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瘦子,身体乳制品蛋白质含量标准比标准少一公斤左右,而体脂率就太低了,4%,市面上有两种,一种是增肌粉,

测测你的体脂率 该如何把体脂减下去!_网易女人
测测你的体脂率 该如何把体脂减下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胖瘦问题更科学和精准的话,我们应该讨论的是“体脂率”。
我们平时在讨论某人的身材胖瘦时,总是会拿体重说事。但从更科学和精准的角度,我们应该讨论的是“体脂率”。本期YOKA男士网的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体脂肪,通过简单的目测,就能知道一个人的体脂率处于什么水平,你也就知道他要不要啦!什么是体脂率?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25%~28%。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男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31%以上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cm以上。25%~2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cm。13%~1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10%~1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运动员就是这个状态。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教练一般是这个状态。所以要想看到腹肌,体脂率必须减到15%以下。脂肪肌肉大不同!关键在减脂&& 当你停止运动,肌肉就会变成脂肪?很长一段时间不锻炼,发现自己又胖回去了,真的是 这样么?其实这是因为肌肉量变少,而脂肪量增加,盖住肌肉所造成的。基本上,肌肉跟脂肪不可能互相转换。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减掉脂肪!同等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竟然是肌肉的3倍多!“啤酒肚”的脂肪:可以看出除了皮下脂肪多,“”的内脏脂肪含量明显高于“瘦子”,腹壁外层、腹膜腔外、器官周围、器官内、腹膜腔后等均有分布。拼命健身,腹肌也出不来?这也和体脂有关!在房呆上一年,锻炼出硕大的胸肌背肌,却很难能拥有八块腹肌?其实胸肌、背肌属于爆发力的肌群,经过重量训练,能变得强壮大块。而腹肌对于训练的反应特别差,属于成长潜力有限的肌群。相关实验表明,对于缺乏日常体力活动的人来说,5个月的激烈运动只能稍微减掉一些腹部脂肪。学学彭于晏,体脂靠吃出来!彭于晏在电影《激战》中,曾秘密健身特训3个月,体脂肪降到仅剩3%,全身肌肉结实惊人。彭于晏说:“3个月的训练期间,除体能训练,还配合严格节食,不能碰淀粉、油、盐,在某些阶段甚至连水都不能喝。没有人会这么神经病,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吃水煮的蛋白和鸡胸肉果腹,十分痛苦。”我们虽然不能像彭于晏那么拼,但是也要做好以下两点:1、油炸、高热量食物不能碰食物的热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身体吸收的热量,想让身体体脂减下去,首先要拒绝高热量食物,比如碳酸饮料、高糖零食、油炸食品等等。2、多吃高蛋白食物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蛋白质的摄入就很高,因此做一些运动,就很快能看到肌肉的形状。而中国人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相比之下,蛋白质的摄入就严重不足了。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生长的重要来源,想补充你所损失的热量,更需要大量蛋白质,建议每公斤体重摄入一克。 80公斤的一天的总蛋白质摄入160克为宜。最后附上两张男女体脂表,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源:YOKA时尚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账号 电子邮箱地址
记住登录状态
还没有33IQ账号?
