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能帮我数数围棋输赢如何计算的输赢?

围棋天才遗憾败北 是谁培养了柯洁?|柯洁|才艺培养_新浪育儿_新浪网
围棋天才遗憾败北 是谁培养了柯洁?
  5月23日,中国乌镇,柯洁,这位年仅不到20岁的围棋少年,展开了与顶级人工智能AlphaGo的搏击,一人一AI逐鹿巅峰,指剑未来。人机对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经典命题“人脑和机器的大脑,究竟谁更聪明?”“人工智能究竟能不能战胜人类?”无论结果成败,这次乌镇的棋局,将会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AlphaGo的实力有目共睹,去年以4:1的大胜韩国国宝级棋手李世石,之后,AlphaGo不断迭代更新,2017年年初,AlphaGo的替身Master在网上对战围棋高手取得了60连胜,而这次柯洁对战的就是升极版的AlphaGo。
  业内认为AlphaGo太强大,对柯洁这次比赛获胜持消极态度,就连柯洁自己也在自己微博上文里说道“现在的AI进步之快远超我们的想象”“我相信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力。但无论柯洁对战AlphaGo的成败如何,他对于围棋的热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他仍然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优秀棋手。
  柯洁:“它始终是冷冰冰的机器”
  在与AlphaGo决战前夕,柯洁在微博上发表了长文,讲了他心中的心里话。
  “决战前夕,感慨万千...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我有些话想和热爱围棋、关注围棋、关注我的朋友们说:
  无论输赢,这都将是我与人工智能最后的三盘对局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其实私底下我已经与朋友家人说了很多次这样的想法,现在的AI进步之快远超我们的想象。像国产的绝艺、日产的ZEN虽然和AIphago还有着较大差距,但已经表现出超强的实力了......我相信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的。
  可它始终都是冷冰冰的机器,与人类相比,我感觉不到它对围棋的热情和热爱。对它而言...它的热情——也只不过是运转速度过快导致CPU发热罢了。
  我会我用所有的热情去与它做最后的对决,不管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我也绝不会后退!至少这...最后一次...
  拼尽全力后,无论结果...管他口中是是非非,来一首《沧海一声笑》。。岂不美哉、快意?我淡然笑到...
  不眠夜,且看且珍惜,请大家欣赏我最后的三盘人机大战。 ”
  在围棋战场中,柯洁曾经屡屡放出豪言“我就是要做这一代棋手的NO.1!”,赛前放话要让日本围棋第一人井山裕太血溅五步”血溅五步”,有人评价他年少轻狂,有人认为他不知深浅,太过于桀骜不驯,但不可否认的是,柯洁是我国年轻一代里最为优秀的棋手之一,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是谁培养了柯洁?
  柯洁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2007年年仅10岁的他,就获得了全国少儿围棋锦标赛冠军,之后战绩斐然,2015年在三星车险杯世界大师赛决赛中表现优异,成为双冠王,之后2016年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在世界职业为期排名网站GoRatings连续24个月霸占榜首。
  柯洁的成功和他父母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柯洁的父亲柯国凡是一名水利工程师,有着3段的棋位,他是一位狂热的围棋爱好者,为了过足棋瘾,他自己开设了一个围棋馆,妻子在怀孕后辞职在家,帮助柯父打理围棋馆的大小事情。为了更好的帮助柯洁学棋,柯父先后把柯洁送到周宗强和李守胜两名名手那里学棋,李守胜认为柯洁天赋优异,建议把柯洁送到北京聂卫平围棋道场学棋,为了学棋,小小年纪的柯洁就开始了自己的北漂学棋生涯。可以说,柯父柯母最初的言传身教培养了柯洁对于围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柯父柯母教会了柯洁努力“下围棋,天赋很重要,努力也很关键。我们之所以长期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是为了他能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快乐地下棋,不让残酷的胜负观伤害到他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柯洁父母的超脱也给了柯洁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安慰。最初进入北京聂卫平道场学棋时,柯洁因为尚不熟悉,成绩一直较差,那时柯洁心理压力极大,甚至和父母约定如果三年在北京学不出成绩,就回到家乡丽水,放弃学棋的机会。对于柯洁这样的情况,柯父柯母没有一味的逼迫,而是给柯洁一种自由的氛围进行围棋学习,让柯洁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他小时候起就很有主见,知道怎么安排自己”。柯洁父母一直希望柯洁可以做自己,正如他们说的那样“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做自己就好,做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柯洁。”
  如何培养孩子的才艺?
