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马拉松世界纪录现在到底是世界纪录还是最佳成绩!?因为百度百科上是世界纪录,也有好多人说是最佳成绩..急!

查看: 24884|回复: 120
重新解读NHK的马拉松视频纪录片
本帖最后由 空指针 于
22:26 编辑
  最近,有时间把NHK的《马拉松最强军团-挑战耐力的极限(上、下)》看了一次,感觉和论坛上很多跑友的观感有出入,很多跑友把观点理解错了,或者理解简单了,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解读一下。
  先简单介绍下这纪录片本身。片子本是日语解说的,但幸运的是,有的网站提供的视频是带中文字幕的,虽然有些时段字幕不清楚(白底白字情形),但毕竟能大致理解。纪录片里,把世界纪录保持者帕特里克·马卡乌、著名长跑运动员格布雷布希拉西耶、日本运动员山本亮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动作、肌肉、循环系统生理特点,并试图从东非的社会现实中去寻找他们运动成绩的优势原因。感觉日本人的研究做的应该还是有水准的,但拍这片子的,我有点怀疑不是拍纪录片的,而是拍动画片的,有些道理没有说透。
  上集:对比山本亮,研究马卡乌的大步幅、身体上下起伏小、脚尖先落地方式。
  下集:研究马卡乌和格布雷布希拉西耶的心脏大、红细胞小(血液流动性好,血流快),分析高水平成绩的社会基础(从小开始从事运动,参与人数众多,社会贫困出路窄,高水平间竞争激烈等)。
  我觉得,需要重新解读的问题有这几个:
  一、非洲的优势根本不是由于什么先天的基因因素,而是后天努力。
  这一点,在片子中没明说,但体现的已经足够清楚了。孩子从小就光脚跑大量山路(上下学,7.5~13公里/天),很多人坚持高山低氧训练多年,从事训练的人可说是过剩(一个4000人的镇子1000人练马拉松),高水平竞争激烈等,都是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我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看后还要赞扬一下对方的黑基因。
  必须再说一下,基因的作用很小,种族间差异也不大(至少最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如此),但好多人把它看太重了,特别地,把很多后天因素当基因作用了。比如:胎儿期间的发育过程是受后天因素影响的,营养情况对细胞分化影响很大;再比如,幼儿到青年的生长时期,运动、循环、运动控制系统的发育是不可逆的,这时期如果不能通过锻炼获得最完美的运动身材,其后果,在以后的锻炼中将无法根本性地弥补——这正是东非的优势所在——不要以为身材好,心脏大,红细胞小、足部小肌肉群发达是先天的,那是高原缺氧+从小就锻炼换来的。
  从片中看,我觉得马卡乌的动作效率更好,格布雷布希拉西耶的体重更轻,体型更好,心脏更强,但是,格布雷布希拉西耶的落地和动作更生硬一点,对身体的调控能力没马卡乌好,身高也矮了点。这样最好的非洲高手其实都不完美,都在用自己的优势补自己的弱点来互相竞争综合结果,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目前可说是完全依赖于后天因素。
  二、关于脚尖先落地方式,无论是结论还是其中的道理,片中都没表述好,大家更没理解好。
  先说结论:最高水平的运动员,采用脚尖先落地方式最好,普通人则比较复杂,理论上仍是脚尖先落地更好,关键是做起来能不能行,对有些人没问题,对另一些人有问题。而片中,其实只针对最高水平的运动员说来着。
  我说这样的结论大家可能不理解,打个比方吧,赚_钱的方式中,投_资可能赚得多,但本钱也多(门槛高),小本生意赚的少,但门槛低。假如投_资要几百万起才入门,有多少人会经过努力最终做到?跑步也是这样,脚尖先落地,需要的是相关肌肉群的力量,骨骼也不能太单薄,也不能有相关缺陷(比如严重的拇外翻),对已经定型的成年人,如果你不符合条件怎么办?部分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合理锻炼获得解决(比如肌肉力量也许可以练),但即使这样,既有训练失败受伤的风险,也有时间成本,付出是否值得是个问题。
