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相遇抢跑小天才犯规减去几个全程

早期田径很“奇葩”
北京日报刘杰
[摘要]在现代奥运会初期的几届竞赛中,秒表还是稀罕之物,径赛成绩,有时只有第一名或前三名才有具体的分、秒成绩,其他名次只按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定。剪式跳高里约奥运会田径赛事马上要开始了。田径是奥运会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也是奥运会最引人关注的比赛项目。和现代奥运会一起发展起来的现代田径比赛,也经过了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在早期还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事儿。不分赛道频现犯规闹剧短距离赛跑要有赛道,才能避免相互干扰。关于赛道的划分,也有一段辛酸史。现代奥运会最早的百米赛跑就是有跑道的,那时的跑道不是划线,而是在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凿上几根木桩,每条跑道都用系在木桩上的半米多高的绳子隔开。但是400米赛跑没有划分跑道。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100米和200米的金牌美国人都没得到,400米他们志在必得。进入决赛的四名选手中有三位美国选手卡本特、罗宾斯、泰勒,一位英国选手哈尔斯韦勒。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特里撞线。因为没有划分跑道,400米赛跑以往就频频出现各种犯规行为。据说,比赛开始前裁判就嗅出了一些味道,警告四名决赛参加者说:“如果我们发现有人明显犯规,那么这次比赛就一笔勾销,半小时后重赛。”然而美国人对此不以为然。英国的报纸《体育生活》是这样报道这次比赛的:“卡本特一直领先,进入弯道时,哈尔斯韦勒已与另一名美国选手罗宾斯拉平。并排的两个美国选手把哈尔斯韦勒一再往外挤。但后者还是从外侧超过了罗宾斯,并追赶卡本特。卡本特又向外边挤哈尔斯韦勒。眼看哈尔斯韦勒要超过去时,卡本特用肘使劲顶他。哈尔斯韦勒索性不跑了。卡本特跑到了终点,成绩48秒6。”裁判委员会对此无法容忍,决定两天以后重赛,美国选手卡本特不得参加。两天后进行了“第二次决赛”,罗宾斯和泰勒(他始终没有犯规)为了“声援”卡本特,也拒绝参加比赛。结果,哈尔斯韦勒一个人跑,他轻松地跑完全程,以50秒的成绩获得金牌。这也成了奥运史上唯一的一次“一个人的决赛”。尽管有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的教训,1912年奥运会400米的预、复赛仍未分道,美国运动员在复赛中再次犯规。于是在400米决赛中第一次分道进行比赛。美国四名选手与德国的H·布劳恩在决赛中相遇。最后,美国选手雷德帕什以48秒2获得了冠军。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400米分道比赛冠军。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马拉松大赛的三名运动员。“用四条腿趴在地上”起跑日,雅典,首届现代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5名运动员站在跑道上,等待着发令员鸣枪。美国运动员雷恩站在最里道,他两眼注视着正前方,膝部微屈,两手交叉在身体前面;匈牙利运动员斯佐科里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臂张开。中间道是德国运动员霍夫曼,他用两根小木棍插在地上,两手撑在上面,神情很紧张,生怕自己的体重把小木棍压断;第四道是美国运动员布克,他双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蹲踞在地上,被观众嘲笑为“用四条腿趴在地上”;站在最外边一道的是东道主希腊的卡尔科康迪里斯,他几乎直立着,上身略微前倾。5名运动员,5种姿式。那时的短跑起跑就是这样奇葩。最终布克赢得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百米冠军。不过,是不是他的起跑姿式占了便宜还不好说,因为他的前半程并未领先,只是最后超到了前面。但蹲踞式起跑,后来还是在短跑中被大家普遍采纳了。这个姿式的发明人并不是布克,据记载,早在1888年,美国耶鲁大学的谢里尔就采用了蹲踞式起跑。当时在一次百米比赛时,别的运动员都是站姿,只有谢里尔一人蹲在起跑线后。发令员以为他没有准备好,一次次地停止发令来提醒他,最后才明白他是采用了新的起跑姿式。而比谢里尔更早,据说居住在苏格兰的一个叫麦克唐纳尔德的毛利人,早在1884年就采用了这种起跑姿式。后来人们发展了蹲踞式起跑,在1936年奥运会以前,短跑选手们都在跑道起点挖一个坑,借助坑壁的蹬力获得起跑初始速度。1929年,美国选手辛普逊首先使用了可调节的起跑器。