  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的柯洁,但是却有无数个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才艺呢?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兴趣第一。家长培养孩子才艺的时候,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不要家长以主观臆断的方式为孩子选择要学习的才艺,才艺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孩子有兴趣的才是合适的。孩子选择才艺是切勿盲目跟风,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进行选择,帮孩子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才艺。
  抓住孩子学习才艺的关键期。不同的才艺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有不同,比如5?6岁的孩子适合开始妈学习小提琴,因为孩子那时有了乐感而且手部肌肉相对发育较好;让孩子从小接受英语教育,有利于之后的英语学习;2到3岁可以开始让孩子学习绘画,因为那时已经开始有了审美观;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才艺不能过早让孩子学习,比如让孩子过早学习钢琴,孩子容易患近视;让孩子过早学习书法,容易影响孩子手部发育。
  爱好为主,减少功利。随着多元入学的出现,家长往往把才艺当成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敲门砖,逼迫孩子进行才艺学习,要求孩子一定要考证,一定要考级。其实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学习才艺目的是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考取功名”。(by 新芽)
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来自集智百科
(重定向自)
这是一个集智开源项目,力图将John Conway的与中国的古老游戏:围棋相结合,开发出一套新的游戏:生命围棋(Go of Life)。
这个游戏的一个测试版本:
这里是该项目的GitHub主页:
(Game of Life)是美国数学家John Conway提出来的一款二维的二状态元胞自动机模型。这个模型目前已经成为展示复杂系统涌现现象的典范。该模型用三条异常简单的规则就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复杂的行为。其上衍生出来的Pattern已被人们证明是支持通用计算的,也就是说现代计算机可以做的任何运算都可以在生命游戏中得以模拟实现,可以说生命游戏是涌现的封闭计算系统。
围棋是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古老棋术之一。它通过黑白两方交替下棋,实现双方的对弈。棋子只能不停地放入棋盘中,当一色棋子被围没有了“气”之后,就会被“提子”。最后,当把所有的棋盘走满,双方通过比较占领的格点数目而评判输赢。围棋这种古老的游戏也是一个利用极其简单的规则,却能涌现出异常复杂的玩法的经典实例,同时也是目前公认人机对弈中最难被AI攻破的棋类,可以说围棋是一种开放式的涌现计算系统。
考虑这两个系统,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1、它们都运行在一个二维的棋盘格子世界上;2、它们的规则都极其简单;3、它们的运行行为或者玩法都充满了复杂性和创造性,都是少即是多设计思想的典范。
深入来讲,首先,它们都有一个棋盘格世界(即二维世界),其次它们都涉及非常有限的格子状态(“生命游戏”中的格子有黑、白两种状态;围棋的格子(确切说是线的交点)有黑、白、空三种状态);再有,“生命游戏”和围棋的规则都是局部作用的。每一个方格或者棋子都仅仅对它周围的邻居方格或者棋子造成影响。最后,复杂的、长程的相互作用会在这些局部作用中涌现而出。也就是说,涌现性是围棋和“生命游戏”的最大共同点。
因此,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制作一款生命围棋游戏,将二者合二为一,结合时下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连接红利,进行快速开发和传播。
我们的构思是,将生命游戏与围棋在两个不同的尺度上进行融合。具体地,在底层世界,生命游戏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行;在高层世界,玩家操控棋子玩围棋。
两个层次的交互体现为:高层玩家的棋子实际上是一片固定尺寸的方格世界,按照多数原则分配黑色、白色方格。这些方格可以作为底层生命游戏的初始条件,并按照生命的规则进行演化。反过来,生命游戏的游戏结果会决定高层的围棋游戏行为。也就是说,在高层,玩家的地盘占领除了由围棋规则决定以外,还会受到底层生命游戏规则的影响。生命游戏迫使围棋子进行演化,并可能影响周围的棋盘世界。
这样结合的好处是:1、通过调整参数,我们原则上是可以回退为两个原始的游戏中去。例如,如果一个围棋棋盘格对应于过大的生命游戏方格,那么围棋的游戏规则将几乎不会被生命游戏所影响,因为两个非常大的宏观方格彼此很难相互影响;2、围棋规则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具有非常高的可玩性,因此将它作为更大的宏观尺度,而生命游戏则自下而上地对围棋进行了微扰,这就会使得围棋规则可能发生一定的变数,有可能会提高可玩性。
