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吉岭红茶独立运动有中国支支持吗

世界上有四大比较有名的红茶,其中有一种是我国的祁门红茶,它有百年的历史,是红茶中当中的珍品,除了我国的祁门红茶以外,印度的阿萨姆红茶,以及大吉岭红茶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世界四大红茶之一,这些茶口感醇香,营养价值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四大红茶。

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二号茶为金黄。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进食口味生的盛餐后,最宜饮此茶。

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以7-9月所获的品质最优。产于山岳地带西机时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以1-3月收获的最佳。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形茶,呈赤褐色。其中的乌沃茶汤色橙红明亮,上品的汤面环有金黄色的光圈,犹如加冕一般;其风味具刺激性,透出如薄荷、铃兰的芳香,滋味醇厚,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汀布拉茶的汤色鲜红,滋味爽口柔和,带花香,涩味较少。努沃勒埃利耶茶无论色、香、味都较前二者淡,汤色橙黄,香味清芬,口感稍近绿茶。

  茶叶种植是印度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北部的大吉岭、阿萨姆到南方的尼尔吉里和穆纳等地都是世界闻名的茶园。印度的茶叶产量大,出口量更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年产量超过80万吨,几乎都是红茶。印度也是红茶的主要消费国,其生产的70%红茶都在本国内消费,每年人均红茶消费量达750克。

  尽管是英国人先将红茶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但印度早已意识到应凭借自身优势不断打造品牌,甚至将红茶当作本国一个重要的文化标签加以宣传。事实上,自1947年独立以后,无论是印度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努力想要“去掉英国标签”。如今,一提起印度,人们总会想到咖喱、瑜伽、红茶等元素。

  印度红茶中知名的有两种:一种是大吉岭红茶,一种是阿萨姆红茶。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区别有哪些呢?本节我们一起来认识!

  阿萨红茶(Assam)散发着淡淡麦芽香、玫瑰香

  阿萨姆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阿萨姆邦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不丹相邻,该地地处热带,天气湿热,日照强烈,因此茶叶的生长十分迅速,所以阿萨姆红茶全年均可采摘,但以6~7月所产的茶叶质量最佳,而10月~11月份产的香气较高。阿萨姆红茶以茶叶稠浓,浓烈,有麦芽香,清透鲜亮而出名,非常适合加入牛奶饮用,也适合以牛奶熬煮制成奶茶。因冷却后易产

乳现象,故不适合用来冲泡冰红茶。

  闻香: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

  茶汤:汤色深红稍褐

  口感:茶位浓烈,有甘醇的余香,非常适合加入牛奶饮用,也适合以牛奶熬煮制成奶茶

  采摘时间:6月份至11月份是最佳采摘期

  采摘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

  工艺特点:阿萨姆红茶的制作过程为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等5道工序。阿萨姆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为制作关键。其主要工序是将茶叶铺开,视环境及茶叶情况,发酵时间从2~3小时不等。

  大吉岭红茶(Darjeeling)红茶中的香槟

  大吉岭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在清朝时,茶苗和茶籽是严禁出口的。但是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将茶苗和茶籽偷运出中国,栽在印度的大吉岭,经过多年栽培,就成为如今著名的大吉岭红茶。大吉岭红茶品质优异,身价昂贵,被称为“红茶中的香槟”。优质的大吉岭红茶在白瓷杯或者玻璃杯中显露着金色的黄晕,那是上等大吉岭红茶的标志。

  闻香:香气芬芳高压,上品带有葡萄香

  茶汤:汤色清澈明亮,橙黄红艳

  口感:初摘茶口感芳香甘甜,次摘茶滋味浓郁、饱满,秋茶滋味扎实浓厚


  采摘时间:分四季采摘,3~4月为初摘茶,5~6月为次摘茶,7~8月是雨季茶,9~10月为秋季茶

  采摘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

  工艺特点:大吉岭红茶的制作过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工序,其中干燥分为初烘和复烘,目的是制止茶叶继续发酵,蒸发水分,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如今说起锡金,已经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概念了。历史上的锡金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山地小国,北接中国西藏,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就矗立于中锡两国边境;南临孟加拉平原;东西两侧分别是不丹和尼泊尔。处于这样一个十字路口的锡金一直被视为从恒河平原通往中国西藏乃至中国内地的最好通道,中锡边境东段西藏一侧的亚东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贸易口岸。

锡金古称哲孟雄,一直是藏文化圈的一部分。1642年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自称法王,从此统治锡金达三百多年,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室流亡海外。早在英国人进入印度之前,锡金作为清王朝的附属国,一直跟西藏关系颇为密切。在初期与尼泊尔廓尔喀军队的尼锡战争中,如果不是班禅请求清政府派军,怕是历史上早就没有锡金这个国家了。

有意思的是,尼泊尔-锡金战争中的双方,最后都向清朝纳贡称臣。甚至在后来英国人入侵尼泊尔时,尼泊尔在大败英军之后,还将一门英国火炮运到北京送给清政府,希望宗主国能够提高对大英帝国不断扩张的警惕。可惜的是,清政府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进贡,批复说:路途遥远,以后不必进献这种大宗物件。此后不久,尼泊尔便沦为英国殖民地。