他还借助起跑器,创造了当时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但是当时起跑器不被允许,所以他的成绩没有被承认为世界纪录。直到1938年,起跑器才取得了合法地位。短跑的起跑姿式也都统一规范起来了。谁抢跑谁就后退两步在短跑比赛中,抢跑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田径规则为此几度修改,但无论怎么改都难以让人满意。比如在最新的“零抢跑”规则中,2011年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飞人决赛,博尔特因一次抢跑犯规被罚下,就让无数人大跌眼镜。最早的抢跑规则,虽然原始但也不乏人情味儿:就是谁抢跑,谁后退两步。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第三届奥运会,当时的煤渣跑道周长536.45米(即三分之一英里),有一条200米的直道。8月31日进行了200米的决赛,这是奥运会田径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直道上进行200米赛跑。四名美国选手展开了决赛。A·哈恩在起跑时似乎要抢跑,很快又缩了回来,结果另外三名美国选手被打乱了阵脚,反而抢跑了。于是,除了哈恩之外,这三名选手都不得不后退一码重新起跑。哈恩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一马当先,以21秒6获得金牌。对短跑来说,后退两步是个不小的差距。好在后来规则变了:抢跑不算事儿,大家重新来过。但很快就有人来钻空子。在1912年奥运会的100米决赛上,美国选手克雷格看到德国选手实力很强,就利用抢跑战术来整垮对手。比赛时克雷格一共抢跑8次,德国选手被他弄得晕头转向,他第9次起跑成功,而对手已被他的“神经战”击败,克雷格最后夺得金牌。于是国际田联制定了“二次抢跑”规则,一直沿用到2003年以前的比赛,规定一名选手允许抢跑一次,本人第二次抢跑才被取消比赛资格,参赛选手可以轮流抢跑而不被罚下。但这个规则还是有问题,曾经出现过比赛中选手轮流抢跑高达六七次“没完没了”的局面,不但严重扰乱了运动员发挥出高水平,也对电视转播不利。2003年国际田联施行了“一次抢跑”的规则,规定在比赛中如出现抢跑,不会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包括抢跑者本人;而第二次抢跑的运动员将被罚出场,即使不是首次抢跑的选手。“一次抢跑”的规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冗长的比赛发生,因为总共只允许抢跑一次,但还是存在有个别选手故意抢跑的情况,于是国际田联酝酿推出 “零抢跑”。所谓“零抢跑”就是任何一名运动员只要抢跑,就将被取消比赛资格,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经过很多争论后,2010年多哈室内世锦赛正式实施“零抢跑”规则。然而新规则实施后的第二年,博尔特就成了枪口下的牺牲品。世界上没有绝对合理的规则,规则确立后我们要做的,就只有适应规则。马拉松为啥是42.195公里说完短跑,再说说长跑。奥运会里最长距离的赛跑是马拉松。现在马拉松的标准距离是42.195公里,这个标准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的。关于马拉松项目的来历,人们都太熟悉了。古希腊的时候,波斯入侵雅典,双方在马拉松海边打了一仗,雅典人取得了胜利。为了让家里人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飞跑回去报信。当菲迪皮茨跑回雅典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 “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就累得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并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作为赛跑的距离。当时那个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但往往因地制宜,没有严格标准。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路线是由泰晤士河畔的温莎宫到伦敦。英国女王为了让公子公主们能看到这次比赛,让马拉松的出发点设在温莎宫的东侧平台前,而终点则设在伦敦运动场的皇家包厢前。这样,马拉松的全程距离就延长到了42.195公里。虽然此后两届奥运会比赛路线仍不统一,但是自1924年起,就一直采用42.195公里作为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在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赛上,最后场面是令人难忘的。