  我说训练有风险不是乱说的,从片中看,想锻炼好那些肌肉群(“用来控制脚趾和支撑足弓的屈伸肌群”),绝对不是通常意义下的跑步能做到的,我能想到的锻炼是,登山跑,单脚跳(要不要负重?)这样的锻炼,这些不仅是非常容易受伤的,而且伤病可能不仅仅局限于锻炼部位,比如登山,经常是要影响膝盖的(完全把锻炼做完美,从来无错大概没问题,但几乎没人能做到)。黑人能做,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做的,有损伤关系不大,青少年,生长期间恢复/愈合能力强,但你是青少年吗?至少,论坛上目前大都是成年人,中老年更多,这是个基本的事实。
  训练时间也是问题,不用说别人,就是片中的山本亮(脚跟落地),他要是改,首先得放弃成绩好长时间,因为别人毕竟也都不是废物,改习惯,对自己弱的肌肉群重新锻炼,只能这样。对我们来说,长时间成绩不好更是可能。
  结论是这样,再说说脚尖先落地理论上好的道理。
  片中,简单说成脚尖先落地,力量不必很强,这不准确,说马卡乌肌肉比山本亮强也是不对的。
  事实上,二人体重只差不到2公斤(山本亮重),马卡乌的大、小腿上的大肌肉比山本亮明显要弱,这在二人腿的截面图及腿的外观图对比上看得很清楚,只是腿的中心部分,“控制脚趾和支撑足弓的肌肉群”马卡乌明显要好。我估计,蹲杠铃的话,马卡乌完全不是日本人的对手——这其实不难理解,马卡乌由于自己的落地方式,不需要耗费太多能量和力量,长那么多不需要的大肌肉是累赘;而山本亮则正相反,大肌肉力量虽然强,使用方式不对却反而能耗高效率低。跑步是项综合性的运动,往往并非你有几个个别缺陷就跑不成,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用其他优点和强势去弥补不足之处,总能让身体跑起来,但跑多快,这是有区别的——这符合大家已知的实际。不过,也正因为这原因,一律推荐某个姿势动作,比如落地方式,就未必总是合适的了。
  关于脚尖先落省力的原因,笼统说用力不必更大是很粗糙的。实际上,脚尖先落地,是把落地冲击能量先后合理分散给强弱不同的肌肉去承受,使得身体的总消耗更少,各肌肉也没有过负荷发生,是对身体能量的最高效率消耗(最节省)。脚尖力量弱,面对强大的整个落地能量肯定是螳臂当车,但脚尖并不贪功,消耗一点就知足,其他的还有大肌肉呢,自己只要减轻点大肌肉的负担就够——我想,理解到这样的层次,能使大家在训练尝试时更知道该怎么做:不要强行硬造脚尖落地的样子,而要量力而行,开始时脚尖没力量,慢慢锻炼,积累才能出效果,积累到什么程度,才有什么程度的脚尖落地的样子。换句话说,先练能力,再改姿势,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另外,我提点个人看法,我觉得,落地方式如果必须要改,也许会与鞋有关,真决心改的话,原来的鞋是有可能是个障碍的,要不要换鞋,怎么选新鞋,你可能要完全重新摸索,这一点也必须考虑。
  我见过论坛上有些人有相反落地方式见解,有的还专门长篇开过讲座,我这里不想挑起争论,只想打个比方说:有钱人奢侈点完全可以,但奢侈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山本亮大肌肉强,大力量落地能承受,他自己成绩也不错,只有碰到效率更高的马卡乌时他才显得逊色,碰目前的中国选手,或者业余爱好者,他一样怎么跑都有理。
对于比赛来讲, 基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甚至接近决定因素, 因为前几名的成绩实际上只差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假如没有作用, 那体校也不用选拔了.即使是顶尖高手,也有很大区别,比如5000米/10000米的贝克勒在年基本无敌, 现在跑800米的david, 可以从出发到终点全程领先. 其他人锻炼未必没有他们勤奋, 但最后就是这一点点天赋区别决定他们是世界冠军, 别人都是路人甲乙丙.
比赛这个东西只有第一, 没有什么能允许你差一点儿的
说黄种人不适合跑步LZ可能很不愿意,但是如果告诉LZ白种人快灭绝了,未来3000年是黄种人的世界,LZ会不会很 ...
  我觉得,你犯的错误似乎太多了点。
  血液流动性,只考虑与红细胞大小有关的因素,而且还假定这只与遗传有关的话,你的说法也不对,这个基因不可能只存在于东非黑人中,东非黑人也不是都这样。如果不仅仅是遗传因素作用的话,就更不用说了。实际上,我不用检测也能猜到,一个年轻人和自己年迈的父母,血液流动性差异肯定不止1%,难道他们基因差距也悬殊么?
