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孩子练篮球队腰腰部脊椎酸痛有坏处吗

>> >>小孩子被重物砸到腰了会伤到腰椎吗,会有后遗症吗
小孩子被重物砸到腰了会伤到腰椎吗,会有后遗症吗
病情描述:
被重物砸到腰部了,现在能走动,但是脚明显没有那么灵活了,左脚有点跛右脚正常,是伤到了腰椎了吗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648条
医生建议:有可能是伤到腰椎了,建议去正规医院拍个片检查一下,比较好,小孩子的修复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一般不会造成很大的后遗症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外科热门问答
外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相关疾病问题
【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清热解毒。用于妇科炎...
健客价:¥47.00
适用于手术部位皮肤消...
健客价:¥5.50
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
健客价:¥899.00
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
健客价:¥42.00
本品用于下列情况的...
健客价:¥41.80
本品用于下列情况的...
健客价:¥55.00
止血,镇痛,消炎,愈...
健客价:¥9.90
止血,镇痛,消炎,愈...
健客价:¥14.90
1.治疗因创伤、外科:...
健客价:¥30.00
用于下肢静脉充血时血...
健客价:¥50.00孩子腰背痛当心脊柱病变
核心提示: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孩子一般很少发生腰背痛,一旦孩子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诉说腰背痛,很可能是脊椎有了隐性的器质性病变,应及时诊治。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孩子一般很少发生,一旦孩子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诉说腰,很可能是脊椎有了隐性的器质性病变,应及时诊治。
  脊柱结核 其发病率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多发生于2~5岁的儿童。由于儿童脊柱血液循环丰富,机体任何部位的炎症均可通过血液波及脊柱,引起脊柱炎症,其中最常见的是脊柱结核病。脊柱结核患儿早期表现为、午后潮热、等,病变累及脊椎时,患儿即感腰背部疼痛,不敢弯腰。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患儿。
  脊柱畸形 这是儿童腰背痛常见原因之一。儿童期是人体生理结构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此期脊柱发育为适应人体行走的需要而发生相应变化,可塑性较大,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这一时期除了先天性半椎体、特发性等病理因素造成的病态外,儿童某些不正确的坐、卧、行姿势都可能导致脊柱畸形的发生,并产生腰背痛。严重的脊柱畸形应及时施行矫形治疗,以防过度脊柱畸形所引起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损害。
  脊柱肿瘤 小儿脊柱肿瘤并不少见,如、、等常发生于小儿脊柱,这些疾病均可产生腰背痛。所以,早期正确诊治这些疾病就显得更为重要。
(实习编辑:曾文璧)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1.异烟肼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适...[]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到了秋季,气候的改变,家长们更加应该注意儿童的保健,下面介绍四个关于儿童的秋季保健。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便秘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退……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对于腰背痛,上了年纪的人总会这样解释“人老了,都这样”。其实,并非老了就非得腰背痛,只要稍微改善一下生活习惯和饮食,就可以舒缓疼痛症状,与腰背痛说“拜拜”。扫描二维码
孩子下腰脊椎有一点淤青,今天又
霡霂碧云天
来自:四川省 达州
浏览 454 次
提问时间: 18:32
回答数量: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022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你好,瘀血伴结痂一般是外伤引起的,也可能是凝血功能有问题如果没有外伤史,建议查个血常规看看血小板是否有减少
TA帮助了3437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3551人
病情分析:
腰椎存在淤青,如果是局部存在伤口,结痂,需要考虑是否外伤导致。当然如果是外伤导致淤青,伤口已经结痂,这时候伤口愈合良好,周围可以适当热敷,都可以帮助消散,当然必要时还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情才做后期处理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3419人
病情分析:
您好,去除雀斑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注意滋润皮肤,夏季避光日晒。也可以做激光或冷冻治疗,效果很好。费用是因地而异的,可以去当地医院询问一下。
TA帮助了12761人
病情分析:
您好,你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体内毒素排不出来的,可以先配合药物治疗的,实在不行的话,进一步检查。
意见建议:
建议您最好还是少吃辛辣食物,禁烟戒酒,平常多喝水的,可以配合吃一阶段,皮肤血毒丸和维生素C,再结合碘伏或者酒精消毒的,实在不行的话,进一步检查的。
TA帮助了13340人
病情分析:
按你描述考虑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的一个性传播疾病的,是可以完全治疗
意见建议:
最好皮肤性病科当面看看,所以最好激光治疗后坚持用干扰素半年预防复发比较好,定期复查。
TA帮助了12829人
病情分析:
一般情况下~青年人出现痘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正常的,与青春期内分泌问题有关
意见建议:
建议您首先是要饮食清淡~适当的运动锻炼~注意休息~可以用新鲜的芦荟涂擦,效果很好
TA帮助了13370人
病情分析:
你好,失眠是由于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导致,建议睡前避免服用可乐,咖啡,巧克力,酒,茶,还有平时要有规律饮食.
意见建议:
可以口服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安神补脑液进行调理,平时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食物,并注意改善睡眠环境有利于减轻大脑兴奋状态.另外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避免劳累,缓解自己的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上是对“我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有过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练腰笔记【老平】
练 腰 笔 记
练腰笔记(1):
什么叫松腰?
& & & & & 松腰是使人的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都放松,改变腰部自然弯曲的状态。从脊椎的解剖图看,人的脊椎呈S 形态,其中下面那个弯曲就是五节腰椎。松腰就是要加强腰椎的活动能力,逐步改变腰椎只能前塌不能后突的状态。
松腰的标志
& 1.自然站立时腰部没有前塌。
& 2.吸气时腰部命门能够往外凸。
& & 3.腰椎能作上下蛹动和左右转动。
松腰的好处
& & 1.可以增强肾功能,使人意志坚强,元气充足,有利于健康长寿。
& & 2.能扩大丹田区域,有效地增强全身的气化功能,为气功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 3.能够强化形体动作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内家拳的功夫水平。
松腰的习练方法
& & & & & 主要有三种方法:三心并站庄、蹲墙功和转腰涮胯法,这三种方法都是由气功家庞明先生公开教授的。训练方法是以三心并站庄为主,再辅以蹲墙功和转腰涮胯等功法。
练功经历和目前状态
& & & & & 以前曾习练过上述三种功法,但练得不够认真,目的也不明确,后来练功断断续续,收效不大。前一段时间开始恢复练习,感觉腰胯部有所放松,但离松腰仍有较大的距离。
& 1.探讨松腰的方法和原理。
& 2.争取100天后把腰松开。
& 3.为气功健身研究提供一些素材&
练腰笔记(2):
中午开始练功,先是蹲墙500下,然后练三心并站庄两小时。
所谓蹲墙,就是面朝墙壁,脚尖扺墙,两脚并拢,然后下蹲上起。你可别小看这个动作,很多人就是蹲不下去,硬蹲下去就会一屁股坐在地上。平时我们做下蹲动作,膝盖和上身都会往前移动,以保持人体重心的平衡。一但蹲墙,膝盖和上身的前移幅度就受到了限制,你得两肩前扣、含胸、腰向后突才能蹲下去,其中腰向后突是个关键,所以蹲墙可以起到松腰的效果。而练习蹲墙松腰,有助于周身气血的流通,使人强身健体。
初学蹲墙,有两个距离是可以自行调整的,一个是脚与墙的距离,可以由远至近,最后达到脚尖抵墙;另一个是双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由大而小,从双脚与两肩等宽到两脚并拢。另外,蹲墙的数量也应该有一个从少增多的过程,蹲少了对松腰作用有限,一下子蹲得太多大腿也受不了,不利于长期坚持。可以尝试分组训练,开始时每20个一组,每天蹲它5组,然后逐渐增加。