通过社交网站直接登录
条@我的评论,
条新私信,
条新评论,
删除理由:
请不要发布与本小组主题无关的内容。
体脂:爱它或恨它,先了解它
&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胖子。 & &俩体重差不多的“胖子”站一起,一位是膀大腰圆,肌肉男;一位是肚大臀圆,肥肉男。不一样,对不对? & &有时候,单纯的体重并不能准确反映胖瘦。从这个角度上,“胖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重虽然超标,但是肌肉发达,体脂并不多,他们不是真胖;而另一种体脂超标,才是真胖。 & &“胖子”也得看“内涵”,不能一票否决。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内涵”有可能大不相同。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从另一个角度讲,还存在一些“隐形的胖子”,他们体重虽然处于理想范围内,但瘦体重(或称去脂体重)少,肌肉少,脂肪超标,也属于肥胖。这个群体很容易被忽视,以女性多见。因此,体检时,有些体重正常的人也会查出脂肪肝,“内涵”丰富呀! &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体脂这回事。 & &你体脂一生的故事 & &人体脂肪主要分布在两个部位:皮下和内脏周围。 & &女性的皮下脂肪相对较多,正常时有圆润之美;肥胖时,脂肪容易集中在臀部及腿部,远看像个梨,叫做梨型肥胖,专业术语上也叫做非向心性肥胖或女性型肥胖。 & &男性、老年人的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部分,尤其是腹腔内的网膜、肾脏周围等,正常或轻度超标时不太容易看得出来;而肥胖时,有个俗语叫“将军肚”,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皮下和腹腔内,四肢相对要少一些,远看像苹果,叫做苹果型肥胖,专业术语上也叫做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这种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亚洲人种可能相对容易内脏脂肪超标。相对而言,苹果型肥胖对健康的威胁更大。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正常的体脂含量标准可能因性别、年龄、种族等而不同。新生儿的体脂约占体重的10%左右;青年男性约10%,青年女性约15%;成年男性约15%,而同一时期的女性体脂在22%左右。在各个年龄段,男性的体脂比例整体低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脂肪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理想情况下,男性的体脂大约在7—11岁有一个下降,在17—21岁以后逐步上升,从31—36岁以后基本保持稳定;女性的体脂从7—16岁开始就保持上升趋势,31—41岁时保持稳定,而后继续上升,在60岁左右达到高峰,62岁以后逐步下降。无论男性女性,在30—40岁年龄段,体脂比例都相对稳定。这个阶段很关键,体脂控制得力,则为40岁后打下好基础;控制欠佳,则容易“一山更比一山高”。 & &女性尤其如此。因为月经状态也可能对脂肪分布有影响,绝经后,增加的脂肪更容易趋于向心性分布,所以中年女性更加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保持适当的体脂,以降低绝经对体脂造成的不利影响,“跑赢时间”。 & &体脂怎么测? & &体脂被测了好多年,方法也很多,从原子水平到分子水平,从细胞到组织器官,再到全身测量。既有高大上的核素标记,也有接地气的核磁CT,还有更简便的体重腰围。 & &以原子水平的测量为例。 &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人到底是什么做的?从原子水平上,主要就是氧碳氢氮,所谓“红粉骷髅,皆归为尘土”,这四种元素占人体元素总量的96%,居于其后的,是钠钾磷氯钙镁硫,和前面四种加起来,占元素总量的99.5%。这些元素中,我们利用钾来测量体脂。 & &人体中的钾主要是非放射性的39K,只有极少量的40K,约占0.0118%。40K会释放高能γ射线,这种射线的50%以上将离开人体。可以以此测定40K的含量,并进而推算出人总体钾含量;根据钾量,可推算出人体瘦组织量,进而计算出体脂含量。