地茅苎羊槐,血热出血建奇功。&&& 二蓟解毒散瘀肿,小蓟通淋尿血行。 &&& 榆槐下焦出血用,槐清肝火地敛疮。&&& 侧柏化痰生乌发,肺痨咯血脱发停。&&&&&&&&&&&&&& &&& 矛根芦根功相似,止血利尿肺胃清。&&& 蒲黄七降茜蕊,化瘀止血不留瘀。&&& 三七伤科定痛易,茜草凉血通经奇。&&& 蒲黄利尿疗尿血,降香理气止痛赢。&&& 内溢血用花蕊石,外用亦有止血功。&&& 白及鹤棕血余藕,檵木收敛防留瘀。&&& 消肿生肌白及好,肺胃出血可选用。&&& 鹤草止痢截疟用,补虚脱力劳伤饮。&&& 棕炭味涩止血崩,久泻久痢与带下。&&& 止血消瘀血余炭,小便涩痛或血淋。&&& 解热止渴藕节好,檵木解毒止泻停。&&& 艾叶炮姜灶温经,火热出血要三思。&&& 艾叶散寒安胎用,月经不调痛经施。&&& 温中止痛取炮姜,腹痛腹泻暖脾胃。&&& 灶心止呕止泻灵,火中之土长温中。&&& 出血原因有不同,临证选药需变通&
&&&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化瘀辛苦温,散结且通降,&&& 归经心肝脾,疼痛定位辨。&&& 创伤瘀肿痛,癥瘕痈肿尝。&&& 痛经或闭经,妇科调经上。&&& 气血关系紧,气行滞通畅。 &&& 桃红穿丝没,母郁乳不行,&&& 赤芍丹脂泽,姜皂刺莪棱。&&& 芎索郁姜乳没灵,行气止痛夏天枫。&&& 川芎祛风止头痛,元胡气血瘀滞证。&&& 郁金凉血黄疸用,姜黄通经疗臂痛。&&& 乳没消肿生肌好,灵脂止血同蒲黄。&&& 丹桃红泽益牛鸡,双花不留调经行。&&& 痛经闭经痛产后,癥瘕跌打疮痈行。&&& 丹参凉血除烦热,消痈安神热病神。&&& 红花量多会破血,桃仁润肠止咳功。&&& 益母泽兰为一类,利水消肿瘀水消。&&& 牛膝补肾通淋证,血火下行治亢逆。&&& 血藤养血舒筋络,玫瑰解郁气味薄。&&& 王不留行穿山甲,通络下乳婴儿望。&&& 破血消积莪术上,水蛭逐瘀力甚雄。&&& 马钱散结止痛奇,骨碎补肾疗伤行。&&& 化瘀耗血要辨证,孕妇经行忌莫施。&
&&& 第七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内伤外感痰喘因, 温化寒痰清热痰。&&& 蒙心失态因痰说, 丹溪论痰经验来。&&& 温化寒痰平喘药,半夏南星白附芥。&&& 旋复白前皂猫爪,痰白麻木阴疽施。&&& 半夏燥湿化痰饮,和胃降逆痞结散。&&& 南星白附祛风痰,破伤中风能消灾。&&& 芥子利气散结肿,阴疽流注配鹿胶。&&& 白前祛痰降喘逆,旋复降气肺胃行。&&& 清热化痰二母见,蒌竹桔前沥竺黄。&&& 藻昆蛤浮礞瓦药,痰黄惊厥中风优。&&& 贝母清痰散结肿,浙贝清热川贝润。&&& 栝楼宽胸散结气,胸痹痈结行便秘。&&& 桔梗宣肺利咽喉,消痰排脓肺痈散。&&& 前胡祛痰散风热,竹茹清肺止呕烦。&&& 苎黄竹沥定惊用,藻昆蛤浮软坚行。&&& 礞石坠痰镇惊力,癫狂惊痫必用之。&&& 藻昆利尿消水肿,瓦楞制酸胃痛休。&&& 止咳平喘寒温平,杏苏百紫款温行。&&& 马兜杷桑葶苈寒,白果地茶药性平。&&& 杏苏润肠降肺气,苏子化痰降喘逆。&&& 润肺百部紫款施,百部杀虫菀制咳。&&& 兜铃清肠消痔肿,杷叶降胃热呕停。&&& 桑葶泻肺消水肿,白皮泻火苈消水。&&& 白果敛肺固下焦,止带缩尿脐有毒。&&& 地茶利湿活血用,草药功奇莫忘记。
&&&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一、养心安神药&&& 柏枣夜交欢,秫米远志松,&&& 性味甘平多,养血滋阴用。&&& 养血安神柏子仁,血燥便秘能润通。&&& 补益肝心酸枣仁,安神敛汗治不眠。 &&& 交通心肾用远志,祛痰开窍痰易松。&&& 祛风通络夜交藤,补气平喘用灵芝。&&& 合欢活血跌扑用, 解郁悦心脱忧愁。&&& 胃不和则卧不安,和胃安神秫米用。
&&& 二、重镇安神药&&& 重镇金石贝壳类,磁龙朱砂琥珀联。&&& 潜阳清心解热毒,夜梦舌疮朱砂退。&&& 镇惊宁神紫贝齿,高热抽搐悸不寐。&&& 镇心安神安眠好,夜梦纷纷朱砂退。&&& 宁心安神用琥珀,散瘀通淋结石摧。
&&& 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肝风内动证,平肝熄风清,&&& 头痛目眩抽,角弓反张生。&&& 阴虚血少故,邪热扰动成。&&& 阴虚宜潜阳,邪热清肝平。&&& 石决贝藜生铁麻,代赭珠牡抑肝阳。&&& 牡蛎安神补阴评,软坚瘰疬积聚灵。&&& 敛汗潜阳比龙骨,石决清肝目疾定。&&& 代赭降气镇逆用,平肝凉血出血清。&&& 珠母贝齿定惊同,潜阳安神明目施。&&& 蒺藜疏肝去瘙痒,清热利尿罗布麻。&&& 熄风羚珍天钩藤,牛黄蝎蚣僵蚕龙。&&& 天麻祛风麻木消,质润除痹内风行。&&& 钩藤清肝性透邪,蝉薄同用夜啼静。&&& 牛黄祛痰疗窍闭,解毒凉肝祛热毒。&&& 蝎蚣攻毒通脉络,顽痹瘰疬头痛无。&&& 僵蚕祛风化痰进,瘙痒眼歪莫忘配。
&&& 二十三章、芳香开窍药&&& 芳香开窍性走窜,通窍闭证神昏从。&&& 热闭凉开寒温开,麝冰苏合菖蒲奇。&&& 开窍醒脑麝香好,活血通经消肿痛。&&& 瘀血难产痈肿痛,寒温闭证均可用。&&& 冰片清热止痛奇,烫伤溃疡目赤行。&&& 苏合辟秽善止痛,胸腹冷痛能消除。&&& 热病昏厥冰片用,芳香开窍神苏醒。&&& 豁痰开窍石菖蒲,宁心化湿和胃神。
&&&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一、补气药&&& 补气甘温肺脾归, 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和中化湿白扁豆,脾虚暑湿吐泻清。&&& 甘草和药补中气,祛痰缓急解毒疗