  你的机械决定论(初始条件给定,然后其发展变化就注定不变了),就算在理论上对,也对理论模型有要求的:仅仅对绝对封闭(与外界无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模型才成立,而且初始条件还得是全部的,最微观级别的,而不是部分的和宏观的——这道理我希望你能理解,因为我没精力去论证解释。不过呢,任何实际的系统都是开放,你给出的基因这条件也只是影响一个人全部的因素中的非常少的初始条件,而你就凭这决定好多事情,一个种族的吃苦耐劳能力,民族国家的兴亡,历史的走向……,这太离谱了吧!而且,基因是什么呢?有机分子片断,太宏观了吧,夸克行不行我还不知道呢。
  对人类基因差异,你的理解是不对的,人种间差异根本不大:具体两个同种族的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可能比两个不同种族的人之间的要大,只是有的基因恰好表现在外观差异上,比如皮肤颜色、头骨形状,头发形态等,人们更愿意用这些外观差异去分种族而已,而历史上相同外观的人生活各自更集中,造就了实际的不同种族。如果你撇开社会历史因素的话,把遗传的胖子、瘦子看是两种不同种族的人种,也是一个分类办法,只不过人类历史没给你这么分类的现实基础罢了。至于基因是否适合马拉松运动,如果真可以这么说的话(我实际认为不可以),那也是各种族都有,成绩好坏,关键是看你各自的种族怎样后天培养基因合适的人。此外,并不是一种基因决定一个宏观肉眼可分辨的性状,一般地,一个性状往往是与多个基因有关。能否更利于创造马拉松好成绩,那就更复杂了,可说至今远没研究清楚也不为过。你看一眼非洲运动员的视频或成绩,就断言他们从基因上适合马拉松,这太荒唐了,就象看一眼八国联军进北京,就断言中国人永无出头之日一样荒唐。
  我上面说我不认可“基因是否适合马拉松运动”这说法,是因为后天因素太重要了。人从婴幼儿到成年,这期间的锻炼、营养情况的影响十分巨大,套用一句论坛上老C的话,叫“有些事这时期没做好的,这辈子也就做不好了”,这包括肌肉、骨骼、脂肪的比例和分布、血液/心脏等运动、循环系统,也包括大脑、神经发育等影响智力和控制力的神经系统。这些最终长成什么样,多接近完美的运动员,基因的影响不占主流,实际的过程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只要基因不是有特别大的缺陷就成——而这个要求很低,任何种族,都有相当多的人都符合条件,可以说你身边就有好多。如果马卡乌和格布雷布希拉西耶这时期在富有家庭享福,父母对营养又不懂,完全可能是病秧子或大胖子。而且,前面我都说了,他们俩根本不是基因完美的类型,甚至就算到成年成为著名运动员之后,他们的弱点和缺陷都依然存在。中国什么样呢,不管先天好坏,好孩子的也给养坏了,这是问题真正所在。
  你关于世界发展的预言,我也觉得很不靠谱。种族的兴衰,决定因素的升级换代,早就经历过好多阶段了,个体强壮与否是最低级和脆弱的优势,人数多寡,组织能力、战术战略、科技水平,好多因素都更重要,而且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因素影响远大于生物因素,这是人类社会竞争不同于自然界的一个特点,强调生物因素多重要早就过时了。另外,我认为世界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合作共赢,共同创造价值,逐步代替损人利己的零和规则,说任何一个人种兴盛起来统治世界,既不是中国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中国会继续崛起,但不会象美国那样主导世界;欧、美白人会发现和纠正自身核心价值观的错误,免于衰落,重走不同的富强路;非洲消除战乱之后会有大幅度发展,但也与统治世界没什么关系。
认真看到这里,感觉楼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有些骑虎难下了。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
实际上非洲内部也有差别,东非以外的人也承认东非跑得好,但是其实就是肯尼亚那两个长跑部落,这两个部落 ...