这种以钾为媒介的方法,不适用于钾含量变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危重病人或终末期病人。另外,算出来的体脂也只是总的体脂,不能细化为躯干、内脏和四肢部分的脂肪含量,技术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型塑造需求。 & &其他方法包括中子活性分析法、水下称重法、双能X射线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这些方法要么精度不高测不准,要么人体要吃射线,要么费用太高,要么无法细化,整体来讲以实验研究应用居多,不用于常规检测。 & &那么,有没有既安全又准确,且花钱不多,适合居家旅行的好方法呢? & &BIA,最平易近人的体脂测量方法 & &人体可以大致分为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两类。非脂肪组织包括肌肉和骨骼,其中含有大量水和电解质,能导电;脂肪是无水物质,是电的不良导体。脂肪组织越多,对电流的阻值越大。在人体表位置固定几个电极,向人体送出一个微小的电流或电压,可以测量到人体的电阻值,因为人体阻抗的主要贡献来自非脂肪组织,就可以根据人体阻抗值的测量来计算体脂。 & &这就是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的基本原理。 & &1962年就有人提出用BIA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在测量模型中,将人体当作一个圆柱形的导体,采用四个电极的方法,能算出全身总体脂。这个全身阻抗测出来的是上下肢和躯干阻抗的串联值,而上肢、下肢、躯干三者的阻抗并非等同,上肢水分远远低于躯干,当三者中任意一部分的水分发生变化时,全身阻抗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用单独一个大圆柱体来分析,理论上不准确。 & &技术进步后,人们开始把一个大圆柱体分为躯干一个大圆柱体,加上四肢四个小圆柱体,共五个圆柱体,分段测量阻抗,分别算出躯干和四肢的体脂含量,这样要比传统方法更准确。在此基础上,还有人把一个大圆柱体再细分为八个小圆柱体,更分段,更细化,更精准。测量的时候,也由四个电极,发展到多个电极固定,再到今天常见的只需双手把握、双脚踏住电极测量,既方便安全,又准确便宜。两种BIA仪器。作者供图。 & &基于电阻抗原理,水分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对于严重呕吐、危重疾病患者未必合适。有些同学非得喝一箱水,死劲儿憋个尿测量,考验仪器的准确性,也只能让人摊手。所以,求疵者可以空腹排尿后再测。另外,有些体内有金属、电极的群体也不适合这个方法,如骨折后体内植入金属钉、心脏病血管内植入支架或起搏器等情况。 & &同测量体表标志(如腰围)、计算腰臀比等方法不同,生物电阻抗方法更直观细致,不但可以测量全身的体脂比例,还可以测量上下肢、内脏的脂肪含量。可以帮助营养专家提供个体化营养素推荐以改善营养状况;同时,了解了机体脂肪、蛋白质的组成,有助于制定目标性营养素分配,协助肥胖者减少体内脂肪堆积。 & &我到底该有多少脂肪? & &人生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 & &人生还有一件幸运的事,就是在对的年龄、对的部位,长对的体脂。 & &前文中提及,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体脂的比例和分布不同。所以,BIA检测结果没有一个“四海皆准”的正常值范围。根据性别和年龄段分层后,每一个节段有一个自己的大致体脂率范围。这个范围,并不像咱们测量长度多少米、重量多少公斤那么严格精准,它来源于流行病学大样本人体测量数据,汇总后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在不同人群中,需要相应的校正。比如,目前先进的测量仪器可以提供四种人种的数据范围。国内医院里常用的几种仪器,也都有数千例国人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两种BIA仪器的测量结果举例,点击可放大。作者供图。(经技术处理) & &这个“精益求精”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是从医学研究和临床的角度而言,普通人日常体脂监测完全用不着,就和咱们不会拿着精密天平去买大白菜是一个道理。