今天蹲墙,我是赤脚并拢,脚尖离墙约有三指宽(35mm左右),这已经是一个临界距离了,再往前就会摔倒。其实我以前蹲墙曾达到脚趾挨到墙根上的水平,那时是下了点苦功,每天大清早起来先蹲墙500个。那时是对着粗糙的水泥墙壁练习,喘着气下蹲上起,赤着脚不断地前移,终于有一天脚趾挨到了墙根上,代价就是把鼻子蹭损了,见人都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就学乖了,蹲墙前先找个合适的地方,最好是一面玻璃镜子,其次是一扇光滑的门板,要不就往鼻子上贴胶布。再后来人变得疏懒,心想蹲墙蹲得人大汗淋漓两腿发酸,还不如换一种轻松的功法练练,结果到如今只能离墙三指,惭愧。虽然今天蹲墙的质量不如以前,但数量还是保持住了,一口气蹲了500下,用了40分钟的时间。要问蹲墙后有什么感受,一是爽,二是酸。爽是指心里舒服极了,像完成一场大考似的,这场考试能把人弄得衣衫湿透;酸是指大腿有点酸胀。练完后人有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还能一躺下就睡着了。(老平)
练腰笔记(3):
中午继续练功,还是先蹲墙500下,双脚比昨天向前移动了半个手指宽度,即脚尖离墙两指半。蹲完墙后接着面壁站庄两小时。
三心并站庄,要求两脚内扣成后八字,膝下蹲,胯后移,呈似坐非坐状,两手十指相接,抱球于小腹前。这个庄法的形体要点是头虚悬,命门后凸,尾闾下垂,诀窍是似坐非坐。这里所说的命门,是督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前面正对着肚脐,命门后凸与腰后突有着相似的含义。
今天站庄采用的是面壁站庄式,双脚抵墙,双手放在小腹前,两眼轻轻闭合。接着把身体各部逐一调整:顶头悬,展眉落腮,似笑非笑,舌抵上颚,竖项;松肩空腋,肘坠而悬,坐腕,含掌,舒指;含胸拔背,松腰松胯,似坐非坐,垂尾闾,提会阴;双膝微内扣,圆裆,脚平铺。这在气功学里面叫以形引气,是通过调整形体动作来引动内气的变化。调整完形体以后是调整意识: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三心并合归丹田。这几下又叫以意引气,直接用意识来引动人体内外之气聚于丹田。都调整完以后,把意念往小腹内一放,放松入静。
开始一段时间自我感觉还好,后来就有点不对劲。先是手背挨上了墙壁,知道是上肢变形了,赶紧松肩垂肘坐腕,把手收回小腹部。不一会是膝盖碰上了墙壁,还碰出声音来,这是胯部向前移动了,臀部得往后挪,弄它个似坐非坐。没过多久,又有声音响起,这回是上身前倾头磕墙壁,头部与躯干都得重作调整,以保持身体中正。就这样,两小时的站庄老是跟墙壁打交道。
以前练三心并站庄比较强调放松入静,姿势摆正以后就不再管它,一切顺其自然,站一段时间就会有飘飘然的感觉。那时候练站庄的人不少,能坚持一年半载的人也有的是,但就是没听说有谁把腰给站松了,明明说三心并站庄是松腰的捷法,为什么松腰的人却寥寥无几呢?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朋友练站庄,发现普遍存在身形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人身形都明显歪了还乐在其中,这一下把我给看开了窍:八成是形体出问题了。站庄虽然含有以意引气和以形引气两个技术要素,但以形引气是根本,否则前人就不会传下各种不同的庄法。
三心并站庄身形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就是在身体中正的前提下保持腰部命门向后突,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谈得上聚气松腰。然而这又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因为大伙平时都是塌着腰做人的,习惯都成自然了,要改变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站庄前期的重点不在于强调放松入静,而在于确保形体姿势的正确,尤其是腰部命门后突,否则不正确的姿势一但定型,站庄松腰就没戏了。如何保证形体正确?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面壁站庄,用墙壁来规范自己的动作。其实这个方法以前就知道,但那时对形体姿势缺乏“斤斤计较”的认真,只对气感一类的东西津津乐道,再加上自认为素质过人,用不着这种“面壁思过”的笨办法。但事实证明俺不是什么“上士”,两小时的站庄是到处碰壁,这回真是人不流汗汗自流啊。& (老平)
练腰笔记(4):
下午蹲墙500,离墙三指。今天天气有点闷热,光着膀子蹲不了100就开始冒汗,汗水很快就在门板上留下了一条痕迹,鼻子在湿濡的门板上滑动,感觉轻快。记得以前练蹲墙,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一开练就是快蹲快起,一阵风似的,看得旁边一块练功的朋友不住的赞叹:俺蹲一下就得歇一会,你可真是身手矫健啊。我心想这是哪的话啊,这不是为了快点出汗好给门板上“润滑剂”吗。现在想来,那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又蹲了一会,突然想起来是下颌没收好,赶紧收下颌,鼻子就不再在门板上划上划下,上起时也感觉轻松一些。其实,蹲墙对头部是有要求的,要求头中正,下颌微收,这样蹲墙鼻子就不一定总挨着墙壁,除非你有老外一样的鼻子。
蹲到400下,双脚往前移动一个手指宽度,一下蹲马上感觉腰椎发紧,脚板上翘,这种情形说明距离几经到了极限,在极限下蹲墙大腿累着够呛,但对腰椎的刺激也更加明显。咬着牙继续蹲,蹲到最后几个的时候,腿有点发颤。500个蹲下来,累是有点累,但心里十分舒坦,照一下镜子,自我感觉是目光炯炯,知道这墙是不会白蹲的。
蹲墙后开始站庄。今天站庄有点怪,有越站越低的感觉,命门部位酸胀,腹部鸣响不断。两小时后收功,躺在床上静养,两腿如火烧。本想揉腹养气,却很快睡着了。(老平)
练腰笔记(5):
今天是星期天,没有练蹲墙和站庄。下午和妻子到商场购物,一边蹓达一边拱腰,我把它叫做走路松腰法。具体做法是一抬腿腰部命门就往外拱,走一步拱一下,这种练法是我自己编出来的,但原理却来自转腰涮胯法,说起来这里头还有一段故事呢。
话说自从把松腰当回事以后,就开始琢磨各种练腰的法子,希望能找到既快捷又轻松的方法,最好还能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找了一圈回来,知道天上不会落馅饼,快捷又轻松的功夫是没指望了,但把松腰功法与平时生活相结合是有可能的。哪个功法呢?就是转腰涮胯法。这个松腰法看上去并不复杂,就是两手叉腰,两脚平行站立,略宽于肩,下蹲后转动骨盆,然后作尾闾骨的前扣后翘。
听说以前有人试过在大街上一边排队一边转腰,又有人一边手里干活,一面尾闾扣翘,挺灵活实用的。开始时我没敢到外头去摆弄它,而是在家里边看电视边转腰胯,两手叉腰累了就把手捂在小腹和后腰上,转一会圈然后扣一会尾闾。虽说这种练法不大正规,但毕竟比堆在沙发上看电视好一些。
有一天晚上,我又在电视机前面摆弄着腰胯,忽然感觉腰椎往外拱了一下,我赶紧把双手放在后腰上,一扣尾闾命门部位又是往后突,接着折腾,很快混元圈就转出来了,混元圈就是骨盘不仅有水平方向的转动,还有高低的变化。我不禁心里大乐,自认为腰已经松开,赶紧甩了拖鞋直奔墙壁而去,双脚往墙壁上一靠很轻松地蹲下去,没想到叭叉一下坐了一大屁股,由于没有精神准备,这一摔还真把屁股给摔痛了。我懊丧地坐在地上,不得不再次正视自己内心的浮躁。
打那以后,我就真的不再抱有快速松腰的幻想了,但那天晚上腰椎的松动却给了我不少启发,心想既然站着看电视能练松腰,那么走路能不能练松腰呢?我在屋里走来走去,从客厅踱到卧室,又从卧室踱到厨房,一边迈腿一边弄腰。坐在一边的妻子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你这是干嘛?我说在练走路,她摇头不语,我则继续走着那种连自己都有点不知所措的步子。
走路练功,在气功学里又叫行功,属于气功功法的一个类别。现代中国气功中有一个功法叫郭林新气功,对癌症康复有较好的效果,它就是以行功为主的功法,但郭林新气功不是以松腰为目的的,有没有专门为了松腰而设立的行功呢?据说还真有这样一种功法,叫走矮子步,就是把站庄的姿势要求体现在走路上,简单地说就是走庄-----走动的庄。比如把三心并站庄曲膝、上身中正、命门后凸的要求与走路合在一块,走起路来就比平时矮半截了,开始练的时候走的慢,下肢也吃力。这种练法在特定场所里练是没有问题的,要是走在大街上,路人准以为来了个疯子,反正我是不敢在大街上玩这东西的,脸皮薄啊。
能不能弄一种不令人侧目的行功呢?我从那天晚上腰椎外拱一事得到启发,认定走路是可以用来拱腰的,而只要能拱腰就有松腰的效果。于是我一走路就留神腰和腿,开始时动作特楞,腿抬起后在空中得滞留一下,好给拱腰挤出时间。这种走法每走一步都得十分留神,步子迈得直而且大,跟军训时走正步差不了多少,后来走多了,步子逐渐变得自然。这个拱腰行功不能走得太快,太快了腰就拱不上,所以最适合用来逛商场。
今天和妻子去购物,我走的就是这种拱腰步。她停下来看物品,我就扶着购物车子原地拱腰;她往前走,我就在后面一步一趋地拱。在商场里转了一圈,没人看出我走路有什么异样,我暗自得意,心想这走路松腰法终于大功告成了。正在这时候妻子说:你能不能不这样走路?我走路怎么了?她说别人会以为你腿有毛病的。我一时语塞……(老平)
练腰笔记(6):难度只在一指间
今天蹲墙前犹豫了一下,脚尖要不要向前挪动呢?记得第1天是离墙三指,第2天是两指半,第3天的前400下是离墙三指,最后100下是离墙两指宽,但那最后100下却把人蹲得两腿发抖,大气直喘,弄得我第二天看见墙壁就掉头,一整天都起不了蹲墙的念头。
可见不能小看这一指半指的距离,有时那怕就是前移四分之一的指宽也能让人一屁股坐地上,这叫一分距离一分功。练蹲墙就有这个好处,标准是硬的,进步都体现在距离上,你把感觉说得天花乱坠也不管事,把鞋一脱往墙边一靠就能说明问题。
从道理上讲,练功要讲求循序渐进,练功强度要适中,每次练功宜留有余兴,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但问题是什么叫强度适中?两腿发抖就一定是训练过度吗?其实第2天蹲墙时也曾出现过腿发颤的现象,为什么第3天能坚持下去而第4天却不能呢?究竟是身体超了负荷还是怕苦怕累心生倦意?以过去的经历来看,恐怕是后者居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我的一贯风格,如今要想松腰变形体,得先从内心变起。
继续蹲墙!而且要有所前进,前400下离墙两指半,最后100下离墙两指。从中午11:35 开始蹲墙,一直蹲到12:30,用了55分钟的时间,终于蹲完了500下,这是近期蹲墙耗时最长的一次,也是最认真的一次。这次腿没发抖,心也不乱,蹲完后身轻气爽。接着又面壁站庄两小时,虽然站庄时形体仍有变形,但内心却十分踏实。(老平)
练腰笔记(7):
早上起来,对着镜子洗脸,转身时无意中瞄了一下镜子,发现镜子里的腰是前塌的,我立住身子,侧着头打量着镜子里的身影。噢,原来放松站立时骨盘的上端是前倾的,腰部凹了进去,虽然我没有啤酒肚子,但镜子里的肚子还是明显地突了出来。要想把后腰抻直,得把骨盘的上端往后挪,配合收小腹,这时重心就后移到了脚根,人站着就不太稳妥。一放松,腰又凹了进去,人却变得轻松。我想这可能就是站庄时腰胯容易变形的原因之一,同时再次提醒自己想松腰就先甭想舒服了。
再换一个正面的站庄姿势瞧瞧,咦,头部怎么往右歪了?往左边调整一下,结果镜子里的头部是端正了,但镜子外的我却感觉头部往左倾斜,难道我平时有头右倾的习惯吗?我闭上眼睛,把全身按站庄的要求作了调整,感觉身体各部都符合标准了,然后睁开眼睛,发现镜子里的头又是右歪的。我再次闭上眼睛,把头部调整调整,明确感到头左倾了,再开眼看镜子,头部却是正的。这回没话可说了,看来感觉未必可靠,以后不仅站庄要注意头左倾,就是平时也要来点左倾主义才行。