&&& 二、补阳药&&& 补阳咸甘温脾肾, 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 &&& 三、补血药&&& 补血甘温心肝归,滋腻助湿消食助。&&& 归地芍胶首乌眼,血少面白补血回。&&& 补血活血配当归,血虚便秘润肠搜。&&& 填精益髓肝肾虚,补血养阴熟地谋。&&&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平肝止痛优。&&& 阿胶止血能滋阴,虚劳咳嗽咯血救。&&& 补血可用制牛膝,生用破血下肢走。&&& 首乌制用补精血,生用润肠截疟投。&&& 眼肉安神补心脾,劳伤心脾用不同。
&&& 四、补阴药 &&& 补阴甘寒归五脏,沙麦龟鳖旱莲女。&&& 百合天冬杞斛玉,黄精桑葚黑芝麻。&&& 养血补心止崩漏,肾虚阳亢龟板医。&&& 鳖甲滋阴软坚功,退热除蒸效力雄。&&& 二冬沙竹养肺胃。麦冬清心天清肾。&&& 百合润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虚烦息。&&& 石斛滋养肾胃阴,养胃生津消渴离。&&& 滋补肝肾女贞子,乌发明目眩晕医。&&& 凉血止血旱莲草,虚热出血肝肾悦。&&& 养肺润肠蜂蜜用,干咳咽痛便秘泄。&&& 桑椹滋阴养血功,明目润肠消渴宜。&&& 滋补肝肾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 第二十五章 固涩药&&& 固涩药酸涩固脱,五脏失固诸药求。&&& 心虚自汗盗汗愁,肾虚遗滑泻不休。&&& 崩带肝脾不摄固,固表涩肠缩尿灵。&&& 麻根浮麦糯稻根,固表止汗是治标。&&& 敛肺涩肠味乌梅,罂粟石榴肉蔻诃。&&& 收敛固涩五味子,益气补肾宁心求。&&& 乌梅安蛔止咳泻,生津消渴同五味。&&& 粟壳止痛泻咳灵,诃子利咽失音凭。&&& 肉蔻涩肠行气功,石榴杀虫止血崩。&&& 固精缩尿止带药,茱萸三子双螵蛸。&&& 芡实猬皮冠椿皮,遗精遗尿带下停。&&& 茱萸平补肾阴阳,收敛固涩药力雄。&&& 覆盆养肝樱涩肠,桑蛸补阳海制酸。&&& 芡实健脾能止泻,除湿止带遗尿休。&&& 莲子补脾能止泻,心肾不交遗带收。&&& 莲心苦寒清心热;房炭敛涩止血优。&&& 莲须固肾能涩精;清心开胃石莲藕。&
&&& 中药的药性之最 && &&&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 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 1》心经用药歌:&&& 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 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 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 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 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
&&& 2》肝经用药歌:&&& 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 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 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 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
&&& 3》脾经用药歌:&&& 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 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 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 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 4》肺经用药歌:&&& 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 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 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 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 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 5》肾经用药歌:&&& 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 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精液,&&& 五味蛤蚧纳肾气,壮阳起痿问肭脐,&&& 阳起石与淫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 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 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 脏腑用药妙诀&&& 肺疾用药妙诀&&&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 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 