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特里第一个到达运动场,此时他已精疲力尽,双腿本能地支撑着身体向前。他几乎昏迷了,不知朝哪个方向跑。他昏倒在地,几秒钟后站起来又向前跑几步,然后又摔倒了。这时第二个选手进入运动场,他是美国选手海耶斯。两名工作人员跑过去,扶着皮特里跑完最后几米到达终点。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女王也鼓起掌来。尽管如此,皮特里还是违反了不得有他人帮助的这条比赛规则,因而被淘汰。伦敦的奥运赛场对于马拉松好像有某种魔咒。1948年第二次在伦敦举行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再现了1908年的悲剧。这一次,比利时选手盖利领先约500米第一个出现在伦敦温布莱体育场,但这时他已面如土色,脚步踉踉跄跄,只是艰难地向前挪动。阿根廷选手卡布雷拉超过了他,第一个到达了终点;英国运动员里查兹作为第二名也到了终点。但他们都没有赢得任何喝彩,观众们都紧张地注意着盖利的情况。最后,盖利自己总算到达了终点,并获得了一枚铜牌。铁饼冠军赛前竟没见过铁饼在田赛项目中,最古老的也许要算掷铁饼,这当然是因为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杰作《掷铁饼者》。到了19世纪末,希腊学者根据许多出土文物和有关文字记载,以及米隆的雕塑开始探究早期掷铁饼的方法。他们得出了并无完全把握的判断,认为古代的掷铁饼技术是站在一个70×80厘米的石方台上,通过投掷臂的垂直动作来进行的。于是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按这种古典技术形式把铁饼列为正式项目。有趣的是,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铁饼冠军、美国人加列特,只是到了雅典之后平生才第一次见识到铁饼。1896年雅典首届奥运会上,铁饼比赛被目击者称为第一天最有意思的项目。这一天天气很冷,11名选手都穿着大衣在那里等候着试投。东道国希腊的三名选手,动作显得很漂亮。然而这可不是比谁的姿势美,而是看谁投得远。投得最远的是美国选手罗·加列特,他最后一投成绩29.15米,超过了两名希腊选手,从而获得了金牌。加列特在来雅典之前,还从未见过这种两公斤重的铁饼是什么样子。他在美国时只是听说过铁饼这种比赛,就自制了一个铁盘,比正常的铁饼重一倍,他在家里以及乘船来欧洲的途中就是用这种铁盘来练习的。值得一提的是,加列特是个田径多面手。他在第一届奥运会上还以11.22米的成绩获得男子铅球比赛的金牌。不过,当时世界上成绩最好的爱尔兰铅球选手霍根曾投出过14.15米,却因筹集不到路费而未能来雅典一显身手。否则,铅球金牌就轮不到加列特了。加列特确实很厉害,他还以6.18米获跳远银牌,以1.71米获跳高铜牌。这样,他以二金一银一铜的成绩成了首届奥运会得奖牌最多的选手。史海回眸 田径器材进化史计时 只有冠军才有成绩早期的径赛,裁判员都是用口令和手旗发令。后来,起跑令被枪声所取代。发令枪的枪声是运动员起跑时出发的信号,枪烟是终点计时员起动秒表的信号。枪声、枪烟比口哨声更清晰,比手旗更便于判定起动秒表的瞬间。在现代奥运会初期的几届竞赛中,秒表还是稀罕之物,径赛成绩,有时只有第一名或前三名才有具体的分、秒成绩,其他名次只按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定。由于表的误差,人们反应能力的差异,使计时裁判成为十分困难和劳累的工作,引来的纠纷与麻烦也不少。直至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瑞典人首次在体育场内安装了电动计时器,高科技成果才开始步入了体育场。田径场 最早是马蹄形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田径场采用的是马蹄形场地,跑道距离333.33米。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首次采用环形跑道,跑道周长500米。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体育场跑道呈椭圆形,长536.45米,另有一个220米的直跑道。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田径场仍是536.45米,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铺设了煤渣与石灰混合的跑道。第五届奥运会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田径赛场周长383米。第六届奥运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取消。战后的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第一次使用了400米跑道。后来,除第八届奥运会外,都使用400米标准跑道。赛道 从黄土煤渣到塑胶前几届奥运会,体育场里的赛道都是黄土铺成的,遇上下雨还会泥泞不堪。