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极量运动试验要求运动的心率要心率达到多少能减脂

2015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模拟题37-中大网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网
>> >> 正文
2015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模拟题37
发表时间:日8:16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AA. 炎症性 B. 退行性 C. 增生性 D. 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E. 管腔缩小2. 动脉粥样硬化最多受罹患的动脉是:BA.肾动脉 B. 冠状动脉 C. 脾动脉 D. 肺动脉 E. 肱动脉3. 脂质成分最主要是:C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D. 胶原 E. 蛋白多糖4. 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检查手段是:EA. CT 检查 B. MRI 检查 C. 数字减影法动脉造影 D. 多普勒超声检查 E. 血管内超声显像和血管镜检查5. 体重超标准者每天胆固醇不宜超过:CA. 500mg B. 1000mg C. 300mg D. 400mg E. 200mg6. 以下哪类食物属于低胆固醇类食物:CA. 肝 B. 鱿鱼 C. 鸡肉 D. 骨髓 E. 蛋黄7 .下列哪种药物可导致弥漫性肌痛:DA. 非诺贝特 B. 益多酯 C. 烟酸 D. 辛伐他汀 E. 吉非贝齐8. 次极量运动试验要求运动的心率要达到多少为负荷目标:DA. 最大心率的 80% B. 最大心率的 90% C. 最大心率的 60%D. 最大心率的 85%~90% E. 最大心率的 80%~85%9.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好的药是:BA. 硝酸甘油 B. 地尔硫卓 C. 美托洛尔 D. 维拉帕米 E. 阿替洛尔10. 心肌梗死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EA. 发热 B. 胃肠道症状 C. 心动过速 D. 心律失常 E. 疼痛相关文章:更多关注:&&&
(责任编辑:hhy)
共2页,当前第1页&&&&&&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发布时间:07-20-2010
&&&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已减少或相对固定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这种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其优点是运动中便可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运动量可按预计目标逐步增加。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如下:&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是以达到按年龄预计可达到的最大心率(HRmax)或亚极量心率(85%-90%的最大心率)为负荷目标,前者称为极量运动试验,后者称为亚极量运动试验。运动中持续监测心电改变,运动前、运动中每当运动负荷量增加一次均记录心电图,运动终止后即刻及此后每2分钟均应重复心电图记录直至心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进行心电图记录时应同步测定血压。
阳性标准: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楔形压低大于等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由于平板运动试验要求患者慢跑数分钟,所以很多下肢关节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不适合做此项检查。
上一篇:[ 07-20 ]
下一篇:[ 07-20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一)
我的图书馆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一)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 心电图摘要:&运动平板试验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如果把冠脉造影看作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运动平板试验就是检测心肌缺血的指标.掌握好运动平板适应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技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是判断心肌缺血最常用廉价方法。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尽管冠状动脉发生了单支、双支或三支严重狭窄,冠脉血流量仍能维持生理需求,无心肌缺血发生,心电图正常或基本正常。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给予负荷试验,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运动负荷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多,即发生病变相关部位心肌缺血与损伤,同步描记12导同步心电图,以提供缺血的程度、发生的部位及持续时间。对于可疑或已知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随着运动试验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运动试验的应用范围早已超出冠心病的诊断。对于临床已确诊的冠心病,运动试验心电图可以筛选高危病人,确定多支血管病变的罪犯血管,选择病人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电图运动试验还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药物治疗或PCI或CABG的疗效的评价、预后的预测、心梗病人出院前心功能的评估和冠脉病变程度的了解及治疗决策的确定、心功能的评估、心梗病人出院前心功能的评估和冠脉病变程度的了解及治疗决策的确定、心功能的评估、客观安排病人活动量、体育疗法运动处方的确定、运动员体力状态鉴定、飞行员体检等。特别是结合超声心动图,运动核素心肌显像、运动血池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提供重要证据(表1)。