中午继续像昨天那样先蹲墙500,然后面壁站庄两小时,这回站庄多了一个心眼,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腰部命门是否后凸。自打面壁站庄以来,我就知道自己的形体基础不怎么样,再经过今天上午照镜子一事,俺就更不敢自以为是了。站庄最要紧就是命门后凸,怎么检查呢?总不能隔三差四地用手去摸后腰吧,办法是有的,就是用腹式呼吸来验证:吸气时气往命门上走,腰腹部同时往外胀,呼气时还原。如果一吸气腰胯部都往后挪,那说明腰胯已经变形;如果一吸气只是腰椎往后撑,那表示腰部没有前塌。这样既检查了腰部,又催动了腰椎,一举两得。事实上,这种呼吸法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松腰方法。检查结果还好,对腰部的感觉没有错位。(老平)
练腰笔记(8):
中午蹲墙如旧,先离墙两指半,最后100下离墙两指。蹲墙后擦了擦汗就开始练站庄。
& & & & & 为什么蹲完墙马上就站庄,不先休息一会呢?记得以前练功都是分开练的,早上练蹲墙,晚上练站庄,从来就没试过把两者合在一块练。你想想蹲完墙已经是两腿发胀,满身大汗了,再站两小时的庄还不把人给站趴下吗?总该歇一歇的。我有一位朋友练蹲墙,蹲完后总会泡一壶茶,抽上一根烟,四处蹓达蹓达,他说那才叫舒服享受呢。
舒服归舒服,但蹲墙的目的是想松腰而不是求舒服。自从对松腰动了真心以后,我就开始琢磨训练组合的事,有一天忽然想到:蹲墙是松腰的秘法,三心并站庄又是松腰的捷法,如果秘法加捷法岂不更那个吗?总不能为了贪图舒服就把加热了的铁又搁凉它啊,既然蹲墙后腰部已经有所放松,接着站庄肯定收效更大,咱得试一试,累一回也值得。说干就干,那天蹲墙500下以后,稍作整理就开始站庄,两小时后收功,你猜结果如何?当然不是把腰给松开了,天下没这种便宜事。结果有两:一是站庄时杂念大为减少,因为命门部位的热胀感十分明显,它把平时繁杂的念头给牵制住了;二是下肢恢复得更快,平时蹲墙后双腿比较沉重,但这次站庄后疲劳感觉却明显减轻,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真是不练不知道,一练吓一跳。
从此以后,我打定主意把蹲墙和三心并站庄结合起来,把这个组合作为松腰训练的主要手段。从这几天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蹲墙+站庄的训练强度确实没有以前想像的那么大,而它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拿今天来说,站庄收功后用手往后一摸,感觉后背下端似渐趋平缓。(老平& )
练腰笔记(9):
今天蹲墙比前几天来得轻松。蹲墙期间,命门和头部都有感觉,命门是胀热的感觉,头部的动静主要在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和两眼之间的印堂穴,当蹲墙上起时这两穴位都有点发胀,其中百会穴更明显一些。从现代气功理论来看,这些感觉应该属于气机变化的一种初步反应,这种反应与蹲墙时身体的一起一落有关,也与我上起时想头顶,下蹲时想命门的意识活动相关。我曾经试过上起时不想头顶,依旧守着命门部位,结果头部的反应相应降低,而命门的热感有所加强。这说明在蹲墙的过程中,意念的运用并非可有可无。
蹲墙后面壁站庄,开始不久就感觉左脚根发痛,是重心歪了吗?调整一下感觉依旧,那就先不管它,收功前却发现脚不痛了。站庄约过了一半时间,感觉两手发抖,逐渐上延到肩膀,以至整个躯干都有点晃动,而且有越抖越厉害的趋势,怎么办?还是不管它,继续守着命门,过了一会抖动逐渐消失。以前站庄上肢也出现过颤抖,那时好奇,加个意念让它动,双手就变化出各种姿势来。事后有点得意,认为那就是一种功夫,以至后来有一段时间站庄都出动作,意念老跟着动作跑,结果什么也没站出来。后来才知道,这种东西算不上真正的自发动作,就算是遇上了真正的自发动,意识也不能被动作牵着跑。如果练三心并站庄遇到了躯体抖动,可以调整一下尾闾,尾闾一下垂抖动就会消失,如果是上肢引起的颤抖,可以不去管它,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否则就可能偏离练功的目标。
抖动消失以后,逐渐感到两个肩膀有一股暖流缓缓而动,从肌肉渗进肩关节,接着就是从里往外的酸痛,痛完以后,又是一阵温热,这样反复了两次,肩膀变得十分轻松。回想站庄以来,肩关节总是放松不好,不是往里扣就是往上耸,特别是右肩,放松不一会就感觉发沉发紧,无奈之下只好不去管它,没想到这回它自己从里往外放松。
平时站庄命门部位最容易产生发热发痒的感觉,今天这种感觉向下漫延到左臀部,又沿脊柱向上延至颈部下端。另外,头部百会穴和印堂穴都出现胀感,这时的胀感又与蹲墙时产生的感觉有所不同,蹲墙时的感觉是往外胀,站庄的感觉有点往里抽,这可能跟两种练法所产生的气的运动模式不同有关。蹲墙是以上下方向的开合为主,头部往外开的感觉比较明显;站庄主要是从外往里聚气,因此往里合的感觉比较明显。从气功健身的角度来看,对于练功初期产生的各种感觉,都不要管它,各种感觉会随着练功的深入而逐步消失或转化,对此,我在近期的松腰练功中有着切身的体会。(老平)
练腰笔记(10):
夜深沉,妻子已经入睡,我悄悄地翻身下床来到书房。屋子外面,树叶偶而沙沙作响,邻居的狗睡着了,月光穿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地板,我把房门轻轻关上。面对墙壁,我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闭眼放松站立。过了一会,感觉天边回荡着一种细微的声响,身体也在微微晃动,夜里的练功感觉有点微妙。
开始蹲墙,还是先远后近,循序渐进。蹲到200下左右,渐渐感觉轻盈,身体好像装了一个弹簧似的,起落之间并不费劲。这种现象过去曾听一位朋友说过,有一天晚上她蹲墙蹲了很久,后来身体的起落就变成自动化,她说当时体内有一股气带着身体做动作,起落之间几乎无需用力。今天晚上我没有感到内气的升降变化,但动作确实比平常轻松得多。
看到蹲墙开局不错,我内心有点兴奋,心想接下来的站庄会有更多的收获,但没想到事情并非如此。站庄不久,就感到右膝有点痛,膝关节往里扣一下,好像放松了一点,但痛感依旧。接着是一串莫名其妙的哈欠,打得人张口拉脸,两眼泪流。这种现象前后出现了两次,泪水淌在脸上,流下丝丝凉意和一阵阵的骚痒,用舌头舔一下,有一种咸涩的味道。为什么会打哈欠呢?是肾虚还是中气不足?或者是在调整气机?……胡思乱想之际,电子手表传来整点报时的信号,已经是凌晨四点了,远处传来一串急促的鸟叫,我的心里也变得急躁烦闷。估计还有20多分钟,倒计时的结束鸣声才会响起,但我已经无心恋战,几次想收功睡觉去,但又不愿意重蹈覆彻,功亏一篑。我心里明白,虽然站下去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但提前收功却会为下一次的倒退打开方便之门,这时候再站下去练的不是形气而是精神,一定得挺住。就这样,我对着墙壁默默地站着,四周依旧沉寂。过了很久,在黑暗中突然响起了一串先慢后快的电子鸣声,终于可以收功了。(老平)
练腰笔记(11):
今天是周末,上午到外面草地上练转腰涮胯法。自开练以来,虽然没有每天正儿八经地练转腰涮胯法,但见缝插针式的练习每天都有不少,例如站立的时候就练一会曲膝转腰,走起路来就来几下扣翘尾闾,这在第4天的纪实里已经作了一些记录。
按照原来的功法,转腰涮胯法只有两个动作,一是腰胯转圈,一是扣翘尾闾。由于前段时间练这个法比较多,我在腰胯转平圈的基础上又体会出好几个动作来,所以今天练功我练了四个动作,每个动作正反方向都练了100下。
首先是练腰胯转平圈,这个动作看起来很简单,小时候上体育课做热身活动就有转腰胯这个动作,叉着手晃腰谁都会。有一位朋友想用气功方法减肥,要把苹果型身材改一改,我就教他练转腰涮胯,本以为转个圈子很容易,可一做动作才发现不是一回事,转腰几乎变成了晃腰,一晃全身都在动,就是腰胯不会自己动。我说你把下肢定住只转腰胯行不?他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我想可能是这家伙太胖了,就让他妻子也试练一下,结果更失望,他妻子后腰像块木板,根本转不起来。可见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是有点难度的,就形体要求来说,难就难在转腰胯时圈要圆,还要保持上身中正,膝盖尽量不晃动,其实我也是练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逐步符合形体要求的。
今天转平圈,腰胯部位有咯--咯地声响发出,每转一圈响一下,好像在骨盘的上端发出来的,继续转下去,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转完左右各100下的平圈后,开始转立圈,立圈有两种转法,一种是两个胯骨一齐转,另一种是左右两个胯骨分开来转,就像踩自行车那样。我是先练两个胯骨一齐转的立圈,练这个动作要配合收小腹,提会阴。练了一会,我把原来叉腰的双手放在后腰上,能感到腰椎在作小范围的蛹动。接着我练两个胯骨分开转的立圈,这种转法比上面两种转法做起来要困难一些,尤其是反转,练了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别扭,转胯差不多成了扭屁股。
今天练功,我用手分别去体会这三种圈子所引起的脊椎变化,感觉转平圈时腰椎是作水平转动,我摸了一下颈项部,发现第七节颈椎也作相应的转动,只是幅度变小了;当两个胯骨一齐转立圈时,腰椎是作前后方向的运动,而脊柱则呈上下方向的蛹动;当两个胯骨分开转立圈时,腰椎两侧的肌肉分别作上下方向的运动,引至腰椎以及整个脊椎呈现为一种扭动的状态。由此可以认为,转腰涮胯不仅能松动腰椎,还能调整整个脊椎的状态,以至能调整头部的功能。
练完转圈,最后是扣翘尾闾,这时候太阳已经越过树梢,把人晒得发热出汗,我把上衣脫掉随手扔在草地上,练习最后的100下。不知道是太阳的照射还是练功所至,这时百会和印堂都在发紧发胀,还是不去管它,继续扣翘尾闾,然后揉腹收功。收功后放眼一看,四处一片生机,想起以前练转腰涮胯法只能转平圈,如今能玩出一些花样来,虽然腰椎活动的能力很有限,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地高兴,因为它说明松腰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标。(老平)
练腰笔记(12):
今天松腰训练分了两段,上午蹲墙,晚上站庄。
上午蹲墙,距离不变,下肢感觉比前几天轻松一些。按照习惯,下蹲时想命门,上起时想百会,下蹲一到底随即向上弹起,上起后也没怎么停留,接着下蹲,如此反复,蹲上200下左右就开始感到有点机械乏味,就好像在运动场上练长跑,闷着头数着数字。玩跑步过了终点就算完事,难道蹲墙到了500下就达到目的了吗?显然不是。
我一边蹲一边想,蹲墙是为了松腰,不是为了达到某个数字,就算我能够连续蹲墙一万个,如果松不开腰又有什么意思?不是说对身体没意义,而是对预设的目标意义不大。那么如何能够提高蹲墙的松腰功效呢?显然,提高难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脱鞋和穿鞋的难度不一样,贴墙与离墙的难度也不一样,两手下垂与双手放在背后或额前的难度更不一样,但难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半天能办到的事,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提高难度还有别的方法没有?