直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时,才第一次有人想到用煤渣铺垫跑道,竞赛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煤渣跑道在世界大型运动会中沿用了半个多世纪,它比黄土地要优越,有一定弹性和渗透性,用材经济,但易受风雨侵蚀,平时保养很费工,每三五年要翻修一次,更主要的问题是弹性不理想,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塑胶跑道。1975年,我国第一个塑胶跑道田径场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运动员最初试用,由于习惯了煤渣道的跑法,不适应塑胶跑道的弹性,总要向前跌倒,经过改进跑的技术动作后才适应。(文/刘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 []|
外媒指刘翔抢跑因受观众影响 罗伯斯受益夺冠
讯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中国飞人刘翔(
)在国际田联瑞典斯德哥尔摩室内挑战赛男子60米栏比赛中,因为抢跑犯规被罚出场,遗憾与新赛季两连冠失之交臂。赛后世界三大通讯社将焦点都放在刘翔抢跑上,认为刘翔是受到场内观众噪音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抢跑。路透社:刘翔受观众干扰抢跑后未等确认即离开英国路透社赛后迅速报道了比赛的情况,在《刘翔被罚,罗伯斯夺冠》一文中,路透社认为罗伯斯斯德哥尔摩夺冠,受益于刘翔抢跑被罚离场。路透社还详细描述了刘翔的抢跑过程,“2004年会冠军刘翔在枪响之前,就起身离开起跑器,看起来他受到了现场嘈杂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不太集中。抢跑之后,刘翔迅速离开赛道,甚至没有等裁判确认。”相比较而言,路透社对罗伯斯的夺冠轻描淡写,“罗伯斯以7秒66夺冠,上周站比赛中,两人在去年大邱世锦赛后首度相遇,结果刘翔战胜了罗伯斯。”美联社:大邱后二度相遇刘翔抢跑被罚美联社赛后对刘翔抢跑被罚感到遗憾,“这是去年大邱世锦赛后,刘翔与罗伯斯的第二次直接对话,刘翔却以抢跑的方式提前退出了冠军争夺。上周刘翔在伯明翰室内赛令人信服得击败罗伯斯,以7秒41的成绩夺冠,罗伯斯以0.09秒的差距落败。”没有刘翔的较量,罗伯斯的获胜可谓轻松,“罗伯斯以7秒66夺得斯德哥尔摩室内赛的冠军,他的同胞奥兰多-奥特加以0.02秒之差获得亚军,白俄()选手林莎以7秒73获得季军。刘翔因为抢跑被罚下没有成绩。”法新社:刘翔遗憾遭罚罗伯斯受益夺冠法新社赛后将更多目光聚焦于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打破室内女子撑杆跳世界纪录上,对于男子60米栏比赛,法新社认为,刘翔因为抢跑被罚下,给了罗伯斯大好机会,古巴人也没有浪费刘翔送出的大礼,最终以7秒66夺得冠军。上周刘翔与罗伯斯在伯明翰上演激情对决,本周两人继续对话,却以刘翔抢跑被罚,罗伯斯受益夺冠的方式告终,令人始料未及。接下去两人的再次碰撞,将在伊斯坦布尔的室内锦标赛上演。(杨伊)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体育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博客视频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男子百米战博尔特抢跑被罚下 牙买加新锐夺魁
  火星人博尔特失手了!北京时间8月28日,201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在韩国大邱进入到第二日的争夺。在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牙买加闪电侠博尔特因为抢跑犯规被剥夺了比赛资格。最终牙买加小将布莱克以9秒92夺得冠军。
  27日的百米小组赛,博尔特展示出了良好的状态出色,他在放水了将近40米的情况仍然以10秒10的成绩轻松晋级。
“零抢跑”到底伤害了谁
出品部门:体育频道  编辑:朱杨健 李贺登(实习生)
  牙买加飞人抢跑出局!相信很多博尔特的粉丝会大吃一惊,但事实摆在眼前:博尔特因为抢跑犯规被剥夺了比赛资格。最终牙买加小将布莱克以9秒92夺得冠军。赛后,诸多媒体的和专家对国际田联2010年的“零抢跑”新规提出质疑,一次犯错即“杀死”的规则是否太过残忍?“零抢跑”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博尔特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不受任何影响,但就是这样一把保护伞,居然砸到了牙买加“闪电”自己身上。博尔特的出局,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规则需要修改,亦或回归之前的“两枪罚下”?