  你的回复,很抱歉,我觉得并没说出新东西来,仍然是坚持简单地用成绩推导基因优势,而无视早已经明确存在的其他基本事实。
  东非的那些出运动员的地方,青少年时期的后天努力和别处是天壤之别,这是事实;4000人的小镇有1000人专门从事马拉松训练,这也是事实;世界上最好成绩前三名的创造者,其自身在取得好成绩时仍然带着自己先天或后天的缺陷或弱点,这也是事实;基因优势论,目前在科学上仍无法找到被支持的根据,这依旧是事实。你根据这些就说基因是出成绩的主导因素,东非运动员基因已经相当完美了,名次只在先天差别的毫厘之间,你这逻辑有多荒唐,我前边已经说过了。
  日本和美国,民众参与程度远比中国强,但仍然和东非那几个小地方差距巨大,据说美国自己还不重视专业训练……这些才是其他国家成绩落后的根源所在。
  中国只要抓一抓就稳拿冠军,这说法是对的,只不过从时间上说很宏观:要抓的是自己初级的体制和普及问题,而不是末端的专业训练,而且一抓要坚持抓20年以上——要做好有几代人不出好运动员的准备。我相信,当中国的马拉松人口比例达到东非比例的1/10时,那些黑人很可能被迫去玩点别的求生,如果那时他们还那么穷的话。
  中国的马拉松,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一些事实往往被忽略掉了,比如,问点问题,你单位或小区里有多大比例的人在练马拉松?你公开说你在练,背后不说你精神心理有问题的人比例又是多少?知道这些,你就能更好理解我们差在哪里。另外一个差距也是存在的,就算在中国马拉松人口里面的这些人,真正用适合马拉松运动的思维在想问题的有多少?成绩本该是长年的点滴训练积累成的,但你看又有多少人在论坛上晒单次的间歇训练结果?没有这样马拉松式的思维,怎么产生马拉松运动的长期发展战略?
& && & 我自60岁开始跑步,因为一开始就练前脚掌先落地,这样一直以来无论是快跑万米(46-47分钟),还是跑全马(2013年杭马车357)都是前脚掌先落地跑的。如果你要我脚后跟先落地我还跑不了呢。同样,已经习惯脚后跟先落地的人,如要改为前脚掌先落地跑,肯定也是很难的事。不过,避开跑步动作习惯问题,光从运动力学和人体力学的角度分析,我始终认为前脚掌先落地跑具有对人题缓冲好、落地时间短、无外在制动力等优点。而且,对刚开始跑步的人来说,也不难学会。曾有人说,小孩子跑步就是前脚掌跑的,但我还没机会观察求证这一点。
本帖最后由 rc5 于
08:53 编辑
  我昨天在19楼刚刚说过了,基因因素的概念是错误分歧的根源,看来你仍然没理解,那就先再多说几句。
你只是在玩文字游戏,区分基因和环境没有实际意义。我们不但无法复制黑人的基因,复制黑人的环境(高原,缺氧,童年和学校远没有交通工具之类)也基本没有可操作性。在专业级别,先天不足是后天不可补的。否则体校还为什么要选材?当年马俊仁挑队员并不是光看能吃苦,而是首先看这个人长的有没有潜力(腰细腿长之类),没有潜力的再能吃亏再拼死练也就是二流水平。有潜力的还没拼死练就已经是一流水平(肯尼亚18岁神童首马就跑出2小时4分钟)。中国古代围棋界一句至理名言就是&20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
对于这个论坛大部分跑友来说,都是成年人身体发育定型,骨骼框架乃至小腿长度都定死了基本不可变,所以你理论上能跑的最好成绩实际早已定死。后天的努力只是尽量逼近这种极限,正视这个现实才是客观实际的态度。
后天努力这种东西只有在业余或者水平较低时才有明显作用, 就好象A有100的先天潜力只发挥60%, 就可以被潜力 ...