更常用的,可能是比较前后两次或多次测量的变化,作为饮食和运动调整的一个依据。 & &习惯上,我们把男性体脂比例≥25%,女性≥30%定义为肥胖。接近或达到这个标准的,得“长点儿心”了。 & &那么,健康的体脂比例有没有下限呢?是有的,不同年龄段也会不同。不过,不像肥胖有个通用的界限,是因为“胖子伤不起”,对于瘦子而言,体重、BMI可能比BIA检测结果更灵敏和准确,临床上不常使用体脂作为标准。 & &体脂管理,简单也不简单 & &体脂管理和体重管理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有两个变化需求:第一,瘦子增重;第二,胖子减肥。 & &瘦子想增脂,是因为他们发现体脂太少、体重过轻,容易出现乏力、畏寒、抵抗力下降和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大多时候是因为消化道功能下降、肿瘤、慢性病引起的,也有一些是体重管理不当引起。比如有些小姑娘,本是极苗条的,却总是觉得胖,要减肥,不吃,吃了催吐。一来二去,体重倒是下来了,但体脂缺乏,瘦到皮包骨、下肢肿,甚至皮肤脱屑干裂。这个时候再想吃,发现自己吃不进去了。以前是主观催吐,现在是一吃就吐,吃不下,便秘,心情不好。再过一段时间,发现月经没有了,按停经治疗效果有限;本来是花儿一般的岁月,却提前枯萎了。用不了多久,心情抑郁,弄得自己和家庭一团糟糕……其实从根儿上,就是减重引起的营养不良造成的,但这个时候再增重增脂,却有些难度,应尽早就医(肠外肠内营养科)。 & &这些情况毕竟少见,大家更关注的,是第二种,减肥。 & &肥胖就是体脂超标,过多的体脂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甚至有研究表明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系。又不在唐朝,与主流审美观相悖。 & &体重管理的本质是能量的均衡。 & &正平衡:机体摄入能量&代谢消耗能量;负平衡:机体摄入能量&代谢消耗能量。 & &正平衡时能量会积累,变成脂肪,留在体内,皮下多的是梨型,内脏多的是苹果型;负平衡时能量会消耗,脂肪燃烧,将军肚子可以练回去,翘臀也可以练出来。要想降低体脂,那就是负平衡多多的,正平衡少少的,日积月累,“可见人形”,贵在坚持。若要减脂,大餐少吃!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道理虽简单,困难在执行。各种减肥方法名目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是控制摄入,二是增加消耗,不同的方法不过是戴个好看的帽子而已。 & &怎么控制摄入?下乘者,严格限制饮食,就是不吃,或者通过某种方法让人不想吃,或者只吃“草”,不可取;而合理的方法应该是,既要控制总的能量摄入,也要改变其中的供能构成比。控制并不是禁止,合理的饮食控制与美味和营养并不相悖,但确实是需要技巧。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要少油少盐,但怎么少?有很多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的东西,比如坚果、蛋糕、果酱等,不是不能吃,既要控制食量,又要协调一天的总摄入量。比如,坚果每天不超过一把,食用同时减少当日植物油的摄入,做饭少放一勺油。简单说几个大家熟悉的策略:少油少盐,适当粗粮,先菜后饭,三餐规律,少吃零食等等。 & &怎么增加消耗?当然是运动。运动不是遛弯儿,要有氧和抗阻运动结合,要量力而行,要绳锯木断,要讲技巧。 & &“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你或许已经听到耳朵起茧了,问题是,你真的去做了吗?/scientific/subject/
我明白了。
那还说什么......
有区别吗?
这又代表什么?
z这是向右的
拖鞋已经有了,不用了,谢谢。
→ →送你一双拖鞋
我让你崩溃了。
减肥没什么用,还有反弹的可能,努力全白费了。
是不是很难做到?但你需要减肥么......
那还是算了
大餐少吃!管住嘴,迈开腿......就这么简单!
怎么减。。
了解体脂、检测体脂、减脂......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大概是这样~
说真的,结论呢
探索者:73685人
本小组专注未知,专注探索,所有的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发现...
登录33IQ,提升智力水平,让你越玩越聪明!