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 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 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 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心脑病用药妙诀&&& 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 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 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 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 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 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痰火内发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窍好。&&& 类中胆星天竺黄,豁痰清热不应少。&&& 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龙牛膝用须草。&&& 心下支饮长沙法,白术泽泻疗昏冒。&&& 天麻更同白蒺藜,头晕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长卿,研吞能除癫痫扰。
&&& 脾胃病用药妙诀&&& 柴胡黄芩调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尝。&&& 芍药甘草缓急求,苏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虫共八月札,通则不痛气滞解。&&& 丹参苦同血竭配,痛则不通血瘀泰。&&& 旋复代赭治噫气,降逆宣中仲师旨。&&& 呃忒频仍尚有方,柿蒂应偕刀豆子。&&& 连翘若还配知母,胃脘灼热服之愈。&&& 扁豆山药补中虚,嘈杂思食勿庸虑。&&& 白螺蛳壳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显。&&& 纳谷式微劝加餐,木瓜乌梅宜膺选。&&& 腹痛泻泄木乘土,白术还需佐白芍。&&& 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药。&&&& 肝胆病用药妙诀&&&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气如桴鼓。&&& 厥阴热邪入黄芩,奏效还赖连翘辅。&&& 川楝延胡古方有,气血并调胁痛愈。&&& 田基黄偕鸡骨草,清肝泄热宜并取。&&& 阴亏生地白芍尝,血虚归身首乌当。&&& 女贞子与墨旱莲,乙癸同源双补强。&&& 鳖甲再加生牡蛎,软坚消症用勿忘。&&& 葫芦麦柴疗膨胀,煎汤代水法尤良。&&& 茵陈若获栀子襄,功擅利湿兼退黄。&&& 海金沙共金钱草,肝胆结实力能除。&&&& 肾病用药妙诀&&& 肾虚汗出逢于风,风水黄芪防已使。&&& 白术倘与山药配,健脾益肾法可恃。&&& 巴戟仙茅温肾阳,滋肾生地山茱萸。&&& 知母更兼川黄柏,下焦湿热恒相须。&&& 南芡实加白莲须,固肾涩精功殊显。&&& 革薜分清石苇配,小便混浊称灵验。&&& 菟丝子合覆盆投,溺有余沥自能疗。&&& 贯仲炭与荠菜花,血尿用之效亦优。&
中草药的性能&&& 中草药品种众多,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例如紫苏可以治疗感冒,大黄可以治疗便秘,蒲公英可以治疗热疖、疔疮,黄耆可以治疗气虚……,不同的病症就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草药来治疗,这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具备特有的性能。
中草药的性能,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疾病有寒性、热性的区别,药性也有寒、热的不同;病势有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异,药性也有升、浮、沉、降的区别;疾病发生部位在各个脏腑经络不同,药性也有归入某经的区分……等等。
认识药物的性能,并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天才”地发现的。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药物治病的丰富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的结果。这些理论,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但长期以来,对中医用药曾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中医治疗疾病,除了必须对病员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外,还必须较为熟练地掌握中草药的性能,才能正确座用于临床。&第一节 四气五味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一)辛 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 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酸 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四)苦 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