想到这里,我下意识地用一只手去摸腰,这一摸差点把人给摔了下去,我赶紧往后退了两步,站住后很自然地双手捂着腰,习惯性地做了一个站庄时常用的骨盘后倾凸命门的动作,这无意中的一下,使我想到了站庄与蹲墙的松腰实质来,站庄是通过保持似坐非坐的姿势来使腰椎后凸的,那蹲墙呢?我两脚朝墙移动一步,双手摸着腰往下蹲,然后上起,来回蹲了好几个,发现在下蹲过程中,腰部并非自始至终都后突,只是蹲到大脚呈水平状态时腰部才是后突的,这个后突过程一直延续到完全蹲下。同样的,上起时腰椎是凸起的,一但大腿过了水平位置,腰椎就往前凹了进去。
这一发现让我有点吃惊,这意味着我在蹲墙时,只有一半不到的时间是与松腰直接相关的。为什么不把站庄的动作要领拿到蹲墙这里来,使蹲墙的全过程都保持命门后突呢?这样蹲墙的效率不就可以提高了吗?为什么在日常生活里尚且刻意加入松腰的动作,而在专门练松腰的时候却任由腰椎前塌呢?真是糊涂,这说明自己练功仍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接下来的蹲墙就不敢大大咧咧地直上直下了,得一边蹲一边体会命门后凸。几十下蹲下来,发现把三心并站庄和蹲墙结合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关键是要注意两点:一点是下蹲前先收腹移胯,使命门凸出去才下蹲,另一点是起来的时候先用腰部发力,而不是用大腿发力。这样蹲下来感觉确实有点不一样,蹲完后腰部有一股热感从命门处向两侧延伸出去,这种感觉虽然并非重要,但能够说明调整是有效果的。记得前些天谈过把三心并站庄的姿势要求体现在走路上,就叫走庄,那么如今把站庄的要领贯彻在蹲墙过程中,是否也可以叫蹲庄呢?(老平)
练腰笔记(13):
中午练转腰涮胯法,平转、立转、扣翘尾闾正反向各100下。晚上蹲墙还是500下,站庄两小时。
晚上站庄,开始时动作变形少,入静比较好。中段以后,头顶天花板传来声响,像是小动物又像是昆虫在活动。在寂静的黑夜里,沙沙的声音虽然微小,但听在耳里却有点扰心。我心里有点奇怪:什么东西这么晚还在劳作呢?不会是老鼠吧,可千万别把天花板咬出一个洞来,收功后要不要检查一下?正在想着,忽然醒悟自己练功跑神了,赶紧把精神收回到身体来。不一会,腹部传来咕咕的叫声,有时是一声长一声短的叫唤,有时如闷雷,从左向右滾动而过。怎么今天晚上不打哈欠玩腹呜了?念头一起,哈欠就如影随形地打了起来。刚打完哈欠,嘴巴还没完全合上,又发现左边的几颗牙齿在发凉发酸。不会是蛀牙吧,应该是一种气机反应,我自我安慰地想。那为什么右边的牙齿不反应呢?莫非跟男左女右有关?正要想下去,察觉这又是杂念,还是把意识放到命门部位吧。过了一会,头部沙沙的声音再次传来,我心想今晚想入静是没门了,得找个法子把念头拴住才行。用什么方法呢?就用呼吸松腰法。
呼吸松腰法,是一种腹式呼吸法,可用来松腰。这种呼吸法吸气时命门和小腹往外鼓,呼气时还原。这种方法练起来很方便,站着坐着都可以练,甚至躺着也能练。我刚开始练的时候,一吸气只见小腹往前鼓,命门不怎么会动,后来是两者都向外鼓,再后来可以做到小腹基本不动,只是后腰往外鼓,这样命门外凸的幅度比较大一些。今晚站庄练它,不仅仅是为了松腰,还想通过它来控制杂念,所以开始练的时候比较用力,好用形体动作和呼吸的节奏来牵制念头,后来渐渐把呼吸调得匀长。随着呼吸的进行,腰椎以及两侧的肌肉也跟着一起一伏,这样既减少了杂念,又加強了松腰,一举两得。就这样,天花板在响,牙齿在发凉,我在守命门,一直练到收功。(老平)
练腰笔记(14):
揉腹是练功中常见的动作,一般是双手重迭放在小腹部位,揉转几十下,我平时练完站庄和转胯涮腰后,就是以揉腹的方式来收功的。
今天揉腹不是站着揉几十下,而是躺着揉两个小时,这种练法叫揉腹卧功,是用右手按在左手上,然后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的揉动,作揉动时手掌不是磨擦转动,而是粘着肚皮一块动。这是以前少林派练气入膜的方法,据说以前少林寺武僧练功夫,得先练揉腹功以求内壮,他们练功不是以次数来计算的,而是每次揉两小时,每天揉四次。这样练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声音洪亮,腹部肌肉连成一块的现象,这就是“筋膜腾起”的征验,武僧是在身体内壮以后才开始练习各种套路和器械的。
我练揉腹,不是为了练好武功去惩恶护寺,而是由于懒惰。以前练双盘,胯痛;练站庄,心烦;练蹲墙,腿颤。躺着练揉腹多舒服啊,揉着揉着还能睡着了,因此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揉腹。记得有一次揉完以后下地活动一下筋骨,随便做了几个转胯动作,忽然发现腰胯比平时听话多了,像上了润滑油似的,转起来不但轻快,而且角度多变,这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莫非揉腹有助于松腰?后来又试了几回,结果是肯定的,因为揉腹时不但腹腔内有恍惚荡漾的感觉,后腰也有转动感,这说明揉腹聚气不限于前腹,对命门部位也有作用,而命门气足又是松腰的前提条件之一。
如今要松腰,我自然就想到揉腹卧功,把它当作松腰的一个辅助功法,尤其是在身体感到疲乏的时候,练这个功法既是养又是练。今天揉腹,速度比以前缓慢,因为这几天站庄后肩膀比较酸痛,揉慢一点,大臂、肩关节与手掌一起转圈,人更舒坦一些。以前揉腹,我想的是小腹内,手转意识跟着转,现在练松腰,我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命门部位,手掌也不放在心下脐上的位置,而是直接放在肚脐上,因为在肚脐上转命门的反应会更明显。转着转着,命门又开始发热,逐渐连腰椎也有点痛,痛得人想把腰部往上抬高,好让热气从缝隙中散去。揉完后侧身静养,命门的气息随着呼吸在出入,进而两个手心也有动静,但脚心没什么反应。在呼吸中,身体像一架风箱,惚惚悠悠的开合,慢慢变得有点混沌,再变为一片空白。事后发现,原来自己又睡着了。(老平
傍晚蹲墙,起落时尽量保持命门外凸,感觉下落时突命门不难,上起时就有点费劲,想着腰部用劲,实质上还是大腿先发的力。这样练上起对腰椎的作用是大了,但大腿也变得很吃劲,500下以后感觉大腿要比以前酸沉。
晚上站庄,本想试一下站四小时,但因脚掌发痛而放弃。今晚站庄的前半时期,脚掌并没有特别的感受,就如前些天那样,随着垂尾闾凸命门,重心容易落在脚后跟上,因此脚后跟会发紧发麻,对此我并不在意。约两小时以后,脚掌的反应开始变得強烈,先是麻木的感觉加重,然后是刺痛,刺痛从全脚掌变为脚掌的两侧,再变为脚心区域的疼痛,反应来回出现,不断地剌激着大脑神经,使得我的意识在命门和脚掌之间来回游走。虽然这种疼痛感觉并非忍无可忍,但把我弄得浑身发热,心急气躁,最后我决定收功。收功后两脚如释重负,痛感迅速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又麻又痒的畅快。再回头看了一下手表,站了三小时多一点。
记得以前练功,曾经站过四、五小时的庄,为什么现在站三小时就如此不堪呢?是因为之前蹲墙练得脚太累了,还是近年来体能有所下降?今后一段时期的站庄训练是维持现状还是增加时间呢?(老平)
练腰笔记(15):
前几天调整了蹲墙的动作,使练功效率有所提高,这使我感到有必要对练功方法以及平时的形体动作作一次新的体察和调整,以求形体姿势更符合松腰的技术要求。松腰的技术要求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垂尾闾,突命门。这既是松腰的标志,也是练松腰的方法,两者是一体的,只不过松腰前得刻意去保持这种状态,而松腰后就成为一种自然状态罢了。
今天中午练转腰涮胯法,我首先把重心往后挪动,从原来的自然曲膝下蹲改为下蹲后把臀部往后移,就像练三心并站庄那样似坐非坐,这样,尾闾的下垂点就从原来的两脚跟连线的中点往后移动了。这个姿势跟三心并站庄已经有点相似,区别主要在脚,三心并站庄是两脚成后八字,转腰涮胯是两脚平行站立。为了便于观察动作,我特意侧对着镜子做动作。
开始是转平圈,很快就感觉重心移动后平衡不容易掌握,因为凸命门以后身体的平衡已经进入了一种临界状态,站庄是静的,转胯是动的,只要一作动作,身体就很容易后倾。为此,我把双手叉腰改为双手体前环抱,以便于保持平衡。在反复的比较练习程中体察到,重心不后移的转圈,胯关节转动的幅度比较大,一但重心后移,胯关节的运动范围就明显变小,而腰椎的转动却有所加强。这样从外观上看,调整以后腰胯的转动幅度是变小了,但里面的作用却加大了,使人有一种转腰与转胯可以分开的预感。
然后是转立圈,先是两个胯骨一齐动,很快就感觉百会发胀,接着是环抱在胸前的手指随着转圈也往外胀,转一圈就冲一下。随后做两个胯骨错开来转动,这时发现双上肢也在作相应的转动。最后是扣翘尾闾,还没做完,整个背部就已经变得发烫。重心后练转腰涮胯,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无论练哪个动作,都能清楚地感觉到腰椎在活动,这是以前所没有的,真没想到移动重心会带来这种新的感受。(老平)
练腰笔记(16):
(蹲墙时可以在身后放一个袋椅,以防摔倒受伤)
中午蹲墙,脚趾向前作了移动。这一段时间我把蹲墙练习分为两个阶段,前400下是一个阶段,用作热身和巩固,后100下把两脚向前移动半个手指宽度(约5mm),属提高阶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松腰练习,自我感觉腰部有所放松,今天决定向前迈进,把前400下的距离从离墙两个半手指缩为两个手指的宽度,后100 下再前移半个手指,即离墙一个半指。
练习前400下时,刚一下蹲,就感到腰部好像蓄了水似的,有一种被压缩后往外反弹的趋势,这种感觉集中在从骶椎至胸椎下段的一部分,上起时脊椎不是竖直往上,而是如弦弓一般,往外张着上起,不过这种感觉也许是受到“一身备五弓”说法的影响。“一身备五弓”是说脊柱是一张弓,为总弓,其中腰部是弓背,尾闾与颈部为弓梢;两上肢是两张弓,其中肘部是弓背,手与肩(至大椎)为弓梢;两下肢又是两张弓,其中膝是弓背,足与胯至骶部为弓梢。腰部一动,就可牵动这五张弓,使人的形气呈现一个整体。由于“一身备五弓”的说法以前就知道,所以现在的感觉有可能属于一种意识诱导,即在真实感受中夹杂着想像的成分。我之所以没把它完全当成是一种想像,是因为我感觉的弓梢的一端不在颈部,而只到了背的中部,这跟真正的身弓还有区别,因此不会纯粹出于想像。
蹲到最后100下脚趾向前移动,这时身体的重心就不大好把握,老有一种往后的倾向,得格外留神形体动作和意识指令的配合,只要动作稍一变形,或精神一开小差人就会往后倒,所以这最后100下蹲得比较慢,有点如履簿冰的味道。倒不是我特别怕摔倒,其实蹲墙到了这种程度,摔倒在地上的机会已经不大,通常失去平衡的后果是双脚急忙往后退,但我不喜欢那种节奏被打乱的感觉。至于初练蹲墙的人则应该量力而行,可以从原地蹲,抱树(柱)蹲,再逐渐过渡到面壁蹲墙。如果是在家里练习,还可以在身后放一些柔软的垫子作保护,如变形袋椅等,以防止摔倒受伤。(老平)
练腰笔记(17):