底层按照Conway生命游戏规则,每个格子对应一个或生或死的细胞。
1、细胞周围如果少于2个或大于3个活细胞,下一代则为死细胞
2、死细胞周围如果有3个活细胞,下一代则为活细胞
3、活细胞周围如果2或者3个活细胞,下一代仍为活细胞
我们演绎成一个双人竞争性的生命游戏,即二维方格世界中每个方格会有三种状态:0:空白(死亡),1:黑色(玩家1),2:红色(玩家2)。状态的演化将按照多数原则来实现。
1、竞争性的生命游戏的死亡规则与原始的生命游戏一样。即如果一个黑色或红色细胞周围的黑或红色细胞总数少于2个或者多于3个,那么该细胞会死亡(变成白色);
2、由死细胞转为活细胞的时按照多数原则,如图:
其中邻域中黑色比红色细胞多,所以中心的死细胞将变为黑色,否则会变为红色。
3、如果中心是活细胞,周围有2或者3个活细胞也可用类似的多数原则,当出现偶数个相等,即2黑2红情况时,采用继承原则。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
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棋子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1.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2.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作禁入点)。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在更高的层次,我们将按照围棋的规则运行。
我们知道,围棋是由361个点位构成的。首先,为了让它和生命游戏一致,我们需要将格点转化成方格,这个过程称作【细粒化】,反之而方格转化为格点过程称为【粗粒化】,因为底层生命游戏会生长、扩散、死亡,方格会一个格点可能同时包含两种方格,以统计多数原则决定该格点归属。
这样,361个格点就成为了361个方格。并且棋子就在这些格点中走。
其次,一个围棋方格要映射为底层的M*M个生命游戏方格。如下图:
这张图中,一个淡紫色的大方格就是一个围棋的格点,它包含了5*5=25个生命游戏的小格点。生命游戏在这个小格点上运行。
游戏开始时,玩家在大方格上下棋。然后系统根据每个大方格点的情况,把它转化成生命游戏的状态。
比如某一个格点有一个黑子,那么系统会将这个大格点对应的小格点上随机撒上黑色的格点作为初始状态。当一个大格点有一个白色棋子,那么系统将会在这个大格点上撒上随机的红色的格点作为初始状态。然后生命游戏就开始演化。当一些Pattern(例如滑翔机)跨越了大格点的边界的时候,它就可以对对方的棋子进行攻击。
当某一个大格点的黑色方格大于红色个方格数之后,这个大格点的围棋子就会是黑色无论这个格点以前是否是黑色。而如果一个大格点原始没有棋子,则如果生命游戏的Pattern进入这个区域将不会对这个大格点造成任何影响。
最后,当围棋下完了之后,我们将根据小格点世界里面生命游戏的黑、红色元胞数来判断输赢。
这个游戏将会有两个关键参数
这是一个关键参数。当M较大的时候,底层的生命游戏规则将不会对围棋规则造成太实质的影响。当M较小的时候,整个游戏将变成生命游戏。
假如不考虑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玩家下一步的时间如果为u,那么这段时间内,生命游戏演化的步数T就是一个关键变量。因为,如果T过大,则生命游戏的时间尺度就会过大,如果T小,那么生命游戏规则将来不得体现,围棋的时间尺度就会更大。总之,连续地调节T将会带来完全不同效果的游戏。
云服务:阿里云
技术栈:Node.js + Express4 + Html5 + Canvas
实时通信:Socket.io (考虑迁移使用LeanCloud的实时通信SDK)
模块化:RequireJS
项目构建:Grunt
最大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大规模快速运行生命游戏所带来的性能问题。当M较大的时候,生命游戏的格点就会非常多,因此运行这么多方格的生命游戏就有可能会比较慢。
先开发Web版本,前期集中对核心规则进行打磨,快速迭代MVP(最小化可行产品),收集玩家反馈,基本成型时逐步开发Android和iOS版本,过程中不断优化游戏体验。
以游戏机制、规则为核心,从职能分工上主要分为以下板块:
游戏策划设计
Android开发
美术动画设计
人机对弈AI、机器学习
无论是人工智能、涌现计算还是元胞自动机,这些已知的计算模式都存在着一个局限:它们都是封闭的计算系统。很多学者认为,正是因为这类计算系统不够开放,所以这些人工系统的复杂性还远远不能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相媲美[1]。