(五)咸 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一)淡 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 物,大多数是淡味。
(二)涩 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同时,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由于气有气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例如,紫苏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等。
一般说,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例如,同样是寒性药,若味不相同,或为苦寒,或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异,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风热;同样是甘味药,但气有所不同,或为甘温,或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黄耆甘温、可以补气,芦根甘寒、能清热生津。所以,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
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一般都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的,而在特殊应用的时候,配合其它药物,则或用其气,或用其味。
【文献摘录】《珍珠囊》:「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钦,咸能软坚,淡能利窍。」
《用药法象》:「夫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也。...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
《景岳全书》:「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
《本草纲目》:「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躁是气....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味言.....。」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近人认为药物味道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味辛的多含挥发油,味酸的多含有机酸,味甘的多含糖类,味音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甘类或苦味质等。」
第二节 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有温(治寒症)、清(治热症)、补(治虚症)、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如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据“疗热以寒药”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就是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样原因,对寒症也要进一步分肺寒,脾寒....,虚症要分脾虚、肾虚....,实症要分燥屎里结(大肠实)、痰饮停聚(肺实)....。在治疗上,温肺的药物,未必能暖脾;清心的药物,末必能清肺;补肝的药物,未必能补肾、泻大肠的药,未必能泻肺……,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药物归经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补、泻等药性,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能有的属寒、有的属热,也有可能有的属实、有的属虚,那就不能因为重视归经,而将能归该经的药物不加区分地应用。相反,同归一经的药物种类很多,有清、温、补、泻的不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能归肺经,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主要能温肺、百合主要补肺虚、葶苈子主要泻肺实....,在其它脏腑经络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归经是中草药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药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补泻等性能,应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草药。
