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拉弧圈球技术中 拉加转弧圈球,要拉下降前期,下降前期要下降到什么程度?我把握不好时机

怎样打乒乓弧圈球-乒乓弧圈球怎么打?_水瓶情感网
怎样打乒乓弧圈球
怎样打乒乓弧圈球
(13,选择击球点和所用的击球技术弧圈球包括前冲弧圈球。(08。 7、直板正手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16:01) 加转弧圈球也叫高吊弧圈球 直板正手位正手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前冲弧圈球的不同之处是:稍向下引拍,在来球的下降期,球拍面对斜前方,击球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以向上用力摩擦为主,略带向前用力,左脚稍前,身体向右偏斜、加转弧圈球和侧旋弧圈球三种技术,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拉直线时的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左脚稍前、直板正手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我们可以根据来球的弧线,身体向右稍偏斜,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45)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01,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球拍外展,击球中上部,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拉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19)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身体向右稍偏斜,来球至高点期时,拍面前倾稍大,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弧圈球旋转强,冲力大,极具杀伤力,可以对付各种出台球,它具有进攻性和稳健性,拍面前倾,球拍面对正前方,击球中上部,在上臂带动下。 拉直线时的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在来球的高点期,站位在中台,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曲,第一弧线的顶部较高,引拍至身体右后方,来球至高点期时,拍面前倾,球拍面对斜前方,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上旋强,击球中上部,手腕微曲,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的位置,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身体向右偏斜,稍向下引拍,在来球的下降期,球拍面对正前方,击球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以向上用力摩擦为主,略带向前用力,球在落台前运行较慢,来球至高点期时,击球中上部,是普遍流行的进攻技术。 前冲弧圈球的特点是。 2、横板正手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04:34) 横板正手位拉斜线前冲弧圈球的方法是:左脚稍前,球拍面对斜前方,在落台后下滑速度较快。 1:弧线长,两者的落差较大,向下滑落。 加转弧圈球的特点是。 直板正手位正手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基本相同,球速快:45) 在对方击球后到本方球台的落点之间,乒乓球的运动轨迹为第一弧线,从落点跳起后的运动轨迹为第二弧线,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向右后侧方引拍,球拍外展,击球中上部,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拉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站位在中台前后,向右后侧方引拍,落台后前冲力大、直板侧身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10,球落台后,迅速向下滑落。与此同时,手腕由曲变伸。 5、乒乓小知识:弧线介绍,身体向右偏斜,手臂伸展接近直线,在来球的高点期:第一弧线较高,第二弧线较低,第二弧线的顶部相对较低。 (14:13)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站位时右脚稍前,上体稍前倾,向腹部的左下侧引拍,上臂肘部靠近身体: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左脚稍前,身体向右偏斜:左脚稍前,身体向右偏斜较大:身体向右偏斜,向右后侧方引拍,在来球的高点期,球拍面对正前方,击球中上部,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4,拍面前倾稍大,前臂向右前上方加速挥动,手腕外展:08) 拉斜线球的要领是:左脚稍前,击球中上部,在来球的高点期,球拍面对正前方,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的位置、横板侧身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拍面前倾,击球中上部,球拍面向正前方,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3,身体向右偏斜较大,向右后侧方引拍,拍面接近垂直
打球需要经验,要多练习弧圈球一般分为加转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球板吃球比较深一些。 加转弧圈球一般在球的下降期击球,以向上的力量为主。拉出的球前冲的力量大于旋转的力量,速度快,难以防守,球板吃球比较浅。拉出的球旋转很强,在接触到对面球台时会加速下坠。但是运行速度比较慢。前冲弧圈球一般是在球的最高点击球,以向前的力量为主
初学者打乒乓球怎样拉弧圈球之实用技巧分解 ------
力的协调统一性:也就是说腰腿的结合要好。转移到球上的力量都是从脚下开始的,腿蹬地开始发力,通过重心转...
乒乓球怎么打弧圈球? ------
弧圈球一般分为加转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 加转弧圈球一般在球的下降期击球,以向上的力量为主,球板吃球比...
打乒乓球,怎样拉出又转又冲的弧圈球? ------
怎样练好弧旋球(转贴) 一. 正确的击球部位,是保证拉球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业余运动员来说,拉弧圈球...
打乒乓球如何打出弧圈来?谢谢! ------
乒乓球发球时拉出旋球,可以增加战术选择,使个人比赛水平上升一个档次。要勤加练习才能掌握。 发弧圈球球...
打乒乓球时拉出弧圈球,利用的原理 ------
【乒乓球弧圈球利用的原理】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
乒乓球打弧圈球时发力有哪五个重要环节技巧 ------
弧圈球是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重要技术,你要熟练和掌握也不是1,2天的事。我只能告诉你先从高调弧圈球练习...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内弧外弧打发优缺点? ------
首先声明,以下全部摘自乒乓网。 内弧、外弧的挥拍路径拉弧圈球的研究讨论 弧圈球要打磨接合。不少业余球...
打乒乓球时怎么才能拉弧旋球 ------
弧圈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脚间距离比快攻时略大,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前脚...
一般学乒乓球学多久才能学到拉弧圈球? ------
  学到拉弧圈球纯业余打,要一年左右。   学拉弧圈球拉球首先要求步伐,必须调整到位,腿部发力,腰部...
打乒乓球时对手打大角度弧圈球时该怎么接 ------
 强烈上旋的大角度弧圈球,其特点是弧线较高具有强烈的上旋性,但球速度较慢,当来球落到台后会有快速的下...当前位置: >>
乒乓球技术集锦
【打乒乓球的四个基本要素】 [编辑本段] 乒乓球技术四个基本因素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 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 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摩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 方的面上,使
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 就是旋转。 乒乓球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 此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拍的类型】 [编辑本段] 1.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它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 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 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2.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 适合近台选手使用。 3.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 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 必谙此道。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4.长胶海绵拍:一般来说,高度超过 1.5 毫米以上的胶皮称为长胶。这种胶皮的胶粒很软, 颗粒细长,支撑力小。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 球的旋转度。由于长胶的性格特殊,不利于少儿掌握,而且会干扰球感,因此国家已经禁止 少儿比赛使用长胶。初学者和技术不高的爱好者同样不适合用长胶! 5.防守型海绵拍:用拍一般以削球为主,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多以反胶为主, 反手则花样繁多。 在近年来生产的球拍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标识,可供爱好 、 、 者选择。 初学者,不妨选用控球容易的低档球拍来矫正动作,待水平逐渐提高、形成稳定的打法后, 再挑选针对性较强的中高档底板。中低档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块球拍用顺手了,哪块 就好用。 【乒乓球拍的基本使用方法】 [编辑本段]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类型握拍法 快攻类型(包括左推右攻和两面攻两种打法)常见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 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 。 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落点 不同的球;也可以很灵活地打出斜、直线球;对台内球的处理也较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 击球后再打正手位的来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进行侧身正手攻球时,有利于正、反 手两个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对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过手腕来调节拍形,对 来球进行合理的回击。 