提到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很多人会联想到热力学第二定律[2]。该定律指出,任何一个封闭系统必然会朝向最无序的熵增状态发展。但是,物理中的封闭系统是指不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系统。严格来讲,任何一个计算系统都不算封闭系统,因为计算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流注入以支持它完成计算。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套用物理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与能量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不同,计算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允许从外界输入信息,从而改变程序原始的运行轨迹的性质。比如Windows的“扫雷游戏”就是一个开放的计算系统,因为计算程序的运行必须要求用户的信息输入(操作);而“生命游戏”元胞自动机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一旦该程序运行起来之后,外界就不能再干预该系统的运作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的外界环境往往指我们所面对的大千世界。然而,当我们考虑计算系统的外界环境的时候,情况可能不必要这么复杂。因为计算机都是人类的工具,任何一个计算系统的设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使用者的需要。所以,计算系统的外界环境通常是指它的使用者——人(或者称为用户User、玩家Player)。当我们提到计算系统的开放性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讨论更多的是一种人——使用者和机器——计算系统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小节,我们透过各种眼花缭乱的游戏外形,从计算程序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机游戏。可以不夸张的说,无论是炫酷的3D游戏,还是小巧的手机游戏,它们都共享一个非常基本的逻辑内核:一个开放的动力学系统(Open Dynamical System)。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游戏看作一个模拟的世界。这样,随着CPU时钟的每一次嘀嗒跳动,这个游戏世界就运行一个仿真周期,游戏根据程序算法完成世界状态的更新。而游戏与模拟程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游戏允许玩家的输入,因此,我们可以把游戏的逻辑内核看作是一个简单的框图:
开放式的动力系统
每一个时间步,游戏程序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I以及游戏的状态x完成一次运算f(x,I),这个运算结果反映为游戏新一步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又会在下一步反馈给系统。游戏的进度就体现在每个周期的x变量的不同。而游戏的规则则体现为f的不同。通常情况下,f不能写出解析的函数形式,而必须用算法的语言进行表达:它往往包含了游戏逻辑、人工智能、物理模拟、图形渲染等功能。
从数学上看,一个函数迭代:xt+1=f(xt)是一个标准的动力系统(Dynamical System)[8]。但是,该框图与动力系统最大的不同在玩家输入I的存在,因此我们称此框图表达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动力系统(Open Dynamical System)。玩家输入信息I对于动力系统的设计者来说完全是不确定的(不包含在规则f之内),所以这种开放式的计算系统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随机动力系统的研究中,系统的运行外界随机因素的干扰。但是,在游戏中,外界输入的信息是玩家的游戏行为,它显然不能等同于一种随机干扰因素。因此,开放动力系统与随机动力系统是不同的。
总之,无论计算机游戏的形式多么复杂多变,它的最小逻辑内核却是不变的,也就是一个包含了玩家更新信息的开放式动力系统。
游戏的可玩性目前仍然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它就是指一个游戏可玩的程度。但是我们很难从定量的角度来衡量它。粗略地说,游戏的可玩性体现为人类在进行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性或者持久性。虽然游戏的图形设计、音响效果能够提高它的可玩性,但是游戏的本质则更多地体现为游戏规则层面。
在通常情况下,好玩的游戏通常依赖于那些设计简单,但是变化无穷的游戏规则,少既是多。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围棋游戏。
围棋的规则异常简单:黑、白两个玩家交替下棋,当黑色或者白色棋子在几何空间上将另一方棋子包围住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最后,通过计算黑白双方的占地面积来判断输赢。
众所周知,这种简单游戏规则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走法。而复杂的走法并来源规则本身,而是来源于双方玩家在规则的限定下开发出来的策略。也就是说复杂的走法是从简单的限定规则中涌现而出的。因此,可以说围棋是一种涌现计算系统,只不过这个计算系统不是封闭的计算系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允许两个玩家参与的系统。