关于药物的归经,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五味”联系起来,认为:味酸---能入肝。味苦---能入心。味辛---能入肺。味甘---能入脾。味咸---能入肾。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文献摘录】《珍珠襄》:「引经报使:手少阴心: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高本、黄蘗(柏)。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羌活。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升麻、苍朮、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络:柴胡、牡丹皮。足少阳胆:柴胡、青皮。足厥阴肝: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第三节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它们的意义如下:(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这是它的重要意义。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药物。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亢盛的情况;脾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止的症状。&&&& 升降浮沉,也是对药性认识的一种归纳方法,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切联系。例如,肺病咳嗽,当用肺经药物,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考虑升浮沉降的药物;如果由于外邪束肺、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宣畅肺气,如麻黄、桔梗等;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诃子药性沉降的药物来治疗。又如,气分上逆的病症,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病症,如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经降逆药;肺气上逆、咳嗽气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升降浮沉的药性,一般来说和药物的性味、质地有一定关系。&&&& 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的说法。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 但是,上述情况又并不是绝对的,还必须从各种药物的功效特点来考虑,例如,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在性味和质地方面,药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如苏子辛温、沉香辛微温,从性味来说应是升浮,但因为质重,所以作用为沉降;胡荽子药用种子应是沉降,但因为药性辛温,所以作用为升浮等等。此外,通过药物的炮制,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
&&&& 沈绍功教授用药经验&&&& 1.补药上品参类,用时应选择。&&& 人参《神农本草经》别名“人街”、“鬼蓋”。《本草纲目》别名“金井玉阑”,野生者称“野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以吉林抚松县质量最好,故称“吉林参”。产于朝鲜的称“高丽参”、“别直参”。直接晒干的称“生晒参”;煮熟晒干的称“红参”;煮半日再浸浓糖汁中2日再晒干者称“白参”、“糖参”。人参叶晒干生用,如提取其中的皂甙,则称“绞股蓝”。古时用叶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现今用治冠心病且降脂降糖。
&&& 人参大补元气,益智安神,生津安胎,通治一切气血津液不足证。药理证实能兴奋大脑皮层,增加脑血流量,提升免疫力,提高工作效力。有强心作用,改善心功能,扩张血管而降血压,促进造血器官和性腺功能,调整血糖水平,改善脂质代谢而降脂,抗衰老、抗肿瘤、抗休克、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
&&& 人参力宏者以野山参最佳,园参次之,白参更次,但温热之性亦减。红参与生晒参补力相仿,但红参温热之性明显,虚热甚者勿用。吉林参与高丽参功同力宏,然前者甘而清凉,后者甘而温热,如见阴液耗损而易火易升者易吉林参养阴而理虚热;阴液耗损,真阳亦衰者亦高丽参补阴而兼扶阳。