用这种握拍法进行正手攻球时, 拇指与中指协调用力, 食指相对放松, 无名指微离中指, 指尖轻托球拍背面, 以保持发力时球拍的稳定。 进行反手攻球或推挡球时, 食指和中指协调用力,拇指相对放松。用手腕发力时(包括正、反手击球) ,以中指发力为 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稳定,同时作辅助用力。 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 。这种握拍 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 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 握拍较深, 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对处理台内球、 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 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 ,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 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为部分两面攻的运动员所采用, 其优点是进行反手攻球时, 提起前臂后拍头 朝上,有利于反手高压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这种握拍法,由于沉手时拍形下垂, 因此在进攻中路迫身球时比较协调。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小,手腕比较灵活,因此 易于处理台内球, 对突击加转球也较好, 其缺点是对正手离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难以高压击球。 同时因手腕比较灵活,拍形不易固定。直板横打十几年,说说体会 本人今年三十有二,打业余球打了 20 年,水平一般,在纯业余圈里的位置不尴不尬(跟体 校生尚能一搏,遇到有专业背景的肯定缴枪)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横打的年限占到了年龄的 一半,对这项已经不太新的技术有些个人的体会,闲来无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欢迎各方 神圣拍砖,如有赐教,则不胜感激。 一;源流篇 开始接触乒乓球是上初中的时候, 那是一个浑身血液里都流淌着争强好胜的年龄, 有余自幼 身体素质一般,三大球和田径项目自然首先被 PASS 掉,偏重技巧的乒乓球项目于是顺理成 章地变成了首选。最初学球只一味胡打,直板横拍,正胶反胶长胶都曾经玩过,最终选择了 比较容易掌握的直板反胶,废寝忘食,不务正业地打了两三年野球之后,居然赢了打过体校 的前任校冠军。欢欣鼓舞之余,是变本加厉地不好好学习,与成绩直线下降相对应的是球技 的飞升,高中一年级,当同龄人都在苦心经营数理化时,我则把自己的几乎全部经历转向了 今天要谈的主题――直拍横打技术。 今天很多学习直板横打的球员或球迷都以刘国梁为最初样板, 而启发我开始练这项技术的球 星却是手持横板的瑞典名将佩尔森,89 年时看世乒赛,当时心中的直板正胶偶像被两面弧 圈打得满地找牙,边看边哭(一点不夸张,当年手帕为证)之余,忽发奇想,要把佩尔森独 步天下的反手技术移植到自己正在练的仿陈龙灿打法中 ―――岂不是一件比上学更有挑战 性的事情?此后的高中生涯中,对这项技术的痴迷变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没有场地,没有 陪练,没有练习新技术必要的多球和基本功,全靠平时打比赛时敢用,两年下来,居然练成 了自己的特长技术, 高三暑假时凭借这项当时大家不太熟悉的把戏, 生生干掉了当时县里的 第一高手――体校教练,这也成为当时高考落榜之后,唯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后来的经历就比较简单了, 来北京上学之后, 经历了大多数业余爱好者走过的――苦练―― 痴迷 ――降温三步曲,如今人到中年,乒乓球已经变成了生活中很不重要的一部分,但出 于对少年时代的怀念,横打技术始终没有放下,高校比赛和行业比赛中,也时不常地扮演着 黑马的角色,或多或少地给一些高手添添堵,但总的来说,对横打已经是说得多练得少,夜 深人静之际, 跟有同样爱好的球迷们聊聊技术心得, 似乎已经成了唯一能够打发长夜的办法 了。 二;技术篇 1,关于第一板上手的横拉:我对横打的理解全是来自于野球实战,以我的体会,直板反面 技术中最实用也是最容易练的莫过于对下旋球的一板横拉, 出手快 (对一般下旋球甚至可以 抢拉上升点) 动作隐蔽 , (引拍的准备动作和搓球有点相似, 迷惑性十足) 再加上带有侧拐, , 熟练掌握之后,这项技术在业余圈里的杀伤力不亚于全台正手攻。初学时一定要注意两点: 一是敢于发力, 充分发挥腰腿特别是小臂和手腕的爆发力, 别想什么反手只是过渡之类的教 条,能不遗余力地用反手冲死一定不要在浪费体力侧身使正手(别忘了,我们不是国家队, 业余选手的真谛就在于前三板斧) ,什么时候能够在对付机会球时能拉出不遗余力的反手侧 拐爆冲――恭喜你,横打第一关你已经过了,你只需解决下一个难题:节奏变化。 2,反手位的连续进攻和变化;必须声明,这是一项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有点超前的技术,胆小 者勿进。针对下旋球的一板抡只解决了上手的问题,顺便还能吓对手一跳,但如果对手有一 定实力(特别是防守实力)的话,一锤子买卖式的横打就不起作用了,当年的世乒赛三冠王 老庄曾经说过,能上手而无连续攻,如同有剑锋而无剑柄,难以致敌死地,对于腿脚灵活者 如马琳阎森之辈,反手横拉上手后自然可以转到全台正手连续拉,老刘不幸身高体胖,不良 于行, 一来没有专业运动员那么好的基本功和步伐, 二来不想在勉力全台跑动中累断了老腰 -因此选择不那么狠毒的反手位连续攻(主要是为了省体力) ,办法有三, 一是拉后用正面推挡变线,此举的好处是节奏变化明显,拉左推右,既稳定又有变化,但缺 点在于杀伤力小,且横打与推挡手型不一,变换之际不但容易失误,且极容易拉伤手腕―― 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啊(老刘的手腕在十年前因此受伤,至今未愈) ,感觉得不偿失,于是 渐渐放弃,只在生死关头,无计可施时作为变化使用,已不作为自己的主流技术。 二是反手位连续拉,第一板高吊之后,提高引拍位置,第二扳发力冲或继续发力弹打,其技 术关键在于击球位置(由第一板的中部变成第二板的中上部) ,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站位和发 力方向的变化(重心提高,第二板发力向前) ,这一技术的优点自不待言,但不足在与过于 难练,熟练掌握的话,非有多球和高手陪练不可,老刘还要挣钱养家,对这种需要耗费极大 精力财力的技术还是敬而远之的为好。 第三,也就是本人正在苦心修练的一门本领,就是反手第一板上手之后的相持转攻,具言之 就是横拉一板之后, 用拨(站位近台时)或反手贴(离台时) 对付对方快速回过来的推挡球, 周旋一两板之后,调整好重心和板型,再发力进攻(或正手或反手,看你喜欢了) ,此举貌 似中断火力,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提高成功率,试想除非对方是专业好手,否则不可能在反 手位第一板被横拉后迅速组织有效的反攻, 中等速度的拨或贴一样能把握相持中的主动, 以 为自己迎来更多的从容, 在此之后不用我说了吧――随便你用什么技术一锤定音, 让对手死 得很难看。 在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反手位的弹击技术,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门很“飒”的绝活,干脆 利落,潇洒自如,我本人也经常能打出很高质量的这一板球,但如今已经被渐渐扬弃,究其 原因无非是老问题――易学难精,比赛中失误率过高,得不偿失,不练也罢。其实从横板专 业选手的技术发展中也不难看出, 弹打的运用已经更多地让位于更加保险的快撕技术, 正规 军尚且如此,游击队如我辈何必还要知难而进,抱残守缺呢。 3:反手反面防御技术。我自己的感受,不管专业还是业余,这项技术是现在最不被重视的 一个环节, 事实上由于板型下压的天然优势, 顺关节的横打在防守时要比逆关节的正面推挡 和反手攻更有空间,反面的盖挡,快带,快撕和敲击能够带来传统推挡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和 威胁性,同时可以丰富直板的技术体系,使直板在相持中手段更多,从而为第四板以后的进 攻赢得更多的主动。 下面说两条实用战术, 一是在对方侧身抢攻凶狠时, 我一般会在前三板主动送对方正手底线 长球(搓或推――要有一定质量) ,之后用反面贴带对方扑正手拉过来的一板球(回对方反 手) ,此球一般会有些发飘,对手难以借力,之后在和对方拼反手(我的反手比正手好)或 正手转攻,效果会很好。 其二;在对推挡比较好的对手时,用正反手拉起高吊后,退到中近台,用反面贴(或挂)住 对方的反手,令其难以借力,之后再发力,打乱对方节奏。有兴趣的球友不妨试一试,会有 出人意料的效果。 4;反面发球技术,对此老刘研究不深,只会用反面发一般的右侧旋球和下旋球,对刘国梁式 的背面逆旋转发球始终没能学会,故不加妄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直板背面下蹲发球是 一项很有潜力可挖的技术,老刘资质驽钝,这辈子恐怕是掌握不了了,只有留待后来的有志 者发扬光大。 三,意识篇 猪往前拱,鸡往后扒,狗改不了吃屎――这说得都是意识,会家子都知道,掌握技术容易, 培养意识则是难上加难, 直板横打与其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手位技术, 倒不如说是一套具 有革命性的直板意识――它改变了以前三板和正手单面为核心的传统直板意识形态, 将两面 上手, 两面相持转换等全新的意识移植到了直板体系中, 使这种濒危打法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蔡振华曾经说过,王皓和马琳的打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此话虽有偏颇,但仍不无道理,理论 上讲,反手能强相持,全台能进攻的直板的确是没有漏洞的,反手位引入横打的优越性已不 容怀疑,只不过在实践中,一些半路出家的横打实践者还是会面临一些意识上的问题。 1,横打与推挡的使用比例问题,这也是目前大家论争的焦点,我觉得这要因人而异,站位 近台,偏快攻的多用推挡,中近台拉弧圈的多用横打,这种配置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前者重 速度,反手拉一板之后直接进入快攻体系;后者重相持,离台后的横打技术无论攻防都会比 推挡多一些回旋余地,两种打法各擅胜场,没有优劣之分,至于我本人,更倾向于后者。 2, 反手使用与侧身的关系,王皓之所以给人诟病,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这一点,平心静气地 说,王皓的反手使用率的确是多了点,但要他从此向马琳靠拢,弃反手优势不用而改成全台 单面“背” ,恐怕会死得更快――毕竟打法已经定型,很难有突破性的改动,马琳尽管在变 化和正手使用率上好于王皓,但反手横打技术还是过于薄弱,无法进入上旋相持层面,因此 无论马王, 都不能说是中国直板反胶今后的发展样本, 倒是广东女队的曹幸妮打出了几分理 想化的味道,正手超强,反面能相持(偶尔还会发力) ,我心目中,这也许是今后此类打法 的一个发展方向。 回过头来再说意识:我觉得作为专业选手,突出正手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业余圈里,多用横 打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罪过,某种程度上讲,两面上手会在节省体力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 威胁。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 连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 对能够坚持看完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你们的宽容是对我最大的褒扬。 