导火索:“零抢跑”规则致使博尔特出局
过去因抢跑犯规被取消资格的名将比比皆是,比如在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卫冕冠军、英国名将克里斯蒂就因为抢跑而被罚下。中国名将刘翔曾在05年初的上海室内田径赛上第二次抢跑被罚下,在08年尤金田径大奖赛上第二次抢跑被罚下。
当昨晚博尔特悔恨地在跑道上踱步时,人们不禁要问,抢跑一次就要被取消资格,“零抢跑”规则是不是太不人道了。但殊不知“零抢跑”的初衷竟是为了保护博尔特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不受任何影响。但就是这样一把保护伞,居然砸到了牙买加“闪电”自己身上。
反对者:质疑“零抢跑” 规则残忍令运动员很受伤
规则需要改变。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第二次机会。罪犯都可以,运动员为什么不行?要知道,为了世锦赛或奥运会这样的大赛,有的运动员准备了很久,甚至一生就为了这样一次比赛,不能因为一次起跑的错误就剥夺他们努力奋斗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和权利。
“扣着发令枪的手指却不是那么稳定(裁判拿发令枪由人为控制发枪,声控给电子计时,电子计时则是通过起跑器和计时器靠电脑连接在一起),选手们踏在起跑器上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在这种情况下,抢跑零容忍规则在瞬息之间就让运动员变成观众,无论对于选手本身还是体育迷来说,都是巨大的悲剧。”
“这个规则的推出应该说是有利有弊,虽然说对其他选手来说更公平一些,但我觉得还是之前两枪罚下的规则更‘人道’一些,因为并不是所有抢跑的人都是故意而为,比如这次的博尔特。”
支持者:博尔特出局在自己 “零抢跑”使比赛更公平
抢跑应该是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心理问题,因为运动员在参加像世锦赛这样的重要赛事的时候,因为压力的原因多少会有些紧张,即使他是没有对手的博尔特。
“‘零抢跑’规则的推出也是为了让比赛更有观赏性,这样一来,比赛将会更有悬念,也更刺激。同时,也会让比赛更加紧凑。看起来似乎有些苛刻,但它却更显公平,也就是说封闭了某些运动员为了取得好的名次,而利用抢跑来扰乱其他选手的机会。”
在有些问题上,则必须“零容忍”,假如一味地“下不为例”,只能助长无良之俗,无形中为违规犯法留下了漏洞,预设了“后门”。趴地上起跑明显犯规就重赛 回顾奥运田径黑历史_网易奥运
趴地上起跑明显犯规就重赛 回顾奥运田径黑历史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杰里约会赛事马上要开始了。田径是奥运会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也是奥运会最引人关注的比赛项目。和现代奥运会一起发展起来的现代田径比赛,也经过了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在早期还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事儿。剪式跳高不分赛道频现犯规闹剧短距离赛跑要有赛道,才能避免相互干扰。关于赛道的划分,也有一段辛酸史。现代奥运会最早的百米赛跑就是有跑道的,那时的跑道不是划线,而是在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凿上几根木桩,每条跑道都用系在木桩上的半米多高的绳子隔开。但是400米赛跑没有划分跑道。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100米和200米的金牌美国人都没得到,400米他们志在必得。进入决赛的四名选手中有三位美国选手卡本特、罗宾斯、泰勒,一位英国选手哈尔斯韦勒。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特里撞线。因为没有划分跑道,400米赛跑以往就频频出现各种犯规行为。据说,比赛开始前裁判就嗅出了一些味道,警告四名决赛参加者说:“如果我们发现有人明显犯规,那么这次比赛就一笔勾销,半小时后重赛。”然而美国人对此不以为然。英国的报纸《体育生活》是这样报道这次比赛的:“卡本特一直领先,进入弯道时,哈尔斯韦勒已与另一名美国选手罗宾斯拉平。并排的两个美国选手把哈尔斯韦勒一再往外挤。但后者还是从外侧超过了罗宾斯,并追赶卡本特。卡本特又向外边挤哈尔斯韦勒。眼看哈尔斯韦勒要超过去时,卡本特用肘使劲顶他。哈尔斯韦勒索性不跑了。卡本特跑到了终点,成绩48秒6。”裁判委员会对此无法容忍,决定两天以后重赛,美国选手卡本特不得参加。