&&& 人身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紫石英、卤碱,不宜同茶叶、萝卜同服。
&&& 西洋参产于美国威斯康辛州者最佳,也产于加拿大、法国,又称“花旗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专治气阴两亏,虚火上炎证。药理证实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心律失常,提高应激能力,调整内分泌。其性寒清润见长,对阴虚火旺者也宜。反藜芦,忌铁刀,火炒。
&&& 党参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用治脾肺气虚证。药理证实:增强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延缓衰老,消除溃疡,通过肝脏作用而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扩张周围血管和抑制肾上腺素而降压,提升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消除蛋白,改善心功能,提升血糖。其补气之力不如人参,但有养血生津的作用,气虚而兼血亏津耗者更宜之。
&&& 童参《本草从新》别名“太子参”,《中国药名植物志》别名“孩子参”。补脾润肺,益气生津,用治脾肺虚弱,气虚津伤证。药理证实,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惟用在高血糖患者补气时以30g代替党参。
&&& 2.补气首选黄芪&&&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治脾肺气虚证,药理证实:强心扩冠,降压降糖,保肝抗菌,利尿消肿,消蛋白。
&&& 黄芪微甘而温,药性平和,凡见气虚证,均可投之。密制补气升阳偏重,生用固表托疮,利尿止汗偏重,然蜜炙有糖,对中老年患者,特别血糖高者不宜,应用时均以生黄芪为主,常用10g,重用30-60g,系补气之首。
&&& 黄芪,这是补气之首啊。我为什么不叫人参是补气之首啊?人参是个好药,也是个贵药,我们当医生的也得为老百姓着想,他工资水平并不高,你都用人参,他承受不了啊;另外人参有很大的副作用,伤阴,能补气能伤阴,所以补气药首先想的就是黄芪。
&&& 作为补气之首又便宜。它即能补气升阳,又能固表止汗;它能利水消肿,解肌托毒,这个功能就很全面。药理研究:它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还可以消肿啊,心性水肿、肾性水肿,都可以用黄芪;而且它能强心扩冠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主要的药;另外降压降糖,还能保肝,抗菌。这个别误解了别以为中药抗菌就是苦寒药,都是清热解毒药,黄连、黄柏、黄芩,连翘,不对。黄芪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抗菌的谱比较广,从西医讲,是个广谱的抗菌素,而且它主要可以消尿蛋白,好多肾炎的病人,肾功能衰竭,重用黄芪,所以药理所证实了,既能利水,又能消尿蛋白,这是治疗肾炎最主要的一个有效药。
&&& 你看我上面写的生芪,没有写黄芪。黄芪蜜制呀,蜜炙黄芪,这个药蜜制了以后,它的功能就局限了,仅仅就是补气,不可能托毒,也不可能固表,也不可能降糖,单纯的补气,作用局限了;第二个拿蜜制以后,应用也局限了,中老年人尽量少用,含糖了,能降糖,你拿蜜黄芪那不就反了嘛?所以不用蜜黄芪,一定用生芪。也别单纯写黄芪,写黄芪也许给你蜜芪,要写明白就生芪,这个很关键。生芪的量可以大,可以用到15g-60g,用去降糖,用量小了,血糖降不下来。
&&& 这是我在内蒙鄂尔多斯那个老总,非常有钱,8个煤矿的老板,还有好多的奶场。哎呀,太富了!几百个亿呀!有钱。有钱就有病呀,这是规律,吃喝不注意,也不会保养,血糖相当高。上个月我去了一下,有一个医生招摇撞骗,打着我们中医科学院的旗号,他合并了嗓子发炎,给他开了这么一小包药粉,一万块钱。我估计里面肯定给他用贵药,因为那老板有钱用贵药,鹿茸、冬虫夏草、鳖、人参,肯定这是贵重药,他还赚,至少赚一半。吃了半个月,鼻子流血,血糖升高。去看了一下以后,我说:“你的心态,钱不一定治你的病,贵重药也不一定治你的病,你信我开付药,估计也不到一千块钱,你愿意就试试看,不愿意你继续吃那个贵重药。”上个礼拜来了,当然我也给他开了一点贵药。嗓子不好,什么贵药?石斛呀,那治嗓子的好药。石斛我用金钗石斛,那钱就贵了10倍呀,一般石斛很便宜,金钗石斛就贵了,我给他用了60g生芪,20g西洋参,但我这么用,整个7付药还就是900多块钱,还不到一千块钱,将信将疑,吃了一个月来复诊了,血糖降到12mmol/L,嗓子基本上不痛了。哎呀!他说:“我服了你了,沈教授。”我说:“你别服我,你要服中医。”我热爱中医,我回到中医的原生态,给你搞辩证,给你灵活的治,所以给你有效果。所以这个生芪用量上,降血糖有明显的疗效,但是一定用生芪,这是第一个补气药首先用生芪。
&&& 3.云苓药食同用。&&& 云苓系依附寄生于松根的球状干燥菌核。外皮为“云苓皮”,內层淡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白茯苓”。抱附松根而生为“茯神”,用朱砂拌者为“朱茯神”。
&&& 云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治小便不利,痰饮水肿,脾虚脘胀,纳少便溏,心神不宁,心悸失眠证。药理证实: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大量利尿并促进钠、钾、氯的排出,是良好的利尿剂,还可降血糖。云苓皮专于利水消肿,消皮肤水肿;赤苓清热利湿,专治下焦湿热的尿少尿赤;茯神宁心安神,善治神衰失眠。