  我昨天在19楼刚刚说过了,基因因素的概念是错误分歧的根源,看来你仍然没理解,那就先再多说几句。
  基因因素,在人还是受精卵时就确定了,而根本不是把青年选入运动队开始专业训练时确定的,而从受精卵到准专业运动员,这期间的一切影响,都是后天因素,而且,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后天因素。看你说的“……所有后天努力(选才,营养,技术,训练)……”一句话就知道,你把最重要的后天因素剔除之后,把其余的叫“所有后天努力”,并且,还把“后天努力”和“个人的后天努力”不加区分,这都是巨大的错误。
  目前,人们说谁“基因更优秀”,怎么判断的?显然不是科学测定(现在还没这技术),而应该是运动员们站到跑道上的对比和冲过终点线的成绩——多次这样的印象,让人们觉得对基因做深入研究已经没必要了。但这是错的——并非错在没有严格循规蹈矩地研究,而是错在对后天因素的误解。
  先说基因能决定什么,我们只考虑与跑有关的。
  基因,如果没有成长期的特殊外界影响的话(也就是假定一种通常情形,无论怎样,要生存就有外界非基因因素影响,免不了的),能够把身体长成某种预定的形态。涉及运动的,有骨骼(长短、宽窄、结实程度、关节结构等)、肌肉(有氧/无氧类型比例、分布、强壮程度等)、脂肪(多少及分布)、血液(这个,限于专业知识不足我说不太清楚)、心脏(有无缺陷,强健程度等)、肺(主要是肺活量)、神经系统(涉及对运动的控制)。其中,体型应该由骨骼、肌肉和脂肪的情况确定,所以不额外说。基因的作用,是影响这些器官或系统的生长,使它们对运动有好处、有坏处、或者关系不大,假如没有后天影响的话。
  其中对运动有坏处的,甚至是有不可修复缺陷的,比如先天心脏病、扁平足、肌肉过发达的、骨骼过粗壮的、身高太高的(跑马拉松不合适)……,就没有做专业运动员的可能,把他们排除,不再考虑。注意,这里,有些人的基因是预期要把强壮程度生长“过份”的,如肌肉过发达,脂肪过多(先天胖子),这样的人没办法通过后天努力去逆向改变,而只能排除不考虑。心肺功能过强则是好事,心肺不足但无缺陷则有改善可能,留下继续讨论也行。
  剩下的这些人,至少可以有后天努力改善的可能,问题只是改善需要花费的努力不一样。
  怎么改呢?是通过青少年期间的各种锻炼和合理营养来修补或加强。比如肌肉,你不是有氧肌肉不足吗,我就练有氧;你肌肉不壮,我锻炼肌肉;循环和呼吸系统不强,也做相关训练(长跑或游泳);而脂肪……当然应尽量抑制为好,这是反方向的。不过,总的来说,青少年练长跑就够(这里只考虑成为长跑运动员,简单这么说而已。实际上,过早练对全面发育未必最好)。
  大家要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肌肉、脂肪的细胞分裂只在生长期间进行,如果你练相关肌肉,那肌肉的分裂就增强——比基因控制预期的分裂要多,即使原来肌肉弱小,也会锻炼强壮。这和成年后锻炼不同,成年后锻炼肌肉,只能增加肌肉细胞的营养成分,而不能促使细胞数量增加。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分裂而增加出的肌肉细胞在生长期结束后并不萎缩,而是成为成人阶段的“永久遗产”,其结果,完全和受更优秀基因控制多生长出的肌肉没区别,也就是说,青少年时期的锻炼可以弥补基因的某些不足。真要说区别倒是有的,锻炼出的特性不能遗传给下一代,但这已经与其本人运动生涯毫无关联了。至于脂肪,有氧锻炼可以减少脂肪细胞中的脂肪,也就是对脂肪细胞限制营养,应该能抑制人脂肪增多变胖——即使不能的话,先前把先天胖子都剔除,那也就不用考虑了,很简单的。至于骨骼、血液及神经系统是怎么回事,具体的我缺少相关知识,但类似事情肯定也会发生,那就是你越锻炼的地方越强大,最终的所有超出都作为“遗产”留给成年阶段,进而赶上优秀基因控制的水平。为叙述方便,我暂且把青少年时期的这种锻炼效果称为“遗产效应”。
  这里要知道一点,基因控制的东西,对运动有影响的其实就这么多,无非是相关器官强点弱点,或有无缺陷,没有什么更神秘的东西——如果说真有的话,那也只有免疫系统比较个性化,但这与运动能力没直接关系。把这些认识清楚,“遗产效应”弥补基因不足自然地就成为结论。
  或许很多人愿意抬杠——那人家先天优势的黑人不会也在青少年加强训练,然后比你强啊?练是可以练,但是,对具体运动,很多身体的特性是需要恰到好处才行的,过和不及都导致成绩下降,比如肌肉,你练过了长太多肌肉,象健美运动员了,你还跑得快吗?训练,其实并不是越加强越提高成绩的,练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保持状态,而不是永远进步。而人类的任何成绩也肯定都有极限的,成绩不能无限提高。或者,换句话说,对群体而言,基因先天优势的人,只不过是后天努力可提高的空间更小而已。这个结论,我想大多数人根本想都没想过。
  关于基因,就说到这里,应该足够了。
  在任何一个体育项目上,只要客观上具备条件,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个重要的后天因素,对大国家民族,基因上具备适合运动特性的人再少,也能够通过更优秀的发展战略,让养育、筛选、培养、训练过程更出色,小的国家、民族根本无能为力,这个优势不利用或被忽略,显然是重大失误。至于代价,当然更大了,不过,什么叫“大国家民族”啊?大国家整体的承受力有多大呢?