两天后进行了“第二次决赛”,罗宾斯和泰勒(他始终没有犯规)为了“声援”卡本特,也拒绝参加比赛。结果,哈尔斯韦勒一个人跑,他轻松地跑完全程,以50秒的成绩获得金牌。这也成了奥运史上唯一的一次“一个人的决赛”。尽管有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的教训,1912年奥运会400米的预、复赛仍未分道,美国运动员在复赛中再次犯规。于是在400米决赛中第一次分道进行比赛。美国四名选手与德国的H·布劳恩在决赛中相遇。最后,美国选手雷德帕什以48秒2获得了冠军。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400米分道比赛冠军。“用四条腿趴在地上”起跑日,雅典,首届现代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5名运动员站在跑道上,等待着发令员鸣枪。美国运动员雷恩站在最里道,他两眼注视着正前方,膝部微屈,两手交叉在身体前面;匈牙利运动员斯佐科里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臂张开。中间道是德国运动员霍夫曼,他用两根小木棍插在地上,两手撑在上面,神情很紧张,生怕自己的体重把小木棍压断;第四道是美国运动员布克,他双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蹲踞在地上,被观众嘲笑为“用四条腿趴在地上”;站在最外边一道的是东道主希腊的卡尔科康迪里斯,他几乎直立着,上身略微前倾。5名运动员,5种姿式。那时的短跑起跑就是这样奇葩。最终布克赢得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百米冠军。不过,是不是他的起跑姿式占了便宜还不好说,因为他的前半程并未领先,只是最后超到了前面。但蹲踞式起跑,后来还是在短跑中被大家普遍采纳了。这个姿式的发明人并不是布克,据记载,早在1888年,美国耶鲁大学的谢里尔就采用了蹲踞式起跑。当时在一次百米比赛时,别的运动员都是站姿,只有谢里尔一人蹲在起跑线后。发令员以为他没有准备好,一次次地停止发令来提醒他,最后才明白他是采用了新的起跑姿式。而比谢里尔更早,据说居住在苏格兰的一个叫麦克唐纳尔德的毛利人,早在1884年就采用了这种起跑姿式。后来人们发展了蹲踞式起跑,在1936年奥运会以前,短跑选手们都在跑道起点挖一个坑,借助坑壁的蹬力获得起跑初始速度。1929年,美国选手辛普逊首先使用了可调节的起跑器。他还借助起跑器,创造了当时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但是当时起跑器不被允许,所以他的成绩没有被承认为世界纪录。直到1938年,起跑器才取得了合法地位。短跑的起跑姿式也都统一规范起来了。谁抢跑谁就后退两步在短跑比赛中,抢跑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田径规则为此几度修改,但无论怎么改都难以让人满意。比如在最新的“零抢跑”规则中,2011年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飞人决赛,博尔特因一次抢跑犯规被罚下,就让无数人大跌眼镜。最早的抢跑规则,虽然原始但也不乏人情味儿:就是谁抢跑,谁后退两步。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第三届奥运会,当时的煤渣跑道周长536.45米(即三分之一英里),有一条200米的直道。8月31日进行了200米的决赛,这是奥运会田径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直道上进行200米赛跑。四名美国选手展开了决赛。A·哈恩在起跑时似乎要抢跑,很快又缩了回来,结果另外三名美国选手被打乱了阵脚,反而抢跑了。于是,除了哈恩之外,这三名选手都不得不后退一码重新起跑。哈恩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一马当先,以21秒6获得金牌。对短跑来说,后退两步是个不小的差距。好在后来规则变了:抢跑不算事儿,大家重新来过。但很快就有人来钻空子。在1912年奥运会的100米决赛上,美国选手克雷格看到德国选手实力很强,就利用抢跑战术来整垮对手。比赛时克雷格一共抢跑8次,德国选手被他弄得晕头转向,他第9次起跑成功,而对手已被他的“神经战”击败,克雷格最后夺得金牌。于是国际田联制定了“二次抢跑”规则,一直沿用到2003年以前的比赛,规定一名选手允许抢跑一次,本人第二次抢跑才被取消比赛资格,参赛选手可以轮流抢跑而不被罚下。但这个规则还是有问题,曾经出现过比赛中选手轮流抢跑高达六七次“没完没了”的局面,不但严重扰乱了运动员发挥出高水平,也对电视转播不利。