&&& 云苓富含蛋白质、卵磷脂、钾盐和脂肪,是一位优质的营养食品。历代有多张药食同源的膳食谱。其药食同用,体现了中医保健膳食的优势。
&&& 云苓也叫茯苓,这是药食同用,既能当药又能当食品。它主要的特点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既能健脾又能安神宁心,所有脾虚的症状,就是脾虚呀,脾虚就要生湿呀,首先要想到茯苓;所有不能睡觉的病人,失眠的病人,想到就是茯苓。当然古时候要分呀,有“赤茯苓”、有“茯苓”、有“抱木茯神”,现在不分了,就是茯苓了。
&&& 茯苓的药理,它可以大量的利尿,它利尿而且能排钠、钾、氯。肾炎的浮肿主要是钠、钾、氯潴留,留钠留水呀!这茯苓既能利尿,又能排钠,所以是治疗浮肿非常好的一个药。茯苓啊,用量大了,没有副作用。茯苓最后还能什么用呢?比如肾功能衰竭,浮肿的很厉害,甚至于腹水、胸水,凹陷性水肿,你就把茯苓60g-90g单包,拿汤药头煎二煎的药汤煮茯苓,把茯苓煮熟了,当粮食吃,那对于排尿排钠效果就更好,所以茯苓啊是个好药也是个安全的药。茯苓还可以降糖安神,糖尿病病人啊,“饿”,吃粮食多了不就血糖高吗?你干脆就让他刚才给你讲的汤药,汤药煮茯苓,代替一顿饭,吃90g茯苓他就饱了,他不吃粮食了,既能降血糖,又能填饱饥饿感。茯苓是一个很好的营养品,封建皇上的时候,茯苓是贡品,宫里进贡皇上、太后、皇后、太妃吃的东西。北京有个名饼叫“茯苓饼”,“茯苓饼”是个好东西,可惜里面搁糖太多,太甜了,中老年人就不合适,现在中国人对盐已经觉悟了,所以盐吃得多不好,对糖还没有觉悟呀,好多地方把糖作为营养品,贵客来了,吃糖,里面给你搁两勺糖,实际上是害你呀!糖多了对人肯定不行,为什么?糖全变成脂肪啊,脂肪多了病不就多了吗?所以茯苓饼要改进,里面少搁糖或者不搁糖,搁点木糖醇,少搁一点也有甜味,这个危害就小了,茯苓是好药。
&&& 4.炒白术运脾胜于健脾。&&&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用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脘账食少,吐泻乏力,痰饮水肿,自汗胎漏。药理证实:利尿排钠,降糖降压,促进胃肠分泌、安胎。
&&& 白术炒用偏于补气健脾,生用偏于燥湿利水,焦用偏于和胃止泻,产于浙江临安县的称“于术”,冬天采集者称“冬术”,它们补气健脾之力更大,冬术润而不燥。
&&& 炒白术用麸炒,偏于祛湿利水,土炒偏于燥湿健脾。临床用炒白术并非单纯用气健脾补气,健脾白术不是主药。炒白术的特长在于和胃燥湿,利水退肿。故《本草从新》称其为“开胃神药,而其尤能燥湿”。水湿之去,除补气的健脾功能外,尚须和胃的运脾之力,故炒白术运脾胜于健脾。
&&& 白术,注意我的字不写白术写炒白术。白术一般概念都认为是健脾,健脾想到白术。我在临床经验,健脾是次要的,运脾是主要的。运脾呀,运呀,不在健,在运,这是很重要的。它运怎么运呢?就利水或者叫利湿、退肿,利湿退肿;另外它运脾呀,所以它开胃呀,所以我叫它开胃的神药。病人不吃饭用炒白术,而且可以健脾益气,这是次要的,主要在于运脾。它可以降糖,而且可以降压,降糖、降压、利尿、排钠,这也很有利,浮肿的病人就尿潴留,除钠利尿,它既能利水又能排钠,所以非常理想。它能止汗安神,止汗安神啊。更年期综合症,像更年期综合征不光女士有啊,男士也有啊,很痛苦。其中有一个症状就是出汗,汗很多呀,甚至于头面出汗或在傍晚出汗,西医讲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时候怎么办呢?炒白术是个好药,用炒白术加上浮小麦,30g的浮小麦,10g的炒白术,当然更年期综合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千万不要加石菖蒲、郁金,出汗加上开窍透窍的药这个汗就止不住了,不能加石菖蒲、郁金。要加什么药呢?加利尿药。利尿,尤其用泽兰、桑白皮、芦根、冬瓜仁、车前草,这个对汗非常有效能止住,你可以在临床试试看。跟我抄方的那几位,好多抄方不是在夏天,冬天都大汗淋漓呀,当然出汗,头面出汗很痛苦呀,汗是心之液,出汗多了,心阳不振,会有后果,就用这个办法止,主要用这个炒白术。炒白术还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安胎。好多病人西医不理解,卵巢囊肿、肌瘤、输卵管不通,对不对?所以一辈子怀不了孕了,这怀孕有的是呀,但一定怀孕以后,我后天讲治疗,要把这一套交给你,怀孕以后要吃三个月的药,吃过三个月,一般没问题了,三个月给她保胎,保胎里面主要的药就是白术,炒白术啊!白术为什么用炒呢?生白术很燥,燥湿呀,炒白术虽然用土炒或者用麸皮-麦子的麸皮炒,炒了以后呢,它运脾的力量加大了,燥性减少了,这个副作用就减少了,所以一定想着用炒白术。
&&& 5.扁豆衣补气强于化湿&&& 白扁豆产于江浙者最佳。健脾化湿不如白术,但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尤其适合脾虚有湿证。药理证实:抗病毒,抗菌,提高细胞免疫。生用消暑和中,治疗暑湿腹泻证。
&&& 扁豆衣系白扁豆的种皮,功同扁豆,更无雍滞之弊,常用5-10g,可视作健脾补气主药,尤宜于心脾气虚证,补而不腻不滞。医者少用扁豆衣并常以化湿为用,疏忽其补而不雍之功。在心脾气虚时投用,实为奇药,故扁豆衣补气强于化湿。可以白扁豆15g代之5g的扁豆衣。