  因此,如果最终的运动场上,某个大民族的运动员在体型、强壮程度、动作完美程度等方面长期比另一小民族的普遍逊色,直接就可以判断大民族在该项目上发展战略是有严重问题的。
  说博尔特基因好,好在哪里?他很强壮吗?这恰恰是他不够完美的地方!他很高大吗?的确,他超出了人们印象里短跑运动员的身高。那美国人身高很少有这么高的吗?笑话!这么高的多的是,他们都成乔丹科比詹姆斯杜兰特了。但那本身难道不就是问题吗?——你美国的好苗子都被吸引去拍那破黄皮球了,根本不重视短跑,你的战略上是不是有不足呢?
  对中国,身材高大的,在选材时就已经不行了,不是肌肉太不发达就是关节有毛病,拿去拍皮球都不如美国人灵活,哪还能跑?这难道不是落后的体制造成的,而与基因有关?
  对白人也一样,他们并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去提升短跑成绩。黑人较多的英美两国,我认为白人的弱点之一正是信奉“基因优秀论”,根本上早就放弃了努力,因此这两国白人短跑成绩更不行。
  说博尔特是“前无古人”,那只不过是他打破了人们的一个错误认识而已,他自己不强壮就是够不上完美,他没输,那只说明目前这样高身材的短跑运动员只有他一人幸存下来。以后,人们会更重视高个子运动员的培养,成绩更好的肯定有,到时候人们也许要说那不是银河系生物。另外,马拉松目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Wilson Kipsang Kiprotich的身高是1.82米,这也是同样不常见的,也许人们还有很多旧观念是需要颠覆一下的。
  对马拉松,片子中已经说的够多了,东非人的优势基本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反正人家做到了,别人做不到。最好成绩排名,片子中也一样说的清楚,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选择无视这些而非要说排名就必定代表基因优势。日本哪里疯狂了?他们从孩子幼年开始每天训练7.5到13公里山地跑是吗?他们让每个村镇的四分之一人口练专业马拉松了吗?他们把日本民众逼的不练饭都吃不成了吗?他们的选手确实懂得跑步时控制好身体,跑姿是节约而不是浪费能量了吗?
  和东非去对比的话,中国和日本都有共同的问题:地都没人种,就花大力气培养厨师,最后只能做野菜吃。在这一点上,两国只是程度相差比较大而已,本质是一样的。
  对于你的“ABCD”数学,我重新给你改了一下:A是80,只靠专业训练即可的提升空间是20,BC都是60,可提升空间都是40,但青少年期间必须提升其中的20,过期无效,D是20,可提升空间是40(其中也是部分必须青少年时期提升,但这无关紧要了)。首先D是普通人,不可以做专业运动员;A、B、C三人本来都可以做专业运动员或取得冠军,但C到了年龄才真正训练,极限最多是80了,只要A、B不是傻瓜,他就没机会竞争,B从小就训练提升了20,到了年龄后和A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了。当然了,现实中,没人能把所有缺陷尽数补足,也没人先天就完美,训练有失误,比赛发挥有偶然,因素复杂多了。
全世界马拉松的前30个最好成绩有29个是黑人, 前11个有10个是肯尼亚人,这个已经完全不能用后天努力来解释. 百米就更不用说了, 象日本那样疯狂训练的也不过是9.99秒. 和黑人完全无法比.
而且更明显的是, 这些世界记录曾经较长时间停滞或进度缓慢, 一定是出一两个在基因上有绝对优势的人才能较大幅度的提高, 比如博尔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一下将百米提高0.11秒.