表1&&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1&&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1.1.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1.1.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3)检出早期高血压。(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1.1.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1.1.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4)评估心梗病人的预后。(5)评估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血及心功能状况。1.1.5&用于康复治疗(1)制定心梗后病人运动量。(2)制定心绞痛病人治疗后运动量。(3)制定其他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情况。1.2&禁忌证1.2.1&绝对禁忌证(1)急性心梗(3—5天以内)。(2)不稳定型心绞痛(5天以内反复发作)。(3)严重且未被控制的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各种类型的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等心源性心律失常。(4)急性心脏炎、心肌炎、心包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5)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6)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7)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塞。(9)运动引起加重或影响运动的非心源性疾病(如多种感染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甲亢)。(10)下肢栓塞。(11)患者拒绝接受运动试验。1.2.2&&相对禁忌证(1)左主干病变。(2)中度狭窄的瓣膜疾病。(3)严重贫血。(4)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肺动脉高压。(5)心动过速(150bpm以上)或心动过缓(<35bpm)。(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希氏束远端阻滞。(7)洋地黄用药期或中毒。(8)电解质紊乱。(9)饮酒后、镇静止痛药、雌激素等药物作用。(10)预激综合征并发极速型心房颤动等。(11)RonT现象室性早搏。1.3&&运动试验分类&&&&运动试验的类型有极量运动试验、次极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等。1.3.1&极量运动试验&&&&逐级增加运动量和氧耗量,达到高水平运动量时,氧耗量也达到最大,继续增加运动量,氧耗量不再增加,这时的运动量称为极量运动。目标心率=(220-年龄)1.3.2&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量相当于极量运动试验的85%,如以氧耗量为准相当于最大氧耗量的85%。临床上多以心率为准,当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220-年龄)×85%]时为次极量运动,此时的心率为目标心率,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心率=(220-年龄)×0.851.3.3&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冠心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病人,运动试验常常达不到极量或次极量运动,就已经出现严重心肌缺血或其他征象而中止运动。症状限制性运动是以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或体征作为中止运动指标,除此以外,还有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头晕眼花、步态不稳等。&&&&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运动心电图试验,用于急性心梗恢复期病人及心功能等级的评估等。1.3.4&Bruce方案&&&&Bruce方案为变速变斜率运动,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其一级能耗为5METs,相当于1.7ml/kg.min氧耗。其做功负荷相当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2—3级。2级相当于7—8METs,3极相当于10METs,4级相当于14METs。Bruce方案氧耗量值及做功递增量较大,多数运动3—4级即已达到目标心率。但对心功能差或重病人运动递增速度过快,病人不易耐受,也不易精确测定缺血阈值。1.4&&运动试验的终止指标&&&&准确把握运动终点,及时终止运动量保证运动试验安全性的最重要措施。普遍采用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有达到目标心率(极时运动试验和亚极量)和出现症状(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两类。1.4.1&极量运动试验和次极量运动试验&&&&目标心率反映人类能够达到的最大氧耗量。预期最大心率在同一年龄组个体差异较大,运动员比普通同龄组人平均低7bpm,女性比同龄组男性平均低51bpm(表2)。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简化的修订标准,即目标心率=220-年龄;次极量(85%)目标心率=195-年龄。90%极量级运动试验(目标心率=(220-年龄)×90%。表2&&美国和中国预期最大心率表(非运动员)&&&&&&年龄&&&&&&&&&&&20&&&&25&&&30&&&35&&&40&&&45&&&&50&&&55&&&60&&&65&&&70预期最大心率(美国)&197&&195&&193&&191&&189&&&187&&&184&&182&&180&&178&&17685%最大心率(美国)&&167&&166&&164&&162&&161&&&160&&&156&&155&&153&&151&&150预期最大心率(中国)&&&&&&&200&&194&&188&&182&&&176&&&171&&165&&159&&15385%最大心率(中国)&&&&&&&&170&&165&&160&&155&&&150&&&145&&140&&135&&130&&&&达到目标心率以后即可终止运动试验。身体素质较好,又能耐受的受试者,可适当继续增加运动量,直至达到不能耐受为止。