比较中国围棋和第四章介绍的“生命游戏”程序会发现,它们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它们都有一个棋盘格世界(即二维世界),其次它们都涉及非常有限的格子状态(“生命游戏”中的格子有黑、白两种状态;围棋的格子(确切说是线的交点)有黑、白、空三种状态);再有,“生命游戏”和围棋的规则都是局部作用的。每一个方格或者棋子都仅仅对它周围的邻居方格或者棋子造成影响。最后,复杂的、长程的相互作用会在这些局部作用中涌现而出。也就是说,涌现性是围棋和“生命游戏”的最大共同点。
虽然可玩性和涌现性一样是一个无法说清的概念。但是通过游戏设计师们大量的实践摸索,人们渐渐发现要想设计出具有可玩性的游戏,规则中的平衡性[9][10]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这里,平衡性通常是指游戏的规则或者游戏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称性、均匀性和公平性。
举例来说,围棋的黑棋、白棋在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完全均匀、公平的状态。再如,很多格斗游戏(例如街头霸王)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平衡性。
但是,均匀性和对称性仅仅构成了游戏平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游戏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也就是说游戏本身要存在一种破坏游戏平衡的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对称破缺机制)。
让我们仍然用围棋为例,虽然在初始时刻,黑白双方完全处于对称、均匀的地位。但是一旦某一方吃掉了另一方的一大片棋子之后,这种对称性就会在瞬间破缺掉,被吃掉棋子的一方会一下子占据被动地位。正是这样一种打破平衡的机制才使得游戏的可玩性持续的提高。
另外一个例子来源于俄罗斯方块。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是要追求一种平衡(落下的物块应该足够均匀的分布,以便能够消掉大量的物块),但是这种平衡很容易就会被新掉下来的物块打破。这样,玩家的游戏过程就体现为一种不断地建立平衡、打破平衡的重复之中。正是这样一种动态的平衡机制使得俄罗斯方块具有很高的可玩性。
当然,游戏中的这种平衡、打破平衡的机制应调节到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会好玩。过于均衡的游戏会很容易让玩家生厌,而过多地破坏平衡机制则会让玩家丧失信心。所以,正如复杂的行为诞生于“混沌边缘”的计算系统一样,游戏中的这种建立平衡、打破平衡的交替性也应处在某种“混沌边缘”的临界状态下才能使得游戏的可玩性增加。
总之,游戏中的可玩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索的概念。
众所周知,计算机打败象棋和国际象棋对于目前来说已经不是新闻,但在围棋领域计算机的水平却和高手似乎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今,facebook正在启动一项计划,帮助计算机找到正确的学习围棋的途径,希望以此打造一款围棋界的“深蓝”,帮助人工智能击败人类顶尖的围棋高手。
90年代中期,一个叫Chinook计算机程序在跳棋比赛中击败世界头号选手。三年后,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2011年,另一个IBM机器,华生,使最聪明的人类处于危险之中!机器已经可以在广泛领域的智力测试中击败聪明的人类,从游戏到奥赛罗。但有一项游戏仍然是我们人类代表着顶尖水平,那就是围棋。
在所有其他的游戏中,计算机都可以在本质上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确,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也能推算出可能出现的结果,以类似的方式。但一台机器可以算出比卡斯帕罗夫更多的未来动作。同样,一台机器可以在围棋对弈时向前看,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变得困难得多。在一个19乘19的围棋盘上,玩家将棋子放在两条线的交叉点上,去确定这手棋的价值是极其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顶级的围棋高手会告诉你,他们的落子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潜意识。让一台电脑用这种方式计算完全是另一种任务,你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创造一台深蓝或华生。
有了这样的想法,脸谱网的研究人员现在通过研究围棋来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形式:深度学习。The requested URL '/xueask-5.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中国围棋世界冠军数达30个 柯洁成史上最年轻三冠王|江维杰|陈耀烨_凤凰体育
中国围棋世界冠军数达30个 柯洁成史上最年轻三冠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今轮到柯洁嘲弄年长14岁的李世石了。后起之秀的势头虽猛,却也激起了李世石的斗志。“这种自信满满的表现,不就是小朋友的魅力所在吗?先不说韩国围棋界,也不谈国籍,作为前辈棋手一定要阻止柯洁这么小的年纪成为第一人。怎么说也得20几岁才合适吧?柯洁……现在太小了吧?”