乒乓球直板反胶的正手进攻 作者:乒乓球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要提高相持能力,首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手进攻与相持球的关系这是直板反胶打法的一对矛盾。 目前直板反胶有两种类型, 一 是以正手全台单面拉为主,配合相持。这类打法由于正手的使用率高,在比赛中往往处于积 极主动的地位,给对手的压力很大,不足之处是相持和防守的能力相对差一些。马林、闫森 属于这类打法。 另一种是以近台相持球为主, 配合侧身进攻。 这类打法的相持和防守能力强, 但正手的使用率不高, 在比赛中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关健时刻对对方的来球更是防不 胜防。王飞、秦志戬、韩阳等就属于这类打法。因此,我提倡以培养第一种打法为主,在充 分发挥正手进攻的前提下, 提高相持能力和攻防转换能力, 因为相持的目的是为正手进攻创 造条件。 正手与反面的关系乒乓球直板反面技术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 已经成为直板反胶打法 必须具备的重要技术。 但是反面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新的矛盾, 直板运动员往往会出现左 来左打、右来右打的情况,像横板一样形成两面攻,这就失去了直板打法的特点。我认为反 面技术的运用是为正手进攻创造条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正手为主、反面为辅。 推挡与反面的关系推挡是直板打法的传统技术, 但随着乒乓球反面技术的运用, 推挡与 反面技术在使用上发生了冲突。 因此, 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对推挡和反面技术的使用 进行一些必要的规范,对什么样的球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去处理,应该心中有数。比如,在 对马林的训练中,对推挡和反面的运用进行了一些规范:第一板防弧圈用推挡,变直线用推 挡,关键时刻的相持用推挡,第一板的防守用推挡(对方发力抢冲时)。相持中对方变线正手 抢拉后回反手时用反面, 第一板的防守用推挡后伺机转攻时用反面, 推挡变直线后对方拉直 线时用反面,相持中可以用反面进行相持,扑正手回反手时用反面。 反面技术的训练乒乓球反面技术的运用除了要掌握好“推挡和反面的关系”之外,在抢 拉下旋球方面用得也比较多,特别是对方接发球侧身晃住反手位,自己侧不开身时,反面的 抢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反面抢拉下旋球的训练中, 一定要和侧身全台正手进攻结合起 来,如果反面拉起来仅仅是为了进入相持,还是摆脱不了被动。抢拉下旋球时一定要注意把 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脚上,拉完球后顺势侧身,调整站位,重心仍然放在右脚上,准备下一板 正手的全台抢拉。不要反面―拉就往中间站,形成相持。在相持中运用反面技术的训练要注 意从平挡开始,平挡是基础技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快撕、弹打的变化。 在中台运用反面拉冲上旋球时要用中等力量, 不要因急于发力而造成失误, 反面拉的目 的不是要把对方拉死,而是为正手进攻创造机会。反面技术的使用要尽量做到合理,因而必 须分清层次:1、对方发力抢拉,旋转强、能借上力的时候用推挡;2、当对方发不上力或平 挡时,可采用反面快撕;3、当对方的拉球旋转强、弧线长时可用弹打;4、在快撕转弹打或 直接弹打后下一板的衔接要用快撕, 因为弹打后对方防过来的球不往前走, 再连续弹打容易 失误。另外,反面第一板抢拉下旋球后下一板反面的衔接要借力快撕,而不要发力拉,因为 对方防过来的球速度很快,来不及拉手。如果要想连续发力拉,站位必须稍稍往后退一点; 5、弹打或快撕以后一定要加强侧身。 相持中攻防转换的训练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直板 反胶打法在与横板法的相持中,横板反面的快撕占据了主动,直板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 样, 如何进行相持以及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攻防转换, 就成为直板反胶打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 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 我在马林的训练中采取了三种办法: 摆速 这是直板反胶在对付横板反 手快撕两条线时所体现出来的相持能力。 由于目前横板在快撕直线时速度很快, 要求马林在 定点训练时意识上要跟上节奏, 推一板马上准备正手。 在定点训练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 不定点的快速封堵训练,正手位的击球要求到位、快速。这个训练计划在 45 届世乒赛以前 练得不多,但在 45 届以后,横板选手(不管是中国运动员还是外国运动员)在同马林比赛时 都采用了快撕直线的战术, 马林也吃了不少亏, 所以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近台侧身快带 这 个训练计划也是在 45 届世乒赛以后开始练。在马林与萨姆索诺夫的几次比赛中暴露出这样 一个问题,对方反手快撕住马林反手,马林在没有办法摆脱的情况下,采用搏杀的办法侧身 近台反拉,但是没有把握,失误很多。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们提出了这个训练计划。这个 技术在使用上有两个难点, 第一是在对方球速非常快的情况下侧身反拉, 过去的球只有速度 没有力量,而且容易失去重心,对方一旦防过来下一扳衔接不上;第二是在对方快撕两条线 的情况下侧身,需要很强的猜球能力。 因此,在训练中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反复练习推一板后快速侧身,着重加强身体重心 的调节,身体不要往后倒,而重心在击球后快速还原。同时注意击球点要在上升后期,击球 时用腰控制手臂发力;二是在多球训练中让对方从下旋拉起,马林近台侧身反拉后扑正手。 主要训练侧身时重心的调节以及下一板的衔接。从最近的训练来看效果不错,今后的 直板近台快攻的弱点之一是反手位缺乏进攻能力, 尤其是形成相持后更为明显。 因此提 高直板反手反面进攻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应该从小抓起。笔者根据 自己在教学了训练中的一些体会, 向业余选手简要介绍一些直板反手反而攻球的技术要领和 击球方法。 弧圈球要领 作者:弧圈球基本有三种:高吊、前冲和侧拐弧圈球,相对于前面所学的几个单项动作,难度和要 求要高一些。但是,杀伤力也是不言而预的。 拉弧圈球综合要领: ? 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 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 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 一环节上,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 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 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 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重心移动若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 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 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 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 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 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 转递。 手臂放松, 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 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 这样易造成僵硬。 这时肘关节夹角一般在 150°~170°,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一个致命 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 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 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 可。 ? 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 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 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 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 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 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 提高拉球力量 1、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 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 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 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 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蹲得过低,使球只往上走,缺少向前的动力,影响拉球的速度质量。 6、击球瞬间手腕内收。手腕在击球前,应相对放松,但击球瞬间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动 作不是很大的内收动作,这样容易使力量更为集中,真正体现出鞭打的效果。同时,在接触 球的一瞬间,手指要突然抓紧球拍,使发力有一个牢固的支点。 板形与击球部位: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 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 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 擦与撞击同时进行。 在拉加转弧圈时, 摩擦多一些; 拉前冲弧圈, 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 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 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现今的弧圈技术高吊前冲 拍形的区别不大, 完全是依球而定。 总体的拍形应尽量前送, 然后向下, 这样会更有攻击力, 弧线也更低更冲。发球抢冲或在摆短中抢拉时,经常是先积极侧位,然后降低重心,准备拉 球。通常是把右腿甩到身后,左腿箭步在前,形成身体基本上完全侧对台面。准备好了就有 了力量和时间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再低再转的球也能过去。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 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 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 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 稍前一点。