1.4.2&&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1.4.2.1&普通病人运动终止指标(1)达到目标心率。(2)出现典型心绞痛。(3)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或损伤型ST段抬高≥2.0mV。(4)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RonT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5)收缩压不升或降低至伴低血压引起的全身反应。(6)血压过高超过220mmHg(1mmHg=0.133kpa)。(7)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苍白、紫绀、头晕、眼花、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缺血性跛行。(8)运动引起室内阻滞。(9)急性心梗。(10)患者要求结束运动。(11)仪器故障,出现无法监测血压和心电图。1.4.2.2&心梗后运动终止指标(1)病人要求结束运动(2)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苍白、紫绀、头晕、疲劳、胸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3)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RonT现象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频发多源室性早搏。(4)最大心率≥120bpm(应用β—阻滞剂者≥110bpm)。(5)运动时血压低于运动前血压。(6)心率随运动量增加而下降。(7)ST段下降≥0.20mV或非穿壁性心肌缺血的导联上ST段抬高≥0.20mV。(8)运动引起室内传导阻滞。1.5&&分级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分为7级,每级运动&3min,从低运动量开始,逐级递增运动量,直至达到运动终点,为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减少运动中的各种干扰伪差,描记到满意的心电图,才能作出准确的心电图结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5.1&申请筛选好适应证,严格把好禁忌证是医师最重要的责任。(1)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阅读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各种临床检查资料。(2)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运动试验的目的、方法及其并发症。重点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运动中可能会发生心绞痛、急性心梗、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等严重并发症,偶有猝死的病例发生。(3)患者同意做平板运动试验以后,医师填写运动试验检查申请单,医师签名、填名检查知情同意书,由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字后前往运动试验检查室预约。1.5.2&&预约(1)心电图室工作人员接到检查申请和知情同意书以后,约定检查日期及时间。预约日期不应超过一周。(2)向受检者介绍检查前的注意事项,解除顾虑、洗澡,穿上一双厚袜子,学会正确的运动姿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病人和家属要配合急救等。(3)检查前一天禁酒、禁烟。检查当日起吃早点,检查前2小时禁食。(4)检查前停用β—阻滞剂、洋地类药物至少3—4个半衰期。1.5.3&心电图室工作程序(1)检查前心电图室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注射器和静脉穿刺针、氧气、除颤器、毛巾、气管插管设备等。(2)受试者按预约顺序排队依次进行。(3)脱去上衣,处理好皮肤,在电极安放部位,胸毛多者,剃除,用细纱片轻轻擦去电极安放部位的皮肤角质层,用酒清再次擦去油脂至皮肤微红为止。(4)安放优质电极&&可使运动中的干扰降至最低点。电极安放位置要准确。肢体导联可采用Mason—Likar改进肢体导联系统,该导联体系已被美国心脏病学会所承认。注意两上肢电极距离尽可能远一些,右下肢电极尽可能下移一点,胸壁V1—V6导联电极位置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一致(图1)。图1&&运动试验12导联心电图监护及MasonLikar改良系统左右上肢导联应放在锁骨下凹的外侧面,心前导联部位不应。(5)做运动前对照12导联心电图,在无ST段急性抬高或下降无心绞痛且血压又在正常范围内,即可开始运动试验。(6)运动试验过程中和运动试验结束10min以内,临床医师和心电图技师必须在场。心电图工作者连续监护12导心电图,每分钟记录一次12导心电图,每2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医师观察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姿态,指导患者尽快进入正确的运动方式。运动中如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ST段抬高、ST段下降>0.20mV以上、血压下降、急性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急情况,立即终止运动进行急救。发生心室颤动时,争取在2min内电击复律,如延误时机,必将导致,患者死亡。运动过程中如发生心律失常,要连续描记心电图,直至满意为止。(7)达到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一般要停止运动。受试者年轻,身体素质好、平时运动量大、无缺血性胸痛又能耐受者,可继续运动,直至不能坚持为止。(8)结束运动试验8min内,要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每分钟记录一次12导心电图,每2分钟测量一次血压。注意与运动有关的心脏停搏,多发生于运动结束后5min内。因此,要特别重视运动结束后的病情变化。停止运动8min,恢复至运动前的心电图,心绞痛缓解后,可结束运动试验,取下电极。(9)及时发出报告,运动试验结束以后,及时书写报告,作出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结论。阳性患者,冠心病发病率70%—80%。其他原因有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可疑阳性的受试者中,有冠心病、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阳性受试者中,多数见于正常人群,少数见于冠心病等。运动中发生下列情况,医师应立即明确诊断,采取对策:(1)心绞痛&&在运动试验中经常出现的胸闷不适与真正的心绞痛相鉴别。