33IQ v4.26.90.89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962|回复: 12
我身高163cm,体重46kg,BMI只有17.3,但用InBody的高端检测仪测出来体脂率竟然有28%?!我一直觉得自己蛮瘦的,我是否需要减肥?但家里人都觉得我不能再轻了啊。。。
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BMI。
你一定听说过BMI,即Body Mass Index,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后得出的数字,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体重是否正常。
体脂率 = 脂肪重量 / 体重
BMI低而体脂肪率高,说明体重偏轻、肌肉含量过少,不结实。
通过增肌、增加瘦体重,身上的肉更加紧致结实,公式中的分母变大,体脂率就降低了。
体脂率测量三类方法:
————————————————————————————
『目测+手捏』——对经验依赖程度高
————————————————————————————
准确性:6(经验丰富的可以达到8~9)稳定性:6便捷性:10
————————————————————————————
『皮脂钳』——皮脂钳多点测量+公式计算,对公式本身要求较高,需要对测量点有所了解。通常来说公式需要的输入值越多,结果越准确。
————————————————————————————
准确性:9稳定性:9便捷性:2
————————————————————————————
『生物电测量』——各种脂肪仪、身体成分测量仪,受身体含水量影响较大。
————————————————————————————
准确性:5稳定性:5便捷性:8
其他的还有核磁共振、水下称重、X线吸收、瘦体导电基本上只在实验室中出现。
评分无依据,完全是个人体会XD
管闲事的小屁孩
“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有严重的歧义,建议修改。
efe2k89r3m
两个数据都准。这说明你是“胖瘦子”——虽然看起来瘦但是体脂率很高。
解决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增肌(个人觉得体脂率在20%左右就很健康),然后考虑要不要减脂(不减也行)。
嗯,看来我是肌肉含量低
看了安嘉门院的回答,首先,在in body测量时,本来就要求去掉首饰,因为金属制品确实会影响生物电阻抗的结果,就好比量身高要脱鞋的道理一样啊,因此质疑准确性的论断是不足为据的。而且,人体内的脂肪主要包括体脂和血脂。血脂是存在于血液之中的脂肪,体脂主要分布于皮下和内脏周围,特别是腹腔内的腹脏器官周围等处。即使是在医学领域,整形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对脂肪的关注点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能把in body测试结果与医生的结论等同。然后,虽然我不能断定in body的测量结果是否反应实际数据,但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in body至少可以反应体质变化情况。换句话说,每次测量结果反应出的身体变化趋势是可信的。比如两周前,我的锻炼频率是一周四次,每次两小时,去脂体重47kg,此后我增加为一周六次,每次三小时,昨天测量,体重反而略有增加,因为骨骼肌增加2.4kg,身体水分增加1kg,体脂减少2kg。这很好的解答了体重增减与体型变化的困惑。&&至于题主的BMI指数与体脂百分比发生背离的情况,健身房也经常见到。这么说吧,一个胖子的骨骼肌指标未必低下,一个瘦子的体脂也不是必然少,网上有一个热图,对比了一公斤肌肉与一公斤脂肪的面积,试想一个极端情况,如果有两个体积大小相同的题主,一个是纯肌肉制品,一个是纯脂肪制品,那么,纯脂肪制品的质量是会较肌肉制品轻许多的,按照BMI公式,纯脂肪制品的计算结果必然落在正常区间的左边,而纯肌肉制品可能要落在右边了。罢特,两者的PBF指数表现又会完全互换位置。所以在肥胖分析里,应该综合的关照到且不仅限于BMI(身体质量指数),PBF%(体脂百分比),WHR(腰臀比),以及基础代谢的区间分布,以纵向的眼光去审视身体变化,不要单一维度的去观察一项身体指数
台儿庄受伤者
BMI和身高體重有關。但是並不代表你身體裡脂肪的百分比。有些健美人士BMI會超標,但是體脂%卻很低,這是密度都是肌肉所造成的。從你的情況而言,相信你需要減低脂肪,但同時也要增加肌肉含量。確保體重不降低。
我BMI=20.7,体脂率=20.3%,是不是有点过于结实了。。。
你危险了。
看起来胖是皮下脂肪多,那是吃太多了。
看起来瘦可脂肪率高只能说明你内脏脂肪多,这就危险了、关于体脂率,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我的图书馆