今天练转腰涮胯,发现腰部有点痛。自从松腰训练以来,腰部的感受特別多,最常见是发胀发热,有时会发麻,有时是发凉,还有时感到发痛。但今天的痛与以前有点不同,以前的痛是从腰两侧的肌肉传出来的,而现在的痛感却来自腰椎。
怎么知道是腰椎痛呢?一个是感觉,肌肉痛是一个区域地痛,比较散;腰椎痛是一个点的痛,相对集中。另一个来自动作,以前练转腰涮胯,转动幅度大,是以髋关节的转动来带动腰椎;最近练转腰是在命门后凸,似坐非坐的姿势下练习的,转动的幅度大为减小,基本上是腰椎在转动。这种转法从外表上看好像不用什么力气,但实际上更费劲,因为这种转法与平时用力的习惯不一样,转起来要聚精会神,而且不能使大劲,要提着神往里转,所以转起来人感觉特别累,而且用不了多久腰椎就感到痛。
转腰椎引起的疼痛不像一般的病痛,你练功到位了它才痛,不到位就不大痛,收功后基本不痛,起码现在是这样。这样小幅度的转圈除了感到腰椎痛以外,还感觉百会穴特别发胀,尤其是在转立圈的时候,再有就是练完后呼吸与命门容易连在一块,这样有利于在平时生活中松腰。(老平)
练腰笔记(18):
上午起床后先蹲墙500下,蹲得比较慢,一是刚起床,热身需要时间,太快未必合适;二是前天开始缩短了脚与墙之间的距离,难度大了,速度也就慢;三是经网友提醒,发现自己蹲墙时两脚用力确实不均衡,右脚用力多,左脚用力少,所以一边蹲一边体会调整,速度也受到一些影响。
练完蹲墙后与妻子一块出去走路,今天天气睛朗,风和日丽,特别适合做室外运动。俩人走在林荫道上,自然又是各走各的步,她是走自然步,我是走松腰步。前面的日记里曾提到,我到商场购物时是一边走路一边拱腰,那时动作幅度比较大,走的是拱腰步,一步一拱腰。最近练腰有了新体会,走起路来就不是拱腰而是转腰,是立着转腰,这样走起来步伐比较自然,但还是不能走得太快。
古人说打太极拳要“刻刻留心在腰间”,我认为练松腰也是如此,如果只在练功的时候留心腰间,而平时不去注意腰部的动静,那松腰的效果就会有限。因为塌腰已经习惯成自然,如果不是时时留意纠正,那么练功时所产生的松腰效应就会被平时的塌腰习惯所冲减,松腰就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要想松腰,还得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做起。今天的走路转腰,就是实现“刻刻留心在腰间”的一种努力,虽然这样走路并不轻松,但为了更大的轻松也只能如此了。(老平)
练腰笔记(19):
晚上我躺在床上,没打算练功,只想早点入睡,然而却自然而然地练起功来。这几天晚上睡觉,发现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入睡,人只要躺在床上一放松,就能感觉命门处发热,腰椎也随着呼吸作轻微的蠕动,意识很快就跟身体的动触结合到一起,人很难入睡。
今天晚上我仰卧在床上,随意地呼吸了几下,腹部很自然地随着呼吸而起伏,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腹式呼吸。虽然我接触气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过去只是在专门练调息的时候才会做腹式呼吸,平时都习惯用胸呼吸,这几天我却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做起了腹式呼吸。一但釆用腹式呼吸,呼吸就容易变得缓慢而深长,随着腹部的起伏,我感觉腰部与床垫之间的离合在不断地进行。过了一段时间,又感觉到两个手心发痒,十个手指头在发胀,接着头部百会穴和印堂穴开始有发紧发胀的感觉。
随着呼吸的延长,我把意识放在身体四周,恍惚之间身体周围也在涨落。正在这时候,身旁已经睡着的妻子作了一个转身动作,我随之把呼吸放轻收短。根据这几天的经验知道,我的这种练功状态已经对身边的妻子产生了影响,如果我再这样练下去,第二天她就会告诉我夜里老在作梦,一宵都没睡好。
我把意识收回命门,变躺卧为侧卧,轻轻地作着松腰呼吸法,一吸命门外凸,一呼命门还原。同样是运用腹式呼吸,我感觉侧卧时全身的动触变弱了,但腰椎的活动幅度变大。我试着调整两个大腿的弯曲角度,发现当大腿与上身弯曲成90度时,腰椎往外凸的比较多,但同时小腹的活动范围变小,使得呼吸不大舒畅。我决定采用自然的侧卧姿势,虽然我很想松腰,但眼下我更想睡觉,自然的姿势有利于放松入睡。
然而我还是睡不着,腹部在起伏,腰椎在蠕动,內心明明白白的。当电子手表的整点信号响过两次以后,我才意识到应该把精神与呼吸断开,随着注意力的空置,大脑逐渐变得模糊,人也就睡着了。(老平)
练腰笔记(20):
这几天晚上入睡不易,既然躺在床上也是练功,那干脆起来练吧。夜里练功有不少好处,首先是周围环境安静,人易于入静;其次是时间充裕,不用牵挂事情,想练多久就练多久;再有就是人的感知功能比较敏锐,对形体和气机变化的体察较为细致。当然,夜里练功也有难于对付的问题,主要就是精神困倦睡意重。一天劳作下来,人的体力和脑力都消耗不少,夜里只要安安静静地一呆,就很容易打瞌睡,尤其是练静坐,所以古人练功有战睡魔一说。
今天晚上我练站庄,用的是双手体前环抱的姿势,不作面壁站庄,目的是想比较一下两者的特点。站庄的前半截还好,杂念少气感强。中间就有点变样子了,先是打吹欠,然后就来了睡意,意识一时清醒一时模糊,上身不时前倾,老想点头哈腰。如果换作平时的面壁站庄,这个毛病就不大可能出现,因为头一但碰上墙壁,人就会因受到刺激而清醒,这也算是面壁站庄的一个好处了。
一般人以为站着比坐着吃力不会犯迷糊,其实练站庄也有人会站睡着了。记得以前有一次早上练站庄,身旁一位朋友由于头天晚上不好好睡,早上站庄就打起了瞌睡,他能晃晃荡荡地往向一冲,出去几步才站住,这一冲人就清醒了,于是他就返回原处继续站,但过一会再犯迷糊,又向前冲两步。他每次前冲时脚下都发出很大的声响,把周围练功的人吓一大跳,事后他自己也感到很尴尬。
今天晚上我站在房子中间,也有点晃晃悠悠,但还没有迷糊到那位老兄的程度。我知道自己脑子有点糊涂,就不断地调整头部,用鼻子向下找喉头,喉头向后找玉枕,然后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再向上虚悬,这样调整一圈,人就清醒多了。清醒后接着调呼吸,不能让脑子再犯睏。随着呼吸速度的调节,命门部位也在有节奏地起伏,这样练了一段时间,就慢慢感到腰椎的下端是一大块,不是上下结构,而是左右牵着,吸气时活动的是上面的几个椎体,下面的动不了。我估计这是骶髂关节的问题,骶髂关节是个假关节,平时不会动,松腰就要使它能够动一动,否则腰椎的活动范围大不了。又练了一段时间,大脑变得越来越专注,正想进一步体察腰椎和骶椎的活动情况,电子鸣声却响了起来,鸣声改变了我的专注状态,也唤来了徘徊已久的睡意,于是我决定收功,然后蒙头大睡。(老平)
练腰笔记(21):
今天练得东西不少,却谈不上什么体会,只能记流水帐了。
下午练转腰涮胯,转平圈、立圈和扣翘尾闾,还是小幅度的练,练了约40分钟,两大腿站得酸胀,汗也流了下来。收功后腰部好像有点凉,但很快又好像在发热,这时候的感觉不大好说,有点变幻不定。
歇一会后开始练揉腹卧功,揉上一段时间肚子就开叫,继续揉下去又不叫了。有资料说揉腹能减肥,这我没有体会,我能肯定的是揉腹可以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有改善便秘的功效。练揉腹在床上躺了两个小时,当中睡着了一会儿。
夜里蹲墙500下,动作比较慢,花了52分钟的时间。蹲墙过程杂念不少,想什么呢?就是想博客的事情,意识给博客绑上,反客为主了。
接着练站庄,站庄前提醒自己把博客的事放下,结果站庄的两小时里杂念较少。一般来讲练静功比练动功容易出杂念,其实关健在自己的意愿和控制能力。一但自我松懈,即便练蹲墙这种强度大的动功也会杂念丛生,反之,练静功则能安之若素。(老平)
练腰笔记(22):
昨天夜里练功练得晚,站庄收功时已经是早上五点多钟,今天早上八点半起床,当中只睡了三个多小时。虽然睡觉时间不长,但白天却不感觉疲倦。以前不管是一般的熬夜还是练功,只要睡眠时间少于六小时,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头部发紧发木。这几天好像有点不同,有好几天的睡眠时间都少于六小时,白天的体力精力却没受什么影响,是练功水平高的缘故还是练松腰本身带来的效应呢?我认为是后者,练松腰本身有明显的強肾功效,按照中医的说法是肾强则精力旺盛。
既然睡少了也不碍事,于是我决定今天继续在深夜里练功,看看能否持续有效地压缩睡眠时间。到了夜里接近两点,我开始练蹲墙,蹲完500下,感觉状态甚佳。没想到玩松腰竟有这等好事,既可以练功夫,又可以省睡觉,原来战睡魔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心里不禁暗暗高兴起来。
深夜2:50开始练站庄,此时真是万籁俱寂,众人皆睡我独醒。这次我是采用面壁站庄的姿势,就算睡魔来了也不怕。站了一会,开始打哈欠,爱打不打,继续站庄。又站了一会,人忽然乍了一下,原来额头碰上墙壁,调调身子,继续站。不久,什么感觉也没有……再不久,感觉有了,是印堂有东西,可又不像平时那种小球似的感觉,像是一个平面,这平面既不胀也不热,而是凉嗖嗖的,这种感觉有点似曾相识,在哪遇上过的?正要努力去想,一皱眉头打了一个冷战,人顿时变得清醒,原来头搁在墙壁上睡着了。哈哈,真是站着也能睡着,看来是精力不济了,收功吧,与其站着睡觉,还不如躺着舒服,至于战睡魔的事
今天练揉腹卧功,躺下揉了不久,便出现腹鸣,腹鸣过后是想放屁,本想顺其自然,但一转念提了一下肛门,人马上打了一个寒战,有点类似于性兴奋的感觉,屁给提了回去。过了一会,又想放屁,再次提肛,上一次是提肛想命门,这一次是一提一吸气,想头顶上方,把呼吸停住片刻,结果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的揉腹中再没有放屁的冲动。
按照练功的观点来看,屁是不宜随便放出去的,当然不是叫人老憋着,而是往上提一下,可以提到命门,也可以提到百会,提是为了转化。如果提几次以后还想放屁,就可以把它放出来,这时候的屁是比较臭的。这一招看似平常,实质上牵涉到精和气的转化问题。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出现过经常放屁的现象,当时知道不妥当,就是控制不住,练功时放屁,不练功时也放,弄得人十分尴尬,也比较疲乏。当时用过提肛的方法,但作用不大。后来我练转腰涮胯,在做扣尾闾时特别留神提会阴,练了一段时间才把放屁现象堵住了。在这一段时期的松腰训练中,放屁现象很少出现,应该与经常练转腰涮胯法有关,另外练松腰能強化人体的收摄、转化内气的功能,即便偶而出现屁意,也能轻易吸收或转化。这一点可能搞西医的朋友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会认为有屁就放,但我认为有屁也不能随便放,随便放屁的人除了消化系统不大正常以外,可能肾功能也不太好,这对松腰是一个碍妨。(老平)
练腰笔记(23):