如果出现真正的心绞痛,则需立即中止运动试验,主要鉴别点是典型症状加上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2)呼吸困难和疲劳&&大运动量,患者在达到峰值心率及做功量时,伴有呼吸困难及疲劳是常见的,特别是现在很多人平时活动量较少,引起这些症状是正常反应。但是,如果在较低负荷量或低心率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或疲劳,应该高度怀疑有无心功能不全。(3)头晕、苍白及皮肤湿冷&&运动中出现皮肤湿冷、苍白是循环不良的早期表现,如果伴有头晕、血压下降及ST段改变,则需要高度注意。如果出现神态淡漠,意识混乱,步态蹒跚,可能是心排血量低造成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需要立即中止试验,同时应该严密监测血压。另外有些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虚脱等,也应注意鉴别。(4)跛行、下肢关节疼痛&&运动量达到高峰时出现跛行或下肢关节疼痛常常是粥样硬化或糖尿病所造成的,如果伴有下肢末端皮肤苍白、变冷,则需要立即中止试验。(5)体检&&运动过程中出现奔马律的心前区抬举样搏动常常表明左室功能不全,新出现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说明可能是乳头肌功能不全所造成的,应该考虑中止试验。1.6&&&临床应用1.6.1&怀疑冠心病&&&&运动试验结果阳性本身就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对于临床上可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可以提高冠心病的确诊率。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试验阳性结果比吸烟、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心脏病事件的危险性更高。心电图运动试验结合运动核素、超声心动图试验对于鉴别冠心病有着特殊意义。根据心电图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运动心电图诊断单支病变的敏感性是37%—60%,双支病变为69%,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可达90%以上。解放军总医院总结了115例心电图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发现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2%,特异性为72%,其中单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47%和40%,双支和/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3%和86%。1.6.2&冠心病1.6.2.1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以通过Holter监测明确诊断,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与运动试验比较缺乏温醒过程,所以运动试验检出的无症状缺血的预后与Holter检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比较差别较大,后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机率较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6.2.2心绞痛&&临床上已有明确心绞痛的病人运动试验有其特殊作用。运动试验可以帮助筛选高危病人、评价临床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确定病人运动耐量及了解病人预后等。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运动耐量低于5METs、血压不升或下降的病人,预示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这类病人应进行冠脉造影,选择进行PCI支架或CABG术。运动试验出现血压不升或下降的病人,50%存在左主干病变或多支病变。文献报道冠脉显著狭窄的2290例病人进行运动心电图试验,并随访4年,发现运动试验阳性者病死率是阴性者的3倍。心绞痛病人,冠脉明显狭窄、运动心电图试验ST段下降≥2mm,随诊发现生存率与运动时间密切相关,能完成Bruce方案4级者5年存活率是100%,完成3级者存活86%,完成2级者存活73%,完成1级者存活率是52%。1.6.2.3 PCI术&&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冠心病病人进行PCI术,近年来,我国PCI的病人数量激增。术后6月再狭窄率是30%—40%,运动试验不仅可以为PCI术前多支病变病人确定罪犯血管,而且还可以检测PCI术后再狭窄、预测术后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特别是结合运动核素、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价值更大。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PCI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为24%—60%。PCI术后1—2周可以进行运动试验。PCI手术前后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比较运动耐量可提高2METs,运动时间延长2min,并且反过来通过运动试验指导PCI。1.6.2.4 CABG术&&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施行了CABG术,我国CABG术数量逐渐增多,运动试验对于CABG术前病人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评价及术后是否发生桥或原有血管的再狭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试验引起严重心肌缺血的病人进行CABG是非常有益的,运动耐量小于5METs或最大收缩压小于16.9kPa的病人CABG是有效的。运动试验还有助于评估CABG后血管再通的情况,CABG后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结果密切相关。CABG后如果冠脉再通良好,术后2—12个月运动试验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增加,心绞痛减少,缺血的程度减轻,结合运动心肌核素,可以显示心肌灌注也明显改变,CABG术后运动耐量≥9METs显示有良好预后。相反,如果移植血管阻塞则运动试验无改善或加重,预后严重。1.6.2.5&心梗&&心梗后进行运动试验的目的是:(1)检测有无缺血心肌或存活心肌。(2)制定运动量,鉴定劳动能力。