本帖最后由 空指针 于
21:19 编辑
  我觉得似乎好多人把先天和后天的概念弄混,是错误看法的原因,为防止误解,再说明一下:
错误概念:在运动员开始被专业训练时,能改的一切都是后天因素,不能改的一切都是先天因素。
正确概念:人从受精卵开始,仅仅能由基因确定的因素是先天因素,其他都是后天因素。
  有些运动员从正式注册开始就注定练不成世界冠军了,这主要是后天因素的结果,但由于起主要作用的后天因素都在青少年阶段,之后的锻炼根本不能逆转之前的问题。
  有的运动员人们一看就让人眼睛一亮,简直是为某运动生的,让人恨自己爹妈生不出对方那样子,这也多是青少年时期后天因素作用的结果。
  只有完全同样的后天经历(这其实很难),产生不同的身体特性的,才是先天差异。
  某个关节无缺陷,很完美,或者缺陷多,这差不多是先天的,但缺陷也不排除产妇用错药或青少年时期用错药的后天因素造成的。
  某块肌肉比别人发达,这可能是先天的,但先天没这优势的人,通过更出色的后天锻炼有可能完全能达到相同效果,这情况也是正常的。
  肌肉、脂肪细胞是在成年之前的成长期才有分裂的,成年后停止分裂,只是细胞成分不断变化,这过程不可逆,往往被人误解为是先天造成的,实际上,这认识是错的!青少年时期,锻炼与否,怎么锻炼,直接影响各肌肉细胞分裂情况,所以合理锻炼完全能达到先天因素能达到的体型,只是,同样在成年时细胞停止分裂,再练就没用了。
  心肺功能,也是如此,青少年时的锻炼的影响足够逆转先天因素的影响。
  身高,父母影响比较大,但除父母影响外,锻炼和营养的影响同样左右着很大的变化幅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兄弟姐妹身高并不太接近,这很常见。而且,每个种族,身高多少的人都有,基因库样本都是很丰富的,没任何种族缺少。
对于比赛来讲, 基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甚至接近决定因素, 因为前几名的成绩实际上只差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 ...
  我觉得你没仔细看清楚我写的东西。体型,骨骼发育、肌肉/脂肪分布和比例,神经控制能力,能量代谢能力,肺活量,这些大多是后天因素主导的,青少年锻炼定型,而这些一般都被看成先天因素。你说的先天因素是什么呢?
本帖最后由 空指针 于
22:26 编辑
  三、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我觉得,训练脚尖落地能力(也与提高弹跳力加大步幅有关),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单脚弹跳,如必要,可加负重。但这可真不好练。
  针对现有的训练方法,逐个谈下看法,对比分析一下:
  -深蹲。论坛上,好多人对深蹲很情有独钟,包括我自己,练过,也曾推荐给别人过。个人体会是,达到一定跑步进步效果后,再深入练效果不大。原因,我认为是三方面的,一,深蹲缺乏弹跳动作;二,多次数似乎没多大意义,爆发力才重要,而不是耐力;三,蹲多是双腿的,不但力量不够,而且不够符合跑步时的需要。跑步时,能短时间把身体弹出去,然后肌肉休息,等下次再落地后再工作,这是真正的用途所在。同样弹出身体,时间越短,需要力量越大,但休息时间也越长,这样功率大,消耗少。论坛上,只见过个别人单腿蹲的,难练不说,力量/速度估计也很难训练得符合跑步需要。所以,我个人认为,蹲只在初级阶段解决问题效果好些。
  -登山/爬楼梯。其实,对落地/蹬地能力作用大的还是弹跳能力,登山和爬楼梯,基本只提高大肌肉力量为主,毕竟很少有人跳着上山或楼梯的,弹跳需要的功率比单纯上高要大。再加上可能的膝盖伤风险,我个人不倾向这样练,即使需要练,深蹲也差不多了——当然,要是以参加越野比赛为目标就另当别论了。
  -高抬腿跑/跨步跑。这两样我感觉对目标基本上还是合适的,弹跳力可以练到。问题是,对极端需要加强的人来说,够不够强度还是难说。至于蛙跳,因为不是单腿跳,所以效果更次之吧,只是蛙跳同时也练腰腹和背部肌肉,锻炼效果有差异的。
  -轮流单脚跳台阶。这个我认为强度最合适了,不过问题也同样突出,高度合适的单台阶难找(周围还不能有容易摔到绊到的东西),练起来受伤风险也大,如果负重则更难。平地是很难单脚跳的,这是必须找台阶的原因。
  -跑步本身。我不相信强度跑能很好解决弹跳和步幅的严重缺陷问题,虽然在锻炼的初级阶段也应该足够。如果你的目标是在中后期大幅度提高成绩,或者根本解决弹跳弱点,恐怕不能用跑步本身解决问题。不过,一个明显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多数人其实并不是高手,也不真的有决心把自己变为高手,他们只想要自己觉得配得上的成绩而已。因此,只练跑步就够,往往是给多数人的推荐。
补充内容 ( 20:01):
  对基因问题有疑问的,建议去看全回复,或者,至少再看下19、32楼
本帖最后由 空指针 于
22:37 编辑
本来想附上两张肌肉对比图片,发现截图只能是png格式的,否则全黑,传不了png,只能让大家去看视频了。
在上集的21:38秒,是两人腿的肌肉外观对比,在上集的27:44秒,是两人小腿横截面的肌肉对比。
此见解好.有自已的主见.归纳一下四个字.因人制宜.要快速提高跑速,除了平时刻苦训练之外,还要在跑中找巧,巧中跑.省时省力.