网上有直腿坐松腰法的资料,那是庞明先生在教功后期传授的一套松腰方法,它与早期的松腰法相比,理法更为完备。我看过直腿坐松腰法的资料,但没有正式学过,对一些动作细节沒有把握,因此在这次松腰训练中没有采用直腿坐松腰法。我在这里说的坐着练松腰是用呼吸来松腰和转圈来松腰。
呼吸松腰是一种腹式呼吸法,吸气时命门往外鼓,呼气时还原,这种松腰法原来是在站庄时使用的,它能提高站庄松腰的效率,我把它拿到平时坐着的时候练。转圈松腰来自转腰涮胯法,原来也是站着练的,我试了一下坐着也能练,就把它作为松腰的一种辅助方法。
平时我是坐着看东西或聊天时练它,今天是抽出一块时间来专门练它。开始我双盘着腿练呼吸松腰法,我用手摸着后腰,感觉吸气时整个腰部都往外鼓,好像两侧的肌肉比腰椎动得更明显,随着呼吸,命门附近的热胀感上升至颈部下端附近。再练了一会,我想比较一下双盘和垂腿坐对腰椎的作用,就变双盘为垂腿坐,这时感觉呼吸引起腰椎动弹的幅度要大一些。练了100个呼吸以后练转平圈,然后转立圈,都是正反向各转100下。比较之下,我比较喜欢转立圈,感觉对脊椎的抻动最明显。练呼吸时印堂反应大,转立圈时百会反应明显。另外,不论是练呼吸还是练转圈,垂腿坐姿势对腰椎的作动要比双盘明显。因此可以这样说,从抻动腰椎的角度来看,双盘似乎并不是松腰的最佳坐姿。(老平)
练腰笔记(24):
今天夜里面壁站庄,形体比较放松,站了不久感觉腰部至尾闾成了发热的一块,大脑松松的,知道那地方在发热,但没有老盯着它。不知道站了多长时间,忽然下体抽了一下,怪痛的,我意识到是阴茎发生了抽动。接着又抽了两下,这两下感觉得更清楚,是从龟头有一条线往里抽,抽一下就痛一下,痛得全身都发抖,之后又没什么动静了。临收功之前,又抽了一下,不过这一次抽的力度要小了一些。
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练丹道功有勒阳关一说,这种玉茎往里抽的现象会不会跟练精化气有关呢?为此我看了一下直腿坐松腰法的资料,里面谈到把周身之气收回命门的本身就有练精化气的内容。直腿松腰法的要领是吸气时前阴、后阴、会阴上提,隔肌下降,都往命门处归拢,同时四肢和肚脐也往命门那儿收,这样既有上下之气汇聚于中宫,又有把丹田气和腰脊结合起来,把前田气变成后田气。回想这一段时间我练的几种松腰方法,不论是动作还是意识,都是在腰部命门上做文章的,因此会有练精化气的效用。
以前只听说过有人站庄后下丹田气多了精容易往外跑,但还没有听说过站庄时玉茎会往里抽,这可能跟意守的位置有关,也可能与腰松得不好有关。从中医的角度看,平时腰往前塌会影响命门火对水液的蒸腾,就容易造成遗精现象;从练功的立场来说,腰部前塌,一方面影响丹田蓄气,另一方面阻滞背部河车运转与气机上升,练功后丹田气较充足,气若不能运转上升,就会化为生殖之精往下流。从气功整体观理论来看,松腰能扩展下丹田区域,強化人的躯体混元气,而強化躯体混元气本身就含有了精转气的内容。因此,可以把今晚上玉茎抽动的现象理解为一种练精化气的初步反映,同时提示如果练功后出现跑精现象,可以尝试练一些松腰的功法,如蹲墙和转腰涮胯。不管怎么说,今天晚上出现的玉茎抽动不是什么坏现象,不过眼下先不管它,目标在松腰。(老平)
练腰笔记(25):
今天忽然想起来要练一练俯身拱腰。俯身拱腰是庞明先生编创的形神庄九节动功中的其中一节,是练松脊柱通督脉的,根据早期的资料来看,这节功源自通背拳的松腰法,如果练习得法,既可以通督脉,也可以松腰,还可以练气入骨。
俯身拱腰从外形上看与一般武术的下腰动作差不多,但区别有两点,一是弯腰时脊柱逐节卷曲而下,而不是一弯腰就下去,二是下去以后的动作是拱腰,不是单纯的用头或手做动作。正是这两点区别,使它具有了松腰的功效。
我已经有一段时期没有练这节功了,今天来了兴致,于是专门把它抽出来练习。一做脊柱逐节卷曲而下的动作,腰椎就发出比较大的声响,下去时腰部好像在水里做动作似的,想快也不行,真得一节一节地下去。经过这一阶段的松腰练习,我在做下按动作时就习惯性地提会阴和吸气,然后再拱腰。做头脸贴腿时终于给了自己一点惊喜,原来额头已经可以碰到膝盖,以前额头只能碰到小腿,这说明脊柱确实比过去有所松动。上起时能清晰地感到腰椎和胸椎的活动,但一到隆椎就没什么感觉,隆椎是第七节颈椎,这种感觉与练其它松腰法所产生的动触是一致的,似乎气到了大椎穴附近就上不去。
练完俯身拱腰法,我决定在今后的松腰练习中加上这一节动功。站庄是一种静态松腰法,关键是要垂尾闾;蹲墙法是一种动态松腰法,特点在于“強迫”凸腰椎;转腰涮胯也是一种动态的松腰方法,重点在于转腰椎以至转尾闾;而俯身拱腰法则是通过卷伸脊椎来达到松腰松脊柱的目的。另外,在练习这几种方法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呼吸松腰法,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练习松腰,就有可能提高松腰的效率。 (老平)
练腰笔记(26):
今天去游玩,夜里回来后头有点发沉发胀,本想早点休息,但练功纪实还没有整理好,我不想再拖下去了,便打算用练功来提神,练什么功法好呢?就用转腰涮胯法。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松腰实践,我发现用转腰涮胯法来提神十分有效,尤其是用小幅度的转腰练法。
头还在发胀,不去管它,练功再说。平转、立转、交叉转正反向各100下,再练扣翘尾闾100下,练了将近40分钟。练完后汗下来了,人却变得精神,于是坐下来,开始整理23日的练功笔记,然后输入电脑,上传到网页,题目叫《不宜随便放屁》,哈哈,自己看了标题都有点好笑。
写完23日的纪实以后,头又开始发木,继续练功。第二轮转腰涮胯练下来,用了35分钟,接着整理24日的练功笔记,这一篇的题目是《坐着练松腰》,上传后眼睛开始发涩,我喝了几口茶,用冷水洗了一下脸,人还是感觉疲倦。
再练第三轮转腰涮胯法,练完后人感觉精神多了,可以继续整理笔记。这篇东西有点特别,先阅读了一下直腿坐放松法的资料,然后开始斟酌标题,叫“练精化气”不大合适,叫“下体的反应”又过于含蓄且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联想,能叫“玉茎抽动”吗?哎,练功人本来对此就不应该有太多的讳忌,再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难道还要谈“性”色变吗!上传可也。
上传了第三篇练功纪实后,已经是深夜,虽然动了不少脑子,然而通过三轮练功,头脑却比开始时轻松。想到明天一早要起床,剩下只有两小时的睡眠时间,于是我决定上床休息。(老平)
练腰笔记(27):
上午起床后,人并不感觉累,尽管只睡了两小时。如今我开始对压缩睡眠时间有些信心了,以前看过有关战睡魔的文章,心里十分向往,也曾努力尝试,但始终熬不过打瞌睡一关,尤其是练静坐。这一个星期以来,我平均的睡眠时间在五小时左右,人却不感觉疲倦,有了体会就容易树立信心,没想到练松腰还有这种意外的收益。
中午先练转腰涮胯30分钟,然后再练俯身拱腰20多分钟,在练俯身拱腰时添加了正鹤首的动作,以加强对七节颈椎的锻炼。练完后整个背部都在发热,骶椎和腰椎部分像蓄了水似的,一做动作就产生荡漾的感觉。另外加练俯身拱腰后头部的反应变得更明显,特别是印堂穴,稍不留神就会把注意力从命门附近拉上了印堂。我打定主意不去管头部的各种反应,集中精神去练松腰。
晚上先练蹲墙,脚尖离墙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向前移动,前400下的距离小于两指宽,后100下的距离已经接近一指的宽度。蹲墙练了50分钟,擦擦身上的汗水后开始站庄,今天晚上的站庄有两处“热点”,一处在骶椎,感到三角形的骶椎在发热发痛,腰椎倒没什么反应。另一处是脚掌,发麻发热,从脚根开始逐渐漫延至全脚掌。收功后我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腰椎,发现由棘突和横突形成的坑道给填平了一小部分,这小部分在第五节腰椎和第四节腰椎附近,这种现象通常在站庄后显得比较明显。(老平)
练腰笔记(28):
这题目有点扎眼,练功与性生活是一个让人欲言又止的话题,外行人看了以为是在练什么“九阴真功”,练功人看了就会说这小子不是真修道的,还在搞男欢女爱。我扪心想了想,干脆认了自己不是修道的,目前俺只是在用气功来健身和养生,再一点就是把练功当作一门学问看待,看看它究竟在自己身上有什么规律可循。
因此,俺现在把练气功与练瑜伽、玩健美一样地看待,没有把气功想得太高太远,具体来说就是想通过松腰来健身。气功本身是一门大学问,其中俺老师就是一位大家,他传授的东西看似平常,其实是一个很大很深的体系,俺不敢说他的东西是绝后,但可以说是空前的。俺过去实在愚钝,总想把这个大体系一口咽到肚子里,后来发现自己不是什么天才,折腾多年后连门都没有摸着,只好放下身段,挑其中的松腰来研究。现在是在门外玩玩,如果有所悟,那就破门而入,如果悟不开,也可收健身养生之功效。所以眼下俺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只是一个普遍人在搞健身。
既然是一个普遍人嘛就会有普遍人的七情六欲,其中就包括性爱。今晚性爱以后,妻子已经睡着了,我躺在床上,头脑没有以往那种发沉或想睡觉的感觉,甚至连眼睛都没有合上。我眼盯着天花板,感觉两手心随着呼吸在一胀一缩,命门迅速地热了起来,于是我把注意力放在腰部,腰部也在缩胀。过了一会,头顶百会开始发胀,两脚心有点麻痒,接着感到全身都在一开一合地涨落。
按照习惯我很想睡上一觉,可就是睡不着,静静地呆了一段时间,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起床练功吧!于是我翻身下床,到书房里练功。在书房里我转了转腰,没什么特别变化。再试了一下蹲墙,腰部有点发硬,蹲上几十个又正常了。接下来练站庄,摆上架子站了一会,睏意终于出来了,神意不大灵明,又熬了一段时间,我决定收功睡觉去。然而再次躺在床上却又睡不着了,心里琢磨着这性爱跟松腰的关系,左思右想地转了一圈,得出的结论是这松腰练习能提高性生活的质量,而且还能降低事后的疲倦感,对腰部的功能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那么是否意味着性爱不会影响松腰的效果呢?结论并不明确,但我内心里隐约感到,在以后的训练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性生活,不是说有性生活就沒法松腰,而是说减少性生活会有利于松腰。当然,对于不以松腰为究竟的人来说,练习松腰功法本身是有利于夫妻性生活的,甚至可以看成是提高性功能的良方。这就是角度和选择的问题了,看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其实生活本身就是由各种选择构成的,如果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选择,那么生活就不存在对与错。(老平)
练腰笔记(29):