在这一点击球,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 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 不够全面的。从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 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 肘部运动轨迹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 切记肘 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 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 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 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 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 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正手拉侧旋弧圈球 作者:(一)特点和作用:侧旋弧圈球的飞行弧线一般比前冲弧圈球略高,比加转弧圈球低,落台 后向右侧下方滑落。它可以加大拉球的角度,增加对方的跑动范围和回球难度;亦可拉侧旋 弧圈至对方中左,借球的偏拐正好至对方追身,很难回接(尤其是对削球选手) 。另外,侧 旋弧圈还有变化节奏的作用。 (二)要求 1、拉侧旋弧圈一定要使球侧旋力强,具有向侧前方拐的冲力。 2、应具备连续拉的能力,包括连续拉侧弧,或变化拉不同种类的弧圈球? 3、比赛中,应灵活运用,避免一味地盲目拉侧旋弧圈球。 (三)动作要点 1、挥拍路线应由后下方先向右侧前方,再向左前上方用力摩擦球。 2、引拍位置略低于拉前冲弧圈,手腕要放松,注意蹬腿和转动腰、髋的动作,以加大 拉侧旋的力量。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挥拍路线不对,无兜球动作,单纯向侧拉,摩擦球时间短,使不上劲。 2、手腕放松不够,击球时,难于发挥手腕的加速作用。 改正方法: 先明确拉侧旋弧圈球的挥拍路线和手腕动作的意义, 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徒手 动作和多球练习。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作者:(一)特点和作用 前冲弧圈球,飞行弧线低、 速度快、前冲力强, 落台后弹起不高、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 在一定意义上,可起到扣杀的作用。 (二)要求 1、前冲力强、速度快。如果不具备此特点,前冲弧圈球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2、凶而稳,切忌只凶不稳,无故失误大多。 3、解决好与其它技术的配合。位置不合适时,应拉一板加转弧圈球过渡;遇到半高机 会球应大板扣杀。不要只是一味地冲,节奏单一,自己又容易失误。 (三)动作要点 1、引拍向右后方,身体重心比拉加转弧圈球时稍高,球拍与来球同高或稍低于来球。 2、挥拍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臂、手腕应向左前方发力,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 瞬间,应先向前撞球,再向前摩擦球,直拍选手的中指应有一顶拍动作,横拍选手的食指应 有一向前甩的动作。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 3、反冲时,少或不向后拉手,球拍与来球同高,应善于运用腰、髋和腿的动作,以身 体重心来控制击球弧线,拍形稍前倾,击球时间为。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前臂稍用力,触 球时自己发力和摩擦都比快带多一些。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引拍低、身体重心低,易拉球出界。 改正方法:观看拉前冲弧圈的正确动作,特别留心其引拍的位置,自己上台练习时有意 提高引拍位置。 2、不能根据来球旋转变换动作,一种动作打百样球,失误多。 改正方法:明确拉前冲弧圈应视来球变化,适当调整动作。如来球下旋,应触球中部, 拍形与台面垂直;来球不转或略带上旋,应拍形前倾,触球中上部。还应提高对来球的判断 能力。用多球练习,供球者多变化球的旋转和高度。 3、单纯用上肢发力,无有腰、髋、腿的配合,拉冲无有前冲力。反冲时,只重视前臂 和手腕的动作,忽略了用身体重心来调节击球的弧线,大大影响了击球的准确性。 改正方法可参照拉加转弧圈球的相应部分。 4、撞球过多。有人认为,撞球多就能使球前冲力大。其实不然、撞球过多弧线不好, 旋转不强、球的前冲力也小。 改正方法:先端正认识,再做徒手动作和多球练习,着重体会打磨的结合,增加摩擦球 动作。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作者:(一)特点和作用 加转弧圈球稳健性好,强烈的上旋有助于制造更好的弧线,在来球下旋力很强、很低, 或位置不合适时,用加转弧圈可比较容易地将球拉过去,比较保险。 加转弧圈球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在对方不适应强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 常会接 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误。 另外,由于上旋弧圈速度较慢,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球落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 所以,它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二)要求 1、上旋强烈。如果上旋弧圈球上旋不强,就完全失去了它的积极意义,就会一点儿威 胁也没有了。 2、弧线应降低。以前的加转弧圈球弧线高、速度慢,现在的加转弧圈球要求上旋强、 弧线低,这样才能增加威胁。 3、必须和其它技术(如前冲弧圈球、扣杀等)相结合。单一的加转弧圈球,易被对方 适应,因为它毕竟速度慢。 (三)动作要领 1、引拍阶段: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身体略向右扭转,腹微收,髋稍向右 后下方压转,手腕略向后拉,球拍低于来球。 2、击球阶段:右脚掌内侧蹬地,稍伸膝,以腰、髋的扭转带动手臂由后向前挥动。击 球瞬间,快速收缩前臂,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击后迅速转为向前上方的摩擦球,击球时 间为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稍前倾(与台面成 80 度左右) 。为提高拉球的 旋转和速度,直拍选手的中指(横拍选手的食指)应加速手腕在触球瞬间的甩劲。 3、结束动作:球出手,因惯性作用球拍至头前才渐停止。身体重心随之移至左脚。此 时,应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四)错误动作及改正方法 1、只用手臂发力,无有腰、髋、腿的配合,拉球很费力,但旋转不强,而且难于连续 拉。 改正方法:首先在思想上明确拉弧圈球时腰、髋、腿的用力极为重要,然后专门观察优 秀选手在拉球时这些部位的动作,再仿之进行徒手动作的练习,记住有关部位的肌肉感觉, 上台练习时、有意体会上述感觉。 2、引拍时,手臂伸得过直,球拍沉得很低,拍形过分前倾,整个动作向上为主,缺乏 向前的力量、造成击球时间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难发力等弊端。 改正方法:应明确上述动作已经过时,现特别重视由后向前的迎球动作。让运动员握拳 为球,教练员做先打后摩的示范,运动员体会教练员打手时的感觉,并力求将这种感觉在自 己拉弧圈时打出来, 与此同时, 再让运动员在引拍时手臂保持自然弯曲, 球拍不要下沉大多, 适当增加向后引拍的动作,减小拍形的前倾角度。 3、拉球时不用手腕,导致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都受到限制。告诉运动员,在引拍 时手腕要有一个向后伸的动作,在触球瞬间才会有一向前打向上摩擦球的爆发力。 4、只能摩擦球动作,蹭球大薄,但发不出力,拉球不转,易下网;或撞球过多,摩擦 球大少,也不会产生强烈旋转。 改正方法:明确只有打?结合,以?为主,才能拉出强烈的上旋球。练习徒手动作 时,可由教练员用两个手指夹住一球,让运动员练习加转弧圈的动作,教练员可根据自己的 感觉及时纠正运动员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球练习。论直板打法接发球的训练 乒乓球比赛首先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每局比赛双方接发球的机会与发球大致相 同,约有 15-20 次左右。比赛中如果接发球不好,不仅会给对方较多和进攻机会,甚至导 致全局的失败;反之,如果接发球接得好,不仅有时会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破坏对方的抢 攻,从而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从中国乒乓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技术总结,观察报告和 体会文章的归纳来看,接发球是中国队 40 年来在世界乒坛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国内有关的专家、 学者、 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历来都把接发球作为重点研究和训练的内容 之一。 近年来, 由于世界乒乓强国运动员的发球种类不断创新, 质量不断提高, 给我国运动员, 特别是传统直板打法选手的接发球造成了比从前更大的困难。 在许多重要比赛中, 我们的接 发球已看不出有什么主动可言了,反而倒显得相当被动,最后导致整场比赛的失利。第 44 届世乒赛我主力动员刘国梁和杨影在单打第一轮分别负于南斯拉夫的卡拉卡萨维奇和日本 运动员的比赛均属此例。所以,为了继续保持中国传统直板打法前三板的优势,从理论和实 践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提示其内在规律是一项非常急迫和重要的任务。本文根据以 往多年的训练实践及教学训练和观看比赛的感受, 对直板打法的运动员在接发球环节上所暴 露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训练思路和重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直板打法的接发球技术在其技术组成中的作用。 1.单打 凡是直板快攻型打法的选手及其教练都非常清楚,在与横拍二面进攻型打法的 对抗中,或是同一类型的对抗中,如果没有发接球前三板的优势主动,要想在比赛中取胜的 难度较大。 这一方面是由打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也是乒乓球运动的竞争规律和发展趋势所 决定。力求先发制人,力争主动是每个进攻型选手所追求的方向。发球及争取抢攻,是发球 方可以凭主观意识及其技术能力来决定的。 而接发球的难度是要判断分析对手的发球意图及 其旋转、落点、速度等来决定自己的回击方法,是既受控于对手的发球而又要反控制对手的 一板抢攻来争取自己的主动或相持。 如果能有效地接好对方发球, 遏制或瓦解对方发抢的主 动优势。那么比赛中就有了一半以上的取胜可能。 另外接发球技术对相持主动与否也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乒乓球比赛中,经常听到一些运动员、教练员在赛后或在评论某些场次 的比赛时谈到接发球的问题。 有些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因为接不好发球 能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球输得很不服气,明明感到自己的实力在对手之上,就是接不好 发球。