研究得很仔细,继续学习中。
赞同LZ黑人基因说。那里有钱黑人也不能跑。老美的黑人,选的都是最壮的,他们后代又怎么样?
血液流动性差1%就差很多了,如果不用检测手段能随便一下就能看出来估计黑人和其他人种就不能通婚了,咱们黄种人的吃苦耐劳能力也就是比其他人种强那么一点点,但是仅仅凭借单眼皮和黑眼睛,黄种人蔓延到全世界,一些原本是白人和棕色人种的地方大部分人口现在已经是黄种人了
苗族和汉族都是黄种人,但仅仅是5000年打败了,现在就人口数量就差这么多,上帝没淘汰你,你不知道自己的基因很差,但是如果淘汰你的时候,你没机会说自己的基因差,事实上,黑人也不承认自己的基因优良,但是整体而言,黑人的身体比其他人种都强健,就像俄罗斯女人整体比其他国家女人好看一样,也有长得难看的,但是整体美女就是多,不用基因来解释没得解释
还是那句话,已经接近人类极限的情况下,终点线前人家比你快一步也是强大,因为你已经体力透支再没一点力气可用了,那一步就是先天基因决定的
博尔特终点前玩减速,其他人都不敢玩,但是人家最后的决赛还是第一名,这就是基因优良
2000年后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非洲,只不过那个时候又有新的更优良的种族出现了
佩服LZ,研究的这么彻底
说黄种人不适合跑步LZ可能很不愿意,但是如果告诉LZ白种人快灭绝了,未来3000年是黄种人的世界,LZ会不会很开心??
白种人辉煌了将近一万年,最大的缺陷是适应能力差,现在又面临自然生育能力下降的问题,但是美国很强大,欧洲还很发达
人种和国家是不同的,人种就是大自然就是上帝就是物种问题,狮子和老虎在5000万年前就是一种动物,如果人类能到这种程度就不能算一种动物了,但是人类也有亚种,每个亚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至于那个亚种才会统治世界才会是最优良的,只有上帝知道,但没看见不代表不存在,人类和猪的基因相同的有99.4%,人和大猩猩的基因相同的有99.8%,如果人类之间基因差1%,那么就不是一个物种了,实际上,也就差那么几个基因,但是差异就很明显了
现在还有科学家认为中国的智人是起源于中国的,但是全世界的智人都是一个母猩猩的后代,中国很了不起,但不等于什么事物都起源于中国,现在的科学论证认为,能够在全世界物种方面起到带动作用的地区就是非洲,而能够长期保护保存物种的地区是中国
现在中国的北方人大多数都有古代游牧民族的血统,北方游牧民族显然不是炎黄子孙,但是文化上认同了,而中原汉族却跑到了南方,现在的缅甸人很多在3000年前生活在中国甘肃和四川,苗族更是扩散到了南亚,这就已经间接说明人种的变迁不是国家的力量能左右的,或者说同国家没关系,这是自然问题,在自然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强求,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最后再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藏族人,据说3000年前藏族人的语言同汉语差别不大,但现在别说语言,全世界只有藏族人能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代价是从解放到现在60年了,藏族人口只曾加了10万,更别说过去3000年间死了多少人,藏族人的基因和心脏已经完全适应高海拔的气候了,这不是随便谁身体好的问题了,如果举行5000以上的高海拔运动会,我相信藏族人会包揽几乎所有项目的金牌,甚至是所有奖牌
《马拉松最强军团-挑战耐力的极限(上、下)》在哪里可以看到?能给上传吗?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世界纪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