柯洁获180万奖金 第二届MLILY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五番棋决赛,昨天在江苏如皋结束决胜盘较量。18岁的中国柯洁九段以四分之三子险胜李世石九段,拿下自己第3个世界冠军头衔,同时收获180万冠军奖金。 这是两个时代巅峰人物之间的对决,其中的曲折,远不是一个3比2能够概括的。天才柯洁在横空出世的同时,也在这场较量后,为传奇李世石的棋力所折服。 尽管围棋后浪猛拍前浪,但32岁的李世石仍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城池,以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传奇不仅不会轻易谢幕,逆袭倒未可知。 五盘三胜的致敬 一切麻烦,始于一个月前柯洁嘴巴里蹦出来的&九成五&胜率。在梦百合杯半决赛如愿胜出后,柯洁喊出&传奇该谢幕&的豪言。 从赛前柯洁对李世石3连胜的战绩看,柯洁的话虽然狂,却是有资格这么说。甚至李世石自己都承认柯洁的强大。然而手握14座世界冠军头衔,年长柯洁14岁的李世石面对挑衅,回击的力道超乎了想象。 一个月后,李世石自加拿大闭关归来,第一盘遏止柯洁白棋2015不败纪录,第4盘打消柯洁赛点夺冠企图。决胜盘杀到柯洁都险些投子的程度。柯洁本来是要传奇谢幕的,最后却下成了向传奇致敬的招法。 争棋无名局 前一天抢赛点未果,柯洁郁闷地冲回房间。没想到,他排解心情的方式,居然是上网,再下盘棋。 这是柯洁职业生涯下的第2次五番棋。&每次下得都不好,&柯洁回顾说,&争棋无名局啊。&可上次百灵杯,柯洁明明是3盘零封对手。这样看,柯洁更看重棋的质量。 这也是柯洁在这次梦百合决赛中格外郁闷的原因。好不容易2比1抢到先手,却在赛点被已经读秒的对手搅出胜机。柯洁昨晚一边在弈城围棋网和韩国网棋高手chaos(P)交手,一边网聊。 他们下的是20秒读秒的快棋,网名是&潜伏&的柯洁,居然还边下棋边聊天。&火大不是因为棋输了,是棋力倒退了&;&这次五番棋就算赢了也是耻辱&。这下的分明已不是围棋,是心情。 天才和天才的往事 聊着天,这盘泄愤的棋也走到尾声。第一个对杀,对手黑棋被全部闷死。对方投子,柯洁15分钟,84手胜。这就是天才。 柯洁和李世石的这一战,早被冠以天才之战的标签。两人其实太像了,连说话的方式也像。年轻时的李世石,其狂傲、率真、霸气绝不输于如今的柯洁。 2001年第5届LG杯决赛,初出茅庐的李世石2比3不敌李昌镐,但18岁的李世石仍然&童言无忌&地表达了对棋坛巨人李昌镐的轻视:&在所有高手中,昌镐的力量是最差的。& 2005年1月第二届杯世界围棋王座战李世石与常昊冠亚军决赛前,李世石声称自己&有65%至70%的胜算&,当时却是交战记录常昊4比1遥遥领先。 如今轮到柯洁嘲弄年长14岁的李世石了。后起之秀的势头虽猛,却也激起了李世石的斗志。&这种自信满满的表现,不就是小朋友的魅力所在吗?先不说韩国围棋界,也不谈国籍,作为前辈棋手一定要阻止柯洁这么小的年纪成为第一人。怎么说也得20几岁才合适吧?柯洁&&现在太小了吧?& 两个时代巅峰的对决 这场梦百合杯下到决胜盘,某网站光是手机直播平台,已吸引125万人在线浏览,赶上了NBA赛的规模。这场棋为什么影响这么大? 柯洁赛前放出的豪言,只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柯洁挑战年长14岁的李世石,仍被看做韩国乃至世界围棋的顶尖人物。两个时代的巅峰人物的对决,配的上&划时代之战&的称号。其分量不亚于25年前的首届应氏杯决赛。 自柯洁12月获得三星杯冠军后,韩国棋坛&言必称柯洁&。2016年是围棋大赛年,中韩棋战的磅礴大幕即将拉开。在柯洁对李世石的梦百合决赛五番棋大战取胜后,中国围棋地位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柯洁为何不惧李世石 这场棋下到收官,柯洁惊魂险胜。研究室里的声音都是&这小子赢了以后,也得让他爸打他一巴掌。&可话说回来,也只有柯洁能赢下如此惊魂一胜。 李世石过去摧营拔寨的利器是&绞肉功夫&,一旦局面落后,他便开始&搅&,能不定型就不定型,最好是全盘都看不清,然后他逐一梳清,收网、计算、读秒纹丝不乱,经常演出半目胜常昊、古力的大戏。但在与后辈交手时,他的这些优势却不复存在。 陈耀烨曾解读为:&我们都是&搅&大的,哪还怕李世石&搅&?&柯洁这一代自小就下网棋,练就一身&搅功&。