也有些运动员基本攻及训练水平确实较高,但总由于小球差输球。这种现象其中一条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接发球环节上处理不好。综观许多乒乓球比赛,凡是接发球控制较好, 能力强的队员,场上技战术的发挥都较为正常和稳定;反之,起伏较大。 接好发球,就可 以在比赛中变被动为相持,变相持为主动。所以,目前直拍快攻打法的相持实力在旋转和力 量还弱于横拍二面打法的现状中,努力接好发球,争取主动相持和抢先上手,发挥前三板优 势,弥补相持实力不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乒乓球竞赛中,发球与接发球各占一半的 比例,我们要在充分把握发球主动权的同时,力争提高接发球技术来提高整体打法水平。 2.双打 随着奥运战略的实施,双打比赛项目已经同单打一样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目 前奥运会金牌中单、双打各占一半,以后如再加混双,金牌数双打将超过单打。那么在双打 中,接发球的争取主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由于双打接发球可以在规定的半台中运用,比单 打减少了全台跑位,难度稍低;而一般双打发球主要还是以短球为主,这使得直拍快攻打法 更易充分发挥接台内球灵活多变的特点。 所以, 直拍选手一定要把握住双打接发球这一机会。 双打中发球一方被限制了发球的区域,而接发球一方则没有这个限制,所以在双打中,接发 球威胁力和主动性是接近等于单打发球的主动性, 且大于双打发球的主动性和威胁。 双打中 从直拍接发球的主动性上讲,也可称为&第二发球&,且主动性威胁性均大于第一发球,这是 因为:直握拍的手腕灵活,拍形变化和调节多样,在接台内短球时可以有快搓摆短、快桶底 线长球、撇大角、快挑多种落点,还有拧搓左右侧旋,拧挑左右侧旋,推送下沉球等等技术 手段。 这多种多样的手段和落点节奏及旋转的变化可使对方难以抢攻和判断还击。 它有着横 握拍选手有的全部技术动作, 还有横拍所不能有的种种变化。 这就是直握拍选手接发球的技 术优势。我国优秀的直拍选手,尤其是擅长双打的吕林就较好地掌握了这些技术。应该说, 他的接发球技术对其整体打法水平稳定发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一点还需要我们的 直拍选手能充分认识到,并在训练中加以重视,不断提高。 二、直板打法接发球环节面临的困难 1.直拍选手接发球技术手段偏于单调,缺少变化 这个问题女队员比男队员更明显。她 们短球以搓摆为主,出台的一般就上旋拉一板,打反胶快攻的,虽然出台球拉的质量稍高, 但短球用搓摆还击似乎更高一些。尤其在关键紧张时,接发球的变化更少。所以,发球一方 似乎也很简单,发短球后基本上准备好搓摆,摆不好他就争取抢拉,摆短了他就连续摆或逼 长再争取下一次机会。而出台球,争取不让你第一板拉出质量来,如可以反拉或压变来争主 动,最多就是打相持。这些手段总使人感觉不到要争主动的意识。中国的直板快攻,历来以 快速、主动、灵活多变著称,而场上多变的战术套路,要有多种式样的技术手段做保证。接 发球的技术手段单一,整个打法套路就不可能多变。在 44 届世乒赛上,杨影团体赛对日本 选手和单打对法国选手, 龚跃春对德国选手的比赛中, 最后就使人感觉到整个球路没有变化, 接发球一轮显得被动,而对方发完球后的连续好象很顺当,抢攻抢拉没有多少难度,二面相 持打得很顺手, 更显示出直拍二面相持的实力不如对方。 这里较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接发球 变化手段少,没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威胁和难度。再看看邓亚萍,虽然是横握拍,但接发球的 手段、变化很多,反手有挤、瞌,有快拨,短的能撇、摆、捅以及出台球的轻重力量拉冲和 快打。 就是一般的搓球也要用晃的动作或是跺一下脚来扰乱对方, 使对手在还击下一板的时 候心神不定,这样抢攻就没质量。那么作为直板更应该利用手腕灵活,拍形调节快,动作变 化的特点,来丰富接发球的手段。但目前在许多场合下,一般的年轻选手接发球搓推多,长 球没办法就拉一板, 这与思想重视不够和平时的训练抓得不够或是针对性研究及练习不够有 着直接的联系。 2.直拍选手对反手底线长球解决不利 综观许多直拍选手在比赛中对反手底线有一定旋 转和速度质量的球总感觉是一个难点,简单地全凭侧身抢接有难度,正手空挡大,第一板打 不出质量后被对方压变全台显得被动。而用反手推、挤、搓、接过去的球没有速度和旋转, 质量较低,易被对方攻抢,也一样被动。再是这个球接不好有了顾虑,又影响到接其它落点 的球,都受到牵连。所以在与一些直拍选手的交谈中,有不少人对接反手底线球存在着思想 顾虑。但是在平时训练中,光是定点练接这个底线长球与比赛实战结合不上。另外由于直拍 女选手单面跑动的步法能力稍差,比赛气氛紧张,对手不同等等因素,更增加了解决这个问 题的难度。 3.女队员缺少主动意识 女队员在接发球(也包括一些控制球)方面普遍缺少一种主动 控制或是想方设法给对手制造难度, 造成对方别扭的意识。 我们一定要强调接发球能抢的时 候要尽力抢好落点,保证命中率后争取连攻,不能抢主动时,无论是搓长、摆短或轻挑要在 弧线、落点、节奏包括手段变化上尽可能给对方制造难度,使对手也不易上手。这种主动意 识在青少年训练中尤其重要, 也可以说是在选材或初级训练中发现苗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和条件。因为其它的基本功,包括步法,通过艰苦训练相对容易提高,而主动控制,要求每 一板小球的质量意识和灵活变化,不是光靠练能解决的,需要在平时多动脑筋,逐步培养出 这种主动意识来。 三、直板打法接发球技术的创新思路 乒乓球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表明, 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是取得领先地位和保持优势的根 本保证。直板打法要想摆脱目前接发球环节上面临的各种困难,恢复其信心,就必须充分发 挥直板接发球中手腕运动灵活,手指感觉好的特点,在接发球技术上进行大胆创新,不断进 取,以取得优势。这里介绍两种直板打法特有的接发球技术--拧搓和拧挑,为今后进一步进 行接球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参考思路。其基本手法如下: 1.准备姿势:站位姿势同其打法及各人习惯而定,但需注意的是要保证两脚间的前后距 离,不要平行站立。膝弯,前脚掌用力,持拍手与前臂保持弯曲,与台面同高或略高。 2.当判断对方是短球时,脚要首先到位,然后身体重心跟上,用身体先去对球,千万不 能先伸手去对球。前臂保持弯曲,使得触球后能使大臂带动继续向前用力。拍形稍竖立,板 头在下,紧贴着台面向前插进,使球拍低于来球的上升高点。来球下旋时,拍形稍仰,用手 腕抖动磨擦来球的侧下部, 吃住球向左或右前上方磨擦, 可按自己的意图回击到对方球台的 任意落点。当来球不转或上旋时,拍形垂立,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按自己的意图向左右 前方磨擦拧球回击到对方台面的任意落点。这样拧出去的球,带有左右侧上或侧下旋。这种 接发球手段较为隐蔽,出手一瞬间变化快,加上快摆短球的配合和控制好左中右三个落点, 使对方发球后很难抢拉出较高质量的弧圈,可以为自己下面的主动进攻或主动相持争取机 会。 如用快挑对付不转或旋的短球,拍形略斜横或直立,击球时手腕没有向左右侧面磨擦 球用力,在接一般下旋球时,如要使挑出去的球带有下旋(或下沉) ,则手腕不带磨擦,直 接向前搓推过去却可。挑球一般对付对方来球较短,球落在自己台面后向前跳落少,向上回 跳略高时相对效果更好引些,而对方发球弧线较低,球转并向前滑落快,向前原地回跳少, 则应多用拧搓还击为好。 四、直板打法接发球技术的训练要求。 1.思想上要有敌情观念.训练中必须结合实战, 稍有基础就要结合实践进行不定点的长短 球结合练习。有些人定点训练中接得可以,但比赛中总感到用不上,这说明训练中敌情观念 不强,结合实战不够,要提高接台内短球的能力,还要有底线长球配合。 2.要时时想到直拍手腕灵活、动作多变的优势特点。在练习中要想到如何尽可能地发挥 这一优势,并逐步由此来提高自己接发球的变化能力和信心。 3.对于反手底线长球的薄弱环节必须重视解决,做到没有明显漏洞,不受对方牵制,才 能全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接发球的技术特点。 反手底线长球是个难点, 但现在直拍技术的创新, 应该说可以弥补解决这个困扰直拍选手底线长球的难点。 能侧身抢还要坚持侧身, 也可用倒 板侧身抢拉弧圈来提高接球质量。 4.在提高接发球技术时,要根据各人的打法特点,从准备姿势及拉手动作开始,先侧重 于或长或短的一种基本准备方法.直拍正胶快攻及反胶选手应以近台主为,侧重准备接台内 球,及半出台球为主。这主要是要求选手在准备姿势时,手不能沉得太低,击球时以手腕和 前臂动作为主,少用大臂。这种短球的挑点速度较快,质量较高,但接长球的力量差些。如 果是以拉弧圈为主, 站位离台稍远些, 可以先准备长球, 拉手动作稍大, 配合大臂用力动作, 接短球时以摆、捅长球及拧挑搓左右侧旋为主。这种方法接短球挑点的速度质量稍差,长球 能发挥较大的力量和旋转。 5.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一对既相互矛盾,又能相互促进的技战术内容,在 训练中要把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保证训练的整体水平,提高训练比赛的效益。中台拉球 反面中台拉球的训练, 主要是解决扑正手后再回反手时站位已经在中台, 对回到反手位 的球有几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反手攻,这是反面没有贴海绵胶皮的运动员采用的办法。 这种手段的局限性在于当对方回球弧线低而且带有一定旋转的时候,只能由下往上兜, 过去的球没有威胁,容易给对方转攻,造成下一板球的被动。另一种是反面拉球,它的好处 在于能够自己制造弧线,对高、低球都能自如地对付。还有一种就是反手攻结合反面拉。这 就要根据来球的情况进行调节, 要求运动员对反手攻和反面拉技术都能熟练掌握才能运用自 如。 中台拉球的动作要领是反面板形前倾,击球点在球的下降期,接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 心稍偏右脚, 用力的时候用腰和手腕发力, 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 注意在拉球时手臂不要摔, 用腰控制手臂。弹击球 这是直板打法运动员在相持中转攻的重要手段, 是必须掌握的反面主要技术之一。 动作 要领是板形前倾,在球的上升后期或最高点击球。在击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身体前迎,用腰 和手腕发力,用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用力弹压。旋转越强,向下的力量越大,旋转稍弱,向前 的力量就应该大一些。 1、多球训练。可采用教练员直接发上旋球到运动员的反手位,让运动员定点练习弹压, 掌握弹压技术的基本技巧。 2、弹压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在训练中可采用教练员发下旋球到陪练一方的 反手位,让陪练的一方拉到训练一方运动员的反手位,反复训练。 3、推挡结合弹压的训练。可先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由教练员直接发上旋球到运 动员反手位,让运动员一板推挡一板弹压反复训练,比较熟练以后就进行不定板数的训练,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球训练。 单球训练的方法就是把推挡、 弹压和侧身攻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贴球结合弹压的训练。训练方法和推挡合弹压的训练方法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把推 挡换成了贴球。如何对付弧圈球 作者:-要过弧圈关, 首先, 夯实基本功是当务之急, 撇开基本功大谈回击弧圈, 好似无本之木, 无泉之水,因此花较多的时间练就基本功对回击好弧圈并非南 辕北辙。基本功包括:基本技术(手法,步法) ,基本战术和适应能力。对于业余选手,基 本技战术的练习同样关键,否则, “驰骋”乒坛多年,最终只 混个手熟,见其计战术捉襟见肘,不忍卒看,便枉费了数年的心血!如果想对付好弧圈,更 要抽出时间专门练克制弧圈的技术,具体包括:挡接,推挤, 直板反面快撕,直板反手攻打弧圈,正手近台快带,中远台的反拉以及正手攻打弧圈等。