&&&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药,内科医生很少用,用扁豆或者扁豆衣,都在化湿。我用扁豆主要补气,这内科大夫很少用,这叫补气强于化湿。它补脾当然不腻,不会滋腻,它化湿又不燥,这是个好药啊。扁豆衣又能抗菌,广谱的抗菌,更可贵抗病毒,它能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西医一碰到病毒呀,它头胀,它没有很好的抗病毒药,所以04年非典的时候它误治,它自己说冠状病毒,是病毒,它没有抗病毒药,很大的专家,但是他不谦虚,也看不起中医,用抗生素,那就是误治呀!抗菌是抗菌,不是抗病毒,用大量的激素,抢救一个病人啊,好几千万,死亡率很高,救活了得两个后遗症,一个是肺纤维化,二一个是股骨头坏死,这是瞎治。
&&& 04年我血气方刚,后来一想拉倒,我不冒头了,中医最后也不行,受西医的影响,脑子想到这个病毒,用什么药?后来不是报上公布了,六个中药有效药,都是苦寒药,清开灵、醒脑净等等,那也受西医的影响,抗病毒苦寒行嘛?我没有看过非典,但第一线的医生告诉我,非典的特点是发烧、苔腻,中医是什么?湿温。那就很难治呀!矛盾呀!有湿要燥,“燥”、“热”对温不利,有温要清热,要凉,凉对湿不利,那就很难啦,当然忘了老祖宗,王孟英清代温病学家,有一片著作叫什么?《湿热篇》。里面给你讲的很清楚,分利三焦,三仁汤呀,上焦、中焦、下焦,上焦用杏仁,中焦用寇仁,下焦用薏苡仁,再加点苦寒药,不伤胃的药,分利湿热的药,不把湿热解决了吗?当然我不保守,为什么?我怕热,穿隔离衣,穿6件隔离衣,都把我热死了,所以我不冒头,回家安下心来写我的《方略论》。中意的原生态很重要啊,你当时假如反过来用湿热来治,中医有效,当然到了后期,用苦寒抗病毒的药反而没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医治疗非典也无效。实际上不是中医无效,是搞中医的人无效,对不对?病毒呢,当然抗病毒,一定要扶正,不扶正祛邪,病毒抗不了,单独的抗病毒,病毒抗不了,加上扶正药,尤其扁豆衣,既能抗病毒,又能提高免疫,两用啊,这是治疗病毒非常好的一个药。可惜呀,内科大夫没有想到它,光想到化湿。地下病毒感染可以常常用,我在门诊看到好多病人,病毒感染,见到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这个病毒花钱太多了,用这个药。当然现在扁豆衣是没有了,那药房怕麻烦,扁豆衣用5g,白扁豆用10g-15g,就留下了5g的扁豆衣。
&&& 6.仙鹤草扶正优于止血&&& 仙鹤草《滇南本草图谱》别称“脱力草”,可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钙和血小板而收敛止血。其性平和,可用于一切血证。&&& 药理证实:还有强心升压,兴奋疲劳的骨骼肌,增强细胞抵抗力,专治脱力劳伤。还有抗肿瘤作用。扶正抗癌,一举两得。医者只重其止血而疏于其补虚,故提示曰:“扶正优于止血。”&&& 这也是个特殊药,内科医生就知道仙鹤草就是止血,尤其是咳血用仙鹤草,这不假,仙鹤草止血作用非常明显,当然内科大夫忽视了仙鹤草能补气,尤其是气虚,仙鹤草是一个很好的补气药,所以南方把仙鹤草叫“脱力草”。夏天山下割稻子,农民累了割一把脱力草很快就缓解了。仙鹤草止血的原因,因为它缩短了凝血时间,增加了钙,增加了血小板,所以它止血;缩短了凝血时间,增加了血钙和血小板。但它能强心升压,冠心病的病人你想到仙鹤草,既能强心;休克的病人血压低了,你也可以想到仙鹤草。当然冠心病假如合并高血压,你用仙鹤草就要注意了,它会升高血压,尤其它可以兴奋骨骼肌,恢复疲劳,增强抵抗力这都属于中医的补气的范围,所以给你仙鹤草你绝对不要想到止血,更要想到补气。
&&& 7.黄精玉竹有别&&& 黄精《名医别录》别名“重楼”、“鹿竹”,《救荒本草》别名“笔管菜”。&&& 玉竹《名医别录》别名“葳蕤”、“马熏”。两味均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药理证实:提高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及肝硬化、抗衰老、强心。&&& 但是,它们虽同实异。黄精肺脾肾三阴均滋,且能补脾气,具有运脾功能,故补而不腻。玉竹尚有养胃清热之力,肺胃燥热伤阴者最宜。虽然其不恋热邪,然其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故临证多用黄精,少用玉竹。惟黄精应制用,生用或过量有小毒。
&&& 黄精一定要用制黄精,九制黄精,生黄精有小毒,制黄精就没毒了。它既能养阴又能补气,气阴双补,而且它这个补阴呢,肝、脾、肾三个阴都能补,而且气阴是有关的,中医讲气阴是互根的,既能养阴又能补气,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好药。它能运脾不腻,有些地方拿玉竹来代替黄精,这是两回事。玉竹呢只能养肾阴,玉竹很滋腻,弄不好就影响胃口,所以黄精的优越性在于气阴双补而且不腻,降糖、降脂、抗衰、强心,古人把黄精作为一个长寿药,延年益寿,抗衰老。黄精是一个很好的降糖药,跟这个降脂药。血脂高很难,现在成药里面中药西药都没有可靠的降脂药,所以在医保目录里面,降脂药没有甲类,只有乙类。甲类的疗效确切的,它为什么没有甲类的疗效确切的降脂药?当然中医配伍完全可以降脂。这原来呀所说罪魁祸首是血糖,后来罪魁祸首是血脂,新世纪开始罪魁祸首是什么?血糖、血脂以外,新的世纪,西医的观点罪魁祸首是尿酸,尿酸是罪魁祸首,尿酸高不控制,心脑血管这个病就会有,所以西医也在进展。尿酸高,后来讲治疗的时候可以告诉你,中医都非常有效,降脂中药都非常有效。用什么呢?第一个就用黄精,制黄精、制首乌、草决明、泽泻、金钱草、生山楂。就在辨证里面选配这几个药,能有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治疗更年期出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