今天练了三组转腰涮胯+俯身拱腰。转腰涮胯的练法已经谈过,是小幅度转圈,先转平圈,后转立圈,立圈又分同步转和交叉转,这三种转法正反各转100下,最后练扣翘尾闾100下。练完后接着练俯身拱腰,俯身拱腰练九次,其中每练一次下按都卷提三下,头面贴膝也做三下。这样练下来平均每组耗时大约是50分钟。
俯身拱腰法就动作而言并不复杂,但做到家却不容易,主要是做动作时要不断地使脊椎弯曲和抻拉,开始练的时候很不习惯。比如身体前俯时要下巴贴胸,脊椎骨逐节卷曲而下;下按时不是头往腿上靠,而是头往上提卷。这样练下来对脊椎的抻拉就十分明显,但也特别累。如果想加大抻拉的强度,练下按时可以连续往上提三次,不是放松后再提,而是提一下定住,再提一下,又定住,配合呼吸,像练寸劲那样。这种练法以前老师教过,但没有坚持下来,今天试了一下,累得更呛。
今天中午11:00开始练第一组功,刚开始练转腰涮胯两腿就发抖,抖得比站庄时更厉害,真是有点奇怪,不去管它继续转圈,一会又不颤了。接着练俯身拱腰又出怪事,头竟然碰不到腿部,只能凌空卷曲。下午1:00练第二组,脊椎开始放松,练俯身拱腰时头部不但能够碰着腿部,而且能上提磕膝盖。3:00开始练第三组,转立圈时发现平时有痛感的腰椎没什么感觉,痛感上升到胸椎。收功后静养,整个背部像是被烤过一样发烫,尤其是命门部位。躺在床上休息,那真叫舒服,不过还是睡不着,看来练松腰能提神的说法是不容置疑了。 (老平)
练腰笔记(30):
中午练蹲墙,练习前决定试一下加大练功强度,把蹲墙次数由500下提高到1000下,看看身体能否承受这样大的运动量。开始下蹲,前500下的距离与上一次蹲墙相同,少于两指宽度,练下来感觉没什么特别。后500下的距离是少于一指半宽,到了600下左右开始感到大腿吃力,用力上起时大腿肌肉发紧,膝盖有点痛,我把节奏调慢,上起时头部上领,尽量避免下肢用僵力。到了800下以后逐渐感觉轻松一点,这时候发现腰椎有点痛,以前蹲墙往往是大腿酸胀,腰椎是没有痛感的。用了1小时又40分钟左右的时间,终于蹲完了1000下,收功后气没大喘(在蹲的过程中已经喘完了),只是滿身大汗,裤湿如水洗。
夜里练站庄,由于受到白天加倍蹲墙成功的鼓励,我决定把站庄时间也延长一倍,由两小时增加到四小时。哈哈,这是乘胜追击呢还是头脑发热?开始站时我还是比较谨慎,特意把姿势调高一点,心里清楚这四小时可不是闹着玩的,能熬到钟点就是胜利,姿势的高低就先将就吧。可是站了一会就感到姿势变矮,调高一点再站,但过一段时间身型又矮了下去,我心里嘀咕今晚是要自找苦吃了。
在站庄的前半段时间里,身体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杂念较少,只是感到下肢比平时沉重。后半段就变得热闹了,先是感到脚掌发麻发热,然后是刺痛,这当中能清楚地感到脚掌受力的地方在一跳一跳地动,不知道是血管还是肌肉。除了脚掌有动静以外,膝盖也不听话,老往外撇,还隐隐作痛,只好不时往里扣,一扣膝盖就变得放松,有东西往上往里传送。我总觉得三心并站庄的内八字站法是有讲究的,这种站法要求双膝微內扣和圆档,为什么要这样站?浑元桩就没这个要求。通过这段时间的松腰练习,我感觉它好像与松骶骼关节(即松后胯)有关,而后胯一松,尾闾就能真正动弹。所以说三心并站庄练到家以后,是能够松腰松胯松尾闾的。然而对我来说,做好双膝微內扣并不容易,这膝盖总爱往外撇,老得调整它,而且今天还出现了痛感。
下肢的动静在延续,我告诉自己不要理它,还守你的命门区域。但事实上做不到,意识的选择和持续能力都很有限,能做到的只是意识不被下肢的动静所捆绑,发现粘住了就往回收,收一会又给牵走了,就这样来回牵扯。相持一段时间以后,肢体开始颤抖,从脚掌到膝关节再到胯部,一直延续到上肢,好几次膝盖和两手都碰到了门板,黑夜里门板发出的声响特别刺耳。这时候人很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弄不好就会半途而废。此时我能做的只有调整呼吸一招,把呼吸调慢调匀,不被形体的颤动扰乱呼吸的节奏。终于呼吸节奏定住了,心也随之稳住,其实调息的本质就是调心,调息只是手段,然而没了手段心也不好调,有时两者是合二为一的。
接下来的时间仍然不好过,抖动和疼痛现象还在交替出现,强度也有所变化。抖动的幅度似乎变小了,疼痛也变得细微,所谓细微是指脚掌痛得很均匀,不像开始时痛感集中在某一区域。这时候的身体已经颤抖了有一段时间,变形是免不了的,但并非重要,此时重要的是要把心定住。当清晨的一缕光线透过树叶照进房间时,我终于站完了四小时的庄。窗外开始传来鸟鸣,平时有点吵耳的鸣叫如今听来却格外动人,我喜欢这种清晨的感觉。(老平)
练腰笔记(31):
今天是星期天,夜里站庄直到早晨6:30左右才结束,收功后我拖着发麻发烫的双脚上床睡觉。人躺在床上,想安静地歇一歇,可是身体不听话,全身都在发烫,尤其是两个脚掌,热烫渗着麻痛。我只好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发现随着呼吸脚心有了缩涨的感觉,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手心涨缩时,两脚总是麻木不仁。我轻轻地揉按着发痛的脚掌,心里想就凭这脚掌能随呼吸动弹,这四小时的站庄就已经收回成本了。
这一觉睡得并不塌实,我在睡梦中知道自己在不断地转动身体,似乎在寻找一种可以让两腿更放松的睡姿,但始终没有找着。中午11:30左右醒来,虽然睡眠的时间不长,但人却不感觉疲倦,只是两下肢依然发热。我再次用手揉按脚掌,脚弓周围一圈都有明显的压痛感,脚根还有点发木,对此我并不在意。下床后来回走了几步,发现左膝盖的疼痛比昨天明显,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不安。膝盖疼痛估计是昨天蹲墙时弄出来的,为了纠正一直以来重心偏右的毛病,这段时间蹲墙我特意注重左腿发力,沒想到昨天的1000下成了矫枉过正,膝盖弄出了麻烦。
膝盖一疼痛,脑子就不断地冒出要歇一歇的念头,理由很充分:膝盖是练蹲墙和站庄最吃力的部位之一,一但疼痛加剧,以后的训练就很可能夭折,歇一歇是以退为进。还有什么留得清山在,不怕没柴烧等等,反正理由多的是,目的就是要歇一歇。我犹豫了老半天,最后决定功还是要练的,不练蹲墙和站庄,还可以练转腰涮胯和俯身拱腰。虽然知道这种做法有点偷樑换柱的味道,但总比什么都不练好啊,人就是这样,想偷懒就一定能找到理由。
午饭后练了一组转腰涮胯+俯身拱腰,转立圈时能清楚地感觉到胸椎也在转圈。晚上躺在客厅上练揉腹,旁边开着电视,我双手按在肚脐上缓缓地揉着,背后的腰椎有一团热气跟着转圈,电视机的声音对我没有产生什么影响,除了几下突然其来的枪炮声。我对这种充耳不闻的定力有点得意,看来我的意识在昨天与疼痛的拉锯中得到了煅炼,意识的独立性有所增强。然而得意之余,我开始对今天歇一歇的决定感到有点不安。(老平)
练腰笔记(32):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起床后左腿膝盖仍然有点痛,弄得走路都不敢太用力。到了中午,我开始思考今天是再歇一天呢还是恢复蹲墙和站庄。思前想后,我最后决定恢复大强度的蹲墙和站庄,理由很简单:再歇下去可能就练不起来了,以前的练功失败就是因为在重要关头时歇了一歇,结果把意志歇没了。
下午1:52开始蹲墙,面对着墙壁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下蹲后身体有点不稳,左膝上端隐隐作痛,我把双脚往后移动了一下,把距离调整为两指宽度。500下蹲下来,感觉十分吃力,最大的障碍是左腿膝盖痛,上起时不敢放开用力。从500到700这段时间蹲得非常缓慢,蹲蹲停停。我摸了一下后背,肌肤不像以前那样大汗淋漓,而是粘粘糊糊的,这是由于磨磨蹭蹭把汗水给晾干了。
过了700下以后,速度依旧很慢,我感觉不能再这样练下去。如果真是担心蹲下去会损伤膝关节,那就干脆收功休息;如果决意要蹲下去,就不要战战惊惊一副窝囊相,大不了是蹲肿膝盖躺下休息几天。想到这里,我把心一横,不再去迁就左膝的反应,开始加快起落的速度。同时把意念作了调整,上起时想头顶上方,下落时想命门,只管意识不管形体动作。说来奇怪,这样加快速度后形体反而变得轻松,膝盖的痛感也逐渐变得微弱。
蹲到只剩下最后100下的时候,我想起来应该缩短双脚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前移多少呢,是1/4手指还是1/2手指?犹豫之间陡然发现自己原来很小器,心里不禁骂道:别他妈的婆婆妈妈!什么半指四分之一手指,要移就前移一个手指头!结果最后的100下在离墙一指的情况下蹲完了,“创造”了开练以来蹲墙距离最短的新纪录,而且速度不慢。哈哈,人有时就得要豁出去,一但心态变了,遭遇也随之改变,“好汉”往往就是这样豁出来的。这种“境由心造”的现象不是什么唯心主义,而是东方整体观的一种体现,因为在人这个整体里,精神始终起着主导地位,精神一变,形气就变,与之相关的外部联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经过下午蹲墙一役,我对晚上的四小时站庄就比较有信心了。晚上我站在屋子当中,采用的是双手胸前环抱的站庄姿势,以免身体再次出现颤抖时碰撞墙壁。把架子摆好以后,我特意对膝盖作了一番调整:意念放在膝盖鹤顶穴上,随着提会阴意念上升到命门,然后上升到玉枕,再到百会,百会上领顶头悬,这样调整下来两膝感到比较轻松。站了一段时间,感觉状态要比前天晚上好,意识比较灵动,意识往身体周围一罩,会出现蒙胧一体的感觉。
今天晚上脚掌发麻发痛的现象来得比较晚,强度也有所下降。这次出现痛感后,我没有跟它牵扯,而是尝试用先前出现的整体感来笼罩下肢的反应。因为整体观理论认为,局部服从于整体,如果能把人体的整体感清晰地展现出来,局部的刺激将失去作用。虽然道理知道了,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主要是整体感本身就难于掌握。然而效果还是有的,每当我去想象整体状态时,脚掌疼痛的感觉就会在大脑中消失。最后,在不断的尝试中传来了熟悉的电子鸣声,可以收功了。收功后心情愉快,因为今天不但当了一回“好汉”,还动了一回脑子。(老平)
练腰笔记(33):
今天的练功情况是有喜又有忧,喜的是练蹲墙找到了放松的窍门,蹲1000下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忧的是站庄出现了闹心,没能坚持到底。
今天下午练蹲墙,我找到了一个边蹲墙边放松的法子。这个法子就是在上起到快站直而还未没有完全站直时,身体会有一剎那放松的感觉,逮住这种感觉人就不会觉得太累。这种放松的感觉似乎源自胯关节和膝关节,当身体从下蹲还原到站直的那一瞬间,上述关节会向上下两个方向传导出一种松驰,其中向下的感觉尤为明显。这种现象在气功学里面是有阐述的,气功学认为练功是一种练养结合的过程,其中做动作是练,而动作招式转换的一刹那是养。
其实以前老师教的时候就已经谈过这个问题,但当时没有认真去体会,这回给蹲累了迫急了才悟出了这个窍门。一但有了放松感觉以后,意识的运用也就有点不一样,下落时仍旧想命门,上起时则去体会那一瞬间的放松。这样练下来膝盖基本上不痛了,速度也大为提高,昨天蹲墙用了1小时又53分钟,今天只用了1小时29分钟,缩短了二十多分钟,而且双腿比昨天轻松。