练 习时,这些技术也不是面面具到,必须结合自己的打法有侧重 的练习,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左推右攻打法的选手着重练习推接,推挤,反面快撕快带, 正手快带,攻打和反拉。值得一提的是,正手攻打弧圈是打出 左推右攻打法风格的关键技术,必须多加练习。 在练习对付弧圈之前, 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着重对付的是何种弧圈。 前冲弧圈速度快, 冲力大,业余选手欲从容应对,谈何容易!对于前冲,基本方法 是退后半步 借其旋转和力量,挡或带击过去,用不同落点干扰对手抑制连续拉球,造成对方失误或伺机 寻找攻防转换的时机。高吊弧圈是我们主攻的方向。原因有 二:第一,业余选手常用此法过度或寻找机会;第二,前冲容易接力而高吊弧线较短近网且 慢,不易接力,退防易漏球。由此,高吊应该是我们攻克的难 点所在。 回击高吊弧圈关键是重心拔高迎前,对准来球。反手最有威胁的技术是反面快撕,反 面便于压板盖住来球,需要强调的是一定在上升期主动发力擦击来 球,否则手软不是失误就是给对手可趁之机。反手攻打比较困难,练习难度很大。正手最具 威胁的技术是坚持盖打高吊弧圈,用力量抵消旋转。击球时间 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部位是中上部,需要强调的是攻打弧圈时板形不可过于前倾,否则 容易打滑,尤其是正胶更应注意。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 吊弧圈已不是那种又高又慢的弧线球了, 击球者运用手上精细的微调将弧线控制的比较低平 落点深长且旋转很强,比如德国后期之秀波尔的高吊令国手们 着实棘手。 广大的业余球手也意识到降低高吊弧线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回击好低弧线的高吊 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对于左推右攻打法,必须坚持能打的则 打,不能打的退后半步反拉的意识,使用近台快带弧圈技术需要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如果速 度落点出不来,面对有相当实力的业余球手,同样会被其拉 死。因此,笔者认为快带不是长宜之计,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包打天下。反拉需要注意的问 题:第一,替前预判,退后半步,寻找合适的击球点;第二, 转腰拉手要小,高手引拍,高点或下降期,触球顶部,主动发力擦击;第三,手腕在触球一 刹那要微调,包住或吃住来球。何谓吃球?其实就是挥拍速度 要大于来球速度,这样就能使球在拍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有种稳定感。究竟是触球正部还 是侧部,据需要而定。没必要模仿老瓦一味触球侧部,触球侧 部虽能闭转和拐大角度的弯,但同样容易打滑,而且弧线较高,速度较慢,对于手感的要求 很高。第四,反拉后注意放松还原,不断调整击球位置,作好 打拉锯战的准备。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击球动作的完成,必须依靠腰髋作为动量传递的媒 介,不用腰仅用手臂击球或滥用腰,命中率,杀伤力可想而 知。 练习方法; (1)陪练者发下旋球,练习者搓长球,陪者拉起,练者可有目的的采用 前面提到的方法还击。 (2)练者直接用球拍制造上旋球至对方, 然后退后进行相持反拉的练习。要求: (1)先从定点打起,然后练不定点。 (2)用中等力量 练习,过轻或过很无助于训练。 (3)最好用多球练习。 (4)练习板数据“乒坛竞技诊断”一书,每次应保证练 60――110 板,才能确保在教短的 时间内形成防御弧圈的良好动力定型。 总之,乒友们只要持之以恒,开动脑筋,刻苦练习,总有一天,能从容应对,而不必望弧兴 叹 !正手常用攻球技术 作者:-一、正手近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台,击球时间早,球的速度快,动作幅度小,是近台快攻打法的主 要技术之一。常用于还击正手位的发球,推档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对方措手不及,在对 攻中以线路、落点变化相结合,调动对方,伺机扣杀。 2、要点:①充分利用全身协调用力(蹬地、转腰、移重心) 。②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用 力 。③击球点在身体右前侧(大约为前臂的长度) 。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二、正手中远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 站位稍远,动作幅度大、力量重,进攻性强,但步法移动的范围较大。多 用于对攻中, 以力量配合落点变化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创造条件, 也用于侧身后扑正手打回头, 防御时,在相持中寻找机会;削球选手的削中反攻。 2、要点:①加大向右手方引拍幅度,是为了增大击球的动作半径。②上臂带动前臂发力。 上臂向前,前臂和手腕向上发力为主。③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用力不可缺少。三、正手扣杀 1、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大、力量重、球速快、攻击性强,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常用来对 付着台后弹起比网高的机会球或前冲力不大的半高球。 2、要点:①击球点离身体稍远;球拍应与球同高;②在高点期击球,不宜打“落地开花球” ; ③击球瞬间, 整个手臂应发挥到最大力量, 配合腰部转动及蹬地的力量。 ④如来球带有下旋, 球拍略低于来球,触球瞬间手腕向上抖动发力。 四、正手拉球 1、 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速度快、动作小、线路活和稳健性好。是回击发球、搓球、削 球等下旋球的一种必备技术。常用于接发球抢位,对搓中抢位;对付削球时稳拉,以落点、 弧线和旋转程度的变化,伺机进行突击。 2、 要点:①身体重心略下降,右肩稍下沉。②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不可过于低于台面。 ③触球时应尽量增大摩擦球体的面积和时间。五、正手台内突击 1、特点与运用: 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突击性强,是处理近网短球的一项重要技术, 是我国快攻打法运动员掌握的特有的进攻技术。 常用于还击弹跳不出台的下旋球, 或在对搓 中突击起板,或在对付削球时,利用这一技术直接得分及为扣杀创造机会。 2、要点:①击球前持拍手臂不宜伸得太直。②用中等力量击球较为合适。③应根据来球的 旋转性质与强度,调节好拍面角度、击球的部位和发力的方向。六、正手杀高球 1、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大、击球点高、力量重,配合落点的运用,能给对方致命的打击, 多用于对付弹起较高的来球。 2、要点:①要集中全身的力量于触球的一瞬间②击球点适当离身体稍远一点(增大挥拍动 作的半径) 。③近网高球只需向下用力,但杀落点远、落点后有一定前冲力的高球,应保持 足够的向前力量。七、侧身攻球 1、特点与运用: 侧身攻的特点是速度快、力量重、攻势强,它是各种不同类型打法都必须 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侧身攻运用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进攻能力的强弱。 2、侧身攻球应注意的问题:①侧身后,要保持上体与球台的合适角度,既能攻斜线,也能 打直线,同时不妨碍下一次击球。②要有足够的击球空间(收腹) 。③应尽量避免在移动过 程中击球。④攻球时要利用右脚蹬地的力量,重心适当前移,前臂稍向前发力。加强旋转,提高击球的 作者:1.使球产生旋转的操作方法 (1) 击球时,尽可能加大作用于球的力矩:一是在击球力量不变的情况下,力臂越大,球的旋转 速度越快:二是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击球的力量越大,球的旋转越快. (2)用线速度较大的球拍部位击球,也就是用球拍的顶端部位击球,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 (3)改进球拍性能,适当增大胶皮的摩擦系数.2.回击不同旋转球的操作方法. (1)用调节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的方法来对付旋转. 如果攻球对付上旋来球时,拍面应该前倾,向前发力多些;对付下旋来球时,拍面应该比对付上 旋前倾角度小些,或者稍仰,向上发立多些. (2)用力量对付旋转 当对方来球偏高,与台面直射线时,可以作近似直线的扣杀.由于大力扣杀,其力量大大超过来 球,可削弱来球的旋转作用力.在回击低球时,主动发力越大,越能使来球旋转作用相对减弱.因 此,在训练中应该抓住提高挥拍速度和击球爆发力这一重要环节,把技术建立在自己主动用力 的基础上,而不要过多强调借力,才能取得更多的主动权..有的人在打关键球时,由于紧张或者 手软以至影响球的力量,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以转制转,以不转直不转. 1.顺着来球旋转击球:采用这种方法击球,可以借用来球的旋转力,提高自己回球的旋转强度. 例如:: 以拉对削或者以削对拉.这种方法,对于使用粘性较小的球拍运动员的效果更好.因为顺着来 球旋转击球时,可以减少球在拍面的滚动作用,可以少&吃转&.这时,一般应主要采取加大摆速 以克服旋转,同时适当配合调整拍面和发力方向. 2.逆着来球旋转击球:例如对攻,对拉,对搓等.使用这种方法击球,主要靠自己发力,对于使用粘 性较大的运动员效果更好.但是由于逆着旋转击球,拍与球之间切向相对速度显著增大,使球 在拍面的滚动作用大大加强,易&吃转&,所以应该特别注意调整拍面和发力方向. 3. 采用避转方法击球:无论任何种类旋转的球,越靠近旋转轴的部位其旋转越弱(即转速越慢), 越远离旋转轴的部位其旋转越强烈(即转速越快).根据这一道理,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用改 变击球部位的方法来避开旋转强区,减少&吃转&.例如:用推侧旋(推挤)的方法来回击弧圈球或 者搓球.加大力量,强化击球的狠. 作者:1.力量在不同打法中运用的要点 对于快攻打发的人而言, 力量的发挥主要是为了使球获得更加快的飞行速度, 发挥快和狠的 技术特点; 对于弧圈打法的人力量发挥主是为了加大球的旋转程度, 发挥转和狠的技术特点. 2.加大力量的操作方法 (1)击球前,必须及时移动步伐,抢占有利的击球位置.进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 的加速距离,以利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越是要增大击球的爆发,就越要使击球点离开审议 远一些,动作半径大一些,以利整个手臂及腰腿各部分肌肉均能充分发挥作用. (2)击球前,必须向后引拍,使手臂,腰腿各部分的肌肉适当拉长,以利击球时进行快速 收缩. (3)击球中,选择正确的击球点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击球点,有利于手臂的充分发力, 使挥拍速度加快.正手攻球(削球)时,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右则前方. (4)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 (5)击球后,必须使各部分肌肉尽快放松,使身体迅速恢复准备状态,以利下次击球.乒乓精妙术语详解 作者:精华奥义短句详解 1、用重心控制球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3、 “照着来球收小臂”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8、击球时必须放松 9、协调用力是基础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13、鞭打式发力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 !