与此同时,在南亚次大陆的激烈竞争中,英国后来居上,击败了法国、葡萄牙和荷兰等竞争对手,一举拿下了整个印度。在逐步清理掉欧洲竞争对手和本土的莫卧儿帝国残余势力后,英国人开始将手伸向了喜马拉雅山下。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借口士兵被尼泊尔人所杀,出兵入侵尼泊尔。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向尼泊尔的世敌锡金提供军火,挑起尼锡矛盾。最终英尼战争打了十七个月,缺乏纵深、背靠喜马拉雅山三面受敌的尼泊尔无法通过游击战取胜。1816年初英军推进到距离加德满都只有三天路程的地方时,双方签订城下之盟。

而跟着英国人“有酒有肉”的锡金人也乘机“拿回”了部分失地,但从跟英国人签订的条约来看,事实上英国已经控制了整个锡金。而就在锡金“四海升平”的国内和平假象下,内部的权力倾轧和尼泊尔人的煽风点火,最终引得国内大乱,为英国人的介入提供了极好的借口。

當时英国人看上了尼锡边境归属锡金的大吉岭,这是个只有百来人口的土著人居住的村庄,同时也是连接尼泊尔和锡金的交通要道,还有山路通往孟加拉。如果打通从锡金大吉岭到藏边亚东之间的通道,东印度公司即可把货物从加尔各答一路畅通无阻地输入中国西藏而无须经过转口贸易。此外,大吉岭气候凉爽宜人,是苦于南亚酷热的英国殖民者最理想的避暑胜地,也具备种植茶叶的各项条件——时至今日,大吉岭出产的红茶在全世界都无人不知。

英属印度官员于1865年在锡金拍摄的照片

锡金很快发现,英国人根本不是什么善类。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且不可调和,于是双方最终以大吉岭事件为起点,将矛盾冲突演变为战争。在战争初期,因为印度民族大起义让英国人元气大伤,使得英国人没法全力对付锡金,并在最开始的几次战斗中丢盔弃甲。

但对于当时的英印政府来说,中印边境之间不适合存在锡金这样战略缓冲,这对英国人打开入藏之路毫无益处。而这种逻辑后来也成了印度人的中印边境逻辑。基于继续北上,力图打开入藏通道的方针,最终英国人拿下锡金,并在锡金扶植了亲英政府,同时不断将尼泊尔人移民至锡金,造成种族人口比例严重倾斜,这种外族占多数人口的情况最终成为锡金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战之后,元气大伤的英国人意识到自己终究无力再继续统治南亚次大陆,在1946年孟买爆发海军起义后的第二天,英国政府就宣布成立印度制宪会议,印度独立已成定局。

而此时,根据之前英印政府出台的《印度政府法》的规定,锡金是从属于印度的一个土邦。从清政府的番邦,再到印度的土邦,《印度政府法》为印度政府后来明目张胆吞并锡金埋下了伏笔。

当时已经被印巴分治搞得焦头烂额的英国蒙巴顿勋爵直接把锡金独立的要求踢给了印度当局。说来也是非常搞笑,锡金明确要求从印度独立,但是英国人却把裁定权交给了印度,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那么印度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呢?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个人对(印度国家)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与其他国家。”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这种“联邦”实在是莫名其妙,后来又把“大印度联邦”定格于“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定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他为所谓“大印度联邦”设计出的理想边界是: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势力范围,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伊达线作为中印边界、印缅边界至杜兰线之间作为印度的安全圈。

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印度中心论”和“小国灭亡论”继承了英国殖民政府的战略思想,印度独立后又成为其立国思想,也是尼赫鲁推行区域强权政策的思想基础。这种对殖民者政策的继承也许用尼赫鲁自己的话最能够解释:“就我的好恶来说,与其说我是一个印度人,不如说我更像一个英国人。”

英国人离开后,以外来移民为主、仿效印度国大党成立的锡金国大党依样画葫芦,发起"不合作运动",抵制锡金国王、成立政府。这当然遭到了国王的强烈反对,印度趁机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这同印军此前不久出兵空降克什米尔首府斯里纳加“维护”当地治安从而引发第一次印巴战争可谓如出一辙。不过羽翼未丰的印度政府还是不敢把锡金一口吃掉,而是选择了逐步蚕食锡金的主权。

1950年12月5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作为印度“保护国”的锡金在内政外交上都听命于印度政府派遣的“专员”。这种做派和英国殖民者时代毫无二致。

有意思的是,锡金国王帕尔顿为了换取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曾在王储时代续弦取了个美国姑娘做王妃。但是直到1982年帕尔顿在纽约逝世,新国王旺楚在美国登基,呼吁欧美国家关注印度吞并锡金一事,依然没有任何人理会他。

时至今日,为了控制锡金这条连接印度与中国西藏、隔断尼泊尔与不丹的战略要道,印度在小小的锡金驻扎了两个整编山地师。原本属于锡金而现在被划归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提斯塔河谷里遍布正在演练、勘测的印度王牌山地部队。至于这些部队所针对的对象,自然是不言而喻的。endprin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大吉岭红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