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耐打,皮肤坚不可摧哈哈,可不可能达到?

《坚不可摧》:白皮肤,黑面具?
《坚不可摧》腾讯娱乐专稿(文/格俐玛)《坚不可摧》是女星安吉丽娜•朱莉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与处女作《血与蜜之地》相似,朱莉坚持叩问战争中的人性,追求宏大格局与史诗气质。单看制作班底,ASC(美国摄影师工会)终身成就奖得主
•迪金斯担任摄影,科恩兄弟担任编剧,再加上北美地区破亿的票房成就,《坚不可摧》在本届颁奖季称得上来势汹汹,可是,本片最终只收获了三项提名(最佳摄影、音效剪辑、混音),而且几乎注定陪跑。用数据说话,这锅顶级食材无疑是炖砸了,想来想去,只能怪厨师太不给力,这种令人费解的平庸集中体现在本片的“硬菜”环节,也就是高潮戏。《坚不可摧》讲述了美籍意大利裔士兵路易•赞贝里尼落入日军战俘营、遭遇虐待并最终自我救赎的故事。整部就是路易的悲情受难史,饥饿、干渴、殴打、变节利诱,从身体到灵魂,痛苦指数“劫劫”攀升,难怪《纽约客》杂志对此的评价是“suffering suffering suffering”。而当日本军官强迫路易举起沉重的铁块时,苦难终于积蓄到顶点,影片抛出了最大悬念:还有什么能让路易“坚不可摧”?是信仰,是宗教。在高潮戏段落,路易嘶吼着将巨型铁块高高举起,阳光倾泻而下,他在地面上的投影变成了十字架,这想必是本片收获“最佳摄影”提名的重要出处。作为视觉造型设计,“十字架”告诉我们,那个曾在教堂里偷窥女人身体的小男孩,如今已成长为真正的男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信仰上帝的理由。这场戏之所以催人泪下,全在“忍辱负重”四个字上。换句话说,“负重”之所以感人,皆因受辱。因此我们必须追问:路易忍受的“终极屈辱”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肉身的负荷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毕竟,举重与饥饿、干渴、殴打相比,并无本质递进关系。应当注意的是,这一场景发生在煤矿空间,在路易的主观视点镜头中,色彩成为煤矿空间的核心表意符号。当路易跟随大部队被遣送到这里时,他首先看到的是被煤矿染黑皮肤的白人战俘,首先让他感到震惊与羞耻的,并非白人兄弟的辛苦劳役,而是他们黑到无法辨认的皮肤。也就是说,真正确证路易奴隶身份的,并非劳动,而是肤色。于是,问题变得更加有趣——高潮戏里的路易为什么必须戴着“黑面具”呢?我们可以给出以下两种解释:第一,创作者将“黑皮肤”视作对白人的终极羞辱,因而本片具有鲜明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第二,考虑到站在路易对面的是一个黄皮肤的日本人,为了能让这个殖民机器顺畅运行,男主人公必须给自己戴上“黑面具”,因为只有在黑皮肤面前,黄皮肤才会显得更“白”,殖民才能“合情合理”。可以说,《坚不可摧》在剧情层面借助的种族主义逻辑,恰恰消解了其“平等博爱”的宗教宣谕诉求。如果说,弗朗兹•法农(Frantz Fanon)的《黑皮肤,白面具》是用来指称一种后殖民创伤,那么《坚不可摧》中的“白皮肤,黑面具”或可理解为一种后殖民策略,即为了保证政治正确,叙事者有意选取白人的受难时刻,却又在白人真切受难之时,为他们戴上了黑色面具,因为只有如此,白人的身体才不会那么“疼”。走出电影院时,我在想,片名unbroken究竟指的是什么?是生命?是人性?抑或宗教?也许都不是。在好莱坞电影中,真正“坚不可摧”的,只能是种族秩序本身。
来源:腾讯视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责任编辑:duanwuzhong]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不可摧哈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