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20、四分之一定律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 22、马林讲解摆短: “要把腰下去,借力??” 23、北肩北肘(虎爪) 24、晃动(假动作) 25、盯球方式――节奏、起落和焦距 1、用重心控制球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 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 打球并送出的感觉, 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 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 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 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 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 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 好找点。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 二步法要迎前, 三手法也要迎前。 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 FORWARD, 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 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 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 分, 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 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 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3、 “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 就没劲了。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 结果成了弱点, 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 还有, 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 影响了正、 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 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 样才能提高手感。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 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 活用, 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 否则导致引拍太低, 拉球压不住弧线, 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 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 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 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 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 髋关节!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13、鞭打式发力 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 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 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 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 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 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 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 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 注意 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 后向前 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 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 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 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 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 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 就一种动作。 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 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 情况都能上台, 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 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 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 惯了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 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 ! 秘籍一: ‘球感“ (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 YE(软球板好吃球) ,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 身发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 (当然这 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 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 5--10 度! !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 撞!! ! 而不是很厚的撞, 我们都知道: 很薄的撞是摩擦、 是弧圈球, 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 ! 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 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 ! 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的作用,也 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 “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 觉” ,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为 35%,但这个秘 ! 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 01 秒”来 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处是球很爆,不 惧下旋。 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 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方,膝盖稍内扣(这样 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 解为: “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妨试试! !如果要发大力,或 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 会让人觉得复杂, 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一些, 不要想太多。 还是要以肘为轴, 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 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 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 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 4 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 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20、四分之一定律 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 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 1/4 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 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 1/4 圆弧--陆教练在球案上以端线为直径, 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 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 1 横线,眉毛高度为最高点,划一圆弧, 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 1/4 圆弧过程 中,拇指和中指有 1/4 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 1/4 圆弧;同时前臂也要有 1/4 圆弧的旋 转。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 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 “1 腿弓,1 腿蹬” ,是身 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 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 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 胳膊放松;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 要伸直。22、马林讲解摆短: “要把腰下去,借力??” 对于摆短的感觉是一定要上步,身体要探入球台,把腰下去使重心尽量靠近球,用重心控球 才最稳最有把握, 这样就有了一种把身体爬在球台上的感觉, 要借力但在借力的同时还要根 据球的旋转和旋转的强弱控制拍形, 控制球的方向尽量让球不出台, 不论是在球台的端线还 是球台的侧面(当然看准了对方要侧身时可以控制球在对方空档的一边出台) ,在最后还要 下切一下或向下一戳,使球具有一定的下旋,同时千万不要摆高了否则再短也没用。