晚上站庄,开始感觉挺好,脚不痛,易入静。可继续站下去以后,腰椎附近不断有一股力往外往上拱,把人弄得很不舒服,形体也开始变形。我来回地调整了一段时间,脑子开始有一种无名的厌烦,这种厌烦夹杂着睏倦,可能与昨晚上只睡了两个多小时有关,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讨厌,就是不想练下去,不存在什么思想斗争的过程。过了不久,我很干脆地收了功,看看手表只站了一小时。收功后人滿精神的,一但躺在床上却又很快睡着了。 (老平)
练腰笔记(34):
午蹲墙,一口气蹲完了1000下。在过了500下以后,身体会发出“得得”的响声,这种声音听起来不像从胸腔部位传出,似乎是从咽喉深处产生的,留神体察却又没有振动的感觉。这种声音通常在上起阶段出现,但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与蹲墙的节奏无关。它响一段时间后会消失,但也可以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在近期已经出现过好几回了。
今天蹲墙的速度与昨天差不多,用了1小时又24分钟。上起时留神放松的那一瞬间,不然双腿还是很累。蹲完后我静养了一会,然后擦干身上的汗水,在屋子里放松走动,发现刚才站立的位置留下了两个清晰的湿脚印,显然是蹲墙时汗水沿两腿淌下的印记,脚印旁边还有两处对称的湿痕,那应该是下蹲时双手触地的位置。再看一下门板,门板上的湿痕不像过去那样只留下一条宽带,而是潮湿了一大片,这湿痕上起头部的高度,下至墙根,宽度超过了身体。怎么会比身体还宽呢?我想了一下,是因为下蹲时两臂张开的缘故。看着这些痕迹,我自己有点惊讶,因为练功练到汗流成印的地步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晚上站庄,杂念不多但哈欠不断,我是希望能再次站够4个小时,但结果只站了两小时,郁闷。回头真地好好想想,这练功是不是碰到一个坎了?(老平)
练腰笔记(35):
连续两天站庄都没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我心里有点不服气。按理说从两小时到四小时的跨跃,幅度是大了一点,但并非离谱,因为以前就曾经试过一次站庄五个小时,再说这次已经有了两天的成功尝试了,为什么坚持不了呢?要说累,其实蹲墙更累,在完成1000下的过程中,气喘、腿麻、膝痛、心躁会轮番袭来,很是折磨人。蹲完后尽管两腿酸胀,但还不能立刻坐下来休息,得走动放松;也不宜马上喝水吃东西,虽然感到又饥又渴;更不能草草收拾之后就去洗澡,尽管我讨厌浑身大汗粘粘糊糊的感觉。如此折腾人的练法都能坚持下来了,为什么相对轻松舒服的站庄却玩不下去呢?看来形体的劳累不是重要的,问题出在意识上。
回想起来,这几天站庄之前心里有一种担心,担心精力不够。因为每次蹲墙1000下以后,人总是大汗淋漓,消耗不少,似乎一天的体能经此一役已用去大半,再弄一个四小时的站庄就是强弓之末了。心里有此顾虑,站庄时就少了锐气,稍遇波动就很容易会冒出收功的念头,结果是半途而废。明乎此,我决定把今天的练功顺序作一下调整,把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哈哈,就是把蹲墙放在站庄之后。
为了进一步打消自己的顾虑,我在下午先练了两小时的揉腹卧功,揉腹聚气以贮蓄能量。到了晚上,人感觉轻松自如。开站以后,感觉精神比较稳定,身体的动触也不像前两天那样频繁而又杂乱,四小时的站庄比较轻松地练下来了。今晚站庄,我作了两项调整:第一,把电子表的整点报时功能隐去,原来用这个功能,是为了便于观察在站庄的不同时间里身体的变化情况,但这两天信号一响就动了杂念,一个劲地在盘算收功的时间,有点自找麻烦。第二,鉴于这两晚上打哈欠太多,明显地干扰了练功状态,我立定主意今晚不打哈欠。哈欠还能自我控制?哈哈,确是这么回事。一般打哈欠之前,身体胸腔部位会发出一个信号,你顺着它一张嘴哈欠就打成了。哈欠信号的产生与体內的生理、气机变化有关,但嘴巴的张开与否却与我们的脑子有关,如果脑子不把关,哈欠就很自然地往外打,打多了还会让人上瘾,使你不知不觉地去找打哈欠的感觉。昨晚上站庄就是哈欠不断、泪流满脸,弄得本来就有点消极的意志更加低沉。今晚主意已定,信号来了嘴巴就是不张,硬把哈欠吞回肚里去,结果四小时下来只打了一个哈欠。从今晚的情况来看,人的意志确实是能够控制打哈欠的。
站庄后没作什么休整,接着练蹲墙。这是第一次尝试先站庄后蹲墙的练法,感觉两下肢有点不听话,一来可能是从静立到屈伸的过渡时间短了点,二来是从腰部到脚掌像贯了气似的,往下蹲受到了阻力。这次蹲墙没有想像中那么累,“高原现象”的出现也往后推迟,原来是500至700之间比较吃力,今晚是700至800之间有点吃力,800下之后是一马平川。收功后有两个感觉比较特别,一个是命门部位发烫,这不是平常那种发热,而是烫。另一个是下肢有点空,说累不对,说轻松也不对,只能说有点空,这种感觉很陌生。(老平)
练腰笔记(36):
下午继续揉腹两小时,以利晚上“耗功”。“耗功”这词有点特别,给人一种“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味道。对现在的我来说,“耗功”就是硬着头皮耗时间和次数,我相信量变早晚会带来质变。
到了夜里,妻子看我又打算不睡觉,就说你能不能把练功时间改在早晨呢?天天夜里就我一人睡觉,很闷的。我沉默了一下,然后决定依从她的主意,把晚上练功改为清晨4:00起床练功。这样一来,日志的时间划分就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以上床睡眠为一天的结束标志,像昨天夜里练功,一直练到今天清晨5:30才结束,然后在6:15上床休息,虽然大部分内容发生在今天,但我还是把它归到昨天的日志里。如今练功时间改了,日志就以夜里12:00后为新一天的开始,因此,今天的日志就没有了站庄和蹲墙的内容,要留到明天再写。
今天晚上不练站庄和蹲墙,人忽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哈哈,懒惰的本性又露出尾巴了。可一想到明天一大早要起床练功,俺又轻松不起来,为啥?因为俺已经有过N次4:00起床练功的计划,但全都流产。尽管我每次都设了两个频道的闹钟,两者之间只相差一分钟,然此如此频繁的鸣叫依然不能唤起我起床的意愿。更搞笑的是,原来放在床边柜子上的电子手表,第二天竟然会跑到枕头下面。显然,我不是睡得太沉听不到电子表的鸣叫,而是听到了却不想起来。
明天真能起来练功吗?我躺在床上,一边摆着还阳卧的式子练功,一边默默念道:明天一定能起来!(老平)
练腰笔记(37):
清晨,电子表发出一串急促的鸣声,我睁开双眼,做了几下深呼吸,心里清楚应该起来练功了。按照平时习惯,我会躺在床上静静呆一会,美其名曰静养,实质是想再赖上一段时间。今天脑子有点警醒,想再呆一呆的念头还没有冒出来,人已经下床落地了。
4:10开始站庄,站庄一开始我就想起了昨天整理的庞明先生的文章,他在谈到三心并站庄的身形要求时说,头部是全身的主宰,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颏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要往下找会阴,从会阴那里往后往上提,顺着脊骨上到头顶。会阴在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后站庄就会觉得轻松。
这一调形的心法我是昨天才特别注意到的,以前练功粗心大意,没认真体会这一招,再说那时也没有练到脚掌发麻发痛的地步,缺乏寻求应用的动力。这段时间脚掌和膝盖的困扰出来了,我才凭记忆尝试用提会阴来带动脚掌和膝盖,但没有用鼻子尖往下转往上提兜的意念。今天站庄我就认真地体会这种调形心法:鼻子往下走一弧线到会阴,会阴上提,脚心和膝顶穴往会阴合并,再延背脊往上至百会,百会虚悬。这样调整看起来是一段一段地走,实际做起来可以一气可成:鼻尖一想会阴,会阴就往上提,一提脚心和膝顶穴合上来,同时会阴也上升到头顶。这样一调站庄就变得比较轻松,整体感也容易出来。
今天的四小时站庄下肢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疼痛,倒是上肢有点麻烦,首先肩关节,尤其是右肩关节,又酸胀又僵硬。其次是腕关节放松不好,左手热右手凉。另外,站庄的前半段时间命门部位发凉,这种凉感以前也出现过,但出现的时间很短,今天的凉感却持续了一段长时间,后来才续渐转平再转热。
站庄结束后我做了一下头部和脚部的按摩,20分钟后开始蹲墙,结果没遇到什么波折,用了1小时又13分钟的时间蹲完了1000下。到了晚上,我坐着看电视,一边看一边呼吸松腰,发现腰有一种纵向的放松感觉,麻麻暖暖的特别舒服,于是我站起来练转腰涮胯,却又没有什么新进展,只是感觉腰胯部更润滑一些而已。练练坐坐地弄了一段时间,眼睛开始生涩,想到这几天休息的时间不太充裕,于是我决定上床休息。我心里明白,虽然今天练功很顺利,但不等于明天也会一帆风顺,练功到了某个阶段,保证充足的休养是很重要的。(老平)
& 练腰笔记(38):
清晨4:08起床站庄,站了约一个多小时,人开始打哈欠,本想制止它,但却提不起劲头,因为今天打哈欠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打完哈欠,上肢就出现了酸痛,痛得人心烦。左肩关节从骨头里往外冒出一种酸沉的感觉,双臂沉重如抱着一块石头。除了肩关节有麻烦以外,腕关节也不顺当,从手腕到掌指都崩得紧紧的,手腕下端的神门穴有点发麻发痛。
我努力控制住自己逐渐烦燥的心绪,然而见效不大,过不了多久我就把体前环抱的双臂放了下来。把手臂放下来以后,上肢是轻松了,但心情依旧烦闷,我忍不住睁开双眼,把身上的衣服脫掉,随后掏出手表看时间,朦胧中看出还有两个多小时才到点。这一瞧把人给瞧泄了气,天啊!还有两个多小时。虽然已经走了神,可是我还不想就此放弃,我把手臂再次举起来,想努力坚持下去,不一会上肢的酸痛再次袭来,胸口随之发闷,人又开始烦躁。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这回真是不想站下去了。
不想站就收功,收功后瞧了一眼手表,只站了两个小时。此时外面的天色已渐渐明朗,我却有一种浓浓的睡意,我迅速返回卧室蒙头大睡。这一觉一直睡到中午12:00,醒来后精神饱滿。下午到亲戚家作客,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晚上回家后发觉嗓子发痒,才醒悟今天可能是气太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往后仰脊椎中间疼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