柯洁赛后也说,年过30岁的李世石精神力不如以前,自减功力几分。 网络时代的新锐 这是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柯洁赶上了。几年间,他在网上下了几千盘棋。&他们这一代的棋感和比赛的感觉,比年长的棋手好,这和下网棋有关。&华学明也说。 但网络并非是柯洁最初接触围棋的地方。柯洁爸爸柯国凡笑称,柯洁自小就受的是围棋的胎教。柯国凡是位围棋爱好者,当年在本职工作之外,在丽水工人文化宫开了间小小的棋室。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周柳萍在棋室里张罗着给大家倒茶续水。在这样的环境里,夫妻俩迎来了一个从小爱下棋的小生命。 小柯洁6岁,家里送他上了围棋培训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8岁时老柯在丽水第一高手的撺掇下,带着小柯去了北京学棋。3年后,小柯洁定段成功。 再过了几年,弈城围棋网上,出现了一个网名&潜伏&的高手,头像是孙红雷的剧照。不仅胜率高,难得他也没有架子,常常和棋迷互动,讲棋也极具个性,动不动对自己的失误进行自嘲。他的微博名字也是&柯洁大棋渣&,不时透露一些国手的八卦。 柯洁在2014-15年迎来飞跃。他在全国甲级联赛蝉联MVP;等级分从50名开外飙升到如今第1名。梦百合杯夺冠让他3座世界冠军头衔加身。柯洁时代已经来临。 狂傲但教养很好 柯洁赢了,但他的个性,还有他对李世石的一番言论,还是引发不少争议。有素未谋面的棋迷撰文,直斥柯洁狂傲。但接触柯洁发现,小天才确实狂,但教养确实也很好。 初见柯洁,给人的印象是帅气、阳光,同时有一种孩童般的纯真。有一个小细节令记者难忘。有棋迷与他合影时,这个1米82的小伙子会把头稍稍弯下来,靠近对方肩膀,摆个pose,很配合,很亲切,没有世界冠军的&范儿&。 也接触过柯洁的父母,也是性格开朗的人,父亲柯国凡是一位水利工程师,为了孩子下棋,他办理停薪留职来京。最早全家租房居住。即使为孩子付出这么多,老柯说他也从没有因为孩子的棋起过急。&我们一直是鼓励为主。就是希望他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 柯洁长大了,父母对孩子也很放手。梦百合首局,柯洁遭逆转回房独自复盘。父母依然与朋友一起出外用餐。问他们是否去安慰儿子,柯国凡答道:&不用,这种时候我们安慰也没用,孩子自己会想开的。& 说到柯洁的那些&大话&,柯国凡也有一番解释:&柯洁常说围棋还不够活跃,新闻不大好看,所以他接受采访尽量说得有趣一些,有的听起来像是狂妄自大,但其实并非他本意,他只是想让气氛活跃些。& 国家围棋队领队华学明,是另一个盼着柯洁赢棋的人。&他不是说话不过脑子,只是不愿意&打定式&,和大家一样千篇一律地回答,而是很有个性,当然也和当时的语境有关系。我觉得棋手最重要的是自信心。从本质来说,柯洁与李世石都是有相同的地方。&自从聂马之后,中国棋坛有了如此性格鲜明的棋士,对中国围棋是件好事。 本报如皋专电记者褚鹏 感言 柯洁:我强忍着才没有投子 决胜盘弈至281手,研究室里响起了&劫后余生&的掌声。赶到对局室,瘫坐在椅子上的柯洁,脸上是&天上掉馅饼&的狂喜。&真是我赢了吗?&就在前一刻,他还在为走出的勺子连拍脑门。&我就差一点,强忍着才没有投子。&他说。 记者:谈谈今天这盘棋。 柯洁:前半盘我发挥得非常不错,下到官子的时候我觉得这棋怎么也输不出去了。但右上角白棋团了挤之后,我觉得梦百合杯飞走了。本来我点目是盘面10目,一下亏了那么多,觉得怎么也输了。 记者:差点认输? 柯洁:是。左边我还亏了一目,我一直点错目,最后数子的时候我以为我输了。数出来才发现我赢了。中间我一度想认输。其实最后李世石如果下对,我是没法粘劫收后的。最后一数赢了四分之三子,感觉像是快饿死的人,从天上接了块馅饼下来。 记者:当时在想什么? 柯洁:对局时我一度在想输了以后晚上怎么办,然后开始思考人生,可能得削发明志了。不过既然赢了,就不削发了。 记者:这次决赛感受是什么? 柯洁:这次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下得太TM臭了,令自己发指。 记者:对李世石有何评价? 柯洁:如果李世石在巅峰时期的话,我怎么也输了。感觉到了决赛实力好像不是胜负的主要因素了。回忆一下,这次梦百合杯我真的太幸运了。 记者:你为当初说过的5%胜率的话后悔吗? 柯洁:我不会后悔。