(3)检测高危病人,预测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4)选择药物治疗方案。(5)选择再血管化治疗的病人。(6)确定加强随诊的病人。(7)评价心功能。&&&&心梗后无严重并发症,2—3周进行运动试验是安全的。但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病例应该选择急性期无严重合并症(休克、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无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已下床活动的病人。&&&&心梗后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常常提示多支病变,运动心电图试验的敏感性前壁较低(52%),而下壁较高(87%),可能是与前壁心梗常有室壁瘤有关,其向量与缺血向量相反而相互抵消所致。&&&&心梗后运动心电图试验出现ST段下降,心绞痛发作和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属于高危病人,以后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需要进行再血管化治疗或药物预防。1.6.3&心脏瓣膜疾病&&&&45岁以上的风心病患者大约有40%合并冠心病。外科手术前进行运动试验筛选出需要冠脉造影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1.6.4&主动脉瓣狭窄&&&&运动性晕厥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将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作为运动试验的相对禁忌证,因为可能会出现晕厥或心脏停搏。主动脉瓣狭窄病人运动引起晕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颈动脉高张力、左心衰竭心律失常或左室压力感受器刺激的原因。但应注意运动中病人的症状、血压变化、心率降低以及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如果出现血压异常,此时需要持续进行至少2min的低运动量活动,以免病人躺下后出现急性左室容量负荷过重。&&&&运动试验对于评价病人的症状、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心功能有重要作用。主动脉瓣狭窄病人运动引起ST段降低是否预示冠心病还不太清楚。手术前后运动试验对于评价疗效很有帮助。体检或超声心动图发现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无症状病人,运动试验可以帮助客观评价病史。正常运动耐量无症状的病人超声心动图显示明显压力阶差,运动试验应该持续到出现症状为止。运动时收缩压反应异常或症状出现时收缩压比静息时下降的病人应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1.6.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保持正常活动耐力的时间要比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长,这是因为容量负荷比压力负荷的心肌耗氧量低。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运动中出现ST段下降,心率下降、高峰氧耗量降低预示左心功能不全。1.6.6&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病人运动时心率可能正常或者明显增加。因为运动时每搏量不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或者减少,所以常常出现低血压。肺阻力增加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运动时二尖瓣狭窄病人出现胸痛或ST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冠脉灌注不足或者是肺动脉高压。ST段下降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引起冠脉灌注不足,右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的。45%的病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引起ST段下降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1.6.7&二尖瓣关闭不全&&&&中至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运动时能够维持正常心输出量与血压,心率和心电图也可能是正常的。运动时由于乳头肌缺血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可能出现收缩压降低。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运动时常出现心输出量降低和运动耐量降低。因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心肌耗氧量并无明显增加,所以很少出现ST段下降。但是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和心律失常。1.6.8&二尖瓣脱垂&&&&运动试验中二尖瓣脱垂病人ST段下降的原因有:乳头肌缺血、冠状动脉异常、左前降支心肌桥、冠脉痉挛及原发心肌病等。冠脉造影和核素显像可能是正常的。心得安试验心电图可能恢复正常,因此可以提高运动试验的特异性。1.6.9&高血压&&&&高血压有心电图异常和左室肥厚,运动试验假阳性率较高,分析运动试验的结果时应该考虑高血压的影响。1.6.10&心肌病&&&&运动试验可以确定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运动耐量,评估左室功能不全对肺循环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运动可以引起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猝死。临床上常伴有胸痛、常规心电图异常及运动引起的ST段下降。运动可以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杂音及晕厥前征兆。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仅仅表现心电图ST段下降,巨大倒置T波,超声心动图有时也易忽视。运动试验常有ST段明显降低,多无任何症状,结合心肌核素和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资料来源:365医学网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量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