2003年国际田联施行了“一次抢跑”的规则,规定在比赛中如出现抢跑,不会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包括抢跑者本人;而第二次抢跑的运动员将被罚出场,即使不是首次抢跑的选手。“一次抢跑”的规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冗长的比赛发生,因为总共只允许抢跑一次,但还是存在有个别选手故意抢跑的情况,于是国际田联酝酿推出&“零抢跑”。所谓“零抢跑”就是任何一名运动员只要抢跑,就将被取消比赛资格,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经过很多争论后,2010年多哈室内世锦赛正式实施“零抢跑”规则。然而新规则实施后的第二年,博尔特就成了枪口下的牺牲品。世界上没有绝对合理的规则,规则确立后我们要做的,就只有适应规则。马拉松为啥是42.195公里说完短跑,再说说长跑。奥运会里最长距离的赛跑是马拉松。现在马拉松的标准距离是42.195公里,这个标准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的。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马拉松大赛的三名运动员。关于马拉松项目的来历,人们都太熟悉了。古希腊的时候,波斯入侵雅典,双方在马拉松海边打了一仗,雅典人取得了胜利。为了让家里人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飞跑回去报信。当菲迪皮茨跑回雅典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就累得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并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作为赛跑的距离。当时那个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但往往因地制宜,没有严格标准。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路线是由泰晤士河畔的温莎宫到伦敦。英国女王为了让公子公主们能看到这次比赛,让马拉松的出发点设在温莎宫的东侧平台前,而终点则设在伦敦运动场的皇家包厢前。这样,马拉松的全程距离就延长到了42.195公里。虽然此后两届奥运会比赛路线仍不统一,但是自1924年起,就一直采用42.195公里作为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在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赛上,最后场面是令人难忘的。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特里第一个到达运动场,此时他已精疲力尽,双腿本能地支撑着身体向前。他几乎昏迷了,不知朝哪个方向跑。他昏倒在地,几秒钟后站起来又向前跑几步,然后又摔倒了。这时第二个选手进入运动场,他是美国选手海耶斯。两名工作人员跑过去,扶着皮特里跑完最后几米到达终点。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女王也鼓起掌来。尽管如此,皮特里还是违反了不得有他人帮助的这条比赛规则,因而被淘汰。伦敦的奥运赛场对于马拉松好像有某种魔咒。1948年第二次在伦敦举行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再现了1908年的悲剧。这一次,比利时选手盖利领先约500米第一个出现在伦敦温布莱体育场,但这时他已面如土色,脚步踉踉跄跄,只是艰难地向前挪动。阿根廷选手卡布雷拉超过了他,第一个到达了终点;英国运动员里查兹作为第二名也到了终点。但他们都没有赢得任何喝彩,观众们都紧张地注意着盖利的情况。最后,盖利自己总算到达了终点,并获得了一枚铜牌。铁饼冠军赛前竟没见过铁饼在田赛项目中,最古老的也许要算掷铁饼,这当然是因为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杰作《掷铁饼者》。到了19世纪末,希腊学者根据许多出土文物和有关文字记载,以及米隆的雕塑开始探究早期掷铁饼的方法。他们得出了并无完全把握的判断,认为古代的掷铁饼技术是站在一个70×80厘米的石方台上,通过投掷臂的垂直动作来进行的。于是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按这种古典技术形式把铁饼列为正式项目。有趣的是,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铁饼冠军、美国人加列特,只是到了雅典之后平生才第一次见识到铁饼。