而且这次我的话是个战术哈哈,我是想刺激一下对手,看他会不会出错。当然结果看反而激发出了他的斗志。这是我没判断到的。 记者:传奇该落幕了,现在对李世石的看法改变了吗? 柯洁:我对李世石一直很佩服,下过这五番棋之后更佩服了。夺了14个世界冠军,不可想象,我这才3个。 记者:你想过没有,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拿多少个世界冠军才能令你自己满意? 柯洁:好好下棋,先下到40岁。这是我目前的计划。 历程 &柯少侠&的完美一季 年仅18岁的柯洁在一年之内连夺百灵杯、三星杯和梦百合杯三个世界冠军,上一次中国棋手做到这点还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全面爆发的古力在年初连夺三冠,那一年,古力26岁。 平心而论,柯洁和李世石的这次五番棋较量,柯洁赢得比较惊险,没有之前三星杯半决赛零封对手那么轻松。柯洁自己也坦言这次下得很臭,自己都不忍直视,&无论最后输赢这次五番棋都是耻辱&。那个在梦百合杯半决赛后豪言李世石只有5%胜算的少年,显然背负了较大压力。倘若李世石仍是那个巅峰状态的李世石,恐怕胜负早已易手。 现在的柯洁,无疑算是&少年得志&,年仅18岁就已经获得3个世界冠军,将众多&90后&一冠同辈人远远甩到了身后。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11岁打定段赛,他险些没能冲段成功。那是2008年,虽然柯洁刚刚拿了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少年组冠军,但定段赛只排在17位,根据当时定段赛规定,前12名定段,13-20名中取4名1993年以后出生的小棋手定段,柯洁凭借年龄优势幸运地拿到最后一个定段名额,就此迈入职业门槛。 在有些人看来,年纪轻轻的柯洁很&狂&,甚至有些口无遮拦,但熟悉柯洁的人都说他是性情中人,是个喜欢开玩笑有些独立又有点叛逆的大男孩,这从他的微博名&柯洁大棋渣&也可管中窥豹。其实,自从古力之后,中国围棋已经太久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领军人物了,群雄蜂起自然算不得坏事,但能有一个棋力出众、个性张扬的柯洁更令人拍案叫绝。 或许,当33岁的李世石听到柯洁说自己只有5%胜算,传奇终要落幕的豪言时,会忍不住想起当年的自己&&那个狂放的韩国天才少年后来拿到了14个世界冠军,至今仍是这个星球上最厉害的棋手之一。没准,柯洁,就是下一个李世石。 文/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纪录 史上三冠王柯洁最年轻 柯洁昨天在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中夺冠,成为继古力、常昊、孔杰之后第四位至少三次世界冠军在手的中国棋手,同时他以18岁零4个月成为围棋史上最年轻的三冠王,将李世石保持的三冠年龄纪录(22岁零4个月)提前了整整4年! 巧合的是,柯洁的这个冠军也是世界围棋的第100冠。在冠军总数方面,韩国仍以58个遥遥领先,但中国围棋经过近年的努力,已增加至30冠。日本是11冠,中华台北有1冠。在中国围棋的世界冠军中,古力获得过8冠,常昊、孔杰、柯洁3冠,马晓春2冠,俞斌、罗洗河、朴文尧、江维杰、周睿羊、时越、范廷钰、陈耀烨、芈昱廷、唐韦星、柁嘉熹都是1冠。 而在所有的世界冠军榜上,李昌镐的17冠令人望其项背,即使李世石拥有14冠也与石佛有差距,曹熏铉排第三,冠军也有9个。因此,柯洁要想超越这些前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的年轻是最大的优势,他的起步高度已在所有人之上,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谁敢预言柯洁无法成为历史第一人呢? 本报如皋专电记者褚鹏
[责任编辑:魏晓青 PS002]
责任编辑:魏晓青 PS00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495
播放数:289532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如何判断输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