23、北肩北肘(虎爪) 北肩北肘法就是正手击球时要尽量侧身转体, 使击球前准备姿势为左肩向前, 右肩向后并下 垂,完成右脚实、左脚虚的重心交换;击球时,蹬腿、提臀转髋,重心从右实左虚变为左实 右虚,击球完毕,球拍挥至头前,肘尖指前。对方球台仿佛地图方向的北,整个击球过程故 为北肩北肘法。北肩北肘有大拉和小拉的北肩北肘。24、晃动(假动作) 接发球时要用眼神、余光、隐蔽的出手拍形来牵制对方的注意力。接发球时用突然的变化形 成晃动的接发球。目前男子台内球的处理上,单纯、单一的动作已经不多了,大多加上了晃 动,以蒙蔽对方。虽然这是专业选手的先进技术,但业余的也有必要借鉴一下,研究一下。 25、盯球方式――节奏、起落和焦距 打球一定要盯球,盯球一定要有焦距和节奏起落,不能无意识的死盯。初学者的不当习惯是 认为当来球很固定时可以不看球, 以为可以不盯球或误以为自己盯到球。 盯球时常常眼睛没 有焦距,眼神没有节奏和起落,所谓眼睛要有节奏是指眼神要有松紧, 该仔细盯或不需盯要 分清楚, 如果你从对方回球, 下桌, 过网, 下己方球台, 弹起,击球, 都用力盯球那眼睛势必 会很累, 而且球速若很快也会来不及盯球,因此眼神必需略过一格提早回到本身球台准备击 球, 至于眼神起落, 意即眼神不是平视而是有起伏, 尤其当球落己方球台时, 如果眼神没跟 球下桌, 球弹起时眼神也跟不上来, 那是瞄不准球的。还有要会用身体带动眼睛,当对方回 击球到己方球台时, 常发现有些人不转动头部而用斜眼看球, 头都不动, 有些人则是头转来 转去, 斜眼又没准心,其实应该是身体微微向左右转带动头部看球。 1、用重心控制球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 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 打球并送出的感觉, 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 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 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 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 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 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 好找点。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 二步法要迎前, 三手法也要迎前。 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 FORWARD, 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 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 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 分, 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 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 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3、 “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 就没劲了。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 结果成了弱点, 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 还有, 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 影响了正、 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 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 样才能提高手感。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 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 活用, 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 否则导致引拍太低, 拉球压不住弧线, 易出界。8、击球时必须放松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 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 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 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 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 髋关节!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13、鞭打式发力 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 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 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 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 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 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 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 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 注意 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 后向前 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 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 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 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 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 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 就一种动作。 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 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 情况都能上台, 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 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 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 惯了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 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 ! 秘籍一: ‘球感“ (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 YE(软球板好吃球) ,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 身发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 (当然这 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 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 5--10 度! !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 撞!! ! 而不是很厚的撞, 我们都知道: 很薄的撞是摩擦、 是弧圈球, 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 ! 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 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 ! 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的作用,也 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 “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 觉” ,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为 35%,但这个秘 ! 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 01 秒”来 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处是球很爆,不 惧下旋。 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 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方,膝盖稍内扣(这样 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 解为: “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妨试试! !如果要发大力,或 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 会让人觉得复杂, 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一些, 不要想太多。 还是要以肘为轴, 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 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 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 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 4 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 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20、四分之一定律 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 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 1/4 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 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 1/4 圆弧--陆教练在球案上以端线为直径, 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 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 1 横线,眉毛高度为最高点,划一圆弧, 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弧圈球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