1896年雅典首届奥运会上,铁饼比赛被目击者称为第一天最有意思的项目。这一天天气很冷,11名选手都穿着大衣在那里等候着试投。东道国希腊的三名选手,动作显得很漂亮。然而这可不是比谁的姿势美,而是看谁投得远。投得最远的是美国选手罗·加列特,他最后一投成绩29.15米,超过了两名希腊选手,从而获得了金牌。加列特在来雅典之前,还从未见过这种两公斤重的铁饼是什么样子。他在美国时只是听说过铁饼这种比赛,就自制了一个铁盘,比正常的铁饼重一倍,他在家里以及乘船来欧洲的途中就是用这种铁盘来练习的。值得一提的是,加列特是个田径多面手。他在第一届奥运会上还以11.22米的成绩获得男子铅球比赛的金牌。不过,当时世界上成绩最好的爱尔兰铅球选手霍根曾投出过14.15米,却因筹集不到路费而未能来雅典一显身手。否则,铅球金牌就轮不到加列特了。加列特确实很厉害,他还以6.18米获跳远银牌,以1.71米获跳高铜牌。这样,他以二金一银一铜的成绩成了首届奥运会得奖牌最多的选手。史海回眸田径器材进化史计时&只有冠军才有成绩早期的径赛,裁判员都是用口令和手旗发令。后来,起跑令被枪声所取代。发令枪的枪声是运动员起跑时出发的信号,枪烟是终点计时员起动秒表的信号。枪声、枪烟比口哨声更清晰,比手旗更便于判定起动秒表的瞬间。在现代奥运会初期的几届竞赛中,秒表还是稀罕之物,径赛成绩,有时只有第一名或前三名才有具体的分、秒成绩,其他名次只按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定。由于表的误差,人们反应能力的差异,使计时裁判成为十分困难和劳累的工作,引来的纠纷与麻烦也不少。直至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瑞典人首次在体育场内安装了电动计时器,高科技成果才开始步入了体育场。田径场&最早是马蹄形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田径场采用的是马蹄形场地,跑道距离333.33米。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首次采用环形跑道,跑道周长500米。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体育场跑道呈椭圆形,长536.45米,另有一个220米的直跑道。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田径场仍是536.45米,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铺设了煤渣与石灰混合的跑道。第五届奥运会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田径赛场周长383米。第六届奥运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取消。战后的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第一次使用了400米跑道。后来,除第八届奥运会外,都使用400米标准跑道。赛道&从黄土煤渣到塑胶前几届奥运会,体育场里的赛道都是黄土铺成的,遇上下雨还会泥泞不堪。
直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时,才第一次有人想到用煤渣铺垫跑道,竞赛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煤渣跑道在世界大型运动会中沿用了半个多世纪,它比黄土地要优越,有一定弹性和渗透性,用材经济,但易受风雨侵蚀,平时保养很费工,每三五年要翻修一次,更主要的问题是弹性不理想,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塑胶跑道。1975年,我国第一个塑胶跑道田径场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运动员最初试用,由于习惯了煤渣道的跑法,不适应塑胶跑道的弹性,总要向前跌倒,经过改进跑的技术动作后才适应。(本文写作参考樊渝杰、韩菊元《世界田径史话》、周佳泉、周磊《体育器材史》等,特此致谢)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杨旭_NT225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射箭男子团体决赛
中国游泳协会独家互联网媒体合作伙伴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抢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