关于体脂率,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体脂肪率(BFR body fat rate)大概是健身人士最关心的参数之一。总体重等于去脂体重(Lean Body Mass, LBM)与体脂肪(Body Fat, BF),而体脂肪率就是体脂肪跟总体重之比。“体重轻不等于体脂低”“体重大不等于体脂高”“体重减少不等于体脂减少”属于健身入门的基本常识(如果你不知道..那怪我不够红...)。比如我裸足大概175-176cm,现在早晨空腹体重85-86kg,只按照体重算实打实是胖子,而体重变化也会受到非常多因素影响,水分,肌肉,糖原等等& 但是,知道了这些不代表在体脂这件事你就不会犯错,还是有很多人对自己的体脂跟身体成分变化有错误的认识,别跟我说你是拿健身房的仪器测的,你怎么就知道它是准的呢?关于男性跟女性体脂率,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2%是肥胖;男性18-24%,女性25-31% 为可接受的正常范围;男性14-17%,女性21-24% 属于理想的健康范围;男性6-13%,女性14-20% 是专业运动员的数据,在这个区间里,很多女性会开始经历闭经等问题(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是普通爱好者真心没有必要追求的范围,因为你的生活如果不发生巨大转变或耗费大量精力你很难维持这样的状态,生活>健身);而男性2-5%,女性10-13% 这个区间则属于身体必须的基础脂肪,少于这个数值(区间浮动是由于个体差异)会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看完这个表格你还能相信那种明星或身边人宣称的超低体脂吗?& 相较而言按照体脂对照表来参考自己的体脂可能会是靠谱一些的做法,但也不能说是完全准确,因为每个人骨骼形态、大小,以及脂肪在身体的具体分布部位都不尽相同。而且通常出于人的本性,参考这种图片极易错估自己的体脂,男性容易估低,女性容易估高。& 那么,体脂率该如何正确的测量呢?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1.DEXA Scan:类似全身X-ray 的测量方式,是目前公认最为精准的方法。通常需要去专业的医院、机构测量,国内哪有我也不知道..2.水下测量法:将肺部排空,身体进入水中,通过排出的水量计算身体密度,进而计算出体脂率3.The Bod Pot:将人放在密室内,通过排出的空气量测量身体密度,从而计算出体脂率.4.体脂夹:通过测量能够夹起的脂肪厚度推算体脂率。5.体脂秤,手持体脂器,身体成分测试仪:通过手握传感器,测量身体的电阻率,进而推断体脂率。6.软尺测量:测量围度后代入公式再推算出体脂率。前三种方法一般只有专业健美者才需要,普通健身房的测量方法则一般基于后三种方法。实话说我也没法告诉你测量的结果有多不准确,因为机器和机器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时间情况测量也会有所差异。参照刚刚所给出的体脂表跟实际情况,你大概可以知道自己的体测的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既然市面上的体脂测量方法这么不靠谱,那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虽然绝对数值不太靠谱,但相对数值却往往可以反应出一段时间的变化(好好做好记录跟测量啊朋友们,苦口婆心无数次)但在测量时你必须注意以下两点: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测量,请尽量使用同一个工具,以避免机器误差尽量在每天的同一个时刻测量——比如每天早晨空腹,没有喝水洗澡运动进食时进行,这也是最好的测量时间,一般会相对准确一点,尤其是当你使用健身房常有的体脂肪或身体成分测试仪进行测量时更要注意吃饭运动洗澡等带来的影响。吃饭后& 由于是通过电阻率来推断体脂率,而在吃饭后大量食物与血液进入胃部,形成厚重胃壁,很可能被视為高电阻区域,从而判成体脂。&运动后& 在训练后立即测量,血液往往更集中在训练过的部位,可能被判定成水分与肌肉量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并没有,局部瞬间增肌这种魔法不管你请哪位私教都无法实现。洗澡后& 洗澡特别是洗热水澡会让血液循环增加,让更多水分分布到皮肤恒定体温,导致肌肉量与水分被高估,体脂被低估。& 条件越一致,测量的数据越有参考价值。最后,不管是肌肉量还是体脂肪量,跟体能,运动水平或健康水平都不一定直接相关,比如健美运动员肌肉量往往很大,体脂肪也够低,但要他进行短跑也不一定会获得好成绩。术业有专攻,体脂不是一切,不要太过于纠结数字,它根本就没法定义你这个人。我现在这样都会有人说我胖,可他哪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的体脂没有到影响健康的程度,我真的不觉得你需要因为他人或社会评价去改变你自己的目标,你不只是为了满足别人而训练,Always train smart,train for Youreself!小铁馆微信号:xiaotieguan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体脂称测量基础代谢率,骨含量,身体蛋白质含量什么原理? - 知乎11被浏览452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体蛋白质含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